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美文摘抄范文

时间:2023-11-28 01:21:36

哲理美文摘抄

哲理美文摘抄篇1

关键词:课外阅读;摘抄;观察

德国著名的文学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即意味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量,让学生踏着自信心与价值感的台阶,勇敢地向目标迈进。一直以来,作文都令学生谈之色变,写作教学如何能真正走出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呢?下面结合笔者平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课外阅读,迈出写作前的第一步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厚积而薄发。故此,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促进学生的写作。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两者互为条件和结果,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是写作的老师,古今中外无数人总结出来一条写作的经验就是多读。高尔基说:“我认为我身上的一切好东西,都是书籍所给予我的”。阅读对于写作的基础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另一方面是语言技巧的借鉴。语言的积累及作文的取材,语言技巧的借鉴涉及作文的写法。因此,在指导作文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把阅读扩展到课外,并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并最终达到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目的,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培养摘抄习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必须要求他们做好摘抄工作,即把生动优美的或富有启发性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对摘抄的内容进行分析,以随笔形式写一写阅读感受,每学期进行一两次评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优秀的摘记、读后感。学生摘抄积累的这些内容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一定的词、句、段是阅读写作的基本条件。积累越多,语言也就越丰富。因此,摘抄、积累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汲取文中精华、营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

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抄以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增强情感体验。我向学生介绍了下面几种读书摘抄的方法。

1.摘录词语。阅读时,看到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将词语所在的句子摘抄下来,该词语下面加着重号。

2.摘录谚语、俗语、格言和警句,同时用一两句话概括它的内容。

3.概括摘录催人奋进的事例。注明出处,并用一两句话评点内容。

4.摘录写人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它的作用;摘录写景状物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从写法上写一两句评点文字。

5.摘录抒情议论中感情真挚,或富有哲理的句子。

三、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文化积累,没有对生活独到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要写好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教学的重点并不是讲授作文的写法,而是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青山绿水,红花绿叶,茫茫原野,涓涓细流,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情趣,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欣赏色彩斑斓的春天,流金溢彩的秋天,去捕捉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斗转星移,四季交替,花开花落,草长莺飞,无不触发他们的灵感,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作文源于生活,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观察,用心感悟,不愁没有写作的素材。此外,让学生明白,只有感念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文章才有真情,富有感染力。

要准确细腻地描写大自然,生动地刻画人物,就必须认真观察,大量积累。

1.景和物的观察

陆游说:“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才”。只要用心观察,善于发现,大自然处处都可入文。观察自然景物,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

2、人和事的观察

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感悟和积累。观察人和事不仅要抓住特征,要有顺序,还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人,主要是观其貌,听其言,观其行,通过分析比较,透视人的内心世界。观察事,要掌握事件的六要素,要注意了解事件的经过,要抓重要的场面和典型的细节,以及关键性的语言。

四、坚持实践,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1.一句话的写作练习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写作更是有赖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1)仿句练习

每天一句仿句练习,既使学生感受到仿句的生动优美富含哲理的无穷魅力,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写作能力。

(2)一句话新闻写作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生活处处皆学问,我要求学生利用早餐时间听学校广播,关注新闻,了解天下大事,然后用一句话把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这些练习,都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2.每天一忆,每周一记

实践证明,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学生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把“每天一记”改为“每天一忆”,要求学生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筛选出来,可以表现怎样的主题,然后选出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素材,写成周记。

五、续写、改写,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学生不但喜欢听故事,而且也喜欢续编故事或改写故事。教师可选择一些悬念较强的开头,调动学生续编的兴趣,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可以紧接着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续编出一个耐人寻味的或富有戏剧性的结尾。可以让一个人单独编,也可以让几个人即兴接编。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我要求学生紧接着课文的结尾续写下去,学生们兴趣盎然,文思泉涌,五花八门的结尾简直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学生续写了一位知错就改的皇帝,因为游行这件事而引起了他心灵的震撼,决心改过自新,当一名称职的皇帝…….后来,“脱胎换骨”的皇帝真的改变了这个国家落后的面貌;有的学生续写了一位执迷不悟、本性难移的皇帝。故事想象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让人在捧腹大笑或啼笑皆非的同时又进行更多的思考。

