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06 02:42:37

长征小故事

长征小故事篇1

根据《XX县党史学习教育“百个党史故事大家说”活动工作方案》要求,引导全体党员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学好用好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激发爱国爱党热情,决定在全镇开展“说党史故事 怅漫漫征途”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百个党史故事大家说”活动,将我们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大人物等,通过党支部书记上专题党课、老干部口述、青少年专题演讲等形式,充分展示革命先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家风范,展示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革命先辈、英雄人物、先锋模范为榜样,坚守初心使命、弘扬优良传统、砥砺奋斗之志,自觉用百色起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持续激发广大党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投身XX镇各项发展事业。

二、活动时间

2021年3月至6月。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决定成立XX镇开展“说党史故事 怅漫漫征途”活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XXX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副组长:XXX镇党政办负责人

XXX镇党建办干部

成 员:XXX镇团委书记

XXX镇妇联主席

XXX镇党政办干部

XXX镇文化站技术员

XXX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员

XXX镇退役军人事务站干部

XXXXX镇第一初级中学校长

XXXXX镇第三初级中学校长

XXXXX镇民族中学校长

XXXXX镇实验小学校长

XXXXX镇中心小学校长

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史办,由XXX同志、XXX同志负责统筹协调活动各项事务。

四、活动内容

(一)举行“永不退色的红色印记——党史故事大家讲”活动。镇领导班子、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宣讲人,每周从《百个党史故事》、《XX红色风雷》以及“学习强国”“党建网”等党史故事中,通过“三会一课”“云山夜校”等形式在全镇及各村(社区)开展党史故事专题宣讲活动。大力宣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为群众解疑释惑讲政策,把党中央的声音传递下去。

1.参加对象:镇全体干部职工、16个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全体党员。

2.活动内容:主要学习《百个党史故事》中的故事,也可学习《XX红色风雷》以及“学习强国”“党建网”等平台上的党史故事。

3 .活动形式:镇领导班子、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党史故事宣讲人”,分享印象最深的党史故事及自身感悟,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用小载体烘托大主题,通过讲好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为党员干部鼓舞斗志,凝聚奋进力量。

(二)举办全镇“学党史,讲故事,强信念,跟党走”演讲比赛。通过演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革命英烈、英雄人物、先锋模范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顽强奋斗的光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塑造讲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锤炼忠诚干净担当干部队伍,激发全镇广大青年党员知党信党、爱党护党、敬党入党的热情。

1.报名对象:全体党员干部

2.报名时间:2021年3月23日至4月28日

3.演讲主题:以“学党史,讲故事,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结合身边事,用“小故事”支撑“大道理”,要从学史读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展现新时代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4.演讲形式:做到主题鲜明、表达完整、精炼创新、积极健康、符合文明行为规范。

(三)开展“巾帼心向党,百年正辉煌”及“巾帼同心向党,助力乡村振兴”党史故事大家讲活动。组织女性干部职工开展“巾帼心向党,百年正辉煌”党史故事大家讲活动及“巾帼同心向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一同学习百年党史,推进乡村振兴,献礼建党100周年,让女同志们进一步铭记党史,巩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感悟初心使命,涵养为民情怀。

1.参加对象:全镇女性干部职工、各村(社区)妇女

2.活动形式:一是镇妇联主席围绕党的故事进行讲解和引导,让女同志们全面了解革命斗争的历史和杰出革命先辈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提升了女同志的精神素养,深化了女同志的爱党爱国情怀。二是组织女同志到那温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清理村里垃圾、杂草,疏通污水沟,整理路边柴草杂物等。通过实际行动,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工作成效,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妇女工作新局面,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彰显新时代巾帼风采。

(四)举行“红领巾/共青团心向党,红色经典故事我来讲”主题班会、团队会。辖区内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红领巾/共青团心向党,红色经典故事我来讲”主题班会、团队会,让党的光辉形象、优秀党员的英勇事迹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内心,。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活动结束后按时将活动总结和活动图片上报镇党史办存档。

(五)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说”征稿活动

1.征集对象:党员干部、发展对象、积极分子

2.征集时间:2021年3月20日—5月30日

3.征集内容:本次征稿活动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弘扬全民阅读理念,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培养群众阅读风尚。以“党史故事我来说”为主题,围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不断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光辉历程,征集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塑造共产党员光辉形象,弘扬百色红色革命精神,展现大庆发展成就,描绘XX美好生活的文字作品。

五、工作要求

(一)压紧压实责任。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承担主体责任,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率先垂范,明确工作分工,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整体推进。

(二)加强协作配合。各村(社区)、各中小学校,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活动扎实开展。

(三)认真做好总结。各村(社区)于每月15日前将活动开展情况(活动图片、活动进度表)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1.百个党史故事目录

