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坛范文

时间:2023-09-26 03:43:49

我的地坛篇1

1、不能走远路却有辽阔的心。

2、凡是有过我脚印的地方,必定有过我母亲的足迹。

3、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4、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总是坐得离舞台太近了。

5、任何以自己的观念干涉别人爱情的行为,都只是一股逆流。

6、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7、世上的一些事多是出于瞎操心,由瞎操心再演变为穷干涉。

8、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9、一些当时看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

10、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我的地坛篇2

论文关键词:《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是他灵魂的栖息地,笔者通过朴实的笔法,将地坛这个老朋友的音容笑貌以及我和老朋友数十载的朝夕相处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双腿虽残,躯体只能限宥于轮椅上,但其灵魂却遨游于生命的广袤空间里,在恐惧的黑暗空间里作者拼力的摸索着,终于扒开一道缝隙,金色的阳光注入了史铁生的躯体同时也灌溉了整个宇宙,作者事无巨细的抒写着我与地坛的生活,整篇散文对生命的度化可以说是力透纸背



命运转角。“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短短一句话虽无情感的迸发,但生命的噩耗已如晴天霹雳猝不及防的敲打在作者年轻的心上,史铁生曾说过:“一个满心准备迎接爱情的人,好没影儿的先迎来了残疾——无论怎么说,这一招是够损的。我不信有谁能不惊慌,不哭泣”。“有谁能不惊慌,不哭泣”道出了史铁生当年的心声,我们眼中坚毅伟大的作家毕竟也是个普通人呢!“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一个双腿残疾的人在社会普遍的公众视野和规则下似乎已经失去了任何在青年人应该享受的权利,这当然包括爱情和工作。似乎此时作者唯有死才能获得永久的体面和尊严,但正相反史铁生安静下来了,他在坛中静静的徘徊、冥想,观察、他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他看到“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这不正象征着地坛虽然有些荒芜但并不衰败吗,这些小生命如闪烁的精灵,似在诉说生命的精彩与活泼不在于外在的缺陷和暗澹,从此作者无论春秋冬夏、风霜雨雪都向上班一样来和地坛攀谈,他的每一次反问迎来了地坛铮铮的回声。他坐在轮椅上静静的思索着生与死辩证关系——“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在地坛这样一块静谧的乐土上,作者参透了死并不是一件着急的事,残疾是上帝的偶然旨意,生才是人生的真谛,才是必然的。



母爱无声。在《我与地坛》中有很长篇幅来描写在我残疾之后母亲是怎样的迁就我,呵护我,每次目送我去地坛那忧心忡忡的眼神,以至于立在原地好长时间不得动弹,甚至为了能让我振作而表现出无声的恳求和默默的祈祷,尤其那几句“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读到这里不禁感叹母亲的大爱无声与无私,而在这时母亲是身兼着万分肝病的痛苦再为儿子祈祷,为儿子担忧,正如作者所说:“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是的,母亲的爱是默默的,甚至为了照顾残疾儿子的情绪是悄悄的,是慰贴,是不夹任何瑕疵的,是可以含着微笑用生命去和儿子无偿置换的,如果上帝允许的话。其实此时的作者面对上苍降临的不幸早已经坚毅起来,因为慢慢的作者已经在报刊上撞出了一条路,儿子稍有成就母亲却溘然长逝了,而为儿子残疾身体支撑起笔直脊梁的不是别的,正是母亲用生命换做的微笑与慰藉和那无声的爱。母亲走了,留下一丝遗憾,留下的是毫不张扬的爱和她生前艰难的命运。在这里作者将第一人称换成了儿子,表达了作者因自己的遭遇和不幸冲昏了头而对母亲无声的爱熟视无睹的忏悔,从“但这倔只留给我痛侮,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这段话中懊悔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当我读到“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早已湿润的眼圈再也禁不住了,我泣不成声了,两行感激又可怜母亲的泪水从鼻梁边际滑过,难道母亲这一生就是为儿子担忧的吗,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母爱之心要报以爱母之情,可是为什么母亲操劳半生、含辛茹苦,还没有享受到儿子的一点福气怎就无声的走了呢,是的,是太苦了,是母亲的心太苦了,太累了......



