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语句范文

时间:2023-11-27 01:39:13

哲理语句

哲理语句篇1

我们总是想通过一些事物懂得人生的哲理,共同阅读关于人生哲理的励志语句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有关人生励志的哲理语句,供大家参阅!

有关人生励志的哲理语句精选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生活是首歌:感情是轻音乐,工作是交响乐,奋斗是摇滚乐,应酬是流行乐,兄弟姐妹是通俗曲,事业是进行曲。

3.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

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务必先由小河川开始。

5.为别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给自我的性命加油。

6.俗话说:“十年磨一剑。

”海洋江河都是长流不息的循环,才能够持续自我的充足;阳光星亮都是长洒不歇的轮回,才能够持续住自我的能量;花草树木都是常青不停的蓬勃,才能够持续好自我的生机。

7.没有一种不透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能够征服的命运。

8.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9.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我。

10.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11.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12.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13.金钱损失了还能挽回,一旦失去信誉就很难挽回。

14.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15.没有什么事情有象热忱这般具有传染性,它能感动顽石,它是真诚的精髓。

有关人生励志的哲理语句经典1.没有热忱,世间便无进步。

2.事实上,成功仅代表了你工作的%,成功是%失败的结果。

3.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永远坚强应对未来,胜利属于你!

4.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没有休止符;前进路上大步走,“天下谁人不识君”!

5.含泪播种的人必须能含笑收获。

6.人之因此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7.如果咱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务必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8.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9.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我的前途担心。

10.人就应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11.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12.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

13.忍耐力较诸脑力,犹胜一筹。

14.受伤害能磨练你的心志,受欺骗能增长你的见识,受遗弃会教你自立的本领,受批评能助长你的智慧。

15.不好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

有关人生励志的哲理语句推荐1.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

领悟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我成功正因我志在成功!

3.使用双手的是劳工,使用双手和头脑的是舵手,使用双手头脑与心灵的是艺术家,只有合作双手头脑心灵再加上双脚的才是推销员。

4.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我的。

5.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我。

在你成功地把自我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务必百分之百的把自我推销给自我。

6.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取躲避。

7.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我。

8.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

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用心的力量。

9.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1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

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11.人之因此能,是坚信能。

12.你能够选取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

创意乐意。

13.不好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别人做了什么。

14.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

16.咱们生命就像弹簧一样。

总是来回反弹。如果咱们一向顽强,那么总有一天,咱们会折断的。生活告诉咱们,咱们要有韧劲,咱们要能屈能伸。否则受伤的只是咱们自我。弹簧不是软弱,弹簧只是选取另一种生活的方式。有些事,咱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其实并不是那么难。

17.顾客后还有顾客,服务的开始才是销售的开始

18.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19.投资知识是明智的,投资网络中的知识就更加明智。

20.诚心诚意,“诚”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

哲理语句篇2

1、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2、忘记一个人,并非不再想起,而是偶尔想起,心中却不再有波澜。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每个人的电话本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你永远不会打,也永远不会删的号码;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那么一个你永远不会提,也永远不会忘的人。

3、有时候我们有些近视,忽略了离我们最真的情感;有时候我们有些远视,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一辈子真的很短,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长,永远真的没有多远。所以,对爱你的人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今天是你的枕畔人,明天可能成了陌路人,如果这辈子来不及好好相爱,就更不要指望下一辈子还能遇见。

4、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5、没有谁和谁是天生就注定在一起的。一辈子其实不长,能遇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为何不紧握着他的手呢。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并不丢人。心里明明知道,除了他外还会有更优秀的人出现,可是一个人不能这么贪心的。一颗心需要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

6、痛过,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哭过,才知道心痛是什么感觉;傻过,才知道适时的坚持与放弃;爱过,才知道自己其实很脆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些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是真的不能割舍的,只有愿不愿意舍不舍得。

7、爱错了人,每天都是愚人节;爱对了人,每天都是情人节。

8、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9、如果你哭,你只能一个人哭,没有人在意你的懦弱,只有慢慢选择坚强。如果你笑,全世界都会陪着你笑,你给世界一缕阳光,世界还你一个春天。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寂寞中行走,在孤独中思考,不要期望他人解读你的心灵,认同你的思想,要知道,你只是行走在世界的路上,而世界却给了你全部天空。

10、不是眼泪就能挽回失去;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付出;不是伤心就一定要哭泣;不是善良就可以受到庇佑;不是所有表情都要写在脸上;不是任何人都理解你。所以,面对生活中偶尔的不如意,我们要学会坚强的微笑。难过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很好、很开心;失落的时候,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一切总会过去。

11、财富、兴趣、幸福、荣誉和成功是几乎每个人都想追求的。当你必须作出唯一选择的时候,自己的兴趣往往比名利更重要!

