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弃置身范文

时间:2023-10-11 15:34:04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1

一、海峡两岸遗弃罪立法之比较

大陆1979年“刑法”第183条规定了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997年刑法修订时保留了该条内容,未作任何改动把它规定在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

台湾现行所谓的“刑法”中,遗弃罪规定于“刑法”分则第二十五章,共有三个条文,包括两个类型,基本类型与加重类型。基本类型就是普通遗弃罪,即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项,加重类型包括四项:违背法令契约义务遗弃罪,即“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项,普通遗弃罪之加重结果犯即刑“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项;违背法令契约义务遗弃罪之加重结果犯即“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二项;遗弃直系血亲尊亲属罪即“刑法”第二百九十五条。普通遗弃罪的本质在于处罚在法律或者契约上负有扶助、养育或者保护义务而放弃的行为。但是这里的义务,并不以法律或者契约义务为限,即在此之外如果行为人负有保证义务,仍然可以构成本罪的主体。普通遗弃罪之加重结果犯是指出现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结果。违背法律契约义务罪是指依照法律或者契约对于没有自救能力的人负有扶助、养育或者保护义务者,将其遗弃或者不为其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扶助、养育或者保护致使无自救能力之人的生命处于危险。违背法律契约义务之加重结果犯是指负有法律或者契约义务的人在不实施扶助等义务,致使重伤或者死亡的。遗弃直系尊亲属罪因为被遗弃者是直系亲属因此加重其法定刑,其目的是加重特别扶助义务者的责任维护善良风俗并进而维持伦理关系。

由上可见,两岸对遗弃罪的规定,在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就相同之处而言,两岸现行刑法典对遗弃罪的规定都是以违反一定的义务为前提的,属于不作为犯。不过两岸在遗弃罪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是较为明显的。具体说来,主要有:(1)大陆将遗弃罪规定在妨害婚姻家庭罪这一节中,而台湾“刑法”将遗弃罪规定在侵害生命犯罪这一节中,从范围上看台湾“刑法”中的遗弃罪远远大于大陆《刑法》中的遗弃罪。笔者认为台湾“刑法”对遗弃罪的规定更合理,大陆《刑法》遗弃罪处罚范围过窄,对于与家庭内部有相似的遗弃行为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进行处罚,由此造成《刑法》的失衡。一个行为之所以构成犯罪就是因为它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对于具有同样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一种行为属于犯罪,而其他类似行为不属于犯罪,本身就违背了《刑法》的原则与目的。因此建议大陆《刑法》扩大遗弃罪的范围,不限于遗弃家庭人员,这样才能体现出刑法的平等性与均衡性。(2)大陆《刑法》中的遗弃罪只有一个罪名,对于不同情节,不同社会危害程度的遗弃罪,并没有在罪名上加以区分,而仅从量刑上予以区别对待。台湾的“刑法”却不一样,除了普通的遗弃罪之外还有普通遗弃罪之加重结果罪、违背法令契约义务遗弃罪之加重结果罪、遗弃直系血亲尊亲属罪三个罪名。仔细考察这两个罪的罪状规定不难发现,台湾所谓“刑法”中的另外三种罪名,并不是罪质异于普通遗弃罪的新的犯罪形式,而是罪质完全相同,仅仅是社会危害程度有别的普通遗弃罪的结果加重犯。根据同质同罪,不同罪名必须是不同罪质之罪的原则,笔者认为,台湾的所谓“刑法”中的遗弃罪没有必要作如此细的划分,既过于繁琐、累赘,有违简明、精炼的刑事立法要求,又不利于司法实践对遗弃行为的定性,徒增司法实践的负担,并不可取。

二、海峡两岸遗弃罪构成特征之比较

(一)主体特征之比较。

遗弃罪主体只能属于自然人,在这一点上,两岸刑法的规定相同,其理由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就自然的范围来看,大陆《刑法》的规定与台湾“刑法”的规定有不同之处。大陆《刑法》中的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遗弃人负有法律上的抚养义务而且具有扶养能力的人。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法定义务而拒绝扶养的,不能认为是遗弃。从其规定来看大陆《刑法》的犯罪主体属于特殊主体,只能限于家庭内部的人员。

台湾“刑法”认为行为人不论是否有法律或者契约上之义务,只要由于行为人的行为使得无自救能力之人处于生命危险状态,就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因此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就笔者看来,大陆《刑法》对本罪主体的规定明显过窄,因为在此规定之下很多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无法得到圆满地解决,如:被告人王某在自家门前(其门后是有行人通过的小马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被害人(10岁,衣服肮脏,智力发育不全),总蹲在他家门口,并向其要饭吃要水喝。被告人王某讨厌至极,又撵不走,便骗其到村头树林里找吃的。王某将被害人骗到树林里后,自己一走了之。三天后,发现被害人死在树林里(经鉴定为冻饿而死)。对于本案,有人认为应该以故意伤人罪定罪处罚,笔者认为,对案例中王某行为的性质用故意杀人罪来概括是不妥贴的,因为有刑法典的国家几乎都把故意杀人罪表述为简单罪状,而不去详细描述其构成要件。尽管间接故意杀人罪中的所谓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也只能在死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和远远大于不死亡的结果之情况下才能成立,但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很明显对事态的结果并非“明知”。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本案只能做无罪处理,但作无罪处理似乎有放纵罪犯之嫌。如若扩大遗弃罪的犯罪主体,本案作遗弃罪处理似乎比较妥帖,从台湾“刑法”对遗弃罪的主体规定来看似乎更有道理。因此大陆《刑法》对遗弃罪主体的规定,似有检讨的必要。

(二)主观方面之比较。

两岸刑法理论界都认为,遗弃罪是一种故意犯罪,但是故意的内容由于两岸刑法对本罪侵害的法益持不同的观点导致其有不同之处。大陆刑法认为遗弃罪的故意是指犯罪分子明知自己不履行抚养义务,会给被抚养人造成困难和危害,而有意识的拒不履行法定义务。台湾“刑法”认为遗弃罪的故意是指认识到被遗弃者属于无自救力之人,需要保护,如果不保护则将有生命上的危险。从其可以看出,台湾“刑法”遗弃罪故意内容认识的危险程度是高于大陆《刑法》的故意内容的认识,但是对犯罪对象的认识范围要广于大陆《刑法》的规定。依笔者之见,为了保护被遗弃者的合法权益不宜对故意内容已认识到有生命危险为必要,只要有较重的伤害即可。但是对于认识到遗弃的对象宜扩大,有利于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并能在司法实践中妥善处理一些疑难案件。

(三)客体特征之比较。

对于遗弃罪的客体特征,大陆刑法学者多数认为是复杂客体,包括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和被害人的人身权利。台湾“刑法”学者认为本罪侵害的是生命权,就笔者看来,遗弃罪不单单是侵害了被害人的生命权还应当包括身体健康权,台湾“刑法”只将其归为生命权有失偏颇,不利于对行为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但是大陆《刑法》仅仅将其遗弃罪的客体局限在家庭成员内部的合法权益及其人身权利,范围过窄。旧刑法将遗弃罪规定在“妨害婚姻家庭罪”一章中,刑法理论一般认为本罪的法益就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和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新刑法将旧刑法中的妨害婚姻家庭罪全部转移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这一章节,将遗弃罪的法益解释为解释为一般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因此本罪的客体宜解释为一般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

(四)客观方面之比较。

关于遗弃罪的客观特征,两岸的共同看法是:表现为遗弃行为,但是对于遗弃行为的理解两岸学者解说与立法规定分歧较多。

1、遗弃行为的含义。

对于这一问题,大陆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遗弃是指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拒绝扶养”即是指行为人拒不履行长辈对晚辈的抚养义务,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义务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等等。具体表现为不提供扶助、离开被扶养人或把被扶养人置身于自己不能扶养的场所等。在行为内容上,拒绝扶养不仅指不提供经济供应,还包括对生活不能自理者不给予必需的生活照料。“拒绝扶养”从客观方面揭示了本罪表现为不作为的犯罪行为方式,即消极地不履行所负有的扶养义务,如儿女对失去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父母不承担经济供给义务,子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不予照料等。从这里可以看出遗弃行为只包括不作为的形式,没有作为的形式。台湾“刑法”认为所谓的遗弃行为,在不同的罪名各有所指,普通遗弃罪的遗弃,必须是积极的遗弃;违背义务遗弃罪的遗弃,则兼指积极的弃置与消极的不扶养、不保护。从这里可以看出台湾的遗弃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笔者认为台湾“刑法”的规定不可取。

刑法中对遗弃行为的理解关键在于理解拒绝扶养。扶养实际上是指扶助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使其能够像人一样生存下去。因此,除了提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外,在其生命、身体处于危险状态的情况下,必须给与救助,更不能将其置于危险境地。所以,“拒绝扶养”应该意味着使他人生命、身体产生危险,以及在他人生命、身体处于危险状态时不予以救助。即使将抚养的内容解释为“除了向受扶养人提供物质的共给外,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还应该包括必需的生活上的照顾”,但是根据举重以明轻的解释方法,将他人生命、身体置于危险境地,或者不救助他人生命、身体的行为,也应当属于“拒绝扶养”的行为。概言之,拒绝扶养应当包括以下行为:遗弃行为可以具体表现为三种方式:其一,积极的弃置行为,即指行为人将被害人从安全场所移至危险场所或从某危险场所移至更危险场所。其二,消极的离去行为,是指行为人本来与被遗弃者生活或处于同一场所,但行为人从该场所离去,使被遗弃者的生命、身体处于危险状态。其三,单纯不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的行为。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最终表现就是行为人都对被害人负有义务,积极的弃置行为只是一种先行行为使得行为人负有扶助的义务,刑法对行为人的谴责对象仍然是行为人的不予以救助的不作为。因此,遗弃行为只有不作为一种形式。

