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声现象范文

时间:2023-10-04 00:18:33

初二物理声现象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1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办学条件标准,实验教学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标准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等。与原有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摘要的仪器设备。实施方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法等。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实验教学的相关概念

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教学场地,以仪器设备和实验教材为媒体,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实验方案与步骤)操作仪器、控制条件、观察现象、测量记录、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分析规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报告为基本内容的教学环节。

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物理实验知识、技能、方法、物理实验设计,对物理实验的态度情感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师的素质,物理实验室的建设,物理实验仪器的配备情况,物理实验信息的储备等等。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学校外部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目前已经被利用的,也可以是还未被利用的怎么写论文。有利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都可看成是物理实验课程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传统的分类标准认为,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四种方式,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当今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3]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六种类型: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

2.2 与实验有关的认知学说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4] 认知学习理论中与实验有关的观点主要有:重视人在学习活动(包括实验)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通过实践对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强化的功能;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3 本课题的实证调查和研究过程

3.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物理实验既是产生物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所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实验教学同其他教学过程一样实验教学,不应只注重单一目标,而应当追求多维目标;不仅要通过实验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应当使其成为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实验教学应着眼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实验教学的命题形式,发展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的能力;改变信息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改革实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作为探索科学事实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5]

3.2 人教版和北师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梳理

学术研究团队和一线教师合作,选取北京使用较广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作为基础进行分析,[6] 第一步是熟悉教材中的实验和要求,按照课标的顺序查找实验,在此基础上具体列出两版教材的实验。[7] 学术研究团队有两位教师和一位硕士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两位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同时也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他们分别将人教版和北师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和九年级的实验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按照编号、年级、章节、页码、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备注、实验仪器这八个方面就行统计,然后每一版本教材综合学术团队和教师团队的结果进行整理,人教版共有137个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46个,演示实验91个,北师版共有100个实验,学生分组实验43个实验教学,演示实验57个。然后学术团队的两位教师将两版教材的实验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为模板,基于其实验的顺序安排,将北师版相同课程内容的实验进行一一对应,并找出重复和未重复的实验,取二者的并集。北师版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明,并将重复实验标出,与人教版的实验相区别和分析,找出两版教材实验的特色,声现象举例如表1。

表1 声现象一章两版教材的实验统计

 

版本

章节

页码

实验名称

实 验 类 型

实 验 仪 器

演示

分组

必做

选做

 

  8

人教

一、声现象

p14

真空罩中闹钟

玻璃罩、闹钟、抽气筒

9

人教

一、声现象

p17

人耳构造挂图

挂图

10

人教

一、声现象

p19

音调和频率关系

钢尺

11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观察声音波形

音叉、示波器

12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

13

人教

一、声现象

p22

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不同乐器、话筒、示波器

14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音调可变哨子

筷子、棉花(碎布)、塑料管(竹管)、水

15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水瓶琴

8个相同水瓶、适量水

16

人教

一、声现象

p25

观察噪声波形

示波器、铁钉、玻璃、音叉

17

人教

一、声现象

p29

声音传递能量

去底塑料瓶、橡皮膜、三根蜡烛

18

北师

四、声现象

p4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鼓、纸屑、鼓槌

8

重复

四、声现象

p50

真空罩的闹钟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柔软的泡沫塑料

10

重复

四、声现象

p54

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

钢锯条(较窄,长度约30厘米)

11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观察声音波形

二胡、音叉、圆号、示波器

12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音叉、水槽、水(或音叉和示波器)

14

重复

四、声现象

p57

水瓶琴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2

物理学科主要由基本概念、物理实验以及基本定律三部分组成,其中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物理概念,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决定性因素,很多物理知识、定律都蕴涵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只有参与物理实验探究,清楚物理实验过程,才能理解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借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引出物理概

念物理现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物理现象基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学生感到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教材中将常见的物理现象用理论化语言进行总结,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基本直接导出概念,没有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层次剖析,使物理概念独立于教学内容,对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形成不利影响.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借用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现象和情境,引出物理概念,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讲“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时,物理概念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Hz~20000Hz,这一范围的声音频率称为音频,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正常的人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为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分别列举“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和“动物预测地震”两种现象,其中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是根据声音的频率,准确来讲是次声波,而动物预测地震,地震发出的声音为超声波.这样,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引出物理概念,能够促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开展物理实验,验证物理概念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物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利用物理实验对物理概念进行验证,使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检验物理概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开展相关物理实验,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增强物理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物理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讲“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橡皮筋,让学生弹松弛的橡皮筋.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提问:弹橡皮筋的过程中你听到什么声音吗?学生一致表示没有.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引入声波的概念,并通过对声波的初步学习,再次针对物理实验进行提问:橡皮筋发出的是什么声波?为什么你听不见?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做出回答: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在20Hz~20000Hz,而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所以人耳听不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通过物理实验,验证物理概念,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应该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基本了解物理概念,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探究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例如,在讲“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时,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初步认识,为了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关于一些振动物体,a.手臂以每秒2次上下挥动;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为105Hz;c.被小锤敲打的音叉声音频率为265HZ.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a、b、c都是声源,人耳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B.a、b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C.a、b、c都是声源,人耳能听到c发出的声音

