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素材范文

时间:2023-11-21 08:54:13

我的中国梦素材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1

9月30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年度盛典暨总决赛》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正式唱响,四强选手梁博、金志文、吉克隽逸、吴莫愁当晚上演了令人激动而又纠结的巅峰对决。最终,梁博以一首《我爱你中国》夺冠,斩获《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冠军称号。

虽然节目尘埃落定,但关于《中国好声音》的热议仍然余音不绝。有网友评论称:我要为《中国好声音》鼓掌,因为它在精彩好看动听的同时,彰显出真性情,传递了正能量。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聆听惊艳声音的同时,更应该从节目中挖掘到闪光的素材亮点,点燃我们创作的激情。

巅峰黑马:梁博

梁博算是《好声音》的一匹黑马,有点凭空出世的感觉。按多数人猜想,张玮、平安等唱功均在梁博之上,是冠军大热门。但令人遗憾的是相继出局。以张玮为例,如今除了HIGH歌,再无其他动人之作,反而在唱歌方面高调随意,有术而无功。梁博却恰恰相反,盲选时,虽然很多人对他印象不深,甚至很多人不知道那英团队有他的存在,但金子总会发光,梁博就这样无声无息渐入佳境。其实,对于选秀来说,21岁的大学生,并没太多社会阅历,就好比白纸一张,反倒有利于节目形象以及此后星路的塑造;其次,几场比赛下来,梁博淡定而略带紧张的表情,反而映射出他的淳朴与单纯,不喜言笑的他与炒作、市侩根本风马牛不相及,这点也更有利于背后利益团队的打造和安排。就是这样的优胜劣汰,更显得比赛干净质朴利落。“载誉而归”的梁博红了,他淡定地表示,自己从未把演唱当比赛,他坦言得知获得第一名时,心里并不平静,“这个荣誉让我有些担忧,我现在仅是一名学生,我接下来要做的是更加努力地学习。”对于未来的计划,梁博希望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出一张有梁博风格的专辑,“我觉得幸福就是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他满脸幸福地说。

素材点睛:有人认为“90后”的年轻人性格强烈,行事夸张,但梁博的身上却有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稳重;有人认为“90后”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长性,但梁博却执著地坚持着音乐这个梦想,并有将它付诸行动的力量。这也正是很多年长一些的观众喜爱梁博的重要原因。小小年龄的梁博,舞台之上宠辱不惊,这一定是源于他有超强的音乐素养。杨坤说,梁博身上具有许巍、郑钧、汪峰等人的元素。不管怎么说,梁博具有成长为一名摇滚明星的潜质。

性情评委:那英

在这四位导师中,如果要发一张“好人卡”,非那英莫属。在节目筹备期间,那英就曾亲自带着栏目组找到中国第一贝斯手王笑冬,因为“他带着中国最好的乐队,可以提升节目的品质”。今年有32场演唱会的“32郎”杨坤,也是因为那英的介绍而加盟“好声音”,“这么多年朋友了,我很信任她,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靠谱的事儿。”作为节目中唯一的女导师,那英充分表现出了自己“护犊子”的一面。为了提升“小二班”的实力,那英将整班学生拉到汪峰北京演唱会的彩排现场,进行实践教学。9月8日,她自掏腰包让其中的6位学员到自己的“那二十年”巡回演唱会合肥站表演。随后,她还把自己演唱会的导演、舞美、造型师等介绍给学员,为他们铺垫人脉关系。在之后的庆功宴上,那英又给学员包了红包,并承诺:“以后有什么事就来找那姐,能帮的一定帮!”即便如此,在“好声音”的舞台上,那英也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盲选阶段,自己的御用和声妞妞前来参赛。为了避嫌以示公允,她即使痛哭流涕,也仍然没有为对方转身。也是在合肥演唱会,为了弥补妞妞,她退居舞台一侧,亲自为聚光灯下的妞妞伴唱《白天不懂夜的黑》。为了帮助爱徒梁博在总决赛的巅峰之夜夺冠,那英找来了“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帮他排练,请李宗盛为他签名送吉他。而当梁博演唱《我爱你中国》的时候,那英更是激动地站到了椅子上为他呐喊助威。得师如此,夫复何求?

素材点睛:虽然此次评委的身份被公众认为是最美的绿叶,但他们本身的光环足以控制住整个现场,一向给人以沉稳内敛性格示人的刘欢也大声说出自己喜欢的选手,那英更是收起明星的完美形象,和选手一起在舞台上赤脚高歌,同时四位评委一起争夺选手的现象也时而出现,表现出的不仅仅是对于节目的高调态度,更显示出了对好声音的喜爱之情。

传递“正能量”:梦想

一个个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示了他们惊人的唱功和音乐才华。观众被选手们返璞归真的真情所打动:在这里,台湾街头盲人艺人张玉霞用天籁般的歌喉征服了观众;自卑的哈尼族第十一代“王子”李维真用歌声找回尊重;打扮土气的县城姑娘光着脚,充满自信地唱响英文歌;在这里,有31岁的准妈妈,38岁的全职主妇,她们为自己的快乐而唱;在这里,有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北漂”大男孩多亮、来自湖南的28岁“北漂女”袁娅维,他们为梦想而唱……这里没有刻板的老套表达,他们来此展示自己的个性,寻找自我的认同,表达他们个人的爱与梦想。大牌评委们也一改高高在上的龙椅形象,直言不讳地示爱,真性情地与选手一起高歌,享受快乐,所传递出的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情感。不管是郑虹安静地唱着歌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坚定的力量,还是金志文希望通过歌声唱出对女朋友的情感,向女朋友求婚……这些都是能够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地方,有的是亲情,有的是友情,也有的是爱情,但都能唤起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信念。

素材点睛:一个娱乐节目要想受到大众认可,取决于它的内在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所有选手都来自于草根,他们的言行毫无冗杂的修饰,言语间透露出的是对音乐的真心热爱。 在舞台上,节目摒弃了选手华丽服饰与舞台设计的搭接,让选手用最真实的一面加入到节目中,同时,观众也看到了没有浓妆艳彩、没有做作表演的选手们,这也是节目引得好评如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唱响悸动的青春

江台市安丰中学冲浪文学社 马鹏飞

这个夏天注定是一个别样的夏天。天空里飘荡着快乐的歌声,每一朵向日葵都骄傲地抬起脸庞,仰望太阳的方向。

悸动,是这个夏天里的主旋律。

从未想过唱歌比赛会有如此的创新,《中国好声音》却给我别样的感受。在这里拒贴“选秀”标签,拒绝“毒舌”,在这里有当今华语乐坛的一线巨星担任导师,在这里呈现出音乐纯粹的本质。

