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传奇范文

时间:2023-11-19 13:52:59

女娲传奇篇1

"小女名女娲,家住试炼谷,前日出门看家人,现归家途中遇歹徒,欲强抢小女子为妻.无奈奴家身单力薄,只得在此."

吾闻之大怒"琅琅乾坤,堂堂华夏,居有如此恶徒.小姐莫怕,吾乃遗逐族弟子,身得巫术大法,定保你平安归家."

于是乎来宁海,寻长老,入试炼.

"小姐在吾身后莫怕,如有歹徒,吾定除之."

前行数里,忽见一老头,头带紫金冠,身披锦袍.胡长三尺,握手立路中.

喝道"尤那老头,见你气度不凡,为何干那强抢民女的勾当,还不束手就擒,跟我去衙门."

老头大怒"老夫乃试炼长老,雇佣兵总统领,华夏官方正式官员,正处级干部.小子休得信口雌黄."话音一落,扔一包裹与我,再不言语.打开看之"勋章"45枚,不知有何用途,尽收囊中

带女娲前行数里,两边墙角跳出数名匪徒,各各面目狰狞,手持开山斧,叫曰"留下女娲,饶你不死."

带炎灵,与其打之,不敌,逃出试炼.

女娲曰"妖壮士,一人难敌众拳,你可在长老处用怀中勋章暂借佣兵8名."

吾暗叫惭愧,"小姐莫急,吾再去."

"壮士,试炼谷一日只能去一次,其余时间大雾弥漫,道路难寻."

"如此说来,你我明日再去.那小姐接下意于何处?"

"小女子现无可安身."

"那可否跟吾身边,待明日再送你归家."

"有劳壮士了."女娲点头答应.

"吾见你容貌奇美,怕有其他鼠肖之辈骚扰,吾有学得巫法”魅影”,可掩去小姐美貌,可否."

"全凭壮士."

于是,施展巫法,女娲变幻为魅影,跟随左右.

复二日,再入.寻得长老,求得老兵两名,其与怪杀之.一路无不披靡,好不得意.行得十里,匪群突现一奇匪,身高8尺,宽1尺,形影飘忽,向女娲直奔而去.吾大惊,待救之,为时已晚.好女娲,立展"化身大法",身化千万荧光,逃离出去.

宁海汇合,吾问曰"此匪何人之徒,身法如此奇妙,莫非是那传说中的凌波微步."

女娲答"此匪名疾走,修得移形换位之术,可瞬移数里,杀人与无形之间."

吾曰"晓得了,吾求的神符一张”女娲试炼符”,一天可入三次试炼谷,吾再带尔闯之."

再入之,又遇爆裂,败北.后又见屠户,再遇疾奔狂徒.

于是乎辗转反复,80余载,女娲仍未归成家.特做诗一首

女娲传奇篇2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娲皇宫,我是你们的导游**。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

