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月牙儿范文

时间:2023-10-24 14:19:38

老舍月牙儿篇1

月牙儿迫于生计,不得不做暗娼;在麻木、无奈的生活窘况中,她还不忘母亲的生存,甚至于在狱中,她还惦念她的母亲。这是一个普通、寻常的百姓形象,有中国女人特有的隐忍、负重,有过微弱的抗争,有过少女单纯情意,有着面对无奈现实的颓废、消沉,更有永不泯灭的善意。她不同于中国古时候那些才艺双绝的妓女形象;没有琵琶女嫁作商人妇的善终;也没有杜十娘的愤而投江之勇。月牙儿近似于一个没有个性,随意生活的逼迫,无怨无诉的女性,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形象,生活中处处可见其性格。掩卷叹息,让人久久不能相忘。 月牙儿从一个不谙尘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单纯而热烈的少女,最后被迫从妓,这一切都在作者平静的词句中演绎。装了一身新的行头,上了市。这含蓄的表达,更能倾露作者对月牙儿的同情、怜惜。含蓄中蕴藉明朗,含蓄里同样难掩沉痛和悲愤。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老舍月牙儿篇2

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充满着痛苦和无奈。但在他们身上,从来不缺少勤劳善良和正直淳朴,他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奋起和抗争。可面对社会的不公、命运的捉弄和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终归是难以摆脱可怜可叹可悲的命运。那些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敏锐独到的视角直面现实,用手中的笔谱写出一曲曲底层小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之歌。

月牙儿(节选)

老舍

妈妈整天地给人家洗衣裳。我老想帮助妈妈,可是插不上手。我只好等着妈妈,非到她完了事,我不去睡。有时月牙儿已经上来,她还哼哧哼哧地洗。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我坐在她旁边,看着月牙,蝙蝠专会在那条光儿底下穿过来穿过去,像银线上穿着个大菱角,极快地又掉到暗处去。我越可怜妈妈,便越爱这个月牙,因为看着它,使我心中痛快一点。它在夏天更可爱,它老有那么点凉气,像一条冰似的。我爱它给地上的那点小影子,一会儿就没了;迷迷糊糊的,不甚清楚,及至影子没了,地上就特别的黑,星也特别的亮,花也特别的香――我们的邻居有许多花木,那棵高高的洋槐总把花儿落到我们这边来,像一层雪似的。

妈妈的手起了层鳞,叫她给搓搓背顶解痒痒了。可是我不敢常劳动她,她的手是洗粗了的。她瘦,被臭袜子熏得常不吃饭。

……

妈妈是说对了:我们是拿十年当一年活着。干了二三年,我觉出自己是变了。我的皮肤粗糙了,我的嘴唇老是焦的,我的眼睛里老灰渌渌地带着血丝。我起来得很晚,还觉得精神不够。我觉出这个来,客人们更不是瞎子,熟客渐渐少起来。对于生客,我更努力地伺候,可是也更厌恶他们,有时候我管不住自己的脾气。我暴躁,我胡说,我已经不是我自己了。我的嘴不由得老胡说,似乎是惯了。这样,那些文明人已不多照顾我,因为我丢了那点“小鸟依人”――他们唯一的诗句――的身段与气味。我得和野鸡学了。我打扮得简直不像个人,这才招得动那不文明的人。我的嘴擦得像个红血瓢,我用力咬他们,他们觉得痛快。有时候我似乎已看见我的死,接进一块钱,我仿佛死了一点。钱是延长生命的,我的挣法适得其反。我看着自己死,等着自己死。这么一想,便把别的思想全止住了。不必想了,一天一天地活下去就是了,我的妈妈是我的影子,我至好不过将来变成她那样,卖了一辈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这就是生命。

……

正在这个期间,巡警把我抓了去。我们城里的新官儿非常地讲道德,要扫清了暗门子。正式的倒还照旧做生意,因为她们纳捐;纳捐的便是名正言顺的,道德的。抓了去,他们把我放在了感化院,有人教给我做工。洗、做、烹调、编织,我都会;要是这些本事能挣饭吃,我早就不干那个苦事了。我跟他们这样讲,他们不信,他们说我没出息,没道德。……当一个大官儿来检阅我们的时候,我唾了他一脸唾沫。他们还不肯放了我,我是带危险性的东西。可是他们也不肯再感化我。我换了地方,到了狱中。

狱里是个好地方,它使人坚信人类的没有起色;在我做梦的时候都见不到这样丑恶的玩意儿。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在我的经验中,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我不愿死,假若从这儿出去而能有个较好的地方;事实上既不这样,死在哪儿不一样呢。在这里,在这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多久没见着它了!妈妈干什么呢?我想起来一切。

(选自《月牙儿》)

品读赏析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以高悬于空中的月牙儿为抒情线索,通过主人公不同时期对它的不同感受,谱写了一曲人间哀怨的悲歌。其情之感人,技巧之精湛都令人叹为观止。本文节选了“我”不同时期的三个片段,一是“我”幼年丧父后,母女二人难以为继的艰难贫苦生活;二是“我”失业被人玩弄后,沦为暗娼;三是“我”染病,被巡警抓住并送进监狱。老舍先生以严肃沉痛的笔调,对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母女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对黑暗吃人的旧社会进行了强烈的揭露和无情的控诉。其写作特点如下:

1.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真实地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写一对良家母女为生活所迫相继沦为暗娼的悲剧,表现了城市底层妇女生存的艰辛和内心的悲苦。

2.借助月牙儿,营造了一种诗一般的凄美意境。全文“我”与月牙儿形影相吊,构成了小说中的景与情,使作品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和低回婉转的抒情性。