《中国好声音》是一个全民性的舞台,每个拥有美好青想的人都可以登上舞台,一展自己的风采,在这里你就是自己的王。在这里,不在乎长相,不介意怎样的经历和过往,一切凭实力说话,拿好的声音征服每个听众。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台湾街头盲人艺人张玉霞、哈尼族第十一代“王子”李维真等人,他们都和我们一样,没有光亮的外貌,没有敦实的背景,有的只是单纯的梦想,他们的歌声因为梦想而更加丰满。

众多的选手里,那一位怀里永远抱着吉他的青涩少年最使我难忘,他叫梁博,是一位大学一年级新生,带着音乐梦想来到这个舞台,执著地用琴声寻梦。他的琴声仿佛有扣人心弦的魔力,弦弦演绎着青涩的青春;他的歌声清纯而又自信,悸动着每个人的心。

从梁博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青春的纵横阡陌中,我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踽踽独行着,青涩是我们这群“90后”特有的标志。青春如梦,消逝无痕,懵懂的青春里我们既自信又羞涩。

梁博的出现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许青春真如一抹明媚的忧伤,那何不拨开迷惘的雾蔼,去寻得心灵的曙光?有梦想就要去全力追寻,享受寻梦带来的悸动。

最终,梁博凭着稳定的发挥夺得《中国好声音》年度总冠军,我衷心地为他喝彩,他执著地追逐着青春的梦想,舞台上自信地展现他最光亮的一面。就算羞涩也要向上,因为信心无畏,因为拼搏无限,更因为青春无悔。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梦想,便只顾奋力拼搏;我不去想寻梦的路上是平坦还是泥泞,既然选择了远方,一切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青春是否无悔,既然已经自信地展示过自我,奋力地追逐过梦想,那么一切便都在意料之中。

青春,因梦想而充实,更因自信与执著而悸动。

素材运用点评:本文的关键词是“青春”和“梦想”,作者选取了“中国好声音”的诸多人物作为素材来运用。在具体的运用上,文章详略得当,先是略写了张玉霞、李维真,用他们的材料引出了对梦想的追求这个核心;然后,就这次比赛的总冠军梁博进行了详写,将梁博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做了精妙的刻画,同时与自己的人生思考紧密缠绕在一起,真正做到素材为主旨服务,绝不空洞。

用音乐感动生命

江台市安丰中学冲浪文学社 邹梦月

今年夏天,有这样一群人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同时相遇在一个地点,而这个地方,叫“中国好声音”。

能感动人的有很多事物,而这次,我被他们对音乐的执著所打动。

北漂,这个流行了很久的词语,从前我对它的感觉总是一种莫名的心酸。一个人在北方打拼,在繁华都市里寻不到慰藉,该有多么艰难!但是有这么一个男人,却让我对“北漂”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这更代表着一种坚守,一种执著。他叫多亮,一个来自新疆克拉玛依的近三十岁的男人,独自在北京打拼多年,也曾几乎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现实终究太残酷。他也曾迷惘过,也曾无助过,但他没有一刻想过退缩,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要唱歌!他登上这个舞台,用一曲摇滚版的《小情歌》征服了四位梦想导师,更征服了我们太多太多人。他的声音像在对现实说,我在证明,我可以,梦想,其实并不远。

尽管多亮最终止步在四进一的比赛中,但是他的梦想已熠熠闪光。

最初知道金志文这个名字,是在听《难以启齿的柔弱》的时候,当时就在想,是怎样的一个男人能把一首歌曲演绎得这么令人心碎?当我在“好声音”舞台上听他开口唱《为爱痴狂》的时候,我就确定我一直在想的那个声音就是他。这首奶茶的歌生生地被金志文唱出了一段又一段岁月沧桑。梦想导师杨坤流着泪说:“我知道,没有经历过生活的人是唱不出这种感觉的。”也许是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又也许是幕后编曲的工作真的很压抑,这个叫金志文的男人听到导师的话,就止不住地哭泣。那一刻,我们都不愿去打扰他,只为他能宣泄自己的无奈而欣慰。

看到他和杨坤紧紧拥抱在一起,我的眼角也噙住了泪。为小文的梦想能够实现,更为他们的这种惺惺相惜。

在《中国好声音》这个平民化的舞台上,我看到有太多太多梦想被点亮,我看到有太多太多人性光辉在闪耀,他们用音乐感动着每一个生命,也用音乐装点了这个夏天。

当你彷徨无助的时候,不要放弃,要知道,回过头,我们汗水铸就的足迹仍然在等待,等待梦想的花开!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2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育;中国梦;医学人文素养

在新时期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过程中,人文素养教育和“中国梦”教育密不可分。“中国梦”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它的深刻内涵体现在个人身上就是个人梦想、民族梦想和国家梦想的有机统一。当今中国的医学教育面临多重挑战。现代医学的技术化、商业化导致当前医学人文精神严重缺失,削弱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造成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医疗体制暴露出的问题缺乏对医学目的和价值的根本关注;医学高科技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医学以“治病救人”为核心,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华,可以说,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本质属性。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知识的授予,而应该寓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职业信仰,增强职业道德,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因此,就医学生而言,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促使综合素质的能力提升,致力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优良职业素养的医疗卫生人才,就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因此,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应该和“中国梦”统一起来,加强互动,研究医学人文素养视域下的中国梦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构建稳定的品质结构,具备人文关怀意识,践行“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使命。“中国梦”教育不应该只是停留在思政课课堂的思想引领,而应贯穿和融入学生的素养教育的潜移默化。语文作为一门人文课程,依托经典文学作品,用诗意的方式贴近和濡染心灵,富有熏陶渐染之效。因此,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中同样可以围绕“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落实和贯彻“三进”,突出专题式教学的优势,使课程不但紧跟时代步伐,而且可以钻研教材,深挖课本内容,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渗透作用。

一、编撰模块教材,创新知识体例

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生源情况和学习实际,编写了《医学生人文素养教程》,采用“主题+文选”的模式,按照“心系自然、磨砺心智、爱之华章、叩问历史、拥抱生命、放飞梦想”主题模块组织单元。以培养人文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践行中国梦为主导思想。每一模块由文苑撷英(文学作品)、医海拾贝(医学典故)、博文广识(拓展阅读)、躬行践履(实践练习)四部分组成。各单元教学目标明确,篇目选择力求体现中国梦内涵,富于感染力和启发性。

