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11-15 20:49:08

长征的小故事

长征的小故事篇1

案例一:

师:同学们,七十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事件,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学们都收集了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不是常说“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以前,我误认为是所有的红军一起走了二万五千里。后来,通过收集资料才明白,“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指红军主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各路红军长征行程总里数为六万余里。

生2:通过读课后资料袋我了解到了t军为什么要长征。

生3:我知道长征路途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他们走过皑皑雪山、无边草地、茫茫高原。还有国军围追堵截,红军内部派系斗争。总之,他们要一边饿着肚子赶路,一边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生4:我收集了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长征线路图(多媒体出示长征线路图)。长征途中,还有许多著名的战役。(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七律・长征》,重温这段了不起的历史。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丰富,但教师没有利用好这些资源,拓展阅读交流显得繁杂、冗长、无度。教师补充的长征线路图和《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因为出现时机不对,是为了拓展而拓展的设计,显得没有价值。

案例二:

1.故事导入,初识长征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长征路线图。(引导学生看特别勾画了长征路线的地图。教师利用教材资料袋中的内容做简介。)在这艰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哪些同学能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1:我读过《倔强的小红军》,文章写了陈赓和一个小战士之间的故事,他们在长征途中没有吃的东西。

生2:我看过《丰碑》,里面讲一位军需处长在爬雪山的时候把棉衣让给了别人而活活冻死。

师:长征路上,红军缺衣少食,爬雪山,过草地,如此艰辛,但红军战士却用非凡的意志完成了这一人类史上的壮举!让我们走近《七律・长征》,一起重温这段英雄的历史。

2.补充资料,建构英雄形象

(师引导学生品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出示金沙江图片。)

师:结合你收集的资料,说说这句话的大致意思。

生: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的山峰高耸入云。当时红军渡江的时间是在1935年的5月。5月正是气候变暖的时节,所以说“暖”。

师:这位同学能结合资料理解诗句,很好!这句诗背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来听一个小故事(生讲“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讲述,对“暖”字,你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红军不费一枪一弹就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此时此刻红军战士的心情非常高兴、激动,这个“暖”是指他们的心情高兴,并不是指气候温暖。

师:这位同学理解的很好,这里的“暖”是指心里的暖。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师:刚才我们读懂了“暖”,那么你又是怎样理解这个“寒”字的呢?(教师出示泸定桥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泸定桥。泸定桥长约103米,高有30多米,而且在红军到达之前,木板已被敌人抽掉了,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看到这样的桥,你有什么感受?

师:就在这样一座让人心惊胆寒的桥上,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此时此刻,当看到一个个战士倒下,你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师:同学们,现在你认为“寒”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师:这句诗中的一“暖”一“寒”,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红军?

在这个案例中,开课伊始,教师用长征路线图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故事导入避免了交流的“无度”;同时,熟知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长征的“难”有了具体形象的感知。历史资料的补充、音像资料的播放,适时地直抵文本的难点,直击文本精神要髓,加深了学生对一“暖”一“寒”的理解,帮助学生体悟到红军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

长征的小故事篇2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校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感悟“长征”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长征的小故事篇3

关键词:背景;形象特征;隐喻;矛盾冲突

1 《比利・巴德》的故事背景

《比利・巴德》的故事草稿保存在麦尔维尔的孙女埃利诺・麦尔维尔・梅特卡夫手中,之后它才得以有机会在1924年被整理完成并首次出版。1928年韦弗完成了作品的修订版本,随即被翻译成多国语言。1946年威廉・普卢默立足英国当时现状,对韦弗的版本作出了一些带有个人见解的改动,其中一份被布里顿所拥有。两年后由美国作家F.B.弗里曼指出了韦弗版本中的一大批错误和误解。直到1962年,哈里森和默顿在学术和专业原则基础之上完成了一个详尽的、可靠的文本。

由于美国护卫舰1842年时发生的萨默斯事件,当时三名船员被指控叛乱并被战地军事法庭定罪处死。因此本故事在设计的时候故意描述为英国海军在1797年发生的叛乱,从而避免与美国舰队事件有着太明显的联系。《比利・巴德》的事件被设定为是1797年夏天英国军舰驶入地中海时发生的,1797年这个节点的选择是由于:在1797年4月15日发生了朴茨茅斯和怀特岛之间的斯匹特黑德叛乱;紧接着是5月20日发生了泰晤士河口岸的诺尔叛乱;7月和9月,在地中海地区爆发了一些较小的叛乱;因此,为威尔船长的偏执和对特拉加特虚构的指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背景。

2 小说创作的阶段过程

《比利・巴德》中作者对故事的描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发展过程的组成理念在故事道德模糊性和开放性的认识上是至关重要的;其特征经常被人挑出来评论,比如同性恋问题。在第一阶段(从1886年开始),《比利・巴德》仅仅是由一个短的散文诗的结构组成,一个只有32行的民谣――“戴手铐的比利”。麦尔维尔的《比利・巴德》这部小说所表达的思想在之后的发展中绝对不是单一的特征。威尔作为一个最高指挥官,一个全船的灵魂性人物,当他在等待一个无辜人被指控叛乱并行刑时是有罪的。布里顿和他的歌词作者最初读到“游戏开始了”的时候,一向保留作品原貌的他们一反常态,改为“是的,是的,一切都开始了”,显然目的是为了突显接下来将要迎接比利的悲惨命运。

