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计生专范文

时间:2023-10-05 21:49:45

新计生专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作品来,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办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自己的作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当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这些对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要想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1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紧紧围绕学生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创新型教育体制。

(1)转变教育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学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变革,结合当下时展的潮流,对一些新型设计理念进行借鉴和学习,从思想上改变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教育观念为主导,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这种指导思想来安排和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考核和评估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用创新的教学观念来带动创新型教学的开展。

(2)设立创新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是整个学习工作的核心,也是自己的主要学习目标。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也需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让学生在学校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一些创新型设计理念、创新型设计方法等课程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时展的需求,学习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设计内容。学校应该利用现代科技,借助计算机以及电子通信系统等工具,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一些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习先进的设计知识。例如,可以在计算机课程中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等设计课程,让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方便、更全面、更好地进行设计知识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也无法很好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安排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需要安排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设计方案等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将企业和市场等元素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课外活动实践小组,开展设计竞赛活动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已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去思考,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慢慢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为学生提供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

要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做好教学环节的工作,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施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践行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艺术设计创新环境。因此,学校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型的教育环境,不断地拓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构建一个适合学生成人以及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艺术设计学术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校园内开展艺术设计校园文化节,开展校园设计创新大赛,评选校园设计之星等活动,对优秀的学生已经学生作品进行奖励,同时也可以把优秀的创新设计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其他学生更加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渐在整个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艺术设计创新氛围。

(2)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需要一定的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学校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中介机构以及咨询公司等,为学生的创新思路,创新点子提供出路,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创新思想,也能够给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建议,给学生提供创新资金筹措渠道等。此外,学校还可以同社会联合,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新设计项目,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学校还可以调用一些可以调用的资源优势,鼓励和帮助学生开设一些艺术设计工作室、设计公司以及创新设计创业园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

3结语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考虑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建立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艺术设计已经逐步演变为全球竞争的趋势和环境下,更加需要不断地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探索,不断地对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参考文献:

[1] 赵巍,徐彦婷,宋慧颖,李艳红.隐性知识视阈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l(5).

[2] 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3] 姚刚,王岚.过渡与升华――艺术设计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9(5).

新计生专篇2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计算机专业创新能力

一、大数据背景的解读

大数据(BigData),又称为巨量资料,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正式提出,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定义,所谓“大数据”就是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可以说是人类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随着时代进步、产业发展,在科技领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通过对信息数据分析、归纳、处理,使其在学习、生活、生产等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了新生专业的产生,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在2016年2月首次成功申请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新专业,目前全国已有283所高校开设了“大数据”专业,其中“985”、“211”高校36所,由此可见,大数据已成为时代所趋,掌握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势在必行。

二、大数据给高职计算机专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高职计算机专业主要以培养中高级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职计算机专业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

1.大数据时代让师生沟通更便捷

QQ、微信、博客、E-mail等社交平台为师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各类信息通知、文件共享、互动学习和心灵交流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信息互通的大数据时代,教师通过网络信息的捕捉,能够更直观地走进学生心里、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读懂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根据数据分析,为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师,与教师进行互动。

2.大数据提供了教学方式改革的基础

大数据让教学目标的达成更科学、精准和直观。当前,依托大数据,教学内容可以在海量资源中进行搜索,教师可以对内容进行分析、比对,筛选出更为适宜教学的内容。同时,因为大数据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使得传统教育在面对互联网时,能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操作,注重流程推理忽视工具应用,注重知识考核忽视项目训练等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给计算机专业教学带来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视频、动画引入课堂教学中,在线教学、远程教育、一对一教育、团队PK走进课堂,微课、慕课、MOOC等授课形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所有的这些,都是教学方式变革的体现。

3.大数据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

大数据蕴藏了海量教学资源。其中用于搜索资源的网站有百度、搜狐、搜狗、360等,用于学习网站有我要自学网、时代光华、沪江网校以及专业类学习平台等,用于交流讨论的有社区平台、BBS等,用于衣食住行的有天猫、美团、艺龙、高德等,教育网站有百度教育、淘宝教育、YOUKU学堂、腾讯课堂等,各类教育教学内容可谓不胜枚举,如此海量的资源使教学内容丰富而多彩。

