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古筝范文

时间:2023-09-19 12:06:13

春江花月夜古筝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1

关键词:古典 名曲 解读

中国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钟鼓在江面回响,小舟在水中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的迷人景色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分为:“江搂钟鼓、月上东山、风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乃归舟、尾声”等十个段落。相同的结尾,犹如一条长长的丝线,将十幅景色不同、风格俊逸的山水风景画串联起来,使得它们既有对比、又有内在的联系。这种“换头合尾”式的变化展开的手法,体现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这是一段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洞箫和古筝模拟出阵阵鼓声,钟声回荡,很自然地将人们带入山水之间。

2.月上东山――几乎渗透到每一个段落。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柔美、和谐。琵琶、二胡、洞箫和古筝齐奏的音色协调一致而又富于典雅的色彩,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的美丽景致。

3.风曲水――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的诗句。琵琶在低音区的拨弦漂浮在古筝低沉的音色之上,仿佛可以看到水面上斑驳的、晃动着的月光。

4.花影层台――一阵清风将人们的视线引到江岸上:楼台亭阁,错落有致,有人簇拥,花影摇曳。音乐一改前面的轻盈平稳,由琵琶奏出一段节奏“凌乱”的旋律,打乱了人们游玩的秩序,同时打乱的还有月光投在地上的花的影子。

5.水深云际――浑厚低沉的音色仿佛江面上浊浪推涌,连绵起伏,而琵琶在高音区的拨弦,则犹如涌动的江水上闪烁着点点细碎的月光。后半部分水鸟的活动,将游人的目光从水面引到天空,又从近处引到远处,天水相连、一望无际的江面意境展现开来,音乐逐渐变得气势磅礴,进入一个高潮,使全曲的情绪由柔美转为壮阔。

6.渔歌唱晚――由梆子打出弱起的节奏型风趣而生动。洞箫的领奏和其它乐器的齐奏,一唱一和,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生动有致,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

7.洄澜拍岸――一个个浪头打向岸边,江水推涌,浪花飞溅。

8.桡鸣远濑 船桨击浪,水声荡漾,形象生动,轻松悠闲。水面荡起的波纹,一层一层慢慢地散开去,最后消失在远处的江面。

9.乃归舟――这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的进行,由慢而快,由弱到强,演奏的乐器由少到多,逐一加入,急剧将音乐推向高潮,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在一阵狂欢之后突然静下来,仿佛可以听到人们惬意地喘息。之后,平稳而从容地转入了尾声。

10.尾声――尾声的音乐飘渺而悠长,仿佛小舟已在江面上渐渐地消失了。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湎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

《春江花月夜》似乎不是仅仅在“咏春、歌江、赏花、颂月、唱夜”,而很大程度上是在“悲春、愁江、惜花、叹月、泣夜”。因为人的心灵是超然物像,超越时空的,所谓物有恒姿,心无定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对于春天,人们并非只有“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举水月在手,弄花香满夜”之感。

春――坡说过:“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

江――江水带走的只有无情的岁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李后主一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道出多少人的无尽感慨。

花――美艳的鲜花往往使人慨叹青春不再、人生苦短,“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月――月亮,这永恒而又短命的月亮,更使自古多少人望月兴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夜――至于夜带给人的寂寞、孤独与无奈,再愚昧无知者也颇感其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蒲,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鸟语花香的融融春景,执着隽永的滔滔江水,千娇百媚的盈盈花容,映照古今的纤纤月光,幽远深邃的漫漫长夜,带给人的不仅是肆水凌云、心旷神怡,尤其对于一些情深感锐的文人和乐师们,良辰美景,更容易触动他们心中哀切的急弦!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2

----题记

我想化作一架古筝,静静地在你身旁。是你的一把残墨剑贴着我指尖。与你驰骋江湖,尔虞我诈,纷纷扬扬都似过眼云烟,只为伸张正义,除恶扶贫。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你不屑扬眉,面对饥饿的孤儿你不禁落泪。在月光清明的夜晚你抚摸着我,轻柔的弹一曲《碧梅?》,清雅,动人。你,是一名行走江湖,孤傲美丽的女侠。