在《比利・巴德》的结构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时候,麦尔维尔决定将民谣改为散文故事。为了这个目的,他创造了纠察长这个角色――具有恶毒人物性格的约翰・特拉加特,来与比利形成一个明确的对比;然而为了进一步体现人物的对立和冲突,在这个阶段中比利被塑造得更加年轻和更加天真。

故事发生在一段充满了叛乱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因此特拉加特给比利所捏造的罪名指控是很合理的,而比利对特拉加特攻击造成的后果,也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对比利死刑的判决。在这个阶段,故事的发生被集中设计在体现战斗力强大的“大无畏号”上,从侧面也暗示了社会旧思想的强大。这个节点上作为戏剧的扩张,他决定从加大对威尔船长性格描写的重要性出发。然而在这时威尔的上场似乎是简单的,没有太多的评论;但是,此时以这位最高指挥官在场景中的出现为线索引出了一系列的戏剧冲突,他的特性的扩展主导了接下去的整个故事。

3 小说的隐喻与思想理念

为了能够反映人物个性的特征,有三个名字具有特殊意义而经常受到麦尔维尔的特殊关照。比利・巴德的名字来源于被凯尔特人视为阿波罗神的“Beli”和“Budd”,后者代表了健康、生机和春光。威尔船长的名字是拉丁语vir(男子)和veritas(真理)的双关语,而他的中间名字费尔法克斯可以理解为“公平的事实”。特拉加特这个名字起源于过时的动词“阻碍”,这意味着一种带有危险的反常规的固执。

这些对《比利・巴德》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了对这部小说中的“立意”或多个“立意”的分歧,而早期的评论内容是对这个讲述纯粹善良和极端邪恶之间矛盾冲突故事最简单程度的接受。对威尔判决的影响并没有详细的探讨,但在20世纪40年代更多的重点放在解释威尔为中心人物的可能性,并且他所处的立场引起了激烈的探讨和争论。在布里顿歌剧版本的舞台上,有一种方式是将故事的注意力集中于反讽威尔的立场,认为其深层的道德意义与表面所表现的完全相反。当然,《比利・巴德》这个复杂的、有歧义的故事没有“正确”的解释,正如布里顿所言:“一切麦尔维尔所写可以称之为对‘遗嘱的接受’”,因此对它接受的问题,是带有矛盾和不确定性的。不可否认,麦尔维尔的小说《比利・巴德》中所蕴含的复杂性(或不确定性)的风格,是很难被窥探到的。在早期令人生厌的描述和诗意语言的丰富度上,《比利・巴德》都是非常罕见和标新立异的。不像麦尔维尔的其他故事中对海景的精彩描写;这篇小说没有对大海进行任何生动的描写,更多的是引发人们对一种反思哲学的思考。只有当比利的生命将被终结时,象征不祥的海鸟降落在甲板上,他们刺耳奇怪的尖叫声回响在每个水手脑中。

这是个从根本上体现人性反思的故事,显然非常适合表现将罪恶突显放大的古典希腊悲剧的哲学思想。每当威尔船长陷入困境时也采取的是苏格拉底式的解决方案:根据既定的现实原则基础上,支持公共秩序,并以衡量既定秩序和特殊情况的事实之间的差异幅度作为评判标准,不断引导威尔作为一个象征立足于良好教育和正确认知上的公平正义;另外,不论是威尔从他个人的认知中似乎获得和平的戏剧反讽的悲剧意识,还是去表现“天真”与“罪恶”的化身比利和特拉加特的地方,都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

关于船被设置为世界的隐喻,以麦尔维尔的朋友W・H奥登为代表的评论家们做了大量篇幅的探究。作者通过表述船与海洋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传达的象征性意义,反映出了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命运挣扎的理念。在当时的背景下,最让人感兴趣的是他的象征性,海上的能见度代表了人物意识所能承d的知识程度,“浓雾”代表着怀疑和自我欺骗,晴天意指人们有了自己正确的意识,或是代表事情的真相大白。在麦尔维尔的小说中,对海洋环境描写时的这种理念是很少被用到的,但布里顿给这种象征性意义赋予了特殊的色彩。在歌剧中,对法国的战争发生在大雾的天气,威尔船长说道,“我不希望看到这可恶的雾”带有故意的讽刺意味;当威尔船长面对特拉加特对比利的诬告进行调查时,他宣称“雾正在消失”;当特拉加特死后他说道“雾已经散尽了”;在结语部分,当比利的尸体消失后威尔回忆说,船行驶在晴朗的日子里。

长征的小故事篇4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感动的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的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一