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娲皇阁亦称三阁楼,坐东面西,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从下向上依次名之为清虚、造化、补天,通高23米,建筑式样为歇山顶,七踩三下昂斗拱,龙形要头,属典型的清式建筑,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犹如桂殿兰宫嵌于绝壁,故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重碧灿然,坐若霞蔚之赞。其天然独特的地势妙不可言,巧夺天工的建筑风格堪称一奇。各层均三面设廊,背依悬崖,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摩崖刻经共有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上,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为魏碑字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女娲传奇篇3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九头鸟: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穷奇:“穷奇”是中国传说中抑善扬恶的恶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长有翅膀,穷奇的叫声象狗,靠吃人为生。据说穷奇经常飞到打架的现场,将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恶行,穷奇会捕捉野兽送给他,并且鼓励他多做坏事。古人也把那种不重心意、远君子近小人的人称为穷奇。 但是,穷奇也有为益的一面。在一种称为“大儺”的驱鬼仪式中,有十二种吞食恶鬼的猛兽,称为十二神或十二兽,穷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 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淫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浑沌: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凶神。传说它形状肥圆、象火一样通红,长有四只翅膀、六条腿,虽然没有五官,但是却能够通晓歌舞曲乐。还有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浑沌是《封神演义》中鸿钧道人的原型。 凿齿: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或巨人。凿齿长有象凿子一样的长牙,这对长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黄帝命令后羿前往讨伐,在经过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仑山追上了凿齿并且将他射杀。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 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古,混沌初开之际,有女娲兄妹俩人,住在昆仑山上。那时,地上还没有其他的人。他们结为夫妻,又觉得很羞耻。兄约妹登上昆仑山,祷告上天:“天若要我们俩结合,那就让烧柴的两股烟合拢来;若不让我们结合,那就让烟散开。”于是烟合了,妹妹便到哥哥身边去了。他们肜草编结做扇子,遮住自己的脸孔。现代的人结婚,有的新妇用扇遮脸,就是从女娲那里学来的。(见《独异志》下)这里没有说明女娲的兄是谁。但我们从另外的古籍资料中得知这位既是女娲兄长,又是她的丈夫的男性,便是神话传说中鼎鼎大名的伏羲。有的说“女娲”,伏羲之妹。”(《路史·后记二》注引《风俗通》)有的说“女娲本是伏羲妇。”(《全唐诗》卷三八八卢仝诗《与马异结交》这位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同属蛇氏族,由大风所生,所以又姓风。这则女娲、伏羲兄妹的神话传说,实际是被后人修改过的不完整的片断,其中没有洪水毁灭世界和再生人类的内容,只追忆了人类的血缘近婚。用扇遮脸,纯属后来人的观念。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影响却不小。在中原,汉族局部地区与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都继续流传,并与洪水传说和人类再生连接在一起。