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绘画作品范文

时间:2023-11-17 15:35:43

学雷锋绘画作品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1

学习雷锋好榜样人物事迹材料

多年来,他以雷锋同志为榜样,热心公益事业,传播书画文化,服务当地群众,默默实践着奉献精神,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文化雷锋”,他就是__市__区__镇退休教师__。

现年71岁的__自幼喜爱绘画,业余时间笔耕不辍,退休后参与了编写《__镇志》的工作。经过执着追求广阅博览勇于探索,他先后成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__市老年书画学会会员,__区老干部书画学会理事。绘画作品曾被人民画报社邀请入编《中国巨变•当代中国书画摄影作品集》、《今日中国书法美术摄影精品集》,另有作品入编《中国老干部书画作品大观》第三卷、《翰墨中国》第一卷、《中国当代书画家代表作典库》等数十种书画集中,取得了让人羡慕的成绩。工作之余,他一心扑在书画活动上,坚持书画会友广泛联系,每年拿出5000元开展活动,无偿为亲朋好友、为村民提供书画作品。20__年春节期间,已是82岁高龄革命先烈边树生的父亲,紧紧握着__的手,激动地说道:“谢谢你给我送来了《富贵图》书画作品,这是我今年收到最贵重的礼物。”其实像这样的事例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20__年以来,__已经无偿为当地村民提供书画作品2500多幅,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20__年国庆期间,为了展示祖国六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活跃农民业余文化生活,__自筹资金自筹作品在自己的农家小院举办了“书画会友交流作品展”。书画展览举办一个多月来,接待观众300多人次。期间,__镇教委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朱台镇等地的书画爱好者前往__老师家中进行了书画交流。为此__在激动之余,即兴写下了打油诗一首:农家小院乐融融,书画益友会其中,挥毫泼墨书惬意,蓬荜生辉似春风。春节前夕为了增加节日喜庆气氛,让村民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自2110年以来,由__牵头组织了10余名书画艺人,不顾天气寒冷,深入到__区__镇南金村、东召西村、西召村,为上千户家庭义务书写春联、提供书画作品。在现场乡亲们手捧着一幅幅喜庆的春联笑得合不拢嘴,76岁的张大爷激动地说道:“当地书画家现场书写的春联比印刷的春联更有年味,贴在家门上节日气氛更浓厚了。”平日,__还有一项任务,就是为当地的离退休教师和部分老年人义务发放《乐龄生活》、《夕阳红》、《__日报》报刊,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风雪严寒,几年来他始终如一从没耽搁。对于体弱多病、卧床不起的老同志,__还主动及时把报刊送到他们家中,大家称赞道:“边老师真是俺们的义务报刊发行员啊!”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必将是甘美的收获。自20__年以来,__受__区老干局和区老教协领导委托,参加了__市老干部风采大赛,作了“我健康、我奉献、我快乐”演讲;20__年重阳节,在__区老教协组织的离退休教师“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经验交流会,__作了典型发言。在退休后近10年的生活中,__时时处处以社会为课堂,心系教育身联群众,以自己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社会认可,被授予“__区模范老人”、“文化雷锋”荣誉称号。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2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 创新能力 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初步的计算机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为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比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边学习边制作,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学习Word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就认真,从而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改进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贯彻。对初涉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要用慢步子、勤练习、多回顾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耐心,扶着学生前进,并加强技能训练,进行多种方式的知识回顾,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对一些接受慢的学生要更多地个别指导,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自学能力的增强,则应多采用详略结合、突出重点与自我探索、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重点部分,其余让学生自我探索,争取自我创新。如PowerPoint教学中关于字体、图片等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只须稍做小结。再如,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这类操作在互联网应用学习中非常多,而且一般网站导航非常明确,教师一般只需引导学生寻找到注册界面,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完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座合作画出“五边形”,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它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四、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从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收集素材,让学生能从中有所启发,举一反三。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放飞心中的理想。平时多渗透一些科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能结合实际有所创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应予以表扬和鼓励,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整合其它课程的教育资源,做到学以致用

1.与艺术性课程的整合

电脑绘画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现行美术教材也安排有电脑绘画的内容,这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最好例证。另外,在Internet进行美术欣赏,教师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或者是找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资料给学生自由观看,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再进行创作。

例如,在五华区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的电脑绘画作品――《梅花》。

我在指导学生绘画梅花时,先让学生了解绘画梅花的意义,即让学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古时候,有许多诗人描写梅花来喻人。在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里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恶劣的条件下,梅花仍迎风而立,有着坚忍不拔、顽强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创作过程中,我找了一些关于雪中植物的图片给学生作为参考,恰好3月4日昆明下了一场雪,更增加了学生的想像力。

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了画图板,在画梅花过程中,整个绘画过程几乎都用刷子工具来完成。学生在创作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在创作梅花时,在梅花的边缘画出一道红边,然后,在上面盖上白雪,以突出梅花在雪的“敷冻”下仍然争奇吐艳,竞相开放,从而烘托了作品的创作意图。

2.与知识性课程的整合

Internet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由于它储存容量大,媒体种类丰富,检索容易、快捷,不失为学生学习的好载体。多媒体网络教学非常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性,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不断进行新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例如,在本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一等奖的电子报刊作品――《雷锋专刊》。在教学生创作该作品前,我先引导学生了解雷锋精神,体会雷锋的英雄事迹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了解他的一生做好事、吃苦耐劳、助人为乐的螺丝钉精神。让学生明白创作意图,然后,把从图书和网络中找到的与雷锋有关的图片和资料,拷贝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已学习的Word知识结合教师给予的材料进行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