2、遗弃罪的义务来源。

大陆刑法传统理论认为遗弃罪的义务来源限于《婚姻法》规定的家庭内部人员对其相互之间的义务。行为人是否负有法定义务,应当根据《婚姻法》的规定来确定。如夫妻有相互抚养的义务;父母(及养父母、继父母)对子女(及养子女、继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及养子女、继子女)对父母(及养父母、继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应负担子女的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者全部,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队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兄、妹对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台湾“刑法”针对不同的遗弃罪名规定了不同的义务来源,一般遗弃罪只要行为人的积极的遗弃行为导致被害人处于危险的境地,行为人就有救助的义务,否则构成遗弃罪,即此种义务不以违背法律或者法令为前提。违背法律或者契约义务遗弃罪之义务属于法律和契约上的义务,至于违背法律和契约义务遗弃罪之加重结果犯罪的义务是以前者义务为条件的。遗弃直系血亲尊亲属罪中的义务按照台湾“民法”之规定(民九六七、九六八),从台湾遗弃罪的义务来源看是比较广泛的,任何行为人导致被害人处于危险境地而产生救助义务的都可以成为遗弃罪的义务来源。就笔者看来,大陆《刑法》与台湾“刑法”对遗弃罪义务来源的规定都有不妥之处,大陆《刑法》遗弃罪的义务来源过窄,在司法实践中不能解决一些相关问题。台湾“刑法”遗弃罪的义务来源又失之过宽,按照台湾“刑法”遗弃罪的义务来源在司法实践中对很多案件可能出现入罪现象,这与世界非犯罪化、刑罚轻刑化的趋势相违背。

本质上,构成遗弃罪的前提都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或者法律的规定使得行为人负有一定的义务,由于行为人没有实施这种义务而构成了犯罪,从总体而言遗弃罪的构成是由于行为人的不作为,属于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前提条件就是行为人负有一定的义务,传统理论上认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有以下四类:其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实际上就是婚姻法上的义务。虽然婚姻法上规定的亲属之间的抚养义务不再是本罪的唯一义务来源,但不可否认,亲属之间的抚养义务仍然是本罪的当然来源之一。其二,职务或业务要求履行的作为义务,如托儿所、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因其工作就负有在上班期间照料婴幼儿的义务,其不给喂食、弃婴幼儿于某地或不救助处于危险之中的婴幼儿的行为,就有可能构成遗弃罪。其三,法律行为导致的作为义务,这里的法律行为一般是指合同行为,如行为人签订了负责照料老人生活起居的合同,该合同行为就导致其负有照料老人的义务,不履行该义务的行为就有可能构成遗弃罪。其四,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当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使他人的生命、健康遭受危险时,行为人就负有救助义务,不履行此救助义务的行为就可能构成遗弃罪。

三、海峡两岸对遗弃罪成立的比较

对于遗弃罪的成立,大陆刑法理论学者与司法实务一致认为,遗弃罪只有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根据司法实践经验,以下情节可视为情节恶劣: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

的;被害人因为生活没有着落,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引起群众义愤的;或者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经屡次教育,拒绝改正使被遗弃人的生活陷于危难境地的;或者遗弃手段十分恶劣,在遗弃中有打骂、虐待被害人的行为的。从大陆的“刑法”规定来看,本罪属于情节犯,即必须达到一定的情节方能构成犯罪。台湾“刑法”认为遗弃罪属于危险犯,行为人知道弃置的行为或者不照料,将对被遗弃者的生命引发危险,行为人却执意如此,就构成遗弃罪。至于这里的危险是抽象的危险还是具体的危险,理论上是存在争论的,多数学者认为属于具体的危险犯,个别学者认为属于抽象的危险犯。就笔者看来将遗弃罪看作是具体的危险犯更合适。从大陆《刑法》的规定来看,情节严重属于模糊性语言,在司法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宽,容易出入人罪,如果采取列举的方式难以列举完全,很可能出现漏罪情形,难以做到罪行相适应。如果将遗弃罪看作是具体的危险犯将有利于司法实践操作,但是这里的危险犯因不同的情形应该采取不同的标准,对于因为违背法律或者先行行为造成的遗弃行为致使无自救能力人处于危险的,这里的危险应符合以下条件:这种危险是行为人造成的;危险已经危及到无自救能力人的生命或身体健康;被遗弃人对行为人形成了高度信赖,如果此种情况下离开行为人被遗弃人不会有生命、身体的健康危险即还有合理、现实的他人救助期待,行为人不构成遗弃罪。对于属于婚姻家庭内部出现的遗弃行为这种危险的判断应该严格,即行为人对被遗弃人的救助是必须的,行为人的不救助使被遗弃人处于危险的境地就可以构成遗弃罪,并不以被遗弃人缺乏他人的救助期待为条件。这主要是考虑到此种情形行为人对被遗弃人负有重要义务,由此产生的责任要重于其他责任。

四、海峡两岸遗弃罪刑罚适用之比较

大陆《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台湾“刑法”对遗弃罪的规定如下:第二百九十三条(无义务者之遗弃罪)遗弃无自救力之人者,处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00元以下罚金。因而致人于死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九十四条(违背义务之遗弃罪)对于无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约应扶助、养育或保护而遗弃之,或不为其生存所必要之扶助、养育或保护者,处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因而致人于死者,处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伤者,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从上述规定来看,两岸刑法典对遗弃罪的刑罚规定,都是采取相对法定刑主义的模式。这样有利于司法实务部门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别对行为人判处与其罪行相适应的刑罚,既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保证刑法适用的公正性,同时,又可根据犯罪人各自的具体情况,确保刑法适用的个别化原则的实现,从而保证预防犯罪这一刑罚目的的实现。但是台湾地区对遗弃罪刑罚的规定相对于大陆来说要详细的多,台湾“刑法”针对不同的遗弃行为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刑,是比较合理的,大陆《刑法》规定的比较单一,难以做到罪行相适应原则,特别是最高刑过低,对于致人重伤、死亡这种严重侵害被遗弃人的生命、身体法益的行为,最高刑处五年有期徒刑明显偏轻,建议修改遗弃罪的法定刑,严密刑事法网,从而有效的惩治犯罪,实现刑法的公平与正义。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法学院)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2

第一条 为了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活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从中提取物质作为原材料或者燃料,用改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减少已产生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数量,减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以及将其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

第三条 列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制订和调整《目录》,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四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拟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的管理工作。国务院财政、工商、质量监督、税务、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实行多渠道回收和集中处理制度。

第六条 国家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实行资格许可制度。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以下简称处理企业)资格。

第七条 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应当纳入预算管理,其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制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标准和补贴标准,应当充分听取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处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意见。

第八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示范、推广和应用。

第九条 属于国家禁止进口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不得进口。

第二章 相关方责任

第十条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

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应当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

第十一条 国家鼓励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自行或者委托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机构应当在其营业场所显著位置标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提示性信息。

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由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第十二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为电器电子产品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对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处理,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未取得处理资格的,应当将回收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

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经过修复后销售的,必须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等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并在显著位置标识为旧货。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交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处理企业处理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资产核销手续。

处理涉及国家秘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保密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处理企业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以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经营者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回收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五条 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

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六条 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日常环境监测制度。

第十七条 处理企业应当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基本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年。

第十八条 处理企业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九条 回收、储存、运输、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规定。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国务院资源综合利用、质量监督、环境保护、工业信息产业等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职责制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

第二十一条 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资源综合利用、商务、工业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第二十二条 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办理登记并在其经营范围中注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企业,方可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

除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外,禁止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单位和个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第二十三条 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

(二)具有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三)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其他设备;

(四)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四条 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应当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受理申请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的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作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书面核查和实地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依法及时处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或者产品说明书中未按照规定提供有关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回收处理提示性说明等信息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暂停直至撤销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

第三十条 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未按规定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或者报送基本数据、有关情况不真实,或者未按规定期限保存基本数据的,由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处理企业未建立日常环境监测制度或者未开展日常环境监测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具有完善的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确保符合国家或者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并应当遵守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应当符合国家和当地工业区设置规划,与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相协调,并应当加快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3月5日《经济日报》)

国务院总理2009年2月25日签署第551号国务院令,《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3

关键词:婚内继承 继承遗产 效力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54-02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财产关系日趋复杂多元化,对个人和家庭财产性质的分类和区分日益困难。《继承法》宗旨是保证财产继承方面的权益,而《婚姻法》倾向于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完整,但由于家庭血缘关系所带来的身份角色的独特性,两者在协调财产利益关系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复杂联系,矛盾和冲突也必然会随之而来。

1 导言

《继承法》二十五条写道:“一旦发生继承后,继承人有意放弃遗产继承的,应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决定。没有表示的,一律视为自动接受继承。”在目前《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明令规定,夫妻现有婚姻基础上因继承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遗嘱明确指出归属其中一方的情况之外。针对这二者的条文内容,在法律界引出了一个话题纠纷:在现有婚姻基础上,若在继承人未明确指出其遗产由夫妻中的一方继承的前提下,在继承发生之后、遗产处置之前,夫妻双方中的一人是否可不征得其配偶的同意而单方作出放弃继承的法律表示?

