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范文

时间:2023-10-23 14:47:40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1

【摘要】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成熟度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寻找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研究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关系,从而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定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促进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成熟度 关系分析

一、职业生涯规划

(一)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业或者职业。

(二)影响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交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潮流、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性格、兴趣爱好、职业技能、专业知识、个人信念、价值取向等因素。此次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关键依据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2%的大学生认为能力与特长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依据;27%的认为是专业知识;26%的认为是兴趣爱好;而仅有9%的认为是当下的热门专业;还有另外极少部分认为可能为其他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内部因素才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所在。

二、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一)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基础认识

职业成熟度与生涯规划的相关关系,具体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47%的大学生认为培养与认清职业成熟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指导性作用,42%的认为要因人而异,极少部分则认为培养与认清职业成熟度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任何帮助,而占比9%表示对于这两者的关系并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培养与认清职业成熟度是否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问题,大部分人还是持积极的赞同观点,在目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认清自我职业成熟度显得尤为重要,在准确自我定位下,才更有可能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二)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关系的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的第二部分“职业成熟度”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合理计分,并结合所制定的参照标准,统计得出职业成熟度低、较低、比较高三个层次。经统计得出,60%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低,36%的大学生职业成熟度较低,极少部分的大学生有较高的职业成熟度。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处于低弱状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个人方面,大学生自我认知不够,对于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不重视等;其二是学校方面,学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完善的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其三是政府方面,教育部门等政府机构没有制定比较完善、合理的就业政策等。

综合分析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各等级层次的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从图1-2的折线图显示出随着职业成熟度的增强、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力在增强。以下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得出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

假设大学生在职业成熟度与职业生涯规划各等级层次中所占的分布比例为Y,职业成熟度为X1,职业生涯规划为X2,由图1-2的折线图可以看出Y与X1,Y与X2大致呈现出线性关系,即一元函数。设Y=a1X1+b1(a1

除了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关系外,在针对部分相对具代表性大学生的访谈结果中也显示出,那些在职业生涯道路上获得较大成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大学生都有着较高职业成熟度,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相对清晰、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并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一直前进、一直努力着。且大多数访谈对象表示,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职业成熟度相关维度的了解并不断修炼,对个人制定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路径是有积极作用的。

由此可以总结得出以下结论: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熟度呈正相关关系,即个人职业成熟度愈高,则表示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越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做出最恰当的职业抉择,并为之而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职业发展,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弱,还有待提高,那么就很有可能无法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可能会做出不恰当的决定,在其职业发展道路上就会有更多的坎坷,迟滞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杉杉,张晓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特点及影响因素[J].应用心理学,2008,(5).

[2]龙立荣,方俐洛,凌文栓.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5):595.

[3]李萍,刘早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成熟度相关性研究[J].消费导刊,2011,(12).117-120.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2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③刘建新等,《大学生生涯辅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50-02

笔者任教以来,从开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不熟悉、不理解到现在结合自身经验、逐步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遂在学校进行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共向本校一、二年级护理、农村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剂、助产等专业在校生随机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200份,有效问卷1192份,有效回收率99.33%。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问卷内容有着较好的认知,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按照学生因素、师资因素、学校因素作如下分析。

一、学生因素分析

1.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度

(1)学生对自我认知不足。在对自己性格的了解程度上,仅有30.79%的学生表示十分了解,比较了解的学生占了大多数的59.4%,而7.63%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怎么了解,甚至还有2.18%的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状况完全不知道。提到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职业时,仅有17.53%的学生表示十分了解,52.6%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不了解的学生占了25.59%,也有4.28%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职业。问到“是否了解自己职业选择与发展的优势”这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回答比较了解,其比例是54.19%,30.37%的学生不怎么了解自己的优势,只有8.72%的学生表示十分了解优势所在,6.71%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此次调查表明,过半的学生比较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优缺点,但不了解甚至不知道的也为数不少。

