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3-12-02 00:26:38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1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是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是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核心目标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二)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二、ERP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企业实施ERP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就是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根据新的管理需要并结合ERP软件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和制定,最终在系统中分配不同的职责权限,以完成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运行。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过程也是部门职责、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

首先,由于业务流程的重组,财务部门不再负责对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分别由商务管理部和生产运营部来完成,而且此项工作是在ERP系统中随着“发货”指令的发出而自动完成的。商务管理部将销售合同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创建销售定单;系统运行市场资源计划(MRP)后就会由销售定单自动触发生产计划(生产定单),生产计划又会触发采购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定单上显示的物料需求进行领料和生产;每个产品被发货后,系统都会自动生成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财务凭证,无须财务人员做凭证。

ERP系统的这一功能不仅严格保证了收入和成本的相互匹配、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而且使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财务人员有精力仔细检查:每个销售定单的毛利率是否正常,偏离预算毛利率的原因是什么;每个生产定单的完工状态有无问题,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产生在哪个环节;客户和供应商的库存状态是否正常,有多少存货是处于滞留的状态,对采购量和采购价进行分析;查询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动态、账龄状况等。这从根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三、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一)公司背景

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泰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主要经营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医药中间体生产及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公司的核心文化是“业绩文化、创新文化、效率文化”,以此为经营理念,从而实现公司的愿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阿莫西林生产基地,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居于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其另一主导产品氨苄西林钠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在8%左右。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法则,以强势胜出,已成为现代化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先泰公司从2003年开始与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成为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最终达到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ERP实施前管理背景

先泰公司以往的物流管理不到位,例如库存产品的流程监管及日常进销存管理上,管理部门即是库存商品的“会计”,同时又是“出纳”,其物流工作没有处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内,而且手工记账繁琐,各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很难分析问题。在日常工作上,各部门汇总上报的进销存数据口径不一,库存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混杂在一起,使得领导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可比性差,无法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有甚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误导。另外,在成品、原料及备品备件等管理流程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去规范和解决。为此,多年来先泰公司一直尝试和摸索着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2003年公司成功开发和上线实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才将以上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

(三)公司实施ERP系统

就企业内部而言,ERP系统是企业范围内进行预测、计划及制表的一套工具。它能够将客户与供应商完整地连接在一条供应链上,先泰公司通过应用,已证明了销售、市场、生产、采购、财务、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整体协调与运作。

1.ERP系统的逐步建立。先泰公司进行了基本信息、管理维护、自定报表、物流管理存货、订单、采购、应收、应付、会计总账、自动分录、工单、物料需求等共15个子系统的上线实施工作,形成:

(1)物流监控体系包括:原材料从计划到采购、检验入库,再到车间领用等一系列监控流程;产成品从车间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入库直至销售等一系列监控流程;原料库、成品库、备品备件库等库存数量随时查询。

(2)资金流监控体系包括:客户信用控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及回款考核;应付账款账龄分析及采购付款控制。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先泰公司已基本实现对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运用,使企业具有了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管理水平。

2.ERP使各项信息及时、准确汇总,达到查询共享

企业实施ERP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成的、实时的信息平台,打造 “整个公司是一个整体”。所有可公开的业务信息,经逐级授权后可在公司内部充分交换和共享,公司员工(包括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可获得信息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及时响应,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及反映能力,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就像大多数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一样,先泰公司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多套不同的系统在支撑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就职能部门内部而言,这些系统运行得不错,但由于这些系统不集成,每月业务系统与账务系统的对账工作量很大,而且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决策层所需要的各种管理报表。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企业的管理者明显感觉到各部门信息孤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实施,公司内部成功建立了ERP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生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销售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公司的生产状况,确定市场开拓的节奏;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业务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3.借助ERP的实施,流程得以优化

ERP的上线过程,其实也优化预期流程的过程。ERP系统正式应用以前,企业的流程不顺。应用及根据公司管理现状,对领料流程、销售流程、出库流程等进行了优化。企业管理开始由强调流程管理向以流程管理为技术约束条件方面的转变。

4.ERP实现了公司信息的整体管理与控制

为遏制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防止“坏账”给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在ERP系统中完善和细化信用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流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市场管理体系,规范销售员的工作职能等。针对公司销售控制点预测出的问题,在建立健全信用、服务、考核政策的基础上,强化逾期应收的管理,逐步由事后追讨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的事前和事中,以达到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目的。同时,借助ERP账龄分析系统监控应收账款超期情况,以天为计算单位,超出合同约定时间的款项,ERP自动预警并停止发货,进入催收程序,由业务员或专职人员负责清欠,取得了显著成绩。

5.ERP促进了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

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有明晰的职责,权责分明,强调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流程节点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ERP对整个企业所有资源的计划管理。通过ERP系统流程得以优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四)实施ERP取得的效益

经过对ERP管理系统三年来的摸索、开发与深挖其潜能,先泰公司已取得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1.管理效益

(1)规范并加大物流管理力度,理顺公司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库存成本处于最佳成本底限。通过有效的日常监管,以达到节约资金,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杜绝了物流方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效果。

(2)通过ERP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相互核对、补充,不断寻求物流与资金流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产品周转频次,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并通过ERP系统的信用控制模块,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与考核,加速了资金周转,杜绝“坏账”发生,减少坏账近500万元。

(3)随着ERP项目的开展,尤其是ERP流程的不断完善,克服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随意性,促使员工逐渐改变以往处理事情的逻辑思维,明白自己的作业不仅把现有的操作流程要引入系统,更重要的可以发现原有工作的不合理处,把ERP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流程中,并通过“为下道工序”着想,使为“创造客户”服务思想的宗旨不断巩固。

2.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

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企业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存周转率提高约50%。

(2)延期交货现象减少50%

当库存减少且很稳定的时候,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25%,误期率平均降低25%,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誉。

(3)采购提前期缩短4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生产计划的信息,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并了解生产问题,从而缩短了采购时间,节省了采购费用。

(4)制造成本降低12%

由于库存费用的下降,劳动力的节约,人员和采购费用节省,支出减少等一系列人、财、物的正向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2