感悟生活.作者用时间、乐器、声响、心绪、艺术,最后用梦来描写四季,这段对四季的描写看似无关主旨,但是却给予了作者对生活无限的遐想与希望,作者眼中的四季既精彩缤纷,如幻如梦,又夹杂着萧瑟荒芜,凄凄楚楚。史铁生感悟到生活充满欢乐和寂寥,有舞动也有静默。在地坛的十五年中,有这样几种人一直徘徊在史铁生的左右,一对夫妻,他们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都要到园子里来散步,相依相偎。接下来是一位唱歌的小伙子,与作家曾互致问好,再之后是一位坚强的长跑者,不管命运如何不公,始终坚持不懈,他们互相勉励,也是整个地坛中与作家走的最近的一个人。还有一对兄妹,他们从小就在园子里玩,美丽的少女竟然天生弱智。此外作者还十分简洁地勾勒出了饮酒老人、捕鸟汉子和朴素幽雅的女工程师,这些人物一直是作者这些年精神的象征,正是作者对生命的观察,揣摩,思考,作者意识到了世界是有差别的,是有映衬的,正式因为这样的差别与不完美才构成了世界的完美。正像作者曾经所说:“苦难消灭自然也就无可忧悲,但苦难消灭一切也就都灭。”所以,人是万不可追寻什么绝对的公平,永远的利益以及完全无忧无虑的所谓“幸福”的。没有无憾的人生——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作者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第二个是为什么活?第三个,我干嘛要写作?”我觉得与这三个问题相互承接的是这样一段话:“像个人质,被一个什么阴谋抓了来当人质,不定哪天被处决,不定哪天就完蛋。”这段话是在告诉读者我努力写东西,写小说,发表且有了点名气,与起初的想法不完全投合,似乎有些过了头,最初只想活出个尊严,能通过双手中的笔尖挽救一个因为残疾而意志消沉,濒于绝望的“人”,而这时似乎笔尖让我实现初时的愿望,甚至超过了这个愿望,这使我受宠若惊,之后呢,之后怎样办呢,这时的我变成了一个人质,一个被超过了成为“人的”愿望而略有名气的微光所控制着所牵引着的一个“超人”,确切的说是一个身上附着微光的超人,而我呢,这时候的信念只有让笔尖不辍,才能维系住于我来讲仅有的微光,正因为此我似乎被牵制住了,我成了“微光”的人质,我要不断的为了它去写东西,所以我害怕文思枯竭,继而我就不能为我的微光服务了,继而我就又回到从前的我——一个没有信念活下去的人。由此看我是个自愿的人质,是这个微光的志愿者。当然这并不是对这三个问题的完整解答,作者又提出了自己真正活下去的理由——欲望。史铁生谈到了欲望,因为欲望二字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但在这里的欲望并不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欲望,也不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不是那些低俗的贪欲、色欲,而是一些人——身体薄弱志向坚强的人独有的,尤其是身上附着的“微光'”的人所独有的,因为他内心世界丰富,他渴望自己和别人一样具有价值,对社会具有贡献,哪怕这贡献和价值是微薄的,和向别人一样拥有爱情,哪怕这爱情不是浓烈的,不是艳羡的,哪怕是在奢望的定义的缝隙中注入少量的甘露也觉得生活并不是完全苦涩的,所以史铁生写出了这样一句话:“那么,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生?”他没有自问自答,但答案已经显而易见——欲望在人生在。



超越自我。

作者理解了上帝,读懂了生活,但他还在不断的挖掘生活,窥探生命的每一细节,每个角落,四周参天的古树,吹唢呐的人,只闻唢呐声,不见唢呐人,“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散”。唢呐声飘渺迂回,荡漾在半空中,像是生命的钟声,无论沧海桑田,山河变迁,它都在滴答滴答的冥响,回响在你、我、他和整个宇宙的每个点上,生命像太阳一样,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而这句“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当然,那不是我。但是,那不是我吗?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宇宙会将生命的歌舞永远持续下去,不管这个歌舞演员是谁,但天地这个舞台上会永远有舞者存在!想到这里,史铁生豁然开朗——“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也就是,个体生命尽管有限,但人类与自然却永恒存在。那么一己的得失甚至个体生命的遭际,又有什么可以计较的呢?真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罢了。这正是作者的升华之笔,像是一个窥视地球已久的天外来客留下的一句勘透众生的妙语,又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仙人留下的一段带有形而上意义的生命哲学。是的,生命就像太阳一样周而复始,往复轮回,像宇宙一样包容着万事万物,即使哪颗行星陨落了,也不会影响银河系璀璨的光辉,只能给寂寥的宇宙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的地坛篇3

