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明天范文

时间:2023-11-10 10:43:19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1

这是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院长李志升告诉《私人飞机》的真实故事,而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眼睛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因此导致的跌倒、东西拿不到等问题是弱视患者普遍的症状。”李志升说。弱视对儿童的影响很大,仅仅因为看到的世界与普通人不一样,就会改变其一生的命运,因此治疗弱视,为社会的当务之急。

本刊来到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时,李志升正在巡视病房。即使这家医院已经集结了8位眼科专家,身为院长的李志升依然亲力亲为,坚持每天门诊。赶在前来就医的人们还没有排长队时,李志升抽空接受了《私人飞机》的采访,向《私人飞机》讲述了弱视这种病症和构成的社会问题,以及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在救治弱视儿童的行动上的进程。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并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据国外调查报告显示,弱视的发病率在2%~2.5%之间;在我国,发病率要更高,在2%~4%之间。如果按照中国12亿人口的基数来算,儿童人口约为3亿,3亿儿童的4%即1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同时也震撼了许多人的内心。患有弱视的儿童们会长大,但是随着他们的长大,新的患者还会继续增加。假如不将新增加的弱视儿童患者统计在内,以目前的救治速度计算,仅全部救治当前的弱视患者就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2002年,伴随着“中国安康弱视儿童基金会”成立的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便担起了这样一项使命。医院成立的另一契机和李志升少不了关系,这位眼科医生自行研制的电脑自动调频激光弱视治疗仪发明专利和全新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不仅成为医院遵循其宗旨的得力助手,最重要的是,成千上万的弱视儿童通过治疗重新获得了光彩的明天。

医院曾和多个基金会联手,共同出资到各地义诊,并采取认养的方式,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其中,认养弱视儿童,其中不乏成龙、甄子丹这样的影视巨星。2011年5月,由圣约翰爵士香港儿童弱视基金会发起,北京市妇联、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和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联合举办的“献爱心投资千万 送儿童光彩明天”——北京地区义诊10万、救治千人的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截至到现在,已有约4万人接受了诊察,诊察过程中,实际上的患病人数远超预估人数这一事实再次震撼了所有人。即便北京这样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有些城区的弱视儿童患病率竟超过4%,“老少边贫”地区的患病率可想而知。

因为医疗条件落后,设备简陋等原因,儿童弱视发现诊治不及时,有些地区的弱视患病率甚至高达8%。为此,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成立两个医疗队,每年会出行17~18次,平均每次5~20天不等,到“老少边贫”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诊察和救助当地患有弱视的儿童。这些地区的人的生活状况,对于生长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有时是无法想象的,然而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的医疗队队员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满怀热情地为当地儿童们送去他们渴望的、清楚看世界的明亮眼睛,送去了温暖和真情。

医院成立10年间,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已经远赴26个省市的多达414个县,救助了约5500名儿童。虽然救治的行动会一直继续下去,然而,即使再频繁地到各个地区出行诊察都也只是杯水车薪。李志升表示,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他曾多次呼吁过相关机构或关心此类问题的人士,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弱势儿童患病率居高不下的问题,就要在每个地区都设立专治儿童弱视的医疗机构并培训相关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尽量避免耽误患者诊治的最佳时期,而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将为其义务提供所有技术支持。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2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充满希望的春天里,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一是对上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对上学期及开学以来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进步大的

同学进行表彰,二是对本学期我们已经做的和即将做的工作向各位家长做一汇报。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大家一起进步。

兢业业,对孩子怀着满腔的爱心认真地做着每天的工作,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刘巧贞、李伦平等老师的教学论文获得省级奖励;许玉梅、杨

凌燕老师的优质课获市级奖励,我们学校的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1——3年级;孩子们每天都有新的进步,他们有的劳动积极了,有的学

习更加认真了,有的懂礼貌了,有的讲卫生了,他们在学校里快乐的锻炼、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就是他们一学期来三次参加镇级以上的大型比

赛,而屡次取胜,成绩优异,有人说过,一次的胜利可能是偶然可能是运气,但两次、三次次次胜利,靠的是实力,靠的是汗水;我不止一次说过,

梁村的孩子是最有智慧最有潜力的孩子,尽管他们有的现在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家长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

他在努力,他在进步,请你再认真的看看站在你身边的孩子,他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家长朋友,在孩子很骄傲的对你说 :爸爸,这次我跳绳

得了第一名、妈妈,我们这次诵读比赛得了第一名、这次我长跑得了第一名、我被评为作业之星了、我被评为读书之星了、今天老师表扬我了的时候

,请你把你最欣赏的掌声、最真情的拥抱给可爱的孩子吧!

今天除了感谢家长朋友的支持外,我们更应该感谢的是村两委的领导,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是实实在在的,是他们在全村上下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

好氛围,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是老师么能够安心教育教学工作,给孩子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给全村孩子发放校服在全镇独此一村,每学

期拿出3000元钱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及家庭进行奖励,逢年过节到学校慰问教师,对成绩优异的教师进行奖励。老人和孩子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孩子的教育成长是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尤其关注的事情,村两委领导尊师重教的这些举措是真正造福老百姓的工程。在此,我代表我个人及全体师

生对村两委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并真诚的道一声:感谢你们!

