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读书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10-01 05:23:29

鼓励读书的名言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提高方法

阅读是书面交际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人们获得信息、学习知识的基本手段之一。古人说“开卷有益”,阅读可以获得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调节情绪。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学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阅读随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使学生自觉地阅读理解呢?我在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阅读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联系教学内容向学生适时推荐与课文有关的作品或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在讲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以渗透给学生关于鲁迅的作品,并且可以适当夸张地说鲁迅的文章有何种趣味性。在文章提到“张飞鸟”时,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让学生读一读《三国演义》,了解张飞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与刘备、关羽是怎样的关系?这样,无形中就使学生产生很多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文中还提到《西游记》,那么《西游记》又是怎么回事呢?书中反映的是何时、何地、何事?主人公又是谁?引导学生读一读,并着力推荐这本书是何等著名,充分介绍它的影响力,让学生产生崇拜感,这样就使学生产生想要了解书中人物、故事情节的欲望,产生“我要阅读”的想法。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完全是从课内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的,这就说明课外阅读极其重要,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涉猎一些名家名作,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鼓励学生阅读:

(一)引导法。中学生已经有了自读意识,但是缺乏辨析、鉴别的能力,所以就有学生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东西,此时,老师首先不应该正面严厉地批评,而应以诱导及教育的方式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之意识到所读书籍的危害,从而读一些内容思想积极向上的名著佳作。

(二)活动法。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开展一些活动,以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同时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让学生当小教师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可侧重选文的某一点进行讲解,也可以谈自己的读后感。以激发阅读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主对文章进行解读,从而进行阅读意义的建构。

(三)阅读法。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涉猎一些课外文学作品,这时教师可以把涉及的文学作品内容简单地向学生讲述,在讲到故事情节的高潮或精彩片段时可以故意说自己忘了,让学生自己猜想并适时向学生建议“不妨读一读此作品,这样会了解得更清楚”,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阅读氛围

(一)集中阅读,以课堂带动课外。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时间,在提前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进行课堂阅读,课堂阅读时间的保证能极大地带动学生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这对于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

(二)教师组织,家长配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或从图书室借阅,阅读的地点在教室或图书室,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能够安静默读,营造良好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的读书活动,有效促进了心理的优化,同时注重与家长沟通,特别设计给家长一份关于读书活动的调查问卷,力求使家长成为良好阅读氛围的促成因素。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心理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活动既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的复杂心理活动,还是阅读者同读物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复杂情感活动。要有效地完成这些活动,最基础的是阅读心理的培养。

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动力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2

(一)阅读兴趣缺乏。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博览群书。再加上很多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好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同时,也影响了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

(二)阅读面狭窄。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80%的家长、学生买的都是优秀作文集,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阅读习惯差。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也无非是几个词语、句子的摘抄,没有自己的见解与感悟。

基于上述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榜样激励,让学生乐于读书。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在班里也注意树立典型加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活动激趣,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喜欢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抄好词好句,丰富积累,让学生胸有笔墨吐为快。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让孩子们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3、展示成果,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愉悦。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课文电视朗诵比赛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1、拓宽书源渠道。

(1)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章。如预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布置阅读《安徒生童话选》;预习《匆匆》时,布置阅读有关珍惜时间的文章。由于学生预习充分,上课就能侃侃而谈,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能力。

(2)网络资源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成为语文教师又一重要任务。对于刚刚接触电脑的小学生而言,给他们介绍一些著名的少儿网站、读书网站是必要的,鼓励网上读书,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3)从时空结构上选择阅读内容。在实践中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人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如去年神州六号飞上天空,振奋人心。我就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报道,看电视,了解事件始末。

2、指导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3、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方法指导有效性

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但现实中我们对这“丰富的文学宝库”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乐观,尤其是农村的中学,几乎还处于一个应考的阶段。笔者对名著阅读效果的问题关注已久,也一直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现状,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也摸索总结出了一些方法,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润物细无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浓郁的文化氛围,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在图书室阅读,我还在班级建立一个图书角,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每个学生每周自带一本名著,班级组织统一管理,让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人人有书、人人读书、让图书馆流动起来,让班级飘满书香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热爱读书

1.抓住契机激趣启发。农村中学的孩子不爱阅读名著,从根本上说是对名著缺少了解。学生刚升入七年级,我就利用各种契机,向学生讲述名著里的精彩故事,让学生最初对名著产生阅读的兴趣。刚开学的阅读课,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名著里的精彩章节,到精彩的高潮部分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