老舍月牙儿篇3

摘要:本文从文本场景布置的角度出发,分析造成两位人物居住环境巨大差异的社会背景原因,联系两位作家的创作态度、经验等对人物形象分析作新的尝试。

关键词:玛格丽特; “我” ; 妓女形象

古今中外,很多文学作品都以妓女作为主人公,从《日出》到《茶花女》,从《月牙儿》再到《复活》,形形色色的妓女俨然已成了作家们的“宠儿”。作为社会女性,妓女以其特殊的身份,社会地位和个体经历,映射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对家庭之外、社会之中女性的规范与制约。现就《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和《月牙儿》中的“我”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老舍先生的名作《月牙儿》是一曲被凌辱妇女的悲歌,是对非人世界的血泪控诉。它记录了一个本来美丽、纯洁、要强的女孩子在贫困生活的逼迫下,走向毁灭的全过程。她虽然全力挣扎,却最终摆脱不了暗娼的命运。《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一部不朽创作,茶花女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的爱情是其主题,但最终却因为玛格丽特善良的隐忍而放弃了自己短暂的幸福,牺牲自己,成全别人,谱写了一段感人肺腑、悲壮凄惨的人生悲剧。

一、时代背景不同

《茶花女》中这样写到:“房间陈设富丽堂皇,布尔雕刻的和玫瑰木的家具,塞福尔和中国的花瓶,萨克森的小塑像、绸缎、天鹅绒和花边绣品。”“靠放着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大桌子,奥科克和奥迪奥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珍宝在桌子上闪闪发光……没有一件不是用黄金或白银制成的。”从这些浓墨重彩的描绘当中,不难发现玛格丽特是过着上流社会贵妇般的生活,物质条件极为奢华、富贵。《月牙儿》中 “我”的生存条件就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屋里有白白的墙,还有条长桌,一把椅子,这似乎是我的。我的被子似乎也比以前的厚实暖和多了。”寥寥数笔就让读者觉得格外地寒酸、简陋!

同样身为妓女,二者的生活起居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这与她们身处的国别、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是分不开的。19世纪的欧洲社会,充斥着资产阶级金钱之上的人欲、物欲。玛格丽出生贫寒,纯真善良,聪慧漂亮,在巴黎受到公子哥们的追逐包围,迫于生计沦落为妓。公开的情妇妓女身份,注定了她丰厚奢靡的物质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而《月牙儿》中的“我”来自上北平旧社会的最底层,身处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被贫困的生活逼为一个不见天日的暗娼,所得之物也仅够维持生计。

二、追求层面不同

社会现实使得玛格丽特本性尽失,迷失了自我。在她的内心,已看不到纯真的善良和人间的真情,她只能用一切最下贱的方式来糟蹋自己,使自己变得麻木,也就感觉不到痛苦和悲哀。也正是因为看够了人间的虚情假意,反而更加看重、也更加渴望真正的爱情。所以当玛格丽特以为遇见真正的爱情时,就毫不犹豫地献出了一切,为了阿尔芒彻底改变自己,完全抛弃从前的生活方式。当他们享受着如胶似漆的甜蜜时,生活消费的压力也悄悄降临。她独自承受着生活的窘迫,瞒着他变卖自己的首饰、马车,这毫不影响玛格丽特对爱情的坚定、执着又热烈的追求。

然而,当阿尔芒的父亲以心爱人的前途为筹码,以善良的名义迫使她让步,她原本淡化的妓女角色意识又重新强化了,在社会道德的利刃和善良的隐忍下,她牺牲自己而成全别人。

而《月牙儿》中的“我”七岁时,爸爸贫病而死,为了生活,妈妈不得已改嫁,不久第二个爸爸也不辞而别。妈妈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去做了暗娼。“我”曾经是一个纯洁、善良、勤奋好学的姑娘,当得知妈妈是在卖的时候,是那么的恨妈妈。但是,当“我”以为爱情来临,却遭到了骗子的玷污。从此,“我失去了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我如妈妈一样了!”在妈妈跟卖馒头的走后,“我”想靠劳动养活自己,当了女招待,却受尽男人的凌辱。“我”屡屡受挫,由失望到绝望,最后理解妈妈做暗娼是因为“钱更狠”的社会的原因,因此“我”认为“妈妈是可原谅的”,也走上母亲原来的路。这母女两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温饱,“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她们的追求仅仅是为维持生计,而与爱情无关。

三、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

19世纪的欧洲社会虚伪庸俗,假仁假义,讲求门面,极端势利,婚姻关系中既残存着封建门第的影响,又刻上了资产阶级金钱之上的烙印。《茶花女》通过描述主人公玛格丽特短暂而悲惨的一生,热情地赞美了真诚、纯洁的爱情,充分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妇女的百般蹂躏和摧残,也暴露了资产阶级贵族的荒淫无耻、凶狠残暴的本质。

这部小说的创作也与作家小仲马的生平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因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便成了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 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老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怒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国,得知玛丽已离开人世,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一气呵成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月牙儿》则取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平最底层贫苦人民不能温饱而拼命挣扎的真实境况,小说通过母女两代被迫先后沦为暗娼的残酷经历,揭示了那种无声吃人的社会,同时也展开一幅母女之间爱的消失、扭曲,对美好、善良的放弃,对自食其力的否定的辛酸画卷。五四以来,从事娼妓职业的社会底层女性成为让人同情的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接受了人道主义思想的作家们关注到她们的经济困境和悲惨境遇,也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与批判。

《月牙儿》表现的只是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严肃的创作态度。老舍不仅对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更是深刻挖掘了产生这种罪恶制度的社会根源,并通过“我”的强烈控诉彻底否定了腐朽的封建社会。“我”认识到,“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谁坏谁就占便宜。”当“我”被捕入狱,拒绝改造,反去挑衅官员,主动选择在牢狱中,心里想的是“狱里是个好地方……自从我一进来,我就不再想出去,在我的经验中,世界比这儿并强不了许多。”虽然失去了人身自由,无论这种坚持在狱中显得多么卑微可笑,“我”却在精神层面上完全赢得了独立自由和做女人的自尊。这个罪恶的社会,把一对善良的母女推向了死亡,逼迫她们走向毁灭。而“我”毁灭的意义在于让那些还没有走上娼妓道路但有可能沦为娼妓的底层女性以“我”为鉴,去探寻新的别样的现代人生道路。

