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范文

时间:2023-11-11 05:11:28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篇1

【关键词】实录式;叙述式;分类系统式

Listen to the observation in the lesson and record

Tang Bin

【Abstract】Listen to the lesson is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o count for muchly constitute part, passing to listen to lesson can promote the teacher's is in th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of mutually exchanges, take long repair short, attain common progress of purpose.In listen to the lesson attention observation student of performance in time detection in the teaching existence of problem, and do in time revise and improvement, be advantageous to propulsion teaching of steady development.The teaching manager pass to listen to a lesson activity and can control teacher and student in the dynamic state reaction in the teaching, with this to teaching the management make in time of adjust.Pass to a few kinds listen to lesson a record a way of analysis introduction, provide the teacher with the reference and usage.

【Key words】Factual records type;Describe a type;Classification system type

听课是教学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教师几乎都有着听课和评课的经历,掌握听课的技能和技巧,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不断向专业化程度和专家型教师的方向迈进。对于一个善于观察和善于捕捉信息的教师来说,并不只是在上课过程中去观察和记录。他对课堂上的观察与记录,实际上从走进课堂正式上课前就已经开始了。

一、听课前的准备

听课者一般要提前几分钟进入课堂,提前的时间为五分钟左右。听课者在走进教室后,有几件工作要做:

观察学生的状态。观察一下学生在课下的活动状况,用以对比其课上的表现及行为。例如,如注意到学生在课下生龙活虎,而在课上却无精打采,就可以进一步去思考,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是不是教师过多地支配了课堂,没有给学生活动的余地,或者是学生在课下消耗的体力太大了,以至于上课时注意力都不能集中,如此等等。

与任课教师交谈,了解有关情况。这段时间也可以用于与任课教师聊天,一方面可以消除任课教师的紧张心理,另一方面了解他是怎样来看待这次教学的,这次教学的准备情况如何等等。

与学生攀谈,了解他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及其它情况。这段时间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交谈,了解一下他们对将要上的这堂课的兴趣、准备情况,对任课教师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等等。

选择自己要做的位置。走进教室后,要注意观察教室的空间布局,尽量选择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坐下。

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可以用简笔画简单地勾勒一下课堂中课桌椅的大致情况,注明讲台的位置,哪些座位暂时是空的,教师周围的墙壁上都贴了些什么,位置设备有哪些等等。有的时候,你不用记录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教学用语,只凭这些图就可以反映出课堂上的实际状况,作出切合实际的分析。

上课铃声想过之后,听课者也就进入了紧张的观察状态。这时候,你要清楚自己到底要观察什么,哪些对象应进入自己的观察视野,哪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西方一些研究表明,上课过程中,听课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人员特性。指教师或学生的特性,例如教师是热情的还是冷漠的,学生是乐于合作的还是各行其道的,教师与学生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

言语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如何相互交流,谁在说话,讲的是些什么,提出的问题以及作出的回答是什么,课堂上实际使用的词语和语言表达怎样。

非语言行为。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姿态、面目表情等。

活动。课堂上开展的各式各样活动类型有哪些,活动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在干些什么(包括活动类型:个人、小组、全班等;活动数量与质量,其中质量可以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激发的学生智慧程度来衡量)。

管理。课堂常规情况、教师或学生干部的管理方式、管理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教师是如何使用视听辅助设备的,如电视机、光碟机、电脑等。

认知水平。在课堂上思维的实质和水平,例如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推力水平,或者学生对概念等表现出的理解水平。

社会方面。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分别承担的角色,建立起来的规范和规则,各自的社会背景,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权利。

情感水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相互间的融洽程度等。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在我看来至少还有两个方面的方面应引起听课者的注意:

教学材料的使用。一方面注意含有信息的材料,教材、板书、图画等的运用;另一方面注意不含信息的材料,黑板、其它教学手段的运用。

时间。各个教学手段所用的时间,教师、学生各支配的时间。

二、听课的记录方式

听课中观察的对象清楚了,还要掌握一些记录的技巧、技能和方式。常见的情况是听课者手拿一本听课本走进教室,随意的记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把自以为重要的内容简要地记录在听课本上,这样的教师一堂课下来,可能写不了几个字。实际上,课堂记录也有着形形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适合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在有些情况下,更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的。主要的记录方式有以下几种。

实录式

将课堂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来,主要反映教师与学生的言语行为和活动。例如,截取一段汽车起动机原理课,师生对话情况记录如下: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

教师:同学们好!