在班级的宣传橱窗,开设“名著推荐”栏目,每月介绍一部名著,内容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图文并茂。班级设立图书角,形成“名著共享”的读书观念。学生还可以组成4—6人的读书小组。

2.利用机会赏识激趣。阅读课,教师推荐和学生自选阅读名著。让学生按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地尽情地“悦”读。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我还经常组织“阅读汇报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孩子的阅读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注意和媒体的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媒体的特点,关注影视节目,如《西游记》、《水浒》等四大名著以及很多的名家名作都已经被拍摄成为电视剧,可以利用电视情节,引导学生阅读原著,享受阅读,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原本抽象的文字渐渐形象化、立体化、具体化,更容易理解名著,既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又提高阅读的兴趣。

4.教师和学生共读共写。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写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觉中更加喜爱阅读,喜爱名著。

三、“涵泳工夫兴味长”,指导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引领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读名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教师懂得用适当的方法引领学生阅读名著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①读书的方法主要有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赏析法、摘录法、作批语等。②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主要有:A摘抄式、B、提纲式、C、感想式 、 D、评议式。阅读并不难,难在长期坚持看下去。只要学生能够去看,在没有太大的作业压力之下,学生必定能够大量阅读,此时,我们发现一种情况就是“看完就忘”,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读书笔记的方法来加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掌握。

2.在运用中鼓励阅读效果。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不自觉的在作文中、日记中等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

3.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原著,让学生获得直接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使生动有趣的名著阅读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教学。

4.在阅读指导中提升能力。在名著阅读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的阅读书目进行推荐,还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或激发,对学生笔记或者习作进行面批面改。通过“查、批、导、激”的教学手段,全方位指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迅速提升。

四、沐浴经典的阳光,师生同步阅读,共同成长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由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不同,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对原著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这时,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指导,没有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就可能会使有些学生缺乏发展的平台,影响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质量。

1.重温原著,指导有法。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做到课堂充实,体验学生阅读的难易,找到与学生进行沟通的话题。所以,当发觉学生的某种感受或体验有道理时,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肯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就会涉及到教师对原著的熟悉程度。

2.重读原著,指导得力。语文教师要上好名著阅读版块,应当把阅读原著作为应当备的第一课,只有备好这一课,我们的名著课堂才有可能闪现文学光彩,我们也才有可能在各种备考复习资料中对问题的回答应对自如。要提高语文教师名著阅读指导课的质量,其重要途径就是要多读原著,多带着问题思考,师生在名著的同步阅读中共同成长。

3.共读名著,互相促进。除了教师与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同步阅读,共同成长,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同步阅读,共同成长。我们班就采用了“帮扶差异,差异帮扶,小组互助,探究合作”的阅读形式。我们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6人,每组中挑选一名阅读能力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既给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能够照顾阅读水平能力弱的学生。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4

一、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将会变成一种乐趣。

(一)参与游戏,培养习作兴趣

一次在上人物描写的习作指导课上,我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然后让每一组抽一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熟悉不过的同学的漫画像,人物的特点都通过漫画夸张地表达出来),再要求他们先用语言把这些同学的特点表达出来,再要求必须把这些同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都描写出来,但不能写出他们的名字,最后让同学猜出是谁。每个小组可以进行个人构思,集体创作,由组长发言,各组进行抢答,优胜者加十分。一时间,各个小组进行争先恐后的抢答,热闹非凡。各组同学的人物描写生动、形象。在猜谁时,大家都能根据人物的特点回答出所描写的同学的名字。此时此刻,同学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这种寓激发兴趣于游戏活动之中,效果备增。

(二)模仿试作,增强写作信心

阅读教学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习作的例文。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每次学作都苦于不知怎么写,从何而写。因此,摹仿课文结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进行写作,也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游天柱山》;教《猫》我让学生仿写《狗》;教《蟋蟀的住宅》仿写《我的卧室》其效果颇佳,学生的习作不再发难。

(三)作文接力,品尝习作乐趣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开展了“作文接力活动”。发给组长一人一本笔记本,每天安排一名习作较好学生写,作文题材,内容不限,但必须写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每天早会课利用几分钟进行评赏,写得好给予表扬奖励并转载在板报上。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如此循环,到半个学期,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竟然也参加到这项活动中并得到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的闪光点得到赏识,写作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