六、结束语

教学不再仅仅是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信息时代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则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3

要做“雷锋公仔”

张凉从小就喜爱绘画,大学毕业后前往德国,攻读东亚艺术史。留学期间,张凉逛商店,被一款“Ugly doll(丑娃娃)”牌子的玩偶吸引。这种玩偶制作夸张,十分有趣,她便上网找了一些手工教程,准备了袜子、布头和纽扣等材料,用剪子、针线缝制了一个造型乖巧的玩偶。几位同学见了惊呼:天哪!这是我见过最有个性的娃娃!恰巧一位德国女同学要过生日,一位德国男生为了讨好她,居然花高价从张凉手中买走了这个娃娃。受此鼓舞,从此,张凉对手工玩偶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

2009年,张凉回国,没有找安稳的工作,而是决定开原创玩偶店。张凉在武汉大学附近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多细胞馒头”原创玩偶店。张凉开始做玩偶时比较随意,觉得什么好玩就做什么。学生们都很喜欢她做的原创玩偶,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随后,张凉又成立了手工作坊,手把手地教大家做玩偶。在她的用心经营下,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在德国,人与人之间非常友好,谁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伸手相助;而国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淡漠,助人为乐的现象也很少见,连老人倒了都得喊“我是自己摔的”,之后才有人敢山前去扶。

触景生情,张凉想到了雷锋精神。如果能把学习雷锋转化成一种可见、可触摸的商品,让人们用它随时鞭策和督促自己,这岂不是一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好事吗?张凉脑海里灵光一闪,她决定将雷锋做成有趣的玩偶形象,让人们放在车里、挂在书包或手机链上……通过这种方式,让雷锋纯朴的形象悄无声息地融入千家万户。

想法定下后,张凉便开始认真构思起雷锋公仔的形象。她按照自己绘制的效果图,开始制作起雷锋玩偶。为了将玩偶的每一个部分做到最好,她反复琢磨,做了拆,拆了做。最后,当一个活灵活现的雷锋公仔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忍不住捧腹大笑:雷锋帽、五角星、圆眼睛、红领巾,她觉得一定会有人喜欢这个有点灵气有点萌的雷锋公仔。随后,张凉为它取名“雷小锋”。

张凉一股作气制作了一批神态各异的雷小锋,在店里开始试卖。一个女孩来到店里,对她说,她的男友是个玩偶迷,她想给男友挑选一个玩偶作为生日礼物,但又不知选择什么。见此,张凉趁机对她介绍起雷锋玩偶。听完张凉的介绍,女孩调皮地说:“呵,就送他一个雷小锋吧!让他向雷小锋学习,每天为我做好事,好好疼我爱我!”

雷锋公仔上架的第二天,一群女孩叽叽喳喳地走进张凉的店中,她们是刚结束军训的大一新生,准备买一件礼物送教官。她们看到“雷小锋”时,顿时眼睛一亮,几个女生惊喜地跳着说:“这个雷锋玩偶好特别啊!我们把它送给教官简直是太合适不过了耶!”

雷锋玩偶在小店出现后,不久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喜爱,张凉几乎每天都要卖出十几个。张凉高兴地想:看来自己当初做雷锋玩偶的决定是对的!为了让雷小锋不断货,她不分昼夜地赶制。

卖“红色玩偶”成功创业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雷小锋”,张凉将自己设计的雷小锋上传到国内一些知名的原创手作网。雷小锋走萌系路线,又是少有的“红色玩偶”,特色鲜明。此款玩偶一上网,便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人气直线上升。

此后,为了不让雷小锋孤独,张凉又分别设计制作了“雷小美”、“雷小奇”和“雷小好”……在张凉眼中,这些雷锋系列玩偶,每个都是有生命的精灵,有独特的故事和性格:雷小锋是大哥,性格沉稳,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雷小美是小妹,外表漂亮可爱,心地单纯,是大哥的“小尾巴”;雷小奇是小弟,调皮捣蛋,对坏人刻薄;雷小好是雷小锋的战友,性格直爽,宽厚待人,与雷小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兄弟。

随后,张凉注册了网店,专卖自己设计制作的玩偶,并在网店详细介绍了一些玩偶的基本制作方法,并鼓励大家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玩偶,在一针一线缝制的过程中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她还在网店首页表明了雷小锋的设计初衷: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玩偶,如果能通过“雷小锋”系列玩偶,把雷锋精神实实在在地传递给年轻人,也可谓善莫大焉!

不出所料,网店开张后,张凉就接到了众多外省客户打来的订购电话,这些订购者中有幼师,有教授,更多的是80后、90后的家长。他们纷纷表示,之所以要买雷小锋系列玩偶,就是要用它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孩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更值得高兴的是,因为雷锋公仔系列玩偶标新立异,具有红色教育意义,近日,武汉一家玩具公司还和她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张凉负责向厂方提供雷小锋系列玩偶的设计,厂方实施生产,然后双方视玩偶销量分成……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4

关键词:文化建设 主题活动 创设环境 幼儿参与对话 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幼儿园文化建设是幼儿园管理、幼儿园保育教育、后勤等工作过程和长期积淀下来的,为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认可、共同追求的精神风貌及教育风格,文化传承方向所构成的导向文化。近年来,不少幼儿园开始关注园该文化建设,并将之作为树立品牌、提升办园水平的主要途径。

那么,在推进幼儿园发展的道路上,一所幼儿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至于成为优质的品牌园所,靠的是什么?总理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不同类型学校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不能千园一面,不能用一个模式办教育,不能用一个模式培养人才。”在幼儿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幼儿园打造园该文化特色,彰显幼儿园品质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

关键。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环境给予幼儿最直观的感受和熏陶。《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进行室内环境创设时,充分考虑到他的教育功能,并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我们注重“会说话,能互动”的主题环境。如何有效的把主题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主题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呢?结合我园在环境创设方面的一些做法,谈一谈我个人的所做、所思、所想!

