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中范文

时间:2023-12-02 11:25:13

大连高中

大连高中篇1

大连学考科目及学考时间

2019年7月辽宁大连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共4科。

考试时间安排如下:

 

考试时间

7月12日

考试科目

 8:30-9:30

历    史

10:30-11:30

地    理

14:00-15:00

化    学

16:00-17:00

大连高中篇2

Abstract: The cross-long main span deflection and the cracking of box girder beams body are the main diseases in long-span PC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These diseases not only influence comfort of high-speed driving, even imperil normal use of bridge. This article, taking design, construction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into account, summarized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midspan deflection of high pier long-span PC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on the basis of dispensar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bridge deflection control.

关键词: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控制对策

Key words: PC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midspan deflection;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86-02

0引言

从近十几年的二十余座跨径在60~270m,墩高在80~150m的高墩大跨PC连续刚构桥梁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这种桥型的主要病害是跨中长期持续下挠和箱梁开裂,两者相伴相生,互相影响,对桥梁的正常使用产生威胁,特别是跨中挠度过大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甚至引发交通事故,所以研究大跨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对策十分必要[1]。

在处理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长期挠度的措施方面,目前国内外的确出现了许多具体的防治方法,如体外束、跨中顶推、跨中预压、主梁跨中部分梁段采用高强轻质混凝土、钢箱等。但由于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长期挠度的原因仍然存在大量不明确的地方,特别是缺乏有力的长期挠度预测计算方法的支持,控制量度的准确性难以把握,许多桥在采取了措施后不久又开始继续下挠,甚至出现内力过大造成梁体损伤等不利的状况。由于影响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长期挠度的因素众多,其中一些影响因素很复杂且相互耦合,一些因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为了控制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跨中下挠过大,应从多方面考虑。在计算方面,要解决空间效应与长期变形的计算问题,减小混凝土的长期收缩徐变。在结构布置上,要加强对结构刚度的控制,特别要加强对预应力钢束合理布置的研究,有意识地设置对结构长期挠度有利的防下挠束。在材料方面,要明确交通、温度等交变荷载对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混凝土弹模、混凝土徐变的长期影响规律,提出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采用高强混凝土合适的收缩徐变模型,并考虑环境变化、箱梁尺寸效应等影响因素对长期收缩徐变的修正。在施工上,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质按量完成。在后期运营期间,应加强桥梁的养护和定期检查,防止超载和超速的情况发生。

所以控制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成桥后的长期挠度,应从设计、施工监控、施工质量和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1设计控制对策

无论是斜裂缝还是纵向裂缝,都会导致主梁刚度降低,挠度加大。而挠度增加进一步引起梁体开裂,这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证梁有足够的正截面强度和斜截面强度是首要问题。高跨比是影响主梁受力的主要参数,适当增加梁高,可以加大主梁刚度,改善主梁应力状态。另外,鉴于连续刚构1/4跨截面剪应力通常较大,为避免出现腹板斜裂缝,可以优化主梁梁底线形,适当减小抛物线次数以增加该处截面高度,由资料可知抛物线次数取1.65~1.8次比较合适。适当预留跨中底板预应力钢束孔道,在桥梁运营后2~3年后,混凝土收缩徐变基本稳定,再进行张拉。

2施工监控对策

施工监控人员在桥梁施工控制计算中,应根据设计要求准确建立桥梁结构计算模型,对各个施工阶段的临时荷载要给以考虑,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为施工单位提供合理的预拱度。在箱梁悬臂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边、中跨跨中预抬高值,在计算预拱度的基础上,再考虑后期混凝土收缩徐变因数引起的挠度,中跨跨中预抬高值为L/1000,边跨悬浇悬臂端按L/4000取值,其余各梁段的预拱度按余弦曲线设置[2]。根据施工进展情况监测每一施工工况的标高,若发现误差过大应及时调整,保证桥梁施工线流畅和优美。

3施工质量控制

3.1 立模控制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立模的标高,确保立模准确到位。同时要保证模板的刚度,因为模板的刚度要是不够,容易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发生胀模,使结构存在尺寸误差,自重增大。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发生胀模现象,一般误差控制在5%范围之内来验算是正常的,现通过对自重增加5%来分析结构挠度的变化。自重超重5%的挠度值与原模型挠度差值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边跨的挠度和中跨的挠度都有所增加,边跨的挠度下降的比较小,只有1.4mm,但是中跨跨中下降的最大值约为8.3mm,由此可见结构的自重增加也是引起桥梁跨中下挠的一项因素,但是由于自重属于一次性荷载,因此自重的增加不会引起桥梁跨中持续下挠。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防止自重的超载对控制桥梁跨中挠度的增加具有实际意义,所以在施工立模中应保证立模定位的准确性和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

3.2 预应力孔道定位控制从总体来看我国施工水平不高,管理不完善,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预应力孔管的实际定位与设计要求偏差较大,改变了预应力钢束的偏心距,使得预应力损失增大,从而难以建立足够的有效预应力。另外,在预应力孔道灌浆施工中,也常出现质量问题:从目前已加固过或拆除的一些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中发现,孔道中有时压浆不饱满,存在空隙,还有些孔道中则发现浆体离析现象,在墩顶位置的顶板束和跨中位置的合拢束,由于孔道位置较高,容易出现积水,孔道戳破后有黄水流出,说明钢绞线已经发现锈蚀,导致钢束的预应力损失增大,有些还发现水泥浆体硬化收缩后与孔道壁分离,使预应力在传递过程中大幅降低[3]。