透视妓女们凄美人生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一种社会文化,都通过社会伦理制度将妓女监禁在受世人歧视的围栏中,造成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妓女们向着社会既定目标苦苦挣扎。作为中西文学共同的表现对象,妓女们正是以悲惨的人生境遇,控诉着中西社会对女性身心共同的压榨、摧残。正如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些本来心地善良、美丽聪颖的女人,被那个时代那个社会毁灭了,她们的遭遇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参考文献:

老舍月牙儿篇4

刘大叔是有钱人,也是大善人。他办贫儿学校、粥厂、慈善事业,把自己的钱,多多施舍出去,后来出家为僧,人称宗月大师。坐化后,烧出许多舍利子。刘大叔以肉身实践了“死时富有是可耻的”这一句卡耐基说过的话。

老舍非常感激刘大叔,在无数的小说里提到他:《老张的哲学》里,他是“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董善人;《正红旗下》,他是笑声“比雁声更清亮”、行走“彩虹光芒四射”的定大爷。宗月的一生,行善,且快乐,他散尽家财一如佛祖舍身饲虎,以肉身为理想献祭求仁得仁,但……这不是故事的全部。

宗月有个女儿。小时候,老舍常去刘家玩,爱上了她。海棠花开的时候,两个小儿女说过一句两句没有意思却甜美的话。富小姐和穷小子,身份差太远,婚嫁谈不上,但知道她没有定亲,令他安心。

后来老舍出了国,刘小姐随父出家为尼。过了好些年,老舍回国了,刘小姐成了暗娼。他千辛万苦找到她。她剪了发,脸上有很多粉和油,洗净了大概像一个病中的产妇。

他还爱她,但这爱成了苦酒,折磨他。他们原本门不当户不对,现在更加如此,只是高低调了个儿。朋友看出他的悲苦来,没直说,假装闹着玩地暗刺他,意思是,她不配他。

不配?她本来不是大小姐吗?她沦为赤贫,不也因为她父亲的慷慨施舍吗?而老舍,其实也是受益人之一呀。不过,给是自愿的,得到的人,不欠她。如果施恩图报,那她就是无赖小人,她的恩可以一笔抹煞,受者更加心安理得。

老舍没娶刘小姐――是他想娶而刘小姐不肯,还是他根本没打算娶?很难知道真相了。他的记忆被打散了,放在他的小说里、散文里。他一直记得她。她是为弟弟们给虎妞下跪的小福子,祥子爱过她,这爱情不因为一个是车夫另一个是暗娼,而稍减其美或者震撼;她也是月牙儿,清清醒醒明明白白走这另一条路,因为“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是女人得卖肉”;她是他的记忆,一点点微神,一个没有故事的主题。

老舍月牙儿篇5

古来论交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俞名瑞字伯牙,楚国郢都人氏,即今湖广荆州府之地也。那俞伯牙身虽楚人,官星却落于晋国,仕至上大夫之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国修聘。伯牙讨这个差使,一来是个大才,不辱君命;二来就便省视乡里,一举两得。当时从陆路至于郢都,朝见了楚王,致了晋主之命。楚王设宴款待,十分相敬。那郢都乃是桑梓之地,少不得去看一看坟墓,会一会亲友。然虽如此,各事其主,君命在身,不敢迟留,公事已毕,拜辞楚王。楚王赠以黄金采缎,高车驷马。伯牙离楚一十二年,思想故国江山之胜,欲得恣情观览,要打从水路大宽转而回。乃假奏楚王道:“臣不幸有犬马之疾,不胜车马驰骤,乞假臣舟楫,以便医药。”楚王准奏,命水师拨大船二只,一正一副,正船单坐晋国来使,副船安顿仆从行李,都是兰桡画桨,锦帐高帆,甚是齐整。群臣直送到江头而别。

只因览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伯牙是个风流才子,那江山之胜,正投其怀。张一片风帆,凌千层碧浪,看不尽遥山叠翠,远水澄清。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当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偶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舟楫不能前进,泊于山崖之下。不多时,风恬浪静,雨止云开,现出一轮明月。那雨后之月,其光倍常。伯牙在船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炉内:“待我抚琴一操,以遣情怀。”童子焚香罢,捧琴囊置于案间。伯牙开囊取琴,调弦转轸,弹出一曲。曲犹未终,指下“刮剌”的一声响,琴弦断了一根。伯牙大惊,叫童子去问船头:“这住船所在是甚么去处?”船头答道:“偶因风雨,停泊于山脚之下,虽然有些草树,并无人家。”伯牙惊讶,想道:“是荒山了。若是城郭村庄,或有聪明好学之人,盗听吾琴,所以琴声忽变,有弦断之异。这荒山下,那得有听琴之人?哦,我知道了,想是有仇家差来刺客;不然,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叫左右:“与我上崖搜检一番。不在柳阴深处,定在芦苇丛中!”左右领命,唤齐众人,正欲搭跳上崖,忽听岸上有人答应道:“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闻君雅操,少住听琴。”伯牙大笑道:“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此言未知真伪,我也不计较了。左右的,叫他去罢。”那人不去,在崖上高声说道:“大人出言谬矣!岂不闻‘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大人若欺负山野中没有听琴之人,这夜静更深,荒崖下也不该有抚琴之客了。