小时候,看着有关长征的电视节目,我曾天真地问爷爷:“红军爷爷长征时为什么不喝健力宝,为什么不吃巧克力呢?”爷爷摸摸我的头,只是叹了一口气,说声:“傻孩子!”对于幼小的我来说,长征是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上了小学,一次小伙伴们在一起又争论起这个话题,一位同学说:“如果我生在那时候,我一定在雪山和草地开许多许多的商店,专门卖健力宝和巧克力给红军爷爷。”当时连老师都忍不住笑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一首多么气势的壮歌,这又是一个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啊。

爷爷讲的故事穿越时空,把我带到了七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漫漫征程,红军跨越11个省,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红军的热血?长征路上的第一战——血战湘江。红军战士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拼死渡江,牢牢锁住渡口,誓死保卫中央,红军战士死伤过半,8。6万人仅存3万人。生死攸关,痛定思痛,关键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从此,红军心存信念,充满了希望,*的军事思想成了红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另一个胜利的制胜法宝。四渡赤水演绎了战争的千古绝唱,红军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从此长征路上捷报频频: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攻占腊子口,红军出奇制胜,冲破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终于迎来了“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腾。就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而他们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这用无数生命写下的英雄史诗,已成为中国革命和人类历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一段永不磨灭的铁骨精魂的回忆。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奇迹、世界军事的壮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革命篇章。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爷爷曾讲过在长征中发生的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在当地要饭,听说儿子在部队当官享福,便气冲冲找上山去。队伍正好开饭,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她流泪了,提起篮子将自己要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竟成为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为了欢迎这位母亲的到来,战士们演唱了自编的《牛皮腰带歌》:“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这些可亲可敬的战士面前,她怎能不为之动情,为之自豪?还有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白洋,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党费。

茫茫两万五千里长征路,面对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面对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面对险象环生的沼泽草地,所有红军官兵坚守着这样一个铁的承诺,只能攀登,不能停留,只能向前,不能回头,直至牺牲自己的一切。正是有了这种为党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信念,在死前的瞬间,在大雪埋身的瞬间,他们依然非常清醒,还念念不忘伸出胳膊指向前进的方向,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们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们的精神永生,永远激励着活着的人革命到底。这些震撼心灵的画面,向人们雄辩地证明:世界上的中国红军长征史,就是红军官兵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下的奋斗史。

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把党领导全国革命的大本营从长江以南奠基于大西北,红军主力转移到抗日前沿的战略任务,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地球上的一条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是铭刻在人类历的一部英雄史诗;

长征是中国*在中华民族历谱写的千古绝唱。

70年弹指一挥间,长征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时至今日,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造就的不朽精神却依然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长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听着爷爷讲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唱着长征歌曲,长征精神已从父辈身上潜移默化地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并且成为我们的人生航标,不断激发着我们潜在的生命能量。

正如臧克家的“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听着爷爷讲的故事,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那一幕幕战斗的场面壮烈在我的身边……也许我无法体会先辈们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的真谛,也许我永远不能走进长征中牺牲将士的英灵,但我明白了什么叫华夏子孙“生当做人杰,死为亦鬼”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我懂得了中国*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英雄气概。

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嘹亮的歌声回荡在我的耳畔,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孩子们尽情的游戏……

我已经看见了那飘扬的国旗上,是烈士们的鲜血染红的颜色,是长征点燃的火炬燃烧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最后请让我用歌声来结束我的演讲: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从今走上繁荣富强……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感动的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一(8)班的施娇娇。

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75年了,无数的长征故事一直感动着我们的心。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不能忘记长征,不能忘记千千万万红军流血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与奉献,能有我们的今天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一位长征路上红小丫的故事。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参加红军后改名王新兰。她是红军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因此,我把她尊称为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她加入红军的时候才9岁,10岁开始到12岁跑着参加了长征,因为她人小,别人走一步,她得跑两三步,才能跟上队伍。

1935年3月30日晚上,不满11岁的王新兰,由宣传队的大哥哥们搀扶着,在爆豆似的枪炮声中登上木船渡过了嘉陵江,开始了万里长征。王新兰跟着队伍一直往西走,整天整夜地走,没完没了地走。往哪走?那时她不知道,只知道必须跟着队伍走,千万不能掉队,掉队就是死亡。

王新兰在宣传队,他们带着乐器,什么快板、笛子,洋鼓,边走边宣传鼓动。山路崎岖难走,十几个小战士用绳子把胳膊连到一起,一个人倒下了,其余的人就一起拉。他们一边艰难的行走,一边宣传鼓动。打起仗来,宣传队员们就去抢救伤员,抬担架。王新兰人小,抬不动担架,就搀着轻伤员走。

王新兰不仅会打快板、唱歌,还会讲笑话,她走到哪儿,哪儿就有笑声。可是,半个月以后,就听不到她的笑声了,她染上了重伤寒。

一天早晨,身体越来越虚弱的王新兰,拄着一根木棍,摇摇晃晃地往前走,咬着牙坚持着。宣传队的大哥哥大姐姐们问她要不要歇一会儿,她摇摇头。走了10多里地以后,她眼前一黑,一头栽到了地上。大家用树枝扎了一个担架,抬着她走。躺在担架上的滋味很不好受,抬担架的同志也都骨瘦如柴,走路艰难。几天以后,王新兰连饭也吃不下,昏昏沉沉,头发眉毛都脱落了,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炊事员老谢给她送饭来,摸摸她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沉重地说:“这娃儿恐怕不行了。”彭道华大姐抱着一线希望,把饭嚼烂,掰开她的嘴,一口一口喂她。有的同志看到这种情形,建议给当地的老乡30元钱,把她留下。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洪学智知道以后,亲自来到宣传队,说:“不能把她留下,这孩子能唱会跳,再艰难也要把她带上。”

王新兰躺在担架上,心如刀割,一再要求把她留下。同志们都说:“那可不行,等你好了,还要看你跳舞,听你唱歌呢!”