哲理美文摘抄篇2

【关键词】摘抄 语文 教学 方法

元末著名学者陶宗仪,每天利用耕田的休息时间,把读书的心得体会、所见所闻随手记到树叶上,放到瓦罐中,十年功夫攒了几十瓦罐,后来整理成三十卷著作,这就是有名的《南村辍耕录》;蒲松龄于通途大道旁设座访行人,搜集奇闻轶事,记下无数札记,终于写成《聊斋志异》;郭沫若先生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畅义达,任凭吞吐。

那么,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呢?笔者认为,摘抄可让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摘抄能让学生感悟思想的深刻,指导学生做摘抄,让摘抄成为一种习惯,学生会受益匪浅。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首先在内容方面,对学生摘抄进行指导。

1.知识类文章

高中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有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长见识。由此,我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做好知识摘抄,鼓励学生建造自己的百宝箱和资料库。

2.故事类文章

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惊心动魄的求生故事,动人魂魄的沧桑巨变,感人至深的细节琐事,都会给学生以震撼。这类文章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锻造意志。读这类文章,除了做好摘抄,还要求学生写感受和点评。

3.哲理文章

周国平、梁衡、余秋雨、毕淑敏、史铁生等人的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发人深思。经常阅读这样的文字,可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生活的思考,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而深化思想,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审美层次和审美情趣。实际上,很多学生喜欢这样的文字。

4.名人传记和文学名著

名人的成长经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我指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并摘抄名人的典型事例,在摘抄的过程中,这些故事不仅会逐渐变成作文的素材,而且还会加深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其自身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中学生与名著有一定的距离,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推荐时要慎重,要有选择,必要时还可给学生一些阅读指导。如介绍大概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自觉进入到艺术世界。如果老师能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层阅读,边读边抄边评,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生命中一段最美的时光。

有了内容,就有了下锅之米。但仅有这些还不够,还需在方式方法上给以指导。

1.充分调动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道理。得心应手的应用来自于平日的积累。其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摘抄,可看书报,也可看杂志;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

2.打造阅读的环境

在学校,除了学校图书室,还可举办班级图书角、个人小书柜等读书活动。这种以学校购买、个人捐献等形式积累的图书,数量多,涉及面广。课前课后,只要学生喜欢,都能读到自己喜欢的书。

3.保证充足的时间

我们将阅读列入语文计划教学时间,保证每周一节阅读课。阅读课,不局限上课地点,可以是教室、阅览室,也可以是绿荫下、操场上、走廊里等。除个人阅读外,我们还提倡两人、三人共读一本书,甚至是小组共读一本书。边读边摘抄,边读边交流,既保证了读书时间,又有了交流的机会。

4.指向性与自由性相结合

所谓“指向性”,就是给学生指定阅读方向或阅读目标。如学习小说之前或之后,要求学生找大量的小说来阅读,这是“指向”;在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可摘抄小说里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写阅读带来的感想等,这是“自由”。

阅读的指向性,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阅读的自由性,则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符合其个性、兴趣、特长的发展。

5.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每读一本书,一段话,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我们的要求是,抄下的好好词好句,在朗读的同时尽量背颂;对于语文能力稍好的同学,我们要求在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精读,除了完成一般摘抄,还要说一说,议一议,并写出读后感;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们在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开展某一作品的研讨会,有效提高阅读水平。

6.图文并茂,提升审美

摘抄伊始,我就鼓励学生为摘抄本设计封面,为所抄文字配插图。开始,孩子们只是简单地配图,一段时间之后,有些学生开始自觉地把画面与摘抄内容靠近。图文并茂的背后,是思考的深入,是审美的提升。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学生在阅读中摘抄,在摘抄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随着摘抄的深入,学生的视野会越来越开阔,素材会越来越丰富,思想越来越深刻,表达越来越流畅。所以,摘抄不仅是更深一层的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语文教学的助推器。

摘抄,让教学更灵动;摘抄,让语文更有底气;摘抄,让语文关注心灵,回归本真!

