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诗句范文

时间:2023-09-30 07:01:05

父亲节诗句

父亲节诗句篇1

说熟悉,那是因为诗人笔下的吟咏对象是常见的,所抒发的情感也是“人人心中皆有的”。此诗集以其中的一首诗《父亲,父亲》命名,诗集共分七辑。第一辑《父亲》除收录作为诗集名的《父亲,父亲》之外,还有一首《父亲》。显然,歌颂父爱是这部诗集的核心。自古以来,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篇,尽管不及写母亲、赞美母爱的诗作,却也为数不少。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往往又是与写母亲、赞美母爱结合在一起的。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可找到不少歌咏父母之爱的诗篇和诗句。单独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在唐宋诗里也可找到一些,但为数不多;而在当代诗人的作品中单独写父亲、赞美父爱的诗则不少。无疑,写父亲、赞美父爱之诗作,在当今读者眼里、心中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然而,要咏之出新,又何其难也!

这本诗集中除吟咏父亲的诗作外,还有一些咏史诗、旅游诗。其中,咏史的对象,如儒家创始人孔子、唐代大诗人杜甫、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等,读者早在史籍中,在孔子、杜甫、元好问的著作中与之会晤,与之相识;有关山西、浙江、大江南北等名胜古迹的旅游诗所吟咏的对象,如“雁门关”、“平遥古城”、“金华”、“九寨天堂”等,读者或许也曾造访过,对其景致并不陌生。读这类诗,读者自然觉得似曾相识,颇多亲切感。

如果黄亚洲的诗集《父亲,父亲》仅仅给读者熟悉之感,那就谈不上佳著,也就很难给人艺术美的享受。我们说,《父亲,父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给人熟悉感,而给人更深刻印象的则是其陌生化――

构思的陌生化。我们读《父亲,父亲》中的诗,无论是第一辑《父亲》中的写父亲、赞美父爱之诗,还是第二辑《生肖》中的《关于我的生肖》等诗,第三辑《生活,我为你如此感动》中的写爱情、友情的诗作,抑或是其它几辑中的咏史诗、旅游诗,都构思巧妙,与众不同。如《陶唐峪所思》一诗,首先,以“我可以想见”开篇,并通过“还可以想见”,“我甚至可以想见”等诗行分别统领下文,想象当年尧在溪边洗脚,思索如何决定将两个女儿嫁给舜,尧“是在把双脚抽出流水的那一瞬间/悟出山溪与时俱进的道理的”,并付诸实施,“于是他用方言大笑起来/他把自己,连同两个女儿/一齐交了出去”;继而,想象尧的两个女儿在几十年后“成了湘江的神”,“她们也是通过流水的方式走入了人心”;最后,则写“湖南那个地方是出领袖的”,这是事实,不需要过多想象的,但诗人“惟一不能想见的是/湖南出身的领袖们/在思考湘江之神及其伟大的父亲之时/抽着一根什么牌子的烟/以及那根烟/是怎么在一块歌唱着的鹅卵石上/揿熄的”。此诗,由“我可以想见”写到“我惟一不能想见的是”,对照强烈,并以作为父亲的“尧”、“流水的方式走入了人心”为贯穿全诗的红线,既有对父亲形象的拓展与升华,又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发人深思。如此构思,你能说给人的感觉不是陌生化的奇异吗?

细节的陌生化。细节在小说中是常见的,但这不等于在以抒感为主的诗歌中不需要,而恰恰相反,好诗往往是借助于陌生化的细节达到陌生化之诗境的。《父亲,父亲》中的诗,大都很善于运用细节,而且其细节给人的感觉也有别于其他诗人同类诗作。如开篇之作《父亲》,写出了诗人对父爱独自的感悟、对父亲平凡人生独有的解读,既具有人类情感之共性,更有诗人情感之个性,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父亲节诗句篇2

【实例分析】

1.[2009・湖北荆州市]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

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挺拔秀颀

[解析]这道试题把诗歌阅读与句式仿写结合起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着眼于小诗的意脉和语言。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要由意象“花”和“树”及其特点出发展开联想,同时注意诗句中的几个形容性的短语,这样就不难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了。

[答案]示例一:做山一样的人/不一定高大巍峨/但定要庄重挺立;示例二:做水一样的人/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必定清澈明净。

2.[2009・江苏徐州市]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修养的花儿

在寂静中开过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结实。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请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析]以上两道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积累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表述能力。解答第(1)题的时候只要注意不写错别字就可以了。解答第(2)题的时候,我们要整体感知小诗的意蕴,探究诗句关键词语的内涵,然后借题发挥,把诗中的意象与现实中的人联系起来分析体悟,这样就会很容易地得出答案。

[答案](1)冰心(谢婉莹)(2)比喻。人只有耐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才能迎来辉煌的成功。

3.[2009・辽宁阜新市]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父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候

常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1)《善良的种子》一文侧重凸显父亲的善良;而《父亲》(节选)则侧重表现________。

