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泉集萃(二十)

时间:2022-07-23 04:08:35

高昌吉利

隋末唐初高昌国麴(qū)氏政权所铸。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一带,西汉初古车师部族在此设置王庭,以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后为汉武帝拓疆时所灭。汉、魏、晋时称此为“高昌壁”,是屯兵驻扎防地。东晋成帝时在此设郡。南北朝时,北凉沮渠无讳逐高昌太守,据有其地;后柔然族灭沮渠氏,立汉人阚(kān)伯周为高昌王,遂以高昌为国号;后几易君主,改立甘肃榆中人麴嘉为王。麴氏高昌立国时间最长,传九世,历十主,达140年之久。其最兴盛时疆域东连敦煌,西近龟兹,南接罗布泊,北邻天山北麓。

高昌境内多为汉魏以来屯戍西域的汉人后裔和从甘肃等地迁来的移民,以务农、养蚕、植棉、畜牧为生。由于受中原汉文化之影响,通用文字以汉文为主,兼用“胡书”。儒家经典以及史书和其他文集在此有所流传,官制、刑法、民风、习俗等与中原相差无几。“均田制”也在这里推行,政治、经济、文化上始终和中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唐初,高昌尚与唐保持着友好关系,玄奘西行取经路过高昌时,得到过高昌王的礼优和护送。高昌王麴文泰也曾到长安朝拜过唐太宗,受到厚赐封赠。

唐初,北方东突厥势力大盛,经常南下侵扰,对唐造成威胁。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冬,以兵部尚书李靖为统帅,统兵十余万,分四路进攻东突厥。由于高昌与西突厥王庭邻近,受其控制和指使,曾一度封锁西域诸国通唐的道路。唐太宗在灭掉东突厥之后,决定先出兵平定屡侵犯境的吐谷浑,打开河西走廊,畅通丝绸之路。随后,唐军又于贞观十三年冬进兵攻打高昌,次年破其都城,以其地为西州,首置安西都护府。

是品“高昌吉利”(图1),直径2.65厘米,重12.8克,当为麴氏高昌国所铸的国号吉语钱。其形制大样厚重,铸工较精,铜质细腻红润;其钱文隶书旋读,颇具朴拙之古风。对其铸造时代和性质泉界曾有多种说法,普遍认为是隋末唐初所铸的非流通币。隋铸说者认为是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出征吐谷浑时,高昌王麴伯雅随其到内地住了3年,娶华荣公主,受册封后为庆祝两国修好而铸。唐铸说者认为是贞观四年麴文泰携妻赴长安朝觐唐太宗时,太宗赐其妻李姓,又封为常乐公主,为此特铸高昌吉利钱以示纪念。

高昌吉利钱是研究内地与西域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在丝路货币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该钱存世较为稀少,目前发现不过数十枚,故成为古泉珍稀品之一。根据品相,其市场参考价人民币1.5万元至2万元左右。

万历年造・一钱(银)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铸。万历皇帝即位时年仅10岁,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倡导下,开始整饬吏治,加强边防,采取开源节流、裁减冗员冗费的措施,以图改善经济状况,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一条鞭法”,进行赋税制度整改。从万历四年(1576年)起,又进行了币制改革,“命户工二部,准嘉靖式铸‘万历通宝’金背及火漆钱,一文重一钱二分五厘,又铸镟边钱,一文重一钱三分”,使积弊已久的经济颓势得以暂时好转。由于当时铸币权限下放,各地王府乘机私铸滥铸,以致铸钱质量逐年降低。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整日沉湎于酒色财气之中,社会经济开始每况愈下,光是营建定陵,就耗银800余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田赋收入两年之总和。加上宫廷生活挥霍无度,财政出现赤字。

万历皇帝是个秉性贪婪、眼光狭隘的君主,为了聚敛财富,从万历二十四年起,他借口乾清、坤宁两宫遭火灾焚毁,需要巨额银两修建,遂抽调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分派到晋、鲁、皖、陕、川、滇、浙、闽、粤、鄂等地开办银矿。并在通商大邑广设税监,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采榷之祸”。结果搞得民怨沸腾,矿监税使所到之处,“百用乏绝,十室九空”,严重地破坏了经济秩序和农工商业的发展。

是品“万历年造・一钱(银)”(图2),真书直读,面文“万历年造”,背文穿右“一钱”,其直径2.32厘米,重3.8克,系当时开采银矿所铸之银钱,成色85%以上。泉界多认为万历银钱乃偶铸之,非流通货币,或为采榷矿监税使专铸以进奉宫内者。按目前发现和谱录所载,万历年间所铸银钱可分为两大类,一类面背钱文均为四字,字体略带隐起,面文为直读“万历通宝”;背文为上下“矿银”及右左“二钱、四钱、五钱、六钱”几等。其存世极少,均十分珍罕。而另一类“万历年造”银钱,已知背文穿右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六钱”“八钱”“九钱”数种,如作为系列套币而言,估计“万历年造”银钱系列应该是从“一钱”至“一两”成套。是品“一钱”可补此系列之缺,实属难得,弥足珍贵,当可列入中国贵金属货币珍稀品之中。迄今所见,同版“一钱”真品已有6枚之数,说明当时这种银钱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铸量。其级别二级下,根据品相,其市场参考价人民币1.5万元至2万元左右。是钱入馆藏前曾被人翻铸过数枚流于世,购藏者当慎之。

责编 水清

上一篇:石中瑰宝 造化为灵 下一篇:民俗文物“泥泥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