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9-22 10:48:13

人间真情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1

人间那真挚的感情——母爱

您是浩瀚无边的大海,我便是一叶扁舟。尽管遇到风吹雨打,我也不怕。然而我却不懂您的深沉博大,直到那一天

欢快的小雨滴淅淅沥沥地下着,无情的雷鸣不停地吼着。我呆呆地一人站在校园门口,用羡慕的眼光投向每一位同学,在爸爸妈妈的温暖下,说说笑笑地回家了,然而只有我想一个木鸡,孤零零地一个人站着。夜幕渐渐黑了,还是没有人接我,我只好和雨作一次斗争”,准备冒雨回家。刚跑到校外,在大雨朦胧中,隐隐约约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啊,原来是妈妈!妈妈走过来,摸着我湿漉漉的头发,关心地问:你怎么冒雨回家呢?生病了怎么办呀?”我说:因为我看见天黑了,又没有人接我,我便冒雨环境呀。”妈妈说:都怪我,因为工作忘了接你,妈妈向你道歉。”我会意地笑了笑。这时,一股寒风吹来,我不禁大了个哆嗦。妈妈见况后,便把外套脱了下来穿在我的身上,我温和了许多,这时,一股暖流从心中涌了出来。在朦胧的大雨中,为什么没有一滴雨水向我打来?啊,是妈妈不让我着凉,把雨伞往我着边移了。妈妈的一边身已经湿了。第二天,妈妈因着凉而生病了……

是啊,人间最真挚的感情莫不过母爱了!让我们手拉手,一起维护这份最真挚的感情吧!

起维护这份最真挚的感情吧!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2

应该说,冰心是中国现当代女性散文的一代宗师,语言艺术的巨匠。早在五四时期,她的散文就以清新明丽、柔婉流畅的笔调、率真的抒写自我情怀,叙述了个人的生活见闻,传达了时代的足音。“像一只高飞的云雀”,穿过历史的硝烟迷雾,以其清凉真挚的歌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唱出了童心的美妙;唱出了母爱的圣洁;唱出了自然的清新,带着广博的爱心,温馨的柔情,以深厚的意蕴,流畅的语言,形成了一种富有个性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成千上万的读者的喜爱。冰心散文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我认为其作品主要本文由收集整理是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情感真,二是文采雅,三是意象新。

(一)

冰心散文首要特征是感情真挚。早在五四时期,冰心就主张要创造“真”的文学。她认为,“真挚”是一切创作的灵魂和力量。强调“创作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才能得到读者的同感和共鸣”。冰心散文是她那纯真的内心世界流淌出来的心泉,包含着感悟人生的真味,她的散文就是展示其独特人格风貌的心史。

冰心散文大都以纯真的爱心作为灵魂。就像盐溶于水一样,她那深沉浓厚的真挚情感完全消融在散文中的字里行间。她的笔饱蘸着纯真的激情,描写了平凡琐细的社会生活真相,刻画了海之雄浑与山之清丽,抒写了体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文物和民间风俗人情,传达出作家深沉而炙热的爱国情思。特别是她抒写家庭生活的挚爱亲情的散文作品,细腻真切,感人肺腑。《往事》、《梦》等深情歌颂了父母亲的至爱与关怀,抒写了眷恋母亲的童心;将母亲的慈祥和蔼与女儿的娇憨活泼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在《南归》里更是真切细致的披露出作家内心世界的曲折变化,抒写出她对母亲的极度依恋。唯恐失去母亲的惶恐,竭力延续母爱的焦虑及失去母亲的无限悲恸。如果说朱自清的《背影》是现代散文中抒写父子情深的不朽名篇的话,那么,冰心的《南归》则堪称现代散文中表现母女至情的杰作。

冰心散文的感情真挚,不但是坦率的写出自我内心的喜怒哀乐,表达出主观的爱憎好恶,而且还表现为情感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美在纯真,妙在自然。“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她自然的抒写自我情感,好似春云浮空,秋水行地,自由流动,显得从容而不紧迫,精细而不粗鲁,柔婉而不轻飘,使读

者宛如面对至交好友,聆听着清谈絮语,分外亲切,娓娓动人。

冰心散文的情真,还融合着理真。她的散文富有哲理,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的事物或现象,从某一生活场面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中受到启发,道尽人世睿智哲理。在《给日本女性》中她写到:“做子女的时候,承受着爱,只觉得爱的伟大;做母亲的时候,赋予着爱,却知道了爱的痛苦!”这是冰心人生感悟的思想火花,是她人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这样的睿智哲理往往融化在温馨绵密的深情之中,达到情真与理真交融的境界,理因情而添生动,情因理而增深刻。

