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经典话语范文

时间:2023-10-14 06:27:44

爱情经典话语

爱情经典话语篇1

[关键词]话语分析;合作原则;概念整合;《北京爱情故事》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4-0082-02

2012年,一部关于“80后”的青春励志剧《北京爱情故事》风靡大江南北,赢得了大多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除了剧情贴近现代都市年轻人北漂经历外,这部剧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台词朗朗上口,幽默又不乏内涵。当前,摘自这部剧的经典台词在网上非常流行。本文从话语分析角度探析这些经典台词,从语言研究角度理解当前流行语的特点。

话语分析常被称为语篇分析,由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提出。在我国,复旦大学教授朱永生的研究尤其引人关注。他把话语分析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三个层面七个方面:语言使用层面,即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社会情景中的交际层面:会话原则、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系和话语的体裁结构与社会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思想传递层面,即话语的语义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话语活动与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等。由此看来,语篇分析要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不仅要了解话语的表达层,还要深入到意义和动作层,注意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的作用。

一、用话语分析《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经典台词

(一)衔接理论

“衔接”这一术语来源于功能语言学的创始者韩礼德和其夫人哈桑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一书。韩礼德和哈桑把语篇中的衔接归纳为五种类型:照应、替代、省略、连接以及词汇衔接。其中,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语属于语法衔接手段,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1.语法衔接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很多经典台词都很注重语法衔接,有的使用了一种衔接,更多的使用几种衔接方式,突出了新信息,使得语言更加连贯、紧凑。

例1:

我爱你,但是对不起!

这是杨紫曦在第二次离开吴狄时的台词。首先,两句之间用了连接词“但是”表达转折:我虽然爱你但是我不能选择你。用转折使意思表达得看似委婉,实则更伤人心。使用连接词的同时对话采用了省略,补全应该是:“我爱你,但是我对不起你。”可见,台词中的省略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出来的,这使得语言更加简练。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衔接纽带,对篇章内各种语义关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它通过使用重复、同、反义词,上、下义词,相关词以及语篇结构词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2:

程锋:三天之后,世界上就会多两个情圣。

吴狄:三天之后,世界上就会少一个禽兽。

该例中,上下两句的台词多是重复的,此外,关键词“两个情圣”和“一个禽兽”也是相对的。第一句“两个情圣”分别指吴狄和石小猛,同时程峰较幽默地暗示了自己在赌局中的成功。第二句的“禽兽”指程峰,吴狄用同样幽默的语气回击了程峰,暗示了他们的胜利。对话在结构上实现了形式上的完美链接,也由于其整齐的格式,使句子朗朗上口,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1976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格莱斯认为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然而,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并非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相反出于需要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莱斯把这种通过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殊会话含义解释了听话人是如何透过说话人话语的表面含义来理解其言外之意的,由此来表达另外一种意思,幽默也就时常在这时产生。在《北京爱情故事》中,由此产生的经典台词不在少数。

例3:

吴狄:可你们两个不一样!

石小猛:有什么不一样的,先点菜——服务员,点菜!

吴狄:你跟沈冰好的时间比我跟小曦好的时间还要长——

石小猛:唉,咱来个凉拌牛肉怎么样?

例3中吴狄说“你们两个不一样”,想谈论石小猛和沈冰之间的事,但石小猛总以“点菜”、“来个凉拌牛肉怎么样”这样的回答回避问题。违反常理和正常逻辑的回答并没有把交谈中心聚焦在石小猛和沈冰关系的讨论上,而是焦点之外的饮食上,较为明显地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这样的回答使观众察觉出石小猛的无奈,同时这种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使台词充满了幽默色彩,使观众印象深刻。

(三)概念整合理论

法考尼埃和特纳提出并讨论了概念整合理论:一种认知操作即两个或更多的心理空间通过投射借助背景框架知识、认知和文化模式、组合结构从输入空间映射到合成空间,整合为一个新的合成空间。

例4:

吴狄:能不能收起你的笑容。

程峰:情种啊,当代梁山伯,四眼罗密欧啊!

如图1所示,梁山伯、罗密欧是人们熟知的古代爱情故事中的痴情男子,最终都因为感情放弃了生命并成就了爱情佳话。当人们听到梁山伯、罗密欧这句台词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两个想象空间。在一个输入空间里,梁山伯、罗密欧是指古代较为痴情的两个男子;在另一个输入空间里,梁山伯、罗密欧指代的是同样对感情较为执着的吴狄。观众借助对梁山伯、罗密欧的了解,将两个输入空间所蕴涵的信息通过空间映射,投射到合成空间,经过整合后得到一个新的层创结构:电影中的吴狄如梁山伯和罗密欧一样对感情专一、负责。这是程峰对阴差阳错为了感情跳楼的吴狄的描述,既有讽刺意味,又突出了吴狄专情的特点,让他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使用台词中“四眼罗密欧”描述戴眼镜、有点书生气的吴狄,更加形象生动,也不乏幽默色彩。

二、《北京爱情故事》中经典台词的特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台词既风趣幽默又奇特新颖。别具一格的台词既使得那些经典台词广为流传,同时也使鲜活的角色深入人心。通过话语分析可以看出《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经典台词有以下特点:

(一)语言简练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的交流讲究效率和经济。衔接使得《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台词较为紧凑,联系也更加紧密。同时,形式上的连接也使得台词的格式更加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能被人们接受并流传开来。例如,经典台词“生活要以快乐为原则,爱情要以互惠为原则”对仗工整,词汇衔接使得这句台词成了人们广为流传的爱情格言。

(二)风趣幽默

《北京爱情故事》中很多台词都故意违反某些合作原则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你真是从古墓派出来的啊”违反了质的原则;“你们俩就可以阴阳搭配,水融,琴箫和鸣,颠龙倒凤,”违反了量的原则;“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中方式原则的违背使得台词幽默、风趣,同时增加了语言的含蓄性。合作原则的违背使得《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台词出人意料、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三)旧词新用

词汇演变的总趋势是旧词的消失和新词的兴起,而旧词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被赋予新的含义。在《北京爱情故事》中,概念整合使很多旧词具有了新的含义,“时间是一直在这的,流逝的是我们自己”中对“时间流逝”的新解;“珍爱生命,远离程峰”是对“珍爱生命,远离”的曲解;“你这小子平时饿得连饭都吃不上,一上来就燕鲍翅”,在这里“燕鲍翅”指伍媚。

三、结语

爱情经典话语篇2

摘要: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被视为香港最经典的影片之一,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成为一种文化上的图腾,而且至今不失去其先锋位置。《大话西游》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经典名著《西游记》,建构了崭新的人物形象,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大话西游》。本文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两方面探讨影片中的文化解构。

关键词:《大话西游》;后现代主义;文化

一说起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后现代主义倾向的表现,不可以忽略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后现代主义在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幻象》中的解释是:“后现代主义同时是一种文化,一种理论,一种普遍敏感性和一个历史时期。”后现代你主义愿意接受流行、商业的、民主的和大众消费市场,有着游戏的、自我模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和反讽的文化风格。《大话西游》堪称后现代主义影片代表作,讲述了至尊宝、紫霞仙子和白晶晶三人之间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1995年在香港和内地上映,直到1997年后才开始在内地高校和网络上流传并迅速走红,至今已20年,从思想到语言,影响深远。解构,就是解开再建构的意思,是对旧作的再创造,传达出全新的价值观。我们可以从人物形象的颠覆和语言的无厘头两方面略作探讨。

