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恶的计谋范文

时间:2023-09-17 13:33:00

爱与恶的计谋篇1

1、小鱼儿和苏樱、花无缺和铁心兰都走到了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小鱼儿和花无缺双骄并立,行侠仗义。

2、剧情简介:十余年前,燕南天是强绝天下的武者,江枫是天下第一美男子,燕南天以剑术独步武林,而江枫以相貌倾倒众生。

3、十余年后自称“天下第一恶”的魔星江小鱼自小生活在恶人谷,在十恶李大嘴等人的抚养下,终日好整蛊恶搞,油嘴滑舌,却心地善良、纯真可爱。小鱼儿行走江湖,与英气逼人的无缺公子花无缺不打不相识。随着接触深入,小鱼儿和花无缺变成一对亦敌亦友的朋友。

4、原来花无缺从小被移花宫主邀月收养,授其武功,其实邀月为了报复花无缺和小鱼儿的生父江枫,当年故意将二人分开抚养,待二人长大相互残杀。与此同时,江别鹤、江玉郎两父子正谋划着一场更大的武林阴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场事关武林生死存亡的腥风血雨旋即展开。小鱼儿与花无缺终于识破了宫主的阴谋和诡计,携手平息了江湖的恩怨与挑战的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爱与恶的计谋篇2

关键词:二元对立;人性善恶;真善美

莎士比亚巧妙安排了两条并行的情节线,围绕李尔王和葛罗斯特两个家庭关于继承权的争斗问题展开,使得全剧的篇章架构十分对称完整。一方面主副两条线中的人物设置和基本情节类似,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另一方面,人物的善恶美丑也壁垒鲜明,真情实意和虚情假意处处都有对比。最终善恶双方的矛盾达到最大化,以两国战争的形式爆发,虽然恶的一方赢得战争胜利,但最终的赢家还是善的一方。本文将通过人物设置、真假爱情、真假亲情、真假主仆情及结局安排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莎士比亚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态度。

一、主副双线中相似的人物设置

主线与副线情节类似,人物形象的设置也是一一对应的:李尔对应葛罗斯特,都是产业丰厚的父亲,且暴躁昏悖,轻信谗言;高纳里尔、里根对应艾德蒙,是不孝的逆子,为了谋取父亲的财产,陷害手足,蒙骗父亲,代表邪恶的一方;考狄利亚对应爱德伽,是诚实正直、心地纯洁的子女,受手足陷害,遭父亲惩罚,代表善良的一方;李尔有一个仆人肯特,同样,高纳里尔也有一个仆人奥斯华德。主线和副线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不仅丰富了戏剧的冲突,使戏剧情节的展开更加饱满,且使得迫害手足、欺骗父亲这一人性败坏的行为有了社会普遍性。

二、真假爱情

莎士比亚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安排了法兰西国王和勃艮第公爵向考狄利亚求婚的情节。考狄利亚触犯父亲的威严之后,失去继承权和陪嫁。李尔询问两位求婚者“您希望她至少要有多少陪嫁的奁资,否则宁愿放弃对她的追求?”[1]并且很坦白地说“当她为我所宠爱的时候,我是把她看得非常珍重的,可是现在她的价格已经跌落了。”显然,在考狄利亚的婚姻中,金钱堂而皇之地被摆在桌面上谈,婚姻如同一场买卖。勃艮第生性自私,爱的只是财产,得知无法得到陪嫁后拒绝与考狄利亚结婚,他作为反面人物出F,他的爱情是虚伪的。而法兰西王则是与勃艮第对立的正面人物,他发表了无私的爱的宣言:“爱情里面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她自己就是一注无价的嫁奁。”他真正爱着考狄利亚本身和她的美德,而不是为了她的嫁奁,法兰西王和考狄利亚的爱情是真诚纯洁的。

相比之下,考狄利亚的两位姐姐都对自己的丈夫不忠,移情别恋于爱德蒙。爱德蒙则是一个为了一己私欲不择手段之人,脚踏两条船,分别同高纳里尔、里根立下爱情的盟誓,导致两姐妹不和。奥本尼正直善良、宽厚温和,而高纳里尔则认为他懦怯畏缩,辱骂他是“不中用的懦夫”,钟情于心狠手辣的爱德蒙。里根在丈夫死后,主动追求爱德蒙,在爱德蒙与奥本尼关于如何处置战俘问题起争执时,助纣为虐,意图将自己的权力托付给爱德蒙,她的爱情总是围绕着和权势展开。爱德蒙出于对金钱地位的渴求,周旋于两位公主之间,进行着利益的考量,“我应该选择哪一个呢?两个都要?只要一个?还是一个都不要?要是两个全都留在世上,我就一个也不能到手……因为我保全自己的地位要紧,什么天理良心只好一概不论。”他的狼子野心最终在里根向他授权时暴露。他们之间的三角恋是虚伪的爱情,掺杂着金钱、和权势的算计。

三、真假亲情

高纳里尔和里根凭借花言巧语获得父亲的信任,继承财产和权力后翻脸不认人,虐待父亲。她们对父亲的热忱都是伪装出来以骗取财产的。虽然考狄利亚缺少“像人家那样的一双献媚求恩的眼睛,一条我所认为可耻的善于逢迎的舌头”,但是她“心地纯洁,说话真诚”。当李尔王被另外两个女儿赶出来,在荒野游荡时,考狄利亚收留照顾父亲,她对于父亲的爱是真实的,不需要用花言巧语来掩盖。

与此同时,为了结构的对称性,作者在副线中复制了同样的家庭关系。爱德蒙用伪造信让葛罗斯特不再信任爱德伽,还装出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令父亲对他青眼有加,但他却出卖父亲,“这是我献功邀赏的好机会,我的父亲将要因此而丧失他所有的一切,也许他的全部家产都要落到我的手里;老的一代没落了,年轻的一代才会兴起。”爱德蒙的孝顺是假的,爱德伽才是真正的孝子,他默默地照顾被挖去双眼的葛罗斯特,巧妙打消了父亲自杀的念头,为了保护父亲杀死了高纳里尔的仆人奥斯华德。爱德伽同考狄利亚一样,言语不虚美,内心不伪善。

高纳里尔和里根起初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在父亲惩罚妹妹时,毫不顾及骨肉情谊为她求情,而是袖手旁观,想分割考狄利亚应有的那份财产。此外,她们沆瀣一气,同时向父亲发难,在暴风雨之夜将李尔赶出家门。结果证明,两人的姐妹情谊也是靠不住的。她们为了爱德蒙争风吃醋,互相嫉恨,最终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自己也自杀身亡。这种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相互勾结利用的姐妹亲情是虚伪做作、经不起考验的。