家长朋友们,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学校,孩子是我们共同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明天,请你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关注孩子,关注学校。这学期学校的工作

重点:运动 读书 通过运动强健孩子们的体魄,通过读书,让我们的孩子增长智慧,文明精神;我们具体做的和将要做的工作:

1、不用橡皮,养成好习惯。我们是从作业上做起的,如果你留心的话,你会看到孩子的作业认真了、干净了、整齐了、正确率高了;每周我们都要对

一周的作业进行评选,并对优秀作业的孩子进行表彰奖励,这离不开家长的督促和指导,我做了一个调查,凡是被评为优秀作业的孩子,每次家庭作

业家长都检查签名了。相反还有个别孩子不让家长看作业,也有个别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没时间看,或者不认真看。希望咱们家长互相学习,你的事情

在忙,还是请你关注一下孩子的作业吧,每天你抽出来10分钟时间认真看看孩子的作业或者陪孩子做做作业,那该是孩子一生中多大的幸福啊!希望

从今天开始,每天你都要看一看孩子那一天天进步的作业吧!

2、读书。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我们的孩子更需要书的滋养,需要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爱看书、会看书。我们现在每天下午有40分钟的全校读

书时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静静的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今天下午大家可以参观我们的读书课堂。我不知道家长朋友们最近是否给孩子买过书,希望从

今天开始,在我们关注孩子吃、喝、学习的同时,关注孩子读书,给我们孩子买书,孩子过生日的时候给孩子买书,多么高雅的礼物啊!今天我们有

30个孩子领了100元的奖金,我希望他们都变成书,你将来就可以得更多的奖金了!当我们的孩子都能够静下心来读书,那么我们做家长的还有什么可

以担心的呢?书里什么都有啊!大家看到了墙壁上的古诗和国学经典句子,这是我们在努力让孩子们背诵的东西,这些东西将是孩子们一生中受益最

大的东西。

3、关于运动。我要说的是,身体健康是我们对孩子最低的期望,也是一个人生存的底线,没有了健康,什么都没有。我们在努力让孩子们学会运动,

学会健身。开学到今天其实就是三周多时间,而我们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了少年拳和太极拳。我们每天上下午都有一个大课间,这个大课

间师生共同参与,大家一起锻炼。4月份,我们将组队参加镇里的运动会,在开幕式上,我们将组织近100名学生参加少年拳和太极拳的表演,其实在

活动中孩子们最长见识、进步最快。每参加一次活动,对孩子就是一次最实际最真切的教育,一次活动我们都能感到孩子在长大,似乎就听到了他们

长大的声音。在此,也感谢家长朋友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我记得在参加古诗文诵读的时候,家长给孩子们购买了统一的服装,鞋。孩子们也只有在

参加活动中才能感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才能更深的感知外面的世界。希望我们一起努力给孩子搭建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快乐健康的成长。

4、关于特色课程的开设。每个孩子都在不知不觉的成长,但每个孩子又不一样,所以我们下一步将针对孩子的特点,开设篮球、诵读、手工制作、乒

乓球等特色课程,让我们的孩子能张扬个性,得到发展。

最后,真切的希望家长朋友多到学校这个家里来,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恳切希望对学校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适逢三八节,今天特邀孩子的妈

妈们和孩子的老师一起联欢,提前过一个三八节。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的孩子,一起努力!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3

一、约定是商讨,体现的是一份尊重。

以我们家为例,果果每晚睡前要做三件事:听故事、看动画片和刷牙。听故事前,我会与果果商定听完几个故事后洗脸,洗完脸看动画片。而在看动画片之前,我又会和果果约定好时间,依据果果一天下来的表现,五分钟或者十分钟。时间一到,果果很遵守约定,立刻关闭DVD机。

和孩子提前约定,不是对孩子的“命令”,而是和孩子之间的商讨,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而和孩子商量约定好之后,孩子投入自己的活动,这时候就千万不要再贸然打扰孩子,一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二来也是对孩子个人空间和个人时间的不尊重。

在与孩子做“约定”的时候,有的孩子会和大人“磨”,尽力争取多一点自己的利益,有的妈妈会认为孩子是在“讨价还价”。就算是“讨价还价”,其实也体现了孩子的商讨意识,也体现了孩子思维力的发展,更体现了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

二、约定是告知,体现的是一份承诺。

“妈妈,你今天上班吗?”果果几乎每天早上起床都会问我这个问题。

“果果,妈妈今天上班的。妈妈后天休息,后天是10号,星期六。今天呢,是8号,星期四。记住了,明天一过,后天妈妈就休息了。”我耐心地告诉果果。

果果虽然还不太明白星期和日期的概念,但还是笑着点了点头,因为得到了妈妈的承诺。

次日一早,果果又问我:“妈妈,今天几号呀?”

我知道他想问的是什么,赶紧说:“哦,今天9号,星期五,妈妈告诉过你,明天10号,星期六,妈妈休息。妈妈明天要带你出去玩的,你一定要记住哦。”

果果乐呵呵地笑了。

周六一大清早,赶在果果的常规问话之前,我先发问:“果果,你猜,妈妈今天是休息还是上班?”