二、加强内容精炼,挖掘丰富内涵

通过专题式教学的方式,深刻挖掘教材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教育内容,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提炼,并融入“中国梦”的内容。例如在“磨砺心智”中选取了现当代名家的四篇作品,分别是有关于人生的信仰、毕业的赠言、成长的态度,让学生在文章中感悟不忘初心地坚持个人梦想,应该勇于承担时代重任,将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复兴相结合,在迈进的道路上,直面生活,不要悲观与妥协。教师在课堂上融入结合中国梦的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叩问历史”模块选取了古今的诗歌、散文,内容均渗透着作者对故土、家园、民族、祖国的深切热爱。这种爱突破了政治的昏庸腐败、跨越了国情的贫困落后。教师在讲解时,引导学生正视现实问题,激发对民族和祖国的深深热爱,燃烧火热的“中国心”。

三、突破思维定式,改革教学教法

(一)丰富教学环节,改变单纯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方式首先在每次课前增设演讲环节,安排学生根据当前的时事热点制作PPT,并进行分析演讲。此举一是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组织表达能力,二是提升学生制作PPT软件的水平,三是可以让学生沉下心来关注社会热点,对国际国内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并将自己的观点、经验和感受与他人分享,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参与中体验、思考、探究“中国梦”与个人生活的紧密结合。例如,有一名同学就以她的祖父、父亲、自己三代人的梦想内容、实现过程、目前结果做对比,通过PPT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个人梦想的实现和祖国发展唇齿相依的关系,激发更多的同学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明晰“中国梦”、践行“中国梦”、实现“我的梦”。

(二)创新实践形式在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力求发挥学生特长,给予展示平台例如“拥抱生命”模块中,要求学生分组表演,以歌曲演唱、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等形式,让同学们的才能得以展现,更加强化了学习效果。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培养了团队意识,加强了合作,对人际交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结合课外活动,巩固教学成果

注重学生素质提升和养成。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教育读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征文、演讲比赛,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理想,勇于担当,努力复兴祖国,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通过活动也能够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发掘优秀分子,发挥学生特长,树立榜样典型,发挥带动作用,凝聚正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中国梦”,将思想理论和实践体验结合,达到自我教育提升的目的,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作者:罗雯怡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3

蔡梦霞的书法有着一种一往无前的气度。作品的气息或萧散、或古拙,都恣肆无碍地向你展示开来。我的视线不断地在大幅的作品和娇小的蔡梦霞之间徘徊,疑惑的迷雾在心中逐渐腾升。当她突然笑起来的时候,我蓦然发现其中的深刻关联。

如果因此把蔡梦霞的作品w入为张旭、怀素那种“任情恣性、随意挥洒”的结果,显然是对蔡梦霞的误解。事实上,在书写之前,大到选择题材、酝酿构思,小到笔墨纸张的使用,都曾费尽心机。然而奇怪的是,作品本身竟然看不出丝毫刻意经营的痕迹。据说化妆的高妙之境是看不出脂粉的任何痕迹的。因此我私下主观地认为,蔡梦霞一定是个化妆高手,至少在书法上。

蔡梦霞作品中强烈的“制作意识”显然来源于遥远的广西遗韵。早在1994年,她就和广西师友一道,以一批制作意识极强的作品,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广西现象”。之后,她又参与了极其重视“制作意识”的“学院派”书法运动。如此看来,“制作”已经成为蔡梦霞下意识的本能,成为她作品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的一部分。

“制作意识”来源于观念的支撑。当年“广西现象”的观念,是力图呈现魏晋残纸古意盎然的效果;而“学院派”,立足于强化“主题创作”。书法界对“观念”的重视,大致与美术界同步,所面临的问题也大致相似:即观念所达到的深刻程度以及视觉传达的有效性。

蔡梦霞参加“学院派”展览的作品的取材来源于至今存在于湖南永江的“女书”,这种书体仅仅在少数偏远地区的妇女中流传,是一种活化石式的文字。对这种题材的选择足见作者匠心。而作者并不仅限于此,她同时将韩国文字、日本文字与“女书”并置,那么,除非对三种文字都极其熟悉,否则每人的阅读欲望都将遭遇冰冷的拒绝。在作品的最后一部分,作者留下一段空白,将无尽的玄想留给读者。

这种观念的确有点非同寻常。蔡梦霞说道,将三种文字以及空白的并置的构想来源于安迪・沃霍尔。如果作者的观念仅限于此,作品深处的精神内核还不能说已经挖掘到了极致。在我看来,这种题材的关键之处在于作品的“女性书写”性质。作为“活化石”文字的“女书”,与作者的女性身份,原来的使用者、使用目的、场合与现时的书写者、书写目的、场合等多种元素之间的疏离,使作品具备极强的文化张力。对素材精神内核的深入挖掘,使之具有成为“现代书法”探索过程中经典个案可能。

观念通过视觉的有效传达才能有效。对于书法而言,传达的难度远远高于美术。书法线条、空间的抽象性质往往使创造性的书写处于两难境地。我这里所说的创造性的书写,既包括在传统书法领域中的创作性劳动,也包括现代书法领域中的探索性努力。接近传统书法的线条、空间、情调,容易被读者划归为“传统书法”的范围;而破坏性的书写,则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上的拒绝。我注意到,蔡梦霞在“流行书风”展览中的“创作手记”中频频提到“破坏用笔”、“不计工拙”等字眼,对于从事书法专业工作的人来说,这些字词的使用多少带有几丝苦涩味。

如果说,近十年前,参与“广西现象”时的蔡梦霞对书法技法的锤炼尚欠稚嫩的话,那么,经过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数年的磨砺,蔡梦霞显然明白专业技法在书法创作中的重要意义。然而她多年来的作品中,只使用了书法中少数、并且简单的技法。这里也许存在着某种权衡,存在她对书法的某种理解。这取决于她对前代书法的解读和述说方式。显然,没有一种解读方式可以还原真实的历史,蔡梦霞所表达的,是她心目中极为主观的书法世界。

显然,我这里所说的,也是我所感受的蔡梦霞的书法,而真实的蔡梦霞,可能在我们、以及蔡梦霞都不知道的角落窃笑。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4

[关键词]“中国梦”;主旋律电影;价值体现;重塑

一、引言

电影艺术作为当代最具有大众化特点的艺术形式,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众多主题的电影中,“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是最能代表我国民族精神及价值观的艺术表达形式。主席曾多次纵谈“中国梦”并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影响,而作为最能代表我国国家梦想、民族精神以及优秀文化的“中国梦”主旋律电影,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并以新的高度和广泛视角,创作出了凝聚“中国梦”、展示中国力量和反映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从而让主旋律电影在时代背景下,更加贴近影响观众,并逐渐由主旋律电影走向主流电影,实现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统一。