一、人物形象的颠覆

初看《大话西游》,喜剧感十足。颠覆了我们熟知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形象,颠覆我们心中西游记的故事,神话不再被信仰,高高在上的权威倒塌。

经典人物重塑首先是唐僧,他是传统的卫道士的化身,心地仁慈一心取经,提倡真善美,遵守伦理纲常,电影里唐僧变成了一个爱叨叨的老头,他是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物,意图教化至尊宝,不要观音菩萨给至尊宝带上紧箍咒,实际上他自己充当了紧箍咒,他的嗦让人生厌,影片开头孙悟空的台词:“大家看到啦?这个家伙没事就长篇大论婆婆妈妈叽叽歪歪,就好象整天有一只苍蝇,嗡……对不起,不是一只,是一堆苍蝇围着你,嗡……飞到你的耳朵里面,救命啊……我在手起倒落。哗――整个世界清净了。”这里的唐僧心地善良,爱护小花小草小动物,交际能力强和妖精相处融洽,影片就是把这个“精神世界”发挥到了极致,达到了让这种让观众觉得非常讨厌但又非常怜悯的效果。在影片的结尾,至尊宝恢复悟空的身份,唐僧再也不多说一个字,干脆利落。

其次,紫霞仙子,她是如来佛祖的灯芯,一个小神反抗仙界所规定的条条框框,打败二郎神和四大天王,私自逃出天庭,追寻爱情向往自由豪气云天,认为能拔出她紫青宝剑的便是她的如意郎君,单纯执着敢爱敢恨,却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她脱掉传统文化里神仙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外衣,却落入“英雄美人”的俗套故事,她知道至尊宝只想要她身上的月光宝盒去救白晶晶,知道他那段经典的情真意切荡气回肠的告白是假的,却显得并不是十分在意,一直到死在悟空的怀里还痴痴地看着他说“我爱的人是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只猜中了前头,可是我却猜不中这结局……”动了凡心的紫霞在爱人心里留下一滴眼泪,带着遗憾离开了,反叛的神仙最后再不留念人间,青霞再次回到了如身边,实现了她的回归。

最后是片中最重要的悲剧人物,至尊宝,影片一开始就表现出悟空对唐僧的愤怒,至尊宝觉得唐僧就像一只“苍蝇”整天在耳边嗡嗡嗡,想要杀掉他,表现他对传统教化,对世俗派给他的取经的伟大事业的反抗。影片里的僧悟空是有自我的,他转世之后是山贼,他具有人性自身的缺点:懦弱,狡诈,好色,勇敢表达自己的喜恶。他为非作歹,呼朋引伴,打家劫舍,享受身为帮主的虚荣,对兄弟不讲义气,危险来临派人先顶上,实在不行自己出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跑不了还可以求饶,大难临头各自飞,是个快乐的强盗,这是他真正的生活,当他爱上白晶晶时慢慢的有了变化,懂的了付出,骗宝盒去救她,最后为救紫霞戴上紧箍咒,承担责任,因为他身上大胆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每个人都能从至尊宝的身上找到自己的某一面,他的经历和变化,充满了对主流价值观及所谓的忠心、义气、责任感等的讽刺,最后,在自己的领悟下保护唐僧去取经,他又回归了,只能借夕阳武士说一句:你看那个人好可怜,好像一条狗。

二、无厘头的语言艺术

《西游记》以及大部分九十年代以前的电影在语言的使用上可以说是中规中矩,《大话西游》在语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颠覆,把大量的现代化语言运用到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中,经典搞笑的台词是把影片定为喜剧色彩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很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最大特色就是“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俗语,在《大话西游》表现为夸张,重复,戏仿,就是反传统的“大话”。每个人语言特色大不相同,如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无休止的重复显得里嗦,在让观众觉得十分搞笑的同时又把孙悟空听唐僧说话的痛苦表现出来。夸张的手法也用的非常多,紫霞仙子要杀至尊宝,画外音“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我,因为我决定说一个谎话…”至尊宝的经典告白“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如果上天…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些对话听起来都感觉与平常的思维模式有些差异,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后现主义的手法从语言上对传统进行解构,在电影《大话西游》里能实现是因为至尊宝借助月光宝盒的力量穿越在两个不同的时空,蒙太奇艺术手法的应用使影片画面可以随易拼接,形成大杂烩的模式,在人物的旁白中既有英语,日语又有国语,粤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拼接,将西方语言融入东方电影,将现代语言融入神话题材影片,如当至尊宝对瞎子装发出“I服了YOU”的赞叹,唐僧唱的“Only you”歌曲,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色彩,细碎的台词就失去了变现传统文化的语言分量,虽然显得没有深度但是让人感觉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好奇,搞笑的背后也叫人思考,比如“爱情需要理由么?需要吗?不需要吗?需要吗?……”

《大话西游》从最初的沉寂到后来的迅速蹿红广为流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电影以这样的结构和语言来表现主题,后现代表现手法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我国青少年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后现代主义在我国的艰难行进,相信《大话西游》这种通俗的解构传统的迎合现代人口味的电影的流行会成为必然,后现代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还会更进一步。(作者单位: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1]范水平,从无厘头到后现代――再观经典《大话西游》[J]当代评论,2006.3

爱情经典话语篇3

[关键词] 合作原则;经典对白;语用分析

好莱坞导演P・J・霍根于1997年执导的经典爱情轻喜剧《新娘不是我》,以2 100万美元的首映票房,打破了由电影《西雅图不眠夜》创下的1 700万美元的首映纪录。影片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友谊、爱情、善良、幸福等人生内涵。9年前,正在读大学的朱莉安(朱丽娅・罗伯茨饰)与迈克(德蒙特・莫罗尼饰)是热恋中的情侣,后来恋情由浓变淡,两人成为最好的朋友。之后,他们血誓约定:若到28岁,还未找到心仪对象,便结为夫妻。约定将至,朱莉安却收到了迈克的婚讯,备感失落,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深爱着9年来与她共度风雨的“好朋友”迈克。于是,她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新郎,打赢这场爱情保卫战。新娘金米(卡梅隆・迪亚兹饰)年轻、美丽、富有,近乎完美的她让朱莉安嫉恨、抓狂,为此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阴谋企图离间她与迈克的感情。然而,金米的真诚、善良、执著、勇敢使朱莉安的阴谋逐个落空。朱莉安对爱情的疯狂抢夺、金米的勇敢捍卫使得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浪漫幽默。在密友乔治(鲁伯特・埃弗雷特饰)的引导和帮助下,朱莉安最终认清自己争夺迈克的真实动机,放弃抢婚企图,真诚祝福金米和迈克喜结连理。

电影是以视听维度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言语手段和非言语手段来实现交际目的。一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其角色间精彩的对话对角色人物思想、性格和相互关系的塑造。[1]《新娘不是我》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影片完美的视听效果,更在于片中角色精彩的个性化对白凸显了角色性格与心理特征,展现了角色间的矛盾冲突,推动着影片情节发展直至高潮。本文以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电影《新娘不是我》的经典对白,展示片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电影蕴涵的深层主题。

一、合作原则

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莱斯(Herbert Paul 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存在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他称之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简称CP)。具体来说,合作原则是要求参加会话者在交谈中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正是这种合作使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说的话应包含交流所需的信息,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不说自知是不真实的话及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说话要贴切,与说话的目的有关联;(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避免晦涩、歧义,简洁,说话要有条理。[2]

然而,合作原则是对人们实际行为的描绘,并非告诉人们该如何做,因此不应视为规范。这些准则并非说话的规则,而是人们在话语交际中所假设的使话语得以进行的一种底线,是人们理解话语的基础。[3]因此,合作原则的重要性并不限于它本身,更在于违反它而产生的言外之意,即Grice所指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产生的语用效果。

二、合作原则的蓄意违背在电影经典对白中的应用

(一)蓄意违背数量准则

为了挑拨金米与迈克的关系,朱莉安告诉金米,迈克是集所有缺点于一身的“极品”男人。金米毫无诧异,反倒列出更多不为朱莉安所知的迈克的陋习,化被动为主动,令朱莉安心生嫉妒。

Julianne:…The guys a one-man festival of idiosyncratic.Youve been introduced to the symphonic range.