关键词: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对策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是保证公司安全生产运营的重要基础,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管理水平,很多公司也将如何优化物资管理工作流程,作为公司运营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进行讨论,传统的物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弊端影响其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对其工作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对于促进公司综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一、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购、储存以及生产供应等环节,为保证优化对策提出的有效性,需要对其工作流程的涉及环节进行针对性分析,其管理工作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物资管理工作现状。天然气公司保障日常生产经营的原材料相对较多,其体制系统也较为庞大,总公司下设诸多分公司,保证不同地区的天然气生产和社会供应,很多公司都会采用分公司独立采购的方式,这种采购方式失去了集合式采购能够享受到的价格优惠,也减少了原材料的可选择空间,原材料的质量性价比远低于总公司集中采购模式,分散式的采购方式还有可能造成重复性采购行为,未能合理利用便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同时也是对公司人力资源的不必要消耗。(二)原材料储存环节的物资管理工作现状。由于公司采用分散式采购方式,因而原材料的储存也会采用分散式储存方式,原材料的储存工作是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分公司需要设立独立的储存仓库,其库容量需要满足自身的工作需求,还需要对库存配备专业管理人员,保证原材料的储存安全和生产供应,这些物力、人力的投入,势必会增加每个独立分公司的生产运营成本,有些分公司的仓库建设标准不能够满足高危行业的工作要求,给公司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三)原材料的供应流程管理现状。天然气公司没有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特点,制订严谨的原材料供应管理制度,原材料的安全运输和供应是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的关键因素,很多分公司都有由于原材料没有按时到位,而制约自身正常生产秩序的现象出现,涉及到各项生产任务、工程建设的原材料供应,都应当有完善的供应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工作开展的基础。[1]

二、优化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优化物资采购环节。分散式的原材料采购方式无疑会增加公司的采购成本,而对于天然气的生产运营工作来说,其应用的原材料类型以及产品都基本一致,因而天然气总公司可以结合实际的管理情况,采用集中采购的物资采购模式,集中采购能够根据各分公司的应用需求进行物资的合理调配,避免采购环节出现的重复性采购行为,同时应用集中式采购模式还能够有效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投入,集中采购统一规格的原材料,能够实现原材料管理的可追溯性,便于公司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开展,提升公司的安全生产保障。同时公司还能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原材料采购,这种方式能够为公司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空间,提升物资的性价比,也能够减少公司为进行物资采购而产生的重复性人力资源投入,实现对采购环节的合理成本控制,为公司拓展更大的经营利润空间。对于一些较为先进的专业设备而言,还能够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资质较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也能够使设备的售后服务提供有效保证,进而为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奠定基础。(二)优化物资储存环节。物资的储存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既要保证物资的储存环境能够保证物资的质量和安全,还需要对物资的库存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以避免出现物资限制、过度采购、物资匮乏等现象的发生,给仓库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管理难度,因而公司可以采用集中式的库管模式,进行对物资的合理调控和调配,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应用需求,进行物资的报批,通过报批程序控制物资输出,对于库存每天的变化情况,总公司可以应用现代管理软件辅助进行仓库管理,管理程序会根据物资的采购情况以及物资的输出情况进行自动控制调整,并且能够应用数据分析和整理,计算公司整体的物资变更需求数量,设定库存保障控制线,当某项物资的库存量低于控制线时,能够及时提升管理人员需要进行物资续购,这种集中式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分公司进行物资管理的仓库建设和管理成本投入,同时能够有效提升物资储存环节的管理效率,保障各分公司都能够满足实际经营需求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总公司的成本投入,提升公司利润空间。[2](三)优化物资供应环节。物资供应环节既要保证物资的质量不受到影响,同时还需要保证供应工作效率,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供应管理规章制度,针对不同品类的供应车辆类型安排、人员配备等问题进行,公司与物资供应企业需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供应企业为保证自身的信誉,会对物资供应进行合理优化,而针对于总公司向分公司的物资供应,则需要应用物资管理制度作为工作开展基础,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做到有据可依。

三、结语

天然气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是其日常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工作流程优化,能够降低公司的成本投入,扩大公司的盈利空间,同时能够有效保证物资的储存以及运输质量,提升公司综合管理工作水平,公司需要通过采购、储存以及物资供应等环节的优化,进而实现工作流程的优化,保障天然气的安全生产和输送,进而促进公司综合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德胜,金娜,周丽伟,等.优化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对策分析[J].化工管理,2015,(5):234-234.

[2]董姣.优化天然气物资管理工作流程的对策分析[J].商情,2017(31):165.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3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手段 业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246-01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是企业不可阻挡的潮流,公司将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集成、融合,以实际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公司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引领公司向先进制造业转型,这是公司信息化建设推进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公司领导也一直在强调信息化的发展要做到信息化管理无“盲区”。

随着公司规模的快速扩张,对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升提出了要求,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均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撑。公司自2009年开始进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在技术信息化方面,如CAPP、PLM等应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技术人员编制工艺文件的效率,降低了工艺文件的出错率,促进了工艺文件的标准化工作,节约成本;大大提升了新员工入职后对工艺文件的熟悉速度,加速了新员工的成长速度;管理信息化方面,如OA、公司内网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及深化应用提高了各类业务流程审批效率,规范使用短信平台,可以适当节约短信费用,通过使用会议管理模块,方便会议主管部门通知会议和安排会议,提高工作效率;ERP项目的上线运行加强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部门间人为协调工作减少,沟通成本大幅降低,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由系统数据做支撑,直接效果是库存降低,停工待料和延期交货减少,由于库存费用下降,劳力的节约,采购费用节省等一系列效应,必然会引起生产成本的降低。

2013年计划将各类信息系统的引进,将在更大程度上提交生产效率、加快生产节拍,通过各类信息系统的结合使用实时收集现场的设备、工装、质量、物料等信息;与呼叫系统的整合,可以传递生产线各工位的实时状态信息,建立更加透明的生产现场;通过引进条码系统,运用条码自动识别和无线网络技术,增加仓库的作业效率。