二、“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的价值体现

“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在尊重电影艺术的基础上,借助于代表“中国梦”内涵的人物和事件,以理性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方式对“科技梦、军事梦、致富梦、创业梦”等内容进行弘扬,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传递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的正能量,也让观众与电影逐渐形成更加亲密的关系,在光影的世界中感受“中国梦”带来的精神鼓舞和价值影响。

(一)“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体现了“科技强国”的梦想

主席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讲话精神,将科技强国的“中国梦”传递到各个行业,而在影视界,以“科技强国梦”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通过无数科学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理想,践行着以科技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从早期的《钱学森》到近期的《东方中国梦》,“科技强国”所代表的“中国梦”主旋律影片形成了影视创作中一个完整谱系。而《东方中国梦》则是该类影片中的上乘之作,也是我国首部以真实事迹改编的围绕海外青年学者学成回国创业的主旋律电影,集中展示了青年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影片以王建国的梦想为主线,展示了其以基因科学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和激情,在经济和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与一批有抱负、有激情的青年学者一起,克服重重困难,让中国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先者,以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以及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东方中国梦》以青年科学家的视角、以科学强国为理念、以奉献精神为主题,为“中国梦”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以基因研究为题材极具战略和国际视野,在银幕上为无数观众树立起科技进程中伟大的中国形象。

《东方中国梦》以简约现代的影像艺术风格,将原型事迹的真实性与影视创作完美结合在一起,将青年科学家们面临的科学挑战逐渐加大,让剧情在科学研究和科学攻坚中层层推进,递进式地揭示了“中国梦”由梦想变为现实的轨迹,让整个故事具有强大的启迪意义,让观众明白了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个人的梦想,只要每个人在岗位上坚持创新,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二)“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体现了“强军为国”的梦想

主席站在民族复兴和时展的高度提出“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强军梦”是实现国家民族梦想的重要力量保证。作为宣传“中国梦”的主旋律电影,将实现“中国梦”重大战略意义的“军事梦”作为创作的主题,从艺术角度阐述了军事对“中国梦”意义。

“中国梦”主旋律电影在近些年将作品的选题聚焦于现实军事,将镜头转向了军队强军目标的实践中,用鲜活的影视形象表现“强军”的梦想和实现,也突出了中国军队维护“中国梦”的能力和信心。其中2014年军事题材大片《目标战》以对以往军事题材的突破性创作手法和尝试,将中国军人的“强军梦”理想展示给普通观众。影片借用现代电影的独特视角,全方位地展示了新时代背景下军队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优良军事传统、继续推进军队和军事改革,推进军事实战训练、培育军队战斗精神等问题。影片以时代的主题渲染了军事发展背景下,军人的信念、理想、拼搏、牺牲等文化。在影片中,为维护“中国梦”的实现,我国军队以军人的天职践行着“中国梦”的价值要求,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积极进取、百折不挠,奉献着青春和汗水,更在军事变革中实现着精神的涅重生,让观众印象深刻,感受到了在“中国梦”的激励下,军队和军人为实现“强军、强国”梦想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

(三)“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体现了“富国裕民”的梦想

富国裕民是“中国梦”的重要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富国裕民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在影视界,“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也积极探讨了如何实现主席提出的富国裕民的百年梦想,诞生了史诗叙事风格电影《卒迹》,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梦”中富国裕民的内涵。

与以往农村题材的主旋律电影不同,电影《卒迹》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历史情怀,集中展示了主人公李二卒的一生。主人公不仅亲历了农村60年的沧桑巨变,而且通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致富之后,带领村民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在李二卒追求“致富梦”的故事中,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农民踏实苦干、朴实勤劳的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生动地诠释了普通农民的致富梦想。影片中将李二卒这一代表中国农村最底层的小人物比喻为“卒”, 像象棋中的“卒”一样,踏实而又艰辛地对抗着命运的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苦干,带领村民走上富裕之路,以卒子的渺小和坚韧展示了普通老百姓在实现富国裕民这一“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奋斗精神和启示意义。影片《卒迹》中李二卒这一典型人物在奋斗历程中以小搏大的拱卒精神将“中国梦”所代表的社会主义理想阐述得淋漓尽致,贯彻了对于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认识,主人公所坚持的致富理想也就代表了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梦想,而这种伟大的理想正是我国核心价值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卒迹》为代表的“中国梦”题材的影视作品将“富国裕民”这一中国理想投影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中,达到了凝聚民族力量、统一发展思想、鼓舞民族信心的艺术效果。

(四)“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体现了“大众创业”的梦想

“中国梦”是国家梦想、民族梦想、人民梦想,同时也是青年人的青想。“中国梦”寄托了青年人的梦想,也点燃了为梦想奋斗的青春激情。“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将青年人追梦、筑梦、实现梦想的历程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给无数观众,谱写了当代青年人为理想奋斗的乐章。

以《中国合伙人》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正是讲述了三位年轻人追求创业梦想的奋斗历程,实现了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完美契合。故事以新东方企业创始人为人物原型和故事线索,讲述年轻人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克服困难创办了代表新中国梦想的学校,进而重新书写了个人命运,实现了青春的梦想。《中国合伙人》所代表的青春励志影片,包含年轻人创业等诸多元素,以明确的影片主线、流畅的故事叙述,向观众传递了“中国梦”鼓励个人追求梦想来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正能量。同时影片中展示的中国发展历程也寓意着“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人的智慧和努力,需要年轻人与时代、国家同心协力奋进发展,以奋斗的青春岁月来托起国家、民族、个人的梦想,投身于“中国梦”伟大的实践中。

《中国合伙人》等“中国梦”主旋律影片虽然都是讲述青年创业梦的个案,是年轻人以勇气、坚韧和激情开创人生辉煌,同时也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内容,但是却表达出整个时代和社会追求“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愿望。电影中的励志创业故事是“中国梦”的缩影,传递了中华民族希望以智慧和努力去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精神内涵。“中国梦”主旋律影片的创业梦想,正恰如其分地诠释了青年追求自我梦想对国家、民族的助力作用。

三、“中国梦”题材主旋律电影的形象重塑

主旋律电影曾经以其深刻的价值内涵、感人的历史事件、伟人的光辉形象、壮烈的英雄事迹等内容在特定时期拥有良好的口碑和成功经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观众价值观念、传播媒介、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以及主旋律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僵化的原因,主旋律电影的传播效果逐渐弱化,失去往日的光彩。但是,近年来的《风声》《东方中国梦》《卒迹》《中国合伙人》《云水谣》等电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中国梦”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又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对当代成功的主旋律电影分析可知,“中国梦”主旋律电影在内容和形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

