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在其中初中作文范文

时间:2023-12-11 20:23:41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困境;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以及结合笔者工作实践来看,现阶段许多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方面困境:

1.音乐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缺乏兴趣

结合实践来看,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目前许多农村初中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着过于理论化的现象,即不少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音乐理论知识讲解,只是偶尔利用播放设备放一些音乐给学生听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提起兴趣,如此一来势必会导致音乐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受影响。

2.音乐教学重视程度偏低

受长期应试教育、中考升学压力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较为匮乏等影响,当前农村初中将现有的不少资源投入语、数、英这类中考重点课程中,对音乐课程往往重视不足,这不仅表现在音乐教学硬件设备较为匮乏,同时课时安排少,且往往容易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在这种重视程度偏低的情况下,要想确保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得以有效开展就显得十分困难,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更无从谈起。

3.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欠缺

根据笔者研究发现,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有所欠缺原因涉及多方面,比如,相比于城镇地区优势教育资源以及教师岗位待遇,很少有专业的音乐教师愿意到农村初中去任职,造成当前部分农村音乐教师属于“半路出家”或由其他文化课程教师所兼任。他们不仅在专业的音乐知识上极为匮乏,同时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多照搬其他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做好音乐教学工作就是一件难事。

二、解决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困境的出路探析

鉴于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结合农村地区初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现阶段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困境。

1.采取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对于农村初中音乐课程来说同样适用,对此笔者建议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首先,针对现阶段不少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过于理论化这一情况,广大教师在上课前可结合课程时长、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理论知识点,并控制好理论教学时间,从而避免出现“一言堂”式音乐教学。其次,教师在备课阶段需结合具体的音乐授课内容选择一些辅助教学方法,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这样可以借助视频、图片或者动画等声影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为保障音乐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重视音乐教学

受到魍秤κ越逃的影响,大部分学校都比较重视文化教

授,而往往忽略了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程的教学。随着新课程体制的不断革新,学校应该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音乐交流也在不断增多,为了不断提高我国音乐的竞争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我国的音乐特色与形式,必须对音乐教学予以充分重视。这不仅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能满足我国对音乐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所以,我们应当充分重视音乐教学,并且应当对其与其他文化课程教学一视同仁。

3.加强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建设

教师作为音乐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如何。因此,要想提升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加

强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进一步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与支持力度,从而使得更多专业性音乐教育人才深入农村初中去。其次,在农村初中当前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建设上,我们应制定长效教育培养机制,聘请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或一些优秀的音乐教师定期对其进行培养,从而为提升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鉴于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广大农村初中应正视自身音乐教学的困境,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从

而保障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及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杨桂莲.浅议当前初中音乐教学面临的困境[J].北方音乐,2014(10).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渗透;情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28-02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而感染人、吸引人。就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而言,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师生间的思想沟通,因而加强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必要性。初中音乐教师只有将情感教学合理应用于审美教育中,才能更好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1.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1.1 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心理因素: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类的感觉器官,并且使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以情感表现出来。当人们产生积极的情感时,人类情感就会在体验中得以升华,以充分发挥其情感教育功能。音乐的审美心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感知、情感、理解和想象。由于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因而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运用情感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2 情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我国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课程中情感教学的地位有着明确的规定,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音乐有利于激发人类的情感。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激发音乐的创作情感。初中音乐审美教育中,以情感而教育学生,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为此,情感教学应该是音乐审美教育中的核心任务。

2.初中音乐情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对情感教学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就目前情况看来,初中音乐老师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都没有很好的掌握,而且也没有从整个教育的大背景出发,只是单一地将情感教学方法应用在其中,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影响整个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最终导致其无法将情感教学方式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2.2 严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音乐是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它不仅需要学生对相关概念深刻记忆,而且还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身的音乐细胞,努力参与到其中。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很多初中音乐教师并没有明白情感教学的真正意义,从而使得学生在初中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很难带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将情感教学应用在其中,就根本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将情感教学应用在音乐课堂中的相关方法