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后,传统的管理手段与新形势下的公司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以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反思。

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实施背景:

公司自ERP上线运行后,实现了所有仓库的收发货单据的流转管理,但还无法实现在SAP-ERP系统中针对仓库内部作业的管理,如:库区、工位器具、立体货架的管理。同时,仓库保管人员使用SAP-ERP系统还是采用手工录入的方式,使得保管增加了工作量,并存在错误率高、及时率差、工作效率低等一些管理瓶颈。为了解决可预见的物流操作效率等问题,希望借助于无线网络和手持终端完成物料编码条码扫描的作用方式加快物流效率,同时借助信息化推进手段实现仓库工位器具定容定量管理。

突出问题一:公司信息化缺乏整体规划

该项目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统一部署实施的,在实施初期集团公司采购中心为唯一试点单位,在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集团公司内部推广,而福莱格公司在这个阶段正在为解决SAP-ERP系统数据录入及时率、准确率的管理瓶颈上纠结。在没有进行充分调研的情况下,盲目跟从信息技术中心推广方案进行项目立项,导致在项目前期数据准备阶段就夭折了。

首先,因该条码系统一期实施推广应用(采购中心)未与SAP PP模块集成,在系统运行中会存在不能与SAP-ERP系统数据实时传递,反而增加仓库作业人员工作量。

其次,公司在工位器具的管理上为规范,缺乏有效管控,如:工位器具型号、类型、SNP值的制定,而且工位器具投资金额需要百万以上。

2013年根据公司实际管理需要,重新制定实施方案,针对在该项目准备阶段发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如:汽车零部件行业仓库工位器具的管理、SNP值的控制;仓库条码技术运用中的业务流,零部件(自制件)仓库是否实现条码管理等问题,针对如上问题对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卡车厂薄板车间进行项目调研及管理经验交流。在物流管理经验方面学习到借鉴点,如:零件的专用工位器具得到了大量的使用,这样既保证了物流效率又保证了产品运输过程中的产品防护;有物流配送专用工位器具,标准化程度高,每个工位器具上发有物流配送单等,这些管理方法为仓库条码系统在公司仓库全面推广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

突出问题二:业务断点明显,部门间沟通困难,项目实施人员综合业务能力欠缺

部门与部门之间,特别是部门与车间之间的协同存在很大的困难,虽然很多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在完善其流程,但始终是站在其部门角度来制定,存在片面性,容易产生信息孤岛,形成扯皮及推卸责任现象,这样的流程无法承担企业协同增值的目标。

例如:项目调研初期,工位器具的管理职能设置在储运部,工位器具SNP值的验证也由储运部来完成,这种流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位器具SNP值为得到充分、科学的论证,车间在执行方面就出现问题:首先,SNP值公布不及时,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其次,车间与仓库之间经常因为SNP值的不认可问题上发生办票难问题;三是,生产计划一直未按照SNP值倍数下达,车间在零件装框时就出现况;四是,IT技术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要加强,才能支持项目推进方向。

2013年公司也针对这些管理问题进行了流程优化、职责的划分,逐步推进工位器具的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面发展,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最终要实现所有仓库借助于条码技术对公司物流管理进行管理提升。

突出问题三:生产管理缺乏前瞻性,生产环节缺乏信息化的支撑

在对仓库条码管理系统项目调研的情况下,走访了集团公司三装厂、一汽卡车厂、中航起落架等各企业,了解了多种生产、管理模式。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各级计量设备的归口管理、缺乏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支撑,数据经多部门参与后形成最后的报送结果,从而造成数据部分失真,需要借助于MES系统的实施进行管理提升。总结了如下车间管理的典型问题:

(1)质量追溯、批次管理。

(2)同一条生产线需要混合组装多种型号产品的时候,自动校验和操作提示以防止工人部件装配错误、产品生产流程错误、产品混装和货品交接错误。

(3)生产线上出现的产品缺陷是什么?次品数量各是多少。

(4)目前仓库以及前工序、中工序、后工序线上的每种产品数量各是多少?要分别供应给哪些供应商?何时能够及时交货?

(5)生产线和加工设备有多少时间在生产,多少时间在停转和空转?影响设备生产潜能的最主要原因是:设备故障?调度失误?材料供应不及时?工人培训不够?还是工艺指标不合理?

(6)对产品的质量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和分析,精确区分产品质量的随机波动与异常波动,将质量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7)废除人工报表,自动统计每个过程的生产数量、合格率和缺陷代码?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4

固定资产是保证公司正常运转和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基本前提,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有效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更能有效减少公司资产的浪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市场运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企业治理结构的日臻完善,但是仍无法避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监管不严造成的损失。究其实质,均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造成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对于保证公司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固定资产预算的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现代企业在其生产、投资等经营活动过程中根据要求提出对固定资产的需求报告,并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通过后编制并执行预算。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公司内部各部门实行模拟独立法人核算,各部门业务各不相同,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分析不到位,对固定资产的需求经常超过自身业务的需求,一些新业务在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对固定资产大量投入,从而造成公司固定资产的预算出现失误,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

(二)固定资产采购与验收的风险

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公司重大的投资事项,因此固定资产的投资必须符合公司产业化的需求,同时购置固定资产对公司的现金流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固定资产购进环节的控制,例如,固定资产购进时对供应商的选择,而对供应商的确认上没有有效的监督;获得固定资产的付款凭证不及时;预付款自己占用的时间较长;对固定资产的验收不认真而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固定资产流入企业;对固定资产档案的建立不完善、不准确而导致账实不符。

(三)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管理、维护与保养、改造等带来的风险

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维护保养不及时、改造不到位等造成的一系列风险。例如,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由于部门产业调整和人员流动,造成固定资产保管不当而发生盗窃、丢失等问题,使固定资产损失严重;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而使产品的质量大大下降;由于保养不及时使设备出现毁损或者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改造缺乏合理性而导致生产线老化、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发生;由于未能及时为给固定资产办理完整的保险而为该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风险的发生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更大大削弱了公司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四)对固定资产清查与处置时发生的风险