哲理美文摘抄篇3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保存智慧和发散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训示。在广泛的阅读中,教师和学生能够积蓄十分强大的力量,并为自己塑造力量的源泉。教师可以真正成为教师,学生也能成为一个个有修养、优雅高尚的人。

以书香塑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美,是我校师生一直以来的追求。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是我校师生一个美好的理想追求。近几年来,我校以“校园书香弥漫”“师生共记人生”的理论为指导,以读书、读书、再读书为训诫,以读优秀的书籍、做优秀的人为宗旨,大力创建书香校园,让孩子们与名著为伴,以科普、童话、童诗为友,走进文化殿堂,与大师对话,与哲人交流,为孩子们的精神成长提供了一个个平台,真正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美好生活,让书籍成为一盏盏明灯,点亮孩子们的灵魂,点亮孩子们的眼睛,用《福星诗苑》和《读书摘抄笔记》记录师生的成长轨迹,在校园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读书、写作热潮。

一、做到目标导向,让前进有动力

(1)目标直接指向书香校园的打造,让全体师生都能感受到一种书香文化气息,从而夯实文化底蕴,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让阅读真正促进孩子们的表达,促进孩子们的书面写作,使教师和孩子们在对话中共同成长。

(2)从兴趣入手,开展大量的活动,引导孩子们大量读书,读多种多样的书籍,用教师教给的方法以及自己创造的方法撰写读书心得,让自己的读书更加有效益,让阅读真正开启他们的人生,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充实他们的文化底蕴。

二、采取措施,落实活动

(1)打造书香班级,打造种子班级,全面推进学校书香文化的营造。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更加体会到,这样的目标更需要的是教师,更需要的是在班级一线,因为班级和孩子永远是真正的“客户端”。所以,我们学校十分注重对班级教育的引导和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还广开书源,并力求让孩子们固定读书的时间,在这样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指导,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积极开展班级读书活动。总之,我们围绕班级读书活动这个中心,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为准绳,有计划地开展读书小明星评比,切实提高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我们举行了如下活动:

①进行环境方面的打造。A.让每一块黑板说话,让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每一棵小花小草说话等。B.评选最美班级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开展捐一本书、读一本书的活动。C.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继续添置对教师、学生有益的图书,为学校图书室注入新的血液。

②固定班级阅读时间。我们对每一班级的读书时间进行了规定,并登记在学校的行事簿中,让每一位行政干部都能看到,并能够对照进行检查。学校在此基础上,还做到经常为孩子们推荐读书的书目,推荐好文章,推荐写得比较好的读书心得体会,并利用每周的作文课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指导。同时,学校还定期组织阅读经验交流会。

③开展两个活动。1)开展优秀读书笔记的评选。我们给每一个孩子都印制了一份读书笔记本,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词句摘抄和百科小知识摘录,最后写出读后感,让孩子们懂得要动笔墨才能读书的道理,这样不仅帮助孩子们完成了积累,并让孩子们对所读的书进行了消化。2)结合“地区阅读工程推进活动”抓好经典诵读。同时,我们还开展了诗文诵读大赛,让孩子们感受古诗文的文化力量。

(2)注重学习反思,推动教师的职业成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成为研究型教师,必须能够做到与书为伴,能够切实采取措施,为自己的头脑武装上足够数量的书本知识。为了推进教师的读书活动,我们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①利用原有校图书室书本资源,加上新购买的教师阅读用书,采用借阅的方式,由全校教师自由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书本。②切实执行“好书每天读”活动,教师要坚持每天挤出时间读书,或是读经典、文学、教育专著等。③教师在读书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实际,制订个人读书计划。④教师要做好相关的读书摘录、体会,并上传校园网或自己的博客。

