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范文

时间:2023-11-18 18:15:14

范进中举篇1

范进中举之后,母亲,妻子,胡屠户俱个欢喜。家里的生活条件一夜之间变化万千。在邻里面前的地位升高了许多。

一天,他丈人胡屠户来到家中,说要拿钱,范进一口就骂了胡屠户,说道:“你现在知道朝我要钱了,之前我去乡试时向你借钱,你是怎么对待我的?不要以为我忘了。”胡屠户脸色瞬间变了。连口答道:“之前是我不对,但你也知道,我每天杀一两只猪,能有什么钱啊?你先借钱给我,然后我开个更大的宰场。以后有钱了,再还给你,你看好么?“范进想了想,便把钱借给了胡屠户。

张乡绅之前送的大房子,里面真的十分宽敞,漂亮,美观。母亲随范进和妻子搬到了新房。家里的收入与日俱增,母亲因欢喜过度,最后不幸去世了。范进和妻子因此伤心了很久。一个月后,之前的一个邻居因家里出了乱子,急需用钱。于是,这位邻居便来找范进,说到:”范老爷,我家里急需用钱,需要你帮帮我。“范进笑了一下答道:”要我帮你啊,我怎么记得你当初我去乡试的时候,我母亲饿了两天两夜,你都不舍得给我母亲点东西吃,现在,却要我来帮你?“邻居有些生气,说:”好歹我之前在你中举的时候给你送来了鸡和蛋贺喜,你怎么能这样啊?“范进便说道:”我没中举之前你怎么对我的,你心里有数,以后再也不要来找我!“

范进因受张乡绅等的影响,有一次,他把衙门里的钱掏到了自己的腰带,私吞了。他第一次没被发现,觉得没什么,随后,便一次又一次地吞了公家的许多钱财。某个官员的亲戚被范进抓到了监狱里,那个官员带了一箱银子,用钱收买范进,要他饭了那位官员的亲戚。结果范进还是抵不住诱惑,最终妥协了。

最后,范进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理想——当一名清官。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贪官的道路......

范进中举篇2

一、做足对比手法进行讽刺

在作品中,作者让讽刺对象处于自我矛盾、自我嘲弄的境地,使其出丑,显露原形。胡屠户对范进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地去了”。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前倨后恭,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

二、借助漫画式的夸张进行讽刺

作者写人叙事,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撷取了最能突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典型细节,把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范进描绘得活灵活现。比如,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的精彩片段就是一例,作者写到:“(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通过“一拍、一笑、一说、一跌”几个动作,就把范进狂喜而疯、昏厥倒地的情景突现出来。接着,作者又描绘一幅更精彩的漫画:“(范进)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范进这种疯狂十足、狼狈不堪的丑态怎不令人捧腹大笑?

三、巧用白描手法和精彩的动作描写进行讽刺

作者对讽刺对象,很少直接评说,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形象的描绘流露自己的感情,写来似乎非常冷静客观,但爱憎感情十分鲜明。“无一贬词,而褒贬毕露。”如张静斋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就很有特色。张静斋与范进根本没有什么瓜葛,连他自己也承认“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可是一听范进中举,不用分说,就急不可耐地前来恭贺,开口“亲切的世兄弟”,闭口“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与范进称兄道弟,送了银子又送房子。作者对他无一贬词,完全是客观的描摹,而他那种虚伪面貌掩盖下的结交新贵,攀附权贵的居心,就已经裸地展现出来了。还有对胡屠户收银子的动作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里包含了丰富的讽刺意味。胡屠户非常贪财但又不能不推让一下,他贪婪而又虚伪,显得非常可笑,内心活动昭然若揭,他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生怕范进当真以为叫他收着,生怕已经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所以假意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利,是慢吞吞的“舒过来”,刻画了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全然相反,他那贪图钱财的小人相表现得惟妙惟肖。

