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范文

时间:2023-10-19 10:56:13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篇1

关键词:做好学具准备 直观示范 明确合作要求 及时指导 提高交流技能

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方法都十分有限,对他们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那么,如何在低年级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结合我一年来的运用实践,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缺乏定性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出来的结论,就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比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数的分解和组成",下册中的"图形的拼组""统计"等等都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应积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动手实践来理解掌握新知。我在教学"5的分解"时,就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先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每小组发一套小棒,一张记录表。我先提出合作任务:"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然后,要求学生4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分小棒,一人记录,一人监督记录是否出错,一人大声汇报每一次的操作结果,学生很快通过操作在记录纸上得出了5的4种分法:4和1,3和2,2和3,1和4。实践证明,通过这种亲历亲为的探索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得更深刻、更牢固,探究的成功也给予了学生极大的满足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我抓住特点,适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对算法多样的题目,进行算法优化,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我在教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十几减9"时就巧妙地运用了小组学习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了16-9的多种算法:

生1:9个再加几个是16个呢,我就把9记在心里,再往下数到16,看数了几个,那16-9就等于几。

生2:因为9+7=16,所以16-9=7。(取名为"想加算减法")

生3:因为16-10=6,减多了1个就还1个,6+1=7,所以16-9=7。(取名为"破十法")

生4:把16-9看作10-9=1,再加上少掉的6就是7了。(取名为"联想法")

生5:16-9中16的个位比9少3,得数是7,那我想是不是可以用"少3得7"的方法来计算。(取名为"差得法")

此时,我巧妙地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各小组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同一组题目,看哪一组计算得又快又准。让学生对这5种算法进行优化,最后,得出第5种方法既简单又快速。

低年级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中,常出现两种情况:乱哄哄的一片,争抢学具、争吵发言;有时却相反,气氛冷淡、被动应付。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设计好活动的每一步,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如何让活动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呢?

(一)做好学具准备,充分自主探索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准备充足的学具和时间,让学生有条件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在教一年级上册"分类"第二课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组学具,提出分类要求后,立刻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分类的方法。课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套学具。课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试分铅笔,在每个学生自主探索出简单分法以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了10余种不同的分法(除前面介绍的四种分法外),还出现了二次分类,如:先按颜色分三组,在同种颜色下又按图案或是否使用过,是否有橡皮再分类。

(二)直观示范,明确合作要求

一年级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的经验和技能,对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性、练习性的小组活动,应先做出示范,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式,让学生明确如何合作。

比如,一年级上册第33页"立体图形的认识",在初步获得立体图形的感性认识后,设计了一个"摸一摸"的游戏。根据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我是这样安排的。课前,我先培养了一个模拟小组(5人),活动前由他们给大家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学习):由组长用布条蒙住两个学生的眼睛,并分别给他们指定一个评委,组长自己当主持人。主持人从桌上拿起一个圆柱向大家展示,并说:"请摸圆柱。"参赛的一名学生摸对,允许继续摸,直到把所有图形都摸完;另一名学生摸错,则取下布条,并和他的评委交换角色。通过示范,学生不但明确了如何合作,更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三)及时指导,提高交流技能

一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于人交往的技能弱,在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交际"问题:如,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甚至各说各的,发言混乱。此时,应及时给予具体的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小组内部发言都尽量小声,发言要一个一个地说,别人说的时候要认真听。表达不同观点时可以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我帮你补充一下......"

小组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指导学生统一认识,得出结论。一般采取小组汇报的形式,充分发挥小组编号的优势,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在小组汇报前就用小组编号指定其名,指出他们是代表小组的名义来发言的,这样小组成员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帮助发言的同学,有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压力、支持和帮助,汇报人会对小组汇报产生热情,从而对整个小组活动都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能提高小组活动参预的均衡度。