培植内力,增强槐荫论坛吸引力

突出地方特色。作为孝感网最主要的频道之一,槐荫论坛的定位为孝感的地方论坛,突出地方特色,让孝感人说孝感事,孝感人上孝感自己的论坛。孝感因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而得名,槐荫树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论坛取名为“槐荫论坛”,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文化韵味,同时还给人丰富的想像,给人在槐荫树下谈天说地的意像,符合网络论坛的特色。论坛的主打版块为“槐荫树下”,设有槐荫城事、槐荫侃吧、槐荫文学、槐荫交友、槐荫风情、槐荫游子等9个栏目。浓浓的地方特色,增强了论坛对孝感网友的吸引力和亲切感。

让网友唱主角。论坛是个网上交流的平台,要让网友对论坛感兴趣,就要让网友唱主角。在槐荫论坛,大到论坛栏目的设置,小到管理员对某一帖子的处理,网友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他们的意见一定会得到管理员尊重。网友的帖子,只要符合版规,即使言辞偏激或文理不通,都一样会受到平等对待。在槐荫论坛,网友可以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心情感受,可以回帖顶帖、参与网上讨论,还可以发起投票、组织活动,甚至只是潜水或纯粹灌水娱乐。总之,在槐荫论坛网友有充分的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槐荫论坛的魅力所在。在这里,版规是引导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

营造和谐氛围。论坛的最大特点是参与性好,一个议题提出后,所有网友都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要让网友有激情参与讨论,一是论坛要有一定的人气,参与的人多,各种观点互相碰撞,形成一种争相表达的氛围。二是要有良好的讨论秩序,大家互相尊重,以理服人,就事论事,不伤和气。为营造和谐的论坛氛围,我们明确规定网友在发言中不准进行人身攻击,不准出脏话骂人,如若违反,轻则警告,重则禁言。同时,对质量较高的发言,版主和管理员通过加分、加威望等手段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新加入的网友,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他们的提问给予热情解答,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论坛还设了点歌台,网友可以用自己的积分为他们点歌,滚动播放,增添坛内的友好气氛。

用好新闻资源。孝感网是孝感日报社主办的新闻网站,新闻资源丰富上网站的重要优势。我们每天及时把《孝感日报》和《孝感晚报》上的新闻搬到论坛上,供网友浏览和讨论,既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又丰富论坛内容。一些记者还把最新采写的新闻发在论坛上,使网友比报纸读者更早看到新闻。一些网友把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发在论坛上,不同的网友相互补充,形成丰富的信息流,使槐荫论坛成为孝感新闻信息最快最丰富的地方。现在,只要孝感发生大的突发新闻,论坛的点击率就会直线上升,这说明不少市民已把槐荫论坛作为重要的信息源。

坚持循序渐进。不少论坛在一开始就有一个较大的框架,设置很多栏目,结果每个栏目的发帖很少,难以聚集人气。我们的做法是,先设置几个主要栏目,在人气聚集后再根据需要增添新栏目。这样每个栏目在开设时就要一定人气,比较容易发展。如论坛最初开办的栏目“槐荫侃吧”,是网友侃大山的地方,后来侃吧的内容越来越多,就有网友提出“把与孝感本地有关的帖子分出来开新栏目”,我们吸纳这一意见后,增加了“槐荫城事”栏目。槐荫城事以议本地事为主,槐荫侃吧以聊时事为主,两者各有侧重。后来,槐荫城事继续发展,我们又把其中与各县市有关的内容独立出来,开办了县市版。实际上,槐荫论坛的很多栏目都是根据网友的意见开设的。有的网友不仅建议开栏目,还自荐当版主。这样开设的栏目,既有一定的人气,又有人热心管理,一般效果都比较好。目前,槐荫论坛已开设了近40个栏目。