3.1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式。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音乐作品总是以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存在,初中音乐作品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但是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将情感因素充分展现出来,进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学是情感教学的实施,是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是开展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作品剖析法进行情感因素的挖掘。这一过程中,并非简单的对某一音乐作品情感因素的挖掘,而是强调被挖掘出的情感因素如何被有效表达。首先,就情感挖掘层次而言,音乐是感性的,初中学生的思维也是感性的,所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对音乐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分析,以获得整体体验。其次,就情感展现层次而言,情感因素取之于音乐作品,更高于音乐作品,情感展现就是学生对审美能力的提升。

3.2 优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通常,初中学校的音乐课程内容是严格按照教育部门推出的《课程标准》而选取的,而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符合教学要求。但是,初中学校开设的音乐教学内容更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结构、审美能力实际,既能加强初中学生对音乐教材的适应程度,又能满足初中生对音乐审美的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初中学校有必要优化音乐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合理调整,使音乐教学更加深入人心。首先,教师对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有选择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摒弃与学生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的部分。其次,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融入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对初中音乐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能够实现拓展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彩的课堂教学。

3.3 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情感因素: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而声音在音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有声音的音乐,才能为学生带来更多欣喜,所以用声音的形式以表达音乐情感,并将情感融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既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又是音乐美的传播者,脱离教师的学生,则无法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美。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进而充分发挥审美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在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亲自参与创造性教学的研究实践,与学生共同表演,组成一个整体,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容易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作品有着更好的理解。教师以其饱满的情感状态,参与到学生的作品创作中,必将深深感染学生,提高音乐教学成效,有助于审美教育的深入开展。

3.4 以激励的教学手段促进情感教学的深入:学习评价是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教师可以从学习评价环节出发,以激励的教学手段而提高教学成效。有效的学习评价活动,能够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以激励的方式而开展情感教学,不可伤害学生。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感性,尤其看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倘若教师对学生给予表扬,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反之,则是对学生最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学习评价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程教学的兴趣。总之,在初中音乐审美教育活动中,教师以激励学生的情感教学方式而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总之,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应用情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该方法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规范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在各种情绪和情感中领略音乐的魅力,做到对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实现的保证,实现初中音乐课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琼茜.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之微探[J].新课程(上),2013(10):193-194.

[2] 邢雪梅.流行音乐、多媒体与初中音乐教材的综合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3(24):274-275.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3

一、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流行音乐贴合了现代初中生的审美体验。流行音乐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内容比较简单,接受没有难度。二是音乐形式比较新奇,能够吸引中学生的眼球。这就使流行音乐成为初中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形式,他们对此很欢迎,也为流行音乐走入初中音乐课堂奠定了基础。

其次,流行音乐满足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初中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原因,个性比较张扬,好奇心较强,而标新立异的流行音乐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审美特征。同时,流行音乐甚少涉及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多是在抒发个人的情感。中学生学习压力逐渐增大,情感世界日益丰富,流行音乐成为他们抒感、宣泄内心的有效途径,因而,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接受度很高,兴趣很浓。

二、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不断探索、主动学习的动力。而流行音乐是流传度较广,社会大众欢迎度较高的音乐形式,中学生也非常喜欢。教师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加以讲授,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肯定特别喜爱上音乐课,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第二,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增强创造力。传统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学到的多是关于民族音乐等比较严肃、理论性较强的音乐知识,其他方面的音乐知识涉及的不多,音乐欣赏范围不广,学生对这些兴趣不大,不愿意学习。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改变了传统歌曲“独霸天下”的局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音乐课堂充满勃勃生机。这样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而且也使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表现力得到显著提升。

第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音乐虽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但是其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长期的音乐熏陶对人的思想、性格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初中生经常接受音乐教育,可以使思想更加深邃、心理更加健康、性格更为健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滞后的具体原因

首先,缺乏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音乐教师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际执行者,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音乐素养对音乐教学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流行音乐不屑一顾,认为流行音乐难登大雅之堂,对引入流行音乐持抵制态度。有些教师不是专业科班出身,音乐素养不高,虽然引入流行音乐,也只是带着学生哼唱,不能从专业角度去分析、理解,导致学生只是模仿演唱,不能触及流行音乐的内涵等等。这些情况不仅阻碍了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其次,传统教育观念的不良影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教育被赋予了许多功利性的目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提升学校的名誉,为了在众多学校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更多的资金、师资、精力放在了考试科目中,对音乐这样的“副科”并不太重视,学校的投入力度不大,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初中音乐教学发展滞后,更不要说流行音乐元素的引入了。

