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崇《春江晚景》

时间:2022-09-13 08:58:26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②满地芦芽③短,

          正是河豚④欲上⑤时。

【注释】

①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② 蒌蒿(lóu hāo):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③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④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每年春天逆流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⑤ 上:指鱼逆流而上。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豪放派代表词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三苏”同时名列唐宋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溯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的时节。

【赏析】

好的题画诗,既要紧扣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奇妙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使得画中的明丽景象更富有诗的情感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生姿。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首先感知到江水回暖的讯息,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鸭知水暖,光凭画是体现不出来的,诗却表达出来了。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诗的前三句是描写惠崇画里的景物,这最后一句则是即景生情的联想,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都被大大地丰富了。诗人不仅入乎画内,而且出乎画外,把画上所无而情理中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

诗人的笔触生动再现了早春时节江上及江畔清新明丽的景色,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回人间的喜悦,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上一篇:《我的老师》等 下一篇:灯烛琐谈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