奇迹发生了。同志们抬着王新兰走了个把月,她开始能吃东西了,脸色也好多了,能坐起来了。死神与王新兰擦身而过,她的病好了。

部队来到了雪山脚下。军长许世友亲自来到宣传队给大家讲了过雪山的注意事项。临走时,军长开玩笑地对王新兰说:“你这么小,山那么高,爬得过去吗?”

王新兰满有信心的说:“爬的过去!”

徐军长又说:“山上冷得很啊!可不要冻哭了,一哭眼泪就成了冰棒棒,在脸上扒不掉。”

王新兰说:“哪个会哭啊!”

这天夜里三点,队长就把王新兰几个姑娘叫了起来,说该上山了。大部队五点钟出发,宣传队早点上山去准备宣传,还要搭个棚子。

每人发了一块布,让把脚裹上,每人还喝了一碗辣椒水。队长说山上冷,让大家把所有能穿能戴的都套上。

来到山脚下,凉气袭人。爬上雪山,一会儿晴,一会儿阴,有时下雨,有时下雪。大家把所有的东西都穿上披上,都不顶用。雪山皑皑,冻煞人啊!

宣传队员们在寒风飞雪中刚把宣传棚搭好,大部队就开始到来了。

王新兰打起了小竹板,向一队队红军一遍遍说着她背的滚瓜烂熟的顺口溜:

同志们,加劲走,

赶快穿过大风口。

莫歇劲,莫逗留,

“三不准”要求记心头。

累了不准地上坐,

坑洼里的积水不能喝。

不准打闹大步跑,

互相帮助都走好。

红军战士英雄汉,

定能征服大雪山……

十一师政委陈锡联带着队伍走上来了,他爱怜地摸着王新兰冻得通红的小脸蛋,说:“部队快走完了,这里风大,不能多呆。”宣传队领导决定让年龄小的队员先上山,大一点的再坚持一会儿。

王新兰还想坚持,但是不得不服从命令。到了雪山顶,她往下一看,只见红军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像一条长龙,把茫茫雪山划成了两半,十分壮观。

王新兰又打起了小快板,等队伍差不多都过完了,才坐“冰飞机”滑下了山。

红军长征堪称世界奇迹,10岁的王新兰跑着长征是人生的奇迹。我们要纪念长征,也要学习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王新兰,向千万红军先辈致敬!

【感动的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三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发扬红色精神,立报国之志》。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北京城内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1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五月,神圣的五月,多少年前的这个时候,先烈们用他那火热的身躯解放了全中国。青春不会再回,年轮不会再回,历史不会再回,但它永远记在中华民族的丰功碑上,闪着不朽的光辉。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辈为了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在红军翻阅雪山的途中,极度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同敌人般残酷的考验着战士们的意志,寒冷侵袭着每一个人。

一位军需处长为了确保行军正常进行,为了长征的胜利,尽量为每一位战士配备棉衣,而自己却身着破旧单薄的军装被寒冷夺取了生命,他倚靠在光秃的树干上,好像一座雕塑,这座雕塑就是红军长征中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这座丰碑就是红色精神的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铁人王进喜凭借“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的爱国热情投身建设,在大庆一座座像解放军战士一样耸立的石油钻井,就是“铁人精神”丰碑,就是爱国精神的丰碑。

仰望这座伟大丰碑我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也正是这种不去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如烟,恍如一部诗篇巨着,以悲壮、以凝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这部宏伟诗篇中,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指引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坐在宽敞明亮教室的我们,沐浴着祖国的春风,成长在幸福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我们,仰望着我们的五星红旗,更应该深刻领悟和继承红色精神,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刻苦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青春。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一起重温入团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团的章程,执行团的决议,履行团员义务、严守团的纪律;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在理想的天空中搏击,用科学知识丰满羽翼、武装自己。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应时代的号召,弘扬民族精神,挺起我们的民族脊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感动的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四

第29届奥运会正在中国举行。中国健儿们身着红色主基调的运动服活跃在各个赛场上,满载着感动!

