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空军学院范文

时间:2023-10-03 05:25:36

桂林空军学院

桂林空军学院篇1

军检地址

参加军检

考生区分

面试

时间

体检

时间

报到

地点

承办

单位

南宁市中国人民解放军303医院

南宁市植物路52号303医院门诊大楼三楼体检中心

南宁市

6月30日

7时00分开始

6月30日

8时开始

南宁市植物路52号303医院门诊大楼前

南宁

警备区

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

6月30日

15时开始

7月1日

8时开始

玉林市、贵港市

7月1日

15时开始

7月2日

8时开始

百色市、崇左市、河池市

7月2日

15时开始

7月3日

8时开始

桂林市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

桂林市新桥园路1号181医院门诊大楼三楼体检中心

桂林市

6月30日

7时00分开始

6月30日

8时开始

桂林市新桥园路1号181医院门诊大楼前

桂林

警备区

桂林市

6月30日

15时开始

7月1日

8时开始

柳州市、来宾市

7月1日

15时开始

7月2日

8时开始

贺州市、梧州市

7月2日

15时开始

7月3日

8时开始

说明

1、如一本生源不足时,安排第二次报名(一本上线男生)面试体检具体时间为7月3日,报到时间为7月3日8时前;

2、第二次(一本上线男生)面试体检具体地点在南宁市植物路52号303医院门诊大楼三楼体检中心;

3、考生须按表上时间安排自行空腹到指定地点报到;

4、考生须带准考证、身份证(或学生证),2张一寸蓝底免冠照片;

桂林空军学院篇2

一、实习的基本情况

我这次实习的单位一八一医院位于桂林市中心,坐落在漓江之滨,象山之麓,是三级甲等医院、部队批准的涉外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桂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教学医院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医院,桂林市、柳州市及数十个地市县区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是一所集医疗、保舰康复、疗养、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型医院。多年来,一直以优质高效的人性化服务措施和理念获得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年被总部评为“全军先进医院”。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以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为首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教授100多人,医学硕士、博士毕业的高学历人才80多人。医院环境园林化,病房设施宾馆化,展开床位1000余张,设有标准病房、高级病房,能满足不同层次、各种病情病人的诊治需要。医院医疗设备设施先进、配套齐全,拥有以核磁共振、16排螺旋ct、数字减影机、骨质疏松检查治疗仪、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肿瘤氩氦刀冷冻微创治疗系统以及电子小肠镜等为代表的医疗设备共XX多台件,总价值近2亿元。

二、实习的收获与感受

(一)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

合格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建功基层的前提条件。要想做好基层工作,就必须在思想上安心基层工作,要耐得住孤独寂寞更要抵抗住诱惑一八一位于桂林市中心出门就是旅游区,如果不能抵挡诱惑,实习工作就无法展开

(二)过硬的军事素质

过硬的军事素质是建功基层的基本保证。由于我们住在单位汽车连队,汽车队全部由士官组成,士官的优良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有一次宿舍日光灯坏了,汽车队队长知道后立刻就联系好水电修理工,在十几分钟内疚修好了。效率之高令人佩服。

(三)拥有良好的管理组织能力

良好的管理组织能力是建功基层的基本条件。

(四)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

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是我们建功基层的催化剂。在单位实习时,医院助理让我在医院正在新建的肾病专科大楼图纸做标示,因为对autocad的不熟练,我做的很慢,以至于差点不能完成任务,通过这个教训我明白了,理论一定要联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指点了我以后学习的方向。

(五)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我们在基层做好每一项工作的基矗也许当我们毕业到了基层,由一名大学生变为一名真正的军人,投身于部队的建设中时,我们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可能会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可能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因此,要想在基层部队干出成绩来,就必须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建功基层的信心,与基层部队的官兵一起想办法,努力解决遇到的每一个困难。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通过这次在基层中队当兵锻炼实习,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优势,但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劣势,清楚了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调整好心态。虽然暑假实习让我有了挫败感觉不过我也明白了学校不可能教给所有我们工作需要的知识,它教给我们的是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桂林空军学院篇3

与李有缘 桂平成婚

1922年至1925年期间,为了方便与占据梧州的黄绍联系,李宗仁将他的定桂军司令部从玉林迁到黔郁浔江汇合的桂平县城。当时浔州水上警察厅厅长郭凤岗是故土为官的桂平人,又是李宗仁在桂林陆军小学时的同学,两人在校学习时关系就相处颇好。故友新谊,郭凤岗见李宗仁无意接元配夫人李秀文来桂平,便寻思着要帮李宗仁在桂平物色一位女子。

在郭凤岗的精心策划下,李宗仁在一次到桂平城厢高等小学作“长官训话”时,与当时该校校花郭月仙有了接触。李宗仁此前曾两次见过郭月仙,但无意了解,经郭凤岗这次安排与郭月仙接触后,见郭月仙彬彬有礼且长得楚楚动人,遂产生了爱慕之心。

不久,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在郭凤岗的策划下,李宗仁在万寿宫召开桂平县城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郭月仙就是其中一位代表。郭月仙时年18岁,身穿粉红色的学生校服,襟佩熠熠生辉的学校校徽,既像亭亭玉立的出水芙蓉,又如一位气宇不凡的小小政治家。

她在座谈会上发言,列出当今广西各派军事势力争雄,北有以桂林为轴心的沈鸿英,南有以南宁为据守的陆荣廷,东南有桂平、梧州的李宗仁和黄绍大本营。这3个派系的军事力量颇为悬殊,陆、沈二人各有人枪一两万,而李、黄不过只有三四千,远非他们可比。今观广西各派军事势力争雄,与当年诸葛孔明《隆中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接着,郭月仙分析陆荣廷治理广西10多年,民怨天怒、人心背离,早已成为“落日之暮”,此乃“失之天时”;沈鸿英为人奸诈,士卒离心,貌似强大,实则内荏,此乃“背之人和”;李司令与黄会办较之二者,虽则力量居弱,但是占有整个西江上游,此乃沃野之地,物阜粮丰,加上司令政治开明,取悦于民,真可谓得天时、地利,又得人和。如若勤修明政,慎作军事决策,统一广西大业垂手可成矣。

李宗仁见郭月仙侃侃而谈、分析中肯、有理有据、见解不凡,深感有此奇女子,可助事业成功矣,遂定下这门婚事。

郭凤岗在有意撮合李宗仁和郭月仙之前,并不知道郭家已将月仙许给本县白沙景乐杨家青年杨晓世,且收了杨家的聘礼。待郭凤岗与郭六夫妇说明李宗仁有意要娶月仙时,郭六夫妇都乐意攀此高枝。

为安慰景乐杨家,李宗仁同意加倍给杨家退礼。景乐杨家曾是旺族,当时虽已家道中落,也还是有钱人家,不在乎郭家的加倍退礼,但当时李宗仁是堂堂定桂军总司令,对李也无可奈何。

民国十四年秋,李宗仁经过数年的浴血奋战,统一了广西以后,立即在桂平县城的万寿宫宣布与郭月仙结婚。为了让郭家光耀一番门楣,让郭月仙感到嫁给李宗仁作“明媒正娶”的平妻,婚礼办得相当堂皇。但就在李宗仁与郭月仙在万寿宫举行婚礼时,郭父被不明身份的人绑架劫走,李宗仁派兵追赶,才将郭父营救回来。

