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学习写作范文

时间:2023-12-13 04:35:05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1

关键词:分析;指导;培养;感受;表达

一、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由于从“写话”到“习作”发生了质的飞跃,习作的内容更丰富,容量更大,语言要求更具体、更形象,所表现的主题也更深刻,情感更真挚。因此,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一节作文课经常从选材到写作方法讲得面面俱到,而学生的习作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经历有限,因此,往往造成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再加上他们语言积累有限,写出的语句也很平淡,还有些孩子写出的习作没有层次,顺序混乱,甚至词不达意。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的畏难心理,觉得习作怎么这么难,慢慢地失去信心,放弃习作。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是培养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写作兴趣、习作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习作起步阶段,指导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指导得当,才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习作基础,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写出他们小小心灵中的点滴美好感悟。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小学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入“习作”阶段。他们现有的语文知识、语言水平都影响着他们的表达方式。起步阶段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怕写作文。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习作分析、小组讨论,先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针对起步阶段学生习作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从学情出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措施,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扩大学生的素材积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三步走来进行:

第一阶段:在教学中初步研究探索进行作文起步阶段训练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并确定其中较为有效的几种方法。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采用调查问卷法、实验对比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探寻三年级习作教学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1.确立目标,使习作指导有章可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习作要求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泥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要求,也是对习作教学策略的指导。分析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畏难于习作,教师困惑于习作教学,而我们将习作教学的门槛放低一些,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互利互惠,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写作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的作文回到生活当中去,解决了学生的写作素材问题,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没有题材、体裁、字数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引导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写出自己的快乐,写出自己的烦恼,凡是生活作文,想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起步作文,让孩子觉得作文并不可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写作热情。

3.学好语文,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就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随笔的形式把这些材料记录下来,如课堂中随机发生的事情,校园、班级里开展的各项活动,邻里间的故事等。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自体验的、生活中的新鲜事以“写真”的形式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去观察生活,去发现生活。捕捉生活的镜头就是为了强调“写真”。由于学生明白了习作是记录生活,不能瞎编,内容非常的生活化。

4.坚持练习

(1)结合文章构思,引导学生仿写、构思。简单地说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儿详写,哪儿略写……教材中有些文章明显地体现了作者的构思和具体的写作方法,抓住这些文章的特点,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章构思的指导。

(2)延伸课文内容,实现迁移练笔。人教版三年级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小练笔,这些小练笔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这种形式的“小练笔”就是绝佳的习作训练途径。因为学生学了课文,有了依托,觉得有话可写,知道该怎么写,写作也就有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言之有物”。这样的练笔水到渠成。

(3)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创意表达。想象力是学生习作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现行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对学生在习作中非常有创意的表达,在班上交流,并给予鼓励。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地不留痕迹地指导学生习作。

第二阶段:教师将自己确立的较为恰当的方法进一步进行探究试验,并进一步研究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如何恰当过渡,从写一段话到写起步作文怎样转变,从写简单的作文如何过渡到能较顺利地独立作文这几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特别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立足于教学,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积极寻求有效教学、高效训练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收集教师的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研究成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2

关键词: 小学高段 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教师更应优化习作教学策略,让习作融于课堂、融入生活,让学生自主写作、爱上写作。现将作文教学策略小结如下:

一、计划与制度同步,贯彻与落实同行

开学初,我便统一要求学生用8K稿纸,装订成每人一个习作本,并与学生协商每周两篇独立习作,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用习作制度约束同学,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习作,从行为上动手习作,形成了全班习作的浓厚氛围。坚持每周一节习作课,习作内容周周有创新,习作方法次次有新意,习作质量篇篇有提高。习作与课堂教学是同步的,习作和学习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习作成了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习惯。

二、课内读写结合,积少成多

高年级语文课,主要进行阅读教学,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堂是主渠道,也是主战线。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内的读写结合和习作指导、训练,从而形成扎实的习作技能。

(一)以课文为载体的片断写作。课文是文学的精华。课文中的许多句式、段式、篇章更是语言的精粹。在课堂上,我利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了解句式,理解段式,掌握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和各类表达技巧,继而进行仿写,从仿到创,反复实践,最终获得习作的方法、技巧和灵感。文学家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模仿课文,是对课文的吸收内化,也是对语言的积累运用,更是对思维的梳理拓展。通过仿写、缩写、扩写、续写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言语图式和技巧,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拐杖和路径,敢于也乐于积极地进行习作创作。