红色,传承了中华民族多少历史,多少的辛酸。那种鲜亮,那种光芒——深沉而又勇敢。饱经风霜,饱经磨难。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从教科书里知道了邱少云、罗盛教的英雄故事。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赤手空拳打江山,为的就是能让老百姓翻身作主过上好日子!历经千辛万苦,血染的日子里记满了多少英烈的动人事迹。

1998年,在那个烈日灼灼的夏天,疯狂地洪水在中国大地从南到北泛滥,肆无忌惮!第一时间,几十万人民子弟兵们冒着生命危险,以排山倒海之势奔涌在大堤上。“董存瑞连”、“沙家浜连”、“双大功连”、“蟠龙山英雄连”、“三八线英雄尖刀连”……数百面不同历史时期的战旗迎风飘扬在大堤上。

那个时候,抗洪战士吴良珠已是肺癌晚期了!可是在这灾情日益严重的时刻,他却没有放下责任,依然奔赴在前线,竟连续工作了55个昼夜。开汽车、垒堰堤、堵渗漏、背沙袋,直到昏倒在大堤上。当医生打开他的腹腔时,全都被镇住了!肿瘤已经像葡萄一样布满了整个肝区,其余的都已破裂。腹腔内竟出血达700毫升!冰冷的讯息传来——抢救无效!55天!也许对常人来说很平凡,但对于他,每一日都是煎熬!每一日都背负着千斤重的责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时间凝固了,停滞在被残酷的大地摧毁了的汶川!那前一秒还欢声笑语的家园——顷刻毁于一旦!天一下子暗了,梦碎了!原本恬静的城镇,被面目狰狞的残垣断壁、砖石瓦砾所*。心,在剧烈地颤动!泪,似乎绝了堤!

我无法忘记母亲的那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永远爱你!”,我无法忘记那名不顾自己安危的子弟兵的哭喊声:“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让我再救一个!”我更加无法忘却那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谭千秋!

他弓着背,双手紧紧抓住讲台边沿,一动也不动,而他的头部却已经深深地凹下,红殷殷的一片……

2008年8月8日20点在北京拉开了第29届奥运会序幕,至今已囊货了 枚金牌,这与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相比已有了飞跃般的突破,更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当他们还在想中国是否仍处在汶川的悲痛中时,却已被这个民族的力量所震撼!

这个5月,这个2008是那么的伤痕累累,又那么坚强!就像先辈们留下的那些足迹一样!

他们的爱国之心,敬奉之心,团结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和铭记。因为我知道,我的祖国历史是多么悠久,多么沉重;我知道,他们留下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壤,还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强!这不是外国人说的民族特色,而是民族精神,是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憾天动地的民族魂!

【感动的红色故事演讲稿精选】五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

开辟一条通道。等待著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

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

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著。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著。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著。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岷山到草地,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赋予我们力量和勇气的,正是长征精神。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的极限。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七十七年的风雨,七十七年的追求,七十七年的缅怀,七十七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辉煌的未来。

长征的小故事篇5

关键词:罗家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01-02

一、引言

“中国之小说,是真正起于民间的。”(《“英雄传奇系列丛书”总序》)宋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市民文学逐步发展。在民间极为流行的“说话”,通俗生动,开创了文学语言的一个新阶段。“说话”中的“讲史”一家,述历代兴亡与战争故事,为后世小说特别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具有重大的影响。后世之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乃为其流裔,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流传深远,深受大众喜爱。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二者十分相近,然前者主要以描写历史之演变为主,敷衍史传,叙述朝代兴废征战之事。从宏观上进行描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后者则更注重描写一个或一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价英雄传奇:“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故后者大多以隋末农民起义,唐末五代的分裂,宋代抗辽抗金的战争等为铺成背景,描摹一系列英雄将侠,如薛仁贵,罗艺,杨业,狄青,岳飞等,大街小巷,妇孺皆知的传奇英雄人物。

二、隋唐系统小说中的罗家将故事

隋唐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戏曲,小说和说唱文学中均有不少作品是以它为题材的。其中尤以长篇小说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为最。以隋唐历史为题材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两大系统的小说,数量很多,约有十二部。其中包括《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大唐秦王词话》、《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唐前传》、《说唐后传》)及其后的续书,《混唐后传》、《征西说唐三传》、《粉妆楼全传》等。从《隋唐两朝志传》到《隋史遗文》隋唐系统小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历史演义转化为英雄传奇小说。其后,从《隋唐演义》开始又逐渐加入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分。总的来说,隋唐系统小说演化的过程,是情节不断丰富,描写更加细腻,艺术水平显著提高的过程。

(一)历史演义系统中的罗家将故事

最早提到罗家将故事的是隋唐历史演义系统中的《大唐秦王词话》。《大唐秦王词话》又称《小秦王词话》、《唐秦王本传》、《秦王演义》,一般认为产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颁诏李渊为太原留守写起,以隋末群雄并起为背景,李世民反隋一统天下为主线展开故事,直写到李世民登基,与突厥订立渭水之盟。据传为罗贯中编著,澹圃主人诸圣邻重订而成,共六十四回。该书对清朝的《隋唐演义》、《说唐》影响极大。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著录《隋唐两朝志传》时说:“细观全书,则似与熊书(指《唐书志传》)同出于罗贯中《小秦王词话》(今有明诸圣邻重订本),熊据史书补,故文平而近实。此多仍罗氏旧文,故语浅而可喜。”所谓“诸圣邻重订本”,即《大唐秦王词话》。然这部“重订”的“词话”已以散文为主,也可视作一部隋唐系统的小说。书中第三十六回《徐军师招降罗士信 单驸马追逼小秦王》中罗成第一次出场,作者没有交代其具体的身世背景,就直接写其在两军交战之际,临危受命,被单雄信保举退唐军,后被军师徐茂公招降的故事。第四十七至五十回,写他劫法场救人,后被齐王陷害死于淤泥河的故事。本书只有这十来回中有罗成的故事,其中也只交代了他的出场和被害致死的情节,内容还很不完备。由于该书属于历史演义系统的小说,故没有对罗成的英雄形象多加刻画。这一现象直到后来的英雄传奇系统的小说才有较大转变。