借用外力,增强槐荫论坛影响力

领导推动。当地领导对论坛的态度构成论坛生存环境的重要方面。槐荫论坛从创办之始,就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惠玲、市委副书记李亚隆等领导把槐荫论坛作为了解社会舆情、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经常上论坛看帖,并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要求市直部门高度重视槐荫论坛的作用,对论坛上反映出的问题,着力加以解决。他们还把有的帖子打印下来,作出批示。在他们的重视下,市直不少部门都安排专人上槐荫论坛,搜集与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栾春海把槐荫论坛作为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抓,不仅自己经常上论坛,还要求部内其他同志都上论坛,积极发帖顶帖,开展舆论引导。

报网互动。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槐荫论坛,我们利用自身办有两份报纸的优势,积极开展报网互动。2004年10月,我们在《孝感日报》推出“一周网评”栏目,该栏目以网友发表在槐荫论坛上的言论为素材,每期提炼一个主题,把网友的言论“原汁原味”地刊登在报纸上。“一周网评”推出后,受到社会好评,认为这一栏目“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了党报上”,增进了报纸的“三贴近”。同时,通过这一栏目,让更多的读者知道了槐荫论坛,调动了网友在论坛发帖的积极性。2005年4月,我们又在《孝感晚报》推出了“槐荫论坛点击”栏目,该栏目先由晚报记者在论坛上出题,让网友讨论,再对网友的讨论意见进行归纳分类,刊登在《孝感晚报》上。每期讨论一个主题,发一个版。相对“一周网评”,该栏目在深度上更胜一筹,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的网友参与。

活动促动。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但作为地方性的网络论坛,不仅有虚拟的一面,更有真实的一面。网友所讨论的,都是身边的本地的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网友之间地域上接近,很容易把网上的关系变为网下的关系。地方性论坛的这种真实性,是全国性的大论坛是不具备的,这是地方性论坛的优势所在。正是由于议题的贴近性、真实性,才能使网友更有激情参与讨论。槐荫论坛开办以来,在管理人员的推动下,网友活动一直十分活跃,网友之间有时相约游览风景名胜,有时相约吃饭唱歌联谊,有时相约扶残助孤帮困,有时相约一起打球游戏。这些活动大多由网友发起,网友共同组织,实行AA制,费用在论坛上公开。对这些活动,只要是有益的和健康的,版主和管理员都进行肯定和鼓励,并在网上进行大力宣传。对重要的网友聚会活动,论坛管理层都派人参加,以示重视,但在费用上和其他网友一样,不搞特殊化。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网友的业余生活,增加了网友间的友谊,而且极大地扩大了槐荫论坛的影响,增强了论坛的凝聚力。

我的地坛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二)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吗?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请大家不要攀爬树木,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要保持宁静的心态,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今天的游览结束了,希望这次游览能让大家记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忆。

我的地坛篇5

怀念坛子菜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有洋楼,行有轿车,吃已不在满足于鸡鸭鱼肉。一次朋友请客,特意点了一碟坛子菜。吃惯了大鱼大肉的我们见这碟坛子菜,都急着尝鲜,旦出奇地受欢迎。又酸又辣的坛子菜嚼在嘴里,使我想起了家乡的坛子菜。

说起家乡的坛子菜,我是记忆犹新的。小时候家里穷,坛子菜下饭的时日很多。没有油水的坛子菜直吃得我们吹鼻子鼓眼晴父母见状,只得经常变着花样吊起我们的胃口,比如在坛子菜里放点香料,比如在坛子菜上滴点猪油。

坛子菜的种类繁多,制作的工艺也极有讲究,原料大多是农村自家栽种的蔬菜。其中辣椒、生姜、大蒜头是必不可少的香料。在我家,做得最多的是豆角酱和辣椒酱。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豆角、辣椒盛产的时间,母亲就会摘下一部分拿到集市上卖,其余的做成坛子菜,用母亲的话说是为菜荒的日子做打算。也正是母亲这种勤俭持家的理念,使我们的餐桌日益丰富。五月三荒的季节,母亲也能把餐桌堆得殷实。