在企业会计法中已经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处置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公司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对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置。但是,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与处置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由于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不准确而产生账实不符的风险;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有的部门的领导不按规定的要求处理,导致固定资产流失的风险;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按公司的相关规定统一管理、统一处置,使公司不能及时收回残值。

(五)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中的风险

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应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记录,并定期按照提取方式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核算,并将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入成本与费用中,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增减变化情况应随时进行财务核算、记录、处理。但是,由于公司近年来机构变化快、产业调整迅速,使得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在传递的过程中有出现不及时、记录不准确、计算有误等问题,最终导致公司固定资产的核算出现不规范、失误、账目记录不真实、账实不符、提取折旧存在误差等问题,这些失误和问题最终引发公司成本费用核算中存在差错,会计报表信息严重失真,不能将公司的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效防范管理风险发生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公司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公司的管理者应具有战略发展的眼光,加强对该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对公司的发展规律进行积极探索和总结,在公司内部建设一个能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贯彻执行的环境。例如,加强公司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要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内部控制成为一句空谈;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提升公司内部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

(二)加强并进一步优化资产内部控制的流程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的流程能够进一步简化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实现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以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绩效。从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到最终的处置是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不同环节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的明晰化。例如,对于该公司重大固定资产的购买一定要由公司的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制“固定资产请购单”,并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附上。再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一定要填写一式三联的“固定资产报废单”,并将固定资产卡片上记载的所有内容、报废单价、预计处理的费用、可回收的残值等内容进行详细填写。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公司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风险管理意识,具体而言可以从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对固定资产的租赁、对固定资产的投保等方面着手。例如,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切忌不能以维修代替保养,制定固定资产的保养检查周期计划,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检查,并及时测试固定资产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

总之,随着现代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必须正视在其内部暴露出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在固定资产内部风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上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对进一步发挥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用、保证公司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奠定基础。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5

关键词:内部组织结构 建设项目 一体化管理

一、项目背景

2012年公司完成了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形成了“3+2+2”的组织架构。公司内部机构性质差异性比较大,其产品、功能也各有区别,通过管理提升,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从人才、设备、资源、制度、管理等多方面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为实现公司“三化”目标、建成“三个基地”提供有力保证。

金资公司在过去几年的管理实践中,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许多职能部门在“总厂制”的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由于金资公司下属单位原来都是独立经营实体,具有各自的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营特点也不尽相同。

二、预期目标

在“总厂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下,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公司管控思路和管控手段。

按照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最大化原则,创新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真正形成科学决策、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公司治理结构,做到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加快产业发展。

梳理公司组织架构,明确公司职能部门与分公司的职能定位,进一步理清职责界面(总部与分厂、总部职能部室之间)。

梳理关键管理业务流程,形成公司流程体系框架,促使公司从“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转变。对关键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优化,提高流程效率。

三、策划阶段

(一)明确战略方向

战略发展规划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公司战略议题在集团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框架内,在充分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及论证的基础上,形成《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并提交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总经理批准生效。

公司确定了未来发展思路:履行两大职能(保产服务、资源创效),遵循“三化”原则(资源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效益最大化),形成三大板块(保产与废钢产业板块、冶金渣循环利用板块、粉末冶金高新技术板块),建成三大基地(建成中国重要的废钢铁集散及贸易基地、建成中国重要的冶金渣循环利用及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建成中国重要的钢铁粉末与铁氧体磁性材料生产基地)。

(二)“总厂制”管理模式下的整体管控方式选择

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的混合管控方式。公司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为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并制定相应的保证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监督部门。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并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确保持续提升企业各方面的绩效水平。

(三)明确公司(管理总部)的核心职能定位

改变了之前公司对废钢业务板块紧密型的操作管理模式定位(所有工作管理到基层单位,公司机关职能部门的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了废钢业务板块上)。

四、组织架构梳理

组织架构是实现经营战略的基础保障,组织架构设计在考虑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灵活性, 既要考虑当前的情况,又要考虑未来可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使组织有一定的发展弹性和适应性,以保证对经营战略的有效支撑。

公司下发了《关于机构设置及所属单位基本职能划分的通知》。确定了总厂模式下新机构及职责,成立了废钢分公司,强化总厂机关的管理职能,将废钢加工职能独立出来,明确各部门与分公司的管理职责与权限。

在岗位设计及公司人力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岗位人员配置进行了适当调整,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积极稳妥地开展公司战略目标定员编制工作,通过合岗并责,优化岗位定员、工作班制,公司岗位定员精减40%。

依据组织设计原则,结合公司实际,对公司(管理总部)各职能部门管理岗位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岗位设计力求精简高效,凸显公司的核心职能定位。进一步清晰界定了公司与分公司在各职能模块的权属划分。

五、流程梳理优化

以公司新的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为基础,识别梳理关键管理/业务流程,形成公司的流程体系框架。包括:首先识别关键管理业务流程。其次梳理和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流程管理规制。再次流程梳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管理职责,形成《部门职能说明书》终稿。最后识别、清理公司现行流程管控文件(管理制度)。

通过跨职能流程图,完善了流程管理规制,以程图示例具体表现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落实的路径。进一步厘清了公司各职能部门之间、公司和分公司之间的职责接口。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提高流程运行效率。

六、全面梳理完善管控制度,实施流程再造

在流程梳理的基础上,以流程为主线整合优化现有管理制度,遵循“增、改、删”的原则,编制流程管控制度,完成《公司流程体系框架总表》的文字描述(即《管理手册》)。按照《“文件编制”阶段实施细则》的要求,编制了流程管控文件系列汇编》(其中,总厂130个,粉末冶金分厂92个,冶金渣分厂96个,废钢分厂99个。)

七、体系运行情况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6

关键词:生产管理

Abstract: as the company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system and enterprise reform,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under the new opportunities to new mission. This paper company in the new system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control thought, mode, analyzes the means. Clear all kinds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guiding ideology, consolidat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plan and execution-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correction and corrective" each operation comments, for guangzhou metro operation production management lay solid foundation.