(2)划线的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上小诗及题干是命题者在展示阅读文本《善良的种子》之后巧设的链接,引领考生进行对比阅读。第(1)题的解答,首先要体悟关键性词语,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解答第(2)题时,不要被术语“手法”和“形象”所迷惑,这两个词转换一下说法,就是“运用了什么修辞”、“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作答了。

[答案](1)父亲的勤俭。(答“勤劳简朴”或“辛劳朴素”等也对)(2)比喻;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答“勤奋肯干”或“埋头苦干”等也可以)

【真题演练】

1.[2009・浙江温州市]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寄祖国

(1)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

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

为你绽放是我的心愿。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

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意气风发的少年,

为你奋斗是我的心愿。

2.[2009・福建三明市]冰心这首小诗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繁星》(一三七)

3.[2009・湖北黄冈市]阅读冰心的《纸船》(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1)A.读诗,要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读诗,还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请你品味下面诗句加点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船》选自《繁星》。《繁星》和《春水》都是冰心在印度诗人______(填人名)《飞鸟集》的影响下写的,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江苏苏州市]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细细品味一下,“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到康桥去“寻梦”,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与他的“梦”有什么联系?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示例:在你的枝头,我美好地生长。/我就是那快乐的小鸟,/为你歌唱是我的心愿。2.示例:要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勇敢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求进步。3.(1)A.诗人对慈母的强烈思念之情。B.示例一:“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思念的浓烈,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示例二:“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作者对母亲思念之持久和浓烈。(2)泰戈尔母爱、童真、自然、人生哲理(内容任意答三个即可)4.(1)“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2)诗人去寻梦,寻找的是他梦中的康桥,那“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以及“一船星辉”是他康桥之梦诗意的再现,这里既有他昔日斑斓多彩的生活,又有他彩虹般美好的生活理想与梦幻,寄寓了他对康桥无限的恋和深深的爱。

父亲节诗句篇3

如,《和妈妈在一起》一课的拓展环节中,我特别注重“亲情”教育。通过提问:“妈妈平时是怎样爱你的?”来唤起浓浓的母子亲情,启发学生了解妈妈对自己付出的爱和辛苦。并结合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思考“妈妈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妈妈,回报妈妈对你的爱?”并把这种回报变成实际行动。学生答:帮妈妈做些家务;给妈妈捶背;给妈妈倒水……我说:同学们个个都是懂事的好孩子,你们要尽自己所能,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唐朝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这样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不足以报答父母养育子女所付出的辛苦。因为母亲对子女的恩情就像春天里的阳光对小草的恩惠一样,难以言喻。正如字严所说:“母亲,人间第一亲;母爱,人间第一情。”在国学经典《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同时希望同学们回家后,对妈妈说一句贴心的话;帮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很自然地把课上的内容过渡到课外。

二、将传统文化与学法指导和习惯养成有机结合,提升人文素养

如,在《对印版画》一课的教学中,我时刻不忘与传统文化和名言警句相结合,培养学生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和良好的作业习惯。在让学生初步探究对印方法时,我引用《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话:“慎而思之,勤而行之。”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讨论‘学生因水分过多或过少而失败的原因’时,又结合《弟子规》中“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来告诫学生要养成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在作业实践的过程中,我又鼓励学生“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课后拓展环节中,引用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的话:“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教育学生要养成善于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拓展创作思路,提高审美眼光,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三、将传统文化溶入教学内容之中,渗透人文之美

如,《绘画中的节日》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例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每逢佳节倍思亲”,浓厚的节日氛围最能触景生情,是开展践行感恩活动的最佳契机。我不失时机地问道:“母亲节快到了,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学生们抢着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我马上赞扬道:“你们真是有心的好孩子。古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本。你想怎样给妈妈过节呢?你会以怎样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学生们纷纷回答:用自己的压岁钱为妈妈买衣服;为妈妈拿拖鞋;为妈妈做贺卡;给远方的妈妈打电话;对妈妈说我爱你……那谁能用学过的诗词、名言或传统文化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呢?李霞第一个站起来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宋子煜说:“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徐永艳说:“父母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张枫雅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学生们的回答让我心喜,他们不仅会把学过的传统文化学以致用,而且还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趁热打铁,我接着说道:那么父亲节呢,我们要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教师节要感谢教师的谆谆教诲,送上美好的祝福和心愿;国庆节我们要感恩祖国,立志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正如我校的校训所说:先做人,后成才。我们做人,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之心,感恩老师之教诲,感恩他人之良善,感恩社会之赠予,感恩自然之崇高。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把感恩之心内化为学生一生享用不尽的感恩品格。

父亲节诗句篇4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教学流程:

同学们,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首先让我们品读一下这首父母之爱的诗吧!

