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排名范文

时间:2023-10-26 02:54:03

高校排名

高校排名篇1

【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历史悠久,办学历史课追溯到1912年,距今已经有106年的历史了。虽然这所学校成立较早,但是在河南屈居第二,在全国排173位。

【河南师范大学】该校在河南排第3,全国排207位。学校创办于1923年,位于新乡市。该校的经济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共计6个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

【新乡医学院】这是一所医科院校,河南排名第4,全国排名217位,该校拥有10个省级特色专业。

【河南理工大学】该校建立于1909年,和前4位的高校一样,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是,排名却不理想,全国排名254位。由于历史原因,该校与矿业相关的专业都还不错。

高校排名篇2

世界“QS排名”增长

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是《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的世界大学排名(简称“THE排名”)和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的世界大学排名(简称“QS排名”);而我国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从近些年的“QS排名”和“THE排名”来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几乎一直位列前200名。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也有不俗表现,均有进入前400名甚至挤入前200名。这说明我国高水平大学越来越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关注和认可。

“QS排名”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世界范围内的大学排名,是参与机构最多、世界影响范围最广的排名之一。2009年之前(包括2009年),QS公司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合作,曾推出有广泛影响的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自2010年,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合作终止,QS公司推行了自己独立的世界大学排名,即QS世界大学排名。

据了解,在201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上榜的中国大陆25所大学,分布在中国大陆东南部的13个省市。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大陆大学在QS世界大学排名数量从13所上升为25所,将近增长一倍。中国内地共有48所大学有一个以上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同时,有95所中国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至少一个专业中被其他国际学者引用。

学校、学科发展有待平衡

根据QS2013年榜单,从专业看,中国大学在理工、科学、数学等方向的专业排名快速上升,有更多大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的大学在材料科学、化工、机械、电气和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以及数学、化学、统筹学、农学和环境科学上有超过10所中国大学得到世界认可,位居世界200强。其中,中国大学在材料科学上实力最强,有20所大学名列世界前200名。与2012年相比,仅材料一个专业,就有8所中国大学新入选世界200强,增长三分之二。此外,中国大学的化工专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也令人惊叹,仅今年一年世界大学200强中就新增7所中国大学,比去年增长88%。电气与电子工程以及环境科学各自有4所中国大学分别跃居世界200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4%和67%。

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育学和历史学的排名中,每项排名仅有不超过3所中国大学达到世界200强水准。在社会学中,中国仅有北京大学一所院校入选世界200强,2013年全球排名仅有64位,与2012年的37位相比,下降了27位。

在30个全球评比的专业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有超过60%的专业位列世界200强。其中,北京大学有21个专业位列世界50强,清华大学有16个专业位列世界50强。清华大学比北京大学有更多进入世界20强的专业。北京大学在现代语言、哲学和化学这3个专业世界领先,排在全球20强内。而清华大学在包括统筹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机械航空制造工程类、土木工程、化工的7个专业中都排在了世界前20名。

高校间差距扩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高校世界排名的增长既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榜单中都是国内名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之间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这一点在高校资产分布上的体现也尤为明显。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部门的《201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校办产业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489所高校3478个校办企业的资产总额为3190.26亿元,相比2011年增长11.63%。虽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但报告显示,高校产业资产规模非常不均匀,排名前20位的高校资产总额就高达2500多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办产业资产已分别高达近千亿元和超过700亿元。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07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在原人大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目前该公司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另参股了5家公司。《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人大的校办产业资产总额为9.74亿元,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名第25名。不过与排名第一的北大、排名第二的清华相比,人大的校办企业只能算“小儿科”。

高校排名篇3

关键词:大学排名北京市属高校发展策略

北京市属高校是北京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北京市属高校的建设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大学排名作为大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高校在大学排名中的优势、劣势及存在的问题,如能科学认识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就能够对提升高校实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基于大学排名探索北京市属高校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大学排名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等主持的“中国大学评价”(简称“武书连榜”)、民间企业网大的“中国大学排行榜” (简称“网大榜”)、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简称“武大榜”)以及中国校友会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简称“校友会榜”)。四大排行榜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尽管在总体上均涉及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等方面,但由于排名目的不同,在指标设置或权重上有一定侧重。

“武书连榜”含4个二级指标,其中,本科生培养权重大于研究生培养,分别为35.15%和22.80%;自然科学研究权重大于社会科学研究,分别为31.48%和10.56%,表明“武书连榜”更侧重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的评价。

“网大榜”指标体系涵盖面较广,从各项指标来看,排名除注重人才培养和科研实力外,对于学校声誉、学生情况、教师资源和物质资源也比较关心,从能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以及优良的师资等方面进行衡量。

“武大榜”终端指标共有50个,是大学排名中指标个数较多的,覆盖面非常广,涵盖办学条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等多个方面。

“校友会榜”从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职能入手,兼顾评价高校的“历史成就”和“现时水平”,以“衡量高校对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为目标对大学进行评价。“校友会榜”于2011年率先将“杰出校友”“校友捐赠”等指标纳入指标体系,且“杰出校友”权重高达20.65%,这也是与其他大学排名榜的重要区别之一。