(3)开展“读书周”活动。每一周学校都会为班级推荐好的书目,并每隔一两周就开展一次读书周活动,引导孩子们诵读并撰写读书笔记,同时开展读书征文比赛,从而掀起一个个多读书、好读书的热潮。如在一次“读书手抄报”的评比活动中,许多家长都给学校发来了热情洋溢的短信。

构建书香校园,是改革教育的实质核心内容,是点亮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盏明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沿着定下的目标,长期孜孜以求,不断完善,就会进入构建书香校园的更高境界。

哲理美文摘抄篇4

班级活动: ①发下两张调查问卷,请家长和同学配合填好,周一交回。 ②发下一张回执,请查阅签字,周一务必带回。 ③本学期我们将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第一阶段,我们将活动主题设为“走进张思德”。同学们,你们知道张思的是谁吗?最近电影院在上演关于他的事迹的电影,请你问问大人或查阅资料,了解张思德。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典型事例、资料,下载打印或记录在纸上,每位同学都要有文字资料。 ④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从下周起我班实行“值周班长”制,每周有大家选出一名同学做本周的值周班长,负责班内各项事务。并协助其他班干部和老师进行管理。周五由同学们对值周班长一周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⑤本周我们办的“图书角”正式成立了。同学们开始了图书借阅活动,全班很多同学喜欢看书,并形成了一定的读书氛围。周老师希望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享受! ⑥开学三周了,班内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赵圣菲为大家带来两袋酸梅晶、夏一哲为班级带来印泥,同学们在喝酸梅晶使用印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学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全班同学感谢你们为班级做的普通的、简单的小事。 、测验总结:本周进行了第一单元的单元测试(东城区试卷),全班共有16人取得“优”(90分以上)等,以下同学名列前茅:吕劫飞、何清晏、黄姗姗、王思琪、李雪丹、赵圣菲、刘梓眉、洪果、林子豪、张思弦、刘大铭。发下试卷,请家长查阅签字,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状况。 在第二单元字词前测中,郑晓涵全对,免做抄词。 、语文作业: ①学习了第6课,根据故事内容,小组合作排练课本剧。请先写出剧本,用电脑打印。 ②熟读第、课,在生字和抄词本上抄写,要求同以前,字迹工整。家长查阅签字。 ③在摘抄本上摘抄20条名人名言,并背下来。下周默写。并以小队开展比赛。 ④周记:你知道现阶段地球遇到哪些严重性问题吗?请搜集有关资料,列举出来。 、数学作业: l 完成《课堂训练》—。(用时:—分钟) l 学有余力的同学可完成帮我学数学-页、口算练习—页。 l 第一单元测验,学生的成绩较好,全班共个同学优,不再一一表扬。卷子回家签字。试卷满分并作对思考题:何清晏、林子豪、吕劫飞。另:冀婧媛满分。另:上周作业本签字,有的没有签字,请这周回家签字。 、生活方面: ①剪指甲。 ②带红、绿校服衣服和裤子,短袖校服衣服。备两件长袖衣服。一律不穿自己的衣服! ③每人带两卷卫生纸(中间带芯的)。 、英语作业: 、背第的右边的单词。写在家庭听写本上。 、听录音跟读第二单元课文,并能自己独立大声朗读。下星期检查。3六年级英语组的同学周末去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程》第一级PETS4参加英语其比赛的同学请把英语棋带来。

哲理美文摘抄篇5

积累 赏析 背诵

学生作文,每每苦于无物可写;或是勉强写,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根本原因在于平时疏于积累,等到写作时才来抱佛脚,自然是绞尽脑汁也枉然。著名“新语文教育”代表人,北京市特级教师韩军老师2006年6月22日发表在《中国教育报》的《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丢失了什么》一文中指出:“举三为主与强化诵,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有大效,而在当代所谓的创造,创新,创意中被丢弃否定了。结果,创造因缺少根基而只能在花样翻新上左右摇摆,创新因缺少积累而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徘徊不前,创意因缺少厚重而只能是雕虫小技的表演而已。”