(二)以生活为依托的情感习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习作方式写作。”生活与习作紧密联系,我恰当地利用活动,竞赛,班级小事,天气变化,节日等,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感受,从而将思维、感受、表达密切结合写习作,这种习作不仅是学生真切的体验、情感的反映,而且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我手写我心,我心思我行”,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孩子们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稚嫩的情感思维,也有浓浓的人文关怀。

(三)以提纲为引导的师生合作。写什么?怎样写?是学生习作的重难点,大多数头疼习作的同学,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此时,老师的习作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这学期,第一单元《马》的习作要求是:写一写生活中的马或有关马的一件事,或想象中的马。虽然习作要求宽泛,但学生根本把握不住,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学生生活中极少见到马,更不了解马。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先让学生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了解马的外形、生活习性、历史、有关马的故事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我和学生一起列出了习作提纲:(1)马的总体印象;(2)外形:头、鬓毛、身体、腿、尾巴;(3)马的作用(穿插故事)从古到今;(4)有关马的成语、传说;(5)马的精神概括;(6)抒发个人感受。以这个提纲为引导,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习作,然后师生互相评比,我的写作行为激励了学生,学生独特的思维感受也启迪了我,“老马识途”、“茶马古道”等记录历史岁月的词语,被学生细心感受品味,激发了探求知识、崇尚文明的欲望。在习作时,老师就要先“下水”,试试水的深浅,引导学生摸索着走;就要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写,让写作不再孤独无依;就要蹲下来,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用欣赏的眼光向孩子学习,用激励的眼神伴他们前行。

(四)以场景为契机的即兴习作。孩子的眼睛不是照相机,孩子的脑袋不是复印机,小学生写不出回忆性的文字,只有让他们亲自观察感受、当场习作,才会让他们写出真实有效的习作。如《一次精彩的××比赛》、《一件难忘的事》等叙事类作文如何写好?老师需要巧妙地创造契机,在看似不经意的设计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说、想、悟、写……如:我在六年级上的一节作文课,我不声不响地拿着一个月饼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先让学生写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问:“想不想吃?”

师生一起观察月饼,学生再动笔写看到的月饼,期间我指导说明顺序;接着分月饼,先说如何分,再请同学实际操作,其他同学观察他的动作步骤,把所思所想写下来;然后尝月饼,慢慢尝,说感受,细细嚼,品味道,写下来;最后说,为什么老师让大家吃一个月饼?在解惑中归纳主题――团圆饼、同学情、中国心……一次次撕纸、跳绳、抢豆子等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说笑中感悟、在玩耍中写作,把生活场景移入课堂,把切身感受化成文字,习作教学在老师睿智的引导中变得轻松自如。

三、课外欣赏品味,由表及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习作似泉水叮咚,沉静中透着灵气;习作似小溪奔流,欢快中和着旋律;习作又似波涛汹涌,凶猛中带着动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课文、美文、经典、名著的熏陶,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拓展。在习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把课外引进课内。每天课前3分钟的美文欣赏、成语积累、猜谜语、对对联等,虽用时不多,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欣赏的水平,充实了孩子们的课外知识。利用班会课,活动课进行背古诗比赛、古诗文诵读,让学生徜徉在古诗文的河流中精神愉快、情感充沛。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的资料本、资料袋等,像一条条溪流,把课外知识系统、有层次地引入课堂,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架起了桥梁。

(二)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有限的课内时间,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渴望,我就在课堂上推荐好书,好电影、资料让学生到课后有目的地去看。与此同时,读书笔记也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伙伴,同学们的阅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厚厚的读书笔记见证了阅读的分分秒秒,明亮的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孩子们淳朴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

(三)从阅读口号到行为。很多小学生喜欢读书,但是为了轻松娱乐,他们把肤浅的口袋漫画、娱乐搞笑当成了阅读,没有领悟到语文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为此,我特意和学生约定周末一起去书店、图书馆,然后和他们一起找书、看书、买书、讨论感受,鼓励他们说一说读书的乐趣,写一写读后感悟,用自己的阅读行为引导学生,用细腻地感受敲开学生的心灵之窗,用人间朴素、真挚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灵之弦,把阅读真真切切地落实到了行动上。

