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范文

时间:2023-11-22 01:24:24

晏子春秋篇1

[关键词] 《晏子春敢》 “以人组事” “传记之祖”

《晏子春秋》是一部介于子史之间的作品,杨义先生说它的“命名很怪,‘晏子’是子书之名,‘春秋’是史书之名,来了一个子、史合壁的‘四不象’。”[1](p8)如果把它与先秦其它散文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其内容上确实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晏子春秋》和先秦诸子散文的区别十分明显。诸子散文在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的看法时,一般采用分析说理的形式,如要表现重民爱民,《孟子》是这样说的:“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2](《离娄上》)。而《晏子春秋》在表述同样的思想观点时,却是通过对晏子言行举止的描绘表现出来的,如《谏下》第五章:“晏子使于鲁,比其反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日‘庶民之言日:“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日:“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

另外,诸子散文都是某一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在表述其观点的过程中,往往建立起完整的哲学体系,如《庄子》的哲学体系是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为核心的,等万物,齐生死,无是非,表达其追求具有超越性和超脱性的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晏子春秋》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当代学者们多认为其思想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但这是通过对晏子言行的记述表达的。《晏子春秋》虽然有子书之名。但它的表现重心不在思辨哲理而在叙事写人,这与先奏其它诸子有明显不同。

其次,《晏子春秋》与先秦历史散文也有不同。《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的取材倾向往往偏重于“祀与戒”等“国之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晏子春秋》则不然,往往从日常政务或属于生活领域的小细节着笔。如从齐景公的饮酒、畋猎、衣狐裘不知天寒等事情中,写晏子的态度、言辞和行为表现。

《晏子春秋》虽然与上述历史散文有所不同,但它却有史书的特点。它约略按照晏子侍齐灵公、庄公、景公的顺序从其生前写到死后,以这一真实过程构成本书的基本时间框架,以景公、庄公、崔庆、粱丘据等历史人物构成晏子活动的具体背景,从晏子的政务外交、生活细节等多种活动中记叙晏子的言行,展示了晏子爱民尚贤、忠君爱国、清正笃行、机智幽默这一历史人物形象。尽管它没有《左传》那样明确精细的纪年,但基本上写出了一个历史人物的一生。这与先秦其它史书亦有明显的不同。

综上所述,《晏子春秋》有子书之名,却无诸子的思辨性、哲理性,它是写一个人的言行事迹;有史书之名,却不像其它史书那样记述军国大事,而是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个片段叙述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以人物的活动反映了历史的变化。

《晏子春秋》该如何归类呢?《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及《郡斋读书志》、《文献通考・经籍考》等公私史志目录皆列诸子部,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案《晏子)一书,由后人摭其轶事为之,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也,旧列子部,今移入于此。”如何认识《提要》的论断呢?

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状》、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归有光的《先妣事略》等被公认为传记名篇,仅以《段太尉逸事状》为倒看它所体现的传记文的基本特点。

柳宗元为了写《段太尉逸事状》亲自到段秀实曾经任职的地方采访,再以“言信行直”的刺史崔公提供的事实“复校无疑”,才正式写定。

在人物的塑造上,首先,作者精心选取诛杀暴卒、卖马市谷、拒收贿赂等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刻划人物。其次,作者写尹少荣大骂焦令谌,谌“一夕,自恨死”。据旧注,焦在大历八年还活着,这“自恨死”以合理的夸张虚构反衬出段人格力量的伟大。再次,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人物。段秀实诛杀暴卒,“唏一营大噪,尽甲”,矛盾激化,段秀实只身人营,勇服郭唏。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了段秀实大智大勇、为民解忧的良吏形象:作者将白孝德的畏于权势与段秀实不畏权势对比,以段秀实之“仁”与焦令谌之“暴”对比,人物个性更加鲜明,段太尉卖马代农偿租的细节,多侧面展示了人物为官清廉、真心助人、施恩不图报的性格:焦令谌杖击饥民,段太尉见之“大泣日:乃我困汝。”以言行写出了段秀实震惊、同情、自责等复杂心理。

另外,《段太尉逸事状》寓论断于叙事之中,褒贬分明,爱憎强烈,“言近而旨远”,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上述特点,其他传记文同样具有。可见,除了人物与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外,形象的鲜活生动、艺术手段的丰寓多彩、寄意的深切遥深,构成了作为历史与文学联姻产物的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所以。传记文学是艺术性地再现一个历史人物生平或生平片段的文学样式。《晏子春秋》是否符合这一基本特征呢?

晏子史有其人,《左传》对晏子的19处记载有12篇与《晏子春秋》相同。就材料的取舍而言,论者认为它以“表现晏子的性格特征”[3]p245为自己的编撰标准,可是,书中的晏子“是晏子故事的作者和传诵者摆脱历史的摹写和纪实,在历史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创造。”[4]所以,《墨子春秋》有明显的想象和虚构成分,如《杂上》第25章写晏子御之妻的一节,恐怕就是出于作者的“假之喉舌”:“二桃杀三士”、“晏子使楚”等就不能看作是信史。

就写人手法而言,《杂上》第3章写崔杼逼迫众人发誓叛公室而顺从自己。就是从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中揭示了晏子大智大勇的特点。《晏子春秋>也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人。《杂上》第12章中的晏子与司马穰苴,贤相与良将,互相衬托:齐景公与梁丘据,昏君与佞臣也互相衬托。贤相良将与昏君佞臣又构成对比,形象鲜明。《晏子春秋》也用言行写人物心理。晏子接济过北郭骚。“晏子见疑于景公”被迫出走,北郭骚仅以“夫子勉之矣”一语相送。“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当晏子“闻北郭骚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日:‘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5]p361前之叹息含有失望、委曲、不被人理解等复杂心绪,后之叹息更有意想不到、痛惜、自责、错过知音等难言苦衷。

《晏子春秋》也同样寄寓了编写者对明君贤相忠臣义士美德懿行的呼唤,对昏君佞臣不恤民力滥施的贬斥,言近而旨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晏子春秋》“以人组事”的特点正符合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它艺术地再现了历史人物――晏子的生平。