1 以诗激情、引入课题

1.1 课件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的是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学到的是自信;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得到的是羞愧;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了鉴赏;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了奉献;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学会的是慷慨;

诚恳与理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到的是真理和真意。

老师:是啊!一个人能成为怎样的人,童年所受到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教师板书“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1.2 教师板书“和”字(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父母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会给年幼的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去探个究竟吧。

2 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2.1 问题提示

巴迪写的同一首诗为何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2.2 师生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句段

1)体会母亲的赞扬,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描写母亲言行和神态的句子。

2)体会父亲警告和提醒的必要性,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巴迪得到母亲盛赞后的句子。

3)老师小结: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板书:母亲)给予我的是(板书:鼓励),(板书:父亲)给予我的是(板书:批评)。

4)好了,让我们自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15-17)段、走进巴迪的心路历程。(在课文中画出巴迪认识父爱的过程。边交流边指导朗读下面的句子)。

A、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B、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C、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来自父母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魂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完全的,它可能会引入歧途。需要有人时常提醒:“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歧途”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D、“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5)整理引读

老师: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说我写的第一首诗“糟糕透了”我——(学生接读)

老师:几年后,当我再次拿起那首诗时——(学生接读)

老师:现在我认识到——(学深接读)

老师:我从心底里知道——(学生接读)

6)感受楼巴迪对爱的理性把握

A、老师:是的,也正是因为巴迪正确地认识了爱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所以-(课件出示句子,生接读)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B、理解“谨慎”。(学生回答)

C、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被两股风刮倒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各抒己见)

D、老师小结:看来在我们成长的路途中仅仅有爱远远不够,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爱的赞扬、鼓励、警告、提醒、才能走得更稳更好。所以,我们用一颗感的心去回报父母的(爱板书)。

3 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3.1 老师:同学们课文的最后一段就是文章对爱的理解和把握的感情的升华,让我们也把对父母的爱浓缩到这段中,齐声背诵这一段吧!

3.2 小练笔:我觉得同学们此刻已被作者的这份父母爱的理解和把握深深的感染,一定对爱也有自己的思考,请把它写下来吧!(课件出示)

A、写一写:母亲像( )它( )

B、父亲像( )它( )

4 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4.1 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爱的教育》

4.2 课外练笔:同学们刚才都谈了生活中对爱的真切感受,回家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知道你们感恩于他们对你们的爱。

5 总结

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成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父母的爱。老老师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爱化为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回报父母吧!

让我们在这首诗中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课件出示诗)

母亲的爱

是慈祥的

是情感的

是一盏不灭的灯

像一张扬起的帆

父亲的爱

是严厉的

是理智的

是一棵智慧的树

像一个把握方向的舵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下转第323页)

(上接第265页)

鼓励 批评

【参考文献】

[1]周家骥,顾海根,卢家楣.情感目标和评价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2(06).

[2]巢宗祺.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对话(一)[J].语文建设,2002(07).

[3]张迎春.诗歌教学中的美感渗透[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03).

[4]刘涛.语文情感教学的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5]杨叔子,余东升.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兼论素质教育[J].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

[6]李庆明.“情境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以情感为纽带[J].课程·教材·教法,1999(09).

父亲节诗句篇5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

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蒲节等,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

又到一年端午节,莫说是赛龙舟、饮雄黄、包粽子这些古老习俗做不到,就是简简单单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对我来说都是奢望。我在外地上班,父亲在建筑公司做监理,天天在工地转,小弟上的是寄宿学校,母亲一个人在家忙里忙外。一家四口人,就这样分散在四个地方。

打电话回家是父亲接的,第一句话依旧是“我去叫你妈。”“端午节回来吗?”父亲问我。还没等我回答,他便说:“你妈来了。”母亲的问候语向来都是“吃饭了吗”。不管是什么时间,母亲永远先问这句。

我跟母亲说:端午节不回去了。母亲说,甭回来了,三天假期来回还不够折腾的。

其实,端午节在我心里真的算不上是个重要的节日。能玩、爱玩年纪的时候在上学,那会儿还没有端午小长假。等端午节后来成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它依旧离我很遥远。我的家乡在山东省东部的农村,端午时节也正是“芒种三日见麦茬”的麦收时节。

记得有一年刚好端午节在家,我的大学同学小杨给我打电话问“你妈今天给你做什么好吃的”的时候,我在树荫下绣十字绣,每半小时就要走到路边去翻一翻晒在那里的麦粒。

坐在树荫下向四周望去是一片金黄,或是摊在路边的麦粒,或是还没熟透尚在随风低望大地母亲的麦穗。田间的联合收割机大声喘着粗气,轰鸣着来回穿梭。收割着的是一年的粮食,也是父辈们的希望。偶有匆匆而过的电动车,是张家大婶来送水了,或是李家大嫂赶着去娘家过一个忙中偷闲的端午节。

中午饭有加了艾草煮的鸡蛋,至于粽子嘛,还在超市里呼喊着:快来买我,快来买我!我笑着跟母亲说:“若是屈原他老人家等着咱家的粽子去替他躲过鱼儿的噬咬,那才是等到花儿都谢了。”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无论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还是对游子回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通过立法确定一个节日简单,让这个节日成为真正的节日却很难。假期短、车票难买、假期前后上班时间长,这些都让节日本应有的氛围淡了几分。

又到端午节,又到家乡农忙的日子,又是想家的日子。想家的时候总是在想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父亲节诗句篇6