1 主题墙环境创设能使幼儿有探索学习主题活动内容条件

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幼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手脑并用。让好奇心和探索与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很多教学活动很难在“一节课”里让幼儿“尽兴”或挖掘出全部的教育内涵,而有的活动,只放在一节课内进行,有些幼儿很轻松就达到教育目标,而有些幼儿则遇到困境无法完成。这是我们就要利用环境资源,为幼儿探索创造继续学习主题课程内容的条件。

(1)主题墙应是动态的,它随着幼儿的学习、活动的需要而变化,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

(2)主题墙应是互动的,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园互动”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墙面应成为幼儿、家长、教师进行环境创设的平台,墙面材料的收集者应是幼儿、家长和教师。

案例1:主题活动《雷锋日》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雷锋是一位战士,了解雷锋叔叔做了很多好事,产生对的崇敬之情;乐意表达自己要想雷锋叔叔学习,学做好人好事的美好愿望;雷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培养幼儿的坚强意识,使他们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爱护、相互交流,体验爱情感;让幼儿了解每年3月5日是雷锋的纪念日。在创设环境时,教师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师生共同收集相关雷锋的图片,以绘画、手工的形式呈现在主题墙上,突现出该主题的重点,并围绕重点开展各种有关纪念雷锋的互动的活动。如:“到社区扫垃圾”、“我心中的雷锋”“帮助残疾人”等等,主题墙成为引导幼儿关注主题、发展主题、深化主题的引导线。

案例2:主题活动《保护环境》的目标是让幼儿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有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人人争当环境小卫士愿望;知道环境变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根据“环境的变化”幼儿开始讨论如何布置主题墙,要求突出“环境”的变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用绘画、剪贴的形式布置主题墙。当小朋友看到他们自己参与动手布置的主题墙时,兴奋地围在那里,每到空余时间,总会拉着自己的同伴来看看议议,非常兴奋。这为主题活动的展开拉开了序幕。墙饰与课程之间也互动起来。即鼓励了幼儿参与性,又激发幼儿去积极地探索答案。

2 使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超越主题活动的自身的限制

有生命力的主题环境,应是属于幼儿“自己的环境”幼儿应能自由地与环境互动,从而使主题课程超越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内容的限制,是学习能够更灵活、更个体化,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每一个主题墙饰的创设,既可以展现出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还可以记录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在专家眼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因此我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那怎样让墙饰真正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并能与幼儿互动、对话呢?首先,墙饰的内容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或幼儿关注的问题。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生成有益的教育内容,在主题环境创设的时候我们时刻关注孩子,观察孩子们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构思和想法,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然后,要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可以结合主题课程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到的让孩子自己想,孩子能得到的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准备就绪后让孩子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而老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观察幼儿,发现幼儿需要帮助时,可以问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忙吗?”在征得幼儿同意后,老师再介入。再征得孩子的认可后,我们园的低墙面就显现出一幅幅生动而有趣的画面,有“各种各样瓶子”“瓶子变变”“我的发明”、“四季花”、“四季的树”、“有趣的小动物”等多彩缤纷的主题环境,孩子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了。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不应对幼儿的作品看不上眼,更不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或让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参与布置。但是可以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如:边框修饰、背景衬托、创意组合等,引导幼儿的审

美观。

在开展《拥军》主题活动创设的《各种各样新式武器》主题墙,作品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先在墙面上精心设计好底面,再让幼儿亲手将自己设计好的武器粘贴到墙上,很快“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就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又如创设的表现四季《古诗》主题墙,引导幼儿把自己对古诗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作品完成后,我们将作品展示在走廊的墙面上,并将作品框成了春天的花,确实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课间他们会指着自己的作品向同伴炫耀到:“瞧,这就是我画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这种展示的方式陈列出所有小朋友的作品,更好地调动了幼儿参与主题墙创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位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孩子在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自主地积极参与整个活动的过程和环境的改变,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

3 使环境成为幼儿学习分享和呈现自我的媒介,成就审美与学习的双重价值

“幼儿园的环境,应尽量是优美的、亲切的、与幼儿情感相同的、情趣相符的。”在主题活动“秋天”中,考虑到该主题的特征,决定环境布置以空间装饰为主,将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的图片、幼儿的手工、幼儿绘画作品悬挂在教室天花板与墙面上。同时我们预留了空间,幼儿可以将自己的作品随时添加环境中。环顾教室,处处都有幼儿的作品,虽然水平各异,手法多样,但他们再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过程中,享受了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也感受到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通过动手、动脑看看、讲讲也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动脑的提高。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教师里应是支持者,相信他们,支持他们,发明、放手让他们去“做自己的环境”是环境与幼儿真正对话,让主题环境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的发展,是体现幼儿在园所有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搞好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

总之,在主题墙创设的实践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了很多反思,比如:认识到幼儿园班级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把孩子作为创设环境的主人,从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获得收获;对每一个主题的构思、生成和发展,今后还要更开放些,大胆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设计主题的进程。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很值得老师在环境创设操作中进行反思、调整。在今后的实践中,还需不断的探索,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让环境的内涵“从幼儿中来,到环境

中去”。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怎样凸显文化特色,让孩子们在浓郁的文化环境里健康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浅尝辄止,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使幼儿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办成领导满意、教师热爱、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品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7.

