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的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31 09:11:33

画蛇添足的故事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1

【典故】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战国策·齐策二》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馀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多余的事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同韵词】大简车徒、懋迁有无、乌舅金奴、烟波钓徒、华冠丽服、社鼠城狐、修饰边幅、一民同俗、雄飞雌伏、老牛舐犊、......

【年代】古代

【灯谜】巳

【日文】蛇足(だそく)を加(くわ)える

【俄语】перестарáться

【成语故事】楚国有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示例】这也是一则事实,并非做书的人画蛇添足,为此奇谈。 《花月痕》第五一回

【成语例举】

一九六三年,觉得这个闭幕不好,改成了参加游行的学生上场和常四爷送水的场面,虽然也不能令人满意,但那时不那样画蛇添足地加"红线"也不行。

表现佘太君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战斗场面不宜于再发展了,现在有些情节如佘太君释放俘虏等等,就显得"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就是人为的"制造"畸形。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2

1、我们会画蛇添足地舍弃孩子的真情实感,用技法取代了童言童趣和童味,代之以成人话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落了下层。

2、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是画蛇添足,但纯粹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什么是六根六尘。

3、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

4、我们在前面都是概写那些蚕宝宝都没有名字,后面谈名字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5、假期里爸爸问我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

6、这些汉字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画蛇添足,真奇怪。

7、心理描写,我认为要站在写作对象的角度去思考,既要合乎情理又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心里描写若运用的不好,就可能是画蛇添足,产生反面效果。

8、我最喜欢的成语是画蛇添足,它说明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9、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10、再过长篇的话语也只是画蛇添足,千言万语化作三个字我爱您!

11、记得我小时候总是要画蛇添足,我一看见脏的小车,总是要拿扫把去刷干净,还被骂过好多次呢。()

12、无论怎样做都是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她的艺术完美!

13、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14、作者原来的作文就写得很精彩,我们只是突出强化一下技法,难免会有一些画蛇添足的成份在里面。

15、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16、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

17、写一件不太复杂的事一般不需用小标题,用了反而画蛇添足。

18、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升后与原文来比,确实有一些画蛇添足。但也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文字押韵的魅力。

19、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就不好,凯旋即战胜归来的意思,因而“而归”两字就是画蛇添足了。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3

1、画蛇添足告诉人们,做多余的事情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 。画蛇添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本的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

2、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来源:文章屋网 )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4

一天,县尹带领卜愚等一干人,去祠堂祭祀祖宗,拜祭完毕后还有剩余的酒,县尹便将其中一壶酒赏给卜愚等随行门客。这时有人提议:“县尹只赏给我们一壶酒,如果人人有份就不够喝,让一个人喝就绰绰有余。我有个建议,不知是否可行?我们在地上比赛画蛇,谁画得最快,这壶酒就是谁的。”大家都同意了。卜愚更是暗暗叫好,他好的就是酒这一口,而且画蛇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县尹也来了兴致,自愿出任裁判。

县尹一声令下,门客们都拿着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卜愚轻车熟路,三下五除二地画好了。县尹将酒递给了他。卜愚正打算喝时,看见别人都还在地上忙活,他就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呀,等我给蛇再画上四只脚吧!”

卜愚的蛇脚还没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好了。那人一把夺过酒壶说:“你这画的是什么玩意,有谁见过长脚的蛇?没说的,这酒应该是我的了。”说完,痛快地把一壶酒喝了个精光。

县尹和那些门客都嘲笑卜愚是个做事缺心眼的家伙:“瞧瞧,这哪里是蛇,简直就是一只壁虎嘛!”

卜愚懊悔不已,酒没喝着还引来了人们的讥讽,他红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从此以后,卜愚都害怕出门,出门就会有人笑他。有时上街为县尹采买物品,认识他的人就会装着郑重其事的样子问他:“兄弟,还在画蛇吗?”