4.大数据让多元评价更为科学客观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有限的数据分析使得教学评价的来源通常聚焦于教学行为,利用现场观察、视频记录、学生行为来诊断课堂教学质量,而对于学习评价,大多依据作品的内容来进行成绩差异分析和量表统计分析,都是传统的抽样式、群体式评价。而在大数据背景下,在以人为中心的感知评价的基础上,拓展到以数据分析为重点的信息化评价,通过获取、整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情感体验、认知建构、思维发展、综合表现及学习信息的摄取等多模态数据,科学、公正、客观地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从教、学、管、研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分析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形式,启迪自学能力,建立创新引领机制,从不同维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立足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形式内涵,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学生思维形成和能力提升的摇篮,受大数据影响,课堂教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教学形式趋向多样化、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学习平台、在线教育、云平台等,实现视频教学、互动教学、在线测评等已很常见。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学习任务书及学案,学生利用电脑、手机下载浏览,开展课前自学,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自学过程中,对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实现师生间的有效问答,利于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授课从“一师多生”转为“一师一生、一师两生”等多元化授课模式,这样可以实现个性化培养,针对性有所提高。以Photoshop教学为例,在讲解LOGO制作时,链接企业网站主页,让学生了解企业的LOGO,从形状、颜色、寓意等方面设问、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数据分析等形式,引入创新的想法,建立创新的意识,形成创新的理念,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数据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围绕教材内容,从网络上搜索相关最适宜的素材,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梳理每次课的重难点,以最有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大数据中涵盖的教学方面的素材面广量大,包括了在线教学、视频素材、图片素材、问卷分析、模拟体验等教学素材,以及其他互动交流的平台等等,在云量信息中采集教学所需,整理、内化为教学所用。使教学内容从生动多样、科学客观以及体现时代特色等角度拓宽学生的认识层面。

2.立足活动平台,丰富活动信息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眼界

大数据时代下,学生的活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如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在上海赛区举行,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于2019年4月启动,第34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拉开序幕。除全国性的创新比赛外,各省、市也自行组织了形式各异的创新比赛活动,此类比赛技术含量高、信息素养足、对活动的知识和技能冲击力大,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参与活动或比赛过程中,搜集“新”资料,接触“真”高手,见识“最”前沿,对于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十分重要,对拓宽学生的视野眼界大有裨益。

3.借助管理机制,制定创新激励政策,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当前,高职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关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正在纷纷出台,大数据时代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能依托高职教育建立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则可极大地提升广大师生创新的热情。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可以从精神、物质、情感和校园文化等多角度制定,既可以借助比赛、研讨、实践、社团活动等平台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评选、评优、评定等方式以评促学、以评促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中来。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频繁,对创意设计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创新平台,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因此,结合高职办学特点建立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政策,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4.成立创新团队,研究创新专业方向,形成创新的浓郁氛围

新计生专篇3

1调查对象

2015年1月对西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全体本科生进行了创新能力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9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31份,其中女生341人,男生590人。参与调查的学生年级分布为:大一学生294(31.51%),大二学生311人(33.33%),大三学生248人(26.69%),大四学生79人(8.47%)。大四学生参加调查人数较少的原因在于,调查时很多学生正在参与企业的实习或正忙于找工作,因此未能填写调查问卷。

2统计及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真实情况,调查从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及实践环节设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职业规划几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2.1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

结合计算机学院学生接触计算机比其他学院学生早的现状,主要从学生学习习惯、求知能力、上网目的及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能在学习中经常主动发现问题的大一学生占12.9%、大二学生占19.0%、大三学生占16.2%、大四学生占10.1%;学生中遇到问题时能独立思考的占比分别为27.2%、23.2%、25.1%和7.6%,以上数据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还很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编码规模为2千-5千的学生四个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为:36.4%、29.9%、42.5%和41.8%,说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乏大量编程练习,所以在各类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对作业、课程设计、实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编程积极性和兴趣。

2.2教学及实践环节设置

学生的创新能力离不开教学和实践环节,此部分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及实践方式上。其中,对于教师能布置新颖独特的作业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占比分别为:大一34.7%、大二22.2%、大三40.1%、大四49.4%。反映了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性能力作业的需求。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假期或统一安排时间自行实践,其中大一学生25.9%、大二学生33.8%、大三学生30.0%、大四学生24.1%。。

2.3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

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此部分调查主要从获取信息渠道、参与竞赛级别、获奖等级、是否参与过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进行调查,其中学生获取相关学科竞赛信息的渠道中来源于辅导员通知的大一学生有58.8%、大二学生22.2%、大三学生56.7%、大四学生72.2%,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现状建立多方渠道,尤其要利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建立合理的信息化公开及交流平台,将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等多源信息进行整合,才是有效提高学生获取竞赛信息的途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提供竞赛指导信息,以利于提高学生竞赛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统计显示,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最能提高个人技能的选项中,大一学生中有51.7%认为是教师的指导,而其余三个年级中认为项目组中高年级学长的指导最重要的分别占到43.1%、49.0%和53.2%。有必要建立合理的跨年级的沟通及联系渠道,便于低年级学生获得高年级学长的及时指导及经验共享。