伯牙见他出言不俗,或者真是个听琴的亦未可知。止住左右不要罗唣,走近舱门,回嗔作喜的问道:“崖上那位君子,既是听琴,站立多时,可知道我适才所弹何曲?”那人道:“小子若不知,却也不来听琴了。方才大人所弹,乃孔仲尼叹颜回,谱入琴声。其词云:‘可惜颜回命蚤亡,教人思想鬓如霜。只因陋巷箪瓢乐,……’到这一句,就绝了琴弦,不曾抚出第四句来,小子也还记得:‘留得贤名万古扬。’”伯牙闻言大喜道:“先生果非俗土,隔崖窎远,难以问答。”命左右:“掌跳,看扶手,请那位先生登舟细讲。”左右掌跳,此人上船,果然是个樵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手下人那知言谈好歹,见是樵夫,下眼相看:“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甚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樵夫却是个有意思的,道:“列位不须粗鲁,待我解衣相见。”除了斗笠,头上是青布包巾;脱了蓑衣,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苾下截。那时不慌不忙,将蓑衣、斗笠、尖担、板斧,俱安放舱门之外,脱下芒鞋,珣去泥水,重复穿上,步入舱来。官舱内公座上灯烛辉煌,樵夫长揖而不跪,道:“大人,施礼了。”俞伯牙是晋国大臣,眼界中那有两接的布衣,下来还礼,恐失了官体,既请下船,又不好叱他回去。伯牙没奈何,微微举手道:“贤友免礼罢。”叫童子看坐的。童子取一张杌坐儿置于下席。伯牙全无客礼,把嘴向樵夫一努,道:“你且坐了。”你我之称,怠慢可知。那樵夫亦不谦让,俨然坐下。

伯牙见他不告而坐,微有嗔怪之意,因此不问姓名,亦不呼手下人看茶。默坐多时,怪而问之:“适才崖上听琴的,就是你么?”樵夫答言:“不敢。”伯牙道:“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他有甚好处?”正问之时,船头来禀话:“风色顺了,月明如昼,可以开船。”伯牙分付:“且慢些!”樵夫道:“承大人下问,小子若讲话絮烦,恐担误顺风行舟。”伯牙笑道:“惟恐你不知琴理。若讲得有理,就不做官,亦非大事,何况行路之迟速乎!”樵夫道:“既如此,小子方敢僭谈。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皇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斫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伯牙听见他对答如流,犹恐是记问之学,又想道:“就是记问之学,也亏他了。我再试他一试。”此时已不似在先你我之称了,又问道:“足下既知乐理,当时孔仲尼鼓琴于室中,颜回自外入,闻琴中有幽沉之声,疑有贪杀之意,怪而问之。仲尼曰:‘吾适鼓琴,见猫方捕鼠,欲其得之,又恐其失之。此贪杀之意,遂露于丝桐。’始知圣门音乐之理,入于微妙。假如下官抚琴,心中有所思念,足下能闻而知之否?”樵夫道:“《毛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大人试抚弄一过,小子任心猜度。若猜不着时,大人休得见罪。”伯牙将断弦重整,沉思半晌,其意在于高山,抚琴一弄。樵夫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伯牙不答。又凝神一会,将琴再鼓,其意在于流水。樵夫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只两句,道着了伯牙的心事。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连呼:“失敬!失敬!石中有美玉之藏,若以衣貌取人,岂不误了天下贤士!先生高名雅姓?”樵夫欠身而答:“小子姓锺,名徽,贱字子期。”伯牙拱手道:“是锺子期先生。”子期转问:“大人高姓?荣任何所?”伯牙道:“下官俞瑞,仕于晋朝,因修聘上国而来。”子期道:“原来是伯牙大人。”伯牙推子期坐于客位,自己主席相陪,命童子点茶。茶罢,又命童子取酒共酌。伯牙道:“借此攀话,休嫌简亵。”子期称:“不敢。”

童子取过瑶琴,二人入席饮酒。伯牙开言又问:“先生声口是楚人了,但不知尊居何处?”子期道:“离此不远,地名马安山集贤村,便是荒居。”伯牙点头道:“好个集贤村。”又问:“道艺何为?”子期道:“也就是打柴为生。”伯牙微笑道:“子期先生,下官也不该僭言。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于廊庙,垂名于竹帛;却乃赍志林泉,混迹樵牧,与草木同朽?窃为先生不取也。”子期道:“实不相瞒,舍间上有年迈二亲,下无手足相辅,采樵度日,以尽父母之馀年。虽位为三公之尊,不忍易我一日之养也。”伯牙道:“如此大孝,一发难得。”二人杯酒酬酢了一会。

子期宠辱无惊,伯牙愈加爱重。又问子期:“青春多少?”子期道:“虚度二十有七。”伯牙道:“下官年长一旬。子期若不见弃,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子期笑道:“大人差矣!大人乃上国名公,锺徽乃穷乡贱子,怎敢仰扳,有辱俯就。”伯牙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下官碌碌风尘,得与高贤结契,实乃生平之万幸。若以富贵贫贱为嫌,觑俞瑞为何等人乎?”遂命童子重添炉火,再爇名香,就船舱中与子期顶礼八拜。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拜罢,复命取暖酒再酌。子期让伯牙上坐,伯牙从其言。换了杯箸,子期下席,兄弟相称,彼此谈心叙话。正是: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谈论正浓,不觉月淡星稀,东方发白。船上水手都起身收拾篷索,整备开船。子期起身告辞,伯牙捧一杯酒递与子期,把子期之手,叹道:“贤弟,我与你相见何太迟,相别何太早!”子期闻言,不觉泪珠滴于杯中。子期一饮而尽,斟酒回敬伯牙。二人各有眷恋不舍之意。伯牙道:“愚兄馀情不尽,意欲曲延贤弟同行数日,未知可否?”子期道:“小人非不欲相从,怎奈二亲年老,‘父母在,不远游。’”伯牙道:“既是二位尊人在堂,回去告过二亲,到晋阳来看愚兄一看,这就是‘游必有方’了。”子期道:“小弟不敢轻诺而寡信,许了贤兄,就当践约。万一禀命于二亲,二亲不允,使仁兄悬望于数千里之外,小弟之罪更大矣。”伯牙道:“贤弟真所谓至诚君子。也罢,明年还是我来看贤弟。”子期道:“仁兄明岁何时到此?小弟好伺候尊驾。”伯牙屈指道:“昨夜是中秋节,今日天明,是八月十六日了。贤弟,我来仍在仲秋中五六日奉访。若过了中旬,迟到季秋月分,就是爽信,不为君子。”叫童子:“分付记室将锺贤弟所居地名及相会的日期,登写在日记薄上。”子期道:“既如此,小弟来年仲秋中五六日,准在江边侍立拱候,不敢有误。天色已明,小弟告辞了。”伯牙道:“贤弟且住。”命童子取黄金二笏,不用封帖,双手捧定道:“贤弟,些须薄礼,权为二位尊人甘旨之费。斯文骨肉,勿得嫌轻。”子期不敢谦让,即时收下。再拜告别,含泪出舱,取尖担挑了蓑衣、斗笠,插板斧于腰间,掌跳搭扶手上崖。伯牙直送至船头,各各洒泪而别。