李宗仁和郭月仙结婚后,觉得“月仙”这个名字有些俗气,于是将“月仙”改名为“德洁”。

致力抗战 当好后勤

郭德洁和李宗仁结婚之后,便辍学从夫。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李宗仁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这时,郭德洁已当上广西省党部监察委员,并被省党部任命为“广西女子北伐工作队”队长,随第七军北上,编入正规部队,称“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妇女宣传队”,担任宣传、看护、慰劳等工作。这些青年女学生年纪只有20岁左右,但在枪林弹雨中也同男子一样跋山涉水而毫无畏惧。那时,北伐军各军政治部也有女子工作人员,但像这样单独组织一支女子工作队在前线工作的,只有第七军能做到。郭德洁身为军长夫人和省党部监察委员,也能如此吃苦耐劳,其精神更是难能可贵。

1926年7月11日,李宗仁统率的第七军光复长沙,全国震动。这时,郭德洁率领的女子北伐工作队也抵达长沙,慰问伤员、访问民众、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并依靠社会各种团体做好后勤工作。接着又从长沙到武汉、九江和安徽,一路上画漫画、写标语、发传单,深入乡村城镇,帮助组织农民协会、妇女协会,支援北伐战争,对广大官兵鼓舞很大。

1930年3月中旬,、冯玉祥、阎锡山大战前夕,各派反蒋人士在北平酝酿发起“扩大会议”,并推举阎锡山为全国海陆空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和张学良为副总司令,李宗仁还担任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5月中旬,蒋、冯、阎大战全面爆发,李宗仁率军入湘,北上攻占武汉,与冯、阎友军会师中原,6月初占领长沙。但在6月中旬,后方交通重心衡阳却被粤军蒋光鼎所占,李宗仁只好全线自长沙南撤,围攻蒋光鼎于衡阳。

此时粮食奇缺,军队给养中断,军心涣散,衡阳久攻不下,李宗仁只好再向广西撤退,情形狼狈不堪。在这极端困窘之际,郭德洁应友人舒之锐女士之邀,自香港乘“皇后”轮北上旅游。碰巧各派反蒋人士正在北平召开会议,、阎锡山误以为她是李宗仁的私人特使,便派人到天津专程迎接。她随机应变,假戏真做,周旋于各代表之间,最后阎锡山答允拨出40万银圆送给李宗仁,说是有感于李宗仁前时在南方配合入湘作战而馈赠,使李宗仁部队得以渡过难关。

1937年10月10日,李宗仁离开桂林,赴前线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39年秋,第五战区司令部经调整后迁往湖北的老河口,郭德洁随队在老河口担任战区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宣传、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抗战工作,慰问伤病员。抗日战争期间,郭德洁曾回桂平,向县妇女抗敌后援会赠送钱物和书刊及抗日宣传品,并在全县妇女大会上发表演讲,鼓励妇女们积极做好抗日救亡工作。

抗战期间,广西流传有“前方功臣,后方能人”的佳话,赞扬李宗仁在前线抗战有功、郭德洁在后方做好抗战后勤工作。1937年冬天,郭德洁在桂林西郊买了2000多亩的荒地。1938年春天,当李宗仁在前方指挥台儿庄大战时,郭德洁便在后方开始了她的经营,在荒地上种了3万株油桐、300多棵松树和稻谷、红薯、芋头、水果、烟叶及各色杂粮。

除了办一些产业经营外,1938年至1940年期间,郭德洁还在桂林做了两件颇有影响的大事。

一是于1939年建立桂林难童教养院。为了给难童们找寻一个安全的理想院址,郭德洁多次到山峦叠嶂、易于避开敌人空袭的河池、南丹、永福等地选点,最后在桂林两江的宝山建立了难童教养院。1939年3月,郭德洁应邀到重庆参加一个高级长官夫人会议。会上,她得知国民政府的赈济委员会将在各地收容5000名难童。郭德洁顺水推舟,说她在桂林筹办了一所能收容1000名难童的教养院,希望得到支持。不久,她就得到了10万元赈济拨款。于是,郭德洁与广西财政厅长黄钟岳和广西临时参议会议长李任仁等商量择地筹建。但不待教养院建好,流落到桂林的烈士遗孤和各地难童越来越多,她只好在距李宗仁老家几公里的两江圩内租了一座戏院,收容下400多人。后来又借在两江的桂林师范学校的部分校舍暂用。直到6月初,距两江圩4公里外的宝山难童教养院才动工兴建,11月正式举行成立典礼,郭德洁自任院长。教养院前后共收养1000多名战时难童,郭德洁教养并重,以鄙弃懒惰、崇尚勤劳为标准,设置了文化课、农事课、工艺劳作课等等,难童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为柔弱、娇嫩的阶段,留下了深切的情感和难忘的回忆。他们感谢郭德洁,深情地叫她“妈妈”。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济深为她题词“功逾鞠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是于1941年春在桂林西郊桃花江畔的甲山创办了一所德智中学。据说这所中学的命名有双重意义:一是取德洁和胞妹智洁两人名字的头一个字合成;二是从办学宗旨看,教人以德,诲人以智,培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德智兼备的学生。这所中学有大礼堂、科学馆、艺术馆、办公室及教室、宿舍等各种设施。郭德洁一直担任这所私立中学的校长,逢建校周年或是有机会,便到学校给师生训话。学校办了10年,培养了众多人才,这些学子解放后多走上建设祖国的道路,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抗战期间,郭德洁在桂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身兼的职务不少,如广西妇女杂志社社长、广西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广西支会理事、广西各界救济归侨募征部副主任、中山学社桂林分社干事等等。这一时期,郭德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发表演讲,撰文指导广西的妇女工作,接受记者访问,应酬接待各种来桂客人,甚至到桂南前线抢救难童、慰问伤员。

热情相助 竞选获胜

抗战胜利后,李宗仁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辕主任。1947年冬,国共和谈彻底破裂,任命傅作义为“华北剿匪总司令”,李宗仁更是成了空头主任。于是,他有意在1948年3月底召开的第一届行宪国大上竞选副总统。

李宗仁要与孙科竞选副总统的事,一开始就遭到的反对,连老搭档白崇禧、黄旭初、黄绍等也不赞成。对李宗仁有成见自不必说,友人们则是怕他“吃不着羊肉惹得一身膻”。正在李宗仁犹豫之时,郭德洁坚决劝说并支持丈夫参加竞选。1947年冬,郭德洁当选为广西籍的立法委员,同时当选为北平市地方性妇女团体的国大代表。10多年来,作为李宗仁的夫人,她耳濡目染,已经适应了各种场合,特别是官场的酬酢。1926年8月,李宗仁、等人抵达长沙时,蒋有意与李互换帖结为异姓兄弟,搞“桃园结义”那一套,李宗仁婉辞不受,后来在郭德洁极力劝说之下,才促成结为金兰之事。如今郭德洁见丈夫的竞选决心尚未下定,便劝李宗仁说:“竞选应早下决心,以求先声夺人,获得竞选优势。此如我们女人找对象,如果像乡下姑娘那样羞羞答答,心中有痴想又不敢启齿,怎么能得到如意郎君?又比如你在桂平追求我时,假如我没有向你表明坚决的态度,我们俩哪有今天的美满婚姻呢?”郭德洁的支持和敦促,使李宗仁下定了参加竞选的决心。

1948年1月8日,李宗仁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一次外籍记者招待会,并在会上表明自己的竞选意图。经郭德洁劝说后,他于3月11日又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表明自己的竞选主张。一时间,新闻媒体广为传播,加上美国方面的支持,各界拥李的呼声日高。

李宗仁向记者透露了竞选意图之后,郭德洁密切配合,与李宗仁一道到北平各团体、学校和机关去访问,还带着题了上下款的李宗仁照片,分赠有关负责人,以联络感情,争取舆论支持。

1948年3月22日,李宗仁偕郭德洁及北平行辕秘书长萧一山、机要室主任李扬、行辕参议刘仲华、新闻处处长黄雪顿等一行10多人,乘飞机飞往上海,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发表竞选演讲,阐明主张,以图先声夺人。

