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记叙文范文

时间:2023-10-17 13:31:09

初二记叙文

初二记叙文篇1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指导;优化;提高;结合

文体类型不同,其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就不同。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记叙文写作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1]。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一、我国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教材内容的问题。教材内容的设置强调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教材中经常出现针对同样的主题反复训练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第二,教师的问题。教师侧重于学生在写作技巧和审题等方面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标准较为传统,无法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反而会打击学生的写作自信,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2]。第三,学生的问题。学生是记叙文写作学习的主体,但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于记叙文的文体类型与其他作文类型的认识不清,导致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文体混乱的情况。此外,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采用背诵范文的形式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

二、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材内容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本,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优化教材内容,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为学生讲解记叙文六要素的基础上,脱离教材的限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500字的记叙短文写作训练[3]。又如,在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课本中的内容,如《观潮》,或让学生欣赏其他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秋天来到我家的院子里》等,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例如,在以亲情为主题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亲情的可贵,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传奇人物的一生,然后让学生以记叙文的文体进行写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视觉上的需求,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着明显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问法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记叙文写作基础,还要让学生对记叙文的文体和写作重点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相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包括字词句知识、文章结构和写作思路等,从而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写作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背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是“父亲的背影”,而线索是记叙文中的重要因素;对比《变色龙》一文,它的线索则是主人公对狗咬人事件的处理。综合二者可以看出,线索的分类有多种,如中心事件、人物、事物以及时间和空间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外,阅读教学还可以直观看出记叙文与其他文体,如议论文、说明文、散文以及诗歌等体裁的不同,加深学生对记叙文的认识[4]。如对比《敬畏自然》《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可以发现,《敬畏自然》属于散文文体,《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属于议论文文体,这些文体在写作要素、结构等方面均与记叙文明显不同,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记叙文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提升其写作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优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采用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进而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德彦.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以2012年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4):157,159.

[2]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J].求知导刊,2015(14):19-20.

[3]吴爱钧.观察生活,依托教材,捕捉细节:试论初中记叙文细节描写的教学指导[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8):114-115,120.

[4]孙洳冰.浅析义务教育阶段记叙文写作教学:以《记一件____事》写作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0):115-118.

初二记叙文篇2

论文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这五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听说入手,并通过朗诵、阅读、翻译等途径,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英语作文课的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 Best 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 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 enemy—enemies, behave, honest, I agreed with…; 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Will you please do 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 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 Best 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 like to have friends who are different from me, because 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又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Li Hai. He is taller than I, and I am heavier than he. 还有同学接着说:My best friend is more outgoing than I. We both like sports and w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o we often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 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2.林才回 行动研究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初二记叙文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观察生活

记叙文是作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与质量。记叙文教学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才能指导初中阶段的学生写出文笔优美、叙事清晰的记叙类文章呢?笔者认为,初中教育同仁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尝试:

一、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有效前提

记叙文是一种以人、事、景、物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体形式,对写作者的观察能力有极为苛刻的要求,要求写作者在具体写作之前率先对要描写的具体对象进行最细致、最深入、最全面的观察。可以这么说,写作者的观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记叙文写作的效果。

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质量,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对此,笔者采取了随机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的活动:伴随着上课铃悦耳的声音,笔者快速走上讲台,并与学生进行了例常的问候示意。这时,学生精神集中,等待笔者展开新知识、新内容的讲解。可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笔者并没有如同往常一样开始讲解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而是率先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用最精确的语言描述老师刚才是如何推开教室门的?是以何种姿势迈上讲台?又是以何种表情向大家示意问候的?”在诧异中,学生纷纷开始了认真的回忆与思考。可是,由于笔者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进行示意问候等动作都是学生习以为常的,他们并没有认真观察,自然也难以说出各种具体的细节。记叙文的写作也是一样,没有细致的观察,我们就不能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深刻认识与理解,又何谈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呢?希望大家从这次经历中汲取教训,在日后做一个热爱观察、认真观察的细心人,相信,这样对你们记叙文的写作是大有帮助的……”