晏子春秋篇2

关键词 《十三经辞典》 《左传》 《春秋左传卷》 人名 原则

由陕西师范大学辞书编纂研究所主持,全国十一个省市专家、学者参与,经过二十余年、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十三经辞典》(含各经词语索引)终于于2012年底全部出齐。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后人”的浩大工程宣告结束。

由于辞典的体例,编纂中所依据的体系、标准和原则等常常贯穿于辞典始终,而不能在文中详细阐释,因此可能会给读者阅读带来一些不便。何乐士先生(2006)曾在《观〈十三经辞典〉有感》一文中希望“本书(《十三经辞典》)编纂中所依据的语法体系,划分词、词组、短语、句子的标准,划分词类的原则,区分活用与兼类等问题的依据等,望能撰文介绍,附于正文后,便于读者在使用中共同检验是否贯彻;读者若有不同意见,也便于讨论”。何先生的论见,或许代表了大多数读者的观点。笔者有幸参与了《十三经辞典・春秋左传卷》(以下简称《春秋左传卷》)的编写工作,并忝居副主编之列。基于何先生的观感,本文主要介绍《春秋左传卷》人名词条处理的原则,以期为读者翻检查阅提供便利。

《左传》中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有2400多人。不熟悉《左传》中的人物对阅读和理解《左传》有一定的影响,而要了解《左传》中的人名,读者通常要借助相关的工具书,但因大多数工具书不是专书辞典,对某些人名条目存在失收、释义不详、释义过略等现象。鉴于此,《春秋左传卷》在编撰过程中为凸显专书辞典的特点,将人名词条的训释作为重中之重,编写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六条大原则:

一、以中心人物为核心,建构春秋人物谱系

为了理清《左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春秋左传卷》采取以中心人物为核心,建构春秋人物谱系的原则。编纂工具书的目的在于让各个层次的读者能借助工具书,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编纂《十三经辞典》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旨在帮助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十三经”,研习“十三经”,为读者提供“桥梁”与“手杖”的作用。读者或许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影响较大的人物熟识,对与之相关的人物知之甚少,因此,《春秋左传卷》编写时以这些人们熟识的历史人物或影响力大的人物为核心,由此向上向下延伸,建构人物谱系,一则在于让读者了解人物之间的血脉相承,二则在于让读者认识春秋家族或宗族势力对邦国的影响等。

编撰中依照《左传》原文,参考了蜀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晋杜预《春秋释例》、清陈厚耀《春秋世族谱》、顾栋高《春秋大事表》、日本学者重泽俊郎《左传人名地名索引》、近代学者杨伯峻等《春秋左传词典》、程发轫《春秋人谱》、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等系列资料,着力建构人物谱系。例如:

栾d [名]人名。春秋晋大夫。谥桓,又称栾桓子,尊称栾伯。栾书子,栾盈父,范宣子婿。晋悼公即位,栾d任公族大夫,荀偃强命出师伐秦,栾d撤兵。其弟栾针以无功为耻,与士鞅相约冲进秦营战死,栾d迫士鞅亡秦,遂与范氏交恶。栾d骄纵暴劣,最终殃及其子(17)。

“栾s”在《左传》中一共出现17次。辞典训释时指出“栾d”是“栾书”的儿子,“栾盈”的父亲,“范宣子”(士)的女婿。《春秋左传卷》同样收“栾盈”条,解释为:

栾盈 [名]人名。春秋晋大夫。谥怀,又称栾怀子、栾孺子。栾d子,栾书孙。鲁襄公十八年(前555)伐齐时为下军之佐。二十一年(前552),其母诬告栾盈作乱,栾盈被逐,被迫奔楚,后奔齐。二十三年(前550),齐借送滕妾的机会,将栾盈及随从送进栾氏旧邑曲沃,遂率部族袭绛,兵败被杀(17)。

“栾盈”一词,《左传》中共计出现17次。“栾盈”是“栾s”的儿子,“栾书”的孙子。《春秋左传卷》以“栾s”为中心人物,勾勒出了晋国“三栾”之间的关系,有益于读者了解《左传》中栾氏家族的谱系。

再如:

伍奢 [名]人名。一作“伍子奢”。春秋末楚大夫。伍举之子,伍尚、伍员之父。楚平王时任太师,与少师费无极同辅太子建。费无极不被建所喜,因向楚平王进谗言,使建居于城父(今河南平顶山西北)。楚平王七年,无极诬告太子建与伍奢将以方城反叛,太子建奔宋,伍奢被执杀(5)。

“伍奢”一词,在《左传》中共出现5次。《春秋左传卷》中以“伍奢”为中心,指出其为伍举的儿子,伍尚和伍员的父亲。

类似的例子在《春秋左传卷》中俯拾皆是,便于读者了解春秋人物谱系,有助于读者理清《左传》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对读者阅读和研究《左传》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以常见名为纲,旁及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

现有的几部人名大辞典,都是以人物的正名立目的。对于他们的别名、别号、谥号等,一般只在释文中涉及,不再另立条目。(金文明 2003)这种处理原则不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左传》中人物众多,同一人物有时以别名称之,有时以别号称之,有时以谥号称之等。鉴于以往人名大辞典编写的不足,《春秋左传卷》通常以常见名为核心,旁及其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并且为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立条目。例如:

晏子 ①[名]指晏婴。春秋齐上卿,字平仲,夷维人。继其父晏弱为卿。后相景公,勤俭力行,使齐中兴,名显诸侯。(25)。②[名]指晏弱。又称晏桓子,春秋齐上卿。参见“晏弱”条(1)。

就是说“晏子”在《左传》中共计出现了26次,其中25次是指“晏婴”,1次是指“晏弱”。为便于读者翻检与阅读,《春秋左传卷》中另立“晏婴”“晏弱”条目,并详细介绍。“晏婴”字平仲,《春秋左传卷》中又立“晏平仲”“平仲”条目;“晏弱”又称“晏桓子”,《春秋左传卷》中又特列“晏桓子”“桓子”等条目。

