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词范文

时间:2023-09-28 01:25:56

李煜的词篇1

关键词:任纵率真 赋体写作 意脉灵动 明净传神 色淡意远

李煜(937年-978年)即南唐李后主。字重光。洞晓音律,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从政治上来说他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庸君主,做了十四年国君,南唐最终为宋所灭,李煜也随之成为阶下囚。从文学上来讲。他的词改变了花间派丽香艳的艺术风格,提升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抒情内涵。清代的王国维称许为“词至李后主而服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宋初晏、欧诸公,皆自此出,而花间一派微矣”。下面本文主要从抒情风格、语言特色两方面来分析李煜词的艺术魅力,体味其胜似天籁的美妙。任情纵逸、率真明快的抒情风格

李煜是个纯情的词人。叶嘉莹认为他写词时感情的宣泄是无反省无节制的任纵。如同随地显形、姿态百现地倾泻而下的涧流。“经过蜿蜒的涧曲,它自会发为撩人情意的潺溪,经过陡峭的山壁,它也自会发为震人心魄的长号,以最任纵最纯情的感情来反映一切的遭遇。”这一比喻可谓精当至极。精确地分析出李煜词任纵率真的抒情风格。细读李煜亡国前后的作品,其内容与情思尽管有明显的差异,却同样是这种任纵纯真的情感表现。语浅情深皆是因为感情的率真。前期的生活是豪华奢侈的宫中享乐。词中多用形象的艺术画面和具体的环境实物,在细致的铺陈叙述中显示艺术的激情,让人感受到作者情感脉搏的跳动。比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通篇写夜晚深宫中的歌舞宴乐盛况,其间并没有高远深刻的思想意蕴。作者也不假辞藻之美。不见着力之迹,只以自然奔放的笔触。表现出全无反省与节制,完全耽于享乐中的遄飞的意兴,但其中俊逸神飞的兴致元人可及。又如熟知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首句运用单起之调,笔势挺拔。接着写陈设的豪华与的活跃,语短意长,迤逦入胜。下片写佳人舞后的神情和微醉的娇态,与上片一气贯穿,若不经意而运转自如。整首词中盈盈笑语、阵阵歌舞仿佛已弥漫了整个南唐朝廷,读来却毫无花间派的镂金错彩、侈艳浮靡之感,而是在绚丽明净的享乐中透露着痛快沉着的飞扬与投入。

李煜前期词这种堪称神品、纯任自然、不假雕饰、语言省净、感情真挚的特点,被后人称为“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称李煜为“主观之诗人”,“生于深富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认为“不失其赤子之心”。的确,李煜词中极尽描绘宫中奢靡享乐之能事。纵逸天真既是他的性格,又演化为其词的审美特质,是李煜词韵味的根本。华而不实,纵逸任情,丝毫不知义理之所在,作为一国之主。他的这种任情和纵诞是可悲的。作为词人则是可贵的。情感是韵味产生的基础,没有情感。诗词的韵味就失去了依托,就丧失了灵魂。“情真则意远”(明・胡应麟《诗薮》引),“情不深则无以惊心而动魄”(《明・焦雅娱阁集序》)。

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拈出“哀感顽艳”四个字作为词人性灵之所在。所谓“顽”即“有不得已者出乎其中而不自知,乃至不可解”,“若赤子之笑啼然”。其实这里突出的仍是情真。情之真,本于自然。不假雕饰,但使一往而情深,隽语丽辞莫不是风流痴绝的精神体现。这也是后主处于五代时期“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素手,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妖娆之态”(欧阳炯《花间集・序》)的穰艳文风之中。写词却可以令人魂绝神飞的原因。小令《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后主与大周后伉俪情深。然而大周后病势沉重之际却与小周后,还写出这种幽情密约之词。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帝王身份与一般的伦理人情。这也能看出李煜为人的纯真与任情。也因为这种纯真与任情,词中“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写艳情大胆却无鄙俗浅露之感。深刻体现出女主人公对真挚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无视此词为淫词、鄙词者,皆因为感情的率真。“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后期李煜肉袒出降,一变而为阶下囚,过着“此中旦夕,只以泪洗面”(王《默记》)的生活。他的生活内容较前期复杂。感觉、心理变化也较多,作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意。”(王国维《人间词话》)指的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他在词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抒发自己的一腔愁怨、满腹悲愤。取得了打动人心的艺术效果。然而任纵率真、一任神行,仍是他主要的抒情风格。

李煜把抽象的愁思藏人具体的意象之中,读后使人思绪不断,在心头引起绵绵无绝的回味,同时也使难堪的亡国耻辱转化为人类普泛性的离愁别绪,更易引起人的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熟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这方面的典型。结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思如春水的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国愁家恨,直言道破,却又破中有藏。愁在词意表面却又被迅速藏人滔滔江水,没于浩浩长江,留足了想象空间,读之令人思绪不断。这种任纵率真又无浅白直陋之感的抒情,因为李煜“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王国维《人间词话》),是他本来性格的真实流露,乃至因为“一江春水”的怨望招致杀身之祸。

李煜还有一些词未由抽象意念回到形象之中,而是直抒胸臆,心声吐露明快,感情抒发率真。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效果。这种情况下他常用抽象概念的语言直接宣泄,很少有或根本不写客观具体的实境实景,势如泼墨,直出肺腑。《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均直吐真情。天然可爱。其哀婉凄绝之致,又令人读之扼腕叹息。这种直抒胸臆的语言,可以使作者胸中的感情波涛较少曲折地传达到读者的心中。形成真切直接的冲击。也因为作者本人具备任纵率真的性格气质,才形成了这样的抒情风格。

李煜词中较多运用今昔对比。这样就可以把旧事与今日贯穿起来,拉长时间和空间的幅度,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叹。《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由帘外落雨感到春日渐近,再由入夜不耐雨寒写到梦里“一晌贪欢”。空间拓展。时间上溯,重回故园。梦醒则又回到眼前。下片由眼前凭栏又时空延展,回到旧日南唐无限江山。最后以春回春去,天上人间再次拉大时间和空间的幅度,寄托哀伤绝望之感。李煜将

他沉痛悲哀的国破家亡之感,发之于心,形之于言,在今日与旧事的交错对比中,渗入自己无限追恨之意,这也是他任纵率真的性格表现。他的另一首词《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就引起了苏轼的批评“当恸哭于庙门之外,谢其民而后行,乃对宫娥听乐,形于词句”。其实李煜在词中注重真挚情感的挖掘和表达。坦言对无尽往事的无穷追恨,字字皆恨。句句含悔,也正是他的词能够打动人心之处。以情动人仍是他这种词的主要特点。

总而言之,李煜后期词仍多采用直抒胸臆、任纵纯真的抒情风格。以意胜不以境胜,重抒情而不重议论或者描写刻画。这种抒情风格不同于传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司空图《诗品》)的含蓄,不同于“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的蕴藉,几乎篇篇是透彻于心之苦,句句是国破家亡之痛。但是他心声吐露明快。感情抒写真率,写出来的词也成为他生命情感的外化。

明净传神、色淡意远的语言特色

善用赋体是李煜词的一个独特的写作方式。吴梅在《词学通论》中说:“二主词,中主能哀而不伤,后主则近于伤矣。然其用赋体,不用比兴,后人亦无能学者也。”李煜词以情为主,纵情挥洒,无迹可求,无章可循,这种一任性情之所至,直自自然的情感表现,也就是“用赋体不用比兴”。没有寄托,直抒胸臆,在情景关系上情为主,景为辅,景为情设。自然景物在他那里也被忽略了作为风景的特质。成为情感的载体。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让人感受到的纯乎是情感意脉的超逸灵动。例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以景语开篇,其中已然渗透了岁月流逝的情感,后面“寒雨晚风”仍寓情于景,加深时间流逝之痛苦与无奈。下片直抒胸臆,纯真任性中一气呼出的人生感慨于不经意中达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从全词来看。他是在赋情。一任情感的抒发,词中出现的景物都是他抒感的工具,渗透了主观情感。“《相见欢》……皆直抒胸臆,而复宛转缠绵者也”“自写襟抱,不事寄托”,这些对这首词的评论可谓精当恰切。在这种直抒胸臆、一片神行的超逸任纵之中,没有逻辑推理直人人生最深的悲慨,许多深沉悲愤的情感自然而然达到了人生哲理的高度,因而后主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雏《人问词话》)。熟知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意义既深沉又无确指,只给人以空间的无限广阔与时间的悠然绵长之感,而其中对美好事物必然消逝的无奈悲苦又似乎给人以无穷的回味。这种仿佛是人生必然的凄绝哀感使得王国维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王国维《人间词话》)