2.XX镇“说党史故事怅漫漫征途”活动安排表

长征小故事篇2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这些词语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或许从儿时起就背诵过课本里关于长征的篇章;对《闪闪的红星》《大渡河》等影片中的情节印象深刻;或许,从小还有过穿上军装、成为的梦想……但两万五千里艰苦卓绝的道路究竟有多遥远,在很多青年人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1991年出生的陈正,就在他20岁那年,用特殊的方式――骑单车重走长征路,拉近了自己与与那段红色岁月的距离。

90后男孩的红色情结

虽然距离2011年重走长征路的经历已经过去几年时间,但是陈正说,那段经历对他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现在回想起来,重走长征路这段历程让我感受到曾经红军为了新中国的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而更多的改变和意义在于,让我认识到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了国家,才有小家,我们才能安居乐业的享受生活。”

说起为什么要单骑走长征,陈正说,自己从小生长在赣州安远这片红色土地上,经常听父辈们说起曾经发生在瑞金、于都、兴国等地的红军长征的往事,“当时感觉只是一段故事罢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长征那段历史的了解不断加深,而慢慢特别想去切身看看那些曾经沐浴火炮硝烟的残骸墙壁,那不仅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更想去聆听,聆听那些没有被史料记载的红色故事。”

陈正记得,小学时每次升国旗,当自己举着小手向国旗敬礼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那种庄严与敬畏的感觉一直留在心里。“为此,我决定选择这条红色之路,想在每一座小城烈士墓碑前深深的鞠躬。”

2011年,从瑞金到新宁,骑行12天;2012年,镇远到遵义,骑行4天。陈正说,那16天的长征之旅或许不够完整,但在崎岖而又富有挑战的漫漫长路上,那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朋友,那些模糊而又清晰的故事,那些远逝而又不可磨灭的历史,点点滴滴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从瑞金到遵义有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乘车尚且需要几天几夜的颠簸,又更何况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地骑着自行车前往呢?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是陈正并没有被困难吓倒。

一路上最让陈正感动的是,他遇到了很多热心人,给予了他许多帮助,有的免费为他提供住宿,有的给他提供路上所需的干粮、水果,有的还请他到自己家里用餐,这些纯朴而简单的鼓励都让他更有信心和力量坚持下去。

陈正保留了一本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写给他的话:

“陈正,加油,好样的!”

“陈正,愿你一切顺利!”

……

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人们对这个男孩的肯定与鼓励。

“有天晚上,我骑车经过桂东至汝城的路段,那时下起了雨,道路很泥泞,路况很不好,我有点担心,于是放慢了前行速度。路过的几台小车司机发现我的困境后,便邀请我上车一起走。但了解到我为了纯粹地骑车完成长征的初衷后,他们就放慢了行车的速度,在我的前后两方为我引路,怕我出事。就这样在他们的保护下,我顺利地到达了汝城。”陈正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十分的激动。

那些我们不该忘记的故事

陈正还记得,当他骑行来到了位于于都河畔的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把自行车靠在了刻着“长征渡口”的大石上,东渡口不远处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一位来纪念园晨跑的大叔热心的给陈正讲述了那段于都人都知道的长征故事:1934年10月16日,农历重阳节,但此时的于都人民却无暇过重阳。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在赣南失去了立足之地,战略转移迫在眉睫。而转移的部队在10月8日已分别从瑞金、兴国、宁都、长汀等地撤离,集结在于都境内,准备渡过于都河,开始战略大转移。当年的于都河面比现在宽多了,有600多米,深1至3米,水流非常湍急。大部队过河基本得靠浮桥。可架设浮桥需要大量木材,在无树可砍的情况下,于都人民纷纷拆下家中的门板、床板,把能够捐献的木材全部献了出来。此时70多岁的曾大爷,把他的寿材也送到了架桥现场。红军战士看此情形,执意不收。曾大爷硬是不肯,生气的嚷道:“你们是不是嫌这块寿木的木材不够好,不能架浮桥?”战士无奈,只得收下。得知后,发出了“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的感叹。讲完故事,临走时大叔还在陈正的记录本里留言,写下了“重走长征路,发扬长征精神”的正楷字。

2011年7月25日,陈正骑行到了祁阳县,游览有名的“浯溪碑林”时,在园林里遇到了一位老者,便与他一同坐在石板凳上聊起了天。说到长征,一听陈正是江西过来的,老者思索了一会,然后声音有些低沉地给他讲了一个发生在祁阳县东北郊红军血洒阳明山,俗称“红军墓”的故事,而埋在红军墓里的9个人,居然全是江西的。红六军团于1934年8月21日离开新田,由于湘江突降暴雨,江水猛涨,渡江计划被推迟,被迫转进阳明山后,他们发现,这里活动区域狭窄,土地贫瘠,人口稀少,不利于建立根据地,遂决定放弃原计划。8月26日,红军便离开了阳明山。但就在这短短5天时间里,红军付出了血的代价。老人说:“在阳明山东北面的长田边上,有一座红军墓,那里面埋着9位红六军团烈士的遗骨。有11个掉队的红军伤员,两个被枪打死,另外9个被80多个反动团丁围住,用梭镖乱枪刺死”。说到这,老人叹了口气,接着说:“后来还是一个叫李天龙的瑶族同胞偷偷把这9个红军的遗体搬到一个炭窑里埋掉的。9个人都是江西的,一个姓黄的是排长,有一个人姓李,一个姓张,一个姓赵,不晓得他们的名字。另外几个人,连姓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当地群众在埋葬9位红军的地方栽了11棵树,纪念这些死难的英雄。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深深的刺痛了陈正的心,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沉睡的无名烈士是他的同乡,更多的是因为整部血色长征史。

