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18:26:41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1篇

该模式的教学程序如下:情景――意境――体验――融合。主要特点是:教学活动从创设情景开始,然后,把学生逐步引入特定的意境。

因为该模式是一种活动性的教学模式,因此,人人参与音乐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1. 参与的过程即是体验的过程。参与分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运动觉参与,如律动、表演等;第二种是感官的参与,如聆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第三种是思维的参与,即想像和联想。

2. 融合,即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将身心与音乐、与自然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当一个人在音乐活动中达到了忘我的地步,那他就与音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了。在学校教育中,集体音乐活动中生成的“音乐场”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人与自然的融合一定能够做到。

“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爱好做游戏,以游戏的方式开展音乐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游戏的性质来分类,一般可分两类,一类是合作性的游戏,另一类是竞赛性的游戏,本模式倾向采用合作性的游戏。

音乐活动自然包括创造性,这是由音乐艺术的特点所决定,在活动性的音乐教学中贯穿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有着极大的潜在的可能性,琴乐中的“打谱”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极佳的范例,对“打谱”方式的模仿,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即兴发挥”,更是对这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模仿,以及古人“轻形重意”、“得意忘形”的审美观念的继承。教学活动以人文主题作为统领,活动内容包括表演、创造、鉴赏等。教学活动可以从任意的地方切入和结束。

下面即是一个运用“意境――融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一个实验性教学的课例,以人音版教材《音乐》17册第五单元“月光”的部分材料作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春江花月夜》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静谧的意境和朦胧夜色美?熏以及借月寄情的浪漫情怀。

教学重点:

体验音乐所表现的诗情画意,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这种意境,渐渐地与大自然融合。

课堂教学结构:

1. 创设情景――引入教学主题。

2. 主题呈示――听音乐,体验音乐的静谧美。

3. 主题衍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的意境。

4. 主题升华――融入大自然。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

校园无名湖畔,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师生围绕一堆篝火呈圆形围坐在一起。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大自然里上一节音乐课,课题写在天上,请同学们抬头仰望天空,同学们知道了今天的课题了吗?对,就是“月”。今晚月明星稀,在这宁静的月夜,我们还缺少点什么?对,音乐。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中国传统乐曲,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

2. 体验:(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首乐曲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不给标准答案。)

3. 创造:即兴创作活动(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

教师:同学们,这首乐曲共有十段音乐,每段都是用音乐描写的一幅风景画,乐曲每段的最后一句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即兴创造表现“月”的音乐:请同学们根据“月”这个主题,即兴地唱或奏出三个乐句,第四个乐句用本乐曲每段最后相同的乐句结束。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组集体创作,然后交流。教师多鼓励,不评比,最后告诉同学们“换头合尾”是具有中国特点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

?穴教学方法――即兴表演教学法?雪

教师:同学们,“月”是一个诗意的话题,本乐曲的题目,是根据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诗意而改为现名的。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已诗兴大发呢?下面让我们围绕“月”这个主题用诗歌、舞蹈来表现“月”好吗?

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组,以配乐诗朗诵、唱歌、跳舞等活动形式即兴表演。

4. 融入大自然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学生们忘情地自由表演,有的举起小火把,有的奏乐器,有的歌唱,有的跳舞,有的吟诗。

(因篇幅原因,此教案为片断、简案)

本教学模式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它也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创造性的运用。一般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式、讨论式、游戏式、表演式等。

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音乐教学模式还很多,但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运用,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实验、探索和总结。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2篇

下面笔者想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再如,可以听赏近年来由中国京剧团改变创新的火爆全京城的《中国贵妃》等。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项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之情。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板,枯燥无味。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了。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单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

笔者认为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单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串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

笔者认为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注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小学的音乐课板书可以设计的色彩活泼、热烈一些,可适当放一些趣味性的图案;中学的板书要严谨、大方一些,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适当用一些彩色粉笔突出一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52-01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下面笔者想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又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项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之情,并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竖立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板,枯燥无味。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了。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单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

笔者认为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单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串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