又如:

叔向 [名]人名。即羊舌Z。春秋晋贤臣,公族大夫。名Z,字叔向,又称叔Z。因食邑在杨,亦称杨Z。羊舌职次子。为人正直,善于辞令,很有政治才识。晋悼公时傅太子彪(即后来的晋平公)(99)。

史书中“叔向”较多见(《左传》中共出现99次),《春秋左传卷》以“叔向”条为核心,指出其名、字、别称等,同时专门列“羊舌Z”“叔Z”“Z”“杨Z”等条目。如:

杨Z [名]人名。春秋晋大夫羊舌Z,亦称叔Z、叔向。食采邑于杨,故称。参见“叔向”条(1)。

《春秋左传卷》不仅为正名立目,而且为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立条目,在别名、别号、谥号和封爵等条目下,先扼要介绍,再以“参见”常见名的方式详细训释,便于读者翻检与阅读。

三、以时间为序,勾勒人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事迹

许多人物的事迹、言论散见于多部典籍,传统人名大辞典侧重于全面综合评介历史人物,忽略了人物某些言论或事件。《十三经辞典》编写遵循“针对性”原则,突出专书辞典的特色。(迟铎 2000)有些重要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等在《左传》中前后横跨四十余年,若不认真系统研读《左传》,往往难以把握其言行和重要的事迹。方朝晖的《春秋左传人物谱》中曾试图梳理重要人物的言行及其重要事迹。方朝晖先生(2001)以人物为中心,将其在《左传》中的事迹原文摘录出来,汇编成书,供读者阅读,但限于篇幅,未能对《左传》中的所有人物逐一梳理。鉴于此,《春秋左传卷》在解释人名时,常常以时间为序,勾勒出其在春秋战国时的主要事迹,甚至以“履历”方式介绍人物的事迹和言论,目的是让读者全面了解该人物在《春秋左传》中的事迹,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该人物。例如:

士鞅 [名]人名。春秋晋大夫,又称范献子、范鞅、献子等。晋卿范宣子(士)之子。鲁襄公十四年(前559),秦、晋交战,栾伯、士鞅逐秦师,栾伯死,士鞅返,栾s因此怨士鞅,士鞅奔秦。后返国。隔年(前557)为公族大夫,与栾盈不相能。二十一年(前552)谗栾盈于范宣子,宣子信而逐杀栾盈之党。隔年(前550)助宣子尽杀栾氏之族党。后聘于鲁,谏晋侯,迎齐君,吊卫侯。因贪于财货,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前521)以大国之威惧鲁,隔年(前519)取货于叔孙。二十七年(前515)以辞逼宋、卫。为政无德,结党营私,构怨于赵氏。鲁定公元年(前509),士鞅由中军佐升为中军帅,遂为国政,国力渐微,诸侯皆叛。十二年(前498)卒。次年(前497)范氏亡(20)。

《春秋左传卷》中以时间为序,详细介绍了士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生平及大事,有助于读者全面掌握士鞅在《左传》中的事迹。类似的例子又如:

楚子囊 楚大夫子囊。名贞,字子囊,庄王子,共王弟,又称公子贞。继子辛为令尹。鲁襄公五年(前568)冬,帅师伐陈。七年(前566)冬,帅师围郑。八年(前565)冬,伐郑。十年(前563)夏,伐宋,秋侵鲁西鄙,冬诸侯伐郑时救郑。十一年(前562)乞旅于秦。十二年(前561)冬,帅师侵宋。十四年(前560)秋,帅师伐吴,同年冬卒。临死不忘卫社稷而被传诵(7)。

《春秋左传卷》首次指出楚国子囊的名、字及别称,其次以时间先后顺序,交代了楚子囊生前的几件大事。

《春秋左传卷》力争每位人物都以时间为序,展示其在《左传》中的事迹,旨在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左传》。

四、以有定性为原则,明确人物称名的具体所指

《十三经辞典》编写遵从“有定性”原则。所谓有定性,是指《十三经辞典》“各卷的收词范围限制在各部经书的范围之内,各词条分列音项、义项以及释义也是根据各部经书含有词条的全部书证归纳出来的”(迟铎 2000)。也就是说,每个词语的所指是穷尽式地归纳每部经书中所有涉及的例证,其意义是有定的。《左传》中由于“春秋笔法”及记事原则的缘故,往往以泛称替代某人。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春秋左传卷》中认真分析每条书证,指出泛称之具体所指。

“春秋”笔法诸多,其中如《左传・隐公七年》:“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于是称名,故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以继好息民,谓之礼经。”根据《左传》的解释,《春秋》对于他国国君之卒的记载本着这样的原则:凡与鲁国有同盟关系者则书其名,否则则不书名。《春秋左传卷》中均能逐一分析书证,一一指明其具体所指。

例如,“晋侯”在《左传》中共计出现351次。《春秋左传卷》梳理了每条书证,指出这351次中69次是指“晋平公”,59次是指“晋悼公”,50次是指“晋景公”,42次是指“晋文公”,32次是指“晋厉公”,23次是指“晋惠公”,17次是指“晋献公”,14次是指“晋襄公”,11次是指“晋灵公”,10次指“晋定公”,8次是指“晋昭公”,7次是指“晋成公”,6次是指“晋顷公”,指“晋哀侯”“晋武公”“晋出公”的分别为1次。且在《春秋左传卷》中均有例句为证。又如:

伯姬 ①[名]人名。指宋共公夫人,鲁成公之妹,鲁宣公之女,又称共姬、宋伯姬(2)。《成公・九年经》:二月,~归于宋。(114/1905中)《成公・九年传》:二月,~归于宋。(115/1905下)②[名]人名。卫大夫孔文子夫人 ,太子蒯聩之姊。帮助卫庄公蒯聩夺取政权。又称孔姬、孔伯姬、伯姬氏(2)。《哀公・十五年传》:与之盟,为请于~。(287/2175上)《哀公・十六年传》:载~于平阳而行。(288/2177下)③[名]人名。指纪侯夫人,鲁惠公长女,又称纪伯姬(1)。《隐公・二年经》:冬十月,~归于纪。(3/1719上)④[名]人名。指杞成夫人,鲁庄公同之长女,又称杞伯姬(1)。《庄公・二十五年经》:冬十月,~归于杞。(31/1779下)⑤[名]人名。指鲁公之长女。未嫁而亡(1)。《僖公・九年经》:秋七月乙酉,~卒。(44/1800上)⑥[名]人名。指秦穆公夫人,晋献公之长女,又称穆姬(1)。《僖公・十五年传》:初,晋献公筮嫁~于秦,遇归妹之睽。(49/1807上)⑦[名]人名。指潞子婴之夫人,晋景公之姊,鲁成公之女(1)。《宣公・十五年传》:虐我~,四也。(101/1887下)

“伯姬”,《左传》中共计出现9次,但其所指并不相同。《春秋左传卷》指出其具体所指,并举例及标明出现的频数。

在《左传》中,男性和女性人物称名存在很多人物同名的现象。《春秋左传卷》仔细辨别每个人物称名的具体所指,且列举出其例证和出现频数,便于读者阅读。例如:

子家 ①[名]人名。即公子归生,字子家。郑大夫。参见“公子归生”条(12)。《文公・十三年传》:~赋《鸿雁》。(80/1853上)《宣公・四年传》:公子宋与~将见。(90/1869上)《宣公・十年传》:郑~卒。(94/1875中)②[名]人名。即公孙归父,字子家,鲁大夫。参见“公孙归父”条(3)。《宣公・十年传》:冬,~如齐。(94/1875中)《宣公・十四年传》:~其亡乎?(100/1886中)《宣公・十八年传》:~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103/1890中)③[名]人名。即庆封,字子家,齐大夫。参见“庆封”条(3)。《襄公・二十八年传》:~曰:“子之言云,又焉用盟?”(177/2000中)《襄公・二十八年传》:庆嗣闻之,曰:“祸将作矣。”谓~:“速归,祸作必于尝,归犹可及也。”(177/2000中)《襄公・二十八年传》:~弗听,亦无悛志。(177/2000中)④[名]人名。即公孙归生(按:应作公孙归生),字子家。蔡大夫。参见“公孙归生”条(2)。《昭公・元年传》:蔡~曰:“蒲宫有前,不亦可乎?”(189/2020上)《昭公・元年传》:子与~持之,皆保世之主也。(189/2020中)⑤[名]人名。即仲归,字子家。楚大夫。参见“仲归”条(1)。《文公・十年传》:王使为工尹,又与~谋弑穆王。(77/1848中)⑥[名]人名。即析文子,字子家。齐大夫。参见“析文子”条(1)。《襄公・十八年传》:~以告公。(153/1965中)

同为“子家”,实际上是指“公子归生”“公孙归父”“庆封”“公孙归生”“仲归”“析文子”等六个不同的人。类似的例子非常多,诸如“桓子”“共姬”“齐姜”“郑伯”“楚子”“齐侯”“姜氏”等等,《春秋左传卷》均能指出每条书证的所指。

五、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公允评介每一人物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一字之间”,即《春秋》的字里行间表现着对人物或事件的褒贬之义,藉以达到惩戒后人的目的。例如《春秋・宣公四年》:“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左传・宣公四年》:“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根据《左传》的解释,《春秋》中点郑公子及郑灵公之名,意在表明臣为有罪之臣,君为无道之君。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左传》中多见。《春秋左传卷》编写时不为春秋笔法所束缚,要求编写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感情“零介入”,不参杂个人的好恶,客观公允评介每一人物。

六、以《左传》原文为本,不参杂其他史料信息

传统人名大辞典侧重全面评介历史人物,强调“全”;专书辞典重在凸显专书的特点,强调“专”。《春秋左传卷》人名词条的处理同样遵从“有定性”原则,凸显专书性。有些人物在《左传》中仅出现一二次,但见于其他历史典籍。《春秋左传卷》编写以《左传》原文为本,简要解释,不参杂其他史料中的信息。例如:

“夏桀”在《左传》中仅出现一次。《春秋左传卷》中解释为:

夏桀 [名]人名。夏代最后一位君主,名履癸,谥桀(1)。《昭公・四年传》:“~为仍之会,有缗叛之。”(198/2035中)

“夏桀”在《左传》中仅出现1次,而关于“夏桀”的事迹,《史记》等典籍中有详细的记载,《春秋左传卷》中仅以《左传》为本,不参杂其他史料,体现专书特色。

参考文献

1.白玉林.从《十三经辞典》谈专书辞典的编纂.辞书研究,2005(2).

2.迟铎.《十三经辞典》编写的缘由、原则及特点.辞书研究,2000(6).

3.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济南:齐鲁书社,2001.

4.何乐士.观《十三经辞典》有感.古汉语研究,2006(1).

5.金文明.对新编历史人名大辞典的一点建议.辞书研究,2003(3).

6.十三经辞典编纂委员会.十三经辞典・春秋左传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晏子春秋篇3

从冯延巳的《阳春集》与晏殊的《珠玉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观念上都像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做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题材仍不脱花间派词范围,词作内容仍以男女情爱为主题。冯词中所运用的色彩斑斓的意象,皆可见花间之余绪。如:“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阳春集·归自瑶》)“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阳春集·抛球乐》)此所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冯词“不失五代之风格”,晏殊词中也是如此。在描写男女情爱的词作中,不乏如花间词一样的对女性的容貌形态和心绪的描写。如“芳莲九蕊开新艳,轻红淡白匀双脸。一朵近华堂,学人宫样妆”写一歌妓的容貌,“人貌与花相斗艳。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写采莲女的风姿。