因此,平时勤于积累,重于积累 才是打开写作源泉、 丰富写作库存、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二是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的“原材料”。

1.走向社会寻“活水”

李白游历全国名胜佳景,写出来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学生禁锢在校园,作文只能搜索枯肠。为了开拓视野,捕捉素材,学生必须走向社会,寻找“活水”。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研究、观看电视新闻等媒体,学生耳闻目睹新人、新事、新变化,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走向社会,不尽活水滚滚而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必然会越来越浓。

2.订阅报刊拜先生

读是写的基础。韩军老师在《我们在语文教育的路上丢失了什么》一文中强调:“若熟诵100篇古文、200篇白话文、300篇古诗词,达到高中毕业语文水平绝不成问题。”中学生阅读的对象主要是课本和课外书,课本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对象。事实上,自然科学、文学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事例在课本中均可找到,课本不仅指语文课本,还包括数、外、理、化等各科中的名人轶事、成功事例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订阅书籍报刊杂志,不仅能积累语汇,也能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此外,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所读的优秀作文选也是不可忽视的材料来源。在阅读中积累名人名言、名人故事、历史故事、描写精彩的段落、精美词句、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等,其中有些自己最感兴趣、最得意的事例或细节是作文时最好的素材。纵观古今,巴金读背《古文观止》200篇,茅盾背诵《红楼梦》,才有了《家》《春》《秋》和《子夜》等鸿著。因此,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和“写作素材”积累。

3.“采珠积贝”奠基础

“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和做笔记结合起来。每学期开学,可要求每个学生备一个精装日记本,分类摘抄自己所读过的精妙语句和精彩段落,日积月累,采来的“珍珠”变成了“锦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汇,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知识面,还为写作奠定了语言基础。

韩军老师强调:“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无举三,则反一;只举一,则永难反三,此铁律!”。同时,韩军老师又指出:“诵,抄,看似最笨,然效最大!文脉相贯,文气相通,奠文字之基,养浩然之气。最笨之法,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

摘抄、积累的东西要通过诵读把它及时的“消化”掉。

消化不良或不消化,等于“完璧归赵”,没积累。学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之后,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课本中的范文进行必要的作文引导,教给写作的方法。作文课上,教师可选取满分作文选中的例文,分步引导学生加以赏析和借鉴范文中的“亮点”,学习同龄人的作文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赏析文中的精妙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入模”训练。

二、模仿 求同 入格

朱熹曾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话强调了模仿在作文中的作用。模仿是训练作文能力的最基础的形式。在技巧上,模仿是学样入格;在思维上,模仿是求同思维。在教学中,提供范文、例文,能形象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正确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例文,使他们在学中得以启发,是提高提高他们求同入格的有效途径。无怪乎唐朝大诗人杜甫要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多读不仅能积累,而且能领悟笔法,求同学样。可见熟读范文,求同模仿对指导作文有特殊的功效。 模仿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大致分四步:

1.仿文句

这是作文的起点。先由简单的叙述句,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表达的句子;由单句到表达思想缜密,逻辑性较强的复句,坚持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学生定会有收益。

2.仿文笔

中学语文课本,名篇名家集锦,风格千姿百态。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饱含着人生哲理,朱自清的《春》中充满了诗情画意,鲁迅的杂文“冷嘲热讽”如投枪似匕首,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让学生从名家名笔中多仿多练,就可以避免为文淡而无味,表达无力的弊病。同时,作文课上,还可以选取同龄人的优秀范文加以赏析和评议,多角度多方位的引导仿写,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3.仿章法

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议论文的各种结构方式,均让学生一一仿写,便可使作文条理清楚,层次井然,结构完整。如学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就让学生仿照“害怕孤独—感受孤独—战胜孤独”的思路去写《恐怖之旅》等。

4.仿立意

学生作文立意不深,不新。往往是读了作品,有意识的模仿少。有意识的让学生模仿名篇佳作的立意,是解决学生立意不新的有效途径。如仿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散文诗的意境,以一草一木的衰盛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立意。