2.4职业规划

在职业规划方面,听说过但不了解企业的暑期实习生的学生,大一学生占比50.4%、大二学生38.6%、大三学生44.5%、大四学生59.5%。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提高实践能力的企业实习生计划了解不够,而通过往年的与毕业班学生座谈,获知参加过此类实习的学生在就业时普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能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最希望具备的能力中,选择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较快上手工作,有利于就业这一选项的大一学生占比36.1%、大二学生41.5%、大三学生32.8%、大四学生11.4%。毕业规划中,大一学生45.6%准备企业就业,选择准备考研深造的大二学生40.2%,大三学生39.3%、大四学生59.5%。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愿意选择继续深造,提高学历,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精髓。贯穿本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可以作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其他调查问题具体结果。

3结论与建议

(1)注重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构建跨年级学生的沟通渠道。从大一入学开始就要给学生普及创新观念,建立跨年级沟通信息渠道或平台,让高年级的学长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指导,并在各类比赛、科研项目中引入新生,逐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拓展专业能力。同时加强毕业后学生的联系机制,组织就业学生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讲座。

(2)强调课堂及实践环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多样化课程资源,将书本、网络和实践活动中的内容融合在课堂的教学中。将传统的案例式、讲授式教学改为对话式教学,要留给学生思考和发挥的空间。提供相对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培养学生敢于讨论、勇于质疑的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

(3)整合多渠道信息资源,构建学科竞赛信息化平台。以前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及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随配备富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进行指导,但均通过选拔的方式从创新活动能力突出的学生中挑选出佼佼者,然后组团参赛,此途径下参与学生有限。因此为了广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发动辅导员及教师多收集相关学科竞赛信息,特别是高水平或有一定全国知名度的竞赛信息,构建学科竞赛信息化平台,让大多数学生能够第一时间获知相关比赛并进行准备,同时也可由有经验的老师在平台上进行资源共享,做到信息资源利用最大化。

(4)重视提高教师本身创新能力。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会极大影响授课学生。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强调创新内容的引进,同时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方面进行提升,以适应学生对创新知识的需求。同时可以引入导师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指定教师从大一入校就对小组学生进行指导,可从学生兴趣,教师科研,社会需求等多方面选取合适的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各类科技作品的制作,及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

(5)建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信息化平台。在当前信息化手段丰富的环境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信息化平台,引进企业孵化器等理念,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案,鼓励他们完成科技作品,申报专利,特别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中,将科研转化为能够创造社会、经济价值的项目。

新计生专篇4

在中专新生班主任工作计划

XX年下学期我中途接任计算机专业74班的班主任;这对于我来说即是锻炼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也是一个充满挑战性的任务。根据对该班学生进行沟通后的了解和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实际条件,为把班级管理好,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我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思想原则:

怀着爱心、责任心、耐心、宽容心、自信心来开展班主任工作。用爱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充分体现班主任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基础,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坚持以劝说、开导为主,并以深厚的感情来对待和教育他们,要相信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用特殊的眼光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利用其闪光点对其鼓励,促其发展。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在不违反有关规定和安全的基础上充分相信学生的实力,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主人。不冷落任何一位学生,以真诚换取学生的信任,要做学生最好的朋友。

二.努力方向:

要达到一个标准的职校学生的形象,需要做到“八有”:“有人格,有胸怀,有教养,有能力;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有成绩”。前面的“四有”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后面的“四有”是教给他们如何学习。1、“有人格”是做人的最起码的标准;2、“有胸怀”会使我们的班级集体变得融洽,同学们之间会亲如一家;3、“有教养”,注意,“教养”并不是一个特别贬义的词,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红灯的时候照样横穿马路,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会回答:因为没有警察!好像他遵守交通规则是为警察遵守的。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经常看到学生在“检查”中写到:我对不起老师的教育之情,对不起家长的抚育之恩------好像他们整天的学习是在为老师学,为家长学,可惜的是我们有许多教师看到学生以上的“检查”,可能就以为学生真的已经悔改了!像这样的学生和老师都属于没有“教养”的范围!4、那么什么是“有能力”呢?有的学生每次考试还可以,但是实际操作不行,不会唱歌,不会吟诗,不会书法,不会组织,不会演讲,不懂幽默┉┉这样的学生我觉得就是没有能力;5、“有计划”:很多学生是得过且过型,他们整天忙忙碌碌,或者无所事事,这些都是没有计划的表现,有的学生不服气,说我有计划,比如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优秀的技术人员,我说那是理想,愿望,或者是你的计划太空洞,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我规定,每月的1号是全班同学制定计划日,每个人都要制定出操作可行的计划,班长和学习委员以及班主任检查。另外,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制定一个计划;一旦有了计划,那么慢慢的就会“有规律”起来。6、“有规律”:生活有规律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学习有规律有利于成绩的稳步提高,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晾网”,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是不聪明,是由于做事没有规律而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从而学习成绩及能力很一般;7、“有效率”:经常看到有的学生整天忙碌,埋头苦干,就是看不出进步,原因就在于没有提高“效率”。