“走完这些路,我只想说,对于长征,我们这代人,知道的太少、太少。这只是两个简单的长征线上的小故事,对于那些更多的红色记忆还需要我们去考证,去发掘,去聆听,并一代代人传诵下去,歌颂长征永远不会过时,坚持发扬长征精神永远都是必要的。”陈正回忆说。

现在的陈正是一名创业者,从事户外旅行行业的产品策划工作。他说,重走长征路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对他的影响延续至今,让他在之后的工作中行成了一种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工作风格。在生活中也学会了坚持简单朴实,不会铺张浪费,放弃毫无意义的攀比,对于很多人和事,心态上会变得更加平和、坦然,这样的状态下处理很多事情都更加游刃有余,也让他显得成熟稳重。

长征小故事篇3

[关键词]语言习得 童话 转喻 逻辑思维

童话故事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它不仅给儿童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就连成年人也难以忘记童话曾经给他们童年带来的快乐和难以泯灭的温馨记忆。中外著名的童话作品可谓举不胜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小红帽》、《丑小鸭》、《白雪公主》、《蓝胡子的故事》等西方童话故事;在中国也涌现出许多作家为童话的发展和儿童的成长做出巨大贡献,如:《玩具店的夜》、《亭亭的童话》、《怪老头儿》、《唏哩呼噜历险记》等等。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体材特征,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阅读材料。语言学家主要从童话的体裁特征、童话故事对儿童成长以及对个体童话作品的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但对童话中屡见不鲜的转喻现象在促进儿童语言的习得和发展给予很少的关注。本文将对童话中的转喻进行探究,认为转喻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儿童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阅读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转喻

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此后迅速成长为具有较牢固的哲学基础,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有着新颖理论见解的语言学流派。许多语言学家也从新的视角对转喻进行了探究。“转喻(metonymy)”一词源于拉丁文denominatio,最初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拉丁文献《修辞和解释》中,一直被视为是一种修辞工具,体现一种替代关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们认为转喻不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也是一种概念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给转喻下定义,试图想囊括所有的转喻现象,但却没能找到令所有人都能满意的定义。如在牛津字典中,转喻被定义为: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an attribute or adjunct for that of the thing meant.

该权威字典从传统的修辞角度给转喻下的定义,即转喻是名称之间的替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从认知的角度定义转喻。如Radden&Kovecses(1999):

Metonymy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one conceptual entity, the vehicle, provides mental access to another conceptual entity, the target, within the same cognitive model.

认知语言学家各抒己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阐释概念转喻。Lakoff& Turner 从认知域的角度定义概念转喻;William Croft基于“认知矩阵”的概念,认为转喻的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域矩阵中;Antonio Barcelona认同转喻是域突显现象;认知语法的创始人Ronald Langacker在认知语法框架内解释转喻现象等等。对转喻的分类,传统修辞学试图归纳所有多样繁杂的转喻表达形式,而认知语言学家则对各种转喻现象进行系统的概括。Radden&Kovecses(1999)根据理想的认知模式中转喻喻体和转喻目标之间关系给出了较全面、系统的分类。转喻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转喻。

二、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的历史久远,其雏形是神话传说。人们将现实与想象融合在一起,试图对未知世界或某些自然现象寻求合理的解释。童话源于西方,直到近代中国才出现童话这一概念,随之繁荣地发展起来。童话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安徒生是这一过渡时期的典范。童话的形式从约定俗成的公式化变成与其它文学体裁形式相交融,呈多元化趋势发展,如:童话小说、童话诗、童话散文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童话故事中增添了科幻的色彩。就其内容而言,传统的童话故事主旨鲜明,叙事方法单一,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现代文学终于将文学的指针明确指向儿童的心灵世界,试图运用儿童特有的思维方式表达童话时代的美妙想象。比较传统童话,现代童话不只是在内容上反映时代的变化,呈现出更为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童话故事的语言同样与儿童的思维模式相匹配与儿童语言习得规律相吻合,采用简洁精练的词句突现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转喻不仅是童话故事表现手法之一,同时作为人们的认知机制顺应了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儿童的阅读心理。

