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汇编范文

时间:2023-10-25 20:24:36

企业制度汇编

企业制度汇编篇1

不少财务会计教材对银行存款清查的核算方法重点放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原理是讲透了,但是学生仍然还是不会编制。问题是,未达账款是如何找出来的,不少教材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说逐笔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对账单。怎样核对的?核对一次,仍然不能编制平衡咋办?教材没有写,老师也不敢讲。因为不少大中专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讲课也是从课本到课本,没有遇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一次或两次编制不平衡问题。实际工作中,企业会计人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先用铅笔逐笔勾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存款对账单。剩余的,没有勾对的业务即为未达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上没有勾对的部分,属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银行对账单余额”项目需要调整的内容;银行存款对账单上没有勾对的部分,属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银行日记账余额”项目需要调整的内容。如果逐笔勾对一次,打“√”即可;如果勾对两次,应在“√”打一“一”字,即为“”;如果勾对两次,应在“√”打一“一”字,即为“”;依次类推。经过上述步骤,查出未达账款,进而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二、商业票据的处理

涉及商业汇票的业务,一般通过“应收票据”会计科目或“应付票据”会计科目核算。当企业取得或承兑商业汇票时,做增加“应收票据”或“应付票据”的会计处理,编制有关记账凭证。但记账凭证有没有附件?记账凭证的附件是什么?一些《财务会计》教科书或者《成本会计》教科书提及很少,甚至在一些中职教材中基本没有提及附件问题。实际工作中,企业对发生的商业汇票业务,主要是通过复印商业汇票作为原始凭证记账的。企业在保存好商业汇票原件的同时,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也为企业日后检查商业汇票业务提供依据。其实,会计实际工作中像这种票据,如银行定额本票、实物国库券等,均应复印一张作为原始凭证粘贴在记账凭证下边作为附件。

三、预借差旅费问题

不少《财务会计》教科书在讲解预借差旅费时,这样说明:有关人员预借差旅费,根据借据编制记账凭证如下:借:其他应收款——备用金(借款人)贷:库存现金出差人员归来报销差旅费,多退少补。这只是理论上的差旅费的核算。会计工作中,预借差旅费的会计处理有三种。上述《财务会计》教科书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预借差旅费不做会计处理的方法;一是,退回差旅费撕掉副联的方法。所谓预借差旅费不做会计处理的方法,就是有关出差人员预借差旅费,先经有关人员按照内部控制规范逐一签字后,交出纳员。出纳员将借据作为库存现金,与库存现金一并保管,同时将库存现金支给借款人。出差人员归来报销差旅费,出纳人员将借据抵顶库存现金,多退少补。所谓撕掉副联的方法,就是借据像支票一样有正联和副联。填写借据时,借款人即填写正联,也填写副联。报销时,抵顶库存现金后,由借款人撕掉借据副联即可。因为只要撕掉借据副联就视为还款,所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保管。实际工作中,企业目前这种预借差旅费的会计处理方法很少了。

四、假退料问题

目前,不少《财务会计》教科书不再介绍成本会计核算了,而是按照会计六要素逐一讲解,费用要素只讲期间费用不再将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方法。成本会计核算业务专门用《成本会计》教材。但是,涉及成本会计核算中的材料要素核算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中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材料出入库的核算,二是材料耗费的核算。

(一)材料入库的核算不论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还是按实际成本核算,不少教科书都对材料入库的核算按照货款与材料关系介绍,即按照货款两讫、先付款后收料、料到款未付、料验收短缺等四种情况介绍。但是,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企业购买材料,验收入库是通过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来完成的。不少教材在介绍完成购入材料的核算,或介绍完成发出材料的核算后,对于“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一笔带过,甚至根本不介绍“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的编制、账务处理方法。会计实际工作中,按照计划成本核算材料时,会计人员通过编制“收料凭证汇总表”和“发料凭证汇总表”进行材料入库和材料出库的核算。

(二)材料出库的核算实际工作中,企业的材料出库,一般会计人员根据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簿等原始凭证,于月末或者定期汇总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但是不少教材一般都说明:企业于月末编制“发料凭证汇总表”。

(三)假退料业务假退料也称为假退库,就是制造业企业于月末将已被领用但并未实际使用(耗用)的原材料等填制红字领料单,退回仓库;下月初填制相同内容的蓝字领料单等额领回,而实物不需移动的一种会计处理程序。假退料方法使企业成本核算准确,科学。实际工作中,企业对发生假退料业务应照常进行会计处理。实际在工作中,大中型制造业办理假退料业务非常普遍。但是,目前一些《财务会计》教科书或者《成本会计》教科书却非常少,甚至在一些中职教材中基本没有提及假退料业务。

五、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问题

制造业企业的在产品完工程度是企业正在加工产品的完工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就需要计算完工程度(也称完工率)。对于经过若干步骤生产产品,计算的各步骤完工程度,不少教科书一般把各该步骤的工时定额按50%计算,然后加以前步骤工时定额,算出该步骤累计完工的定额工时耗用量,进而除以完工产品各步骤工时定额之和,算出该步骤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各步骤在产品的工时定额为什么折算成50%?这是不少《成本会计》教科书解释成“流水线上正在加工的在产品,从第一件至最后一件加工时间前后均衡计算,折成50%”。实际工作中,企业生产工人各车间正在加工的产品,一般在下班前,一定会把产品加工完毕才能关掉流水线开关,才能走出车间。试想,如果流水线正在加工,不论产品是否加工完毕,工人紧急关掉流水线走人,车间主任愿意吗?管理人员愿意吗?哪怕是工人自己愿意吗?特别是,不少企业实行计件工资的今天,更不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实际上各步骤在产品完工程度就是该步骤在产品以前各工序定额工时之和除以完工产品工时定额耗用量。

六、工资的发放问题

对于企业的职工薪酬,企业从“应付工资”的核算,转为“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会计实际工作中,像银行存款日记账对账问题、商业票据的处理、预借差旅费问题、假退料问题等方面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差距问题还有很多,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赘述。