Key words: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司在新的体制下生产管理的变化及重点、难点。

(1)、新体制下公司现状

随着2010年六条新线开通,八条线路同时运营,运营里程已达236Km,广州地铁已正式步入网络化运营阶段, 2015年将形成开通运营15条线路、540Km的轨道交通大线网。随着线网运营的不断深入,房地产、资源、广告、通信、商业、物流等业务的划入,运营管辖的范围不断地扩大,公司业务种类也逐渐增多;同时由于公司承担了各项社会责任和影响面大的重点改造项目,这些变化和特点就需要建立一个能统筹控制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统一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控制,联合下属单位的协作力,形成高效的运作机制,来确保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2)、员工人数和管理层次的增加,完善各层级的管理范围及权限。

由于公司整体运营规模及各类业务的范围扩大合并,势必出现相对的员工激增现象,对此,公司已经形成了四个管理层次,分别为:公司级、下属单位级、部门级和分部级。而提高生产流程的效率、灵活性、发挥各级生产业务机构及人员的作用,则需要完善和明确各层级的生产管理范围及权限,落实监督、评估和考核机制。

(3)直接对外生产业务增多后的统筹组织和对口。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所辖各个业务的生产经营活动将直接承担着主体责任,各个业务都需要与不同的政府部门及单位进行生产协调和对口,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对外生产业务协调的统筹管理部门,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利益进行组织和协调,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生产管理指导思想及管理体系的完善

(1)指导思想

在两年多的运作时间里,秉承积极探索、循序渐进的态度,公司已明确了生产管理的指导思想:

1、 以运营业务为核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2、 以生产效率为准绳,专业整合与资源整合并用。

3、 以工作质量为标准,奖励与考核并行。

这个指导思想从计划、执行、检查、监督、整改、修正各个环节都渗入了生产管理的理念,目前已初步搭建起公司的生产管理体系。

(2)管理思路

1、建立健全生产计划体系

1.1、改变以往工作计划中大篇幅描述日常工作的特点,对公司级的生产计划进行精简,重点突出公司在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生产任务和目标,建立《公司生产工作规划》,作为生产计划制定的纲领性文件。

1.2、根据《公司生产工作规划》,统筹及协调各职能业务模块的工作任务及关键节点,制定形成年度《公司生产工作计划》,明确当年度公司运输组织、技术、安全、人力、培训、新线、物资采购等业务模块的工作任务,使各业务都能围绕重点生产任务和目标有步骤地进行推进,使公司成为高度统一的联动机。

1.3、各下属单位根据当年度《公司生产工作计划》的工作要求及关键节点,细化和分解形成本单位的《生产业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公司生产工作目标真正细化到各下属单位的具体工作要求中。

1.4、对于公司正常开展的工作,可以列入《生产业务工作计划》或由公司职能管理部门考虑授权,由各下属单位列入内部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1.5、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生产计划管控力度

为了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管理指挥,增加对生产各环节的控制制约机制,变事后检查为超前控制,变被动处理为主动管理,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生产计划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公司下达了年度《公司生产工作计划》后,通过生产计划系统生成月度生产任务单,并下达给下属单位、部门、分部3种层级具体实施,大大加强对生产全过程的深入控制和科学指挥。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调整和执行应与其计划进度相匹配,可作为对各下属单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依据。

2、建立临时生产任务工作制度

2.1、在接到需求单位或部门提出的任务时,由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统一筹划,具体联系任务提出的相关下属单位或部门,掌握任务的具体需求,制定任务目标、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

2.2、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通过《公司生产指令》的形式对生产任务进行下达,对重大和复杂的工作采用项目管理的模式,在各下属单位抽调专门人员建立项目组负责推进。

2.3、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组织对任务完成情况及结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同时研究及明确类似工作今后的工作流程,纳入正常的工作职责及程序。

3、生产工作评估制度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重点评估阶段,第二阶段是有计划的循环评估阶段。

3.1、第一阶段:适用于2013年前,这段时间公司改制工作及新线开通压力都十分巨大,需要集中精力确保重点生产目标的完成。同时各种生产流程仍处在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时期生产工作评估的重点是针对各生产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流程问题,对可能影响公司整体工作目标的流程进行评估。

评估工作由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定期了解现场生产流程情况,观察其运作与现行生产制度的匹配程度,有针对性地制订对策、措施及统一实施,并跟进后续的实施情况,对其起到辅助和纠正作用。

3.2、第二阶段:适用于公司各项生产流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这个阶段,要对生产流程的全过程进行评估,并制定详细的评估工作计划加以推进。

评估工作由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组织,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和下属单位参加,抽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骨干人员,以项目专责小组的形式,深入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对生产流程进行现场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流程环节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善的建议及措施,以专项评估报告的形式提交公司领导进行决策。

根据专项评估报告的建议和公司领导的批示意见,由各职能管理部门及下属单位优化流程和修改规章。在优化工作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一般为3个月),由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组织项目组成员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存在问题和偏差进行调节和校正。

4、强化生产任务的监管力度。

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综合反映,公司生产交班会就是一种常态化的管理平台。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每天组织召开公司生产交班会,对前一天运营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由于这里涉及的工作范围很广,它不仅直接影响运营的质量和安全,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技术难题,必须从技术管理、设备质量等环节入手,总结生产中已发生事故所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今后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办法,避免给生产预留隐患;同时,对生产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发生的条件和规律进行提醒,从技术上找出解决办法,克服容易发生事故的薄弱环节,保证运营安全。

公司生产管理统筹部门还联合安全、技术部门定期对公司生产交班会布置工作的完成情况、对线网设备设施的故障情况进行点评和分析,有机地将日常运作情况与设备设施质量结合起来,并分别通过生产月报、技术月报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线网的运作情况全面地进行剖析,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并督促各单位整改、落实。

同时,为了加大对公司交班会交办事项的跟踪力度,确保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保证生产信息流转畅通,按工作重要性对交班会未完成工作进行分类,定期滚动式地更新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各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生产任务的正常开展。

通过运用多维度的管理手段进行全方位的生产管理,把生产管理纳入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轨道。