另一部历史演义系统的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共八卷八十九节,题“金陵薛居士的本,鳌峰熊钟谷编集”,卷首有李大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序,现存嘉靖三十二年杨氏清江堂刊本,还是唐氏世德堂、余氏三台馆、武林藏珠馆刊本。此书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写起,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止。主要叙述了隋王朝灭亡和唐王朝建立的故事,末尾加入了唐太宗征高丽中薛仁贵征东的事迹。在这部小说中,基本没有关于罗家将故事的描写,只是在写隋亡唐兴的过程中,提到了幽州隋将罗艺归唐这一情节。在此,笔者就不多加赘述了。

(二)英雄传奇系统中的罗家将故事

在随后的隋唐系统小说中,还有讲到罗家将故事的就是属于英雄传奇系统的《隋史遗文》。该书共十二卷六十回,明袁于令撰,存明崇祯刊本,卷首有崇祯六年(1633)作者自序。《隋史遗文》改变了以秦王李世民夺取天下为主线,以史实为根据的编年体写法,而变为以描写秦琼等瓦岗英雄的成长史为主要内容的英雄传奇系列小说。使隋唐系统小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历史演义转化为英雄传奇小说。该书第三卷十三到十五回,写秦叔宝解到罗帅府,与姑父(罗艺)、姑母(秦夫人)相认。后经姑父安排在校场舞锏,令三军叹服,又得表弟罗成相助一弩,射飞鹰,得留罗府与罗成一起学习的故事。这里以秦琼为中心,讲述了小英雄罗成的故事。秦琼与罗成二人乃表兄弟关系。而本书的第九卷第四十三回《雪秦琼须陀驰密疏 保秦母士信反山东》中,还写到了秦琼与好汉罗士信八拜为交,将其留住在家,习学武艺。后宇文述下令捉拿秦琼家眷,罗士信在路中挣脱囚车,杀散护兵,保秦母入程咬金寨中的故事。由此可见,在本书中,罗成与罗士信并非一人,这与之前的两书均不同。

隋唐系统的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唐演义》。该书共二十卷一百回,题“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卷首有作者康熙五十八年(1719)自序。存四雪草堂刊本,文盛堂重刻四雪草堂本。有乾隆五十八年崇德书院藏版本,嘉庆十年重刊自厚堂藏版本等。该书在描写罗家将故事时,大部分沿用了《隋史遗文》的内容,把罗成和罗士信分为两人,分别叙述他们的故事。在前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窦建德之女线娘与罗成,在战场中互相爱恋,私定终身;花又兰忍爱守身与线娘同嫁罗成。以及王世充定州复叛杀罗士信,秦怀王剪除世充,为士信复仇的故事。分别给了罗成和罗士信一个结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虽最终落入了才子佳人的俗套中,思想上较为平庸,但就内容上而言,较前已有很大进步。

随后的《说唐演义全传》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署鸳湖渔叟校订,卷首有如莲居士写于乾隆元年(1736)的序,作者不详。该书还有嘉庆六年辛酉(1801)会文堂重刊本,封面署“鸳湖渔叟校订”;英国博物院藏圣德堂刊本,卷前有“鸳湖渔叟书”一序,而无如莲居士序;至善德堂刊本析原书为八卷,改题《说唐前传》。此书以瓦岗寨好汉为中心,塑造了隋末乱世英雄的群像。它继承了隋唐系统小说的优秀成果并有创造性的发展。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第五十回至六十一回重点写了少年英雄罗成的事迹。罗成形象在此书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本书重新整合之前关于罗家将的故事,将罗成与罗士信当作一人来写。在描写罗成事迹时,既有交代其身世(幽州罗艺之子,秦琼之表弟),又写了他最终屈死于建成手下的结局。将重点放在了他降唐、助唐王的英勇事迹上。将其辉煌的一生交代的清清楚楚,并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叔宝与罗成二人结为好友,相互教学罗家枪法和秦家锏法,但都各留一手。二人虽好,可也都存了私心,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一描写使得人物性格丰满了许多。

此后的《说唐后传》,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乃该书的续书。有乾隆三年(1738)姑苏绿慎堂藏版本,乾隆三十三年(1768)鸳湖最乐堂发兑本。又有别本《说唐后传》八卷,存尚友斋梓行本,善成堂本,题“姑苏如莲居士编次”,有鸳湖叟序。此书将一书分为两截,即十六回《说唐小英雄传》(又名《罗通扫北》)和四十二回《说唐薛家府传》。第七到十二回,主要叙述了罗成之子罗通的英雄事迹。他被拜为二路扫北元帅,率兵救驾,其间得屠垆公主相助,得报杀父大仇。后奉旨与公主成亲,但记恨其阵前杀弟之仇,将其逼死,被削职为民,娶丑女为妻。在《说唐薛家府传》中交代薛仁贵身世时说“薛仁贵本是白虎星下凡,罗成转世”这可以说是加入了神魔因素的另一种形式的罗家将故事的演绎。本书较之《说唐前传》,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纯属作者虚构,内容尤为荒诞,艺术价值不高。