三.具体措施:

(一)思想行为教育方面:

1、制定班规,班训以及班级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全班设置大约30个岗位,这样就作到了人人有事做,真正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庭一样来看待,让有些调皮的学生有事可做,也可以分散他们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逐步走向自主管理,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可谓“一箭三雕”。

2、实施班级常规:为了对一些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也为了给自主管理设置一个良好的后盾,我特意制定了非常详细的班级一日、一周及一月常规,使事情具体化、详细化,操作起来更加容易,班干部容易管理,学生的情况容易量化,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矗

3、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主题班会是一座大熔炉,它能集中全班同学们的精华思想,进而感染每一个同学,起到催化剂的作用。鉴于此,我打算每两周高一次主题班会,内容也是密切联系本班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动态。

4、多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其目的一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

5、确定每周的主题,提高能力:如“高效学习周”,“治病救人周”,“开拓胸怀周”等等,借以来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学习方面 :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措施:

1、每月每周每天都要制定出自己学习的计划。

2、每天清晨按照班级规定读书。

3、每天抽出5分钟时间练字。

4、经常开展一些竞赛如“技能比赛”,“环保知识竞赛”,“法制知识竞赛”,借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联系,抓好各门学科的联系工作。

6、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交流会等。

7、加强自主作业时的自主管理。

8、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及心理素质教育。

9、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活动中来;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新计生专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创新能力;支持体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3-0106-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为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中国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会计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会计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进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大学会计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另一方面,从近年来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上看,高校会计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新招聘来的应届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较差,这种现象不利于高校会计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如何提高会计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目前大学会计教育研究的重中之重。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创新能力培养支持体系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大学会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育理念创新

传统教学的理念是“知识传授”的教学思想,突出表现为“吸收―储存一再现”的呆板思路,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机械学习,成为学习的容器,缺乏创新意识。传统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现有知识的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不能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参与意识淡薄,缺乏进取精神,抑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湮灭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因此,实施创新能力教育首先要从教育理念人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会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南,推进大学会计教学创新,关键在于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第一,应在大学会计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观念。现行的大学会计教育模式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根深蒂固,重知识轻能力,把传授知识视为教学的唯一目的。用素质教育观念指导大学会计教育,应把会计知识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把通识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相结合;把传授会计理论知识和培养会计基本技能相结合;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第二,应在大学会计教育中强化人本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人本教育观念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处于第一位的,学校的工作“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最后,还应在大学会计教育中强化终身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改变了教育的时空观,使得教育在时间上扩展到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扩展到全社会。中国的会计教育应以终身教育观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备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搞好继续教育,为已经离开学历教育系统而又需要学习新知识的在职人员提供培训。第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没有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具备创新素质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不再满足于教书匠生涯,具有创新意识,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舞台上展示自身风采,活跃课堂气氛;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个别化”和“差异性”因材施教;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应用知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方面,使教学过程为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问题的过程。第四,在教学评价上,彻底转变分数至上的单一评价标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创新源于一定的兴趣、爱好,源于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教师提倡案例分析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新角度来思考问题,支持学生求新、求异,追求不同的答案,要注意尽可能使其发挥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和盲目从众。各校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依据是三个,一是考勤,二是作业,三是考试。各校考核的形式的变化大同小异,主要在内容上,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有所改进。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好坏应从多方面来进行。首先,以实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其是否能做到自己去学、学的效果如何、操作技能的水平。其次,以讨论中的表现来考察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新思维的形成。再次,富试卷题型,增加辨析题分量,来考查学生知识面、点的掌握情况,重在运用能力的判断。最后,以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学生道德建设的~个方面,它对工作态度、事业态度的养成至关重要。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应该在其课程学习的成绩评定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这样,在原有基础上,考虑到传统因素、外来因素、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因素,保持传统模式中的合理内核,融入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模式处在可灵活调整的状态,能够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双向互动的积极性。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手段上都能体现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体系创新

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为实现通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原则,对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基本思路是:加大基础课,调整专业课,增加案例课。