善用白描是李煜“用赋体不用比兴”的另外一种表现。白描是一种表现手法,其中也包含了不用比兴象征的意思。心在物先,景为情设。使李煜词在白描中渗透了主观情感,用简练的笔墨勾勒出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语言明净传神,色彩平淡,内涵丰富,不可方物。小令《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六字“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婉之神,中间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目之所见,心之所及,一切皆着我之色彩,最后直抒胸臆,将盘丝郁结的离愁形象点出却并不道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来回味无穷。整首词写得极其自然。如同脱口而出的日常口语,没有一丝刻意修饰的痕迹,却真切地传达出被幽禁之人难言的孤独与寂寞。这充满烟水迷离气息的文字,是由于李煜幽居于汴京,过着“违命侯”的难堪生活,内心情感深曲郁结。袁枚说:“诗者由情生者也,有必不可解之情,而后有必不可朽之诗。”(袁枚《随园诗话》)李煜无事雕琢,一任神行,中心痛楚,以歌代哭,不从章法句法求之而自成“天籁”之音。又如《捣练子令-深院静》,没有绘声绘色大肆渲染,只是以单调的砧声和朴素的月光,唤起人们对一个孤独无眠者的同情。苏轼说:“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周紫芝《竹坡诗话》引)李煜是真正达到了极炼如不炼、人籁归天籁的境界,给人以“又如食橄榄,真味久愈在”(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回味。白描的手法,使李煜词简易、明净、含蓄,因而笔墨之外有余意,“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钱钟书《管锥篇》引)。

李煜词这种用“赋体不用比兴”,无事寄托,白描为主,色淡意浓的写作方式,与花间派的词丽句相比,更能显示出李煜词意脉灵动,“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的写作特色。列举花间派的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词中以艳丽细腻的笔调描画一个慵懒妖媚的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色彩艳、意象绵密。鬓发、香腮、蛾眉、罗襦、鹧鸪。一系列体态、农饰的描述看似色泽明艳,读后却无韵味可言,人物如同木雕泥塑,无灵动飞扬的神采与心理。李煜词则明显地不仅注重外在视觉感受,更注重内在心理的描述。不仅注重静态物体,更注重动态过程,语言清新明净,意脉流畅灵动,因此李煜词有更强烈的情感意蕴。同是塑造人物描写女性的小令《长相思・云一》,词中用比喻写女子的发誓与玉簪,用衣服的色调与质地显示女子的素淡天然、玲珑剔透的韵致,黛螺轻颦,心中幽怨悠长而不强烈。下篇仍以白描胜出,淡笔点染秋窗夜雨,环境的凄清与女子的相思无奈和谐统一。不言情而情韵兼胜。通篇轻淡明朗,秋雨长夜中的相思女子呼之欲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也主要从艺术风格上说李、温词的区别十分明显。这也是李煜词在艺术上能够跳出花间派的局限别具眼界之处。这里用比喻的修辞和李煜词“用赋体不用比兴”并不矛盾。后者主要指不用象征寄托。不是物在心先,触景生情,以风景意象作为内在情感的象征附丽,不是说李煜不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沈道宽在《论词绝句》中说:“南朝令主擅风流,吹彻寒笙坐小楼。自是词章称克肖,一江春水泻春愁。”周之琦在《(十六家词录)附》中云:“玉楼瑶殿枉回头。天上人间恨未休。不用流珠询旧谱,一江春水足千秋。”历代词家对李煜词的佳评数不胜数。的确,李煜词以任纵率真的抒情风格,使词在他那里突破花间派的局限,成为生命情感的外化。和他纯直任纵的性格气质有关,在作词时他“用赋体不用比兴”、善用白描,形成“天然去雕饰”的语言风格。语言明净传神、色淡意远。纯真任情的性格气质、独特的作词技巧使李煜词成为晚唐五代创作中一朵清丽的奇葩,也成为后人细致阅读和深入研究的典范。

李煜的词篇2

摘 要

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我国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把词作为抒写自己心魂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本文从李煜词的意象、情感和哲思意蕴的角度,分析李煜词的艺术美、并从中探寻李煜的词心。首先他善于用优美的意象(如:月、水、歌女)和朦胧的艺术效果(如写梦境)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人在读他的词时,情不自禁地走进他的词境中,或徘徊在柔美的月光下;或荡漾在如岁月般轻轻流逝的江水中;或梦游在歌女们漂亮的舞姿中。其次李煜词注重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使他的词作既纯洁又感人,特别是他亡国后的词作,字字滴血,句句含泪。他用细腻的笔法将他内心深处那种纯真的、悲伤的、感人的情感描述了出来,倾诉了他的亡国之音、亡国之痛、亡国之思。同时李煜因为特殊的人生体验和善于思悟的个性,使他的词作,具有了一种含蓄、深沉的哲思意蕴,留给人们不少思考的空间。

关健词:李煜, 意象美, 朦胧美, 情感美

abstract

the post king li yu of southern tang dynasty is the greatest poetic writer in five dynasties,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excellent poets in our history .he used the poems as a main means to express his thinking and soul .by this way he created his own unique style and obtained one kind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different from others. analyzes his wooks artistic beauty from the aspects of archystule, this article emofion and philosophy. inquires into the deep expression of his poems. first, he is good at creating exquisite circumstances with beautiful imaqe(for example: the moon, the water, the singing girl) and dim artistic effect(for example: the dreamland).when read his word people unrestrainedly enters in his art settings, or paces back and forth under the gently beautiful moonlight, or ripples in the river which slowly passes like the year, or wonders among the singing girls, attractive singing posture. secondly, li yu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reveal real feelings, which makes his poem both honest and touching, especially the works after he lost his country. every character is dropping blood, every sentence makes you burst into tears. he expressed his voice, sadness and missing of losing his country with those minute description of pure, painful and touching words. at the same fime, because of his special life experience and his thoughtful individuality, his work has a kind of implicit, deep philosophical beauty which gives people unlimited room to recall..

key words: li yu, archystule beauty, emotional beauty, vague beauty

目录

前言……………………………………………………………………………………1

一、 意象美 …………………………………………………………………………1

1、月 …………………………………………………………………………………2

2、水 …………………………………………………………………………………3

3、美女、渔父、皇帝 ………………………………………………………………4

二、朦胧美……………………………………………………………………………5

三、情感美……………………………………………………………………………6

四、李煜词留给人们的思考…………………………………………………………7

致 谢…………………………………………………………………………………8

参考文献………………………………………………………………………………12

前 言

李煜(公元937——978),字重光,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他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我国词坛上杰出的词人之一。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其中词最富盛名。他的词作无论是亡国前写深闺闲情,还是亡国后写怀念故国的悲愁、哀怨、其感情都真切感人,尤其是亡国之后的词作,其哀伤、真挚、凄婉、悲怆、深沉的感情,犹如字字滴血、句句含泪。由于他特殊的人生体验和悲剧式命运,他的词作意境宽宏优美,加上他善于思悟、信仰佛教、所以他的部分词作留给人们的还有一种含蓄、深远、意味深长的哲思。

本论文共分意象美、朦胧美、情感美和李煜词留给人们的思考等四个部分。全文旨在通过对李煜词的解读,探究李煜词的艺术美。在中国学术界对李煜词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方向还是研究成果都是及其丰富的,包括对李煜词的艺术美探究也是相当客观的。由于李煜在整个词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所以对他的词的研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在传统的研究和吸取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新,即通过美学的角度,结合词作,来研究李煜词的艺术美。

通过对李煜词的探究,我发现,一个作家或是诗人,在写作时,其思想是复杂的,并且很多作家都将文学创作当作一种心魂的追诉。然而在商业化极度冲击着文人的社会浪潮下,这种对心魂的关注和描幕中渗入了不少商业性的东西,这使很多文人的写作很容易脱离心魂,而偏向金钱或利益的追求中,所以在今天对李煜这样一位“纯情诗人”的研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作用。因为李煜是用心和魂写作的,正是这种心魂的写作,才使他的词既具有了优美的意境和纯真的情感,同时也提升了他词的美学品格。

一、意象美

中国作家、诗人大多在表达某种感情、某一思想、某一情绪时不直截了当的写出,他们总喜欢借助一些客观事物或主观意象来寄托他们的情思,将自己的感情融进景物之中,通过景表现出来,所以对作家、诗人写景都认为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典诗词审美认识的核心和基础。”(《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75页)诗词的意境是指作者的内心世界(思想情绪、欲望要求)与作者之外的自然的社会的事物、事件

、思潮、活动等的浑然天成。意境的内涵就是丰富而复杂的情景关系,即情景交融。 当然李煜也不例外,在中国文学史上,李煜被誉为一位“纯情的诗人”,这与他在词作中所展现出的情景交融、愁绪难消的艺术意境是分不开的。在文学创作中,“意境是包括了作者心意与外境之间,诗词意象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互动、冲突、和谐、想象、联动等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从而产生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 (《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75页)那么为了追求意境的美,就得选择好优美而又灵动的意象,这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书画艺术,都是竭力追求的境界之一。

“感情是心灵的跳跃,要把感情思绪化为直接现实,必须通过语言。构成诗歌(词)的语言,首先要形诸诗(词)的意象。……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却有独特的历史和概念。” (《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24页)意象跟词的意境的形成有着紧密的直接的联系。意象通常指“创作主体通过艺术思维所创造的包容主体思绪意蕴的艺术形象。” (《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33页) 诗人都是用某种具体的意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进诗里。李煜词中的意象有:月、水、美女、皇帝(隐身的)、渔父等。那么李煜是怎样组织这些意象,替他说话的呢?