2 两种答案之争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目前法律界有存在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实务派认为:夫妻两人中任何一方都没有权利单方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另一种观点是来自学术界的声音:他们表示,可在不征询配偶意见的前提下,夫妻当中任何一人都具有单独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的权利。

2.1 实务派的论述依据

继承人如选择放弃继承权利,其行为涉嫌规避法律、钻司法漏洞,与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不得滥用权利原则相违背。比如,继承人如果和配偶关系恶化,想单独继承遗产而选择放弃婚内继承,而在离婚后又使用其他手段获得遗产处置权。举一个简单的实例:甲、乙具有法定婚姻关系,甲因感情纠纷不和提讼离婚。在诉讼期间,甲母因病去世,留下大量遗产但未立下遗嘱,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甲此时会可选择放弃继承遗产权利。其行为一旦获得法律支持,则遗产全部由甲父继承。而在离婚之后,甲又可以继承其父名下的全部遗产。因而甲充分利用了法律漏洞达到了规避遗产分割的目的。

2.2 学术界的论述理由

学术界的论证理由主要有两点。

其一,继承开始并不意味已实现继承,在处置遗产前,继承人放弃的是遗产继承权,并非所有权。继承人配偶的遗产权利,只在条件充分成熟时才可实现,即必须在继承人接受遗产后,转化为夫妻共有财产,其配偶才享有相应的财产权利。

其二,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权利的决定,必须经其配偶同意后才可生效,其后果是混同了继承法律关系和婚姻法律关系,造成这样一种局面:对法定继承人来说,接受遗产是义务而非权利,这显然有违配偶双方地位平等原则。

2.3 对二者争论结果的总结

经仔细分析司法实务派和学术界两种观点,很容易发现前者的观点主要以《婚姻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为依据:它详细规定了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权利;而学术界的观点,则主要是以《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的内容为辩证依据,即其关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有关规定。但是,从他们形成的辩证理由来看,二者都没有综合分析前面所提及的两个法条之间的联系。

为此,本文总结了上述争论结果,得到了以下总结内容。

首先,在表面上,《继承法》与《婚姻法》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并不相互冲突,而是具有高度一致性。经过分析前面两个派别的观点发现:夫妻在维持正常法律婚姻状态下,如果被继承人未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或通过其他法律手段明确指出遗产具体归属夫妻中的哪一方,法定继承人可单方作出接受或放弃继承的权利;如果法定继承人选择接受继承遗产,则其配偶即时拥有共享该笔遗产的权利,即在处理遗产时,夫妻双方对遗产享有共有权;如果法定继承人选择放弃遗产继承的权利,则其配偶也不享有遗产的任何处置权。

其次,实质上《继承法》与《婚姻法》对该问题的回答存在矛盾关系。深入地分析后,容易让人陷入困惑之中:一方面,《继承法》对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权利给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而另一方面,《婚姻法》中却写道:“夫妻在维持正常法律婚姻状态下,其中一方继承的财产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除被继承人通过有效法律方式指定归其中一方的情况以外。”假设同时承认上述两部法律的效力,则从实践分析来看,这只是为法定继承人的配偶建了一座空中楼阁而已。因为,《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方面的条文,主要是为离婚时分割家庭财产提供法律依据,避免纠纷产生。通常来看,若夫妻关系融洽,夫妻一方继承的财产会视为家庭财产共同受益;而夫妻关系破裂导致离婚,从人的自私性出发,为避免遗产被配偶分占,继承方会明显倾向于选择放弃婚内继承遗产。

3 《继承法》第二十五条与《婚姻法》第十七条之合理性分析

3.1 《继承法》第二十五条合理性分析

参照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并吸收国内法学界的意见,对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继承法》第二十五条无法很好的解决继承人放弃继承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源于对继承人放弃继承没有作出明确的期限规定。造成其产生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方面因素。

(1)当前适用的《继承法》颁布于1985年,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私人所拥有的个人财产相对较少,社会财产关系相对简单,继承关系也不像今天这么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私人财产权的保护无法引起立法部门的重视。因而,在《继承法》中明确规定了私人财产可以合法继承,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从《继承法》第一条明令:“根据《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特制定本法。”不难发现,为更好地维护个人的遗产继承权利,《继承法》未对继承期限作出时限规定,只是采取笼统性的原则规定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随着社会形势不断地发生巨大变化,个人私有财产数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而且社会财产关系和权属日益复杂,现行《继承法》逐渐与社会发展相脱节,难以有效担当保护继承人和被继承人权益的重担。为此,法学界一直在呼吁:继承法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社会形势的变化,从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和债权人财产权利出发,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基本点进行修订和完善。

(2)事实上,从立法本意上分析,规定放弃继承权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避免继承人因继承遗产时所遭遇的可能权益损害;另一方面是保证被继承人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到继承人恶意行为的侵害。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许多国家的继承法在赋予继承人选择继承的权利的同时,又对这个选择权规定了严格的行使期限,以实现并平衡上述两个目的。而根据当前的《继承法》,放弃继承的规定以“放弃继承是放弃一种利益的假设前提之上的,即放弃继承是放弃一种财产权利,不危害他人利益”为前提条件,这种立法初衷显然没有注意到被继承人财产的复杂性,对继承法的真正理念没有综合把握,所以只对放弃继承作出第二十五条的原则性规定,显然对维护社会财产关系的稳定和保护公民遗产权益是不利的。

(3)通过分析和研究国内民间的继承风俗,本文发现,在家庭稳定的前提下,以及在社会伦理的束缚之下,如果父母去世、且一方尚在时,一般继承人不会被允许继承财产,往往都是待父母双亡后再对财产进行继承,国内法学界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实证调查,都对上述观点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因此,本文认为,国内《继承法》第二十五条之所以对放弃继承权的期限规定在继承发生后到遗产处置前这个阶段,而不是给出其他期限的规定,也许是权衡到了民间风俗习惯的特殊情况所作出的慎重考虑。

综上所述,通过对《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的认真分析,本文得出的分析结果是:第二十五条规定的主要缺陷在于,它未对继承人放弃继承期限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尽管如此,这依然没有否认继承人在继承发生后、处置遗产前放弃继承的权利以及放弃行为的法律效力。

3.2 《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考量

《婚姻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写道:“夫妻在婚姻合法期限内,其中一方继承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遗嘱特别指出遗产归某一方所有的情况之外。”本文认为,之所以发生上述法律解释上的冲突,主要问题就在于该条款规定存在不合理之处,原因如下分析。

在当初修订现行《婚姻法》时,针对该问题学者们就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辩论,许多争论的焦点至今未形成统一认识。对是否要将其修改成为夫妻共同财产,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明确为双方共同财产,本文称之为“共同学派”,其依据是从男女平等、肯定双方对家庭的贡献以及共同扶养老人出发;另一种观点持相反意见,本文称他们为“个人财产派”,他们的理由主要从法制理念出发,以保护个人财产权益和完善婚姻财产制为基础。

通过对当前《婚姻法》研究发现,其与“共同学派”观点如出一辙。因为《婚姻法》虽然规定“遗嘱明确指出归夫妻其中一方的财产除外”,但这种“尊重被继承人意见、依法保护其处置个人财产权利的体现”,亦是处出于维护私法和遗嘱自由原则而得出结论。

4 结语

法治本质上就是良法之治,而法制统一是实现良法之治的必要前提条件。法律条文表述清晰,法律之间和谐共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公民也才能依法对自身行为进行理性预期。结合前面的分析,特提出三点意见:首先,在合法婚姻存续期间,由夫妻双方中任一方继承的财产原则上属于继承人个人财产,但如果被继承人明确其遗产由夫妻共同继承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其次,关于补偿另一方配偶的问题,可根据《继承法》现行规则例如酌分遗产等规定来定夺,法院可以将合法婚姻存续时间和配偶对赡养被继承人作出的贡献多寡作为判决酌分遗产的根据;最后,在合法婚姻基础上,继承人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单方作出遗产继承的决定,不必征询配偶意见。

参考文献

[1]杨建华.大陆民事诉讼法比较与评析[M].台北:台湾三民书局,1994,121.

[2]蒋小月.夫妻财产制若干重大问题思考[J].现代法学,2000(6).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4

[关键词]芜湖育婴堂;征信;征信录

芜湖育婴堂始建于雍正五年(1727),后因年久无人管理,咸丰年间又遇战乱而遭焚毁。至光绪十七年(1891),在芜湖海关道台成章的倡导和当地乡绅程封等的资助下,于西湖池南首得以重建。(1)在其建立之初,育婴堂即订立规章,每月造四柱清册,以取信于民,而此部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之《芜湖育婴堂征信录》即“作为事业报告书和会计报告书”(2),向当地乡绅、商人展示说明其一年来的运营情况。

对于《征信录》,日本学者夫马进曾做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他从“1、《征信录》是怎么诞生的?是在什么时候诞生的;2、《征信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和机能?结社中的人际关系是如何形成的?3、在《征信录》向社会广泛普及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什么历史性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形成问题上,它具有什么意义?”(3)三个方面,对《征信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其中例举了《海宁州城重设留婴堂征信录》、《青浦县光绪十二年地漕民欠征信册》、《太镇征信录》等原始资料进行论证,而并未对《芜湖育婴堂征信录》中内容进行收录和分析,故笔者在此将其中资料进行整理和阐释,以期能作为《征信录》具有取信于民作用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又一佐证,并管窥芜湖育婴堂本身在维持堂内外正常运转、保护婴儿生命安全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征信”之含义及作用

夫马进认为“征信”一词,源自《中庸》的“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征”就是明确的证据,如果没有确切的证据就不会有人相信。(4)由此可以看出,所谓“征信”即摆事实、列证据,从而让民众信服,而将这些证据罗列在一起,刻录成册,便成为《征信录》广为流传。

这一做法在晚清社会十分普遍,大到建立会党、修筑桥梁,小到志书刷印,都会刊刻《征信录》,以示公正。如:《上海强学会章程》内开列一条:“局内用款分出入存三柱,简明登记。每月小结,刊刻报章,月朔由各董事齐集查阅,务期核实无弊,阅竟各于名下署押为记。每年一大结汇,刻征信录分送提调董事,及捐款百两以上,以昭信实。”(5)又如:印光法师在《鄞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中所题:“因募诸善信,各出净资。乃亲董其役……共用洋二千有奇。今工已告竣,拟将桥工,并诸捐款,备录一册,排印奉送,以昭诚信。又欲阅者知其利益。”(6)再到光绪二十年(1894)吴县太守监修《广平县志》,“卷末附刊《征信录》,列银款收付数目,中有云:‘一、付印志书三百部纸张。二、付印志书三百部工价。’”(7)以上所例举之《征信录》均是作为“事业报告书和会计报告书”,将所办事业和所用经费、募捐者姓名等开列于上,使得账目一目了然,达到令民众信服,让捐资者了解其提供资金之去向的目的。