如此,借助这一随机的观察训练活动就使学生意识到了观察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观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进而为其自身在良好观察能力的帮助下发掘、积累更多的记叙文创作素材、真正写出高水平的记叙文佳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写作资源,是提高其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根本来源,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资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初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展开具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时必须从初中阶段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实际经验或者亲身体会出发,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有的有效记叙文创作素材、资源,这既是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来源于生活”正确意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得以更加积极、踊跃地发掘自身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创作素材,更是学生完善资源积累、切实提升自身记叙文写作质量的重要突破渠道。

在对这一点形成足够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致力于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中的记叙文写作资源。如,在《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并没有在给出学生文章题目之后,就要求他们马上创作,而是充当起了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认真回忆各自参加过的拔河比赛,并踊跃发言说出具体的细节。有的学生回忆道:“拔河比赛中,我注意到参与的队员全都铆足了劲儿,有时甚至能看到他们因为太用力手臂上、额头上的青筋都爆出来了。”还有的学生回想到:“在拔河比赛中,我观察到队员们有时会大力喊口号,一边喊着口号一边用力将绳子往自己所在队伍的方向使劲拉。”还有的学生回顾到:“我印象中最好玩的一次拔河比赛就是对手们全带了一个个搞笑的脸谱,致使在拔河比赛中我们组的队员一看到他们的脸谱就想笑,自然也就使不上多少劲了,虽然最后是输了,但是我们也不生气,反而是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那真是一次有趣的拔河比赛……”

在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现实生活及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拔河比赛回忆的过程中,他们对拔河比赛这项体育活动自然就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以此为基础,他们这次《记一场拔河比赛》的记叙文写作自然是目标明确、情感深厚,而不需要再东拼西凑、生搬硬套、胡编乱写,自然也能写出真正具有水平与质量的记叙文佳作。切实将挖掘学生现实生活资源、辅助开展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帮助学生写好记叙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成的教学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与努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得便是这个道理。但笔者坚信,只要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秉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努力钻研、勇于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记叙文佳作。

参考文献:

初二记叙文篇4

关键词:文体知识 ;阅读教学 ;提高能力

新课改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强调“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指挥棒带来语文教学“唯人文性、忽略语文知识的倾向”,致使不少省市近年来语文中考很少考课内阅读。其严重后果是学生的语文知识特别是文体知识缺失,给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极大被动。如何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笔者以记叙文文体知识为例谈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了解文体阅读要求,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知识性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一直占主导地位且所占分值较多,但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丢分较多。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授记叙文文体知识、了解文体阅读要求对备考的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教学近乎快乐教学,除了背诵外,一般很少详细讲解文体知识;而初中生因考试需要必须重视文体知识的考点。如何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知识性呢?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时,有必要分年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以及与文体相关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初一年级侧重对记叙文要素、顺序、详略的分析理解,对文中表达方式的辨别与理解,对词语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学会感悟人物形象;初二年级注意对文章、层意、段意的概括,对句子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学会分析事件;初三年级着力对文段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对文与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欣赏,引领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并进行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述。当然划分不应机械,要因文、因班、因人而异。

知识点的传授是必需的,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文体知识在阅读能力培养上的价值呢?不妨从记叙文阅读试题设计中探究命题规律,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点对阅读解题的重要。记叙文阅读试题一般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阅读材料来自课外,内容文质兼美、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且大多反映亲情、友情,能给人以启迪。二是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要求能分清记叙文要素,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和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还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能谈出自己的感受,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表达作用,能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三是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一般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强化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强调情感体验,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渗透。对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学生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地关注甚至寻找命题点,文体知识的价值自然能领悟到。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会学生变为教会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将字词句篇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升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语文知识观,过去把知识传授本身作为价值取向。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人文性,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