部分北京市属高校排名状况分析

2012学年~ 2013学年度北京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市共有市属高校54 所,其中称为大学的有8 所。

表1:2013年8所北京市属高校排名情况

学校名称 武书

连榜 网大榜 武大榜 校友

会榜 最高排名与最低排名差

首都医科大学 57 47 24 78 54

北京工业大学 65 47 54 73 26

首都师范大学 97 77 41 108 67

北京工商大学 215 184 224 239 5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23 163 156 189 34

北京联合大学 236 480 269 371 244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324 315 282 377 95

北方工业大学 >500 232 242 335 >268

表1为2013年8所北京市属高校在四大排行榜中的排名情况。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稳居北京市属高校前三甲,且在四大排行榜中均基本处于100名之前。

由表1可见,由于指标体系设置不同,各高校在不同排行榜中排名不同,甚至出现排名差较大的情况。从2013年最高排名与最低排名差来看,北京工业大学排名差最小,可见,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211工程”院校,无论在综合排名还是排名稳定性上,都位居北京市属高校前列;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排名差最大,均在240名以上,北京联合大学在“武书连榜”中排名最好、网大榜中排名最差,而北方工业大学则正好相反。不同排行榜从不同侧面反映各高校情况,因此,高校不能仅仅依据某个排名来断定自己的位置,应结合不同榜单辩证看待、全面分析自身优劣,进而探寻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

各大学排行榜在各高校排名的同时,也公布了各高校总得分及指标分项得分情况。

根据2013年“武书连榜”8所北京市属高校得分情况,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得分为3.92分,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得分仅为0.38、1.28,差距明显。进一步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学校类型分别为医学类、理工类,自然科学研究相对发展好,劣势在于社会科学研究,应在此方面引起重视,适当关注人文社会科学,实现整体学科的均衡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得分均在10分以上,而首都师范大学得分仅为2.67分,差距较为明显,这与其是师范类院校不无关系,且“武书连榜”更侧重自然科学研究,因此对总排名影响较大。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排名均处于210~240区间内,总得分相差不大,但从二级指标得分可以看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劣势在于本科生培养、自然科学研究;北京联合大学的劣势则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社会科学研究。应结合三级指标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找出差距存在的具体原因。

根据2013年网大榜8所北京市属高校得分情况,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排名均为47,首都医科大学在学术资源方面优势鲜明,表明其在硕博点数、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级研究基地等指标上均有不错表现,但教师资源、物资资源得分在8所高校中最低,尤其是物资资源,劣势明显。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在学术成果、教师资源、物资资源指标上均表现出明显优势,表明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以及优良的师资,但相比于首都医科大学,在学术资源方面提升空间非常大。此外,北京联合大学在8所高校中排名最低,其中学术资源方面得分过低,但其教师资源、物资资源得分并不是最低的,表明其具备快速提升的良好基础。

根据2013年校友会榜8所北京市属高校得分情况,北京工业大学综合声誉得分为9.42分,明显高于其他高校,除首都医科大学外,其他高校得分均基本在0分~1分区间内。这与北京工业大学近年来在媒体宣传、校友工作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值得其他高校借鉴。此外,北京工商大学科学研究、综合声誉得分均高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但总排名落后50名,关键原因在于其人才培养得分过低,相差1.94分,应在此方面深入挖掘和思考。

基于大学排名的北京市属高校发展策略

1.有效利用政策支持,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平台,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龙头[1]。四大排行榜中,均通过不同指标直接或间接反映各高校学科建设情况,因此,应有效利用国家、北京市相关政策,加强学科建设,从而有效促进科研、学科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循环,有效促进高校整体实力的提升。

我国自1987年开始在各高校开展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2002年,北京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其中,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的评选仅限于北京市属高校,相对于北京地区部属院校,此项政策对于北京市属高校是非常好的学科发展契机。因此,对于各北京市属高校,应有效利用此项政策支持,积极将学校内发展较好的学科培育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加强学科实力。对于已经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或北京市重点学科的,更加注重的应是努力提高其建设成效。对学科自身而言,应在完成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向下一级目标发展,进而成为其他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标杆。而高校也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在相关部门设置监督机制,对学校内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全程跟踪与监督,并及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提出改进措施等。

2.关注教育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大排行榜中均涉及到人才培养指标,其中,该指标在“武书连榜”中权重为59.75%,在“校友会榜”中权重为42.37%,表明各排行榜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本科教育质量是评价和衡量高校工作的重要依据,应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以教学为中心抓好和带动各方面工作。此外,国内外都越来越注重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习性投入、学生发展等角度进行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并将质量关注的视点从学校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将质量监控的重点从教育结果转向教育过程[2]。研究生培养方面,以同样是地方高校的苏州大学为例,近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具体措施包括深入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和研究生教育创新平台建设,累计在研究生培养投入经费超过3亿元。在2010 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建设中,苏州大学共获得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75 项,合计获得资助经费达150.3万元,这表明苏州大学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持续、大力投入,北京市属高校应从中汲取经验。