3月24日,李宗仁和郭德洁抵达南京,在太平路由原桂系军人马晓军开办的安乐酒家开设竞选大本营,成立助选班子,下设总务、财务、交际宣传、情报等助选各部,还设立助选决策机关,开展声势浩大的竞选活动。

4月19日,总统选举结束后,大会转入副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李宗仁遥遥领先,得票754票。意识到孙科可能敌不过李宗仁,于是利用各种威逼利诱手段,造谣中伤李宗仁,说“李宗仁竞选另有政治企图”,说“桂系准备在李宗仁当选后3个月逼‘领袖’出国”,甚至说“郭德洁飞香港来回贩卖黄金”“李宗仁在北平利用职权,高价批售运煤执照”等等,街头还出现揭露李氏夫妇隐私的传单,使她蒙受了不少委屈。

但李宗仁、郭德洁并不气馁,不辞劳苦走遍各代表团住所,见到国大代表不论熟识与否,都亲自递上一张名片,握手寒暄。郭德洁和白崇禧夫人马佩璋还在大悲巷雍园的白公馆设米粉宴,款待国大代表的夫人们。郭德洁在米粉宴上,口口声声对这些可以吹“枕头风”的姐妹们表示感谢,并请她们“多多关照”,米粉宴之后,还给夫人们每人送一份礼品。

4月29日,李宗仁穿着一身整齐的军装,郭德洁穿着瓦灰色短袖旗袍,两人双双来到国大会堂门口,恭候代表入场。郭德洁精心化了妆,与李宗仁和每一位代表热情握手,并直言不讳地说:“谢谢你,请投我一票。”

投票结果,李宗仁得1438票,孙科得1295票。当大会宣布李宗仁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副总统时,拥李的代表欢呼雀跃。郭德洁激动得脱掉了外套,狂喜的泪水扑簌簌流了满脸,被人七手八脚地抛将起来,李宗仁也被人高高抛起。

1949年1月,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任代总统,但始终未能挽回败局。1949年11月,李宗仁为治胃溃疡,由郭德洁陪同从南宁取道香港,飞往纽约。3个月后,在台湾宣布“复职”,李宗仁和郭德洁遂在美国长期居留。

身居异域 思念故土

1949年12月5日,郭德洁随李宗仁飞往美国,在纽约附近的新泽西州盎格鲁林镇,花6万美元买下一栋别墅式两层楼房。盎格鲁林镇风景优美,是闲住的佳境,郭德洁在这里度过了整整16年的异域生活。

郭德洁在美国居住几年后,申请加入了美国国籍,而李宗仁却不愿加入美国国籍,只作为“永久性移民”居住美国。郭德洁早在抗战时期,就在桂林请了英语家庭教师,初学了一些英语,到美国之后,环境让她的英语大有长进,使她更有利于社会交往和人际应酬。她还学会了自己开小车去会朋友、逛街市。而李宗仁依然一口桂林官话,他只关心国家大事,中印边界争端、中国首次原子弹爆炸成功等,他都在报端上发表文章,说了一个炎黄子孙应该说的话。

李宗仁到美国后不久,郭德洁就劝说他写一部回忆录,以留下一些可贵的史料,李宗仁一直没有着手。1958年夏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克尔克博士、该校远东学院辛尔博士分别致函李宗仁,希望他写作或口述一份回忆录。李宗仁欣然应诺,由哥伦比亚大学派研究员唐德刚博士帮助撰写成了一部长达60万字的《李宗仁回忆录》。

早在1957年,李宗仁就有“落叶归根”的念头。郭德洁自知无法阻拦,只得垂泪说:“你回去吧,不过我是要留在这里的,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想利用这些时间好好享受一下。”但她同意去一趟香港和程思远会面,将李宗仁的想法告诉他。

1960年秋,郭德洁以探亲为名飞抵香港,住在九龙荃湾的娘家,与程思远在海边的住处只隔半个时辰的路程。但为了保密,他们商定双方在半途相遇,郭德洁上程思远夫妇的车,在路上交谈。

在车上,郭德洁说了李宗仁要回大陆的决心和她自己的选择。程思远考虑到李宗仁年事已高,一个人回国会有困难,本想劝她,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虽然程思远没有对郭德洁进行劝说,但这次会面,为李、程后来在罗马会晤作了准备。

郭德洁回美后,一些记者了消息,的报纸也猜测说:“郭德洁女士神秘来港,可能与李宗仁意欲投共有关。”

1963年夏天,李宗仁专程从美国到意大利罗马,会见他的老部属程思远。当程思远向他传达了“共产党的政策是爱国不分先后,爱国是一家”的精神之后,他的回国之意与日俱增。

1965年3月,感到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果断地做出决定:时机已成熟,李宗仁先生多年的夙愿可以如愿以偿。

李宗仁得知这一消息,欣喜若狂。1965年6月13日,他急忙向纽约克城移民局办理出国手续,借口要带刚刚手术之后的夫人去瑞士休养,随后赶往纽约郭德洁住的医院去向她辞行。

没料到,郭德洁忽然提出,要和他一起回国。

原来郭德洁患有乳腺病。早在抗战时期,她的乳部生了个疔疮,李宗仁劝她到医院医治,她羞于以乳部示人,不听李宗仁的劝告,每日只用万金油涂抹止痒去痛。

1962年,她发现乳疮硬化,医生确诊为乳腺癌早期,立即安排她住院,准备做手术,可她却惟恐失去而影响体型,以为医生是小题大做或是为了赚钱诓人,竟于手术前夜悄悄溜出医院。尔后乳病时好时坏,她总想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结果终不可得,无奈只得于1965年春再次住进医院。这次住院后,医院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务必立即切除两只。手术虽然进行很顺利,但术后医师直率地告诉她:上帝只给她留下两年的生命。

听到医生的诊断,像是晴天霹雳,把郭德洁惊呆了,她怎么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此刻,美洲夏日的艳阳再也不能温暖她的心,即将失去生命的恐惧,将她和祖国一下子拉得很近。她现在似乎体会到李宗仁急切回国的心愿:树高万丈,落叶归根。

李宗仁先行抵达瑞士的苏黎世,在那里等候前来接他的是程思远。郭德洁的弟弟郭德风在苏黎世开了一家中国饭馆,他每天把李宗仁接到自己的饭馆用餐。为了签订文契及处理一些财产、家具,郭德洁比预期晚了几天才离开美国,抵达苏黎世。

7月12日,李宗仁、郭德洁、程思远乘坐瑞士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苏黎世起飞,准备途经日内瓦、雅典、贝鲁特、卡拉奇,最后抵达香港。派出的特务正好也于当日赶到苏黎世,但他们晚了一步。后来又密令在巴基斯坦的特务机构,在卡拉奇机场候机大厦的楼梯下面,用无声手枪结束李、郭、程的性命。

7月13日凌晨,中国国务院急电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大使得到巴基斯坦政府的帮助,派出一辆警车破例开进机场,两位警察登机接走了李宗仁一行3人,才避开了特务的暗杀。

7月17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包下了一架飞往广州的波音107飞机的一等舱,安全地把李宗仁、郭德洁、程思远送到了广州。

回归祖国 含笑而殁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时,李宗仁、郭德洁一行乘飞机飞抵北京。他们步出机舱时,抬眼一看,便怔住了:停机坪前,前来欢迎的有共和国国家领导人、、、郭沫若、、傅作义及包括当年进步人士王昆仑、朱蕴山、刘仲客、邵力子等在内的数十名知名人士。欢迎场面如此的热烈,使郭德洁激动万分,她觉得过去纵然有种种不如意之处,今天都得到了补偿。