三、儿童语言习得

儿童如何习得语言一直是心理学家和认知语言学家关心的焦点。语言天赋论认为儿童自出生就具有习得语言的能力,即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能力;行为主义认为人类习得语言过程是反复模拟、操练和强化的过程。韩礼德从语言的功能角度认为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与其周围的人进行交际。他们试图将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由于先天的原因、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智力开发程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儿童语言习得存在个体差异,各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分明可见。儿童从出生到具有熟练口语能力大致分为4个时期。1.发声练习期(出生至6个月左右);2.语言准备期(7至11或12月);3.语言发展期(1岁至两岁半左右);4.语言成熟期(两岁半至4.5岁或5岁)。此后,儿童后天的教育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成效更为明显。儿童语言习得与认知过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幼儿2岁时能够把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例如能把形状、大小、颜色和性能各异的车辆称为小汽车。5-6岁时,儿童开始对概念进行抽象压缩和提炼。儿童的词汇量非常有限,表意能力较弱,为了减少交流的阻碍,基于转喻思维模式,他们会采用重复、多义词、上下义词、词性转化等等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四、童话故事中的概念转喻与儿童语言习得

童话不仅娱乐儿童,同时为他们的语言习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童话故事中的转喻促使儿童去感受词句以及词句所产生的意象和概念,使他们在心理世界重新整合。这样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渗透,必将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形象思维和系统逻辑思维的形成。

1.有助于儿童语言连续的发展

语言学家对儿童语言习得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但都不可否认这一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理性和灵活的方法,可以使儿童言语技能大大的加强,使语言习得变得更加顺利而连贯。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语言可以通过强化、训练塑造或模仿等来自外界的刺激来习得。童话故事语言短小精悍、流畅上口、且含蓄、凝练,是适合儿童反复吟诵的好资料。儿童大脑中原有的概念是构建其它联想的出发点。Langacker认为,转喻就是一个参照点现象,由转喻词语指定的实体作为一个参照点,为被描述的目标提供心理可及,并同时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目标上。[2]在编续故事或创编故事过程中,基于转喻的思维模式,儿童可将记忆深刻,特征突出的事物用表意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虽然多数情况下他们不能恰当准确的将自己的思想描述出来,但他们有运用的欲望和要求。儿童语言重在培养感觉和灵性,这种简单量的积累会实现质的飞跃,从而使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增强表达的形象性,提高语言的使用价值。

2.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培养

儿童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紧密关联。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概念发展的先决条件和催化剂。某一事物也可能具有很多特征,其中既有本质特征(关键特征),它决定着事物的分类;也有无关紧要特征,它不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某一类。儿童最初习得的可能并不是本质特征,而是一些其他的特征。这些非本质特征通常具有突显性,易于识别和感知,因此能给儿童留下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童话的创作通常是基于此基础之上。作家选用一些具有鲜明特征的语言表达以吸引儿童们的注意力。如:小主人公戴的小红帽在《小红帽》这篇童话中是故事的中心信息,它为其他相关信息提供预期。这一外貌特征让小读者就儿童的衣着特征有初步的概念。周国光和王葆华(2001)认为,早期儿童的认知结构简单,语言知识贫乏,他们只能从大量的实际经验到的具体实物中,以归纳的方式抽取出来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这一过程包括辨别、抽象、分化、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概括等,从而获得某些初级概念。童话中的转喻对于儿童意义潜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增强阅读和理解能力

童话作品的故事性很强,通常具有较浓的传奇色彩,使儿童在虚拟的时空中漫游。这样就要求各故事情节衔接紧密,从而使故事跌宕有致,给小读者的心灵以触动,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方卫平和王昆建(2009)认为,儿童读者的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所以他们更喜欢阅读情节环环相扣、事件娓娓道来的故事。某个事件总是由一系列子事件构成,如初始事件、中心事件、最终事件等。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提及某个事件的子事件就激活整个事件以及其他子事件。如:故事《蓝胡子的故事》中“蓝胡子”这个男性的面部特征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蓝胡子”代指文中长着蓝胡子的富人。小朋友们从自己的爸爸爷爷那里了解到普通男性的胡子是黑色、灰色或白色的,但没有见过蓝色的胡子,这便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童话故事中的语言色彩感较强。色彩是认知对象重要的外部特征,具有较强的突显性,儿童借助于色彩可以对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直观感受。这种感知特征为进一步理解这个事物提供心理通道。基于儿童的经验,长着蓝色的胡子的人可能是个怪人或坏人,他们便试图揣测“蓝胡子”富人的性格和行为。带着这样的阅读心理儿童在情节紧凑,波波相连童话中寻找答案,验证自己的假设。转喻是一种直接、明晰的表达方式,通过转喻这种表现手法和思维模式,可提高儿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和领悟能力,促使形象逻辑思维的形成。

五、结束语

童话故事语言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理需求和阅读习惯。孙亚(2008)认为转喻的过程是用一个概念实体来触发另一个概念实体,或者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转喻涉及两个概念实体,其中用以指称或触发另一实体为参照物或载体,而被触发的实体被称为目标,二者属于同一认知域,在概念层次上有邻近关系。童话故事中的转喻的使用减轻儿童的阅读压力,增强儿童对童话故事的理解,促进儿童语言的连续发展。

参考文献:

[1]Radden, G.& Z. Kovecses.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In K. Panther & G. Radden (eds.).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9.