初中生处于探奇年龄阶段,任何知识点一旦和考点联系起来,就会感觉索然无味。如果开篇详细介绍文体知识或告知答题方法、答题要求,就会失去阅读欣赏的趣味。笔者的尝试是不求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讲授语文知识点,而是让学生拿到课文后自己阅读,然后圈点自己认为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知识点,说出来大家分享,这样经过筛选出来的既是一课里最重要的知识点,也避免了教师灌输的无趣。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有人对词语赏析、人物描写感兴趣,有人对作者研究较多,对叙事方式、主题表达有独到感悟,还有人会发现线索、过渡句、层次顺序等篇章结构安排的精巧。同样是知识点的传授,学生讲和老师讲大不一样,不仅仅是形式上不再是“满堂灌”,不再是平铺直叙的介绍,而且是学生像寻宝一样,自己去发现、自主去探究。其人文性体现在学生是主体,是阅读教学的主角,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点的容器。

当然,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激发阅读兴趣,还应该是传之以阅读欣赏的方法,以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笔者常以教材为例,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欣赏记叙文的用词美、情节美、表达方式美,引领学生探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线索及表达方式等安排的独具匠心,然后让学生自己体悟、归类、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以致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才能持久保持阅读兴趣并形成良性循环,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

三、妙点学生自主生成,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性

授人以“鱼”,是传授知识;授人以“渔”,是传授方法。而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就需要将“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变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生能力生成的最高阶段。如果说以前教师的工作是给学生水,那么现在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带领学生去找水、找源头的活水。如何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活水呢?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形成寻找水源的意识,就要靠教师的妙点方法和思路,引领学生去“悟”、去“生成”、去学会“学习”。

比如说记叙文阅读的六步法:①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通过揣摩题意,辨出文章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以哪个为主;②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不管哪类记叙文,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③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④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辨析文章主要采用顺叙还是倒叙,有无插叙、被叙或追叙等;⑤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⑥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学新课文、写作或做课外阅读时,能有意识妙点记叙文阅读六步法,引领学生寻找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源头,学生就会发现“鱼”(文体知识点)、思考“渔”(解题思路),从而领悟“渔识”(提高阅读能力)。

“教会学生”和“教会学生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不同境界,如仅仅“教会学生”,形成的是文体知识点的框架,没有阅读乐趣;如“教会学生学习”,则以鲜活的例子,跳出框架探究,再看框架内的文体知识就别有风味,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田速.记叙文阅读巧答题浅谈[J].读写算,2011(14).

初二记叙文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注重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首先,语文的源头就是生活,写作的源头也是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文章中没有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亲近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深入体会生活中的细节,从生活中获取和提炼素材,积累写作元素,这样创作出来的作文才能够生动形象,充满真实情感。在生活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有很多种积累素材的方法,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趣事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周国平在《风中的纸屑》一书中写道:“很多时候,灵感和素材只是一瞬间,他随身都会带着小的便笺纸记录下来自己的灵感。”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父爱写作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父爱,着重于展示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爱,这样能够让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父亲,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爱以及爱的方式,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或许就能够去关注这些父爱的细节。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情节和细节,让学生能够使用真实的情感和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其次,教师除了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中积累的素材以外,还应当注重引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可以获取别人的生活经验,丰富自身的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写作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把作文写作指导渗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对细节的描写,鼓励学生模仿练习。例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朱自清的《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文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学会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和方法,学会做阅读笔记,摘抄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写读后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掌握写作方式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首先,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文中人物刻画得不鲜明缺少个性,叙事平铺直叙缺少层次感,事件选择模式单一缺少新意,描写老师情节多是带病上课,同学之间多是因小事闹矛盾,最后又和好如初,作文读起来索然无味,没有个人的独特见解,缺少自己的真实情感,很难引起读者的心理共鸣。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有众多弊端,除了缺少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外,就是缺少记叙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记叙文是初中学习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这记叙文的“骨”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记叙文完成立题后,首先,教师应当勾勒出记叙文的写作框架,明确记叙文写作的重点,保证记叙文写作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和素材进行提炼,深入去发掘素材中的内涵和精华,引导学生发现情感表达的点,叙事思路清晰流畅,内容衔接有序。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注重真情实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写自己的切身感受,写自己熟悉的人或者事,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描写人物的记叙文写作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想象,刻画人物时,可以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等细节来表现,进一步突出人物的鲜明形象。