企业制度汇编篇2

合并财务报表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证券化、集团化的产物,是在美国兴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就在税法中要求子公司与母公司合并缴纳税款,从而推动美国的控股公司使用采取合并报表。在20世纪中叶,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上市公司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必须提供和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作为上市公司必须遵循的一项要求和义务,从而推动了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美国的成功,也使其他国家争相学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发达国家开始陆续使用合并财务报表,如英国1948年在公司法中规定,企业在拥有子公司时必须在提供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反映企业集团财务报表。日本在1977年开始,要求编制和公布合并财务报表,并制定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及规则。为协调各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开始制定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准则。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带动了很多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一些企业也开始逐渐公开发行股票,在深圳、香港、上海等地进行上市交易,还有一些企业远到纽约等地进行股票上市交易,而一些股份制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上市市场的需求,则开始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而我国的证监会为了保证股票市场的规范进行,也要求企业在制定会计信息时,使用合并财务报表。与此同时,为满足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编报,财政部于1995年初实施了《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第一个规定。2006年2月,适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我国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每33号――合并财务报表》。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国有企业均采用此项准则。

合并财务报表也是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的一部分,除了一般报表的特点外(如报表类型结构大致相同,对报表时间质量要求相同),相对于个别财务报表(指单个非集团化企业单独编制的财务报表),它具有以下特点:

1.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是集团(子公司与母公司构成的集团)的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财务经营等进行反映,而且反映的对象通常都是由法人群体构成的会计主体,它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主体,同时也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但也有一些个别合并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财务经营等进行反映。

2.通常情况下,合并财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下的母公司进行编制的,而对于一些个别的财务报表则是由独立法人企业进行编制的。相比来看,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拥有子公司的母公司进行编制的,而企业则是由独立法人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但这并不是说,未拥有子公司的企业就不需要掌握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资料,因合并报表虽由母公司有关人员着手编制,但要编制好集团的合并报表,却需整个集团上下全体有关财务报表编制及管理人员的相互配合方能完成,如统一执行集团内部会计政策,核实、提供会计期间各级投资变动情况,提供、核实、汇总集团本级与子公司间及子公司与子公司间的关联往来、交易等事项,均需所属子公司为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提供详细准确的基础资料。可以说,合并报表的编制,是一项凝聚着集团上下财务报表编制及管理人员心血的综合性工作。

3.合并财务报表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它们之间的编制方法也不同。企业编制个别财务报表,从设置账簿、编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都有一整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而合并财务报表不同,它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消有关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而编制的。换句话说,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下属各级企业的个体财务报表(或合并报表)质量。

合并财务报表也不同于汇总财务报表。汇总财务报表主要是指由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所属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对其各项目进行简单加总编制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与其相比:

首先,编制目的不同。汇总财务报表的目的主要是满足有关行政部门或国家掌握了解整个行业或整个部门所属企业的财务经营情况的需要,带有一定的行政计划色彩。如省二轻总公司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汇总的全省二轻行业生产经营和财务报表,是基于省二轻行业管理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功能。合并财务报表与其不同,它主要是为了债权人以及所有者对集团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资金流动等情况的了解,满足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其次,两者编报范围存在区别。汇总财务报表在编报时,主要是将企业的财务隶属关系作为其编报参考依据,即通过企业在行政管理上是否归属于其管理范围,但并不考虑与该企业是否存在产权、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关联。合并财务报表则是以母公司对另一企业的控制关系作为是否纳入编报范围(即合并范围)的依据,是以产权为纽带的。

最后,两者所采用的编制方法不同。汇总财务报表主要采用简单加总方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则必须采用抵消内部投资、内部交易、内部债仅债务等会计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后编制。以二轻集团2010年度报表为例,汇总口径资产总额56亿元,负债29.6亿元,所有者权益26.4亿元。而合并口径资产43.4亿元,负债27.4亿元,所有者权益16亿元。汇总口径营业收入68.6亿元,利润总额4.39亿元。而合并口径营业收入49.6亿元,利润总额3.08亿元。可见,合并会计报表的数据一般要比汇总报表数据小,两者之间的主要差额表现在:其一,非控制的参股企业如杭州市松下马达公司、杭州乐金化妆品公司等按规定不在合并报表内而在汇总报表内反映。其二,合并报表还有抵消内部债权债务投资等8亿元,抵消内部交易6000万元等。

合并财务报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对外提供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情况,从而为债权人以及相关人员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数据。而企业在进行控股经营时,子公司与母公司都是以独立法人实体而存在的,并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因此需要子公司与母公司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财务报表,进而对本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映,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财务报表不能将企业集团的整体信息进行反映,只是对个别公司经营情况的反映。因此,要对控股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则需要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合并,通过合并财务报表提供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集团管理当局强化对被控股企业管理的需要。

如果以集团简单的财务汇总数据反映集团的整体财务状况,则会因关联往来、投资等因素,虚增其资产、负债及权益。采用合并财务报表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其次,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人为粉饰财务报表情况的发生。具体可以表现在:一些控股企业会因为子公司是其从属公司进而对其进行控制,通过在内部进行价格转移的方式,向子公司进行原材料的销售、高价收购子公司的销售产品等活动,通过转移利润的方式避税。此外,还有一些控股公司在集团内部对其他企业进行高价销售,用来购买其他企业的原材料等,实现亏损的转移。而通过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可以将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收入及利润予以抵消,使财务报表反映企业集团真实客观的财务和经营情况,有利于防止和避免控股公司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的发生。

集团自2009年度统一会计政策、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只有在编制年度会计报表时才逐级合并编制集团的合并报表,而月度报表中仅以汇总数据反映集团的经营及财务状况。上述处理方法已经不能反映集团日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也不符合目前国家财务报表的主流趋势。集团领导非常重视联合并财务报表的工作,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其重要性和对我集团的意义。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财务部采取多项措施,加深各级领导的关于合并报表重要性的理念,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加大事务所审计力度。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月度会计报表合并,以满足管理层对集团日常管理的需要。2011年度,因联社申请在银行间公开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需提供季度及中期合并报表信息。在公开市场披露联社合并报表信息,既是集团走向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促进各企业管理水平的有力措施之一。及时准确提供各自的(合并)会计报表,也是各企业法定的义务和责任。期待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群策群力,集团的财务管理水平能不断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2]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3版

作者简介:

企业制度汇编篇3

关键词:现金等价物;应收票据;现金流量表

1998年财政部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并在我国企业中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这标志着在我国编制了5年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正式被现金流量表替代,顺应了国际通用会计报表体系的发展趋势。2001年财政部在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具体国情情况下,对该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包括现金流量表等在内的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方面要求企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对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企业在执行该项准则的过程中,因应收票据核算内容认识及处理方法的不同,造成现金流量表会计信息的影响。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及编制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信息,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二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三是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净流量的因素,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量的角度了解净利润的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现金流量表以现金及现金等物为基础,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编制,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提供以净利润为基础调节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则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编制的,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相比,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缺少主观判断,所以被人们视为更具有客观性。