《征西说唐三传》(一名《异说后唐三传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又名《仁贵征西说唐三传》、《说唐征西传》,十卷八十八回,题“中都逸叟编次”。有经文堂藏本,小本,十卷八十八回。首“如莲居士题于思山居中”之序。嘉庆十二年(1807)福文堂小型本,十卷九十回。该书将神魔小说和英雄传奇结合起来写,写罗通盘肠而战的事,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全书故事内容均为作者杜撰,价值不大。

在隋唐系统的小说中,还有一部写到罗家将故事的小说就是《粉妆楼全传》。又名《续说唐志传粉妆楼全传》,十卷八十回。题“竹溪山人撰”。有嘉庆二年(1797)宝华楼刊本;咸丰十一年(1861)“新镌”本,为维经堂藏版;光绪十三年(1906)泉城郁文堂刊本;文光堂刊本。此书叙唐乾德年间(唐无此年号),罗成的后代罗增被奸相沈谦迫害,罗增之子罗灿、罗j分别前往云贵和淮安投奔姻亲马成龙和柏文连,历经波折终于得以面圣陈诉冤情的故事。其间穿插了罗灿与马金定,罗j与柏玉霜,程玉梅,祁巧云的恋爱故事。全书于史无征,多为虚构,但在女性形象刻画上有很大的进步,这里女子已不单纯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具有了独立的人格。

三、结语

作为“将侠”系列小说的一部分,罗家将故事在隋唐系统小说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唐史演义》自序中说:“罗艺叛死,乌有子孙,叔宝扬名,未及儿女。”可见罗家将的故事在历史上并无可征,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由作者杜撰出来的故事,却可以在后世的几百年间大放异彩,深入人心。可见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之大。这一时期的罗家将故事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该类故事的基本范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M].江苏: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247-475.

[2]齐裕j.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209.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济南:齐鲁书社,1997:121.

[4]齐裕j.中国古代小说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6.

[5]段春旭.中国古代长篇续书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9:1.

长征的小故事篇6

【关键词】故事;幼儿;绘画教学;兴趣;绘画能力;感受美;创造美;良好品格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解放孩子的手脚,给他们自由快乐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而绘画活动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的引导幼儿,给幼儿提供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呢?

一、把经典故事引入绘画教学中,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除了特别喜欢绘画外,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何时何地,若提起故事,他们就特别安静,故事以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色彩清晰亮丽的插图,人物特征鲜明等特点吸引着幼儿,让幼儿百听不厌,就这样我常常把故事融进绘画教学活动之中,并制定出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故事绘画活动。

二、借助图片展现故事内容,丰富画面、培养幼儿绘画能力

幼儿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片,是因为有动态的图像、不断变化的情节,所以用图片展现故事内容,促进绘画教学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图片或绘制故事图,’如在中班绘画课《美丽的蝴蝶》活动中,可借助图片引导幼儿认识蝴蝶,并引导幼儿说出“它有圆圆的头、细细的肚子”,“有树叶一样的翅膀,头上还有两个弯弯的细角”等特征。绘画前请幼儿欣赏《三只蝴蝶》的故事图。在幼儿欣赏故事图时教师要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仔细观察,了解图意。如“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这几幅图哪里不一样了、发生了什么事?”在幼儿讲述时要帮助幼儿用恰当词表达他们的想法,如“他们想到叶子下避避雨”,“大雨把他们翅膀淋湿了”,“他们想请花姐姐帮忙”,“它们三个是好朋友”,“太阳赶走了乌云”等。这样幼儿不仅画了多只蝴蝶,还画出了花园、花姐姐、雨点、太阳、云朵等,使画面完美丰富。从中发展和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用故事性语言能帮助幼儿感受美、体现美、创造美

形象生动逼真的故事语言不仅帮助幼儿积累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美的情趣,让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在大班美术欣赏课《春姑娘》活动中,欣赏时提问要恰到好处,以便让幼儿了解人物象征性特点,如在欣赏《春姑娘》时,先从观察景物开始,可提问幼儿“这幅画好看吗?”,“上面都有什?”。让幼儿说出“树叶长出来了”、“花儿开了”、“草地绿了,高山也绿了”等,然后再观察人物: “画上的姐姐漂亮吗?”,“她从哪里来?她在干什么?”,当幼儿说出她是仙女时,可进一步引导幼儿从外貌衣着了解仙女的特别处:“裙子是用叶子穿成的”,“衣服是用花朵做成的”最后让幼儿知道“春姑娘”就是春天,是春天的象征,是春的使者。