[2] 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9.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5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被称为拥有一城两岸、带状组团、山水园林、桥岛特色的三峡库区惟一兼山城特征、桥城景观、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的“东方威尼斯”,更拥有着传承久远的忠文化,雷锋精神在忠县人们的身上闪光。

“盆景景致美无双,不立庭院浮江上。”忠县拥有集奇特的建筑和厚重的人文历史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还有被当地人誉为美致无双的盆景——石宝寨。石宝寨始创于明代万历年间,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修缮和完善,至今已有400多年了。石宝寨有三个独特之处:第一,它是12层塔楼依山而建,每一层塔楼的结构都是穿斗式木结构。整座塔楼修成,没有用一颗铁钉,因此被誉为世界奇异建筑之一。

第二,石宝寨有厚重的文化。它的典故与传说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一直教育着人们要弃恶从善,忠信为人,因此被载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石宝寨在长江边上,自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当地县政府就大力投入,对石宝寨进行了原址保护与就地保护,花了三年多时间,筑造了一个围堤,将其全部围起来,人们从长江上一看,石宝寨就好像漂浮在浩瀚长江上的一个盆景。

欣赏完了精美而富有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石宝寨,就不得不说说忠县的农业奇观。我们知道,一般的柑橘都是一季花一季果,而忠县的柑橘一边开花一边结果,树上的果子有的刚刚成果,而有的就已经成熟了,花果同树,三代同堂。忠县的晚熟柑橘除了此一奇观外,味道也极为甜美,糖分高,水分高,深受顾客们的喜爱。忠县也因此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柑橘城,成为全国农业柑橘的标准化示范县。忠县县政府凭借此农业奇观与优势,结合石宝寨,将农业旅游休闲一起打造,半城山水满城橘,无限风景在眼前。

说起忠县的名字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忠县原来不叫忠县,而叫临江,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感念忠县自古以来出现的许多忠臣良将,如宁做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的严颜,巴曼子等等,便将临江赐名为忠州。抗战时期,小小的忠州,便有1345位儿女将鲜血洒在了抗日救国战场上。

在当代,为了三峡工程的顺利启动,有1.8万忠州人背井离乡。再难舍的故土,为了国,为了大家,忠州人仍毅然背起了行李,虽然眼泪留在了故土,但背负在身上的精神却更加闪耀。近几年,忠县更是涌现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如全国敬老好儿女李素娥,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吴林香,还有缺钱不缺德的郑定祥等等。

忠县地杰,自然人灵,在许许多多的人灵当中,就有一位德高望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农家,就读于西南师范学院学艺术。1963年,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26岁在任教的他深受鼓舞,便下定决心做一件事。这件事,他一做就是50年。他就是方凤富老先生。

在1963年全国学雷锋的热潮中,方凤富也在积极地学雷锋做好事,但他做的好事与别人不太一样,他学习的画画,便成立了一个雷锋班,免费教校外一些青年画画。当初第一名来学习的学生冯德骥,在方凤富的积极鼓励与耐心教导下,如今已经成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数次获得部级金奖、国际大赛银奖,被很多国家收藏。当年方凤富一个做好事的念头,成就了如今的艺术大家。

方凤富开设的雷锋班免费招收了第一个学生后,前去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最多时达一百多人。再多的学生,他也没收过钱,可是随着学生的增加,学习环境问题凸显出来。他的家只有20多平方米,最多只能坐40个人,其他人都得站着。北碚区环卫所的一位领导听说了他的事,十分感动,便将自己的会议室让出来,让方凤富办学。

外地人听说了方凤富的事,纷纷联系他去讲学,偏远的地区,如四川彭水县通信不便,就写信请他,他都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前去讲学。对于贫困的学生,方凤富不但分文不收,反而还会赠送纸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方凤富也遇到过困难,甚至他还想过自杀。办“雷锋班”免费教人画画,是特定时期一个热血青年的正常选择,却不是他必须承担一生的责任,尤其是家庭的困难,家人的不理解,以及母亲因病去世,他却外出讲学,无法守护床前的悲痛,都如千斤重石,时时压在方凤富的心头,让他的困惑越来越深:为什么做好事这么难?然而困惑再大,当他看到一张张喜悦于学习的脸,一份份感恩的心,他身上担负的责任就怎么也放不下了。

方凤富不但免费教人画画,还捐画捐钱给贫困地区的学生,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看到家乡的学校破烂不堪时,他两次出资共约5万元,重修了学校。近几年,他为了官坝小学、鲤鱼村小学,出资约七十几万元,赠送的书画和画册,约近两百万元。

方凤富不但拥有无私奉献的品质,艺术造诣也极高,他自创了音乐绘画法,被《人民日报》誉为“中华葡萄王”。先后在法国、新加坡、日本、俄罗斯等国举办过个人画展,三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其国画作品在上海世博会获得金奖;2011年曾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展”,方凤富也被授予“当代杰出艺术家”称号,获得“中国文化艺术交流突出贡献奖”同时荣获金奖。

50年坚持不辍,9000多名学生的免费教导,方凤富的雷锋班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当年懵懂的学生,如今已经成功,成为了企业家、画家、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副教授等。对于方凤富,如果说雷锋精神是让他创办雷锋班的缘由,那么,学生的成就与灿烂的笑脸就是他坚持的动力。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6