5、建立生产风险评估体系

生产风险评估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对运营组织及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估量化。在生产管理管控思路的指导下,公司下属各单位的生产管理体系、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都已初步搭建和完善起来了,利用生产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对各类生产事件形成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场所现状进行客观评估、对事件后果进行科学预测。这种风险评估的结论,应当是一个量化的结果,它反映的是运营生产场所的生产状态,在运作中将生产风险评估与运作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使生产的安全状态影响到单位效益、竞争实力和市场风险。

三、结束语

随着线网的跨越式发展、人员的增加、业务的扩大,生产管理的难度和广度将不断加大,从管理的角度来讲,管理跨度不宜过大,面对如此大的业务范围,对生产管理组织架构设置有以下建议:

公司成立专门的生产管理统筹部门,负责运营业务整体生产管理的协调,牵头制定运营业务总体生产计划。

下属主要运营业务单位下的职能部门专门设置中心级生产管理室,代表中心进行生产事务管理。

下属主要经营业务单位下的综合部门设置生产管理岗位,负责本单位内的生产事务管理。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7

公司在制定一系列公司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后,一般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检查评价,以检验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内控的检查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专项评价、综合评价等等多种形式,其中自我评价即为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评价方式。穿行测试则是自我评价中自上而下、自始而终的一个评价工具。

一、穿行测试的概述

(一)穿行测试的概念

穿行测试是由测试人员对公司某个时间段的生产经营活动或某一特定交易自始至终的行为追踪,以检查和评价公司各项内部控制流程设计是否可行、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有效实施,是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手段,也是内控自我评价中最真实、最全面、最客观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可称为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的法宝。

穿行测试较早用于审计,是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控的一项审计程序。后来被公司作为检验手段用于公司内部管理。

参与穿行测试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熟悉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在整个穿行测试过程中可扮演多个不同的角色,既是公司管理人员,又是生产线工人,裁判员、运动员于一身。测试人员在每一个环节上既要熟悉操作过程,同时又要进行分析和判断。但由于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时间和专业人员,大多数公司管理者并不持积极地态度,从而忽视了穿行测试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

(二)穿行测试的方法

穿行测试的对象既可针对单项交易过程,也可以针对公司整个生产经营,穿行测试没有约定俗成的方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经营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测试的方法一般包括:询问、抽检、调阅、实地查看以及过程追踪等。

二、装卸公司的穿行测试

烟台港装卸公司主要从事化肥、煤炭、粮食等货物的港口装卸业务,其中化肥吞吐量占了50% 左右,已成为国家乃至世界知名的化肥进出口作业码头公司。公司打造出精装化肥品牌,与公司保质保量的生产作业及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是分不开的。公司的领导及员工对内控工作极为重视,每年由内控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各项内控流程进行评价,其中穿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评价工具。在此,笔者把装卸公司在穿行测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不足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一)抓住主线,追根溯源。

装卸公司作为生产单位,存在着两个关系到生产主线的流向:一个是货物流向,一个是票据流向。货随票走,票限货行,就像铁路的两条铁轨彼此没有冲突而又缺一不可。装卸公司的货物流向主要是指货物输运,可分为货物进港和货物出港。货物进港按照输运方式分为铁路集港(术语称之到重)、公路进港(术语称之市入)和水路进港(术语称之进口)。货物出港按照输运方式分为铁路出港、公路出港(术语称之市提)和水路出港(术语称之出口)。装卸公司目前主要的货类是化肥,化肥的装卸是以火车到重卸车及装船出口为主。

因此,在本年度的穿行测试中,测试人员就以化肥作业为主,贯穿整个生产作业主线。首先,测试人员到公司调度室,按照生产组织管理流程的要求从货源计划开始,调阅了货源预控表、公司昼夜生产计划等相关业务报表,确定以某一条船的化肥直取装船出口的作业进行测试。本次测试的货物流向为到重卸车装船出口,分为车场、场船两个操作过程,涉及调度室、商务科、流机队、固机队以及装卸队等部门或作业单位。测试人员在旁听了调度室交班会和配工会之后,在调度室内勤处了解到化肥的到重时间、作业安排、船舶到港、停泊泊位等信息,并取得了相关作业的工票号。

(二)贴班测试,即时评价。

测试人员征得公司领导同意后,开始循着工票号进行贴班测试。根据作业安排,测试人员到商务科理货室,调取生产系统内由理货人员补充更新的工票号的理货信息。然后随着理货员到码头现场,查看化肥的卸车、运输、装船的作业情况。在现场,测试人员检查作业人员、作业机械是否按定点配工流程的要求按时到场开工;网络兜、篷布、垫皮等生产备品是否准备到位。化肥作业过程中,测试人员巡检各作业线的作业人员和作业机械是否按照货运质量管理的要求进行标准作业。每条化肥作业线完成后,作业单位通过生产系统分别将工票信息补录完整:比如商务科补录作业开完工时间、作业吨数、质量批注等信息;流机队补录机械台时、司机姓名等信息。最后,测试人员到作业票审核室对由此生成的作业票进行调阅,检查计件工人的工资核定是否正确、部门的考核是否到位。

在数天的贴班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对照公司内控实施细则和相关规章制度采用抽检、询问等方式逐项检查、即时评价:比如抽检生产系统录入更新是否及时准确;相关台账是否齐全;到现场评价生产单位间各道工序的衔接是否紧密等等。

(三)票据追踪,贯穿全线。

该项作业的票据流向为办票提货计费结算。船舶靠泊化肥装船作业前,代理公司提交货物代理合同、港口作业单、单船收款单等相关资料和证明,货运室签章后即为办票,将有关票据发送至作业单位,作业单位据此票据以及代理公司提供的装船指令办理放货装船手续。作业完毕后货运室根据作业单位返还的相关单据进行计费,然后与代理公司进行结算。

为测试票据在流转过程中是否及时、准确、完整,到重化肥卸车完毕后,测试人员到商务科中转室查阅了铁路运单、火车卸车台账等资料。装船完毕,作业票据由商务科仓库批注完整后递交到商务科货运室,货运室检查核对后进行计费结算。测试人员在货运室抽样检查单船收款单、港口作业合同、港口作业单和出入库汇总表等,调阅计费系统数据、报表以及对账资料,评价是否按照费收管理流程办理计费结算。