(2)职业价值取向过于浅薄。此次调查数据表明,在面对“认为如何才算职业生涯的成功”这个问题时,合计48.24%的学生倾向于金钱、社会地位、职称等外在物质,同时有48.83%的学生选择工作时的快乐。而对于内心自我的提升,本性自由的追求,仅有2.94%的学生做出选择。

(3)参与专业选择力度不够。调查数据表明,高达76%的学生不是由自己选择专业,而是由父母帮助选择、老师推荐或是朋友推荐的,缺乏自我主体性。

(4)对专业了解有待加深。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总计达58.64%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甚了解或是一点也不了解,仅6.21%的学生十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2.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76.51%的中职生处于16周岁~18周岁,属于青年初期。从中职生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来看,他们最突出的表现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富有理想,热情奔放,发挥着聪明才智,身心都在迅速成长。同时还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荡性的心理特点。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清晰。此次调查数据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学生有着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另外四成的学生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还有四成的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其中7%的学生从来都没有想过未来的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配套措施不得力。此次对许昌卫生学校在校生的调查中仅有1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66.44%的学生没有详细的学习规划,更有21.56%的学生从没有学习计划。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中职生认为现在的学习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作用的。对于确定下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两成的学生认为应该“坚持执行,雷打不动”,有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应该“量身定做,不断修订”。

3.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度

(1)学生社会工作体验不足。许昌卫生学校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65.86%的学生在校不担任班级干部、学生会成员、团委成员、公寓楼长的任何一项,完全没有任何职务。此次数据还显示有36.49%的学生有过打工经历。

(2)学生专业忠诚度不高。本次调查数据表明,在问到是否喜欢就读的专业时,近40%的学生表示“十分喜欢”,23.52%的学生回答“不喜欢”,认为“无所谓”的学生占了36.8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合计有42.28%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从事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52.27%的学生知道一些要求,还有5.45%的学生一点都不知道有哪些要求。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

在本次对许昌卫生学校在校生的调查中,数据显示52.1%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是比较清楚地知道现有知识、能力和态度与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之间的差距,仅有31.71%的学生对将来能胜任或从事的工作有信心,超过80%的学生期望的月薪为两千元以上。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着个体选择什么职业、职业选择范围的大小等。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更有信心,不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妨碍选择职业的范围,会有积极的求职行为,更容易成功地做出职业决策并成功就业。而且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所取得成就的机率就越高,在这一职业上坚持的时间就越长,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更愿意去克服。

(3)学生对职业成功的归因客观准确,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计划措施。本次对许昌卫生学校在校生的调查表明81.54%的学生认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知识、技能及明确的目标和勤奋的努力,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在对就业的态度上,68.12%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求,但也有31.88%的学生抱有等、靠、要的想法,依靠父母、亲戚、朋友的帮助,甚至期待学校的推荐。

(4)学生缺乏主动创业的意识。55.62%的学生希望进单位工作,27.43%的学生想要继续学习深造,7.72%的学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而表示要自己创业的学生有9.23%。15.11%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创业的技巧和能力,27.6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创业、具备这样的实力,57.21%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创业。

4. 学生家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的侯志瑾教授认为“父母在子女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扮演非常积极的角色,如果父母对孩子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目标指向的,那么,父母的影响是最有效的。父母有目的的行动表现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有特定的目标, 大多数父母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能够并确实影响他们的孩子,至少他们努力影响着他们。”但本次问卷数据表明仅有39.18%的学生父母经常帮助孩子详细规划未来的职业,与此同时,高达92.2%的学生家长学历是高中或中专及以下。

二、师资因素分析

1. 专业化师资队伍的配备情况

此次调查数据表明,64.51%的学生认为在学校里为他们提供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老师是政治德育课老师,46.64%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给他们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 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

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不积极。在对从事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教师访谈后笔者了解到,总的来说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教师们的专业功底不牢。少数教师比较清晰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有的教师对此概念模糊,只有少数教师比较全面地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方面的论著,有的教师只阅读了教师配套教学参考书和学生教材,有的教师甚至任何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都没有学过。相当大比例的教师的认知范围狭小,与临床联系不紧密,大多数教师几乎没有在临床调查实践的机会,绝大多数运用科学的指导手段的能力有限。