孔道的布设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中的一道关键工序,一定要保证定位的准确,其成型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穿预应力筋、张拉和灌浆工作。孔道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孔道的位置和尺寸必须正确,孔道布设应平顺畅通,孔道直径宜比钢筋外径大10~15mm,构件端部预埋锚垫板应垂直孔道中心线,灌浆孔距不宜过大。另外预应力张拉后要及时压浆,压浆质量要绝对保证。鉴于采用普通压浆方式对长预应力束管道进行压浆时,常常不能保证管道压浆的密实度,应采用真空压浆工艺,防止长束管道压浆不密实。在施工中还应重视新老砼结合处竖向接缝的凿毛,凿毛应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之后进行,不能为了省事在刚浇筑完不久就进行凿毛,凿毛应有一定的强度和深度,要凿除已完成节段接缝表面的浮浆,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密实[4]。在预应力钢筋张拉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引起预应力钢筋滑丝、甚至断丝,是预应力筋受力不均,是构建不能获得足够的预应力,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预应力筋施工作业过程中要采取控制措施加强张拉程序的管理[5]。

3.3 运营管理控制应严格控制车辆的超速和超载,对大桥进行定期检测,并建立桥梁检测档案,密切注视桥梁的使用情况。考虑到大桥后期运营阶段,会受气候、氧化、腐蚀和老化等因素影响,在长期静载和活载的作用下会遭受损坏,其强度和刚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这不仅会影响安全行车,更会使桥梁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应该建立和发展一个集位移变形监测、主梁应力监测、结构动力特性监测于一体的健康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诊断量测手段,通过对大桥关键部位的空间位置、力学性能及其变化的长期和定期监测、分析,长期积累数据,用来监测和评估大桥在运营期间其结构的承载能力、运营状态和耐久能力。除了用科学的量测手段外,定期对桥梁结构进行全面的维护检查也是检验桥梁结构是否健康运营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一座大型桥梁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的构建应该是贯穿于桥梁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通过总体设计、施工监控、质量监督检查与养护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逐步实现大跨径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的数字化与自动化。

4结语

控制大跨径PC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应从设计、施工监控、施工质量和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加以考虑,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体现控制挠度的对策措施,才能确保此类桥型的施工和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詹建辉,陈卉.特大跨度连续刚构主梁下挠及裂缝原因分析.中外公路,2005.25(I):56-58.

[2]刘俊起,赵和平.连续刚构桥的缺陷修复及防治措施.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7年全国桥梁学术论文集.

[3]巴力,高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主要影响因素浅析.铁道建筑,2008,(11):1-3.

[4]齐东春,张永水,李 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成因及对策.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6)46-49.

大连高中篇3

关键词: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地区;高校;保护

音乐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相互交流情感最有效的手段,从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荀子的“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古代先哲从来都重视和强调音乐艺术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关键性作用。在追求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今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音乐类非物遗)的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一、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我国政府目前所公布的部级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所公布项目的一半,这说明音乐历来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联,也说明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物遗)体系中占有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纂的《民族音乐概论》和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孙继南、周柱栓主编的《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这两本著作当中对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阐述,并结合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我国的音乐类非物遗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器乐曲艺四类。(分类参考国务院公布的518项第一批部级非物遗,其中包括民间音乐72项,民间舞蹈41项,传统戏剧92项,曲艺46项)。

二、大连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大连作为辽宁省重要发展地区,在传统文化发展及建设方面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连是东北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之地,地区内拥有满、回、锡伯等45个少数民族,非物遗丰富多彩,也有着较长的历史。截至目前,大连市共有部级非物质遗产代表作6项、省级代表作24项、市级代表作89项,其中音乐类非物遗有31项(参见《大连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包括民间音乐14项,民间舞蹈10项,传统戏剧4项,曲艺3项,其中,长海号子、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复州皮影戏、复州东北大鼓属于部级代表作。其种类丰富,特色显著,分布地域遍及大连市内及金州、庄河、普兰店、瓦房店、长海等各县市区。

2010年,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揭牌。中心成立后,在瓦房店、金州、庄河等地针对部级非物遗项目建立一些培训基地。目前,皮影戏已在沙河口区春柳小学建立基地,庄河剪纸在凌水小学建立了基地,复州大鼓也有序地进行传承,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等项目也吸收了不少新学员。2010年6月,复州皮影戏义和班、得胜班,庄河皮影戏传承人和大连群艺木偶皮影等剧团在人民文化俱乐部音乐厅上演了精彩的“大连皮影戏展演”。

三、让大连高校成为保护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保护措施”条款中对“传承”加上了“特别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说明,意味着教育是传承机制的重要手段。

2005年3月26日,由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别指出“: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这份文件的出台,为高等院校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音乐类非物遗进入高校课堂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大连市领导曾提出,充分利用大学、博物馆及中小学图书馆等资源,通过文字、影像、实物等各种手段,收藏、保护珍贵遗产;发挥高校师资智力资源优势,结合相关专业对大连的非物遗进行研究。

和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传承人的存在为前提而存在的。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的独特风格,只能从传承人鲜活的表演中得以体现,通过传承人一代又一代口传心授的过程得到继承。所谓“人在艺在,人去艺亡”的规律在音乐类非物遗领域体现得最为彻底和鲜明。

因此,培养能学习和传承遗产、并能进行创新的表演人才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除了传承性的表演人才外,还需要培养了解民俗文化、有一定理论水平、能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遗产的科研人才,以及熟悉艺术又懂得市场运作、善于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

