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古诗词范文

时间:2023-10-18 06:12:53

谷雨古诗词

谷雨古诗词篇1

当中国的诗歌从围观到一哄而散,江西省的谷雨诗会却风风雨雨走过了50多年的历程,成为江西谷雨时节的一种高雅的文化风俗, 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活动。

在这个坚硬的城市,没有柔软的爱情,却有触及心底的诗歌。

每一年的芳菲四月,谷雨时节,一群安静的诗人,便随同春芽抽丝剥茧,提纯被隐匿的思考与诗意,波澜不惊地书写着一种地方性的经验和记忆,并藉此圈定一块属于自己的责任田用来晴耕雨读。他们的嗓中全是绮丽诗词,一出口,就是姹紫嫣红的春天,说给你听。

谷雨诗会,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成了作家诗人浓情相聚的盛会,人们放下俗世中的杂务,在冷静、朴素,充满爱与智慧的诗歌中,把山水纳入写作背景,担当起历史的拷问和人类命运的传承。由景德镇市文联、作家协会主办,江西婺源红酒业有限公司协办的谷雨诗会,选在靠近江西省著名风景区瑶里附近的双龙湾农业生态园举行。

真好。这个春天,与诗人们同行。

许是为了呼应“谷雨”诗会,前一天还阳光明媚的天气,19日一早就下起了朦朦细雨,我们一行一早赶往百里之外的双龙湾农业生态园。

景德镇地区本属丘陵地带,群山环抱,绵延起伏,空气湿润得象从水中拎起,微风夹杂着花的清香沁人心脾,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轻纱幔笼,犹如一个少女,羞涩得不肯掀开面纱,含情脉脉。“去时陌上花似锦,今日楼头柳又青”,江南好,她流淌过诗经,滋养过唐诗,哺育过宋词,浸润过元曲,在这样的季节里,写诗,读诗,一半是红尘的风尘与烟火,一半是入骨的娇态与优雅,岁月啊,是这样的静寂和低温。

远远的,双龙湾农业生态园,以优雅脱俗的姿态打坐在我们面前。景区建在黄龙山与青龙山之间,两山夹江而峙,一湾如虹映珠。这个被誉为镶嵌在昌江东河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是一个集旅游、休闲、餐饮、养殖、农家乐、体验、文化为一体的乡村秀美庄园,园内栽种着茶叶,水果、花卉,奇树,并将瓷、茶、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园内不仅有陶瓷生产观光、陶瓷品展示、果园观光区、农产品展示区,而且有露天茶座,天然鸟林,绿色餐厅,东河漂流,天然浴场等水上活动区。

我们打着伞兴步而入,园区桃花绽放,梨花已开,茶园初醒,各种珍奇树木千姿百态,古朴风格的门楼、亭榭,蕴含龙文化元素装饰的宾馆餐厅,这一切都随着雨雾在美丽的东河轻烟缭绕。一百多名诗友开心的穿行在雨中,欢笑嬉闹,拍照留念,任细雨打湿衣衫头发。

对于流浪在城市的我们,乡村自然是最撩拨人情怀的,一首怀旧的金曲,一首思恋的乡愁,都成为酿制思乡之酒的酵母菌和酒曲,在经岁月发酵后形成经久回味的芳馥。今天的乡土中国正向城市中国转型,田园牧歌渐行渐远,而这片农业生态园,再次将我的恋乡情结无端的挑起漫延。

落叶还在梦里飘飞

那细小的溪水便暖在风里

丛林在风的弧线上致意

我冰封的心

在春天不再凄迷

笋尖一层层拱出绿色的山地

柔软的时光

开始抚摸五彩花朵

多么宁静的季节

每一寸田野

都覆盖着层出不穷的芳菲

……

清新的园内,诗人们站在春天的舞台上深情地吟诵着关于春天、谷雨、河流与庄稼的故事,没有凄婉,没有叹息,他们把语言潜在地视为父亲和母亲,热忱地抒写,虔诚的歌唱。他们用诗寻找古旧而熟悉的感动,让自己慢下来,在匆匆岁月中不忘用诗一样的情怀领略人世的沧桑和悲凉。听——

我为春天的童话所陶醉

蛙声倒悬在片片多情的麦穗

少女唱着抒缓的赞歌

动人的微笑那么荡漾

那么纯洁 那么美丽

看远处花朵遍地

一只鸟划过天空的神秘

它透明的翅膀

多像梦中的舞衣

轻盈盈的 充满诗情画意

没有优伤 没有别离

春天啊

在琴弦上跳跃

在呼唤中与我深情对视

让我爱的思绪

在春风里轻轻飘飞

安意如说:我们幸运的是拥有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终此一生研习,我们站在诗歌的废墟上,仰望前任,无能为力——是世事本身创造了诗歌,而不是文人手中的笔。