(四)从读者到笔友。我爱好写作,喜欢每天用笔在纸上写一段,然后把笔记本给学生看,他们是我的最忠实的读者,或评论、或续写、或感悟,然后选择喜欢的篇目就帮我敲成电子文档。文字建构的平台,是我和孩子们心灵的舞台,许多孩子触景生情,感同身受,也不自觉地拿起了笔记录自己的点滴感受,也学会了在自己的生活中用心体会、用情思考、用笔抒情,我和孩子们成了彼此的读者和笔友。

四、评价与激励结合,短期与实效互动

习作训练强调学习创新,一题多练,注重独立写作,但更注重兴趣的激发和积极习作态度的培养,因此评价激励的机制就成了作文不可或缺的必要手段。

(一)书面评语和实物奖励互为补充。每一次批阅习作本,我总是以等级分评定,对优秀习作划出其亮点,评个A+,以作文书、学习用具作为奖励;对有进步但还欠佳的习作,多做修改,在评语中给出不足,多加鼓励。从而形成了优秀者得奖,后进者明确方向的习作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教师精批与学生互改详略有方。每学期,我们练写的习作加片段有四十多篇,老师精心批改的作文只有八九篇,其余的让学生互批自改,这样有重点地批改,一方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作文修改的效率,为师生沟通架设了桥梁,学生在老师精批细改的作文中发现不足,得到指导和鼓励;另一方面,学生在自改和互批的过程中,端正了习作的态度,获得了经验和方法,了解了他人的思路和创新手法,学会了合作和鼓励,认真写出了自己的习作并反思感受,积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下次习作做好准备。

(三)讲评鉴赏与反复修改取长补短。小学生不只在乎老师的等级评定和物质奖励,更关注同学对自己的赏识与称赞,在对习作进行批阅修改后,我已胸有成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上进行讲评习作时,讲评作文不是念作文,而是选取其中的亮点片段,供大家品读学习。每一次习作讲评,不仅是优秀作文的展示,更是大部分同学学习、积累的好机会,他们带着期盼的眼神,带着满意的笑容修改、认真誊抄,渴望下一次讲评的作文是自己的,写作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被激发。

(四)封面表格与展出发表相得益彰。开校初,我让学生在作文本封面画表格,每次习作批改后,便认真填写成绩,定期进行评比奖励。封面表格中的成绩一目了然,既能让学生纵向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又为学习园地的“文采飞扬”栏目进行佳作展出提供了依据。每当有同学的佳作被展出时,他是多么兴奋、激动。长期、连续的评比展出,调动了同学们自觉主动写作的积极性,他们都爱用纸笔书写心中最美的愿望,最真的感受,都期望在文字中写出一个优秀的自我。

五、不足与感想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当我满怀激情地教过后,再坐下来冷静地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心中不免有些暗自内疚。

(1)作为语文老师,我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提高学习的时间太少,对深厚的文学知识记不牢固,不深不广。在一定程度上,眼高手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扩展。

(2)教学准备有时不充分,没能多层次、多侧面地为学生提供资料,训练的内容不够丰富,方法过于简单,使用多媒体时,往往因字小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不太理想。

(3)大多数时候,我渴求全班习作的整体效果,用一个提纲、一个要求框住了学生的思想,用自己的感受主宰了学生的思维,整体习作水平有提高,但缺少个性和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并非照猫画虎,许多专家、学者的理论、经验在给我作指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写作是我每一天的功课。我要全身心地思考――阅读与写作的功用、语文学科的本性、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用丰富的经验敏锐地捕捉孩子们行文习作的困惑,并给予他们乐于接受的帮助,让写作成为一段愉快的心灵之旅。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5.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3