二、应收票据核算的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在“应收票据”科目核算。应收票据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实现时没有收到现金,而收到了客户的商业汇票而形成的票据,是企业在赊销业务中产生的。应收票据核算内容是企业持有的,还未到票据上规定的付款日期,尚未兑现的票据,主要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是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承兑申请人在汇票到期前应将票款足额交存银行。银行承兑汇票自出票日至到期日最长期限不得超过6个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必须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严禁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对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条件十分严格,尤其对申请人的资信、具有支付票款的可靠资金来源和能力特别重视。

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日臻完善,企业间或企业与个人的经济业务往来,更多是通过银行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结算的。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和低风险,承兑申请人持银行承兑汇票可以与收款人办理经济业务的款项结算,交付银行承兑汇票给收款人。收款人可根据交易的需要,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其他债权人;收款人或持票人也可根据需要,持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质押或贴现以获得资金。对于承兑申请人来说,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减少企业银行贷款,减少资金占用。在国内企业界,当银行承兑汇票处于流通状态时,它的这种结算方式,就是资金的替代物,因此已成为企业间结算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企业“应收票据”会计科目核算的内容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

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认识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规定,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能随时用于支取的存款不属于现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由上所知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只对现金等价物中的“期限较短”做出了解释,其他三个条件的具体涵义都未作进一步说明。并且说明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编制报表的难度,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判断来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这规定虽然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但很可能导致企业主观臆断、或是无所适从,甚至通过“适当的判断”来谋求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从而带来新的报表粉饰问题,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企业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流动性强、信用保证程度高,期限最长的为六个月,一般无回收风险,且可根据企业需要随时用于贴现或质押,具有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的特点,已符合现金等价物的确认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延期信用证等,企业通常是作为现金等价物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核算上,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对经济实质的尊重,应将其作为现金等价物在现金流量表内进行相应的反映,这样才能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四、应收票据核算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是最主要的内容,这是因为经营活动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核心和重点。在大多数企业中,企业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都是为经营活动服务,作为一个健康运转的企业,经营活动应当是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现在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主体,分析应收票据核算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第一,现代的经济是一个市场经济,其核心是平等市场主体之间的商品交换,而信用的发展是商品市场交换和消费得以发展的动力,因而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信用经济,在生产环节当中我们需要通过外部的融资或者贷款、或者获得股权的扩张来扩展我们的生产规模。在销售领域我们需要有赊销的行为,或者是预付的行为,商品与劳务的赊销与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虽然大多数企业更希望现销而不是赊销,但竞争的压力迫使许多企业提供信用业务即赊销,以便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实行赊销或赊供的结果,一方面可以扩大销路,增加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此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即包括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现金和本期收到的预收账款,也包括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在本期收到的现金。同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即包括本期购买材料、商品、提供劳务等支付的现金和本期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现金,也包括本期支付前期购买商品、提供劳务等应付款。

第二,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的勾稽关系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1+17%)+预收账款增加额-应收账款增加额-应收票据增加额;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增加额)×(1+17%)+预付账款增加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付票据增加额。但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7号,明确说明银行承兑汇票不属于现金等价物。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销售产品取得银行承兑汇票而非货币资金,又将这些应收票据背书后支付供应商货款,或者向银行贴现以获得现金,或者对同一公司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进行转抵等,都会造成企业按直接法编制,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出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现金流量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一致的问题,造成营业收入与现金流的偏离,破坏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之间的逻辑勾稽关系。

第三,由于上述原因对现金流量表造成的影响有。

一是尽管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支付供应商货款时,起到了“支付工具”的作用,但却不能计入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就是说,这部分通过应收票据进行的相关销售与采购,事实上游离于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之外。

二是如果将应收票据进行贴现,虽可获得现金,但却具有了筹资的性质(根据财政部于2004年5月28日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的规定),收现额应计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低估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

三是如果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用以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那么现金流量表怎么这一交易。如果现金流量表不反映则会少计企业的资本支出,从而影响人们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

四是对同一公司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转抵行为,不在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同时反映这部分业务,也就没有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内容,使报表使用者不能获取充分的财务信息。

五、对现金等价物确认的建议

第一,对现金等价物的范围给予明确的界定和统一,改变企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有关项目的归类及特殊业务处理应给予明确的答复。

第二,对银行承兑汇票应纳入现金等价物的范畴,并在现金流量表中体现。因为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现金等价物核算应该更有助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第三,对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反映,增加用应收票据背书偿付货款不涉及现金收支的经营活动方面的补充资料。

第四,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转抵行为,应同时增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收到的现金”,并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大力.关注票据化现金流[J].证券市场周刊,2006(36).

企业制度汇编篇4

(一)新设行政单位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判断科目性质能力,识别原始凭证能力,判断经济业务类型并正确使用收、付、转记账凭证能力,登记日记账能力,运用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账能力,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账簿能力,对日记账结账能力,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账簿能力。2.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会计假设、行政单位会计要素、行政单位会计等式、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关系、收付实现制、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二)商品流通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判断购销业务能力,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能力,登记三栏式明细账能力,汇总记账凭证能力,核对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能力,运用补充登记法和部分红字冲销法进行更正错账能力,年度结账能力。2.知识目标。掌握企业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熟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掌握权责发生制的含义;掌握销售过程中所涉及账户的性质和用途;掌握账簿分类、平行登记的要点;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错账更正方法。

(三)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1.相关能力。包括新会计年度启用账簿能力;正确使用通用记账凭证能力;登记多栏明式细账能力;编制科目汇总表能力;运用企业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登账能力、对账能力;运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能力;月份结账能力。2.知识目标。熟悉工业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筹集资金过程、生产过程、利润计算过程中涉及的账户及其用途;利润计算过程;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二、子项目和能力分解

(一)“新设行政单位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建账、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登记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日记账和总账的结账(日结和月结)、编制报表等8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建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给新设单位建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的种类,启用账簿规则,账户的性质和结构。2.“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能规范地书写数码字,能正确填制支票、缴款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票据的种类和支票的填制要求、会计主体假设,原始凭证的分类。3.“编制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正确填制收款记账凭证和付款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库存现金”科目和“银行存款”科目的用途;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需要学习的理论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4.“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登记日记账各栏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记账规则。5.“逐笔登记现金总账和银行存款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逐笔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记账凭证账务处理。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会运用划线更正法更正错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错账种类和错账更正方法的类别、账实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7.“日记账和总账的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结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日记账的“日结”和总账的“月结”的结账方法。8.“编制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能读懂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结构。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关系。