以往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大都以“脸谱化”的方式呈现,而当代“中国梦”主旋律电影进一步挖掘了个人梦想与国家、民族梦想的关系,在传递国家、民族梦想的过程中,摒弃传统主旋律电影的“概念现行”,而是以平民化的叙事策略,立足现实,从生活实际出发,避免概念化和公式化的艺术表达。借助人物的行为、语言、环境等内容实现对人物的刻画,通过典型事件和人物挖掘延伸其思想内涵,并通过影像画面传达给无数观众。以《铁人》为例,电影创作者通过大量细节的朴实描写揭示普通工人阶级身上的精神风貌,其生活、工作经历的细致描写让观众与英雄毫无距离感。电影《铁人》中主人公不是高高在上的劳动模范,而是一位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劳动工人。他真实坦率而又大大咧咧,满口脏话性情暴躁而又重情重义,嘴里随时哼着秦腔,具有典型西北男人的地方特点。相对于传统英雄千人一面的高大形象而言,铁人的出现扭转了观众固有的英雄观念,并且让观众以更加平和的视角去审视理解这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同样,在电影《任长霞》中,创作者将主人公任长霞身上伟大崇高的责任感分解,溶于她平凡和人性化的情感中,使其具有平民化色彩,将琴心剑胆的巾帼英雄还原为一位普通妻子、母亲,反映了其最真实、最具有生活气息的一面,极具人情味但是却让观众获得立体的、真实的切身感受。

“中国梦”是时代背景下新中国的发展主旋律,是我国发展最鲜明的思想指引。电影作为精神产品和大众艺术形式应该让内容更加务实,做到“多元、平实”的特点,进而消除“单一、平庸”,让该题材电影具有更高的美学标准。因此,“中国梦”既要站在民族和国家梦想的高度,还必须融入普通个体的梦想元素,寻找到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关系,才能做到激发观众观影兴趣,同时激发观众对于个人与国家梦想的思考,进而促进“中国梦”主旋律电影的形象塑造和发展,更好地传递“中国梦”主题,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主题的艺术表达。

四、结语

“中国梦”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是新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示国家民族利益和社会主流文化,而产生的影视题材。“科技强国”“强军为国”“富国裕民”“大众创业”代表了所有中华儿女心中的“中国梦”,从小人物的梦想将电影推至“大我”的高境界,对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增强社会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同时,在多元的文化冲击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中国梦”主旋律电影不能墨守成规,固守传统主旋律电影的视角和题材,而要积极地顺应时代潮流和观众的审美要求,从个人梦想和故事题材等多方面改革入手,重新塑造主旋律电影的光辉形象,促进“中国梦”主旋律电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瑞怀.务实、尚德、创新、和谐[N].温州日报,2012-05-21.

[2]张翠梅.公民意识的培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3]易小平.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本质及构建路径[J].武汉学刊,2012(04).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5

让均衡发展更多地惠及农村教育

曾几何时,农村学校的校舍破旧不堪。历经“六配套”“普九”“双基”直到近几年的“校安工程”,如今的农村校舍无论是外观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城乡教育的差别却仍然存在。望子成龙的农村家长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因为城里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充裕的图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可望而不可即的。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学设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上学需求,但正常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六室”(音乐室、美术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却并未齐备,所需器材仍需要大量添置。同时,教师结构性短缺很严重,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亟待提升。值得欣喜的是,近几年的特岗教师招聘、“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如及时雨一般,给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农村学校多年来终于有了属于自己学校的省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让均衡发展更多地惠及农村教育,应该是我的第一个教育梦。

让课程改革尽快地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新一轮课程改革掀起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农村校长对课改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希望借此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办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然而,课改的成果往往在城里的学校开花结果,远赴杜郎口、近至永威的外出学习,只热闹了一阵子,不少农村学校的课改成了装潢门面的花架子。究其原因,是我们农村教师把那些经验异化,只知道照搬,忽视了创新。我们要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但要见贤思齐,更要推陈出新。为此必须大兴读书学习之风,鼓励教师大胆改革创新。弹钢琴固然高雅,但吹吹口哨也能怡情。一束野花、一块泥巴,都可以成为生动的乡土教材。我认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别人吟诵国学经典如火如荼之际,我校靳丽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背诵《成语词典》活动,这些来自于浩瀚古代文化典籍的成语,韵律和谐,朗朗上口,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活动开展短短的一个多月,许多学生便能背出上千条成语,收到了明显效果。目前,我们正积极地在全校推广。有效地利用课改来尽快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的第二个教育梦想。

让理想信念从小扎根孩子心中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坦陈:“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学了,但我们的普及教育还是低水平的。”显然,农村学校的普及教育水平更急需提高。我们知道,小学教育的重点是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远大的理想信念,使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如今,不少农村学校的孩子被应试的枷锁牢牢套住,他们没有做梦的时间,何谈理想信念?国家规定的课程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在一些农村学校成了所谓的“副科”。师生被迫围绕着应试目标团团转,评价标准窄化为单一的分数。凡此种种,导致小学生负担过重,没有太多的自由和快乐。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近视率攀升、体质下降、创新思维能力不足。想起梁启超先生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很想再加一句:少年有梦则中国有梦。我们校长要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要转变教育观念,敢于担当,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学校打造成孩子成长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张幸福的笑脸,给孩子留足做梦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我的第三个教育梦想。

有梦想的学生是快乐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的校长是幸福的校长,因为在为学生创造梦想的同时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学生一起共圆教育梦,同享中国梦。

(作者系辉县市北云门镇前卓水小学校长)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6

国庆助推《中国梦》

此次发行的《中国梦》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全张1枚,选取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辽宁号航空收藏 股票 基金 网贷 银行理财母舰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国家四大战略工程为主题,寓意“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国人梦想。

该套邮票的设计从深邃的蓝色空间出发,将太空、天空、陆地、海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载人航天、北斗导航、航空母舰和蛟龙深潜逐一呈现在邮票画面中。设计新颖、构图和谐也是其颇受关注的原因,加上爱国元素的“主旋律”邮票向来走势趋稳,自然吸引集邮者购买。

首发一周,身价翻5倍,着实令人咋舌。“主旋律”题材邮票、生肖邮票,由于题材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如果设计感强的话,除了吸引集邮者,也会吸引非集邮爱好者购买。大部分邮商和集邮爱好者都认为,作为一款“主旋律”邮票,短期内出现上涨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除了《中国梦》特种邮票的题材受追捧外,首发时间恰逢国庆期间,也为其增加了销售量。“十一期间,有个小伙子在我这儿买了10套,都是送礼的。很多人都是几套几套的买,基本都是自留一套,其他的都送礼。”邮商李先生表示,《中国梦》短期内价格暴涨,礼品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邮品升值与否,除了本身的题材、设计外,发行量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据悉,《中国梦》邮票将发行3组,目前业内根据各地销量,推测出这套邮票的发行总量大约在1600万左右。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一套邮票的发行量普遍在1000万左右,如果《中国梦》邮票发行量1600万,显然已经超标了50%以上,如果加上小全张的700万,那么整体的数量就超过2000万。纵观1993年到2000年出的邮品,所有“垃圾板块”的发行量都超过2000万。

邮商李先生告诉笔者,现在的新邮都有一个特点,即如果市场反映很好,后期会增加邮票的发行量,而这势必会影响邮票未来的涨幅。《中国梦》类似于80年行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系列邮票,政治色彩比较浓厚。可以预料,将来产品的需求一定不会少,而《中国梦——国家富强》又是第一组、龙头品种,难保未来不会增加发行量。

过山车式的新邮炒作

虽然李先生只是猜测,但即使发行量不增加,《中国梦》的身价就会一路飘红吗?