“休息!”果果响亮又坚定地回答。

“答对啦!今天是10号,星期六,妈妈休息,要带果果出去玩咯!”我笑眯眯地对果果说。

“Yeah!”果果高兴地欢跳起来。

我们做大人的,不要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还理解不了,或者觉得麻烦,很多事情就不与孩子商议约定,甚至懒得“告知”孩子。在孩子的理解力和反应力许可的范围内,孩子有权了解,甚至有权参与家庭生活的部分决策,这给了孩子莫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认真等待、反馈孩子的每一个发问,一是可以“告知”孩子他所需要的信息,二来也可以灌输给孩子必要的社会规则,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很自然地与孩子做些“约定”。而一旦“告知”、一旦“约定”,就应该信守承诺。如果一时满足不了孩子的心愿时,也要真实委婉地“告知”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学会等待,再选择适合的时间完成对孩子的承诺。承诺孩子的,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到!这体现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诚信度,这种诚信榜样的效应比再多的说教更能发挥作用,而父母作出了表率,之后对孩子对于“约定”的执行度也是一个良性的鞭策。

三、约定是规则,体现的是一份责任。

周末的一天,我和果果爸爸准备去新房子那里打扫一下。出发前,我征求果果的意见,是不是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果果很愿意去。外婆不同意,又不是去玩,再说带上果果也不方便我们干活。我说服了外婆,果果很高兴。但我与果果约法三章:爸爸妈妈是去新房子打扫卫生,不仅没有时间陪你玩,而且还需要你帮助爸妈一起打扫卫生。果果立刻答应了。到了新房子里,果果帮忙搓抹布、清除玻璃上的涂料、收拾工具……忙得不亦乐乎。他完全遵守了和我的约定,遵照规则行事,体现了很好的责任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照既定的规则办事,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到了孩子身上,为什么时常听到妈妈抱怨孩子最后履行不了之前的约定?我觉得问题多半出在家长身上。在与孩子做“约定”之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切实可行的规则,确保孩子明确具体的规则,让孩子拥有知情权、主动权、民,这样才能激发出孩子的责任感。

当然,在与孩子做“约定”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明明已经和孩子商量好了他只看一会儿电视,可孩子迟迟不愿关电视。妈妈就会疑惑,“约定”是不是会被孩子利用为耍赖的武器?其实,这还是妈妈的原因。与孩子“约定”,一定要明确规则、明确时间。比如说,看电视的时间约定为10分钟或者20分钟这种明确时间段的概念,如果孩子不懂10分钟或者20分钟有多久,可以看着钟告诉孩子时针走到哪里算10分钟或者20分钟,这样孩子自然对时间上的约定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4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专电:带孩子去报名参加钢琴比赛时,看到一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小姑娘只有3岁的样子,她的爸爸、妈妈在一旁咨询着找哪位钢琴老师好。听交谈得知,孩子两岁便开始学弹钢琴,弹了3个月不弹了,现在想重新开始。孩子很聪明。 我相信这孩子很聪明,但两岁弹钢琴实在小了点,玩琴也就罢了,如果是按学院派教法学习,我真为这孩子悲哀。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太迫切了,恨不得孩子两岁就成名成家。 我接到过这样一个电话,一个两岁孩子的姥姥说,她的外孙子已经会认上千个汉字,让我报道一下。我告诉她:“您很幸福,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外孙子。但最好别让孩子这么早就出名,两岁孩子成名未见得是好事,他以后的路还很长。” 我真心希望这个聪明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不必被大人们的急功近利所摧残。 我遇到过两个天分很高的孩子。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父母扔进水盆,不到4岁就可以在游泳池里畅游,还能做一些高难动作。4岁半时,孩子要游长江。他的父母无固定收入,一心指望孩子成名,拉来企业赞助。我曾亲眼目睹这个孩子为记者和客人们表演游泳技巧,而他的父亲则在一边吃着面包和香肠。 还有一个学画的孩子,5岁就在全国获大奖。他爸爸是位美术工作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帮助孩子出名上,办画展、卖画,忙得不亦乐乎。孩子十几岁时似乎失去了灵光,画作变得平庸起来。一位艺术界的朋友告诉我,那孩子几乎废了。 现实生活中,此类“伤仲永”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天才是有的,外国有,中国也有,只是我们缺少了对天才的平和心态。 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有一份期待子女光宗耀祖的“情结”。作为父母,当自己的事业、人生不如意时,多数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填补上一些遗憾。 实际上,出名对出名的人来讲是件累事。公众的目光并不都是充满宽容和善意,成人面对这些仍要反复寻求心理适应,而孩子的心理远未成熟,任何赞扬和批评都可能变成锋利的刀片。 所以,即便是天才,一出生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天才何以堪?何况,天才凤毛麟角,大多数孩子只是聪明而已。 换一种思维说,天才也好,庸才也罢,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只要尽到抚养义务,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为孩子提供腾飞的基本条件(比如,他喜欢什么就创造条件让他尽情喜欢),也就足矣! 我不肯做“天才梦”。我认为,孩子需要健康成长,需要大人以平和心态对待他们的优缺点,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则。 这篇文章还未写完,我看到又有一家晚报开始热炒:“某两岁儿童识字数千,众多年轻父母热烈响应,纷纷表示要去取经,决心将自己的独苗培养成‘天才’。” 在此,我想大声呼喊“放‘天才’一马吧!” 让“天才”安静地成长吧,让“天才”的父母平和地生存吧,让做“天才梦”的大人们每天醒来都能迎接到属于自己的那轮太阳吧! (赵华)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5

一、“你的行为我关注”,让孩子体会尊重

案例:“我想给小羊吃草”