中学生不模仿是不行的,然而,也不否认,作文的“模式”训练,从本质上看还是比较“死”的。但训练的目的是“死去活来”。

三 质疑 求异 创新

模仿绝非生搬或抄袭。模仿只限于立意章法的启示,词句章法的点化学习。模仿无碍于创造,如果一开始就创造,又难免坠入迷茫的深渊。当掌握了常用之“模”后,一般作文已“合格”,这时要引导学生砸“模”,进入创造性的作文。因此,应当仿中有创,创中有仿,逐步由模仿进入创造。由模仿到创造是个渐进的过程,其关键的环节是诱导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才能写出不拘一格的奇文,发展创造性的作文能力。

哲理美文摘抄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0-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将影响到今后几代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之心教育等。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1 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

高效导入新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象的魅力,初步感悟到作品的主旨,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1.1从心旷神怡的歌声中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从心旷神怡的歌声中导入新课,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 ,唱《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营造欢快的氛围,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领略台湾风情,阿里山的姑娘美、风景美。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两岸人民的心灵是相通的,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将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1.2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导入新课

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寓教于乐,开拓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而且可以使学生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授《我的母亲》、《背影》等一类文章以及名著《朝花夕拾》时,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课前一分钟演讲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名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既能很好地导入新课,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2 语言文字赏析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言文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笞,对高尚的人格,祖国大好河山等的赞美,这些语言文字本身就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过程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赏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分析挖掘艺术形象的价值,从而把握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和道德情操。

2.1于文字赏析中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汉字字形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2.2于吟咏诵读中渗透

作者的写作目的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指导,学生才能感悟出文中作者的情感,从而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吟咏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学生才会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畅达感、情味感的感触能力,以达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和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适宜诵读的好文章,如《三峡》、《岳阳楼记》、专题《长城》等。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3 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德育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改编课本剧、举行演讲、辩论、出版手抄报、进行社会调查等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1于改编课本剧中渗透

学了寓言和童话,可让学生课外改编课本剧。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在课外把它改编成课本剧并分组进行表演。台上表演者投入,台下观看者愉悦,这种经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提高。学生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以此为契机,用自己的行动去鞭笞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狡诈和愚蠢的丑恶本质,又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受到了德育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

3.2于出版手抄报中渗透

学习《长城》后,让学生们收集有关资料和自己对长城价值的认识,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绘画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最为可贵的是学生们在出版手抄报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自强、自信和自豪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3.3于进行社会调查中渗透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学习《汉字》专题,让学生们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污染了祖国的文字,为此学生进行了“生活中的错别字”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平时少写错别字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3.4于辩论讨论中渗透

辩论讨论是语文教学中很好的补充形式,体现了语文课“文道统一”的特点。辩论讨论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外,主动地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提高思想境界,歌颂优良的风气。在教学《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一片树叶》等文章时,渗透有关生命意义的讨论,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哲理美文摘抄篇7

近年来,世界各国所推动的教育改革,几乎都把营造阅读风气、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作为重点。在孩子的学生时代为他们铺设一条经由阅读而成功学习的道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养学生,教师积累的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的大河。要以语文教材里的选文为“点”,以此作“线”的延伸,作“面”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相当多的学生一看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学生易于接受的文章。刚开始时应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渐渐地,学生再满足于和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课本之外丰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甚至要求每一节课,我都能向他们介绍新书、好文章。于是作为教师的我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搜集一些文字优美的精致散文,道理浅显的哲理散文,推荐给学生,使他们不仅感受到美,还从中获得为人处世的方法,从而逐渐地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到课文的世界是如此广阔、美好。稍长一段时间后,我再慢慢加入一些内容比较全面,说理比较透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二、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在学生时代《红楼梦》我至少读了四遍,并做了厚厚的一大本笔记。记得读第一遍时,我把书中的诗词跳开看,懵懵懂懂,但觉得不过瘾,有的章节要看第二遍。于是干脆重新看过,待看完第二遍,对书中人物颇多同情;再看第三遍,常常陪书中人物流泪;到第四遍时,则一唱三叹,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有时竟至失声……这就是常说的阅读过程中的“三读法”,即粗读、熟读、精读。粗读时先读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熟读时,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在不懂处画上符号,以便读完全文后弄清弄懂;精读时,掌握文章的中心意思,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