三、学校因素分析

当前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几乎每所中职学校都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起步晚,实施过程中在重视程度、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执行人员、机构设置、制度制定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组织机构的情况

规章建设滞后,执行部门杂乱。笔者所在的河南省许昌卫生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任务就是由教务科牵头承担,每年给在校的一年级学生开设一个学期(一周两个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课。长期以来,教务科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通过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参加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统考。虽然在中职学校的这项工作中,还有招生办公室与学生科一起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功能,两者之间却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合,也缺少一致的规划与统筹,正应了“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老话,使得整个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无法系统、有序地进行。

2. 教育内容、方法和教育途径问题

本次对许昌卫生学校调查数据表明,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还是比较单一,对行业动态介绍、见习实习机会提供、就业信息传递、创业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足,主要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本次对许昌卫生学校在校生的调查数据显示,4.36%的中职生对职业感受不深刻、缺乏实际操作体验,甚而觉得学校从未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过任何帮助,合计有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还是很有必要的,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在了解社会职业的相关知识方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方面和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上是有过具体的帮助的。可见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上还是收到一些效果的,只是教育方法应该更多样、途径应该再拓宽。

3.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集中在一年级上学期,由德育组的任课教师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理论知识,期末学生参加统一组织的考试,成绩计入教务科成绩单。然后接下来的一年半在校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期中职学校都不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每年选派部分学生参加学校、市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演讲比赛。虽然其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等也向中职生传递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但不是统一步调,未能从中职生终身的、全面的发展高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与渗透,显得没有章法,缺少计划与组织,无法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呈现出系统性。这就使得学生之前课程学习时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得不到后续的修订、调整与指导,难以发挥实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郭蕾.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

[4]侯志瑾.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3).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9-099-03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调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嘉兴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和2011届毕业生。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嘉兴地区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进行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工具分析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状况及其在性别、生源地、专业、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授课现状与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2007]26号以及教高厅[2007]7号文件指出,要求各高校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或必选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并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为贯彻这一精神,自2007年以来,嘉兴高职院校从实际出发,逐步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旨在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成大学生牢固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规划道德,掌握娴熟的职业规划知识和技能,进而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在授课方式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网络教学平台、测评工具、成功校友、职场人物等现有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课程实践活动采取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撰写岗位调查报告书等形式,努力为学生营造实践平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逐步形成了一支由专兼职相结合的、校内教师为主校外教师为辅的稳定教师队伍,既有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学生辅导员,也有嘉兴各市县人才中心主任、各行业协会理事长、企业单位经理和历届优秀毕业生。对教师的培养采取送出去培训考证和请专家进来作报告相结合方式,同时通过教研室内部组织听课、评课、研讨交流,以及开展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水平。

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授课现状

在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授课现状问题上,主要围绕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对现有课堂教学资源、课程教学满意度三方面设计问题,通过对嘉兴市职业院校2011届19个专业的76名学生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

在问及“您有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规划”时,22%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清晰,包括长期(5年以上)、中期(3—5年)、短期(3年内)的目标和规划;45%的学生只有短期的,并没有做中长期规划;27%的学生只是大概考虑了一下;5%的学生没有具体规划;1%的学生有时有过生涯规划。

在问及“校内外教学资源是否满足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时,5%的学生表示能非常满足自己的需要,26%的学生表示满足,56%的学生表示不能满足,11%的学生则表示很不满足,2%的学生则表示不清楚。

在问及“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问题时,10%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4%的学生表示满意,41%的学生表示一般,12%的学生表示不满意,3%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

3.问题分析

通过对师生的访谈了解到,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度重视,从过去的纯就业指导课转变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的对象也开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方式从讲座形式过渡到班级授课。课程内容的安排也更为合理,课程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多样,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多方评价。师资队伍日趋稳定、结构更为全面。但这离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差距。由于采用大班教学,学生针对性不明显。教师授课的不连续性(即教师没有针对一届学生进行大一到大三的完整教学),不利于教学的全程化。课外实践内容较单一且与专业衔接不突出,这不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校缺乏专业性的职业规划辅导机构和职业生涯规划资料室,还不能有效地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咨询服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主要以学校辅导员为主,且大部分是兼职教师,离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队伍还有很大差距。学校专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举办的活动还不够多、学生参与度还不够广。学校虽有该课程的网络资源平台,但内容较少且更新慢。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职业规划素养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