他们得以脱生的避水工具,大都是一只大葫芦。瑶族的《伏羲兄妹》便是这一神话传说的活型态。故事大意是:伏羲兄妹的父亲张天师,怪雷公共场所刮风、打雷、下雨,趁雷公跌倒时,捉住了雷公,交伏羲兄妹看守。雷女好言相求,得兄妹救助,脱身逃回天上。走前,送兄妹一只大葫芦。雷公为了报复,下了七日七夜的倾盆大雨,一切生物都被淹死,只留下葫芦里的这对兄妹,雷公劝他们婚配,他们都不愿意,先后去门了竹子、乌龟。竹子和乌龟都认为他们应该婚配。兄妹还是不愿意。他们又从山上往山下滚磨盘,哥哥在东山,妹妹在西山,各推下一扇磨,竟意外地相合,不得已只好婚配。婚后生下一肉瘤,剁成细末,撒向四方,肉末都变成了一个个的人。这些人耕耘播种,恢复了大地原有的生气。这里的女娲已隐去姓氏,只有伏羲的名称。伏羲的地位比女娲更重要了。男权已高于女权。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各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发现他们早已成为多民族共同的祖先神。这类神话,洪水之灾可能是后粘连上去的,兄妹婚与人类的再生是主体。因为水灾只是当时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之一,火灾、地震、雪崩、火山爆发等等,都可能使某一局部地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神话常将洪水与之相连,那是因为一片汪洋,视野狭隘的原始人便以为整个世界都毁灭性了。实际上这个氏族被淹没,其它许多氏族不见得有洪水,一则神话反映的是特定氏族的现实生活,这个民族的神话若被另一民族接受,不但必须具备诸多历史因素,还有一个长期融合变化的过程。洪水因为带有普遍性,至今,我国干旱的北方,闹起水灾来不照样浩浩渺渺吗。因此这类神话本身便具备了世界性的先天条件。而在血缘近隐藏再生人类的神话中,也出现过两代人之间的婚配,或母子婚,或父女婚。当然,它们的内容古老,更不容易被进代了的人们所接受。所以它们流传下来的很少,大概逐步被血缘近婚的兄妹所取代。人类愈进步,连兄妹婚也许为是悖理的,因此一般又加进兄妹或姐弟双方都不同意,或单方顽强抵制,经过神判的方式,才勉强结合。再后,干脆讳避兄妹之说,含含糊糊地说是一男一女,苦聪人的神话说:古时候有棵神树,越长越高大,把天空、太阳全遮住了。一个妇女用火把它烧光了,但从树根处冒出一股洪水,淹没了人类。有一男一女,逃脱了灾难。他俩结婚,人类才又发达起来。洪水遗民再生人类有神话传说,有较高的历史认识价值:第一,这是人类社会进入农耕为主的时期的作品。狩猎民族的流动性较大,而农业民族是不能随便迁徙的,自然的就化,旱涝之灾,人们特别敏感。加以当时人类的活动范围有限,地广人稀,抗灾力量很弱,每次水患,必将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用神话的方式不断地追述。第二,根据民族学资料,人类确曾经历过血缘婚阶段。也有学者否定人类曾有过血缘同辈婚,但末产生很大的影响。同辈血缘隐藏并不是一个兄弟固定与一个姐妹可以互为婚姻。神话传说中常以一对兄妹或姐弟的婚配出现,那是因为在观念上已受到后世的影响,从艺术角度去看,无非是对同辈互生的一种象征或概括。第三,人类再生的作品产生时,人们不仅从经验中体会到血缘近婚的危害,而且从伦理道德出发坚决拒婚,说明这时人类已迈进了氏族外婚阶段。人类再生神话,也可以说是远古人们在前进过程中,婚姻一步步走向文明的缩影。根据神话发展的规律,应该是先有女创世神,再出现配偶神,最后被男创世神一统天下。由于汉族形成时,神话时期早已逝去,而是男权的天下,女神已经没有地位,不是被迫改变性别,便只好当某一位男神的妻。因此在汉文古籍里,那种纯粹的创世女神已经找不到了。这个时期这个时期,即使人类的始祖母女娲,也没有资格承担创造宇宙的重任,而是为修补宇宙,为巩固开天辟地的成果,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淮南子?览冥训》与《列子?汤问》都有具体的记述,综合起来,内容是:上古时,天穹的四周突然塌,九州大地开裂,天下不能覆盖大地,大地不能承载万物;火焰熊熊不灭,洪水浩渺,翻滚不停。猛兽吞食人类,鸷[zhi至]攫取老弱。于是女娲铸炼了五色石去补苍天,斩下大龟的四足当顶天柱;她为了救中原众生,杀死了黑龙,用芦灰湮塞洪水。苍天补好了,天空的四周稳固了,洪水干枯,中原平静,禽猛兽都已死去,黎民得以安生。她背负大地,怀抱青天,使禽兽虫蛇无不藏起了它们的爪牙和毒螫(事),没有心思再攫噬(氏)人们。女娲的功德,真是上至九天,下至黄泉,名播后世,光照万物。女娲治水、补天的神话,堪称奇瑰宏伟,有深远的影响。西南少数民族除了有伏羲、女娲避洪水、结婚的传说故事以外,云南藏族还有《女娲娘娘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传奇篇4