小组合作学习篇2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1】

运用小组合作之后,我发现上课不再那么累了。比如数学的试卷讲评课。原来自己一个人讲,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题题不落,就怕学生有不会的。有些优秀学生就会很不耐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如果只讲难题又怕待优生懒惰不问。可是小组合作讲解试卷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小组里先讲优秀学生简单的题会讲解的很详细,小组里都不会了,还可以组间讲解。这样不会的题一定是全班同学的疑点或难点,教师再讲,事半功倍。小组合作还锻炼了优秀学生的能力。到黑板讲解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小组成员的能力。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互帮互助,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捆绑评价制更是使每个组员都不敢懈怠。班级中极少有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因为每个小组都在努力,每个小组都不放弃,谁会轻言放弃啊?班上有个男生,基础很差,成绩也不好。但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小组合作的春风对他而言真是成长的转折点。刚进班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在小组长和其他组员的鼓励和带动下,只要有发言的机会,他就会高高的举起手。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为他鼓掌,渐渐的他的信心建立起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达到优秀线。同学们都以他为榜样,特别是后进生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合作的魅力真的是无穷的。

我认为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应该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再次,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 小组合作之我的困惑和疑问 培养优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来代替教师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只在关键时机点拨引导。可是我培养的优秀学生似乎总是不尽人意,不是声音太小就是面向黑板不好意思转过头,要么就是思路不清晰,到黑板上就紧张。似乎培养一个小老师真的很困难。

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马潇南呢?另外,许多课型都已经总结出了固定的模式了,这些模式时间长了会不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的课堂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2】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 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 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 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3】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技能,需要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习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习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强化养成。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训练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待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篇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角”,教师只起“主导”“导演”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全过程,自主探索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建立

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一般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诸方面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结合初中学生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通常可以采用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与任务为中心的任务组合两种形式.在教学中究竟使用哪一种,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一起合作做一做,并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培养交流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锻炼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并非每节课都要小组合作,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一般情况下,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些.

1.选择挑战性问题。挑战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理解题意,找出思路,但又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问题较适合于按前后座次就近组合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最终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去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学生有兴趣去组合去亲身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归纳和语言组织能力.

2.选择多样性问题。多样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全面解答,经常会漏解,这也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2.1《整式》一课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内容时,依据新课程理念,可用火柴棒搭正方形游戏来教学.把学生按任务为中心的任务合作小组为单位搭正方形,然后讨论搭出n个正方形时,需用火柴棒多少根?

①按图搭正方形:

②找出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相应结论.

此问提出后,同学们搭的搭、议的议,合作、交流的情绪高涨,纷纷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小组一: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三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2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n个正方形由一个正方形加上(n-1)个由3根火柴棒搭成的正方形,由此得到结论14+3(n-1);

小组二:一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根火柴棒组成,两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2个3根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3个3根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1根火柴棒加上n个3根火柴棒构成 ,由此得到结论21+3n;

小组三:一个正方形由4根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4×2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2-1,三个正方形由4×3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2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3-2……n个正方形由4n根火柴棒构成,但应减去(n-1)根公共使用的火柴棒,即4n-(n-1),由此得到结论34n-(n-1)

小组四:一个正方形由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两个正方形由2×2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三个正方形由2×3根横的火柴棒加上(2+2)根竖的火柴棒构成,……n个正方形由2n根横的火柴棒加上(n+1)根竖的火柴棒构成,由此得到结论42n+(n+1).

通过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得到4种不同结论,使问题较全面解答,又使学生对字母n可以表示任何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这都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喜人成果.

3.选择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善解答,容易混淆.为此,在教学中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恰当.在合作教学中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而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问题得以完美解决.

同样,对于一些可以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解决的问题,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在讨论和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开阔,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教学成功的关键.合作教学科学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评价与教学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教学过程,因为过程最能体现小组的合作情况;后者的评价要注重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对搞活课堂气氛,开拓活跃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真正做到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质疑、互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课堂、愉快课堂、收获课堂.如果这样,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必能大幅度地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主体;师生关系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现在有许多的学科与课堂中都能见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身影。对于生本课堂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更是不可少的一环节。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不少合作学习呈现的是一种表面的“热闹”,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现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前提,不可随便,要科学。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让班级所有教师参与,同时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科目差异、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这样,所有的科任教师都会熟悉小组的特点,小组制度的落实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同时也真正形成教师合力,把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制定小组捆绑制度