以上为事成之后所刻之《征信录》,还有为防止货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杜绝亏空,以防官员中饱私囊;抑或阻绝官员为增收杂税,巧立名目,从中牟利等刊刻的《征信录》,以达到监督作用。如:整顿平水茶刍议中提到,为了保证平水茶不再出现掺杂茶末、茶梗或是以粗茶充好茶的现象,而决定“拟司帐董事一名经手银钱……经卖家按件抽提每箱数文,并刻征信录,送各董公核”(8);对于官员巧立名目、中饱私囊,或是业已缴纳税费,但未予登录之现象,郑观应、冯桂芬均提出可以利用《征信录》来予以杜绝:“如征收某都图某户钱粮若干,必书细数,收银后本日给串,本日列榜,月终用活字板印征信录四柱册百本,备列全榜,分送上司各图绅士惟遍。如某户完粮而榜册不列者,许揭府,立与重赏。有经手解领开除之款与榜册数不符者,赴揭亦如之。”(9)由此可以看出,《征信录》被广泛应用于晚清或官方、或民间的各项事务中,只要与银钱有关,则必罗列各项细目,用于查核,以昭信守。

二、芜湖育婴堂之“征信”

芜湖育婴堂作为官方支持,由当地仕绅出资兴办的善堂,属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自身并不盈利,因此若要正常运转,就必须得到更多民间资助。这就使育婴堂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表明自己的立场,并定期向各捐资人汇报运营情况,以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物资援助,《征信录》即作为善堂经营情况汇报书,在每年年末刊刻、分发至各商董手中,成为下一年其是否继续出资的依据。是书即从定规章、造四柱、立誓言三个方面对育婴堂的行政管理、财务状况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1、定规章确保婴孩安全

(1)堂内婴孩之抚育

是书开篇即开列十条章程,明确了一名弃婴从被接入堂中至日常抚养,再到若不幸夭亡应如何处理等各项内容。包括:在育婴堂外设转桶和木梆,婴儿被放入转桶后,可以击梆提醒堂内工作人员,及时将婴儿领进堂中;入堂之后,检查婴儿衣物,查验生辰年月,观其四肢五官,看有无残疾,并将婴儿身上各处胎记、疤痕记录在案,以备核查。(10)若有婴儿夭折,先查明原因,若与内外育乳妇无关,则将其火化,并请僧人在中元节时诵经一日。(11)对于两岁以上幼儿,若无人领养,则仍在堂内生活,五六岁无人领养之男孩会被送到义学读书,十二岁以上不能读书者,送去学艺,以求得谋生之本领;十三岁以上女孩,育婴堂帮其择配;若为残障儿童,育婴堂将其养至十六岁,再另行安置。(12)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如何及时将婴儿接入堂中,避免发生其因长时间被弃桶中,而导致死亡的事件发生,育婴堂规定:每年“三月朔起十月底止,二更以后随时接进一婴,赏钱三十文,十一月朔起二月底止,二更以后随时接进一婴,赏钱五十文。身体和暖者,如数全给,否则减半。”(13)通过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弃婴的存活率,也让捐助者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育婴堂以婴儿为本的运营理念,提高他们对育婴事业的信心,从而给予更多的捐助。章程之后还附有育婴良方十二条,同样具有此效果。

(2)外育婴孩之抚养

堂内婴儿可以由堂外乳妇领养,每人限领养一名婴儿。对于如何领养,育婴堂有严格规定:①领养者之住所不得超过十里,并需要有人担保。领养时,司帐将领养者的姓名、地址、担保人姓名、婴儿生辰八字等填于一木牌之上,每月初二、十六领养人抱婴儿回堂验看,以免调换。(14)②领养人家庭背景必须清白,所领婴儿不能为奴为婢,更不得卖为妓妾,不得虐待、顶替所领婴儿,一经发现,依法严办。③领养家庭可以获得每月大钱五百文的补贴,家庭不富裕的,每月贴给六百文。(15)如此一来,育婴堂可以空出房间,收养更多婴儿,同时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让更多家庭收养这些弃婴,使其得到更好的照顾。

2、造四柱详列收支明细

育婴堂每年的财政收支情况是捐助者关注的重点项目,因为这体现了育婴堂的运营情况,也直接关系到来年的捐款数额,所以《芜湖育婴堂征信录》用了大量篇幅来对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育婴堂的收支情况做了详细介绍。

(1)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收入情况

通过对该《征信录》的整理,可以发现芜湖育婴堂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芜湖海关商号的捐款:芜湖作为晚清的通商口岸,每年有大量货物由此进出口,其税收亦可谓颇丰,而芜湖育婴堂作为官方倡导的慈善机构,也同样得到海关的支持,其中以木业、洋药、土药、米业、洋油为主要捐款者,按月缴纳(16)。②育婴堂名下之房产和田产:这些固定资产主要可分为四类:一是当地富户或外来商人捐赠,二是官方经过司法程序判给,三是无主之田,收归育婴堂管理,四是利用每年捐款之盈余价买。通过这四种方式,育婴堂每年可收得相应的房租和田租,以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例,育婴堂共收得房租银564.709两,新收租稻折价共银866.751两,收售去年存仓稻得银1844.879两(17),共计银3276.339两。对于这些固定资产,《征信录》内均有详细记录,以市房为例,从房屋坐落于何处、共几进几间到“四至”,再到市房内物件归属,均做详实描述,并绘图留存。如:

西湖池市房图

此屋育婴堂对面市房一所,坐落西门外北廓铺西湖池如来柱,坐南朝北门面,门面楼房一进三间,二进平房瓦屋三间二厢,天井一方,水井一口三进,平房三间二厢,又西首楼房瓦屋五间,总共大小十八间。上连椽瓦、下并基地、在屋所有装修门窗户扇、上楼下板、在地砖石、上下横直隔墙、隔板、四围墙、阶沿滴水、石磉、石板一并在内,四至列后,于光绪二十六年 月分本堂价买,赵姓出业。

东首大巷一条 南至汪姓基地 西至官沟 北至大路(18)

对于所拥有之田产,也会将其所在位置、因何原因成为育婴堂资产、何年获得、面积多大、佃户几人、各承租几亩一一记录在册,并绘制地图,以便核查。如:

东乡咸保圩强湾村田图

查此田坐落东乡咸保圩强湾,距城三十五里,计弓田四十亩,大小十,庄基、稻场、庄屋三间两厢,牛车全副。于光绪二十五年,旌德县人朱良汉与族叔朱元澄互争祖遗之田,因此结讼,至九月间完案,经道宪吴 札发,充归育婴堂执业承种。各佃姓名开列于后

佃户:汤孟莲 朱元澄(19)

③个人及商号之捐助:当地商人中不乏乐善好施之人,亦有外地商人来此做生意,为了尽快打开局面,与当地仕绅建立良好关系,树立自身形象,向育婴堂捐资赞助,以示友好。《征信录》详细罗列了各个商号的名称及所捐钱数,如:“一收周元泰乐助捐本洋二元、一收南顺记洋油捐二八银三百两、一收泰亨利布号捐小洋六十六角、一收德丰源杂货号捐小洋一百零八角”(20)这是对这些商号的一种感谢,也令捐赠者更加清晰地了解育婴堂的收入情况,以证实其并未挪用任何一笔捐助资金。光绪三十一年(1905)一年,共得银2877.583两。(21)以上三项,加上三十年(1904)存入银行之本金与利息1136.624两,以及海关商号认捐之费,三十一年(1905)共得银7401.067两。

(2)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之支出情况

根据《征信录》之“育婴堂章程”所记,堂内有一名堂长、一名副长、一名司帐、两名外育司察和两名内育女司,其中堂长与副长每月各支给钱六千文,司帐每月四千文,外育司察每月三千文,内育司察每月两千文。按照光绪年间的物价,其中米价为每公石(每百斤)5250文,馒头约四、五文钱一个(22),即育婴堂内的最低工资可每月买到40斤左右的米或400个馒头,这与康乾时期的劳工工资相比也是较高的,(23)而堂内又提供伙食、住宿,这就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劳动力愿意到育婴堂来工作,从而使弃婴得到更好的照顾。

《芜湖育婴堂征信录》将全年支出分成:开支钱粮杂用圩费项;岁支拨款项;月给辛资火食项;堂内房屋修补和刷印账册、征信录项;堂内生活用品、厨房用具项;添置杂用项;添置婴衣包被尿片项等七项内容,对堂内外各种开销登记入册,如:“一支水吊桶铁箍钱七十文、一支又粗糠并挂灯绳子钱一百三十四文、一支婴木盒洋钉计钱三千一百三十二文”(24),这些均为小物件,花费不甚多,但仍需记录;若遇有客来访,需请客吃饭,则更要记账,如:“一支请六帮春酒翅席三棹计本洋十二元六角,一支请客糕饼、茶叶、酒钱一千二百七十文”。(25)所记全部支出至岁末一并核算,需与所存银两相当方能予以结算造册,印刷出版,分送各捐赠者处,以昭信守。

3、立誓言取信于民

《征信录》上刻印各种誓言,在晚清各地善堂善会中并不鲜见,《海宁州城重设留婴堂征信录(光绪十七年至十九年)》封面用红色印有“经手侵蚀,火焚雷殛”的字样;浙江省平湖县的乐善堂也在规则中规定:“一、每期开工司事先诣城隍庙,将上期信录焚炉,并送县附卷存查,余分捐户。信录上大书‘如有私怀,难逃天谴’八字”(26)。《征信录》不仅需要详细记录一年的收支情况,取信于民,同时也要从内心即怀有对神明的敬畏,以发誓的方式取信于神,从而更加令民众信服。在《芜湖育婴堂征信录》中,所发誓言则更为严苛,若有存私,不仅自身性命不保,还会祸及妻儿,可谓一人徇私,全家不得善终。

芜湖西湖池育婴堂委员 堂长 经管银钱账目 等为焚疏表明心迹,敢昭告于城隍尊神之前,曰:“窃维地方善举,元宜率真,经手银钱尤应洁。己因人成事,巳惭捐助之无资,染指营私,定为天条所不宥。弟子等忝司堂事责,有攸分或综理其成,惟尽心于立法或分司账目,尤不敢于欺心,推仁人保赤之怀,体上苍好生之德,其尤关阴骘者,出纳钱财固应不苟,无端滥费,过亦难辞,虽君子有可欺之方而神明无可瞒之隐,因此互相勉励,共矢真诚。每届岁终,将出入存三项账目开成清折,连同疏文焚于座右。但有存私之处,甘受冥法之诛,或疾疫丧亡及一身而延及子女或水火盗贼祸全家而报于目前。神灵之赏罚阴私,祸福之报施立降,明心立誓上告,神知伏求,俯察谨疏。”(27)