爱德蒙起初就不满自己私生子的身份,想把合法的嫡子压在自己下面,伪装出一副为哥哥着想的模样,制造出兄友弟恭的假象,骗取爱德伽的信任。而爱德伽“一个忠厚的哥哥,他自己从不会算计别人,所以也不疑心别人算计他”,中了弟弟的诡计,成了游荡在荒野的疯子。爱德蒙对哥哥的亲情是虚假的,哥哥只是他继承财产之路上的绊脚石。

四、真假主仆情

剧中肯特忠心护主,一片赤诚。他在李尔对考狄利亚做出不公正的决断时,直言谏诤,虽然激怒了李尔,但依旧坚持正义,向李尔宣誓“我的生命本来是预备向你的仇敌抛掷的;为了你的安全。我也不怕把它失去。”他在被李尔放逐之后又乔装打扮到奥本尼的府上,继续替李尔做事,维护李尔的尊严和权威,在荒野陪伴李尔,帮助李尔见到考狄利亚,计划帮助李尔重登王位,在李尔死后听到主上的召唤,不日也要去世。正如肯特的告白:“我一向敬重您像敬重我的君王,爱您像爱我的父亲,跟随您像跟随我的主人,在我的祈祷之中,我总把您当作我的伟大的恩主”,肯特绝对是忠心耿耿、一心为主的忠臣。

莎士比亚同样设置了一个与他相对的仆人角色,那就是高纳里尔的管家奥斯华德,他算不上十恶不赦,出场次数不多,人物形象也不够饱满鲜明,但与肯特相较,就是一个不够称职的仆人了。他对主人言听计从、为主人办事,并不是为主人着想,而是以此来获得进身的机会。他也不思考主人的对错,执行万恶的命令,为虎作伥, 讨主人欢心。肯特与奥斯华德相见时曾大骂奥斯华德:“他们的主上起了一个恶念,他们便竭力逢迎,不是火上浇油,就是雪上添霜;他们最擅长的是随风转舵,他们的主人说一声是,他们也跟着说是,说一声不,他们也跟着说不……”当里根将高纳里尔视为情敌时,她试图以重赏收买高纳里尔的心腹奥斯华德,奥斯华德则非常轻易地倒戈了,他向里根保证:“我一定可以向您表明我是那一方面的人。”如此心腹之人,却不与主人声同气应,为了谋求自己的私利为所欲为,奥斯华德与高纳里尔主仆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高纳里尔利用奥斯华德来办事,奥斯华德依托高纳里尔来谋利求生,不同于肯特对李尔的忠心耿耿。

五、半圆的结局

第五幕第三场是全剧的大结局,剧中主要人物都在这场戏中死去。为恶的一派高纳里尔毒死里根,随后又自杀,爱德蒙被爱德伽杀死,确实是恶有恶报,大快人心。但这是一部悲剧,两国战争中恶的一方取得胜利,考狄利亚和李尔被俘,考狄利亚被缢死,李尔悲痛过度而死,葛罗斯特在悲喜交加中死去,肯特不日间也要死去,善的一派也死去大半,尤其是在局势已经被扭转偏向到善的一方时,胜利者的死亡更增添了悲剧的气氛。但是善的一方中W本尼和爱德伽还是活了下来,他们会主持大政,培养国本。莎士比亚最终还是强调善终将战胜恶,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呼吁人性的真诚忠厚。

六、结束语

莎士比亚借李尔王的主线和葛罗斯特的副线,剧中有多处展现了当时伦理道德败坏的社会世态:“亲爱的人互相疏远,朋友变成陌路,兄弟化成仇雠;城市里有暴动,国家发生内乱,宫廷之内潜藏着阴谋;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纪完全破灭。”“老父衣百结,儿女不相识。老父满囊金,儿女尽孝心。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疯子带着瞎子走路,本来是这时代的一般病态。”说实话的考狄利亚失去了继承权,说假话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得到了大笔财富;诚恳厚道的爱德伽流落荒野,阴险狡诈的爱德蒙名利双收。

“1601年前后,正值英国人文精神上痛苦的幻灭时期―从“阳光明媚、充满欢乐”的伊丽沙白时代突然进人“阴沉凶险,忧郁深沉”的詹姆士一世时代。都铎王朝的终结,斯图亚特国王的加冕,日益扩张的资本主义,重新激化的宗教矛盾,社会和政治的动荡才是《李尔王》一剧的现实背景。”[2]资产阶级的兴起冲击了传统封建贵族的地位:资产阶级大量收购封建主的土地,詹姆斯一世也将贵族头衔出售给商人,这样一来,“封建社会法律继承法规定的将土地传给长子就成为一个徒有虚名的贵族空头衔,这时,一个新的无地贵族阶层诞生了”[3],封建纲常伦理遭到严重破坏。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主张凭借自身努力实现个人价值、追求财富地位,然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逐渐看到了无节制的自我为中心的膨胀带来的人性的泯灭和兽性的抬头,人文主义异化危机初露端倪”[4],爱德蒙之流显示出了贪婪残忍的一面,极端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邪恶暴露无遗。社会上涌现出很多“父不父、子不子”的颠覆伦理的怪现象。莎士比亚通过在剧中设置了一系列相互对应的人物,关系到爱情、亲情、主仆情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双线并行,构造了一个完整对称的情节结构,将虚情假意和真情实意进行对比,一贬一褒,反映了混乱污浊的社会世态,最后在善与恶的终极较量中,恶的一方得到制裁,善的一方以巨大的代价获得了胜利,莎士比亚给予正义一方胜利的结果,意图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呼吁和谐友爱的社会道德风气的重建。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引《李尔王》内容皆来自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李尔王.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以后不再标注.

[2]华泉坤,张浩.二元对立形式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J].外语研究,2003(6).

[3]李康映.错位的人伦――莎士比亚剧本《李尔王》人物形象解析[J].时代文学,2011,9.

爱与恶的计谋篇3

大家一听见狼一定会想到什么狼心狗肺这样的词语。可这里面的狼,是一条非常慈祥的狼。

主人叫“紫岚”,它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它的“丈夫”叫黑桑,黑桑它有个梦想,就是成为狼中之王——狼王。只可惜黑桑的愿望还没实现,它就去世了。后来黑桑的尸体被野猪吃的一点不剩,只有一堆白花花的骨头了。后来紫岚生出了五条小狼,刚出生就死了一个,剩下它们四条小狼是:黑仔、蓝魂儿、双毛和媚媚,其中媚媚是一只小母狼。紫岚把所有的希望和精力全部投给了黑仔,因为黑仔和黑桑最像。可计划才刚刚开始,黑仔就被没吃过狼肉的金雕给叼走了。可是紫岚并没放弃,又把希望的目光投送给了蓝魂,蓝魂有幸成为了狼王的右臂,后来蓝魂因为上了猎人的当,被捕兽夹给杀害了。只好将无奈的目光和希望送给了双毛,双毛从小十分自卑,因此双毛在培养成狼王的过程中,紫兰的四颗大门牙掉了,一只前爪瘸了,走路一瘸一拐的。双毛在夺得王位时被古古咬死了。“卡鲁鲁”和“媚媚”“结婚”了,紫岚见状,只好把住了十多年石洞让给了它们……

我喜欢紫岚,是因为我被它伟大而强烈的母爱与执着所感动。这本书里的狼即没有《狼外婆》里的狼可恶,也不是鬼故事里作恶多端的“狼精”,而是大自然里的英雄豪杰,是一种非常智慧多谋的动物。这里的故事曲折而有趣,狼已是快濒临灭绝的种族了,让我们来一起保护它们吧!