几位邮商指出,身价“一夜暴富”的邮票不只《中国梦》这一款。今年1月初,面值2 4元的《癸巳年》特种邮票大版一面市,短短几天,价格便由24元被炒至380元,涨幅一度接近2 0倍,创历年生肖邮票面市最高价,但2 0天不到,该邮票大版价格已跌至290元/套左右,降幅近三成。去年7月27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面值为4. 8元的四方联伦敦奥运邮票和一套面值为9.6元的小版张。当时正处奥运如火如荼之际,新邮价格一路上扬,前者涨到了6元,涨幅25%;后者飙升了2倍,最高达到了29元上下。然而,随着奥运热潮的退去,这款新邮也冷却下来,涨幅较大的小版张跌到了16元附近,与最高处相比,几乎遭“腰斩”。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7

关键词:《忐忑》;音乐创作;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1文献标识码:A

《忐忑》是一首当今蜚声海内外的“新艺术歌曲”,2009年获欧洲举办的“聆听世界音乐”最佳作品演唱大奖。这首歌在龚琳娜的老师——中国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邹文琴的音乐会上被演唱,这是国内的首次演唱,并获得巨大成功,由于这次演唱成功,这首歌被推荐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10年北京新春音乐会上演出,此次音乐会的演唱在CCTV-音乐频道播出后,音乐会上的演唱视频很快在网络上流传。虽然2010年3月曾在深圳“南山保利艺术讲堂”讲解“艺术民歌”示范演唱时观众反应不大,但2010年6月后,《忐忑》视频被网民转到各大视频网站,点击量剧增,借助网络的放大作用,加之王菲、杜汶泽等名人的学唱失败,使其知名度更上一层楼,2010年12月31日晚,龚琳娜受邀参加湖南卫视跨年音乐会,盛装演唱《忐忑》后,使其名望达到了顶点。

在通俗歌曲盛行的今天,民族与美声类歌曲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完全无法与之匹敌,而《忐忑》的成功似乎打破了通俗歌曲不可战胜的神话,它与历来最受欢迎的通俗歌曲相比,其社会影响力都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当之无愧的“神曲”级歌曲。虽然也有许多人并不认同它的艺术价值,认为亿万“忐忑迷”只不过是被它的“怪异”所吸引,满足一下“猎奇”的心理,实际并没有什么艺术内涵。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在它神秘面纱的背后却隐藏着对人类音乐文化遗产精华的传承,它的创新深深扎根于传统,它的成功是必然的。本文试图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它在音乐创作上所体现的艺术特征:

一、音乐材料的凝练与集中

作曲家经常会说有些作品写得太散,其主要问题就是没有整体构思,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作品没有建立在一个统一的音乐素材之上,也就更不用说集中使用这个素材,著名作曲家、歌剧《雷雨》、《同一首歌》、《今夜无眠》的曲作者孟卫东提到歌曲创作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音乐是最能容忍也最需要重复的艺术形式,如果你想让人们记住你的歌,那你就重复吧。”①音乐材料的凝练与集中实际追求的就是一种广义上的重复,只不过这种重复可以是完全重复也可以是变化重复,可以是旋律重复也可以是节奏重复,可以是“外在”重复也可以是“内在”重复。为了音乐材料的凝练与集中,所有作曲家都是煞费苦心,精心设计。如经典作品——贝多芬的《欢乐颂》、舒伯特的《摇篮曲》全曲仅四句,而一、二、四句的材料是重复关系。又如当代创作歌曲《春天的故事》的二、三句与四、五句之间都是运用了重复性的发展手法。有些作品虽然表面上没有明显的重复关系,但它们的素材十分统一,属“内在”重复性发展手法,如《走进新时代》的第二句前半部分材料明显来自第一句后半部分材料的发展。总之,素材的凝练与统一是歌曲创作的基本法则。

虽然许多人都说《忐忑》这首歌曲就算你学一万遍,你也学不会,王菲、杜汶泽等名人的翻唱失败似乎认证了这一点,但其实它的音乐材料十分的凝练与集中,现对全曲音乐材料的发展做详细分析:

以上谱例前两小节是歌曲的动机,它是全曲的核心音调,动机呈示后紧接着是对动机进行重复扩充,扩充部分主要由核心音调E-G-A三音列的三次重复和它的逆行构成,而这个三音列中的前两音又是前面动机中的主要音级,所以扩充部分的材料是在动机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展开的。之后又对扩充部分进行重复扩充,这样一个由动机、动机的重复加扩充以及扩充的重复加扩充共同构成了乐曲的第一个乐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乐曲第一个乐句的材料非常凝练与集中,共八个小节的乐句,大大小小的重复达十次之多。即便是如此统一与集中的材料,作曲家还嫌不够,之后又对第一乐句进行了完全重复。第三句的材料也是来自第一句,只是作了简单的变奏处理。第四句是通过运用第一句最先扩充部分的材料进行多次模进发展而来。这样一个材料十分集中与统一的四句体乐段就形成了,它充分体现了音乐材料的凝练与集中这一传统歌曲创作思想的基本原则。

乐曲的第二段虽然很难唱,但从谱例2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材料同样十分凝练与集中,且动机的材料与第一段35小节的音乐材料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两个乐段之间的材料也体现了集中与统一的关系。与第一段相同,动机材料呈示后也采用了重复扩充的发展手法,之后对动机材料进行向上三度的模进,然后是模进材料的变化重复,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乐句,这个乐句实际上是动机经过四次广义上的重复(模进实际是移高或移低几度的重复)而形成的,所以材料也十分集中与统一。第二段的第二句是从98小节开始,它的前半部分的材料明显就是第一句96小节第三四拍的模进,它的后半部分的材料也明显来自第一句前半部分,只是经过了变奏与逆行等方法的处理。第二段虽然只有两个乐句,但在第二段与再现段之间发展了一个较长的回头过渡段落,这个段落的材料与前面两个乐段的材料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113小节的材料与第一段一二句的最后六拍和第二段第一句的最后六拍都十分相似,而117小节的后两拍与118小节所构成的音调与第一段最后结束的音调完全一致。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曲家通过精密的整体构思使作品的音乐素材十分凝练与集中。