(二)“商品流通企业12月份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分析处理11月份账簿记载、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明细账、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8个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分析处理11月份账簿记载”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解决相邻月份数据关系,需要掌握的是企业会计要素、企业科目、账户和会计等式、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各种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期初余额试算平衡。2.“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会填制发票、进账单、商品入库单;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熟悉发票制度和增值税的计算;商业企业的业务流程、支票结算方式、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和商业汇票结算方式。3.“编制记账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熟练地使用收、付款记账凭证,会使用转账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理论是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主营业务收入”账户、“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库存商品”账户、“销售费用”账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本年利润”账户的用途。4.“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明细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和三栏式应收账款明细账和应付账款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平行登记。5.“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根据收、付款记账凭证编制汇总收款、汇总付款和汇总转账凭证,会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核对,能对“记账凭证上科目运用正确而金额错误情况下发生的错账”进行错账更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总账与其所属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补充登记法和部分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的技术要点和适用范围。7.“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月结”和“年结”。三栏明细账的“月结”和“年结”。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结账的方法、期末试算平衡。8.“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利用企业会计等式查看资产负责表和利润表的构成,能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填列资产负债上的存货项目、货币资金项目、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应收票据项目、应付票据项目;填列利润表的营业收入项目、营业成本项目、销售费用项目、营业利润项目、利润总额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和资产负债表结构。

(三)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项目。划分为“年初建账”子项目、“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编制通用记账凭证”子项目、“登记多栏明细账”子项目、“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子项目、“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结账”子项目、“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会计资料的整理子项目。各子项目的能力目标与相关知识阐述如下:1.“年初建账”子项目。本子项目的能力目标是会正确启用新会计年度账簿,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账簿的启用规则,企业账户的性质和结构,“实收资本”账户、“短期借款”账户的性质和用途。2.“填制原始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熟练填制“发票”、“领料单”、“收料单”、“工资结算汇总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能识别资金筹集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始凭证。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是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牵制关系。3.“编制通用记账凭证”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判断经济业务性质、会使用通用记账凭证,需要掌握“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原材料”、“财务费用”等账户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等账户的用途,了解企业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4.“登记多栏式明细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使用多栏式明细账,能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会按照“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会填制“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已销售商品成本计算表”,会编制产品入库、出库业务的记账凭证;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产品成本计算程序。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会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需要掌握的知识是发生额平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6.“对账和错账更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采用“账证核对”、“账实核对”来对账,会对“记账凭证上科目错误而产生的错账”进行错账更正。需要掌握的知识是财产清查的意义和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错账的种类、错账更正方法和各自的适用范围。7.“结账”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月结”,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结账的种类、结账前的准备工作。8.“编制会计报表”子项目。能力目标是在查阅资料的情况下,能对简单经济业务编制会计报表、填列利润表的“本期金额”栏。需要掌握的知识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编制利润表的理论依据;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关系;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的关系;利润表要素与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关系。9.“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子项目。能力目标是会装订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会计档案保管期限。

三、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基础会计实务》课程不但在内容的依据方面把“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主线”转变为了“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而且设计出了三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可迁移能力”,突出了实用性、覆盖性和综合性。每个综合项目下面又按照“建账、取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账、对账和错账更正、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程序分别设计了单项项目,用于训练学生的“单项能力”。将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借贷记账法、平行登记、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基础理论,设置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根据工作需要分别融合到“新设行政单位经济业务”项目、“商品流通企业12月经济业务”项目和“工业企业1月份经济业务”项目等三个综合贯穿项目中,实现了理实一体化。四平职业大学的《基础会计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在突出工作过程导向、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方面有了一定的突破。

企业制度汇编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对外经济业务越来越多,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在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时,需要对不同的货币所表述出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由此而产生了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本文主要针对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探究。

关键词 外币报表 折算差额 会计技术

一、国内外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之比较

目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时态法和现行汇率法。在外币报表的折算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选择合适的折算汇率,另一个就是处理折算差额。在折算汇率的选用上,比较流行的是时态法、现行汇率法这两种,并且所选择的折算方法也关系到折算差额的处理。

(一)国际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

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形成的会计环境不同,导致各国在折算方法的采用上存在差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主要有:

1.美国。美国1981年公布的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外币折算》,规定外币折算的目标是,在合并报表中应反映各合并主体以功能货币表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求提供企业现金流量和股东权益的预期现金流量相一致的信息。功能货币是指国外主体从事经营活动主要经济环境内的货币,国外主体按其经营所处经济环境的不同,分为自主经营的国外主体及母公司经营两类。前者是以当地货币功能货币,报表折算采用现行汇率法,折算差额以折算调整额列于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内,作递延处理;后者以母公司货币为功能货币,报表折算采用时态法,折算差额以折算损益项目列于损益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大多数国外主体来说,往往选择当地货币作为功能货币,因此现行汇率法成为一般折算方法,而时态法就变成特殊情况下的折算方法了。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3年7月第21号国际会计准则《外币汇率变动影响的会计》正式,它与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在实质上并无多大区别,但在对折算差额的处理上体现了灵活性:

(1)与长期货币性项目有关的外币折算损益可以在货币性项目的存续期内递延摊销。

(2)对由于恶性通货膨胀所引起的折算差额,可以作为成本的调整数记入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条件是每次调整后的账面金额应不高于重置成本,不高于通过使用或销售这项资产可以收回的金额。

(二)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企业在将外币报表折算为人民币时,根据现行的汇率进行折算。首先在对企业境外经营财务报表进行折算前,应当调整境外经营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使之与企业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相一致,然后再根据调整后的外币报表,按照以下方法折算:一是对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二是对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三是对于折算过程中产生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作为“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列示。

二、会计技术处理之比较

在会计上,处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递延法,另一种是当期损益法。递延法主要是指,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不与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项目进行合并,而是单独记载到所有者权益中,作为递延处理。而当期损益法则是说,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以“折算损益”科目记录到本期损益表中,合并后体现到“留存收益”科目中。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的是递延法。