[2]Langacker R. Reference-Point constru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3,(4).

[3]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8-132.

[4]李卓.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儿童语言习得.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5]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98-106.

长征小故事篇4

2、《中国远征军》

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由董亚春、杨军执导,由演员黄志忠,张丰毅,柯蓝,李玥等主演。主要讲述讲述了200师和新38师两支传奇之师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悲壮经历。

3、《远征,远征!》

《远征,远征!》是由吴斌执导,张丰毅、沈培艺、王姬、曹操、张世会等人主演的近代革命题材电视剧。该剧讲述了1941年随着滇越铁路被切断,日军横扫东南亚的战略图谋昭然若揭,半壁沉沦的中国连接外界的唯一血脉滇缅公路岌岌可危的背景下,赋闲在家多年的滇军中将段仲仪奔赴前线的故事。

4、《生死归途》

《生死归途》是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发行的抗日战争连续剧,由虎子执导 ,石钟山编剧,孙逊、朱泳腾等主演。2011年5月19日在广东南方经济频道播出。 该剧改编自石钟山的小说《中国血》,主要讲述了中国远征军东北营与日军在中缅边境的丛林里追杀与反追杀的故事。

5、《滇西往事》

《滇西往事》是北京世纪润禾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沈悦执导,周一围、朱宏嘉、孙宁及王正军领衔主演。该剧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滇西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滇西民众保家卫国的抗战故事。

6、《我的团长我的团》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由康洪雷执导,段奕宏、张译、张国强、邢佳栋等领衔主演。该剧改编自兰晓龙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942年期间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承受战争苦难的故事。

长征小故事篇5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1应用数字故事渗透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较小,对于课程教材中一些理论性的数学概念文字理解能力较差,经常不能读懂课本,掌握不清数学知识概念、性质,这就导致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不佳,无法准确的使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此外,由于小学生这种特殊的年龄个特征和学习特征,传统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教学枯燥无趣,久而久之愈发没有学习动力,影响了学习效率,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抓准教学机遇引入数字故事可以增加教学活力,让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集中精神在思考数字故事同时,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知识,一定程度上简化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压力减少,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学习信心与动机,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从心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对教材上小数的概念与性质理解不够全面,教师给学生讲解了一个“小数的成长”故事,用小学生喜欢的趣味性语言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小数,到小数流传到中亚和欧洲的应用,最后到现如今的小数。学生对小数故事十分感兴趣,认真听着故事、思考的故事,循序渐进的来理解了小数的起源、变迁和发展过程,接着教师再导入教材上小数的概念与性质,这时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这部分数学知识。

2应用数字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更多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感受,盲目的追赶教学进度,教学严重缺乏互动性,学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影响了教学有效性。基于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就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向课堂教学要时间的同时,更要质量,借助数字故事优势特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教学互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主动获取、学习数学知识,成为学习的生力军,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彻底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问题情境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质疑意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认识方向”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多媒体数字故事课件,给学生呈现一个集动画、文字、音乐于一体的数字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小朋友每天上学朝着不同方向走去学校,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时候迟到了,有时候早到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被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数字故事课件带入到了问题情境中,活跃着自己思维探究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了方向是主要原因这个答案,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学生保持了最佳的学习状态,踊跃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切实提高了教学效果。

3应用数字故事巩固学习成果

长征小故事篇6

超标农用车 频出车祸

“如果驾驶员能遵守交通规则,农用车的制动性再好一点,这起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谈起去年在铜川市耀州区发生的那起5死7伤的陕EB-0995五征农用车翻车事故,铜川市交警支队一位姓李的交警痛心地说。

无独有偶,不久前,陕西省大荔县又发生了一辆陕E85541五征农用车翻车事故造成6人死亡,13人重伤。

2004年2月10日上午8时,陕西丹凤县寺坪镇村民彭海,驾驶一辆五征牌农用车,车子因刹车失灵冲下悬崖,造成19人死亡,4人重伤的特大交通事故,震惊各界。

在全国其他地方,农用车交通事故更是层出不穷,而“五征”农用车发生的安全事故也是居高不下。

据了解,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农用运输车安全技术要求》和《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均明确要求,农用三轮运输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大于50km/h,最大设计总质量不大于2008kg,车身外廓长不大于4.6m、宽不大于1.6m和高不大于2m。而前面提到这数起车祸的肇事五征农用车无一例外都是设计车速、车身尺寸,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超标车”!

