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2:41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1

1.阅读主体的自主性。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种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的活动,决定了阅读只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疮。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2.阅读实践的探究性。读物提供的信息除了字面显示之外,常常还有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含的潜在信息密码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破解。而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认知经验的限制,在发现、破解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的疑难和困惑,尤其是当文本所表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与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一致或相矛盾时,其疑难和困惑就更为突出,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必须对此来一番分析、推理和探究。在对问题的探究解决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和发展。

3.阅读过程的调控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要经历感知(看到文字,读出字音)──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反应(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综合(与实际联系的应用)四个阶段。这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往往不能一步到位,还会产生认识的肤浅、偏差甚至谬误,需要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不断地加以监控和调节。从而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的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4.阅读结果的差异性。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主体对于文本中的言语,只有在他的信息贮存中能够找到文本言语具有相似性的信息模块以后,才能进行相似匹配、相似激活,从而识别文本中的信息。由于阅读主体大脑贮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阅读同一文本,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相似选择与相似匹配,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结果实质上是作为阅读主体的个人对阅读材料的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二、教学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标准》语)因此,教师要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1.引导批注阅读,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而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不失为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法。以《麻雀》一文为例,我让学生对“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中的“落”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讲速度的“来得快而猛”;有说态度的“真勇敢、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一心只爱孩子”;有谈心理的“心急如焚”;有评用词的“简炼、生动、形象”;有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有提读法的“‘落’字要读得重而快”。通过批注阅读,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孩子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

2.强化“阅读反思”,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

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一是学生个体单独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还有没有不同的见解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换个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等等。以此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是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流,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获得调整思路、修正认识、改进方法的启示,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动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师的点拨和调节。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让学生每读完一段,都想想: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读完全文再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以此启发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梳理和反思,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中逐渐深入、逐步全面。

3.注重延时评价。《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一教师让学生找出“麻雀、老虎、狮子、狐狸”中不属同类的一个词,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麻雀”,理由是老虎、狮子和狐狸都是兽类,麻雀是鸟类。教师不忙评价,还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于是学生又说:“麻雀有翅膀,会飞;其他三种没有翅膀,不会飞。”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们说:“麻雀爱吃粮食,老虎它们爱吃肉。”“麻雀是母亲下的蛋孵出来的,另外三个不是。”“麻雀只有两只脚,其他三个却有四只脚。”……试想,如果教师运用即时评价而不是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2

聚焦云雾,表现为六“差”:

--单一招生制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着“反差”;--改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及方法存在着“反差”;--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对封闭性存在着“反差”;--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存在着“反差”;--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家长的单一要求存在着“反差”;--学校德育的不变性与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时代性存在着“落差”。

总之,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一日千里。我们教育的航船却慑于大潮冲击,蹒蹒跚跚前进,有的学校不思适应而遁入桃花园里,颇赞尝高打院墙。紧锁大门,有封闭式,所谓“桃花园里好教育”。

面对学校德育层层困惑,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与市场经济的潮汐共涌,与时代脉搏共振,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革招生制度的德育考核,促进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升学考试是个“指挥棒”。现存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主要是凭文化考试成绩录取,至于德育素质却很少考虑。这种招生制度必须改革,增加德育考核成绩的录取比重,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1、可通过学生座谈,问卷了解,班主任的反映等途径,对考生进行品德考核,作为录取新生的第二大依据。

2、取消不切实际的“三好”生,“优干”生的优惠加分。

3、改革政治课考试办法,政治课成绩要与平时思想品德表现挂起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会、家长都来关心德育。

二、面向改革时代,转变教育观,改革教育内容。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要确立符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点。这就要做到既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又必须剔除形式主义和“左”的影响;既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又必须借鉴外国的伦理道德教育;既要进行艰苦创业教育,也必须进行消费教育等。

2、要压缩超越当代少年思想接受能力的部分德育内容,增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的新知识,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是社会大环境中学生,脱离现实的德育,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3、要建设好一支有时代特点的德育队伍。搞好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团干部的培训。