如何才能使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融入高校艺术教育体系之中,实现其生态性“生存”?如何培养青年学生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专业设置

大连地区有16所学科门类较完备的本科高等院校,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专业重组或构建的新专业。例如,笔者所在的大连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现有四个专业,下设八个专业方向,可在调研的基础上有步骤、有层次、有重点地将大连地区音乐类非物遗的传承保护融入声乐演唱、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文化艺术事业服务与管理以及音乐剧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增设长海号子、复州双管乐、金州龙舞、复州皮影戏以及复州东北大鼓传承人培养方向,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必需具有的知识结构来设置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计划。

(二)课程体系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针对各类人才培养目标,恰当地增加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将课堂授课、讲座、展演及田野采风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的学习兴趣。例如,聘请复州皮影戏、复州双管乐、复州东北大鼓等非物遗的传承人或民间音乐家等来校任教,与本校专业音乐教师共同承担培养传承人的教学任务;今年,笔者针对本校音乐学院文化艺术事业服务与管理专业方向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课程,并结合以往开设的《艺术营销》、《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加大培养既具备一定民族文化艺术修养,又懂市场、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的力度。

除此之外,可带领学生深入大连市内或周边,例如金州、瓦房店、长海等各县市区,去亲历充满乡土气息的大连本土音乐艺术,将知识传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艺术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走进今天,要将其作为现代高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必须考虑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追本溯源,具备“口头性和非物质性的无形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无论是民间音乐、舞蹈、戏剧还是曲艺,最原始的传授方式是“口传心授、心领神会”。其揭示出一种内隐性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环境的熏陶,能无意识地熟练的掌握某种技能,一旦学会就终身难忘,在各种环境下都不会影响其技能的发挥。

如今,学习音乐技能越来越倾向于外显的学习方式,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掌握复杂技能及规则以及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中,内隐性学习方式更具有优势。因此,在音乐类非物遗传授过程中,要保留和注重“口传心授、心领神会”的学习方式。

(四)教材研发

教育首先要有教材,音乐类非物遗方面的教材是当前大连地区进行艺术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编纂本土化教材之前,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大连地区高校可针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表现形式,以音乐教师为主,整合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相关教学力量,共同成立课题小组或教研小组,建立一个材料储备库。在此基础上,经过考察、积累,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根据大连本地风貌的特点,编写资料详尽、可供选择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教材。在教材编写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原貌,同时也要有所创新,以适应时代的步伐和现代教育的需要。

(五)社会实践

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也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要将音乐类非物遗实现“活化”传承,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学习,更需要搭建多元化的平台,为文化遗产的展示提供自由空间。在这方面,大连艺术学院有着明显的优势。学院拥有专业的艺术团队: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交响乐团以及舞蹈团队,这些团队都曾在国内外专业音乐大赛和演出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可将大连丰富的音乐类非物遗作为展演内容,联合民间艺术家与学院师生共同合作,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精品,既将古老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实现了活化传承,又体现了大连艺术学院实践教学的特色,可谓是双赢。

今年5月中旬,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郑晓莉副主任应我院邀请,来学院做了关于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报告。5月24日,大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大连艺术学院共同主办的“非遗进高校”传承论证会在学院举行。6月7日,大连市文广局正式授予大连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牌匾。大连艺术学院成为大连地区第一个“非物遗”的研究基地。

四、结语

以上表明,大连的“非物遗”保护传承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像大连艺术学院这样学科专业和社会实践与“文化遗产”很对口的高等院校,将在“非物遗”的传承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高校艺术教育的传播,不断提升本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在校青年学子的文化艺术修养,并培养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深厚感情和一定的研习方法,培养他们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这是为传统文化培养大批欣赏者和接受群体的关键之举,也是保证我国未来文化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树立全民族文化保护观念的长久之计。

注释:

周安平、王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著作权保护模式制度设计的思考. [C].中国重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参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辽政发〔2007〕24号)2007.6.7。

吴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高师音教课堂的思考.中国音乐(季刊),2009年(2).

参考文献:

[1]周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J].北京:中国音乐学,2008:(3).

[2]桑德诺瓦.“有所为”亦“有所不为”——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与实践方法[C].中国重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3]米永盈.浅谈高校在山东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C].中国山东济南、中国山东青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2009.

[4]郑茂平.关注本体——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本质及其保护的心理取向[C].中国重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作者简介:

张小鸥(1982-),女,辽宁,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及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大连高中篇4

2.挑战极限超越自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3.争当训练标兵,共创先进连队。

4.军鹰十连,翱翔九天,搏风抗雨,共创辉煌

5.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互助,扬我班威!

6.风云十五军中骄子校园精英谁与争风

7.精英十四威武之师艰苦训练奋勇争先

8.军中骄子校园精英铿锵十八勇往直前

9.飞豹十二律韵风流气有浩然奋勇向前

10.摸爬滚打锻精兵,千锤百炼造英雄。

11.认真学习,刻苦训练;高一十五,能文能武

12.弘扬奥运精神,永葆部队军魂。

13.学军人风采,强自身素质,保国家安全。

14.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进取争创一流

15.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争创一流,展我雄风!