再次,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正是由于对音乐教学认识上产生了不小的偏差,导致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总体来说,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音乐课多是在下午进行。人们普遍认为上午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能力比较强,因此将文化课大多设置在上午,而音乐课多设置在下午,其目的是放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在短暂休息后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二是音乐课经常被停上。有些学校对音乐课非常冷落,在学习紧张的时刻,音乐课要为文化课“让路”,甚至音乐课只是存在于课表上,实际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占据。这样的状况导致流行音乐被引入音乐课堂的程度很低。

四、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首先,将流行音乐的引入作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流行音乐的学习,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一是理解歌曲内涵。比如歌曲是描写什么人、记叙什么事情等。二是体验歌曲的思想感情。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我们要从中学习到什么态度,如《蜗牛》,就表达了蜗牛坚持梦想、不断前行的正能量态度。这是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具有的精神。三是学习乐理知识。学生要学习、借鉴歌曲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学习其中涉及了哪些乐理知识,不断吸收,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其次,筛选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音乐作品进入课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进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流行音乐作品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一要具有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积极、阳光地面对学习、生活,使学生在学习歌曲中体会到自强、上进、自爱等正能量,以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需求。选取一些涉及初中成长、心理等内容的歌曲,让学生找到心理共鸣,进而疏导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再次,科学进行课程设置,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科学设置音乐课程,保证音乐课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或是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人才,或是对现有教师进行系统、专项的培训,更新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使其认同流行音乐应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之中,在熟悉流行音乐的基础上,将其引入到课堂上,为初中音乐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最后,将多媒体手段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在引进流行音乐时,结合多媒体,能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比如,学习《隐形的翅膀》时,一边播放MV,一边听歌,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

总之,高效率的音乐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流行音乐的引入也是十分必要且能发挥积极作用的。但在具体实践中,怎样才能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入流行音乐,还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孜孜以求地不断探索。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4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初中音乐教学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本文就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究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见解对策,以期待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059-01

音乐是人类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文化,而中学音乐教学是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脱节

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所教授的音乐内容并不感兴趣,当前教学中的音乐内容较为陈旧。音乐教学要在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联系初中生喜欢的大众音乐,结合当今的音乐文化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教学使内容生动、不单一;在讲授内容上有些教师要么注重歌曲本身的演唱,要么注重欣赏的听觉感受,还有的是将多种音乐元素简单地罗列,抓不住重点,使得教学内容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不到全面发展,结合社会的音乐实践体验得不到有效延伸,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相违背

在课程安排上,各个学校都会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安排课程的课时。但是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却又顾此失彼,或多或少把音乐课学时让给了其他学科。其中初三年级学生不开设音乐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3、教师素养与教学成果相滞后

现今,在初中里很多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治学素养已经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这将会很难展现好的教学成果。在专业上有些教师由于音乐知识范围狭窄所致,使讲授的知识覆盖面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新事物的需求,尤其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有关大众音乐文化领域方面的内容;在音乐技能上,课堂中教师即兴伴奏能力上较机械化,使学生的听觉兴趣减弱;在治学上由于大环境对音乐课的不重视,有些教师习惯了应付了事,对多媒体教学能省则省。

4、教学方法与教学主体相排斥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初中生对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快速提升。平常喜欢寻找与众不同和新鲜刺激,这是社会大环境带来的影响,这也导致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教学主体。再加上有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够熟练的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的教学内容单调,加上学校教学设备落后,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在社会文化环境中,音乐的传播方式有很多比如: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初中生对于音乐更热衷于大众音乐,因为大众音乐文化中包含着时尚与流行。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有活力、有朝气,不喜欢被束缚,更喜欢自由。有个性的流行音乐与书本上有板有眼的音乐知识相比较,他们认为书本上的音乐知识是对思维的禁锢和束缚,流行音乐更容易被他们认可。初中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课业负担较重,从而他们选择了课外让他们放松的社会音乐,而放弃了对音乐课的喜好。