Kimmy:Of his snoring?He says its worse than ever.You know that snarfle one?

Now its got this phlegm-rattling thing happening behind it.Earplugs work.

Julianne:What about―

Kimmy:Cigars in bed? I broke him of that.The bathrooms a swamp.He wears Reeboks to dinner.He likes action movies.He reads over my shoulder.He loves karaoke bars and I cant carry a tune.

此处对白是两位女主角爱情大战的首次交锋。朱莉安以迈克9年女友的身份自居,告诉金米迈克有着数不清的坏毛病,并模仿他打呼噜发出的怪声。金米不甘示弱,忘情地模仿迈克今非昔比的“升级版”呼噜。当朱莉安提及吸烟这一陋习时,金米自信地说她让迈克戒了烟,并兴致倍增地列举诸如浴室乱得一塌糊涂、穿运动鞋出席晚宴等一系列迈克的不雅习惯。金米对迈克的坏习惯的大量罗列显然超出了朱莉安需要的信息量,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但这一数量准则的蓄意违背却向朱莉安明确表明自己对迈克的了解丝毫不逊于她,使朱莉安认识到对手不可小觑。过量地罗列迈克的种种缺点与金米之后表达的“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的爱情观形成呼应,将她敢爱敢恨的鲜明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二)蓄意违背质量准则

朱莉安明知金米五音不全,却把金米和迈克带到卡拉OK酒吧,向大家隆重推荐金米演唱,意在使金米当众出丑,破坏她在迈克心目中的完美形象。金米虽然唱功极差,却痴傻地唱完整曲,令全场为她的真实、可爱而动容。

Julianne:No,she doesnt want to,Michael.Leave her e on.Ladies and gentlemen,please give it up for the dazzling vocal stylings of Miss Kimberly Wallace!

影片中,朱莉安拿起麦克风,假意帮金米解围,却告诉大家金米的唱功一流,迫使金米在人前出丑。朱莉安知道金米根本不会唱歌,却说了假话,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朱莉安对质量准则的蓄意违背成功展现出她的心机,也为之后她对金米一次又一次的算计埋下伏笔。

(三)蓄意违背关系准则

朱莉安假借金米父亲之名给迈克的老板写信,导致迈克痛失心爱的工作,与金米的感情也受到重创。看到心爱的人难过,朱莉安深感自责,在房外借烟消愁。宾馆服务生正好路过,告诉她楼道是无烟区,并建议她去大厅吸烟。强烈自责中的朱莉安却说,她是一个危险的犯罪分子,做坏事伤害了诚实的人,并请求服务生把她交给警察。

Assistant:Its a nonsmoking floor too.Maybe you could go down to the lobby.

Julianne: Why dont you have me arrested? I mean it.I am a dangerous,criminal person.I do bad things to honest people.You can make a citizens arrest.I wouldnt struggle.

对白中,朱莉安的回答与服务生的建议没有关联,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但朱莉安这看似毫不相干的回答却精准地展现出她那充满矛盾、努力挣扎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她想通过自己的小阴谋破坏迈克与金米的感情,抢回迈克;另一方面,当看到迈克真的因为她的阴谋受到了伤害,善良的本性使她对自己的行为痛恨到极点,近乎绝望地把自己比作罪犯,应当受到最严厉的惩治。同样,正是这一毫不相干的回答令服务生感受到朱莉安内心的痛楚,便出现了他善解人意地接过香烟吸上一口的温情一幕。表面上没有任何关联的对话,却成功地描绘出影片主人公复杂的情感世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四)蓄意违背方式准则

朱莉安在乔治的鼓励下正准备向迈克表白,迈克却拿出为金米准备的婚戒,请求朱莉安保管。朱莉安一时不知所措,语无伦次,终究没能大胆说出爱。

Julianne: And in that time…weve grown close.Very close.Do you know what I mean?

George: I think so.

Julianne: Good.So do I.So sometimes―Could you excuse us?Sometimes…people think…they know how they feel about each other…but they dont…until…until they do.I have a point.Am I getting to it?

当迈克问朱莉安有什么话要和他讲时,朱莉安没能直接说出准备好的爱情表白。相反,她吞吞吐吐,说:“我们关系非常亲密,所以,有时人们认为自己清楚彼此之间的感觉,但他们不知道直到他们确实知道……”朱莉安的话语逻辑混乱、条理不清,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但却形象地反映出她对爱情的不自信、懦弱、过于矜持。朱莉安真正想要表达的是,直到现在她才意识到自己一直深爱着迈克,希望迈克能回心转意。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勇气说出爱,她借助于人们对于爱情的普遍认识,期待迈克猜出她的心思。爱对她来说,是一个强烈的词,是骄傲和害怕让她张不开口。然而,她却未能明白,相比之下,金米对于爱情的自信、勇敢、坦然是赢得这场爱情之战的最大筹码。嗦嗦、含糊不清的表述清晰地勾勒出朱莉安的爱情观,为之后的剧情做好铺垫。

三、结 语

电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由以上经典对白分析可知,人们在实际交往中往往通过违背合作原则表达言外之意。本文从蓄意违背合作原则四准则的角度,对电影《新娘不是我》的经典对白进行语用学分析,帮助观者把握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提高对影片的总体鉴赏水平,引发对电影蕴涵哲理的深层思考。当然,合作原则对影片的分析也存在其局限性,如忽视了语境、文化等宏观因素对言语交际的影响。笔者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入探索、完善理论体系,更全面地帮助观者解析影片对白中的语用魅力。

[参考文献]

[1] 徐忆,季红丽.电影《阿凡达》的语用话语分析[J].电影文学,2012(01).

[2] Grice H P.Logic and Convers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5.

爱情经典话语篇4

师: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生:孔子。

师:谁来介绍一下孔子?

师: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处于我国的春秋时期,距离现在已经有2500多年了。他出生在u邑,也就是现在山东曲阜。孔子名丘,字仲尼。

师: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第一个广收门徒的老师,他先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著名的弟子就有72人。孔子被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生:孔子写了一本书叫《论语》。

师:《论语》跟孔子有关,但不是孔子写的。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我们学校的老师撷取200条与小学生关系密切的《论语》,编成了这本校本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在这一节课,我们将要采用“闯三关”的形式。第一关:记诵经典。

二、 歌诀素读,记诵经典

师:(出示)第一条经典――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同学们是怎样读经典的?(生读)

师:你们这是朗读,听老师读。(老师歌诀体朗读经典,学生不由自主跟节奏,或晃动身体,或用手轻轻打着节拍。)

师:老师与你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读得快,有节奏,像唱歌一样。

师:老师使用的是歌诀体的朗读形式,同学们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朗读方法?