(二)

冰心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文采清丽,华美优雅。

早在五四时期,冰心就说过:“我想如现在的作家能无形中融会古文和西文,拿来用于新文学,必能为今日中国的文学界,放一异色。”她正是这一文学主张的实践者和成功者。冰心的散文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选用广言词汇又略含西文句法的白话文;遣词用字,雅而不古,丽而不艳,清新洗练,流利自然,含蓄隽秀,极富韵致。有一种大家闺秀气派,堪称东方才女的典范。

高尔基说过:“语言必须要朴素、明晰、精确,然后才优美和明白易懂。”冰心散文的语言,总是把要表现的生活现象或自然现象确切生动的描写出来,同时注入了主观情思,隐含了自我心态,达到词清意切,本色自然。她写乡愁,“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擦着头发,头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尖上捏着了乡愁。”这朴素直白的语句,不加任何的修饰,只是选择了这么两个平凡的动作,却道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思。

冰心的散文,注意选用丰富新鲜,简洁明丽的词藻,驱遣骈散结合,灵活多样的句式,自由的描绘河山美景,人间真情,抒写人世的纷繁驳杂,渲染民俗节庆的欢腾热闹,给读者展示一幅幅色调不同、风光各异的山水风景画和人间世相的民俗画,令人注目动心。冰心凭借清丽的文采,把新颖的创作构思化作优雅隽美的艺术形象,汇成浓淡相宜的生动画面。

冰心散文语言,以口语为基本,注意吸收文言成分,使散文语言既有白话的明白晓畅表现丰富的长处,也具备了文言文那样凝练含蓄,典雅隽丽的特点,语言显得精致清丽。不论是叙述一段往事,还是抒一缕幽思,不论是叙一段佳意,还是状一处景物,笔墨挥洒自如,韵味无穷。她的散文如同一股山间清泉,在草石间流淌,清新活泼,似小河流水,涟漪漫漾,满蕴温柔。作品字里行间荡漾的是作家清隽的笔调,优雅的气韵,洋溢着赤诚真情,流露着她高雅晶莹的人格精神。

(三)

冰心散文的第三个特征是意象鲜明,清新别致。

冰心散文无论是叙事、抒情、绘景、写人,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大多生动鲜明,有色彩、有情趣,充满诗情画意,表现出一种意象美,显示出作家对挑选出来的客观事物或生活现象高超的艺术加工,也表现出作家高雅的心理情趣。其散文不论是被眼前之景诱发触动,或是由回忆难忘往事所生出的感悟与兴致。不论是寻找切合自我心态的景象进行艺术表现,或是串联几个感人的生活场景加以描绘,都渗透了自我的某种情愫,融化了主观的理想与追求,烙印了心灵的痕迹。

所谓意象清新,表现在作品里则是画面清新,色彩妍丽,生气蓬勃,情趣盎然。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状物,她总能匠心独运,自由的挥动着生花妙笔,给人以生动真实的感受。她记叙人事活动、描写亲朋好友总是挑选生活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借助几个生活细节展示人物的神情与风采。尤其是她描绘自然景物的散文,不论是写崇山大海,还是花晨月夜,或是写高原黄沙,湖滨雪飘,全都灌注着主观情愫。看起来是不经意的三言两语,却极具情致。她的《山中杂感》中写到山中景象:“夕照里,牛羊下山了,小蚁般缘走在青岩上。绿树丛巅的嫩黄叶子,也衬在红墙边。”斑斓的色彩,散淡的景物,写的生趣盎然。

冰心散文的意象鲜明,还表现在作家能以高超的艺术技巧给所表现的意象着色敷彩,达到和美协调,并在色彩的调谐中暗示作家的主观情感。她的作品画面充满动态,意象绝不呆板停滞,而是清新轻灵,从而引发读者的心灵感应。其散文名篇《笑》,安琪儿的笑、孩子的笑、老妇人的笑在一起,画面清丽,充满灵气,意蕴深厚,是五四时期白语美文的杰作。

(四)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3

一、要善于引导学生写真人真事

真情源于真人真事。冰心曾说过:“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冰心的话对我们当今的作文教学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真话、抒真情。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李森祥的《台阶》、鲁迅的《藤野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师》等都是现行中学语文课文中情感类的文章。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平实地抒写生活中的琐事,实话实说,那真挚本分的情感使我们感动不已。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刘勰说得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真情才能让作文焕发出真正的生命力。