第一,必须克服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狭窄的不足,拓宽专业基础,加大基础课的比重。有许多会计教育专家提出,增加非会计专业的课时比重。如美国会计学会早在1967年就提出了这种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人文科学,包括艺术和文学,要理解数学、物理以及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第二,必须调整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其更加合理化。要压缩或减少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因为有些所谓“专业课”与其说是专业课程,不如说是一个专题,与其他课程内容有很多重复。要增设相关学科的课程,尤其是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学以及应用数学类盼课程。第三,针对会

计专业实践性、技能性强的特点,增加案例课程。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带人特定的事件环境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许多教师都很重视案例教学,在讲授中增加实际例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是案例课程,案例课程是指在教学计划中单独列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面广,甚至跨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完整性,真实性的特点。

三、教学方式创新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创新的主阵地理所当然是课堂。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单靠传授一些技能、技法或进行单一的专业性训练来实现,而是渗透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彻底转变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维。积极构建和实践“主动探究式”、“课题开放式”、“质疑批判式”等新型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互动良性课堂生态平衡;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教学最佳境界是不教,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发现中学会发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会计专业问题,培养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实践精神和批判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会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计生专篇6

1.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具体实验

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都存在偏重理论、忽视实验的现象。虽然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如果脱离了实验教学,就是理论脱离了具体实践,难以体现理论知识的实际用途,限制了学生的深入研究探索,容易导致学生墨守成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照本宣科的习惯,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发挥。

1.2缺乏规范的专业认证管理

专业认证是一种合格性认证,专业认证是由专业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专业认证强调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和自身持续改进,但我国很多高校在这个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高校不能正确依据专业认证的要求来判断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学目标含混不清,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有的高校错误的以师资队伍和资源设备的庞大为建设根本,忽视了学生对资源的利用效果。还有的高校的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效果有限,不能有效发挥专业认证体制对于教学培养工作提高的评审、督促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时展的先进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力。

2建立“兴趣+实验+认证”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1激发研究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2.1.1兴趣驱动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区别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明确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擅长程度、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偏好改进教学方式。有的学生擅长数据库知识的操作,有的学生热爱计算机编程;有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有的学生喜欢请教老师。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建立合作小组,使同学之间优劣互补,在共同努力中收货学习的快乐。教师还应该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满足生活和学习需要的基本微机操作技能,操作知识点多,逐步讲解的“填鸭式”教学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体会计算机操作中蕴含的诸多乐趣,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并保持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会举一反三、研究创新。

2.1.2触类旁通式教学为应

对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对其他基本能力和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触类旁通,将各方面内容进行结合渗透。多种新颖内容的融入,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更为丰富饱满,更能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PowerPoint的课程教授时,教师不应让学生随意的建立和编辑几张幻灯片进行操作,而是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时政热点或自身兴趣爱好搜集相关资料,做一份完整的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是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实践用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开阔事业、拓展思维奠定了基础。

2.2注重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2.2.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会产生很多疑问,他们想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以更加清晰深入的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学生除了需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课本上的实验,还需要进行一些课外的实验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进行指导,对自身研究发现的问题或自主设计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高校应该设立开放实验室,保证良好有序的实验环境,配置资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和齐全的设备工具。指导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理念和思路,了解学生的实验目的,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流程,向学生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实验项目和套路,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高校联合企业的实验教学模式

课本知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是学生体会到实践工作中的具体流程,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应该重视其与IT企业的实验合作。学校应该请合作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和指导,进行技术应用、市场动态、岗位需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不断求知、修改和完善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验技能。高校还应该联合IT企业建立实验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将自己的新思路、新创意转化成新产品、新技术。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早的适应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3形成目标明确、以学生为本、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体制

2.3.1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是否达到其培养目标是专业认证的基本标准。首先高校应该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并保证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科学性。避免树立空泛笼统、放之四海皆准的目标。只有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才能把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正确合理的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优势。这样,高校才能具备参与认证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进行专业认证时,相关机构才能具有充分严谨的认证依据,防止出现随意无序的不规范现象。

2.3.2以学生为本

计算机专业认证要求高校计算机专业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高校应该提高学校教师、图书、设备等各类资源的利用程度,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各类软件、硬件设施的规模。只有证明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专业认证的基本条件。

2.3.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专业认证为相关人员进入特定行业之前接受的教育质量提供保证。高校参与专业认证,有利于促进自身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在高校完善其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持续改进机制,即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自我审查、自我批评,及时发现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促使高校教学秩序的规范以及教学特色的形成,采取更加具有激励性、引导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进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还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兴趣+实验+认证”作为一种多方面结合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对上述措施进行灵活改进和综合应用。