D.a、b、c都不是声源,人耳听不到它们发出的声音

这个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声波的理解.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出正确答案,加深了对物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模式,教师要借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情境,引出物理概念,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认识;开展物理实验,验证物理概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灵活运用物理概念,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3

【关键词】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实验教学

声音虽然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通过声音交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因此学生自身在学习有关声音的物理知识时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的教学实验设计让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从认识阶段上升到理论知识高度,就需要加入一些学生易看懂,能够一起参与进来的物理实验来实现。当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时,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而主动探究和学习平时课本上十分枯燥的知识点。

为了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实验过程中,笔者在实验课的一开始采用了导入法。导入法,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通过教师引导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实验部分思考。例如,笔者问学生们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们大胆地提出了很多问题,声音怎么发出来的呢?太空中可以听到声音吗?声音是靠什么传播的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带领学生开始这堂实验课。

一、《声音的产生》实验

在着手这部分实验前,笔者首先将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别利用一件器材来制造一种声音,在每个成员制造声音时,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要仔细观察和思考: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以及几种器材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a:将一根琴弦张紧,拨动琴弦,琴弦振动发出声音。学生b:将一把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直尺伸出桌外的一端,直尺振动发出声音。学生c:用鼓槌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出响亮的鼓声。学生d:敲击铃铛,铃铛表面振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为了使学生更加明确声音产生的来源,笔者引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的喉结处,说出声音两个字,在发出声音过程中,体会一下手指有什么感受。最后学生们发现,无论是直尺还是琴弦,甚至是喉结,在发出声音时无一例外的都在振动,而不发出声音时没有振动的现象。由此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课本中的第一个概念: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

二、《声音的传播》实验

在实验开始前,有的学生提出,既然振动产生了声音,那么又是通过什么让我们听到的呢?这位同学的提问将我们迅速引入了下一个实验――《声音的传播》。笔者没有立刻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而是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实验演示的过程。

实验演示:

将一只闹钟设置为一直响铃模式,然后将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内,接下来笔者通过抽气机逐渐将空气从玻璃罩中抽出,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仔细认真地聆听玻璃罩内闹钟声音的变化。

很多学生发现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减少,闹钟的声音也逐渐减少,最后玻璃罩内空气消失了,闹钟的声音也随之消失了。学生们的观察和聆听非常仔细、认真,回答也十分准确。为了将这个实验过程展开研究,让学生们更加深入了解传播过程,笔者缓慢地向玻璃罩内中充入空气,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听到声音由原来的消失一点一点地还原回来,直至玻璃罩内充满空气时,声音还原到开始没有抽走气体时一样大。这个时候笔者适时地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教师:为什么一开始玻璃罩内的闹钟声音逐渐减小,最后消失了?学生: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减少最后消失了。教师:为什么后来玻璃罩内闹钟声音又逐渐变大,最后还原到和原来一样大了?学生: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回来了。

通过学生们反馈的答案,大家总结出声音的传播是靠空气。笔者通过水下雷达等生活中的例子告诉同学们,空气只是声音传播介质的一种,除了空气外,固体和液体也是声音传播的良好介质。

三、教学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而有趣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也能参与到实验中来,集中了学生课堂上的精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上述的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每一个实验结束后,笔者都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继而归纳出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一)声音的产生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可以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现象,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口琴发出声音是由于吹口琴时,气流进入口琴中的振动片,振动片发生振动,产生了悦耳的口琴音;有的学生说,夏季蚊子由行过程中,翅膀振动,产生了嗡嗡的声音。通过这些学生积极列举的例子,可以确定,学生们对振动产生声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二)声音通过介质传播

声音能够在各种介质中传播,不仅是空气、固体、液体也可以很好的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介质”是初中物理课本中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现现象,通过实验现象将抽象的课本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贴近生活的现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自主总结归纳课本知识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实例,使学生对“声音的传播介质”的了解不局限于空气,还有其他介质,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作者简介:刘銮芹,女, 1971年7月出生,安徽宿州人,现工作单位为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中教一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及教研。