其次,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叙事方法,记叙文是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的,但同时它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升华,可以使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增加文章的美感。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练习、模仿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在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比较与探究”《养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中对养母的描法,以及对养父形象的刻画:“养父回来时,我便向他说养母偷粮食的事。养父听着,却低着头,默默地手持着烟锅吸着他的兰花烟。养父是有文化的,可以熟读《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偷粮食的事他是不能做的,但对养母的行为,他却只有低下了头,不能硬做正人君子。”短短的一段话刻画了很鲜明的养父形象。通过文中对养父养母描法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记叙文作的能力和水平。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写作有着一定的困难。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通过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建荣.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67):44-45.

初二记叙文篇6

写作心理转换理论认为,写作是学生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许多作文训练之所以没有成效或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作文进程中的心理转换过程。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

“评评”、“改改”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加工过程。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数码故事叙述”的作文评价从要求上回归“平民化”,从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变为对过程的关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作文中的不足,从而有反思,有改进,有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呈现出作文目标实用化、作文题材生活化、作文指导交际化、作文评价“平民化”的特征。这是对现行的各种记叙文教学形式的补充。希望这样的探索能对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参考,有助于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

(作者单位:上海北虹初级中学)

初二记叙文篇7

写作心理转换理论认为,写作是学生将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许多作文训练之所以没有成效或成效不显著,主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作文进程中的心理转换过程。

关于“转换”,我国学者刘淼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思维到外部书面语言表达要经过三级转换。

第一级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的直接转换。内部语言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相关联的言语形态,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内部语言的语音的发音是隐蔽的,二是内部语言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为思考对象,三是内部语言呈现片段性。第二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语言的转换。第三级转换是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转换。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有重叠但不完全相同:加工充分、质量好的部分经过过滤器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不合要求的部分要经过再加工。

从这个理论出发,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往往决定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质量,二是有效的作文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转换,三是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有助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教与学的过程(见下表)。

“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基本形式可概括为:拍拍——说说——议议——写写——评评——改改。

拍拍——学会观察,积累印象

真实的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生命。学生虽然每天都能耳闻目睹、亲身经历许多事情,也可能通过一些媒介获得许多人和事的信息,但是在写作时却往往会抱怨“没什么可写”,究其原因,在于观察能力不强。观察就是运用人的感官感知客观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是学生认识生活、积累生活印象的主要方法,对写作具有特殊意义。

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并利用一定的载体让学生实践,这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拍摄成了我们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其直观、具体、可重现的特点,对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很有帮助。

从前表可以看出,数码素材的拍摄根据阶段和教学要点的差异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阶段教师指定拍摄主题,有时甚至要由教师提供数码素材,素材的内容主要反映学生在学校的共同生活。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在校园内的生活拍摄便于教师有效指导。从教学要点的要求来说,统一的素材便于教师组织集中、有针对性的教与学的活动。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相关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从记录共性的学校生活,逐步进入记录具有个性特点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从拍摄完整过程到拍摄某些片段甚至某一瞬间。在用数码技术记录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升,各种生活印象不断积累,为记叙文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数码素材为作文教学创设了真实的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说说——降低难度,以说带写

“说说”主要是指学生的口述作文。从写作三级转换理论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有助于内部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口述作文将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区分开来,避免了高水平加工与低水平加工的同时进行,降低了书面作文的难度。因为有了“拍拍”的基础,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学生的口头作文变得有话可说。说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数码素材进行整理、思考的过程,也是推敲词语、斟酌语段、调整结构、增改内容的过程。通过口头作文,学生做到胸有成竹,使得书面表达更容易,质量更高。

口头作文教学常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参与口头作文的机会,并可以得到小组成员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小组指导和班级交流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转化的质量。

议议——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议议”与“说说”是交错融合的过程,两者交错进行,互有促进。