生:愿意。

(领读之后,采用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朗读形式,直到熟读成诵。)

三、 结合注释,理解文字

师:同学们顺利通过第一关,现在我们进入第二关:理解文字。看第一条,这么多“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呢?老师教你们理解经典的小窍门,结合注释理解文字。(老师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第一条经典的意思。)孔子说,学习知识或做人的道理,不停地去复习或者践行,不是很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不生气,不是一个君子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老师的方法,自学其余三条《论语》。(学生自学)

师:谁来说说这一条?(出示课件)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生:孔子说:“花言巧语装作和善,是缺少仁德的。”

师:在童话故事中总有一位主人公喜欢花言巧语,他是谁?

生:狐狸,狐狸骗乌鸦的肉,狐狸想吃公鸡就花言巧语骗它。真的是缺少仁德。

师:好,同学们再看这一则?(出示课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生: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守信用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师:看来结合注释理解经典的方法都掌握了,看这一条讲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生: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友爱同学,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还有精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礼乐技艺。”

师:意思大家都理解了。大家把这四则《论语》连起来读一遍。(学生歌诀体朗读四则《论语》)

四、 反省自我,践行经典

师:大家顺利闯过两关,现在我们要闯第三关:践行经典。学习经典的目的不仅仅是诵读、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它成为指引你前行的一盏明灯,照亮你人生之路。比如,每当我读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谨而信”时,就想起去年暑假的一天,女儿和好朋友约好下午三点去图书馆看书。谁料到中午时,乌云密布,她见势不妙,马上给朋友打电话,可她家电话停机。女儿看着黑沉沉的天,就说:“佳琪肯定不去了,咱要不也算了吧。”我看看天,又看看她,说:“咱们做人要讲诚信,不守信用可不好。”虽然乌云密布,我还是把她送到图书馆。我们刚迈进图书馆,就听见佳琪在后边喊女儿。我想,那个下午,两个女孩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俩人遵守承诺,换来的相互信任和友谊。同学们,面对今天学的经典,你想到了什么?(出示四则《论语》)

生: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想到学习知识还是做人的道理,都要经常的复习或者践行。正如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师:你用经典解释经典,可见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

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却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真的就是一个君子了。这一点我做得不太好,当别人误会了我的好意或者委屈了我,怨恨之情油然而生,我好几天不愿意跟他说话。今后,我要力争做一个君子。

师:勇于自我批评,你是生活的勇士。

生:读了“巧言令色,鲜矣仁!”我想到那天去书店买书,在书店门口碰到一个年轻人,蓬头垢面,可怜兮兮地说,他的钱被人偷了,一天了没吃一点东西。我看他可怜,就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掏给了他,谁知他拿起钱,说了一声“谢谢”,就匆匆走了,回头还露出对我鄙夷的笑。那时候自己委屈极了,现在想想,那个人就是典型的巧言令色的小人。”

师:老师同情你的遭遇,赞赏你的爱心。

生:“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我们既要防止巧言令色的人,更不要去做巧言令色的人。

生:我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想到了为别人做事,应该尽心尽力。记得有一次,朋友的汽车遥控器坏了,我帮他打开盖后,发现线路连接的焊点开了。我的遥控器上周也出了这样的问题,爸爸借了好多次工具,费了一天时间才修好。我害怕给爸爸添麻烦,就对朋友说:“只有这里坏了,遥控器就没办法修了,再去玩具店换一个吧。”现在想想,自己真做错了事,自己不但没尽力帮朋友,还撒谎欺骗他。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起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此处也应该有掌声。请你说说为什么送他掌声。

生:他勇于批评自我,是个勇士。

生:他的真诚打动了我,人不怕犯错,就怕犯错不知悔改,还嘴硬说自己没错。

师:谢谢你们俩的精彩点评。同学们,人的优秀品质并不是一下子就在身体里生根发芽的,只会在你做好事的过程中慢慢孕育。人格魅力就是这样一天天培养起来的。

生:老师,我看到“泛爱众”我就想起了我的弟弟。他不到七岁,但心地特别善良,只要在电视上看到谁得病了,或者哪里受灾了,总要收拾自己的衣服或玩具,要给小朋友送去。在路上见到乞丐,他总会向大人要钱去献爱心。一个大雪天,我们小朋友都在雪地上打雪仗,有一个老奶奶路过,不知怎么脚一滑摔倒了,我们看见笑了起来,弟弟却跑过去,吃力地扶起她,拍去她身上的雪,仰起脸不停地问摔得疼不疼。那急切的话语和心疼的目光叫我们这些姐姐哥哥好惭愧。

五、 总结全文,引领提升

师:这一节课,同学们不仅仅学习到了歌诀体的朗读方法,还理解了经典,希望在接下来的生活以及学习中相伴经典,让它引领你成为谦谦君子。

爱情经典话语篇5

[关键词]评价理论; 朋友圈;判断子系统;人际意义

1 引言

马丁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提出了语篇语义层的新概念。在该层次,马丁创立了评价理论。评价理论属语义范畴或语义资源,它是一个关于人际意义的系统。评价理论是“有关作者/讲话者如何赞成或反对,热心或者厌恶,欢迎或者批评,以及如何使读者/听者也具有这钟表现;有关由社团共有感情和价值的语篇构建,以及共有情绪、品味和规范性评价的语言机制;有关作者/说话者如何为个人识解特殊的作家身份或角色,以及他们如何与实际或潜在的回应者的结盟或偏离,以及他们如何为自己的语篇设立一个预期的或理想的观众”。

自评价理论产生以来,已有大量运用该理论进行语篇分析的论文,大多数以探讨书面语篇的评价机制为主,对口语或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语言分析较少。微信朋友圈主要是一种基于强关系的社交平台,作者并不仅仅想有感而发,他还希望通过一段图文,在朋友圈中产生共鸣并与其互动,或附和或给予评论。如同Voloshinov所认为的“任何话语,书面的或口头的,都是对他人话语的回应,期待这些话语也得到他人的回应,寻求他人的支持”。朋友圈也随即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评论.