卜愚也不好发作,只好忍气吞声地说:“没事画那玩意干啥。”

但卜愚的内心很不好受。他知道如果继续在这里待下去,人们还会拿“画蛇添足”的故事说事。卜愚便辞去门客的职务,到外地谋生去了。

斗转星移,一晃十年过去了。

一天,卜愚又回到了家乡。卜愚回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挽回十年前的负面影响。卜愚派人到处张贴布告:为了将本县打造成绘画艺术之乡,特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一次绘画比赛,比赛内容:纸上画蛇。人们看了布告后不由自主地想起卜愚十年前画蛇添足的笑话,大家猜测,卜愚这家伙肯定不会参赛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卜愚照样参与其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现场角逐后,比赛结果当堂公布,人们惊奇地发现,获奖者竟然是卜愚,更令人们惊奇的是,卜愚画的仍然是一条有脚的蛇。这就很不可思议了,当年的门客们都在想:“卜愚这家伙,莫不真是缺心眼,他难道忘记了十年前画蛇添足的故事?可这脱离实际的有脚之蛇怎么偏偏就获了奖呢?难道评委们的脑袋都进了水不成?”

直至第二天看了报纸,人们才明白了就里。

第二天的《楚天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卜愚的蛇画,还附有一则盛赞这幅画的评论文章:《时代就需要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文章说:“蛇本无足,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它有足了。因为人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没有我们做不到的,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作者十年前就大胆地画蛇添足,他的思想比起那些因循守旧的人,至少要先进十年。”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卜愚是本县新上任的县令。

【原载2012年第4期《小小说大世界》】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5

石云菲(三年级)

从前,有个人过生日,请来几个好朋友,共饮一壶好酒,可是酒非常少,人太多,这壶好酒没法分。

这时,一个人笑着对大家说:“不如我们来比赛画蛇,谁先画好就把这壶酒喝掉。”大家听了纷纷同意。

主人让仆人拿来许多树枝,对大家说:“我们就用树枝在地下画,看谁能先把蛇画好。”于是每个人都拿了个树枝飞快地画了起来。

其中有个客人技艺非常高超,几下子就画好了,蛇画得也很漂亮,他向两边一看,其他的人还没画好,他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太慢了,我给蛇添上个脚,还画得都比你们快。”说着便拿起树枝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刚画好蛇的脚,准备去拿酒壶,一个大胖子一下子夺过酒壶,大声地说:“你画的蛇有脚,不是蛇,没画好,你不可以喝。”大家一听纷纷喊道:“你不可以喝,你画的不是蛇。”那人听了只好空手坐在地上,看那个大胖子津津有味地喝着酒,后悔极了。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6

南北朝的诗人以十二属相入诗,开生肖诗之先河。初时或冠首或嵌字,鼠牛虎兔十二种动物先后亮相诗行,凑齐了即可。后来开始串联典故,明代胡俨的生肖诗十二句,写辰龙巳蛇的两句是:“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骊龙典出《庄子》,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再后来,又有新形式,仍是用典,却并不一定出现生肖动物名称。文人游戏笔墨,茶余饭后谈资,生肖诗自有雅趣。

生肖诗影响了十二生肖画。杨柳青年画以雅俗共赏为特色,有这样的作品流传。比如,清光绪年间的《十二旬全图》。旬,应作巡。十二年里十二生肖一周匝,转了一圈、轮了一轮,民间称为一巡。这幅年画画了十二种生肖动物。对应文字,有的出现生肖,如“竹杖成龙”用东汉方士费长房故事,一仙翁赠费长房竹杖,用来骑乘,后化龙飞去;有的并无生肖名称,“西池桃熟”(猴)、“瑶姬归山”(虎)、“信不失时”(鸡)等。“沉醉扶归”画马,表现李白斗酒诗百篇,倚马可待;表示巳蛇的是“蒲觞涤氛”,图案有盘在树上的蛇。“蒲觞涤氛”常作为端午钟馗画题,这里大约是指传说故事中的白娘子现形吧。