(1)月

很多时候,我们为李煜性情率直,直抒胸臆的艺术家气质,为李煜塑造的美丽哀婉、富于灵性的艺术形象,为李煜单纯明净、精练准确的艺术语言所震憾。据统计,在李煜留下的37首词作中,写月亮的词、或者有月亮这一意象的词就有17首。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象征着很多的情感或信念。月亮只有一个,并在黑夜中,她是孤独的、又是清高的;月亮是洁白的、是明亮的,又说明她是纯洁的;月亮有阴晴圆缺,这代表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李煜词中,由于他写作时间、身世的不同、月亮又代表了不同的情感。

①游乐时的月:在李煜前期词中,月亮往往出现在他纵情游乐的宫中。月亮几近成了他追求游乐的艺术品位。这在他的《玉楼春》一词中极为明显:“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栏杆情味切。归是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南唐二主词全集》29页)

在此词中美女、清月、歌舞、幽香伴随着酣酣欲醉的李煜,他当然是极度的高兴。在本词中月成了李煜游乐起兴的影子,无月,他是畅欢不了的。他亲近月色、欣赏月色、感受月色、说明他是爱月的。

②幽会时的月:当李煜与梦中人偷偷幽会时,他无不在乎那个月亮。朦胧的月光在带给他们浪漫的相爱氛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担忧般的刺激,特别是那般怕人发现时的矛盾心理,通过一个暗月表现了出来,在《菩萨蛮》中尤可见得:“花明月暗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咨意怜。”(《南唐二主词全集》34页)

这里主人公之所以选择暗月轻雾夜,之所以手提金缕鞋,就是怕被人发现。这里没一个怕字,但她的那种心理、那份情怀已被人看透了。

③相思时的月:在李煜的词中有不少是写离愁别绪和相思寄苦的。在她的相思词中,必然也少不了月亮。在这些相思词中,凡是有月之处,皆灵动、且含情、并动人。《喜迁莺》抒写怀念心爱的女子,起句“晓月坠”就看出他的相思之苦和思念之长,主人公因相思而失眠、因相思而“无语枕频欹”。(《南唐二主词全集》42页)此处月亮完全代表了词人的心情。《谢新恩》写了“庭空客散”,“半掩珠帘”,“林风淅淅”之后,着笔于“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新月纤纤,淑女因怀人而憔悴,人瘦也纤纤,便引出了“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的感叹。(《南唐二主词全集》61页)《虞美人》抒写春天的愁思,尽管满院绿色,柳眼续春,却又是:“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由撩拨人的似当年的新月,而“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南唐二主词全集》134页)等等,在这些词作中月有声有色、有姿有态、有情有意、有忆有思、真可谓是词人灵魂的载体。

④悲苦时的月:亡国后的李煜是一个多愁善感、忧苦哀怨终不离身的人,从一代国君到亡国奴,他对自己身世的悲惨而倍感不幸,所以在他的后期词作中有很多是借助月亮抒发他的故国之思,特别是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但这里的思念不像前面,这里的人、这里的月已经披上了一层淡淡的悲愁、淡淡的凄婉色调。如《临江仙》中:“子规啼月小楼西”之句,将杜鹃啼血般的悲苦与月亮连在一起衬出了人处在悲苦心境中的凄凉色调。(《南唐二主词全集》77页)《破阵子》中:“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在此他既对月长思,寄情往事,更为自己“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日子而感到伤心。(《南唐二主词全集》128页)而这种感情写得最为真切、最为感人、最有魅力的则是李煜那首千古绝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二主词全集》131页)这里悲伤已到极限,令人不忍卒读。家愁国难将词人置于“不堪回首”的境地中,悲愁犹如江江春水滔滔向东流。对故国家境的描写或思念,更衬托出他被囚禁异国他乡的痛楚,真所谓“花月正春风”却教人“肠断更无疑。”(《望江南》)“往事只堪哀”。(《浪淘沙》)

无论是深闺闲阁中的游乐月,还是男女相爱中的幽会月,无论是寄托离情别绪的相思月,还是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悲苦月,李煜都是寄心魂于此,赋灵性于此,使月有了情,有了声,有了色,有了形。这种人格化的描写使词的意境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情景交融,在艺术层面上达到了一种别致的美感。

(2)水

水在李煜词中是以绵绵不绝,循环往复,温柔浩瀚的角色出现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水因为它的灵动和永恒的流动之态,具有了律动之美。所以很多诗人词家喜欢将水纳入诗词中。有时水形容歌女柔动的身形,有时水形容生命的律动、有时水形容时间之长,愁苦之多。

李煜的《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南唐二主词全集》103页)这首小令是后主入宋后词作中的名篇。花开花谢、朝朝暮暮、风风雨雨,既写出了大自然的现象,也令人想到了人世间的许多风雨凋残之事,包蕴甚广,可以涵盖古今。而“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为词的主旨,将词旨升华为对整个历史与人生的慨叹和悔恨。这些表明词人活着比死更为痛苦,而后主又能将自己的痛苦融于整个人生的思念之中。

还如《虞美人》中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水来写愁之漫长,愁之多,已成了千古名句。又如《浪淘沙》中下阙:“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二主词全集》118页)关于这首词,据《乐府纪闻》云:“后主归宋后……每怀故国,词调愈工,其赋《浪淘沙》有云:‘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旧臣闻之,有泣下者。” (《南唐二主词全集》117页)词人以一颗伤情滴血的心,重温昔日欢乐的旧梦,缅怀他逝去的岁月,倾诉平日难以明言的悲痛,甚至到了惊醒自己:不要凭阑独望,因为故国山河难觅、只能加深悲痛。流水、落花带着春天远去,而自己的愁绪别恨难以消解、无法带走。从中也传出了好的东西易逝、坏的东西不散的人间常理。

因此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得好:“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南唐二主词全集》118页)词中词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水紧紧地连在一起,一旦出现,就替他的心魂说话、替他的愁苦说话。

(3)美女、渔父、皇帝(隐身)

在这几个意象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与词人的身份和性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美女与他喜欢美色与宫中地位有关系;渔父与他逃避现实黑暗,梦想独过桃园

生活有关系,皇帝便不用说了。我们试从他的词作中去分析一下,他是怎样将这些意象写活写神的、又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创造艺术氛围的。如《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南唐二主词全集》26页)塑造了一个娇憨、平净、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通篇都是咏美女之口。口中传情,小词把声情融合起来描写歌女,使其面对檀郎,情深意浓,取怜撒娇,热烈奔放,积极主动,活灵活现。使读者如临其境,眼见其姿,耳闻其声,使歌女形象神采飞动,令人倾倒。

再来看他的渔父词。《渔父》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南唐二主词全集》50页)这是一首题画诗,当时的南唐遭受宋室欺压,身为皇子和皇帝,李煜却没有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力,不免伤恨情绪满肺腑,他就借此言志,羡慕江上那些打渔人,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一壶酒,一竿身”“花满堵,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一个安闲自得的渔父形象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纵观李煜全词,我们会发现几乎每首词中都有词人的影子,尤其是亡国后的词作中悲苦皇帝的形象屡见不鲜,这些词中词人以一个亡国之君和囚徒的身份出现在词中,或怀念故乡美景,或思念已逝故人,或抒写亡国之痛,或抒发愁苦情绪。读了他的词,就仿佛见到了李煜其人、他那种撕心裂肺、悔恨不已、绝望悲愤的情感,使人心颤,让人心碎。李煜将个人的遭遇转化为人类的命运,表达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均无法逃避的那股忧患情绪,正代表了千百年来失意的人们共同的心理特点、所以历代人们将他视为知已。

李煜也还是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赋神、寄情、托志完成了他景情交融的目的,在达到意象美的同时,也提高了意境美的涵养,提高了他词的词境效果,使其词艺术美感更加充沛。在李煜词中,无论写月还是写水、无论写渔父还是写歌女,无论是写自己的所见还是自己本身,他都是认真的,都是含情的,他试图通过这些丰富的意象,向人们倾诉他生命中的息怒与哀乐、丑和美,激情与岁月。

二、朦胧美

李煜词由于重视写梦景、写情景、写夜景,使其词具有一种朦胧的艺术美。特别是写梦境,李煜几乎写得很绝很美。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多愁善感、神思敏锐的词人,李煜是寂寞的,他是一个孤独的精神流浪者。文学家的善感敏锐,艺术家的天真纯情,使得他对人生的阴晴圆缺,有超出常人的体验。他那纵情的生活,也正是为了拥有片刻的欢乐、企图以片刻的欢乐来抵御无常的人生。李煜认为,要摆脱痛苦,只有沉浸在梦中来寻找精神的解脱。