这类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评论也属于语篇,能否从马丁的评价理论找到它实现人际交往的语言学的根据?因为评价理论正是在语篇语义层探讨评价产生的人际意义。这也是本文需要探寻的问题。希望借此分析,能够进一步证实评价理论在日常话语中的实践意义和运作机制。由于朋友圈分享的多是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评价也多集中在对行为的评价上,所以本文选取了判断子系统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微信朋友圈评论的评价机制及体现的人际意义。

2 理论依据

2.1 评价系统是一个置于语篇语义学层面的人际系统之一

马丁在韩礼德语言层级思想的基础上,将语言看成涉及三个不同抽象层次的编码系列:分别是音系和字系层,词汇语法层,语篇语义层。他“将单个语篇看做实例化的阶梯中的一个阶”。马丁在《英语篇章》说明,语义学是以篇章取向的意义资源,而不是小句意义为中心,因此被叫做语篇语义学。语篇语义研究的重点之一是语篇系统框架下的文本/话语的意义,或曰大于小句的意义。语篇语义层涉及语篇组织的各种方面,包括识别、连接、认同、协商和评价。

按照马丁和怀特的观点,评价被置于语篇语义层有三个原因:

第一,态度的实现散见于语篇的不同位置,不受语法单位的限制。

第二,一种指定的态度可能通过一系列语法范畴实现。如:

第三,语法隐喻的问题。如对已经评论过的态度名词化,那么它在语法上是以事物出现的。

以上三点也是Martin在《英语篇章》中阐述他之所以要提出语篇语义学的三个理由。

2.2 评价理论与判断子系统

评价理论含三个子系统:态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级差(graduation)。态度关注我们的感情,包括情绪反映、行为判断和对事物的评估。态度系统是评价系统的主体部分。态度又被分为三种感情范围或称之为子系统: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和鉴赏(appreciation)。

马丁和怀特将判断又分为社会评判(social esteem)和社会约束(social sanction)。社会评判涉及三个范畴即规范性(normality,某人行为是否独特或符合常规,典型情况如“幸运”“古怪”“衰退”“时髦”等)、能力性(normality,某人是否有能力,典型情况如“精力充沛”“沉闷”“敏锐”“无知”等)和坚韧性(tenacity,某人行为是否坚决,典型情况如“勇敢”“鲁莽”“忠诚”“沮丧”“顽固”等)。社会约束涉及两个范畴即诚实性(veracity,某人是否诚实,典型情况如“诚实”“撒谎”“乖巧”“摆布”等)和恰当性 (propriety,某人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典型情况如“守法”“公平”“腐败”“残忍”“无私”等)。如例子所述,判断在内容有积极和消极方面, 积极的评价含有赞美的含义而消极的评价则含有批评的含义。

2.3 评价意义(包括判断意义)的体现形式

评价理论主要在词汇层面研究人际意义。这些词汇并不限于形容词,还有动词、名词、副词等。评价意义有典型情况,即“通过典型的评价性词语体现”,还有非典型情况,在语义上含有该评价义,“但是在表达形式上则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动词及动词词组、副词及副词词组和小句等表达”。评价的体现方式有显性评价即明示评价―铭刻(inscribed),即有明显评价意义的话语标记;还有隐性评价―引发(invoked)。“所谓隐性方式,就是指通过使用那些貌似中性但隐含评价意义的成分和句式而不是那些明晰的话语标记来表达评价意义”。如许家金(2013)所说,评价系统本身属语义范畴,不拘泥于语言形式和语言种类。判断意义还有其他特殊体现形式,比如隐喻、借代、反讽等。

3 微信朋友圈评论的判断资源语料分析

(1)某女生发文,主题是--行走特辑,最后一张附了男友照片。朋友圈的部分评论有:秀的一手好恩爱(//表面是积极能力性,似乎为善于把自己的感情世界展现给他人;但实则反讽式幽默,为消极坚韧性,表明背离了单身同伴,被讽刺不够坚定;非典型,动词词组);欠我一个解释(//消极诚实性,说明对友人不够坦诚,而突然有一天将男友公布;非典型,动词词组);发正面照了(//积极诚实性但为反讽式幽默,意为现在才公开真相;非典型,动词词组);终于看到正脸了(同上);再抓一把狗粮(//隐喻―抓狗粮为网络语,单身而安慰自己的意思,比喻人是事物,属情感类别,表明评价者对于同伴脱离单身而同情自己的伤心;同时是一种消极能力性,暗示自己还没能力找到心仪的对象; 非典型,动词词组);最后亮了(//鉴赏类别,有亮点;同时积极能力性,意思是成功吸引到自己的注意;非典型,动词词组);啧啧啧大清早的(//省略了“就来秀恩爱或公布男友”,积极坚韧性但为反讽式幽默,表明这种勇于公布,让他人来不及接受;非典型,小句);猝不及防(//消极规范性,表示让人意想不到,让人吃惊;非典型,小句);辣条炒饭都有,有什么不可能的 (//隐喻,一事物是他事物,将这种消息比喻成辣条炒饭一样不可思议;消极规范性,同上);怎么换了一个(//表面只是一个问句,没有评价意义;其实含评价意义,为积极能力性但为反讽式幽默,表示有本事换男友;非典型,引发)。

(2)某妈妈发文,主题是奶奶准备礼物,让孩子们在母亲节送给自己的妈妈,配图是包装精美的甜点。朋友圈的部分评论有:你婆婆对你真好(//积极恰当性,指出婆婆作为长辈行为非常合适,既教育了子孙,又表明了对晚辈的爱心;非典型,小句);幸福的妈妈(//积极规范性,是对妈妈此刻状态的描述,快乐且幸运;非典型,名词词组);奶奶好有心,是全国奶奶学习的典范(//积极坚韧性,是对奶奶细心、可靠的品质判断;非典型,小句);好慈爱的婆婆(同上);真好!节日快乐!(//积极恰当性,略,非典型,形容词词组);中国好婆婆;你婆婆真的好啊!母亲节快乐!;(你婆婆是好儿媳,言传身教)教你如何统领三代好儿孙(//积极恰当性,奶奶自己的礼节合适,为家人做了好榜样;非典型,小句);你帮黄家生了两个小祖宗(//积极能力性,赞扬说话者完成了生儿育女的责任;非典型,小句)。

(3)某男生发文,主题是换发型,配图为其本人面部外加PS的女士短发。朋友圈的评论有:吊炸天了(//积极能力性,网络语形容作者造型方面很厉害;非典型,形容词词组);你过来,我有的是拖鞋;(//消极诚实性,评论虽没有明白表示作者的装模作样,但以引发性的小句“我要扔鞋来鄙夷你”来暗示这种态度,非典型);搞这发型我也是醉了(//消极规范性,网络语表明自己认为这种打扮很古怪搞笑;非典型,小句);又没有法律规定不可以光头上班(//消极规范性,非典型,引发性小句;指明这种装扮离奇不好看,还不如光头);光头这发型不错,值得你一试(同上);哈哈哈,好高难度的动作(//积极能力性,指很胜任PS这项工作;非典型,名词词组)。

(4)某爸爸发文,主题是尊重孩子的兴趣,配图为几个月来孩子以世界著名建筑为主题的读书,绘画,拼积木活动。朋友圈的评论有:越来越高(积极坚韧性,对于其拼积木意志坚决,不断攀高的一种肯定;非典型,形容词词组);哇!好棒!(积极能力性,称赞孩子兴趣使然下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典型,形容词);这大楼拼得太高大上了吧(积极规范性,网络语高大上形容格局大气高端有品位;非典型,小句);好棒!每栋建筑物还标有高度还有名称?(积极能力性,一种反问的形式间接表明对孩子掌握知识能力的赞叹;非典型,引发性小句);这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注意力啊,真不错!(积极坚韧性,赞叹孩子的持久的关注和坚持程度;非典型,小句);这楼高都快到你们家房顶了!(积极坚韧性;同“越来越高”;非典型,引发性小句);男孩就是男孩(积极规范性,指出男孩有男孩独有的习惯和兴趣爱好;非典型,引发性小句);建筑师的绘画课是必修课!加油!(积极规范性,孩子爱画画爱拼积木的天然的举动,正好符合将来职业发展的规律;非典型,小句);这是贝聿铭的节奏吗?(积极能力性,略;非典型,引发性小句)。