我不会作诗,每一年的四月,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我,但我不知道在等谁。为了这个,我每天都很快乐,当我满怀喜悦和惆怅的成长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被吟诵的诗歌时,我发现我从未得过诗歌奖,但我真心真意的爱过。所幸曾任播音工作的我,有机会站在舞台上抒发对谷雨诗歌的深情爱戴,为了这,我放下所有的写作,用渐行渐远自认为美丽的韵脚,投入到这且行且珍惜的已然古老的平仄中去。

总有一首诗,念一行,两行泪纷纷;再回首,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雨,一直纷纷下,水墨染字,花草润色,烟雨江南在这崭新的生态园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安静素雅,如一尊瓷。

一切欢喜,终将飘零。

我又开始下一征程的流浪,从一个城市,流浪到一个乡村,走一走,走成最美的韵脚;从一本唐诗里,流浪到一个宋词里,坐一坐,坐成最美的词。在那宝蓝色深邃的星空上,在那亿万光年的距离之外,必有一种温柔和慈悲的力量听到了我的感激,并且微微俯首和我共同期待:

来年四月,一首诗,再次温暖这座城。

谷雨古诗词篇2

今岁晚,承情思,泣春红,秋风又过,叶落婆娑;西风独自凉。思回情荡天涯,说寻常,情未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念情味,江南梦,北国涯,情随风雨飘万里,何处为家;一处顿生惆怅意,佐以秋雨,更兼风夜,难却秋声,愁煞情人,古雅旧意神往,吟句吐语苦情,卓然沛熨伊人;最是秋抒情。念秋雨含泪,滴痕牵心,情动三山摇五岳,意凌九霄揽沧洲。秋月春风,一介风度,少年郎,伊人颜,曾相携以笑,漫步原野,幽梦林深,对眸凝望,脉脉羞涩含,欲语情钟握。摘春花,握春红,捧秋月,袖秋风,只为伊人欢颜;功名馀事,山水高岑,相携伊人,清欢闲云,高卧闲亭,筝音箫弄,笛声杳奏,腾脱如风,伊人携;落清涧,声流激,伊人侬语凝天籁。

落崖惊风,崖谷栖心,伊人凝情,神隐幽意,舒悠风朗心居於;高岑望,幽谷思,洞天别有水月;曾惜桃源梦,流落裳轻云;古梦惊。深幽谷,古旧式,情怀往,慕集雅致清韵语,清风明月苦茶屋;释迦承人味谈禅,风拂无痕晓曦晨。伊人研墨提笔弄,红笺泪落意还连;忍情劝泪慢悠走,待到秋来鸿雁还。身步高岑,神思风落,致伊人旁,亦曾相思解;幽深谷兰,神佩伊人,舒韵爽秋,卷籍倚回澜;淡泊神思心回渊,寄往宿旧情依古。惊落崖,吟风漠,伊人消颜荦春秋。古意典思情音伽,迦陵温润舒逸朗;古窗幽梦苦茶案,风残伊人亦情藏。落叶裳,秋风堂,谁解孤心独伤;西风残,夕阳晚,独自立尽斜阳;念伊人,寂寥情伤,期亦秋扬,苦解小春伤。

寂然冬开古,寒山踪迹回。往思伊人影,还怜梦钟醉。语曾梦,缘得伊人,赌书泼茶,氤氲生香;西风流味,带尽斜阳,漫望古怀漾;伊人承秋殇。舒承歌:

捻心聚意筹趣志,伊人卷籍禅茶意;苦雨凄风心若死,神舒漫遥啸亦诗。半冬初,满秋暮,深夜连霏,苦凝风冷,披衣立窗前,聆听仙音天籁,离落林秋寒。枯木槁叶啸灵皋,瘦颜憔容吟诗语;心梦淼,断桥诗滟,问情流水,清风唯拂柳;一季情钟握,寻花落繁扬,春秋晨曦露凝香。雨荷晨凉夏初,枯荷晚冷秋暮;西风曾相识。

舒歌梦,怀承秋,曾亦醉春风;春青山,绿水上,心舒神漫,曾记小窗幽梦。黄昏晚上,夕阳潇洒,苦茶残卷,星火黄灯,诗唐词宋,书汉字晋,今人古情,最是清荷时节;秋雨湿风冷润,枯荷凝夜聆听,古雅苦情旧意,多情伊人欢携;流承梦记,语曾花间,惜梦藏凝语:

飞雪冬初寂,寂寥火炉语;围火煮苦茶,美人相谈禅。雪夜漫步,天籁接幽古;苦茶寂情,味悠通玄今。冷木古怀雅思,藏神聚韵凝幽;落崖惊风葶。

思回幽古,往临忧伤,野水空山,古墓荒凉,松风湿翠裳;行人怅惘,无言长对夕阳;秋风萧瑟,原野枯槁,孤雁长空西风啸;冬雪纷扬,孤寂苍凉,未语望秋霜;围火古谈,心寂孤山,神舒长流,语泪陌千裳;春风醉,伊人孤伤,曾梦祺窗前;邀清荷,激称香,真水无香,一缕箫声,晨风出青阳。四季情怀转回顾,深情痴神啸清欢。秋冬里,浅无眠,深雪埋,沉木枯掩,流水凝帘,北风苦情老。古梦幽窗深楼,寂然孤声沉暗,情回掩;晨风夕月,阶柳庭风,情意枫桥,古窗霜寒落叶残,风吹散,凄清揽;半掩书窗颜。小屋爱庐,心承云天,神接幽古,寂然冷怀源;风吹残雪树,人语夕阳山。古梦初,风雨相携,伊人流年,暮色见岚霭,寒夜围火灯苦茶;野掩沉香转情顾,侬情慰孤影。

茅茨木庐栖心古,携手伊人煮苦茶;晨风夕月诗文赋,黄昏晨曦清欢雅。古沐堂,怀璞亭,带立斜阳,独啸清风尚;古清幽冷风沉晚,风引寂。寂寞情怀苦冷,断章秋风萧瑟;缘得伊人情承,黄叶江村听雨;屋古长风,松香林响;关河梦落,古槐幽梦;乌篷烟棹,渔舟唱晚;风声夕阳,红叶情缘;横落秋思,秋水图卷;千山红叶,枫林清晚;孤馆暗夜难听雨,唯念伊人,心寒身单,愁情照暮酣;听雨伊人思清欢;和梦边,云梦里,疏林云水间。临古城,思梦窗,乡关何处辞云烟。寒通云梦深,苍梧暮,楚酒愁,雁落秋晨霜;苦冷寒凄煮苦茶,古树清花,和梦小窗,醉亦落惊风。风歌台,湖梦寒,晚暮沉,青天孤雁,山河茕影,小窗独倚揽。谁慰解清欢?

流年散,颜风飘,梦若逝,雨歇霄影澄;空山秋寂怀,冷意冬欲来;萧萧林樾风,泫泫泣幽篁;含凄落兮哀迟暮,深思无言兮隔云路。夜坐凝古兮梦窗寒,暮晚目归鸿兮南飞雁;芦花清影水,素辉晨雪衣。一抹斜阳,引欢伤;抹野衔山影,暗暮收云霞;立悠悠。春尹高涔半落,远浦初沉南送;凄凉独对斜阳,芳草水连山接天,抱幽舒啸万古愁;休回顾,慕吾庐精舍,秋缘登引,抱琴携伊人,潭影漾秋白,枫林鸣晚红;涧空谛鸟寂,地僻野泉通;苍茫翠霭,消影竹林风。沉香烟暖古情泊,梦窗掩影挽红桥;晓峰亭上愁

谷雨古诗词篇3

一、遣词的灵活性

古诗词在四声、平仄、字数、句数等方面往往有严格的要求,既要遵守格律, 又要简约精练,更要境界高妙,作者必须在谴词灵活性上下功夫,从而使语言简练紧凑、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增强表达效果。例如:

1.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过春溪水》)

例1中“谷”,是“活着”之意。例2中的“离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心绪,但是词人却用剪刀去“剪”它,用手去“理”它,使人感觉作者之“愁”是那样的具体可感。例3用听觉上水的“静”来描写视觉上水的颜色,写出了溪水与松色相映的静感,极富意境美。

除了活用(例1)、移用(例2)、通感(例3)外,古诗词中还有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正话反说,表面上看是肯定的陈述语气,而实际上却是否定的反问语气。例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侨仙》)中的“忍”是“怎忍”之意。“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中的“可待”是“哪待”之意。

二、语言的简省性

在古诗词中实词、虚词均可简省,而虚词的简省更为常见一些。古人认为诗词“实字多则意简句健,虚字多则意繁句弱”。于是介词、代词、连词等虚词大多成了简省的对象。例如:

1.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周邦彦《西河》)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半年水宿半山居,冬采香根夏采珠。(彭羡门《广州竹枝》)

喻词简省:“胡骑凭陵(如)杂风雨”。例2则是把喻词与本体都省去了,直接用喻体“髻鬟”代替“对峙的山峰”。例3第二句是介词简省:“瑞脑消(于)金兽”。例4是连词简省:“(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则)铜雀春深锁二乔”。例5第一句是中心省略:“半年水宿半(年)山居”。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简省现象,就是“互文简省”。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上句简省了“皎皎”,下句简省了“迢迢”。