通过此种方式,芜湖育婴堂获得了当地仕绅、民众的更多支持与资助,这可以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二十六年(1900)新添弓田、熟田数量中得到证实:光绪二十一年(1895)新添弓田二百五十五亩一分五厘,光绪二十六年(1900)新添数量增至一千一百零六亩四分。(28)这就使降低弃婴死亡率,防止因“重男轻女”而将新生女婴弃于沟壑的情况再次发生成为可能,这也是芜湖在晚清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当地仕绅和商董积极主动投身慈善事业的真实写照,为研究晚清芜湖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资料。

三、总结

以上所述之《征信录》主要是对本堂内外事务、收支情况和育婴状况的具体记录,作为经营情况汇报书,有此详实资料已可获得民众和捐赠者的信任。而上文也已提到,该《征信录》还需焚烧于城隍,从而取信于神,因此所留下供各商董查阅之当年“信录”在数年后,会因失去效用而被弃置,为防止此现象的出现,有些《征信录》内还刊有“治家格言,并老申报所载之常识精华。此二种,皆可以涉身处世治家教子,与夫小而泛应曲当,大而希圣希贤之法,”(29)将《征信录》的作用扩大,不仅能求得信任,使其所谋之事业顺利进行,还能使民众学到做人道理、治家良方,从而令他们更加支持该事业,实为事半功倍之良策。

《征信录》作为连接捐助者与各慈善事业的纽带,是双方实现互信的基础,它能有效防止善堂善会的管理者,一切账目公开、透明,接受民众监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地慈善事业的发展。对于芜湖育婴堂来说,即是将有限的资金最大程度地利用在了弃婴身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并有可能成为他们今后新生活的初始之地,因此该堂《征信录》即着重记录了育婴堂一年的收支情况,在维持堂内外正常运作的同时,将每年盈余或存入银行收取利息,或购买市房、田产进行投资,以获得更丰厚的收入,收育更多弃婴,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将育婴事业更好地开办下去,为弃婴赢得生机,也为晚清芜湖之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清)陈春华纂、梁启让修 《芜湖县志》卷十二 民国二年(1913)刻本

[2](日)夫马进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3]郑振铎著 《晚清文选》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4]释印光著述:《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5](清)刘声木撰 《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 中华书局 1998年版

[6]沈云龙主编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二辑――皇朝经世文统》 文海出版社 1980年版

[7](清)冯桂芬著 《校庐抗议》卷上 清光绪刻本

[8]《芜湖育婴堂征信录》 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

[9]彭信威著 《中国货币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年版

注释:

(1)(清)陈春华纂、梁启让修:《芜湖县志》卷十二,民国二年(1913)刻本,第1―3页。

(2)(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第711页。

(3)同上,第710页。

(4)(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第710页。

(5)任继愈主编:《中华传世文选》,郑振铎著:《晚清文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291页

(6)释印光著述:《印光法师文钞》,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第1202页。

(7)(清)刘声木撰:《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清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98,第219页。

(8)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二辑――皇朝经世文统》,文海出版社,1980,第2509页。

(9)(清)冯桂芬著:《校庐抗议》卷上,清光绪刻本,第19页。

(10)《芜湖育婴堂征信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2―3页。

(11 同上,第5页。

(12 《芜湖育婴堂征信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6页。

(13)同上,第1―2页。

(14)同(1),第4页。

(15)同(1),第5―6页。

(16)同(1),禀字四、五、六、七、八、九。

(17)《芜湖育婴堂征信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22页。

(18)同(1),西湖池市房图。

(19)同(1),东乡咸保圩强湾村田图。

(20)同(1),芜湖育婴堂光绪三十一年收捐各款及支用数目分晰汇刊总册分送,第1―5页。

(21)《芜湖育婴堂征信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28―44页。

(22)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第588页、第589页。

(23)注(2)第572页载:“康熙九年两河工程所给夫役工食每天是银四分,合四升米;服役远方的每天六分,合六升米,折合铜钱约自三十二文到四十八文。乾隆十五年永定河工是每天一升米,折给制钱十文,另加盐菜钱五文。”

(24 )同(1),第41页。

(25 )同(1),第29页。

(26)(日)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第713页。

(27)《芜湖育婴堂征信录》,清光绪三十二年刻本,第49页。

(28) 同上,育婴堂所得田产图后。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5

【摘要】生于贵族之家的纳兰性德,才华横溢,深受儒家学说影响,他本欲兼济天下,“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因病痛的折磨,性情缺陷,爱情婚姻的不如意,加之官场的诡谲险恶,踏上了一条迷惘而纠结的悲情人生路。

【关键词】纳兰性德 迷惘 纠结 饮水词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p210) 的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初名成德,为避皇太子允i本名保成嫌而一度改名纳兰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其父为康熙时权倾朝野的宰相纳兰明珠,其母爱新觉罗氏为亲王阿济格第五女,阿济格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纳兰数岁即习骑射,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四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2](《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文苑一》p13361)凭此出身,纳兰性德的一生应该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直挂云帆济沧海”,谁能料到,纳兰却走上了一条迷惘而纠结的悲情人生路。那么造成纳兰这种命运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是由内力和外力多方面因素合力推拔挤压之下塑成的。

一、矛盾纠结的性情

纳兰性德对自己的朋友真率诚信,对自己的女人痴情,对父母孝顺,对君主忠顺,他谨小慎微,隐忍求存,隐忍至极即懦弱。这样的性情导致{兰不愿也不敢为了朋友和女人,为实现自己的欲求,去与父母和君王争锋,他备受压抑,他矛盾、迷惘、纠结,该何去何从?他说:“天道本杳冥,人谋苦不早四顾何茫然,凝思失昏晓。”他想借酒浇愁,“天地忽如寄,人生多苦辛。何如但饮酒,邈然怀古人”,“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一醉不复醒 。”[3](《拟古四十首》p29-32)但惜于事无补。他感叹:“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3](《采桑子》p113)纳兰重情重义但又忠君孝父,他不敢踏出藩篱,始终生活在迷惘矛盾纠结之中。生短病长,也使纳兰性情愈加优柔。这种性情外现于诗词中便是“惆怅、憔悴、断肠、伤心、愁、泪、恨、”等字眼,触目皆是,令人不忍卒读。

二、病体痛身的销磨

纳兰感叹“西汉有贾生,卓荦真奇士。V志终未达,盛年身竟死”(《拟古四十首》),谁料这竟成了他命运的谶语。康熙十二年,19岁的纳兰会试中第后,准备参加殿试忽得寒疾,一躺数月。纳兰遗憾之余写道:“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镇愁眉。漳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p35-66)。这种病症折磨着纳兰短暂的一生。康熙明知纳兰体况不佳,还要求纳兰随他南来北往,出巡塞外,不计寒暑。加之纳兰积郁难发,故身体日差一日。“病起心情恶自古多情原多病”,“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曾记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临江仙?永平道中》p163-168)“可怜暮春后,病中别故人。”(《暮春别严四荪友》

他在《忆秦娥》中说“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康熙二十四年暮春,纳兰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溘然而逝,年止三十一岁。

三、诡谲仕途的磋磨

纳兰性德出自满洲贵族之家, 却深受汉儒文化“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潜染,他刻苦学习,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得逞其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然而,这种思想变成一把双刃剑,既成就了他,也禁锢了他。仕进和忠孝思想纠缠了纳兰一生。纳兰何辜,天道不佑?上天赐予他高贵的家世,聪慧的头脑,却在他即将殿试时,让他得了“寒疾”,这是他迷惘而纠结的悲情人生路的开端。其父明珠劝解他说:“吾子年少,其少r之”。病愈后的纳兰在名儒徐乾学的指导下,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经典汇编――《通志堂经解》。他整理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编成《渌水亭杂识》,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文学等知识,展现出广博的学识。纳兰中了进士,以纳兰的才学或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或外放为官予以栽培锻炼,纳兰对自己的才学颇自负, “未得长无谓。竟须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金缕曲》p327),此足可见纳兰的胸襟抱负。然而康熙帝出于帝王心术,却授予他三等侍卫,从此改变了纳兰的生活轨迹。自臆“天闲十万匹,对此皆凡才”的纳兰摧心折首,“却瞻横门道,心与浮云灰。但受伏枥恩,何以异驽骀。”[3](《拟古四十首》p36)纳兰挚友顾贞观在《祭纳兰文》中说:“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至此,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纳兰的家世渊源。纳兰的曾祖父叫金台什,努尔哈赤扫平了无数部落,其中就有纳兰一部,金台什自焚而死。据说金台什临终遗言要后人复仇。金台什的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生子皇太极。纳兰的父亲明珠权倾朝野。纳兰明珠已经很出色,纳兰家族不能再有优秀人才,否则就会危及皇权。因此康熙既用纳兰家族,又防着纳兰家族的人。“容若入禁中,禁廷严密,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服劳惟谨久之,晋二等。”纳兰终于发现康熙对自己的所谓眷顾,是别有用心,“及被恩命,引而置上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3](p352-384)作为纳兰部族的后人,纳兰才愈高,康熙愈忌惮。最好的处置方式是把纳兰放在自己身边,日日磋磨,以消减他的壮志和才华。他只是康熙用来监控和牵制纳兰家族的一枚棋子而已。为减少疑忌,纳兰一度醉心于醇酒妇人。然而康熙隐忧不减,到哪儿都带着纳兰。本就体弱的纳兰长年奔波,颠沛漂泊;风餐露宿,难得休憩。康熙二十一年秋,纳兰奉命出使梭龙,在路上就病倒了。在随康熙出巡的路上,纳兰数次感恙。身体越来越弱,直至抱病而死。可以说纳兰是诡谲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四、爱情婚姻的多舛