16.十年寒窗无人闻一朝成名天下知

17.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8.学政治,学军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9.磨练顽强的斗志培养吃苦的精神锤炼良好的品质

大连高中篇5

论文摘要: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教育入手,分析了大连高等院校的概况和特点,提出了以大连人文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利用大连高等院校密集的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引领辐射作用和大连市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在高校“一校一园”规划、大学与城市互动等方面促进大连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论文关键词:大连;大学精神;人文素质

在大连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大连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品质立市;奋斗目标:活力大连、创新大连、幸福大连、文明大连,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三面环海,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具有“北方明珠”之称。大连是一座正在腾飞的富庶城市:2010年大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17元,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2.1倍,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大连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文明城市:已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美誉,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环境500佳”城市,被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奖的花园城市。同时,大连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际城市:始于1988年的大连国际服装节、重返大连的已顺利举办3次的夏季达沃斯年会等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界知名人士和知名企业。

但是,大连是一座只有百年历史的年轻城市,缺少首都北京的文化底蕴,缺少大上海的气度和恢弘,也缺少古都南京的精神气质。人才和城市居民的综合素质是大连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源头、决定因素。大连要取得发展的后劲需要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精神,发挥区域高等院校的作用,以大学精神引领大连区域文化素质教育,实现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一、大连高等院校的概况及特点分析

1.大连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大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无论是高等院校的数量、在校生人数还是学科、专业覆盖面以及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仅次于省会城市沈阳。2010年,大连普通高校达23所(不含独立学院),在校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达到28.1万人,比“十五”末期增长37.7%。高校博士后流动站达到34个、博士点1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辽宁中医药大学、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在大连设立了新校区。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顺利通过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验收,高新园区与高校“区校一体化”战略合作全面启动等。大连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2.大连高校的主要特点

(1)大连高等院校数量多、学科门类全。辽宁省普通高等院校共有83所,其中大连地区有23所,占全省的27.7%,位居第二;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70所,大连地区有17所,占全省的24.3%,也位居第二。大连23所高校中,论实力,有荣登“985”行列的大连理工大学;有跨入“211”门槛的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有通过国家示范高职验收的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论特色,有东北唯一以轨道交通为主要人才培养特色的大连交通大学,有代表大连区域风格的大连海事大学和大连海洋大学,有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辽宁师范大学,有专门培养医务人才的大连医科大学和具有民族特点的大连民族学院。总之,大连市高等教育优势突出,理、工、医、师、财、军、语言、科技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覆盖宽泛,能有力支撑大连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能为辽宁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发挥教育兴市、教育强省的作用。

(2)大连高等院校环境优美,生源质量高。大连的23所高等院校主要分布在大连市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和金州开发区,既相对集中又各自独立。学校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尤其是得到了东北区域学生和家长的普遍青睐。近几年来大连地区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攀升,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大连高等院校因大连的城市而知名,同时,大连的23所高等院校也是大连文化素质教育中一道亮丽、独特、动人的风景,是大连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依托和助推剂。大连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将成为大连市飞跃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和活水。

二、大学精神对推进大连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充分认识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大学精神是高校办学的灵魂,具有规范、导向、凝聚、激励和熏陶等作用。大学精神既深藏于“大学”之中,又游离于“大学”之外。虽然,不同的大学,其大学精神有不尽相同的表现方式和不同的文字表述形式,但都离不开“科学、民主、创新、博学、向善”的精神实质,它不仅是一所大学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和创新创造的基础、源泉。高等院校密集地区的大学精神必将成为推动区域文化素质提升的主渠道和催化剂。

2.充分利用大连高校密集的优势

现代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直接或间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大连高校的人文环境和人才培养对大连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在《大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提出:高等教育自主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大连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重点建设30个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工程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30万在校大学生对于拥有660万人口的大连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加之与30万大学生相匹配的教职工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企业,大连高校大学文化精神的影响和作用不可估量。大连作为高等院校密集的城市,利用好区域高等院校的领军作用,对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大连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辐射作用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人文素质的提炼和升华。大学精神通过培养优秀人才、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对合作企业的全方位影响,对区域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区域文化素质教育起辐射和引导作用。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发挥大学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可以有力推动大连人文素质教育进程,提升大连人的品位和综合素质。

三、以大学精神提升大连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教育工作,不仅是中小学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发挥各层次教育的作用、利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采取必要的措施,“三位一体”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进程。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圆,起点是婴幼儿,终点是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抓起点更需要终点的支撑和协助。利用大连高等教育密集和发达的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对推动大连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挥政府的宏观协调和引导作用

大连市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需要了解大连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掌握大连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特色、质量工程建设、招生就业情况、产学研结合状况、未来发展趋势和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情况。无论是省属、部属还是市属的高校,只要在大连,大连市政府,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就有责任和义务做好统筹协调和政策引导工作,更有权利和优势利用高等教育的潜移默化和社会示范作用,引导高等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大学文化提升、大学精神提炼和实现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大连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城市的目标作出贡献。

(1)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和规划作用。从理论到实践树立科教兴市、大学引领的理念,从思想到行动积极宣传、引导、提炼和实施,让新时代的大学精神辐射大连人文素质教育的各个层面,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教育风格。在《大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坚持走创新型、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高等教育中心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实施规划目标中,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作用非常重要,首先要建立大连高校协调和服务中心,将高等教育真正纳入大连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政策引导、资源统筹、协调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提供高校发展用地、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2)优化大学布局,规划好“一校一园”建设规划。辽宁省关于高校实行“一校一园”建设的政策要求对节约社会办学资源、科学合理进行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统一协调均衡发展都十分必要。高等院校“一校一园”选址可谓“千秋万代”之事,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地方政府统筹兼顾,科学决策,从长计议。政府部门需要抓住“一校一园”建设的契机,做好大连23所高校的布局调整和规划。