不题子期回家之事。再说俞伯牙点鼓开船,一路江山之胜,无心观览,心心念念,只想着知音之人。又行几日,舍舟登岸。经过之地,知是晋国上大夫,不敢轻慢,安排车马相送。直至晋阳,回复了晋主,不在话下。

光阴迅速,过了秋冬,不觉春去夏来。伯牙心怀子期,无日忘之。想着中秋节近,奏过晋主,给假还乡。晋主依允。伯牙收拾行装,仍打大宽转,从水路而行。下船之后,分付水手,但是湾泊所在,就来通报地名。事有偶然,刚刚八月十五夜,水手禀复,此去马安山不远。伯牙依稀还认得去年泊船相会子期之处,分付水手,将船湾泊,水底抛锚,崖边钉橛。其夜晴明,船舱内一线月光,射进朱帘。伯牙命童子将帘卷起,步出舱门,立于船头之上,仰观斗柄。水底天心,万顷茫然,照如白昼。思想去岁与知己相逢,雨止月明;今夜重来,又值良夜。他约定江边相候,如何全无踪影,莫非爽信?又等了一会,想道:“我理会得了。江边来往船只颇多,我今日所驾的,不是去年之船了,吾弟急切如何认得?去岁我原为抚琴惊动知音,今夜仍将瑶琴抚弄一曲。吾弟闻之,必来相见。”命童子取琴卓安放船头,焚香设座。伯牙开囊,调弦转轸,才泛音律,商弦中有哀怨之声。伯牙停琴不操:“呀!商弦哀声凄切,吾弟必遭忧在家。去岁曾言父母年高,若非父丧,必是母亡。他为人至孝,事有轻重,宁失信于我,不肯失信于亲,所以不来也。来日天明,我亲上崖探望。”叫童子收拾琴卓,下舱就寝。润滑油

伯牙一夜不睡,真个巴明不明,盼晓不晓。看看月移帘影,日出山头,伯牙起来梳洗整衣,命童子携琴相随,又取黄金十镒带去:“傥吾弟居丧,可为赙礼。”踹跳登崖,行于樵径,约莫十数里,出一谷口,伯牙站住。童子禀道:“老爷为何不行?”伯牙道:“山分南北,路列东西。从山谷出来,两头都是大路,都去得,知道那一路往集贤村去?等个识路之人,问明了他,方才可行。”伯牙就石上少憩,童儿退立于后。不多时,左手官路上有一老叟,髯垂玉线,发挽银丝,箬冠野服,左手举藤杖,右手携竹篮,徐步而来。伯牙起身整衣,向前施礼。那老者不慌不忙,将右手竹蓝轻轻放下,双手举藤杖还礼,道:“先生有何见教?”伯牙道:“请问两头路,那一条路,往集贤村去的?”老者道:“那两头路,就是两个集贤村。左手是上集贤村,右手是下集贤村,通衢三十里官道。先生从谷出来,正当其半,东去十五里,西去也是十五里。不知先生要往那一个集贤村?”伯牙默默无言,暗想道:“吾弟是个聪明人,怎么说话这等糊涂!相会之日,你知道此间有两个集贤村,或上或下,就该说个明白了。”伯牙却才沉吟,那老者道:“先生这等吟想,一定那说路的,不曾分上下,总说了个集贤村,教先生没处抓寻了。”伯牙道:“便是。”老者道:“两个集贤村中,有一二十家庄户,大抵都是隐遁避世之辈。老夫在这山里,多住了几年,正是:土居三十载,无有不亲人。这些庄户,不是舍亲,就是敝友。先生到集贤村必是访友,只说先生所访之友,姓甚名谁,老夫就知他住处了。”伯牙道:“学生要往锺家庄去。”老者闻“锺家庄”三字,一双昏花眼内,扑簌簌掉下泪来,道:“先生别家可去,若说锺家庄,不必去了。”伯牙惊问:“却是为何?”老者道:“先生到锺家庄,要访何人?”伯牙道:“要访子期。”老者闻言,放声大哭道:“子期锺徽,乃吾儿也。去年八月十五采樵归晚,遇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先生。讲论之间,意气相投。临行赠黄金二笏,吾儿买书攻读,老拙无才,不曾禁止。旦则采樵负重,暮则诵读辛勤,心力耗废,染成怯疾,数月之间,已亡故了。”伯牙闻言,五内崩裂,泪如涌泉,大叫一声,傍山崖跌倒,昏绝于地。锺公用手搀扶,回顾小童道:“此位先生是谁?”小童低低附耳道:“就是俞伯牙老爷。”锺公道:“元来是吾儿好友。”扶起伯牙苏醒。伯牙坐于地下,口吐痰涎,双手捶胸,恸哭不已,道:“贤弟呵,我昨夜泊舟,还说你爽信,岂知已为泉下之鬼!你有才无寿了!”锺公拭泪相劝。伯牙哭罢起来,重与锺公施礼。不敢呼老丈,称为老伯,以见通家兄弟之音。伯牙道:“老伯,令郎还是停柩在家,还是出瘗郊外了?”锺公道:“一言难尽!亡儿临终,老夫与拙荆坐于卧榻之前。亡儿遗语嘱付道:“修短由天,儿生前不能尽人子事亲之道,死后乞葬于马安山江边。与晋大夫俞伯牙有约,欲践前言耳。’老夫不负亡儿临终之言。适才先生来的小路之右,一丘新土,即吾儿锺徽之冢。今日是百日之忌,老夫提一陌纸钱,往坟前烧化,何期与先生相遇!”伯牙道:“既如此,奉陪老伯,坟前一拜。”命小童代太公提了竹篮。