美术活动绘画“小羊”中,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画画。只见天天用绿色的油画棒把纸上涂了一大片。我当时就很生气的责怪他“你这画的什么啊?没听清老师的要求吗?”天天却一脸无辜的看着我,好像不明白我的话。顿时,我心头一颤,蹲下来问:“今天老师布置画什么啊?”“画小羊”“可你在画什么呢?”“我画的是草地,小羊喜欢吃青草……”看着孩子认真的表情,我没有再继续指责下去,而是和天天商量,鼓励他在草地边上圈出一块作羊圈饲养小羊。天天听了我的建议开心而满足的笑了,认真的画小羊。

分析与思考:从天天身上我看到了关注带给孩子尊重的价值,当孩子出现所谓的我们认为的“错误”时,我没有阻止,更没有立即否定,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因为尊重是内心深处把孩子当作具有独立精神的人的一种意识。所以,当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为时,教师的关注将会带给孩子意外的收获和惊喜。记得瑞吉欧说过“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含义,它要求我们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幼儿,并以积极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因此,我认为一切的尊重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行为――关注,它能帮助我们把握幼儿的活动方向,及时帮助孩子、引导孩子,使孩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收获。

二、“你的想法我倾听”,让孩子感受尊重

案例:“我想帮小朋友们排鞋子”

豆豆连续一个星期都是最后一个进卧室的,我嫌他速度太慢,每天都督促他快一点,可他还是那样慢吞吞的,我心里犯嘀咕:这孩子平时其他活动表现都很好,怎么到了睡觉排队时间就犯怪呢?直到有一天,我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样慢啊?”他骄傲地说:“我想帮小朋友们排鞋子!”豆豆看到班上小朋友睡觉时的鞋子摆放的不整齐,就想帮孩子们把鞋子排好。(平时,我一般都是叫排在最后的人排鞋子的。)原来是这样……随即我调整了班级的值日生安排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帮班级做事,班级的常规秩序也明显好了很多。

分析与思考:从豆豆的回答中,我意识到倾听对于尊重的魅力。记得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两耳两目,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一句话就道明了倾听的重要性。倾听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活动:对教师来说,善于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童心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教师绝不是判断幼儿行为对错与发展快慢的法官,而是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是幼儿所运用的各种学习策略的理解者与解释者。就像豆豆小朋友一样,表面看他故意拖拉是不对,有碍班级常规管理,但他的真实想法却是想帮小朋友们排鞋子。由此可见,尊重孩子,也包括尊重孩子的“错误”。这需要把他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给予平等的权利,尊重幼儿的心理自由,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鼓励幼儿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因为倾听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三、“你的选择我理解”,让孩子体验尊重

案例:“老师,我不想拍球,我想赛跑”

幼儿园运动会就要召开了,为了让我的班级能取得好的名次,依据惯例我按照孩子们的特长相应的划分到赛跑、拍球、跳跃等小组里去,并且在每天的晨间活动中组织孩子们练习,大部分孩子都能按照老师的安排去练习,只有彭彭小朋友闷闷不乐,晨间谈话中我特地批评了他,说他不想为班级加油。我认真回忆彭彭近几天的表现和情绪,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出问题了。虽然离运动会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天了,但我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进行了重新分组,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对应的项目,纷纷争着说“我最喜欢××了”,练习的也非常开心和满足,特别是彭彭每天都是那么精神。

分析与思考:正如以上案例中,教师为什么没有和孩子商量就擅自帮孩子分组?看到孩子的异常情况,为什么没有问明原因就胡乱指责?这一连串的为什么只能说明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师应认识到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个体,有被爱、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的意志之上,从而扼杀了幼儿的天性。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6

    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平凡就怨天尤人,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不孝就抱怨社会,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一失足就完全放弃。你应该多想想自己原来做了些什么,现在应该从何做起。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凭空生出个什么果子来。

    不要过分相信遗传因素,尽管这固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现代科学早已证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是至关要紧的。

    你是否大肆敛取不义之财成了孩子的“样板”?你是否今天的事情往往要推到明天再干或永远不干成了孩子的“楷模”?你是否一遇困难就让就退而不自觉地当了孩子的“典范”?要牢记,那个怂恿孩子从小偷针,而孩子长大了自觉偷金的故事,就是父母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恶魔的后果。

    有的家长见孩子刚会说话就骂人时沾沾自喜,认为孩子聪明;有的家长见孩子捡了东西并占为己有就认为孩子懂事;有的家长见孩子与同学打架自认为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吃亏,有的家长见孩子在社会上乱交朋友则认为孩子社交能力强。家长啊,从孩子开始来到这个世界起,由周围人和事物组成的社会环境就对孩子产生影响你难道不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你应该及时清除孩子心中的杂草。

    你喝酒千万别让孩子也尝尝。这不仅培养不出男子汉气概,而且会让孩子没发育发熟的大脑受伤。孩子有错,千万别迁就,“大了就改了”的想法其实最糊涂。别以为有钱就让孩子这也学那也学是让孩子离龙门更近了,人的天赋、兴趣、性格、爱好本来就有差别,自己的孩子最适合、最喜欢干什么你应该最了解,否则适得其反,甚至会产生严重后果。

    给孩子种下爱吧!让他们爱祖国、爱家长、爱学习、爱自然,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无论以后干什么工作都会是天之蛟龙,林之彩凤。

    这里引用刘增山先生在<<秋魂>>里说的话: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一定是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如是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7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汶川已变成一片废墟,无情的灾难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汶川的孩子们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多少人潸然泪下。

家园没有了,我们可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亲人没有了,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把爱心献给汶川的孩子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多少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只为了给汶川孩子们一缕阳光,因为我们相信,明天,孩子们又会重新绽放花儿般的笑容。

明天,是充满爱的人间,看着汶川孩子们含着泪花的眼睛,我们伸出双手奉献爱。今天,我们捐出我们的零花钱,也许就能为汶川孩子们重建家园添上一块装,或许一片瓦……明天,爱的阳光洒满大地,把真情融化成音符,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明天,汶川的孩子们会抬起头,对震灾永不折服,当大地在颤抖,当家园失守,下个日出等了多久?孩子们,相信再阴的天气,明天也会晴!