二、充实生活丰富内容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以说生活有多丰富,作文就有多丰富。

(一)从劳动中吸取生活素材

教师应鼓励并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我要求他们每人至少要掌握3种以上的劳动技能,争当家庭小能手,并在班队会上相互交流,评比再引导他们把做的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例如:三八妇女节,帮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利用双休日自己洗衣服,下地摘菜,到菜市场买菜等。他们亲自参与生活,感受劳动的苦和乐,既锻炼了自立能力,又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二)在组织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

生活无处不飞花,大自然的人文都是我们写作的对象,为了丰富写作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家的小动物,给他们喂食和它们玩耍。组织学生游览无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在活动和调查访问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积累感性的材料,丰富写作内容。这样《我家的小猫》、《家乡的芦柑》《家乡的夜景》等一批充满生活情趣的作文就这样在同学们的活动中诞生了。

三、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日积月累,方能成悟”如果说丰富生活,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那么广泛的阅读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技巧。

(一)鼓励订阅报刊

《素质教育博览》《快乐语文》《读写天地》等小学生课外读物,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订阅,同时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或县图书室借阅书籍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适合学生口味的好书,让他们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中找到乐趣,积累词汇。

(二)鼓励观看影视节目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看一看自己喜欢的影片和少儿电视节目,如《少儿频道》《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达到开阔视野,陶冶心灵,启迪思维的作用。

(三)引导进行读书积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在指导学生大量的阅读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认真积累好词好句,优秀的片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经常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向别人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最受启发的一则故事,最新的一则新闻。学生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学会了形象生动有趣的描写。

(四)相互评改尝试成功快乐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5

一、重视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用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形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的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则不仅眼前受益,还将终生受用。

二、重视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采用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活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阅读兴趣,或在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仅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训练创造想象力。

三、注重活动的引领,使学生想读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甚至昏昏欲睡,应该把阅读巧妙寓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书,进而喜欢读书。

1.讲。我班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安排在晨读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获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念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的境界。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学生就出了《港城大丰》、《麋鹿的故乡》、《湿地之都》等小报。

3.赛。为了持续激发起孩子的读书热情,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问。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总之,一个人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将会影响其一生,尤其是小学阶段怎样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个习惯的养成,不仅要学生经常性地阅读,而且善于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将内容进行分析、汇总、记忆直到熟练运用,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能力。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能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增强语文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董丽平.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6

要通过自身的下水文写作和不断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最健康美好的情感。三年级是习作教学的起始阶段,笔者认为在习作的起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树立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到作文很难,作文遥不可及,而要使学生感到作文就在他们的身边,拿起笔来就觉得有很多内容可以写,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注重激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如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过一个星期,你会发现很多学生已去读这本书了,而且还和同学在交流读书心得呢!每天布置家庭作业时,我总会把读书作为一种奖励的作业,如果你一个星期每天坚持看半小时书,那他有一天是没有笔头作业的,这下,学生看书的兴趣更浓了,读书快的同学基本上三天一本书。有时我会请一些喜欢看书的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看的书,激起学生也想看这本书,当哪位同学看完一本书,我会在看书竞赛表中加上一颗星。如此一来班上的同学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二)营造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还不够,还要给学生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一个舒适、安静的氛围下读书。开学时,我总会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名人名言,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另外,我还开辟了好书一角,每小组每周推出一本精品书,由组长负责带领本小组成员一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保证人人能读书,并评一评哪组看书最认真,优秀小组成员人人能得到一颗读书星。

(三)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做摘录

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能摘录厚厚的两本笔记本,每个星期我会组织大家相互交换看摘录本,学学别人摘到的好内容。与此同时,利用早自修、班队课的时间,开展故事会、古诗文诵读赛、好词好句接龙、课外知识竞赛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并在班内定期评比“阅读大王”、“积累小明星”、“读书之星”,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

(四)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看书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多数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教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我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也向家长发出了倡议,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看书。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会给家长建议:每天陪孩子看书半小时,刚开始可以和孩子读同一本书,与孩子进行读书交流。当孩子对读书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就可以各看各的书了。当你的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或进步很大或做了一件好事,你就买一本书奖励他,家里也尽量给孩子买一个书柜,让孩子把看过的课外书放到书柜里去。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家长们也都十分支持这项读书活动,很快地老师达成了共识。有了家长的支持,许多家庭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当然,班中总有一些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也不舍得花钱去买书,我就把自己家里的课外书送给学生看,孩子觉得老师送的书特珍贵,每天会把它带在书包里,总会看了一遍又一遍,有时还会自豪地向别人推荐这本书,好象老师送给他的书是全世界最好的。有了以上这些丰富的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足够的“资金”,学生写起作文来再也不头疼了,而是一气呵成,相信,长期坚持积累下去,他们的作文会越来越精彩!