来到方特,我远远看见入口上面写着“方特欢迎你”五个红色的大字。我们通过检票口,来到里面,我对那些千奇百怪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们有的耸入云霄,有的像童话故事中的城堡。我和姐姐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把妈妈甩在后面。

我第一个玩的是女娲补天,我们排了好长的队,终于进去了。我们乘着轨道车,戴着三D眼镜,进入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这时天突然塌了,女娲必须找到五彩石才能补天。两个天神互相抢夺着,我们的车子摇晃着,突然冲向了万丈深渊,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心砰砰直跳。旁边一片惊呼声……最后,女娲终于抢到了五彩石,女娲也变成了一座神女峰。

接下来我们打算去"梨园传奇“,里面会让我们了解许多关于戏剧的知识。一路过去,都是地方戏剧在表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京剧脸谱,妈妈告诉我,有生,旦,净,末,丑,脸谱都是不一样的。虽然我听不懂也看不懂,只觉得服饰漂亮极了。

方特好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怎么也玩不过来。晚上,我们看好晚会和烟花,就要走了,我和姐姐都大声喊着:”再见,方特!“

女娲传奇篇5

论文关键词:女娲,神话,精神

 

女娲神话研究的精髓在于女娲精神:超越自我的创造精神;无所畏惧的包容精神;母仪万世的生息精神;协调矛盾的和谐精神;无私无畏,坚忍不拔、冲锋陷阵、顽强搏击的拼搏精神。这些高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之源,是人类至为宝贵的财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越自我的创造精神

关于人类的起源我们的先民们曾做过种种臆测。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女娲造人的神话了。《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洹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洹人也。”泥土捏人的神话产生于原始人类与泥土密切接触的社会背景,也是农耕社会的产物,但女娲造人的行为确实是惊人的创举。这不是一般的创造,创造的是人类本身,是宇宙天地间前所未有的惊人之举。在人民对人产生之谜未解之时,人类就通过女娲的双手作出了最根本的创造。她的创造完全超越自我,使沉寂的宇宙活了起来,一种灵性从此在无限永久无限开阔的时间空间中持续不断地运动和发展。这种伟大的创造精神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致后来出现了另一个关于女娲造人的故事。唐代李冗《独异志》:“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哲学论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由女娲独立创造的人类的独创性到两性关系的出现,可见此时人们已渐渐脱离原始的胚胎,正逐步迈进科学的轨道,虽为神话,但已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女娲时代的创造精神渐显平淡。

二、博大宽厚的包容精神

在中国哲学中,“地”一向是作为宽容博大的象征。女娲精神与“地”具有密切联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大地的象征。《抱朴子·释滞》说:“女娲地出”;《淮南子·览冥篇》所载女娲补天故事,也不仅与“天”有关系,同时与“地”也有密切关联。古人还通过这个神话来说明中国“地”势的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例如《论衡·谈天》:“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此久远之文、世间之言也。”《路史·后纪二》罗苹注:“世遂有(女娲)炼石成霞、地势北高南下之说。”其实,“补天”本身已表明她是象征“地”的,因为地与“天”正相对、互“补”。《列子·汤问》中载:“……共工氏……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就是对我国地势认识的很好说明。至于“抟土作人”的神话,也是把造人跟“土”联系在一起的。女娲从事的补天载地的工作,不是发动残酷的战争,而恰恰是疗救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共工和颛顼为着争当天子的一己之私,竟然不惜一切代价,撞坏天地。女娲对这件事并不是首先对他们作挞伐,而是像母亲及时补救不懂事的小孩子闯下的大祸一样,挺身而出,消灾避患,终使地平天正。天可以补,地可以立。还有什么样的灾害不可以抚平?可见,女娲有极广大的神通,故无所畏惧,无所忧虑。因无所畏惧哲学论文,故能厚德载物,无限包容。总之,中国哲学传统中大无畏精神和博大的包容精神,正是女娲精神的胎传。

三、母仪万世的生息精神

上文谈到女娲造人引出生命诞生的源头,女娲补天却表现出了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除了创造生命还有对人类生存的无限关怀。《淮南子·览冥篇》所载女娲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地为人民平息灾难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后有女娲兄妹成婚再造人类的传说,因此被后世祀为生殖之神、送子娘娘等都源起于女娲造人神话。《路史·后纪二》:“以其(女娲)载媒,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楳(高媒)之神。”罗苹注引《风俗通》:“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吕氏春秋·仲春纪》:“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高诱注:“《周礼》,媒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于时也,奔则不禁,因祭其神于郊,谓之郊禖。郊音与高相近,故或言高禖。”中国哲学是一种“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不论儒、道,始终关怀人的生命存在,关怀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超越。《周易》讲“生生之谓易”,是这种生命哲学在轴心时期的确立;而这种生命精神,早已由女娲精神加以象征。如果像尼采所说,日神形象的诞生是“作为诱使人生活下去的补偿和生存的完成。”[1]那么,女娲形象的诞生就是使群体生命存在得以延续下去的生命精神的象征。