12、目光远大,目标明确的人往往非常自信,而自信与人生的成败息息相关。

13、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阵叹息。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14、离永恒最近的是瞬间。

15、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也许会对他当时所处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

16、跟自己说好,要活得真实,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算全世界否定我,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跟自己说好,要过的快乐,无需去想是否有人在乎我,一个人也可以很精彩。跟自己说好,悲伤时可以哭的很狼狈,很狼狈,眼泪流干后,要抬起头笑得很漂亮,很漂亮。

17、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认真过好每个今天,说能说的话,做可做的事,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脚踏实地,不漠视,不虚度,继续唱着歌,快乐悲伤都要记得,就算心碎也要拥有最美的姿态。

18、知道时间不可能停留,就没有必要伤春悲秋;知道感情不可能刻意,就不会为了谁寻死觅活;知道孤独总是如影随形的,就不会在某一些时刻难以自制;知道遗忘总是必然的,就不会为一时的忘却而伤感;知道过去始终是存在的,就没有必要遮掩和炫耀;知道美好总会在将来某一刻消逝,就要好好把握现在每一刻。

19、其实,每一个泥人都有这样一颗心,就像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获得自己的天堂。关键是你想不想去获得,敢不敢去获得,会不会去获得,最后,怎样去理解和认识这种获得。

20、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21、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22、如果发短信息给一个人,他一直不回,不要再发了,没有这么卑微的等待;如果一个人开始怠慢你,请你离开他,不懂得珍惜你的人不要为之不舍。不开心的时候,白天看看蓝天,晚上看看夜色,广阔的天空自有属于我们的爱。保持一份自信,做最好的自己,宁可高傲地发霉,也不低调地恋爱。

23、做人一定要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诺言,放得下一切,最后用笑来伪装掉下的眼泪,要记住越是忍住泪水,越会变成幸福的良药。

24、一些事,只能当记忆。一些人,只能做过客。我终究不能逃避那些记忆,忘不了那个人,换不了独角戏的角色。一年又一年的流逝,沉思追忆,回首前程往事,思念的伤痕越陷越深。多年以前的熟悉,多年以后的今天,一切的一切早已烟消云散,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一样的陌生人。

哲理语句篇3

1.成熟不是人的心变老,而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

2.你若流泪,先湿的是我的心。

3.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4.选择最淡的心事,诠释坎坷的人生。

5.心若一动,泪就千行。

6.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

7.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海。

8.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9.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时候并没有眼泪,眼泪永远都是流在故事的结尾,流在一切

结束的时候!

10.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的,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

11.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

12.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13.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假如”,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重新设计。

14.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不要用恨,来结束一段爱。

15.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

16.人生没有失败,只有粉碎!

17.不受天磨非好汉,不遭人妒是庸才。

18.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19.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20.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不要无谓压抑自己的感情。

2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2.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23.有一种感觉,总在失眠时才承认是“相思”;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后才相信是“永恒”;有一种目光,总在分手时才看见是“眷恋”;有一种心情,总在离别后,

才明白是“失落”。

24.摊开掌心对着天空,掌心里有阳光,那是我想你时莞尔的笑容;掌心里有雨滴,那是我思念你偶尔滴落的泪水……

25.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26.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

27.请一定要有自信,你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风景里面仰视。

28.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

29.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若轻风。

30.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31.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一滴一滴流淌干净。

32.我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日,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一张脸,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我的脸。

33.我们微笑着说,我们停留在时光的原处,其实早已被洪流无声地卷走。

34.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35.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36.你永远也看不到我最寂寞时候的样子,因为只有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37.谁是谁生命中的过客,谁是谁生命中的转轮。前世的尘,今世的风,无穷无尽的哀伤的精魂,最终谁都不是谁的谁。

38.这个城市没有草长莺飞的传说,它永远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

39.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40.离去,让事情变得简单,人们变得善良,像个孩子一样,我们重新开始。

41.一只野兽受了伤,它可以自己跑到一个山洞躲起来,然后自己舔舔伤口,自己坚持,可是一旦被嘘寒问暖,它就受不了。

42.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43.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44.总有一天,我会从你身边默默地走开,不带任何声响。我错过了很多,我总是一个人难过。

45.我就像现在一样看着你微笑、沉默、得意、失落。于是我跟着你开心,也跟着

你难过。只是我一直站在现在,而你却永远停留在过去。

46.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慢慢皓首。

47.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48.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

的应该遗忘了。

49.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50.我不喜欢说话,却每天说最多的话;我不喜欢笑,却总笑个不停,身边的每个人都说我的生活好快乐,于是,我也就认为自己真的快乐。可是为什么我会在一大群朋

友中突然地就沉默,为什么在人群中看到个相似的背影就难过。看见秋天树木疯狂地掉叶子,我就忘记了说话,看见天色渐晚路上暖黄色的灯火,就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方向...