二、动机、素材的简洁流畅与器乐化倾向的复杂性相得益彰

动机与素材的简洁主要讲的是动机与素材以度数较小的旋律音程进行为主,节奏节拍的律动性强,大部分音调在人声较易演唱的中声区,旋律句法明晰等。动机与素材的简洁是大多数优秀歌曲所共有的特征,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几百年过去了,目前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合唱曲之一。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第一、二、四句的旋律都是级进进行,第三句共十六个旋律音程,其中级进占十三个,其余三个也是三、四度的小音程,再仔细分析节奏更单纯,一拍一个音,几乎就像敲木鱼。又如《断桥遗梦》,虽然是一首难度较大的民族声乐作品,旋律一开始就富有戏剧性,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第一句共14个旋律音程,三度以内的平稳进行就有11个。所以动机、素材的简洁流畅是一般优秀歌曲所共有的特征,《忐忑》虽然是新艺术歌曲,但它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虽然大家认为《忐忑》极其难学,但其实除了动机与素材十分集中与统一外,它的大部分音乐材料也令人难以置信的简单。如谱例1前两小节是歌曲的动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动机音调都是五声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且节奏十分单纯,除最后一个乐逗长音外,其余都是八分音符,所以这个动机的材料十分简洁。《忐忑》全曲共四个部分:首段、中段连接、再现段,在这四个部分中有三个部分(首段、连接、再现段)的材料十分简洁流畅,现在我们对这三个部分从旋律音程、音区、音域、节奏等方面与《断桥遗梦》作定量分析的比较。

从以上两个图表可以看出《忐忑》三个部分的旋律音程共384个,同度、级进有317个,占82.5%,六度以上的大跳4个占1%,而《断桥遗梦》的旋律音程共138个,同度、级进92个,只占66.6%,六度以上的大跳18个却占1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忐忑》有三个部分的旋律线比《断桥遗梦》更平稳,更简洁。我们再来对比节奏的运用,《忐忑》只运用了5种常见的节奏型,二八节奏就占72%。而《断桥遗梦》运用了15种,几乎运用了所有常见的节奏型,且没有一种节奏型占主体,各种节奏型的使用较为平均。从以上分析显而易见《忐忑》的节奏运用与《断桥遗梦》相比是十分单纯的。从音域上比较似乎《忐忑》的音域更宽广,更难演唱,但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最高音却相同,都是小字二组的a,只是《忐忑》向下拓展了小字一组的d和小字组的b、a三个音高,对于一般训练有素的女高音来说这并不会增加演唱的困难。虽然前面我们说过它们的最高音相同,但高声区运用的频率却有差别,《忐忑》三个部分共387个音,较易演唱的中低音384个,较难演唱的高音区的音只有3个,占0.7%,而《断桥遗梦》共141个音,较易演唱的中低音131个,较难演唱的高音区的音却有10个,占7.09%,所以从音区与音域上来讲,《忐忑》至少有三个部分的演唱难度小于《断桥遗梦》。乐逗的长短也是评价音乐作品是否简洁的一个重要要素,乐逗的间隔越长,所需要支持演唱的气息越大,音乐记忆越困难,所以音乐材料就会表现出更复杂的特点。表面上似乎《忐忑》的乐逗比《断桥遗梦》长,因为《忐忑》三个部分共387个音,乐逗30个,平均12.9个音才有一个乐逗,而《断桥遗梦》共141个音,乐逗19个,平均7.4个音就有一个乐逗,如果我们只是比较平均每个乐逗所包含乐音的多少,《忐忑》肯定多于《断桥遗梦》,但决定乐逗间隔的长短不仅仅是包含了多少乐音,还应把音乐速度也考量进去,只有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才能客观的决定乐逗间隔的长短。如果我们根据谱例1、谱例2的记谱方式与《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第一集中的《断桥遗梦》相比较,《忐忑》的速度几乎是《断桥遗梦》的四倍,所以《忐忑》平均每个乐逗所需要的时间是12.9除以4得3.2个时间单位,不及《断桥遗梦》7.4个时间单位的一半,所以从乐逗方面来说,《忐忑》的音乐材料也更简单。以上我们通过对《忐忑》与《断桥遗梦》的两个定量分析表从旋律音程、节奏、音域音区、乐逗等方面做出了对比研究后发现,《忐忑》的音乐动机以及三个部分的音乐素材同《断桥遗梦》相比更简洁。

“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传统理论的基础之上,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而继承传统也要有创新的思维做指导,否则传统的继承就会失去其发展的活力。”②虽然前面我们分析了《忐忑》四个部分中有三个部分(首段、连接、再现段)的材料十分简洁流畅,具有传统歌曲创作的典型特点,但它中段的旋律却出现了一般歌曲所少有的器乐化特征,这充分体现了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很好的把握了继承传统与勇于创新这一辩证原理的尺度。现在我们来重点研究《忐忑》第二乐段所表现出的器乐化特征。

谱例2第一行五线谱的最后一小节是《忐忑》第二乐段的开始,从外形上看,与其说它是歌曲旋律不如说它是钢琴伴奏织体,因为第一句它就是一个以两拍为单位的五声性分解和弦织体。这个乐句可以划分为两个乐节,第一个乐节由三个五声性分解和弦构成的,第一个和弦是我国民族音乐里常用的空五度和弦,它由两个八度关系的主音(羽音)与属音(角音)构成,第二个和弦是羽音、商音、徵音按四度叠置的分解三和弦,第三个和弦是前两个和弦综合而成的四音和弦。第二个乐节是第一乐节向上三度的模进,所以和弦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节奏变得更加规整。第二句织体形态更加复杂,一开始是五声性四音和弦所构成的琶音,然后是和弦分解,当音乐发展到101小节时(谱例2左边最后一行第一小节),甚至出现了“三音音型”所构成的节拍错位,这种由固定音型所形成的节拍重音的转移常见于现代音乐的器乐曲创作中,在当前歌曲的旋律中极少见,这正是作曲家大胆创新之举,这或许是普通民众感到“新奇”与“怪异”的地方之一,也是人们传说中“就算你学一万遍,你也学不会”的难点之一。虽然第二乐段的音乐已大大突破一般歌曲的创作手法,但它也符合乐段之间“对比与统一”的基本组合原则,因为一方面第二段的材料与第一段有相关的联系,这一点在前面我们已论述过,另一方面,由于第一乐段的材料十分集中与简洁,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第二段必然要寻求“对比”与“创新”。所以第一乐段音乐材料的简洁流畅与第二乐段器乐化倾向的复杂性正好相得益彰,相互辉映。