关于坛子菜的制作已忘了许多,模糊地记得豆角和辣椒摘下洗干净后先要在太阳下略微晒干水份,然后把豆角切成一寸见长的条状,整齐地放在坛子里。每放一层,撒把细盐,再撒上姜末、蒜泥等香料。做好后用塑料纸密封,一般半个月后便能食用。揭开坛盖,扑鼻的酸味使胃口大开。至于制作辣椒酱就更简单了。

真正使我对坛子菜没了兴趣,甚至于流露厌恶情绪的是读初中的三年。每个星期天下午返校总要带上一罐坛子菜当作一个星期的下饭菜,坛子菜吃多了吐口水也能感觉到一股酸味。

许是母亲过意不去,偶尔也会在坛子菜里埋上一个用油煎得焦黄的荷包蛋,这个秘密只有我和母亲知道。那时的家境,一个鸡蛋可以换取五盒火柴或者一斤大米,母鸡下的蛋通常是积累到一定数量,然后全部拿到集市上去卖,能享受一个鸡蛋自然是再奢侈不过的事情。关于荷包蛋的秘密,母亲不让我说,怕引起一向节俭的父亲的嗔怪和兄妹们埋在心里的怨言。母亲不让我说,我也就一直没有说,只是在领会到母亲用眼神暗示着油煎荷包蛋的存在后,我的鼻子一酸,大颗大颗的泪珠就会滚落下来。提着这罐盛着浓浓母爱的坛子菜,我更多的是感觉到一种由期望转化成的压力无形地罩在我的周围。在学习成绩下降时,在畏惧生活的种种竞争时,一想起母亲,想起坛子菜里播撒的母爱,我就会获得一种无形的动力。

有时,母亲见着我瘦弱的身体,在递给坛子菜的时候,总要背转身抹一把眼泪。这个动作成了我心中隐隐的一种痛,也时常把苦难打磨成人生路上的风帆,促使我发奋学习。我知道,在偏远的山村里,走出大山的路只有靠读书一条路。每次,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落寞的感觉不时侵袭身心,一种加紧赶路的潜意识支撑着我走过童年、少年,走出大山、乡间。

我的地坛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2019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我的地坛篇7

母亲带着坛嫁给了父亲,同时也把外婆的叮嘱带给了父亲:“妈说了这个坛子可以装20斤米,或者20斤油,它只能放这样的贵重东西。”

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自己培养的第一代教师,他发誓要让佛手坛装满米、油或者更好的东西。

随着哥姐的相继出生,特别是1959年姐姐出生后,坛子几乎是闲着了。先是大家伙儿吃食堂,后来吃食堂这个办法行不通了,各家各户又重新开火,但家家无隔夜粮。孩子的增多,居住地也越来越狭窄,佛手坛被母亲送到了床下。

佛手坛并没有因为身居暗处而逃脱被没收的厄运,因为它的古色古香和上面的佛手花纹,破“四旧”的红卫兵提着它扬长而去。母亲有点羞愧地对外婆说:“佛手坛白跟了我一场,它一次也没有装满过。”

过了一个多月,公安局管仓库的人挨家挨户地通知大家去认领自家前段时间被没收的东西。听说这件事的时候母亲正在给二哥喂奶,她生从二哥嘴里拨出,把哭闹的二哥递给外婆,朝公安局仓库跑去。

“它被放在一个角落里,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这个县城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坛子。”母亲颇自豪地回忆当时的一幕。

以上和佛手坛有关的种种记忆,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我对它的记忆是从我五岁那年开始的。父亲在学校写错了一个字被通知不用去上班了,我们的家也从城东热闹地带搬到了城西的城乡结合部。阴暗潮湿的屋里,腰伤复发的父亲苍白的脸上滚着大颗汗珠,手足无措的母亲双手搓着面前的围布,站在那里想了想,然后用手探到坛里,用指尖撮起一点米,然后又把米放进去,把坛子举起来,把里面的东西倒在一个碗里,有米,有米灰,还有一坨一坨的虫吊子。她把碗抖了几抖,将灰吹走,碾散虫吊子,用水将米淘了淘,然后在灶里加了一把火,锅里放了一些水,把米倒进去,一会儿,小小的屋子里就有米香弥漫。我闭着眼很享受地吞口水,每顿饭都是高粱面饭和水煮白菜,霉味的面,粗糙的难以下咽,对于锅内的稀饭我有点向往,我的向往也是有理由的,谁叫我是家里幺女呢?但我睁开眼回到现实中来时,母亲已经将锅里的稀饭添完了,端到了父亲床前。然后她走过来拽着我往屋外走,说到四姨家去玩,母亲的身子向前倾,我的脖子扭着,向后扯母亲……