1.“中国的土地”的“神奇”表现在:中国山川壮丽、文化悠久、沃土广阔、物产富饶;中国人美丽敦厚、勇敢顽强、思想解放;中华民族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一步步迈向繁荣昌盛。[提示:首先要明确诗人是通过杜鹃花、三峡、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等意象,从山川的壮丽等方面来表现。其次不要丢掉第二小节的内容,这节是从中国人和中华民族两个方面来表现。] 2.“黄金般的相思”的含义是所有的炎黄子孙永远思恋祖国母亲;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祖国深沉凝重的眷念之情。“挂霜的葡萄”象征中国人民的思想成熟,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出中国人温柔敦厚而又顽强勇敢的性格,有柔有刚,具体地传达出民族性格的突出特征。4.第一节先写中国这块土地,第二节接着写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两节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节诗写这块土地上人民的“美丽”,先写外貌之美,次写性格之美,再写思想成熟之美,这样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井然有序,将思想一步步深化,把感情逐渐推向高潮。这几句之间是递进关系。5.抒发了诗人歌唱祖国,礼赞人民,颂扬中华民族,热烈欢呼充满希望的未来的感情。6.示例:(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2)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断指》阅读练习参考答案与提示

1.(1)是友人对自己痛苦的过去彻底决裂的证物。(2)是友人献身革命的最后纪念。(3)更是作者从中获取力量信心的源泉。2.(1)用排比句表现了友人被捕后受到的非人折磨,表达了诗人对反动派的无比憎恨,“等待着我们大家的死刑”一句是诗人对愚昧国民的针砭,更是诗人觉醒的呐喊!(2)“很灿烂”,突出了断指的殷红和鲜明,“赤色”、“很灿烂”、“在我心头”一语双关,表现了牺牲的友人对我的激励和鞭策。3.对牺牲了的革命友人的无限崇敬与怀念。诗人化悲痛为力量,以革命者勇于献身的精神作为时时督促自己、鞭策自己的一种动力。4.“断指主人”是一个投身革命事业而牺牲的志士形象,乐观向上、勇敢坚强是其生命特质。“微笑在脸上”、“他的话是舒缓的,沉着的”、“责备别人懦怯的目光”等句能体现其性格及形象。5.戴望舒的气质决定了他忧郁的情感个性,这种情感个性直接影响了其诗的意象选择。诗中“满积着灰尘的书橱”、“古籍”、“惨白的,枯瘦的”断指、“一个叹息”、“轻微又粘着的悲哀”等意象翩然而来,直把我们带进一个孤独、凄冷的情感世界;诗中也有民族忧郁的体现,如“等待着我们大家的死刑”、“责备别人懦怯的目光”等。6.戴望舒诗歌中浓重的忧郁几乎弥漫于诗人创作道路的始终,从缠绵悱恻的古典式忧郁的“雨巷”,到自由释放的内在忧郁的“望舒草”,直到最后那段“灾难的岁月”,民族和个人的双重苦难,才迫使诗人由忧郁的抒写转向悲愤的控诉,蘸着血泪写下了《狱中题壁》等风格迥异于前期的革命诗篇。“像一个叹息”与“胜利的欢呼”,“轻微又粘着的悲哀”与“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对比鲜明,风格迥异![提示:分析诗人写作风格的变化,须从多方面考虑:如诗人所处的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变化、诗作所表现的主旨及其具体内容等。]

《父子之间的怯意》阅读练习参考答案与提示

1.开头写“我怕父亲”,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并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照应了题目。

2.(1)乐观(开朗)的性格。(2)富有生活情趣。(3)热爱(敬重)民间文学。(4)煞费苦心地培养儿子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和技能。(或:煞费苦心让儿子在画画方面开阔眼界。) 3.“我”对“父亲”的感情:害怕 理解 怜惜 “父亲”对“我”的感情:严厉 期盼 敬畏 [提示:文章叙述成长中的三件事――“我”参加工作三个阶段的事。“我”对“父亲”的感情和“父亲”对“我”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第①、②段有明显的交代。第①段,对“我”而言“害怕”,对“父亲”而言是对儿子的“严厉”,第②段第一句“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之后,引出三件事,对“我”可概括提炼为“理解”,对父亲而言可说是“期盼”;第⑨自然段中“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我们可以据此概括出不同的感情。“我”对父亲“可怜、可惜”,而父亲对“我”充满“敬畏”。] 4.父子之间在感情方面有了隔膜,文化教养和生活环境有了差异,年龄及地位发生了变化。5.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6.示例:《父子之间的怯意》好,标题凝练含蓄,给读者以悬念之感。而《默爱如山》,虽直观明了,但比较片面,没有写出“我”对父亲的感情。(言之有理即可) 7.示例:(烟头)还有这样长,丢了可惜。我明白这小子是嫌弃我给他丢人,教训起来仿佛老子训儿子。哎!老了,不中用了。