2、生理发展特征

从生理特征上看,一般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声带会发生生理性变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变声期”,随着“变声期”的到来,嗓音会发生一些变化,主要为声音会变得嘶哑。由于声音的变化,一些学生会感觉不适应,觉得唱歌将成为同学之间的笑料。如果长期歌唱还会导致嗓子红肿疼痛。鉴于这两种情况很多过去爱好唱歌的学生选择了尽量少唱歌,甚者不唱歌。因此不想唱歌是很多学生在“变声期”的困扰下而做出的选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表现得都不积极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对策实施

1、提高重视正确认识初中音乐教育课程

初中音乐虽然不是重点科目,也不参加中考,但是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初中音乐教育课程,其对人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是其它课程无法比拟,也无法替代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正视课程本身的价值,正确看待课程存在的意义,并从培养学生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角度出发,摆正对于初中音乐课程的认识,初中音乐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其应该是初中教育中必修的课程,是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课程。

2、改变“重技轻乐”现象,树立育人观念

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明白,普通学校对于学生的音乐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一代人,而不是音乐家,作为音乐教师对于这个道理应该明白。音乐教育的宗旨是要学生具备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才是普通学校开展音乐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兴趣、素质、能力、个性。

3、引入流行音乐,迎合学生兴趣

针对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特别青睐的特点,教师可以再教学中合理地引用流行音乐,这一结合不仅会活跃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将对学生的课外欣赏做出有效的指导,在流行音乐如何的选择上,教师应借此在课堂上进行指导。由于流行音乐良莠不齐在中学教学中,对音乐的选取上一定要注意,选择一些健康向上,适宜青少年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音乐。

4、初中音乐教育需要学生自我引导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5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模式;创新;中学音乐教育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学科内容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作为审美教育之一的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学校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多项构成。在新课标中,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除了要提高学生的情趣、陶冶情操,还要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促进智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从音乐教育课程形成的历史来看,在我国古代,教育很注重“乐”,并提高到和“礼”一样的地位,提出要达到人格完善的境界,“乐”的教育是必由之路,所以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育人成才规律。古代“六艺”中“乐”是续“礼”之后的第二必修,音乐一直是体现一个人情操水平的重要因素。

在古代的西方,教学内容划分为“七艺”:算术、几何、文法学、音乐、天文学、体育、修辞等(柏拉图的学科课程观),文艺复兴后,伴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作为文科内容似乎逐渐脱离了理科学生的学习范围。

中学音乐教育是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概述

在我国,目前的中学音乐教学现状大致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教学内容上为单一的教唱歌,即为教唱歌而进行识谱教学;其二是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主要采用师傅式的教授法,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形式上缺乏生动活泼的艺术课个性。

由于音乐教学与升学并无直接联系,无评估的要求与标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学中就要用大量的强化训练,并通过淘汰大多数来选择少数音乐人才,这样就把音乐艺术教育降格为音乐技术教育。

三、新课程环境下初中音乐教学的革新走向

在学校中,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教育的对象,从音乐能力心理结构分析,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兴趣、爱好、喜欢学,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适应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来看,音乐教学必须向“艺术”教学转轨。

四、初中音乐教学革新的具体措施

1.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我们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本班中音乐功底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可以分组合作给一个小的歌谱写出好的歌词等,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要学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其兴趣,要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音乐,发现学习音乐的乐趣,让学生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充满快乐,逐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情。

3.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是通过音乐欣赏来实现的。音乐作为艺术作品,也有良莠之分,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对于音乐的认识相对肤浅,常常受社会环境所左右。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水平,就是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开发。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要经过由浅入深的过程,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对学生积极启发,让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就能达到自主理解音乐的目的。

4.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实施多种教学方式,能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采用音乐情景教学法,创设一个音乐情境来让学生学习音乐,比如教抗日歌曲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抗日的电影场景展示给学生,给出歌曲的创作背景,然后教抗日的歌曲,学生参与到歌曲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