而现实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却令人忧心忡忡。如学生写《大爱无声》,明明父母没有离婚,却说父母离婚后妈妈的无奈,把照顾女儿的责任一肩挑起。有的甚至为了突出奶奶崇高无私的爱,捏造出奶奶为救助自己不幸车祸去世,那种虚情让人哭笑不得。追溯原因:一是我们教师引导说真话的力度不够,学生受某些电视剧误导,以为煽情才能得高分;二是学生没有真正学会怎么去感受朴实的生活,从中挖掘出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强调: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叶老在《作文论》一文中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他强调作文要写得“真实”“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要老老实实写作,一定要实话实说。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真情

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回顾经典名文,写人也好,写景也好,都蕴涵着感人的真情。《最后一课》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背影》抒发了父子之间相怜相爱的真挚情感。《紫藤萝瀑布》抒发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孔乙己》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冷酷,寄寓对孔乙己深刻的同情。《百合花》颂扬了真挚纯洁的军民鱼水情。《给我的孩子们》流露出作者热爱孩子、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由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不妨让学生想一想:你所写的文章,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是赞美、喜爱、感激、快乐?还是批判、憎恶、蔑视、忧伤?用一句话把所要表达的情感写在草稿纸上;确定好之后,再围绕所要表达的感情组织材料,抒发最真切的感受。

培养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切忌虚伪造作。“悲剧最易打动人,但要从生活中抽取,不能随意编造。”其实,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和场面,选择最易打动自己的内容来写,作文自然就能打动别人的心灵。生活中鲜活的场面比比皆是:如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技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合,生活就因此而丰盈,青春就因此而精彩。细细体会,真情绵绵不绝。如父母对子女拳拳的爱,子女对父母眷眷的爱,老师对学生殷切的爱,学生对老师纯真的爱,朋友之间诚挚的爱,邻里之间融融的爱……引导学生关注: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真情是作文的血肉。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的本源

写作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生活应该永远是写作的源泉。我们所说所写的,都是我们真实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切忌背诵范文,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乱模仿,作文要么“言之无物”,要么“言不由衷”。这样的作文毫无自己的血肉,或常与别人“撞车”,或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拓宽生活的视野,学会细心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只要真正用心感悟生活,学生就会发现可写的东西很多很多。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记载本,随时记下自己的观察、思考所得。要求学生平时多留心身边的景、人、事、理,凡事仔细观察、思考感悟。在课内外阅读中,把能引发自己的兴趣、联想和思考的材料,都归纳在记载本上。日积月累,翻开他们的记载本,你就会发现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会看见一个个鲜活跳跃的生命,一颗颗激情荡漾的心灵。只要多面向社会,多关注生活,文章就不愁没有真情可抒发。

我们应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在思想认识和写作实践上打通生活与作文的联系。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把目光高度聚集于生活本身,让学生懂得,作文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作文就是要写对生活的真实感悟和体验。只有从自己所接触的人和事中敏锐地捕捉最使自己动情的东西,学会真实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真实反映学生生活体验的个性差异,才能真正激发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新课标倡导:“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写作时说真话抒真情,是教学实践中相当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新课改的作文教学理念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只有作文中始终流淌浓浓的真情,才能激荡起灵魂碰撞的火花。试想,以满腔真情不吐不快的心态去写作,怎么没有神思飞扬、激情澎湃的?怎会不涌现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佳作?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4

关键词:学生;作文;言之有情

目前,有些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胡编乱造,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有的学生作文像流水账一样,语言平淡乏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缺乏表“情”达意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情”,教给他们表“情”达意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情”。

一、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有“情”

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会让人产生或热爱、或憎恨、或兴奋、或伤怀等不同的情感。这些真挚的情感,又恰恰是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作文的基础。为此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有“情”人,抓生活中的小事,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时开怀大笑,悲时泪湿衣襟,恨时咬牙切齿,爱时激情洋溢。

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我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安排了十分钟的“畅所欲言”。学生可对某一件事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谈对中国的看法,借此机会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还有一次与学生谈到了亲情,有的学生说:“亲情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萦绕在我的周围。”还有的学生说:“亲情无比可贵,正是它让我们远离了世界的孤独。”