我想化作一架古筝,静静地在你身旁。是你的文房四宝伴着我入眠。听你讲述朝廷,奸臣当道,帝王昏庸,你上奏,驳回,上奏,又驳回,在奸臣弹劾下你无言以对,面对帝王的责问你难以澄清。在春雨潇潇的夜晚你惆怅满怀,郁闷的弹一曲《吾莫问》,惘然,愤恨。你,是一位功勋卓越,正直善良的朝廷臣。

我想化作一架古筝,静静地躺在你的身旁。是你的手帕香囊挽着我的肩膀,与你吟诗作对。赏花观月,只是抒发小女儿情怀。在暮春你纤纤素手放窗纬,为落花流水而伤感。头发被梳理成飞燕,也悄悄车把秀锄去葬花。为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晓”怅然良久。在秋叶纷飞,万物萧索的黄昏,你托起我,如画的眉目上浮上一丝惆怅,弹一曲《秋夕词》,凄婉,无奈 。你,是一名隐居在中,文静而内秀的江南女子。

我愿化作叮咚的小溪,为你带去清凉与抚慰;我愿化作阵阵清风,为你送来惬意与舒适;我愿化作天空的一抹流苏,看你的潇洒,悲伤,抑或凄美。但我最想化作一架古筝,静静地在你身旁,带到喧嚣隐去,忧伤散去,阴霾逸去,与你共奏一曲《广陵散》,无怨无悔潇洒走天涯。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3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果时期即广泛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37年李斯上书秦始皇时,曾如此描述当时民间筝歌场面:“夫击瓮叩,弹筝搏,而歌乎鸣鸣,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之后,筝常因此被称为“秦筝”。筝的名前所以有一“古”字,就是因为它同古琴一样,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浓郁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丰富的传统筝曲给人们留下的古朴雅致的情趣。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我所以爱古筝曲,是因为它的曲调深厚、灵透、柔和,音韵较为明亮、清脆、含蓄,潇洒飘逸,纯朴古雅。听起来或缠绵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马摇铃。它的余音长短适中,最富于表现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那筝音有如桥下潺潺的流水,孤鸿飞过时的几声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叹息;有如看薛涛的浣花小笺,看一朵淡淡的兰花,静静的开放在遥远的夜空;又恰似那一树紫丁香的缤纷。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会把你带到远古,使你在思绪上宁静,即便是听完,也觉余音切切,回味绵长。

我最喜欢的古筝曲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出水莲》,《渔舟唱晚》,《寒鸦戏水》,《蕉窗夜雨》,《昭君怨》等。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旋律典雅,韵味隽永,是你仿佛看到“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出水莲》是客家筝曲代表之一,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渔舟唱晚》则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流传广、影响大。乐曲描会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古筝大师娄树华先生就是以这首乐曲优美的旋律和古雅的音韵,在国内外享有了很高的声誉,使古筝艺术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争得了无尚光荣。《寒鸦戏水》是一首顶顶有名的潮洲筝曲,它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鸭在水中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昭君怨》原是一首广东汉乐筝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和演奏形式,乐曲主要描写昭君出塞后对故土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欲归而不能的无可奈何的哀怨

是啊,古筝曲美,美在韵味,美在古朴,美在典雅,美在纯净,美在飘逸。动起来,像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涧,溅出美丽而坦率的小花,不知疲倦地一路歌着。纯净时,会使你怀疑它是否果真经凡人之手,筝声紧,则若急雨敲阶,筝声缓则如细雨抚桐;张扬似朔风吹雪,舒展如微风拂柳。飘逸时,会使你仿佛看见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着飞旋的衣袂与玄妙的身姿。你再看那弄琴者,信手拔弹,从容典雅,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泻出,凉凉的,穿越时空,使你惬意的神情不自觉地随筝音露出。是啊,清风明月下,手握一杯淡茶或一樽暖酒,边品边听。让氤氲香气伴着袅袅筝声而升腾,盘旋。或是学古人的样子,隐居山中,或临溪而驻,煮茶自怡,听筝自乐,在筝乐的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梦,那将是多么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筝之花开遍祖国大地,就拿古筝曲来说,有描绘自然景趣的,山川河流,日月繁星以及梅兰竹菊;有摹写人的情愫的,思情仇怨,缠绵委婉,含蓄内敛;有刻画英雄气概的,精忠壮志,金戈铁马,铿锵振奋;有宫中之阳春白雪,格调高雅;亦有民间歌调的下里巴人,生活气息十足。真可谓是应有尽有。同时作为重要民族乐器的筝在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后,不但有了自己的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而且古筝艺术也走向世界。据有关消息:台湾约有三十万人在弹古筝,有的中、小学校还规定弹古筝是学生的必修课.姑娘出嫁用钢琴已经过时,而时兴的是陪上一张古色古香的古筝,以示文静,高雅.在日本,港,澳,台,新加坡和西方一些国家也相继掀起了学古筝热,不断地邀请我国古筝演奏家、理论家讲学和传授技艺……