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4篇

一、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利用一些新颖直观的导入方式,直接切入主题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使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在多年来的音乐欣赏课教学,我除了教材中规定的欣赏内容之外,还找了很多资料,增加了一些内容。例如,在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由学生辨析此曲用的是哪些民族乐器,以及乐器的各自特点,然后展示国画《春江花月夜》图,并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将学生带入那宁静的夜晚,带入那波光月影、白帆点点的意境之中。看图画、听全曲,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乐曲一结束,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回答自己的想象内容,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分析乐曲,最后将各段所描绘的意境联系起来。这一幅生动的《春江花月夜》迷人景色,使学生体会到,好的词曲充满诗情画意,音乐本身是多元化完整的艺术体。沉浸在这种意境中其乐无穷,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点燃了他们热爱音乐的艺术之火。

音乐课堂的导入不能一成不变,枯燥无味。要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欣赏口味的导入形式。导入的形式要直接、直观,具有新意,要和时代接轨,要和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运用这样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想要学习的强烈愿望,那么成功的学习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方法多样,保持兴趣

思想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激发兴趣容易,而要保持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学习,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和有意重复。比如,单声部的歌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单调乏味的,学生掌握了一定歌唱技能的同时,可指导学生演唱多声部作品。在视唱中按歌曲的所分声部,根据学生的不同音色和每个人不同的嗓音条件进行划分,将轻松自如、音色明亮结实的学生划为高声部,将高音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的学生,划分为中声部和低音声部。高、中、低各声部分谱视唱,然后合唱。这样演唱使学生陶醉在―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丰满的多声部音乐艺术魅力,更体会到音乐这一学科是很值得探讨和学习的知识领域。在器乐教学中我把口琴和电子琴两种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引进了课堂。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听觉入手,教师范奏几首学生熟悉的乐曲,并作简单的内容提示,优美的乐曲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乐器的演奏,学生的演奏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寓教于乐”这是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多年的音乐教学使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技能是能够做到的,也是很有必要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很值得教师重视。

三、创作表演,延伸兴趣

音乐是表现的艺术,而肢体动作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固曾经说过:“乐所以必歌者何?夫歌者口言之也,心中喜乐,口欲歌之,手欲舞之,足欲蹈之。”学生通过动作创编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来表现音乐形象,延伸课堂学习兴趣。在学唱歌曲《小猴子有礼貌》时,我设计了情境表演:两位学生分别扮演小猴子和老山羊,根据歌词的提示,学生做出相应的表演。在歌词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表现小猴子有礼貌地扶着山羊公公过河的场景。两位学生在教室中央表演,其余学生边唱边拍手,一组表演完另一组接着上来表演,而且动作愈加完善,学生对这样的情境表演表现出极高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不单单是动作创作表演,还有歌词创作表演、打击乐器节奏创作表演、旋律创作表演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表演,不仅要学会唱歌,还要通过自己的表演进一步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思想内涵,不拘泥于表面的学习兴趣,要深入体会音乐本质延伸学习兴趣,感受音乐传达的真实情感。

四、学科整合,拓宽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不仅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更要与音乐之外的其他学科综合。音乐课堂是一个综合的课堂,音乐课就是一盘汇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杂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本课会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在不影响学科教学性质的前提下,有取舍地运用。了解、熟悉、掌握教材知识,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明确教材的教学目的、任务,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制定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提高具体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认真选择发声曲、视唱、听音等具体材料,缜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步骤,准备必要的教具,熟悉使用方法,练好歌曲演唱及伴奏,编写好教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注意选材,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音乐表现能力,按照音乐的艺术规律和特点进行科学的音乐教学,使学生正确地去分析、处理音乐作品。在歌唱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与教师嗓音的差异。学生发声器官,变声期时音域比较窄,他们的音域、音量、音质和教师的嗓音有很大的区别,较高的音学生唱不上去;较低的音,学生又软弱无力,唱不下来,这样不但不能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而且有损于学生的健康和声带发育。要以自然柔美的歌声去引导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带有感情,轻柔的教唱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象,而且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学生嘶喊的唱歌习惯,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让学生用内在的力量和情感去感受音乐。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导入;语言艺术;板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16-01

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体现着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同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执教,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老师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的不同。下面笔者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环节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例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以激发兴趣,使他们热爱京剧艺术。

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凋呆板,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语汇功底。当前的音乐教学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如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地使用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呆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毫无生机。