晚上,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盛大宴会,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为投奔社会主义国家的原高级要人举行如此盛大的欢迎宴会,表明了李宗仁回归祖国的深远意义。

李宗仁和郭德洁回国之初住在北京饭店,后来搬到西总布胡同5号李公馆。

7月26日,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并宴请了李宗仁、郭德洁及程思远。郭德洁畅谈了她渴望回到祖国的心情,主席说:“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他们纵论古今,谈笑了4个多小时,宾主尽欢,其乐融融。

8月6日,全国政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茶话会,欢迎李宗仁和郭德洁夫妇。8月8日,民盟、民建、民进、农工、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同盟和全国工商联,联合举行茶话会,欢迎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

8月18日,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夫妇乘专列到北戴河休养。在北戴河,委员长和夫人康克清设宴招待他们。

李宗仁、郭德洁回国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所到之处,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宴请和欢迎,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是空前的。

这以后,郭德洁再也不后悔自己回国之举了。虽然病情日益加重,她却更为兴奋,渴望多到些地方看看。

1966年1月7日,李宗仁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平杰三的陪同下,要到南方各地参观访问,于是劝她留京治疗。郭德洁执意不肯,说:“正因为我留在人间的时间不多了,才更应该多走一走、多看一看,这样到了九泉之下我也会感到欣慰的。”

他们由北京飞往广州,故地重游。李宗仁夫妇驱车过东山时,想寻找旧地的故居而不可得。他们观赏了广州的迎春花市,参观了黄埔港、湛江港,去海南岛作了1000公里的环岛旅行。

2月28日,李宗仁、郭德洁一行回到了阔别17年的南宁。他们受到时任自治区政协主席韦国清等自治区领导的热烈欢迎。郭德洁还准备回到生她养她的桂平县桂平镇探亲访友。

次日,李宗仁与郭德洁开始在南宁参观访问。目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思绪万千久久难平。

3月8日,李宗仁夫妇一行从南宁乘小火轮东下,参观西津水库和发电站。晚上,台风从北部湾吹来,江上波涛汹涌,小火轮颠荡不已,夜泊断江大坝南岸时,郭德洁因病痛折磨,整夜未眠,回到南宁后即陷入昏迷状态,病卧南园,无法再跟李宗仁到桂林参观,更不能回到她日夜思念的桂平家乡探亲访友。

3月19日,郭德洁被专机送到首都机场,即由救护车送到北京医院。医生用尽一切方法抢救,但因郭德洁的癌肿已转移到骨髓、肝脏等重要部位,只延续了她一天的生命。3月21日凌时30分,她含笑而殁,享年61岁。

桂林空军学院篇4

桂林中学20x6届高一新生军训完满结束了。对高一新生实施军事训练和国防知识教育,是我们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是一堂综合素质的提高课。从8月14日至19日,同学们来到兵营,短短六天,经历了队列训练、实弹射击、野外拉练、会操比赛等项目的学习和考验,收获很大。总结这次军训。我讲三点。

第一,这次军训,让我们领略了兵营的氛围,感受了军人的风采,拥有了军人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国防意识,增强了爱国热情。通过军训,同学们普遍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抗挫品质,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形成了良好纪律观念,学会了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用修养来规范自己。通过军训,我们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情感的勾通,较快地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班级凝聚力。

第二,在六天的军训中,同学们吃苦耐劳,严于律已,顽强拼搏,表现出色。比如:训练中,日晒雨淋,晕倒了,稍作休息,立即归队;队伍集合,动作敏捷;站军姿,满身大汗,文丝不动;队列操练,停止间、行进间动作、步伐规范;野外拉练,路远疲劳,毫无惧色;行军途中,互相帮助,关心照顾,团结友爱;打靶归来,成绩良好;各班会操,队伍雄壮,声震校场。种种感人的事例,都证明了这次军训的极大成功。同学们,军事训练虽然苦,但没有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正如孟子所说,只有“先苦其心志”,方能“曾益起所不能”,只有经过“苦”的洗涤,才能显示出我们的“飒爽英姿”。在军训中,我们听了蒋校长讲的桂林中学校史及传统报告,还学习了桂中学生须知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观看了国防教育影片,丰富多彩的兵营军训生活让我们得到了全面锻炼并了解了高中学习的诸多特点,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次军训,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些收获,对我们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将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本次军训,学校高度重视,组织有序,校长挂帅,校领导到场关心指导工作;全体教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与同学们同甘共苦;全体教官克服疲劳辛苦,强化训练,严格要求,精心教导;尤其是得到空军学院大力支持。这些,都是本次军训成功的有力保证。

同学们, 军训结束了, 留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回忆,是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是坚强的意志和不断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心和报效祖国的理想。

同学们,虽然短短六天军训结束了,但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军训经历,铭记所学到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用心去感受军人的爱国之情,并见之于行,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希望大家把在军训期间养成的良好品德和作风带到我们今后的学习中去,高标准,严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地学习、生活、做人,刻苦锻炼,遵纪守信,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力争在高中新的起跑线上大家整齐步伐,一同前进,从高一入学开始,就打好全面进步的基础。力争毕业时,人人都有考上大学,实现进入高等学府的理想。

在此,谨让我代表学校对支持我们军训工作的桂林空军学院的领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担任军训教员的各位官兵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礼!对获奖的个人和班集体表示衷心祝贺!

最后祝贺本次军训圆满成功!

桂林空军学院篇5

【摘要】抗战期间,桂林木刻艺术空前繁荣。木刻画家云集桂林,加之木刻画可以重复印制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批量制作,广泛宣传抗日救亡。长达6 年的桂林木刻抗战运动,以抗日战争为核心题材,创作了丰富的传世木刻作品。桂林木刻运动的经验告诉人们,艰难困苦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推进艺术繁荣的动力,只有具备深邃思想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艺术作品,澎湃的创作激情,是成就木刻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条件,兼收并蓄、拥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娴熟的木刻技巧是产生桂林木刻艺术的前提。

【关键词】抗战;桂林;木刻艺术;成就

20 世纪30 年代末、40 年代初,中华民族处于灾难深重的岁月。1937 年“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全面战争,北平岌岌可危。同年11 月5 日,日军在上海金山卫登陆,上海沦陷。12 月13 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翌年10 月武汉失守,日寇的铁蹄踏入到中国的心脏。中华民族面临国破家亡,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随着北平、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的相继沦陷,人们从沦陷区撤退到处于抗战大后方的重庆、桂林。桂林这座边陲的小城,人口由战前的7 万余人,猛增到50 万余人。在这股滚滚而来的人流中有众多的爱国志士、文化名人和数不清的进步文化人士。在桂林,他们用手中的笔作匕首、作投枪,广泛开展抗战文化活动,形成了桂林文化史上空前的繁荣时期。

在抗战文化的滚滚洪流中,有一股涓涓细流放射出耀眼的波光,这就是由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艺术。

1938 年武汉失守之后,一部分木刻艺术家北上延安,另一部分木刻艺术家南下桂林或西赴重庆,分别形成了解放区抗战木刻艺术和国统区抗战木刻艺术。在桂林,运用木刻艺术全身心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艺术家有黄新波、赖少其、刘建庵、张在民、李桦、陈烟桥、陆田、野夫、卢鸿基、龙廷坝、周令钊、温涛、钟惠若、蔡迪支、杨纳维、易琼、陈更新等等,他们分别来自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海南、湖南、广西。其中年龄最大的李桦32 岁(1907 年出生),最小的周令钊20 岁(1919 年出生)。在今人看来,20 岁的年龄还是一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这群年轻的木刻艺术家离别家乡、告别亲人、远离父母,怀着满腔的抗战热忱,勇敢而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战文化的洪流中,用青春和热血、用激情和梦想克服和战胜眼前的以及未来不可预见的艰难困苦,拿起手中的刻刀,刻划出一幅又一幅的木刻画,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抗战场景和人物形象,通过报纸、杂志、传单、举办固定或流动画展等形式,高扬抗日救亡的旗帜,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展示中华民族的苦难,激发劳苦大众的抗战激情,在抗战文化史上书写着浓墨重彩的篇章。