长大了许多我才知道,那时候粮食供应是有定量的,粗粮细粮搭配也是有比例的,一百斤粮食只能购20多斤大米,油是每人每月4两油。因为家里孩子多,经济比较拮据,油贵、大米比高粱面也贵出几分钱,所以也不是每个月都按计划按比例买,大多数时间都是只购粗粮,所以高粱面饭,水煮白菜就是我们的主食。偶尔也会买一点米,就放在佛手坛里,平时是舍不得吃的,搁置的时间太长,米里长出太多白色的虫子时,母亲就将米倒出来,煮一顿饭大家一起吃,那是一家人的节日。父亲对当时的生活有一个总结:水煮盐拌。

和佛手坛相关的记忆总是和吃联系起来的。一夜春风,坚冰解冻,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的父亲,老当益壮,干起了追花夺蜜的事业,有文人特质的父亲,喜欢罗隐的“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的豪放意境, 60岁创办了县内第一家个体养蜂场,他的蜂场从香溪河畔出发,下到草埠湖农场,上到巴东溪丘湾。他从草埠湖带回了一团团黑糊糊的东西,说是咸鸭蛋,母亲把咸蛋放在佛手坛里,装了小半坛子。山里是不喂鸭子的,长到十多岁,第一次见到鸭蛋。第一次吃鸭蛋,还是咸的,红红的蛋黄又甜又香,真好吃啊!比小时候装肚子疼找母亲骗的火烧鸡蛋还香。饭吃完了,我意犹未尽,趁大家不注意,探身从坛子里摸出一个,就往河坝里跑。在河里,我急急地将蛋壳洗净,在石头上瞌了一下,蛋清流出来了,咦,怎么和饭桌上吃的不一样,这肯定是还没有腌好的,腌酸菜捞出来就吃的,腌鸭蛋当然也应该是这样的。蛋黄看样子是熟了,和生鸡蛋黄不一样,等蛋清流尽,我将硬硬的蛋黄放进嘴里,嗯,味道和饭桌上吃得差不多,可粘牙,还有一股腥气,我哇地一下吐了。后来,妈再弄咸蛋时,我才发现咸蛋仍然要煮。也在这一年里,父亲失散多年的战友杨叔叔,从他的家乡京山来探望我们,给我们带了一百斤桥米,听杨叔说,桥米就是御米,过去是专门给皇帝上供的。桥米好吃,不要菜就可以吃几大碗。妈特意装了一些米在佛手坛里,说这样坛子也会生香。

后来,父亲在放蜂地农户家买了一塑料壶菜油,大约有20多斤吧。他对母亲说:“菜油刚好20斤,装到佛手坛里吧,如果孩子们的外婆活着,一定最高兴了。”有了这么多菜油,我们家第一次请了街上炸油货的师傅,到家里炸了馓子、麻元、云片等当地特色油炸食品,我们还第一次把晒干的土豆片用油炸了吃,嗯,比用沙子炒的好吃一百倍。坛子里的油也用得差不多了,炸油货的师傅建议把炸的东西放到坛子里,说这样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香脆程度和新炸的没有两样的。

伴随着坛子里油炸食物的告罄,粮食按计划供应的时代结束了,也许是饿怕了,哥姐回家看父母时,不约而同往家里带大米,屋里总是堆着好几袋大米;副食品商店里用五颜六色的袋子包装的副食也不要粮票了。佛手坛悄无声息地回归墙角。

20__年,为支援三峡工程的建设,我们县城整体搬迁到古夫,母亲把土陶坛给了我:“这个坛子传到你手上是第六代了,用也没有什么用处了,权当祖辈们留下的一个念想吧!”