参考文献:

[1]孙传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杨文娟.结合生活实际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4

摘要:由于初中物理学习阶段对物理的学习多为定性分析、相对简单等特点,将中国古代物理适当地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是可行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现代物理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物理并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引入中国古代物理,并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文化素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古代物理;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在初中阶段。学生由于数学工具和逻辑思维的有限,不要求物理学习过程中过多运用数学工具和逻辑思维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曾指出,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现象、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电现象和磁现象等物理现象,找出其中运动变化的规律,并阐明其原因,这是物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1]初中物理较高中物理简单,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现象注重定性分析,对定量计算要求不高,到高中物理才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的先辈在进行各种生产活动中不但获得了物质财富,而且也对各种现象从熟悉到渐渐地有所认识。这种认识活动最终形成了古代的科学知识。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最著名"四大发明"为大家所熟知了,除此之外我国还有许多古代科学知识。公元132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地动仪发明用以测定地震的震源方向;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中记载有"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叙述了起电现象,既看到静电闪光,又听到放电声;《宋史・僧怀丙传》记载宋僧怀丙曾于宋治平三年(1066)左右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万斤铁牛,"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这是现代起重浮艇原理的最早应用。在明代及以前中国古代物理学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由于欧洲近代物理学的兴起,它才显得落后了。

二、有助于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本身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理科学科,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只有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会自觉地、主动性学习物理。现在有许多古装剧、穿越剧影视作品流行,在教学中不仅把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问题与教材中的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还可适当地把中国古代物理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方中国古代物理科学方面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讲滑轮知识时可以讲下我国古代使用的辘轳,古人用辘轳这种简单定滑轮打井水,即联系实例又联系了中国古代科学智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有些中国古代物理本身具有其神秘性和趣味性,学生在生活中自然会接触到的一些历史、人文知识,其中就有涉及到中国古代物理科学的。如:在北京天坛的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所以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相助一般,加之祭天时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其实这是明代建造天坛的工匠利用建造在周围的石栏,将声音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合使听到的音量增大。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是表现曹操儿子曹冲才智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家喻户晓,而真正理解其中物理知识的同学可能很少,曹冲曾经提出"以舟称象"法,正是浮力原理的具体运用。教师结合这个故事讲授浮力知识,在讲故事的同时用浮力知识分析曹冲称象的物理原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知识逻辑性严密的物理过程中有愉快的感受,又让学生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怎不使学生感到物理的乐趣呢?

三、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引入中国古代物理到物理教学中,寻找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近代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这是我国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所需要跨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的综合,它代表和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心灵和智慧。由于它具有被社会所接受的认同性和稳定性,它对学生对待物理学的认识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又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4]而中国古代物理不乏实证、逻辑思辨,如《墨经》是科学、逻辑学和哲学著作,其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用现代物理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物理并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引用,更贴近我国学生学习物理的文化环境。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成功的现代民族教育不仅要善于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因素对现代改革的阻力,而且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教育革新的力量。[5]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物理学学科,古代物理知识同农、医、天、算比较要分布零散得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虽然受到封建制度带来的中国的物理学停滞性,但仍然能处在当时的世界前列。

古代中国形成了独创独特的实用物理体系,这是中国古代的古代物理学的发展的其显著的优点也是明显的不足,这也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趋势。西方物理学的发展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数学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形式逻辑等应用到物理学中,在注重实用的同时更注重理论的研究。将将中国古代物理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明白前人研究物理的优点和不足。"古代中国物理"和"西方物理"在物理课堂上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的方法不能像只是对物理现象经验性的描述与研究,学会运用数学工具、逻辑思维等方法学习物理。

四、有利于中国文化弘扬和传承

中国古代物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文化、民族文化烙印,古代物理科学中蕴含传统的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文化传统的变化是微弱的、渐变式的,然而,中国物理教育的内容、方法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西化了,中国物理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完全运用了西方的教学模式,然而在心理上却在不自觉的运用着中国传统的物理文化观。中国物理教学,无论是大学里进行的物理教育,还是中小学进行的物理教育,都已经在百年来的进程中完全放弃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物理文化。[7]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5:11

[2]刘树勇白欣.中国古代物理学史[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3]朱瑞丽,刘磐修.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与当代爱国主义[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121-126.

[4]张晓灵.物理文化与中国传统物理文化的边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5]徐丽丽.大学物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2011.