抗战时期,国破家亡,物质财富极度贫乏,从祖国各地汇集到桂林的木刻艺术家毫不例外地要经受饥饿、寒冷、酷热、疾病的考验。据报载,中华全国木刻工作者协会的成员,当时大多以教书为生,他们分别在桂林中学、逸仙中学、立达中学和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任美术老师,依靠微薄的薪金维持生存。他们的居住、创作环境极其简陋,如租住在桂林东郊龙隐岩前施家园的葡萄酒厂内的木刻艺术家,将一间约20多平方米的竹木平房隔成两间,里间摆4 张架床,张在民、李桦、黄新波、温涛、刘建庵、陈仲刚、廖冰兄、周令钊同住在仅10 平方米的隔间里,小屋内泥巴地面、阴暗潮湿、空气极差,外间稍大,放置两张破旧木桌,几张矮凳。晚上他们依靠昏暗的煤油灯看书学习和进行抗日木刻画的创作。为了抗战,他们通常忘记时间,通宵达旦地创作。这群20 多岁的年轻木刻艺术家,在如此简陋而艰苦的处境中,创作了众多的以抗战为主题,令日本侵略者心惊胆颤、令抗日军民备受鼓舞的木刻传世之作,在苦难中迸发出木刻艺术之光,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践行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成才之路。

一、桂林木刻艺术繁荣的原因

抗战期间,桂林木刻艺术空前繁荣。究其原因,在于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后,桂林、重庆、昆明等地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全国各地的青年木刻画家随着战略大撤退汇聚抗战大后方,其中一部分进入延安,另一部分来到桂林、重庆、昆明等地。据统计,桂林荟萃了全国250多位美术教育家、画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徐悲鸿、李铁夫、丰子恺、刘思慕、关山月等,还包括后来成为著名版画家的李桦、黄新波、赖少其、廖冰兄、龙廷坝等。众多美术家尤其是木刻画家云集桂林,为桂林的抗日木刻宣传运动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条件。

木刻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在20 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在中国兴起。木刻画的制作与油画、国画相比较用材更为简便,只需要木板和木刻刀即可制作。木板雕刻之后可以重复多次印刷,相对不可重复印制的油画、国画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抗战时期,物资匮乏,油画所必需的油彩、松节油、画布、画笔短缺,国画所必需的宣纸、毛笔、砚台、墨也十分紧张,木刻画所需刻刀、木板可以就地取材,十分方便获得。

由于木刻画可以重复印制的特点,有利于形成批量制作,广泛张贴,有利于广泛宣传抗日救亡、激发民众的抗日激情,有利于发挥绘画作为抗日救亡运动的社会功能。

抗战时期,文化艺术是有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广泛动员中国军民团结抗日的重要手段。艺术为抗日救亡服务、为中华民族图存服务已成为所有中国儿女的共识。作为有血有肉的木刻青年艺术家,为了祖国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存亡必须义无反顾地拿起手中的刻刀,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而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不仅需要在前方战场同日军浴血奋战的铁血战士,也需要在后方鼓动和组织民众的文学家、美术家、音乐家,他们采用一切文学艺术形式,凝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鼓舞军民的士气和斗志,坚定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直至最终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时代需要木刻艺术,时代催生了中国人民自己的木刻艺术家!这是抗战期间桂林形成全国抗日木刻运动中心的重要原因。

二、桂林木刻艺术的成就

抗战期间,桂林木刻运动前后约有6 年。1938 年底武汉沦陷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从武汉迁往重庆,桂林成立办事处,赖少其、刘建庵、张在民等负责办事处的工作。1939 年7 月15 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由重庆迁往桂林,标志着桂林成为全国木刻艺术的中心,协会由黄新波、赖少其、刘建庵等人负责。

1941 年1 月皖南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当局惧怕包括木刻艺术运动在内的进步力量的壮大,以莫须有的罪名,强行解散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然而进步的、充满激情和勇气的年轻木刻艺术家们并没有停止战斗,翌年1 月,王琦、刃锋、陈烟桥等在重庆成立了中国木刻研究会,2月在桂林成立分会。

1944 年11 月,桂林沦陷。为躲避战火,木刻艺术家撤离桂林,桂林木刻艺术运动归于沉寂。

在长达6 年的桂林木刻抗战运动中,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木刻艺术家们,以抗日战争为核心题材,创作了丰硕的传世木刻作品。他们采用举办画展、出版刊物或书籍、举行木刻讲座等形式,宣传普及木刻艺术理论知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鼓舞中国军民抗日到底的斗志。

(一)抗战期间桂林是中国举办包括木刻画在内的画展最活跃、最频繁的城市。画家们采用举办画展的形式宣传抗战,激发人民救民族于危难的抗战热忱。据统计,抗战期间桂林共举办画展89 次,其中1943 年举办画展达39次,几乎每周都有画家举办画展。画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在学校礼堂、剧场固定场所举办的画展和操场、街头、巷尾等开放性场所举办的流动性画展。画展的主体既有个人画展也有团体画展。画展的核心内容是从各个侧面表现抗战这一关系民族存亡的主题。木刻画艺术家同国画、油画、水彩画艺术家一道积极参与综合性画展,包括参加徐悲鸿先生策划举办的“广西全省首届美展”“广西各界抗战募捐书画展”等等。与此同时,还举办了专门木刻展览。其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是:1939 年春,在桂林街头举办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办事处木刻展览,参展木刻作品达400 多幅。木刻艺术家们以木刻为武器,揭露日本法西斯的罪行,讴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顽强斗志。

1939 年10 月19 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乐群社大礼堂展出“纪念鲁迅先生木刻展览”。展览共收集作品400 多幅,其中鲁迅照片50 多幅,国内木刻家新作200 多幅,国外木刻作品100 多幅,国内民间作品80 多幅,前来观看展览的人数达4 万多人。即使在今天,举办规模如此宏大、内容如此丰富、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的同类展览也属罕见。

1942 年10 月,中国木刻研究会桂林分会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双十木刻展览会,参展作品达130 多幅。主要内容反映中国军民顽强抗战,也有表现人民大众要求民主权利、揭露国民政府苛捐杂税以及社会黑暗面的。桂林展出结束后,到柳州、宜州等地巡展。在交通极不便利的条件下,举办规模如此之大的跨地区巡展,藉此可见桂林分会组织者和木刻艺术家的空前热情。

1943 年,该分会又在桂林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双十木刻展览会,参展木刻画家50 多人,作品260 多幅。展览结束,先后两次到柳州、百色等地巡回展出,充分发挥了桂林作为全国木刻艺术中心的辐射作用。