大学可以相对集中,但过于密集或远离市区将失去大学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目前大连地区高等院校分布比较均衡,在“一校一园”和大连市“十二五”城市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要本着建设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大连高校校园规划需要坚持“校企毗邻,优势互补,交通便利,互动共赢”的原则,注重人文素质影响,将整体规划与具体建设有机结合,体现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

一个城市的大学不能都远离市区、脱离企业和社会,不能再重走集中建“大学城”的老路。大学本身是“净土”,再让其“一尘不染”更无法适应社会,培养的学生经受不了社会的风风雨雨,缺少创新和开拓的能力、信心。如:大连交通大学以轨道交通及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在旅顺校区一、二期的基础上建设大连交通大学旅顺新校区,不仅可以与大连机车车辆厂新址、旅顺轻轨及科技创新园等毗邻,而且能够带动旅顺教育文化产业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提升。同理,大连普湾新区、花园口经济区等也需要高等院校的点缀和支撑,以大学精神助推区域文化素质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少则1~2所,多则3~4所,过于集中会适得其反。

2.发挥大连高校与社会的互动作用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高等院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高校院校的文化精神、学术氛围和校风教风等对其社会经济及文化教育会起决定作用。因此,在改革开放、文化互动的历史新时期,高等院校不能是“象牙塔”,必须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学生需要在校企合作、社会活动中学习锤炼服务本领,需要根据企事业的要求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技能,进行创新创造。即:大学文化精神不仅是大学本身的精神动力,更需要融入社会各阶层,在社会和企事业中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1)加强校企合作,将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搭建高校与城市互动发展的平台,成立大连市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建立一批大学生专业见习和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促进校企合作,在重点学科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企业选才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搭建互动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大连高校教育联盟”,实现校校之间、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实现融合互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凝聚大学精神,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仅是中小学要倡导和实施的工作,高等院校尤其要重视。目前中国教育还很难摆脱“应试”的模式,高等院校依然采用“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高等院校更需要大胆解放思想,改变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培养社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尤其是在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改革创新,实行开放动态的教育。

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大连高等院校更需要在大连这座美丽富庶的社会大舞台上扮演好示范领军的角色,抓好师德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乐观的大学氛围,坚守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教书育人理念,为社会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将大学精神发扬光大。高校小天地,社会大舞台。“大连高校教育联盟”或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大连区域发展特点开展适于高校师生参加的系列活动,更要积极参加大连市各层面组织的文化教育、社会实践及“创先争优”等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拉近大学与社会的距离。同时,要有意识将大学精神贯彻至平常百姓家,让大学精神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认同,使其在丰腴的社会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大连市首届“我最喜爱的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中大连高校教师榜上有名。虽然高校参与面有限,但毕竟搭建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的平台,期待后续的社会影响和更广阔的活动互动空间。

四、结束语

大连高中篇6

关键词: 结构设计;连梁;剪力墙结构;设计;抗剪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绪论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因此,高层建筑在水平力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此外,高层建筑中,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设计时,即使采取了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加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内力进行调整等,仍无法使连梁的截面设计符合要求。另外,对于一端与墙相连,一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可以看成是连梁的一个特例。

2、破坏特点

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的作用下,墙肢产生弯曲变形,使梁端产生转角,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梁端的剪力、轴力、弯矩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由于连梁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对连梁的设计提出的特殊要求是:在小震和风荷载作用的正常使用状态下,它起着联系墙肢且加大剪力墙刚度的作用,承受弯矩和剪力,不能有裂缝;在中震下应当首先出现弯曲屈服,耗散地震能量;在大震作用下,可能也允许剪切破坏。连梁设计作为剪力墙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应当了解连梁的性能和特点,从概念设计的需要和可能,对连梁进行设计。

3、设计措施

在墙肢和连梁的协同工作中,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连梁可以产生塑性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总则的要求,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复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因此,剪力墙的设计应该保证不发生剪切破坏,也就是要求墙肢和连梁的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的屈服要早于墙肢的屈服,而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

连梁刚度的折减。应该认为,之所以考虑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是由于在侧向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开裂引起了刚度降低。在地震作用下,连梁的裂缝开展和塑性变形比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更大,因此,刚度降低的更多。但是,刚度折减得越多,即折减系数越小,意味着设计荷载作用下裂缝开展得越大。在超载时,如发生强大的阵风或地震烈度超过多遇地震烈度时,塑性铰也会出现得更早,这就要求更加注意加强连梁的延性和使连梁符合“强剪弱弯”的要求。

连梁由于跨高比小,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屈服时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刚度减弱,内力重分布。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就需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第4.1.7条规定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5。”一般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在 0.55—1之间取值,以符合截面设计的要求.对于以风荷载为控制因素的建筑中,为了避免连梁在使用荷载作用下裂缝开展过大,刚度折减系数应取较大值。