二、巧用“下水文”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要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教师首先就要爱写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写作“下水文”指导学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每次习作前,我都亲自进行“下水”习作,并读给学生听。在听的过程中,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习作框架,尤其是写得差的同学可以模仿迁移,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教师除了要准备“下水文”外,还要给学生指明路子,要让学生觉得习作确实可以“触得着”、“摸得到”。

三、鼓励学生的每次成功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7

在幼儿教学互动中,教师常会运用“跟我……”“像某某一样做”等指令较多的语言,但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师幼在语言上的平等。平等性的语言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因此,在师幼的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平等性的语言,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体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当小朋友把区域材料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如果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的材料捡起来?”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而且小班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带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提高其自主操作的信心。老师要敏感地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而促进幼儿愉快主动地活动。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充分体现游戏活动的主导型行为,将各种教学任务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相结合,在高质量游戏环境的作用下推动幼儿创造发散、团结协作、人际交往以及语言表达等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幼儿园所提供的各类型游戏材料需要准备充分。游戏材料作为游戏进行的最基础保障,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工具与载体。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如果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材料过于单一或是对诸多游戏材料抱有限制条件,幼儿对游戏活动的信心与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进而严重影响游戏活动质量的实现;其次,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材料需要不断补充与更新。只有从游戏材料上加大更新与补充的力度,幼儿园所开展的游戏活动才能随着时展而不断变化与完善,进而持续吸引幼儿对于课堂游戏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我们需要认识到一点:有效的游戏活动心理环境能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安全、和谐、平等以及自由的环境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与探索性。

在幼儿园教学方面,关键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研究成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形成的。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我们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兴趣是成功的动力。在幼儿关键期进行了兴趣培养,当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以方法,犹如顺水推舟,非常自如。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我在活动室的各个区域中写上相应的活动区名称“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娃娃家”等;各区域的材料上又贴上文字标记“马路”“橡皮泥”“万花筒”“电视机”等;在当月主题墙上写上本月主题,如“红黄蓝绿”;在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如在走廊、楼梯、盥洗室的墙壁上贴有一些标语“您好”“老师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轻轻走,悄悄说”等;在户外的花草中有各种花、树的名称牌,有“青青小草,足下留情”“爱护花草,人人有责”……这些丰富的文字材料给了幼儿一定的外部刺激,成为幼儿学习文字的潜在动力。我把孩子们的名字写在毛巾架上、杯子架上等。孩子在与教师、小朋友的交往中,“标志”上的名字自然就记住了。这样做,既可以加深人与人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又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汉字教育。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调整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并根据不同的故事及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指导技巧。如利用故事插图,让幼儿简单讲述图书情节,组织幼儿续编故事活动等。我们还鼓励幼儿大胆地在众人面前交流见闻,每天晨谈之前都会请两名小朋友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播报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注意事项。如“今天是星期一,在下小雨,有点冷,请小朋友们多穿点衣服,出门小心路滑……”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愿意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图书,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进行简单交谈,在幼儿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关于天气的词语,知道了温度的概念。这样坚持不懈努力,幼儿就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与浓厚的兴趣。另外,幼儿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亲近,我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指导幼儿阅读,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早期阅读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教育活动,理应得到幼儿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为了激发家长为幼儿创造温馨的早期阅读家庭环境,我园每年都会“书香家庭”的评比活动,这个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亲子阅读的积极性。与家长的谈话中,我还了解到有些家长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还定期为孩子添置书籍,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家长为了增强和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认知结合起来。

适当适度地运用支持性语言,使鼓励恰到好处。我们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小班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但是鼓励性语言要适度,并不是说对幼儿的所有好行为只能进行少量次表扬。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引导、纠正才能完成。但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评价能力,老师对幼儿的评价往往会成为幼儿自我评价的依据,老师一味地鼓励幼儿会减弱鼓励的效用。在培养幼儿养成一个良好行为的初期,表扬应及时、经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拉开表扬的间隔,直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小班幼儿刚开始,没有进区之前脱鞋子的习惯,虽然老师已经多次要求他们在进区之前要把鞋子脱下摆放整齐,还是有许多幼儿把鞋子随便一放或不脱鞋子就进区了。这时我们对做得好的幼儿要及时表扬,还要接连观察,并加以提醒,同时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多次以后,幼儿便会重视这种行为,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市直幼儿园)