三、组联的错列性

为了表达的需要,古诗词的语言往往会打破语法规则,出现“错列”现象,而这种错列又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它往往无固定的规律可循,只是基于音韵格律方面的考虑,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阅读时应该根据作者的意图和思路对诗词的语序进行重新组联,从而看清诗句词句的本来面目,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情感。

1.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2.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房兵曹胡马》)

画线句子的正常语序分别为:“流水洗客心”(例1)。“瘦骨成锋棱”(例2)。这种组联的变式性,有的是为了符合诗词格律,有的是为了强调某种情感,有的是为了避免语句呆板、形成参差错落之美。对它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对诗词情感的领悟和作品主题的理解。

古诗词中还有一种独特的组联现象,就是只由名词组联在一起构成诗句词句,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美。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等。这种组联法是古诗词的独创,读来别有一种意味。

“读懂”是鉴赏的前提,而明了古诗词的特殊句法,是读懂古诗词最基本的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弄明白古诗词的句法是古诗词鉴赏的一把钥匙。

谷雨古诗词篇4

杭州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相传北宋元丰二年,一法号为“辩才”的高僧,退居西湖狮峰,开山种茶。辩才“识风水”,种出的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人称“四绝”,尤以“龙井”冠名。

西湖山区,群峰起伏,青山叠翠,溪泉淙淙,绿树成荫。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有着宜茶的环境,加上茶农们的精心制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而形成了龙井茶的独特品质。明代诗人于若瀛《弗告堂集・龙井茶歌》:“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正接南山岭。飞流密泊写幽壑,石磷引曲片云冷。拄枝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饼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优兽迹,湖山岂俱固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列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及其茶性特点。清代诗人松庐曾作一首赞龙井茶诗,更是把龙井茶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云:“龙井茶先谷雨长,味甘还作豆花香;平生嗜好无他物,日煮清泉一勺尝。”

据史料记载,乾隆曾六次到过杭州,巡视龙井茶区,写有四首龙井茶诗。如在龙井茶区天竺作的《观采茶作歌》:“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云栖取近跋山路,都非吏备清跸处。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嫩荚新芽细拨挑,趁忙谷雨临明朝。雨前价贵雨后贱,民艰触目陈鸣镳。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朝天子对龙井茶由衷的酷爱与赞美。

诗人吟咏龙井,也有许多独特的手法。相传,杭州“藕香居”茶室有一幅非常著名的茶联。“藕香居”系尼姑所开,门对西湖,三面临水,多栽荷花,远山近水一览无余,为非常清静高雅的品茗场所。该联集坡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把西湖美景,龙井香茶,杭州佳人跃然纸上,读之使人怦然心动,心旷神怡。我国老一辈革命家也十分喜爱龙井茶,委员长视察杭州西湖龙井村,提笔写下《看西湖茶区》诗:“狮峰龙井产名茶,生产小队一百家。开辟茶园四百亩,年年收入有增加。”诗似信手拈来,却韵味无穷。副总理访问杭州梅家坞,也留下一首《梅家坞即兴》:“会谈及公社,相约访梅家。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嘉宾咸喜悦,细看采新茶。”现代著名诗词书画家施子江曾作《龙井茶乡》绝句:“清风清水好湖光,西子西来喜得香;龙舞龙吟龙作雨,井前井后斗茶忙。”这些咏茶诗篇,被千古传诵,至今遗存在杭州茶文化的宝库中。 【编辑:修远】

谷雨古诗词篇5

关键词: 天水 天水方言 秦汉文化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东与陕西关中地区毗邻,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天水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陇中片,按地域划分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方言中甘肃方言的一种。方言俗称地方话,指通行于一定地域的区域性语言,是某个地域生活的社会集团对共同语使用的变体,记载了此地域的历史文化渊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人们对一个方言的直观感受往往是方言词汇,方言词汇由基本词汇、一般词汇和地道的方言词构成,基本词汇与汉语言普通话类似,一般词汇多体现在语音不同,差异最大的是表现百姓日常生活、婚丧嫁娶、饮食穿戴、民俗人情等方面的方言词。

一、天水的历史渊源

甘肃天水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伏羲就生活在今天水一代,天水有卦台山、伏羲庙、风沟、风谷、人宗庙会等。在古代传说中,伏羲与甘肃天水地区有密切联系,了解伏羲神话的文化有助于了解天水地区的远古文化。晋皇普谧《帝王世纪》中曰:“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遂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覆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据说伏羲在母腹中十二年,为一纪,故其诞生地被称为“成纪”。