创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能够积极参与互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

5.初中音乐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因为创造是音乐艺术发展的动力,音乐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的创新性特点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音乐教育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能创新,能通过不同要素的整合,不断生发新的东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尝试创新,发现新的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给歌曲编新的歌词,可以让学生参与音乐剧的表演,独创歌曲,可以给出歌词,让学生谱曲等。

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中学音乐教育阶段,面对十几岁的青少年,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更应重视新课标教学中音乐教育的革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6.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6

【关键词】大众传媒泛娱乐化 初中生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8-0022-03

一 大众媒体泛娱乐化的界定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现象是文化市场化和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最早提出“泛娱乐化”概念的,是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他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如何给泛娱乐化定性,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部分学者认为泛娱乐化是一种消极的社会现象。如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张九海认为,文化的泛娱乐化是媒体娱乐精神和大众娱乐需求的变异和泛滥形态,它忽视文化本身的知识、道德价值,使非娱乐话题娱乐化,使娱乐本身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也有人以为,这是一种值得褒奖的现象,如新生代作家葛红兵就认为:泛娱乐化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它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减轻焦虑、释放压力并弱化现代文明带给人们的异化感和恐慌感。而特伦特大学文化分析系教授麦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则从文化分支角度,较为中立地来看待泛娱乐化,他认为:泛娱乐化是指包含在后现代主义文化中的另一个倾向,人们对待文化不是以一种高敬仰的心情来顶礼膜拜,而是“沉溺于折中主义与符码混合之繁杂风格之中,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和‘浅层次’感到欢欣鼓舞”。

对于泛娱乐化,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从己有的研究成果看,大部分学者认为泛娱乐化是在当今信息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在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文化产业市场化改革政策导向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二 初中生接触大众媒体的特点

1.初中生正值初级社会化阶段,对于成人节目更为关注

进入初中后,孩子们的思维进一步成熟,需要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因此和幼儿相比,初中生对于现实性的问题更加关注,更喜欢有一定深度的媒体节目。美国学者哈维格赫斯特认为青春期的发展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1)获得新的、更成熟的两性同龄伙伴关系;(2)获得男性或女性社会角色;(3)接受自己的身体,并有效地使用身体;(4)获得不受父母和其他成人支配的情绪独立;(5)获得经济独立的保证;(6)选择职业和为职业做准备;(7)为婚姻和家庭生活做准备;(8)发展胜任公民身份所需的智力技能和观念;(9)期望和获得负责任的社会行为;(10)获得一组指导行为的价值观和伦理体系。

显然,这些任务表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和独立性。而为了获得这些关于自我和社会的知识,初中生会有意识地在媒体中寻求答案。因而媒体内容的选择对初中生价值观、品德等方面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初中生对成人世界缺少足够的经验,容易把媒体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等同起来,相信媒体中传达的人物、事件和信息,进而相信媒体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初中生在青春期易被大众媒体中色情信息吸引

当前媒体中大量关于两性的报道和消息对初中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媒体也成为初中生了解与性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因此,色情信息问题成为传媒对初中生负面影响的一个突出焦点。如果在性的问题上初中生没有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那么将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性观念,以及对待自己、异性和两性关系的态度。

3.透过大众媒体,初中生易产生偶像崇拜与自我投射

初中生崇拜的偶像范围表现出强烈的集中性,影视和体育明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这种偶像崇拜现象和初中生自我意识和理想信念的发展有关。在初中生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偶像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偶像的崇拜不仅表达着初中生对偶像个人的喜爱,而且影响到初中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初中生不成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很容易因为偶像的影响而改变自我,他们很容易对偶像的一切都加以接受和模仿,从外表到谈吐,从生活方式到人生态度。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偶像为初中生提供了一种榜样和示范。

三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初中生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

1.娱乐语境容易让部分初中生沉溺于感官刺激

大众传媒的娱乐生产日益为人们设置了一个娱乐语境,娱乐不仅是人们的日常需求,更成为一种思考和价值判断的标准,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期,尚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和深入思考能力,容易沉溺于电视电影所带来的感官刺激中,以及网络中许多以“快速、、快扔”为特点的浅阅读中降低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让学生长期满足于直观的、具象的、轻松的感性思维,而排斥间接的、抽象的、思辨的理性思维,从而忽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本质,屏蔽了思考能力。