古人以十二地支纪年,杨柳青年画以四扇条屏表现十二生肖年份,“牛年造作置田园,万顷春耕事益繁,四海农夫歌大有,荣华富贵自迎门”,画面为孩童骑牛牵牛,乐观其成。

古代也以子丑寅卯纪月纪日纪时,与生肖年一样,月卯日期和十二时辰都有了“属相”。杨柳青年画有十二月条屏,每个月份一幅画。一月建寅为岁首,寅为虎,一月份画虎。二月建卯,可以称为兔月,画面一个带三个儿童,喂兔观兔,图上印有文字:“建卯二月。是月也,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这讲的是物候。古代物候历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月含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是惊蛰的候应,“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是春分的候应。三月是建辰之月,属龙,画面有龙。到了四月,这是属蛇的月份,图画两个妇人两个孩子,稍大的孩子胳膊伸进蛇篓里在掏蛇,年龄小些的孩子紧攥妇人的手,表情既好奇又害怕。图中印文字:“建巳四月。是月也,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蘼草死,麦秋至。”这是立夏和小满两个节气的物候。这样的四扇条屏,分出四季,标出十二月、七十二候,配以娃娃为主角的图画,成为富有趣味性与科普性的“挂历”。

杨柳青年画《十二时辰全图》,以群芳一堂的图景表现十二生肖。画上七言俚句:“蝴蝶变成老鼠精,无底洞中显奇能。玉皇差下天兵将,捉拿全凭孙悟空。”这是子鼠。说丑牛:“蝴蝶变成一青牛,孙膑云蒙下山头。毛贪摆下五雷镇,设计马陵不甘休。”寅虎:“蝴蝶变成黑虎星,大罗玄天赵公明。三霄洞内借金剪,上天敕封武财神。”卯兔:“蝴蝶变成玉兔形,禄山一气动刀兵。子仪回朝封王位,明皇梦入广寒宫。”讲辰龙:“蝴蝶变成大金龙,李治皇帝犯天星。临潼山下身遭困,救驾全亏护国公。”轮到巳蛇:“蝴蝶变成小白蛇,许仙借伞遇见她。法海捉妖金山寺,产生贵子雷峰塔。”讲的是白蛇传说。此画的构图,十二美女围坐于圆桌,圆是圆满,又有十二生肖周而复始无穷尽的含意。画上十二只蝴蝶、十二种生肖,寓意十二美人生辰虽不同,但各个美如蝴蝶,拥有幸福的生活。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7

《战国策》里记载了一个让人们至今耳熟能详的故事。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祖之后,把一壶酒赏给自己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只有一壶酒,“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过酒正要喝,却又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可没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酒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到嘴的一壶酒。

画蛇定律:不突破思维定势,蛇永远变不成龙

楚国这位不知名的门客,因为画蛇添足而成千古笑柄,被人耻笑了两千多年。在古往今来的哄笑声中静心一想,这位门客很冤。

首先,他画蛇的技艺比别的门客高超,否则不会“蛇先成”。其次,他心有余力,才会想到给蛇添足。再次,他不单纯是为一壶酒。他的眼光透过了具象的事物,看到了一些别人没有看见的东西,那个东西或许就是龙。龙不就是以蛇作模特儿,添足、添爪、添须、添尾给添出来的吗?

不突破蛇的思维定势,博采众取,就没有中华龙的腾飞。

这就和新闻体裁的嬗变存在着某种相似性。新闻体裁是指新闻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就其基本形态而言,一般大家都认为是“老三篇”――消息、通讯和评论,最多外加一种照片。新闻实践丰富多彩,随手翻阅报纸,就发现用“老三篇”或者“四旧”来套取新闻的体裁已经捉襟见肘。譬如现在报纸上常用的图表算什么?经常使用的链接是什么?还有“对话”、“自述”归属哪一类?