有人形象地把超标农用车称之为“怪物”。这辆“怪物”横行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

是谁在生产这些“怪物”,是谁还在制造这些马路杀手?近日,记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五征农用车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采访。

“怪物”随处见 安全留隐患

近日,记者来到五征集团公司总部所在地――山东日照市五莲县城。道路上和县城里满载五征各种农用车的大货车络绎不绝。五征的员工说,用户需要什么尺寸的农用车,可以提前预定,企业按客户的要求生产。现在是旺季,每天能生产上千辆农用三轮车!记者想进一步找集团公司领导核实有关情况,但集团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有关领导不在。后记者再次联系办公室,一位姓张的先生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但对于消费者反映强烈的超标农用车生产的问题他却称不知情。

河北是“五征”农用车的销售大省之一。在河北省衡水市,一间农机门市部,门口摆放了中华虎、小银虎、银帅虎、小帅虎等多种款式的五征牌三轮运输车。营业人员向记者介绍说,五征集团生产的车辆车型不少,价钱从万余元到两三万不等,有的车厢长3米,带卧铺,发动机20马力的;也有厢长3.4米,发动机是L24马力的;还有厢长4―4.3米的五轮农用车,经销商还可以帮顾客上牌照。

在郑州陈砦蔬菜批发市场,使用五征超标三轮车拉货的菜贩挺多,每辆车都装得冒尖,来自濮阳的商贩说,他的车是去年从山东那边买的,在濮阳上的牌照。他这款1150P型五征牌三轮车,车厢长3.8米,他一趟可以拉4吨多菜呢!

在山东聊城市一个蔬菜市场,往来拉货的五征牌超标农用三轮车也比比皆是,不仅有三轮农用车,还有一些五轮农用车。

据了解,五征超标农用车不仅销售到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农村甚至在首都北京的一些蔬菜、水果批发市场也随处可见五征的中华虎、小飞虎、神州虎、农家福等车。

采访中记者从各地交警部门了解到,超标农用三轮车的事故发生率极高,提醒农民朋友发家致富别忘了安全!

据悉,早在200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就河南周口农民举报部分企业生产的农用三轮车超标之事,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农机产品质量投诉监督站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三轮农用车超标现象严重,影响稳定性,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调查说,“一些企业片面迎合市场不合理需求,置国家标准于不顾,三轮农用车外廓尺寸超标现象严重。据调查,超标率为52.8%。例如调查的山东五征农用车有限公司产三轮农用车全部超标,最长的达到6.21米,比载重汽车还长,比国家标准规定的4.6米超出1.61米。”

“怪物“何以盛行?

全国农用运输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人士分析说,超标车实际上已经具有了轻型货车乃至中型卡车的载重规模和速度,但它的身份依然是三轮农用车。企业违规生产、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是造成超标农用车横行的原因。由于国家对三轮农用车有较为优越的税费政策,每年所缴的养路费、营运费、过路过桥费等约为2000―5000元,这样三轮农用车使用费用大大低于汽车等,在此背景下,生产厂家为了迎合用户“多装快跑“的片面要求,为三轮车配置大型发动机、高轮胎,加长加宽加高厢体,完全按用户要求生产,导致车身越来越长、越加越宽,功率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车速高,再加上成倍的超载,车辆稳定性差,转向系统根本不听使唤,制动也不好用,很容易造成翻车事故。

一位业内专家称,目前五征农用三轮车设计并不十分完善,车辆稳定性差,操作性能远远低于汽车的性能,行驶速度高于国家限速标准,并给用户留有加速余地,还存在着操纵拉杆变形、制动性能差、支撑部件强度低等问题,致使车祸频发。造成农用三轮车低质量的原因是一些生产厂家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低质量原材料,再加上热处理工艺不稳定,生产设备老化,企业质量管理薄弱,使一批批“马路杀手”出厂上路。

采访中,一些消费者也不无忧虑地说,现在五征集团已开始做汽车了,不知连农用三轮车都做不好的五征能否做好汽车!

据悉,自2004年5月1日起,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将原属农机部门管理的农用车辆明确归口公安部门管理,农机部门只给拖拉机上农机牌照,其他类型的车都归属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上牌。归口公安管理后,农民购买一辆农用三轮车上牌照,需交购置附加费、养路费、保险费等,比过去上农机照多出2000元。这无疑不利于农民购买五征农用车。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五征集团通过将农用车生产日期“早产”,如将农用车合格证和标牌上的出厂日期都写成“04年”、“大车套用小型号产品目录”等方式,规避政策和有关管理,通过非正常渠道套取农机牌照,于是许多新买的超标五征车就挂上了“农机牌照”。

长征小故事篇7

故事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们喜欢故事,人性总是会受情节的吸引。智慧的小说家和聪明的电视剧制作人,都深知这一点。

故事和情节是小说的闪光点,它们还经常在文学、戏剧、影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或许你没有注意到,在音乐这种艺术里,讲故事仍然不失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音乐剧、歌剧当然需要故事作为基础剧情,而一首单曲里如果有故事,有人物关系,有情节进展,也能让歌曲平添几分魅力。