关键词:小学 语文 习作

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文章内容与写作形式的高度统一。实践证明,小学生习作的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言之无物――这是没有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结果。从信息论的观点看,小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摄取、储存、提取和加工的过程。学生摄取、储存的信息量愈多,输出的信息也就愈易、愈畅。小学生的信息源主要是他们身边的生活世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之源不绝,写作之树长青。教师要培养一双双慧眼,让学生愉快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否则,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是言之无序――这是写作与阅读教学脱节的结果。写作是儿童个体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最初的创造始于模仿,通过模仿,学习并掌握了一些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就具备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条件。每单元进行一次作文,学生练笔少而且都安排在阅读教学后,作文与课文往往是两张皮,学生难以从中学到一定的语言形式。教师要发展一颗颗聪颖的大脑,让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一些写作方法,迁移运用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中去。为此,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坚持“感受生活练笔”与“读写结合练笔”两手抓,两手都过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说来,主要采用了以下五种丰富学生习作素材的方式:

一、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文质优美,语言规范生动,思想内涵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作文的优秀范文,作者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学生应该领悟运用的写作技巧。在课文教学中,以课例信息资源为写作内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用个上十分钟左右让学生在日记本上写一写,可谓一箭双雕。它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材角度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效果好。如“观察插图,描绘一番”、“精彩篇章,仿写片段”、“移花接木,摘录重组”、“读文有感,写作写作”、“抓住‘空白’,补充补充”、“欣赏古诗,改写改写”、“续编故事,大胆想象”等等。这些丰富多采的随文练笔形式,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如我教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积极唤醒学生的亲历体验,仿写一段话,常随父母远游的宋洁同学很快写了出来――“我去过凝聚着人类智慧的都江堰,游览过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却从没看见过仙境般的五彩池的水。五彩池的水真艳啊,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鲜艳有趣;五彩池的水真清啊,俗话说水清无鱼,的确如此,走了好远看了好多也不见一条鱼;五彩池的水真奇啊,水在池中像是用染料染过似的,捧起来却如自来水一般清清的,凉凉的。”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就连习作水平较差的小翁同学也仿写得十分出色――“我们的校园真绿啊,绿得像一个植物园;我们的校园真大啊,大得就像一个广场;我们的校园真热闹啊,热闹得仿佛是一个刚开业的超市。”

二、随事练笔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学生身边的事更是层出不穷,这是习作素材的大仓库,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为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我经常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二分钟左右的“头脑风景”,交流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及其原因,并命上一个题目,命题优秀就评为“金点子习作题目”,记入相关记载本中,在期末依此评比表彰“金点子大王”。学生身边的事只要引导得法,常会以小见大,写出有意义的主题来。在实践中,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引导:一是充分利用班级、学校等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如学校组织的个人特长赛、文艺汇演、公益劳动、参观访问、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大型活动;班上开展的知识竞赛、游戏活动、踢毽子比赛等小型活动;还有学科教学中的实验小制作、课本剧表演等学科活动等等。二是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在课间、在社会上、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甚至于学生之间打架了、闹矛盾了都可以写一写。一些后进生不但调皮而且基本功差,写单元作文常常错误百出,而真诚地要他们写自己调皮的事儿,一般都写得生动有趣,文通字顺。引导学生写身边最熟悉的小事儿,随时发生,随时写在小练笔本上,学生也就成了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三是教师无事找事,逗着学生写玩玩乐乐的小事儿。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男生尤其如此。在学生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种玩艺或玩法儿,如吹泡泡热、丢沙包热、集卡通片热、看漫画热、玩水枪热、剪纸热……流行什么就引导学生写什么。学生普遍感到无话可写了,我就或者发动一次搬手劲比赛,或者请学生来个独唱表演等等,现场观察,现场写小练笔。顺应学生好玩的天性,让学生在玩玩乐乐之中进行习作,更有童真童趣。

三、随时练笔

随时练笔就是引导学生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和各种动物植物写日记,如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星星、月亮、太阳、风、雪、雨、露的景象和变幻,各类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的形态特点和各种鸟、兽、虫、鱼的生活习性等等。特别是要因地制宜,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观察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使学生在用文笔赞美家乡的过程中受到热爱家乡的陶冶。我校北依白龙山南邻百尺河,我经常带领学生在河边,在大桥边观赏景色,诵诗作画。写作《江边小景》,《美丽的白龙山》,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也领略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等名诗佳句的意境。