(二)抗战期间,桂林木刻家们以满腔的热情研究木刻艺术理论,总结木刻创作心得,普及木刻知识。出版了20 多种木刻理论书籍或画册,其中木刻学术理论著作有野夫的《木刻手册》、李桦的《木刻教程》《美术新论》等。发表木刻艺术理论探索文章数百篇,较有影响的有李桦的《试论木刻的民族形式》《关于中国的木刻遗产》、黄新波、刘建庵合作的《关于新木刻的一个旧问题》以及黄新波、李桦、刘建庵、廖冰兄、温涛共同发表的长达两万字的理论文章《十年来中国木刻运动的总检讨》、刘建庵的《“九九”感言》《木刻的新转向——(救亡木刻)创刊词、街头木刻展开幕词》等等。这些著述和文章尽管只涉及木刻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稍显浅显,然而在抗战时期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体现了桂林的年轻木刻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坚持为艺术而献身、为民族存亡而奋斗的精神,他们总结和阐释了新兴木刻的理论与技巧,揭示了木刻艺术与抗日救亡运动关系,对于宣传和普及新兴木刻艺术,激发民众抗日救亡的斗志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三)抗日时期艰苦处境的磨砺,迸发了年青木刻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产生众多以抗日图存为主题,时代特点鲜明、艺术表现力强烈、手法独特细腻的传世木刻艺术作品。其中有李桦的《爸爸,我也要打鬼子去》《上海的守卫》《疯狂的杀人者》《在野战医院的手术室里》;张在民的连环木刻《襄河圣血》《变敌人的后方为前方》《胜利属于人民》《耕》等;廖冰兄的《拿起犁耙耕田,擎起枪杆自卫》《日本军阀的悲哀》《保卫西南》《众志成城》等;黄新波的木刻连续画《老当益壮》《爱》,木刻集《心曲》《木刻新选》以及木刻作品《以战斗纪念战斗的五月》《广西妇女起来保卫西南》《生的要为死的报仇》《伸出你仁爱的手》《他并没有死去》《失地收复之后》《准备》《还击》等;刘建庵的木刻连环画《老鹰和日本飞机》,木刻作品《好男要当兵》《谁使我们流浪》《起来,中国的儿童们!》《敌人来了》《不要后退》《“同志,你的血不会白流的!”》《誓死不做亡国奴》等;蔡迪支的《何处安家》《破碎的家园》《饥饿的孩子》《难童的午餐》《桂林紧急疏散》等;钟惠若的《抗战》《兽行》《劫后》等;龙廷坝的《月夜控诉》《无家可归》《孤儿寡母》《流浪者》《抗战到底》《抓壮丁》《春天里的冬天》等;陈更新的《敌机轰炸后》等;杨纳维的《紧急撤退》等。人们只要看这些作品的标题毋须观摩这些作品即可领会到,桂林木刻艺术家紧扣抗日救亡图存的时代脉搏,以木刻艺术形式及生动鲜活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揭露日本强盗蹂躏中华民族的血腥罪行,鼓动中国军民抗日图存的意志,表达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坚强决心。那一幅幅木刻作品如同投枪、匕首,枪枪射向敌人,刀刀刺进日寇的心脏。

(四)坚持培训与教学,普及木刻艺术。抗战期间,年轻的木刻艺术家们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大多数在桂林中学、逸仙中学、立达中学任美术老师,给中学生传授木刻艺术知识,以获得微薄的薪金收入,藉以维持最低的日常支出。为培养木刻新生力量,普及木刻艺术知识,他们还举办木刻讲座、战时绘画训练班、函授班,诸如1937 年,应广西版画研究会邀请,李桦连续三个星期,每晚用两个小时,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给桂林木刻青年讲授“刻刀之使用”等木刻艺术知识。1940 年4 月由温涛、黄新波、廖冰兄、刘建庵、李桦等主讲的“漫画与木刻讲座”,内容涉及漫画及木刻运动的发展方向、制作技术等等。同年8 月,黄新波积极参加“文协”桂林分会和“木协”总会联合举办的“暑期文艺写作研究班”,主讲人有夏衍、欧阳予倩、艾芜、司马文森、黄新波、聂绀弩等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黄新波、温涛讲授了“绘画艺术”和“木刻艺术”,为木刻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1 年8 月木刻艺术家刘建庵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主讲了“版画研究”课程,翌年7月又在该馆举办的暑假美术讲座中主讲木刻艺术。正是他们的辛勤耕耘,他们在战时播撒的木刻艺术种子深深地根植在桂林这块热土上,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为桂林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得以成为1982 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桂林木刻艺术的几点启示

自1939 年冬赖少其、刘建庵、张在民等在桂林建立全国木刻协会桂林办事处算起,桂林木刻抗日救亡运动已过去了70 多年。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进而推动现代版画艺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实现我国版画艺术的兴盛与繁荣。

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运动告诉人们,艰难困苦的环境不是木刻艺术繁荣的羁绊,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推进艺术繁荣的动力,是艺术家创作激情和灵感的源泉。抗战期间,木刻艺术家们颠沛流离,他们不仅没有基本的生活来源和安定的创作环境,甚至连生命也没有保障,这群20 来岁的年轻木刻艺术家完全处于一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状态中。在苦难面前,他们没有退缩,为了艺术,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和战胜困难。桂林版画家宋克君回忆在广西进行抗战美术宣传时说:“我们在路上都是一路走一路画,画画的材料就是石灰、黄泥巴这些东西,在村前村后的树上、墙壁上进行抗战宣传。”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打牢了坚实的素描、木刻基础,创作了大量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木刻画作品,书写着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中国抗战木刻画历史。

只有有思想的艺术家才能创作有灵魂的艺术作品,这是抗战时期桂林木刻运动带给人们的另一点启示。抗战时期,木刻艺术就是为抗日救亡服务,为中华民族图存服务。年轻的艺术家们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思想纯净得如天山之水、和田之玉,洁白无瑕。在他们的艺术字典里,只有国家和民族。崇高的使命、高尚的情操、深邃的思想是他们迸发创作激情、捕捉创作题材、突出作品主题的原动力。打开他们的作品,每一幅都紧扣时代主题,折射出时代精神的精华,闪烁着艺术家的智慧之光。他们是用心在作画、用脑在作画、用血与火的生动现实在作画。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不透出中华民族文明之光、中国青年木刻画家的智慧之光。

澎湃的创作激情,是成就木刻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抗战期间,桂林木刻艺术家们是由一群20 岁出头的年轻人组成,他们有梦想、有激情,极其热爱木刻艺术。木刻画的创作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绘画作品运用木刻艺术形式表现在质地坚硬的木板上。一幅精品木刻画需要1~2 个月时间甚至更长。长时间使用木刻刀,木刻画家的食指骨节会弯曲变形。面对困苦,年轻的木刻画家们勇敢地迎上去,以满腔地热忱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如黄新波的木刻作品《真勇者》《孤独》以富于诗意的构思和满腔热血的愤怒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李桦的木刻作品《爸爸我也要打鬼子去》《反攻》艺术地展现了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并突现了作者自己饱满的创作激情。据统计,自1937 年7 月至1944 年8 月短短7 年时间,桂林举办了89 场各类画展。正是这些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使桂林成为战时整个中国举办画展最频繁、最活跃的城市。

兼收并蓄并拥有坚实的绘画基础和娴熟的木刻技巧是成就桂林木刻艺术家的前提条件。

由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在木刻形式上引进了西方艺术家珂勒惠支、蒙克等表现主义手法。抗战时期,桂林年轻的木刻艺术家大胆地吸取西方版画艺术的营养。如黄新波创作的《他并没有死去》木刻作品,对于象征隐喻的表达,更为强调对文学手法表现运用。根据抗战时期桂林木刻画家生平经历,他们绝大多数毕业于美术学校,具备扎实的木刻基础。诸如:李桦毕业于日本川端美术学校,黄新波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建庵毕业于上海艺专,龙廷坝毕业于广西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等等。当时,他们就读的学校属于美术最高学府。他们经历专业美术学校系统训练,打下了坚实的造型艺术基础,为他们日后在桂林从事木刻艺术抗日救亡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桂林木刻抗日救亡运动已过去70 多年了。追忆这段历史不是为了猎奇,更不是沉湎于过去,如果人们能够从中吸取到发展和繁荣当代中国版画艺术的某种启示,哪怕一两点有益的经验,就是对笔者研究成果最好的肯定。