三、走向社会,建立基地,变学校德育封闭式为开放式。

改革开放的年代,学校封闭式的德育当然是行不通的。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从而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

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要以市尝商店为基地,进行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商品意识,培养学生将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学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1、公安、文化和教育部门要共同整顿文化娱乐、书刊市场,清除“病菌”,净化育人大环境。

2、建立社会德育管理委员会。

可由当地政府、团组织、学校、家长等各界代表,吸收退休干部和教师组成。

3、建立家长学校。

可定期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及教育好子女的常识和方法,并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工作意见。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3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

2.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让我们一起回到九十余年前的浙江温州,去看看那株香气四溢的桂花树吧!

3. 自学提示:

(1) 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桂花香的词句,画上标记,有感情地朗读。

3. 抓住“迷人”“香飘十里”“浸”等词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桂花的与世无争、香气迷人。

【点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完全有能力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自学、展示中自主学习领悟。教师发挥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抓住关键的词句进行点拨,帮助学生感知桂花的“香”。

二、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感受“摇花乐”

1. 快速浏览第3―4自然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圈画出来,在边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2. 反复朗读、品味“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体会“缠”,联系生活实际表演,读出、演出感觉来。

3. 反复朗读、品味“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会作者的前后心情的不同。(兴奋、陶醉)引导说话:又细又密的桂花落得我们满头满身,让我们做个深呼吸……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那是怎样的感受?

4. 反复朗读、感悟父亲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5. 比较“香”的内涵:“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与“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两句话中的“香”,意思一样吗?

【点评】 渗透必要的学法指导,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紧扣语言文字,让学生读出情味,努力创设言意共生的和谐境界。“缠”“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抓住这些非常富有童趣的画面,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语言训练,学生就有话可说。对前后两个“香”的比较理解,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到“摇桂花”给作者、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对后文感悟“思乡情”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 学习课文第5―6自然段,感悟“思乡情”

1. 引读第5自然段,你是如何理解母亲这句话的?

2. 导读第6自然段,练笔:每到这时,我就仿佛看到了 ; 仿佛听到了 ……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3. 思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泻在笔端。学生交流积累的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点评】 感悟作者和母亲的“思乡情”,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品读、想象说话、交流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一系列的设计都是为了引发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思考,带领学生鉴赏了语言、亲近了文本,直观地感受思乡之情。

四、 拓展延伸,激发阅读、表达兴趣

1. 阅读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20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绕的江南。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建议同学们课后去读一读。

2. 提起手中的笔,写写自己生活中的趣事。

【点评】 一节好课的结尾不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与开放。教师凝练的语言,有感情地导读,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文本,到读作者的其他作品,再到写自己的故事,达到“课虽尽,而意犹远”的效果。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4

--单一招生制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着“反差”;--改革的社会现实与学校传统的德育内容及方法存在着“反差”;--开放的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对封闭性存在着“反差”;--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的负面影响存在着“反差”;--学校全面发展的目标与家长的单一要求存在着“反差”;--学校德育的不变性与青少年学生思想的时代性存在着“落差”。

总之,改革开放的社会大潮,一日千里。我们教育的航船却慑于大潮冲击,蹒蹒跚跚前进,有的学校不思适应而遁入桃花园里,颇赞尝高打院墙。紧锁大门,有封闭式,所谓“桃花园里好教育”。

面对学校德育层层困惑,我们认为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与市场经济的潮汐共涌,与时代脉搏共振,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改革招生制度的德育考核,促进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升学考试是个“指挥棒”。现存的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主要是凭文化考试成绩录取,至于德育素质却很少考虑。这种招生制度必须改革,增加德育考核成绩的录取比重,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加强和落实。

1、可通过学生座谈,问卷了解,班主任的反映等途径,对考生进行品德考核,作为录取新生的第二大依据。

2、取消不切实际的“三好”生,“优干”生的优惠加分。

3、改革政治课考试办法,政治课成绩要与平时思想品德表现挂起勾。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会、家长都来关心德育。