2.商业化制作与快餐式文化消费容易让部分初中生价值观肤浅化、庸俗化

传媒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必然极力迎合受众趣味。当大众文化的生产者不够清醒、不够理智的时候,传媒所提供的虚拟的娱乐化现象,就将渗入大众文化中,使大众文化走向庸俗、浅薄。如今电视电影与网络对于古典、严肃、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几乎到了冷落的地步,庸俗浅薄的文学作品、青春偶像剧成了中学生生活的时尚。他们不再崇尚朴实勤俭、内敛含蓄,而是对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趋之若鹜。这种注重感官刺激的追求,容易使青少年遗忘了生存本身,使其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易受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造成青少年认识的肤浅化和庸俗化。

3.戏说历史剧容易使初中生对历史错误解读

在当前大众传媒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浪潮下,各种雷人的电影电视剧并不少见,特别是近年来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穿越剧、宫斗剧、抗战剧等,似乎都有篡改历史的嫌疑。电影也好,电视也罢,其所反映的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东西,艺术要真实也必须从认知上合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让观众信服。通过这个可信的基础传达和表达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是真实的可信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对这个本质的坚守,故事不可信,人物不可信,其他附加的魅力和装饰也只能是杂耍活儿,终不能长久。对于中学生来说,正处于各种价值观形成和知识结构尚未健全的时期,影视题材的混乱和篡改无疑会使中学生从中获取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产生矛盾,甚至会给其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误导其对历史文化的解读,不利于中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形成。

四 大众传媒泛娱乐化对初中生负面影响的对策

1.加强对传媒业的立法和执法监督

要改变我国传媒领域乱象丛生的现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传媒业的立法工作,使传媒管理能够有法可依。传媒立法主要是建立以《新闻法》《广播电视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骨干,以部门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补充的系统而完善的广播电视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规范传媒执法工作,使传媒管理能够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当前大众传媒在传播内容和形式方面要加大约束,积极以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和整理,对于某些严重的行为,要有必要的经济惩罚或是行政、刑事处罚。

2.大众传媒应提高自身品位和质量

当前的大众传媒要改变其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光有外在的规范和监督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在于传媒从业者要有“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不是在金钱的指挥下失去了方向。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报纸、电视、杂志等辟出专栏、专版来进行有偿宣传服务。一味追求新闻自由和轰动效应,使得媒体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滑坡,有悖于记者基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因此,要净化我国当前大众传媒的整体环境,改变其泛娱乐化的传播趋势,增强其社会公器的作用,减少其为中学生成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离不开我们的媒体自身,离不开媒体从业人员的自我提升和对自身角色的准确定位。

3.学校应实施媒介素养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各种传播媒介

媒介素养是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增加学生对媒介如何运作、媒介如何传递意义、如何组织起来以及如何构建现实的理解和享受。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受到传媒铺天盖地的影响,却并不具备较高的传媒素养,这无疑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使其最终成长为一个理性的媒体消费者已经迫在眉睫。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者把媒介素养的相关知识通过活动传输给学生。如今各种各样的影视资源正被用于教学实践,通过一些艺术影片来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通过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既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他们获得正确的知识与观念,避免戏说电视剧的误导。

4.家长应注意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指导、调控和约束

首先,家长应在孩子成长关键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节制地看电视,限定节目内容和观看时间。其次,要积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鉴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良好心理素质。再次,要和孩子做朋友,经常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排解生理和心理上的疑虑,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最后,家长应在适当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英〕麦克・费瑟斯通著.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2]党静萍.传媒教给我们什么: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3]葛红兵.娱乐化,文化的一种本质属性[J].山西文学,2008(5)

[4]刘琼.―部电影、一个课堂和一场战争[N].人民日报社论,2013.11.01

[5]张九海、邢少花.狂欢与静思――“泛娱乐化”情境下大众十种心态分析[J].学习论坛,2013(11):63~66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7