3.注重高级别科研产出,提升科研水平

目前,四大排行榜对科研成果、研究基地的评价越来越注重质量,如在成果统计中只计算SCI、SSCI、CSSCI等高水平科研成果、国家级研究基地等。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近年来在政策上有所调整,如对于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的奖励范围,公开调整为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并加大了对部分高级别期刊的奖励力度,能够有效地激励教师有意识地在高级别期刊,取得了一定效果,值得借鉴。在国家级研究基地的培育上,应集中优势力量,对学校相关实验室、科研机构积极培育,在具体政策上有所倾斜、加大投入,引导并支持其申报高级别的研究基地,寻求并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区别于部属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了解地方和企业的需求,积极为北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方案[3]。

4.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校声誉

“网大榜”中“声誉”的权重占15%,“校友会榜”中“综合声誉”权重占15.92%,“武大榜”中“学校声誉”被作为一级指标。此外,各排行榜对于“校友捐赠”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校友会榜”将“校友捐赠”作为“综合声誉”的二级指标。要提高学校声誉,对于高校而言:第一,应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管理。联合宣传部、校友办等有关部门,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类新闻载体,创新宣传方式,向社会各界主动宣传学校各方面的特色、亮点、人才和成果,扩大学校对外的影响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实现对外宣传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第二,利用大学精神文化提高在校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在具体实践中,从加强情感教育、加强师生交流、完善“奖、助、勤、贷和减免学费”政策、有效指导就业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第三,高度重视校友服务工作。对已毕业的校友,多组织活动、加强联系,加强对校友的关怀与支持,增强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向心力,激发校友的捐赠热情。

5. 坚持“服务北京”,加强核心竞争力

地方高校在办学基础条件、学术队伍、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和中央部属院校有一定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地方高校也有部属院校所不具备的优势,即能够更紧密地和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因此,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从毕业生流向来看,北京市属高校的毕业生分布在北京市各行各业,他们将是北京未来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干。为地方建设服务和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学校综合竞争力提高,社会对其毕业生的认可度越高,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反过来,依托地方优势,学校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也会进一步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4]。因此,各高校在发展中应始终坚持“服务北京”的办学指导思想,充分调研北京市经济发展要求,寻找与北京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促进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向企业输送能很快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从而满足北京市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系北京工业大学2012教育管理研究课题《基于大学评价的北京工业大学发展策略研究》(编号:GL2012-B2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11.

[2] 王艳丽,陈跃,范锐.大学排名与地方高校质量提升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3,(2):115-118.

[3] 郭广生.内涵发展 着力提升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25-27.

[4] 谭甲文.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功能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J].中国高等教育,2005,(03):56-58.

高校排名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 校园植物景观 发展历史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校园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优美的校园环境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和育人气氛,给人一种精神感召,从而陶冶人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还可以提升高等学校的形象和价值,推进教育和研究项目,展示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理念。而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植物景观是集美学、生态学及文化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经济发展的综合体,而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随着大学的产生一直到现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国外高等学校及其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

公元前3—4世纪,世界第一所大学诞生于埃伯拉古城(现在叙利亚境内)。至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诞生了较为正式的大学教育,当时古希腊的学者如柏拉图、苏格拉底等,把年轻人聚在一起,教他们人生的智慧,于是诞生了哲学系。当时的教育场所是在各种公共场合进行的,如广场、作坊、市场、街道、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甚至浴场都是施教的地点。而这些公共场合的植物景观都是一些依附于建筑(神庙)的圣林,即在建筑四周植树造林,这些圣林所采用的树木与私家庭园不同,多用绿荫树而不用果树,主要树种有棕榈树、槲树、悬铃木。随着体育场(gymnasium)的发展,体育场由一棵树也没有的场所发展成场内种上洋梧桐遮荫直至发展成公园或公共庭园(public garden)。因为体育场的发展附带了公园的性质,导致这些场所里人声鼎沸而喧闹,因而,柏拉图首先将他公元前386年创办的柏拉图学园移至自己的私人庭园中。其后提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os)也将其创办的学园移至他的私人庭园,并在其辞世后将该园捐赠给了他的学校。因此,此时的学校校园及其植物景观是以私人庭园的植物景观为蓝本。而那时古希腊私人庭园的植物景观是以种植果树和蔬菜为主,是生产色彩很浓的实用园。另外还种植一些月桂树、桃金娘、牡荆等装饰性树种,却无花卉栽培;直至希波战争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栽培才开始盛行,如种植一些蔷薇、紫花地丁、罂粟、百合、番红花、风信子等芳香类植物,同时还在列柱式中庭内种上各种各样的植物。