大家一听见狼一定会想到什么狼心狗肺这样的词语。可这里面的狼,是一条非常慈祥的狼。

主人叫“紫岚”,它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它的“丈夫”叫黑桑,黑桑它有个梦想,就是成为狼中之王——狼王。只可惜黑桑的愿望还没实现,它就去世了。后来黑桑的尸体被野猪吃的一点不剩,只有一堆白花花的骨头了。后来紫岚生出了五条小狼,刚出生就死了一个,剩下它们四条小狼是:黑仔、蓝魂儿、双毛和媚媚,其中媚媚是一只小母狼。紫岚把所有的希望和精力全部投给了黑仔,因为黑仔和黑桑最像。可计划才刚刚开始,黑仔就被没吃过狼肉的金雕给叼走了。可是紫岚并没放弃,又把希望的目光投送给了蓝魂,蓝魂有幸成为了狼王的右臂,后来蓝魂因为上了猎人的当,被捕兽夹给杀害了。只好将无奈的目光和希望送给了双毛,双毛从小十分自卑,因此双毛在培养成狼王的过程中,紫兰的四颗大门牙掉了,一只前爪瘸了,走路一瘸一拐的。双毛在夺得王位时被古古咬死了。“卡鲁鲁”和“媚媚”“结婚”了,紫岚见状,只好把住了十多年石洞让给了它们……

爱与恶的计谋篇4

关键词:《琅琊榜》;叙事艺术;探析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122-03

自2015年9月19日首播,《琅琊榜》的收视率稳居榜首,与其有关的话题风起云涌,霸占各大媒体热搜榜。作为今年的古装传奇巨制,《琅琊榜》获得了各个年龄层的认可,口碑极佳,成为网络播放近60亿次,网络日点播量上突破3.6亿[1]的阖家收看的国民电视剧,堪称2015年的现象级作品。

电视剧是叙事的艺术,一部叙事的作品的意义在于它能够通过深入细致的细节,洞幽烛微,提供人性的内部状况和走势,给出每一个人不同的生存处境和具体理由[2]。《琅琊榜》在叙事艺术上匠心独运,它给我们讲述一个立意深远、情深意重的好故事,让观众们为之折服,深陷其中,为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发展感叹不已。出色的叙事技巧也让它成功地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中夺得翘楚之位,傲视群雄。

一、“守正”的立意

(一)守正却亲民的价值观

电视剧的立意如同建筑的根基,稳住了根基,建筑物才能坚韧不倒。《琅琊榜》架空历史,却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历史正剧的风范;它却又能融入武侠剧的要素,增添了不少自由潇洒的色彩。有评论者指出,《琅琊榜》是一段阴暗与明媚交织的史诗,一场朝堂与战场相斗的传奇。该剧在朝堂权谋的布局和营造上不输《雍正王朝》,而侠义肝胆方面可与《天龙八部》媲美,正所谓是“沉稳的传奇,飘逸的正剧”[3]。朝堂上的尔虞我诈和江湖之中的侠骨风流,朝堂之中的严肃庄重和江湖之中的自由潇洒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别具一格,独有风味,立意实为独特。

琅琊榜“正”,是其价值观“中正”。忠于君主,以惩恶扬善而正。即便是身负血海深仇的林殊,复仇的最终目的也是将冤案昭雪,并没有任何对皇上不忠的想法。而最后,恶有恶报,恶人最后也得到应有的下场,无论怎样狡辩,都逃脱不了血债血偿的结局。

这部电视剧看似严肃而深沉,却也给观众带来十分亲切的观看感受。不仅是包含着民间帮派、武侠等“接地气”的元素,而是从故事一开始,观众就会被其中浓浓的情义所感染。《琅琊榜》在立意上的最大特色便是在报仇雪恨、沉冤昭雪、扶保明君的大主题下,最终却把情义作为的落脚点,旧友之情义、旧部之情义、旧爱之情义……正是因为情义,所有人始终能够团结在一起,能够让当朝皇帝承认错误,昭雪冤案,也始终是为了“情义”二字。无论朝堂、无论江湖,身正之士因情义而聚,蔑视情义者败于情义。正如言侯曾经对恶人夏江说的那句话:“夏江,你可以不相信情义,但最好不要蔑视情义,否则,你终将被他所败。”靖王夺嫡的最终目的也不是成为皇上,而是给自己蒙受冤情的亲人还一个公道,让七万英魂死也瞑目。而他也因执着于情义而获得朝堂的支持,最终达到重申旧案的目的。《琅琊榜》直截了当地,从首至尾将最简单而光明的价值观传递给观众,正因为价值观的正义且简单明了,而观众对于情义的立意也颇有认同感,很快就能接受,也融入到这部电视剧中。

(二)摆脱儿女情长的情感窠臼

中国古装剧中,爱情时常是剧情中的一个重要线索。无论宫斗剧、历史剧、穿越剧还是仙侠剧,都非常注重渲染爱情,抓住观众对唯美爱情向往的心理。但《琅琊榜》不同,它不以感情戏为主要故事脉络,而是着重描写男人之间的权利斗争,梅长苏一个面色沉静如水、内心机关算尽的谋士,如何将京城搅得风云变幻,如何一步一步帮助新君铲除夺嫡障碍,掌握大权。这部电视剧尊重原著,按照原来的线索,以男人间的兄弟情为重心,林殊与霓凰之间的儿女情长,处理得颇为含蓄,再激动的重逢场面,都表现得十分“隐忍”。它打破了传统电视剧描绘儿女情长的情感窠臼,更是将亲情、友情在故事情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眼前一亮。