采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以嘉兴地区高职院校2011届的19个专业共800名学生为被试,从执行计划、职业规划意识、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技能、工作价值观、职业环境、职业目标、专业认知等九个方面测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1.综合比较。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意识这个因素上的题项均分最高,在职业技能这个因素上的题项均分最低,各因素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职业规划意识>工作价值观>职业性格>专业认知>职业环境>职业目标>执行计划>职业兴趣>职业技能。这表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认识方面做得最好;对工作价值观的认识等方面次之;在职业技能的开发方面做得最差。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5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热门问题。尤其是在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引起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很多大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涯规划时表现得非常茫然,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该如何理解不到位,不善于应用职业规划技术,等等。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兴趣爱好与专业的匹配与融合。

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比较了解,但是很难做到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专业相匹配。很多大学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致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常常抱怨当初的决定。还有些大学生虽然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是不知道怎样将专业与兴趣爱好相融合。这些大学生往往很难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之,大学生在职业和兴趣爱好之间总是难以做出抉择。但是,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兴趣爱好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缺少兴趣爱好的职业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人发展的积极性,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注重职业与兴趣爱好的均衡发展。

(二)自我认知不足。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个人都要进行自我分析,即对自己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剖析与总结。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分析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这种自我认知的不足会给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展开带来阻碍,甚至可能导致规划结果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个人的未来发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职业生涯规划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真正了解并擅长的人很少。当然,在大学生中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少数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比较清晰地知识构架。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抱有忽视、质疑的态度,认为这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或是觉得自己能力足够,完全没必要做职业生涯规划。这正是当下大学生不可避免但又应尽力避免的错误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

例如,很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没有做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只是简单地筛选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然后进入组织并浑浑噩噩地工作着。如果大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能够认真地为自己做一次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目标,那么在之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有了目标,就会有奋斗的力量,也就会在能力不足时努力充实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自我需求与自我价值的满足。

(四)实践准备很少。

当大多数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我们又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即大学生为理想职业所做的准备实在过少。很多大学生知道应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是在制定目标时却裹足不前,不清楚应该为理想职业做怎样的准备;也有的大学生有切实的计划与准备,但从未付诸实践。这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五)眼高手低。

大学生有时会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得非常不实际,这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很容易出现的问题。例如工作后,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相差巨大,大学生突然发现自以为很好的职业其实根本和自己的理想职业相差甚远;或者将自己的职业标准订的非常高,工作后才发现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撑当初的理想标准。甚至有时候,企业也会因为这些不合理的标准而对大学生弃之不用,这样对大学生来说未免有些可惜。

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从个人的角度看。

1.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时,很多大学生没有考虑这个专业或职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否相符。这种行为其实是错误的,在选择专业或职业时大学生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尽量在条件可以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喜欢或和兴趣爱好相关的专业与职业。因为如果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就很有可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产生懈怠心理,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厌烦情绪。

另外,大学生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好的兴趣或特长对于一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注意不要半途而废,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帮助自己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培养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大学生也需要注重兴趣爱好和自身专业或职业的匹配与融合,尽量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明确两者在时间、空间、精力上的划分和安排。

2.提高自主性。大学生在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后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完成,如改正性格上的缺点、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加强社会实践等。但是有些大学生比较懒惰,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后如果没有人告诉他怎样改正他就干脆不改,甚至有的对这些问题不予理会,这就是大学生自主性太差的结果。

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主动性,认真改正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因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存在,就是为了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并根据自己的特性去构思未来发展的道路。积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主动性是完成职业规划的一大助力。