锺公策杖引路,伯牙随后,小童跟定,复进谷口。果见一丘新土,在于路左。伯牙整衣下拜:“贤弟在世为人聪明,死后为神灵应。愚兄此一拜,诚永别矣!”拜罢,放声又哭。惊动山前山后、山左山右黎民百姓,不问行的住的,远的近的,闻得朝中大臣来祭锺子期,回绕坟前,争先观看。伯牙却不曾摆得祭礼,无以为情,命童子把瑶琴取出囊来,放于祭石台上,盘膝坐于坟前,挥泪两行,抚琴一操。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问:“老伯,下官抚琴,吊令郎贤弟,悲不能已,众人为何而笑?”锺公道:“乡野之人,不知音律,闻琴声以为取乐之具,故此长笑。”伯牙道:“原来如此。老伯可知所奏何曲?”锺公道:“老夫幼年也颇习。如今年迈,五官半废,模糊不懂久矣。”伯牙道:“这就是下官随心应手一曲短歌,以吊令郎者,口诵于老伯听之。”锺公道:“老夫愿闻。

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筼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伯牙于衣夹间取出解手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锺公大惊,问道:“先生为何摔碎此琴?”伯牙道:“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锺公道:“原来如此,可怜!可怜!

伯牙道:“老伯高居,端的在上集贤村,还是下集贤村?”锺公道:“荒居在上集贤村第八家就是。先生如今又问他怎的?”伯牙道:“下官伤感在心,不敢随老伯登堂了。随身带得有黄金二镒,一半代令郎甘旨之奉,一半买几亩祭田,为令郎春秋扫墓之费。待下官回本朝时,上表告归林下。那时却到上集贤村,迎接老伯与老伯母,同到寒家,以尽天年。吾即子期,子期即吾也,老伯勿以下官为外人相嫌。”说罢,命小僮取出黄金,亲手递与锺公,哭拜于地。锺公答拜,盘桓半晌而别。

老舍月牙儿篇6

【关键词】老舍;女性;生存;尊严

老舍以二三十年代旧社会为背景,展现了一幅社会底层人们的生活的画卷。他们想方设法地去填充饥肠辘辘的肚子,以自己的方式与死亡作斗争。

小说《月牙儿》讲述了我和妈妈两个人因为生存所迫,逐渐沦为暗娼的故事。爸爸死的早,留下了我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在万般无奈下选择了嫁人,但妈妈的两度嫁人,一次比一次落魄,这两个男人都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无故的消失。她看到了前途的迷茫和黑暗,看到了妈妈艰辛而悲惨的人生,不甘心沦落,她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纯洁和尊严。当妈妈劝她也去当暗娼的时候,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去学校里面做抄写员的工作来养活自己。后来学校不要她了,她也是饿着肚子四处找工作挣钱,直到最后被一个人面兽心的男人用花言巧语诱骗失身。失身之后仍不放弃自尊,不去当别人廉价的。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不同意饭馆老板而出卖自己的色相,又一次的失去了自己的工作。

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他们,男人出卖自己的血汗,女人出卖自己的肉体。女人永远是弱者,想凭借自己的双手获取生活的权利,真的是一种奢求。她在一次又一次失意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生存,就得舍弃维护已久的尊严。“妇女们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到了最后她才无力的看清了这样的社会现实。这是一个“狼吞虎咽的社会”,“谁坏谁就占便宜”,旧社会的生活将人性无情的扭曲,让纯洁的本性变得污秽、变得不堪,她们学会了去应付那些形形的不同层次的人。拿十年当一年的生活,接触了男子多了,已经不懂得什么是爱,心灵麻木了,身体也疲倦了。

因为做暗娼,不愿意纳捐,她进了监狱。而她情愿呆在监狱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监狱,无论怎么挣扎,都逃不出冥冥之中注定的宿命,她是这个冷酷无情社会的牺牲品。

文中多处描写了月牙儿,每次出现都带着不同的色调,表现出了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或许月牙儿不能完美无缺正是我不完美人生的真实写照,从侧面烘托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她的命运。这部小说中展现了一个少女被吞噬的历程,没有太多的感伤,只是用平淡的语言勾勒出了她和妈妈艰难生活的场景。从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平凡少女的梦想逐渐破灭的社会现实。“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当面对生存的需求时,人总是要向命运低头,女儿在经历了世态炎凉之后承认“体面和道德是说给有钱人听的,肚子饿才是最大的真理,女人得承认自己是女人,得卖肉”,她面对着人性与生存的艰难选择时,是必然不可能两全的,对人性的舍弃也许会让很多人看低,但是,这是她活下来的可以走也是唯一可以走的一条路。没有谁生下来就想堕落,没有谁堕落前没有经过挣扎,客观条件的恶劣让她们一步步向命运低头,作品叙述着她和妈妈悲惨的命运,同时也揭露了旧社会的本质。