明天的明天,每一次日出唤醒清晨,大地重生光彩。明天,我们用爱托起希望。忘记昨天,直面今天,迎接明天。也许,明天,汶川的孩子们又重返校园,家园将拔地而起。

为了孩子的明天篇8

爱心促使她留在中国

1997年,Rebecca Hamilton与丈夫一起从美国来云南旅游,昆明、大理、迪庆、怒江、临沧等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是,那些贫困山区渴望上学的孩子们的目光更让他们久久不能释怀。毕业于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教育系的Rebecca有着15年执教的经历,对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被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所打动的Rebecca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留在昆明帮助这些孩子们。1999年春节,Rebecca和丈夫把家搬到了昆明,丈夫做生意为她提供部分慈善款,而她自己则开始四处走访寻找急需帮助的贫困孩子。为了方便沟通,Rebecca为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汉蓓佳,并立志于将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中国的慈善事业。 汉蓓佳小时候生活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农村,全家过着十分困难的生活。每天清晨,她常常要帮助父亲挤完牛奶后才能去上学,后来,她的父亲通过艰苦奋斗,成了当地有着救困济贫美德的富人。在她15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是路易斯安那州州长,妈妈是一位很仁慈、很有爱心的母亲。汉蓓佳的父亲每一次救济穷人,总会拉着汉蓓佳一同前往,而每一次献爱心行动,汉蓓佳的品德和心灵都会受到洗礼升华。汉蓓佳的两个妹妹在路易斯安娜州也资助了数十个孩子,定居昆明关爱中国的贫困孩子,同样是她全家人共同的爱心事业之一。随着被资助的孩子不断增多,汉蓓佳的儿子、儿子的学生,以及丈夫的朋友都加入到了汉蓓佳的爱心事业中来。汉蓓佳的丈夫汉杰雄是美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公司驻中国的首席代表,常在中国各地考察,现准备和中国搞一家合资公司,开发天然气。儿子和他的学生们帮助汉蓓佳发现新的资助对象,而丈夫和他的朋友则为汉蓓佳提供所需的资金。同时,汉蓓佳在美国的另一个儿子和女儿以及其他亲戚朋友都很支持她所做的这项公益事业,他们也都在想方设法为汉蓓佳提供着资金。

她在山里寻找失学娃

从1999年开始,汉蓓佳踏上了长途跋涉寻访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路程。起初,她常常独自一人徒步去那些偏远的山村。在寻访中汉蓓佳发现,受到资助的孩子多为孤儿或者单亲,多数没有钱上学的孩子都是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她开始有意识地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尤其是女孩。

行走边远山区,公路多是路面极差的弹石路或者是村民们自己挖出来的土路。对于过惯了优越生活的汉蓓佳来说,每走一个村庄都十分不易。通常,汉蓓佳要走好几天才能赶到一个小山村,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再接着走。一次,走了8天汉蓓佳和工作人员来到怒江边的一个小山村住下,为了帮助家庭贫困的孩子,他们挨家挨户了解情情况。当听说这些人是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上学读书时,村民们尽其所能为汉蓓佳做出最丰盛的饭菜,腾出最好的房间,尽管生活条件非常差,但人们的热情和纯朴深深地打动了汉蓓佳,更加坚定了要帮助这些孩子的决心。2000年初,汉蓓佳25天里马不停蹄地在滇西北寻找朱学儿童。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她的脚底板磨起了水泡,藏族村民教她用针刺破把脓水挤出来,她没有停歇继续赶路;一天,山寨里的一位老奶奶听说汉蓓佳来了,从远处追上来,看着疲惫不堪的她,老人泪流满面地紧紧拉住汉蓓佳的双手说:“好人哪,你可要保重身体啊!”

两年多的时间里,经过汉蓓佳和她的同事们的努力,受到帮助的孩子慢慢多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定期给被资助对象。寄去生活费和学费,她还会抽空去看他们,并不断找寻新的资助对象。这样,汉蓓佳就专往那些少数民族地区跑。可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人连汉语都不会说,司・想而知汉蓓佳这个美国人与他们交流起来有多么的困难。也许是爱的心灵都相通吧,汉蓓佳与当地的乡亲们相处得十分友好,并且在当地学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2000年,汉蓓佳在昆明市禄劝县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寨,看到许多孩子每天上学要走20多公里山路,她一口气资助了15个人。住在山寨的5天中,汉蓓佳在思索,尽管越来越多的孩子得到了资助,但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2002年,她终于通过多方筹资在那里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学。