新闻报道究竟有多少种形态?对这个问题,世界上总有有心人,浙江日报高级编辑林永年就是一个。1991年的时候,他出版了一本书,叫《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他经过多年搜集整理有关体裁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资料,提出新闻有55种写作形式。2003年在他年届七旬的时候,此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书的封面印有一句问答:“我国目前新闻报道形式一共有多少种?不少于68种。”因为这种总结,该书被誉为我国第一本有关新闻报道体裁的专著。

事情至此远未终结。网络改变生活,也使新闻报道体裁与世推移。互联网上,新锐文体方兴未艾,流行“语体”层出不穷,各领。人们将排比体、梨花体、蜜糖体、纺纱体、脑残体、琼瑶体、知音体、走近科学体、红楼体、装13体,列为网络写作的十大神器。与新闻体裁最相关的,最火爆的是“微博体”。

微博体,也叫“段子体”、“语录体”,是网民在微博上发表不多于140字的短消息而产生的一种文体,有笑料、有感想、有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它是快速阅读时代下的产物。从锤炼语言的角度看,微博体去掉那些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干净、有力。这一点长处,最值得新闻界借鉴。张发财的《一个都不正经》号称最八卦的正史:“岳母刺字的真实性值得怀疑。第一是他妈不认字,第二就算认字,这得多狠的妈才能对亲生儿子下手啊?那四个字得捅多少针啊?她就不心疼?不过话又说回来,岳母对女婿下手都挺狠。”

哈哈!笑了吧?这就是“画蛇添足”的效果。在门客那里,这样的笑声里满是鄙夷。在互联网上,这样的笑声充满宽容。在新闻界,这样的笑声则意味着稿件被毙了。

亚夫定律

周亚夫是西汉中兴之臣周勃的儿子,将门虎子,代为名将。文帝时,匈奴大入边。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文帝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营,长驱直入,部队前呼后拥相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士披坚执锐,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进入军营,天子按辔徐行。亚夫见天子不拜,群臣皆惊,文帝却对其称善者久之。文且崩时,诫太子曰:“若遇到危急之事,周亚夫可以依靠!”

继任者景帝遭遇吴楚七王之乱,周亚夫是平判主力,不愧文帝所托。周亚夫打仗很勇猛,做人不谨慎,把景帝得罪了。当时,周亚夫的儿子买了500件盔甲盾牌,准备作为父亲去世时的随葬品,结果,被人告发。景帝派人追查此事,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廷尉责问:“君侯欲反何?”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乎?”吏曰:“君纵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亚夫受此屈辱,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亚夫定律:正面报道时,过一点不以为意;批评报道时,找各种理由抵制。

过去读王维《观猎》诗,看到“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这一句,总觉得胸中之气层层跌宕,容易生出些豪情侠意。新丰美酒斗十千,细柳营前著豹裘,相当的快意。

然而,很多东西不能深究,历史在细看之下,往往很血腥。一代名将、贵为王侯者如周亚夫,最后竟至饿死。岂止历史,当下的很多东西一样不能深究,譬如新闻。

教科书上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经典定义概括了新闻的共性。就其个性而言,新闻千姿百态。有的新闻有温度,可以折射出人情冷暖;有的新闻带感情,可以体味到人心褒贬。

人都喜欢听好话,这是人性的弱点。闻过则喜,说说而已,最多是一种姿态,当不得真。新闻是社会的镜子,对待新闻的态度,折射出人性内心深处的东西。记者都知道,搞正面报道,一般比较受欢迎。写批评稿,大多吃力不讨好。

在大众的意识里,正面报道就是颂扬或成绩类报道。一般来说,表扬一个人、一个单位或地区,往人脸上贴金,总归不是坏事,至少不会引起反感。所以,在写稿的时候,任意拔高,随意放大的现象很普遍,七分成绩说成九分,有时粉饰加工、移花接木,经常滑入假新闻的泥潭。正面报道中假新闻普遍存在,只不过作为被报道者,出于种种考虑,未必愿吐露实情;而作为媒体,民不举官不究,也就蒙混过关了。就是不小心穿了帮,也会因为动机和效果的无恶意而被免于追究。