(三)闪耀人性的光辉

《琅琊榜》的始终令人念念不忘的是它尽管架空历史,但将真实与虚拟完美地结合,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一脉相承。《琅琊榜》主要刻画惊心动魄的权谋和争斗,但主人公算计的背后始终以兼济天下,匡扶正义为己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电视剧《琅琊榜》超越了一般古装历史剧的文化视角,而是用现代文明来加以观照,尽管梅长苏是带着复仇的目的来到金陵,谋略算尽,但内心的那颗赤城善良的心,从未变过,他身上始终闪烁着人性光芒。他利用计谋,揭露兰园藏尸案,十多名妙龄少女的冤情告白于天下,罪臣得到惩治;他理性心细,及时制止言侯行刺皇上的冲动行为,稳定言侯的情绪,劝说其不要不理智地葬送自己和家人的未来;仇人谢玉死讯传来,儿子谢弼到黔州为父亲扶灵,路途遥远险恶,梅长苏便吩咐手下照应,心里总是担心着这个无辜受到牵连的孩子。誉王叛乱被捉,满门成为阶下囚,梅长苏得知誉王妃有身孕,暗中用另一个死囚换下了誉王妃,让腹中的孩子远离皇权,过平静的生活。梅长苏身染火寒剧毒,利用冰续草和十个人的性命方可得救,找十个愿意为他献上性命的人很容易,但他坚决拒绝,他强调,“人活着不能没有道义。”这些善意的举动,人性的色彩让这个总是穿着青色布衣的拖着病体的才子,熠熠生辉,与众不同。

二、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

情节的设置是电视剧叙事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电视剧最吸引我们的还是精彩的故事,一般来说,电视剧中的‘悬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其广义而言,是借助于视听手段形成的,有关人物命运或矛盾冲突“悬而未决”、“悬而难决”的各种情感或思想的吸引力,即通过镜头和声音足以让观众产生好奇心继而想‘一直看下去’的那些信息,让观众对作品中某个人物命运的‘尚无着落’,某件事情的‘没有结果’所生的挥之不去的牵挂。因而,生活有多么复杂,人性有多么复杂,悬念就有多么复杂,观众的关注就有多么密切,探寻就有多么强烈。”[4]

《琅琊榜》在情节设置方面可谓是下了大功夫。故事的背景是十二年前七万赤焰军被奸人所害导致全军覆没,冤死梅岭,少帅林殊侥幸生还。十二年后林殊改头换面化身才冠绝伦的“麒麟才子”梅长苏,成为江左盟的宗主,以“琅琊榜”第一才子的身份重返金陵。梅长苏背负血海深仇,隐瞒身份,暗中帮助昔日挚友靖王周旋于太子与誉王的斗争之中,扫除太子与誉王的党羽,让靖王从一个被“流放”的王子,变成七珠亲王,最后成为太子。梅长苏以病弱之躯为昭雪冤案,为改变当时朝堂腐败之风,振兴河山,踏上了一条黑暗又惊心动魄的复仇之路。

编剧用环环相扣的形式,将复仇和夺嫡的过程紧密相连。精心策划多年,梅长苏对京城之事了如指掌,各个计划都准备妥当之后,他决定入京。而每一个计划如何实施,每一步如何走,而梅长苏如何掩盖自己的身份,如何将当年害祁王和林府满门被灭的谢玉、夏江等人一一正法,这些情节都设计十分精巧,一环扣一环,也充分体现了梅长苏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与特别。集智慧与情义于一身,却浑身都是病的“麒麟之才”,令观众对他的命运,对他的每一步的计划的走向,如何应对恶人的反扑,如何将真相裸地揭开这些情节发展产生极大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对这部电视剧的密切关注。

三、深沉厚重的情感表达

(一)痛彻骨髓的复仇之情

复仇之情是《琅琊榜》的主线,贯穿整部电视剧。从复仇的开始到结束,这份浓烈的复仇之情一直带动着影响着观众的情感,浓烈之处甚至令观众感同身受。

被谢玉、夏江两个奸臣所害,赤羽营和同袍战友才与大渝血战归来,没有死在敌人的利刃刀锋下,却被自己的同胞无情肆意地屠杀;曾经受人爱戴的祁王被刺死,曾经的一代帅府毁于一旦,从小敬慕的父亲和长辈毫无缘由地含冤而死,至爱的母亲血溅宫墙;被牵连的忠诚之士不计其数。而也仅仅就是那一夜,曾经金陵城中最耀眼的少年被利剑和大火吞没了,落下悬崖的那一刻,时间仿佛停驻一般,永远留在了被熊熊大火燃烧了的梅岭。余下的,只有满目的灰烬。

血海深仇,不能不报。浓浓的复仇之情让林殊活了下来,他甘愿忍受火寒之毒,他甘愿忍受碎骨拔毒,脱胎换骨变成另外一个人,只为为了和一般人正常说话,实现复仇大计。“这样碎骨拔毒,对身体伤害极大,不仅内息全摧,再无半点武力,而且从此多病多伤,时时复发寒疾,不能享常人之寿。”可是对他而言“死者不强求,生者却不能遗忘。”“他们都在天上看着我,我必须要走下去。”他夜不能寐,十三年,每日都在思忖如何惩治曾经陷害自己的奸人,如何洗去把自己和亲人受到的不白之冤。电视剧将梅长苏身体的虚弱和他头脑中坚定的复仇之心相对比,更能突出这份复仇之情已经深入其骨髓,筹划了十三年,如何完成,完成结果如何,吸引着观众们的期待,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

(二)含蓄深沉的爱慕之情

电视剧中爱情的表达,往往是一部电视剧中的重头戏。无论是韩剧还是美剧,都竭力渲染爱情的唯美和浪漫,或者将爱情表现地极其露骨,动辄哭天抢地,动辄撕心裂肺。但《琅琊榜》的特色在于,非常委婉含蓄地表现了霓凰君主与林殊之间的爱情。十九岁时定下的婚约,成为永远的誓言。即便林氏被定为罪人,葬身于梅岭,她也不曾怀疑过,她的林殊哥哥对皇上的不二忠心。林殊后来变成梅长苏回来了,他们在长亭相认的一幕令人痛彻心扉。尽管相认的那一幕感情非常激动,但二者也只是忍不住拥抱,情绪依旧在控制之内。过后二人都以兄妹互称,相敬如宾,没有甜言蜜语的表达,没有亲密的肢体动作,但他们对视的那热切的眼神,将他们内心对彼此的笃定和深情表露无遗。青梅竹马的情义不会变。当年两小无猜背着玩闹的小女孩永远会站在他身旁,牵挂他,守护他。无关婚姻,无关爱情,只是那份最纯最真的信任和守候。

霓凰说:“我知道你就是我的林殊哥哥。”

林殊说:“我对霓凰的感情从来都没有变过。”

在最后一幕:林殊披挂出征,霓凰说:“我知道,兄长胸怀家国,只要天下还有狼烟纷争未了,你我就不能像平常儿女般厮守。”林殊说:“都说缘许三生,希望来世我们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稳地携手终老。”