《狗事》阅读练习参考答案与提示

1.不能互换。“矫健”表示强壮有力,准确地表现出狼狗四肢的特点;“敏捷”指灵敏迅速,用以表示动作的特点。[提示:答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的含义,解题时还要从词语搭配是否恰当的角度分析。]2.学校狗猫成群,严重影响校容校貌,还有学校接二连三有学生被狗咬伤,学生家长对狗患成灾的意见都很大。3.小说主要写校长家的狼狗该不该捕杀的事。4.开始的观点是狼狗不是狗,后来的观点是狼狗就是狗。5.对狼狗是不是狗的问题,老师们是明白的。老师们前后观点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校长是否在职,老师们趋炎附势的心理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6.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这些老师虚伪、趋炎附势的面目,极具讽刺意味。

《2008年四川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参考答案

16.“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儿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17.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意思接近即可);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意思接近即可)

18.(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意思接近即可)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异军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意思接近即可) (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意思接近即可) 19.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意思接近即可) 20.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时,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意思接近即可)

九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题(一)参考答案与提示

一、积累运用 1.(1)澎湃 chōng jǐng (2)具俱 2.老水车 矿灯 稻穗 路基 驳船 3.C 4.D [提示:A句语序不正确,“祝福奥运,关注奥运,聚焦北京”应该调整“聚焦北京,关注奥运,祝福奥运”。B句用词不当,“大饱眼福”应该改为“大跌眼镜”。C句搭配不当,可把“提高”改为“展示”。]

5.(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示例:①长大后/国魂是冠军领奖台上运动员眼里的泪水/我在国歌声中/运动员在阳光下面 ②而现在/国魂是青年志愿者跋涉的双脚/我在紧跟着/亿万人在行列中 (3)广大的土地 残损的手掌 (4)“奇异”表现为不同于统治阶级的传统说教;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经过自己的心灵对祖国的感受,又经过自己的头脑对祖国的思考而形成的。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代替的。(意近即可) (5)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6)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6.(1)格列佛 格列佛游记 (2)小人(国) 二(3)示例:斯威夫特在讽刺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提示:要包含作家和作品内容两个方面。] 7.(1)您的好友××已经获得火炬在线传递活动的邀请资格,快向其索取活动资格,获得炫酷图标吧!(2)先在活动主页上申请一条线路的传递资格(也可接受QQ好友发过来的传递邀请),接受以后,QQ头像旁边会出现一枚未点亮的火炬图标,作为“火炬大使”,只需在15分钟内成功邀请其他QQ好友参加活动,“火炬”图标便会点燃,显示火炬传递成功。8.(1)示例:①《认清国情,明确责任,立志报国》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国情、责任、报国》《祖国在我心中》等。(只要能围绕材料中心、拟定符合题意的标题即可。) (2)示例:①举办国情展览《共和国的历程》,请学生做讲解员,宣讲国情。②开展专题演讲比赛,主题:“我与21世纪的中国”。③组织征文活动,主题:“时代在召唤”。④发表致全体同学的公开信,提出“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发愤学习,立志报国”的要求和倡议。⑤请有关专家作国情专题报告。[提示:活动步骤的设计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但要围绕“强化国情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自觉投身实践”的主题展开,做到渲染气氛、激发热情、鼓励参与、讲究实效即可。在设计时应大胆创新,力争富有新意。] (3)示例:活动内容⑤“请有关专家作国情专题报告”,可以这样分析:青少年学生对国情认识不够清晰,该项活动可以帮助广大学生加深对国情即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从而引导广大学生明确自身责任,增强国情理念、责任意识,注入学习的动力等。

二、综合阅读 9.C 10.这两句诗运用奇特的艺术细节,表现了白昼官军的戒备森严和守城将士的凛然不可侵犯的英雄气概。(大意对即可) 11.(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12.(1)格外。(2)才。(3)确实。13.(1)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2)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14.寄情山水的赏游之乐和贬官失意后,有才能而不得施展的孤凄愤懑。15.示例:句子:然不动,而远逝,往来翕忽。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16.岳父被车撞伤,患病的年轻人手足无措,岳父却在我的建议下出院了。[提示:本题考查学生筛选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整合的能力。解题的第一步要读懂原文的情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简洁的概括。] 17.年轻人叹气是因为撞车似乎是宿命的安排,充满了无奈。岳父的叹气是对年轻人境遇的悲叹。[提示: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筛选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这也是深入文本研究的基础。] 18.“如果没有太大的问题,我看我们还是出院吧。”可见岳父是在我的建议下才离开医院的,所以岳父的疼痛让我感到了一丝不安和内疚。[提示: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质疑探究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文章思路的走向,找准相关信息区域。] 19.岳父被车撞伤对年轻人却宽容释怀,这让“迷茫”的年轻人心存感激,同时岳父的爽朗和安慰,也让我感悟到生命追求“至善”的真理。[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定要树立整体意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它的意思。] 20.略。[提示:这是一道实践能力考查题。应答这类开放性实践题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文章主题出发,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1.(1)读书是福。

(2)①读书能使人远离浮躁,心灵宁静而致远。(或:在读书的过程中品味历史、品味文化、品味人生,你的心灵会越来越静,浮躁会离你越来越远。) ②读书能使人“养得生机盎然”,历久不衰。③读书能使人生活品位提高,幸福指数上升。 22.示例:原文(A) 批注:用排比句式,语句有气势;列举事例,证明“读书能使人远离浮躁,心灵宁静而致远”的观点。原文(B) 批注:从反面论证,用对比突出读书与幸福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23.示例:一定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多读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名著,读专家、学者、老师推荐的书,等等。(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 24.略。(评分标准同中考)