至此,该化肥卸车装船作业过程的穿行测试结束。在整个穿行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对个别流程也进行了单项测试评价,如网络兜、篷布等生产备品的采购、管理、报废的内控流程。

术有专攻,业有所长,测试人员分别从专业、非专业不同的角度对穿行测试所涉及的内控流程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未按照内控实施细则执行的情况,当场提出,区别对待。属于技术上的原因确需修改流程的则进行记录并组织相关单位讨论修订,而属于流程有效但未严格执行的违规操作则作为评价缺陷记录在案,并要求立即整改。

公司生产管理流程篇8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TK公司;创新思路

物流作为企业运营的“第三利润源”,有效的物流管理能够缩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从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实践来看,虽然具有足够的经济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其发展劣势和发展明显也较为显著:企业物流管理设备落后、物流管理理念陈旧、物流增值服务欠缺、物流运营模式滞后、物流协同不足、客户满意度徘徊不前等问题依旧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

基于上述实践背景,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物流管理策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为研究切入点,结合物流管理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重新审视中小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问题。并对浙江中小制造企业TK公司的物流管理状况进行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其物流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创新策略,以资借鉴。对于丰富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理论的内涵和思想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理论基础

“物流”一说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美国学术界将其称之为PhysicalDistribution,即“有形物资的分配或配送”。1963年,日本将物流定义为在生产和消费的连续过程中,对物资进行保管、运输、装卸、包装、加工等过程,物流是物资销售的桥梁。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引入“物流”的概念,当时“物流”一词已被国际主流学者重新命名为Logistics,而不是过去的“PhysicalDistribution”,其范围也拓展为货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转移的过程,而后物流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等产业领域。王之泰(2001)对物流给予了较为权威的界定,即“有形实物(无形服务)从供给地向需求地的实体流动中,由包装、运输、储存、保管、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组成的以达到客户要求的整合过程”。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物流管理的内涵给以重新界定:物流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在实现客户需求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的,对产品(服务、信息等)进行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耦合过程。

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起始于原材料的采购,经过企业内部的工序加工,然后产成产品,最后运送到目标消费群体。这种在制造企业内部,物料严格经过一道道加工流程,借助搬运工具,从一个职能部门转运至另一个职能部门(包括产成品仓库、生产车间、供货单位等)的活动过程形成了企业的物流管理。一般而言,制造企业物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原材料从供应商流入企业的“供应物流”、企业不同职能部门间的“生产物流”、产品从仓库运送至消费者的“销售物流”、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的“逆向物流”。

(一)供应物流

供应物流是企业物流管理的起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后续物流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由于中小制造企业具有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含量零碎等特点,企业生产的标准化、协作化、信息化趋势逐渐增强,中小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活动显得更为密切与互动。供应物流主要涉及产品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基础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搬运、装卸等物流活动,企业应该以最少的消耗来管理初级阶段的供应物流。

(二)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亦被称为厂区物流或车间物流,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管理的中心环节。生产物流往往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相结合,始于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领用、经过工序加工转换成为成品、止于产成品仓储,这期间包括各车间内部半成品的流转、各车间之间及与总厂之间的半成品、成品流转。生产物流具体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的仓储、装卸、搬运、包装等环节企业所花费的成本支出。

(三)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制造企业的输出环节,负责产品输出以及信息反馈。企业的销售物流承接着社会物流,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商品、实物、信息、交易的流通,把独立的企业子系统联结在一起,形成社会大物流系统。如果企业的产品滞销或脱销,都会影响制造企业的销售物流,破坏产品实现劳动价值。一般而言,销售物流具体包括产品的装卸、搬运、配送和信息处理等费用。

(四)逆向物流

国家倡导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消费后废旧品急剧增加的现实矛盾引发了学者“逆向物流”的概念。逆向物流是指消费后废旧物品的回收、分拣、储存、拆解以及最终废弃物处理等的综合体系。制造企业往往是资源能耗消耗大、环节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因此,逆向物流管理是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的企业能够获得诸多的经济效益,次品或废弃品回收能够减少企业原料采购成本、废弃物处理完善能够赢得良好市场声誉。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系统要素

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系统要素包括四个方面,基本要素、支撑要素、物资要素和功能要素。基本要素是物流管理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一样需要具备的共同要素,如劳动者、资金、劳动对象。支撑要素是使得物流管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关系的要素,如公司体制、章程、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等。物资要素是物流系统健康运作的基本物质基础,但不限于物流装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信息系统、职能机构等。功能要素是指为保障物流各细分环节有效运行、无缝对接的特定性、功能导向性要素,例如,包装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反馈功能等。四大要素在功能上互补合作,在业务上相互衔接,各要素间既相互支持又相对独立,既协同合作又互相冲突,最终形成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大系统。

三、案例研究

当研究对象难以从其所嵌入的背景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行单独试验时,多数学者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尤其是在以企业为验证对象时,由于企业组织的复杂性,其与外部环境存在着极强的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性。案例研究方法(casestudyresearch)与科学实验、文档分析、问卷调查等并列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已经受到了诸多学者的重视和采用。本部分将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针对浙江省内典型中小制造企业TK公司的物流管理创新实践展开探索性案例研究,考察其在物流管理层面的创新思路以及创新策略。

(一)TK公司概况

TK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以PTA、聚酯和涤纶纤维制造为主的股份制上市企业,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TK公司成立于1982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总资产近200亿元,员工17000余人。TK公司在早些年便通过了国际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化工产品计量检测体系认证以及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同时,在TK公司日常管理中推行5S管理、6σ管理和卓越绩效考核模式等先进管理技术。TK公司十分重视品质管理,以最好的产品、最快的交货、快速的响应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秉承“利国利民生”的企业使命,提出“值得尊重的企业,受人欢迎的伙伴”这一核心价值观,努力整合要素资源,实现产业的垂直整合,把企业建设成行业内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先进制造型企业!