二、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悟“情”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感情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读,能悟出其中的“情”,并领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而学生作文时运用读中领会到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则是一种“外达”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中情感因素,让学生感悟文中作者的“情”,并领悟作者渗透感情的方法。

如《林海》一课,用词准确,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兴安岭一种热爱赞美之情。这种对景色的赞美之情,对大兴安岭的热爱之情,只有让学生有感情地读,才能自己感悟出。于是教学时,我几乎把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通过读去解决,我只是在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加以点拨,效果特别好。学生还自己悟出:写景的文章,要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恰当、准确地用词,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反问等方法。

三、作文课上指导学生表“情”

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后,就要及时地布置小练笔或作文练习,搞好读写结合,把学到的表达情感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

(1)指导学生选材要真。作文要引导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写起,以小见大,写亲身经历的事。

(2)指导学生明确写作目的。选材后,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即:说明什么道理,颂扬什么风尚,揭露什么现象,抒发什么感情。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正确表达感情。

(3)依据写作目的,选择表“情”的方法。文章的体裁不同,表达感情的方法也不同。描写优美景物的文章,主要写自己一种热爱赞美之情,这种感情就要通过优美词句、多样修辞等方法在字里行间表达;写人记事文章大都在叙述事件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细节的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品质、精神、风格,从而表达作者一种颂扬之情;而状物的文章,则可写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动态、构造、用途及自己的一些特殊举动,描写出该物的可爱之处,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等等。

四、提笔作文时鼓励学生泻“情”

学生选择好了素材,明确了写作目的,定下了全文感情的基调,就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饱含真情地下笔,尽情地倾泻自己的感情。教师可多鼓励学生,抛开“作文大全”的限制,告诉学生:“你觉得怎样写最能表达你的感受,你就怎样写;你觉得怎样写别人看后才能理解你的感受,你就怎样写。”至于文章的层次、结构、详略,不要做过多要求,否则容易限制学生思路。另外在学生行文中间,教师不要打扰,让学生的情一泻而尽,这样,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小作者的真情实感。

如指导学生写《我说我》时,有一个学生开头就这样写:“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我妈的话说‘出外像只羊,在家像只狼’,细想妈妈对我的评价,有一定的道理。”然后就叙述了自己在学校怎样乐于助人,性格温和;到家怎样撒娇、任性;最后还写出了以后的改进意见――“在家在校表现要一致”。由于选材真实,叙述时又满怀真情,这篇文章还刊登在了我校主办的《校园简报》上了。

综上所述,我们从以上几方面对学生加以培养,学生的感情世界丰富了,感悟能力增强了,掌握了表情达意的方法,就一定能提笔挥洒自如,写出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5

关键词:作文 真实情感 缺失 生活感悟 人文环境

在高考作文中,一些学生作文过多地捏造事实,就事论事,人云亦云,写不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作文语言表达苍白无力,内容空洞无物。用四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思想不深刻,立意不高远,语言无文采,情感不真挚。而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情感真挚”是一条重要的评分指标。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是说作家的创作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态。叶圣陶先生曾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要求,教学建议部分又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有一颗会感受的心,让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让作文回归真实

学生并不缺少生活,但是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枯燥乏味?其关键之处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留心观察和体验,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俗话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体验,落花流水、日升月落、一粥一饭,都会有所感动。

1.走向自然,感悟自然

大自然如一串生命的密码,等待着你走进。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虫一鱼,都是我们抒发的对象。或散步,或游览,或思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欣赏、思考的过程。将这种思考、欣赏的过程变成游记文章,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抒发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在这里,你可以抒发和谐的自然,大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生命的美丽而感动,为生命的执着而赞叹,为生命的坚韧而震撼。

2.体悟乡情,抚摸亲情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家乡,是一个令多少游子魂牵梦萦的名字。古代文人,最容易抒怀的莫不是乡情。望月怀远,思乡;触景生情,思乡;宦途遭贬,思乡……虽然,现在的学生没有古代文人对家乡有那么深刻的体悟,但是也可以写写家乡的美好风光,人文历史,发展变化,触摸家乡人的风土人情、讴歌他们的和谐共处,弘扬家乡人在新时期展现的精神面貌,等等。难忘乡情,更难舍亲情,亲人在自己生命中是无可替代的。可以写父母双亲是如何在一言一行重复罗嗦中叮嘱自己,而让自己埋怨的内疚;可以写父母为了自己的前程如何操劳,双鬓已经悄然生白的心疼;也可以写父母看到自己收获成功分享喜悦时的笑脸与幸福等。抚摸亲情会让你变得睿智而有灵光。