范进中举篇3

消息传得真快,不久,范进的岳父大人——胡屠户便来拜访,提了七八斤肉,四五千钱,一口一个贤婿,一口一个老爷的。范进听了心烦,只望快点摆脱。这时,门外有人喊:“张乡绅到!”胡屠户听了,慌忙躲进屋里,不敢出来。

张乡绅原是举人出身,别号静斋。这一进屋,便道:“在下听说世先生高中,特来拜会。”说罢,与范进闲聊了几句,四周望了望,又说道:“世先生果真清贫。”于是从跟随的家仆手中拿了五十两银子赠与范进,并把一间三进三间的房子地契交与范进,又道:“小弟虽不十分富裕,但世兄弟有何困难,日后尽管找我!”范进听了,说:“怎敢怎敢,他日还望老先生多多照顾哩!”张乡绅听后,面露喜色,道:“哪里哪里,方才小弟在来的路上,听市井小民们道:‘世兄弟家有只可助人财源广进,官运亨通的老母鸡’,不知世好可否卖与在下?”范进听了,心想:不过是只下蛋的母鸡,竟被说得如此神奇,算了,卖他也无妨,倒还可以拉近关系。于是,范进道:“卖老先生又何妨呢?”张静斋听后,大喜:“来人,拿出五千两白银与范进老爷换鸡!”范进听后大惊:“五千两买只鸡!看来,这张乡绅在做知县时,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呢!”范进一时语噻,没有回答,张乡绅以为出得太少了,赶紧大叫来人,“不是五千两,是五万两白银”。随后,范进擅抖地收下钱,闲聊几句后,送走了张静斋。

到了举人受封之日,范进赶到省城。而点名之人发现多了一人,心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便开始点名。当点到第七名,念出“范迸”时,范进傻了,连忙跑上前问:“不是‘范进’吗?怎的变成‘范迸’了?”经核实后,确实是“范迸”,范进被赶了出去,而出去后,范进思前想后,心理仍美滋滋的,嘻嘻,一次误会得了一幢房,五万多两白银,我倒也不亏,我的晚年倒也衣食无忧了!哈哈哈哈……可转念一想:张乡绅若知此事,绝不甘心,定会找我麻烦,我该怎么办呢……

果然,范进回家之后,还未坐定,张乡绅便来访。静斋一进门,便喊道:“范进,你个不识好歹的东西!说什么考了个举人,原来都是空穴来风!快把五万两白银和那张地契交出来!”范进连忙迎出去,道:“世兄弟,什么事惹得你如此生气?”张乡绅一听更气了:“你还跟我装傻?明明就是‘范迸’中了举人,你还硬说是你范进,弄得我吃力不讨好,我还你这只死母鸡,快还我那五万两银子和那一栋房子!”说罢,将母鸡丢在地上,伸手向范进要钱。范进略思片刻,将路上想好的话道出:“老先生,我们二人同在桑梓,又都为读书人,应了解读书人的苦衷。并且老先生也说过我家清贫,何不乘人之美,将那些钱物舍予在下?”张乡绅听后,火冒三丈,动手就要打范进,范进忙道:“大人不可如此不讲理,你情我愿的礼尚往来之物哪有归还之理?你敢打我,我便报官!”静斋听后,不屑一顾地说:“有胆量你就报啊!你有证人吗?我今天非但要打你,还要痛打你哩!来人,动手!”话音刚落,门外便出现几个彪形大汉,手执棍棒,虎视眈眈,朝范进扑了过来。过了一会,张乡绅才喊停手,之后几人便扬长而去,还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改天再来找你算账!”剩下一个遍体鳞伤的范进。

在家养病期间,范进越想越气,加上家中老母一天一地的心情反差,得了病,体质越来越差,卧病在床,搅得本已年迈的范进更加心烦意乱,久久不能恢复。几天后,范进决定报官,

公堂上,张静斋依然要找出证人,范进左思右想,想起躲在房里的胡屠户,于是宣胡屠户。胡屠户上堂后,县令大人便问是否确有此事,屠户心想:我这烂忠厚没用的女婿反正也穷习惯了,没这几两银子倒也和从前没差,但得罪了这张府的老爷,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还是说无此事罢了,大不了再提副大肠去补偿补偿我这女婿。于是,胡屠户道:“禀大人,并无此事,那钱和地契仅是张乡绅寄存在我女婿这的。”那公堂上的大人本也想巴结张乡绅,就将此案草草了结,将钱和地契还给张静斋后,打了范进八十大板便退堂了。