51.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52.看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哲理语句篇4

诚实比聪明更要紧。

2 Being on sea, sail; being on land, settle.

随遇而安。

3 Be just to all, but trust not all.

要公正对待所有的人,但不要轻信所有的人。

4 Believe not all that you see nor half what you hear.

眼见的不能全信,耳闻的也不能半信。

5 Be slow to promise and quick to perform.

不轻诺,诺必果。

6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

多听少说。

7 Better an empty purse than an empty head.

宁可钱袋瘪,不要脑袋空。

8 Better an open enemy than a false friend.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9 Better good neighbours near than relations far away.

远亲不如近邻。

10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 a morsel may slip.

功亏一篑。

11 Between two stools one falls to the ground.

脚踏两头要落空。

12 Beware beginnings.

慎始为上。

13 Big mouthfuls ofter choke.

贪多嚼不烂。

14 Bind the sack before it be full.

做事应适可而止。

15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 Birth is much, but breeding is more.

出身固然重要,教养更且重要。

17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贪多咽不下。

18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恩将仇报。

19 Bitter pills may have wholesome effects.

良药苦口利于病。

20 Blind men can judge no colours.

不宜问道於盲。

21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22 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

民以食为天。

23 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简洁为贵。

24 Bring up a raven and he'll pick out your eyes.

养虎贻患。

25 Burn not your house to rid it of the mouse.

投鼠忌器。

26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27 Business before pleasure.

事业在先,享乐在後。

28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29 By doing we learn.

经一事,长一智。

30 By falling we learn to go safely.

吃一堑,长一智。

31 By other's faults, wise men correct their own.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2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哲理语句篇5

1、真实的生活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你分内的事情。不索取目前与你无关的爱与远景。不纠缠于多余情绪和评断。不妄想,不在其中自我沉醉。不伤害,不与自己和他人为敌。不表演,也不相信他人的表演。

2、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不经意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头脑的睿智与清醒。

3、决定你穿什么衣裳的,不是你的钱包,而是你的身材。决定你的脾气的,不是你的性格,而是你的位置。决定你的品位的,不是你的学历,而是你的阅历。

(来源:文章屋网 )

哲理语句篇6

〔论文摘要20世纪初,西方传统哲学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语言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概念,此后,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修正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首先是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1962年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如何以言行事》里提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是词、句子或其他语言形式,而应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aus-tin, 1962)。奥斯汀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使用上,把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抓住了语言的动态特征,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

塞尔((j. r. searle)是奥斯汀的学生,他同意奥斯汀的观点,即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不是符号、词或句子,而是被完成了的某种言语行为。不过,他对“言语行为本身夕,与“用以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认为两者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塞尔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奥斯汀和塞尔都是语言哲学家,他们对语言的研究都是在哲学轨道上进行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口

一、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话语是一种行为,它不仅包含“言有所述”,而且包含“言有所为”,甚至涉及“言后之果”(austin, 1962) o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奥斯汀把“言有所述”的句子称为述谓句(constatives),如句子“中国在亚洲”和“天在下雨”,这两句话有真假值,即对这两句话,我们可以问:“这句话是真的吗?”另一方面,他把“言有所为”的句子称为“施事句”c performatives ),如老师对一个学生说:“我要求你认真听讲。”起初,奥斯汀把他的主要力集中在对“述谓句”和“施事句”的区分上。不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他发现述谓句和施事句的区分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根据他的观点,施事句的典型句式为“我+施事动词(现在时直陈式主动语态)(+其他成分)”,诸如“我命令……”,“我宣布……”,“我请求……”等等。然而述谓句也可以用这种句式,如“我宣布我是一位歌星”,说者一方面在做宣布,是一种行为,另一方面也在做陈述。所以,他发现述谓句与施事句两个概念之间其实并无实质的区别。

摒弃了述谓句与施事句的区分,标志着奥斯汀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上有了新的飞跃。他认识到,归根结蒂,我们所要阐释的唯一现象就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所做的完整的言语行为。这时他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一个人说话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说话行为(locutionary 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通俗地说,说话行为指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为说者所为;施事行为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illocutionary force),即语力,为说者所为;取效行为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所产生的某种效果,为说者与听者共同而为。

奥斯汀首先提出了现代哲学意义上的言语行为概念,但他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发展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就过早地去世了。不过,这一理论提出后很快便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这一理论把客观世界、人的思维以及语言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