内部语言转换为书面语言需要经过过滤器的筛选,那些质量不高的信息需要重新加工,而整个加工过程都是在自我监控下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议论与评价,不但有助于加强这种内部的监控,也有助于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数码故事叙述”作文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数字化的写作素材和交际化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师生可感、可知的范围内。在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时,其他人作为观众、听众,在看和听的过程中思考。在口头作文结束后的“议议”部分,其他人又成为评价者和建议者,根据个人对写作素材的感知、体验和思考,讨论切磋,各抒己见。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注意倾听,适时点拨,合理引导,适当指导;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除了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用教师的热情与真情去点燃学生写作的兴趣与激情。

写写——合理要求,优质转换

有了“拍拍”、“说说”、“议议”的充分铺垫,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质量得到提高,书面表达的难度大为降低。“数码故事叙述”记叙文教学是建立在对作文教学基础教育特性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在写作上尽量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通顺、准确、实用、有效上,不以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这样既能降低写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又能恢复作文要求“平民化”的本来面目,有利于降低初中作文教学的压力。

评评、改改——鼓励为主,查漏补缺

“评评”、“改改”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加工过程。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数码故事叙述”的作文评价从要求上回归“平民化”,从形式上追求多样化,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变为对过程的关注。通过评价,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作文中的不足,从而有反思,有改进,有提高。

初二记叙文篇8

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教学手段单调,课堂教学缺乏深度

不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基础知识时,很容易陷入了两难的状态,虽然能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但教学手段却十分单调,课堂气氛很沉闷,缺乏一定的深度,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就是直接运用多媒体来将基础知识的内容投影出来,让学生做好笔记,或者在课堂上记住,就基本上是完成任务了。他们认为这样学生可以在考试中运用就行,无需更深入地与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学习的主动参与性。例如有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引号”的五种常见用法时就直接用投影仪将知识点“表引用、表讽刺或否定(反语)、表特定称谓、表强调或着重指出、表特殊的含义”等等投放出来,让学生抄好笔记就算了,并没有举例子或者以其他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二)教学过于以教师为主,缺乏对学生基础程度的把握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基础知识时,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上课,并不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基本结构,缺乏对学生基础程度的把握,使他们在教学时总是无法让学生有效地将新的知识内容融入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不能实现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同化,导致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不感兴趣了。例如,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以叙述为主的表达方式”的知识内容,当讲到“以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的几种方式时,由于不去了解学生到底对这方面掌握的基础是怎样的,就直接讲“倒叙和插叙”,并没有向学生解释清楚他们的概念和作用,没有向学生说明白“倒叙”是先写结局,再追述顺序叙述事情经过;也没有讲清楚“插叙”是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情的叙述,作用是对缘由做补充,对人物做介绍。这就使得学生对这个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中。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学好初中语文的基础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是由多个方面组成的,分别有文学知识、汉语知识和文体知识。其中就囊括了语音、汉字、短语、句子、一般的文体知识、基本课文所涉及到的作家和作品内容。这在语文知识体系中就处于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对学好语文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好基础知识是初中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将这些内容教好,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

(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个人素养的踏板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涉及到了很多关于为人处世、道德行为和品德人格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有助于他们健全人格、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由于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基础知识过于广泛和趣味性的缺乏,他们往往会忽略初中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未有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奥秘和耐人寻味的意蕴,忽视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对学习个人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策略

(一)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

对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内容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而不是抽象地理解。例如,使用分析法。当教到新概念的基础知识时,不要简单地让学生熟记概念,而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新内容。如在给学生讲议论文的特点时,讲到一些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和喻证法时,除了解释清楚“例证法”是指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还通过分析课文《理想的阶梯》中所列举的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等例;讲明白“引证法”是指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并分析课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中引用了达尔文、黑格尔、戴维、歌德等名人的话。同时也要辨析清楚“喻证法”是指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并举例分析课文《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用“打扫卫生”、“洗脸”来比方的。这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时可更清晰地掌握概念。

(二)细心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适应学生的需求

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细心地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框架,适应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范围来教学,循序渐进,使学生一步步地去领会和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规律和规章,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将知识向能力转化,使学生可以又快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可以事半功倍。

上一篇:描写安静的句子范文 下一篇:团结合作的词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