范进出衙门后,仰望苍穹,想着堂上岳父的行为,道:“罢了罢了,世风如此,何必强求?”完后,便手扶臀部,一瘸一拐地向家中走去……

范进中举篇4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得紧!范老爷怕的,莫过于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寻胡老爹来。他想是还不知道,在集上卖肉哩。”又一个人道:“在集上卖肉,他倒好知道了;他从五更鼓就往东头集上迎猪,还不曾回来。快些迎着去寻他。”

阅读练习

1、文中表现范进疯态的动作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噫!好了!我中了!”中“噫”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这句话中“飞跑”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众人称范进为“范老爷”、邻居拿出鸡蛋酒米等事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范进喜极发疯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二段中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把握得十分精确。众邻居劝说老太太,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联系全文说说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范进中举篇5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范进这个人物形象体会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乃至全社会的毒害。从哪个角度入手,才能让学生在远离科举制这个大背景下,在可笑的故事情节中体味出范进的可怜可悲呢?

从范进发疯本身入手,牵出全篇内容并切入主题是一个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说,范进患了“急性应激障碍”症。这属于“心因性精神障碍”,大多是在人心情低落至心脏无法承受,或在心情高峰和低峰一起承受的时候,由于心脏供血不足而使脑部细胞发生混乱造成。

从医学角度看,范进发病主要有三个原因:适应能力差、身体过度疲劳、心情高峰和低谷一起承受。

我们来看范进心情的低谷。

《美国陆军野战手册》中是这样界定压力的:“心理、情绪、身体的紧张和疲劳过度,身处战争或者与战争相关的环境造成的情绪低落。”

范进的心理紧张来自哪里呢?首先是三十四年屡试屡败的经历让范进心理极其脆弱。在思想上,范进认定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够改换门庭,彻底改变穷困潦倒、饱受欺凌的卑微境况,于是,才呕心沥血、寄所有希望于科举考试。但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和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却迟迟不来,这让青春尽失沧桑尝遍的范进倍受熬煎。

其次,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大环境下,世人对他的冷漠和鄙视。在范进中举之前,他在别人眼里是贱如粪土的,连老丈人也对他恶语相加,极端轻视,当范进和丈人说要去考举人的时候,胡屠户把他臭骂一顿说,你能考上秀才就是你的福分了,再想考举人,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屁。考试不中的失落,众人轻视的自卑,长时间地纠结在范进的内心,不能不让他成为一粒被压扁随时会爆发的砂。

再有就是范进读死书,能力差,造成生活极其贫困。人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只会读四书五经、连缀八股文的范进和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一样,“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因此,胡屠户称范进是一个“烂忠厚没用的人”。范进中举前夕,家里穷得连煮饭米都没了,饿了两三天,他母亲的眼睛都饿得看不见了。在这种境况下,范进抱了母亲还在生蛋的母鸡到集上去卖。真可谓是斯文扫地,此时此刻,可以说他是被逼到了生活的墙角。

然而,命运是无常的,偏偏是在这个最落魄的时候,只读经书,能力缺乏,身体素质极差,精神世界贫乏的范进却得中了。可怜的他一下子又从身心的低谷进入到喜悦的巅峰。

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喜悦呢?我们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每一种需要的满足都会带来快乐,虽然低层次需要的强度和迫切性更大,但高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所获得的幸福感更深刻。

古人说人生有四喜: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这便是不同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反映。因为中举,各种不同层面的需要都将达到满足,在无法预知的幸福面前,范进心里的强大喜悦可想而知。在漫长的科举社会,因为仕进而荣耀加身的例子太多了,在听到报子说话的那一刻,范进就知道,他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个自己了。