四、随心练笔

随心练笔就是鼓励学生写自己内心的苦恼、希望、忧愁等心里话,激励学生“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一是在习作内容上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二是在习作形式上放开学生手脚,儿歌、童话、小诗、故事、顺口溜等都可以写,擅长画画的写“图话练笔”,也是别具一格,很受学生欢迎;三是要保护学生的内心隐私和尊重学生幼稚甚至可笑的想象;四是要抓住一些学生想一吐为快的机会。我想: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不是很好的教学契机吗?老师为两地的孩子们搭起桥梁,就会让友谊之花绽开,让习作的“需要”之泉长流,使习作教学与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眼抓住一切机会要当好筑桥人。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4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在我国最近几年的小学教育改革中,教师逐渐将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关于学生素质教育有效提升的教学活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度也在不断推进,就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依旧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并没有完全从传统教学的理念中走出来,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多的,所写的文章也缺乏基本情感。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大多还没有将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生本理念加以运用,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有所缺失,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来加以改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大多是要取材于现实生活,然后在自身的想象基础上不断加入情感,才能完成写作训练,但是对于当前的教师教学来说,并没有注重学生的自身生活,反而是让学生从开始就建立在想象基础上去完成写作训练,这与生本理念是完全相反的。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的主要价值,在写作的过程中忽略了写作的源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教师不仅不注重写作训练的源头,还忽略学生对写作训练的技巧掌握,生本理念重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掌握技巧,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训练来挖掘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而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正是欠缺了这一部分。关于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内容。

一、将生活元素融入写作教学中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本理念为核心思想,将学生的现实生活细节和故事融入写作教学中,从而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这样不仅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也可以从别作者的文本中获取灵感,这样就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控学生的自主观念,让学生成为写作教育的主体,有感而发。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定题写作,生本理念要更加主推灵活写作,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认知周围的世界,理解学习掌握技巧。

例:教师让学生平常习惯写日记,在写作训练课程中,让学生把日记本拿出来翻阅自己之前的日记,教师给一个核心的写作思路,比如“反思”,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日记本中翻阅灵感寻找素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生活元素融入写作教学中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的兴趣才是主导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写作训练课程进行针对性设计,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课程中挖掘到自身的兴趣,从而养成写作习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自主性始终放到教学第一位,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刺激等来不断加深自己的学习乐趣,让写作教学成为自己喜爱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开拓思维,不断成长。

例:教师在进行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时,可以增加适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话题加以讨论,为自己的写作增加素材。教师可以在写作训练前为学生做几个方向的指引,比如,描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也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去写,这样的写作训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同话题,让学生对写作教学逐渐喜爱。

三、积累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知识积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如果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日常基础知识积累,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以外的方面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知识面。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词汇量不达标一直是很严重的教学问题,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积累习惯,整个生本理念的写作课堂就难以有效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

例:教师在写作教学课堂前后为学生安排对应的课外读物,比如本次写作教学主要描写人物,那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关的人物课外读物,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方便写作训练。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根本,教师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掌握技巧,通过生本教育可以为学生打下更扎的基础,在未来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优美文章。

参考文献:

[1]柴军应.生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0).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5

【关键词】作文;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体会,粗浅的谈一谈小学生作文教学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与指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要使学生能写好作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能力。

1.从阅读教学入手,要上好阅读教学课,从中学习其写作方法

因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一切学习活动都 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叶圣陶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 吐,倾吐能否有法度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课文习作范文到读写例话,正好体现了“由读到写”这一过程。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方法于课内,然后再得方法于课外。课文,实际就是给学生借鉴提供的范例。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教学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后果。因此作文经常是从阅读教学开始的。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人家的观察方法以及表达方法等。

2.要让孩子喜欢作文,就得引导学会作文,使他们感到作文不难

孩子觉得作文很难,主要的难在内容上,也就是缺少写作材料。怎么办?一是多观察;二是多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代教育家朱熹的这句名言不仅道出了学习的方法,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真知,求的发展。对于作文来说,生活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读书是写作的“流”。引导孩子作文应该开展丰富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 还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眼看、耳听、脑想手记的习惯,在认识中学认识,在理解中学理解。为此,在观察生活中,引导孩子边看边想,多问几个“怎么样”、“为什么”,逐步提高观察、思考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3.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因此,平时勤于积累,才是打开写作源泉、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学生必须自己学会“找米下锅”,积累一些写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积累素材呢?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这样在你心中新鲜的事、生动活泼的人就多起来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4.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5.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