他的梦永远和过去的美好与欢乐有关,梦里才能摆脱世俗的困扰,无梦就犹如处牢笼,寻不出可以让精神逃逸的桃园世界。他那颗骚动不安的灵魂却正向我们昭示了一种对人生遗忘的反省,一种对缺憾人生的感情和心理的补偿,一种对人类生命和精神归宿的苦苦寻觅。在创作手法上,他善于以“梦”寄托他惆怅的憧憬,梦态的抒情使其词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睡衣。

如他《望江梅》两词,对梦境的追忆,“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南唐二主词全集》112页)这首词是后来在囚徒生活中对故园的想望。第一句“南国正芳春”写春归大地的江南,一个“芳”字,写尽了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江南春色。其中“船上”“管弦”“江面绿”是城外的春色;“满城飞絮滚轻尘”,写城内的景色。水上的清歌、城中的烟尘、全是因为人们忙着赏花。这都是写梦境,却也是写真,是他当年在国时的春情春景,只可怜词人现过着囚徒的生活。处于囚禁中的作者、神思恍惚,魂飞千里,忆江南,思江南,何尝不是梦,所以说是“闲梦远”。这是作者的故国情思,也是对往事的缅怀、对亡国原因的反省。全词委婉含蓄、寥寥数语、含多少景物在内。而隐情于景,情在词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二:“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南唐二主词全集》114页)词人从南国清秋着笔,表示出故国之情萦萦于怀。短短二十七个字,只选取两三个景点,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将江南大地的秋色描绘得清雅绝俗,情思恍惚、朴素自然。明月夜、哀怨笛、心头恨、眼中泪、故国思全然融合在这一梦中,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担忧和对故园的相思,抒发自己哀怨痛楚的感情。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南唐二主词全集》107页)在此词中,词人突破对时间的序列,不是由昔而今的自然铺叙,而是一种纯情的倒叙式述写,即由今时的现实体验牵引出对往事的追忆。本词忆江南旧游,写对故国繁华的追恋。词人从没写当前囚徒生活的正面场景和今日处境的无限凄苦,而是通过已往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地反托。只用“多少恨”三个字,给全词抹上了悲凉基调、纵然梦是美好的,但越是美好的梦,越使词人悲伤至极。

还有如《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二主词全集》118页)和《喜迁莺》中:“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南唐二主词全集》43页)等梦境的描写既拓展了意境,又创造了朦胧的意境效果,正像中国山水画中山与云的结合,漂渺自然,神奇多变,时隐时显,使词的意境有了朦胧色彩,有了含蓄美,又增添了抒情主旨,情真意切。

这种梦态的写作和梦境的描写,使李煜词的意境既朦胧宏大,又优美感人,特别是在艺术美感上达到了景情交融,人物、景、情的和谐互通。正如王国维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南唐二主词全集》164页转引王国维《人间词话》)而正是因为这种朦胧的意境营造,使李煜词的境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美感和品位。

三、情感美

词的情感,是词所体现的创作主体的情感主旨,它是隐形的,又是主观的,我们在读词的时候,最易被感染或感动的就是词所流露的情感,如果词情不真,词情不美,我们也无法肯定此词是优美的,感人的。李煜把自身的欢戚、愁怨与无奈率真地写入了词里,以自述身世之感与悲悯之怀创造出许多给人以审美愉悦的艺术珍品。李煜词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抒情性。特别是亡国后的词作,感情更为真挚。

降宋之后,他由风流帝王一变而成为阶下囚,残酷的现实使他头脑开始清醒,将近三年的囚徒生活给予他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受,大大超过了他的前三十九年。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往日生活之可惜、自由幸福之可贵,以及难以名状的追悔情绪,都真切地流露在他的词中。目前孤独的处境、屈辱的生活、沉郁凄冷的心境,都成为他后期词所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时的词多是怀恋旧时光景,感叹个人身世遭遇之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但思想有点消沉,反映了失去政权君主的亡国之悲。

而李煜之所以被称为“纯情”词人,是因为他“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俊。” (《南唐二主词全集》165页 转引刘毓盘《词史》)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南唐二主词全集》164页转引王国维《人间词话》)无论怎么说,李煜以其赤子般的遇喜则笑,遇悲即哭,毫无掩饰、绝不作做的创作态度和人生态度填词赋诗,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使词情真挚感人。

李煜词情感美的最重要因素均来自他词的真切自然。真实是文学的生命,也是文学魅力的前提。而李煜的词作尤其是其后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是他在饱尝破国亡家之恨后的披肝沥胆之作,昔日的良辰美景已变成今日镜花水月的悲哀,即往的美好事物一点点丧失之后,便只剩下切肤之痛与沉重的悔恨了。

如《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画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南唐二主词全集》76页)这首词是李煜在围城中所作。全词描写围城危急,无力挽回;缅怀往事,触目伤心,其意境皆有一个“恨”字生出。写伤逝之情,亡国的预感,用心良苦;而面对国亡的处境,眼看那些居住在画帘珠箔室内的美女,憔悴难堪,这怎能不引起词人的怜惜呢?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回首恨依依”呢。全词悲凉哀

怨,凄惋有致,“低回留恋,宛转可怜,伤心语,不忍卒读。” (《南唐二主词全集》77页转引陈延焯《别调集》)还有如《浪淘沙》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南唐二主词全集》116页)词作抒写作者入宋后怀念故园的“哀”痛心情,上阙写愁苦无人诉说的悲痛,下阙天净月白,联想起秦淮河畔的楼殿,影入河中,一切繁华皆已成空,这是夜的“堪哀”。此词抒写心情,日夜并举,用高度概括的形象抒写情思,深沉感人。

李煜的词作,无不真实地抒写了他的欢乐与伤悲,表现了他对人性的困惑与迷惘,凝聚在作品之中,无论是悲情还是愁绪,都是有感而发,都是李煜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自然流露。一个作家在谈到创作时这样说。感情的自然流露会使人读起来轻松自然,并毫无做作之感。徐 《词苑丛谈》中记载着清·沈谦对李煜词的一段评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南唐二主词全集》162页转引 清 沈谦 观点)这里无非是说李煜词中表现的真性情而已。李煜词之本色就是抒情真实而不虚娇,写心坦诚而不深隐,以君主的身份而不虚娇以自尊,不矜持以自饰,以其真实的心态写出了人情的悲欢,没有刻意的斧凿之痕,没有虚妄之语造作之情。

如《破陈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二主词全集》127页)此词是南唐亡国,后主肉袒出降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解汴京,沦为囚徒时所作。此时的他门口由老军把守,严拒客谒;朝见皇帝,也要由宫禁军队监送,不准和南人接谈;平日饮酒作乐也受限制,自己好诗词,喜收藏的性格却成了宋太祖父子嘲弄、讥讽的对象;甚至他所宠幸的小周后也常常遭到。这些痛苦真诚的灌注到他的词作中。词人在本词中将当年仓皇辞别祖庙,肉袒出降的惨痛情景与山河壮美、宫苑富丽的皇家气魄做了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虽未直言恨、言悔、但极度的痛悔之情,却已溢于词中。全词语言明白晓畅,感情深沉忧郁,真实感人。

我们再看他绝命词的第二首《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垒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南唐二主词全集》133页)全词词人无言空对春光,想起当年新月、古乐、静听笙歌,心里难平,深居画堂,愁发早白。这里没有一个愁字。却将愁情写得很为深沉,这里也无一痛字,可字字都有泪、含血,令人不堪卒读。全词为了抒发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调动了各种意象,进行铺排,自然流露于景中的情语,真实、感人。其中以小令为名的有:《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南唐二主词全集》105页)已成千古名句,原因也在于感情的真实自然。

词的情感是词人情感的映摄,词情真、词情美、使其词有了灵性、有了味道,也达到了抒写诗词的情感目的。任何一个作家、词人、在创作前都是受一事物、一现象、一事件的感触而发,他不会平白无故的作诗。而中国历史上的文人都是喜欢抒情的,所以在艺术创作中,书画家寄情于笔法和意境色彩的创造上,而文学家寄情于文字之中,通则达、不通则成败笔。李煜将自己的异世之感和人生体验真诚地写进词里,在艺术上获得了美感,也获得了众多的读者。

四、李煜词留给人们的思考

一首词要是没有灵魂,就象人没有精神,是无美感而言的。很多时候,诗词的灵魂都是诗人的某种思想顿悟的体现。因为词人每创作一首词,都是有一定的意图,这种意图或为表情、或为表景、或为表意、或为表思、或表哲理。李煜由于他那赤子的心态,由于他那大起大落的生活落差,他的词呈现的是另一面目。人生的劫难和悲哀使他开始对人生有省悟、有思索,命运成就了这位艺术家,他以纯真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世间的大不幸,以阅世甚浅的真性情感受了人间最沉重的悲哀,使他的词风陡然一变,他时时拷问自己的灵魂,对人生展开了一番彻底的追究。