范进的预想是准确的。

刚中了举,就有邻居们拿来了鸡蛋酒米,胡屠户也提着七八斤肉,拿了四五千钱来贺喜。过不多时,张静斋又送来了一套“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的房子。霎那间,生存和安全都得到了最基本的保障。物质生活在中举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小说后面这样写:“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我们再来看精神层面。张静斋一来便和范进说:“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有了张静斋这个大靠山,范进心里的归属感自然不言而喻。胡屠户此时也是“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在别人一声声“范老爷”、“姑老爷”的呼唤中,原来那样卑微懦弱的范进忽然自尊起来了,一改以往在丈人面前唯唯诺诺的样子,大模大样把胡屠户称起“老爹”来。

由此可见,中举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一朝中举,便一步登天,怪不得范进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要发疯。

几十年的屈辱一朝清洗,几十年的追求一朝实现,昨日与今朝,对于身体羸弱精神麻木的范进来说,不啻为两重天地,范进的发疯由此而来,本课的教学亦可由此切入。

范进中举篇6

“现世宝”,指斥丢脸的家伙,所谓“现世”,作出丑解;称女婿为“现世宝”,后悔“把个女儿嫁与你”,语重气粗,分明贬称;“烂忠厚没用的人”,便是告诫女婿不能同“平头百姓”来“拱手作揖,平起平坐”时称谓,也是贬称;至于范进向他要路费盘缠,要赴省应试时,“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自然要大受其训,不但不给一文钱,还以“癞蛤蟆”、“尖嘴猴腮”来作比喻,发泄愤怒,更是不顾女婿面子、辱及女婿人格。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发现女婿痰迷心窍,发疯了,这时的称呼,与先前截然不同了:(1)“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2)“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3)“我哪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

这时,从我“女婿”、“贤婿”的爱称表示亲昵,到“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的褒称,表示敬重。这些称谓的异同,判若两人,把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势利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一目了然。范进“人因功名变”,胡屠户“亲(情)从利禄来”,称谓作为一扇心灵的“窗口”,让人们从中辨认出胡屠户是怎样的一个人:当他接了女儿、女婿“包了两锭”银块时,称“贤婿”为“姑老爷”,贬斥自己的儿子为“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便“低着头,笑眯眯的去了”。这一精彩片断的描写,从称谓上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尽把对人物的褒贬与语言的感彩统一起来,浑如一体,充分显示出胡屠户内心精神世界的虚伪与卑微可笑。

此外,文中张乡绅与范进中举后初晤的称谓,也值得我们仔细玩味、辨析:(1)“世先生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2)“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弟兄。”(3)“弟却也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是对世代交往的人的泛泛敬称,这是张乡绅与范进初次相见时拉关系的套话称呼;进而到认出“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于是以亲呢的“世弟兄”相称,并进一步到了以“弟”相称的地步,敬奉贺仪,赠送房屋。这里的称谓随着关系的一步步拉近,逐渐趋于亲密无间了,最后才有了张乡绅的所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的肉麻语言。范进称胡屠户为“岳父”,称自己的授业老师为“宗师”,称邻居为“高邻”,称张乡绅为“老先生”(自称“晚生”)等,都是以礼相待,用的是尊称,特别是绅士、同官的尊称以“先生”、“老先生”、“先达”、“方家”、“相公”、“足下”、“尊兄”等,而自称则多以“晚生”、“晚学生”、“卑职”、“学生”、“同学弟”、“不才”、“下官”等谦称,这是比较常见,讲究谦卑礼让的称谓。