3.加强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其实就是对自己各方面的了解和认识。现在大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认知,其实,加强自我认知就是加强个人在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方面的剖析。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在性格、兴趣、价值观和能力方面的优点,可促进职业更广泛地发展,但同时要注意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扬长避短才是最好的方法。

4.掌握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如果条件不允许做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用一些简单方便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为自己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介绍几个职业生涯测试工具,供大家参考。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6

【摘要】对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提出了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

Study on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WANG Qiu-yue,LI Ding-mei,WU Fang-ying

【Abstract】 The meaning about career planning in nursing profession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proposed the steps about nursing students in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research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关键阶段,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职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订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1 前言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由职业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演变而来,职业生涯辅导起源于职业导(vocational guidance)。1908年,美国工程师Parsons[1]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指导局,第一次提出了职业辅导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Super[2]将“职业生涯(career)”的概念引入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辅导”逐渐取代“职业辅导”,从过去静态、单纯的就业指导,演变为动态、涉及到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并衍生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引申、一种扩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辅相成。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管理领域,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对降低护士从业失败的可能性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医院广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已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护士个人的自我概念、尊严和满意感[3]。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能随时在医院内部找到符合新增职位所需条件的人才,有利于医院的目标实现与发展[4]。如果护理管理者能最大限度地协助护士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目标及实现途径,可以增强护士对工作压力的适应,减少离职率。

1.3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国外开展的较多,欧美国家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之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有学者在有关生涯规划及其对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中指出,进行过生涯规划的人在薪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都较高[5]。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有学者开发了生涯决定困难相关因素问卷(CDDQ),包括缺乏准备,缺乏职业相关信息,内心世界与外界矛盾的冲突等3大类因素[6]。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护士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报道。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对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辅导尚待研究。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率较低,仅有3%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很满意,,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40%的人觉得自己的职业一般,26%的人对职业不满意,而对自己的职业很不满意的则占了7%,总体的满意度仅为26.81%[7]。王群研究表明,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处于不满意的水平,工作中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是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护士认为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8]。在我国专门针对执业护士的生涯规划问卷目前尚处空白。

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1 自我评估:性格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兴趣是工作的动力;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出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潜能。自我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3种: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

2.2 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有些护理专业学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护理职业并不了解或是了解甚少、了解得比较片面,他们的选择主要是遵从父母、亲戚、朋友的意愿或是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全面正确地认识护理职业,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要和寻求职业发展。职业信息的获取是认识职业的前提条件,职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如图书资料、网络媒体、咨询职业从业人员以及学校教育等。对职业的分析要客观,不仅要认识到职业发展的状况、优势、前景,还要考虑到职业压力、职业存在的问题、职业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氛围等。只有充分了解职业和职业影响因素,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才能使个人职业规划得以发展和实现。

2.3 确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职业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通过对自我的评估、职业的认识、社会环境的分析,找出自己适应的职业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确定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微型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求的结果,职业生涯目标就归为此类;中期目标一般需要1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短期目标一般需要数天到1个月的时间实现;微型目标就是在1天或某天的一段时间里所完成的目标。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要和自己的具体情况、职业发展相适应。

2.4 行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为了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行动方案的制订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实践计划。行动方案的实施:大学一年级,认识自我,为自己建立档案,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倾向。收集职业信息,认识护理职业,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利用见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角度的了解护理职业;大学二年级,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设定专业发展目标,除了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掌握护理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学三年级,除巩固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须掌握求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大学四年级,实践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适应社会环境,完成从学生到护理职业者的转换。

2.5 护理职业生涯的评估与反馈: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经常发现、诊断问题,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评估职业生涯规划,修正对自己的认识,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之有效。同时不断地评估和修正还可以增强个人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3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对自我的兴趣、能力、气质、爱好、优势与特长、缺点与不足等自我认识上,约有1/3的学生认为已经很了解,但半数以上的学生仍表示不确定,对此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正确的定位。具体表现在:不确定自己的能力特长是什么,对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很茫然,对自己是否希望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也不能清楚地回答。

3.2 职业环境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今后就业方向缺乏整体认识,对职业环境缺乏了解,缺乏对学业和各方面素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就业范围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不能全面而明确的描述护理专业今后从事的工作领域范围。

