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故事范文

时间:2023-10-24 10:58:20

画蛇添足故事

画蛇添足故事篇1

作者:刘向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足:画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

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赏析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不论对国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安全性。这个故事的意义是肤浅的,“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真是可惜!

寓意

画蛇添足故事篇2

1、我们会画蛇添足地舍弃孩子的真情实感,用技法取代了童言童趣和童味,代之以成人话的语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反而落了下层。

2、某种意义上讲,或许是画蛇添足,但纯粹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什么是六根六尘。

3、写结尾时常犯的毛病就是,要么草草收兵,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就是套用陈词滥调。

4、我们在前面都是概写那些蚕宝宝都没有名字,后面谈名字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5、假期里爸爸问我画蛇添足是什么意思,我想了半天都想不出来。

6、这些汉字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画蛇添足,真奇怪。

7、心理描写,我认为要站在写作对象的角度去思考,既要合乎情理又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心里描写若运用的不好,就可能是画蛇添足,产生反面效果。

8、我最喜欢的成语是画蛇添足,它说明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自以为是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

9、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10、再过长篇的话语也只是画蛇添足,千言万语化作三个字我爱您!

11、记得我小时候总是要画蛇添足,我一看见脏的小车,总是要拿扫把去刷干净,还被骂过好多次呢。()

12、无论怎样做都是画蛇添足,反而损害了她的艺术完美!

13、他也曾经尝试创作了第三乐章的一些片段,不过这些片段反而破坏了前两章统一的风格,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14、作者原来的作文就写得很精彩,我们只是突出强化一下技法,难免会有一些画蛇添足的成份在里面。

15、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16、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

17、写一件不太复杂的事一般不需用小标题,用了反而画蛇添足。

18、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升后与原文来比,确实有一些画蛇添足。但也是为了让大家体会到文字押韵的魅力。

19、这里的“凯旋而归”用得就不好,凯旋即战胜归来的意思,因而“而归”两字就是画蛇添足了。

画蛇添足故事篇3

今天,我读了《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它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

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记叙了门客们为喝祭酒,而比赛画蛇,一个门客由于画得比别人快,很得意,给蛇添上了脚,最终,没喝到酒,还受到了另外一个门客的嘲笑。

有一件事让我懂得了跟《画蛇添足》一样的道理。

有一次,妈妈在家休息,很少下厨的爸爸自告奋勇来掌勺,我给爸爸当起了助手。先做咸鱼,爸爸从冰箱里拿出咸鱼,洗净放入碗里,并且加入配料,还加了一点盐。然后,爸爸再在锅里倒上适量水,在水上放个蒸格,把咸鱼放在蒸格上,盖上锅盖,打开煤气。等到蒸得差不多的时候,爸爸从锅里拿出鱼,让我品尝味道如何。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小心地放进嘴里一尝,“啊!”我大声叫了起来。爸爸问:“力力,你怎么了?”“爸,好咸啊!”我说。“怎么会啊,我来尝尝看!”爸爸也夹了一块咸鱼,“真的很咸啊!”我想起爸爸在蒸鱼前加了点盐,就问爸爸:“你怎么在咸鱼里放盐啊?”爸爸这才恍然大悟,说:“是呀,我真傻,怎么会在咸鱼里放盐啊,这不是在画蛇添足嘛!”

通过这件事和《画蛇添足》这个故事,我明白做任何事都应该客观反映事物,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画蛇添足故事篇4

1、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2、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

(来源:文章屋网 )

画蛇添足故事篇5

石云菲(三年级)

从前,有个人过生日,请来几个好朋友,共饮一壶好酒,可是酒非常少,人太多,这壶好酒没法分。

这时,一个人笑着对大家说:“不如我们来比赛画蛇,谁先画好就把这壶酒喝掉。”大家听了纷纷同意。

主人让仆人拿来许多树枝,对大家说:“我们就用树枝在地下画,看谁能先把蛇画好。”于是每个人都拿了个树枝飞快地画了起来。

其中有个客人技艺非常高超,几下子就画好了,蛇画得也很漂亮,他向两边一看,其他的人还没画好,他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太慢了,我给蛇添上个脚,还画得都比你们快。”说着便拿起树枝又给蛇画了四只脚。

刚画好蛇的脚,准备去拿酒壶,一个大胖子一下子夺过酒壶,大声地说:“你画的蛇有脚,不是蛇,没画好,你不可以喝。”大家一听纷纷喊道:“你不可以喝,你画的不是蛇。”那人听了只好空手坐在地上,看那个大胖子津津有味地喝着酒,后悔极了。