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当写作不再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写作也因此才有可能成为学生一种本能。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6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大多是要取材于现实生活,然后在自身的想象基础上不断加入情感,才能完成写作训练,但是对于当前的教师教学来说,并没有注重学生的自身生活,反而是让学生从开始就建立在想象基础上去完成写作训练,这与生本理念是完全相反的。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习的主要价值,在写作的过程中忽略了写作的源头,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教师不仅不注重写作训练的源头,还忽略学生对写作训练的技巧掌握,生本理念重在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掌握技巧,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阅读训练来挖掘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而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正是欠缺了这一部分。关于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应用,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内容。

一、将生活元素融入写作教学中

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本理念为核心思想,将学生的现实生活细节和故事融入写作教学中,从而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阅读理解,这样不仅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也可以从别作者的文本中获取灵感,这样就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控学生的自主观念,让学生成为写作教育的主体,有感而发。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定题写作,生本理念要更加主推灵活写作,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断认知周围的世界,理解学习掌握技巧。

例:教师让学生平常习惯写日记,在写作训练课程中,让学生把日记本拿出来翻阅自己之前的日记,教师给一个核心的写作思路,比如“反思”,然后让学生从自己的日记本中翻阅灵感寻找素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生活元素融入写作教学中了。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写作的兴趣才是主导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写作训练课程进行针对性设计,让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写作教学课程中挖掘到自身的兴趣,从而养成写作习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自主性始终放到教学第一位,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刺激等来不断加深自己的学习乐趣,让写作教学成为自己喜爱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开拓思维,不断成长。

例:教师在进行关于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时,可以增加适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话题加以讨论,为自己的写作增加素材。教师可以在写作训练前为学生做几个方向的指引,比如,描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也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去写,这样的写作训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同话题,让学生对写作教学逐渐喜爱。

三、积累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知识积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如果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日常基础知识积累,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以外的方面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知识面。在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中,词汇量不达标一直是很严重的教学问题,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积累习惯,整个生本理念的写作课堂就难以有效地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

例:教师在写作教学课堂前后为学生安排对应的课外读物,比如本次写作教学主要描写人物,那么就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关的人物课外读物,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方便写作训练。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7

一、降低写作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没了兴趣,那就更不用谈把事情做好。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在我看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还得从低年级抓起。试想,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对写话不感兴趣,那将如何叩响习作之门,让他们走上习作之路。如何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对习作产生了距离感,那到了高年级又会出现怎样糟糕的情形?

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写话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低年级起就降低孩子的写话要求。因为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犹如刚开始学走路的孩子一样,时不时还要摔跤,刚开始学写话的孩子也不会写出什么天花乱坠的文章来,他们的语言是稚嫩的"天真的,他们的结构常常是记流水账似的,他们的卷面也是错别字连篇,他们所写的文章往往是词不达意,颠三倒四。但是,当我们看到学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朝前走的时候,却总是忍不住发出会心的微笑。因此,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对待刚学走路的孩子那样,对于他们最初的习作,要多一些鼓励、欣赏、宽容。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教师要从儿童的实际水平出发,明确目标,培养其写话的兴趣。

二、丰富生活积累,积淀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或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或是写不具体,写不生动。这是因为他们平时积攒的语句不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有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才能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规范自己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运用别人的语言描述事物,做到“言之有物”。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指导,重在写作技巧,表达方式上的点拨,对于习作的内容却搞一刀切。学生缺乏习作内容的积累和写作心理的需求。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累,不吐不快。”平时积累得充实,作文就不会难了。

语言的积累需要我们确立大语文教学观,努力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内向生活实践“迁移”。积累可以是多方面的,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思想认识的积累、语言的积累等。但主要是生活的积累。“要写出真实的话,自己的话,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那么源头在哪里呢?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引导小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广播、电视等媒体,拓宽语文学习渠道,留心观察自己的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让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日记本,随时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受。不管是一句话,还是几句话,或一段话都可以。我从不对孩子提过多的要求,只要他们能坚持写就不错了。

三、放飞想象翅膀,培养创新思维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写一次这样的作文,学生的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