新计生专篇7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的日益加深,工业设计产业逐渐备受各界人士关注,在国内众多行业中正突显及其重要的作用。而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无论从工业设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有效的提升,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也频频在国内外各种设计赛事上屡获佳绩,每年大批的工业设计人才注入到各个经济产业领域中。

但是,相比较国外工业设计教育体制成长历程,国内这种高产、速成型发展必然带来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在各高校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课程建设陈旧、教学思想和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和硬件设施薄弱、校企合作环节欠紧密等。以至于出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对专业学科认识不够清晰、自主学习倾向不强、学习满意度不高、学习能力下降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最终也导致当今工业设计大部队无法真正跟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能直接满足当前工业设计产业对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要。为此如何从当今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出发看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以求更加行之有效的做到专业教育—学习绩效—产业实践完美衔接,是目前广大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应共同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

在研究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认清何为学习绩效?根据文献搜索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学习绩效的研究已相对比较成熟,学习绩效不仅表示为传统意义上学生基本知识能力和技术的获得,还包括何时何处灵活、合理的运用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其概念的认定具体是指学生经由较佳之学习情境、满意的师生互动等过程,经过内化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经验得以提升,并外化为高度、有效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价值。[1] 通过概念的定义和资料搜集,结合工业设计专业教育需要,笔者认为影响当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学员和学校两方面,并且校方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影响着学生对象的表现和行为。

1. 学员因素

学生对学科认识清晰度、课程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自身综合素质,以及学员间相互合作、支持等都将影响到学习绩效的评定。具体看来,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多数时候在知识接受、储备、应用能力上较强,他们获取和转化知识技能的表现实则反应了学习绩效的程度。在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学生对学科认识的清晰度,能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所学专业和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便于学生选择对其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专业。同时,学生的学习满意程度越高,对课程和专业兴趣会愈加浓烈,进而其自主学习倾向程度越高,他们更愿意在学习中更多地投入自己的努力,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绩效。另外,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支持也可能成为学习绩效提升的动力所在。

2.校方因素

从学校方面来看,为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地学习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教学环境、提供硬件设施、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互动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作用显著。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学方式等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实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具体到工业设计细分专业方向的不同,其内容有所差异。应从实际出发,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加以实行、评定、修正。以求通过如何开展能有效提高“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绩效的教学模式,让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2]

三、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途径

经过对影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员因素的评定可以促进校方因素不断更新、完善;校方因素的每次革新也为学员因素提供了良好保障,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从而影响到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提升。具体看来,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背景下的学生学习绩效提升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革新培养体系 完善课程建设

工业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注重艺术和技术的综合应用,一般高校在招生对象择取上采取“文理兼招”的方式。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首先认清艺术类和理工类学生的差异性,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取长补短”。艺术类学生美术功底较强,具备一定审美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理工类学生美术功底薄弱,但文化素质较好,对结构理解能力较强。而目前市场所需工业设计专业人才主要分为造型设计师和结构设计师。为此,根据市场需求、未来发展方向和能力差异这两类学生在基础教育背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上应各有不同,前者应重视艺术素质、艺术审美和设计表现力的培养;后者应抓住文化素质、功能设计方面的相对优势,这样才能做到“因人而教,因材施教”,学生在今后专业学习中才可能创造较好的学习绩效。

另外,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专业技能水平主要在于所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其从中获得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那么,建立系统、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相关学科专业互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还应该积极思考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群,使学生能认清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其学习绩效。为迎合学科特点和人才要求,结合传统课程设置,现将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划分为设计理论课程群、造型基础课程群、设计表现课程群、专业设计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5大块。各课程群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迭加。在设计理论和造型基础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绘画功底和设计理论基础的掌握,以提高学生设计审美和设计素养为主;在设计表现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基本表现技法和软件操作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主;在专业设计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掌握,以创作概念性设计为主;在工程技术课程群教学中,强调学生对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实际设计为主。[3]

2. 注重实践互动 增强硬件设施

对于当今的工业设计大学生而言,传统的灌输式、书面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培养发散性思 维,以启发、诱导、感悟式教学为主,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研讨的教学环节,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主动、深入的认识和人际沟通能力。如在《产品专题设计》课程中开展教学互动环节:一是师生互动,在开题阶段配合学生选题、调研及前期分析,教师给予现场指导,当场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二是学生互动,学生每完成一个课题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整理好后搬到课堂上面对所有同学进行讲解,同时由学生自己提问,再由学生回答,教师做出点评。

另外,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创新加实践型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应该由实践教学环节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市场意识指导下的教学实习制度,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力的获得以及自主应用。具体看来,鼓励学生进企业或其他机构从事实习工作,增长其社会实践、实际应用和人际交往能力。并积极争取在专业课程中引入实际课题或比赛项目,避免“纸上谈兵”。低年级的专业课程在实践环节可以采用虚拟项目,借以给学生做“热身运动”,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则与具体的实际项目挂钩,以此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4]