画蛇添足故事篇6

蛇的起源

翻开生物进化的历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现,比人要早得多。距今大约3.4亿年,出现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这就是爬行动物。蛇和蜥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它们是近亲,蛇是从蜥蜴变来的。在蜥蜴的原始种类里面,有一部分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新的环境,四肢逐渐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征,变成了蛇。

最早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离现在大约有1.3亿年。据推测,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毒蛇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是从无毒蛇进化而成的,出现的时间不会早于2700万年前。

蛇非常聪明灵活,故《圣经》上有“温驯如鸽子,智慧如蛇”之说。蛇的捕食本领相当高强,能吞进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食物。我国古代就有“巴蛇吞象”的传说,说巴地有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之后才吐出骨头。

蛇的地位

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蛇脱下的皮叫蛇蜕,也被称为“龙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而事实上,龙也是人们在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想象附会而成的。

随着这种蛇图腾崇拜的形成与发展,原始初民给不少神性形象安上了蛇形或蛇与人相结合的外貌。众多的蛇神就这样在神话中出现了。甲骨文中的“虫”字,是一条昂首屈身的蛇,已经透露出初民认为世上一切动物都是蛇种的信息。华夏民族崇拜龙,而龙正是以蛇为原型想象出来的灵物,此乃中华民族的主要图腾。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为图腾的也很普遍。在美洲印第安人里面,就有9个部落以蛇为图腾,有的甚至以响尾蛇作为图腾。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这样,特别是华伦姆格人,直到现在还在举行一种蛇图腾崇拜的仪式。参加这种仪式的人,用各种颜料涂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样子,模仿蛇的活动姿态扭动身体,载歌载舞,颂扬蛇的历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赐福保佑。

蛇的故事

民间传说中,从开天辟地的到人类始祖女娲、伏羲、轩辕黄帝,均人首蛇身;尧母庆都与赤蛇合婚生尧;夏为龙族,夏后氏人首蛇身……至今民间还保留着一些对蛇的信仰与崇拜的风俗,这些都可证明先民把蛇当作神物来崇拜。

最早见诸文字的蛇的故事,恐怕要算《圣经》中关于亚当、夏娃和蛇的故事了,这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记载。比这稍晚的是《伊索寓言》中农夫和冻僵的蛇的故事。在我国有关蛇的故事中,流传最广的是以白蛇(白娘子)和许仙为主人公的《白蛇传》,它在宋代已经口头传述,到了明代嘉靖年间被用文字记录下来。此外,比较动人的还有北美印第安人中流传的战士变蛇的故事,以及蛇创造岛屿的故事。这一系列故事说明,蛇同人类有着极其悠久的缘份,中华民族将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也就不足为怪了。

蛇的文化

【成语篇】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作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拨草寻蛇: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迹一样弯曲。

打草惊蛇: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飞鸟惊蛇: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封豕长蛇: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

佛口蛇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虎头蛇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惊蛇入草: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歇后语篇】

踩着麻绳当蛇—大惊小怪(比喻小题大作,把情况看严重了,或形容过分慌张)

打蛇不死—后患无穷(比喻消灭敌人必须干净彻底,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

地头蛇,母老虎—不是好惹的

地头蛇请客—福祸莫测

冬天的蟒蛇—有气无力

洞里的蛇—不知长短

毒蛇吐信—出口伤人

花皮蛇遇见蛤蟆—分外眼红

花眼蛇打喷嚏—满嘴是毒(比喻说话伤人)

毒蛇的牙齿马蜂的针—最毒

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

蛇吃大象—看他(它)怎么吞下去

蛇吃黄鳝—比长短

蛇过了才打棍—马后炮(比喻做事失去时机)

蛇和蝎子交朋友—毒上加毒(比喻一个比一个毒辣)

蛇进竹筒—走上绝路了

蛇入曲洞—退路难

蛇入筒中—曲性在(比喻本性难改)

蛇吞大象—好大的胃口

蛇吞老鼠鹰叼蛇—一物降一物

蛇遭蝎子螫—一个更比一个毒

画蛇添足故事篇7

在中国现存的文物中有很多的汉唐壁画、画像石、砖刻和绢画上,都有关于伏羲与女娲龙蛇相配的图画。在这些图像中,伏羲和女娲的神像都是被描绘成人体蛇躯蛇尾的形貌,他们或双手捧着太阳和月亮(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日神和月神),或手中分别执着规和矩,下体的蛇尾有时也画成龙尾。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伏羲女娲图》(图1),即是一幅体现人首蛇身的绘画作品。该作品绢本,设色,纵220厘米,横116.5厘米。图中描绘男女各一人,二人均微侧身体,面容相向,每人各伸一手臂抱住对方,另一手臂高高扬起,男子手中执矩而女子手中执规;男女下半身均为蛇形,并相互交绕。男女头部之间上部绘有一日形,日中有三足鸟;两蛇尾之间绘有一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树、蟾蜍。男女日月形象的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圆点,当系星宿。此画表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形象,作品情态生动,线条粗犷,色泽单纯。画之幅面缀以日月星宿之象,不仅给人以空间辽阔之感,同时也更加显示了伏羲和女娲作为人类始祖的崇高意味。