二、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正式出场

塞尔首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他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力”。( searle ,1965)

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交际中是非常普遍的,陈述句不是陈述,祈使句不是祈使,疑问句不是疑问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在实际的言语行为交际过程中,如何实施并理解这种间接的言语行为呢?塞尔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所谓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就可以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这类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用法或语言形式,说话人和听话人可能已经感觉不出这类言语行为在字面上的施为用意。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较为复杂和不确定,它更多地取决于互知的背景信息和所处的语境。

奥斯汀的功劳在于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而塞尔则把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化、严密化,不但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而且为解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不一致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它解释了人们在交际中为什么和如何大量使用间接言语行为,使得我们明白不仅要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和交际的内容,还要了解说话人的目的以及说话所进行的语境,这对我们重新理解“语言”这一概念提供了哲学思考的新视角。

三、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1.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

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追溯该理论产生的源头,可将其与西方哲学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通常被概括为一个三阶段模式,其中心论题为:本体论一认识论一语言。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了语言哲学。所谓的语言转向,指的是哲学将语言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探讨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关于语言意义和语言使用所进行的哲学研究。(付习涛,2004)就语言哲学而言,“它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使我们能够以适当的、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涂纪亮,1996)。西方哲学界之所以出现“语言的转向”,是因为哲学家们认识到不论研究存在还是研究认识,都必须首先弄清楚语言的意义,而研究语言的意义正是语言哲学的首要任务。言语行为理论源起于哲学家对意义的研究,它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

2.奥斯汀的语言哲学观

“语言转向”的产生,标志着英美分析哲学时代的开始。从使用的分析方法上看,分析哲学又分为两大派别。其一为逻辑分析派,又称逻辑实证学派。逻辑实证学派主张从逻辑方面分析科学语言中的语句或命题的逻辑结构,他们所持的一种假设是:陈述之言的作用要么是描述事物的状态,要么是陈述某一事实,两者必须要具备其一,否则说出来的话语便是无意义的,而陈述之言所作的描述或陈述只能是真实或者是谬误,必须满足语义的真值条件,即这种陈述必须具有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可以被验证真伪。(yule, 2000)其二为日常分析派,又称日常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派着眼于对日常语言,即自然语言的分析。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属于日常语言学派,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真值条件语义论提出了异议,认为“许多陈述只不过是‘伪陈述’( pseudo- statement),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坦直地记叙或传递有关事实的信息为目的,或是仅是部分地以此为目的”(austin, 1962)。他在探讨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而且是完成许多其他的行为。换言之,语言不仅是用来描写和陈述客观世界的,而且也是一种行为。他指出:“所谓的‘毫无意义的’‘伪陈述’本来就不是用来做陈述之用的,它们的意义在于以言行事。”这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其哲学观点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3.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继承并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理论建构体现在他对语言学哲学(linguistic philosophy)与语言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的区分上。语言学哲学试图用分析语言中的特定词语及其他成分的普通用法来解决特殊哲学问题,语言哲学则试图对语言一般特征做出哲学的阐释性描述。在塞尔看来,前者是关于方法的研究,而后者是关于主体的研究。塞尔认为他的理论属于语言哲学而不是语言学哲学。在语言哲学的研究过程中,塞尔把言语行为界定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把言语行为放在研究语言、意义和交际的中心地位。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从言语行为角度研究语言现象,打破了传统上对语言的静态研究(梁骏,2000);其次,塞尔对言外行为分类标准的研究是他对现代语言哲学的一大贡献(韩静静,2009);再次,他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整体研究有力地促进了语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塞尔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化、严密化,并且把它放在更大的哲学背景下加以论述,强调言外行为的研究,强调说话人的意识活动和心理状态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与作用,因而使得他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语言分析哲学研究方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和领军人物。

四、结语

哲理语句篇7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施为句;表述句;语言力量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 