二、面向改革时代,转变教育观,改革教育内容。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改革开放时代的青少年,要确立符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的德育观点。这就要做到既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又必须剔除形式主义和“左”的影响;既要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又必须借鉴外国的伦理道德教育;既要进行艰苦创业教育,也必须进行消费教育等。

2、要压缩超越当代少年思想接受能力的部分德育内容,增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的新知识,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是社会大环境中学生,脱离现实的德育,是收不到好效果的。

3、要建设好一支有时代特点的德育队伍。搞好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团干部的培训。

三、走向社会,建立基地,变学校德育封闭式为开放式。改革开放的年代,学校封闭式的德育当然是行不通的。应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去看待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从而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

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要以市尝商店为基地,进行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观念教育,提高学生的商品意识,培养学生将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四、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学生、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1、公安、文化和教育部门要共同整顿文化娱乐、书刊市场,清除“病菌”,净化育人大环境。

2、建立社会德育管理委员会。

可由当地政府、团组织、学校、家长等各界代表,吸收退休干部和教师组成。

3、建立家长学校。

可定期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及教育好子女的常识和方法,并听取他们对学校德育工作意见。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5

论文摘要:教师的本质操守,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从苏格拉底到孔子,教育最早的生命本原从口耳相授的生产生活技能培训蜕变成蝶,就是对人思想灵魂的塑造。时代的发展脉动,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是封闭和落伍。素质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你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智者,才能容忍、适应、保护、催生多元的发展。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博学,要独立,要反思。反省,是一个思想者最基本的人格品质。做一个名师,你得有思想。

题记: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一般教师和名师的区别——张志勇

西方人有这么一个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好像思考就只是上帝或者救世主的专利,因为在他们看来,思想的存在是“拿破仑们”的专责,也只有“拿破仑们”才有思想的权利,比如只有拿破仑才说得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而凡夫俗子则只能做“上帝的顺民”。其实“拿破仑们”也是从凡夫俗子一路走过来的,他的成功之道在什么呢?首先有思想!思想是人类的第二双眼睛!

士兵大多是想当元帅的,教师恐怕也没有几个不追求做一位名师。说到名师,我们的心中一股脑儿的想到很多名字: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周一贯、于永正、魏书生、窦桂梅、王菘舟……这些教育的名家,把整个教坛装扮得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不过仔细罗列他们的闪光点,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都是有思想高度的人。所以我想说:师,以思想而名。

一、教师的本质操守,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

教师的思想,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认识系统,它涉及教师的政治观、哲学观、价值观、教育思想等方面,其中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核心内容。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求对教育教学有深刻地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贯彻落实自己的教育思想。

从西方的苏格拉底到东方的孔子,教育最早的生命本原从口耳相授的生产生活技能培训蜕变成蝶,就是对人思想的塑造。所以,人们用“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这说明社会对于教师的期许,最重要的不是对知识或者技能的传授,而是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对灵魂的锻炼,对生命的探索。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生命总有一天会消亡,而思想之所以更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所以迪卡尔说:“我思——固我在”。

由于教育的本源目标在于塑造灵魂,启迪思想,那么教师 “传道授业”的本质,就要回到塑造灵魂启迪思想的本源上来。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智者。

二、时代的发展脉络,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

天下之势,浩浩荡荡。时代的发展是以沟通和交流为基础的,沟通和交流必然带来思想的碰撞和交融,这在教育的发展上尤为突出。所以,面对各种新鲜的教育思想,如果自己不能保留一份思想,首先就是一种封闭。本质上说,没有思想的人是不存在的,落后就在于思想的落后,其中封闭尤甚。封闭的教师,只会用头脑中仅存的僵化的教条(还是拾取别人的牙慧)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其结果,不是带来文明的传播,而是推进了封闭的加剧,闭塞了待启的心智。比如清末的教育,面对西洋先进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除少数的思想者如魏源、林则徐、梁启超等嘶声呐喊外,偌大的中国教育,一片死寂,沦陷在八股残余的昏暗中,隔离在现代文明的花园在外。今天的教师,显然不能只是甘当既有的教育思想传承者,不能只做一台原汁原味的复印机,他应当吸收、汲取、继承、探索,努力的和外部世界和时代潮流交流与沟通。更新思想观念,摆脱封闭的桎梏,走向开放、走向多元。其次,不保留自己的思想还是一种落后。今天,我们的教育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文明曙光,也不仅仅局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杜威的“实用教育”,还有更多教育名人高擎着思想火花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智慧:李镇西的深邃、王松舟的诗意、窦桂梅的大气、于永正的从容……我们需要在这些思想的光芒中学习、鉴别、思考。不要做一个落后的教师,你需要有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