四、协调矛盾的和谐精神

“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突出的精神传统,而女娲精神就是其早期神话体现。女娲补天之前,天地之间的环境十分糟糕,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不和谐使得人不堪命,民不聊生。作为拥有无限智慧和神力的神,她没有去推翻已有的世界,而是朝着符合人类生存的方向进行补缀和修葺,以协调世界与人类的关系。天还是原来的天,不同的是补缀了一块色彩绚丽的“五色石”,使其更加美丽,增加了数根用代表力量的“鳌足”做成的天柱,使其更加稳当;地还是原来的地,只是没有了“淫水”的肆虐,猛兽的祸患。世界环境更符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女娲她没有彻头彻尾的改换这个世界,而是通过局部的改变和提升来拯救世界,也拯救人类,使人类与环境最终达到和谐。女娲的这种“和合精神”,还表现在关于女娲发明音乐的神话传说之中。众所周知哲学论文,按照传统理解,“乐者和也”,“乐以和同”。《世本·作篇》载:“女娲作笙簧”,又据补注本《世本·帝系篇》:“女娲氏命娥陵氏制都良管,以一天下之音;命圣氏为斑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乐。既成,天下无不得理。”又《史记·补三皇本纪》:“女娲氏……惟作笙簧。”另据《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引《南康记》:“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名曰女娲石。大风雨后,天澄气静,闻弦管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诸天音乐”,乃是一种西方式的和合精神;而中国哲学的“和同论”,则是一种中国式的和合精神。这种和合精神,也是始于女娲精神,是中国“天人合一”精神的根源。

女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魅力无穷,光芒四射。今天人类进入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种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一部分的女娲精神,仍然可以供鉴并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陈世珍.众神的起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2]李军.论民族精神在女娲形象中的孕育[J].文学教育(上),2009,02:107-109.

[3]徐丽云.女娲精神的失落与启示[J].大众文艺,2010,17:83-84.

[4]殷满堂.女娲神话的象征意义及其当下启示[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04(8):22-28.

 

女娲传奇篇6

女娲若有所思地行走在黄河边,感到脚下的黄泥又松软又舒服。她弯腰抓起一把泥,就乘兴捏了一只苍鹰,那苍鹰成形后,拍一拍翅膀就飞走了。女娲又按自己的模样捏一个小人儿,头捏成了,要捏蛇身的时候,她改变了主意,她要创新,她要让小人儿能直立起来走路,以区别于其他动物。不是有开天辟地的功勋嘛,她要让自己造的小人儿做万物之灵长,统治这个世界。小人儿捏成了,女娲吹一口气,小人儿跃下手掌,又蹦又跳,又喊又叫。女娲高兴极了,就着小人说:“我的好孩子,看你两条腿撑着身子,就叫‘人’吧!小人儿啊,不能光哇哇乱叫,要会说话,要懂礼貌,快叫我‘妈妈’呀!”小人儿就围着女娲转来转去叫妈妈。女娲想:一种人太单调了,再捏一个模样的人吧!第二个小人捏成了,浓眉大眼,虎虎有生气,手里还握着一把大斧子。女娲指着第二个小人说:“你呀,虎头虎脑,力气大,能耕田干活,就叫‘男人’吧!”而后又指着第一个小人说:“你呀,婀娜多姿,就叫‘女人’吧!”于是,男人、女人就高兴地玩耍起来,玩着玩着,就打起了架,结果男人把女人给打哭了。女娲忙放下捏小人儿的活儿,生气地命令:“男人不能凭着力气大就欺负女人。男人女人是平等的,要友好相处。如果你们合得来,还可以恋爱,结婚。这样生活起来才有意思……”女娲有点累了,边唠叨着边解下腰间束的一条绳子,用它蘸上浑浊的黄河水一挥洒,口中念念有词,于是,那些飞溅的泥点子一着地,都变成了欢跳的男人、女人。从此,人类生生不息,繁衍开来,同时还遵循着女娲的一些圣训。

据本人“考证研究”――

黄河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就因为她是黄种人生命的源泉。

我们为什么一出汗就成“泥人”呢?本来就是泥捏的嘛,骨子里能没有点儿泥巴?