古罗马时期,高等教育有些是在修辞和医疗学校中进行,另外一些学术研究则在私人场所中进行。如罗马城郊的哈德良离宫及罗马贵族住宅、潘萨住宅等都设有图书室供学习之用。这类私人别墅的庭园景观,在罗马共和时代征服希腊以后,纷纷效法希腊,如著名演说家西赛罗的别墅则在形式上原封不动地将柏拉图的私人庭园“阿卡德弥”体育场移了过来,但是这类罗马别墅庭园中绝无进行体育比赛的设备,庭园中的图书馆、博物馆、瞭望台等建筑被水池、喷泉及瀑布所环绕。庭园内种植得最多的是蔷薇、百合、紫花地丁、水仙属植物、银莲花、唐菖蒲、鸢尾属植物、马鞭草属植物、长春花属植物、番红花等观赏花木以及罗勒属植物、香马郁兰、百里香属之类的芳香型植物和藤蔓类植物常春藤及乔灌木类植物等。此时,罗马已盛行对乔灌木植物进行修剪造型,并将这些造形树木用作花坛的镶边、树篱及其他装饰等。

中世纪早期的高等教育是在修道院中进行的。如法国巴黎大学就起源于岛上的修道院。此时的修道院生活所需的物资由外界的施舍转变为全部在修道院内生产,因此,实用的蔬菜园成为院内不可缺少的东西,另外为了装饰修道院和教堂的祭坛,建造了装饰性的花园,因而,实用型庭园和装饰庭园就组成了修道院庭园,即其中的菜园、药草园是实用庭园,而所谓的回廊式中庭则属装饰性庭园。庭园中两条垂直的园路把庭园分为四个区域,中心设置水盘,用园路划分的四个分区空地上或种草坪,或种花草果树。这时期种植的花卉只考虑它们的实用价值,即药用或食用;而乔灌木,大多数仍然是果树类,其种植方式则是除一些珍稀的外国植物等用盆栽方式外,其余都是单株栽植。因此,直至这一时期,由于高等教育的场所不固定,高等校园的植物景观随高等教育场所的变化而变化。到公元11世纪,西方真正形成规模且较为正规的高等学府有意大利的波隆大学(1158年)、法国的巴黎大学(1170年)、英国的牛津大学(1167年)和剑桥大学(1209年)等均采用封闭的庭院模式——古典的修道院模式。人们不将植物作为造园的材料来使用,而是从园艺的角度来观赏植物。如牛津大学的各个学院都是由一片片绿茸茸的草坪与四周环绕的中世纪的土黄色哥特式建筑楼群构成的一座座四方院。建立于14世纪后期的牛津大学新学院,其中心地带就是一个方形庭院,庭院中间为椭圆形的草坪,西边是一座建于14世纪的方形的回廊,周围种植圣栎。植物景观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因为植物本身有生命,还会随着大环境如所在国的景观发展历史的变化而变化。

近代高校的发展始于17世纪德国的Halle大学(1694年)。在欧洲,大学校园Campus的字原为拉丁语,意指一个具有连续不断绿色的场地,且Campus的字意有三个层面,一是界定了绿色场地,二是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的绿色景观结合起来的氛围,三是任何环境中一个相对固定的部分。从其字意我们可以得出,这时的大学就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并且充满绿色,有其特有的环境氛围。进入到19世纪后,高校大多选址在乡村或城郊,因此,优美的自然景观成为校园景观之一。如美国托马斯·杰斐逊规划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以一个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开敞的方形大草坪为焦点,沿草坪东西两侧双排行列式种植上百株洋槐,而草坪的南端则是单列式种植,四周围合建筑物,即沿草坪东西两侧排列一组对称的二层楼高的5个楼阁。自1850年后,建筑后院也开始种植树木。这种校园植物景观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

高校排名篇5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个别机构校区差异辅导范围有所不同,建议家长拨打电话了解情况)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奥数 小升初 中高考

【辅导介绍】根据不同孩子的基础知识及接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方案,配备辅导经验丰富的课程老师全程指导,各机构收费标准、课程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详情请家长们拨打电话详细了解。

【热门辅导】

小学:小学各年级奥数拔高、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及应变能力提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串讲、作文框架脉络梳理提高、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讲解;小学数学重点难点查缺补漏等;

初中:初二物理力学、电学等重点难点基础夯实;初中英语语法、数学基础知识巩固提高;初中语文作文及阅读理解等得分点提升;中考重点难点辅导、各科基础夯实;

高中:高考理综、文综重点科目得分点突破讲解,针对基础薄弱的考生给出合理的学习建议;艺考生、特长生文化课针对性辅导;高中各科重点知识点梳理,高考冲刺辅导。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结合所在城区位置,寻找离家就近的机构和校区,先输入前10位总机号码,根据语音提示输入后5位分机号码,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顾问老师,把您孩子的学习情况跟老师详细描述一下,老师会给您做针对性分析。

【吉林市】

吉林市船营区学大教育船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1

吉林市船营区学大教育吉林一中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1

吉林市龙潭区学大教育化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61

【济南市】

济南市高新区大智培训学校国际会展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高新区大智培训学校高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槐荫区大智培训学校槐荫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槐荫区天材教育槐荫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26

济南市槐荫区聚智堂名师教育槐荫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51

济南市历城区大智培训学校南全福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城区聚智堂名师教育济钢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49

济南市历城区聚智堂名师教育洪楼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47

济南市历城区学大教育洪楼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9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国华经典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旅游路辅仁VIP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花园庄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燕山立交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泉城广场VIP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山师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开元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大智培训学校历下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历下区天材教育山师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21