二、词作内容相同

冯延巳、晏殊的词基本上属于一种“酒席文学”。例如,《阳春集·采桑子》:“樱桃谢了梨花发,红白相催。燕子归来,几度香风绿户开。人间乐事知多少,且酹金杯。管咽弦衰,慢引萧娘舞袖回。”《阳春集·三台令》:“春色,春色,依旧青门紫陌。日斜柳暗花焉,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东直须及早。”其中表达的主题不外乎醇酒和美人。晏殊亦是如此。在他的词中描写歌筵酒席、歌伎妙舞的情景也极为普遍。如:“萧娘劝我杯中酒。翻红袖,金乌玉兔长飞走”(《珠玉词·秋蕊香》)。“萧娘敛尽双娥翠。回春袂”(《珠玉词·秋蕊香》)。

三、词作特点相同

二人都善写闲愁。在冯延巳《阳春集》中写愁随处可见。“酒醒添得愁无限”,“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阳春集·鹊踏枝》)。“旧仇新恨知多少”(《阳春集·采桑子》)等等。晏殊《殊玉词》也主要是描写他富贵优裕的物质生活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愁思。如《珠玉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蕴含着生命的消纵之情,细腻善感的词人写一种富贵闲愁。

四、词作风格相同

冯、晏二人词作均摆脱了花间词的浓腻香艳,而推崇雅致。冯词善将其情思寄附于物,融化入景,拓宽词的意境,风格委婉含蓄,吐词典雅清丽,给人情真意浓的感受,耐人寻味。如《阳春集·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清水。”晏殊也标举雅致,他把富贵寄于轻闲之中,不是未能享用到富贵,而是富贵之极后的闲适与雅致。《赋得秋雨》写道:“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加薤叶凉,野水有波增澹碧,霜林无韵湿疏黄。萤稀燕寂高窗幕,正是西风玉漏长。”隐逸的闲适和富贵的闲适,构成了两种闲适现象相同而内涵相异的文化审美心态。

晏子春秋篇4

1、关关雎鸠,在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关雎》

2、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晁补之《摸鱼儿·东皋寓居》

3、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5、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6、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8、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9、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苏轼《贺新郎·夏景》

10、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1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佚名《蒹葭》

12、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13、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吴文英《风流子·黄钟商芍药》

14、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15、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断肠。——曹丕《燕歌行》

16、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17、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18、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李白《荆州歌》

19、屏山遮断相思路,子规啼到无声处。——高鹗《青玉案·丝丝香篆浓于雾》

20、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21、天涯地角有穷时,仅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春恨》

22、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张琼英《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23、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24、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刘过《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25、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牛希济《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

26、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27、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28、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29、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30、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李白《古意》

31、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袁枚《马嵬》

32、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33、还始觉留情缘眼,宽带因春。——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3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5、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36、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3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38、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39、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牛峤《更漏子·春夜阑》

40、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41、占得杏梁安稳处,体轻唯有主人怜,堪羡好因缘。——牛峤《忆江南·衔泥燕》

4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3、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44、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晏几道《少年游·离多最是》

45、春闺月,红袖不须啼。——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46、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朱彝尊《长亭怨慢·雁》

47、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48、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雍裕之《自君之出矣》

49、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佚名《上邪》

50、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51、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张籍《征妇怨》

52、多情仅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53、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王维《西施咏》

54、旧相思偏供闲昼。——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

55、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乐婉《卜算子·答施》

56、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57、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58、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59、掩妾泪,听君歌。——李白《夜坐吟》

60、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

61、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62、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63、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64、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65、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66、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和凝《天仙子·柳色披衫金缕凤》

67、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68、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69、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痴。——高鹗《南乡子·戊申秋隽喜晤故人》

70、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7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7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

73、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李白《送郄昂谪巴中》

7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7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76、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李白《杨叛儿》

77、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78、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79、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80、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傅玄《车遥遥篇》

8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82、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83、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84、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85、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8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8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88、劝君频入醉乡来,此是无愁无恨处。——晏几道《玉楼春·雕鞍好为莺花住》

89、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90、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陆叡《瑞鹤仙·梅》

91、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严仁《玉楼春·春思》

92、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93、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94、春思乱,芳心碎。——惠洪《千秋岁·半身屏外》

95、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圞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96、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97、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98、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99、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歌》

100、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10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佚名《留别妻》

10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佚名《迢迢牵牛星》

103、以往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04、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105、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106、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07、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08、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江淹《古离别》

109、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110、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111、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112、寄相思,寒雨灯窗,芙蓉旧院。——吴文英《宴清都·秋感》

113、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114、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115、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近试上张水部闺意献张水部》

116、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17、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118、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19、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佚名《留别妻》

120、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张曙《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

121、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22、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123、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仅有相随无别离。——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24、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125、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126、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127、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128、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29、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130、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李白《杨叛儿》

131、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132、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3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新添声杨柳枝词》

134、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35、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李白《夜坐吟》

13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37、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佚名《西洲曲》

138、夜夜相思更漏残,悲痛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139、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

140、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李白《折杨柳》

14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142、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吴均《登二妃庙》

143、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144、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145、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146、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14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佚名《子衿》

148、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149、佳人独立相思苦。薄袖欺寒脩竹暮。——刘镇《玉楼春·东山探梅》

150、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151、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诗三首》

152、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李白《折荷有赠》

153、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孙光宪《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154、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155、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江淹《古离别》

15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5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日夜记梦》

158、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159、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60、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曹植《明月上高楼》

161、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答施》

16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16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64、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班婕妤《怨歌行》

16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春恨》

166、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王守仁《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二首》

16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68、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徐再思《阳春曲·闺怨》

169、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170、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周邦彦《六丑·落花》

171、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172、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173、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74、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7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关雎》

176、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

177、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178、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春暮》

179、问别来解相思否。——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180、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8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82、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183、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184、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85、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186、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187、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18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89、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90、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韦庄《菩萨蛮》

191、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孟郊《列女操烈女操》

192、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祁《落花》

193、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194、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195、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196、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李白《独不见》

197、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其一》

198、碧云无渡碧天沉,是湖心,是侬心。——张惠言《江城子·填张春溪西湖竹枝词》

199、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吴文英《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200、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 ·