说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你不觉得“渔舟唱晚处处华夏之声,高山流水人人皆是知音”已为时不远了吗?.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4

1.借助图画增强美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以它优美的意境,饱含情感的意象吸引着无数的读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图画创设诗歌的意境。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树、明月构成了一幅清丽优美的画卷,通过媒体展示与诗文解读,引导学生去观赏、去体会诗中美景,在丰富多彩的情感空间里去体验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去感悟诗人在这江天一色的月光下,内心变得澄明清净,心与自然的灵流。学生在头脑中就会逐渐构成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濡染学生的心灵,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更深地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2.借助音乐营造气氛,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用礼乐来教化学生,可见音乐的教育作用自古有之。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情感,烘托、渲染诗歌的内容,创造美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内心的共鸣。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经常为教师教授诗文《春江花月夜》时所用,因为它以委婉优美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极具东方的诗情画意。用这首古筝曲来营造诗歌的情调恰到好处,渲染了一种哀而不悲,美而不腻的诗歌意境。把春江花朝秋月夜的美好景致宁静委婉地轻轻说来,把岁月流逝、时光短暂的感慨缓缓道出,把思妇游子的离愁淡远在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让人叹为观止。

听着这样的曲子,读着优美的诗篇,学生的心灵怎么会不被这宁静而美好的春江花月夜所“迷惑”呢?这就是内心的震撼,这就是心灵的共鸣。

3.通过朗诵体会韵味,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节奏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如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风格、洒脱的情怀,再现了诗人放浪不羁的个性和浪漫主义的诗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品读,男生读得酣畅淋漓、豪情万丈。特别是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旋律,跌宕的节奏,不羁的情怀。让人内心生出一种豪情,想与诗人举杯执酒,一醉方休。朱熹在谈读书时有这样一段话:“凡读书须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古诗词的朗诵,更是要放开胸襟,用饱满的热情与诗人共情怀。所以在课堂上,要多进行比读和品读。让学生在长期的朗诵中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悟古典诗词涵蕴的语言、委婉的情感。

随着音乐的旋律,和着诗歌的节奏,学生一般都能体会出杜甫诗的沉郁顿挫,感悟到辛弃疾词的悲愤激昂,沉浸于李清照诗的凄婉缠绵,向往着李白诗的潇洒飘逸……并且能从朗诵中去体会古诗词的美。

4.通过想象内化意境,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

“诗言志”,诗歌表现的是真性情,它是一种活泼而充满灵性的文学样式。而古典诗词更是注重诗情画意,注重情感的表达。部分诗词诗画结合,音韵和谐优美,营造出优美、幽深、凄清、磅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让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充分把握古典诗词意象的内涵,内化于心,充分领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想象今宵旅途,一叶扁舟临岸,酒醒梦回,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头,佳人远去,情何以堪。意象简洁,画面饱满,意境深远,充满了凄清的气氛。人情之冷落,风景之幽清,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诗词的意境之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想象,进一步内化意境,把握诗人“离愁渐远渐无穷”的痛苦和凄凉,与诗人达成共情。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古代文化浩如烟海,古典诗词充满灵性,它的美,教师是永远讲不完说不尽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调动自己的思维,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品读、去鉴赏、去记忆、去创作,才能开拓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灵性,滋养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毕宝魁,艾丽辉.中国古典诗词鉴赏[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