我们要把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课堂管理与小组学习管理结合起来,把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与评价与小组紧密结合起来,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形成更积极的关系,并产生更好的心理调节,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三、合理安排合作的内容和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合作的契机。

1.小组合作的内容建议

一是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或挑战性;二是这个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的价值,需完成的任务单凭学生个人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是需要展开讨论或协作完成的。

2.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重点、难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2)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当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五花八门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有依据地展示出来,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广泛的交流,并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整理复习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梳理、巩固知识,既节省时间,又能收到实效。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相信、爱护学生,充当学生的伯乐,成为学生的评估者和激励者。为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使教与学真正实现良好循环,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教师主导的作用

(1)积极参与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从表面上看,似乎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监控,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并作出指导。在学生开始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不是在一边袖手旁观,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要说明任务的内容和操作程序;对合作中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及时的点拨;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验;对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制止;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2)多关注,及时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度,交流的投入、气氛的融洽,并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并对合作进行评价。要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生本教育提倡的是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方法,给了学生自学与思考的空间。由于有了课前的思考,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带着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能不断产生新的想法。

(2)保证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时讨论交流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特别是学生仍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充分地深入与展开时,这时可让学生继续讨论,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要保证学生合作后发言、补充甚至辩论的时间。某一合作小组汇报发言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深入思考汇报小组的结论,并与自己小组的结论进行比较,找出一致或不同观点。待汇报小组结束发言后,持相同观点的,进行补充、完善;持不同观点的,进行批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027-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成立语文学习小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科学合理的组建“活而有序”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提高教学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般的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小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效的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二、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究激发学生小组合作的兴趣的方法。例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学生的兴趣点,对他们进行提问,或者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愉快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我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似乎并不高。原本以为我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嘛!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换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长期以来开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统治者”的角色,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而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既要充当“管理者”,又要充当“促进者”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愿学、乐学、创学已经成了学生的一种需要,但是学生性别、能力、学习成绩、家庭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对事物,问题的看法也不尽相同,这样就造成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此时教师就不应以统治者的权威自居,而应当好“促进者”。当小组讨论杂乱无章时,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理清讨论的过程;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引领他们回到讨论主题;当小组内部合作不和谐时,教师应及时干预、调解;当小组合作的方法行之有效时,教师就可把他们作为典范表扬,把他们的方法作为经验宣传。例如我在进行《童趣》小组合作学习时,有一个小组因两个争强好胜的男生争着在小组发言讲自己的童年趣事而翻脸了,我便及时进行调和,化解矛盾,最后他们俩都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的趣事,赢得全班同学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再一次证明,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促进者”的重要性。同时,我在教学时参与最多的就是当小组中进行汇报交流时,我便经常作为小组的一员来发言,有时完全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去帮助学生探讨研究,支持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从而使师生双边活动得到充分体现。总之,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不必由之路,教师应转变观念,准确定位,做到:精心设计,编好剧本,科学调控,做好导演,积极参与,扮好演员,公正评判,当好观众,从而使合作学习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四、注重合作评价,激励合作学习兴趣

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但如果失去了评价的制约,合作学习也将大打折扣,难以有效落实。因此评价就成了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比如检查预习生字词,比比哪组在一分钟内快而准;朗读课文看哪一组通顺流利。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组内成员。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评价要针对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在小组学习中学生有所进步、有所收获,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合作的甜头,享受学习的快乐。