笔者认为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另外,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

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串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总之,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 。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所以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笔者认为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注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小学的音乐课板书可以设计的色彩 活泼、热烈一些,可适当放一些趣味性的图案;中学的板书要严谨、大方一些,重点、难点部分可以适当用一些彩色粉笔突出一下。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6篇

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篇教案,由不同素质的教师执教,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自身的素质各不相同,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也各有所长。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音乐教师将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要使自己适应教育形势,跟上时代步伐,并做一个学生欢迎、敬重、信任的老师,这就需要音乐老师不断进取,努力探索,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

下面笔者想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1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再如,可以听赏近年来由中国京剧团改变创新的火爆全京城的《中国贵妃》等。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项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之情,并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竖立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2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板,枯燥无味。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了。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单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

2.1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2.2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以美传教 寓教于乐 因教知美 发现美 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9-02

翻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诗歌与散文部分中关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还是小说与戏剧中“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几乎每个模块中的教学目标都有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要求。尽管许多语文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会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写入,却少有人真正关注。《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美育有直接的、广泛的联系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都是美育的重要教材,特别是诗歌、小说、戏剧等。因此,语文教师不仅应帮助学生感知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发现美,以至于将来能够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美在语文中的渗透不仅仅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它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手段。笔者将其归结为以美传教,因教知美,意思是可以借助各种艺术美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然后,因为老师的教授感知到文本中的美,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下面,针对自己的一点想法来谈谈语文教学中美的渗透。

首先,我们可以用艺术美为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做到以美传教,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比如,用音乐美来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美。在教授《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同名古乐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春潮上的那轮明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感受到了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此时,几乎不用再分析、讲解,学生们已读懂、听懂,因为我发现许多同学双目微闭,心已经跟着乐曲的旋律舞动。由此可见,用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体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能“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古罗马著名诗人和批评家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指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而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愉悦,并在愉悦的美的享受之中,使情感净化,心灵升华,正是将美作为语文教学手段之一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通过利用不同的艺术美的手段,引导学生把课本作为审美对象,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寻找美、审视美。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渐趋成熟,语言文字能力已有相当基础,理解能力也相应提高,应培养学生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那些诗歌、小说、戏剧单元,在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来把握,效果就非同一般。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听听有关《红楼梦》的戏曲,看看电影和电视剧,使学生在音乐形象和直观的视觉形象中感受美。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情绪十分高涨,研究起来特别认真,还有些学生主动寻找符合《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插画,并指出为何插画比电影电视中的形象更贴近文本,讨论十分激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我认为,不但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更要把美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借助其他形式的艺术美理解文本之后,更要从文本中体会它本身蕴涵的美。教师靠艺术美帮学生在理解文本上打开一扇窗后,学生就可以借助这扇窗推开一道门,一道因感悟不同而有着性格之美的门。

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听过古乐,通过各自心中所想结合古乐不同的朗诵,对于各自眼前浮现的诗歌画面有了不同的美学理解和喜好。有人喜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的画面;有人偏袒“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的静谧;更有人独爱“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亘古疑问……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意蕴,更提高了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当然,用具体而形象的画面感受美、表达美、描述美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欣赏美、理解美、发现美。审美不是一种单纯的认识,而是渗透着有意识的理解。如史铁生的《合欢树》,看似只是写了“我”10岁时、20岁时、30岁时和母亲的生活状况以及关于合欢树的回忆,但是,只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就能发现美――母爱之美,合欢树在作者心目中占有特殊位置,当大院子的老邻居们提到“小院子”的时候,作者以手摇车进去不方便为托词来掩饰;但当邻居们提到合欢树的时候,作者却“心里一阵抖”,这种独特而剧烈的心理活动,深刻表现了“合欢树”在作者心中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合欢树曾经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尤其是最后部分,“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让不少体会到这种情感美的学生红了眼眶。“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教材中记叙类文章“事”中含情,说明类文章“知”中有情,应用文中也常含情,这无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育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能产生寓理于情,以情导理,情理统一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美育的这种【摘 要】本文通过讨论如何借助各种艺术美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语文,了解文本,最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审美教育,获得美的体验,创造出美的文字,使语文教学者关注美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及重要性。