《2008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参考答案

6.(1)示例:①综合学习视通中外,人物评述心系古今。

②忠奸智愚百家名篇常浏览,嬉笑怒骂千古人物任评说。

(2)示例: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处处为蓓姬着想。

《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选》参考答案

(1)示例:苍生有难,义无反顾;抗灾救困,责无旁贷。十三个血性的唐山汉子,一群知恩图报的淳朴农民,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义士义举,义薄云天,他们以朴实无私的行动诠释了“义”的内涵。(开放题。用两个词得1分,用3个词得2分。)

(2)示例:①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请问,你们在救援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②请问,在这离别的时刻,你们想对灾区人民说点儿什么?(开放题。符合采访要求、语言得体即可。)

(3)示例:①我亲爱的朋友,阳光总在风雨后,灾难可以压垮我们的身躯,但是压不垮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心手相连,在灾难中磨炼自己,在坚强中放飞理想。②朋友,放心吧!我们同时出生在这个坚强的国度,一起生长在这片美丽的蓝天下,让我们一起分担忧愁和痛苦,一起携手创造美好的明天!(开放题。措辞得体,较精炼,能

以平等的身份表达出安慰、鼓励的意思即可。)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文默写检测(一)参考答案

《我爱这土地》 1.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4.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5.眼里常含泪水 6.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匹夫有责 《乡愁》 1.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春天 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一只小小的船 在风浪中孤独飘荡 (仿写的答案不唯一,注意句式和上句相似、内容合理即可。) 《我用残损的手掌》 1.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2.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春天 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3.像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 永恒的中国

《质疑人性 袒露忧世情怀》参考答案

父亲节诗句篇7

寻根溯源

《吕氏春秋》记载:“太公钓于兹泉,遇文王。” 这是政治意义的渔父。大概最早从这里开始,渔父“垂钓”总和微妙的政治目的有关联。《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逃到江边时,一位等他已久的渔父“渡之千浔之津”,不仅为绝其心中“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的担忧而“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更为坚守内心人格尊严和精神信仰而殉命,这是隐居的侠客义士。他开启了中国传统文人归隐山林,坚守德操,拒绝世俗,追求至情至性人格的精神之门。

“渔父”意象根基深厚、沉淀丰富。文学意义上的“渔父”意象是由庄子、屈原这两位先后生活于同一时代的大家,在各自的《渔父》篇中不约而同创造出的。屈原在楚辞《渔父》中描绘了一个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渔父,这是一个随波逐流、和光同尘、善于变通的渔父,有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爽朗豁达。而庄子《渔父》一文中的渔父是个懂“道”的人,他着了道袍,是圣和道的统一体。他批评了孔子的礼乐仁义等主张,指出只有“道”才是为人处世、治国安邦之妙方。

虽真伪尚有争议,但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两篇美文,一副梗概,两种立场,突显出了一个形象。两个故事有着巧妙的相似,不谋而合地将“渔父”意象塑造为淡泊、超脱、遵循时命、顺应自然的隐逸符号,通过“渔父”这一特殊的中心人物形象,以独特的视角映射出以儒、道文化为背景的古代隐士风范,使“渔父”意象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成为了超脱旷达、逍遥隐逸的代名词。甚至连一言不发、乃而去的动作,从古到今都如此相似。

阅读链接

【古文中的“渔父”】

庄子・渔父篇(节选,有删改)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

曲终,孔子愀然曰:“请问何谓真?”客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忠贞以功为主,饮酒以乐为主,处丧以哀为主,事亲以适为主。功成之美,无一其迹矣。事亲以适,不论所以矣;饮酒以乐,不选其具矣;处丧以哀,无问其礼矣。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孔子又再拜而起曰:“今者丘得遇也,若天幸然。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而身教之。敢问舍所在,请因受业而卒学大道。”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 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

1.“学识如何观点书”,请用“/”为文中画线文字断句。

客 曰 吾 闻 之 可 与 往 者 与 之 至 于 妙 道 不 可 与 往 者 不 知 其 道 慎 勿 与 之 身 乃 无 咎 子 勉 之 吾 去 子 矣 吾 去 子 矣

2.请结合语境推测下面文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孔子愀然曰 愀:_______________ (2)忠贞以功为主 主:_______________

(3)事亲以适  适:_______________(4)自然不可易也 易:_______________

3.下面加下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右手持颐以听 饮酒以乐

B.真悲无声而哀 而身教之

C.世俗之所为也 先生不羞而比之服役

D.其用于人理也 禄禄而受变于俗

4.请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_________________

(2)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_________________

(3)惜哉,子之蚤湛于人伪而晚闻大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

5.渔父向孔子提出的“真”主要有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

6.“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这一细节描写,对渔父形象塑造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