西方绘画注重用线条来框定事物的轮廓,线条依赖于物体的形状、透视角度、解剖结构等。西方的写实主义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安德鲁•怀斯等人,对线条的处理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们倾向于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以最合理的线条做出对现实的勾勒。当线条界定了物体的边界,颜色开始发挥它的作用。西方的抽象主义大师,如瓦西里•康定斯基、彼埃•蒙德里安等,也是通过线条来表现空间、质感等元素,线条依旧是从属地位,而色彩构图才是真正打动人的地方。毕加索、亨利•马蒂斯等大师,在吸收雕刻艺术和东方绘画的技法后,真正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总体上看,西方绘画是从写实角度出发,将视觉真实进行抽象,得到主观表现的线条,其意在刻画形体的界限。西方绘画对线条的应用集中体现在素描上,线条是光线投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明暗面的分界,线与面紧密结合。脱离面的存在,线条的表现力将十分苍白。西画中线条主要起到媒介的作用,而对线条的应用也是出于科学、客观、理性的角度。

国画的线条既是一种艺术媒介,又是画家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主观情感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国画的线条最恰如其分的表达就是“似与不似”之间,“似”即神似,得所画之物之精髓,经画家抽象出来用线条表现。而“不似”则使画家脱离了具象的束缚,可随势而动,使线条成为提炼、概括、改造的过程。国画与西画最大的不同在于国画的写意性,西画虽也有抽象主义作品,但其抽象已达到了纯粹形式的存在,其线条也不依赖于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西画的抽象是以画家的情感为动机的纯粹形式,而国画的写意则未脱离客观事物。国画重在“意”,其中仍有实物的存在,而营造的则是空灵的意境。如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江天暮雪》,画面最上方,仅简单几笔,就勾勒出被雪覆盖的山中庙宇。画面下方的断崖青松,孤傲挺拔,立于万仞绝壁之上。画面的正中,则是老人在只有一些芦苇的寒江中垂钓。画中意境,正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开阔的江面上,老人与孤舟成为画面中唯一的生机所在,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归隐的意境。国画对意境的追求,没有脱离客观事物的存在,不是绝对精神领域的抽象,而是讲究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国画在创作中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追求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生命的动感的体验。画家创作时,对客观真实的有意识的主观取舍,造就了对束缚在客观形象中内在情感、韵律的释放。国画在创作时对“意”的极致追求,可用得“意”忘“形”来形容。但这种忘“形”,与西画抽象的纯粹精神不同,可以解释为重意而不重形,同时要通过形来写神。如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群虾图》,群虾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仿佛要跃出纸端。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虾的活泼灵敏。虾的触须用浅淡的细墨线画出,呈弧状,似柔实刚,表现虾游动的动感。虾的前爪,则用墨线由细变粗勾勒,通常绘出三节虾腿就是尖端的两螯,这些有开有闭状如钳子的虾螯,使虾的力度尽显。虾的眼睛用短粗的深浓墨线刻画,构造出有虚有实、相得益彰的整体。虾的身体与头部稍有间隔,类似的,腹部的虾腿与身体亦有间隔,用笔似断实连。白石老人画虾,线条虚实相宜,虾的触须交错中也给人乱中有序的感觉。观其纸上之虾,犹如水中游弋之虾,可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二、线条营造的形式美是国画创作中的一项重要审美要求

线条本身不仅要求简洁流畅、直中有曲,而且在线条的组织中也要求疏密有致,错落有序。在欣赏国画时,对线条的欣赏可感受到画家笔力之所在,即所谓的力能扛鼎、力透纸背等。如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画师通过刚柔并济的线条刻画出近300个人物形象,而人物各有特点,绝不雷同。三清殿内的《朝元图》,诠释了众多神仙形象。众神仙的面部和衣饰线条富于变化且圆润流畅,绘制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以神仙的面部为例,头戴的金冠花纹繁复但不凌乱,五官端正而丰盈圆润。尤其是对髭须的刻画,少则几十条、多则百多条长线构成的胡须,各条胡须的铁线描细线绝无相交之处,而胡须的疏密又表现出其自然的纹理。通过线条刻画出衣褶皱生动自然。永乐宫的古典壁画,将国画中对线的审美充分展现出来,线条流畅飘逸的神韵,诠释了我国画家自古以来对线条孜孜不倦的追求。

三、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有云:“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一说法指出了象形文字是书法和绘画的共同来源,从陆探微、张僧繇到卫夫人的《笔阵图》,历代文人雅士对这一说法表示了认同。书法的运笔与国画的线条有着诸多的类似之处,研究线条可从书法的运笔入手。卫夫人的《笔阵图》中,对书法的审美要求做了概括,其中“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等说法,将书法的神韵充分地描摹出来。元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也对书画同源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书法,其实质是将线条组织起来的抽象艺术。书法注重线条的气韵、风骨,所用工具为尖峰毛笔,与国画相同。书法既是文字,又是图画。书法笔法的中锋、侧锋、逆锋、藏锋、露锋、飞白锋等运笔方法,运用在国画艺术中,可强化线条的表现力。经从古到今的长期积累过程,书画家将书画的线条书写归纳出了程式化的规定,线条自身具有审美价值,这是国画区别于西画的重要特征。