【关键词】以美传教 寓教于乐 因教知美 发现美 创造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9-02

翻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诗歌与散文部分中关于“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还是小说与戏剧中“正确理解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几乎每个模块中的教学目标都有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要求。尽管许多语文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会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写入,却少有人真正关注。《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而语文又是一门与美育有直接的、广泛的联系的学科。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都是美育的重要教材,特别是诗歌、小说、戏剧等。因此,语文教师不仅应帮助学生感知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而且还应帮助学生发现美,以至于将来能够创造美,从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美在语文中的渗透不仅仅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它也可以是一种教学手段。笔者将其归结为以美传教,因教知美,意思是可以借助各种艺术美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然后,因为老师的教授感知到文本中的美,两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下面,针对自己的一点想法来谈谈语文教学中美的渗透。

首先,我们可以用艺术美为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做到以美传教,因为,艺术是相通的。比如,用音乐美来引领学生体会文本美。在教授《春江花月夜》一诗中,同名古乐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春潮上的那轮明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感受到了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此时,几乎不用再分析、讲解,学生们已读懂、听懂,因为我发现许多同学双目微闭,心已经跟着乐曲的旋律舞动。由此可见,用美育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体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美育,能“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古罗马著名诗人和批评家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指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而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受教育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愉悦,并在愉悦的美的享受之中,使情感净化,心灵升华,正是将美作为语文教学手段之一的重要依据。我们应该通过利用不同的艺术美的手段,引导学生把课本作为审美对象,让学生从中感受美、寻找美、审视美。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渐趋成熟,语言文字能力已有相当基础,理解能力也相应提高,应培养学生获得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那些诗歌、小说、戏剧单元,在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来把握,效果就非同一般。在《林黛玉进贾府》这篇优秀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听听有关《红楼梦》的戏曲,看看电影和电视剧,使学生在音乐形象和直观的视觉形象中感受美。学生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情绪十分高涨,研究起来特别认真,还有些学生主动寻找符合《红楼梦》人物形象的插画,并指出为何插画比电影电视中的形象更贴近文本,讨论十分激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我认为,不但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更要把美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借助其他形式的艺术美理解文本之后,更要从文本中体会它本身蕴涵的美。教师靠艺术美帮学生在理解文本上打开一扇窗后,学生就可以借助这扇窗推开一道门,一道因感悟不同而有着性格之美的门。

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诗的过程中,同学们听过古乐,通过各自心中所想结合古乐不同的朗诵,对于各自眼前浮现的诗歌画面有了不同的美学理解和喜好。有人喜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中: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的画面;有人偏袒“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的静谧;更有人独爱“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亘古疑问……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意蕴,更提高了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手段

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了。而伴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捉襟见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优质的人才培养,就需要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教学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板书口述授课相比,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被广大高校运用。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正确认识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能稳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带来感官效果,更直观人类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这两个渠道来进行信息接受,这也是人类获得信息最多的渠道。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运用图像影音素材,从而使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到教师传递的信息。另外,多媒体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而且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二)多媒体教学能提升课堂知识的容量,促进思维发散多媒体教学能够减少花在板书上的时间,能让教室拥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传递更丰富的知识,学生也能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探讨,增加师生互动的时间。多媒体教学还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感性的课程素材,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三)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升感知效果某些课程既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还需要学生观察、感受来获得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素的感知和了解。多媒体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场景。(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修改及保存教学内容和素材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反馈,对教案素材进行不断的修改和优化,传统纸质教案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而多媒体教学的电子教案授课,则利用电脑修订,教师会更加轻松。另外相比纸质素材,电子教案具有携带方便、更容易保存等特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的更新,教学思想、模式以及观念都需要与时俱进。先进的教学思维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一线教师要推陈出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让教学的内容完美结合于教学形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戏剧单元的教学困扰着很多教师,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了解剧本的大概意思。针对戏剧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对戏剧认识的模糊性,笔者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给他们播放自己选取的精彩戏剧视频,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一节课后,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进入剧本,而且避免了戏剧学习的枯燥。(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虽然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不断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一线教师长久研究实践而总结出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而摒弃。传统课堂注重教师主导,要求教师展示个人魅力和应变能力,这正好是多媒体教学缺失的环节。所以虽然倡导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应当把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不能完全把自己的讲课拘泥在多媒体课件当中,这样往往会削弱多媒体的应用价值。笔者曾听过一名教师教学《春江花月夜》,但发现该教师一开始就展现“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进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维能力训练没错,但这种过度、不适时的运用却使学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满诗意的诗歌没有品出诗意,不能不说是课堂的一大败笔。其实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上。(二)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媒介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容易变成解说员的角色,从以前对课本的照本宣科到现在的多媒体放映员,把多媒体当成主角,师生互动过少,课堂死气沉沉。多媒体教学应该加入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而且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不能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而被摒弃,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三)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接受情况多媒体课件往往具有通用性,但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准备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感受,去用心准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素材,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进程来开展多媒体教学,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实际接受。例如《外国文学》鉴赏的课堂上,有些经典著作会有多个版本的影视资料,教师不应只看个人喜好,还应与学生探讨商议,在课堂上展示最为经典、学生总体最为喜爱的片段,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最佳的。(四)培养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能力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自身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传播工具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他提到整合的一个基本点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三、结语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多媒体教学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要让自己传递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学生消化、吸收,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朱成虎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薛晓春,厉志红.关于提高多媒体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5):161-162.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9篇