学生:老师好!

教师:上节课我们刚学习完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零件拆装与检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记得!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工作原理正好与发电机相反的电器,请同学们猜一下是什么?

学生:是起动机吧!

教师:回答正确。为什么是起动机呢?

学生: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正好与发电机相反,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汽油或柴油发动机起动。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

在进行实录式的记录时,注意要尽可能用师生实际使用的语言,不要用经过书面化加工过的语言来记录,否则,教师事后会很难回忆课堂上,当时的真实情况。另外,实际的对话语言能真实反映师生当时的心理状况及对话交流情况,有助于听课教师全面地把握和评判这堂课。

记录时,由于师生的对话速度比较快,要把每句话都记录下来,困难较大。这时,可用些简写符号来代替。如发电机用英文字母G表示,起动机用英文字母S表示,发动机用英文字母E表示。这样加快了记录速度,记录过程中字可以写得潦草些,只要自己认识就可以了,事后再整理成正式的听课记录。

实录式虽然反映了课堂的原貌,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记录者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机会甄别应该或不应该记录的内容,听课教师对课堂的评判职能等到听完课以后,慢慢地回忆听课时的情景,才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和结论;并且实录主要反映出来的是师生之间的语言行为,其它行为或环境等不容易记录下来;此外,记录者不大可能再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教师的教态等,而这些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也是课堂上极为重要的内容。

叙述式

叙述式是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概括化地反映课堂情境,记录者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叙述课堂上发生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可供讨论,这种记录方式在人类学研究中曾被广泛运用,在一定意义上属于人种志研究。

下面是一堂汽车实习教学的听课记录片段:

李老师在10:00分走进教室,10:05分正式上课。他先查看了黑板用不用擦,实习操作台架上的工量具及需要进行拆装的节气门体,是否摆放整齐。他与坐在前排位置的学生寒暄了几句。很快学生都到齐了,10:05分,,师生之间相互问好后李老师正式开始上课。

李老师说:“今天我们进行节气门体的拆装及检测实训,在操作之前我们先讲解实习安全,简要复习节气门体工作原理和拆解要领。”

这种记录方式好处在于一是没有马上决定记录什么的压力,记录者可以从容地判定要记录的内容;二是在上课记录时,就可以较容易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明了各环节与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三是可以较全面地捕捉课堂各方面的信息,如果课堂氛围、环境、教师与学生的非言语行为等;四是可以明确课堂上体现出哪些可以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堂课的研究价值有哪些。

分类系统式

分类系统式记录是将要观察的内容分为不同的项目,分别进行观察和记录。这种方法在西方的课堂观察中运用较为普遍,我国的教师还没有这方面的习惯。有人认为这种记录方式是用于专业研究者的教育研究的,教师则不必在意。其实不然,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记录方式,从听课的目的要求出发,自行设计一些简单的分类,也是完全可能的。借助于这种方式进行记录,与定性记录方式(例如叙述式)不同,可以为听课者提供较为详尽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定量信息。

三、听课后的观察与反思

下课铃响了,按照一般的理解,好像听课就到此结束了。其实不然,在课后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你理解和认识这堂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比如,你可以与学生攀谈,了解他们掌握本节课内容的情况,来看看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了,至于选择与哪些人交谈,视学生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及课后的实际情况而定;也可以观察一下学生课后是否还饶有兴趣地谈论着本节课的内容,这实际上也可作为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听课是教学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教师几乎都有着听课和评课的经历;掌握听课的技能和技巧,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教师自身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不断向专业化程度和专业型教师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2001-1-4.

[2] 教育部师范司主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学民,申继亮.国外教师职业发展及其促进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4).