当然不同的作品,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也不同。一般性的报刊杂志可一目十行捕捉信息,开拓视野;对美文佳作精读、细读、研读,品其精华;对科普知识、时文杂论则应偏重于理解思考性阅读。“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只有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才是真正授人以“渔”了。

三、拓宽学生阅读范围

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努力拓宽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因此,我首先为学生订阅了各类书报;同时,我还每周利用一节语文自习课开展“自由阅读”,让学生在法定的时间里放开心情,放开眼界是进行大量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全人格。

四、让学生实现读写结合

我要求学生必须“每日指定时刻读它,读时不放过一个字,读完一部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读随抄。”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了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同时,我还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摘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开始时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三篇,一段时间后,逐渐增加到五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不再将写作视为学习负担,学习气氛空前浓厚。我还定期也将一些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大家传阅。

哲理美文摘抄篇8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优美精妙,历来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语文教师理应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注重语文积累。语文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过程,同时,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下面,我就简单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的。

一、尊重个体――在知识的积累中激活思维的灵性

语文积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对知识材料的理解、感悟、鉴赏和记忆。其实,每个学生的向师性都很强,都渴望像老师那样,拥有渊博的知识。那么我们何不以这作为切入点呢?从教以来,只要我新接一个年级,从学生入校的那天起,就经常把自己的摘抄本拿出来,多次在学生面前“炫耀”:“只要是老师本子上抄写的内容,让学生当小考官,随便你提问,老师都能对答如流。”刚开始,学生半信半疑,当学生多次考我,我都能轻松以对时,他们眼中流露的除了是羡慕,更多的就是渴望,也只好深信无疑了。看到他们已经掉入我设计的“温柔的陷阱”,随后,我就让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摘抄本,鼓励他们把自己会背的古诗、寓言故事的名字分类写下来,刚开始,这样做是为了尊重学生独特的天赋、兴趣,尊重他们各自以最适合的方式,成长为合于他们天性的人,激活他们思维的灵性。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之后,我引导学生专门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如:重点摘录课内外阅读中发现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描写生动细腻的描写句,含有丰富哲理的哲理句和千年传诵的名言警句等。再如古诗方面,引导学生以四季来分,可以从古诗表达的情感来分,可以是惜时的,也可以是描写朋友分别的……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分类整理,适时进行归纳。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二、平等对话――在情感的交流中激发生活的灵感

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其方法离不开诵读、情境体验及运用。一首诗、一滴水、一条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在诵读规范的教材选文和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断时,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语言,学会表达,而且能使学生学习如何观察,如何体验,激发生活的灵感。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摘抄的基础上,对名家名篇进行诵读。比如在三年级,我就引领学生背诵岳飞的《满江红》,感受岳飞这一民族英雄的爱国之心;吟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品析苏轼与兄弟之间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通过欣赏作品,学生激发心灵深处的灵感,和诗人产生共鸣。当然,我还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有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事实证明,学生背诵的内容越多,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写作,还是和别人交谈,都会树立自信心,为提高人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作业中自主积累

语文课本所精选的课文,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我总是喜欢从课文中挖掘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比如,在学完《第一次报母亲》之后,除了补充孟郊的《游子吟》之外,我还让学生收集有关母子情深的词及古诗,让学生触类旁通,尽多涉猎这方面的内容。设计这样的作业,可以加大学生的知识容量,对于那些找不到这类词、古诗的学生来说,也起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学生在老师一次次的鼓励中,会由被动变为主动,他们渴望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展示自我,而这些由老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从而达到自主积累的目的。

上一篇:中学生美文摘抄范文 下一篇:盗墓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