在了解春姑娘象征性特征后,再让幼儿自由创作《春姑娘》。教师可说:“你喜欢什么样的春姑娘”或“你想象的春姑娘是什么样的”。这样幼儿不仅能画出故事语言描述的“春姑娘”,还能画出提着小包,穿着短裙,飘着长长小辫的“春姑娘”。这就是故事以美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把大自然的美和心中的美完美的结合并展现出来。

四、故事化的展示与评价

以支持、鼓励、尊重幼儿的创造性表达为主要评价策略,积极保护和肯定幼儿想象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注重故事画的拓展与延伸,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使幼儿在多通道中永葆旺盛的创造潜力。

五、故事不但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品格,还让幼儿懂得了很多道理

看到园内有幼儿踩踏蚂蚁和蜜蜂、捕捉蝴蝶,便及时的设计了命题故事画《勤劳的蜜蜂》、《爱惜粮食的小蚂蚁》和《小狗贝贝》,以此让他们懂得爱护小动物,同时积极应用经典故事《金斧子》、《九色鹿》、《诚实》等进行绘画创作,希望通过绘画培养幼儿的善心和爱心,做一个善良、诚实、勇敢的孩子。

二十几年来,我不仅把故事渗透在绘画教学中,还渗透在其他学科中,让幼儿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使幼儿懂得了很多道理,掌握了一些本领,也培养了他们一些良好的品格, 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9.

长征的小故事篇7

事物的特征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对事物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对写说明文来说,观察尤为重要。对观察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集中注意,二是捕捉特征。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其次,学会同中求异。即发现事物相同之中的不同点,并加以说明。例如写乌龟,有位同学对乌龟作了这样的说明:“乌龟,俗称王八,是一种性情温和的爬行动物。乌龟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吃杂草和小动物。”这段文字不足以说明乌龟和其他水生动物的区别。因为生活在河流、湖泊中,吃杂草和小动物的爬行动物不仅仅是乌龟,还有其他的水生动物:同样是写乌龟,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乌龟的背部和腹部长有硬硬的甲壳,背部的甲壳中间隆起,黑褐色,‘有明显的花纹。腹部的甲壳平平的,米黄色。乌龟长有四条短腿,每个爪上长有五个趾,趾与趾之间有蹼。”同样是对乌龟的说明,由于后一位同学写出了乌龟和其他永生动物的同中之异,即乌龟背部和腹部有甲壳,腿短,爪上有趾,趾间有蹼,抓住了乌龟具有特征性的东西,乌龟的特点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长征的小故事篇8

邻居的儿子今年5岁了,特别喜欢听故事,每天都缠着妈妈讲故事给他听。邻居给孩子讲了上百个故事,可孩子自己却一个故事也不会讲,这使邻居很苦恼――儿子语言和思维难道发育特别慢?得知我的女儿曾获市妇联举办的“小龙人”杯讲故事大赛幼儿组一等奖后,邻居特意来取经:“是不是我给孩子讲故事的方法不对呢?”我安慰她不要焦急,回顾几年来自己给女儿讲故事的过程,我总结了几点,供她参考,也和大家一起分享。

内容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由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家长在选择故事内容时要有针对性。2~3岁的幼儿适合讲些动物、植物的故事,故事要短,要形象生动,情节避免太曲折。4~5岁的幼儿有了一定的想像力,这时可以讲些神话、童话和民间故事,人物形象丰富一些,词汇量也要逐步增加。对再大点的孩子不妨多讲些历史故事和成语、谚语,还可以讲些有关孩子自己或发生在家庭里的真实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会使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掌握好讲故事的时间

由于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所以讲故事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能过短。2~3岁的孩子注意力开始逐步发展,但容易转移和分散,讲故事的时间过短,不利于注意力的培养。讲故事的时间太长,孩子又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一般来说,2~3岁的孩子讲故事时间在5~10分钟左右;3岁以上的孩子讲故事时间在10~15分钟左右;4~5岁的孩子讲故事时间宜在15~20分钟左右。

故事要有针对性

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以及表现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故事。比如,如果发现一段时间内孩子有随便接受陌生人的东西的不良习惯,此时可以对症下药,选择与此类特征有联系的故事篇目,如讲述《小红帽》、《白雪公主》等故事,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果发现孩子吃饭爱撒饭粒,可以讲《漏嘴巴》的故事,教育孩子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有些家长认为讲恐怖故事可以锻炼孩子胆量,发挥孩子的想像力,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恐怖故事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会使他心中的意象怪异,紧张的心情不能及时得到释放和缓解,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参与故事

在讲故事之前,要向孩子提出要求,不能光听故事,还要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可以在讲到关键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思考和想像故事的后续发展。故事讲完时,还可以请孩子提问题,能提出问题的孩子,说明他在动脑筋思考,对此家长要耐心给予解答,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像空间。

让孩子给家长讲故事

让孩子把听过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能调动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样比家长一味地给孩子灌输故事效果要好得多。孩子给家长讲故事时,他自己必须经历倾听、思考、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同时,表现欲还会使他们精神高度集中,无疑是一种绝妙的综合性训练。

温馨提示

上一篇:傣族的泼水节范文 下一篇:漂亮衣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