面对众多的人生悲哀,思想者往往无从言说,无法排遣,无处宣泄而且不被他人理解,这必然会使思想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人生孤独。在李煜被沦为囚徒的日子里他常以一份比常人更敏感、更脆弱的心灵去独自吞饮着一个昔日的君王今日国破被俘的悲哀和惨痛,李煜几乎失声痛哭的每一句诗词,都是在醮着心血和泪水写他的悲哀,都浓缩凝聚着人类千古伤心的无限辛酸。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在赐第,命故妓作乐,闻于外。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并坐之,遂被祸。” (《南唐二主词全集》130页 转引 陆游 《避暑漫钞》)宋太祖听此词后,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那天正好是七夕,也是他的生日。此词中作者由一个一国之君跌落为阶下囚,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无所顾忌,任情纵横,大胆抒写亡国之恨。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写出了宇宙的永恒无尽与人生的短暂无常,花会来年开,月会下月圆,可是人呢?人的生命却随着花落月残而长逝不回了。这两句将人们共同的那份忧患倒了出来,使人们与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富有哲思意蕴的词也将词人悲苦无奈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后面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将人生愁苦无穷的现实和孤苦无奈的心境展现出来。形象的比喻、恰当的言辞、流畅的语言、纯真的感情、以及后主任纵的性格,使这首词有了灵魂、有了灵感、有了份量。

试想如果本首词直截了当写愁、写苦、写无奈,将会是多么的呆板、停滞,而使词有了灵魂、有了灵动之感、有了感人力量的正是词人留给人们的对宇宙人生深刻的思考。后主所写的虽然是他个人对“春花秋月”的直觉感受,然而却把普天下人们面对永恒与无常之对比所具有的悲哀和无奈的同感,细腻的表现了出来。

李煜对岁月已逝,人花已老的体悟是随处可见。如《谢新恩》中“冉冉秋光留不住,……愁恨年年长相似”。(《南唐二主词全集》65页)如《浪淘沙》中“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同上书118页)如《乌夜啼》中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同上书80页)如《阮郎归》中“落花狼籍酒阑珊……留连光景惜朱颜”。(同上书68页)又如《子夜歌》中“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同上书82页)有如《乌夜啼》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同上书105页)等等无不体现词人对人生短暂、春光易逝、愁情无断、好事无常的人生哲理、无不反思宇宙人生的悲剧式存在。

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那些岁月,在饱受异国他乡的凄风苦雨后,他的词中对于人生悲哀的抒发,也已不再是对个人命运的忧伤的嗟叹,而是一种经过思索之后对普通人生悲剧的提示,而且由于他将自己身世融入其中,更使得他的词真实感人。如《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如《清平乐》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二主词全集》71页)这些富含哲理的词章无不是词人超越个人的生死,面对广大人生的思悟,他以含泪的词篇将有限人生之无限意义挖掘了出来、表现了出来。他的这些词篇最终解释的是人生好事难成,好的东西能在瞬间拥有,而人生中的不幸、痛苦、无奈、愁恨将是连绵不断,此起彼伏,是永恒的。这种瞬间之快乐与永恒之痛苦的人生悲剧命题,正是李煜词中对宇宙人生感悟最深的东西,也是他词的灵魂所在,这在提高词的艺术品格的同时,又给人们留下了不少思考的空间。

纵观李煜词的意象、李煜词的情感、李煜词的梦态写作,以及通过他富含哲思的词作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李煜是以一颗纯真的词心与人交流的。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不管他是写什么,不管他所经历的是什么,他都在以情观物、以情写景。他把他最真纯最敏感最诚挚的心灵和情感全心全意地进他的词的创作中,以其超越古今之气象发泄了人生的愁和恨,以催人泪下的语调倒出了千古人世的至深至愁。而那

些蕴含着对于人类痛苦的深刻体验与深沉悲悯的词章,不仅深深地打动了各时各代的人们,而且引起了历代读者的共鸣。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左宏阁副教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她悉心的指导。左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左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四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左老师及中文系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在这里我只能献上对左老师以及所有中文系老师的无限感激,感谢他们四年来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亲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参考书目

[1] 李璟.李煜撰.薄仁.梅龙辑注.南唐二主词全集[m].五代.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年8月

[2] 叶嘉莹.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m]. 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20__年1月

[3] 刘人杰.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随唐五代文学)[m].中国对外表译出版社. 1999 年10月

[4] 唐五代词史论稿[c].文化艺术出版社. 20__年10月

[5] 赵山林.诗词曲艺术论[m].渐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

[6] 傅璇琼.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c].第八卷下.三秦出版社.20__年10月

李煜的词篇3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月意象  拓展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万千事物,由诗人词家的精心筛选而成为抒情主体的观照对象,经过作者情感与意识的加工并呈现在诗意的语境中,成为诗词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并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系统。有的以月话团圆,有的象征永恒的生命和柔美的女性,月的圆缺变化还蕴涵了盛极必衰的哲理。据统计,月意象在李煜现存的31首词中出现了13次,在纳兰性德的347首词中出现了131次。具体表现为:

 

一、对月怀人,回首往事

李煜的月寄托的是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悔恨,纳兰的月包含的却是对亡妻的悼念,虽然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包含了对往昔美好事物的追忆以及物是人非的怅恨。情感真挚,痛苦与悲寂的风格一脉相承。

纳兰在词中,习惯于通过明月来传达自己对于物是人非的哀伤。他与亡妻伉俪情深,见月伤心、对花溅泪,直接将妻子比喻为天上的明月,一片冰心。“断肠明月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苏幕遮》)词中所写明月依旧,人却不在。往事浮现,黯然惆怅。离别之人,只能空见明月,心中充满哀愁。纳兰性德的这种写法,直接师承李煜的“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虞美人》)。

二、月是美好时光与美好事物的象征,多姿多彩

月意象的这种用法在李煜和纳兰的早期词中都有体现。亡国前的后主,过的是偏安一隅、无尽享乐的极乐生活,夜夜笙歌,踏月归去,特别是与小周后的爱情更是柔情蜜意。这其中月作为美好夜晚的一部分景色也被渲染上了欢快愉悦的色彩。和李煜一样,丧妻前的容若是一个“侧帽风前花满路”的乌衣少年。那时纳兰笔下的月涂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这在纳兰的友情词中有很多体现,月明如水,体现了君子之交的纯洁与高贵。 

三、月是男女相思的寄托

李煜和纳兰男女相思的词,必不可少的是对月而起。这不仅是纳兰对李煜的继承,而应该是这两位词人对于传统月意象象征系统的一个继承。李煜写“樱花落尽阶前月”(《谢新恩》),纳兰写“花月不曾闲,莫放相思醒”(《生查子》)都表现男女之间的相思之苦,对月落泪。词风真挚自然,寓情景以生命,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羁旅月中最愁思

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没有羁旅生活,他有的只是沉迷过去,怀念故国的伤情。纳兰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跟随康熙出巡,边塞生活虽壮丽奢华,但对于生性追求自由的纳兰来说,个中酸楚自是无法言说。 纳兰的边塞词,多用“寒月”、“冷月”来抒发自己对侍卫生活的厌倦无奈以及对分隔两地的妻子的思念,月意象包含浓厚的思乡情谊。这是李煜的词所没有的。

五、以月自伤,悲情无限

                                                                               

本文为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李煜和纳兰性德词之比较研究》(14SA0086)阶段性成果。

 

纳兰的词哀感顽艳,千古伤心。他以月自比,暗喻自己缺失的人生。如:“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但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此词的重点在“缺”,在“离”。会少离多,毕竟是人生一大憾事,因此写得悲凉凄恻。他怜月实是自伤。纳兰借月亮的盈亏表达了自己对于爱妻早亡的无奈与悲伤,他希望妻子永远健康如月亮那般。然而自己的命运和月亮一样,是一夜月圆,却夜夜月缺。这是纳兰性德对月意象的发展,由于他“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所以能将自身比为圆少缺多的月亮,这种用法出李煜之上。 

六、赋月以灵性,月能体味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苦痛

李煜词中的月是一种寄托情思的景物,没有生命。人只能对月怀思,月却不能体味人的心思。而纳兰笔下的月是有生命的,这一点,是纳兰性德对李煜在月意象运用方面最大的发展。纳兰说“飘零心事,残月落花知”(《临江仙》),月有灵性,它能知道人类那些卑微的怀念和愁思;纳兰说“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临江仙寒柳》),月能爱人,懂得怜惜;纳兰说“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鹧鸪天》),月是镜子,空照离愁。难怪张草纫先生说他“显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纳兰词继承李煜词月意象象征意义的同时,有所拓展,融入了许多个人情感,赋予了新的生命意义,艺术手法上也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李后主词,缠绵凄婉,愁肠百结,字字血泪,是“从心灵深处弹奏出的一支支人生悲歌”。纳兰性德则是哀感顽艳,婉转凄清直追后主。陈维菘说:“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梁启超也说:“容若小词,直追后主。” 