我们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这是百年前蔡元培说过的话,和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可是对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国民教育,教师的担子可不轻松。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有思想。从哲学的因果关系来说因为没有应试就可能没有统一,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结果可能是多元的,特别是思想的火花更是五彩斑斓的。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智者,才能容忍、适应、保护、催生多元的发展。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对阿曼达最后让同学们先从废墟中出去,而自己最后出去的做法产生了分歧,有的人称赞阿曼达的先人后己,有的却对阿曼达不顾父亲的焦急而让别人先走

出废墟不以为然,还有的孩子干脆质疑这样的情节是杜撰的,这时候,作为教师,你怎么办?没有思想的教师抱着教参统一认识,有思想的教师不急着同一答案,而是肯定大家的思考,带领大家走进那场地震的实际资料收集并通过汶川地震的实际故事教育学生人的生命力量往往在难以置信时迸发出绚丽的火花。这样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认识,又扩大了教学范围,还从更高的生命意义对学生进行了道德的教育。

中国教育的传统号召求同,但并不排斥求异,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包容的文化,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所以今天我们的教师,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保护异己,保护萌生的思想火苗。或许,这就是教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最重要的任务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从教师本体角色上讲,并不是一定要做到如同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当今的斯霞、于漪、魏书生那样形成自己高山仰止的教育思想,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可能我们穷其一生也永远无法达到那些教育家的境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教育思想的追求和拥有。我们不能做太阳,但我们可以放射一缕光线,我们不能做火炬,但我们可以散发一丝温暖,我们不能做大家,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名师。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现代教师。

第一、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博学。

思想的火花,是碰撞出来的。只有广泛涉猎各种教育思想,才能在自己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升华。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要对社会人文知识、自然基础科学知识等有所了解或者一定的研究,也就是俗话说的“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这是因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史所包蕴的思想火花,是我们教育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教育思想萌发的沃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要具有深厚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要正确把握教育基本规律,这是教育思想火花得以绽放的广阔天空。而具有这样深厚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最直接的途径就在于学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具有名师的基本潜力,须知思想的诞生土壤在于学习。一直很敬佩薛瑞萍老师,听她的讲座,一直惊诧她的博学强记,问她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学习,再学习。

第二、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独立。

把眼光放到人类的进化史,我们会发现,独立,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从群体的部落生态到独立的个体生态,独立是文明的重要信号。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从浩如烟海的教育理论之中跋涉出来,从名师大家的影子下独立出来,走自己的路,教自己的书,也是一个教师成为名师的重要标志。这里说的独立并不是完全的“离经叛道”,背离于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之外,对一切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全面否定;更不是胡思乱想、标新立异、极端偏激,而是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大前提下进行自己的选择、甄别和理解。

独立的教师,敢于质疑。人们对于所谓权威大多是迷信的,要改变这一种定势的迷信很不容易。平庸的教师只知道保守以得的经验埋头拉车不看路,有思想的教师却把思辨的目光投向前方,勇敢地走自己的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换,随着文化主体的变换,过去的理论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今天,西方的理论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东方,别人的方法经验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独立的教师,敢于挑战。挑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思考,才能发现已有知识理论方法经验的欠缺,才能在工作中创造性地积淀自己的认识。这样的过程显然也是催生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

第三、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席乎……”。反省,是一个思想者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作为教师要反思我的教学环节是否科学?我处置课堂生成的方式是否恰当?我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我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不明显?……