听课记录篇2

问题导入:展示各种克隆生物的图片;展示生活中和网上人们对克隆的态度。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辩论题目:克隆的利与弊

渗透思政意识形态:通过我国克隆技术方面前沿成果的展示,引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克隆技术的原理:问题探讨部分已经向大家简单介绍了克隆的原理同学们课后也收集了充分的资料小组代表来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克隆技术的原理

渗透思政意识形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清理论基础为后面辩论赛提供理论支撑。

克隆技术的应用:根据小组课下合作搜集的资料发言人进行汇报。帮助理清克隆技术有利的方面,同时引发辩证思考。

学的情况:

学生兴趣高昂,寓教于乐,教学课堂非常活跃,一节课内容很完善,学生掌握的也很充分。

评价与建议:

听课记录篇3

名教师,不仅要会备课,会上课,还要会听课。要听有所获、听有所得。学会欣赏,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记录,学会评价。

【关键词】 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教师;

问题

不论是基于校本教研的需要,还是教师主动发展的需要,听课都应该是每位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听课的过程是相互有观摩学习的过程也是彼此交流提高的过程。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会备课,会上课,还要会听课。要听有所获、听有所得。

学会欣赏。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知道教材是教师进新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最初的“剧本”。一堂课上教者如何正确处理教材,突破教材束缚,创造性的使用这个“剧本”,又是如何体现专业素养,施展教学技巧,艺术性的处理这个“剧本”?能欣赏到这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通过听课,看教师是怎样运用科学方法,做到“智慧的教”;看学生是怎样发挥自身潜能,做到“聪明的学”。课堂上的风景丝毫也不逊色,只要能静下来细细欣赏,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都能品出个别样滋味来。

学会观察。观察就是仔细查看客观事物或各种现象。他不是心不在焉的随便东瞅西望,而是科学的明察细看。如果在听课中善于观察,就一定会搜获更多可以取长补短或值得思考借鉴的东西。作为“观察者”,听课教师不仅要观察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诸多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调控、对细节的处理等;同时,听课教师还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应该是听课教师要观察的。此外,课堂的环境布置、师生互动的程度、意外因素的干扰及处理,也应当是听课教师要观察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对授课教师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才能促使听课者去思考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会思考。带着思考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有一位严老师做过这样的设想:如果有一名教师带着某个专题或典型性问题上课,其余教师则带着问题听课,每位听课者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可以更好的借助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把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研究,那么就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解决,达到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

学会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象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听课记录既有别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又与课堂的教学实录有所不同。它应该是对课堂教学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听课教师不是“摄影机”,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做事无巨细的“实况记录”。我们可以重点记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可以记录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败笔,还可以记录一些课堂中出现令人兴奋、激动的环节。课堂毕竟是流动的,听课教师不可能象专业速记那样,将字字句句均记入听课笔记。笔记除了应对学校的检查外,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教育思考积累素材。

学会评价。翻开一些老师的听课记录本,我们常会发现大多是有记有录,而没评没议;有些教师即使有评议,也是简单空洞,几乎没有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我觉得听课教师还应具备评价的意识,并有能力去客观公正的评议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通常一些学校对外开课,都会给听课教师发一份“课堂评价表”,但如果主办学校没有当场收或及时收,很多听课教师就不会积极主动填写并上交这样的评价表。其中的原因也许与听课教师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是分不开的。其实听课老师不仅要成为胆大心细的“观察者”,成为主动积极的“交流者”,更要成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者”。

听课记录篇4

一、 听课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

听课虽说是听别人的课,但也要有备而听。可以先把自己当做执教者,做到熟悉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构思好自己的教学程序,如:教材如何处理,课堂结构如何优化,教学重点如何突破,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情况,写好教案。听课前还必须研究执教者教案,看教学设计是否具有独创性、层次性、逻辑性,并能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一些必要的预测。如有可能,对所听课的班级的学生情况也加以了解,这样听课才能有思考、诊断的参照物、听课时方能揣摩得更深、更透,才能从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二、 听课时必须认真记录和点评

听课时,听者必须时时审视执教者,看他精讲是否到位,方法是否得当,训练是否有效,观察整个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要认真记录,要记下教学过程和环节,要记下师生活动情况以及活动的起止时间,讲和练的方式、内容、容量,练的人次;要记下板书设计,对教具使用情况,教者设计的当堂练习也可做适当的记录,记录时尽量记师生的原话,在随感栏里要及时记下值得学习之处和有待研究、改进的地方,及时点评,这样做不仅可以迫使自己仔细记录、积极思考,还可以防止遗忘,为以后的评课积累一些素材。