3.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虽然大多数护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基本没有接受过学校或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服务。仅有不到10%的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设计书,大部分学生认为离毕业还远,不用太早规划或不知道怎样做规划。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不大,在现实情境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这说明了当前我校护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缺乏理性认识和思考,对职业生涯缺乏基本认识,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对自己职业选择考虑较少,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3.4 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短,接触社会的机会少,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不具备切实体验,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很多学生以薪水高低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许多护理专业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依托大量理论而缺乏联系实际,生涯规划缺乏操作性,不注重规划的整体性与现实性,生涯规划大同小异,缺乏独立性。

3.5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3.5.1 学校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整合各方资源,从各个层面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各个学院、系部的学生辅导工作人员也应加入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收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此外,生涯辅导人员首先应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及发展需求做个初步的了解,通过采用个性测试量表、资料收集、深度探究、面谈等各种科学化手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并参照测量结果,结合个人特征,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特质及环境特征,以实施个性化的生涯辅导。

3.5.2 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丰富授课形式: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涯辅导师资队伍。可以在学校内部选拔合适人选,也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心理学专家,营销学专家以及聘请各医院护理部主任、社会知名人士、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定期为大学生做讲座,扩展学生及教师的视野,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激励学生树立合理实际的职业目标。除了一般理论的讲授外,授课形式也需要改变传统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互动为主要形式,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某些就职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5.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产生生涯规划的强烈愿望。要强化生涯辅导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将生涯辅导课程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从新生入校之日起就开始对其进行持续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涯辅导教育活动,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踏上工作岗位早做准备。

4 结语

长期以来,护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注重传授护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少引导学生认真考虑和分析自己的内心需要,计划自己的未来。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今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各院校均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但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自我的方法,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及不足,了解环境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正确定位,扬长避短,既不要好高鹜远,又不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若护理学生能尽早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必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成长以及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arsons R. J, Fosbinder D, Murray B, Dwore R. B.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nurse executives: survey of nurses and their mentors[J]. J Nurs Adm. 1998, 28(7-8):10~13.

[2] Super, D. E.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M]. Washington, D. C.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45.

[3]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40~41.

[4] 左月燃.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6.

[5] Aryee S, Debrah Y. A. A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career planning model[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14(2):119~127.

[6] Gati I, Krausz M, Osipow S. H. 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 Counsel Psychol,1996,43(4):510~526.

[7] 张娴. 哪条道路通罗马――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J].职业, 2006,6:36~40.

[8] 王群.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3~594.

[9] 谌新民, 唐东方. 职业生涯规划[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138~139.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7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129-02

Abstract:By combing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research literature,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enterprise employees is comparatively perfect and abundant, but the research on career planning of young employees is relatively few, and the young employees are the important for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career planning of young employees.

Key words: young employees; career planning; literature review

截止到2016年10月,?P者通过关键字在知网数据库上搜索相关研究的结果如表1所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研究资料非常丰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概念的界定

(一)职业生涯

国外学者Barley(1989)认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一个工作干起,直到最终不再参与任何工作为止的一系列工作整体。例如,市场营销渠道通常具有以下功能:从产品研发开始,经过销售经理,地方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最后到营销部门的副总裁,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分布在这一条线上的员工来完成。Hall(1996),把职业生涯定义为一个个人事件,而不是一个集体组织作用。他认为,由于每个个体都经历了与工作相关的事情,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因此,当体在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时,每个个体都会有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我们把这个过程就称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Arthur(1996)认为职业生涯是在一个具有等级系列的职业范围内的发展进步过程。美国学者韦伯斯特指出职业生涯是一生职业社会关系的总称; 舒伯认为生涯是一个人生活里各种时间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综合了一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并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

综合国外学者的定义,职业生涯是人终生发展的历程,强调职业生涯是人的一生中连续展开的工作经历所构成的时光,职业生涯代表了人一生的整体发展过程,侧重将职业生涯规划定位为无边界生涯时代,即强调职业生涯专指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经历,由在单个或多个组织( 职业) 间所从事的工作、职业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心理和态度等所构成的经历。