我在教学了《充气雨衣》一文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了本文之后,你想有什么创造发明?教室里一下沸腾起来,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我班的一个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告诉我,他说:“我想发明一种可以长大的衣服,它能跟着我的身材一起长。这样就用不着父母每年花很多的钱为我们买衣服,还可以为他们节约一笔开支。”这个孩子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从小就懂得体贴父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要结合阅读教学,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因素,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意义;途径;实验研究

1 理论背景

元认知的概念源于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他提出,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即认知主体对有关自身任何认知活动的知识或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flavell,1979)。他还将元认知知识分为3类,即:“人(主体)的知识”,主体关于作为认知活动加工者的自己和他人的知识,包括动机、自我概念和写作问题;“任务知识”,主体持有的关于从事一项任务所需信息资料,以及关于完成任务所需努力程度的知识,包括文章知识、对目的的考虑和对读者的考虑;“策略知识”,关于达到某个目标或从事某项任务过程中所用策略有效性的知识,包括计划、组织、评价和资源利用。而元认知体验是指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有意识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

吴红云在“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2006)中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在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实施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构想(见表1)。

2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意义

写作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它历经了从传统的西方修辞学到社会认知学的理论传承,从古典的修辞写作模式到过程化写作运动的范式转变,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通过理论传承和技术创新,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问题,就成为一种有意义的事情(杨永林,2005)。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体现了社会认知写作理论和过程化写作范式的有机结合。社会认知写作理论认为作者、文本、语境三要素在写作过程中互为条件,强调写作过程中社会性学习的作用。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以人(作者)为本(如评估写作中的强项和弱项及元认知体验等),强调优秀作文标准(文本)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语境);过程化写作范式认为写作是思维和发现过程,是动用某些策略创造的过程,也是逐步开发文本的过程,在信息搜寻、前写过程、写作过程、改写过程、编辑过程等主要活动中“循环往复”地进行,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和反思(思维活动)、阅读及策略知识的重要性(信息搜寻),将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融入写作过程的主要活动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是当代先进的写作研究和教学理念的结合。

若想了解一种理论、一种方法、一种原则是否能解决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问题,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契合点在于:(1)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2)强调学习的交际性和同伴合作精神;(3)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4)强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该原则并非仅仅着眼于某项具体的写作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致力于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甚至是终生学习的过程。这与我国英语教学的最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3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的途径

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将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实施纳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以精读和听说课为主。写作课占的比重小;二是因为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输入和输出的关系,阅读的目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总体语言水平,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熟悉不同类型文章的写法(ur,1996)。该原则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结合的方法是:在完成从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等一系列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布置一项与精读课文题目相似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练习。将精读课融入写作教学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可为学习者的写作输出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把课文理解、问题讨论互动、语言技能训练、综合练习一直到写作的各个教学环节融合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考察,扩展写作“过程教学法”到阅读这一准备阶段。此外,作文题目的拟订还应考虑到是否适合学生的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的应用:实验研究

本文所提倡的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旨在与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专门开设写作课的情况下,采取将写作融入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具体写作模式采用前文提到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检验这个构想的有效性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学实践。为此,笔者在有关同事的帮助下,对某校2007级的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15周的对比实验。两个班的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相仿(v2他们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写作成绩作为衡量标准),由同一个老师任教。实验班采用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对照班也采用“扩展过程写作法”,但在教学中不实施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在实验阶段共要求学生完成了6次习作,写作文体有记述文、议论文、信件等等。实验前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和兴趣;另一个考察指标是学生的6次作文成绩。采用整体计分,即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写作评分标准,由两位老师为作文评分。评分结束后,对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测,得出6次作文成绩相关系数均在0.75—0.79之间(相关性在0.01水平就是有意义的)。说明两位老师评出的成绩可靠。取两位老师给出的分值的平均分,得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作文分数,取6次作文分数的平均值,然后使用spss统计软件,检验这两个班的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从表2写作成绩对比中不难发现,由于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学生的写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本次实验数据证实了以写作元认知教学活动设计原则指导下的扩展过程写作法教学确实会影响学生的写作成绩,能帮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表3调查问卷中有6个关于学习用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其中前3项属于一般的概括性问题,后3项涉及英语写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对照班的写作态度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却有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有明显提高,并且对英语写作更有自信了。

5 结论

上一篇: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范文 下一篇:夏季养生食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