摘 要: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关键词:音乐课;语言艺术;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37-01

音乐课是音乐教师展示艺术风采的舞台之一。同样的一篇教案,由不同的老师演绎,效果往往会大不相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要想跟上时代步伐,让学生欢迎、尊重、信任,就需要音乐老师不断进取,努力探索,积累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下面就几种辅助艺术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显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提。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根据课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各异的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例如讲故事、提问、看录像、猜谜语。也有的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呆板,枯燥无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一幅优秀的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醒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采用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成不变的东西,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新求索,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与过程,合理运用辅助艺术手段,切实抓住艺术学科的特殊功能。就象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按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那就是美的。”我们离不开美的感情、美的形象、美的氛围和美的意境。让我们为培养新世纪的热爱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吧。

参考文献:

[1] 张金星.基于音乐鉴赏谈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J]. 大众文艺. 2014(01)

春江花月夜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辅助手段

下面就三种辅助艺术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些浅显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一、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提。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根据课题的不同,可以采取各异的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例如讲故事、提问、看录像、猜谜语。也有的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二、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呆板,枯燥无味。要上好一堂音乐课,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其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应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明亮圆润的音色,语言要富有情感,授课语速要有节奏,语气应有抑扬顿挫,特别要带有鼓动性、激励性;再次,教师脸部表情切忌呆板、严谨,而应慈祥、随和,使学生愿意接近,便于沟通。如: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时,可以穿插一些历史知识或历史小故事,语气平稳而有感情,脸部表情要丰富。在讲授重点、难点时,语气要加重,音量偏高,使学生对知识点留下深刻印象。在提问时,老师语气要温和,脸部表情要亲切,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让学生没有顾忌的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管对否都要有正确的评价,教师以表扬、鼓励为主,不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对象,采用灵活多变的、简洁有效的教学语言加以引导。要加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优化课堂教学的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给学生增加学习音乐的兴趣。力求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课堂教学板书艺术

板书设计是一堂好课不可忽视的环节,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往往有很多老师不重视它的地位,但实际上运用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多层次美的教学氛围。并且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直观、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如果教师一手漂亮的好字,加上精致独特、富有情趣的板书设计,那么它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板书中感受到音符的形态美、图片的色彩美、文字的造型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音乐表现的形象美、丰富美。此外,板书还能锻炼一个音乐老师的综合能力,提高音乐教师与美术等姐妹学科的整体艺术素质。

一幅优秀的板书应字迹清楚、端庄,简洁明快,不能过于纷繁杂乱,色彩也不能太扩张、多变,一般色彩不能超过3种以上。课题要放在整块板书的上方,重点、难点应放在醒目的位置,挂图、节奏练习、卡片等教学工具要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不同的黑板演示,或老师画,或学生画,或采用演示与范图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总之,美观大方的板书往往会给一堂好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一篇:归去来兮辞教案范文 下一篇:一年级体育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