小组合作学习篇6

1.无领导(学科小组长,领头羊;或者领导能力不足)。这里的“领导”指小组里各学科的学习小组长。要想提高学习效率,一个优秀的学科小组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高一年级为例,学生要参加考试的科目有九个,那么意味着一个学习小组要有九个学科的小组长才可以,当然由于小组人数一般六个为宜,所以势必有学生要担任两个或者以上的学科小组长,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一年级的学生很显然多数能力不够,所以这样的学校小组很多时候呈现一种无领导的状态,或者是学生领导能力不够的现象,那么小组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无组织(没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时间概念,随意、任性、散乱)。有些课程内容适合让学生自主交流来学习,目前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也跟老师的期许有些差距。例如,由于小组长领导力不够,在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时,随意性较强,没有一定的学习流程和时间概念,甚至有时候老师也没有能够很有效地做好指导,小组学习效率极低,看似讨论交流,气氛热烈,实际不明重点,浪费时间,收获不大。3.无目的(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对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不清不楚)。老师不太放心学生自学,宁愿自己讲得全面。所以即使课堂上有一些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也因为预设不够,布置给学生时缺乏明确的学习任务或学习目标。老师和学生双向作用,导致学生在小组学习时不明所以,对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结果不清不楚,这样的小组学习就成了表面文章。4.无效果(过程乱糟糟,结果没有解决问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思路或学习结论)。虽是小组学习,但实质没有发生改变,该如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都没有思路,大多数时候还是要被动接受老师们最后的“标准”答案。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都没有得到培养,那么这样的学习小组就是无效的。

二、“问题导学”

课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1.以“问题”为引导。“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显性表现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就是“问题”,“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旗帜,是指向标。“问题导学”课型要求学生围绕课堂上老师的上课内容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主动发现问题,准确生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老师的学习要求要非常明确,小组成员学习的思路就会非常顺畅,针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晰。2.以“合作”为桥梁。“问题导学”课型由于努力帮助学生成为课堂上甚至课后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自我学习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所以学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学习必不可少。“问题导学”课型以“合作”为桥梁,连接各个小组成员,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差异互补性,让小组成员发挥并彰显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和同伴的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增强个人的团体意识,学会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共同进步。3.以“共同成长”为目的。“独木不是春”,“问题导学”课型通过问题学习的引导,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得到共同成长才是最终目的。对学生来说,学习掌握知识是必须的,但就教育而言,育人也很重要。“问题导学”课型不忽视这一点,以“共同成长”为目的。学生在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收获,也是思维的收获,更是共同成长的精神的收获。

三、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1.培养一个有力的小组领导者。“问题导学”课型要求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模式,所以优秀的学校小组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有着关键的影响。老师们在安排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各个小组成员各科成绩、男女、性格等的均衡搭配。但建议在确定学习小组时,可以先确定小组长,也就是小组的领导者。在给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安排座位时,作为班主任,我在思考如何安排小组才能发挥小组学习的最大优势。因为是新生,不熟悉学生的个好,只知道中考成绩,只知道男女,如果单纯按照成绩平均安排再注意一点男女生搭配的话,应该达不到我想要的学习效果,而且部分学生对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也不熟悉。我决定先观察观察,两周以后再排。在这两周,我尽量多留在教室,注意观察哪些学生比较外向,哪些学生表现得比较主动一些。当然对我中意的组长人选也私下进行谈话了解,慢慢我确定了9位同学比较适合作为学习小组的小组长。他们比较外向随和,成绩优秀,也乐于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学习比较有计划性,自我控制力较强,自我要求较高。因为是新生,学生之间彼此也不是很熟,也就对我的自主安排小组长意见不大。事实证明,一个有力的学习小组长也就是优秀的小组学习的领导者。本身学习成绩优秀,自然会在有形无形中对小组的其他成员形成压力也是动力,从而促使小组长愈发进步,形成学习的良性竞争。当然学生毕竟是成长中的个体,再优秀的小组长也有自己的弱点,那么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精心培养小组长,积极鼓励他们。老师不要让小组长觉得自己只是个帮手,要唤起他们的主动参与性,要让他们感受到成就感,这样学习小组的效率就会提高。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方向。“问题导学”课型以“问题”为主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学习的一般思路。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和方向至关重要,否则小组活动就是乱哄哄,看似人人在说话,人人在交流,但其实学生并不明了他们要讨论什么,讨论交流了以后要获得什么样的结论。“问题导学”的课型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老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要明确不能含糊,对学生要获得的问题结论表述要清晰具体,所以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有明确的指向的。听过一节《宝玉挨打》的公开课,上课开始老师明确提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主要分析贾政、王夫人和贾母的形象特点。老师先进行提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有哪些方法,对人物形象的特点应该怎样精准表述,然后要求各学习小组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分析,并且明确要求时间限制为20分钟。我觉得这位老师的教学指向就比较明确,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基本阅读,虽说课文篇幅比较长,但也基本可以直接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而且非常明确最后的结论要求,并且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抒己见,还可以发现更多和提出更多问题。我觉得学生的谈论还是比较深入的,因为本身学习内容难度不大,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空间较大,学习效率就比较好。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明确具体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3.全程监控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问题导学”课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获得知识,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老师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老师不能当甩手掌柜,要随时观察指导,要全程监控和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其实,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行“问题导学”课型,不仅对学生是个挑战,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思想的转变,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教师。这些老师教学习惯已经形成,教学思维已经定型,所以要做出改变也是一个不小的坎。老师要明确自己在“问题导学”课型中的角色定位,老师是一个监控和指导的角色。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或者自主,或者合作学习,看似老师是比较轻松的,但其实不然。老师要观察学习小组成员的活动是否积极有效并加以提醒,是否每一位组员都能参加小组学习,对组织不到位的小组进行适当指导等。高一学生在最初接触“问题导学”课型时,有些不知所措,虽然组成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长也有培训,但毕竟有一个接受和改变的过程。之前听过一节物理示范课,是在开学不久。老师在明确了小组学习任务后,要求各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老师随时穿插于小组当中观察,其中注意到一个小组组员都是各自低头看书,没有讨论交流,老师又等待了几分钟,该小组还是没能组织起来合作学习。老师轻声询问谁是学习小组长,并且提出小组长要负起责任主动组织大家进行学习,如果有疑问可以随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且老师指出可以由小组长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指定下一位组员说说自己的看法,终于组员们都开口了。其实,学习小组要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需要老师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的。