三、 听课后必须参加评课

听百家言,成一家书。听课后应积极参加评课,因为课后的分析评议,实质上就是根据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进行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这是联系教学实际,学习、研究、检验,并进一步充实、发展、提高教学理论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的可靠保证;再者,集体评课时,有具体评析对象比平时的纸上谈兵强得多。在评课中,大家各抒己见,有利于弥补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同时把自己的见解讲出来接受大家的评议,这样才能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评课时,首先要耐心地倾听执教者对教材、学生情况的分析,对教学思路的介绍,积极发言,大胆提出不同观点,以自己记录的事实和数据分析教学的得与失。

四、 听课后必须写好听后记

每听一堂课,都应认真推敲,仔细品味,根据听课和评课的纪录,写好听后记,让自己的点滴体会留有痕迹。听课的真正目的并非听课本身,而应让听之课成为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完善自己教学方法的有益源泉。这样的听后记才会有益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从而真正达到听课为提高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

听后记应首先记下总体评价,一看目标确定是否合理;二看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符合学科教学的一些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如英语应体现“直观教学”、“螺旋上升”、 “反复循环” 、“呈现—实践—迁移—运用”、“五步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教学原则和方法;三看目标完成情况和课堂效率的高低,是否突出了“交际性原则”。

听课记录篇5

[关键词]适应型教师 发展 听课 策略

教师群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按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职业年龄特征,可以把教师群体分为: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新手型教师(0~5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工作,已经适应了教育环境的适应型教师(5~10年);经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教育工作已经是得心应手的成熟型教师(10~20年);将经验通过研究、实践、反思等形成自己教育教学观点、思想方法理论的专家型教师(20年以上)。

适应型教师的知识结构中程序性知识已比较丰富,具体表现在他们已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熟悉的教学环境中运用,但这种运用多为长期练习的结果,条件反射的成分较大。缺乏的是条件或背景性知识,即在新的教学情景中,更多关注于学生的个别差异,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条件性知识不足。从反思能力的教学设计环节看,该教师群体的教学设计无法超越教材,其教学经验也有一定的闭锁性。因此,适应型教师反思的重点应是课堂教学策略,具体包括非语言策略、交流策略、组织策略、评价策略和帮助策略。听课则是弥补以上不足的最佳途径,也是适应型教师进步发展的有效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的听课,发挥听课的效能,实现自己的教学成长,顺利地度过自己的适应型教师阶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听课前要有准备。

课前了解这节课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有哪些新旧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个内容,当时的问题和困惑是什么等,明确听课目的。

2.听课时应有明确的目标。

这里的目标指的是听课者应特别留意的具体的环节,或听课者自己上课时遇到的困难或困惑。例如,可以听讲课者的新课导入部分,可以听讲课者的环节与环节的过渡部分,可以听讲课者的结束部分;也可以学习授课者课堂时间的分配与把握,多媒体的运用的时机与频率;还可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授课者对学生提问的问题的类型;研究学生回答的策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反应;甚至还可以学习授课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等。听完若干授课者的相同部分后,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博采众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以促使自己在教学上的成熟。同时也可以把他人的不足与失误记录在案,以警醒自己。

3.听课记录应有重点。

平常听课时,大家总是忙着记录,忙着记录教师讲的内容、板书、学生的回答,而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怎样展开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笔者认为:听课记录应当有别于授课者教学设计,应是对教学课堂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与思考。听课记录应当有记录,有点评。听课记录要有重点,对内容要有选择。这个选择可根据自己的听课目标而定。文字应简练,为了简便迅速,可用简笔画或符号代替。

4.听课后应有评课与反思。

听课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后的交流与反思。但大部分教师在听完课后,就匆忙离开,不参与课后的评课与交流,出于某种原因也更不会去与人讨论,这样的听课收获就会很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听完一节课后,授课者与听课者应与专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点,听听其他听课者的意见与建议。评论一节课上得好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好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好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说得清楚,都能切中要害的。所以,课后的评课对于听课者而言,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业务修养的的最佳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是竞赛性质的课,还可以借机了解比赛评价的标准和细则,为自己日后参加此类的比赛积累经验和资料。