范进的妻子,胡屠户称“女儿”,斥责未中举的范进时称“你老婆”;范母称“媳妇”。这是一般的称谓。范进称妻为“浑家”,有时也称“娘子”、“拙荆”,这是丈夫对妻子的称谓。此外还有“细君”、“贤妻”等称谓。对人自称妻子为“内子”、“内人”、“室人”、“山妻”等;称人家的妻子为“令妻”、“夫人”、“令阁”等,都有相当严格的区别,不能随便相称。范母,胡屠户称“亲家母”;斥责女婿时称“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当范进中举时胡屠户喜滋滋地前去贺喜贤婿老爷高中举人时则改用褒称(谓)“你老太太”。当然,范进未中举前,乡邻称其岳父为“胡屠户”,到了范进中举后,改称“胡老爹”、“老爹”,表示敬重。胡屠户一贯傲慢无礼,女婿中举前横加斥责,中举之后自以“我”称,以示其谦。

范进中举篇7

我在讲解《范进中举》前,提出了一个问题——读这篇课文,大家感悟到了什么?多数学生的答案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残酷,人情、亲情的淡漠。不得不承认,这是作者吴敬梓表达的不争现实。可我不希望学生们体悟到的仅仅是这些片面、冷暗的东西。我希望他们用温暖的心,去发现和体悟文中的爱。

但是,学生的思维是独立、自由的。我不能强行将自己的感知逼迫他们接受,而只能像开沟挖渠般地去引导,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拥有一份拨云见日的惊喜、柳岸花明的难忘。所以,我一面对他们的答案表示认同,一面指出他们的感悟有些片面、狭隘、偏激。他们满脸疑惑和不满地盯着我。

我不急于解答。分别请几个同学大声朗读完整篇课文后,又刻意将课文的第四小段到第六小段诵读一遍。然后,再次提问学生:“这三个自然段的描写,作者表达了什么?我们又体悟到了什么?”

学生们“顽强”地答:“作者表达了人的趋炎附势。”

我未置可否,朗朗读到:“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疯了,如何是好。”

然后再次有目的地提问,这几句的情境描写表述了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人情温暖,邻里互助。”

我满意地笑了。因为我成功地将他们导入到“阳光”地带。一部《论语》,有人读出道,有人读出耻;有人读得手舞足蹈,有人读得怒发冲冠……相同的文章,不同的人去读,汲取的是各种不同的东西。从《范进中举》中,学生们读到了人情的虚伪、亲情的凉薄。我也不能否认和欺瞒学生,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确实如他们所理解的那样。但只要自己摆正心态,用温暖的心和眼去解读,生活中多的还是真诚、美好和善良,互助与互爱。尽管《范进中举》里反映的多是世态炎凉、亲情淡薄,但作为语文老师,我有义务和责任,将学生们引领进一个温暖怡人、充满爱的世界。

范进的丈人胡屠户,活生生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变色龙”。可是,如果以温暖的视角去理解、看待这个角色,还是会发现,他也是有情有爱的长者。

文章开篇描写,范进中了个相公,屠户自带了酒菜来庆贺。虽然自高自大,训导女婿范进不可亲近那些做田、扒粪的“下等人”,以免让人贻笑大方,但他的出发点,仍然是出于对女婿的关爱。他说:“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我女孩儿也吃些。”这些语言,无不显示出他的关心和爱护。只是各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可能,我这样讲解,有的同学会提出异议。胡屠户有爱吗?课文里,范进想去乡试,问他借几个盘缠,他不但将女婿骂得狗血淋头,还把他奚落的自尊全无。当然,人都有自私、狭隘的一面,何况他只是个没甚见识的屠户,注定了不会温柔地去爱。

后来,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得到消息后,不但拎来酒菜,还拿了几千铜钱来帮女婿解围救困。用市侩的眼光理解,这是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用宽宥的心态去解读,这无疑还是爱。

尽管,他逼不得已、提心吊胆地打了“文曲星”女婿一巴掌,回来的路上“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依然是丈人对女婿的照顾和爱护。爱,有时是矛盾的。只要我们要学会用积极、宽柔的心态去接受和理解。

对于这样的一个粗枝大叶、势利现实的丈人,咸鱼大翻身的范老爷完全有理由去憎恨、冷落,甚至羞辱他。然而,当范进得到张乡绅的赠银后,且说:“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这就是范进的宽容和爱。任何时候、任何人,所处的环境和接触的人情好比长在一棵树上的果子,有甜有涩。你一不小心采了一个涩的,不能将所有的果实全盘否定。如果我们感受不到爱,那就得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心中的“我”太大了?