济南市历下区天材教育山大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22

济南市历下区加誉教育和平路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1763

济南市历下区京翰教育泺源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87

济南市历下区京翰教育山师大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188

济南市历下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山师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48

济南市历下区聚智堂名师教育文东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84208

济南市历下区学大教育燕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9

济南市历下区学大教育山师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9

济南市市中区大智培训学校伟东新都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市中区大智培训学校八一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市中区大智培训学校阳光新路VIP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市中区大智培训学校万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市中区大智培训学校大观园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市中区天材教育舜耕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25

济南市市中区天材教育阳光100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24

济南市市中区天材教育大观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23

济南市市中区京翰教育阳光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78215

济南市市中区聚智堂名师教育万达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46

济南市市中区学大教育八一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9

济南市市中区学大教育杆石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39

济南市天桥区大智培训学校无影山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天桥区大智培训学校翡翠郡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济南市天桥区加誉教育天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91764

济南市天桥区聚智堂名师教育天桥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450

济南市长清区大智培训学校长清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301

【金华市】

金华市婺城区学大教育双龙江南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4

金华市义乌市学大教育稠城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4

金华市永康市学大教育永康华丰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54

【晋中市】

晋中市榆次区学大教育榆次校区免费咨询电话:400 0066 911 转分机 64044

高校排名篇6

陈德权:学生青睐这些地区高校的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确实有些实力较强的高校;第二,这些地区的信息发达,受当地经济环境影响,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学生的机会比中西部高校更多;第三,从学生就业情况看,很多学生报考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是希望毕业后能在当地就业。同样办学水平的学校,由于地缘优势,就业单位很多是就近招聘,而且从毕业后人脉资源角度考虑,在发达地区上学后在当地就业时,有更多的校友和母校的资源可以利用,这是上大学一块非常重要的资源;第四,从大学四年的生活上看,整体生活环境较好,发达地区上学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购物或者参加各种交易会、展览会等机会比较多。

但这些优势并不代表中西部高校的高等教育资源不如经济发达地区,对大学有所了解的同学应该知道,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沈阳、大连,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北地区的西安,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地,拥有“985工程”“211工程”数量也不少,而且整体教育水平都比较高。

曾希:从普遍认识来看,北、上、厂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具有良好的经济优势、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因此,考生和家长可能更容易了解和认识相关高校。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中西部高校也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较为久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优势传统专业等,同时也有不少百年学府。所以,我认为,每个地区的高校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各自独特的竞争力,都有大师,都有自己的文化风格和育人风尚。关键是看您从何考虑,如何选择,而不是大学处于哪个区域。校名,不能窥得大学全貌

从有些现象看,校名成为考生及家长认识高校最直接、最简单的途,而且有很多高校校名中还包含了“理工”“外国语”“科技”等关键词,是不是从校名就能“读”完大学的全貌?

陈德权:大学的校名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所大学的名字,就像人的姓名不能用来判断这个人有什么特长、有什么喜好等特征一样,大学校名也不能全面反映出学校的学科设置、学科特长和校园文化氛围等。这是因为:其一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校名可能几经更换,校名中的关键词甚至发生极大的变化,比如石家庄经济学院,之前的校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其二是即使校名中含有“科技”“理工”等关键词,但大学的特色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如北京科技大学在钢铁、冶金等方面优势突出,而华中科技大学则在机械、电气等方面优势突出。所以,只从校名去判断一所大学是不可取的。

曾希:一般而言,考生和家长对于院校的了解都十分有限。校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特色,但并不能将一所学校的师资、专业、优势等全部充分体现。特别是一些以“理工”“科技”“工业”“工程”为关键词命名的高校,其优势特色学科可能相差甚远。如华东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过程机械方面实力雄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而武汉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则集中在材料、船舶等方面,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为学校的重点学科。如果以为两所大学都以“理工”命名就特色完全一样,那可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所以,如果要真正了解一所高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电视、平面媒体、咨询会等,从官方、权威的媒体或者是高校招生办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刘西蓉:校名显然不可能概括大学的全貌。目前我国大学的命名有按地域命名,有按行业或学科命名的,也有沿袭历史的,仅从字面上来看,可以了解其部分含义,但肯定不能了解其全部内涵。比如一些以地域为名的综合,性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从校名上并不能看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有一部分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以行业或学科命名,比如财经类、外国语类、航空航天类等,从名字上可以了解其主要学科优势,但这也并不是它的全部。因此要真正地了解一所学校,需要从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等方面全面了解,认真分析,找出差别。

大学实力,“排行榜”说了不算数

社会上林林总总的大学排行榜越来越多,通过调查,有大部分考生说他们会按排行榜的情况来选择大学。通过排行榜来选择大学明智吗?