2001年,汉蓓佳被昆明龙泉育才双语学校聘请为高级顾问,同时担任该校名誉校长的职务。为了能让受到资助的贫困山区的孩子拥有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汉蓓佳想到了把孩子们都接到这所学校来念书,在得到了校长的支持和家人的赞同后,汉蓓佳在昆明市环境和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的北辰小区里先后租下了10套公寓,她再一次踏上了去山区的路。一个、两个、三个……汉蓓佳从遥远的村庄把孩子一批一批接到昆明,到2004年7月,先后从云南以及滇川藏的交界处等贫困山区接来了160多个孩子,他们最小的才3岁,最大的21岁。

从丽江格瓦完小学来的李云雀告诉记者,她很幸运,遇到了“阿妈”,否则,她早已失学。她是2003年6月来的,现刚14岁,正是渴望读书的年龄。她说,一定要好好读书,珍惜这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只有学成了,才是对“阿妈”最好的报答。比李云雀早来一个月的龙有梅,有着和李云雀一样的境遇,来自禄劝县马初小学。她们都很腼腆,同记者交谈时,害羞地总低着头,说:“我爱我的阿妈,她不仅让我们上学,还让我们舒适地生活在温暖而快乐的大家庭中。”

11岁的伍正莉怎么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这位“洋阿妈”。经历过生活艰辛的伍正莉面对记者,多次忍住泪水:“是汉蓓佳阿妈给了我和妹妹温暖的家。”伍正莉是贵州贫困山区一位可怜娃,三年前,亲生母亲因受不了山区的贫穷毅然离家出走,丢下多病的父亲和她年仅5岁的妹妹。为了讨生活,父亲带着她和妹妹四处流浪来到昆明,以捡垃圾为生换取一点食品。伍正莉和妹妹吃一顿饿一天的情况是经常的事。一天,饥饿难忍的伍正莉带着妹妹在昆明北市区一个垃圾堆里找吃的,汉蓓佳看见后,流着热泪将两个又脏又饿的娃娃抱进了怀里。如今,伍正莉在汉蓓佳的关爱下已经是3年级的学生,她妹妹也在读一年级。

前年,在滇川藏的交界处德格县,这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听说美国来的人有可能让他们复学,都快乐得跟过节似的,围着汉蓓佳问长问短。孩子们的父母也激动地天天围着汉蓓佳转。最后,汉蓓佳从德格县带回来67个贫困家庭失学的孩子。

2004年7月,汉蓓佳再次踏上去禄劝县的路,她也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去了,她在那里建成的希望小学,给无数孩子提供了学习机会。她要去看看他们,看看他们缺什么,还需要什么。然后要去看看在她身边学习、生活的优秀学生王贵美的家人。王贵美已从禄劝县出来几年,今年14岁,当年在禄劝成绩就很出众,但因家庭贫困,几近缀学。是汉蓓佳让她重新回到课堂,并且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大家庭中。

汉蓓佳的真诚、母亲般的慈爱感动了她身边所有的人,就连她美国的同乡都对她竖起大姆指:“Rebecca,了不起的母亲!”

她用母爱呵护每一个孩子

下课的铃声响了,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从教室里来到操场。他们见到汉蓓佳,呼唤着“阿妈,阿妈!”一个个跑上前来,扑到她的怀里。汉蓓佳弯下腰亲切地搂着孩子们,亲吻他们的额头,抚摸他们的脸颊,轻声地叫着一个个的名字。

正在云南大学上学的赵慧蓉是一个志愿者,时常来这里工作。她的一番话让我们深受触动:“我是一个大学生,和这些孩子相比,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肯定没有我高,但他们受到的爱的教育却比我的要多得多,经常到这里来,我也在接受着爱的教育,而这对于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来说,太缺少也太重要了。”

昆明龙泉育才双语学校的张凤鸣校长向记者介绍她的同行时动情地说:我认识汉蓓佳已经有两年多了,她像母亲一样关心这些孩子,是那么真情,特别是对那些孤残的孩子,就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也从不懈怠。去年有一次她的腿受伤了,仍然坚持拄着拐杖来到学校上班,见到孩子们,她把双拐往墙上一靠,就去拥抱他们,我也是做母亲的,那情形,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妈妈几天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那么亲切。对有几个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智力上有病的,她就加倍地爱他们。一百六十多个孩子,哪一个衣服穿得够不够,营养状况怎么样,她都要操心,但是在学习上,她对孩子们要求很严格,对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她会非常严厉地批评。看得出,汉蓓佳希望他们能成才,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这种无微不至是只有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才有的爱。

张凤鸣记得,去年,有一个家长到学校来为自己的孩子办退学手续,他对汉蓓佳说,“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和你领来的孩子在一起上学,他们的身上有一股味道”,汉蓓佳听了后马上把学费退给他,一字一句地用中文说道:“他们是你的同胞,你不应该嫌弃他们!”张校长说她当时眼泪都快落下来了,心想,不要以为有了几个钱就可以歧视别人,看看汉蓓佳再看看在这样的人,我觉得很羞愧。在一次教师会上,张凤鸣向全体老师呼吁,在我们学校这些孩子身上,不仅有汉蓓佳的爱,更应该有我们付出的爱。

有一些不太了解汉蓓佳的人在得知了她所做的这些事后,会产生一个疑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让她这样做?她会―直坚持下去吗?