桂林空军学院篇6

自编自导戏剧公演

李克农,安徽巢县人,在巢县读完小学,11岁随父亲到芜湖上安徽公学。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少年时代就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立志报国。中学时代,他在上海一刊物发表了以鸭场为背景的反帝反封建短篇小说。后来,他和宫乔岩、钱杏等在芜湖创办民生中学,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先后自编自导《荒山泪》《兵匪交易》《春闺梦里人》等戏剧在芜湖公演,呼唤民众觉醒,影响很大。1926年,他在大革命低潮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查封了民生中学,安徽省省长陈调元以5万大洋悬赏捉拿李克农。同年春,李克农秘密转入上海,被编入中共春野书店支部,与潘汉年等创办了《铁甲车》报,后改为《老百姓》报,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并担任沪中区宣传委员。不久,李克农被调入中央特科,与钱壮飞、胡底3人打入最高特务机关,从事党的情报工作。1931年顾顺章叛变,李克农身份暴露后离开上海。

1931年冬,李克农奉命赴江西瑞金苏区,担任红军保卫局执行部部长。当时中央成立了“八一剧团”,以活跃苏区红军文化生活,提高红军觉悟。李克农和钱壮飞、胡底积极参加文艺演出活动,经常自编自演话剧、活报剧。李克农曾主演过独幕话剧《秘书长万岁》,尖锐地讽刺猖狂进攻苏区的法西斯分子。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期间,他与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中央戏剧学校校长李伯钊在《农奴》剧中,扮演兄妹俩,受到广泛欢迎。在回忆录中曾写道:“他演出得那么生动自然,惟妙惟肖,使人很难想像,不久前他还是战斗在白色恐怖下的地下工作者。”

编排话剧感化东北军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李克农被任命为中央联络局局长。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俘虏了一大批东北军官兵。这批被俘官兵后被交联络局,由李克农负责办学习班,组织学习,向他们大力宣传我党统一抗战主张。被俘的东北军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是张学良的亲信,开始十分顽固。后来,李克农了解到了高福源的身世,为感化教育他,便以他为原型编排上演了《你走错路了》的话剧。剧中反映一东北妇女在逃亡路上,遭到日本兵侮辱,她声泪俱下呼唤着丈夫。而丈夫不在打日本,却在内地与红军打内战的情景。剧情感人,令人震撼,发人深思。高福源看后失声痛哭,按捺不住心中悲痛和愤怒,从人群中站起来,高呼“打回老家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全场1000多名官兵都站起来了,跟着高呼起来。第二天,高福源找到李克农,表示为了东北军的前途,为了抗日救国,要求回东北军说服张学良及其他将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表明他是出自内心的,不会借机逃跑,希望能够相信他。李克农表示同意,只是顾虑他回去的安危。高福源说为了抗日,个人安危无所畏惧。事后,李克农向、作了汇报并获得批准。由此而建立起红军与东北军联系渠道。不久,李克农与张学良举行会谈,达成互不侵犯,共同抗日条约,最终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领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

自1937年2月起,李克农先后担任西安、南京、上海八路军办事处处长,武汉中共长江局秘书长,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38年11月20日,他带领100多人到达广西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担任处长。桂林当时是西南抗日大后方,云集着郭沫若、沈钧儒、何香凝、胡愈之、李四光、邹韬奋、柳亚子、范长江、茅盾、巴金、夏衍、陶行知、梁漱溟、千家驹、徐悲鸿、关山月、胡风等文化名人。在桂林期间,李克农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领导抗日文化救亡运动,使桂林文化教育、新闻出版、文学创作、戏剧音乐演出等活动空前繁荣,人民群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他还组织发动机关、学校成立业余剧团到群众中演出,宣传抗日。“八办”也组织干部战士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文艺演出活动。李克农发挥自己的表演天赋,自编自导自演活报剧,他扮演的日本军官丑恶、凶残,激起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热情。

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是由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新安小学学生组织起来的文艺轻骑兵,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文艺团体,1939年11月到达桂林后,李克农对他们关怀备至。首先,他报请同意,设法由军政委员会三厅拨给全团45人编制的生活津贴费。这样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而且保证了“新旅”的合法地位。为加强对“新旅”的领导,李克农还派“八办”秘书科长龙潜具体联系负责“新旅”工作。

李克农根据“新旅”的特点,请专家学者为他们作报告、授课。如请国际新闻社张铁生讲国际形势,请记者学会范长江讲战局,请语言专家周运辅讲文化基础课,请音乐家吴百超上音乐课,请舞蹈家吴晓邦为孩子们教舞蹈等,还引导支持“新旅”和桂林7个少儿团体联合开展公演活动。演出节目有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卖梨膏糖》,有舞剧《春天来了》《虎爷》等。李克农还向他们提供新编节目,如相声《全面抗战》,也有他自己编的活报剧。《虎爷》是四幕大型舞剧,反映了团结抗战的故事。该剧在桂林国民大戏院公演,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了桂林古城,对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意义重大深远。

枣园秧歌队边区受欢迎

桂林空军学院篇7

吴江在单亲家庭里长大,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名牌大学,加上所学专业非常抢手,一毕业就在家乡桂林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的母亲邹小红为此感到欣慰,虽然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但儿子还是成材了。在她眼里,儿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听儿子的话准没错。

2004年,吴江偶然结识了张婷,并与之热恋。张婷虽然也是桂林人,但大学毕业后一直留在北京工作。她与吴江相恋后,毅然辞掉工作,回到桂林经营服装生意。

吴江见女友为自己放弃了大好前程,心里很是感动,所以在生活上处处照顾她,一有空就去帮她打理生意。邹小红更是爱屋及乌,对待这个准媳妇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疼爱。

由于经营得当,张婷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不到两年,她就获利40多万元,还购买了一辆菲亚特轿车。就在这时,她和朋友玩起了。

一开始,张婷只是小赌,渐渐地,她的赌瘾越来越大,后来竟拉上吴江一起赌。吴江虽然知道不好,但他向来对张婷言听计从,所以只要张婷一开口,他就和她一起参与其中。俗话说:“十赌九输。”很快,张婷就输光了她和吴江的积蓄,还把她的小轿车抵押给桂林市某财务公司,仍然欠债10多万元。家人还有亲戚朋友知道她后,都不愿意借钱给她。陷入困境的张婷没有心思做生意,成天想方设法借钱,可仍是一无所获。

走投无路的她突然想起,吴江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个名叫韦军的朋友,他是桂林某寄卖行的老板,以前吴江跟他借过钱。或许这次能跟他借几万块钱来周转一下,说不定还能因此翻身。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吴江。

吴江为难地说:“以前我跟他借钱是用你的轿车去抵押的,你难道忘了吗?我们现在又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抵押,人家怎么可能借钱给我们啊。”张婷不甘心,依着吴江撒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想想办法不就行了。”吴江拗不过张婷,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韦军打了电话。韦军没有立即答复,而是叫他们过去面谈。

第二天,他们来到韦军的寄卖行。韦军说:“在我们这里借款必须拿东西来抵押,而且还要有人进行担保才行。”张婷和吴江既没东西抵押,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担保,两人陷入了焦急状态。

两天后,张婷在路上看见墙上贴的“办证”广告,于是灵机一动,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办假证借钱的计划。

全家参与齐造假

张婷仗着未来婆婆对她的疼爱,也没和吴江商量,就开门见山对邹小红说:“妈,我现在手头紧,想跟某寄卖行借钱,所以想要张您的照片去办张假的身份证,然后您再冒充我亲妈为我做担保,可以吗?”