3.感悟生活,回归自我

让学生回归自己的校园生活,写出自己身边的感动。告诉学生,你是否感悟到是谁在你生病时,轻轻地将一杯热水放在你的桌前;你是否留意到老师对你的解答,总是那么地不厌其烦。校园生活总会有那么多感动,那么多美丽。走出校园,你也依然可以感悟的生活的美好。在公交车上,是谁在不经意间已经将自己的座位让给了老年人;在垃圾箱旁,又是谁轻轻弯下腰,将留在地上的易拉罐捡起来放进箱里。

我们看看2008年湖北高考题《举手投足之间》:这道题就是极力地引导大家感悟生活的一点一滴。湖北卷这一年的高考优秀范文无不是写出生活的感动、身边的感动。

再看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评卷场给出的样卷2号文写的是我和邻居之间发生的故事,取材于平常生活。3号文写的是我与音乐的故事,讲了自己的学音乐的体会。5号文写的是高三“我”与同桌的几个小故事,写了自己的校园生活。不难看出,这几篇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取材于自己的生活,写出了真挚情感。

令人欣喜的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作文里面大多会写出身边的感悟。例如,学生在写以“空间”为话题的作文时,大部分同学写到了“父母要给孩子空间,老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的真切呼唤,情感真实,令人共鸣。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培养学生一颗感动的心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容易感动的人文环境,向他们播撒善良美好的人文种子,使他们沐浴在人文空气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他们拥有一颗温柔灵动,活泼聪颖,善于感动,容易感动,喜欢感动的心灵。

1.培养学生写周记的习惯,把感动记在身边

冰心说:“心里有什么,笔下有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然地画在纸上。”周记是学生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学生精神的一种寄托。周记的内容一定要从生活中选材,写作内容老师不要干涉,一般由学生自由发挥,写本周中印象最深的事情。实践证明,从生活中选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学生才会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让写作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2.充分利用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笔者每周都会开一节语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各类订阅报刊,比如,《语文月刊》《作文评点报》《阅读与写作》《高考作文专刊》等,里面有很多情感点培养、方法指津、例文欣赏、学生佳作。比如,方法有“如何让记叙文感动人”“怎样写出感人的记叙文”。美文欣赏《爱如茉莉》、学生佳作《父子情深》、经典范文《城市的风景》。

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张阳成老师提出,“关键还是老师的思维转变,从对作文分数的过度关注转向以启发和深化学生的思考为重点。”可见,培养学生作文真挚情感任重道远。我们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坚守唯一不变的宗旨“学生是主人”,让学生真正有兴趣写,发自内心地去写,而这关键又在于我们要将手中的线放开,让自由的小鸟快乐地飞翔。

参考文献:

[1]张阳成.“思考”:让“真实的作文”成为可能.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10).

[2]王学华.“感情真挚”失误文诊治方案.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11).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6

人要有一点“精神”,而“精神”是有灵性的,是自我的,而非共性的,他者的。

人之异于其他生物,因人是一种“精神”的生物,而其他生物则无所谓“精神”;人有真正的语言,而其他生物则无真正意义上的语言。

事实上,“言”存而“神”生,“神”生而“人”立;“言”失则“神”亡,“神”亡则“人”非。语言是人“精神”的载体,没有语言则“精神”无从寄托。有了“精神”,方能称其为真正的“人”,没有了“精神”,神采黯淡,孰可谓为“人”?

故,为文应当“我手写我口”,独抒性灵。即用手中生花的妙笔,叙写自己心中想说的话,抒发自己心中真切深挚的情。一言蔽之,须以独具个性的语言观照自我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描绘大自然的春花秋月,草长莺飞,萧萧落木,滚滚江流。让“花溅泪”的感伤,“鸟惊心”的离愁别恨,“莫教枝上啼”的怀思之情,在自己的笔底,都成为巴尔扎克所谓的“这一个”!