夏商时期,天水地区被泛称为西戎居地,主要居住氐羌(戎族的组成部分)部落,同时还有华夏、东夷的一些部落。在商代之后,文献记载的为氐羌,氐族处于今甘肃较东部,多以农耕为生。羌族偏西所居。商朝后期,秦人胥轩的儿子奉命率族军驻守“西垂”(今陕西宝鸡),监视周国和防御戎狄。周文王、周夷王、周孝王、周宣王时期,今天水地区发生多次战事,权利与管辖也因当权者的利益多次更迭。后秦国统一了“西垂”地区。80年代初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毛家坪周代秦文化遗存和墓葬出土文物,体现出夏商周三代时期,秦国是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优势权利体系。

公元前688年,秦武公率军攻打城(今天水市北)、冀戎(今天水甘谷县)得胜,设上县、冀县,此为天水地区正式置县之始。经过秦穆公、秦昭王、秦襄王的数年战事,天水地区绝大多数地域归于秦国版图。甘肃天水市麦积区放马滩出土的战国秦简、上县地图等,成为证明古代天水地区在秦国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天水方言词汇的渊源

天水接壤陕西,秦朝之后一千余年时间里,陕西关中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天水虽然处于这个文化中心的边缘,但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与外族通商、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其方言词汇吸收了关中语言词汇,比如天水方言至今保留的与关中方言相同的词汇,如:先人、A、霍闪、白雨等词汇。

《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此乃秦人称“秦”之始。

近年学术界的秦文化研究中衍生出“秦早期文化”,是指秦人在陇右天水地区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在时间上,起始于秦人入居陇右,下至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迁都雍城前。空间上,它分布于陇右天水。从文化的起源和主要分布地域而言,秦早期文化也可称为天水秦文化。

三、天水方言对秦汉文化的继承

先人,《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忧,念昔先人。”天水方言中称已经去世的祖先或父母为“先人”,比如某人做事不肖,天水方言骂他“亏先人”,就是说此人所作所为对不起他的父母和祖先。天水大年初三上午一般习俗是给“先人”上坟,这里的“先人”指所有亡故的祖先。

玷,本意为玉上的斑点。《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后汉书・陈蕃传》“正身无玷,死心社稷。”玷缺,在天水方言中属于将古汉语的“玷”与“缺”组成同义复合词使用,比喻人的毛病、缺点、缺陷等。例如;“这个人学识很好,就是有点玷缺,脾气太怪。”

悖,古汉语中糊涂、昏聩的意思。《战国策・楚策四》:“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袄祥乎?’”天水方言在“悖”字后加“善”字,“悖善”在天水方言中指某人跟正常人不同,糊涂且让人难以理解。例如:“这娃娃是个悖善。”[1]

端死,天水方言读“遄死”为端死,意为诅咒人快点死。《诗经.{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毛《传》释:遄,速也。《说文.立部》释:端,直也。天水方言读“遄”为“端”,可作为“遄”字古音为“端”之证,这个古词语即说明天水方言对秦文化继承,也说明这个词语在诗经时代已是民间口头语。天水方言中骂小孩子时会说:“碎端死的载。”咒骂这小孩子快点死。

碎,小的意思。天水方言把“小”读“碎”,例如“碎娃”、“碎怂”、“碎碗”、“碎房”等,就是“小孩”、“小坏蛋”、“小碗”、“小房子”的意思。碎本字当作“G”。《说文・口部》曰:“G,小声也,从口,彗声。”《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GG。”《诗传》释:“GG,小声也。”《诗经・召南・小星》:“G彼小星,三五在东。”也是说一群小星星。天水方言把小读作“碎”,从训诂学上说,渊源颇为深远,我们在此不做深层探讨,罗列典籍皆为力争天水方言词汇对秦文化的体现。

发明或拂明,天水方言中天快要亮的意思。《诗经・小雅・小宛》“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发明”在古代也称“明发”,《说文・弓部》曰:“发,射发也。”意为开始,故“发明”意为天开始亮。天水话如:“发明的一阵,天下起了大雨。”意思就是天快要亮的时候,下起了大雨。

苫,用某物遮盖某物。《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君”。古“被”字同“披”。天水方言中,把什么东西苫上,意为“盖上”,一般指把晾晒且不便搬动的东西盖上,例如:雨来了,赶紧把鱼盆苫上。”另外,在天水丧葬中,也有“苫脸纸”,意思是在去世的人脸上盖上一张纸,这在民俗相关论文探讨,此处不做详述。

方,也叫“老房子”,天水方言中称呼生前预备好的棺材,也有叫“寿材”、“寿器”的。老年人生前准备好下葬时穿的衣服,叫“老衣”或“寿衣”。从丧葬中的“寿”字,体现出人们希望现世长寿。“寿器”一词渊源悠长,《后汉书・孝崇]皇后纪》中:“敛以东园画梓寿器”,注释曰:称寿器者,欲其长久也。犹如寿堂、寿宫、寿陵之类也。