这些真切地感人肺腑的台词,让人听了无不动容。因为多年后的久别重逢却依旧无法长相厮守,这份令人无法割舍的感情显得尤为珍贵。

(三)坚定不移的友爱之情

《琅琊榜》对林殊和靖王之间的友情刻画,细致入微。林殊还是林殊之时,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用功练武、一起讨论军事作战,一起出征打战,感情深厚,无与伦比。但经过巨变,祁王与林氏都成为罪人,不在人世,靖王无奈承受这些痛苦。后来,林殊变成梅长苏回到京城,梅长苏知道靖王还是靖王,但靖王却已经不知梅长苏就是当年的小殊,只将其当做一般的谋士对待。梅长苏身体虚弱,对靖王倾尽全力辅佐,精心设计每一个局,铲除当时的太子与誉王在朝堂上的所有势力,帮助靖王赢得皇上的心,最终获取东宫之位。梅长苏对靖王一片赤城之心,靖王因时时想念当年的挚友,一心只想为当时的赤焰逆案翻案,他们虽表面上看来不同目的,实际上是朝着同一目标前进,还祁王和赤焰军一个清白。从梅长苏开始辅佐靖王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之间的友情就开始继续延续,故友情深不会变。两年多时光,他们共同谋划,读书、交流,似乎又回到了年少时光,尽管靖王不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但他们依旧有着非比寻常的默契,景琰按照他的话,一步一步赢得皇上的信任,也征服了一批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势力如日中天,遇到事情,景琰都会第一时间与梅长苏商量,在感到疲倦心累的时候,也会想到他。景琰性情刚烈执拗,虽然很想把梅长苏当做推心置腹的朋友,但他始终摆脱不了自己对谋士的偏见,而梅长苏也欣然接受,从不责怪或者有任何不满的地方。

在誉王和夏江通过静妃和卫峥事件离间梅长苏和靖王,靖王寒心用剑砍断密室中用来联系的铃铛的绳子,并放下与之决裂的狠话,而梅长苏心中无比焦虑,顾不得景琰的误会,只想尽力劝阻景琰去救卫峥,漫天大雪,梅长苏顶着十分虚弱的身体,站在靖王外面一直等靖王见他,但靖王让他等了许久之后才出来。靖王的执念,梅长苏能够理解,但应以大局考虑,不能意气用事。梅长苏苦劝靖王,奔入雪中,靖王执意要走,梅长苏一遍遍呼喊“殿下”,直到最后追着他忍无可忍拼尽全力喊了一声:“萧景琰,你给我站住。”这时的梅长苏不再是梅长苏,而是林殊,这一声“萧景琰,你给我站住”,是旧友对他无奈的规劝,无数观众看到梅长苏拖着病体在雪中极力劝阻靖王,都忍不住流下揪心的泪水。为靖王误会他而感到心疼,也为他能够始终不放弃景琰,凡是为景琰考虑而深深感动。

这份坚定不移的友情,哪怕时光变迁、容颜改易,但这也是生与死的界限都不能将其抹杀的。《琅琊榜》中所表现的这份感人肺腑至真至诚的友情,是整部电视剧情感表达中最动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贾梦雨.超越宫斗权谋追求人间正义[N].新华日报,2015-10-16(012).

〔2〕〔4〕张智华.电视剧叙事艺术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22,65.

爱与恶的计谋篇5

这很有道理,但又好像并不那么简单。

的确,中国人是比较迷恋权力,迷恋权谋。迷恋权力和权谋,才会迷恋乱世。因为正如老于先生所说,只有在乱世,在文明与制度崩坏的时代,权力才会是政治的所有内涵。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权力斗争的尖锐和复杂,也才会演绎到极致。三国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满打满算超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小插曲”,被文学艺术作品一再演绎,成为茶楼酒肆经久不衰的节目,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话题,其根本原因,也许就在这里。

问题是,这样一来,我们岂不都成了“鸦片鬼”?要知道,权术和权谋本是。一旦装进权力这杆“烟枪”,肯定越吸越上瘾。最后,人就会变成鬼,或者人不人鬼不鬼。曹操、刘备、孙权,莫不如此,只有诸葛亮是个异数。然而,作风正派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也“被权谋”。又是“锦囊妙计”,又是“三气周瑜”,活像一个“贩子”。只不过,由于道德倾向的原因,这些权谋被说成是“智慧”,堂而皇之地受到推祟。

正如《潜伏》,它的主题歌高唱“那是真爱永远”和“那是忠诚永远”,却丝毫不妨碍人们从中获取“职场经验”,考察“办公室政治”。

看来,我们总是有办法,在权谋与智慧之间,进行自己需要的转换。毒性浸淫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没办法,咱中国人,就好这一口!

这就不好办。首先,权谋这玩意,要想文艺作品不写,除非生活当中绝无。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装作看不见,那可就假了。何况,生活中比比皆是,光把文学艺术领域打扫得干干净净,管用吗?恐怕不但不管用,还只会坑了那些老实巴交、天真烂漫的,把他们弄得一点“免疫能力”和“防身技巧”都没有。至于那些存心想学坏使坏的,也不一定要看《三国》或者《潜伏》。他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嘛!说得难听一点,那才真是“生动鲜活”的“大课堂”呢!你,能把生活也给禁了?

禁不了,也不能禁。因为看权谋戏的人,形形,心态各异。有想“学手艺”的,也有“看热闹”的。世界上那么多警匪片,观者如云,总不成都是想去做贼。所以,不能说爱看《三国演义》和“三国戏”的人,都是“鸦片鬼”。更何况,就算我等有那“贼心”,恐怕也没“贼能耐”。无权无势的,咋“玩弄权术”呀?

当然,你可以说喜欢看这种“热闹”,心态不正,格调不高。你还可以说,这是因为中国人的“国民性”出了问题。这些我都可以同意,只不过想提醒两点。第一,喜欢看宫廷和勾心斗角的,并不光是中国人。第二,你可以自己拒绝观看,但没有权力不准别人喜欢。毕竟,看权谋戏,并不违法犯罪;演权谋戏,也还在言论自由的范围。说得重一点,这也是一种“公民权利”。比方说,对历史的“知情权”。

事实上,比权术和权谋更恐怖的,是权力的不受限制。这才是曹操、刘备和孙权的问题所在,尤其是他们晚年的问题所在。相比较而言,他们那点权术和权谋,反倒是“小儿科”。所以,我们要防的,首先是权力的滥用。其次,是权术的玩弄。再次,才是一般小民对权谋的津津乐道。何况,只要说到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史,这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所以,弄得舞台和银幕上满是权术,不可;干干净净,一点没有,不必。

总之,权术、权谋和权力斗争,也是可以搬上银幕,搬上舞台的。只不过,得倍加小心。首先,编剧也好,导演也好,都应该“端正态度”。怎样“端正”?坚持批判的立场,批判的态度。最好,是能够把“权力不受限制”如何害人害己、祸国殃民,以及权术和权谋为什么有毒,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给痴迷此道的人以警醒。这是上乘。如不能,最起码也不能欣赏、赞美。这是底线。突破底线,就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了。