国画创作过程中,线条是最基础的一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总结了画竹的三个阶段,即“眼中、胸中、手中”三段,可以作为国画的创作方法的概要。“眼中之竹”阶段,画家在生活中观察所要绘画之对象,将绘画对象的形貌、动作、变化等客观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为作画做好准备。“胸中之竹”阶段,画家将具象信息提炼抽象,形成取舍,从而得到与对象内在本质直接相连的形象。这时的画已经在脑中形成,是完成审美过程的结果。前两步做好后,作品需要画出来,这样才可以让人欣赏,即“手中之竹”。在绘画过程中,线条是将“胸中之竹”转化为实际作品的最基础一步。勾勒线条要经过起笔、运笔、收笔三个过程,运笔的转折、顿挫等,对表现对象的神韵尤为重要,勾出的线条轻重缓急皆依神而动。自然流畅的线条,不仅可营造客观对象的界形,同时表现对象的空间感和纹饰肌理,线条的疏密、长短、粗细、直曲、轻重表现出对象的韵律和节奏。最重要的是,线条是画家主观提炼的结果,可传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抒发画家的灵感激情。脱离了线条而追求色彩、意蕴等,注定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无支撑而成为过眼云烟。

国画的线条用笔方法流派很多,但归结起来,影响力最大的是骨法用笔。线在中国画上具体体现为点、线、皴、擦等不同的形态,不管什么形态的线,都要归于用笔———骨法用笔。如点有梅花点、一字点等;线有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皴有斧劈皴、披麻皴等。南朝齐地谢赫在其画论《古画品录》中,提及了绘画作品的创作方法,即“骨法用笔”。“骨”即骨骼、骨架等,用于提供对创作对象的形态支撑。当时的绘画主要是勾线造型,因此对线条的力度、动感、精准性要求极高。墨线是对客观事物绘画造型的基础,线条的骨感表达了失误的内在本质。所谓“法”,即原则,法则,用笔要讲究原则方法,以笔力的变化表现、以线条的结构来诠释不同物象的风格。骨法用笔自谢赫的阐释之后,成为历代评判绘画艺术的重要标准。传统文化与传统绘画工具所产生的用笔方法的美学原则,经历不断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清代石涛曾言:“法于何立?立于一画。”即指出绘画的线条是造型与达意的融合。而现代的国画,线条成为形神兼备的基础,每个学习国画的人,如果没有坚实的线条功底,想成为国画高手是不可能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我国早期的绘画到现代的国画作品,一以贯之的是线条的基础地位。国画对线条的意象化应用,使线条具有了传神的特质,同时,国画的线条可以脱离面而独立存在,这也是国画区别于西方画法重要一条。对国画的传承和创新,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对线条艺术的继承发展。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7

无法回避的是时代背景,“在雷锋的年代,面对翻天覆地的变革,全社会都需要重新找到精神坐标,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的现实定位。成立十余年的新中国,面临内外交困的‘艰难时期’、三年饥荒、中苏论战、外界封锁――尤需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信念,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因此,承载着新社会价值观的雷锋,才能激起最广泛的共鸣,为年轻的共和国提供心灵的动力。”(见《人民日报》2012年2月28日《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一文。)

这高度概括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历史状况,一是被美欧几个世界强国及追随者包围打压,二是和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及东欧几个共产党小兄弟发生意识形态的斗争,三是国内经济出现了危机,闹饥荒饿死人。

“民以食为天”,儿时经常听人讲起吃不饱饭的生活,70年代上小学还吃过“忆苦饭”。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国家的首都北京,食品供应是最好的,每年春节有“限量”的几斤花生、葵花子、几条黄花鱼(野生的,现在一条活的在南方可以卖到2万元人民币),就这已经让家乡人民无比羡慕,视为在天堂吃皇粮。在那样非常困难的年代,如果没有一个伟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整个社会是要崩溃的,可幸运的是我们挺过来了。

感受雷锋精神,其实不需用太多的东西,一本《雷锋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真实的雷锋。中国特色,50周年自然有一个高潮,特别是出版社,以雷锋为题的书出了不少。“在诠释雷锋精神方面,普及读本表现形式多元,继《雷锋全集》出版后,华文出版社3月5日前将推出《雷锋精神读本》,由《雷锋全集》编辑委员会主持编辑,有小学低年级版、小学高年级版、初中生版、高中生版四版本。而在三联书店3月初推出的《雷锋:1940~1962》中,编者用300张图片还原了这个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士兵,其中包括对雷锋精准的人生职场法则的解密。新华出版社《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也是从职场和教育培训角度入手诠释雷锋精神。社会转型期面对社会的多元价值观,我们如何学雷锋?学雷锋什么?以及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是什么?书中针对这些问题作了思考和解读。”(据《新京报》2012年2月29日。)

策划运作,集中出一批读物,只要有可读性又不太商业化,是件大好的事。可是,大学生看什么,小学生读什么,想办好也是要花一些功夫的,出版业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否则浪费资源不说,还会有负面作用。作家黄亚洲写了部长篇纪实小说《雷锋》,再现了雷锋从旧社会孤儿变化为新时代榜样这一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将雷锋“去神化”,着力展现他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奋斗的不凡人生。我对作家这三点故事构思评说如下:

第一说雷锋的成长。一个贫苦的孤儿,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到欣欣向荣的新中国,我们感受到的雷锋无比阳光,身心充满了青春活力,这一切都印证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喜的是雷锋爱照相,留下那么多快乐而又纯净的光影。奇的是雷锋还很新潮,敢骑着大摩托车去天安门,敢花44元买一件时尚的皮夹克。据雷锋的战友乔安山讲,雷锋在鞍山矿上一个月有30元的工资,50年代这点钱可以够一大家子吃喝。第二点说作家要“去神化”。其实没有啥意思,雷锋就是精神的高地和道德的楷模,就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传奇,就是一个思想光环的定格。第三说“平凡”。雷锋这个来自特殊年代的年轻人,社会给予他的机会可能会让现在的80后、90后羡慕――16岁就在政府机关当公务员,18岁在农场开拖拉机,不到一年又支援东北鞍山当工人,19岁过一点又成了战士。在部队的2年8个月,从“平凡”到“伟大”,雷锋似乎是用激情完成了自己22年的生命之路。其实在当下,于公于私无论做什么,我们只要能时时想起雷锋的一句话:“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好”,足矣。