· ·

· ·

· ·

· ·

· ·

· ·

· ·

· ·

晏子春秋篇5

关键词:李煜 晏几道 梦词 内容指向 情感基调 抒情方式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75-04

作者简介:刘欣(1959―),云南文山人,本科学历,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南唐后主李煜和北宋词人晏几道皆为词坛才子,“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可以说,两人成为彼时代词坛上的佼佼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遭遇经历、社会背景、个性气质和创作风格等因素,无不刻着时代和个人的烙印。一个从万人之上、风光无限的皇帝沦为饱受屈辱、心如死灰的阶下囚,其难言的悲哀和痛苦可想而知;一个从出身豪门望族的纨绔子弟变为穷愁潦倒、困厄交加的士子,其悲苦和感伤也同样令人嘘唏不已。历史是无情无常的,由命运的巅峰坠入痛苦的深渊,不过咫尺之遥,瞬间的倏忽更替,让人感慨无奈;历史又是有情公正的,于载浮载沉的时代悲歌中,在如梦如幻的时代悲剧中,孕育了两位文学天才,令人叹服景仰。“世间不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奈何。”[1]李煜、晏几道是时代悲剧的主角,其扮演的悲剧角色令人感叹,那么,彼时代的两位作家是如何在其擅胜的词作中长歌当哭,演绎生命悲剧的真谛的呢?本文就两人的梦词在内容指向、情感基调、抒情方式方面的异同作一解读,以期达到体悟词作内涵的目的。当然,正如古人所云:“诗无达诂”“言不尽意”,解词亦然,加之见仁见智为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之常见现象,故此解说,权当抛砖引玉之言。

文学是人学。词作为异军突起的言情诗体,其表意抒情的功能,远胜于其他文体,至南唐李煜和北宋晏几道已蔚为大观,其抒情的功能和技巧已大大增强并日臻成熟。众所周知,通过记梦形式来寄情言志并非自此二人始,《诗经》《楚辞》、两汉乐府、魏晋六朝及有唐一代的众多诗人、词家,如李白、李贺、温庭筠等均有大量梦诗、梦词佳作,但就梦词而言,李煜、晏几道无疑是这一题材的杰出大家。

在两人的词作中,梦词占了较大的比例。李煜有10多首,晏几道有66首之多。这些词或寄托身世之悲、亡国之痛;或抒发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苦;或倾诉时光荏苒、青春难驻、恋情已逝的惆怅与无奈。情真意痴,如梦如幻,如泣如诉,亡国离恨、情殇难消成为李煜和晏几道梦词的基调。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是他们词作的共同点,也是众多读者和词论者的共识。那么两人有何不同之处呢?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指向不同:亡国之悲与伤逝之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李煜作为南唐后主,其在政治上的昏聩无能,终于断送了南唐王朝,也使自己成为屈辱的阶下囚。著名的《浪淘沙》突出地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痛楚心境: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为李煜的代表作之一,尽情地抒发了他被俘后的一腔悲愤之情。上阕以倒叙手法写帘外雨,五更天,为梦后情景;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真实人生的凄凉境况中来。梦中梦后,今昔对比,以梦中欢愉的短暂反衬梦后痛苦的绵长,凄凉悲哀尽现。“独自”二字语义沉重,孤苦之心油然而生。下阕抒情,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故曰“莫”。“流水”二句成为词人失却故国的绝望哀叹。当然,这种哀叹正如后人所评,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语,常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己的不幸和哀苦,故词具有了可引起人们感情共鸣之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本词亦然。“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2]这都是对李煜词发自肺腑、催人泪下的效果的中肯评价。“此首殆后主绝笔,语意惨然。”[3]再如《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该词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描绘出江南凄寒的秋景,表现了词人囚居生活的孤寂和难堪的心境。首句点明对梦境的描写。“闲”可理解为“空虚”,“远”字作动词用,达到很远的地方,全句谓我随着虚幻的梦境来到很远的地方,言下之意,由于身为囚徒不得自由,意欲回归故国只能在梦中实现,语意酸楚,正是“亡国之音哀以思。”(《礼记・乐记》)正是李煜特殊的地位和经历,使其在表达情感、抒怀上以亡国离恨为主要内容,以梦境的虚幻和破灭寄寓人生的悲慨为主要形式,其词感情指向明晰,强烈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在词中显露无遗。

晏几道的梦词则多以恋情为主要内容,忘情地倾诉自己的离别相思之苦、伤逝之痛,指向较为单一。这与词人的境遇,尤其是因为性格孤傲,仕途坎坷而倾心于歌舞酒筵,与歌女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写繁华热闹之后的空虚寂寞之感与无尽的相思之情。首句点梦,且是梦后。高锁的楼台、低垂的帘幕,传达出人去楼空、佳人已去的空寂与惆怅。在词人的深情追忆中,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形象已然呈现。“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二句意象空灵凄美,将词人相思无尽的绵邈深情表露无遗。正如陈廷焯所云:“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4]

又如《蝶恋花》(醉别西楼梦不醒),以“秋云”点出人生的无常,聚散之容易,令人叫绝。试想“”绮丽而又短暂,“秋云”则漂浮不定,转瞬即逝,贴切形象的比喻,使人徒增莫名的悲哀与惆怅。尽管有承其父晏殊“长于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之意,但此处写“秋云”之聚散,显然与莲、鸿、苹、云后流落人间之事相关,所以有更深的含义,它包含着一切美好的回忆,昔日的欢情、逝去的荣华都成为生活的陈迹,空留黯淡感伤的回忆。

“文学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很多,但总有一些母题:比如感时伤逝、咏爱歌情和寻找家园等,这一切恰恰都是感伤的题中之要义。”[5]李煜、晏几道作为词中之行家里手,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并且是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作为抒感、倾诉悲哀的突破口,将个体非常典型的情感体验尽情宣泄,故能引起人们普遍的感情共鸣。