小说中最让人心痛的是母女两的亲情,她们相依为命,母亲两次改嫁都没有一个好的归宿,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女儿拉扯长大,并且让女儿去学校读书,起初的母亲充满了母性。但是后来母亲也逼女儿去走她曾经走过的老路,展现了一种亲情的泯灭。当得知女儿也干那一行时过来和女儿一起住,“什么都要管,特别是对于钱。她的眼已失去年轻时的光泽,不过看见了钱还能发点光。”女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早已不去奢求亲情抑或是爱情了,她唯一能做的只是挣钱,让自己活下去。空洞的精神世界,让她变成一具空壳,没有任何感情和尊严可言了。

和《月牙儿》中的女儿相比,《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也有相似的命运,只是她更来不及挣扎,就被黑暗的社会所吞噬。小福子的爹最初将女儿以两百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军官,军官被调走后女儿回到了娘家。母亲已经被父亲打死,没有经济来源,她不忍心看着两个弟弟挨饿,忍辱负重地去做了暗娼,却被虎妞等其他的大杂院里的人闲言碎语所中伤,最后只有给虎妞下跪求她放一条生路。她的人生结束于一个白房子,再一次被父亲卖的她情感崩溃后上吊自杀了。小福子只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她喜欢祥子,只能在虎妞死之后才能够说出来。祥子给过她生存的希望,对于祥子而言,小福子也是祥子想要真心付出的人。可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可怜的人,小福子在祥子安排好一切准备去找她的前一夜自尽了。

《骆驼祥子》中另一个女妞,没有因贫穷而沦落成为暗娼,外表泼辣、有些变态的她,命运却令人心生同情,她由资产阶级、剥削阶级沦落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力车夫的妻子。她是人和车厂主刘四唯一的女儿,一个三十七八岁的老姑娘,“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她生就一副男儿性格,“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帮父亲经营车厂而失去了自己的青春。“父女两将人和车厂打理得铁铜一般”。她是一个被延宕了青春的可怜女人,出身于剥削阶级的家庭,使得她心理颇有些变态。

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对于旧社会中人们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全然不顾,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喜欢祥子,并且使用了一种卑鄙的手段与祥子结合,她知道如果自己不用这种方法,永远得不到祥子。婚姻得不到父亲的支持,甚至刘四知道了她要嫁给祥子的时候和她翻脸,最后自顾自地将自己嫁了出去。在与刘四的以金钱利益关系为中心的斗争中,她错估了刘四,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真的和她断绝父女关系,转手就将人和车厂转让出去,自己拿钱四处享乐。

她又是一个带有剥削阶级的市侩气息,好享乐、没教养的人。“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更多些花样”,她是“母夜叉”,谁得罪了她,她就会骂街。婚后的生活中,她拼命地想要从祥子那里得到失去的青春快乐,这种变态行为使得祥子有些心力交瘁。她对祥子的爱,因自己的阶级地位而变得有些扭曲,她不让祥子去拉车,认为拉车是一件让她很丢脸的事情。她想要让祥子和她一起享受,让祥子和自己继承父亲的车厂的想法令祥子无法忍受。她的思维方式略显简单并且粗鄙,经常性忽略祥子的感受。事实上她并不理解祥子,祥子是一个勤奋能干、老实本分的人,不甘心向所谓的上层阶级低头,也不是好逸恶劳之辈。

强悍的虎妞柔弱的一面是出现在自己生命的终结,因难产而痛不欲生的时候,一直都在呼唤祥子的名字,“好祥子,快快去吧!花钱不要紧!等我好了,我乖乖的跟你过日子!快去吧!”一字一句都泣不成声,催人泪下。患难与共最能见真情,在弥留之际,祥子陪在她身边,她还能再深情地看他一眼,她也此生无憾了。

虎妞的悲剧在于她的父亲将金钱利害关系看的过高,甚至高过他们之间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关系。刘四和女儿一起将人和车厂打理的很好,父女两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可是父亲刘四一直苦于没有儿子来继承自己的遗产,又不甘心将遗产留给外人,当得知女儿想和祥子结婚的时候当场就和女儿翻脸了,两个人彻底断绝父女关系。一直到虎妞难产去逝都没再见父亲一眼。

《月牙儿》中的母女、《骆驼祥子》中小福子二强子父女、虎妞刘四父女,都是旧社会中因金钱利益关系而失去亲情的一类人。这几个女人,有的是因生活困窘而堕落,被家人逼着去出卖肉体;有的是因金钱利益冲突而被父亲扫地出门。一个共同之处是她们都是有气节、有思想女人。月牙儿中的女儿、小福子被迫失身,却没有在思想上彻底堕落,她们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被周围污浊的淤泥所沾染,不高傲却也不失自己的气节;她们对悲剧的社会失去了信心,残忍的社会现实让她们不敢去追求自己的爱情,精神世界近乎空白,最后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虎妞是封建旧式家庭可悲的牺牲品,没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因而粗野得像个男人,父女两的亲情最后还是败给了阶级观念以及金钱利益,难产而死让人心疼。

老舍先生的笔下的女性都十分生动形象,她们或许命运悲惨,却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种坚忍不拔求生的品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了生存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令人不禁扼腕深思。同时也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不要让亲情在金钱面前不堪一击,珍惜这一份最真挚、最朴实的感情。

作者简介:白蓝青(1993―),女,汉族,湖北黄冈人,西南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

老舍月牙儿篇7

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小乖一脸不高兴。

“发生了什么事?”我轻声问她。“今天上课时,老师问我们,如果一个小朋友上学时忘了洗脸,可以教他用什么方法最快将脸洗干净?我回答说‘坐飞机回家洗脸’,大家就笑了起来,老师也笑了呢!”女儿一脸的忿忿不平,看来大家的笑严重伤害了她的自尊心。

“你的方法真不错!”我本想指出她的回答里不合理的地方,但话在嘴边改了口。

妈妈感触

坐飞机回家洗脸,如此浪漫的想法只有孩子才能想得出。可惜,我们总是拿世故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的童真,也就是这样逐渐被泯灭了。

月亮比糖甜

中秋节的晚上,小乖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便将她带到阳台上,对着月亮讲了一个天狗吃月亮的故事。小乖静静地听着,一副很入迷的样子。过了好大一会儿,小乖突然喃喃自语: “天狗不吃肉骨头,偏要吃月亮,月亮一定比糖甜!”小乖的话让见多识广的爸爸目瞪口呆。

妈妈感触

我们常常会指责天狗吃月亮时的凶残与贪婪,却往往忽视了月亮本身对天狗的诱惑。孩子对事物的看法有时更具人性化。

黑种子

一天,小乖突然问道: “妈妈,我是怎么从你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呢?”