据清笔记小说《海沤闲话》载,纳兰初恋表妹,私定终身,因门第悬殊,父母不允,不久表妹入宫,遂成陌路。纳兰尽择手段,入宫秘见,不通一词,怅然而去。纳兰只能移情于笔墨。“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画堂春》)其后因皇帝赐婚,父母之命纳兰娶妻卢氏。卢氏的温顺包容体贴贤惠多情深深打动了纳兰,伉俪情深,三年后卢氏产子后倏然而逝。其时纳兰不在身边。卢氏去后,回想爱妻,纳兰愧悔伤情不已。“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此恨何时已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已。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连遭不幸,纳兰情志衰颓。他在《与严绳孙》的信中说:“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也。吾等但得为饱暖闲人,又何必复萌宦情耶。弟胸中块垒,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沦落之余,久欲葬身柔乡,不知得如鄙人之愿否耳。”他写信给《与顾贞观》:“又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望吾哥略为留意。”(《纳兰容若手简》)沈姓女子据考为江南名妓沈婉,纳兰曾不顾父母之命另置别院安置沈婉,可以说沈婉在纳兰痛苦煎熬的后期慰藉了他日益龟裂枯涸的心灵。然而最终拗不过父母,沈婉没能进入纳兰家的正式府邸。如此,纳兰想用红颜柔乡来麻醉救赎自我亦不可得。

五、忠孝信友的无奈

据载“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黧黑,疾愈乃复。”作为纳兰家族的后人,他要承当责任;慑于皇权,他又要忠顺君王,可想纳兰内心是何等迷惘纠结。明珠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纳兰看不惯其父行径,却无法反对;不愿做帝王扈从,只能怨怼于心,不能抗上。“委身置歧路,忠孝难并论”。[3](p30)他想用友情来治疗染疴的心。作为贵族的纳兰,他摒弃门第观念,和落魄不得志的汉族文人士大夫顾观贞、严绳孙、朱彝尊、张纯修、姜宸英、梁佩兰等人交友。为打消顾贞观有攀附之嫌的顾虑,他说:“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既有对顾贞观坎坷遭遇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屈己抑志的愤懑。他对朋友鼎力川助,他搭救吴兆赛一事成为史上佳话。因前述不幸,纳兰对自己的家世说不上是爱是恨。“更那堪、冰霜摧折,壮怀都废,”(《金缕曲》)“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金缕曲.赠姜西溟》)好友朱彝尊与纳兰的老师高士奇有过节,纳兰调解不成,朱彝尊被贬官,严绳孙也为此远离官场,纳兰因此失去挚友。徐乾学与纳兰亦师亦友。徐乾学先被贬谪而后又提拔,基于政治利益,徐乾学与明珠互相倾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却道故人心易变。”[3](《木兰花令》p135-143)纳兰尴尬难为,内心孤独、苦闷无着。于君于父于师于友,纳兰无法左右任何人,只能徒呼奈何。

六、出儒入佛的挣扎

在康熙身边,纳兰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感受不到荣耀光华,他感觉自己像笼中之鸟。“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咏笼莺》)他忧心忡忡,反侧难安。“世事看弈棋,劫尽昆池灰。”如纳兰所料,他死后,明珠也被康熙弃置不用。纳兰想冲破束缚,“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倜傥寄天地,樊笼非所欲”。(《拟古四十首》)在经历病痛、仕途、婚姻、忠孝、谣诼等多重围狙后,深感人生无常的纳兰开始膜拜神佛。他厌弃其时的生活钐,他厌恶官场的倾轧,“人生若草露,营营苦奔走。为问身后名,何如一杯酒”。他想放弃眼下的富贵生活,“不如葺茅屋,种竹栽梧桐。贵贱本自我,荣辱随飞鸿”,“生世多苦辛,何如日闲闲”(《拟古四十首》p34-56),但又不敢背离君王父母之命。卢氏去后,纳兰终日诵读佛经,如《大悲咒》、《楞伽经》,他自号“楞伽山人”,试图用佛经救赎自己的迷惘纠结孤独与悲凉。他在《忆江南》中说:“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他向高僧请教佛学,稽首拜佛,企望卢氏复活不成,又寄望他生,“手写香台金字经,惟愿结来生。”(《眼儿媚》p200-385)每逢寺庙,他必瞻仰顶礼,烧香拜佛。他修行净土宗,又精研禅宗。但佛法易闻,修行难果。虽诗词中时显佛音,纳兰未能大彻大悟。家世之累,忠孝情怀,情渊孽海,纳兰难以实现弃俗离尘的夙愿,只能踯躅于迷惘纠结的人生路上。

综观纳兰一生,用非其志,理想与现实冲突,内志不畅,外宦不显,离妻抛妾,知己零散,忧谗畏忌,惟恐倾覆,惴惴难安。纳兰一生都处于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满腔苦闷难得排遣,他失望、无奈、愧悔、悲伤、迷惘、矛盾、纠结、孤独、寂寞、绝望,纳兰诗词中处处充溢着无能为力和无奈感伤。纳兰词初名《侧帽集》,后更为《饮水词》,即来自佛经中高僧所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是啊,除了纳兰自己,他的心事还有谁真正知晓呢?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3](《浣溪沙》p122)真个如泣如诉,令人泪下。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湖北: 武汉出版社,2011.

[2]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3]纳兰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聂小晴 王鹏 王青.一生最爱纳兰词[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5]张秉戊.纳兰词笺注[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4.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6

为了促进世界水泥产业可持续发展,1999年,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BusinessCounci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WBCSD)的赞助下,由当时世界10大跨国水泥生产商自发组织起来,发起设立了世界水泥可持续发展促进会(CementSustainabil-ityInitiative,CSI)。CSI的功能被细化为7个行动小组,包括负责任地使用原燃料、混凝土循环使用、对土地及社区的本地影响、二氧化碳及气候保护、排放监控与减排、员工安全与健康、报告与交流。从宏观上看,发达国家自1990年确立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已经把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看作是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条重要途径。许多国家以立法的方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这些法律的要义是:首先要减少源头污染物的产生量,在产品生产和使用阶段要尽量避免废弃物的排放;其次是对在源头上不能削减但可以利用的废弃物要回收利用,使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能得到循环利用;对那些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废弃物,才最终做无害化处置。日本、德国、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水泥产业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利用做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实施了“资源保护回收法”,力图通过一系列与固体废弃物管理有关的措施,促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并保护有价值的资源和能源。1996年,德国制定了“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该法的目的是彻底改造垃圾处理体系,建立产品责任(延伸)制度,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在使用后要安全处置或重新被利用。日本在2000年颁布了“促进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以解决废物问题为起点,旨在改变整个社会经济的传统发展模式。其它发达国家针对国内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出台了相应的循环经济立法。法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废弃物减量化、循环利用的立法。从微观上看,发达国家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是从废弃物资源化开始的。它们利用废弃物的种类很多,而且利用历史也比较早,如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尾矿等作为水泥生产配料或混合材,但过去大多是从满足水泥生产自身需要、节省成本角度考虑的,并没有上升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各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类废弃物(包括工业垃圾、市政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越来越多,占地、污染、处置等方面的困难和矛盾越来越大,发达国家便开始探索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废弃物的热能或有益成分。这样做一方面处理了废弃物,另一方面直接为水泥生产提供了原材料,可以取得一举几得的效果。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技术先进,而且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瑞士霍尔西姆公司在处置废弃物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霍尔西姆对处置废弃物制定了指导原则,有目录、废物清单,水泥厂可依此操作。霍尔西姆则从收集垃圾开始,并做预处理,再进入水泥生产过程,这样做的利润空间大,价值链控制在自己手中。霍尔西姆在70多个国家设有水泥企业,在其中36个国家中建有废弃物处理中心,其中有17个垃圾预处理站,每年可处理500万t废弃物。霍尔西姆在比利时使用将生活污泥直接从窑头打入窑的燃烧技术。燃烧工业浓废水最节省成本,因为这些工业浓废水中含有10%有机成份。纯低温余热发电是利用窑头窑尾排放废气余热发电,无需消耗燃料,是水泥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在预分解窑系统上加设纯低温余热发电,能将水泥生产的综合热利用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纯低温余热发电量现已达到30~40kWh/t熟料水平,使水泥生产线的自供电量达到1/3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窑头窑尾的废气通过余热锅炉温度进一步降低后再排放出去,使对环境的热污染程度大大降低。相比于燃煤发电,利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发出1万KWh的电,可以少排放近8tCO2。目前,许多工业化国家的企业注重采用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建的水泥生产线注意预留余热发电机组接口,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与余热发电有机结合。目前,日本70%的水泥企业在新型干法生产线上都设置有余热发电系统,1995年水泥工业余热发电量占自身用电量的比例就已经达到43%。美国水泥协会在1995年就提出,在降低水泥综合电耗的同时要提高余热利用率,减少对电网供电的需求,争取到2015年新型干法水泥厂的余热发电量基本满足企业自身用电的要求。