人死了,还能给社会留下“大美”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邓拓。2012年的2月~4月初,中国美术馆在举办“邓拓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特展”,苏轼的《潇湘竹石图》、沈周的《萱草秋葵图》、唐寅的《湖山一览图》、仇英的《采芝图》、朱耷的《花卉禽兽图屏》、石涛的《江干访友图》、郑燮的《石畔琅图》,上起宋元,下至明清,一件件均价值非凡。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大笔杆子,在解放后的十几年间收集了上百幅的历代精品,在世人眼中总是有些不可思议。在文化部供职的北大才女陈向红,盛情邀请几位福州老乡前去欣赏,并特意请北师大一位在这方面有研究的学术达人现场讲解,很遗憾我没有参加。

邓拓是福州人,其父是前清举人,在广西任过知县。1912年2月6日,邓拓出生在福州乌石山的“第一山房”,门口有棵百年古榕。家乡有句俗话:门前有棵大树,必是富贵人家。树旁有清嘉庆年间文人楚麓材的手迹石碑,上面是一首诗:鳞次台高势接天,百年乔木护云烟。休嗟陵谷湮池馆,且喜蓬壶近市廛。花鸟结成风月友,诗书留作子孙田。闲来徙倚层峦上,不尽岚光入翠巅。

邓拓5岁能背古诗,7岁进福州闽侯小学。高中在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清代凤池书院,后改为全闽大学堂。17岁离开故乡,到上海考入光华大学。1932年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半年后被父亲营救出苏州监狱。1933年,参加十九路军在福州的“闽变”。后赴开封进河南大学历史系,师从罗章龙、李达、范文澜、邓初民等人。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1936年夏,他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封支队总支队长。1937年夏又被捕,所幸大嫂是开封有名的妇产科医师,认识不少头面人物,在她的积极活动下,一个月后被释放。1937年秋,邓拓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115师,见到了聂荣臻,从此走向辉煌。那时,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西方有巨人焉,吾将往从之。”

邓拓后来的事,老北京人应不陌生。抗战中编纂第一部《选集》,任新中国《人民日报》的总编辑、社长,在北京市委工作期间写下名篇《燕山夜话》。“”开始,邓拓对“极左”思潮进行了顽强斗争,也陷入政治生命的困境,1966年5月17日夜自杀身亡。他在“遗书”中写道:“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本应该在这一场大革命中经受到更严峻的考验。遗憾的是我近来旧病都发作了,再拖下去徒然给党和人民增加负担。但是,我的一颗心永远向着敬爱的党,向着敬爱的。”

邓拓喜欢书画,他说:“解放后,因工作过于紧张,我患有偏头疼,每天发作。读书困难,工作更困难,我不愿浪费时间,于是就把欣赏研究古画,代替读书。哪知越钻越深,兴趣越来越浓。”谈收藏坡的画,他说:“我在一家画店看到坡的这幅潇湘竹石画卷,店员说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认为非真品,价值不大,拒绝收藏。画店觉得作一般处理,很可惜。留在画店,积压资金。不留又怕确为珍品,再遭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我自费收购下来。”

1964年,邓拓把他收藏最好的一批古画144件,裱糊好,开列清单,注明年代、作者,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后来“”中,他留下的文物、书籍全部被抄走。文人就是文人,1936年在河南,邓拓用文言文写就20万字《中国救荒史》,193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他将文言文改成语体文,由三联书店重印,不久以后国家就遭受了三年自然灾害。北京出版社1998年9月重新出版,那一年南方发生大洪水。

邓拓在“绪言”中说:所谓“救荒”就是人们为防止或挽救因灾害而招致社会物质生活破坏的一切防护性活动。他在书的开头就讲:我国灾荒之多,世界罕有,据有文献可考的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8世纪,直到公元20世纪的今日,将近4000年间,几乎无年无灾,也几乎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至称我国为“饥荒的国度”(The Land of Famine)。

学雷锋绘画作品篇8

这些新时代的小雷锋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制订了“助人为乐”的计划,并坚持不懈在校园内外做好事——文里各个老人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亨利北路摆摊的小贩们至今还念念不忘他们顶着烈日打扫路面的场景,孤寡老人王奶奶提起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一个劲唠叨不停……

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学雷锋、树新风”的赞歌,深受各界好评。连年来都被评为庵埠镇“学雷锋”先进集体。2005年3月,该小组被潮安县评为“学雷锋”先进小组。

“真情助人,蓓蕾绽放!”——这几年来,该小组不断完善制度,不断成长。队员们一棒接过一棒,以“真情助人,快乐自己”为宗旨,既继承以往“学雷锋活动”中“不怕苦、不怕累,助人为乐,持之以恒”的传统,又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上有所创新,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服务特长,既在生活上热心帮助有需要的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又真正做到了“以心助人,以情助人”,实行真正的“人文关怀”,让受帮对象感受到爱的脉脉春风。

每星期一下午放学后,队员们都到文里村各个老人组做好事,风雨无阻。队员们除了清洁地板、擦洗门窗,搞好卫生外,还用节约的零用钱给老人组送去花卉、盆景等小摆设,美化敬老室环境;一些心灵手巧的女生,制作了精巧的小手工,如靠垫、风铃等,送给老人,给老人增添生活情趣。同时,他们经常和老人谈天说地,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并积极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有的男生帮老人修理一些出“小毛病”的桌椅、电风扇、录音机;女生为老人递水送茶,使老人感到舒心贴心。逢年过节,他们利用自身特长,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节目,给老人带去快乐。他们还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到村贫困户、孤寡老人家中做好事,给老人送去温暖,让老人们如沐春风。