新家里设施齐全,厨房里厨具齐全,两边墙上是用来放餐具的壁橱;客厅里有组合家具,放电视机的、放食品的,还有一个博物架;社区内有超市和粮店,杨叔当年送我们的桥米,随处都可以买到,大家也不习惯把粮食储存在家里了,陈米不好吃,新米香,邻居大妈常这样说。

家里任何一件东西似乎都比这只上着酱黄釉的佛手光彩夺目,但因为这是母亲的传承,我留下它来,并为它安排了最好的立身之地——储藏室。

又过了二年,我和来家度暑假的侄儿到储物间找东西。

“三妈啊,这么好的东西你怎么放这儿?”侄儿发现宝贝似的大叫。

“佛手就是佛寿,‘佛’与‘福’”谐音,你看这副图案是桃树上挂着的桃子,这一幅是石榴,佛手与桃子、石榴一起被称为 ‘福寿子三多’,即多福多寿多子,有吉祥如意、平安福瑞的内涵。这是明清时期陶瓷玉器等工匠们最喜欢表现的题材。可别小看这个土陶坛子,它集民俗学、宗教学和工艺

美术学为一身。”侄儿在大学里学动漫设计,对此较有发言权。我们把坛子拿出来,用水洗净,放到博物架上,壁灯柔和的灯光打在坛子上,泛着淡雅黄的坛子有了珠宝般的贵气。

外婆的理想是佛手坛里经常满满地装着米或油,我五岁时的幸福观是天天有大米稀饭吃。而今眼花缭乱的生活已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梦想,七十岁的母亲对生活最有感触,她说现在的生活是是乘龙上天了。

我的地坛篇8

我被他们带到了坛长那儿。“你要加入我们,是吗?”坛长用同样阴森的口气说。“是的”我怯怯地回答。“那么”,坛长一字一顿地说,“你从此就是我们的人了,你和他们一样眼里只会看到你的对手,也就是你的‘猎物’你会置他于死地,如果你的实力很强,当上天下第一就没问题了。如果你被别人打败,那么,你将永远消失,这些,你清楚了吗?”坛长威严地说。“清楚了,我同意。”我按了手印。我继续问:“加入第一坛有什么条件吗?”“没有人任何条件,你不会反悔吧?”“不会的”。

从此我们成了血腥的杀手,在不断的‘战争’中夺得一席之地。我和蒲心语似乎又成了好友。因为我们有了共同语言,有了共同的“猎物”。我仿佛又回到了和她朝夕相处的时候。然而,当我连手打败所有的人时,我心里感到隐隐不安。天下第一只有一人能当,我和她必有一争。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我准备推出天下第一坛。

我又到了坛长那,只不过这回我是以致命杀手的身份去的。“假如,你退出了第一坛,你将永远不得进来,你愿意吗?”“我愿意”。

从此,我退出了第一坛,过上了安静的生活,而蒲心语则成了天下第一,无人能敌。她越来越来骄横,甚至向坛长挑战。结果是,她大败而归,永远被赶了出来。一天,我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简陋的屋。啊,是蒲心语!我奔过去,高兴地说;“你怎么来了?”。她脸上又浮现出昔日少见的欢乐,轻松地说;“自从我被坛长打败,就逃了出来,过一过清静的生活。”“那么,你受伤了吗?”“没有,我很好。”我们聊了一会,我才感到真正回到了那段纯真的友谊。

我很高兴,准备买些她喜欢的东西庆祝。我在路上终于想明白了她为什么要加入天下第一坛,是因为名,利。我也明白了坛长为什么不要任何东西就可以让别人加入第一坛,他是想把世界变成一个破坏性的世界,利用人们的野心来破坏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觉,他磨掉了人的血性,这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我回来时,蒲心语躺在床上,嘴角流着血。我吓坏了,看见一张纸条,写着:我走了,我远离了这个血腥的世界,我被坛长伤中了要害。我以前所做的错事,我没法改了,我只好一死了之。你别担心,我只是做一个很长的梦,梦见咱俩小时候的事,只不过这个梦很长,或许我永远都不会醒来。

“轰”的一声炸雷把我从梦幻世界拉回来,我睁开双眼,窗外电闪雷鸣,我看见妈妈走来说:“你醒了,被雷吓着了吧?”我透过窗帘的缝隙,看见了闪电构成了一双双狼那凶残,阴森发亮的眼睛,苍白的天空写着一句话:破坏世界的人,也是在慢慢杀掉自己。

……

上一篇:纪念屈原范文 下一篇:牧童归去横牛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