林崇德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这和美国人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反思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思想高度。当你勇敢的承认昨天的失误时,当你欣喜地总结今天的收获时,不经意间,思想的种子已经生长,这时你已经走在名师的路上。

“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呢?有思想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更有品味……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肖川博士的这一段话提示我们:做一个名师,你得有思想。

参考文献:

[1]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重庆大学出版社。

[2]余秋雨《千年一叹》,作家出版社。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思想 博学 独立 反思 名师 

题记: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没有自己的教育主张,是一般教师和名师的区别——张志勇 

西方人有这么一个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好像思考就只是上帝或者救世主的专利,因为在他们看来,思想的存在是“拿破仑们”的专责,也只有“拿破仑们”才有思想的权利,比如只有拿破仑才说得出“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而凡夫俗子则只能做“上帝的顺民”。其实“拿破仑们”也是从凡夫俗子一路走过来的,他的成功之道在什么呢?首先有思想!思想是人类的第二双眼睛! 

士兵大多是想当元帅的,教师恐怕也没有几个不追求做一位名师。说到名师,我们的心中一股脑儿的想到很多名字: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周一贯、于永正、魏书生、窦桂梅、王菘舟……这些教育的名家,把整个教坛装扮得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不过仔细罗列他们的闪光点,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都是有思想高度的人。所以我想说:师,以思想而名。 

一、教师的本质操守,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 

教师的思想,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认识系统,它涉及教师的政治观、哲学观、价值观、教育思想等方面,其中教师的教育思想是核心内容。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求对教育教学有深刻地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贯彻落实自己的教育思想。 

从西方的苏格拉底到东方的孔子,教育最早的生命本原从口耳相授的生产生活技能培训蜕变成蝶,就是对人思想的塑造。所以,人们用“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教师,这说明社会对于教师的期许,最重要的不是对知识或者技能的传授,而是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对灵魂的锻炼,对生命的探索。生命之所以宝贵,是因为生命总有一天会消亡,而思想之所以更宝贵,是因为它可以让生命永恒。所以迪卡尔说:“我思——固我在”。 

由于教育的本源目标在于塑造灵魂,启迪思想,那么教师 “传道授业”的本质,就要回到塑造灵魂启迪思想的本源上来。因此,教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智者。 

二、时代的发展脉络,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 

天下之势,浩浩荡荡。时代的发展是以沟通和交流为基础的,沟通和交流必然带来思想的碰撞和交融,这在教育的发展上尤为突出。所以,面对各种新鲜的教育思想,如果自己不能保留一份思想,首先就是一种封闭。本质上说,没有思想的人是不存在的,落后就在于思想的落后,其中封闭尤甚。封闭的教师,只会用头脑中仅存的僵化的教条(还是拾取别人的牙慧)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其结果,不是带来文明的传播,而是推进了封闭的加剧,闭塞了待启的心智。比如清末的教育,面对西洋先进的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冲击,除少数的思想者如魏源、林则徐、梁启超等嘶声呐喊外,偌大的中国教育,一片死寂,沦陷在八股残余的昏暗中,隔离在现代文明的花园在外。今天的教师,显然不能只是甘当既有的教育思想传承者,不能只做一台原汁原味的复印机,他应当吸收、汲取、继承、探索,努力的和外部世界和时代潮流交流与沟通。更新思想观念,摆脱封闭的桎梏,走向开放、走向多元。其次,不保留自己的思想还是一种落后。今天,我们的教育思想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文明曙光,也不仅仅局限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杜威的“实用教育”,还有更多教育名人高擎着思想火花启迪着我们的教育智慧:李镇西的深邃、王松舟的诗意、窦桂梅的大气、于永正的从容……我们需要在这些思想的光芒中学习、鉴别、思考。不要做一个落后的教师,你需要有思想。 

三、素质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师必须有思想。 

我们的教育从应试教育全面转向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这是百年前蔡元培说过的话,和今天提倡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可是对于养成健全之人格的国民教育,教师的担子可不轻松。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有思想。从哲学的因果关系来说因为没有应试就可能没有统一,

[1] [2] [3] 