对作文运思,古人研究精深,亦有精辟、独到之论。

西晋文学家陆机《文赋》有言:“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精”者,神也;“骛”者,“驰”也。八极:喻极远之所在。万仞:喻极高之处。又言:“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其“须臾”“一瞬”,均言时间极短。前者谓进行艺术构思、艺术创作,思想可纵横驰骋不受时空的限制,思维、感受不受束缚。后者言创作构思时驰骋想象,顷刻间浏览古今,一瞬时游遍四海。由此观之,作文构思时,作者须尽力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彩翼,从高处观照生活,全方位审视人生,方可挖掘到生活的真谛,探究到复杂的人生,进而客观地反映世界。再者,作文运思须学会概括。万物虽多,天地虽大,然均可概括进形象,亦能描绘于笔下。陆机的“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此之谓也。

作文皆思想碰撞之火花,亦是情感世界之产物。故作文运思始终伴随波澜起伏的情感之潮。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谓作文须激情充沛,真情满怀,在“情”的驱使或感染下,为文者方能进入作文运思的最佳境界――站立于山头,情感仿佛弥满了山;海边观海,思绪恰如海水般澎湃。

作文运思须注重联想和想象,学会概括,更需要情感潮水的浸染。

三、作文炼意摭谈

炼意之“意”,即文章的精神内核和灵魂,或曰中心、主题。

清代黄宗羲在《论文管见》中说:“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犹如玉在璞中,凿开顽璞,方始见玉,不可以璞为玉也。”作文炼意,俨若寻玉,须凿开顽璞,理出真玉,万勿为其表象所蒙蔽,认璞为玉。作文炼意须经深挖透掘,方能求得至理或核质。

清人李沂《秋星阁诗话》云:“作诗如食胡桃、宣栗,剥去三层皮方有佳味。”炼意亦如此,著文者须对事理剥去三层皮,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方能掘到核质,探得深意或新意。

因此,作文炼意要点有五:

一曰意在笔先。此指构思作文时,先须确立中心再动笔墨,切不可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二曰意多乱文。一文只能有一个“意”,一个中心,否则,意多必湮没中心。三曰意需深掘。即材料须深掘,竭力从材料中掘出深刻的思想,闪光的核质。四曰意贵创新。“意”须有新意。如欲从常见之事物中提出新认识,拎出新涵义,须注意观察、体验生活。五曰意尽则止。著文者据“意”安排内容和结构,故“意”一旦得以充分表达,文章应戛然收束,不唆半句,否则将有害于“意”。

四、讲究起始和收束

起始,即文章的启笔开篇;收束,即文章的结束收尾,属文章结构范畴。古今著文者无不讲究其文的起始和收束。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有言:“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其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应该预先略微显露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语言,亦应承接照应中心部分的主旨,著文者须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元代文人乔梦符的“凤头”“豹尾”之喻,堪称精妙。意即文首须像凤头般美丽、精彩;结尾务求具豹尾般铿锵有力,有平衡感。

明代学者谢榛《四溟诗话》的一说越发形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即开头语要像燃放爆竹,使人耳目为之一震;而结尾语言须如敲钟,余音绕梁,回旋不绝,起深化、拓展或升华文章意蕴之效。

古人对于开头和结尾的言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其实质都是强调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呢?

开头之法很多,但可大致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

结尾之技亦不少,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抒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之后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五、也说“为情而造文”

南朝・粱・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针对六朝浮华文风有言:“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这指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态度和创作主张。

六朝文人抛弃《诗经》的创作传统,常无感为文,矫揉造作,以致形式主义文风泛滥。刘勰对此持批判态度,力主创作应“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体现了刘勰为文重真实感情,重思想内容,反对形式主义的创作主张。

“为情造文”,即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它强调的是,人们须先有某种感触、认识,再去写诗作文,这样“为情造文”的作品才能打动人。若是“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其文必是无病、苍白无力之作。

《毛诗序》中更有妙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意即著文时,对所写事物总要持一定的态度,伴随着某种情感体验,总是有感而发。这种感情必然渗透到文章中,并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抒情。抒情贵真挚,情感的真伪与否是抒情能否动人的关键所在。当代作家高晓声谈到他重新执笔时说“连许多常用字都忘记了”,但农民心中的每一丝悲欢都已深深地印入他的心头。一旦面对稿纸就“半生生活活生生,未有动笔先有情”。因此,他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作品,深得读者喜爱。

传世名作中,如李白的《静夜思》、朱自清的《背影》等,看似思想平平,却能因真情实感而动人,足见真挚感情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

然而,欲求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须有平日的细心观察和切身体验,不断地去感受生活,储蓄情感之源。此外,还须掌握表达感情之法。