西方哲学20世纪的语言专向使语言哲学成为了哲学的中心。从弗雷格、罗素到维特根斯塔早期和维也纳小组都主要研究语词之间的关系,关注意义和真等问题。弗雷格将数理逻辑应用于语言的哲学分析,对符号的涵义(sense)和指称(reference)进行了区分。他把句子的涵义称为思想或命题,并认为:命题只从真值有关的意义来考虑句子,必须排除语句中的情绪成分,愿望句、疑问句、祈使句、命令句等不包括真正的思想,因为这些句子不必是或真或假的,因此,只有陈述句才是联系语言与实在的语言单位,其作用是以或真或假的方式“描述”某种事态或陈述某种事实;句子的指称就是句子的真值,所有的句子只有两种指称,一个是真,一个是假。弗雷格的这些观点被早期的维特根斯塔和维也纳小组接受。维特根斯塔早期的思想深受弗雷格和罗素的影响,他的基本的语言观有:语言反映事实;只有命题具有意义,只有在命题的叙述关系中一个名称才有指谓;语言是思想的呈现,命题是世界的图像,只有那些反映和对应于实在的图像才可以描写为真。他试图从“图像”中把握命题的意义,并将“不可说”的价值、伦理等排除在哲学研究的范围之外。维也纳小组既重视逻辑分析,又重视经验实证,他们继承了维特根斯塔早期的证实原则:“陈述一个句子的意义,等于陈述证实或证伪这个句子的方式。一个命题的意义就是证实它的方法。”在他们看来,哲学研究是为自然科学服务的,为了满足自然科学的要求,那些语法虽然正确但是其真值无法用感觉材料加以验证的语句都是伪陈句(pseudo—state.ment),都是没有意义的,不在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总的来说,当时的研究语言哲学的方法是以逻辑的或经验的方法研究脱离日常生活的理想的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词或旬,共同的观点是语言的意义来自于语言成分与实在的对应,意义独立于语言的使用而存在。 

二、奥斯汀对日常语言的关注一研究语言哲学的全新思路 

传统的语言哲学只关注对理想语言的思辨,试图以简单化的方式处理有关知觉和行为的复杂事实,而奥斯汀以他对日常语言精细的观察得出,陈述的内容和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他说道:“许多嵌人到表面看来是描写性陈述中的,而且特别令人困惑的语词并没有表明被报告的实在中有特别奇怪的额外的特征,而是表明(而不是报告)了作出该陈述的情景,或对陈述所做的保留,或者是陈述的接受方式,等等。”(1962,p.3)因此需要以另一种思路来研究多种多样的语言,那就是从人类的日常语言人手,用语言现象学的方法来考察“什么时候我们会说什么话,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什么词”(1956,p182),并认为语言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就是(用语言来)做事或实施具体的语言活动。在为日常语言进行辩护时,奥斯汀列举了三个理由:“第一、词是我们的工具,而至少我们应使用干净的工具。我们应当知道我们意指什么和不意指什么,而且我们必须预先把我们自己武装起来,以免掉进语言给我们设置的陷阱。第二、词不是事实或事物(除了在它们的小天地里)。因此,我们需要把它们与世界分开来,使它们与世卑保持距离并与世界相对照,以便我们能认识到它们的不恰当和任意性,这样,我们就能在没有防碍的情况下重新看世界。第三、更为鼓舞人心的使,我们所拥有的共同词汇体现了许多世代的生存中人们所发现的值得划分的一切区别以及值得标示的联系:与你我在午后的安乐椅上都想出来的那些词相比,这些词确实可能数量更多、更可靠、更微妙。”(杨玉书,pp.21—22)因此,哲学的目的不是制造“理想语言”,而应该从自然语言出发,研究日常语言的功用。这种哲学观点促使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形成,也贯穿了奥斯汀的整个哲学研究,为消解以往哲学家们忽视说话与行为的统一性所出现的混乱局面提供了解决的新的思路。 

三、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一对真假二元体系的挑战 

奥斯汀在《如何以言行事》意识的开篇说道:“长期以来,哲学家们都认为一个陈述句的作用在于‘描述’某种状态或陈述某个事实,对此它必须是真的或是假的。语法学家们实际上已经指出,并非所有的句子都是用来做陈述的。除了(语法学家们所说的)陈述以外,还有问句、感叹句,以及表示命令、愿望和让步的语句。毫无疑问,哲学家们也不否认这一点。同样毫无疑问,语法学家和哲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仅用几个贫乏的语法标记,如词序、语气等等就想把问句、命令句和陈述句区分开来是不容易的。”于是,奥斯汀开始重新审视过去被逻辑实证主义所列为的伪陈句,并逐步形成了说话就是做事的想法。在1946年《他人的心》中,他首次表露这一想法,批评了“描写性谬误”。1953年,在《如何谈论》中,他证实了语言的多样性,并说“描述性”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断言行为,并非所有的或真或假的陈述都是描述。1962年,系统的言语行为理论形成,在《如何以言行事》的第一至七章中他系统地阐述了施事句和表述句。 