 

 

参考文献

 

[1]曾国全.李煜词的意象分析[J].读与写,2015,(2):18

[2]吕菲.痴情二公子风华两词人[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4)

[3]李煜著,田松青注.李煜词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纳兰性德著,钮君怡注.纳兰词注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曾国全,男,生于1963年8月,四川邻水人,西昌学院汉语言文学副教授。

    李娜,女,生于1980年11月,四川会东人,西昌学院中文教师。

稿件联系人

曾国全  住址:四川省西昌市土城南路39号西昌学院二教区。电话:13698261109,邮编:615000

 

 

 

 

 

李煜的词篇4

关键词: 韦庄词 李煜词 清丽

韦庄是晚唐五代之际的一个重要词人,又是花间词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但是他的创作风格与花间词鼻祖的温庭筠明显不同。韦庄词与温庭筠词相比起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各用他们词中的一句话来表述这两个人的不同,以温庭筠的《更漏子》词中“画屏金鹧鸪”一句表述温词的浓艳华美,以韦庄《菩萨蛮》词中的“弦上黄莺语”一句表述韦词的清丽疏淡。

李煜是继韦庄之后有一个以清丽词风见长的五代词人,虽然李煜词风的清丽受到了韦庄词的很大影响,但是李煜作为一个备受后人推崇的词人,他的创作风格经历了由清丽疏朗到清远深沉的一个变化过程,走过了从具体客观形象到内心情怀的感情历程。

韦庄词从内容上来看,大多数与温庭筠词的内容相同,以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为主,如韦庄的《女冠子》二首: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两首词通过别后梦中的一次相见,表现出对前情的留恋和别后的凄凉,从内容上来看,与温庭筠词一样,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诉说缠绵的情思,但是我们很明显能感受到韦词较温词清简很多,包含的意蕴也深厚很多。主要是因为韦庄与温庭筠所处的时代不同,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才回到长安,其间历经丧乱,避地蜀中,欲归不得,因而能有这样的心境。

更能显示韦庄这种心境的是他的《菩萨蛮》五首: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

在这五首中,词人把平生的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亲怀旧之情交织在一起,流露在字里行间。在在这些词的创作上,韦庄善于用清丽疏淡的意境来表达深沉浓郁曲折的感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

李煜虽然词风上受到了韦庄的影响,词风清丽,但不管是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其“清”的风格还是统一的,如《玉楼春》和《一斛珠》: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扈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稹P宕残逼窘课弈,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以及后期的《相见欢》和《虞美人》: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煜词的清丽之风,虽身为一国之君,却少用华美之景、华丽之语。李煜与韦庄在心境上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经历过离乱之苦、丧乱之痛,但是李煜作为南唐的皇帝,他的痛苦要比韦庄大得多、痛得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后主的词: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李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宗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宗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由此可以看出,李煜词与韦庄词虽然风格同为清丽,但是李煜的词经历了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他的创作风格经历了由清丽疏朗到清远深沉的一个变化过程,从前期的风流享乐到后期的哀怨愁苦,正是王国维所说的“以血书者”。李后主从“重按霓裳歌遍彻”的纵情恣意到“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梦中追忆,从“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的细致生活到“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悲痛,一个国君沦为阶下之囚,这样的心情是常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这是由韦庄和李煜两人的词的内容中显现出的清丽之风的比较。

李煜在他的词中,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总是通过一个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者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来直接倾泻自己的悲哀与剧痛。我们能够读出的是李煜的真诚的情感,而这种真诚的情感与韦庄的真诚的情感则又是不一样的。从前面所举出的一些词作来看,韦庄的情感虽然真诚,但是还不失端正含蓄;虽然悲痛,但是还不失平和,是能够收住的;而李煜的情感则是一泻奔流的,如流水般只放不收的,欢乐要到极致,悲痛要到彻底,所以王国维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故后主之词,天真之词也。他人,人工之词也。”正是因为这样深沉热切的情感,所以成就了李煜。

韦庄和李煜是词的发展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两个词人,他们的词在“清”的特点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更多的是他们的个性,最终来说,他们的词风的“清”是为了书写各自真挚的情感服务的。最后以词学家叶嘉莹女士的一句诗来总结本文:“真情无改是词心。”不管内容上、风格上时多么得富于变化,但是韦庄与李煜投放在他们各自的词中的深沉执着的“词心”是相同的,感动了无数人。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第4版).

[2]盛英著.中国女性主义纵横谈.九州出版社,2004.

[3]乔以钢著.多彩的旋律――中国女性文学主题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李煜的词篇5

对任何一个作家的作品在进行解读时,我们都要本着“知人论世”(孟子语)的原则,因为在作品中无一例外地蕴藉着作者自身的爱憎情感和思想观念。并且,杰出的诗篇总是自我情感和人类共有情感的历史统一,两者互为包孕和超越。自我情感一定要上升到人类情感的美学高度,才能使自己的这种人生体验激起广大读者心灵的共鸣、震荡。李煜后期的词作不仅仅以沉痛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悲慨,更难能可贵的是 ,他往往能够透过一己之悲慨,进而上升为对人类共有情感本质的探索,从而使得其所抒发的情感具有深广的涵盖性和包容性。世上有几人能像李煜那样有由君王沦为臣虏的人生经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他的词中去体味生命的况味,因为李煜的词作本身具有了社会性和典范性。西方接受美学的观点认为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作用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在读者接受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当我们作为审美主体去解读李煜的作品时,总是能从作品所表现的以一己之感囊括了整个宇宙、整个人类共有的情感信息中去扩充、填补、回味自己的人生体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回应,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得到高度的审美愉悦。

综上所述,李煜能够以艺术家深邃的灵魂去观照人生,在生命之短暂无常与宇宙之永恒无限的矛盾中,以自己惨痛的遭际去体悟生命,洞幽烛微,用词写尽了人生种种的痛苦与无奈,深刻地表现了人类那细微幽深、柔软敏感、难以言状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一般人所无法表达的人类所共有情感的奥秘,使个体的生命具有了永恒的意义,这正是他后期词作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的关键。所以,李煜的一生像一首诗,这诗哀感顽艳;像一场梦,这梦带豪华进入凄凉。

注释:

[1]王振铎:《王国维〈人间词话与人间词〉》,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3]叶嘉莹:《叶嘉莹说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转引自郑福田:《唐宋词研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李煜的词篇6

关键词: 赤子之心 李煜 创作 影响

李煜(公元937年公元978年)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公元961年~公元975年在位,史称李后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为南唐元宗李第六子,与其父李并称“南唐二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被宋太宗于公元978年农历七月七日晚毒死。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均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煜:“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王国维先生认为李煜的那颗赤子之心注定他不可能在尔虞我诈的政坛大展身手,但其恰恰是作为一名词人最宝贵的品质。“赤子之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由此可见,“赤子之心”指的是一颗婴儿般天真、单纯的童心。通过以上阐述我们得知,作为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家,李煜的性格显然是不适合的,而作为一名杰出的词人,李煜那善良质朴纯真的心灵恰恰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最需要的品质。正如晚清学者况周颐所云:“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下面我们结合李煜前后期的词作,分析李煜作品中蕴含的那颗赤子之心。

一、李煜前期词作中的赤子之心

以公元975年南唐亡国为界,李煜词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李煜前后期的人生有着天上人间般的巨大落差,但前后期的李煜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那就是真性情,即他那颗赤子之心。李煜前期词主要表现李煜与大小周后的感情生活及李煜的宫廷生活。尽管身为帝王,李煜却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求,对于宫廷生活的享受。李煜几乎用白描般的艺术手法向读者再现了他甜蜜的爱情生活与幸福的宫廷生活。如前期的一首代表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小令生动再现了李煜在宫中和小周后约会时的情景。它把小周后赴约时的那种既渴盼又紧张、既甜蜜又担心的复杂心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作为一名封建帝王,李煜能够如此真实地把自己与妻妹的爱情生活写出来,确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毫无城府的性情中人,他那颗视封建礼教为无物的赤子之心展露无疑。

我们再欣赏李煜前期的另外一首词作《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此词表现了李煜与大周后夫妇俩幸福温馨的生活画面,“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把大周后娇羞俏皮的形象特征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极具感染力。该词非常具有生活气息,李煜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他和大周后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互动场景,典型地体现出李煜那率真又坦诚的性格特征。

李煜前期还有一首表现宫廷生活的词作《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夜月。”