2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水泥工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步伐不断加快,正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水泥产业的特性,水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1)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且对所有者而言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都属于固体废弃物。对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原则是:一是减量化,是指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改革工艺、产品设计或改变社会消耗结构和废物发生机制来减少固体废物发生量;二是通过固体废弃物处理如压缩、焚烧等处理来减少容积。二是无害化,是指固体废弃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自然环境的目的。三是资源化,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其有用组分和能源,以减少资源消耗,加速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结合水泥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利用各类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电石渣、炉渣、糖滤泥、矿渣、尾矿等,特别是利用电石渣制造水泥工艺的兴起,有助于推动废弃物的资源化。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对策。加快固体废弃物的法制建设,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尽快完善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运用经济手段,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合理征收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污费;开发适合于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备,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产业化;推行清洁生产,把固体废弃物尽可能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2)水泥窑废气余热利用。水泥制造业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资源型产业,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一次性能源,还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虽然随着水泥煅烧技术的发展,系统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仍有大量的中低温废气余热未能充分利用,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并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新型干法窑大都采用其烧成系统的窑外分解系统。水泥烧成系统在热耗电耗方面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窑外分解系统仍有大量的能源浪费,并产生大量废气,而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则是将熟料生产线所排出的中低温废气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加以回收利用。在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中,窑尾预热器和窑头熟料冷却机的废气除了部分用于烘原料、煤以外,仍然排掉了大量余热,其热量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的30%左右,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些中低温品位的余热是节约减排的关键。纯低温余热发电方面通过利用烟气废气的余热,变废为宝,降低企业成本,缓解企业用电紧张状况,另一方面排烟降尘减轻余热污染和环境污染。纯低温余热发电由于不是使用燃料的余热利用,所以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也是政府重点鼓励发展的对象。水泥企业充分利用余热发电,既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减少外购电,又能降低水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世界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能源紧缺国家,充分利用水泥窑外分解系统余热发电是实施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减少废气排放方面,也有许多办法。例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水泥窑炉的能量利用率,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实施节电技术,采用节电设备,降低生产中的电能消耗,减少与发电相关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大量使用某些可燃废弃物作为水泥窑炉的二次替代燃料;从生产原料上下功夫,使用磨细的矿渣、粉煤灰、天然火山灰或石灰石细粉来替代部分熟料;提高水泥的品质,延长水泥、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等等。(3)利用处置城市垃圾与有害废弃物进行燃料替代。一是可燃废弃物替代水泥烧成燃料。国际上,水泥生产过程中利用可燃废弃物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由于能源危机,燃料价格上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开始研究用可燃废弃物代替燃料用于水泥生产,以降低水泥生产成本。目前世界上有数百家水泥生产企业采用可燃废弃物代替燃料。这些可燃废弃物又被称为“二次燃料”。可燃废弃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利用的主要有废轮胎、废塑料、废纸、木屑、废皮革、稻米壳、植物秆、废油、废溶剂,等等。替代燃料对环境和水泥质量一般无不良影响。水泥工业以可燃废弃物代替燃料,废弃物在炉内高温焚烧,停留时间较长,有机物可以得到分解彻底,焚烧后的残渣完全进入水泥熟料,可实现废物的完全处理等。用可燃废弃物替代水泥烧成燃料,处理废弃物的品种多、数量大,利用现有生产线运行即可,基本上不增加额外投资。二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水泥。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增加、数量庞大的生活垃圾对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地区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无害处理和综合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水泥工业综合、高效地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研究水泥工业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技术,并保证水泥企业的经济利益,是环境保护和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发展绿色水泥,使水泥企业由环境污染型企业转变为环境友好型企业。利用水泥生产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与单独建立垃圾处理厂相比,既能节省投资,又能节省土地,还能提高处理效率。利用现有水泥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投资费用低于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方式,投资只是垃圾焚烧发电的1/10左右。新建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为主的水泥厂投资费用与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差不多,而水泥厂的年产值比垃圾焚烧发电厂高出6.8倍,运行费用远低于其它处理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水泥工业处理废物,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还需要在政策上、经济上、技术上的支持,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相关政策与保障措施,形成经济激励机制,刺激水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混凝土行业被称为在地球上留下一个巨大的环境足迹。首先,在全球范围内,每一年要使用巨多的原材料去生产数10亿吨的混凝土;然而,在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CO2气体,这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并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泥和混泥土生产对能量的需求、对水的大量消费,以及在建筑过程和建筑物拆建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这些留给人们一个印象:混泥土与环境特别地不友好,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论文总结了改进这种形势的技术和工艺上的新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胶凝材料越来越多地得到使用,它可以作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部分替代品,特别是水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作为副产品的材料如粉煤灰和地面粒化高炉矿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各种可再生材料作为骨料的替代品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此可以减少对采石场原碎石的需求。消费后的玻璃,废旧轮胎,塑料,造纸等行业的副产品都可以作为最重要的可再生混凝土骨料。

3水泥工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卡伦堡工业园区模式可称之为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其方式是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废渣等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板生产厂,这四类企业通过将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用作为自己生产中的原料,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产生量及其处理费用,还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形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其中,燃煤电厂位于这个工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对热能进行了多级使用,对副产品和废物进行了综合利用。电厂向炼油厂和制药厂供应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使炼油厂和制药厂获得了生产所需的热能;通过地下管道向卡伦堡全镇居民供热,由此关闭了镇上3500座燃烧油渣的炉子,减少了大量的烟尘排放;将除尘脱硫的副产品工业石膏,全部供应附近的一家石膏板生产厂作原料。同时,还将粉煤灰出售供修筑道路和生产水泥之用。炼油厂和制药厂也进行了废弃物综合利用。炼油厂产生的火焰气通过管道供石膏厂用于石膏板生产的干燥,减少了火焰气的排放。一座车间进行酸气脱硫生产的稀硫酸供给附近的一家硫酸厂;炼油厂的脱硫气则供给电厂燃烧。卡伦堡生态工业园还进行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炼油厂的废水经过生物净化处理,通过管道向电厂输送,每年输送电厂70万m3的冷却水。北京水泥厂从1999年开始处理工业废弃物,之后也开始处理电子废弃物。1999年北京水泥厂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1万t,但仍然不能满足废弃物处理的需要。北京水泥厂目标废弃物的处理量能达到替代燃料50%,替代原料50%,在熟料中占重量5%。北京市提出二大块垃圾处理,即污水处理后淤泥和生活垃圾处理;北京水泥厂回避了生活垃圾进水泥厂,主要是气味太重,需要为生活垃圾建立专门的预处理场所。可以说,北京金隅公司已具备除了处理生活垃圾外的处置废弃物的基础条件。2009年,我国要求各省市建立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北京市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工作由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以北京工业大学的相关科研成果为基础,北京市科技局给予资助。北京金隅公司下决心把利用水泥窑处理废弃物作为一个产业来做,自筹资金2亿多元,在2009年上半年完成了第二条固体废弃物处置线建设,2009年处理了近17000t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为10万t,而北京市每年约产生8.5万t固体废弃物,完全可以承担全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尤其是还可以对医疗、放射性垃圾进行处理。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技术途径,也是低成本化大规模处置上述废物的重要措施。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7

 

根据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开展全市养老机构和孤弃儿童养育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的通知》(惠民[2018]65号)的文件精神,成立各县民政部门养老(儿童福利)机构检查整治工作督查组,我区民政局于4月25日上午根据分工安排到**县督查社会福利院、养老机构,**县民政局散居孤儿保障、收养检查工作,现将督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我县拟建一所养老服务中心(采取养老服务中心与光荣院资源共用方式),项目选址位于县民政综合福利院,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1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4600万元,建设床位规模为300张。中心由老年人用房、行政办公用房、附属用房等组成,集颐养、休闲、娱乐、医疗保健与临终关怀为一体的养老福利场所。**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分二期进行建设,其中养老服务中心一期(原光荣院改建)100张床位已在2017年7月开始运营,目前已有19名老人入住,其中特困供养对象人员5人,工作人员6人;二期项目总投资4363万元,计划新建1栋综合养老服务大楼,规划床位200张,目前二期10层主体大楼已封顶,一层至十层砖墙砌筑完成,二次结构浇筑完成,地下室车道浇筑完成。计划在2018年10月份投入运营。

该院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接待城镇“三无”老人(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无生活来源的)、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接收弃婴、弃童、孤残儿童,对弃婴、弃童、孤残儿童的哺育护理、开展各种矫正整形、疾病医治、康复手术、身心教育和送养等工作。

 

二、督查情况

(一)儿童福利机构养育情况自查和检查表十大项,共60小项内容督查情况以下:

1、检查结果为A(符合)的指标为49项,分别是1、2、3、5、7、8、9、12、13、14、17、18、20、21、22、23、24、25、26、27、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60;

2、检查结果为B(部分符合)的指标为5项,分别是6、11、19、44、59;

3、检查结果为C(不符合)的指标为6项,分别是4、10、15、16、28、29。

(二)养老机构(不含敬老院)专项整治工作检查情况登记表54项,内容督查情况最终检查结果为:整改。具体督查内容情况以下:

1、检查结果为A(符合)的指标为41项,分别是1、2、5、7、9、10、11、12、13、14、15、17、18、19、20、22、23、26、27、28、29、31、32、33、34、36、37、38、39、42、43、44、46、47、48、49、50、51、52、53、54;

2、检查结果为B(部分符合)的指标为7项,分别是6、8、21、24、25、41、45;

3、检查结果为C(不符合)的指标为6项,分别是3、4、16、30、35、40。

(三)散居孤儿保障工作、收养工作自查和检查表中二大项,共17小项内容督查情况以下:

1、检查结果为A(符合)的指标为12项,分别是4,5,7,9,10,11,12,13,14,15,,16,17;

2、检查结果为B(部分符合)的指标为3项,分别是1,2,3;

3、检查结果为C(不符合)的指标为2项,分别是6,8。

三、其他情况

(一)儿童福利机构

(1)没有设置医疗机构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没有对有弃儿进行采集DNA;

(3)没有制定入院评估制度;

(4)功能区域缺少康复室和医疗室;

(5)机构内活动室地面、浴室没有做防滑处理;

(6)儿童生活区及活动区没有实现无障碍环境;

(7)部分脑瘫儿童没有按时体检并评估和计划免疫;

(8)没有年度消防检查报告;

(9)视屏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只有60天。

(二)养老机构:

1、养老服务中心:

(1)没有设置医疗机构,但有与社区卫生院签订协议;

(2)没有设置独立吸烟区,但在室外设置了吸烟区;

(3)只有一条逃生楼梯;

(4)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

(三)散居孤儿保障、收养工作

1、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导致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数据与发放名册数据不一致或录入信息不够完善;

2、实行对孤儿家庭探访巡查有相片,但没有打印为纸质台帐归档;

3、无采取措施推动保障孤儿成年后住房和就业。

四、下一步整改建议

1、进一步完善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数据的录入及更新;

2、进一步完善相关档案、制度上墙及日常服务管理记录;

3、建议食物进行定点采购,统一结算,做好索票索证,确保食品来源安全;

4、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投入。

 

 

**区民政局

二十三年弃置身篇8

然而,这么一个英雄,曾在《永遇乐・烈日秋霜》一词中自我嘲讽: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艰辛、悲辛、辛酸、辛苦、辛辣――可谓五味杂陈。这也是词人一生的写照:他在魂里梦里想念他的金戈铁马,历史却只留下他远望长安的呼喊、栏杆拍遍的绝望、秋日登危楼的热泪、壮志终难筹的悲愤。

正可谓:辛字纵一生,脉脉此情谁与诉?