奥斯汀指出并非所有或真或假的陈述都是描述,因此他采用“表述句”这个字眼。表述句是陈述事实和事态的话语,语言的说和非语言的活动是分离的,具有真假值;而施为句不完全描述、不报道、也不陈述任何事情,它们没有真假值,在恰当的语境说出这些话时其说话本身就是是做一种行为。例如在恰当的场合,我说“我命名这艘船为‘伊丽莎白女王’号”时,我不是在陈述,而是在说的同时作出命名这一行为。施为句没有真假值,但是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奥斯汀认为一个施为句要恰当必须具备六个必要条件,总的来说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合按照合适的程序来真诚地说出一句话,才能完成一个施为句,否则就会导致话语的“误求”(misinvocation),“误用”(misapplica~on),“误施”(misexecu—tion)或“滥用”(abuse),等等。例如,如果一个人说:“我和你赌六便士,明天保准下雨。”可是却没有人回答,那么打赌的行为就没有完成恰当的程序,也没有得到完整的实施,这句话就是误求,误用了,也就没有完成打赌这一言语行为。随着奥斯汀思考的发展,施为句与表述旬的区别变得模糊起来。他认为施为句也有真假之分,而表述句也有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只要是认真说出来的话语都是以言行事。我们说这种对施为句和表述句区别的放弃也许是奥斯汀对自己最初所设立的条件中的“规约程序”一词的概念的不一致所致,但是无论怎样,奥斯汀始终坚持了真理的判断不再只是真假的二元体系了,恰当不恰当成为了不可缺少的另一个评价维度,他说道:“如果像传统语言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对陈述和表述句只从真、假的角度来考虑,而不从任何其它的角度来进行批判,这样做是最危险的,而我们却很容易这样去做。”(1962,p56)毫无疑问,恰当不恰当这一概念的提出使真假二元体系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四、言语行为三分说一语言、世界和心智的结合

以往的语言分析哲学家认为,典型的哲学问题和困惑以某种方式潜伏在语言本身之中并由语言本身所产生,因而,能通过对语言的详尽的研究而得到解决和以某种方式得到处理,因此他们一直都孤立地研究语言,将语言和世界对立起来,认为语言与世界有严格的区分。与此不同,奥斯汀的目标是透过语言理解实在,他不仅关注语言现象,还关注语言现象之外的经验现象,关注说话的境况,及语词意指的东西,并根本反对语言与世界之间的严格的区分。这一哲学观点在言语行为三分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由于寻找施为句统一标准的失败,奥斯汀进一步寻求一个包括所有言语行为的更为全面的理论。他认识到,他所需要阐释的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所做的完整的言语行为。他用抽象法将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抽象出三种行为一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以言指事是话语的表述方面,指说话人说出一句有特定涵义(sense)和指称(reference)的、能让人理解的话语的行为。以言指事又抽象为“发声行为”(phoneticact)、“发语行为”(phaticact)和“表意行为”(rheticact)。发声行为指说话人总要发出某些声音,发语行为指发出符合某种语言习惯的音节的词,按语言的语法规则得以排列,并有一定的声调。表意行为指发出来的音节或词构成有意义的话语。以言行事指说话人说话当中所实施的行为。以言成事就是某句话语说出来以后在听话人身上产生的效果或结果。

以言指事强调的是语言的描写性,确定话语的涵义和指称即确定了以言指事话语中的意义;以言行事表明说即是做,言就是行,表明说话就是做事,是一种社会事件,语言是嵌入到某一活动中实现活动意图的语言成分;以言成事就是实现活动意图的实在的体现。以言指事是实施以言行事的主导事件,以言行事的实施导致以言成事是以言指事的目的。由于语言表现为言语,言语是内嵌于世界中的活动,意图是人的心智的活动,所以,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就成为了联系语言、世界以及心智的纽带。语言于是作为一种行为而得以参与到世界的实践中,并通过心智激发与语境相伴的意义,于是产生语境效果并创造出新的思想内容。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使语言具备了三重功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它是表征世界的一种途径;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ac-tion~,它是创造世界的一种工具;作为一种派生的意向性,它是心智加工的一种产品。因此,在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中,语言、世界和心智就结合起来成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五、语言力量——一种新的意义观