刘西蓉:目前国内有多种大学排名,同一所学校会出现排名相差很大的情况,这种差异与研究机构选用不同的指标和采用不同的数据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之间本身并不具有可比性,用相同的指标把所有的学校进行排位很难实现。因此仅依据排名来选择学校可能会出现偏差。大学的实力既可反映在学校的综合实力上,也可能反映在某一些学科专业的实力上。办学历史悠久、社会声誉良好的学校,发展至今都有它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考生应在全面了解学校和自己需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

陈德权:高校排行榜都是一些“民间”的排名,由一些机构或个人来操作,不同的机构采用的排名标准不一样,教育部从来没有官方排名。不同机构对高校进行排名的目的不一样,指标也不一样。通过媒体的报道,有些高校还通过金钱交易方式提高学校的排名位置。某次排名中,国内一所很一般的民办高校在全国排名前十位,这种排行榜的结果怎么能说可信?

官方虽然没有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但有学科排名。教育部对拥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了排名,这个排行榜倒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的,至少能判断某所高校的学科实力。

曾希:大学排行榜可以作为考生了解大学的一种参考,但并不能作为了解大学的唯一途径。首先,我们无法准确判定排行榜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只能借以参考;其次,排行榜会因为不同的判断标准而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不能盲目遵从,以偏概全。所以,建议考生和家长能扩大信息渠道,从多方面、多维度、多层面了解高校,从而掌握更加全面、准确的报考信息。

选择,从了解大学开始

在选择大学时,应该以哪些依据为标准来选择呢?除了综合性大学外,文科生是不是应该更多选择财经、外国语、师范类院校,理科生是不是应该更多选择理工、科技类院校?

高校排名篇7

[关键词]德国CHE大学排名;价值取向;特点;启示

一、德国CHE大学排名

德国的大学排名开展得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经费资源相对短缺,在竞争和追求效率的压力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估运动逐渐被拥有浓厚大学自治观念的德国高等教育界及其公众所接受。其中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的大学排名评价的学科覆盖面广、指标参数客观,排名方法新颖,是德国国内相对全面和权威的一个排名机构。

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下文简称CHE)成立于1994年,由德国大学校长联合会议(the German Retort's Conference)与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联合组成,属于非营利的公益性组织。其主要的职能包括:发挥思想库角色,设计德国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参与推动实现大学和教育管理部门的改革计划;对大学的管理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服务;从事德国大学排名活动[1]。以咨询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大学排名是CHE的一项主要工作。据调查,评估结果对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影响正在日益增强,2005年至少有1/3的学生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时参考了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CHE)推出的大学排行榜[2]。

二、德国CHE大学排名的价值取向

德国CHE大学排名在价值取向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大学排名的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排名对象和排名处理三方面。

1.排名服务对象:中学毕业生、大学新生,而不是高校

强调大学排名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是CHE大学排名独有的特点。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中学毕业生和大学新生表现有很大的差异性,一些学生可能倾向于大学的研究实力,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大学的师资力量、学习环境或地理位置。例如,受德国特定学制影响,急于就业的学生就倾向于选择学习期限较短的高校。德国CHE大学排名强调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性,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关注点,不仅对各个大学的不同专业给出分层排名,而且将学生分为了“研究型”、“实践型”和“速成型”三类,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关评估指标。对不同学科专业进行分层排名,可保证学生在选择或重新调整大学专业时所依据的信息全面、准确、可靠和科学。

2.排名对象:学科,不涉及大学综合实力

德国大学的复杂性和学生选择的差异性使得CHE在进行大学排名时更倾向于学科排名而不是综合排名。他们认为不同大学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学科,而各学科之间也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CHE认为,综合分数的计算可能会使学科的优势和不足相互抵消,导致学科间的差异和特点变得模糊不清。给大学一个综合分数对于希望从事某个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起不到什么帮助作用[3]。所以,德国CHE大学排名在大学(Uni)和应用技术学院(FH)分类型高校的基础上,分年度对不同学科进行具体排名。自1998年以来,德国CHE先后对近300所德国高校35个学科进行了排名,并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每隔3~4年适当调整子指标重新进行评估,迄今涉及学科的学生占德国大学生总数的75%。为适应高校国际化发展,促进大学生流动,从2005年起CHE还增加了对奥地利、瑞士高校的经济、法律、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专业的排名,扩大了横向对比[4]。

3.排名处理:只分层,没有具体名次

目前国际上的大学排名大多都给予大学具体的排名名次,这种精确名次的排名方式却往往无法正确反映大学的质量,这也是很多大学排名遭到专家、社会大众质疑与批评的重要因素之一。CHE大学的排名采用了分层的处理方式,将参评的高校分为了三组:高组、中间组和低组。这样,各高校的层次与差距即可在分组中体现,其差异是显而易见的,而被分在同一组中的高校综合实力不会有明显差异,反映在更细化的学科排名中,既体现了大学学科之间的差异,又避免了大学之间因为几分之差却排序相差甚大而引起的误导。

4.排名公布方式:环节公开化,“提示下个人排名”的服务方案

德国CHE大学排名力图以更大的透明度为学生的选择起到咨询与引导作用,这种透明度和引导作用,还体现在其排名服务方案的公开性上。在CHE大学排名公布的网站上,浏览者可以根据所需点击链接,如专业、大学、地点、就业数据等,还可以根据语言文化科学、工程技术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科学等学科来查询参与排名高校的专业情况。或根据其他相关选项如学习建议、排名概况、在提示下个人排名、排名上升和下降、单项排名等进行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在提示下个人排名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浏览者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查找。根据提示信息,浏览者可以最终看到自己选择的项目的学校排名,有些UNI的专业有时候还不如一些FH的,这在德国很正常,并不是老牌学校的专业就很强。