4 结语

以上讨论显示:1.一些判断资源所产生的人际意义需要结合语境才能具体的辨别,表面的积极判断可能实质是消极判断,但这种消极判断并不是一种恶意,而是反讽式幽默。越熟悉的人之间的消极判断越多。表面上是指责对方没有原则,不合规矩,但实则通过这种判断话语来娱乐读者;尤其是网络语言因为具有了大众影响力,成为一种参照系,年轻人运用这种语言能够更方便安全地加强彼此的互动,这种判断资源更能识解自己是能够开玩笑的朋友身份,完成与读者心理之间的默契,拉近彼此的关系;2.人们对于礼节的行为评价,均为积极意义,且积极恰当性的比例居多,说明人们对信仰及原则的一个共同的是非判断。积极恰当性的评价,能够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盟,表示“我赞同你的行为,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是正确的原则”; 3.判断意义的评价更多是以非典型情况出现,尤其以引发性小句为主。说明人们在进行判断义的评价时,不只希望用简单典型的评价词来判断,而更希望在基本的判断义上提供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实际上是对原有判断义的一种扩大和提升。从而能够与读者产生一种特殊的和更加紧密的联系。

通过对微信朋友圈的评论中的判断意义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涉及了马丁的评价理论的基本思想:评价是在语篇语义层面运作;判断是对“建议”(proposal)的“情感再加工”,评价用来解释权力和亲密关系,由此证明评价理论在日常话语分析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分析。

参考文献

[1] Martin, J.R.Beyond exchange: 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 [A]. In Hunston, S. & Thompson, G. (eds.).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 Martin, J.R. &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2nd ed.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14.

[3] Martin, J.R. & White. P.R.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2005.

[4] Martin, J.R.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 [M].Amsterdam: Benjamins.1992.

[5] 王振华.语篇语义的研究路径[J].中国外语,2009(06).

[6] 李战子.文体与评价―从语篇潜势到阅读取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7] 姜望琪.语篇语义学与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2009(02).

[8] 刘世铸.评价理论在中国的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5).

[9] 彭宣维等.汉英评价意义分析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0] 朱永生.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外语教学,2009(04).

[11] 许家金.中国学习者英语口头叙事中的话语评价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01).

作者简介

爱情经典话语篇6

原来,3月5日晚,她在学校的霞剧院看了一场话剧――《海鸥》。《海鸥》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戏剧代表作之一。近年来,在国内舞台,由赖声川导演的版本曾经引起一些反响。而这一次在上海上演的《海鸥》,导演不是赖声川,演员们暂时也还未出名。

这出戏的导演是法国人Ivan Ruviditch。断断续续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十年的Ivan Ruviditch,不仅有个标准的中文名字――卢逸凡,如今的他,还是上海师范大学有编制的副教授。

作为由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戏剧工作室与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ENSATT)、上海浦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一出作品,卢逸凡版本的《海鸥》不仅在3月2日至5日晚于上海师范大学霞剧院演出,还作为“上海・浦东国际戏剧大师班”项目成果之一,于3月9日至16日在上海浦东兰馨・悦立方影剧厅演出。

在此之间,我在卢逸凡的工作挝弧―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与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中,我了解到,《海鸥》的成功排演,还只是这位教授拉丁语和法国诗学、唐诗翻译等课程的学者之戏剧初步计划。接下来,他的团队将排演中国经典话剧,譬如田汉的作品之类。而未来,他的目标是将中国古典戏曲改编、排演成话剧,并进行演出。“我觉得,昆曲是个很好的选项,因为昆曲比较典雅。”卢逸凡如是说。

不谙熟古典就无法追求现代

《海鸥》是契科夫的名作。其讲述了一群平凡人悲欢喜怒的故事――父母均为演员的青年康斯坦丁渴望成为作家,可他的作品演出时遭遇冷嘲热讽。剧中人遭遇种种磨难,最终还算有个圆满的结局。

契诃夫曾说,自己的《海鸥》中包含“好几吨的爱情”。剧中的人物虽然爱得疯狂,但这些爱情故事却几乎都非常波折。除了探讨爱情的真谛以外,该剧还主要探讨了生活与艺术的本质,包括现实主义者与理想主义者间的冲突,不同时代艺术家们在理念上的分歧也在剧本中有所体现。

在卢逸凡看来,同为汉语演出,演员也都是中国人,但自己执导的《海鸥》,与赖声川的版本还是有着不同的风格。从演员来说,譬如主演刘宇彤,是上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演出团队亦有刚从上师大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更有来自社会本与上师大无关的戏剧爱好者。他们通过考试,加入到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戏剧工作室。

尽管目前,设在上师大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的该工作室,既没有硕士点,又没有特别多的经费,但这些爱好话剧的年轻人,在卢逸凡门下,以钻研话剧为乐。卢逸凡告诉我:“2015年3月,工作室成立的时候,我们招募了20位演员。并非只是戏剧爱好者,就能够加盟工作室。我们不仅要考试――面试的时候会评估学员对文学的爱好,是否爱读书、爱读剧本等问题,因为经典剧本文学性比较强,该背下的台词相当多,不怎么爱读书的人会遇到障碍。我们还在舞台上淘汰演员。譬如有的人知识量很大,但在台上紧张,或者有其他不适合演出的地方,只能淘汰。”两年多以来,从工作室退出者并不多,被淘汰者,除了不适合舞台演出者外,也有人无法坚持业余参加戏剧活动的。如今,当年招募的20人中,仍有17人在工作室。刘宇彤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不算作上师大的课程学分,但国际戏剧工作室一般每周安排四次课程。其中三次安排在工作日的晚上,从18点30分到21点30分。另有一次安排在周日下午,从14点到19点。这么算下来,平均每周有14小时课程。而假若有外籍专家来开办讲座,则每天晚上都会开课。譬如去年,巴黎第十大学戏剧里是与戏剧美学教授比埃(Christian BIET)、意大利演员麦格尼(Marcello Magni)、《黑鸟》的导演克劳迪娅・斯达文斯基(Claudia Stavisky)等,都曾前来授课。包括复旦大学法语系副教授郭斯嘉等的课程,都挺受欢迎。

去年,上师大召开过保留剧目国际会议。在卢逸凡看来,如何整理、挖掘经典剧目,在目前来说,是国际戏剧工作室他和他的团队需要去做的。“每年能排演三四部剧目吧。其实正常情况能排演三部已经很可喜了。”卢逸凡说,“在中国,譬如莎士比亚的最著名的几部剧,当然不愁知名度,也不愁没人排演。但譬如契诃夫,还有法国的拉辛、高乃依等人的作品,就很少有人去排演。”

在卢逸凡看来,如果能排演这些戏剧史上大师的经典剧目,则未来不怕排不出当代作品。卢逸凡拿毕加索来做比喻:“毕加索为世人知,主要是他的抽象作品。然而,作为大画家,其实他十六七岁时,已经能很好地掌握传统绘画的技法了,并留下来一批作品。就话剧来说,我知道,上海是鼓励原创的,但我认为原创者不能太早去追求原创,必须谙熟古典,才能追求现代。”