[2]谭新红,吴光正,陈文新.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5

[关键词]古筝 古筝乐曲 民间曲调

古筝作为一件极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它因自身独特的音色、古典而雅致的韵味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被世人称为“中国钢琴”。它历史悠久,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越来越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文明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古筝音乐也是如此。在古筝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中,我们能够听出其中历史文化的积淀。这种积淀主要表现在对民间曲调的吸收和运用,因为民间曲调是劳动人民长期感情积累的结晶,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语言特色和行为方式,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是最能体现民族性格的音乐语言,是民族艺术中的瑰宝。

民间曲调即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曲调、民间器乐、民间戏曲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等。民间音乐具有历史悠久、生命力强、丰富多样的特点,它比其他的音乐品种更通俗,旋律更优美,感染力更强。它是劳动人民真挚感情的流露,所以常采用鲜明强烈的表情手段和被普通老百姓所普遍认同的自然的音乐形式。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古筝音乐的创作中也是如此,不论是直接引用还是改编或是专业创作,都会为了保持和民族音乐的联系和突出民族音乐的风格,而或多或少的加入一些民间曲调的素材。

改革开放以来,古筝的专业创作曲目日渐丰富,而在这之前,古筝的演奏曲目主要是对一些民间曲调的引用和改编。古筝的五大演奏派别(河南筝派、山东筝派、浙江筝派、客家筝派、潮州筝派)的形成就是和当地的民间曲调相结合的结果。

在古筝演奏曲目当中,有很多是直接加以引用民歌曲调,比如:《在北京的金山上》(民歌,邱大成编曲)、《小河淌水》(云南民歌,邱大成编曲)、《嘎达梅林》(内蒙民歌,邱大成编曲)等等,将这些乐曲和相对应的民歌相比较,就会发现,除了将民歌做一些适合古筝演奏的改动外,基本上是对民歌曲调原封不动的复制。这些乐曲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通俗易懂,技法简单,适合初学者弹奏。

同样是引用民歌曲调,但和前者不同,在引用的同时对民歌做一些结构上的改编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法,比如加上引子,尾声,在民歌曲调的基础上做些加花装饰性的变奏,这样乐曲不仅保留了民歌的原汁原味,而且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灵活。像《小斑鸠》(江西民歌,周仲康改编)就是在民歌的前面添加了一小段引子以模仿斑鸠的叫声,从而营造出一种气氛,另外在曲调上,速度上也做了一些变奏和加花,结构上自然就扩充为多段连缀;而《绣金匾》(陕北民歌,周延甲编订)的改编手法和《小斑鸠》也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在民歌曲调做了初次陈述之后马上就进行了对它的加花变奏,主要表现为节奏加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焦金海改编)基本上保持了原民歌的三部性结构框架,速度布局为“慢-快-慢”,在曲调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曲调作了些器乐化的改编,丰富了织体,使音乐更符合陕北民歌高亢豪迈的性格。

除了来自民歌曲调以外,古筝乐曲中的曲调也有很多是来自古曲古调的。比如《苏武牧羊》(邱大成编曲)、《天下同》(山东古曲,张鹤鸣传谱)、《梅花三弄》(邱大成改编)、《春江花月夜》(邱大成改编)、《广陵散》(王昌元移植)等等。这些乐曲的改编手法简练明了,在突出原古曲的曲调的同时,稍作改动,以达到旧曲新唱的目的。

中国的戏曲和说唱音乐曾在历史中昌盛一时,起着传承文化,给人教益的作用。而作为民族音乐中的古筝音乐也有很多是来自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的曲调,比如来自河南板头曲的《打雁》,来自山东琴书的《叠断桥》,来自杭州滩簧的《刺绣鞋》等等,还有现在流行的《夜深沉》也是来自于京剧曲牌。各地的古筝音乐和当地的民间戏曲相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古筝乐曲当中,还有很多是取材于民间器乐,比如来自江南丝竹、弦索十三套的《云庆》、《将军令》、《柳青娘》等等。这些乐曲的演奏手法和旋法与相应的民间器乐取得一致,从而体现出相应的音乐风格,或委婉,或高亢。