其一,学会直抒胸臆。即在文章中直截了当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不依借托,无须遮掩,显得直率质朴,诚挚笃实。如柯岩的《,你在哪里》,开头直呼抒情对象,并运用拟人手法,抒情亲切、明快,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结尾:“断肠人在天涯。”卒章显志,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其二,学会间接抒情。此种抒情方法表现为,要么寄情于叙,毫不修饰;要么寄情于物,蕴含厚远;要么寄情于景,意味深长;要么寄情于理,情理兼俱。如《回忆我的母亲》:“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母亲在家里极能任劳任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若夫淫雨霏霏”与“至若春和景明”。前者叙述文字质朴平实,真切自然地流露出对母亲的至诚怀念、崇敬和赞美之情,后者均为前面写景,后面生情,情随景生,景情交融,创造出一种动人心魄的意境。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7

本单元教材展示的是几个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散发着孩子们最真挚的爱,跳跃着孩子们最纯洁的童心,洋溢着孩子们成功的喜悦,表露着孩子们呼唤诚实的渴望,让人感慨,让人激动,掩卷沉思,文中孩子们鲜活的形象跃于脑海中,栩栩如生。学生读后,极易产生情感共鸣,受到深刻教育。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尤其重视具体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文章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作者对真诚、无邪、诚实的赞美。在具体的阅读、交流过程中,能使学生达到学习语言、充实精神、陶冶心灵、丰富美感、完善人格的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和丰富学生的语感,与课文产生共振,为其笔下流淌出语象丰富、感受丰富、情思丰富的语言作好铺垫。

二、设计理念

1.体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提倡学生自主、广泛、个性化的阅读,真正实现新课程的阅读精神: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

2.指导学生全身心参与阅读的全过程,积极进行情感的体验、碰撞,进入文中,步入境里,鼓励学生采用读、说、评、画、演等活动形式有机结合,体验交流的快乐,倾吐内心的感受,抒发真实的情感,真正实现阅读之乐乐无穷。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对比阅读,使学生达到情感的交融,获得深刻的启迪。

三、活动目标

1.在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本单元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作者表露的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自由倾吐,放飞情思,放飞心灵。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展示阅读成果,体验阅读快乐,掌握习作技巧。

3.教育学生做诚实的人,有爱心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文明社会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活动准备

1.利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本单元内容的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

2.每位学生准备读书会交流的材料,如:课文精彩片段的评析、读书卡、合作表演、绘画等。

五、活动过程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真情短片《永远的爱》:

本片讲述了一名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六年如一日照顾一位残疾老人,不图回报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

(2)师:同学们,眼前的景象不由得又会使我们想起风雨中捧着的小男孩,一个为了妹妹忍辱负重的小哥哥,一个执着报价、憨厚的小男孩……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心里,体会他们的情感,领悟文章描写的精妙。

[评析:利用录像短片引趣,以光、电、声、像化静为动,入目入耳,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开展活动的兴趣。]

2.自主表达、体味情感

(1)生根据自己重点阅读的篇目,选择伙伴进行共同交流。

①用恰当的符号标出自己喜爱的部分,书写旁注。②整理好交流的意见,准备大组典型发言。

(2)进行大组交流,师生进行共同评议。

交流要点:

①畅谈对本单元四篇文章重点句、段的赏析,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和语言描写的精妙;②畅谈阅读中独特的体会;③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3)鼓励质疑,深入理解。

(4)师进行小结,表扬见解独特的学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引 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感悟。

[评析: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读文者披文以入情。”这说明作者写文必定会传达某种情感,读者读文必然要体味到某种情思。因此,本段设计重在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味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情绪、情感,在头脑中再现人物的形象或活动的画面,反过来通过画面反复品尝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真正读懂语言文字。]

3.自选形式、汇报成果

在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如:

(1)含情诵读、升华体验

师:在同学们仔细的体会中,本单元人物的形象在大家的头脑中进一步鲜活起来,仿佛他们走近了我们身边,让我们自由地进行感情朗读。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一部分;可以一个人感情朗读,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集体朗读;还可以配乐朗读,表演朗读……通过朗读,把作者的情感真正表达出来。

(2)角色表演、心灵撞击

生选择喜欢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单独或合作表演,既可以复现文中情景,又可以续编故事内容,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师生进行共同评价。

(3)制作书卡、深入阅读

根据学生阅读的喜好,让学生依据个人或小组确定的主题制作书卡,可以在书卡上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如:被人误解的痛苦,执着的收获,不明不白处理事情后的苦涩等),自己珍藏;也可以在书卡上配以合适的纹样,同学之间进行相赠 ……

[评析:本段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以上展示形式主要实现:

①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再创造,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情境,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完成外化―一内化――外化的阅读发展过程;②让学生在表演中,复现故事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获得情感熏陶,发展能力;③让学生在读书卡的设计中,进一步领(下转第222页)悟文中的精彩句段,珍视他们内心的独特体验,增进交流,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4.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集体讨论、交流:

(1)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在意外中发现人间的真爱?有没有因为执着而获得意外的惊喜?有没有因为被人误解而忍辱负重的事例?有没有不明不白处理事情反把一切弄得一塌糊涂的尴尬?以前碰到这一切你是怎样做的呢?现在又会怎样做呢?