淹缠,天水方言指在某事或某地纠缠了一段时间。比如:“算淹缠了,载死皮欠人钱不还,直接告法院处理!”意思是“不要再纠缠了,这个人脸皮太厚,欠钱不还,直接去法院告他。”淹缠的“淹”字本字当为“奄”,《尔雅・释诂》曰:“淹、留,久也”。《楚辞・离骚》有文:“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云;“吾子淹久于敝邑。”这两处的“淹”都是假借字,本字是“奄”字。

@(maimu都读四声),@雨,就是毛毛雨,天水方言的读音也是毛毛雨。《诗经・小雅・信南山》曰:“益之以@,既优既渥。”毛《传》曰:“小雨曰@。”

ㄐ模劳。天水方言意思为对某人或某事不放心而忧愁,比如:“儿孙自有儿孙福,你载不要劳娃娃了!”《诗经・陈风・月出》曰:“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夭绍兮,劳心ㄙ狻!

劳心ㄙ獾囊馑际潜纠从浅畹男母加忧愁了。《说文・心部》:ǎ心不安也。天水方言的“劳”属于同义复词,“ā蔽“操”的同音通用字,通常也说操心。

参考文献:

[1]孔详馥,青海汉语方言词汇来源浅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2

基金项目:天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60404。

谷雨古诗词篇6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它既指节气,又指节日。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趣的文化,值得品味。

清明诗 为诗海中的一束浪花,历来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宋代黄庭坚的《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南宋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些清明诗佳句如画,情趣盎然。在吟咏清明诗中,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最为人们熟悉的当推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篇意境迷蒙,自然流畅,余味无穷,堪称千古名诗。

清明词 历代文人墨客不仅写下了大量清明诗,也留下了不少清明词。如南宋黄孝迈的《湘春夜月近清明》词:“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照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全词感情细腻,词风柔美,颇有“清明词”多伤感的特点。而宋代词人晏殊的《破阵子》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跳出了清明词伤感的意境,显得笔调欢快,格调清新,可谓别出一格。有趣的是,有人将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改成清明词,更富雅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有改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联 为联苑中一朵奇葩,引人注目。如:“

风起大寒,霜降房前成小雪;日临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上下联虽景观不同,却对比鲜明,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联语既有感时之作,又有应景之对,颇具韵味。“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上下联中各道出了节令与农作物的关系,联语化俗为雅,新意迭出,更见工巧。

清明谜 在谜苑中,有的谜面中含有“清明”两字,如谜面为“清明节前后”,打一字(谜底:晴);谜面为“清明前”,打一字(谜底:汨);谜面为“清明时节雨纷纷”,打一气象用语(谜底:降水过程);谜面为“清明前夕”,打一节日(谜底:元宵节);谜面为“每逢清明泣坟前”,打一外国诗人(谜底:海涅)。而有的谜底为“清明”,如谜面为“日月潭边寄情心”,打节气一(谜底:清明);谜面为“月光如水水如天”,打节气一(谜底:清明);谜面为“公开谈廉洁”,打节气名二(谜底:白露、清明)。清明之时,猜猜有关清明谜,也颇有韵味。

谷雨古诗词篇7

庐山导游词一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近闻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姓马名颖瑶,大家可以叫我小瑶姐姐。不过要注意卫生哦!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一天!

你们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美丽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吧!

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山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

庐山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浓郁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幼细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幼细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绿叶坚硬、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的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一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既然我们来到了庐山,那旅客们,你可知道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吗?

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那弥漫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景色和神秘色彩。这就是庐山。让我们再次向庐山个别!

庐山导游词二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庐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刘。

庐山的天气变化多端,苏东坡上庐山时刚好遇到的是云雾天气,什么都没有看见,所以他不由的感叹说:哎,这么大的雾,什么都看不见,连庐山是什么样都不知道。不过人家毕竟是诗人,虽然什么都没有看见,但还是写下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绝句。我们庐山的天气啊,就像是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说不定一会儿就下雨了。所以说,我们在一定要准备好雨具,以防万一。

我们先来看秀峰瀑布,这里有李白诗下的庐山秀峰瀑布,像白色的带子从天而降,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坐好了,马上就要到气吐江湖的含鄱(p)口,在那里可以看到翻腾的云海,非常壮观。还会经过风光秀丽的锦绣谷,锦绣谷因为一年四季花开灿烂,四季如春,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锦绣而得名。现在到了仙人洞,下车后大家跟着往里走,里面有一块专供游人拍照的悬空大石板,传说:有一对情侣在拍照时,一阵风把女孩的帽子吹走了,她下意识的捡帽子,不料掉下悬崖,希望你们照相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以防意外!大家也要注意保护庐山的环境,不要乱丢垃圾

今天下午大家一定很累了吧,休息一会儿,晚饭后为大家安排看电影《庐山恋》,希望大家喜欢!