汉蓓佳说;“我知道这会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我不会放弃。我希望这些孩子将来回到自己的家乡,能够帮助那里的人们,共同改变贫穷的状况。我并不企求得到什么回报,只要将来看到他们都能成为一个好人,不是自私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对别人有帮助,我就会感到很欣慰了。我每天都要让孩子们看到我,让他们知道我很爱他们,很在乎他们,他们会有安全感。”

或许别人要问,资助这么多孩子,汉蓓佳女士要花多少钱?从1997年至今,汉蓓佳无偿资助过的孩子远远超过160人,这160个被接到昆明上学的孩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2001年起,随着孩子们陆续住进昆明,汉蓓佳每月要为孩子的生活、学习等费用开支约1万到1.2万美元,到了2004年,随着孩子的增多,每月要1万多美元。

资助孩子上学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她在美国的父母和众多的亲戚朋友。当他们得知汉蓓佳在云南资助贫穷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亲戚、朋友都几百美元或是一千美元收集起来交给汉蓓佳的母亲管理记帐,然后再统一交给汉蓓佳。汉蓓佳说:“妈妈为我管帐,她是我最好的支持。美国的孩子浪费太大,很多用不着的衣服和文具等东西可以收集起来,用来支援需要的学生。所以我们每次到农村都要带很多文具和日用品,给农村上学的孩子。现在我只要把需要资助的学生情况用照片或是录相片的形式告诉美国的家里,家人和朋友们就会筹集资金和学习用品寄来。”

孩子们到了昆明后,北辰小区的公寓就成了孩子们的家。10多个孩子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吃穿。汉蓓佳专门买了一辆三轮车,由专人负责买菜及生活日用晶,然后送到每一个家庭,交给生活老师。谁也没有想到她会是这么多孩子的“母亲”。由于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少数民族地区而来,刚来时他们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讲,学习基础差不说,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懂礼貌、不会讲,学习基础这种情况,汉蓓佳为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她和同事们身体力行地做着孩子们的表率,从言行举止上来带动孩子。很多时候,还和孩子们读心,了解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并耐心地为孩刊门解答问题,教孩子们写信给山区的父母及亲人。汉蓓佳同时对她们提出要求:学习上要勤奋,为人要诚实,要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纪律,基金会不资助自私自利和违法的孩子。曾有一个不遵守规定的孩子,多次劝说也不听,最后只有让他走人。而对于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基金会还提供奖学金,让她们更好地学习。

汉蓓佳反复讲:“孩子从小除了在学校受到教育外,还要培养一种无私、关爱、帮助别人的美德,要学会做好事,关心别人的痛苦,真正学会做人。我们资助读书的孩子,最终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后,再回到家乡帮助自己的姐妹弟兄和其他人。”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些孩子许多都变了。大部分孩子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所以学习特别用功,通常都考班里的前三名。来自云南与、四川交界处一个小村庄的斯朗巴姆,是个藏族女孩,今年16岁。斯朗巴姆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班上考试她每次都拿第一。同样来自这个地区的李文静,她和弟弟一起来到了汉蓓佳妈妈身边。文静系单亲特困家庭,通常一年之中只能吃上几顿大米饭,根本没有想到还会有机会上学。12月21日那天,是文静13岁的生日,懂事的小姑娘没有告诉汉蓓佳,因为她害怕汉蓓佳会给她庆祝生日,“如果每个人都边一回生日的话,汉蓓佳妈妈得花多少钱啊!”小姑娘眼里含着泪,心里有这样的担心。

汉蓓佳可以给这些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但并不希望他们因此而形成一种依赖,更不允许他们有优越感。所以柱平常的生活中,汉蓓佳对孩子们有着严厉的要求。她希望这些孩子都能明白有很多人在关爱着他们,他们来到昆明之后,应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最重要的,她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这样,孩子们就能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的任务,比如努力学习、多做家务之类。

孩子们视她为亲“阿妈”

李阿飞活泼而快乐地拉着记者的手摇来晃去,大方地同读者拉着家常,说她“阿妈”长,说她 “阿妈”短,一点也不腼腆,言语中流露出对她“阿妈”无限的依赖和真切的爱。她仅只是斗―个6岁的小姑娘啊。当她“阿妈”把她从红河老家接到昆明时,她刚5岁。因为是女孩,她差点被她狠心的父母丢掉,是外婆不忍心,将她抱回来,可又实在无力把她养大,幸而遇到汉蓓佳,否则别说上学了,能否活到今天都不一定。她快乐地跑出串进,抱着阿妈亲了又亲,发自心底的欢笑始终洋溢在她稚气的脸上,有妈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想想刚来时,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谁也不理谁也不相信,整天不说话只是哭,5岁了屎尿还一裤子都是,也不让任何人替她换,谁碰她她就用手抓谁。汉蓓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给她母爱,汉蓓佳一次次忍受着被小阿飞又抓又打,仍坚持着为小阿飞换一次性纸尿裤,一边换一边用真切的母爱温暖着她。终于,汉蓓佳的爱心打动了小阿飞。当小阿飞第一次搂着她,喊她妈妈时,汉蓓佳激动地哭了。

何丽4岁时,亲眼看见父亲被坏人杀害,从此,她的心灵便被罩上一层阴影,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里,是这儿的大家庭温暖了她,让她又重新回到快乐的童年。她的家在昭通,父亲被害后,母亲带着她们三姊妹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最后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带着她们仨流浪到昆明。汉蓓佳看见后,流着热泪将母女四个带回家里。何丽的母亲看到汉蓓佳对仨娃母亲般的关怀,便放心地扔下她们外出打工至今没有音讯。如今,何丽在汉蓓佳的关爱下已经是学习优秀的学生。