[6]张晓灵.物理文化与中国传统物理文化的边界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5

关键词:物理实验;分类;应用

物理是一门阐述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物理知识揭示生活现象的实质,将物理知识科学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容易接受,成为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除了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外,物理实验是一个较好的载体,物理实验不仅将抽象的知识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训练学生的技能,物理实验贯穿于整个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从操作方式上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但从实验功能角度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技能训练型实验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同时也需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技巧,技能训练型实验就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能娴熟地使用各种物理器材,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养成科学的实验意识和必要的动手能力。初中阶段对学生实验技能培训是全面的。

二、条件推理型实验

初中阶段有些知识是在理想条件下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创造这样的条件,推理型实验就是通过对生活中某个条件进行渐变,找出这个条件变化时对结论的影响规律,从而推理得出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规律。例如在学习声音传播时,教师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出钟罩内的气体,随着气体的减少,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响度与钟罩内的空气多少有关,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如果钟罩内被抽成真空,那么就应该听不到声音,因此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这个结论。在本实验中,真空这个条件在普通实验室很难达到,为达到这个条件,只有将生活中空气量进行减少渐变,根据响度也逐渐变小,推理得出在真空这个理想条件下声音不能传播这个规律。

三、经验验证型实验

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形成了某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他们对事物及物理现象产生非本质认识,有些是客观真实的,有些是肤浅错误的,无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在脑海中已有定式思维,这种定式思维有些成为学习的障碍,妨碍物理概念的建立,而对定式思维这个障碍的突破,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演示,将物理规律客观真实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来修正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错误定式,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概念。

四、展示再现型实验

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些现象学生平时不能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因此在建立物理概念时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建立起物理概念,教师通过实验把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平时忽视的现象有意识地再现,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有助于学生物理概念的建立。

五、科学探究型实验

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苏教版的物理教材上有很多的知识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得出规律,通过科学探究型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性思维是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思维形式,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科学探究型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猜想,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六、设计型实验

设计型实验是初中物理实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选定实验器材,设计表格,规范地记录数据,得出结论,这类实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时,要求学生选定器材,装配好装置,设计好表格,规范地记录数据,科学地处理,得出结论。通过这类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较大的提高。

实验是将物理现象有目的、有意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加强对物理现象的认识;或者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各种类型的实验,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4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郁知.演示实验与思维定式障碍.物理通报,1999(6).

[3]张春翔.物理实验分类例析.天津:天津网-城市快报,2009-04-15.

[4]北春.中考物理实验题分类与解析.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2008(3).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6

一、画图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大量的图片,图片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由此可见,无论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都与画图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熟练掌握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初中物理教材,使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更好地认识初中物理知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般来说,初中生的逻辑思维需要直观和具体的感性经验提供必要的支持,所以在开始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感性经验的影响。如果要发展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就需要首先发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维。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形象思维。画图法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效地保证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水平。

画图可以弥补教学的不足,关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成像规律,大多学生都难以理解和记忆,像距和物距混淆,通过作图可以弥补实验观察不严密的不足。我把凸透镜成像规律画图如下:

这样学生既方便理解,又容易记忆,教学效果明显。

(三)有利于更直观地开展启发式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开展直观性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其对于规律的认识水平。而图示就是直观方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有效的图示教学,学生的认知范围及视觉得到很好的保证。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更了解内在的知识、规律及外观形象的练习。记得在初二学习使用量筒时,俯视的读数大于实际值吗?教材中只出现俯视和仰视的两种错误读法,具体偏大偏小学生不会很理解,但我采用下面的画图法,学生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四)符合认知发展的理论。

就初中生而言,其认知水平正由直观思维向运算思维转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巧妙使用画图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对知识的辨别能力。同时学生学习的知识还可以形成有效的迁移,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使用画图法,可以有效达到物理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高效教学,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又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需要。

二、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方法

(一)把画图法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课堂,使事物更形象。

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需要教师把画图法教学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使所学知识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对于物理知识的感性认识。画图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物体的表面特征,从而学好抽象的知识。如学习《声音》的时候,如果仅仅按照教材进行讲解,那么学生看不到声音,所以理解起来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草纸上把物理碰撞产生的声音画出来,通过一些波浪圈等形象地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对于声音现象就会有更好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认识。

(二)在实验中使用画图法,提高实验效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清晰地展示出来,但是有效通过实验,学生不能准确地看到实验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使用画图法代替物理实验,通过图示对实验过程进行展示,模拟物理现象。例如,《力的运动》相关知识用实验展示会导致效果不明显,学生难以准确了解物理知识。这时通过图示,把物体运动这个现象模拟出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力的运动。同时,图示法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保证物理教学效率。