庐山导游词三 朋友们:庐山是闻名今古的风景名胜地,也是世界上较罕见的世界文化景观和国家地质公园,庐山导游词。她位于东经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间,她的山体是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至西南绵延约29公里,西北至东南宽达16公里,其山体面积有302平方公里,保护地带面积达500平方公里。现分为庐山(山上)牯岭景区、庐山(南麓)山南景区,庐山(西麓)山西景区,三个景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6年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到: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庐山早在十八亿年以前的前震旦纪时,就开始在江南古陆上隆起。在距今六亿至四亿年间的古生代寒武纪和志留纪的整个时期,庐山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志留纪未期,庐山逐渐得以抬升。在距今3.5亿至2.8亿年间的古生代石炭纪时期,庐山又随着江南古陆的下沉,再度变成了海洋中的孤岛和暗礁。至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庐山又得以缓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时期,庐山先后受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多次强烈影响,突兀而出,呈现出地垒式断块隆起,生成了一山飞峙的壮观秀姿。

庐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庐山的山体最高点,是海拔1474米的大汉阳峰。庐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个分界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顶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悬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东南及西北地区较为典型。山中具有峰峦、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悬崖、绝谷等多种地貌。自古庐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间散布着山岭26座,峡谷20条,岩洞16个之多。庐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质断裂点处,形成急流和瀑布。庐山之中有22处著名瀑布,18条溪涧。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独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气候环境。在长江、鄱阳湖环绕中的庐山,由于随时得到长江、鄱阳湖送来的大量强冷暧湿气流,使庐山成了多雾多雨的地方。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它年平均降水达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雾的日子也达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导游词《庐山导游词》。每逢盛夏的时节,在庐山山下各地气温高达摄氏38至40度之时,山中的气温通常在摄氏20至28度之间徘徊,真是一个清凉世界。在近百年间,庐山最高气温记录是1966年8月18日出现的摄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气温记录是1970年1月5日出现的零下摄氏16.8度....舒适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庐山自古就受到人类关爱原故吧!。

匡庐奇秀甲天下,然而庐山之奇却莫若云。庐山的云和雾,姿态万千、变幻莫测,是庐山神奇神秘之源...,人们方才低头谈笑间还是云开天现,此刻回头之时却又云绻雾迷,仿佛山活了....,庐山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动感秀美的山。

庐山云奇,庐山的雾迷,庐山的雨也富有诗情画意。在朦胧的雾中,庐山的雨亦朦胧...,正是如此多变多幻的云、雾、雨之间相互衬映变化,让庐山演化出许多圣贤追寻多时的真趣灵境。

从此庐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风物,不仅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亦使庐山增添了许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传,在公元前十六世纪的时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带着他的六位弟兄。来到了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盖起了一间毛草屋,在这里参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经过修炼,终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这个消息传出后,天下慕仙的人们纷纷来到这座山找匡俗兄弟们的仙踪,就连时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来找。可是,很遗憾!他们都没有找到匡俗兄弟们,只找到了匡俗兄弟们修炼时住过的毛草屋。从此后,人们就称这座山匡庐,意为匡俗七兄弟结庐成仙的地方。

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庐山称为敷浅原。在《山海经》中,庐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庐山的名子,最早是出自我国汉朝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这部书中。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第七》中这样描述: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从此,庐山就成了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历代来庐山修仙、求道、隐居的人就络绎不绝。特别是自东汉明帝以来,佛教、道教、儒学、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体系相继汇集庐山,依托庐山尽相发展,使庐山成了各宗教、各类文化理想的乐土。庐山亦相继成了中国南北文化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类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各抱庐山地势、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先后使庐山成为古代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策源地、诞生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之一....。使佛教就象庐山的巨大山峰,道家好似庐山的飞泉流瀑,儒学有如庐山的奇岩....。

庐山导游词四 大家好,热烈欢迎大家参加某某导游公司的旅行。我是11号导游一杨某某,大家可以叫我小杨。今天我们要去庐山。

这里就是庐山了。庐山的景色十分美丽壮观,并有多位诗人作诗隐居。最著名的庐山诗句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现在我们到了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一三宝树。三宝树是三棵古老的大榕树,最老的有一千岁左右,最小的也有五百多岁,是树中的寿星。大家可以在这停留十分钟,合影拍照。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黄龙泉和乌龙泉,两口泉象两条黄龙和乌龙,奔腾西去,因此得名。一黄一黑,正好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对比,十分壮观。此处停留十五分钟。

三叠泉是庐山的压轴景点。它从山上流下,水蒸气像一层少女的面纱,显得更加神秘,大家可以用心去细细体会。当然,三叠泉也不差气势,飞流直下,大家可与《望庐山瀑布》联想起来,就可以将这个令人震撼的自然美景感受的很细致。

今天的午饭,我们可以品尝几个庐山的美食,庐山特产石鸡、石鱼和石蛙。

庐山导游词五 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近闻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姓马名颖瑶,大家可以叫我小瑶姐姐。不过要注意卫生哦!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一天!