在递延法处理的情况下:将折算差额列入所有者权益,并单列项目反映。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外币会计报表折算差额只是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负债项目用另一种货币等值反映所产生的,本质上并不产生损益,如果将折算差额计入损益,将导致对企业盈利情况的误导。递延处理有利于保持会计报表有关项目原有的比例关系,便于进行财务比率分析。

在当期损益法处理的情况下:将折算差额计入损益,列入利润表,主要考虑是,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所承受的汇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将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才能真实反映企业所承受的汇率风险。这样做的不足是,将折算差额反映在损益中,将未实现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有可能引起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对折算差额的会计处理也有一些变通方法,比如,将折算差额借方发生额,即折算损失,计入损益;将折算差额贷方发生额,即折算收益,加以递延,计入所有者权益。

三、我国合并会计报表中对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不同处理

我国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已经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但仍有部分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因这两种会计制度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一样,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处理也不一致,以下为该两种核算方法下的会计处理。

(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处理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当子公司按照现行汇率法折算个别报表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单列在子公司所在者权益内反映。由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为非货币性项目,在其向子公司投资时已按投资当时的历史汇率折算;在随后采用权益法核算对子公司年度留存收益(年度净利润减年度现金股利分配)按其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时也是按子公司取得净利润当年的平均汇率或现金股利宣告日的历史汇率折算。因此,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总体反映的是历史汇率。

当母公司将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成母公司的报告货币以便编制合并报表时,按《合并报表暂行规定》的要求,子公司的净资产是按报告年末的现行汇率反映的,其资本项目应按母公司投资时的历史汇率折算,留存收益按取得或形成时的历史汇率折算,按现行汇率折算的净资产与按历史汇率折算的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就是外币折算差额。

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时,企业根据《合并报表暂行规定》,对这一外币折算差额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将按历史汇率反映的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现行汇率反映的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折算数(包括外币折算差额)抵销后的借贷差额全部列作合并价差,并列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合并长期投资项目内。二是在编制抵销分录时,不将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中的“外币折算差额”项目加以抵销,即将其直接过入合并报表,单独列示在合并所有者权益中。对于第一种方法,在抵销时借贷不相等而产生的合并价差不仅包含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商誉(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净资产公允价值差额),还包括外币折算差额,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合并产负债表上被隐藏在合并价差中使得国外子公司净资产的汇率变动风险根本没有得到反映,合并报表和子公司外币折算报表对外币折算差额的列示显然很矛盾。而第二种方法,虽然符合外币报表折算差额的含义和性质,但数额不正确。因为这一差额并不是母公司享有的份额,它包含了少数股东权益应享有的份额。

(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当子公司按照现行汇率法折算个别报表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也是单列在子公司所在者权益内反映。但因为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的是成本法核算,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先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调整的过程中,对子公司当年形成的净利润,按持股比例计算份额增加投资收益,并对期初应享有的投资损益增加期初未分配利润,两者之和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项目金额。

对于子公司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母公司也应按持股比例计算所享有的权益份额,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和“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项目金额。然后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对子公司的净资产进行抵销时,应编制如下抵销分录:

借:子公司净资产项目(含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子公司折算后的报表金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母公司按权益法调整后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贷:少数股东权益(少数股东对子公司净资产的权益份额)

由此可见,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对子公司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处理比《企业会计制度》更规范和合理,它把《企业会计制度》合并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正确地反映了母公司所拥有的权益。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外币折算.

[2]贾利平.外币报表折算的国际比较.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24-25.

企业制度汇编篇6

简答题1、简述资产负债表法下所得税会计的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3)确定暂时性差异(4)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额和转回额(5)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6)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2、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1)编制钱前准备(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3)将个别财务报表数据计入合并工作底稿(4)

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从而注重会计和税法在收入和费用确认上的时间差异。资产负债表法基于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认为,企业的收益使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加额。在资产负债观下,只要企业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收益属于经济收益,即考虑交易因素的影响,也考虑非交易因素的影响。4、说明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各有什么特征?答:一般物价水平的特征(1)以等值货币为计价单位(2)以历史成本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准(3)不单独建立账户体系进行核算;现实成本会计的特征(1)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2)以资产的现时成本和个别物价水平变动为计价基础(3)建立现实成本会计账户体系进行日常核算。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应注意哪些问题?(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2)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处理(3)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a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b未来很可能或得用来抵扣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4)非同一控制下得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以确认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余额(5)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6、简述现时成本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答:现时成本会计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确定和反应企业各项资产的现时成本;计算企业的持有资产损益;以本期现时收入和所耗资产的现时成本计算企业的现时成本收益;编制现时成本会计报表。7、确定业务分部应考虑哪些因素?(1)各单项产品或劳务的性质(2)生产过程的性质(3)产品或劳务的客户类型(4)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方式(5)生产产品或提供

劳务受法律行政法规的影响。8、简述合并会计报表的三种合并理论?(1)母公司理论,是指站在母公司股东的立场上,将合并会计报表视为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反映范围的扩大,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充。包括两个基本观点a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b以是否形成控制作为确定会计范围的标准(2)实体理论认为,企业集团是各成员企业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中各成员企业地位是平等的,合并会计报表是整个经济联合体得会计报表,率法。现行汇率折算法采用单一汇率对各项资产、负债项目进行折算,等于是对各项目乘上一个常数,因而简便易行。而且对于折算后报表中各项比例关系仍能保持原外币报表中个项目比例关系,能较符合实际的进行财务指标计算。14、简述合并财务报表的含义与特点?答: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有母公司根据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综合反应企业集团主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为整个经济联合体服务的。(3)所有权理论是指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强调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对其应有所有权的企业的资产、负债和当期实现的损益,均按照其拥有所有权的比例合并计入合并会计报表中。 9、说明时态法的含义和基本内容?答:时态法指要求现金应收和应付项目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当时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依据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在外币报表中的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都要在按现行汇率折算。非货币性资产按历史成本表述的要按历史汇率折算,按现行成本表述的要按现行汇率折算,收入和费用按交易发生日得实际汇率折算。10、简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特点及核算方法?(1)是非关联的企业之间进行的合并(2)合并以市价为基础,交易对市价相对公平合理。正因为如此,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可以视作合并一方以市价购买被合并方的净资产,因而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购买法视企业合并为购买行为,注重合并完成日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要求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取得的资产和负债。11、简述应纳如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范围?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要包括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被投资企业和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1)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企业(2)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3)某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12、简述清算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改变?(1)对会计对象的改变(2)对会计科目的改变(3)会计假设的改变(4)会计核算基础的改变(5)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变。13、说明现行汇率法的含义和基本特点?答:现行汇率法是将列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外币资产项目和外币负债项目,均根据编制报表日的现行汇率进行折算,因而它是一种单一汇