范进中举篇8

关键词:对比手法;讽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19-01

对比的效果是鲜明。文学艺术作品中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的不在少数,《儒林外史》作为一部鞭挞封建科举制度的力作,作者吴敬梓更是把对比手法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范进中举》就节选自《儒林外史》,作者通过几个对比,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之深揭示的淋漓尽致,让人在附笑之余,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范进中举》一向被誉为《儒林外史》中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腐朽的精彩部分。小说的主人公范进,从20岁开始应试,屡试屡败,却又屡败屡试,死不甘心,直到54岁才中举人。正所谓“一举成名天下闻”,在他中举之后,周围人的态度急变,令人捧腹,但笑过之后,在我看来,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对比最具讽刺效果……下面予以详尽说明。

一、“岳父”与“老爹”的对比

A.范进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岳父见教的是”。

B.“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多钱,这六两银子,老爹拿了去”。

中举前,范进对胡屠户是非常畏惧的,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不顾家里,不顾众人的颜面,几乎当了一辈子老童生。尤其令胡屠夫气愤的是,一个在家养到30多岁,曾经有多少有钱的富家要想结亲的女儿,自从嫁给范进“十几年来,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可谓穷困潦倒。这种穷困的日子,就是被那个“想天鹅屁吃”的范进一门心思想中举害的。所以,他时常被骂得狗血喷头,也就不足为奇了。此时他在胡屠夫的面前是一幅卑怯猥琐、忍气吞声的可怜相。

中举以后,范进打开了功名富贵利禄的大门,让胡屠夫刮目相看,更有乡绅送银、送房,一下子“富”了起来,“神气”了起来。他骨子里那种所谓读书人的清高便膨胀起来了,高高在上地赏赐胡屠夫。由于对胡屠夫身份的不屑,原来的“岳父”也就自然而然地被降为“老爹”了。

通过这组对比,可以反映出范进的小人得意的狂妄。

二、“半晌放不出个屁”与伶牙俐齿的对比

A.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B.“晚生久仰老先生……”、“却幸得老先生门下……”。

中举前,范进畏惧胡屠户,对胡屠户的训骂,不敢有丝毫反抗,甚至连到城里去乡试也不敢声张,完全是一幅懦弱猥琐、甘蒙屈辱、自卑自贱的奴才相。而中举之后,他却变得伶牙俐齿,一切应酬自如。

当张乡绅攀附道贺时他拿腔作调,说什么“久仰”,道什么“晚辈”,甚至还胡谄个“幸得老先生门下”,这说明他早已熟悉了官场上的官腔,可见他几十年来,学识未长,却染上了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

通过这组对比,足见范进的虚伪庸俗。

三、听闻后的半信半疑与确信后的疯癫对比

A.范进道是哄他……,“为什么拿话来混我?”

B.“噫!好!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不由分说……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镇上去了。

中举前,范进一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范母说:“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到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煮粥吃,我已是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他自己也说“要卖这鸡救命”,当范进抱鸡集上叫卖时,他哪里还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人的架子,唯保命要紧,所以当邻居转告他中了“举人”,范进却说是“哄他”、“混他”,让人不解。正是基于以前的屡试不中,对这次乡试自然也就不敢奢望,当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喜讯来临时,反而不敢相信了,还要邻居“一把拉了回来”看。在亲眼看到捷报后,范进是看一遍,又念一遍,又是拍手又是大哭,“噫,好了,我中了!”接着昏厥,疯跑,继而踹进泥塘,狂奔到集上,洋相出尽。范进疯后的丑态,让人看穿了他的本质,他只是一个热衷功名利禄的小人,这种私心一旦满足,他的疯癫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通过这组对比,可见范进对功名利禄如醉如痴如狂到了何种程度!

上一篇:四大名著范文 下一篇:成语接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