只要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学习的心态、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的类型、不同阶段、不同教师的课,聆听不同专家,不同听课者评课者的点评、建议与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与其他教师交流,就必然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并能尽快的使自己度过适应型教师的阶段,从而向成熟型和专家型教师进发。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听课记录篇6

【关键词】 新课程 历史笔记 过程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62-01

1 历史笔记的现状

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课堂笔记习惯的培养,但着眼点却只关注教师讲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学生历史学习中思考、感悟、交流、讨论的笔记关注不够;只关注课堂的笔记,不关注整个历史学习过程中的笔记,重视了“历史课堂笔记”,不重视“历史学习笔记”。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良好的笔记习惯,把笔记当作任务、课堂笔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有较好笔记习惯的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仍是不少学生的尴尬境地。以下试结合我班学生的历史课笔记的几种类型作一简要分析:

1.1 标注教材型笔记

这类笔记做起来较容易,上课相对轻松,主要功能是帮助理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很多学生选择这种形式的听课笔记,有划划写写在书页旁边的,有用不同颜色涂出相应文字的。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这种笔记方式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认真听讲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批注学会看书,找出书中的关键词句和信息,对后续的复习也有一些作用。但整本书划划写写的,有时会重点不够突出。不能反映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方面明显不足。

1.2 知识结构型笔记

这类笔记基本上较好地囊括了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清晰而详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有些教师喜欢用各种示意图、表格来呈现历史知识结构,相应的表格式、图示式的笔记在本质上仍是属于知识结构型的。)在课后历史学习和复习的某些环节中,可以用看笔记代替看教科书,达到“把书读薄”的要求。从笔记的过程看,这类笔记所花的时间较多,如果是随堂记录的,听课时必须非常认真。调查发现,做这类笔记的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形成习惯后,多数学生也不会因做笔记而影响听课;部分学生笔记速度较慢,需要课后结合教材和其他同学的笔记加以补充。这类笔记无论从历史知识掌握的角度,还是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都对学生历史学习有不小的帮助。但这种笔记仍是基于接受式学习的,往往对历史问题的质疑、探究明显欠缺,有待进一步改进。

1.3 问题重点型笔记

比较而言,这类笔记既有一定的知识结构,也记录了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不仅能反映听讲的情况,还能反映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说明这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听课很积极、思维很活跃,初步具备了探究学习的习惯。调查发现学生中这样的笔记比较少,多数学生认为这样的笔记知识点太少,参考答案记录不够,不利于阶段性复习。

综合考察以上四种类型的笔记,总体上还是基于听课的,体现的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历史学习方式。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看,笔记作为经典历史学习方法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基于看书的笔记、基于思考的笔记、基于讨论的笔记、基于探究的笔记等都付之阙如,这方面做得最好的问题重点型笔记,也是浅尝辄止,效果并不理想。

2 开发笔记在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下的新功能

2.1 使笔记成为反映学生学习过程的载体

从笔记的功能看,要让笔记不仅成为复习巩固工具,还要成为保证听讲、启发思考、记录过程的载体。从笔记的内容看,要改变只记知识点、提纲、知识结构的传统,增加笔记的内涵,特别是要记录阅读所得、听课所感、思考所悟,反映整个历史学习的过程。从笔记的形式上,可以设计符合自身特色的分栏目笔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知识结构、问题探讨、错题集锦等笔记栏目,记录历史学习过程的点点滴滴,使笔记成为自己复习巩固的好帮手,也成为历史思维发展的成长记录册。

2.2 使笔记真正成为辅助学习的一种方法

很多历史老师规定上课必须记好笔记,有时还要加以检查,很多学生因此把笔记作为一项历史学习的“任务”来完成。有不少历史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比较“随意”,有的根本没有笔记本,把很多重要的内容、问题标在课本上,但他们上课时从容听讲,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有些还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记了很多自己思考的问题,学习非常主动。这一现实告诉我们:笔记不在于形式问题,不要把笔记变成一项学习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不必对笔记本的具体形式有硬性要求,不能被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束缚了手脚。历史学习的一项“看家本领”就是会记笔记,要从方法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笔记:包括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的关键信息,如何记录阅读和听讲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记录思考和讨论中思维的火花……,笔记一旦成为习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终身受用学习方法。