高校戏剧向何处去

颜琪看到,《海鸥》于霞剧院演出时,座无虚席。在没有广告的情况下,于高校剧院进行的演出,竟然这么吸引人,令上师大校方也感到惊喜。

在卢逸凡看来,于2015年落成的霞剧院是一座很专业很好的剧院,理应有更多的演出。由此,上师大或可建立适合此地演出的剧团,包括专业的仓库等。令卢逸凡感到可惜的是,他听说,在霞剧院落成前,早前有上师大其他演出团体演出完后,演出服装等无处可藏最终丢弃了。假设基于霞剧院而建立起较为完备的辅助机构,使得演出能够经常进行,则剧院设施就不至于浪费。

实则,上师大霞剧院落成以来,托其位于师大内之福,还经常有演出活动。而目前上海新造的剧院不少,譬如浦东的兰馨・悦立方影剧厅,演出就很少。乃至卢逸凡的《海鸥》剧组前往演出,还不得不临时招募同学来担任检票工作。

在卢逸凡看来,上师大国际戏剧工作室与各大戏剧学院等是由不同之处的。其办在人文与传播学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就应该有文科高校的特色。尽管目前,国际戏剧工作室不能发放文凭,前来排演的演员也没有收入,但在卢逸凡的梦想里,未来的国际戏剧工作室,该建立一个艺术硕士点,甚至开设戏剧博士点,同时利用综合性师范大学的资源,与美术学院等联合,加强舞美,使工作室越来越专业化。与此同时,也要进一步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慢慢地变成专业剧团,能够时常代表学校演出。但这样的剧团,又不同于传统的戏剧学院。它的规模不该有那么大,但要有影响力。“在法国,有很多学校剧团接触舞台,接触社会观众。”

在卢逸凡的心目中,高校剧团可以更多做中外戏剧比较研究,并且实践之。工作室曾于2016年10月先后参加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项目与第四届乌镇国际戏剧节“嘉年华”单元。分别表演了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爱的徒劳》,与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女学究》,演出颇受好评。

爱情经典话语篇7

1.引言

在交际中人们的对话往往因为某种原因及语境的因素而违反一定的会话合作原则,不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合作原则的违反,产生了言外之意。会话含义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所要表达的含蓄内容或言外之意,也就是话语的语用意义。

合作原则的违反不一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相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行为,往往会产生特殊的会话含义和语用意义,有助于会话的顺利进行或信息的有效传递。文章运用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和合作原则,分析周星驰电影台词中所包含的会话含义及其特殊的语用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对合作原则的违反而成就成功的会话。

2.合作原则和合作原则的违反

2.1合作原则

美国哲学家h. p. g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讲座上作了题为“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的著名演讲,1975年正式出版面世。他在该书中提出:使你的话语,在其所发生的阶段,符合你参与的谈话所公认的目标或方向,即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的内容,grice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准则,具体包括四条准则(maxim),在每条准则中又可细分为若干次准则(sub-maxim):

(1)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①使你的话语如(交谈的当前目的)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

②不要使你的话语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

(2)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

①不要说自知虚假的话;

②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evance):使所说的话与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①避免晦涩含混不清;

②避免歧义;

③要简练(避免冗长);

④要有序。(grice 1975:45-46)

2.2合作原则及违反四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及其次准则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们不同于语法规则,不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一定要遵守的规则。语法规则是人们使用语言时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会出现语法错误或不正确的结构,而以上会话准则违背以后并不影响话语的语法正确性,而只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会话准则的违背可产生某种含义。第二,以上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准则可以遵守,也可以违背,而且准则之间可能相互冲突。第三,违背准则可以产生一定的会话含义。第四,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是关于人类交际的总原则,但不同于涉及文化特征的礼貌等现象。含义是交际中话语传递的非字面意义,是说话人的一种交际意图。根据grice的语用学思想,含义的产生与合作原则中某一条或多条准则的违背有关,也就是说,含义的产生需具备类似条件:首先,听话人要能够发现说话人违背了某一或某些准则。如果说话人违背了某一或某些准则,比如说话人撒谎,而听话人却没有发现,此时就不可能产生含义。其次,听话人要能够发现说话人希望听话人知道自己违背了某一或某些准则。

3.合作原则及其违反在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中的反映

3.1《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

拍摄于1995年的《大话西游》,自上映以来博得众多影迷的青睐,个中经典台词几乎耳熟能详。主人公至尊宝从原先纯粹好色之徒转为深情郎君,不顾凡胎之身为救情人而毅然告别尘世,待恢复法力之时,却永不能与情人相恋,最终肩上扛着金箍棒,口中不停地吃着香蕉,以我们熟悉的一贯玩世不恭的步伐走在西行之路上,消失在远方;唐僧之婆婆妈妈、叽叽歪歪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牛魔王背着铁扇公主搞“婚外情”,而铁扇公主也悄然“红杏出墙”……为达到一定的幽默搞笑效果,演员的台词在多数遵循语言规则的情况下也不乏违反语言规则的现象。《国产零零柒》《食神》《喜剧之王》《少林足球》亦是如此,因此可以运用合作原则对这些电影中部分经典台词进行分析。

3.2合作原则在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中的反映

3.2.1数量准则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数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提供的信息适量,即不多不少。因此,当发话人提供的信息不足以适应谈话的需要时,或提供多余所需的信息时,都会产生会话含义。

例1:唐僧:喂喂喂!大家不要生气,生气会犯了嗔戒的!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你怎么又——你看我还没说完你又把棍子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他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

唐僧:干什么?

悟空:放手!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例2:阿琴:你要干什么?

007:你做不做?

阿琴:做什么?

007:做白包。

阿琴:做什么白包?

007:小德的爸爸。

阿琴:谁是小德的爸爸?

007:今天在商场那个无辜的死难者。

例1这段为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对白来自《大话西游》。其中唐僧的语言是违背数量准则的典型,提供了大量交谈所不需要的多余信息,句子重复累赘,给人的言外之意就是:这个人啰里啰唆,让人心烦。而在例2《国产零零柒》007和李香琴的这段对话中,007将一句话分成几句说,提供少于交谈所需要的信息,故弄玄虚。

3.2.2质量准则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在周星驰的电影台词中经常出现违反质量准则的想象,剧中角色故意说一些不符合事实的话或者说一些没有诚意,不负责任的话,产生相应的戏剧效果。一个最恰当的例子就是《大话西游》中当紫霞突然拔出宝剑抵在他的咽喉上时的片段:

例3:画外音(至尊宝的内心独白):当时那把剑离我的喉咙只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剑的女主人将会彻底地爱上我,因为我决定说一个谎话。虽然本人生平说过无数的谎话,但是这一个我认为是最完美的……

紫霞:你再往前半步我就把你给杀了!

至尊宝:你应该这么做,我也应该死。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犹豫了!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

至尊宝临危不乱,竟然在算准宝剑离喉只有0.01公分时还有化险为夷的绝招——以情动人。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一句“我恨你”断然会送了他的小命。因此,他决定说一个“最完美的”谎话——我爱你!会话含义很明显——先保命再说。果不其然,“‘呛啷’一声宝剑落地,紫霞感动得泪流满面”,一场误会似乎顿消。

3.2.3关系准则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为了能使会话进行下去,交际双方的话语必须和主题有关,违反关系准则同样也会产生会话含义。

例4:副导:我没发你通告,你来干吗?

天仇:是这样的,上次你不是叫我回家想想怎么死吗?我想过了,又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新的启发。相信我现在的演出一定会让你更加满意的。

副导:如果是两年前,我就一刀捅死你!