务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特点(1)合并会计报表的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复合会计主体(2)是有企业集团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母公司或子公司编制(3)是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4)合并会计报表有其独特的编制方法。15、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需要进行抵消处理的项目有哪些?(1)集团内部销售商品、提提供劳务产生的现金流量抵消(2)集团内部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消(3)集团内部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产生的现金流量抵消(4)集团内部以现金结算债权债务产生的现金流量抵消。16、租赁业务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类?各自有何特点?答:(1)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2)在经营租赁中,出租人拥有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和保有风险与报酬;承租人是因资产使用的临时需要,但并不准备拥有资产设备(3)在经营租赁中,租赁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可转让给承租人,承租人在租赁期内要承担租赁资产的折旧、修理以及其他费用。17、简述递延税款科目核算的内容?(1)属于双重性质的科目,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数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数额(2)贷方反应企业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未来应交的所得税数额,以及本期转回原以确认的可递减的本期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数额(3)借方反应企业本期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未来可递减的所得税数额,以及本期转回原以确认的本期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数额(4)期末余额在贷方,成为递延所得税负债(5)期末余额在借方,成为递延所得税资产。18、根据1995年财政部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我国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的有关规定是什么?(1)所有资产负债类项目均按照合并会计报表决算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2)所有者权益类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均按照发生时的市场汇率折算为母公司的记账本位币(3)“未分配利

润”项目折算后的利润分配表中该项目得数额作为其数额列示(4)折算后资产类项目与负债类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合计数差额,作为报表折算差额在“未分配林润”中单独列示(5)年初数按照上年折算后的资产负债表数额列示。19、融资租赁会计核算原则中,对承租人的要求是什么?(1)企业以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其他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原价(2)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负债作为企业长期负债处理(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和账务处理方法,与自有固定资产的提取及账务处理方法相同(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行的修理费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的处理方法一致(5)对租赁资产的改良工程支出,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并按一定期限摊销(6)租赁期满后,按照租赁协议,如果承租人以较低的价格购买。20、简述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范围?(1)母公司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2)被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a与被投资企业的其他投资者达成协议,并通过此协议持有该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的表决权b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c有权任免公司董事会等类似权力机构的多数成员d在公司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中拥有半数以上投票权。21、什么是即期汇率?什么是远期汇率?远期汇率有哪两种表示方法?答:即期汇率是指外汇买卖成交价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远期汇率是指对于预订的外汇买卖,按事先约定的将来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表示的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标明远期外汇汇率的实际汇率二是用升水、贴水和平价之间标明的远期汇率。22、与一般企业会计相比,上市公司的会计有哪些特点?(1)资本筹集上的多元化(2)在成本费用处理上扩大了准备的提取范围(3)利润分配的复杂化(4)会计信息的公开化。22、简述合并会计报表的额一般程序?(1)设置合并会计报表工作底稿(2)将个别会计报表数据过入合并报表工作底稿(3)计算工作底稿中个项目合计数(4)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中抵消分录并过入合并工作底稿(5)计算工作底稿中合并会计报表各项目得合并数(6)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个项目的合并数填列合并会计报表。23、简述汇率的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特点?(1)直接标价法特点是外币数固定不变,本国货币数随汇率高低发生变化,本国

企业制度汇编篇7

近年来,淮安市财政局紧紧围绕服务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服务企业发展中,不断创新各项举措,加大为企业服务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水平,促进企业增产增效。财政服务发展、保障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得以切实增强,较好地服务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健全联络制度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因此,构建服务企业的联络制度显得很有必要。

淮安市财政局研究建立了服务企业联络制度,努力营造为企业发展“101%满意”的服务氛围。制度规定,局党组全体成员每人均挂钩服务一户市直重点企业,并明确一名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每月至少上门为企业服务一次,服务内容包括:

关注企业运行态势。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和情况,分析企业财税收入完成进度情况。

促进企业用好财政政策。通过免费提供政策汇编手册、财政网站等多种方式,及时向企业提供最新财政政策和信息咨询。

积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努力帮助企业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与倾斜。

努力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协调企业在融资、担保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正常有序。

协助企业做好生产要素配置。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投入建设中用工、用地、环保等方面的困难,支持企业加大投入,加快发展。

协调企业财税收入征缴中有关问题。及时关注在财税体制、税收上缴等环节中的出现的问题,保证各项财税收入及时入库。

协调做好减轻企业负担问题。了解企业付费等企业负担情况,努力帮助解决对企业乱收费、乱摊派问题,减少企业不合理负担,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免费为企业提供政策业务和财会知识的培训。每年举办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宣传,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多项制度的实行,有效的帮助了企业夯实基础、解忧克难。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全市经济形势预测的科学性,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要政策到送政策

针对以往企业到政府部门找政策、要政策的状况,淮安财政局专门组织人员编印了《财政扶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汇编》汇集了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企业发展、扩大内需、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四大类扶持政策文件共88份,供广大企业管理人员学习、研究、参考。

为扩大政策的普及面,他们利用每月上门服务的机会送《汇编》到企业,并根据企业各自不同特点,财政工作人员与企业共同研究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和科学可持续发展之道。此举受到了各企业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誉,一方面了解了企业的发展需求情况,另一方面为企业最大限度的争取了政策扶持。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高财政干部执行政策、强化服务的水平,该局在《汇编》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了《财政支持企业发展政策知识手册》,以问答的形式对《汇编》所涉及的内容进行解析。

突出重点

淮安财政局始终围绕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着力扶持淮钢特钢、天淮钢管等特钢行业重点企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做大做强淮安市特钢主导产业,加大产业链延伸。

(一)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

近年来,淮安市财政积极组织特钢产业重点企业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财政扶持政策,尤其是对特钢产业和特钢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两年来,该市财政为特钢产业共计争取各类扶持资金2475万元。

2009年初,为应对金融危机,推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对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政策扶持。根据文件精神,淮安市财政部门积极与该市符合申报条件的重点企业进行对接,及时组织淮钢特钢等重点企业上报项目,并专人负责跟踪项目挑选、评审等各个环节,该局领导也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与省厅做好协调、沟通工作。