至于读者和观众,我建议“调整心态”。如何“调整”?高标是“参加批判”,底线是“不做教材”。不过说实话,最靠谱的,还是权当“智力游戏”。看戏又不是上课,较什么真呢?戏者戏也,权当好玩吧!请注意,是“权当”。

这样一来,“鸦片”就变成了“香烟”。香烟当然也有问题。但恕我直言,禁烟这事,恐怕禁到公共场所和未成年人,也就为止。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有点问题”。人性是很复杂的。就个体而言,往往是有善也有恶。善的一面固然要保护、升华,恶的一面也需要宣泄、释放。所以,人,有时候也是要做点“坏事”,犯点“错误”的。孔夫子,也会发脾气骂人么!关键是“度”。吸烟,是“适度自残”;讲荤段子,是“适度涉黄”;看权谋戏,是“适度作恶”(其实也没作)。这些都无伤大雅,也不必大惊小怪。

不过,对待权谋的游戏心态,是要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不把权力当回事。只有全社会都不再把权力当回事,我们才能以超然的态度,来看待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或者当作“教训”来记取,永不再犯;或者当作“游戏”来消遣,一笑了之。那将是一种纯粹的“游戏”。那样的三国戏,恐怕就连“香烟”都不算,只能算是“口香糖”了。

爱与恶的计谋篇6

www.LWlM.com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经典名著,历来为人们所喜欢,百读不厌。再加上近年来高考、中考增加了对名著的考查,阅读《水浒传》就更有实用价值了。对于一部《水浒传》,我们了解多少呢?理解多深呢?客观地说,虽然我们对其有所了解,但大多数中学生朋友还是止于皮毛的。如何更多地,尤其是更深地赏读名著,读出自己独特的见地来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他人赏读名著的方法,以拓展自己的思路,把此类文章写得更有分量。

鲁智深的高贵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善恶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

天堂一定是由这些简简单单的人物组成的,而精于算计的人只能组成地狱。

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

一是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二是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有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做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嗨,谁知道我们的正果在哪里等着我们呢?这世界上的事,谁能说得清呢?我们自己算来算去,机关算尽,谁知道上帝会怎么拨弄我们呢?套用“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这句话,让上帝的归上帝,自己的归自己吧。

什么是上帝的?不得而知;什么是我们的?担当在人间碰上的一切。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摘自《鲍鹏山新说〈水浒〉》一书

赏析

爱与恶的计谋篇7

一、改革体制,为民利民

我国的行政体制的建立发展,从一九四九年到现在已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大体上可分为1978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1992年前的改革开发时期和1993年后的市场经济时期的三个阶段。我国1992年前的行政体制主要受中国传统政府观念、苏联模式与意识形态、现实特定目标定位等综合因素影响,从而形成了全能式的行政体制。这种体制可简单地表达为大政府小社会。具体地讲,这一时期的行政体制的特点表现为:1.政府行政职能结构不合理,行政职能错位:即经济职能突显,社会服务功能弱从。2.权利过分集中,施权独断专行,盛行。3.政府职能万能,社会萎缩。政府自我约束力严重不足,社会自我约束力下降。4.行政机构人员队伍庞大,行政人员素质低下。5.机构臃肿,部门林立,部门之间协调的同一性与时效性差。所有这些,形成了这时期行政体系的特点与缺陷,也就导致了政府在行政职能上角色错位或偏移 - 经济功能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淡化,最终形成了民众利益被弱化的不利局面。

行政体制改革就是要塑造政府为民利民的职能与形象,在保证行权施政的有效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行政功能从大政府向大社会的转变;行政治理从人治向法治转变;行政方法从微观管理到宏观调控的转变;行政机构从臃肿低效向精简高效的转变;行政人员队伍从庞大低能向精干高质的转变。建立塑造起 我国全新的行政体制,使之符合为民利民的规范与要求。

二、明确目标,强国富民

政府行政职能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培育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和富裕的民众。强国为了富民,而富民又是为了强国;这两者既互为基础,又互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政府最终的行政目标是强民富民,其他的目标都是最终目标的分解或者说是为最终目标服务的。行政目标大体上可分为五个方面:经济目标、科技教育目标、军事目标、社会服务目标和民众生活水平目标。

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做到远期、中期、近期相照应,国家利益与民众利益相平衡。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又必须避免大起大落,确保稳定与持续性提高。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对行政目标制定与落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制约和催化作用,所以必须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分析与准确判断,力求行政目标务实可靠。

行政目标中,经济、科教、军事三项目标的直接意义与重心是强国,而社会服务与民众生活水平的直接意义与重心是富民。从深层次来看,强国强国是为富民夯基础,而富民又是为强国设平台。所以,政府在制定落实行政目标时,既要把强国与富民两个方面融会贯通、综合平衡,又要根据国际形势与国内需求的阶段性和特殊性而有所侧重。但是,终极目标又须显现强民富民。

在强民富民的目标中,最直接的标的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高低。我国民众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是由高到低呈宝塔型分布,低收入低水平群体占国民的大多数。政府行政的终极目的是为大多数民众谋福,所以,在制定落实民众经济收入和民众生活水平目标时,必须避免用简单的人均值来标定。简单的人均值将会导致贫富悬殊扩大,低收入民众群体扩大,贫富群体对立矛盾的扩大。从这一层意义来讲,只有占国民大多数的基层民众(低收入群体)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持续改善提高,相对发达国家同一层面民众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差距的缩小或反超,相对于国内富有民众人均差距的不断缩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民富民的行政目标。

行政目标的制定要适国情合民意,必须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这就要求政府各级各部门坚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办事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

行政目标在宏观层面上来说可粗分为两类,即国家目标和地方目标。由于目标的高度与范畴不同,调查研究对象的层面与重心必然会有所区别。国家行政目标制定在了解地层民情民心的基础上,更多的是采纳政治、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精英的意见与建议,而地方行政目标制定时,由于客观条件的区别,风土民情的不同,所以,一定要在听取精英意见的基础上,更多更广泛地了解和吸纳基层民众的意见。当然,不管是哪个层面的调研工作,必须要坚持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原则,坚持杜绝以个人好恶定取舍的霸权心态。只有这样的调研结果才能不背离强国富民之道;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制定的行政目标才能符合强国富民之本。

三、端正行为,廉洁爱民

端正行为,廉洁爱民,是政府行政之必须。但是,在现实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做好并非容易。行政上的廉洁爱民,除了要有先进的行政体制来运作,优良的行政目标来引导,更需要公正的行政行为来彰显。普通民众有时虽然也需要慷慨激昂的标语口号和会议报告来激励,而他们内心长期需要的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政行为的感受。要想体现和满足这种需求,政府各级各部门在施政过程中必须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行政理念从我行我素到依法行政的转变,二是行政行为从发号施令到亲密服务的转变,三是行政人员从内部分瓜向公正考录的转变。