此次表现了南唐宫中的一次晚会场景。宫女们明眸皓齿、靓丽动人,她们整晚都在载歌载舞、尽情欢乐。李煜把自己奢靡的宫中生活用真实的文字展示给后人,让我们看到一个尽情宣泄自己快乐而毫无政治危机感的帝王,后世读者在批评其荒于朝政的同时,分明能够感受到李煜那颗真实又坦诚的赤子之心,他的确太不适合做国君了,尤其在那个天下动乱、纷争四起的时代,我们只能慨叹造化弄人,将一位赤诚无比且极具天赋的艺术家的人生错位地安排了。

分析李煜前期的词作,无论是表现他的情感生活还是宫廷生活,李煜都用语清丽、直抒胸臆,每一首作品都宣泄李煜的真性情,让他那颗赤子之心充分展示在读者面前。

二、李煜后期词作中的赤子之心

公元975年南唐国破,李煜被俘至东京汴梁,从此过上了日夕以泪洗面的阶下囚生活。李煜后期词的风格陡变,词风由前期的清丽脱俗变为沉痛深邃。后期词中不仅充满了故国之思,而且李煜把个人不幸遭遇上升为全人类共同的生命之思。王国维先生曾经评价李煜的后期词是“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即便沦为宋室的阶下囚,李煜仍然不改其赤子之心,绝少城府。亡国后有一日,昔日属下徐铉奉赵匡胤之命去探望他,据王《默记》记载:“后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善,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注:潘佑、李平为南唐与宋对峙时坚定的主战派)。’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由这则笔记的记载可以看出,后期的李煜依然何其单纯,毫无心机。其后期词作虽然内涵较前期深邃得多,但其中赤子之心却一以贯之,李煜在词作中将故国之思尽情宣泄。如其后期的代表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的危苦心情,真乃“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全词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充分展示了李煜的赤子之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令读者无比感慨。

李煜后期词中的《相见欢》、《虞美人》等无不真切感人,虽然李煜的真性情让他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但他那真挚的灵魂却闪耀在人类的历史长空中,他那颗无比珍贵的赤子之心也融化在他那些永世流传的作品里,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

三、李煜的赤子之心对后世词人的影响

无论是贵为一国之君,抑或沦为阶下之囚,李煜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用他那颗赤子之心在生活、在创作,他将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真实地体现在每一首词作中。李煜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著名词人晏几道、秦观及清初词人纳兰性德都深受李煜的影响,在创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这些词人的作品无不真切感人。北宋前期词人晏几道和秦观和李煜一样都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性情中人,在李煜词的影响下,晏几道和秦观的词风都是语淡情浓、了无城府,他们的词作中都凝聚着自己的真性情,因而深受读者喜爱,被清代学者冯煦赞誉为“两宋以来,实罕其匹”。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对生命真切而深刻的感悟与理解,更能明显看出李煜词的痕迹。后主李煜那不幸的人生遭际让后人无限同情与感慨,但他那颗赤子之心和他那熔铸着赤子之心的感人词作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和读者,展示着人性与艺术的至上境界――真、善、美。

参考文献:

[1]南唐・李,李煜.南唐二主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况周颐.蕙风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李煜的词篇7

关键词: 李煜; 心路历程; 真情实感; 独特风格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12-02

南唐后主李煜,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命运风云变幻,由权利至高无上的君主沦为任人宰割的囚徒,由奢侈豪华的帝王生活到以泪洗面的凄苦现状,因此,他的一生,经历了大喜大悲,心里藏着无数的悲欢离愁,正是“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他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蓬莱居士等。南唐国主第六子,公元961年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公元975年,宋军进攻金陵,城破沦为阶下囚,次年,被封为“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过了三年的囚犯屈辱生活。相传在太平兴国三年七月,被宋太宗赵光义赐毒药而亡。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经史诗文俱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其对于诗词,有着独到的造诣。其词以国为界,前期多描写宫廷享乐和男欢女爱,后期多抒发亡国之痛和追念往昔帝王生活。李煜的词开始突破了晚唐、五代的传统,语言朴素,形象鲜明,意境深沉,对后代颇有影响。 在李煜的这一生中,他的感情经历过了太多的悲欢离愁,曾欢喜过、浪漫过,也曾伤心过、悔恨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在他的身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了。他的“喜”、他的愁”、他的“悲”、他的“恨”,都是那样真实而又热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一、享乐的精神追求,内心的真实——喜

在李煜的身体里,流淌着与世无争的血液,他一生都在追求精神安慰和享乐。

首先,从李煜号“钟隐”、“蓬莱居士”等,可以洞察出,在现实的世界里,他多想摆脱尘世的纷繁复杂,或归隐山林,或信佛念经,不问世事,不理尘扰,寄情于山水,多么真实的内心反映!他的的确确是一个懂得生活享受的人,这就是李煜心灵深处的最真实的“喜”。他的这些想法,在早期的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渴求隐逸的词《渔父》二首:“浪花有意千层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和“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前首中,全词没有希求,忘我入化,勾勒了一幅旷野寂静的山水画:千里有雪,桃李花开,只身一人,一边饮酒,一边垂钓,他意在鱼又不在鱼,心中没有一丝杂念,他已经忘情、忘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自得自乐。后首词中的“万顷波”象征着世事的险恶变化,而词人正是要从这中间摆脱出来,表明他虽处尘世,但追求解脱,追求淡泊的生活情趣,将自身隐藏在山山水水之中,无欲无求,在这种生活中,李煜是真正的寻找到乐趣和自由,并在自我的安慰中得到解脱。

其次,在现实中“寻欢作乐”,是他的又一“喜”。憧憬和追求世外桃源的生活似乎与之无缘,上天安排给了他自古以来让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帝王生活,却又戏剧性的让他沦为阶下之囚。其实,从李煜登上宝座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的命运,将永远与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彻底绝缘。

李煜一直追求自由而舒适的生活,当手握大权的时候,他必定会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将心情释放到极至。白日里莺歌燕舞,夜晚寻欢作乐。他在词里这样写道:“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好一个热闹而又浪漫的夜晚,李煜在这宫廷奢靡绮丽的气氛里,纵情享乐、醉生梦死。再如李煜的《玉楼春》里写道:“晓庄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啼清秋月。”好一个春夜宫中歌舞宴乐的生活。在南唐全兴时,词人以飞扬的意兴把声势宏大的歌舞盛会尽情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你看那佳人鱼贯而立,凤箫吹奏,旧曲唱得曲曲相连,李煜经不住“诱惑”,陶醉于歌舞中,任情释放在迷人的狂欢之夜,竟然在回归时,不点红烛花灯,乘马踏月而归。想必那夜,词人所有的烦恼忧愁都已抛在九霄云外,正是“大喜”、“大乐”。一个本就懂得享受的人,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时候,他必定会展示出他的内心本质和内心的真实面目。这何尝不是李煜的“欢”呢?

二、李煜的“离愁别绪”

李煜在纵情声色中,让心灵找到了归宿,这也导致并加速了他自取灭亡。因此在李煜的心里,特别是降宋后沦为阶下囚时,内心的“愁”便迅速地涌上了心头。

(一)愁过去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李煜一直过着奢华的生活,一旦不能拥有,他的心里该是多么渴望和留恋啊!这也是李煜愿意在降宋后还能苟延残喘地、低声下去地生活的原因。他多么怀恋那段美好而又浪漫的生活,他在《虞美人》里写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这是词人在汴京忆旧思家,见那东风吹回庭院,春来冬又去,而自己去独自久久倚栏而立,惆怅无言,陡听见竹声萧萧好似当年,还有那新月细如刀,这一切恰如过去,可在这时候,都只能活在记忆中了。手中的酒杯还在,那笙歌悠悠也不肯停歇,眼前的冰消烛亮,香烟袅袅,想自己却两鬓斑白,发如残雪,心里顿时愁思难忍。正是触景而生情,生情而发愁,想必那夜又是彻夜难眠了,哎,好一个多愁的夜啊!