此外,按照高规的的规定,在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对已经考虑了调幅的连梁,不应再考虑刚度折减。加连梁跨度减少高度。在连梁设计中,刚度折减后,仍可能发生连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够的情况,这时可以增加洞口的宽度,以减少连梁刚度。减少了结构的整体刚度,也就减少了地震作用的影响,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连梁超筋或超限 ,则可采取调整连梁内力来解决。调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0%,且连梁必须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增加剪力墙厚度。亦即增加连梁的截面宽度,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另一方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与宽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该片墙厚增加以后,地震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墙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给该片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因此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提高混凝土等级。混凝土等级提高后,结构的地震作用影响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剪力墙连梁,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载力要求时,可取连梁截面的最大剪压比限值确定剪力。然后按“强剪弱弯”的要求,配置相应的纵向钢筋。此时,如果不能保证连梁在大震时的延性要求,应重新计算整个结构,必要时调整结构布置,使连梁的承载力符合要求。上述各种措施中,在能满足整体刚度的情况下,可先采用刚度折减,如仍超限可采用其余各种措施。 连梁的配筋计算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在连梁设计方面,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时跨高比大于 2.5及小于2.5两种情况 ,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在结构计算时这类连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这时可以将受力筋均匀布置,同时考虑到连梁以承载水平荷载为主,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相近,可以采用截面对称配筋。在连梁配筋中,配置平行筋往往导致斜向受拉破坏或由于箍筋过量而发生剪切滑移破坏,这些破坏将导致连梁的滞回曲线变坏,耗能能力下降。若采用菱形配筋方式,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4、结束语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设计,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连梁的内力与结构抗侧力刚度、相连墙肢的刚度、连梁跨高比等因素有关。抗震结构还应考虑非弹性变形阶段,连梁是首先屈服的构件,应调整内力,避免剪力墙在弯曲屈服前出现剪切破坏,控制好结构最终形成延性破坏的措施。上述均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在不断的分析、协调、总结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J GJ 32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S] .

[2] GB 500112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

[3]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M]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5] 高立人.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M]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6] 彭伟.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M].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7] 方鄂华. 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概念设计[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 王志全. 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设计[J ]. 山西建筑,2007 ,33 (31) :79280.

大连高中篇7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探讨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扩展空间越来越向高处发展,高层建筑设计也随之增多。国内高层设计(百米以下)结构类型以框架剪力墙及纯剪力墙为主,而以上结构常见以剪力墙受力为主,所以墙肢、连梁设计及配筋显得极为重要,现对高层建筑设计中剪力墙连梁的设计和配筋做如下探讨。

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 ,墙肢与框架柱的梁称为连梁。

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的作用下 ,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此外 ,高层建筑中 ,由于连梁两端墙肢的不均匀压缩 ,会引起连梁两端的竖向位移差 ,这也将在连梁内产生内力。论文参考,结构。

在设计时 ,即使采取降低连梁内力的各种措施。如:增大剪力墙的洞口宽度、在连梁中部开水平缝、在计算内力和位移时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对局部内力过大层的连梁进行调整等 ,仍难使连梁的设计符合要求。

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将提供连梁设计的几个建议,并且讨论连梁设计时的配筋计算。

1 连梁的工作和破坏机理

在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 ,墙肢产生弯曲变形 ,使连梁产生转角 ,从而使连梁产生内力。同时连梁端部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又反过来减少了墙肢的内力和变形 ,对墙肢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改善了墙肢的受力状态。高层建筑剪力墙中的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可分两种 ,即脆性破坏 (剪切破坏 )和延性破坏 (弯曲破坏 )。

连梁在发生脆性破坏时就丧失了承载力 。在沿墙全高所有连梁均发生剪切破坏时 ,各墙肢丧失了连梁对它的约束作用 。将成为单片的独立梁。这会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大大降低 ,变形加大 ,墙肢弯矩加大 。并且进一步增加P—Δ效应 (竖向荷载由于水平位移而产生的附加弯矩 )。并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倒塌。连梁在发生延性破坏时 ,梁端会出现垂直裂缝。受拉区会出现微裂缝 ,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交叉裂缝 。并形成塑性绞 ,结构刚度降低。变形加大 ,从而吸收大量的地震能量 ,同时通过塑性铰仍能继续传递弯矩和剪力 。论文参考,结构。对墙肢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使剪力墙保持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论文参考,结构。连梁起到了一种耗能的作用 ,对减少墙肢内力 。延缓墙肢屈服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地震反复作用下 ,连梁的裂缝会不断发展、加宽,直到混凝土受压破坏。

2 设计的探讨

在墙肢和连梁的协同工作中 ,剪力墙应该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在正常的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 ,结构应该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连梁不应该产生塑性铰。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允许进入弹塑性状态 ,连梁可以产生塑性铰。根据抗震设计规范总则的要求 。建筑物在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复仍可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 ,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因此 ,剪力墙的设计应该保证不发生剪切破坏 ,也就是要求墙肢和连梁的设计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同时要求连梁的屈服要早于墙肢的屈服 ,而且要求墙肢和连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要使连梁设计满足强剪弱弯的原则就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关于连梁刚度的折减。连梁由于跨高比小 ,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大等原因,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往往很大。连梁屈服时表现为梁端出现裂缝 ,刚度减弱 ,内力重分布。论文参考,结构。因此在开始进行结构整体计算时 ,就需对连梁刚度进行折减。论文参考,结构。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第 4.1.7条规定 :“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 ,所有构件均可采用弹性刚度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 ,连梁的刚度可予以折减 ,折减系数不应小于 0.55。”一般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考虑在 0.55— 1之间取值。以符合截面设计的要求.