三个转变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起政府廉洁爱民的行为标杆,塑造出亲民爱民的行政形象。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制度措施来规范约束,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强力措施来规范约束,势必导致行政行为的逆变,使亲民爱民的行政愿望结出欺民刮民的恶果。事实上这些不良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有相当的表露。例如:在工程项目的招标中,其名为公开竞标,其实则是幕后的权钱交易。在公务员的录用上,其名是公开考录,其实是虚晃一枪。首先是大量的名额被私下分瓜,拿来考录的名额则是微乎其微,而这些微少的考录名额中,在操作程序上的公正性也是可疑,把面试程序放在最终阶段就为私下交易埋下了可怕的伏笔。在各种选举活动中的不良模式和不公行为已是层出不穷,这些除了人为私欲外,多少也暴露出制度的弊端。在不少的行政经费划拨应用上,其公正公平性也是说不清道不明。所有这些事情处办的公正与否,而又直接牵系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是廉政爱民还是腐败图私。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一些隐藏不露或表现模糊的不良行政弊端外,有些公开暴露出来的恶性事件也无不与我们的行政或立法方面有关,而事实上这些公开暴露出来的恶性事件也只是冰山一角。恰恰这些事件又是直接损害了民众利益,伤害了民众心情。如众所周知的天津大丘庄禹作敏事件,广西南丹矿难事件和近些年来出现的有毒食品事件等等。这些事件让老百姓想起来都是不寒而栗。这些事件从根本上暴露了黑恶势力与党政人员的勾结,暴露了黑恶势力以金钱牟取政治资本与保护伞的丑恶嘴脸,更暴露了黑恶势力在虚伪政治外衣保护下草菅人命的滔天罪行。这些事件的实质就是行政与立法腐败现象的结果。这些事件主要当事人都是地方党政领导的密友与红人,都披着全国人大代表的外衣,都与地方党政负责人有着经济上的纠葛情感。从这些事件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各级政府要做到廉洁爱民,在一些重大的行政事务与人选上必须还权于民,这样方可远离腐败和贴近民意。

廉政爱民的行政行为是中国政府与中国多数民众所期盼的共同愿望,需要政府各部门各层次的全体工作人员用主观行为来落实,也需要各种法律和行政法规来指导约束。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行政体制,要彻底改革转变也绝非易事。特别是当权利二字摆放到图私为己与廉政爱民的天平上时,这将使相当的行政人员感受到残酷的考验。在落实为民利民和廉政爱民的行政行为时不可能一夜速为,但也绝对不能无所作为。政府应从一些显现民意和多数的热点难点事情做起,如:加大惩治的力度;改善社会服务,提高多数城乡下层民众的社会福利水平;全面推行行政事业人员采用公正公平方式考试录取,杜绝人为交易;提升行政人员道德与文化素质等等。当然,要真正树立起政府行政廉洁爱民的形象,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单靠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制度的约束只代表了政府内部的自律,有很强的可塑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建立并加强外部制衡机制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措施。只有当强大的外部制衡机制产生威力时,内部的自律才能行之有效,到那时方可昭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行政为民目标的真正实现。

爱与恶的计谋篇8

《水浒传》向我们讲述了北宋时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的好汉,因官场的压迫,因奸臣的陷害,被迫起义与官府对抗。虽然起义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影响了那些深受压迫的百姓。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水浒传读后感,请您阅读。

水浒传读后感1《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着,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着”。《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此文来源于公务员测试网--文秘频道,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2清凉夏日,坐在书桌前读这一本好书,是十分惬意的事了。最近我便在读《水浒传》,这是明代初期的小说家施耐庵的作品。讲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作者将书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黑旋风李逵了,他虽性情暴躁,杀人不眨眼,但是他却孝敬母亲,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恶扬善。梁山108位好汉性情或许不同,但是他们骨子里都有忠义二字。救济百姓,铲除恶势力,帮助兄弟脱困,已看成家常便饭,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却也时刻威胁着朝廷的安危。

朝廷——每个朝代必将有一些小人。正如贯穿整个故事的殿帅府太尉高俅,他便是一个小人。原因只是高俅曾经因聚众欺辱百姓而被王进的父亲教训过,高俅想乘机打击王进以报宿怨,逼迫王进逃亡。后因为其干儿看中林冲的夫人,陷害林冲将其发配沧州,预谋在途中将其杀害,结果被鲁智深阻止,后三番五次陷害,最终林冲被迫上梁山。一直到故事的结尾,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这种人若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上,便是国家的不幸啊。最让我吃惊的是,整个故事的最后高俅并没有受到任何一点伤害。这难道是恶人遗臭万年?至于朝廷后来慢慢失去了与梁山好汉抗衡的能力,归结于一味将外部势力归于谋反或乱贼、土匪,没有认清其真实性质。导致渐失民心,三番五次无法攻下梁山。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朝廷中,奸臣的猖狂,肆无忌惮。总之,梁山好汉便是在当时社会**十分剧烈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他们反映了民众对朝廷、官府、政权的不满,揭露了当时百姓生活并不幸福。

绿林好汉——“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句话是江湖中惯用的一句,当我们听到的时候,便联想起江湖中的侠义之情,朋友、兄弟之情。而梁山好汉们也拥有这种情怀。他们会惩恶扬善,行侠仗义,重情重义。虽然我对他们凶残的性格,杀人不眨的做法并不赞同,但他们毕竟只会对恶人刀剑相向。我敬佩的是他们的兄弟、朋友情谊,他们会为朋友打入京城,劫囚车、劫刑场。这么一帮年轻热血好汉便也是喜欢同朋友、兄弟一起行侠仗义,闯荡江湖。虽说他们可能在一些地方干了一些并非正确的事,但是我们看中的是他们一股侠肝义胆的精神和这些好汉的绝技才能。不知是宋江考虑的周全还是不周全,招安后却落了个悲惨的结局,人员死伤大半,带回的人只有20人,连武松、鲁智深等大将都离开了。最后宋江、李逵被毒死,花容和吴用也吊死在宋江坟前。当初招安时,大家的劝阻,后来,武松、鲁智深的出家修行,林冲的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花容、吴用的忠心。难道答应招安有错?可若是不答应,朝廷早晚也会铲除他们吧。宋江等人葬于蓼儿洼。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在悲剧中结束了!

梁山好汉做了当时许多人不敢做的事情,这样一个群体不管存在的对错,不管结局的好坏。至少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多学习他们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的作风,以及对朋友忠贞不变的友谊。

水浒传读后感3最近我在看一部古典名著——水浒传!书中的故事紧张有趣,书里的英雄霸气十足。尤其读到第2回鲁提辖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大呼解恨、大叫过瘾!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又禁不住为鲁达的未来担心,明天的鲁达会流浪到哪里去呢?会不会被警察抓走呢?