在当代古筝音乐的专业创作中,民间曲调仍然是作曲家构思的重要素材,或直接引用,或把民间曲调的元素揉进创作乐曲中,从而使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王建民先生创作的《幻想曲》就是以西南苗族地区民歌为素材,加工提炼而成的。像这样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古筝乐曲,我们可能无法从乐曲中找出一首完整的民间曲调,但是我们却能把它与某一特定的民间曲调的风格联系起来,这是因为乐曲虽然没有整段的采用原民间曲调,但却保留了一些重要的特性要素,比如特性音程等等。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6

 

那是个精致典雅的朝代,那是个逞才论德的年代。清晨,阳光透着花萼清香满园飞散。四月的春风里,住进了满是富丽堂皇的北京城。不知哪位孩童的风筝线断了,留下了一只徐徐随风飘扬的风筝面,柔柔地飞远。草色堪绿染,远景处漫彩勾勒,盛世繁华牵心一挂。炊烟静了,沁在空气中,没有烟雨阵阵,没有湖海汹涌,只有漫过了行人途者心中寸寸遐想。是的,没有路过八十寺烟雨绵绵的江南,也没有踏尽长安花开遍时看花人的踪迹,只是孩童涂蝴蝶,风筝回旋静在思念中。日子里的一切不明不白的变化,早已湮没了炊烟里本有的淡雅与恬静。

记得时光悄悄地偷走了年华,在华灯初上的北京城上空尽显妖娆。一个没有经历过初恋的女子,却也没有逃脱生命中第一次的伤心与无奈。她,稚气而又淡定的姑娘,本想图谋蓝天下新的想象,然而岁月总是这般惊乍乍的,带走了自己总喜欢的光阴。其实,她本来就不知怎样处得缘分近,也不知道岁月流金芬芳只是当年景。随着彼此慢慢的人缘淡疏,一辈子的前途早已没了颜色。

然而,岁月捉弄了她,辉煌的灯火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让她在自己背的滚瓜烂熟的历史书里走一遭。碰得荣光想想,碰得春风依旧。是啊,连自己望的月亮已不是当初的时光,这道是,难得泪痕通今古,裁决烟不惊。背影处深思念,暖阳成乌合。但是时光交错了年代,岁月迁就了她与他的相遇。那场相遇,他的身份惊着了远在天边的她,他却头也不回的骑马远去。再相遇,光阴晚霞绘画了迷情景,散漫着远古时尚与浪漫的阶梯。也许,远在时空中爱恋的情缘,跨越时代脉搏跳动的河山,面前的江景风云,面前的山花满地,铸就了默默难忘的际遇。

一代风华绝千古,一行诗作震天朝。慢慢地海角吸慕着海水,恣意着乾坤矢地。情深触就他她神经的谷底,一下子的爱慕,却再也没有摆脱。也许是天意注定了此般情缘,让精明配雄武,秀丽配英发。三千夜烛字清晰,行行硬是才书貌。既来之则处,花不惊于人。一地落泪成追忆,彤霞三湾已无晖。

不经意的相遇,带来了磨难与痴情。也许这世间难得的情关相扣,才俊双珠。只道是,一轮影山承前绕,红妆冷暖故人心。天意最终相违背,陌地款款吹花绵。道道残阳铺水中,一经都成梦。等到秋夜水清幽,早已斧朽世换,无然当初景。

他和她牵手了一世,却有弥留之际的泪分别,还记得她执木兰远去,在那个琴音绕梁的朝代痴痴的回到了现代。后来只是如梦惊醒,原来大势已去兮。落得神明共怒时,娇小远天涯。

一生浮沉尽在尘烟里,但只晓得,若得山花插满头,曲词深窘,还记木兰词。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7

篇【1】:一年级剪纸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活动目的: 通过折纸可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更可促进手脑的协调,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二、活动时间:

每星期五的午休时间

三、活动步骤: 折纸兴趣小组是美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因而学生非常喜欢参加。但是它比较容易受到考试或者其他活动的限制和冲击,教师和学生往往不能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坚持到底。要办好趣味折纸兴趣小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本兴趣小组办的有声有色。所以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一)组织健全趣味折纸兴趣小组

本兴趣小组的成员大约30人左右,所以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是折纸方面比较有特长的学生。活动要固定,每周一次,把活动时间安排在星期五的中午,而且不能轻易暂停,除了特殊情况外。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二)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折纸起源于中国。一张完整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而成就的各种人物、动物或草木的形态的方法。这次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就是从人物、动物、草木入手,教给学生各种不同事物的折叠方法,丰富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小组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

(1)从最基础的折叠符号入手解决学生起点不统一,学习知识不系统的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折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折纸艺术欣赏。

(三)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

举办折纸展览,交流、回顾、总结学习成果,可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篇【2】:一年级古筝兴趣班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进一步展示我校乡村少年宫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古筝教学正是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人才的高度“以人为本”,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进行教育,使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乡村少年宫古筝班将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力求整个活动能顺利、高效、持久地进行。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练习来规范学生的指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2.通过欣赏古今名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安排

(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孙文妍、何宝泉老师主编的《少年儿童古筝教程》

(一)作为主要教材,有计划地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教学。

(二)教学时间、地点、方法:

1.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15:50—16:50

2.活动地点:学校乡村少年宫古筝教室

3.教学措施:

(1) 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保证每次教学时间与质量。

(2) 教师严格按学校“教学五认真”的规定,认真备课、上课并做好有关兴趣小组活动的资料的保存工作。

(3) 配合多媒体教学,定期给学生欣赏名曲,观看名师古筝曲目的VCD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4) 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变集体授课为个别或阶段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水平的提高。

(5) 学满结束以个人回课或考级形式或对学生学习做等级评定,并争取集体汇报表演机会,配合学校参加各种文艺表演活动,展示我校学生风采。

4.教学计划:

20XX年9月:认识古筝,掌握演奏姿势及手形要求。 20XX年10月:“托”“勾”“抹”的基本弹奏,勾托抹组合练习曲。

20XX年11月:“撮弦”练习(大撮)、“撮弦”练习(小撮)。复习勾托抹组合练习曲,《笑傲江湖》练习曲、《春江花月夜》练习曲。

20XX年12月:勾托抹托音阶练习(上学歌);复习弹奏《笑傲江湖》、《春江花月夜》练习曲。

20XX年1月:总复习。

春江花月夜古筝篇8

词曲结合特色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其核心的价值在于其语言的自律美——音韵美;其内涵的他律美——意境美。首先看声调和音调:我们知道,中国人做律诗、律句等时,非常讲究音韵美,而汉语有一个区别于其他语种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音韵美,而音韵美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因为汉字有声调。古汉语的声调是四种:平、上(shǎng)、去、入,现代汉语也是四声:阴、阳、上、去。旧人以词作曲时,除了要求旋律的动听外,也要考虑词曲结合时的音韵美,因此,在作曲时,歌词中每个字的声调都必须考虑到,某个字是平声,那唱出来也必须是平声,是上声,唱出来也必须是上声,去声、入声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依字行腔/:请记住我站域名/”。再次关于平长仄短,通俗讲,一声二声统称平,三声四声统称仄。古诗词文(尤其是律体诗)里强调的平平仄仄,是对汉字的两种最基本的划分。在古诗词里其发生的基本要求就是平长仄短,在通常语言中也是平声长仄声短,相应的在歌曲里写作中也需要考虑这种因素。比如七言绝句:《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平起、首句入韵式,平生韵,下联上半联换韵处的仄声字“在”字四拍时值,与韵脚“关“还“山”三个字一样四拍时值,这与诗歌声律不符,没有考虑诗的语感和意境。但是整首诗还是基本遵循了平长仄短的规律,“月”比“明”时值长,“汉”比“时”的时值长,“度”比“阴”的时值长,而且曲风也符合了此诗的意境,深刻表达了人们对飞将李广的思念之情。