2.3 笔记不仅是教师课堂的重现,还是学生学习、思考的延伸

听课记录篇7

关键词:听课;新课程理念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几乎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是在听课中不断成长,在听课中不断成熟的。如何听课?听课又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个人对听课的看法。

一、带着准备去听课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教师要从听课中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余文森教授曾比喻说:“听课前不准备、听课中不记录、听课后不思考,就像天天回家爬楼梯,爬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有几级。”因此,听课时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例如,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上,我会怎么做”;“我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节课有哪些闪光点,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什么启发”;“这节课有哪些遗憾,怎么去改进”等等。这样,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优点与不足,在自己的深思、善辩、慎取中变成了自己的宝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那么,听课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来自于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学习新课程标准,把住方向盘。2.结合课题研究,关注教学策略。3.凭借个性教学风格,开拓设计思路。4.熟悉名家名课,适时学以致用。

二、带着新课程理念去听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衡量。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带着新课程理念去听课,自然会关注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并重视其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没有在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等。由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并以此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三、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风景是这样,听课也是这样。听课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抱着不同的心态听课,听课的效果与收获也自然不同。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引领了他人也成长了自己;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课,既鼓舞了伙伴也积累了经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增长了见识又点化了智慧;站在评析者的角度去听课,既撞击了心智也融入了思想。所以,听课者要用一种谦虚的、开放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教学,挖掘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听课者才能透过表面的现象,观察到本质的东西,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深刻地领会到教育的精髓。

四、带着技术含量去听课

传统的听课无非是凭着主观感受“听听记记”,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听课细究起来是“技术活”,听课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听课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而,要较好地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娴熟地掌握和灵活地使用一些技术。例如,有意识地借助量表、图式记录等工具来观察课堂;有意识地运用摄像机、录音机等现代化设备来辅助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能力地分析各种采用定量和定性课堂观察记录的原始资料等等。

五、带着反思去听课

听课及时的整理和反思尤为重要,一个没有反思的教师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曾看到一位教师回忆自己的听课经历的文章,他总结了自己的三个变化:一是完整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想记录;二是由耳朵听课到眼睛看课再到用脑子想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其实这三种不同的变化就是一个普通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听课中何尝不是经历了这种痛苦的抉择?在听课中总结得失:得者成为经验、失者成为教训,失则及时调整、改进,转失为得,又把听课的“痛苦”变成了“直抵内心的快乐”。将每一节听课整理下来,全面的反思,即使是一听一得,甚至多听一得,都弥足珍贵,就像散落在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颗颗“珍珠”,只要用心地去拾遗,就能串起精美的“项链”,让你熠熠生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独教而不互听,不与人交流学习,就会使自己见少识浅。在广泛开展听课评课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听”出以后努力的方向。这种听课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想这就是我区推行“推门听课”的初衷吧。

参考文献:

1.陈明娜,《提高听课效益的方法》,《广东教育》

2.林存华,《新课程精神观照下的听课观念变革》,《教学与管理》

听课记录篇8

【关键词】观察 捕捉 分析 记录 评价

在我们的教学中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教研课,如领导检查的课、科室同事相互学习课、研讨课、各级教研课等等,在听课结束后大家将组织教师对授课教师及这节课进行评价分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如何来评价一节课,怎样来把一节所听的体育课评好,同时通过听评课后使我们在课堂教学水平上有所提高呢?

一节课就好像是一块多面镜,从听课者的不同,观察角度的不同,评价角度的不同,因而对一节课的看法也就会出现不同的评价,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听课后如何来更好地评价体育呢?