也就是说所有的教育结果可能是多元的,特别是思想的火花更是五彩斑斓的。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智者,才能容忍、适应、保护、催生多元的发展。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对阿曼达最后让同学们先从废墟中出去,而自己最后出去的做法产生了分歧,有的人称赞阿曼达的先人后己,有的却对阿曼达不顾父亲的焦急而让别人先走

出废墟不以为然,还有的孩子干脆质疑这样的情节是杜撰的,这时候,作为教师,你怎么办?没有思想的教师抱着教参统一认识,有思想的教师不急着同一答案,而是肯定大家的思考,带领大家走进那场地震的实际资料收集并通过汶川地震的实际故事教育学生人的生命力量往往在难以置信时迸发出绚丽的火花。这样既保护了孩子们的认识,又扩大了教学范围,还从更高的生命意义对学生进行了道德的教育。 

中国教育的传统号召求同,但并不排斥求异,中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包容的文化,一个海纳百川的文化。所以今天我们的教师,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保护异己,保护萌生的思想火苗。或许,这就是教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最重要的任务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从教师本体角色上讲,并不是一定要做到如同孔子、叶圣陶、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以及当今的斯霞、于漪、魏书生那样形成自己高山仰止的教育思想,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可能我们穷其一生也永远无法达到那些教育家的境界,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教育思想的追求和拥有。我们不能做太阳,但我们可以放射一缕光线,我们不能做火炬,但我们可以散发一丝温暖,我们不能做大家,但我们可以做一个名师。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思想的现代教师。

第一、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博学。 

思想的火花,是碰撞出来的。只有广泛涉猎各种教育思想,才能在自己的内心引起共鸣,从而获得从感性到理性的思想升华。做有思想的教师,必须要有厚实的文化底蕴。要对社会人文知识、自然基础科学知识等有所了解或者一定的研究,也就是俗话说的“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这是因为悠久的人类文明史所包蕴的思想火花,是我们教育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教育思想萌发的沃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要具有深厚的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要正确把握教育基本规律,这是教育思想火花得以绽放的广阔天空。而具有这样深厚文化底蕴和扎实的基本功最直接的途径就在于学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具有名师的基本潜力,须知思想的诞生土壤在于学习。一直很敬佩薛瑞萍老师,听她的讲座,一直惊诧她的博学强记,问她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学习,再学习。 

第二、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独立。 

把眼光放到人类的进化史,我们会发现,独立,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从群体的部落生态到独立的个体生态,独立是文明的重要信号。对于一个教师而言,从浩如烟海的教育理论之中跋涉出来,从名师大家的影子下独立出来,走自己的路,教自己的书,也是一个教师成为名师的重要标志。这里说的独立并不是完全的“离经叛道”,背离于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之外,对一切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全面否定;更不是胡思乱想、标新立异、极端偏激,而是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大前提下进行自己的选择、甄别和理解。 

独立的教师,敢于质疑。人们对于所谓权威大多是迷信的,要改变这一种定势的迷信很不容易。平庸的教师只知道保守以得的经验埋头拉车不看路,有思想的教师却把思辨的目光投向前方,勇敢地走自己的路。随着时空条件的变换,随着文化主体的变换,过去的理论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今天,西方的理论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东方,别人的方法经验不一定适用于自己。 

独立的教师,敢于挑战。挑战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思考,才能发现已有知识理论方法经验的欠缺,才能在工作中创造性地积淀自己的认识。这样的过程显然也是催生自己教育思想的过程。 

第三、做一个有思想的名师,要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席乎……”。反省,是一个思想者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作为教师要反思我的教学环节是否科学?我处置课堂生成的方式是否恰当?我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我的教学效果为什么不明显?…… 

林崇德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这和美国人波斯纳提出的“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公式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反思决定着一个教师的思想高度。当你勇敢的承认昨天的失误时,当你欣喜地总结今天的收获时,不经意间,思想的种子已经生长,这时你已经走在名师的路上。 

“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呢?有思想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7