天仇:哎,这个刀呢跟枪不同,中刀通常多是这个位置(指着自己的腋下,做中刀状),这里,要伤口大一点呢?脸上还会再痛苦一点,如果是被自己朋友出卖的话,还会(做惊讶状)我想不到……是你?啊啊啊。

例4选自《喜剧之王》的对话中,副导表示对尹天仇的鄙视和不耐烦,而尹天仇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答语似乎牛唇不对马嘴,这种违反“关系准则”带来的会话含义,就是让观众看到一个坚韧执著、毫不气馁、热爱表演的人物形象。

例5:至尊宝:可是我怎么会爱上一个我讨厌的人呢?请你给我一个理由好不好?拜托!

菩提: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需要吗?

至尊宝:不需要吗?

菩提:哎,我是跟你研究研究嘛,干吗那么认真呢?需要吗?

(至尊宝陷入沉思。)

当一方提出问题时,另一方应该积极应答。而在上述对话中听话人一方却总是在反问。在形式上,提问与反问式的回答互不相干,出现了“答非所问”、“声东击西”。准则的违背则产生相应的会话含义:对同一个问题“爱情是否需要理由”双方产生了重大分歧,而且分歧的严重性更因为反问句的反复使用得以加剧,终究争论得脸红脖子粗,不欢而散,增添了笑料。不过,反问句或修辞性疑问句(rhetorical question)实际表达的是一个陈述性的内容。在特定的语境中,反问句“需要吗”意为“不需要”;反之,“不需要吗”意为“需要”。从深层结构的陈述句转换生成为表层结构的反问句,使反问句之间形式上不连贯,但实质上却“藕断丝连”。

3.2.4方式准则在人物会话中的反映

方式准则是要求话语的表达要清晰,不能含混不清,也不能有歧义,还要避免拖沓冗长,要简短而有序。周星驰电影的经典对白是怎样对待话语中的这种准则的呢?我们来看下边几个例子:

例6:星驰:除了唱歌,我想不到其他办法来表达我内心的兴奋和对你的仰慕,哇,好正点呐。

阿梅:我不好看,你别笑我。

星驰:你看着这馒头多正点!

在《少林足球》的这几句对白中,对“正点”这个词的理解模棱两可,可以是称赞阿梅漂亮,也可以来形容馒头的美味。星驰故意含糊其辞,试探对方反应,企图能博得阿梅的好感,进一步混到免费的馒头吃。

例7:唐僧被两个小妖绑在绞架上要处死,唐僧温和而认真地对小妖a:“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是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做妖就像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是人妖。”(小妖a晕倒)

唐僧转向小妖b:你妈贵姓?(小妖b立刻口吐白沫倒地)

例8:熄火,驾照,身份证。

例7是话语表达啰唆反复、拖沓冗长的一个极端体现,它严重地违反了方式准则中话语表达要简短有序的要求,塑造了唐僧说话啰里啰唆,唠唠叨叨的令人难以忍受的语言个性和形象特点,对于这种违反合作会话方式准则的后果,导演夸张地设计了小妖精倒地身亡的情景,真可谓匠心独运、令人喷饭。至于例8,堪称是方式准则使用的“楷模”,全篇选用了能代表所要表达意思的最关键的三个词,顺序排开,丝毫不拖泥带水,简短干脆,用最简的形式表达了最丰富的含义。

4.结语

爱情经典话语篇8

【关键词】漫画 ;阅读;悦读;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阅读的重要性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因此,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阅读都制定了目标要求,不仅对课内阅读教学进行了具体的目标指导,而且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量化。

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可是,当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又如何呢?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问及课文作者的有关情况,学生一无所知,问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品,更是一脸茫然,他们不知道曹文轩、杨红樱是谁,更别说他们创作的有关《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我是马小跳》等作品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他们说不上来,根本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他们很难会有零花钱,即使有,他们也是将其花在了买零食和玩具上。但是,令我欣慰的是不经意间我竟然捕捉到了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他们喜欢阅读漫画书。我想,如果把这股精气神用在阅读课标要求的其他课外书上,何愁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当机立断,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去探究更为符合学生心理的阅读材料及方法,引领他们一步一步爱上阅读,并且让阅读成为悦读,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三、漫画阅读,引发兴趣

所谓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有的配有一定的文字)。内容一般生动有趣,语言诙谐幽默,常常令读者忍俊不禁。和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较,就趣味性上往往令小学生一见钟情,从而爱不释手。细致观察漫画内容,有的也跟文学作品一样,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的用来讽刺现实生活,就像杂文;有的用来讲故事,就像小说;有的想象力丰富,就像童话;有的又像电视节目,跟政治实事靠边,就像新闻联播;有的充满悬念,就像环环相扣的警匪剧……

当然,就像存在垃圾节目,垃圾书籍一样,也会有垃圾漫画存在。这就在于老师们如何帮学生筛选出最优秀、对他们成长最有益的漫画书了。比如庸的《绝对小孩》,看的时候,你会喜欢上这几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但是笑过之后你一定也会被他们感动,觉得找到了知音一样。

当然,阅读漫画书籍,不是我们的目的,它只是一个切入点,一个引子,引出学生对书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

四、童话替换,逐步过渡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漫画阅读,他们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爱上了阅读,如果哪一天他们没有读书,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读书已经成了他们每天学习与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此时漫画已不能再满足他们的读书需求,教师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读书内容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童话寓言故事的读书兴趣,教师可适时上一节引导兼推动课。让孩子们爱上童话故事书,从而顺利完成漫画与童话寓言之间的交接替代阅读。接下来老师要做的事就是向学生推荐书目,并引领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养成读书习惯。

教师要帮助孩子确定要阅读的童话故事书目,如《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都是学生所喜欢的。不同孩子喜欢的书也是不同的,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独立阅读的书难度要适中,尽量推荐那些配有一些有趣插图或图片的图书。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并根据阅读计划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完成了阅读计划,要及时地给予奖励。奖励是鼓励孩子读书的动力,奖励要逐渐从物质性奖励向精神性奖励转变,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心境。

五、经典名著,客串成主

作为学生,要提高文化素养,就一定要阅读名著,而且要读世界公认的经典名著。在学生大量阅读童话故事书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穿一些经典优秀文学作品,让经典名著时不时地来客串一下,这样学生就能在反复客串中认识经典名著,感受名著的魅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爱上名著,让经典名著反客为主。

经典文学作品字词凝练,文质兼美,精辟深刻,细读品味,意蕴无穷,学生多读之,能从中吮吸甘露,升华思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童年》等,让这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著滋润学生的心田,熏陶他们的情操,引领他们的人生方向。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一定的计划,引领学生阅读经典,为学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开辟一个新的天地。让他们通过与先人“对话”,与经典“对话”,在“对话”中理解先人们的人生,理解先人们的思想与感情,从而反观自身,体味自我的生命状态,让生命在反观中实现自我成长。

六、阅读――悦读,成功转换

当下有一个热词叫“悦读”,“悦读”就是快乐地读书,在读书中享受着愉悦。从阅读到悦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些人可能会读一辈子书,但都是停留在阅读上的。而我们的学生在以漫画书为切入口、一层层阶梯式的阅读中,沐浴着“心灵鸡汤”,享受着读书带来的快乐,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悦读”。

上一篇:磁场练习题范文 下一篇:新计生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