(三)在了解微观和宏观世界中使用画图法。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最大的困惑莫过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不能用眼睛观察到,所以学习的时候只能凭借想象能力,如果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弱的话,就会难以有效掌握物理知识。这时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了解,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如学习宏观和微观知识的时候,通过画图让学生准确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通过图示掌握星球等宏观的运动规律。

(四)在规律和概念学习中使用画图法。

图示最大的优点是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可以更简洁地表达信息的特点。所以学习一些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实用图示法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降低物理知识的难度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物理教学。如学习《摩擦力》的时候,学生难以看到这种抽象的事物,所以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示法把物体运动的摩擦力画出来,就能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物理知识。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因为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所以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物理知识,这样就会使学生难以准确掌握物理知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图示法,让学生通过画图学习物理知识,那么学生通过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拓展自己的想象思维。就会使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有更浓厚的兴趣,最终将直接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应用能力。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7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优化课堂过程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探究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强的求知欲望是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学习比较枯燥,很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怕学、厌学的心理,这极大地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图像、声音、画面、视频等结合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多个器官,让教学内容呈现出较强的生动性、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声音知识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可以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小提琴声、汽车声、海浪声、喊话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扩充教学内容,为学生建立起一个系统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的积累和系统的构建是教学的准备,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非常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运用,以一个系统全面的教学资源库作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多媒体技术可以搜索大量的与生活生产等息息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分类别的资源库,如,物理题库、音像视频库、实验仪器库、电子教案库等。其次,多媒体技术可以系统地呈现各种资源库,方便地调用教学资源,让学生对资源进行对比和分析,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系统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搜集好教学资源,并在设计好教学过程的时候调用适用的资源信息,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清晰又具体。

三、多媒体辅助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实施探究式教学,让教学过程得到不断地优化,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所要求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逐渐呈现了以多媒体技术为辅的表现形式,多媒体也可以运用到探究过程中来,多功能地展示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看见、操作的现象,能够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因此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探究中去,因而促进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横波、纵波的产生与传播,呈现的图像不仅是清晰明了的,而且是可动的,可以由教师对其节奏进行调节,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在学习地磁场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某一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呈现出运动状态的二维和三维动画,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

此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促进实验教学,优化实验过程,扩大实验教学范围。但是,运用多媒体要遵循适当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不可以为了运用多媒体而运用多媒体,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欧燕秋.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下,2011(05).

[2]谭社明.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1(26).

初二物理声现象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脉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关注生命成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迫切而必要。

一、通过物理学史进行生命价值教育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讲述物理学史,展现历史上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奥秘的艰辛历程,用物理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欢乐、困惑、惊奇、哲理、捍卫真理而献身的壮举等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体验生命价值。例如,哥白尼为“日心说”而抗争、阿基米德在浴盘里发现了浮力定律、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发现烧水壶的壶盖被沸腾的开水所掀动而发明了蒸汽机等。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与这些伟大科学家对话时,感受物理学家的精神世界与生命价值的追求,就是对学生进行贴切的生命教育。

二、活用物理教材开展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与生命紧密相连,物理与安全紧密相连。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将生命教育在物理学科中进行渗透。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中的次声波”时,除了讲解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以外。我还和学生共同讨论发生地震时如何处理和自我营救,使学生了解地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如果在地震中不幸被困在废墟下面,也可以利用固体能传声的知识,敲打水管等固体物求救。对于台风和海啸发生时的自救也可以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课后上网查询,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安全自救的方法。

在学习“光的传播”“透镜”“光的折射”等知识时,还可以使学生明白“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到水中嬉戏,知道在没有火源的情况下,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将干燥的柴草点燃,从而进行自救;并且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有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

三、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思维品质教育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物理科学探究、第二课堂的开辟以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而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当前的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较为缺乏批判、质疑的意识,通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科学探究实验的开展与有意识的引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质疑意识,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让学生先感受用力推桌子,桌子运动,停止施力,物体停止运动,从而让学生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教学时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个权威人士的观点一定正确吗?”学生讨论,寻找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质疑。再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简单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不能迷信权威,有效地培养学生批判、质疑意识。

很多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课题,如“研究学校所在地区水污染问题”“调查学校电能消耗情况,并对节约用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研究拔河取胜的诀窍中那些与物理有关”“温室效应”等,都可以用来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能有效地培育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推理、实验反思等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生命质量。

从生产到生活,物理无处不在,建立在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着“生命灵动”,更具“生命气息”,从而提高学生生命意识,促进学生提升生命品质,推动学生创造生命精彩。

参考文献:

冯建军.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01.

上一篇:产后脱发的原因范文 下一篇:心病还须心药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