20世纪70年代初期流行的《老房东查铺》,就是一首典型的叙事歌曲。它是作曲家娄生茂的作品,刘薇参与作词,由歌唱家马玉涛演唱。

作曲家娄生茂活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歌坛上,他谱写的许多曲子,都被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喜爱,所传唱。有人曾经用一段话把他的一些著名歌曲作了如下串联。他为了亲眼看看《祖国一片新面貌》,带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决心到农村去体验生活。他唱着《长征组歌》在田间地头劳作。他念着《马儿啊,你慢些走》在山间小路徜徉。收工了,他住到老乡家里,一位老妈妈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真是《看见你们格外亲》,晚上熄灯了,还有一位《老房东查铺》。看着眼前这幅动人的图景,他说《真是乐死人》啊!

当然,被串起来的只是他作品中的少数,而且一句话就带过的,往往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甚至是一部鸿篇巨制,比如生茂参与创作的《长征组歌》。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经十几个省,这部艰苦卓绝、举世闻名的历史,被中国人民将军萧华在《长征组诗》中作了壮美的描述,曲作者必须充分调动长征当中不同地域的音乐素材,使内容尽可能地在完美的艺术形式中准确体现。经过一批像生茂这样的优秀音乐家的努力,定稿后的《长征组歌》,如同一部音乐史诗,为长征精神铸造了一座丰碑。

很多歌唱家易广为人知,词、曲作者却躲在幕后,生茂的歌曲就成就了那个时代诸多的歌唱家。战友文工团的“二马一贾”(即马玉涛、马国光、贾世俊)等军旅歌唱家的事业,离不开生茂所写的歌曲的支撑;还有当年风靡歌坛的男女声二重唱耿莲凤、张振富的代表作,也多出自生茂的手――这些音乐人共同打造了“战友文工团”的声乐品牌。那个时代,“品牌”这个词,没有任何包装成分,没有一丝商业炒作,全凭一招一式、真枪实弹打磨出来。

《看见你们格外亲》唱红大江南北以后,在全军第四次文艺汇演上,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唱响了这一曲《老房东查铺》。对那一时期的音乐稍有感觉的人一听就知道,这又是一对老搭档的合作成果,是作曲家生茂为马玉涛量身定制的。

具有叙事性的歌曲,曲调不仅要具备本身应有的音乐性,还必须特别富有语言表现力,词曲的结合要求口语化,让歌曲好像故事一般吸引人。

长征小故事篇8

关键词:《白鲸》;亚哈船长;“拜伦式的”英雄;多重特征

美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角色,可能就是《白鲸》中的这条白鲸了。它既象征着宇宙中的美,也象征着令人恐怖的事物,同时又象征着人类的知识无法解释的领域。但是《白鲸》讲述的故事不仅仅是白鲸,还包括一位立志追杀这条白鲸的船长。这个故事深深地存在于美国人的意识中,从漫画书到好莱坞电影,都在不厌其烦地重复这个故事。

笔者在教授《美国文学史》课程的过程中,也涉及到《白鲸》。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习惯把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简单地分为正面和反面两类,这也许和他们小时候接触的一些令人爱憎分明的英雄人物战败反面人物的故事有关。带着这种思维模式,学生就认为白鲸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而亚哈船长就代表着要扼杀美好的恶人。但《白鲸》可不是像《小红帽》那样浅显的故事,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将试着分析亚哈船长,希望能够帮助学习《美国文学史》的学生和文学爱好者进一步理解该人物。

一、“拜伦式的”英雄

许多文学评论都把亚哈船长称为“拜伦式的”英雄。什么叫做“拜伦式的”英雄呢?《欧洲文学史》里有这样的描述:……“拜伦式的英雄”,他们蔑视“文明”社会,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反叛热情。……主人公往往为个人自由、爱情幸福而奋斗,他们傲世独立,行踪诡秘,脱离社会,脱离群众,奋斗没有明确的前景,最后遭到失败或死亡。