4.通过组内评价和组间竞赛来检测学习效果。在“问题导学”课型中,老师们可以通过组内评价和组间竞赛来评价当次学习小组的学习效果。任何一种课型都希望能获得高效率的学习效果,“问题导学”课型也是如此。学习需要竞争,学习小组之间也同样。一般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内部各组员的互相评价和小组之间的互相良性竞赛来检测学习效果。以语文学科为例,老师们可以采取一周检测的方式。老师们可以设置学习小组组员互评表,评价项目可以设置有课堂表现、周练完成情况,练习册完成质量等,每周一的语文课堂为测评课,可以组员自评和互评相结合,最后由老师给出一周学体评价。另一种方式就是组间竞赛,互相出题的形式来检测彼此。每周每个学习小组要根据本周学习内容重点出一份简单试题,满分10分,出题人为全部小组成员,同样在周一的课堂上进行当堂检测,由出题小组选择答题小组,答题小组回答正确时得到相应的分数,而且出题小组要扣除相应的分数。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高的学习小组获胜,由科任老师颁发“周优秀学习小组”奖状,并且老师也可以评价出“学习小组优秀个人”等,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问题导学”课型主要依托学习小组,所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老师们要精心指导,积极鼓励,培养高效的小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合理分组 合作过程 合理评价 学习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我尝试着将小组合作学习引进课堂,改变了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讲课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1.合理分组。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性别乃至家庭背景等因素,混合分成六人一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

2.分工协作。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3.策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备课时,要明确分组活动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划分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准备分组活动的工具材料。课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

5.评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要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6.恰当利用竞争机制。“竞争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成绩的手段之一,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的效率有很大提高”。(章志光语)因此,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合作准备课前发言。课前几分钟的“free talk”是课堂常用形式。传统的做法往往是每天一个学生轮流做,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使值日内容丰富多彩,使更多学生得到锻炼,教师可以事先适当地提出“free talk”的主题,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然后在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演讲、教师指定报告学生或小组组员集体表演等形式进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氛围。

2.合作预习新课。教师事先把预习的内容及要求告诉学生,让小组同学根据要求查阅生词、预习课文及语法要点,经小组讨论,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做成一份组内笔记。然后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评,逐一解决疑点。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师有时还可以提出难度稍高的预习要求。