(2)用一句简练的话说出自己对真爱、诚实、执着的理解,可以将这些简练的话书写成条幅悬挂在教室,或是自己的小书房里,时时告诫自己做正直的人。

如: 爱需要真诚。

执着的人往往笑在最后,笑得最甜。

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爽爽做人。

[评析:“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础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揭示了语文担负有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重任,“文道统一”即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段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比较中真正体会到诚实、执着、真爱在做人时的重要性,撰写警句,时时提醒自己,力争做一名优秀的人。]

5.活动延伸、深入探究

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同类型、内容的文章,进一步思考。

6.活动总结、提出希望

六、活动反思

1.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伙伴的共处能力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还要处理好团结协作与独立思考之间的关系,要创设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从而将阅读引向深入。

2.在阅读成果展示中,形式要进一步多样化,要充分发挥图片、音像等的综合效应,让学生在成果展示中,真正做到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3.要进一步加大阅读技巧交流的力度,在读书会上安排阅读技巧交流的环节,从而让学生合作、探究更具实效性。

人间真情的作文篇8

一、 走进生活、投身社会,进行情感贮存

学生积极走进生活,投身社会,生活的色彩就会影响和感染学生,无论是崇高的、悲壮的、卑鄙的、丑陋的,都会引导学生流露真情实感,形成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尤其他们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天性好奇贪玩,不受约束,如果将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到社会中观察、感悟,到大自然中享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用自己的眼光观看这个世界,这些眼光、基本看法、态度长期贮存,不断思考,因此都有独特鲜明的个性。在作文教学活动中鼓励他们将这些感受到的经验和观点向他人倾诉时,文思泉涌,情真意切有话可说。那么就能写出流露真情的作文。上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学生清明扫墓,我班的学生回来时写的作文,要比平时写得又轻松又真切。我有没刻意加以指导,结果他们都写出了令我十分满意的文章。也正是我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在以后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更多是为学生创设写作意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

二、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利用网络、多媒体课件中教学作文,除了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还能更多地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以及在网上进行交流、评改和反馈。由于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谁的作文是真实的有感情的,谁的作文是抄袭别人的,全都一目了然,这就促使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既做到互相监督又做到互相进步的作用。这些都是利用网络写作文、教学作文的好处。在线评价,及时反馈,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对学生习作进行公开的、即时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高学生对每次作文训练要求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各自习作的真情做进一步的修改,从而使每次作文训练都能起到提高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

三、利用日记、周记自由畅谈、积累素材,打开学生的心扉

日记、周记是学生个体情感和体验的表达,是师生沟通的渠道。写日记、周记时学生的心灵处于自由状态,日常不想说的话不能说的话,这时也许会从心里倾泻出来,我们不要对此进行干涉,因为他们太敏感了,很容易关闭起来。为此,利用日记、周记谈心,创造一个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由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心理,接近学生,培养师生感情,这种个体方式的成长愉快而满足慢慢积累下来,就会在作文中表露出来。

四、同甘共苦,老师“下水”诱导情感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任何事都是一样,没有亲身体验,怎么体会到事情的真正意义。文以师先,同样道理,教师不“下水” 作文,哪里知道水之深浅?作文课上,老师们向学生提出一个题目,就习惯性地向学生布置完了事,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形成两层皮的现象。所以,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用学生的眼光心态,加上尖锐的话题,或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学生一起完成作文。真正做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想问题。教师“下水作文”,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在共同的习作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思想的碰撞,这是一种心灵上的契合。有了这种心灵的碰撞和契合,就有可能实现教和学之间的零距离。学生看到自己尊敬的老师为自己付出的劳动,心灵上一定有许多感慨,而这种感慨,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产,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感情回报的。不仅能使学生感到以前所未感悟到的,而且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带动不爱写作的学生,对学生写作大有裨益。

上一篇:善待自己范文 下一篇:场地使用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