二、情感基调有别:悲痛凄苦与哀婉伤感

李煜一生可谓奢靡与凄苦交织,在短短的四十二个春秋中,他经历了从帝王到阶下囚的沧桑巨变,既体味了“春殿嫔娥鱼贯列”的醉生梦死的帝王生活,也饱尝了“终日以泪洗面”的痛楚煎熬,故梦中既有沉湎于声色犬马的“美梦”,更不乏囚徒度日如年的“噩梦”,后者更能体现其梦词的特色。《虞美人》一词自不必说,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像滔滔江水,恣肆又绵绵不尽。《望江南》则以萧瑟秋景寄托有家难回的情怀,痛不欲生。

如《子夜歌》:

人生怨恨何能觉,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全词围绕一个“梦”字展开。上片写梦归故国,下片言往事在梦中幻灭,整体构成一个人生如梦的意象。首句写出了词人极度愁苦悲哀的情态以及力图摆脱痛苦的心理。“销魂”一词既妥帖又有分量,将亡国之君的痛苦表达得淋漓尽致。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写尽了人间的离愁别恨;李煜的“销魂”非一般的伤别,直是心如死灰的生离死别,更觉令人肠断。“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以梦中归国、梦醒垂泪的形象展示内心的悲苦。下片“秋晴望”三字高度浓缩,望到了什么?许是“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望江南》)的江南胜景,但这一切已不复存在,“无限江山”已归他人之手,于是发出一声“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悲叹。这种悲叹缘自词人内心的深悲巨痛,而且这种痛彻心扉的凄苦成了李煜后期词作中一以贯之的感情线索和主调。“后主思路凄婉,词场本色。”[4]再如《破阵子》《乌夜啼》《浣溪沙》等作品皆如此。“真正的文学永远指向每个人灵魂最深层的痛处,也总是深入到社会历史内部最敏感的痛处。”[5]李煜的词正是以文学家的切身感受道出了社会历史的痛处。

晏几道梦词多伤逝之作,其情感自然也离不开离愁别绪的抒发和倾诉。但认真对照李煜的作品,不难发现其基调同中有异,且异的方面还相当突出。这里,我们不以两人描写伤春感怀或男欢女爱之作相提并论,因为那没可比性,况且感情的真挚深沉更是相距甚远。那么,晏词的基调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该是情深意痴,哀婉伤感。请看晏几道的代表作《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词写与歌女酒筵欢笑、别后的相思及重逢时的惊喜。上片写酒筵上的欢乐与忘情,下片将深情追忆与相逢突显无遗。值得一提的是,下片对“魂梦”与“梦中”的反复吟咏,不仅在韵律上有一唱三叹之妙,且在词义上大异其趣。“几回”当解为多次、屡屡。“魂梦”强调词人与歌女分别后的心痛与哀怨,故而在词人心灵深处留下难忘的印记,可谓魂牵梦萦。一“同”字则见出彼此的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逢尚“犹恐”正是惊喜至极的鲜明反衬;“梦中”更是此时此刻忧惧和怀疑的幻觉再现。此处虽化用杜诗,然而景和情在浅淡而又深挚的笔触中更觉妙合无垠。读之,哀婉伤感的情调让人感同身受,回味无穷。正如陈廷焯所云:“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4]如此委婉深情、哀怨缠绵的词句在晏词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鹧鸪天》)“几处歌云梦雨,可怜便,流水西东。”(《满庭芳》)“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河满子》)……概言之,晏几道的梦词是其心声的写照、心灵的寄托,词人将身世之悲、伤逝之痛寄寓在如梦似幻的往昔追忆中,确乎伤情缕缕,荡气回肠,真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抒情方式迥异:直抒胸臆与绮丽婉曲

李煜和晏几道的梦词都以抒发悲情见长,这是毋庸置疑的,尽管两人作品在情感指向、抒情基调上有所不同。那么,他们的抒情方式如何呢?笔者认为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比较李煜、晏几道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既可显示两人在呕心沥血的梦词创作中的兴趣习惯、风格特色,又可由此窥见他们以词表达生命悲歌、以词凸现心路历程的丰富幽微的内心世界。

如前所言,词为抒情文学样式,经过中晚唐民间词、文人词的演进和沉淀,到了南唐和北宋,词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撇开内容不提,技巧的成熟有目共睹,而在李煜、晏几道笔下,也呈现出独具匠心的绝妙特色。

李煜在词中多以昔日锦衣玉食、繁华无度的快乐来反衬落难现实的残酷痛苦,情感之消沉、心境之悲哀自不待言,故在词中多以白描的手法直吐其情,直抒胸臆。

如《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小令别具特色。词人为了避免平直,采用了倒叙手法,以突兀而来的“多少恨”领起,先把梦醒后的满腔悲恨一泻而出,使人心惊悲叹,再以“昨夜梦魂中”点明因梦而悲之缘由。究竟是什么梦,如此牵动他的感情?后文慢慢道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词人沦为囚徒的悲恸化为情感大潮,喷涌而出,难以遏止。这里,我们不难体会词人直抒胸臆的妙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语言渲染气氛,奠定抒情基调的方式多种多样,淋漓酣畅是情感难于抑制的极为自然、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有效方式,它能很好地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刻的悲苦心境。

词工于情而婉丽,这句话用于评价晏几道的梦词再恰当不过了。请看《临江仙》: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罗裙香露玉钗凤。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酒醒长恨锦屏空。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上词的内容、写法与《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有相似之处,皆为怀人之作。只是前首直言“小苹”,指向明确;而这首则巧妙地将歌女“云”嵌入,“谐音借字,融合得天衣无缝,不露痕迹”。[6]上阕写歌女,工笔细描,着力刻画其美。下阕写自己的思念。“流水”“行云”描写其行踪飘浮不定,比喻、谐音的贴切巧妙,构成了意象飘渺、对仗工稳的佳句,引出人去锦屏空的长恨。正因为她像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在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让人想起“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佳句,但那是写春恨来时的情景,此写梦中情景,同样值得玩味。作者对“云”的深切怀念难以排遣,借酒浇愁,醉后昏沉入梦,继续追寻,可是,见到的却是一片残春景象:细雨飘飞,落红遍地,景象恍惚,路径迷茫。词人把自己的绵绵长恨化作绮丽迷离的梦中之景,既形象,又含蓄蕴藉,达到化景物为情思,余韵袅袅的效果,确乎“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黄庭坚《小山词序》)。