邹小红虽然文化不高,但她知道办假证是违法的,于是拒绝了张婷的要求。张婷碰了一鼻子的灰,只好悻悻地回自己家了,就连吴江的电话都不接。

吴江从母亲那得知事情的原委后跑去找张婷,并对她承诺:“你放心吧,我妈最疼我了,等我回去和她说T,这事肯定能行。”

回家后,吴江用责备的语气对邹小红说:“妈,张婷和我们难道不是一家人吗?如果连你都不帮她的话,谁还会帮她呀?你就当是为了我,帮帮她吧。”邹小红说:“这可是犯法的呀。”吴江生气了:“人家韦军从来没见过您,只要我们不说,谁会知道您是假的呢,难道我还会害您不成?”邹小红一见宝贝儿子生气,心就立刻软了下来,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当天下午,她把照片交给了张婷。

第二天,吴江和张婷一起找到办假证的人,伪造了一张身份证。拿到假的身份证后,张婷兴奋地对吴江说:“既然这么容易就能伪造身份证,不如我们再伪造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吧,这样不但有担保人,就连担保的财产都有了。”吴江听后大吃一惊:“我们这样不就成诈骗犯了吗?”张婷反问:“你以为做假的身份证就不犯法呀。”

但吴江不敢也不愿再造假,张婷生气地说:“人们都说患难见真情,你要是不帮我的话,就证明你对我的感情是假的,我们还是分手吧。”吴江一听到“分手”两字就紧张了,急忙说:“为了你,我可以付出一切。”于是,他们又找人制作了假的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

2008年7月30日,张婷和吴江带着邹小红一起去韦军的公司。张婷事先再三叮嘱邹小红:“妈,一会儿你就说你是我亲妈,只管在担保人一栏签上我亲妈的名字就行了,不要多说话。”邹小红点了点头。

到了韦军的公司后,张婷和邹小红扮成母女俩,韦军没看出丝毫破绽。张婷拿出准备好的假房产证、假土地使用证,邹小红则拿出了假身份证,韦军见他们拿来的“原件”没有问题,遂也在协议书上签字。就这样张婷从韦军那里借到了10万元,并约定还款期限为1个月。

拿到钱后,张婷并没有把钱用于经营或还债,而是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希望能借此打个翻身仗,然后收手和吴江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然而,一个多月后,她不但没打赢翻身仗,还输光了钱。

到了约定还款的时间,韦军给张婷打电话催她还钱,可张婷经常借故敷衍。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张婷不但没还钱,就连韦军的电话也不肯接了。韦军催吴江,吴江也迟迟不给他消息,他只好找到张婷家,这才发现张婷的母亲并不是那天去签协议的人。韦军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立即向桂林警方报案。

2009年6月,桂林市警方将张婷和邹小红缉拿归案,8月18日,桂林警方抓获了逃窜的吴江。11月23日,桂林市秀峰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依法判处吴江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张婷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万元;邹小红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一审宣判后,吴江提出上诉。日前,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鉴于吴江是初犯,且在二审期间有悔罪表现并全部缴纳罚金,所以对其适用缓刑。最后,维持张婷、邹小红原判决;改判吴江为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桂林空军学院篇8

桂平曾经办过黄埔军校

桂平座落在桂东南部的浔郁平原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桂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这里,曾经办过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从第七期起迁离广州黄埔。1927年1月,因为宁汉分裂,曾在南京、武汉两地开设学校;9月,宁汉合作,全部迁到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迁往成都,改名为中央军校,并在湘、赣、粤、桂和西北地区分别设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几个分校都一再迁移。其中,第四分校于1937年12月迁到德庆;1938年2月,再迁到广西桂平。军校挂的门牌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第十四期七总队”。第七总队长为白兆琮,副总队长为萧昌运、欧阳杰。第十四期有学生1400人,编为两个学生营,分驻校内、城中及西山脚下的村庄。

仲夏,军校招收第十五期学生,桂平及各地的热血青年纷至沓来,踊跃报名应考。这一期共招学生1482人。

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将这批入伍的年轻人由老百姓转变成军人。学生们入伍后,每天出操上课,学习“典范令”,即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此外,还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学会利用地形地物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学生们在走向野外训练场地与返回学校的路上,往往雄赳赳、气昂昂地放声高唱,一曲接一曲。歌声雄壮有力,此起彼伏,行人纷纷注目。

1938年9月下旬的一天,军校师生在野外训练结束后,回到公园的一棵大榕树下集中总结、讲评。突然,县城的东南方向,传来了嗡嗡的飞机声。日本的三组飞机直向桂平黄埔军校冲去。学生们立刻疏散和掩藏起来。敌机在军校的上空呼啸盘旋,狂轰滥炸,滚滚的浓烟笼罩了桂平城的半边天空。等到解除警报,回到学校,那里一片狼籍,到处是断砖,到处是残瓦。军校校舍被炸毁了,钟楼左侧两层也被炸毁了,仅留下中间和右侧部分,上校战术教官陈寿昌及因病不能参加训练的九位同学不幸遇难。

9月底,校本部命令将300名学生集中到湖南零陵工兵学校受训,其余师生随总队部迁往广西宜山。这些学生毕业后,全部投入到烽火漫天的抗日战争中!

寻访桂平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第四分校迁移到桂平后,当地人们都习惯性地称之为“桂平黄埔军校”或“黄埔军校桂平分校”。桂平黄埔军校旧址现为桂平乳泉酒厂。走进酒厂大院,一幢古老的楼房便出现在面前。楼房门旁挂着“桂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旧址桂山钟楼”的牌子特别显眼。桂山钟楼,当年这里是桂平黄埔军校的总部,并设有李宗仁的办公室。桂山钟楼始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位于桂平西郊的桂山村,坐西北向东南,占地101平方米,高19.9米,是典型的哥特式和罗马组合柱式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中有砖砌的房舍,设有礼堂兼饭厅。房舍宏伟壮观,幽雅清静。桂山钟楼建成之初,曾作为桂平浔州中学和国民中学的校舍。黄埔军校第四分校迁移到桂平后,桂平浔州中学和国民中学便搬迁出去。当年,桂平黄埔军校充满令人肃然起敬的精神面貌。高大的校门两旁,张贴着一副对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门口上书“军人魂”三个刚劲有力大字,更显得庄严肃穆。而校园的围墙、宿舍的壁面刷着“亲爱精诚”、“明耻教战”和“国家至上,民族至上,军事第一,胜利第一,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等标语,这些都让学生们力量倍增。

如今,残存的桂山钟楼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已经陈旧不堪了。徘徊在桂山钟楼前,看到的是四周林立的楼房,偶尔还可闻到从酒厂里飘来阵阵的酒香。

桂平以其独具的魅力——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黄埔军校结下了一段缘。桂平黄埔军校只开办过两期,即第十四、十五期,时间是短暂的,仅半年多,这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滴水,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黄埔精神在桂平这方土地上扎下了根,并开出了绚丽的花。桂平黄埔军校旧址是一个很有内涵的历史文物。它是桂平人民黄埔情结的归依,是桂平人民黄埔精神的家园。难怪有人呼吁,把乳泉酒厂迁移,还桂平黄埔军校原貌。笔者认为这个建议并不切合实际,操作起来更是牵筋动骨,倒不如修复桂山钟楼,并建立桂平黄埔军校纪念馆。有关方面,应加强宣传的力度,使桂平黄埔军校旧址家喻户晓,进而成为桂平旅游的一个景点和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上一篇:千与千寻影评范文 下一篇:不想和你做朋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