2) 加连梁跨度减少高度。在连梁设计中 ,刚度折减后 ,仍可能发生连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够的情况 ,这时可以增加洞口的宽度 ,以减少连梁刚度。减少了结构的整体刚度 ,也就减少了地震作用的影响 ,使连梁的承载力有可能不超限。如果只是部分连梁超筋或超限 ,则可采取调整连梁内力来解决。调整的幅度不宜大于2 0 %,且连梁必须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3) 增加剪力墙厚度。亦即增加连梁的截面宽度 ,其结果一方面由于结构整体刚度加大,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增加 ,另一方面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与宽度的增加成正比。由于该片墙厚增加以后 ,地震所产生的内力并不按墙厚增加的比例分配给该片剪力墙,而是小于这个比例 ,因此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4) 提高混凝土等级。混凝土等级提高后 ,结构的地震作用影响增加的比例远小于混凝土受剪承载力提高的比例 ,有可能使连梁的受剪承载力不超限。

5) 地震区高层建筑的剪力墙连梁 ,在进行了上述调整后 ,仍有部分不符合承载力要求时 ,可取连梁截面的最大剪压比限值确定剪力。然后按“强剪弱弯”的要求 ,配置相应的纵向钢筋。论文参考,结构。此时 ,如果不能保证连梁在大震时的延性要求,应重新计算整个结构 ,必要时调整结构布置 ,使连梁的承载力符合要求。上述各种措施中 ,在能满足整体刚度的情况下 ,可先采用刚度折减 ,如仍超限可采用其余各种措施。

3 连梁的配筋计算

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规程》 ,在连梁设计方面 ,对于连梁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时跨高比大于 2.5及小于 2.5两种情况 ,在截面受剪承载力及配筋方面均有不同规定。在结构计算时这类连梁往往发生受剪承载力的超限 ,这时可以将受力筋均匀布置 ,同时考虑到连梁以承载水平荷载为主 ,支座弯矩主要由水平荷载引起,在反复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支座截面上、下受拉筋面积相近 ,可以采用截面对称配筋。在连梁配筋中,配置平行筋往往导致斜向受拉破坏或由于箍筋过量而发生剪切滑移破坏 ,这些破坏将导致连梁的滞回曲线变坏,耗能能力下降。若采用菱形配筋方式 ,可以克服这些不足之处。

4 结 语

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的设计受很多因素的制约。连梁的内力和剪力墙的多少、每片剪力墙的水平力大小、连梁的刚度、与之相连的墙肢刚度等都有关。因此在设计时 ,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设计时要把互相制约的因素统一协调 ,以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由于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热忱欢迎同行指出,已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大连高中篇8

【关键词】剪力墙;连梁;细节处理

The particular treatment in the design of coupling beams in shearwall structure

Li Changfu,Zhang Ho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China)

【Abstract】The coupling beams system is the first line of defence for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 shearwall structure,for the design is a more important ring in the whole process. At present,the structural caculation and analysis is worked out by special software. Compared the result with the manual, it shows that some internal force is not accord with the reality. So I make a summar of experances during designing the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shearwall structure,even many measures learned from masters of structural design field.Many treatment methods for common problems in the design of coupling beams in shearwall structure are being introduced below.

【Keywords】Shearwall; Coupling beams; Particular treatment

1.概述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应设计成延性弯曲型构件,满足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必需的强度、刚度、周期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延性、能量耗散等要求。在正常使用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只有在不小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才允许连梁在梁端形成并发展塑性铰,耗散地震能量;塑性铰能继续传递剪力和弯距,存在对墙肢的约束,保持剪力墙的强度和刚度。连梁对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较大,设计中把握好概念设计原则的同时,应做好细节处理,实现连梁的强剪弱弯、推迟剪切破坏、提高连梁的延性[1]。

2.常遇问题处理

2.1 连梁的布置

由于建筑平面标准层布置的变化,同一平面位置上门窗洞口,在上下层布置不对齐或者不连续。电算易造成连梁内力计算结果奇异,影响程序整体分析的精度。

笔者建模时,归并各层门窗洞口,沿竖向布置成各层连续、上下对齐的洞口。使连梁跨度相同,截面尺寸相当。底部尽可能避免布置不规则洞口和错洞墙。错洞墙无法避免时,连梁纵筋应锚入暗柱内,形成暗框架,适当加强暗柱配筋。抗震等级较高时,底层洞口错开处,可设置通长暗梁,作为洞口连梁。连梁按其上5倍墙体垂直作用力计算连梁配筋。

较长的剪力墙宜开设洞口,将墙体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洞口连梁的跨高比宜大于6,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2[4]。墙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m。提高剪力墙的延性,减小墙肢弯剪裂缝。

因结构需要所开洞口和洞口扩大部分用非承重砌块填充,填充墙自重换算为墙间荷载布置到相应位置的连梁上,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填充墙和剪力墙的变形模量不同,在墙体连接处易出现裂缝。洞口两侧边缘构件内宜预留墙体拉接筋,与填充墙拉接。局部大洞口处可用焊接钢筋网片连接。墙体开洞较多时,应注意结构整体刚度和自振周期的变化,并考虑结构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

2.2 连梁的截面高度控制

构造要求框剪结构中连梁高度应≥400mm,笔者认为同样适合一般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开洞时,常因楼板板面标高不同,需调整开洞高度:

① 地下室回填一定厚度覆土时,建筑门窗洞口和设备专业预留洞的高度均以覆土顶面为参照。结构开设洞口时应从结构面算起并计入覆土和建筑面层的厚度。洞顶标高同建筑或设备。

② 卫生间、厨房、水房等有楼板降标高要求的房间及楼梯间入口处留设洞口时,洞口高度从低标高结构楼面算起,并计入洞口两侧的结构楼板高差。洞顶标高同建筑或设备。

③ 居室内外地面装修不同,如室内有地热层,而室外没有,墙体内外建筑地面有高差,结构开设门洞口高度应从较低的地面算起,满足建筑尺寸并计入地面高差,洞顶标高同建筑。窗洞口高度从较高的地面算起,洞顶、洞底标高同建筑。