《忐忑》这首新艺术歌曲之所以能家喻户晓,虽然与媒体的宣传有关,但单从音乐创作上来说,就已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充分体现了“继承传统,勇于创新”这一最高创作原则,同时它也给我们深刻启示:一位好的作曲家一方面应努力学习传统的作曲技法,这是几千年以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歌曲创作的根基,另一方面要高举创新的旗帜,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歌曲创作事业进一步发展。

②启航《他为祖国彻夜而歌——记作曲家孟卫东》,《人民音乐》,2010年第4期,第27页。

我的中国梦素材篇8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年-1875年),丹麦作家,现代童话之父。他终生困顿没有成家,却将苦涩的人生嬗变成美丽的故事,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被译成150多种语言。两百多年来,无论老幼和尊卑、不分种族和地域,他的童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是在与他的故乡丹麦远隔万里的中国,“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童话也都成为许多人内心深处的温存记忆。2012年8月4日是安徒生去世137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心灵世界,徜徉在梦想和童真交织的奇幻王国中吧。

1.热衷表演:穷困不堪的少年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贫民区的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父亲是一个小鞋匠,母亲则是一个酗酒的洗衣妇。安徒生几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并学习服装缝纫,这至少可以保证未来的生计。然而,11岁父亲病故,14岁母亲改嫁,安徒生不得不自食其力。

当时,家乡的戏台经常有戏团演出,父亲生前也为安徒生削制了很多木偶,用这些木偶排练戏剧,安徒生甚至能将整部剧的台词全部背诵下来。14岁的安徒生决定离开家乡,去首都哥本哈根实现自己的演员梦,临走时兜里只揣着10元钱。到达哥本哈根的第一天,安徒生直奔皇家剧院,无数次在它的周围踟蹰停留,怀着朝圣的心情凝视它,并设想有一天登上它的舞台。然而相貌丑陋的安徒生在哥本哈根的头三年中,与其最亲密的接触不过是在芭蕾舞《阿尔米达》中扮演了八个精灵中的第七个精灵,最后因嗓子失润被解雇,他失业了。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又打开了另一扇窗。安徒生演员梦破灭,却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文学生涯。

素材解读:逆境中跋涉出的成功,往往更令人钦佩。贫穷的家境、卑贱的出身是安徒生人生遭逢的头道难题;少年丧父独自谋生,怀揣着演员梦却铩羽而归,这又是一种打击。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穷鞋匠的儿子尝遍了人世间的冷暖苦甜、悲欢离合,却用他的一支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想。或许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世上少了一个蹩脚的演员,却多了一个优秀的童话作家。

适用话题:贫困是最好的大学;苦难砥砺人生;让梦想转个弯……

2. 弃艺从文:笔耕不辍的织梦者

安徒生从小就渴望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让万众瞩目。随着阅读的书越来越多,灵感女神频频造访,他开始写一些剧本,但总是被剧院退稿。然而随着写作技巧的娴熟,后来有一天,这个业余爱好者的若干剧作竟然在皇家剧院上演了。安徒生并没有因此志得意满,而是更加勤奋地写作。童话和诗歌作为最具想象力的文体,成了他直抒胸臆的最佳载体。

安徒生写童话时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坚决不会把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弄得呆板乏味,而是很好地保持自然的格调;其次,他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丰富多彩的细节写进故事里,而不单单做个鹦鹉学舌的记录者。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如《丑小鸭》、《拇指姑娘》;中期的童话,幻想成分减少,现代成分增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晚期的童话更写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的阴冷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如《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安徒生的艺术风格一半是诗意的美,一半是戏剧性的讽刺。

“只要你曾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是安徒生的童话名篇《丑小鸭》的点睛之笔,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从1819年离开家乡到逝世,整整48年的时间,安徒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个几乎没有读书权利的孩子成为丹麦文学的代言人。丹麦在地理概念上是一个小国,但是因为有了安徒生,它变成了一团足以点亮世界的火柴。

素材解读:安徒生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成长为一名童话作家,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他倾其一生表达出对于世态炎凉的倾诉、对于下层群众的同情,对真善美的歌颂和假恶丑的鞭挞。人生最可怕的不是丧失梦想,而是丧失做梦的能力,安徒生一生都在造梦,梦得令人羡慕。现代许多人失去了梦想,在逼仄的现实中带着面具生活,有些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些夸赞皇帝衣着漂亮的人们,而安徒生像那个说出真相的孩子,像一柄镜子照出了我们的虚妄和盲从。

适用话题:编织梦想;创新与守旧;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3. 行万里路:不折不扣的旅行家

安徒生酷爱旅行。他14岁时就背井离乡远赴首都,27岁时向国王申请到了一笔两年的旅行奖学金,靠这样的资助走出了被他形容为“密封的瓶子”一样的故乡。自1840年起的9年间,安徒生作了29次国际旅行,他的一生足迹遍及欧洲各国。

安徒生一生的29次旅行,是一生29次的逃亡。每当他在自己的家乡遇到生活困境,遭遇到情感波折,受到评论界的责难和批评,他都会踏上奔向异乡的“逃亡路”。他的旅行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游山玩水,每到一处都会记录沿途见闻。这些半是写实半是想象的语言写成书在国内出版,让人们大开眼界。那时,外出旅行条件艰苦。在路上,安徒生多是乘坐邮车或驴马代步,有时甚至步行。安徒生在旅行期间,总是怕自己耽误火车,通常会提前数个小时到达车站。在安徒生博物馆里有一捆9米长的绳子,那是他随身携带的,一旦遇到旅馆失火,他可以用这根绳子从窗口逃生。到了旅馆之后,不顾鞍马劳顿,他便开始点着煤油灯,拿起鹅毛笔,一笔一划地写着游记,就这样,一生共留下了23篇游记,其中7部是长篇游记。

素材解读: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安徒生并非埋首书斋闭门造车的人,而是“生活在别处”的行吟诗人,是自我流放的时间囚徒。他的旅行,是逃避责难、缓解伤痛的手段,意外地构成了他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渠道。各国的湖光山色、名胜古迹开阔了安徒生的胸怀;风餐露宿,艰苦的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长途跋涉,深入下层,了解社会,使他收集和积累了写作素材。

适用话题:生活在别处;在路上;心路历程;素材与创作……

素材运用

千面安徒生

上一篇:节日送花范文 下一篇:韩寒的青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