晏几道梦词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鹧鸪天》。此词和晏几道的大部分作品相类,依然是上片叙事绘景,下片抒相思之苦的怀人之作,但因“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一句被理学家程颐评为“鬼语也”而令后人称颂不已。联系词境细品之,其高妙之处正是梦中绘景,景中见情,且造语绮丽,玩味不尽。词人将自己在现实中得而复失的恋情化作美丽的梦幻之游――在片片杨花飞舞的夜空中,梦魂轻,飞渡谢桥,去与意中人欢会,超越了现实的种种羁绊与束缚,神游梦景,真正达到了情与景偕(景的迷离和情的恣意逍遥交融无间)的至境,读之历历在目而觉妙绝古今。正是词人出神入化的妙笔,才使我们如痴如醉地领略到一幅栩栩如生的优美画卷。古人云“诗中有画”,而词亦然。由是观之,晏几道的确善于将相思之痛、离别之苦寄托在迷蒙绮丽的梦幻中,以此化解失意、抚慰伤痛,故其梦词多呈绮丽迷离之色,屡闻低回哀婉之音,而这又与词人一贯的婉曲缠绵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总之,李煜、晏几道作为南唐北宋词坛上引人瞩目的词人,其作品的过人之处和深远影响有目共睹。李煜不愧为南唐词坛第一人,而晏几道作为北宋的杰出词家正是在继承前人(包括李煜)的基础上使“婉约”词达到了新的高度。两人有相似之处,如陈廷焯所言“李后主、晏叔原……而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4],亦有明显差异,但各有千秋,各臻其妙。正所谓:自古词坛多才俊,一样别梦两样情。

参考文献:

[1]厉鹗.樊榭山房集・论词绝句十二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唐圭璋.词话丛编[Z].排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5]田崇雪.文学与感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晏子春秋篇6

1.教材简介

本文选自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十课。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作者善于用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又采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形象,在简短的对话中妙趣横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个性化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把握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化的语言。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知识,本文属浅易文言文,应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也应注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教授方法

1.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2.为创设好的情境,增强感染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先扫除课文里的字词障碍,通过阅读的形式进行整体感知,再回到文本体会人物形象,以演助学,让学生融入文本。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的故事。有一次,接受了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总理办公桌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位记者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听后风趣地说:“这支钢笔是位朝鲜的朋友送给我的,他说这是抗美的战利品,让我留下做个纪念,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顿时哑口无言。

用他的智慧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政治家的本色。在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出使楚国,现在我们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晏子使楚。)

【设计意图:好的导语能够启迪思维、创设情境,犹如一把开启新课的金钥匙。用的爱国故事导入,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为新课创设了情境。】

(二)认识晏子

(多媒体展示。)晏子名婴,字平仲,夷维人。春秋后期著名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的很多故事都收集在一本叫《晏子春秋》的书里。

【设计意图:积累名人的有关常识,增加知识储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正音。)

2.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多媒体展示朗读要求:读准字词的读音;读出人物的语气。)学生认真地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采用个别朗读、小组分读、集体朗读的方式。)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意自现。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四)师生合作答疑解惑

师:同学们在读顺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书中注释,小组内交流学习,提出不懂的,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1.文言实词、虚词

生:方、使、避、坐、病、曷。

2.特殊句式

生:通假字:熙同嬉,开玩笑;曷同何。

古今异义字:其实,它的果实。

倒装句:曷为者也;何以也。

一词多义:之;使。

3.疏通文意

师生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掌握新知的过程,所谓温故而知新。】

(五)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理清脉络:起因: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他。

经过:晏子与楚王斗智。

结果:楚王佩服晏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

(多媒体展示问题:楚王为什么想侮辱晏子?楚王想如何侮辱晏子?晏子是如何反击楚王的?楚王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可以看出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晏子又是怎样的人?)

学生画出有关词语和句子。

生:晏婴,齐之习辞者。

生:诬陷齐人偷盗。

生:用橘、枳做类比。

生:反取病焉。

生: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晏子聪明、机智、勇敢、能言善辩。

【设计意图:在反复的品读中体会语言,明确人物形象。】

(六)小试牛刀

师:晏子成功地反击了楚王的无礼,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让我们重回楚国宫殿,再现历史精彩时刻。

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教师提示:注意把握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表演后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设计意图:变被动的、枯燥的读背为主动的、新奇的探求。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

(七)拓展延伸,口语交际

师:结合晏子的外交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什么?

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理服人。

生:说话时要委婉,注意方式方法,易于被别人接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总结

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国家要获得尊重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每个人都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是国家得到尊重的前提。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班级、集体、学校乃至国家的被尊重。所以,首要的前提是━━你必须首先做个有尊严的人。

(九)布置作业

把课文改成一个500字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

(十)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开始: 楚王和臣下谋划侮辱晏子

结果: 楚王反取病

【设计意图:借助板书,学生能直观感知和理解所学知识,增强识记效果。学生在再识和回忆某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板书内容。】

七、课后总结

1.要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2.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时,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深入地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地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晏子春秋篇7

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尺的洞。让晏子从这里进去,晏子说这是狗洞,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楚王无奈,只好大开城门。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说,怎么派你这样的人来,难道齐国就没人了?晏子严肃回应,我国临淄注满了人,大王怎么说齐国没人呢?

楚王说,那怎么派你呢?晏子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这里来了。酒席上,正吃得尽兴时,两个武士押来一个囚犯,告诉楚王此人犯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想以此羞辱晏子。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还不是两国的水土不同:这人在齐国能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变坏做盗贼。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春秋篇8

这样的成语只有一个: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自: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助人为乐范文 下一篇:硕士研究生报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