(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由美国兴起的职业指导运动发展而来的,由最初的注重一次性的分析指导,发展到强调在综合分析个体和环境双方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为此付出努力的一个连续的过程。

国内学者杜映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何泽彬、徐文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通过分析自身主观、客观条件及所处组织内外部环境,明确自身发展方向,确定发展路径并对其进行合理管理的过程。

二、关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对象的分类

通过文献的搜索与整理,关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对象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如表2所示。

三、关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研究

通过文献的搜索与整理,关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聂宜军(2011),在研究企业实施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管理的业务模块和系统设计时,提出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建议:首先是前期准备工作充足;其次,要获得公司各个部门的认可与支持;第三,规划先行、分段实施;最后,开发稳定的系统平台。潘琦华(2012)认为新的一代的员工走入职场,并逐渐成为主力,所以他建立了新的一代在他的研究生涯路径系统,相应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多元化激励相结合措施,把“80 后”、“90 后”作为研究对象,相应的提出几点建议性措施,使他们发展顺利,提高生产效率。张磊(2012),提出企业应该全面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工作,重视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一方面通过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员工家的感觉;另一方面,给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注重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提升自己,实现其价值,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职业生涯规划结构的研究

Schein(1978)较早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部结构进行初步探讨,他认为个体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价值、需要、兴趣和技能、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个体所接触到的教育、职业和媒体资料等,从而提出职业生涯目标确定的模型。国内学者在Schein研究的基础上扩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内部结构。如龙立荣(2002)以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企业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结构,其由职业探索、职业目标和策略确立、继续学习、自我展示与注重关系5个因素构成。姜晓宇(2010)提出职业生涯方向与目标的确定往往跟个体对自身职业和环境等的认知评价联系在一起,个体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体在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上确定的。

(三)关于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路径研究

国内学者符谢红(2014) 以易变性职业生涯的现状研究为前提,以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路径描述为基础,以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路径依赖研究为重点,并探索性研究职业生涯的路径替代原因及条件;学者贺湘林(2014)分析我国水业以及长沙水业集团员工职业生涯现状和问题并针对长沙水业集团员工职业生涯中存在的问题,以统计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为研究工具,提出了长沙水业集团员工多通道职业生涯发展的管理机制以及员工多通道职业生涯发展模式,然后根据长沙水业集团发展战略及其特点设计相应员工多通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学者刘江花(2009)通过分析传统生涯发展路径的局限性,并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变化,将推动职业生涯路径的发展,同时提出构建以职业锚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路径,并通过找寻和发现职业锚来为员工设置职业生涯通道,最终实现人岗匹配。

四、研究展望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篇8

[关键词]形势高校职业生涯规划

[作者简介]陈怡(1973- ),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南郑州45119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河南省大学生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2011]-JKGHAD-0420)和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教育规划课题“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项目编号:JYB201108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98-02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逐年上升。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中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大。高校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了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速度,这就造成了一大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暂时无法落实。就业形势在特定时期内表现得异常突出。下表是近年来高校人才培养规模与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普通本专科院校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自2005年以来逐年上升,但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呈现出两种特点:一是人才需求量总是小于学生毕业数量,这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二是2008年、2009年人才需求量有所降低,这是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造成的,而金融危机之后,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新的产业政策,使得高等教育培养又面临新的时代环境。形势变化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职业生涯缺乏一定的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学生们经历人生重大转折前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求职期望值要么偏高要么过低,理性的思考与规划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影响不大。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大学没有很好地开展,在学生中很少有人能自觉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他们很少能找到和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薪酬标准较他们的期望值偏低,而且想留在大城市的愿望也常常落空。这些现象大多是由于这些学生没有提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而造成的。