内涵嬗变

“渔父”意象中包含了以下几个要素: “水”“舟”“渔”“父”“钓”。一江秋水,一叶扁舟,一个钓者,一把鱼竿。一方面垂钓江滨,耐心等待,要像姜尚、严光那样既钓取官位又有清高气节。另一方面“驾一叶之扁舟”,随波逐流,“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橹声之乃声中,将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将尘世的万般凝重,以一种潇洒飘逸的旋律云散烟消,超然物外,有随意洒脱、悠游宽容之心。由此可知,渔父即儒、道中的隐者,他们在儒与道、仕与隐之间纠缠,介于兼济与独善之间。中国士大夫的精神状态,总是徘徊于儒、道之间。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往往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而“渔父”恰是最经常地触发其情思的意象之一。

千年的演变中,从魏晋盛时到南朝,“渔父”形象得到了一定的扩充,其中还加入了重要的“自然”元素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在唐风宋韵中,“渔父”形象真正臻于成熟,迎来了鼎盛时期。此时的“渔父”,不仅形象丰满,还配有许多文人精挑细选的道具和布景:他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手持钓竿,轻点水面,与清风明月为伴,高枕烟霞林涛而眠;或歌,或钓,自在于一叶扁舟,飘零于江湖之间,余韵悠长……

“渔父”意象,意蕴丰富,除了庄、屈作品中作为人生诱导者这一内涵,主要还包括:

(1)借隐逸文字抒发求官的渴望。这是姜尚式的坐等为官时机、钓取青史名声的“伪渔父”。在大唐“终南捷径”传奇的激励下,许多文人苦心经营自己的隐逸文字以求朝廷“三顾茅庐”式的重用。如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最大的理想是“待吾尽节报明主,归来相携卧白云”。可敬可叹的诗人们就这样顽强地在水边垂钓,眼巴巴地在水光潋滟中等待远在“日边”的朝廷。又如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诗,作者内心焦虑外表平静,在乞求对方关注时决不露寒酸相,是垂钓诗中的典范之作。

(2)抒发为官失意的愤懑、傲世愤俗之情。这是屈原的正统传人,作者多为遭贬的名士。在这种心境中创作,总以大风大浪甚至大雪暗示官场险恶,以江湖一片雪白力证文人自己冰清玉洁。最负盛名者当属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意境之高,傲世之甚,绝非后世一言两语可以阐明。

(3)表达对自由隐逸生活的神往。这些诗词抒发了一蓑风雨、超脱名利、从容自适、融于自然的高远、淡泊和悠然脱俗的意趣。这是天逸、看破红尘、放浪形骸的真正渔父。这里的“偶像”级人物,就是张志和笔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钓叟,他超凡绝尘,融于自然,其高情远韵,悠悠不尽。

也许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也许是奸佞当道、不满现实,也许是追求放达、向往自然……最后,一些传统文人就变成了江河上来去自由、飘忽不定的“渔父”。然而他们大多数并没有完全和光同尘,仍身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这种担心却渐渐无力地被山水岁月磨平。看似洒脱的渔父之所以存在,“岩上无心云相逐”的文字之所以存在,追本溯源,还是来自他们对朝廷举止产生的颤动和对江山社稷爱莫能助的哀叹。所以他们的内心一直煎熬于“出世”“入世”之间。渔父已演化成为一种象征、寄托和一根中国人灵魂的精神支柱。它倚儒道、法自然、重节义,使得中国人悠悠然自得于天地之间,看惯秋月春风、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淡然与坦然间玩味人生的意趣,体验生命的大度,独享一份从容。“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这是一种多么洒脱淡然的境界。“渔父精神”把中国文化轻利重义、崇尚自然、特立独行、狂放不羁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

阅读链接

【诗词曲中的“渔父”】

诗中的“渔父”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 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7.(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

(2)诗的末两句,坡认为“虽不必亦可”(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

词中的“渔父”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8.(1)“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化用前人诗意而又有变化。请写出相关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

(2)梁启超说本词“意境悠远”。词的下片写景,描写了怎样的景致?又有怎样的深远意义?

___________

曲中的“渔父”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9.(1)“点秋江白鹭沙鸥”中“点”字用得非常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在“烟波钓叟”前特意加“不识字”这一修饰语?

__________

(3)这首小令写景如画。请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诗句改写成60字左右的描写文字,要求意境与原文相和谐。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______________

作品欣赏

1.清心寡欲的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岑参《渔父》

2.清静淡泊的渔父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杜牧《渔父》

3.狂放苦闷的渔父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白居易《垂钓》

4.逍遥自在的渔父

叶艇悠扬鹤发垂,生涯空托一纶丝。是非不向眼前起,寒暑任从波上移。风漾长歌笼月里,梦和春雨昼眠时。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绿水知。――罗隐《赠渔翁》

5.随缘任远的渔父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唐)德诚禅师

6.洒脱率真的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楼,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渔父词》

7.轻松自在的渔父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 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横斜, 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 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坡《渔父》

8.隐逸闲适的渔父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

9.清醒幽默的渔父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鳌吞饵,牵翻员峤方壶。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拂著珊瑚。――刘克庄《木兰花慢・慢渔父词》