“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男女平等意识,不是源自花木兰,而是我们神圣而伟大的老祖宗――女娲。

“炎黄子孙”的“黄”字,除了指黄帝,还有黄泥的意思。

以上“研究成果”,本人已申请了专利,不得擅自引用。

我还写了《女娲补天大演义》的故事呢,且听下回分解吧,嘿嘿……

【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张集中学杏花雨文学社社员】

点评

作文贵在创新。内容新颖,饶有情趣,可读性自然大大增强,《女娲造人新传》就是这样的好作文。

既然是新传,就贵在新奇,贵在出格,贵在与众不同,有自己的创见。这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文思。本文的想象文字,生动多彩,别有情趣,如“我们为什么一出汗就成‘泥人’呢?本来就是泥捏的嘛,骨子里能没有点儿泥巴”“‘炎黄子孙’的‘黄’字,除了指黄帝,还有黄泥的意思”等。

女娲传奇篇7

是中国神话中最原初的神,他生于混沌,并以大斧将混沌分开,成为天地,死后他身体的每寸血肉都奉献给了大地,化育了万物,丰富了乾坤。

“自从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是我国历史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祖先,他殚精竭力,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为千秋万代的后人敬仰。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千百年来,文化在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热土上,流传不息,不断繁衍,延续至今,传播中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女娲

女娲,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她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孕育世上生灵万物。又有女娲补天之传说:相传共工与祝融争斗后,怒撞天地支柱――不周山,致使天水下落,人间生灵涂炭。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她选用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柱子把倒塌的天边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堵塞向四处流出的洪流。女娲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之一,部分文献将其位列三皇。

伏羲

亦作宓羲、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相传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取鸟兽地理之象,不论近远,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又编定书契,取代结绳记事的蒙昧状态,使得文明发生重大转变。并且开始制定嫁娶的礼仪,以教化人类情感,规范伦理道德。他还作为渔民的祖先,教他们结网,故称宓羲氏。并且相传伏羲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帝王,建都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县),在位110年,位列三皇之首。

祝融

祝融,名重黎(简称黎),又称祝诵,祝和。相传帝喾高辛氏时,他在有熊氏之墟(今新郑)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下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祝融为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亦有人说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

相传祝融教化民众使用火,使人类摆脱茹毛饮血的蛮荒状态,女娲补天时,火神亦助之,所以亦有圣人之德。

河伯

河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也作“冰夷”。形象颇似鲛人,俊美异常。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因黄河经常泛滥成灾,故河伯亦性情暴虐,神话谓羿曾以箭射其左目。

后羿

女娲传奇篇8

醉情“原生态”

秦巴山区山水华滋,物华天宝,是远古时期人们在严酷的自然选择中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在这块原始先民生活过的土地上,流传着“抟土造人”和“女娲补天”的故事;从狩猎文明起,这里的夜空中就飘荡着劳动和生命的赞歌。时展到了公元2006年,远古的历史痕迹已经在漫长岁月的冲击中明显的消逝和泯灭,而生生不息的是女娲故里的茶歌和传承着博大生命力的劳动与创造。与外面翻天覆地的世界相比,这里任何一步跨越都显得沉重而艰难。有劳动,有抗争,有创新,有发展,唯独天地没有改换。人虽然穷,但山水依然美,一切都还是原生态的。在我看来,这种穷美中又蕴藏着富裕,原生态是平利人得天独厚的财富。