(二)睹物思人的相思之“愁”

李煜是多情的,帝王豪华的生活养成了他多情的性格,在平日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中纵情声色,无疑让他对美人无比眷恋。在囚徒的生活中,对自己珍爱的小周后更是相思肠断。过去的长相厮守,而今却永不相见。在李煜的心中又怎能不想呢?而现实却如此戏剧性的捉弄,他又如何不愁呢?多少个孤独的、冷清的夜晚,他回想起自身的处境,竟然是“罗衾不耐五更寒”,每次“无言登上西楼”,很自然地、毫无保留地想起曾经与相爱的人依偎缠绵的镜头,便提笔写道:“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清平乐),哎!在这仲春之季,,我和她就这样匆匆分别了,如今满目所及都是令人愁肠欲短,那归来的大雁竟然也没带来一点音信。想想自己吧,回家的路还如此遥远,心中的好梦呀,何时才能实现啊?从这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李煜在背井离乡之时,对爱侣的无限追忆和怀念,他心中用情如此之深,那思念之愁涌上心头自然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因此,在他的心中,感情的愁是无法排除的。

(三)眷念故国的思乡之“愁”

李煜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加之平日充足而奢华的生活养成了追求享乐的性格,使他在沦为囚徒时,尤其是现在的处境好比是别人盘中的鱼肉任人宰割的时候,他对故国的思念是多么的深啊!在他身不由己的岁月里,压在他心中最大的“石头”就是对故国的思念,他多么想摆脱这种现状啊!虽然在入宋之后,仍被封为侯爵,可他对这种屈辱的生活极为怨恨。在那伤痛的岁月里,李煜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表达了对故国深深的思念。在这痛苦纠缠的思念之中,李煜是终日以泪洗面,《历代试余词话》引《乐府纪闻》写道:“后主归宋后,与故宫人书云:‘此中日夕以眼泪洗面’,每怀故国,词调愈工……”从中不难看出,李煜在归宋后,他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安全感,这就不得不引起他对故国的追思,而在这种千回百转的思念中,现实却毫不留情地、彻底地击碎了残留在心头的希望,他痛哭流涕的生活着。在《虞美人》里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李煜著名的绝命词,毫不掩饰的流露出了对故国的思念。词中以问起,以问答,刻绘出词人的内心活动。由问天、问地到自问,问的如此悲凉凄惨。从他的处境设身处地的去想,他对人生已经彻底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曾经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感叹,人生的短暂无常。最后,悲壮之情犹如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词人满腔幽恨,对人生的彻底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以答问之,加倍的突出了一个“愁”字,词人以水喻愁,感觉愁思如春水的恣肆,读来亦觉得连绵不断,声情并茂。在入宋后,李煜竟如如此大胆而又直接的直抒心中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致使他由此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见,这种盘踞在心头的感情之“愁"该有多么的深啊!

三、李煜的亡国之“恨”

所有的离愁别绪,在李煜的心中,虽然留下了多少伤痛的记忆!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作为囚徒时的亡国之思——无尽的悔恨。想过去豪华生活,看如今囚徒现状,想过去山河壮丽,如今却支离破碎,这一切的一切,既熟悉,而又陌生;似曾相识,又如此遥远。它犹如千金巨石,压得李煜几乎喘不过气。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凄凉悲壮、意境深远的生命绝唱,向世人诉说着他的无尽的悔恨。尤其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时候,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反复咀嚼,追思,从而深化到对亡国的恨,正是“亡国之音哀以思”。如李煜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首词中,李煜借伤春、伤别,实是自悲身世,那朝雨、晚风的无情摧残,则是恶势力的更施暴虐,而自己却抗争不得。再如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人在上片中写道,听雨、伤春、寒重,接着又写梦中的印象,梦见自己不是栖身人下的俘虏,而是贪欢于梦境,暂可以忘却现实。但这可贵的一瞬间就逝去了,又多么可叹!由此可见,故国的灭亡,在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痛彻肺腑啊!词中语意凄惨,正是花落而不能重开,人亡而不能复生,天上人间而不能相连,李煜的心中如何不恨呢?

在李煜的一生中,充满了太多的心酸。虽然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在享乐中得到了精神的安慰和满足,可在登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会是不平凡的一生,也注定了他悲剧性的人生。所以,在李煜入宋的那些日子里,是他感情最复杂的时期。他在这一时刻所承受的,是他生命之中最重的、最不堪忍受的,我们可以想象他内心的复杂。所幸,李煜用他的词,饱含深情的倾诉着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而他这一时刻的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扩展了词在表现生活和抒情言志的功能,为后世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总之,李煜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他始终活在悲喜交织的情感世界里,正是“剪不断,理还乱”啊!他的伤痛多于欢喜,眼泪多于欢笑,就让世人在他的词中永远为他感叹、祝福吧!

参考文献:

[1] 王国维.人间词话[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2-1.

[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马彦锋.李煜词论疏[M].科学出版社,2008.

李煜的词篇8

关键词:自然;炼字;直率;不偏不倚;风格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51-02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可谓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字字珠玑,对后世的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宋词大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代名家对李煜的作品评价甚高,如余怀《玉琴斋词序》中说:李煜是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同时,他的作品也深受大众的喜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就被谱成曲,由邓丽君首唱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本文拟就李煜词的真实、大众化的风格作一简要赏析,一对各位语文教师有所助益。

一、从行文遣词上,一任自然,不事雕琢。

首先,李煜的词通俗易懂,少用典故。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应是雅俗共赏。如果其作品只为少数人欣赏,没有群众基础,生命力必定无法长久。李煜词无艰深生僻的典故,让人一目了然,无需解析。如《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惆怅寓于暮春的描绘中:自己看到春花匆匆而而无力挽留,不正是反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悲怆吗?盛世不在,可谓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人生长恨“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

其次,在遣词锤炼上极为讲究,但不晦涩。

文学作品要想真正打动人,一定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有时一个字就使整首诗词鲜活起来。李煜词中几乎每首都有这样令人称道的用字,但没有丝毫做作之嫌,如《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小令可谓改一字则意境大变。本词只写一个失眠人内心的烦躁。作者先设一个空静的环境:深院静,小庭空。句中“深,静,小,空”改一个字词就变味了。如果只正面写空静,也不足为奇,偏偏又下句“断续寒砧断续风”。“ 断续”一词用了两次,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别的词来替换以求变化,因为两处“继续”所指不同,前一个指捣衣节奏,后一个指风的强弱,而二者又密不可分。风的强弱有可能改变了“寒砧”的节奏及声音的强弱。如此写时断时续的声音真妙不可言。由此可见,我们对李煜精巧的炼字遣词功夫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次,口语入词,更拉近了与大众的审美距离

李煜词除了少用典,善炼字外,口语化也是赢得大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他用的口语并不是大白话,而是其能把俗字俗句和谐自然地运用到作品中,进而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如大家熟知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这简直好像在向别人诉说,把人生短暂无常的叹惋,故国不在的亡故之恨真切表达出来。不掩国色的粗服乱头可能更接近普通百姓,李煜虽身在深宫内院,但其作品中的语言不少是地道的大众口语,如脱口而出,使人感到真,一读就懂难能可贵。

二、真情直率的表达,更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李煜在亡国之后,由于强烈的故国之思,他的情感表达到了极致。作品中的“清楚愁怨”极易打动人,丝毫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首先,调皮,率直的个性,使他放下了帝王架子,与普通人情感表达完全一致。这从李煜前期词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特点。如《一斛珠》中在写歌女化妆,演唱宴饮过程中安排这样一个细节“烂嚼红茸,笑向檩郎唾”。这哪是一位正襟危坐的君王,分明是风情万种的帅哥!这样富于生活情趣的小恶作剧在其他人作品中是比较少的,但却大受人喜欢。

像这样的天真直率之词不止一首,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i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写毫无掩饰写出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景。作为一国之君,居然如此“下里巴人”,似乎让人费解,其实这是李煜个性使然。其实后来的欧阳修也曾写过类似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只不过含蓄了一点,正因李煜词表达的很生活,很百姓,所以才深受大众喜爱吧!

其次,李煜词中所抒情感与大众喜怒哀乐极为合拍。

作为一代帝王,李煜在词中表达的情感与普通人无异。无论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执着,以及对亡国的思念,都是从一个普通人的内心角度抒发出来的,所以更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如《虞美人q春花秋月》本词的愁缘于亡国之恨,但作者以水比喻愁,显示愁绪的无穷无尽,将愁形象化,这样容易使人们从中取得某种心灵的呼应,借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情感再恰当不过。再如《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作者在这里简直把“离愁”写绝了。李白有“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但前者显得更加细腻,千丝万缕的离愁,紧紧缠绕,真是苦恼之至。我们普通人愁肠百结时不也常用“剪不断,理还乱”来形容吗?

三.李煜作品风格不偏不倚,介于豪放与婉约之间,更易得到大众认可。

李煜词多写离愁别恨,多容易让人归于“婉约”一类,然而即使他的前期词作虽写风花雪月,男女情事及宫中享乐之事,但意境比较开阔,后期就显得凄凉悲壮。我们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宋词中的豪放与婉约都有些“过”。而李煜则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更符合大众口味。李煜写个人愁思没有小家子气,反而显得意境开阔,如《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闺怨词《采桑子》“百尺虾须在玉钩。”“九曲寒波不溯流。”《喜迁莺》中大景小景结合,意境开阔的句子:梦回芳草思依,天远雁声稀。

王国维先生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⑤可以说,李煜词是中国词发展史上的分水岭,更是一座高峰,他摆脱了五代“花间词”的狭窄境界。开始抒写真实的亡国之痛,体验了悲凉的人生苦难,他对开拓宋词的繁荣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然而正如“源”与“流”的区别,百姓更喜欢“清源”的李煜。也许是他作品有意无意迎合了大众的口味。

上一篇:写景片段范文 下一篇:短篇文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