3.合作表演对话。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自然、表演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来说,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有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

4.合作完成作业。传统的英语作业往往以书面形式由学生个别完成。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改变过去单一的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多样化。如听写单词句子、写英语小作文、与外国朋友通信、阅读英文书籍、表演对话、制作英文贺卡、编辑英语小报等。这些作业可以个别完成,但小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做作业的乐趣。

5.合作写作。写作课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教学生写一封介绍自己的英文信时,我安排了以下小组任务:⑴独立思考三分种。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⑵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⑶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二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⑷教师介绍写信格式、介绍自己的短语。⑸学生独立写作。⑹小组交换批改。

三、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

3.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

4.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遇到不会的单词主动查字典,并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5.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中,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度和学生的水平。特别是在英语短剧的自编自演过程中,学生除了要选择、组织对话内容,认真准备道具,进行角色安排,还要在排练中对效果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并不断地总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近一年的改革和探索,笔者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运用语言能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与他人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奇.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小组合作学习篇8

河北省昌黎县汇文二中白永利教师回答:

1.分组互补,学习合作

首先,教师应适时调整分组策略。地理教师由于任教的班级较多,对于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而新组建的班级,在开学伊始,一般不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情况,因此,这时分组可采取前后桌四人组合,并选出组长的形式。组成这样的小组是为了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效地交流、倾听、解释、思考,在分享、协商、碰撞中感受地理学习成功的乐趣,使学生们都能接受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但这种小组合作,很可能组与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差异太大。因此在进行4至5周以后,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重新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同别的同学合作,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新意。

例如,并列式分组即在讲授“地球的外部圈层”时,分别安排不同的小组课下研究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课上讨论交流,学生发言积极热烈,知识拓展适度,并注意联系实际,学生既可掌握相关知识点,又能培养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又如,辩论式分组即针对案例: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利弊分析,可以采用辩论式。学生根据不同观点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进行辩论,有的学生提到“荷兰和澳门填海造陆”属于趋利避害,而“湖南围湖造陆”为什么就是弊大于利呢?学生就此展开激烈辩论,各抒己见,唇枪舌战,不仅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的掌握也相当准确,有效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人数要合理,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一般以4~6人为宜。这样有利于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和小组间评比,使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受到鼓励,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发挥,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大展身手。

2.精心设计,互动合作

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对话中教学环境最为宽松自由、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行为方式,它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效。教师应精心设计讨论内容,把握好讨论时机,组织协调讨论过程,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讨论过程中,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的时间十分重要。如果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设计小组活动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或者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之目的。

例如,讲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可以将①太阳辐射主要波长范围是多少?分哪几个部分?太阳辐射能如何分布?②太阳辐射各种波长的光如何被削弱的?有哪些削弱作用?各有什么特点?③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等问题抛出。留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广泛交流、合作研究、归纳总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学生小组,认真观察每位学生的具体表现、学生合作学习的思路、困惑以及知识总结应用等方面,在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及时点评、归纳和释疑。

3.及时评价,调控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及时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注意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主要从小组成员分工是否合理、小组合作方式是否恰当、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整理报告是否科学等方面进行。对小组成员评价主要从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小组合作任务的执行完成情况、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的融洽度、思维创新性等方面进行。教师在对每位学生实际水平与课堂上表现作深入了解和仔细观察后,可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等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例如,讲授“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时,可启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课前布置预习,课上小组分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对小组评比采用奖励小红花形式,在黑板右侧画出小组评比表。在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发言中,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量用简洁、明确、赏识、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信心,为“合作学习”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剂。

4.强化意识,有效合作

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在家里处在“小皇帝”的地位,娇生惯养、我行我素、优越感强,缺少合作意识,往往“合”而不“作”。地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用观测日影法粗测所在地经度、户外采集岩石矿物标本等,小组合作相互学习更为重要。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理解和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学会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共同学习中逐步提高。让学生真正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上一篇:柳永的词范文 下一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简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