奥斯汀在引入以言行事的概念时首次使用了“语言力量”(force)这一词。他说道:“是否有一些词(某一些以言行事行为)具有问旬的力量,或者应该被看成是一个估计。我用这种新的意义上的行为的表现来解释一个以言行事行为的表现,即正在说什么的行为的表现相对于说什么的行为的表现,我把这种表现的行为叫做‘以言行事’,并称目前讨论的语言不同类型的功能的术语为‘以言行事力量’。”(1962,p.100)长期以来,哲学家们都忽视了以言行事的研究,将所有的问题都作为“以言指事的使用”来考虑,从而犯了“描写性谬误”的错误。语言力量的提出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词在很大的程度上由语言交际中该词的所说出来的语境来进行“解释”,以往哲学家们倾向于使用“词的意义”来指这些“解释”,这样就出现了描述的混乱,原因是因为“意义”一词的概念过于模糊。奥斯汀于是区分了“意义”和“力量”这两个术语。在他看来,意义指的是涵义和指称,也即弗雷格对意义的看法,是语义层面上的意义,与言语是相对的境况;语言力量是语用层面上的意义,作出一个以言行事行为就相当于说出一定的有约定俗成的力量的话语,如命令、警告、打赌等等。正因为语言力量才使听话者根据语境理解话语的语用意义,从而使话语在听话者身上产生某种效果。例如,在适当的场合,经过适当的程序,我说“我宣布这个公司成立”,我的话语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使一种“宣布”的行为得以产生,这种力量作用于听话者使之相信或认为公司已经成立了。

语言力量使人们改变了对言语意义的理解,对言语意义的理解是语义层面的“意义”和语用层面的“语力”的结合。这一新的意义观充分体现了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联系和区别,也展示了奥斯汀独特的哲学智慧。

六、结语

哲理语句篇8

论文关键词: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后,在语言学界引起了普遍关注,并在语言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言语行为理论作为语用研究核心理论的地位已经牢固确立,任何属于语用范畴的研究都毫不例外以“言必行”的语言哲学思想为基础。

一、语言哲学基础

西方语言哲学是西方哲学两次转向的结果.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体现了语言哲学的研究目的,即通过语言研究来澄清由于滥用语言而造成的哲学问题.通过对语词意义的研究反推出人的理性和哲思。austin和searle都是语言哲学家,他们对语言的研究都是在哲学轨道上进行的,他们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最初不是用于语用学,而是为哲学研究目的服务。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控制的行为,语言研究应属为行为科学。语言交流的基本的或最小的单位是被完成了的言语行为,而不是符号、语词或语句。seade认为,研究语词的意义在原则上和研究言语行为没有区别,它们是同一种研究。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讲话就是做事”,人们讲一句话就是在执行某种言语行为,如陈述、命令、提问等,这些言语行为遵守一定的规则,而且正是这些规则使得言语行为成为可能。言语行为理论旨在揭示这类语言运用的规则.

二、austin与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由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austin是英国剑桥大学哲学教授,20世纪50—60年代。他在一系列的演讲与论文中,提出并逐步发展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其主要着作有《如何以言行事》《哲学论文集》等。

austin首先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句子:叙述句和施为句(或施事句),他认为叙述句是用来说明、报告或描写事物的句子,这类句子有真假值,如“中国在亚洲”、“天在下雨”等等;陈述句是典型的叙述句,我们可以通过评判句子的真假值来判断句子是否是叙述句,从而纠正句子的描写性谬误。如果“中国在亚洲”为真,那么我们就说“中国在亚洲”正确地描写了中国在亚洲这一事实,否则就是错误的描写。austin进一步发现很多句子没有真假值。例如:一上校对士兵说:“我命令你们开火!”对这样的句子,们不能问“是真还是假”这个问题。austin认为像这样的句子,并没有描写或报道什么事实.这句话是发话者在以言行事.即在用言语做下命令这个行为austin把这种“以言行事”的语句叫做施为句。施为句没有真假值,但有适切与不适切(licityandinfelicity)、愉悦与不愉悦(happyandunhappy)的问题。例如只有奥运会主席才有权力宣布奥运会开幕或闭幕,他的宣布行为是适切的,而其他人如记者的宣布就是不适切的。austin还区分了施事动词和非施事动词、显施事句和隐施事句(explicitandprimary)。然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austin发现有些施事句像叙述句一样也有真假值,有些叙述句跟施事句一样也有适切与不适切的问题。austin认识到在通常情况下,凡是说话者认真说出的话语都是在以言行事,于是他摈弃了叙述句和施事句的区别。

austin认识到我们所要阐释的唯一现象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所做的完整的言语行为。摈弃叙述句和施事句的区分,austin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有了新的飞跃。austin从一个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抽象出三种行为:“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 “说话行为”就是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施事行为”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即语力;“取效行为”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所产生的某种效果。austin还从说话行为中进一步抽象出另外三种行为:“发声行为”、“发音行为”和“表意行为”。ausn在说话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中,谈得最多的是施事行为。austin之后的言语行为理论也完全侧重于施事行为,施事行为成了言语行为的代名词。言语行为到底有多少以及言语行为的分类问题是austin关注的重点。他认为,言语行为不下于10的3次方.如此多的言语行为大致可分为五种:(1)评判行为类:对某事或行为做出判决或评价,诸如仲裁、判决、估价等;(2)施权行为类:实施权力、影响等,诸如任命、选举、命令、敦促等;(3)承诺行为类:承担义务、履行允诺,诸如答应、许诺等;(4)表态行为类:表明态度、褒贬等,诸如道歉、赞扬、祝贺、憎恶等;(5)论理行为类:在辩论或会话中作辩白、说理、让步等。虽然austin本人对他的分类不太满意。但他并没有做出比这更满意的分类。他的言语行为分类被他的学生searle继承并加以发展。