事实上,物理学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发现事例或著名的实验,经过提炼、加工、整理,编制成短小精悍的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传记,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发现的思路,模拟体验科学家发现的过程。如: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介绍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这个自然现象,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为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总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而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轻重不同的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后,人们自然地想到既然电能生磁,反过来,磁能不能生电呢?不少物理学家都开始研究这个问题,但都没有得到预期结果,只有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抓住这个问题不放,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以及世纪之交的物理学三大重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带动了整个现代物理学的革命。通过这些科学发现的事实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家发现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科学成果往往属于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二、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发明千千万万,起点都是疑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要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打破过去框架的勇气,启动创造动机

传统具有强大的惯性,并且随着岁月的修正,一天比一天更合乎情理,从而更容易变为创新意识产生的顽敌。研究发现,大凡新的发明创造都是对习惯和传统的改动和反对。只有打破过去的框架,不为旧的认识束缚,才能创新。并指出只有质疑才能有所创造,使学生悟出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不为过去的认识所束缚,敢于质疑并发表见解。

四、在教学中培养捕捉思想火花的意识、正确对待异常现象的意识,往往无意之中可能会出现突如其来的新观点、新方法

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想象的产物,是思维过程中稍纵即逝的火花,每一个火花都可能是一个发明创造,都应该有记录下来的意识。记录思想火花对发明创造作用很大,及时捕捉思想火花把它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就有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收获。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科研之余玩扑克时,突然有了一个新观点,便信手拣起桌上的旧信封,把它记在信封的背面,由此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善于抓住这种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善于捕捉思想火花。同样正确对待异常现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也是很重要的,历史上很多创造发明、科学发现都是和异常现象联系在一起的。1865年,英国皇家科学院学生柏琴,从煤油中提炼奎宁失败,结果得到了一种脏的粘液,但柏琴却对此产生了兴趣,结果发现了“苯胺紫”。1889年,冯梅林和明可夫斯基给狗切除了胰脏,意外发现狗尿招来了苍蝇,引起了他们的研究兴趣,发现了胰脏控制着糖的代谢。“二战”时期,英国雷达站发现了莫名其妙的电噪声干扰,引起了人们的探索,促进了后来的射电天文学的创立。

由此可见,异常现象是创造发明和科学发现的先导、线索、生长点。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不放过异常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时刻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如:温室效应,水污染问题,核能、太阳能的利用,纳米技术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仅仅靠现有的技术是不可能的,出路只有一条——创新,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创新、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落花生教学反思篇8

【摘 要】本文主要依托电子书包平台,结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初中七年级生物《开花和结果》内容为设计对象,设计电子书包有效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案例,以期为一线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创新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电子书包;教学设计;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3-0042-04

《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的教学内容。本章讲述的是被子植物的一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是本章的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基础上,认识植物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七年级的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对于生活中“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的现象司空见惯,并且对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是初一学生对植株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认识上。因此,教师以“花如何一步一步实现它的梦想”为教学主线,通过情景对白和问题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以此为基础,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利用实物观察、多媒体交互、IRS即时反馈功能等加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掌握较为系统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花赏花,进行审美和爱护植物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识别花的基本结构;②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③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技能;②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②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③通过实物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概述花的基本结构及其重要部分,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②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探究等技能。

难点:①雌、雄蕊的主要功能,子房的结构与受精的过程;②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质疑、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采用“目标引领、自主探究、教师释疑、IRS即时反馈”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分析、思考、讨论,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

学习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课采用网络多媒体环境实施教学,需要准备的学习资源与工具包括电子书包的实时监控系统、IRS系统、云端书柜、电子书包教学资料(PPT课件、练习题)、电子白板,同时为学生准备可供解剖观察的百合花、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盘、白纸等。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视频让学生欣赏花开的美丽,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观花、赏花的愿望。

教师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令人爱不释手的花朵,它们美丽多姿,芳香四溢。那么,对于一个完整的植株来说,开花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花又是如何变为果实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课件展示课题“开花和结果”)。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是一朵桃花,它的梦想是有朝一日变成一个让人垂涎欲滴的桃子。那么,桃花是如何实现梦想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桃花的寻梦之旅。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从而引出实现梦想是艰难的,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投影呈现实现梦想的“三步曲”:(1)开花、传粉;(2)花粉管的萌发和双受精;(3)形成果实和种子。