这段故事主要讲鲁达与朋友喝酒期间,听到有人遇到困难和冤屈止不住的哭泣,毫不犹豫的捐助好多银子给他当路费,热心帮助他们逃离被困住的客店。不但如此,还独自一人挑战著名恶霸镇关西,为受欺负的朋友出气。不料,只三拳就把镇关西这个豆沙包给打死啦。。。。。。稀里糊涂的,自己就成了杀人凶犯!三十六计走为上,鲁达只好急冲冲的独自逃命去了。原本是政府官员的鲁提辖,大好前程因此就没掉了,让我好一阵痛心,不公平啊,鲁达可是个好人啊,为什么真正的英雄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心痛啊!

鲁达是一位英雄,武艺高超,对待朋友热心,对待穷人一样充满爱心。助人为乐毫不心疼钱财。对待恶人,毫不害怕,为了帮穷苦百姓出口气,勇敢与恶霸打架。他爱打抱不平、做事也粗中有细、但是自己功夫太强大了以至于三拳将人打死了自己还不信呢。下手不知轻重的人,最终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故事中的金老头是一个把全家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结果应了一句老话: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最终流落他乡而有家回不去,悲剧啊。

金老头的女儿金翠莲由于小时候学音乐有会唱小曲的本事,总算在钱财用完流落他乡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成了一个靠卖唱讨赏钱的网红一样的女人,也因此全家得以勉强度日。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学会一门技术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时候能够保命啊,免得饿肚子。

书中的镇关西是个恶霸,对比地位比自己高、武力比自己强的人服服帖帖,转头专门去欺负小老百姓和外地人,真是个吃软怕硬的坏家伙,打死了简直活该呀。

由于水浒传里的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的旧社会,法官黑暗,法制不公正,法律对没有地位的老百姓没什么用,小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举起了拳头和武器实在是无路可走的无可奈何。读后感·假如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代,我们保护自己首先应该选择法律工具,相信法官能给我们一个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使用武力打架属于倒退到原古时代,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我希望社会主义的法律越来越好!每一个法官都是包青天!每一个人民都生活在幸福里!

水浒传读后感4乱世出英雄,在水浒传中提现了这一点,水浒传中的英雄正体现了这一点。

水浒中有一百零八位好汉,他们没有和风熙日的拂照,而是饱经风沙雨雪的侵凌!在水浒中他们演绎出惊心动魄的一场场传说。

我佩服《水浒传》当中的人物,人物虽称不上个个性格鲜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例如浪里白跳张顺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坚石刻技术拔群,还有入云龙公孙胜令人闻风丧胆的魔法,哪一个不是人中奇才。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忠肝义胆,有嘛说嘛,我最佩服这种人了。他虽然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我想这就是男子汉的气概吧!

母亲曾说过:“气概包括两部分就是,忠孝。”。直到我读了《水浒传》后才明白所谓的忠为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孝”字。

。孝,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孝,就是指对父母的孝。另一种孝为大孝就是义。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所以我佩服黑旋风李逵。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好好学习,做的忠义,忠孝。作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就算不能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满腔热血,视死如归,为祖国作出重大贡献,但至少也要发愤图强作一个忠肝义胆的中国人。正如粱启超所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精益求精,不怕吃苦,肯下苦功夫,报着“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的信念,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才能对的起忠义二字。

水浒传读后感5《水浒传》看了一遍又一遍,仍是看不厌。

施耐庵老先生是如此擅写男人的戏,兄弟之间的忠义让他刻画得淋漓尽致,可水浒也不单只是一部男人的戏,里面的爱情篇章以令人啧啧嗟叹。

武松和玉兰得感情给人感觉是微妙的,二人相识后一直兄妹相称,兄妹相待。但玉兰的温柔体贴怎不会使得终年漂泊的武松感到温暖,寄人篱下的玉兰又何尝不想有这样一个哥哥相偎相依。可玉兰又是如此渺小,在强大的恶势力面前无力又无奈,非但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还成为至他于死地得梭镖。当武松的朴刀刺入玉兰的胸膛,可以想象玉兰心中是多么幸福,这是她朝思暮想的最美的结局。不知武松会不会流泪,当然这不是玉兰所求的,但刀咣当落地时,是谁的心也碎了一地?

若说武松杀玉兰时仍心怀不忍,可杀死其嫂潘金莲时时如此决绝。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恋情,众所周知是算不得光亮的恋情的。但有一点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这场是是非非之中有一个人是动了真心的,那便是潘金莲。只是她太傻,她押注没押到好男人,却还为这薄情的西门庆犯下了谋害人命的大罪。她像一个失败的赌徒,心灰意冷的潘金莲不禁破灭了关于美好爱情的希望,更失去了赖以立命的武大。她该如何活下去,谁也不知道,施老却有办法。好吧,那就让武松割下她的头颅吧!说句题外话,现在看来,书中的武松确实像一个杀红了眼的冷血,做事方式极端,杀人如麻。可老百姓仍是喜欢他,尊崇他,认为他是大英雄,这也不难理解。潘金莲命途多坎,内心孤独无助。玉兰身份卑微,受人支使和蒙蔽。她们这种软弱可欺的代表,以及那些为富不仁,掌权欺人的恶势力代表,在施耐庵老先生的眼中是容不下的。所以便有了披头散发的武松手起刀落,扫尽污浊,于作者于读者倒也心神快哉。

施老也是懂得浪漫的,在他的笔下一共促成了两起姻缘,王英和扈三娘,燕青和李思思。且说王英和扈三娘这对夫妻很有意思,女的美若天仙,男的却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谁看谁不说好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但施老先生却觉得有意思,前后铺陈,飞沙走石的越写越带劲,临入洞房还特意给他二人安排了一场打戏,龙飞凤舞,好不精彩!而最后王英和扈三娘一同喋血于马蹄之下,情深意切的描写使人涕零,而这,又是施老自己对王扈爱情的肯定和升华。燕青和李思思是唯一活着的一对情侣,但东山已崩,沧海茫茫,只剩两情相依依,溘血心头……

写一个不懂爱情的人的爱情是颇有难度的,但施老却把我的如此到位。黑铁牛与庞秋霞的爱情便将一种单相思的模糊感觉写的一触千层纹。铁牛与庞妹子初遇时,不识她是女儿之身,二人逃难时还共骑一马。分手时铁牛知道了真相,方才所讲的那种千层水纹的感觉开始滋生,但分手在即,只得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又相见却是刀马相交,阮小七一刀劈下去,随着庞秋霞倒在血泊中,李逵心中那仅有的一点暖橙色消亡了。这场爱情是如此的朦胧与平静,恐怕黑铁牛李逵本人也爱的不那么理直气壮,可人心中那细小的部分受到伤害,又怎不让一个血肉之躯歇斯底里的痛。

上一篇:中秋节的日记范文 下一篇:羊年祝福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