10.看破红尘的渔父

絮飞飘白雪,香荷叶风。且向江头作钓翁。穷,男儿未济中。风波梦,一场幻化中。――马致远《临江仙》

11.坚毅孤傲的渔父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

12.飘逸潇洒的渔父

扁舟最小。纶巾蒲扇,酒瓮诗瓢。樵青拍手渔童笑,回首金焦。箬笠底风云缥缈,钓竿头活计萧条。船轻棹,一江夜潮,明月卧吹箫。――乔吉《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探究发现

中国古典文学逐渐淡出了时代,“渔父”意象也将不再出现于当代或未来的作品中。“渔父”意象是否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它所包蕴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客曰/吾闻之/可与往者与之/至于妙道/不可与往者/不知其道/慎勿与之/身乃无咎/子勉之/吾去子矣/吾去子矣/

2.(1)悲伤(2)主旨(3)适意(4)改变

3.D(介词,都可译为:在。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C助词,的;代词,我)

4.(1)自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神情的表露流于外在,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2)所以圣哲的人总是效法自然看重本真,不受世俗的拘系。(3)可惜啊,你过早地沉溺于世俗的伪诈而很晚才听闻大道。

5.①“精诚之至”“动人”;②“受于天”“自然不可易”;③“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6.①刻画渔父“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洒脱;②表现渔父浪迹江湖的逍遥、自在与超脱。

7.(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删去后影响孤独之情的表达。意对即可)

8.(1)①张志和《渔歌子》 “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和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②既没有张词写得那样浪漫,又不全像柳诗写得那样苦寒,本词写的是词人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2)①晚来风定,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澈,孤鸿明灭于远空。②风平浪静的江景,显然是词人“澄怀”的反映;而“缥缈孤鸿影”,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是人还是精神自由的象征,已浑然不可分;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气象更阔大,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达到了人与自然表里俱澄澈、悠然合一的境界。

9.(1)①化静为动,给鸥鹭着色,生动描写了白鹭点缀秋江的情景;②借景写人,“点”出“忘机友”是“白鹭沙鸥”,从而表明渔父的高洁、对尘浊的厌弃。(2)①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借以表现识字的知识分子不愿为官、欲远离官场、对现实生活反感的情绪;②渴望没有因“识字”而带来的精神上的苦恼,抒发自己因仕途坎坷而生的郁闷和烦扰。(3)提示:注意“黄芦”“白苹”“绿杨”“红蓼”四种事物的颜色,“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些场所特点及秋季的时令特征。

父亲节诗句篇8

一、真挚的情感

亲情是人类弥恒的主题。以强烈的情感震撼人心,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诗的一开篇,诗人就明确说明了自己童年的感受,然后围绕对父亲归来的期盼,以感情为线索,按“望哭喊”的流程,一步步把情感推向高峰。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凄冷忧伤的,特定的画面呈现给我们一个瘦弱、孤独、寂寞的小男孩形象:他每天爬到高高的树上,抱着树干向远处痴痴眺望,忧郁的眼睛流露出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与期盼。我们可以想象孩子泪水簌簌的情状,可以推知孩子无尽的孤独和忧伤。这些描述,无不使我们对文中的男孩充满同情。尤其是“没有父亲的日子我咽不下去呀”,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小男孩发自内心的悲痛呼喊,把伤痛的感情推向了顶峰,让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二、精巧的构思

典型的画面展现,是这首小诗的又一特点。童年的往事可供追忆的很多,诗人抓住小男孩期盼父亲回家这一最能煽动人的感情的事件展开,取材方面具有典型性。那高山环绕的贫苦的村庄,过早失去父爱的可怜的孩子,他的生活与心境可想而知,这样的境遇不能不让人心动。小男孩爬到树上遥望,小男孩问山问树,小男孩从树上跌下来,小男孩对着荒山呼喊,一个个特写镜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悲伤的童话世界,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另外,这些特写镜头的构置,又饱含着情感的因子,逐层推进,同样也在一种不由自主中吸摄着读者情感的融入。该诗以“我的童年是一粒酸葡萄”开头,又以该句作结,首尾呼应,既强化了诗作的情感,也使诗歌结构浑然一体。

三、鲜明的修辞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而诚挚的情感要靠鲜明的语言来呈现,形象鲜明的修辞的运用是这首诗的又一个亮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富感染力。如用“酸葡萄”来比喻自己酸涩的童年,比喻新颖,耐人咀嚼;用“海水”比喻苦涩的眼泪,伤痛之感更为鲜明。此外,拟人的手法很好地借助外物渲染烘托了诗人的情感,“春天”因为“我”的孤寂、悲伤而变“瘦”,“山”、“树”因为“我”久盼的心伤与沮丧而“不语”、“低头”,“风多情地把我搂在怀里,摇曳我的童年”,更显出作者童年所经受的吹打的深重。这些修辞句的运用,不仅能把景物写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而且富有启发性,容易触发读者的联想,从而产生言近旨远、耐人寻味的效果。

上一篇:话说中秋范文 下一篇:祝父亲节快乐的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