(二)推进产业升级

淮安市财政部门通过各项财政政策促进特钢产业不断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效益之路,低碳之路。淮钢集团拟上三期技改,面临资金压力,该市财政局通过运作,及时解决了5000多万的土地拆迁资金,使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得以顺利实施。2009年,淮安市财政局为淮钢特钢有限公司从省财政厅争取了新产品“高耐磨钢球用钢”30万元的新产品补助资金,促进企业加快新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进程,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着力资金、政策倾斜

淮钢特钢有限公司作为该市特钢行业龙头企业,它的发展快慢直接左右特钢行业发展速度,淮安市财政局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及时将市相关资金扶持政策予以聚焦。2009年市工业企业大产业项目资金安排也主要集中在三大千亿产业,资金占总量70%。2007年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对淮钢特钢有限公司的大棒材等技改项目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几年来,淮安市财政共支持淮钢各项技改项目补助资金1388.82万元。为支持淮钢特钢有限公司重组“ST张铜”上市,市财政也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为企业“借壳上市”打下基础。

创建联席会议制度

近年来,随着“外资高地”“台资高地”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该市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于开放型经济,特别是策应世界经济复苏带来的开放型经济的恢复性增长,该市财政部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和酝酿,会同相关部门提请市政府建立了涉外经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财政、商务、海关、国税、人行等十个部门组成,每季度召开一次,并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分析开放型经济发展运行的情况和特点,探讨和解决开放型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交流相关信息,研究扶持政策以及措施。

会议通过情况通报、信息交流、研究探讨、协调联动,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共同解决涉及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既是了解开放型经济发展状况的平台,也是政府开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的组织,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模式。

构建企业管理系统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可加强重点企业的服务与联系,及时了解市属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与重点企业财务信息的交流,为经济运行和财税收入的预警预测提供资料。

企业制度汇编篇8

一、服务外包及其行业发展现状

(一)服务外包的内涵

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企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由服务外包提供商向外包发包商提供包括IT系统架构、应用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优化在内的产品支持与服务,达到后者业务目标的经济活动。

服务外包具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信息技术外包(ITO,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是指服务外包发包商委托服务外包提供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的服务,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银行数据、信用卡数据、各类保险数据、保险理赔数据、医疗/体检数据、税务数据、法律数据(包括信息)的处理及整合; 系统应用服务:信息工程及流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远程维护等; 基础技术服务:承接技术研发、软件开发设计、基础技术或基础管理平台整合或管理整合等。二是商业流程外包(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指服务外包发包商将一个或多个原本是企业内部的职能外包给外部服务提供商,由其按照协议进行服务流程管理、运营和维护服务等,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企业各类内部管理服务,包括后勤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工资福利服务、会计服务、财务中心、数据中心及其他内部管理服务等;企业业务运作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销售及批发服务、产品售后服务(售后电话指导、维修服务)及其他业务流程环节的服务等;供应链管理服务:为客户企业提供采购、运输、仓库/库存整体方案服务等。三是知识流程外包(KPO,Knowledge Process Outsourcing),是指位于企业流程价值链高端的、高知识含量的外包业务,其核心是通过提供业务专业知识而不是流程专业知识来为客户创造价值,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研究,股票、金融和保险研究,数据的检索、分析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企业和市场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网页设计、动画和模拟服务,律师助理业务服务,医疗服务,远程教育和出版,药物和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网络管理和决策辅助系统。四是研发外包(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主要是指以生物医药、IC、汽车、动漫等研发设计、开发为主的外包业务,主要包括为汽车制造业与动漫业提供研发设计,为各大药企提供新药产品开发、临床前试验及临床试验、数据管理、新药申请等技术服务等。

根据服务外包承接商的地理分布状况,服务外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离岸外包,外包工作跨境完成,转移方与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不同国家;二是境内外包,外包工作在境内完成,转移方与为其提供服务的承接方来自同一个国家。

(二)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的特点

总体上看,中国的服务外包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尚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市场总体规模较小且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小,服务能力低;承接的是产业链的最底层,缺乏自主品牌;人才层次不高。

中国服务外包所承接的主要业务集中于劳动密集型领域,行业结构体系比较落后,即使在承接高端领域金融服务外包的上海,也只是以附加值较低的呼叫中心服务为主,较高层次的金融后台技术服务、金融分析等尚还没有发展起来。这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服务外包利润很薄,属于低附加值的“来料加工”模式,不利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品牌的形成。

尽管如此,由于高速增长的国内经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先进的基础设施,中国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方面还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09年底,中国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为主的企业已超过8000家,从业人员超过170万人。2009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新增就业70万人。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将达到1.65万亿~1.8万亿美元。众多跨国公司和金融机构为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把更多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这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优势产业集中在软件外包。2003~2008年年均增速为40%,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尽管2009年增速大幅下滑,但软件出口依然保持着强劲的正增长。预料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际软件外包业务继续向中国转移的态势不会改变,随着海外经济体复苏,我国软件外包有望再次进入快速的增长期。二是金融服务外包方兴未艾,国内企业承接的金融外包业务通常是呼叫中心。三是部分中国企业开始涉足发包市场。四是国内一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而且国内一线城市接包后,向二线城市转移的趋势加剧,强化了国内的行业联合。五是有一些规模实力较强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在境外设立研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来开拓国际市场。

二、当前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外汇管理问题

1、政策制定不够系统完整。与服务外包相关的现行外汇管理政策,散落在各项法规中,很多法规还是和外经贸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联合的,时间较早,条款零散,现行的和废止的并存,不便查找。缺乏专门的、统一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难以形成整体的清晰印象,由此带来了执行难度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2、操作层面的规定略显繁琐。一是资本金结汇问题。按现行规定,资本金结汇在20万美元以下的,可直接进入企业的人民币账户,只需在办理下一笔业务时提供本次结汇资金的用途明细清单,对超过20万美元的,银行可凭企业的申请和书面支付命令,将结汇资金转经该企业的人民币账户暂时过渡,并在两个工作日内支付给最终收款人。服务外包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于初设立的外资服务外包企业来说,购买固定资产和设备用汇占比不大,资本金结汇主要用于支付员工工资,而支付员工工资的结汇资金不存在划转第三方的可能,因此,服务外包企业往往采用了分拆结汇的方法以避免结汇的真实性审核,提升了企业的结汇成本。二是外币现钞的提取。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出境接受培训非常频繁,特别是在服务外包合作早期的磨合阶段,人员面对面沟通尤为重要,但按照现行外汇管理政策,企业从外汇账户中支取超过等值1万美元现钞要经过外汇局核准。外包企业人才培训提取大额差旅费如果按规定执行,手续比较繁琐。三是境内关联公司非贸易代垫款的收付。服务外包型跨国公司在境内设立外包基地或设立分子公司、合资公司和研发中心,其境内子公司代垫境外关联公司员工到境内的差旅费、房屋租赁费等零星费用的情况比较普遍,但现行政策将“以人民币为他人支付在境内的费用,由对方付给外汇的”定性为非法套汇行为,制约了境内关联公司非贸易代垫款的正常收结汇需求。