三、searie与言语行为理论

seai1e是当代美国着名的分析哲学家,他深受austin影响,并在很多方面修正和发展了austin的理论。他主要修正了austin关于言语行为的分类。searle认为,austin的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把施事行为的分类等同于施事动词的分类,而且类的内部内容杂而乱。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应包括四种行为,即发话行为、命题内容行为、施事行为和取效行为。seade提出的命题内容行为的概念为弥补austjn理论中的缺陷提供了合理的解决办法。

(一)sear1e与言语行为分类

searle认为。似乎无限的言语行为可以确定为有限的范畴.但确定言语行为种类的前提是首先区分话语的命题内容和言外之力之间的差别。他认为任何施事行为都包括内容和言外之力(交际意图)两个成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施事行为之间的差别,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言语行为的分类的标准。sear1e阐述了不同类型的施事行为之间至少存在着12个方面的差别.并从中提取出了三条作为主要的主要原则和标准,即施事的目的、适从向(directionof和心理状态,再加上命题内容,这样就确立了施事行为分类的四条标准:话语的目的(基本条件<essentialcondition)、表现的心理状态(真诚条件<sincere;condition)、适从向(话语与世界的关系<preparatory condition)和命题内容(命题条件<pmposifionalconditi0n)。seade依据这四个条件把施事行为分为五类.每类都可以用这四条标准加以描述:

断言行为:基本条件是说话人保证命题的真实性,真诚条件是说话人相信所陈述的命题为真,适从向是说话人尽力使语词与世界相符。例如:使用state,affirm,claim,deny,report,conclude等动词。

指令行为:基本条件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做某事,真诚条件是说话人要听话人采取某行动.适从向是说话人尽力使世界与语词相符,命题条件是在将来采取行动。例如:使用order,request,demand,ask,insist等动词。

承诺行为:基本条件是说话人队将来某行动做出承诺.真诚条件是说话人打算采取行动,适从向是说话人尽力使世界与语词相符,命题条件是在将来采取行动。例如:使用promise,swear ,pledge,offer等动词。

表情行为:基本条件是说话人表达某种心理状态,真诚条件是反映出听话人的态度,适从向不存在,命题条件是对某种事态的描写。例如:使用thank,印0logize,congratulate,we1.come,dedlore等动词。

宣告行为:基本条件是说话人想改变某一对象或情形的外部条件,真诚条件是不表达任何心理状态,适从向是双向的,不存在命题条件。例如:使用name,resign,d ne,declare,nominate等动词。

从分类的系统性来看。sear1e的分类显然比austin的更为成功,但他的分类同样遭到其他学者的批评。英国语言学家kech从根本上怀疑言语行为理论中所谓施事句的理论依据,认为语言中的分类纯粹是人为的,所谓的“可表达性原则”,实际上是缺乏足够的理论依据的。

(二)searie与间接言语行为

searle于1975年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解释言外之力和句子形式或规约用法之间的关系.以及言外之力和说话双方共有知识、会话原则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从而弥补了他早期经典理论的不足。

seade指出.实施言语行为最简单的方式是说话人说出一句话,确切地表达出这句话的字面意义。这种情况下,字面意义和说话意图相吻合.也就是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可称作为直接言语行为(djrectspeechact)。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实现说话的意图,也可以说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speechact)。用于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语句具有两种语力:字面之力(1itemlforce)和言外之力。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

searle把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conventiona)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unconventional)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时通过使用一定的规约手段来实现的,依据施事行为的地构成规则即合适条件可给以解释.听话人是根据语句的字面之力,按照使用的规约习惯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没有明显的句法标记,要给以充分地解释,听话人必须联系语境依据说话双方共有的知识、寿语行为理论和某些会话原则才能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例如:

a:let’sgotothemovietonight.

b:lhavet0studyf0ranexam.

但靠字面意义和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a无法从b所说的:面意义中推断出表示“拒绝”的言外之力。sear1e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语句的字面意义和说话人的话语意义的关系问题,揭示了语句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多元关系。searle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应用到“小说语篇”、“隐语”、“字面意义”等问题,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四、结语

上一篇:思念家乡的诗词范文 下一篇:快乐作文与阅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