你们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美丽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频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山,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加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

庐山水气环绕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郁浓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细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细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之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就像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既然我们来到了庐山,那旅客们,你们可知道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吗?

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所以庐山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大祖赵匡胤脱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那弥漫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的色彩。这就是庐山。让我们再次向庐山告别吧!

庐山导游词六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的风景秀丽的庐山风景区。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庐山吧!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庐山的北面,有一条大江滚滚而下,那就是中国的黄金水道万里长江,而它的南面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地形上,它形成了一江一湖一山的格局。庐山全山由九十九座山峰组成,其中,五老峰是庐山的代表山峰,但它不是最高,庐山的最高山是汉阳山。但较之于全国其它一些名山来讲,庐山不算太高,但我国有句古话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在殷周时期,当时有位姓匡的人和几位爱好仙术的朋友去此山结庐修炼。那时有个周定王,想利用他们。就带人去上山找,只看到一些被遗弃的草庐,就问居民他们的下落,居民说这些人已经羽化登仙而去。因此,他留下草庐的山,叫庐山。

现在,我们来到了庐山的瀑布之一三叠泉,唐代的李白在这里写下了一首诗,那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大家看,三叠泉抛珠溅玉,上下争飞。如果是下雨天,飞瀑如发怒的长龙,冲破青天,凌空飞下,雷声轰鸣,令人叹为观止。俗话说的好不到三叠泉,不为庐山客。祝贺你们今天成了真正的庐山客。

谷雨古诗词篇8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诗词 作用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学生的地理审美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动,地理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必然带动地理教学方法的变化。我利用诗词所具有的特殊魅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用诗词来辅助教学,使诗词这一文化瑰宝,在地理的教学中发挥出特有的功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化静为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激发他们的思维,这样既易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有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审美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诗词教学使地理知识趣味化

地理教学中引用诗词教学使知识趣味化,使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到地球自转和赤道周长时,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不仅说明了地球一刻不停地做自转运动,而且点出了赤道周长四万千米,同时验证了赤道附近看到的星座最多。又如,在进行“锋面与天气”的教学时,为了能区分快行冷锋、慢行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用唐代诗人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来突出快行冷锋“快”的特点;“一场秋雨一场寒”来突出冷锋过境后的气温特点;用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来突出岭南地区的暖锋天气特点;“一场春雨一场暖”来突出暖锋过境后的气温特点;用范仲淹“若夫影雨霏霏,连月不开,应风怒号,浊浪排空”以及宋代诗人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来突出准静止锋阴雨连绵的特点。这样引导学生用比较熟悉的诗词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接受和掌握,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说明我国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时,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诗词教学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亲切感

我为了使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在讲授水循环内容时,引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设疑“水真的不复回”吗?让学生去评价,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通常我们说“井水不犯河水”,在处理地下水与河水补给关系时,我提出“井水也犯河水”的观点,反弹琵琶,给学生以耳目一新之感,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讲述生态系统生物数量的金字塔关系时,我引用“一山不容二虎”,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说明了生物竞争的道理。讲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时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学生理解生物循环的特点;讲述热力环流形成的山谷风时,引用“巴山夜雨涨秋池”让学生分析山谷风降水的特点;讲农业生产地域性特点时,引用《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句,让学生明白应该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

三、诗词教学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诗词教学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态环境,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例如气候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恰当地运用诗歌能使抽象的理论概念变得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诗句中反映气候的不在少数,在赏析诗词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的气候,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活跃,思路开阔,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会更好。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北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东南季风影响少,干旱少雨。课堂中让学生分析:夏季风为什么吹不到玉门?玉门既然不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有什么特征?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理解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用“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和“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两诗句来进行对比,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使学生体验到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讲述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时,我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和“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样,用诗词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加知识的情景性,效果很好。当讲到“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时,引用“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来说明,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讲到内蒙古大草原时,引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来说明内蒙古地形坦荡,草场资源丰富,畜牧业发达的景象。讲云贵高原的地形和气候时,引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突出云贵高原的地形和气候的根本特点。这样学生随着教师创设的诗词意境,自由想象,拓展了知识的视野,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范文 下一篇:人活着真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