蛇从何时起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今日已经无从考证。但《战国策》有一则“画蛇添足”的成语,该成语出于一则寓言故事: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几位门客一壶酒。门客们相互商量说:“这壶酒大家一起喝太少,一个人享用它最好。于是商量决定:大家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完蛇,谁就独自享用这壶酒。”其中一个人最先画好了一条蛇,当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时,却发现周围的人都还没有画完,于是他又拿起画笔说:“我还能够为蛇画上脚。”说完他就开始为蛇画起脚来,可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就已经画好了,于是那人提起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音落定,他就把那壶酒喝进肚里了,而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喝酒的机会。这则寓言不仅告诉我们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就会失去一些机会,得不偿失、弄巧成拙,同时,寓言也表明“画蛇”应该是当时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西汉帛画中也曾有蛇神和蛇的形象出现过,这些都可以说明以蛇入画在我国应该是起源很早的。

蛇为爬行动物,有鳞目,在十二生肖中蛇是最难画的一种动物,之所以难画,其原因是它不入画,也就是不容易在绘画中表现出来。如果把它画得太细腻和具体,就会使人看后不舒服,如果把它画得松动一些,就容易使人感觉到它像是一条裤带或是一条绳索,其笔墨也不易在绘画中有所体现。故此,画家们以蛇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见,但也有画家对蛇情有独钟,清代画家华就有绘蛇的作品流传于世。

华(1682-1756年),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县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博物院现藏有华的两件写生画册,画册中画家分别绘制了两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灵蛇作品,从中体现了华对蛇所特有的一份情谊。《画蛇图》(图2),此图设色绘一条花蛇将身体盘绕成一团于杂草乱石间,蛇头昂起,蛇口微张,静中寓动。此蛇看上去很安详、很和善。蛇的眼圈很大,增添了它的美感。在这幅画作中,蛇失去了以往人们印象中的狰狞,而显得柔顺可爱。整幅作品笔法严谨工细,蛇的造型柔美,作品雅俗共赏。《灵蛇捕蛙图》(图3)为华的另一幅画作,作品表现了灵蛇扑蛙的瞬间情景。该画以墨笔绘制水草茂盛的池塘边,一条灵蛇隐藏于草丛中,它伸长脖颈,口中吐信,两眼正直视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只青蛙,做出随时准备向青蛙发起攻击的势态。华的这两幅画作大概是中国绘画史上难得一见的以蛇为主题的绘画。

在现代画家的笔下,也有以蛇为题材绘画的作品。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灵蛇戏水图》(图4),就是王梦白先生的一幅以蛇为题材、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绘画作品。王梦白(1888-1934年),名云,字梦白,号破斋主人,又号三道人,江西丰城人。曾执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等。工画,并善诗文、金石。尤擅花卉、翎毛、草虫及小动物,如犬、猫、猴、羊等。《灵蛇戏水图》的画面下方是一汪平静清澈的水塘,一条灵蛇在草丛中向水面爬行,蛇头临近水面,口中吐信,蛇身柔软呈S型,蛇的尾部被一块奇石遮挡。该画笔墨娴熟,构图合理,显示了画家的绘画功力和技巧。

还有国画家黄永玉先生曾写过一条关于蛇的短语:“据说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有一副柔软的身体。”他为这条短语绘制了一幅图画。画中是一条扭成几道弯的蛇,画面除了蛇之外再无它物。蛇口大张,似乎在为自己身体的柔软而得意。

画蛇添足故事篇8

中国寓言极为丰富,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1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2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3从前,在一个不太出名的小山村,住着一户姓杨的人家,靠在村旁种一片山地过日子。这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杨朱,小儿子叫杨布,两兄弟一边在家帮父母耕地、担水,一边勤读诗书。这兄弟两人都写得一手好字,交了一批诗文朋友。

有一天,弟弟杨布穿着一身白色干净的衣服兴致勃勃地出门访友。在快到朋友家的路上,不料天空突然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杨布正走在前不着村、后不落店的山间小道上,只好硬着头皮顶着大雨,被淋得落汤鸡似地跑到了朋友家。他们是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评议字画的好朋友,杨布在朋友家脱掉了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穿上了朋友的一身黑色外套。朋友家里招待杨布吃过饭,两人又谈论了一会儿诗词,评议了一会儿前人的字画。他们越谈越投机,越玩越开心,不觉天快黑下来了,杨布就把自已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外衣晾在朋友家里,而自己就穿着朋友的一身黑色衣服告辞朋友回家。