至于负面报道,因其具有杀伤力,对当事人或者单位的形象、升迁影响巨大,被批评单位往往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和抵制,甚至对记者个人进行攻击或者通缉,有的还动用行政干预,监督之难,难于上青天。如此环境之下,媒体只好“明哲保身”,将避祸趋利作为生存手段,媒体多以谄谀取容。如此作派,可能会得到某些单位的满意,但是,难以获得公众的尊重。

无怪乎有人说,我们的媒体习惯和风细雨,国外的媒体习惯枪林弹雨。呜呼哀哉!不知谁要吐血而亡。

夸父定律

大荒之中,有山名成都载天。这里住着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夸父。夸父双耳挂着两条黄蛇,手里拿着两条黄蛇,与日逐走。当他追赶到太阳将要落下的地方虞渊时,觉得口干舌燥。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赞曰: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夸父定律:追求真相,有时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太阳嘛,谁没见过。但是,你追过吗?就像真相一直都存在,你能将它大白于天下吗?

记者的天职是追逐真相,这种追逐要付出代价,有时是生命的代价,此理,古今中外皆然。

读新闻史,能感觉阵阵扑面而来的血雨腥风。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官府杀害的新闻记者是沈荩。

沈荩,湖南善化(今长沙)人。与“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等交往甚密。他在北京应聘担任一家日本报纸的记者。1903年清廷与帝俄勾结,商定出卖东三省及内蒙古一带路政、税收及其他的《中俄密约》七条,沈荩获悉后,发表在报纸上,引发群情汹涌。清廷恼羞成怒,于7月17日将沈荩秘密逮捕。

当时,刑部要求“斩立决”,可是正值清廷操办慈禧太后生辰庆典之际,在慈禧太后的“万寿月”,例不“杀人”,慈禧太后懿旨,改为“立毙杖下”。刑部立即动手,特地制作了一块大木板。但是,衙役对行杖之法,素不谙习。故打至二百余下,犹未至死。沈荩“血肉飞裂”、“骨已如粉”,始终未出一声。刽子手都以为他已经死了,没有想到他在台阶下发出了声音说:“何以还不死,速用绳绞我”。最后不得已,就用绳索紧系其颈,勒之而死,时年31岁。

我国有两个记者节。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每年的11月8日为记者节,是为新记者节。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也是记者节,是为旧记者节。旧记者节和一个记者的名字紧紧相连,他叫刘煜生。

于江苏镇江创办的《江声日报》因敢于针砭时弊、揭露官场丑恶得罪了当地权贵而遭查封,主笔兼经理刘煜生于1932年7月26日锒铛入狱。1月21日,年仅32岁的刘煜生被顾祝同下令枪决,罪名是“共党报纸”、“蓄意煽起阶级斗争,鼓动红色恐怖”等。1934年8月,杭州记者公会向全国新闻界发出通电,倡议定9月1日为记者节。1935年,“9・1”记者节得到了全国响应。这是鲜血换来的记者节。

旧中国百年新闻史就是记者用鲜血写成的,让人感受最强烈的是因言获罪,偶语弃市的悲哀和快刀对秃笔的专横,以及子弹穿过记者身体时的悲凉。其间,1913年最为血腥。袁世凯以武力奄有四海,新闻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蹂躏,这年,被杀害或迫害致死的报人至少有13人。

时至当下,记者仍然是高危职业之一。世界新闻学会在其发表的年度《世界新闻自由发展报告》中指出, 2009年全世界共有110名记者丧生。过去十年,总共有735名记者在世界各地身亡。

“生命的危险”不仅在于身体,也存在于职业生涯上。通过出卖媒体公信力去寻租和被收买,底线失落,寡廉鲜耻,这才是当下记者这个职业的真正危险所在。

夸父逐日,临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功蔽后人。功而强成,名而强立――人们大都是跳起脚摘桃子。

画蛇添足的故事篇8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

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郑人买履: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曲突徙薪: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上一篇:那一次我真开心范文 下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