侠客少年:金戈铁马、气吞山河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关东大汉以爽朗著称,自古出硬铮铮的铁汉。辛弃疾自小由爷爷辛赞带大,爱国的种子从那时就开始播下了。

21岁的他壮如铁塔、血气方刚,单枪匹马组织一支2000人的军队参与耿京的抗金起义军。然而,叛贼张安国趁他和南宋朝廷谈判交接之际,杀了耿京,投靠了金人。辛弃疾闻之,义愤填膺,率50名壮士袭击五万人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全身而退。这一段传奇叫作“万人军中取敌人首级如囊中探物”!

一时,“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历史读至此,怎能不让人拍案击节,热血翻涌!

艺高人胆大,英雄出少年。

从此我知道了,不是所有的侠客梦都是书生纸上谈兵。总有那么一个男人用文韬武略撑起了他的梦想。

从此我再读起“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知道了那是刀尖刀刃上滚过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抒写着曾经的传奇!

尴尬壮年:仕途蹇涩、起落不定

南渡之后,辛弃疾来到杏花春雨江南。

从乱世的颠沛流离中捡得一条性命,看到江南的好风景是很容易沉醉其中的。“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放浪形骸、享乐至上,这是乱世中一种常见的生存模式。“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生年不满百》)正因为朝不保夕,正因为孤单飘零,才要把每一刻活着的光阴都完完全全地挥霍掉。李煜、谢灵运可不都是这样度过的吗?

乱世中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隐居山林,独善其身。天下有道,则现;天下无道,则隐。像陶渊明、张岱在东篱下采菊,在湖心亭赏雪。

但是辛弃疾偏不。他是一个战士,战士的使命就是醉卧沙场、血溅战袍、马革裹尸、荣耀而归。在国家民族的危亡时刻,他做不来偷安享乐之事,更无法用醉生梦死来麻醉自己,他固执得像沙场上最后一个士兵,至死回望着故乡的方向,让回归的梦充斥着自己的一生。这让后世多少在民族危亡的边缘依然躲在书斋里写着花边文学粉饰太平的文人们汗颜啊!

他是有着凌云壮志、雄才大略的。

辛弃疾不是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书生,而是一个真正能够“致君尧舜上”的政治家。我翻遍史书想之又想,能够驰骋沙场做将军、能够庙堂之上做宰相、能够退避江湖写文章,又都能做得响当当的也只有辛弃疾和范仲淹二人而已。

他的《美芹十论》,洋洋洒洒十万字,句句都是济世良方,在充国力、策反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他任滁州子州,宽民赋、招流散、议屯田、兴教育,仅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他在湖南帅任,创办“飞虎军”,军成,雄镇江南。

但是,南w的辛弃疾始终没有得到朝廷信任。皇帝对他时用时弃,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在出世和用世之间煎熬是辛弃疾为官二十年的真实写照。国有难,则被用;稍有政绩,便被弃。当人生总是“被”字句而不是主动状态时,英雄的悲哀莫甚于此。

他凭借诗词对人生进行了突围。他抒写自己的悲愤伤感,表达自己的政治失意。在《摸鱼儿・暮春》一首词中,他说:“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近人梁启超称赞此词道:“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闲居江阴:烈士壮年、雄心不已

辛弃疾从42岁起,便闲居江西上饶家中。以后20余年的人生,除了两三年间被征用不久又被罢免外,基本是闲人一个。

42岁,是一个男人金子般的光阴。时光、阅历已经把他打磨得如玉般光润。这个年龄的男人放到哪里都好用。但是,你若闲置他,他也只有苦闷度日。

一旦闲下来,就该思考一下这些年总不被重用的原因了。诸多文学史上归之为他是南归人的身份,我姑且从人性的角度推论一下:他是不是太爱国、太认真、太执着、太敬业了?若是单纯任劳任怨心里喊着“苦干苦干再苦干”,做一个沉默拉地的老黄牛倒也罢了。他又上书、又多事、又抗金、又唠叨!这不明摆着高声叫嚣自己的能,别人的无能吗?叫别人情何以堪?

不管怎么说,辛弃疾的人生舞台从庙堂之高陡然变成了江湖之远。命运之神伸出他那双翻云覆雨的手,把辛弃疾的人生定格在文墨宣纸之上,把他的满腔热血燃烧在长短句里,把他的金戈铁马变成了纸上江湖。

于是,青山绿水,荷花千顷,赋闲带湖的辛弃疾侣鱼虾,友麋鹿,朝饮餐露,暮食菊英。他长醉、喂鱼、种花,看似逍遥,实则郁垒叠叠。

这不是辛弃疾的人生啊,他的人生本来应该是驰骋沙场,是血染的风采,他的人生梦想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如今却被搁置于此,他像屈原一样质问苍天,像陆放翁一样泪洒宣纸,他把栏杆拍遍,带湖的水依然悠悠,无法带走他浓得化不开的愁!

他真的愁,“近来愁似天来大”“晚日寒鸦一片愁”“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这大愁、这大恨、这悲愤、这忧患哪里是用笔墨在抒写,分明点点滴滴都是壮士的泪啊。读辛词,透过词里行间,你能感受到的是孤独的灵魂,高尚的灵魂!

以武起事,此时却只能以文为业,闲居的日日夜夜里,辛弃疾如海涛般孤寂的情感排山倒海而来,昼昼夜夜,无休无止。

坦荡一生:有爱、有趣、有情怀

少年时读过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那时,我便觉得辛弃疾这个老儿可爱极了。自己醉了不算,还问一棵松树:我醉得怎么样啊?风一吹,松树动了,便觉得人家要来扶自己,跌跌撞撞趔趔趄趄地推着松树说:一边去吧!画面感太强了,以至于我每遇爱酒之人,便觉得是有趣可爱的人,可信可交。

读稼轩老儿的文章多了,便发现这个从沙场上流血流汗的铁汉可不是板着脸耍威风的辛大人,也不是黑脸蛮干的李逵,相反,他是一个敏感多情、有着赤子情怀的坦荡之人。

他爱自然。“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他像一个老农一样来到田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些充满着泥土芬芳的句子都走入了他的词中。一个男人,能敏感地感受到风霜雪雨,能与万事万物为好友,你说他没有热爱生活的情思我是不会相信的。

他爱孩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太有生活场景了,可以看出来,辛弃疾最爱这个溪头卧剥莲蓬的无赖小儿,他在白发染霜鬓的暮年看着卧倒的小儿,眉间心上都是满满的幸福。这个可爱的老顽童一定是孩儿们的好玩伴。

他以赤诚之心待友。文坛上流传过鹅湖相会的佳话。话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大雪纷飞,爱国豪士陈亮策马飞奔拜访辛弃疾。其后,辛弃疾与其在鹅湖对窗外风雪,饮酒作词,高歌狂啸,足足聊了十天方分别。没料,在陈亮走的第二天,辛弃疾想想话还没聊完,就踏雪追陈亮,最后雪深路滑,实在追不上了,辛弃疾好生悔恨,独自在酒家喝了一通闷酒,把满腔愁绪化为《贺新郎》中的情怀:“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想那陈亮能得如稼轩一般至情至性之知己,足矣!

辛弃疾这样的人,无论放在什么位置上都能以人格征服他人的。他入世,能建立起一番奇伟功业;他出世,能为家人朋友遮起一片天。他坦坦荡荡、风趣幽默、有情怀有担当。

词文传千古,人格耀古今

闲居20年后,64岁的辛弃疾又被主战派启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暮年的辛弃疾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从南归那一年22岁,到64岁再次被启用,真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就在辛弃疾准备施展宏才大略时,又被朝廷借故调离,辛弃疾带着满腔忧愤回到乡里。又过了两年,历史上这位千载难遇的英雄豪杰在幽愤中辞世。临终死前,大声喊:“杀贼!杀贼!”

英雄就这样落寞地离开了。

辛弃疾的一生,侠骨柔肠,文武双全。

他的豪放词是英雄史诗,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不必多叙;他的婉约词亦曲折委婉,荡气回肠。著名婉约词作《青玉案・元夕》(如“梦里寻她千百度”)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

然而,我最欣赏的是辛弃疾身上所具备的中国文人所欠缺的东西。

你若看看画师们画的诗人的肖像,大都是瘦、愁苦,像茕茕孑立在湘江湖畔的屈原,像穷年忧黎元的杜甫,像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陆游……这就是中国诗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愁、苦、病、忧……好不容易出了一个丰腴一点的李白,还把他画成脱离了凡夫俗子的神话里的仙人。能阳刚一些吗?能不那么穷苦吗?能幽默可爱点吗?

辛弃疾大概是中国诗人中最阳刚最健康的了。他的诗句饱蘸过鲜血,英雄的气血流过文字,便一下子在格局气势上超越出来。

其实,中国古代不缺少铁肩担道义的人文情怀。从范仲淹到文天祥、从孟子到林则徐,无一不是以道抗势,无一不是中国的脊梁。

但还是会有许多文人一到人生关键选择时刻,就从儒家的教徒变成道家的拥护者了。他们追求远离尘世的田园生活,追求红袖添香夜读书,追求恬淡平和与世无争。

反观辛弃疾,一生从未逃避过。无论有多少的怀才不遇、多少的壮志难酬,他都实实在在地生活了一次,他都无愧内心地为时代、为国家、为黎民、为自己忧虑过,这种活着,有担当意识、有责任感、与生活紧紧地拥抱过,而不是深深的隔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的功业已经渐渐远去,从金戈铁马到纸上江湖,辛弃疾的人生经过了火的淬、冰的洗礼,在悠悠苍天沉沉大地之间,永远回荡着英雄不灭的精魂!

上一篇:删除的英文范文 下一篇:古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