平利县境内处处青绿苍翠,山涧中皆有绿水环绕烟霞飞动,县城是在河流冲击的台地上建造起来的,站在城北的五峰山上俯瞰,城区虽小,但山岚袅袅中更显得妩媚秀丽。清澈的坝河穿过城区自东向西流过,据说它汇集了大小上百条溪水和山泉。顺流而下约20公里的女娲山下,有一处被人们称为“小漓江”的西河景区,因为景色的清艳超尘而成为绝佳的游览胜地。在西河的悠悠云影和深水静流中荡舟,沿岸有茂林修竹映衬,景色繁简有度,又有画眉鸣唱、斑鸠嘀咕,清寂中只闻船桨击水和天籁之声。我们乘舟顺河漂流约大半个小时,不时听艄公讲些关于西河的故事。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个年轻人在西河环绕的小岛上创建了西河农中,几十年来育人又养山,精心呵护着这里的生态环境。如今,当年的创办者已经两鬓斑白,培育的成千上万名学员也陆续从这里奔赴农业科技第一线,却留下了一个万木葱茏、山青水碧的西河景区。西河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人为的痕迹。朝晖初露时可闻鸟雀噪林,于傍晚残霞中便见行行白鹭结群归巢,其景美不胜收。我们漫步河岸,清澈甘冽的河水掬手可饮,依岸浅滩处,便有人淌水拣石,又有人撑竿划船,更有人与鸟儿问答,大家流连忘返,真是乐不思归了。随行者便有人吟起诗来:“奇石奇树伴幽篁,清流清波造梦乡,走过西河山与水,逢人不再提漓江。”

我们就着河岸的景色吃野餐,晴朗的艳阳下一片碧水蓝天。县发展与计划局的领导介绍说,这样的景点在县境内比比皆是。现在已形成南北两线旅游观光区,古仙湖荡舟、琵琶岛垂钓、黄洋河漂流、女娲山云海、八仙大草原、化龙山大峡谷、千家坪森林公园等景区都是以其原生态的特点而引人入胜。现在说安康地区是陕西的“后花园”,平利县就是这花园中最为亮丽的地方。县上在引导经济发展中把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生态农业示范区、古民居、茶文化等产业服务项目相结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使平利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更加明确和突出。随着西康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便利的交通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视、广播、报刊、宽带网等多种宣传媒体把平利传播给外界,又把外面的信息传递给了平利,平利人有了与外面的世界触手可及的感觉,越来越感觉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

感动“茶文化”

五月是“且将薪火试新茶”的季节。我们一行人这次陕南考察,正赶上这里隆重举行的“中国・平利茶之旅文化节”。在县城中央的文化广场,艺术家们把女娲神母的故事雕刻成巨大的石柱华表,把东方女神的美丽形象搬上了文化节开幕的大舞台。在平利人看来,“女娲”是一种图腾、一张名片,是平利传统文化的渊源。

在人海如潮的翠茗园茶庄,我们被卷入到激情热烈的“茶山放歌”和“采茶比赛”的活动之中。“请到茶乡来哟,绿水青山嘞百花开哟,茶乡那个风光嘞多可爱呀依儿哟。”在八仙镇镇长的邀请下,我们加入到茶山赛歌的队伍中,平生第一次唱起了茶歌。茶为国饮,“好水好茶好人喝”,中国人对茶的喜欢甚于任何一种饮品。陕南是古老的茶叶产区,早在盛唐时期就被列入全国重点茶区,平利三里娅毛尖茶曾被列为皇家“贡品”,“享誉朝野”。如今平利人已经把“生态、女娲、茶”的文章做成了“文化套餐”,形成了产业链。随着市场的开发和拓展,茶乡有了一批做茶市场和茶文化的人,长安镇的女娲银峰茶叶有限公司不仅种茶、卖茶,又在靠近关娅子的茶山下办起了休闲茶庄,在茶庄里品茶论道,以茶会友,以友促销,让游客观看采茶、制茶、茶艺表演,品茶听歌,尽情领略茶文化的独特神韵和茶乡人的真情厚意。从平利县的文字资料中我们得知,依托20万亩茶园和几千年茶业历史支撑的茶文化和茶产业,使得平利已经成为我国西北的名茶大县。茶之旅与生态游、民俗居相融和,已经成为平利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上一篇:有关尊严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黑丝袜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