加州大学的Leon Howard教授曾经这样分析亚哈船长:“……船长就成为伟大传统里的一个英雄,反抗命运,反抗命运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祸患,直到命运把他挫伤,但是并未被他打败。这种传统基本上是浪漫精神的、拜伦式的……他具有拜伦笔下的该隐那种不可征服的自尊。”从亚哈船长的语言中就能捕捉到这种自尊,他说过那句有名的“如果太阳羞辱了我,我也会还击。”这种反抗并不是单纯的自大和无知,而是启发、信心和理解宇宙的前奏,也是悲剧的前奏。亚哈的观念在他的英雄一般的性格里是一个“可悲的瑕疵”。梅尔维尔的作品中那种阴沉的预言不是人类在一种恶毒的或冷漠的宇宙威力面前遭遇到的失败,而是人在内心的失败。[2]亚哈船长表现出“疯狂的病态象征”,这种病态心理使他“不仅将他身体上的痛苦,也将他自己一切智力上和精神上的愤激”与那条白鲸牵扯到一起。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无形的恶意”自开天辟地就潜伏在人类的心里,并且“有些思想深刻的人”特别容易感染上这种无形的恶意。白鲸变成了亚哈船长心目中一切恶毒事物的显明标记,按照小说中的说法,就是“有些思想深刻的人觉得正在腐蚀自己内脏的所有那些恶毒力量和偏执狂的化身。这些恶毒的力量正在腐蚀他们的内脏,直到他们只剩下半个心脏和半个肺来维持残生。”船长决心要摧毁这种化身。他要反抗宇宙的无形险恶,结果他反而让命运残害、击败,终于成了它的俘虏,于是白鲸就象征了监狱的墙壁,也就是“命运的不可理喻的假面具”。虽然有的时候,船长也觉得假面具的另一边什么也没有,但是他却有一种压倒一切且不可遏制的冲动要击穿那个假面具。上文所说的无形的恶意毁坏了船长的心智,他“精神错乱地将那个观念转到那可厌的白鲸身上,于是,他便用自己伤残的身体冲过去,和它搏斗。”于是,这个故事便成为一个心地高尚的人的故事,这个人因为自己生了邪念而引出悲剧的结局。[3]

二、多种性格特征

《白鲸》这样一部复杂的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不会只具有一种特征。亚哈船长身上的一个标签可以是“执迷不悟”,甚至是“精神失常”,但是他的性格特征不仅限于此。捕鲸船上有形形的人:有Queequeg那样的野蛮人;也有Ishmael这样的文明人,有黑人;也有白人。这些人属于不同的种族,来自不同的文化。亚哈船长能把全体船员管得服服帖帖,这可不是一个疯子能够做得到的。

这样分析亚哈船长,并不是读者的一厢情愿。Arnold Weinstein博士在讲座中曾经提到,梅尔维尔在与霍桑相遇并交流后,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受了启发。用梅尔维尔自己的话说,就是“…fiction can be layered and can point to the abyss beneath the picturesque surface.(小说可以有多个层次,直指如画般表象下那无尽的深渊。)” 作者的原话可以很好地说服学生,使他们相信:作者是很有思想的;其创作也是很有深度的。并非评论家“分析”出了作品的深刻意义,而是作者在创作时,就赋予作品多层、深刻的含义。那么,作品中的人物自然就具有多种特征了。

事实也是这样。亚哈是铁了心要杀掉白鲸的船长,当他确信白鲸就在附近,他甚至能直向着风眼行进。当大副提出异议时,亚哈给出的回答是:“世上只有一个上帝,船上只有一个船长。”风浪再大,亚哈也不肯放慢速度,船员们惊慌失措。但亚哈却能让船员们坚守岗位,而且在他的领导下,大家平安度过了这场暴风雨。作为船长,亚哈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不允许任何人

挑战他的权威,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又是一个独裁者。梅尔维尔也给读者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处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就像专门研究梅尔维尔的专家Elizabeth Schultz所说:梅尔维尔令我们思考,应该如何对待政治上的暴君?在反抗政治体系时,我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白鲸》提出的问题是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的――恶的力量为什么会存在,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梅尔维尔把亚哈这个人物写得具有多重特征,是和作者自身经历有关的。当他只有二十多岁时,曾经在太平洋的马克萨斯群岛度过一个月,和当地的食人族共同生活。在那里,不同性别之间不存在壁垒,男人和女人可以穿同样的衣服。有的人不穿衣服,有的人身着羽毛。男性也会佩戴耳环。梅尔维尔是很惊异于这种文化的,就在那个时期,他认识到意识是可以有多种形态的,一个人也是可以有多种身份/特征的。正是他出海的经历促使他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

但亚哈(Ahab)这个名字又是取材于《圣经》的,《旧约》里叫亚哈的人在主的眼里是犯了罪的。那么《白鲸》里的亚哈的不达目的不止的决心到底是英勇,还是疯狂呢?他的复仇心理可是使他毁了自己的。梅尔维尔在书中有一处明确的表述“人类的伟大不过是疾病而已。”这句话并不是矛盾的。当我们回顾人类历史上的丰功伟绩的时候,有多少情况应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呢?拿破仑帝国的版图背后,不知有多少个失去儿子的家庭呢。在追逐白鲸的过程中,亚哈就拒绝搜寻Rachel号捕鲸船上失踪的人;在故事结尾,全船的人(除了Ishmael)更是陪着亚哈送了命。这种伟大,于人类究竟是幸福还是灾难呢?

亚哈这个人物,曾经有许多文学评论家与普通的读者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加以探讨,随时都有新的发现。这个人物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透过表面发掘更多的奥秘。本文涉及的两个角度,只是从很窄的角度对亚哈进行分析,这个角色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杨周翰等.《欧洲文学史 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3]凯・塞摩尔・豪斯等.《美国小说评论集》.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1985.

上一篇:乱世中的美神范文 下一篇:发现学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