雨后的山间小道虽然是湿的,但由于路面上小石子铺得多,没有淤积的烂泥。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还是明晰可辨。晚风轻轻吹着,从山间送来一阵阵新枝嫩叶的清香。要不是天愈来愈黑下来了,杨布还真有点儿雨后漫游山岗的雅兴哩!他走着、走着,走到自家门口了,还沉浸在白天与朋友畅谈的兴致里。这时,杨布家的狗却不知道是自家主人回来了,从黑地里猛冲出来对他汪汪直叫。须臾,那狗又突然后腿站起、前腿向上,似乎要朝杨布扑过来。杨布被自家的狗这突如其来的狂吠声和它快要扑过来的动作吓了一跳,十分恼火,他马上停住脚向旁边闪了一下,愤怒地向狗大声吼道:"瞎了眼,连我都不认识了!"于是顺手在门边抄起一根本棒要打那条狗。这时,哥哥杨朱听到了声音,立即从屋里出来,一边阻止杨布用木棒打狗,一边唤住了正在狂叫的狗,并且说:"你不要打它啊!应该想想看,你白天穿着一身白色衣服出去,这么晚了,又换了一身黑色衣服回家,假若是你自己,一下子能辨得清吗?这能怪狗吗?"

杨布不说什么了,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哥哥杨朱讲的也是有道理的。狗也不汪汪地叫了,一家人重新又恢复了原先的快乐。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4楚国有位钓鱼高手名叫詹何,他的钓鱼与众不同: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钓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而钓鱼竿则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一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用不了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之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回头您再去看他的钓具:钓鱼线没有断,钓鱼钩也没有直,甚至连钓鱼竿也没有弯!

楚王听说了詹何竟有如此高超的钓技后,十分称奇,便派人将他召进宫来,询问其垂钓的诀窍。

詹何答道:“我听已经去世的父亲说过,楚国过去有个射鸟能手,名叫蒲且(ju)子,他只需用拉力很小的弱弓,将系有细绳的箭矢顺着风势射出去,一箭就能射中两只正在高空翱翔的黄鹏鸟。父亲说,这是由于他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结果。于是,我学着用他的这个办法来钓鱼,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终于完全精通了这门技术。每当我来到河边持竿钓鱼时,总是全身心地只关注钓鱼这一件事,其他什么都不想,全神贯注,排除杂念,在抛出钓鱼线、沉下钓鱼钩时,做到手上的用力不轻不重,丝毫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样,鱼儿见到我鱼钩上的钓饵,便以为是水中的沉渣和泡沫,于是毫不犹豫地吞食下去。因此,我在钓鱼时就能做到以弱制强、以轻取重了。”

蒲且子射鸟和詹何钓鱼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用心去发现和运用其客观的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显著的成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5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皆为积德之举。太平年间,将鱼、龟放游到江河水池,将鸟放飞到大自然,叫“放生”,皆为积善之行。后来,有人在大年初一这天,把捉来的鸟雀放生,名之曰“爱生灵”。

春秋时期,晋国建都邯郸。晋国有一个势焰熏天的大臣赵简子,他就喜欢在过年时让老百姓替他捉斑鸠鸟送到他府中,让他放生。

大年初一这天,邯郸地方的老百姓能够破例地纷纷拥进赵简子的府第,他们都是来向赵简子进献斑鸠,好让赵简子放生的。赵简子非常高兴,对他们一个个都发给很优厚的赏赐。初一这天,从早到晚进献斑鸠的人络绎不绝。

赵简子的门客在一旁站了很久,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赵简子回答说:“大年初一放生,表示我对生灵的爱护,有仁慈之心嘛!”门客接着说:“您对生灵有如此的仁慈之心,这是难得的。不知大人您想到过没有:如果全国的老百姓知道大人您要拿斑鸠去放生,从而对斑鸠争先恐后地你追我捕,其结果被打死打伤的斑鸠一定是很多很多啊!您如果真的要放生,想救斑鸠一命,不如下道命令,禁止捕捉。像现在,您奖励老百姓捕捉这许多的斑鸠送给您,您再放生,那么大人您对斑鸠的仁慈确实还不能抵偿您对它们人为地造成的灾祸哩!”

赵简子听了门客的一席话,背着双手在府门里踱来踱去,仔细地思考了一阵子,默默地点了点头说:“对的。”

这篇寓言揭露了某些人只讲形式,不讲效果,沽名钓誉,假仁假义的伪善行为。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6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上一篇:跑步机减肥范文 下一篇:烟火晚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