鼓励读书的名言篇8

[关键词]高中 语文 课外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问题:“现在的学生,读课文语不成句,背课文缺言少语,写作文胡言乱语,语文综合素质基础较为欠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都有同感。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学生不爱读课外书,学生的阅读量少,语言的积累量严重不足,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有欠缺。学生在这样缺言少语的学习境况下,必然也就难以理解文本的深层隐含之意。其实,同仁们光抱怨是不解决问题的,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跟着你走入那无限的阅读空间去,培养学生能够从阅读素材中寻找到他们所应该感知与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理解

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是相对于课本本身而言的。课本上的文章称为课内,课本上没有的文章称为课外。课外阅读就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习材料而进行的读书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为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奠定基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而积累自己的语言阅读量。

二、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解题策略

1.阅读时间问题。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考试功利的阴影下,好多教师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课内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部分语文教师将一些高中新课标必读的课外书籍规定在寒暑假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真正捞到手的宽松阅读时间几乎是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除课本外都是“闲书”。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将心灵放飞在语言的天空里去体验美丑善恶实在太难了。难道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定的阅读时间吗?我认为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服务的一种托词或习惯而已。教师、家长天天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应该还是能做到的。存在的困难充其量也只是个“坚持”的问题。

2.阅读资源问题。“家无藏书”,这是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确切说好多家长也真不知该给孩子“藏”什么书。为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如果学校能够定期配购课外读物,定期开放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有这样的便利条件那当然更好。但目前初中阶段达到这一条件并不容易。在现有的情况下,教师尽自己所能,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览室,师生还可以力所能及地查找一些阅读材料充实班级的资源库。其实,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素材的需要,也是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基础,只不过是见效不那么明显罢了。

3.阅读成效问题。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如何显示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又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为此为他们构建阅读效果展示的平台就很重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个人读书笔记展览会,个人阅读点评集交流,小组阅读成果展示会,小组合作分门别类编写作品选等等,还可将这些资料充实到班级书库中。另外,阅读后还要去指导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作文指导的重要部分。

4.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也是部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课外阅读应当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内学到什么,可以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也是一个深化和加强。其实,我认为,课本所选文章也只是我们这一主题教学的引子,仅靠那三四篇文章的讲解阅读,恐怕远远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有些篇目对不同阅历,不同地域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先不必说西北汉子那热情奔放的“腰鼓”,也不必说临终前硬撑着给杨绛送鸡蛋而“镶嵌”于门框里的老王,但就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给南方长大和北方城市长大的孩子与乡村长大的孩子来读,他(她)们的感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认为课内有些篇目倒不如有选择的稍作放弃,从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课外阅读入手去引导和教学,也许这样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优化课外阅读的几点补充

1.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资料,自寻其食。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一些物质手段,为此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媒体、报刊杂志、网络等形式去寻找与课内文本教材相符的一些文章资料。学生在自寻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语文动手实践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了课内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语文的激情与兴趣。

2.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人特征、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异。教材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依托,学生应该从文本中通过比照阅读寻出自己的独特深思与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举办演讲、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阅读文本作深层次的探究,并为他们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活动,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创新之处。

3.鼓励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教学。我在语文教学中认为,教学无论怎样改革,课本是基础,这是很多人认同的指导思想,我也不反对以课本为本。但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出的应当是更加丰富多彩的课内阅读空间,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如果按照课本内容扩展课外阅读,将其常规化并整合保留活动成果,未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如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一组,组长是主编,组员各有头衔:副主编、美术设计、版面设计、编辑等等。封面每组自行设计:大头贴,个性签名等。每天语文课前3-5分钟定为“美文欣赏黄金时”(美文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前布置的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查阅,第二天一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学生评议,达不到要求接着“培训”。朗读好的,可以给组加分,作品收藏于班级书库中。这样每个同学每日查阅着,收藏整理着别人的、自己的“大作”,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有计划地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样激情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大可不必担忧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事实上,此种做法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上一篇:无悔人生范文 下一篇:刺客聂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