一、 深透的视野观察课堂

在教学中,不管是平时上的常态课,还是上的公开课,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教学特点,他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示出来。所以,我们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就需要用我们深透的视野去观察课堂。

首先,听课教师在听课中要注意观察,通过教师的教态、语言、示范、学科专业知识等来评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评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

其次,在听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本节课的教学组织及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完整,在教学中组织是否紧凑严密,在时间的安排上是否得当。

最后,在听课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具体,是否明确;教学内容难点是否突破,重点是否突出;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否得当,符合实际。

二、 精准的眼光捕捉课堂

评价一堂体育课,不单单是看教师的教,还要看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学习的过程。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我们的听课过程中都必须关注,听课者并不是旁观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参与其中,通过认真看仔细听、观察思考有备而听,从不同的角度来捕捉课堂。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双边的活动,我们要观察学生在课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情绪的变化,学生是否乐于参与讨论、思考、发言,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等等。在评价一节体育课时,课中能听到学生欢快的笑声,那么这节课就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体验,学生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想学、乐学。一堂好课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和学生配合积极默契。所以,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中,我们应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来对教师的教进行反馈性评价。

三、 活跃的思维分析课堂

我们要通过课堂的展示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客观的、公正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

评课前,听课者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对所听的课要熟悉教材,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授中要解决突破怎么的问题,对整堂课要有所了解。

听课时我们要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回答,师生之间的交流;认真看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动作,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对于课中的一些内容及时做好记录。听课结束后,我们要对这节课进行整理和分析思考。

我们在评课时可以分析一下,如果这节课让我们自己来上的话,在一些问题上我们将会怎么去处理,在重点、难点上我们将会怎么去突破,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与所听之课做一比较。当然,评课教师在评课时重点还是要根据授课教师的这堂课进行评价,不要另起炉灶,大谈特谈我们将怎么上这节课,而是要根据所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探讨、研究来评价所听之课的优点与不足,通过大家一起评价分析这节课,使授课教师能改进本堂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通过评课取长补短,在大家的互评中提出完善的改进方法。

所以,通过分析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评课使教师开阔教学的思路、拓展教学的视野,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选择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改进课堂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 巧妙的方式记录课堂

评价一堂课不仅是艺术,同时也是学问。评课活动中我们首先必须认真听课,同时做好听课的随堂记录,为听课后的评课做好准备。所以,在听课时我们要掌握好一些方法技巧,巧妙地把所听的课记录下来。

通常我们都是运用实录型的方式来记录课堂,运用这种记录方式时,我们就像录像机一样把课堂整体记录下来,但在记录的过程中,既要听又要记,有时教师来不及,而且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对于课中一些关键的内容就不能去评判,只有到听课结束后再重新详细地翻阅听课本回忆课中的内容再进行评价。那么,如果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课堂记录,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巧妙运用一些方法来记录课堂,如我们在听课中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字母、图形或符号来代替一些文字记录,运用一些我们自己熟悉的东西来简写、速写,这样在我们听课中可以节省时间,让我们在听课时能有更多时间和机会去听课,去了解课堂、观察课堂、评价课堂。

另外,我们也可以运用叙述式的方法进行课堂听课及记录,这种方式以第三人称的方法进行课堂记录,在听课时我们可以按自己的需求来记录课堂,运用自己的方式来概括所听之课,在听课中教师可以按照需求来对所听的课进行情况反映并对一些问题提出探讨。在听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比较容易把握整堂体育课的结构与本堂课的环节,能有充分的时间去评判课堂中的一些关键点,同时也可以去观察捕捉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细微活动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捕捉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适时恰当的思考分析,并记录下探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评价课堂做好准备。

五、 切合实际的评价课堂

通过评课,我们要切实地提出课中的不足,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我们评课时不能华而不实,切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实事求是,讲究质量,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所采用的评价标准应该有所不同。在评价一堂课时,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情况对课堂进行切实的评价,对授课教师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思路,就像我们平时写文章的时候要有思路那样,我们上课时也要有课堂设计思路,这是我们上好一节课的主线和脉络,它将指挥一节课的组织编排,各个教材环节怎样过渡衔接,时间及练习密度的安排等。所以,在评课时我们可以看这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内容,教学思路是否有创新,教学思路在课的流程是否层次清晰,教师在授课中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评价一节课的结构,我们可以看这节课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学练的安排,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结构是否严谨,密度是否适中,过渡是否自然。如果一节课在结构设计上不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不同。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灵活运用,量体裁衣,在评课中我们可以看教师在教法运用上能否面向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所教授的内容的教法,同时看能否创新,运用恰当,让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激活学生学练的激情。

上一篇:牧童范文 下一篇:在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