同时,在课程建设上增强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则能更好的支持和辅助教学互动和教学实践。因此,金工实验室、人机工程学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实验室、专业工作间、模型室、专业多媒体教室等硬件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它对强化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素养均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比如,专业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教师能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优秀的教学案例、名师著作等通过电子课件的形式,在声光电作用下引进课堂,辅助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感知功能,增强他们参与互动意识。

3. 结合地方产业 打造特色教育

当前,国内各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其教育模式、形式和内容都十分相似,大部分学校都借鉴和参考了早期开设工业设计专业高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无锡轻工学院)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甚至连课程设置、编排都几乎雷同,很少有学校能列出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优势。[5] 为此,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积极开展特色教学,它是区别和优势于其他开办工业设计专业院校的有力砝码。也是学生增加专业信心的有利条件,对学生学习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特色教育的开设离不开与市场的结合,它强调课程的适用性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由于我国各区域地理位置、人文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不径相同,行业和地区间存在发展差异,因此决定了每个地区都存在着自身发展优势和地方经济特色。[6]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具有产业特点、文化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它是学校、地方企业、市场接轨合作的有利介质。从笔者所在株洲地区来看,株洲近几年在工业、旅游业、生态产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校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潜在地提供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和项目,如目前城市绿色公用自行车方案的实施,为市民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那么问题的发现、研究、解决则恰好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本职工作,我们正巧可开展此类为地方服务的产品设计课题供学生探讨、分析、设计。另外,株洲较为庞大的企业资源是支撑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机械产品造型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等均可以考虑与企业沟通、协作,依托当地企业共同办学,通过校企合作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

四、结论

革新培养体系、完善课程建设;注重实践互动、增强硬件设施;结合地方产业、打造特色教育仅仅是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背景下得出的提升大学生学习绩效的主要途径。显然,今后对于学生学习绩效的研究,我们还应该根据细分专业方向不同、职业导向差异、学生综合素质等做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方可真正做到完整、准确的抓住提升学习绩效的途径,以培养出适合各自专业领域,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伟军.设计类大学生职业导向、专业承诺对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17(2):119-124.

[2] 赵靓.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绩效分析支持工具包的设计与开发[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3] 魏蓉.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学信息(学术研究),2008,(28):212.

[4] 陈艳,郑淇元,赵文英.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创新的构想[J].职教论坛,2012,(5):50.

[5] 史耀军,吴乃群.对理工类院校中工业设计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8):87.

[6] 刘宗明,唐川林.我校工业设计教育改革初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21(6):46.

新计生专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80-02

艺术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学科,培养具有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人才是艺术设计教育革新和学科发展的重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陈旧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已不再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在改革中逐步调整,从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方法手段、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转变,更加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具有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除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出色的设计技法,将设计教育与现代化的生产及现代性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从学生自身素质下手进行综合能力的教育外,更加突出强调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新的发展视角发掘学生自身的设计特质。本文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探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创新意识培养

艺术设计是创造性的行为,需要在专业教育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就是从基础开始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影响、开发和培育,塑造学生的创新实践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新意识。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一般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以及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等,在这些课程之前学生通常接触的是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等,当学生转入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创新思维还没有得到过启发,处于自然的状态。那么开启创新实践能力之路,就需要根据当代的教学目标选择具有启发性的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改变以课堂和教材为主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从设计基础课程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在教学导入之初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开启探索意识,在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产生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并不断强化,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精神。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通过具体化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以及针对不同课程训练单元加入的调动创新思维的元素,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根据不同学生的优势设置可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因材施教,给予个体独有的个性表现机会,形成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丰富性的基础保障。把批判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多样性教给学生,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潜能,发挥自我特长,展现独特的个性,勇于质疑,大胆突破,提出不同观念和设想,创造轻松、自由、民主的良好教学氛围,引发实现自我价值的创新动力。以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让学生依据自身行动探索对客观事物的视觉认知,以及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使他们脱离传统思想和固定思维的束缚,开拓思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机,让他们的创新潜能和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形成创新思维。