三、CHE大学排名价值取向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大学排名中的价值取向失衡现象

大学排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国外排名相比,我国大学排名受观念和体制两大障碍影响,排名价值取向严重失衡。

第一,我国大学排名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就是数量取向。学校规模、科研成果数、学科数、经费数额和反映办学条件的物质数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排名结果。一所大学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体,评价一所大学,既要有数量指标,也要有质量指标,我国大学排名,无论是人才培养评价还是科研评价,都以数量为重点,在进行教育质量评价时,多数评价隐含的假设是学生质量上的差异不显著,因而学生数量上的差异就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学生数量和院校规模就成为大学排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5]

第二,我国大学排名主要以科研实力的数量指标来反映大学实力,按照以科研为主的指标体系进行简单加权排出来的只是计量指标排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排序。我国的大学排名很少细致地评价生源、课程、毕业生等反映人才培养的指标。北京邮电大校长林金桐直言国内《2004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体系有三处硬伤,一是没有学生选择性意见,二是没有毕业生毕业率,三是没有毕业生就业年薪。[6]

第三,不同类型大学的可比性问题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虽然2002年大学园首次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专业型大学分类方法推出了第一个中国研究型大学排行榜,但其分类的合理性还需要实践来检验。大学个性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学科结构不同,而大学排名对各门学科并非同样重视,存在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自然》和《科学》杂志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诺贝尔奖也以理科奖项偏多,采用这些评价指标对文科力量较强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科类大学不公平。

转贴于  2.对我国大学排名的几点启示

(1)大学排名必须明晰自己的服务对象。任何大学排名都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在我国,通过对大学科技实力(或学术质量)的评估为大学排序,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学排行的突出特征。虽然,我国许多大学排名的目的是寄希望于“引导学生择校、引导民间的教育投资流向、促进大学竞争、吸引国人关注高等教育的作用”[7]。但在实际排名中却过分强调大学本身的特点而忽视了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德国CHE大学排名旗帜鲜明地将中学毕业生和大学生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强调排名首先为他们服务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2)大学排名应增强排名对象的可比性。随着大学评价内容的丰富,以及评价对象范围的扩大,不同类型大学之间的可比性问题日益突出。任何非单因素的大学排名都有主观性。只要不是单指标排名,就必然需要对多指标进行加权处理,而权重的确定要根据评估目的就必然带有主观性。所以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的不同导致评估结果的大相径庭进而引起激烈争议也是在所难免,如在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2年度中国大学100强》中排名第三的南京大学,在深圳网大公布的“2002年度中国大学排行榜”却名列第五,而在网大排行榜上列第9位的中国人民大学,却只能屈居《2002年度中国大学100强》的第44位。目前,虽然我国的大学评价的分类、分学科、分专业评价的趋势正逐渐出现,但尚没有得出权威的大学分类标准,有待继续在实践中做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德国CHE大学排名根据学生的需求不同而将高校分为三种不同类型,这对于高校多样化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在一定意义上,对解决困扰我国大学排名的可比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增加排名细节查询,增强大学排名透明度。将评估结果通过适当途径予以公布是大学排名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学者认为“我国政府更多地把评估看作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很难保证评估的客观和公正”。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大学排名虽然也强调为中学生及其家长选择高校而服务,但从评价的发布方式来看,有些大学排名结果发布在学术期刊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取向。此外,公布在报纸或网络上的排名基本也只是结果的呈现,评价环节的信息透明度几乎为零。而在德国CHE大学排名公布的网站上,浏览者可以根据所需信息进行“自助选择”点击链接,从而获得查询者想得知的详尽信息,这一做法可谓是独一无二。中国社会信息的透明度低,也还没有比较成熟的高校信息数据库,客观上为大学排名的信息收集带来了困难,更对大学排名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产生了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德国的评价体系,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我们的评价体系,优化我国的大学排名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EB/OL].ed.sjtu.edu.cn/news/2006.05/CHEopportunity.htm.

[2]德语国家最新大学排名榜启示[EB/OL].news.sina.com.cn/c/edu/2006-08-16/15539766652s.shtml, 2006-08-16.

[3]李文兵,沈红.德国CHE大学排名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4):30-33.

[4]孟虹.德语国家最新大学排名榜启示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6-07-07.

[5]韩飞舟.国内大学排名中的价值取向失衡[J].现代大学教育,2006,(3):22.

[6]校长炮轰“大学排行榜”:排行榜误导公众[EB/OL]. edu.qq.com/a/20040324/000043.htm,2004-03-23.