从目前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自觉意识远远不够,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观念。根据调查,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对自己的将来有过系统的打算。《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一次网上调查的数据表明,在就业不久的大学生中间,对自己的职业现状比较满意的仅占两成,不满意的达到80%以上。而在对自己职业生涯满意的人中,却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概念的内涵和意义知之甚少。例如他们不了解自己的个性,没有发现和培养过自己的兴趣,也不能对自己的能力给出合理的判断,甚至心中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因此他们对目前的职业状况是满意的。这种“满意”其实是高校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失败。

(二)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特点认识不足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便是对自己进行了解和评估。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对自己各方面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这里大学生应当清楚自己的真实状况,包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目前虽然大学生已经因为就业形势的变化而逐渐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不甚了解。例如在自我认识阶段,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评价和认识自己,自己能力和水平的不恰当估计也造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盲目性。例如在笔者针对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将职业生涯规划视为就业能力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数量占到60%以上,这说明了他们已经在思想上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此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大多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不喜欢的职业,也不能精确地描述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上的优势等。种种迹象表明,学生在自我认识分析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自我评价完全没有科学性和客观性而言。因此在这种评价下只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对自己的情况评价过高,这容易造成他们的盲目自信;二是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这造成了某些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盲目自卑。两种评价都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效果。

(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导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而且各种讲座和校园招聘会的举办都为学生开启职业生涯做了积极的努力。尤其是积极地帮助学生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提供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为学生职业理论的形成做了大量成效明显的工作。但是,就深层次的机制和投入产出比例来看,就业指导课程、讲座、培训等都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缺乏系统规划和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例如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中,授课教师往往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兼职教师或者在企业中聘请的技术工人,他们对职业规划的理解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背景,学生在这种培训中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目前的大学中还没有完全铺开。接受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人数如此之少,也说明了高校或组织者还不能形成这方面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三、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高校突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引导作用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高校承担重要责任,高校必须发挥自己在资源上的优势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此,高校和教育部门的领导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意义,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思想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并面向广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宣传,鼓励他们自觉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且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完善这方面的欠缺。另外,还应当积极动员全校教职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提升提供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教育形式,应当建设一支包括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和就业工作人员在内的专门教育队伍,培训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理论,倡导教育人员不失时机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指导。

(二)在课堂教学中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课堂教学这一传统的授课方式。高校教务处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学内容,这样不但能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还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开展小组式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网络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谓小组式教学就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共同探讨、互相补充的方式实现知识增长的一种互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弥补大班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欠缺之处。除此之外,情境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分角色模拟真实环境下的在职人员处理事务。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形创设某种具体情境,训练学生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模拟面试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也相当关键,例如师范生的说课水平等都可以在这种方式下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网络教学法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测试学生心理、测评学生的职业能力等,使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都能成为教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同时,在线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三)加强职业咨询和人才测评建设的力度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之初,学生首先要对自我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估,在评估中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之处,还要对自己的劣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样才能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对自己认识的不足,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能就此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抱怨外部环境给自身造成的不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畸形的社会心理和职业心理。

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职业生涯辅导虽然是针对学生的职业心理和思想方面的辅导,但还是不同于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学校要做两方面的工作完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一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二是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既要在理论层面指导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又要在实践层面帮助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了解自己的职业前景。而且,还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分类指导。首先应当加强职业咨询建设。职业生涯规划因其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作用是普及理论知识。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在他们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中对职业世界还没有建立清醒的理性认识和分析。因此,满足学生需要的唯一方法就是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辅导。其次还要加强人才测评建设。人才测评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技术,它涉及现代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主要方式为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主要测量人的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这种方式在国外高校已经被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但在我国还都停留在初级阶段,基本没有专业的人才测评部门和制度标准。因此,应当建立这方面的部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使学生能够通过人才测评掌握和了解自己的测量结果,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学生尽量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减少迷惘。大学生的职业心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外界环境和学生内在认识的变化而变化的。职业心理的复杂多变性需要在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的辅助下呈现出来,说服测试对象本人。因此,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使学生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呈现在学生本人面前,使他们做出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丁德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7).

[2]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0).

[3]王大磊,郭晓娜.国外大学生的生涯辅导及其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6).

[4]王菲,武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6(5).

上一篇:为了孩子的明天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