④ 楼梯间窗洞口实际为跨层洞口,建模时无法按实际输入(2008版PKPM采用广义楼层概念建模可实现)。底层和顶层的楼梯间洞口连梁的截面高度不符实际,建议校核连梁的内力和配筋。一般程序给出的连梁配筋是满足的。

开设洞口时,必须保证洞口连梁的高度≥400mm。为便于绘图和施工,可将等厚度墙上等跨度的连梁归并,形成等截面连梁,内力计算完成后,根据配筋结果归并连梁。

2.3 连梁计算模型的调整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或者框剪结构中一端与柱连接一端与墙连接的连梁,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1]。连梁跨高比小于5但两端支承在短肢剪力墙上时,由于墙肢刚度很小,连接各墙肢的连梁受力与普通框架梁类似,可按框架梁计算。连梁刚度可不折减。计算中应控制截面受压区高度,梁端负弯矩可调幅70~80%,同时增大跨中弯矩。梁端短肢剪力墙应提高配箍率,提高抗剪强度。梁端钢筋应在墙内可靠锚固,若不能满足要求,连梁可按半刚接或铰接计算。

相邻连梁间墙肢不满足最小截面要求时,可将两连梁合并进行计算,连梁间墙肢按构造柱设计,配筋从严。

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两端能与墙体可靠连接时,一般视作刚接。连梁主要承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易出现剪切裂缝。在不影响连梁承受竖向荷载能力的前提下,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通常,设防烈度低时,可少折减(6、7度时可取0.7),设防烈度高时可多折减(8、9度时可取0.5)[1]。

2.4连梁截面抗剪强度不满足时的处理

剪力墙连梁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承受较大剪应力,配筋计算时易超筋。工程中在剪力墙厚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处,连梁所在层以下墙体未开洞处,转换梁或托墙梁上层墙体开洞处,上下洞口不对齐处,墙体转角或靠近纵横墙连接处的连梁和跨高比很小的连梁出现超筋几率较大且多是抗剪强度不满足。常用处理方法:

① 减小连梁截面高度,增大洞口宽度。减小连梁的相对刚度,降低连梁分担的水平力。但连梁截面高度应满足最小截面要求,且应满足连梁的抗弯承载能力、裂缝控制、挠度和强剪弱弯要求。

② 进行内力调幅。内力计算前连梁刚度折减,或内力计算后连梁弯矩和剪力组合值乘以折减系数。连梁调幅后的弯矩、剪力设计值不应低于使用状况下的值,也不宜低于比设防烈度低一度的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防止连梁在正常使用状态或小震作用下出现裂缝[1]。《高规》建议,掌握调幅后弯矩值不小于调幅前的0.8(6~7度)和0.5(8~9度)。多数认为,抗震计算中,考虑刚度折减的连梁,内力计算时不应再考虑梁端弯矩的调幅[2]。

③ 连梁破坏对承受竖向荷载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该梁在大震作用下不参与工作,按独立墙肢进行第二次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墙肢按两次计算所得较大内力进行配筋。

④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增加墙厚。墙肢的刚度和抗剪强度增加,能分担更多剪力和弯矩。连梁的抗剪强度也有提高。

⑤ 同一墙体相邻连梁个别超筋时,可调整相邻连梁的截面高度和跨度,通过转移、协调连梁间和梁墙间内力,满足连梁抗剪要求。

⑥ 高度很大的连梁,可在连梁中部设水平缝,降低连梁承受的剪应力。或在满足建筑和设备尺寸要求的条件下,做加腋连梁,提高梁端抗剪承载力。

⑦ 抗震等级一、二级且跨高比≤2的剪力墙连梁,宜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钢筋直径≥14mm,与连梁箍筋绑扎固定。可提高连梁的延性,减缓非弹性变形阶段的刚度退化[2]。

2.5特殊连梁的处理

高层剪力墙结构中在外墙转角处设置转角窗或转角阳台,形成梁边挑板的连梁。工程观摩中曾发现个别高层剪力墙住宅的转角窗处楼板出现以墙角为中心的发散裂缝,窗下墙体出现斜裂缝。设计中,在水平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尤其考虑±5%偏心时,该处层间位移角偏大,墙肢承受的剪力、扭矩偏大。建筑物外墙转角处是结构抗震不利位置,建议复杂高层剪力墙结构和抗震等级较高的剪力墙结构开设转角洞口时,洞口端部宜设约束边缘构件或加强型约束边缘构件。增大约束边缘构件的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其配箍率、配筋率,必要时可做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的约束边缘构件,抵抗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剪扭作用,控制转角位移。

由于程序建模的局限和此处连梁受力复杂,连梁计算内力并不真实,如连梁悬挑板产生的扭矩就未计入,在绘制施工图时,应验算校核连梁配筋,根据需要加配抗剪扭钢筋。转角连梁按悬挑梁输入,挑出端相交,两方向梁钢筋可贯通设置。除加强边缘构件外,与连梁相连的楼板宜加厚,双层双向配筋,楼板内设斜向钢筋、斜向连梁或暗梁拉接转角窗两边墙肢。

3.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连梁设计是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连梁的设计受很多因素影响,建筑平面布置,结构整体刚度,结构振型,剪力墙的厚度和数量,单片剪力墙的刚度及分担的弯矩、剪力,程序建模和计算时计算参数和计算方法的选取,都影响着连梁分析的精度。设计中应宏观上协调各种因素的制约,精益求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结构设计人员,特别是经验不足者应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规范标准,准确把握结构设计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王文栋等.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编号】1006-2688(2013)08-0036-03

上一篇:老舍月牙儿范文 下一篇:描写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