2001年10月11日,汉蓓佳从云南民族学院上完课,骑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盘龙江边,沿扛的风景美丽清新,她决定推车走一走。水边两个顽皮的小男孩在拾旧瓶子和翻垃圾引起了她的注意,只见他俩蓬头垢面,衣衫破旧,有七八岁的样子,正是该上学的时间,似乎没人管,在外游荡。

汉蓓佳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和他俩打招呼,并问他们为什么不上学,两个男孩看到有老外婆婆和他们说话也不怕,就说他们没有家,也没有爸爸妈妈,是自己偷偷从云南省宣威县坐煤车到昆明的。在江边休息散步的老人告诉她,这两个孩子常在这儿捡破烂,从没有人管,汉蓓佳萌生了要带他俩回家的念头。在回家之前,汉蓓佳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并征得当地公安机关的同意,就和他们一起到附近的派出所查看有没有登记。在派出所,两个孩子并没有什么不良的记录,情况讲明后,派出所也同意汉蓓佳带他们回家。

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两个孩子理发洗澡,洗干净后,孩子们穿上了汉蓓佳给他们准备的T恤和裤子,两个小孩高兴地在房间里跳来跳去。当记者再次来到汉蓓佳家里见到这两个孩子时,他们虽然学习很用功了,但仍旧看得出很顽皮。孩子遇到问题时,汉蓓佳和家人都耐心地解释着,什么事要这样做,什么事不该那样做。记者问这两个孩子想不想家,他们说自己没家,从小父母就离婚了,爸爸妈妈也不知跑到哪里了,爷爷奶奶也死了。这个被汉蓓佳领回的流浪儿,在作文里他曾经这样写道:“2001年阿妈收养了我,我从小没有妈妈,她像妈妈一样爱我,她常常安慰我;我非常爱她,以前我只要一见到阿妈就会非常激动地想告诉她我爱她,但是我想,我长大了,我知道她太忙,这样激动又有什么用?我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好人,这样才能报答她。”

小明是从云南最贫困的地区昭通市流浪到昆明的孤儿,就连父母和自己的姓名都不知道,每天生活在大街上,全部的家当是一件破棉袄和一只碗。12岁的小明常常被人指使去偷东西。汉蓓佳从大街上把小明领回来,特别注重对小明的关爱和引导,希望他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为此,她花了比其他孩子数倍的心血。一天深夜,小明高烧不退,汉蓓佳心急如焚,赶紧开车把小明送到医院。汉蓓佳守护在小明的病床边,直到天亮,用慈母般的平小明心灵的伤口。一次,仍有“野性”的小明离家出走了,汉蓓佳的心像针刺一样内疚,她认为是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每天站在家门口盼望着小明归来。第5天,小明偷偷地在家门远处窥视,几次都看到汉蓓佳顶着寒风站在门口呼唤他的名字,小明再也忍不住哭声,老远跑过去一头扑在汉蓓佳的怀里边哭边哭边说:“妈妈!我舍不得离开你!我再也不会出走了。”汉蓓佳的眼睛湿润了,她已和孩子们有深厚的感情。一年多来,小明有了质的转变,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

最早获得资助的施泽花现早已从云南省卫生学校毕业,她来自临沧地区蚂蚁堆村寨,同来的还有她的亲戚,在云南民族中学读书;记者在学校门口见到她,她对记者深情地谈她的“阿妈”,她说,她忘不了她的“洋阿妈”,是“洋阿妈”让她获得了新生,让她有了今天,为了报答“洋阿妈”,她学成后回到了她“洋阿妈”和她弟妹所在的学校――昆明龙泉育才双语学校,为她的弟妹们做护士。来自丽江永胜农村的张云兰,是这群女孩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今年25岁,1999年在教育工程基金的扶持下,在云南师范大学学习自考英语这里面个子最高的是来自新疆的李文华,当她在昆明地质学校读书时,由于没钱上学差点退学。同她一起来自新疆的丁照国,两人是该校学习成绩最好的,均为三好生,但都因为家庭贫困,没钱上学,就要回家去了。汉蓓佳得知后,使她们俩在项目的资助下,中专毕业后又到云南师大学习自考英语专业。现已本科毕业,她们俩都回到阿妈身边为阿妈分忧,照顾弟妹们。她们一个在学校担任副校长;一个在基金会担任总裁助理。她们两人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由汉蓓佳创办的“中美教育基金会”,于1999年成立至今,已为云南省250多名学生提供奖学金,为滇川藏的160多名孤儿和贫困孩子提供食宿和教育。基金会是一个由私人筹资和营运的非赢利性机构,其项目主要在以下四个领域:奖学金和教育援助、扶贫、援助妇女、赡养孤儿。

记者在汉蓓佳的家里拍摄,见到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阿妈,阿妈”,走道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他们把自己心中最美的画献给阿妈。

汉蓓佳一家在昆明的住宅现在也成了这些孩子们聚会学习的场所,每当过节或有谁过生日,大家都象一家人一样进行庆祝,大客厅里有台蓓佳和乒乓球桌,还有足够的空间供孩子们唱歌、跳舞,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文体活动。汉蓓佳的儿子在昆明的朋友和云南大学的学生们也常到她家,举行英语对话和派对,而这时候汉蓓佳和丈夫汉杰雄也乐意参加进来。

上一篇:工程供货合同范文 下一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