高校排名篇8

(一)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竞争力根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整理出山东省26所(2013年,山东财政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合并为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排名情况。具体见下页表1。合并后的山东财经大学在2013年全国排名第255位,省内第14位。通过表1可以看出,首先,从类型上看,我省26所研究生培养机构中,民族类除外,综合类、理工类、文法类、农林类、医药类、艺体类均有涉及,且各类型分布相对均衡,显示出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科专业设置和特长优势的全面性。下图是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类型分布情况。其次,从排名变化情况看,连续三年,2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排名中前4名稳定不变,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青岛大学,并在全国共485所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占据前20%,显示出较稳定的竞争力。有13所高校进入全国前50%,绝大多数高校排名较稳定,名次上升幅度较大的有济南大学和三所艺体类高校,合并后的山东财经大学竞争力增强。但是,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鲁东大学等8所高校名次呈下降趋势,部分高校甚至退步近80个名次。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很多差距。图3是2012年进入全国前50强高校的比例情况。2012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排名前50强的高校,山东省有一所,比例仅为3.7%,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校137所,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江苏;研究生培养高校共27所,占全省普通高校的19.7%,居全国第4位,是高等教育大省,但在庞大的规模下,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屈指可数。实力较强的山东大学与省内排序第二位的中国海洋大学在全国范围的排名中相差近50个位次,出现了断层现象。全省有一半高校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评价该评价报告自2011年开始从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三个维度对全国研究生培养高校展开评价。三项评价结果均采用等级的形式呈现,自2009年开始采用的星级排名法,做法如下:按照集中与离散规律,将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或专业实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①5为重点优势学科或专业,即排在前5%的培养单位;②4为优势学科或专业的单位,占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单位;③3为良好学科或专业的单位,是排在21%-50%的单位;④2为一般学科或专业的单位,是排在51%-80%是单位;⑤1为较差的培养单位,是最后20%。1.学科门类评价。2011年至2013年山东省各培养单位在学科门类中的表现见下页表2。根据上图统计结果,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学科实力较为全面,不同数量的高校在各项学科门类中拥有国内一流水平。2013年,山东大学4级别及以上的学科门类有7个,山东师范大学共4个,另外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生培养高校也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中拥有较强的实力。连续三年,优势学科总量波动不大,4及以上等级的学科大类数量在22门次左右。但个别高校不稳定,如中国海洋大学的管理学在2012和2013年失去4地位。从分布上看,全省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7所高校,以山东大学最为突出,各项学科门类都具备全面而雄厚的实力。全省74%的高校在学科门类评价中表现一般,优势学科覆盖面过窄。2.一级学科评价。该评价报告对研究生培养的98个一级学科进行评价,表3是2011-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获得4及以上的一级学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从一级学科的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优势一级学科5级6个,4级54个。总量较2012年有所增加。其中,山东大学的优势学科数量占据了总量的近55%,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也拥有不同数量的优势学科。从发展趋势看,2011年至2013年,全省研究生培养优势学科总量波动不大,2013年有少量增加。但是,2013年5等级的一级学科数量减少45%。部分学校的优势学科地位难以保持,表现并不稳定,且连续三年近半数的高校没有优势学科。3.专业评价。该评价报告的专业评价涉及374个学术性专业。2011-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的优势专业数量统计结果见下页表4。从表4可以看出,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优势专业数量5级18个,4级165个。优势专业以山东大学最为集中,另外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0所高校也拥有数量不等的优势专业。从发展趋势看,在总量上,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的优势专业保持增长势头:2011年山东各高校获得4及以上的专业数量为167个,2012年为182个,2013年183个。但是,能够跻身国内前5%的顶尖专业数量有所减少,2013年5等级专业数量锐减为18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专业均流失,山东大学优势专业数量也有所下滑。从分布来看,优势专业集中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2所高校。其中,山东大学拥有绝对优势,4及以上等级专业数量超过100个专业,专业优秀率达到53.3%。山东半数以上高校优势专业为0,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均现象。

二、小结与讨论

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的结果,总的来说:(1)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跃居全国第五位;(2)在高校排名中,山东大学跻身全国前50强,11所高校居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3)全省26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在国内的排名在学科门类和专业的评价中也有较优秀的表现。综合2011-2013连续三年的评价结果,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有以下趋势:(1)综合竞争力稳中有升,未来上升势头强劲;(2)在高校排名中,省内前4名高校较为稳定,部分高校出现名次上升或下降的波动;(3)在学科专业评价中,优势学科和专业总量均有小幅增加,但是居于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专业有流失现象,部分高校的优势地位不稳定。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增强,培养高校类型较丰富,学科专业设置全面,但是也不能忽视全省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1)作为高等教育大省,与经济社会同等发展水平的地区相比,全省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比例过低。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和数量庞大,但研究生培养高校比例仅为1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研究生培养高校实力有待增强。26所研究生培养高校中,在综合实力、学科专业评价中可以进入全国前20%的只有4所高校。全国前5%高校仅有山东大学,比例甚低。(4)优势过于集中,断层现象严重。在综合排名、学科专业等各项评价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半数以上的高校在各项评价中表现一般,无突出特长优势。近年来,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毕业生数量庞大,在发展速度加快和规模增加的背景下,更应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高校的内涵建设。今后,应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国际视野,发挥名校的带动作用,在保证优势高校继续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其他高校的支持力度,以提升全省研究生培养的综合实力,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上一篇:格罗培斯范文 下一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