(三)创新思维和方法。创新思维和方法的训练,是确保艺术设计教学实践效果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技法的强化训练两方面结合,学生能将思想意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实用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内容,并提高自我的创新创造能力。具体的训练内容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中完成,即在专业教学过程和不同教学单元中融入创新教育思维和方法训练内容。创新思维的训练一般通过视觉观察能力训练、想象能力拓展、综合协调能力拓展等层层递进地进行提高。视觉观察能力训练主要促使学生摆脱固有的观察束缚,扩大观察角度和视野,打开视觉感知能力,从独特的视觉角度看待事物,感知事物。想象能力的拓展是在原有的想象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注重加强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经过观察、理解、比较、分析,进一步想象、记忆、判断以打开思路。而综合协调能力拓展是这两阶段训练成果的验证和升华,注重综合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随着训练内容的完成,学生想象、表达、解决综合设计问题等各种能力都将得到提高。

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需要转变教学观,思考时代形式并积极应对,时刻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开拓总体性视野进行设计教育,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目标相结合,让学生从思维上的创新转化为实际实用的能力创新。

(一)基础实训。在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理论讲解部分,结合学生对新课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从实际实践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收集、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撑,将设计的知识发展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理论和设计过程的理解。如中国美术学院王雪青教授与郑美京副教授,在其《王雪青/郑美京精品课程》系列丛书《二维设计基础》中,就对源于包豪斯的“三大构成”中的“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新思考与新的解读,围绕着“中国、时代、国际”的目标,以全新的视角和思路,对平面及色彩二维范围内的形态、色彩、材质等项目进行诠释,并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多样化的表现手段及独立创造能力来学习,对课程独具风格特色的设计与把控体现创新能力开发和培养的独到之处。

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交流和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机会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也许他们的想法并不成熟,但这样的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碰撞出新的观点和思考,并感受到被人理解与接受,从而形成自由思维、自由思考、自我评价的反思能力,使学生有思维空间去自由创造。

(二)项目实践。实践性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所以专业教学中的项目实践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实践项目的研究分析,从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上规划出不同的实践内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程度让学生参与相对应的实践部分,建立起师生间互相尊重、理解、信任的平等的交流合作、教学相长的关系,以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实际有效的项目实践一般可以结合设计竞赛项目和产学研项目两种类型。国际主流的设计竞赛通常会考虑以赞助商“真题”命题的方式来,以现实商业案例或者公益项目作为命题进行竞赛,所以,结合设计竞赛是使设计理念从教学走向现实市场的沟通桥梁。而结合产、学、研项目,建立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科研带动教学,让教学为研究和实际生产服务,也是与现实市场密切结合的重要平台。通过选择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的“真题”,以市场项目为载体,让学生置身于现实设计环境中亲自实践,使学生了解现实的设计条件,了解企业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明确了解设计目的和设计定位。并采取多方位的合作形式,由校内导师和企业人员组成项目指导,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课题组成员进行项目设计,共同商讨形成设计方案,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硬性支持条件,真正鼓励支持学生的创新活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与教师、企业、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各方所需的设计动态,不断地进行调整,保持学生与市场、企业的紧密接触,最终使设计方案有机会有效地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设计成果。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便捷路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综合协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

三、综合能力培养

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今社会,社会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以及价值取向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艺术设计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文化知识教育领域,需要经过最终的综合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推向现实,得到让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并实现创新目标的综合性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个性化与多元化相辅相成的新型的、具有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新系统。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和审美性。艺术设计的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生产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真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感悟能力,以及艺术设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仅仅靠课程专业训练阶段的设计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后期的学习和实践中,艺术设计教育应当与日益发展的产业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相关联,结合社会创新活动和创新资源,紧扣时代前进的步伐,反映专业前沿最新内容,实行专业整合,并强调学科间的领域渗透,联系相关学科,积极发现市场热点,多开展观摩、市场调查、实地设计等实践活动,使不同学科间的关联领域互相交融,从不同的教育角度进行设计创新实践教育的提升,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完善的设计教育的社会体系。

(二)创新人格。创新基于实践,实践促进创新。让学生以市场为导向,反复研究和探索艺术设计创新发展,并思考关注人、物、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同时与行业深度融合,学会团队协作,加强行业适应性,增强学术自信,并不断磨炼意志,提高逆境处理能力,形成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使学生的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得到提升,构成具有创造性人格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创新和创造能力,才能创建自我特色的艺术设计表现语言,把成熟的实践技术和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应用到现实的社会生存活动中,紧扣现实需要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倡导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为社会提供良好的艺术设计风气。

总之,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对现状的突破以及面向未来的积极探索,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敏锐的审美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完善的创新思维、完备的创新人格、全面性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这也应当是艺术设计教育革新价值追求和教育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威廉・斯莫克.包豪斯理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3]史蒂文・赫勒,埃莉诺・佩蒂特.三十四位顶尖设计师的思考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多维实践平台建设的艺术设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现”(2013JGZ204)

上一篇:爱情经典话语范文 下一篇:和谐你全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