2003年的重阳节,该小组在节前就制订好了“为老人送去脉脉馨香”的活动计划,并做好了一切准备。节日那天,一大早,他们就给老人们送去了四盆怒放的桂花,又动手为老人组张灯结彩,创造浓郁的节日气氛。下午放学后,他们马上来到老人组,给老人们表演各种节目,老人们笑逐颜开。

2005年六月,小学毕业会考即将到来,小雷锋们都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中。正在这时,他们得知文里村孤寡老人王奶奶病了,起不了床,生活不能自理,急需帮忙。组长黄晓媚马上召集组员们开会讨论,大家都一致表示:无论学习都紧张,都要照顾好王奶奶!为了不让家长心疼,老师担心,他们瞒着家长,瞒着老师,每天早出晚归,为王奶奶做饭、洗衣服、打扫屋子;顶着烈日给王奶奶抓药、熬药,陪王奶奶谈心;用零用钱为王奶奶买来一些营养品、水果……就这样,一边抓紧时间学习,一边抓紧时间照顾病人。

小雷锋们的行为在文里村村民中引起了很大反应,街头巷尾都在夸奖这些懂事的孩子们。 XXX学雷锋小组始终坚持助人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学校里,他们经常伸出温暖之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想方设法为同学排忧解难。他们自发组织了“献爱心”活动,几年来捐出了平时节约的零用钱共四千多元,帮助了不少生病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

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校学生都自觉加入“献爱心”的活动中来——平时爱偷偷吃零食的同学不再需要值日生虎视眈眈的监督了;不知道节约,花钱大手大脚的同学变得“小气”了……因为他们都知道要“节约每一分零花钱,献出一份爱心”。大伙把这些不该浪费的钱节省下来,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几年下来,学校“献爱心”活动蔚然成风,所捐的款项让一些突然遭遇不幸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小雷锋们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2006—2007年度,我校404班的学生张晗、杨嘉、潘壁涵、陈铭等同学光荣地接过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旗帜,继续发扬雷锋精神,持之以恒地在校内外做好事。

谁知,第一学期刚开始不久,新一届“学雷锋”小组中的一个成员——陈铭同学,不幸患脑肿瘤,病情非常严重,要马上动手术。组员们听说后,心急如焚,在组长带领下,立刻召开了小组会议,大家通过商议,一个“特别的祝福给特别的你”的方案形成了。同学们捐献出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分工行动。买来了同学录,写上祝福,画上图画;买来了彩色纸,动手折幸运星、千纸鹤;买来了新年吉祥物“小猪玩偶”、该同学最喜欢的“小叮当玩偶”;买来了手编的围巾、帽子、手套……一切准备就绪,由组长带队,带着这些礼物,小雷锋们来到了该同学的病榻前。大家事先说好,不许哭,要用歌声,用笑声,鼓励陈铭坚强面对病魔,祝福她手术顺利,早日康复!那一天,恰好是她动完手术的第二天。在散发着消毒药水的病房里,看着脸色苍白,躺在床上虚弱的陈铭,几个女孩子还是流泪了!大伙低声唱着《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把祝福寄托在歌声中。临走时,小雷锋们还问了她妈妈的手机号码,念着要打电话询问她的病情,念着要和她谈天解闷……

手术是成功的,但是得在家休养半年!小雷锋们又利用课余时间到她家给她补课,陪她聊天,告诉她一些新鲜事,让病中的同学不孤单,鼓励她好好养病,别着急。第二学期一开学,陈铭回到了集体中。因为队员们的帮助,她没有落下一点功课。陈铭的身体还很虚弱,小雷锋们又主动担负起“学校护理”工作:陪她上洗手间,陪她爬楼梯,帮她拎书包,帮她倒水,帮她打扫卫生……时时、处处让陈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006—2007学年度,505的陈纯同学遭到意外事故,眼睛受伤。昂贵的医药费让他们家一筹莫展,XXX的小雷锋们又悄悄行动了。他们在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号召五年级队员节约平时的零用钱自愿捐款。

XXX学雷锋小组的队员们不单只停留在学雷锋做好事上,在学习和生活中,小队员们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善于“挤”,也善于“钻”。他们自发成立了“蓓蕾读书小组”,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在学钉子精神,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队员们都提高了自身素质,养成健康的生活情趣,而且为集体争得了荣誉。小组中的张晗、佳洁、晓欣等同学参加潮州市古诗词诵唱比赛获得一等奖;陈晓欣同学在各级的歌唱比赛中均获得较高名次;其他队员在绘画、书法、体育比赛等项目中,也都获奖无数。队员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该小组所在的班级被评为2006年潮州市十佳班集体,组长张晗同学被评为潮安县优秀三好学生。

这几年来,该小组在做好事的同时,还把活动中的所做、所闻、所感写成日记,队员之间定期交流心得,提出更好的建议。每学期,评选出表现最突出的“雷锋小标兵”,在队员中树立榜样。在该小组的带动下,校园已先后涌现了多个自发组织的“学雷锋小组”,以不同形式活跃在校园内外,随处可看到学生们助人为乐的身影,听到“学雷锋”的感人事迹,让雷锋的精神在我们少年儿童身上永放光芒!

上一篇:清明节的起源和由来范文 下一篇:营销学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