(二)TK公司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1.采购物流

由于TK公司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公司设有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企业的日常采购工作。TK公司原材料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部经理直接领导,交由各采购专员负责,每日与仓储部交洽确定并统计材料库存量、缺货量、所需补货量等,报采购部经理根据客户订单及每日消耗量由采购部经理决定订单数量、订单日期、订货单位、到货日期等,再由采购专员执行原材料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回执通过企业ERP系统转发给仓储部和物流运输部,由仓储部和物流运输部进行协同合作完成。

2.生产物流

TK公司每日由仓储部统计产品库存信息,将库存状况上传至企业ERP管理信息系统。生产部经理则根据ERP反馈系统,结合客户订单需求状况和未来市场产品趋势的预估,最终决定生产产品品种、数量、生产车间、生产线等相关信息。各车间按照生产部经理的指令来安排生产,直接经ERP系统向仓储部发出原材料取料请求、向物流管理部发出原材料运输请求。待原材料到达,各生产车间组织有序生产,完结产品放入指定区域由物流运输部装卸、搬运、配送至各归属仓库内。

3.销售物流

仓储部每日统计库存信息、产品入库信息、产品出库信息等并上传ERP系统,TK公司销售部在发生销售订单时查看ERP系统,销售专员拟交销售订单并报销售部经理审阅、签批。销售部经理确定最终销售价格、产品数量和种类、批号等,并确定产品配送是客户自提模式、企业物流部直送模式、抑或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模式?

(三)TK公司物流管理创新思路

1.物流强化包装功能,保护产品保护环境

产品包装主要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方便物流运输、二是品牌营销。就运输层面,包装是为了保护产品传递过程中免受或减少损失的物料。由于产品包装会占用运输空间、运载重量,进而影响物流成本,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包装优势,在保护产品的基础目标下,将包装设计成占用空间小、有助于缩减运输成本的封装材料。就品牌营销层面,包装体现了公司、产品等相关信息,通过包装的颜色、尺寸、材质等载体实现宣传产品形象、美化企业品牌的目标,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包装优势,体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

TK公司由于其主营产品为纶长丝以及聚酯切片等化工类产品,在进行包装设计时,TK公司充分考虑产品标准化、运输成本、运输途中的安全程度、装卸搬运能力以及产品的可包装性。针对不同的产品提供不同的包装(如,纸箱、卷筒等)、不同的运输方式(陆运、铁运等),选用最佳包装材料节约运输成本,同时也使外包装尺寸适合仓储保管、运输空间节约、工人装卸搬运等要求。例如,产品规格为15D-1000D的聚酯切片采用纸箱、铁运包装运输,而涤纶丝POY和FDY则采用分级包装,放于筒子车上的丝筒内,经物检、外观检查、分级、称重、贴标后再进行传运。

2.倡导绿色物流管理,树立物流可持续观

绿色物流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物流活动,通过改革企业物流储存、包装、运输、装卸、配送等环节,使企业物流在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下更加节能、更加环保。绿色物流建是物流操作和管理过程的绿色化,具体包括绿色交通运输、绿色仓储保管、绿色流通加工、绿色包装封装、绿色信息管理、绿色废弃物循环等。制造企业大量生产、流通和消耗的生产经营过程必然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现代绿色物流管理要求企业从系统构筑的视角,建立物流管理的循环再利用系统。企业在衡量自身物流管理绿色化效率的同时,还需要与供应链其他关联者协调合作,建立包括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和消费者在内的循环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TK公司主要从三方面体现其创新思路。其一,运输层面的创新。简化物流供应和配送体系,通过对TK物流部运输车辆的综合编排和高效规划降低车辆运行次数,提高配送的效率和产品承载率。其二,保管层面的创新。由于化工产品的特殊性,这些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往往会因为保管不当,发生爆炸和泄露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TK公司便提高产品的保管养护技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其三,装卸层面的创新。装卸是发生于运输、保管、包装前后的产品取放活动,装卸不当、装载泄露导致产品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和废气。TK公司由于生产的是化纤产品,容易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物流管理过程中,TK公司不断加强装载管理,严格控制化纤产品上下搬运的破漏,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不环保现象。

3.企业物流协同运作,构筑物流管理联盟

制造企业物流联盟模式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间为了实现自身的物流战略目标,通过双方协议、契约等约定而形成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盟组织。协同物流或者物流联盟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物流资源,在保持高质量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规模经济效益,并不断朝着物流管理现代化目标迈进。联盟各方均以物流管理为核心强化对物流流通运输的全过程严格管控,弥合流通渠道中不同企业间隔阂或者企业需求与实力不匹配的矛盾,改善物流活动并系统化、全面性地超越物流活动“点对点”模式。

TK公司以签订产品运输合同为基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物流联盟内的企业多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员间的合作层次也不断加深,从初始的第三方物流运输配送,发展延伸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物流紧密对接。TK公司的物流协同创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其一,联合采购。化纤产业链不同中小企业联合起来,联盟内形成共同采购机制,将各企业的零散采购转变成规模采购,提高对供应商的集体议价能力,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其二,共同配送。TK公司与其他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物流集约化、一体化配送机制,使各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得到充分的整合利用,在整合过程中,剔除多余的交通运输环节,优化重复的物流配送路线,提高企业配送能力。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TK公司的物流管理实践为对象进行了探索性案例分析研究。深入分析了TK公司的物流管理现状,从采购、仓库、运输、配送等物流环节进行深入剖析。随后,总结提炼TK公司物流管理的创新思路,从物流包装管理、绿色物流管理以及协同物流管理分析TK公司的物流运作创新策略。

尽管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与理论意义的结论,但是受制于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涉及理论的庞杂性,本文尚存在某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入:第一,考虑到浙江省中小制造企业是否能够代表现实背景下整个中小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是否具有地域、环境、文化等因素的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二,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相关研究需要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知识。企业物流管理能力提升是一个动态变革的过程,势必要求全面推进相关理论、案例研究、实证研究、数据模拟模拟等层面的深度建设。

上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沁园春长沙赏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