伴奏与古诗词的意境谷建芬古诗词童声合唱音乐的MIDI伴奏中,有民族乐器:古筝、萧、笛、琵琶等;西洋乐器:小提琴、大贝司等;流行乐器:吉他、架子鼓等综合乐器。既有古典风味又融合了现代的流行气息,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特色。虽然乐器的多种多样使得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同时音乐风格也各有千秋,但是谷建芬老师却完美的将伴奏与古诗词意境相结合。比如像《游子吟》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伤感而又凄凉。伴奏中凄凉的箫声、古色古香的古筝声、还有那虚幻而又飘渺的小提琴声,紧扣古诗词的意境,将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此种风格的还有《相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比较符合原诗的意境。

谈到人文阐释就会提及到“母题[1]”这个新潮的音乐概念。音乐的“母题”是指在音乐行为(包括创作、演奏、演唱)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或题材。音乐母题的这种独特性是由文化赋予的,要想深入了解一种音乐,就必须了解这种音乐所经常表现的母题;而要了解一种音乐的母题,又必须了解形成这种母题的文化,把握这种母题所暗含着的深层文化意蕴。谷建芬古诗词童声合唱音乐的内容形式多样,《春晓》、《一字诗》、《出塞》、《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两声部作品,《七步诗》《静夜思》为三声部作品,《长行歌》为四声部作品外,其余都是单声部的,也就是齐唱型的。形式是音乐的外表,阐释是音乐的内在,究竟这些作品具有怎样的人文内涵呢?

(一)“月”的母题

“月”是自然母题的一种。谷建芬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一字诗》《长相思》就是以“月”为母题的题材。此首诗借助皎洁的月光抒发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借助月亮来抒发感情呢?这个问题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文化意蕴。“月”作为传统音乐的一个母题,其地位是十分突出的。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种类的器乐中都可以看到以月为题材的乐曲。在古琴中有《关山月》《良宵引》等名曲;在琵琶中则有《月儿高》《浔阳夜月》等;二胡中有《二泉映月》《良宵》等;合奏中有《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等。“月”在传统音乐的重要性是与她自身所含有的文化意蕴分不开的。这个文化意蕴即是:月象征着和谐、宁静、妩媚、休息和超脱,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崇尚柔性的一面。谷建芬创作的《静夜思》,恬静、优美、和谐、飘渺。不但符合了古诗词的意境,而且还突出了月之美的特点,做到了将音乐与文化相融合,避免了将音乐作为一种科学的对象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对待的弊端。

(二)“思念”母题

“思念”母题是情感母题的一种,主要指爱情思念和朋友思念。谷建芬创作的《相思》、《清明》《游子吟》《长相思》《赋得古原草离别》《明日歌》都有对恋人、友人、亲人的思念内涵。这些思念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意蕴。谷建芬谱写的古诗词歌曲《清明》,描写了一个客居外地的人的思乡之情,但由于中国人对思念之情是含蓄、蕴籍、回环曲折的,所以此作品并没有直抒胸臆的表达自己多么的思念家乡,而是说想找个酒店,消消愁。借此来表达自己是多么思念家乡。词曲处理非常含蓄,有低回,缠绵的效果。

(三)“山水”的母题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山水”之作历来占有重要位置,其创作年代也更为久远。从先秦时伯牙的《高山流水》开始,山水之作便层出不穷。特别是魏晋中国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后,表现自然山水的作品:山水诗、田园诗、山水画以及山水游记顿然发展起来,成为此后中国艺术与美学的主干。这说明了山水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别的文化意蕴。在谷建芬古诗词童声合唱音乐中《寻胡隐君》《江南》都与“山水”有关。汉乐府《江南》通过写鱼儿在莲叶间嬉戏,表达了江南山水的优美景色。《寻胡隐君》讲的是:渡过了一道又一道水,因河边路旁长满了美丽的鲜花,所以什么时候到了朋友家都不知道。这两首歌曲处理也非常恰当,活泼、昂扬的音乐旋律,以流动感的速度美取胜意境美,贴切得表达出古代诗人对山水情趣的一种深邃而雅致的领悟。“山水”母题作品的创作,让人类更加亲近自然,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打下丰厚的文化底蕴。

上一篇:孝敬父母范文 下一篇:电影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