“是你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种了一颗种子,种子就在妈妈的肚子里生根发芽,结果,你就是那个长成熟的果子哦!”我形象而通俗地向她解释道。小乖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可过了一会儿,小乖突然很生气地抱怨道:“我马上就去找爸爸算账!他在你肚子里种的一定是一颗黑西瓜种子,不然小朋友们也不会叫我黑妹了!为什么不种一颗南瓜种子呢?颜色多好看啊!”

妈妈感触

我们应当善待孩子的质疑与抱怨,在对外界的质疑与抱怨声里,他们渐渐长大了。

拒伤“鸭子”

为了培养女儿熟练运用鼠标的能力,我教女儿玩一个“打野鸭”的电脑小游戏。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游戏,只需用鼠标点击屏幕上正在飞行的鸭子,被点中的鸭子便会被击落,最后以击落鸭子的数量来计算游戏成绩。我一边示范一边向女儿讲述游戏规则。然而,轮到女儿操作时,一只只鸭子竟坦然地从她的“枪口”下飞过,无奈她就是打不中。

“你怎么这么笨啊!”我很是气恼。可是,小乖却说:“我才舍不得那些漂亮的鸭子被打死呢!”女儿大声地反驳道。

妈妈感触

小乖打不中鸭子原来是故意的,她为了保护鸭子,竟然愿意冒挨骂的风险。我们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格,其实,许多时候,善良就在孩子们的行为中。

感恩的称谓

一次,我带小乖坐公共汽车去外婆家。由于我两手都拿着东西,小乖一个人怎么也爬不上车,正在我着急时,一位正在上车的中年人将小乖抱上了车。我很感激,就对小乖说:“快谢谢伯伯!”小乖却想了一会儿,说:“谢谢老太爷!”小乖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下车后,我问小乖:“你为什么叫那个伯伯为‘老太爷’啊?”小乖解释道:“因为他人那么好,所以就叫他‘老太爷’了!”

妈妈感触

感恩之心,从小有之,我们做父母的不能说孩子叫得不对。

看见糖果想起痛

小乖最爱吃糖果,所以她的牙齿经常疼,每次牙齿痛时,她就会保证以后坚决不再吃糖果了;可牙齿一不痛,她就又会偷偷摸摸地吃起来。一天,一位阿姨来家里做客,顺便带了一盒巧克力送给小乖。

小乖捧着巧克力左看右看,不住地咽着口水。

“你一定是忘了牙齿痛的事了!”我提醒她。

“我正在想上次牙齿痛的事呢!”小乖大声辩解道。

妈妈感触

老舍月牙儿篇8

记得老舍先生曾写过这么一段话:“我决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胜过了死。”然,我的痛苦,却是不能痛苦。

45年前的8月24日,老舍先生投湖自杀。自杀是需要勇气的。对于百无一用,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自杀的心理和生理煎熬都是巨大的,何况老舍妻儿俱全,值得牵挂的东西还有很多。但老舍还是选择了自杀。

自杀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上吊,可以服药,可以吞金,可以剖腹,可以割腕……在现代还可以卧铁轨、跳高楼……老舍选择的自杀方式是投水。屈原投进了汨罗江,王国维投进了昆明湖,李白虽不是自杀,但后人们为他设计的死法是:举杯邀明月时失足落水而死。

水,纯洁清澈,“可以濯我缨”;文人自命清高,以曼妙的身姿投入清水中,用清水涤荡尘世所强加的污垢,最符合文人的浪漫心态。若只是探究文人为何“喜欢”投水,就显得太无聊,对老舍先生也太不尊重。我更想了解的是他们自杀的原因。

屈原投江时,正值楚国都城被秦兵攻破,一心寄望于楚王醒悟的屈原终于彻底断了报国的念头。王国维投湖时,正值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王国维抱着“断无一辱再辱之理”的念头,殉了大清王朝。

老舍自尽时,正值无产阶级风起云涌。

老舍少年时历尽苦难,凭借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一枝生花妙笔,画出老北平世间百态,《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月牙儿》《正红旗下》都是不朽的佳作,也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被称为中国的“狄更斯”,若不是过早离世,很有可能成为中国获诺贝尔奖的第一人。老舍解放前为民生民权呐喊,解放后更是热情澎湃,以时代鼓手自任,被尊为人民艺术家。

正当他满腔热情之时,正当他“大红大紫”之时,突如其来的风雨把他打懵了。据说他投水时,双手还紧握着一本选集。

老舍、屈原、王国维的悲剧人生,都是中国文人悲剧命运的典型。中国的文人总是摆脱不了修齐治平的情结,几千年来真正“为艺术而艺术”的,好象只有陶渊明一个。

真正的文人大多是浪漫的,理想化的,与实务家特别是政治家的素质相去甚远。

于世事,于政治投入精力过多,不但影响创作力,更会平添许多烦恼,甚至会让自己的梦破碎,以至陷入绝望,然后悲剧就发生了。

老舍先生是让人崇敬的,我们没有理由去苛责他的热情,更没有理由不敬仰他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不要让老舍先生这样的大师堕入悲剧的轮回。

上一篇:病树前头范文 下一篇:大连高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