2. 合作探究:花的基本结构要探究桃花从盛开到凋谢,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形成桃子的过程,首先需要认识花的结构。

各种植物的花,虽然形态、大小 、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一致的,此处以百合花为例。电子书包发送“观察导学案”,四人一组,参照课本104页图3-21开展观察花的探究活动。

观察步骤:(1)取一朵花,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2)用镊子从外向内依次摘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仔细观察雄蕊和雌蕊的结构。(3)用镊子夹开一个花药,用放大镜观察花药里的花粉。(4)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放大镜观察子房里的胚珠。在活动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观察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交流和分析,教师围绕花的基本结构,利用课件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帮助学生得出结论。

最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104页识记花的基本结构,IRS系统测评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一步曲——传粉组织学生表演话剧,由四位学生分别代表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阐述自己对植株繁衍后代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IRS系统从植物繁衍后代的角度选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结构。教师根据反馈名单让选错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时释疑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这4个变态叶的主要作用。

教师引入:雌蕊产生的花粉是如何传到雄蕊上面去的呢?我们来探究桃花梦想的第一步:传粉。

观看推送到学生端的桃花传粉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传粉?(2)传粉的方式有哪些?(3)虫媒花和风媒花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并用电子书包IRS系统抢答问题,最先抢到并答对的小组获得加分。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思考虫媒花和风媒花的区别。学生经探究分析得出结论:虫媒花颜色艳丽,气味芬芳,可产生花蜜;风媒花花粉轻而多,柱头分叉或成羽毛状。

教师总结并强调:被子植物的花能够借助各种媒介传粉,这与花的特点有关,也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4. 二步曲——受精

教师引入: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花儿迈开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接下来,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花粉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变化呢?

学生观看flash动画,教师讲解: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当花粉落在柱头上以后,受柱头粘液的刺激,花粉长出花粉管,花粉管是精子的通道,精子沿着花粉管到达子房,最终到达胚珠里面,跟卵细胞相遇,形成受精卵,这就是受精的过程。

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生理活动。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云端书柜推送课件到学生端,播放受精过程,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分步探究,进一步熟悉被子植物受精的过程,并向小组成员口头描述被子植物受精过程,使这一抽象的过程得到具体深化。

5. 三步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师引入:受精作用完成后,花朵的各个部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果实和种子是怎样形成的呢?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从花到果实”的录像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受精完成后,花瓣、柱头、雄蕊都纷纷凋落,接下来子房开始发育、长大,最终发育成果实,这就是果实发育的过程。

教师出示一组果实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回顾果实的结构,指出图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在学生学会区分果实和种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桃花的子房和桃的果实图片,并引导学生推测出子房的各部分的发育情况。教师发送画板题,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用连线的形式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

最后,播放子房发育成果实的PPT动画,对假设加以验证。

师生小结,将结论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做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观察思考、探索研究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总结提升

学生跟随教师重温这节课的重点知识:①你明白了吗?花的主要结构;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②你会描述吗?传粉和受精的过程。③你认同了吗?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护花的好习惯。在整体感知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中,领悟花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教师激励每位学生主动参与,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习评价(用IRS系统出题)

利用 IRS系统直接将习题发送给学生端,学生根据题目作答并通过送出按钮将所选择结果发送至教师端。教师监控答题情况,即时纠错,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可对学生端的答题时间进行及时监测,对已作答人数和未作答人数进行统计。教师还能统计每个选项答题比例并查看每位学生的答题状况。

教学反思

推广电子书包是西安市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举措。本节课是在智慧教室教学环境下实施的,教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以及电子白板的优势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目标引领、自主探究、教师释疑、IRS即时反馈的教学活动设计,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知、情、意相结合,达到教育的目的。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学习创新的电子书包中小学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DCA120183);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2年度课题“基于电子书包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SGH12288)。

上一篇:欢迎新同学范文 下一篇:飞鸟尽良弓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