3、服务外包对外汇资金划转限制提出了挑战。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推进了企业集团经营管理,企业间关联性增强。在资金划拨方面,由于其内部成员公司外汇资金盈缺不一,为提高集团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需要成员公司之间相互调剂外汇余缺,进行资金收付汇的集中管理。另外,为控制整个集团内部风险和防范汇率风险,企业集团也要求实行本外币资金集中管理。但现行外汇管理政策规定:“不同企业之间不得在无真实贸易和投资背景的前提下相互划转外汇资金”。这就制约了包括服务外包企业集团在内的企业发展,使外汇管理政策与外汇资金集中管理的矛盾更为突出。

4、服务外包管理共享平台缺失。服务外包出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货物贸易,又包括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涉及商务、税务、海关、外汇、银行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对服务外包业务的管理也各有所侧重。目前,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尚未建立,不利于信息的沟通和政策协调。

5、服务外包企业融资困难。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处于成长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股份制企业或者民营企业,资金积累少、固定资产少,融资的先天条件差。对中小型企业的银行贷款一般多以固定资产抵押形式出现,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取得信用贷款的可能性基本为零,而且一些担保机构尚未覆盖到这一领域。

6、服务外包外汇统计制度欠缺。一是数据来源过于分散。目前服务外包的统计数据中实物报关的软件出口数据从海关获得,非实物的取自于国际收支跨境收支监测系统“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项下,数据来源分散易造成数据漏统计。二是现行系统不够完善。在新版《国际收支交易编码表》中,并未为“服务外包”单设交易编码,在日常查询时只能通过查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中的相关栏目手工加总,费时且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三、进一步完善服务外包外汇管理政策的对策建议

1、完善服务外包政策,创建良好的外汇政策环境。一是出台统一的服务外包外汇管理政策。在整合现有的相关外汇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并出台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统一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形成专门的、统一的法规。二是明确将服务外包业纳入服务贸易管理范围。针对服务外包的多样化交易形式,制定不同的管理要求和标准,如对软件出口采用网上传输方式的,外汇指定银行可凭企业提供的经商务部门核定的服务外包业合同和发票等凭证为企业办理结汇;呼叫中心服务外包,外汇指定银行可凭企业提供的合同、发票、业务量统计表等凭证为企业办理结汇。三是允许外资服务外包企业盈利前根据实际工资支付需要进行资本金结汇。外商投资的服务外包企业盈利之前可用资本金结汇用以支付工资,在这个期限之前,按照实际工资需要,凭工资表直接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四是简化服务外包类跨国公司非贸易结售汇手续。一方面,取消服务外包类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准入门槛。经信息产业部或科技部等认证部门资格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无需事先经外汇局各分局的资格核准,服务外包类跨国公司即可按照相关文件办理跨国公司和境内关联公司间的售付汇手续。另一方面,明确境内关联公司非贸易代垫款收结汇的规定,境内关联公司可凭申请报告、境外关联公司员工有效身份证件、雇佣证明办理收结汇。制定专门的服务外包结售汇及核销政策,便利服务外包企业办理外汇业务。

2、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互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如将商务部门的服务外包企业申报和统计系统与海关、外汇局进行联网,实现各部门关于服务外包企业资信信息的互通。外汇局对有资质的服务外包出口企业,提供外汇服务的便利。引导企业或主动向商业银行反馈服务外包企业周转资金的贷款需求,建议商业银行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分析、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发放贷款的时间要与服务外包企业业务发展周期同步,为服务外包企业正常融资提供便利。

3、对服务外包企业的正常投融资提供便利。一是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分析工具。服务外包企业的特点是资本金比较小,规模小,大量的都是人力资本,企业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和服务,按照银行传统的贷款规则和方法很难为其提供抵押和担保支持,因此服务外包企业在银行取得信贷资金存在很多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的专门服务部门,简化中小企业审批流程,建立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信贷分析、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二是推动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开发与服务外包企业相适应的贷款工具和信贷产品。比如大多的服务外包企业都是以应收账款的方式来与发包方签订合同,能否以应收账款抵押的方式进行贷款,可以引导银行开发这方面的服务,推动商业银行创新外汇业务产品,提高国际结算的速度。三是从政府角度出发为服务外包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由政府引导扶持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加强与国际主流创业投资基金合作,大力引进风险投资公司,组建专业联盟,构建服务外包的专业风险投融资市场。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或其他的办法的直接融资。建立出口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和提供服务。对服务外包企业实行网上报关,经核准,凭海关手续办理结汇和退免税手续。将服务外包纳入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考核奖励体系。

4、引导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深化外汇服务职能。开展对服务外包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外汇管理知识的培训,引导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如引导企业通过谈判提高服务价格;加快货款收结汇速度,降低汇兑损失;提升服务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对成本优势的过度依赖;选择合适的金融理财产品,做好外汇资产的保值。另外,应为服务外包企业开辟绿色服务通道:一是优化对服务外包企业办理外汇业务的柜台服务和窗口指导,对常规业务,应随到随办,对特殊业务,尤其是有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应特事特办;二是在政府部门编制的服务外包简报或工作手册上普及相关外汇管理知识,最新外汇政策,以扩大外汇政策宣传;三是深入重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现场办公,送外汇政策上门。

5、完善服务外包统计监测。针对服务外包中信息技术外包(BPO)与业务流程外包(ITO)的内容及特点,在新版《国际收支交易编码表》中完善服务外包统计分类,增设服务外包国际收支申报专项交易编码,使商务部门与外汇局对服务外包的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如在国际收支申报编码“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统计项下新设“信息技术外包”子项、在“其他商务服务”项下设立咨询服务等(BPO)子项等。

上一篇:郁达夫诗词范文 下一篇:描写泰山的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