>>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浅析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指要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音乐课程的目标与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音乐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初中音乐课改后的教学方法创新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浅析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音乐教育实质就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它看起来是人的微观教导,是人感情世界的东西,但它对人宏观方面的建树和成长,对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科学结论。音乐教育是完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音乐素质教育改革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认识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战线的一项全局性任务,而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没有美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是哲学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人的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从而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创新等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效能。

二、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

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三、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引领学生感受结构美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要讲究开头和结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出有特色的开头。如我在欣赏民族器乐曲《翻身的日子》一课中,先演唱一首《翻身道情》,直接的视觉和听觉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入一个美的境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尾也很重要,切忌虎头蛇尾,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余地。

2引领学生感受氛围美

氛围是指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创设课堂氛围美与教师的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直至言谈举止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想主动地驾驭课堂,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和讨论,就必须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猝然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者始料不及的,这时如果教师知识面广,备课充分,就能圆满回答学生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课堂气氛就会变得热烈。如:在讲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先在黑板的右端写上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左端挂上一幅《江月图》水墨画,然后录音机里放出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另外再运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将音乐信息一下子传递给学生,使他们迅速地在综合的环境氛围中进入他们自己的艺术想象中。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吸取艺术的营养。

3引领学生感受语言美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乐在其中初中作文篇8

[关键词] 农村初中;音乐;歌唱;技巧;提高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唱歌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唱歌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演唱知识、技能、情感投入等。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农村初中的学生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都非常积极,都能够踊跃地参与,但是在歌唱中缺乏技巧以及基本的音乐素养。这跟不少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能力有关,也造成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越来越低。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就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歌唱技巧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此来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一、把握好音准教学和手势教学,夯实学生歌唱基础

1.通过音准教学为唱好歌曲打牢基础

音准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演唱歌曲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农村初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不少学生此前缺乏专门的训练,因此在音准把握方面不到位,造成一唱歌就跑调。我们常说那些唱歌跑调的人是“五音不全”,其实,生活中没有五音不全的人,音准是能够后天锻炼和培养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视唱法、随琴模唱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以此来提高他们对音准的把握,为提高演唱的水平夯实基础。

2.运用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把握音高

柯尔文手势1870年由优翰・柯尔文首创,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使抽象的音高通过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视唱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学习音乐,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识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避免机械地强调音符的高低,而是用柯尔文手势来引导。因为音符的不同,所采用的手势也不相同,难以理解的音高就有形象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新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琴声的引导下一边做手势一边视谱,这样,就会降低学习难度,减少畏难情绪。如果训练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师即使不出声歌唱,仅仅一个手势,学生就能够唱出准确的音高。

二、通过教师范唱与合作演唱,提高学生歌唱技巧

1.教师要具有魅力地范唱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具有表现力的范唱,引导学生领悟歌曲的魅力,体验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教师在范唱的时候要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用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表现、到位的肢体动作来反映歌曲的内涵,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富有情感张力的歌曲,教师在范唱的时候要能够从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体现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教师充分投入感情的歌唱表演,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认知力和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

2.通过师生合作演唱,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的音乐课程提倡将音乐的技能融入歌唱教学之中,师生合作演唱就有利于实现这一点。特别是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师生合作演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音乐技巧。例如,《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节奏比较明快,如果是单纯的学唱,学生学起来并不是很困难,但是,如果想要把它唱得精准到位,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为了能够达到更高的教学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精准地唱歌,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轻声或者假声来演唱。对于歌曲中的难点部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或者采取教师领唱、学生齐唱的方式,师生合作,这样教学气氛会更活跃,学习效果也更明显。

三、诠释歌词与节奏、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歌曲魅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节奏,都有值得欣赏的特色。

1.从歌词中感受特色

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从歌词中感受歌曲特色。《阿西里西》是一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歌曲,歌曲的节奏比较明快,但其歌词很让人费解,比如“丘都者那的丘都者”这句歌词就反复出现。如果不理解歌词,就感受不到这首歌曲的民族特色。在了解了这句歌词的含义“我们都是好朋友”之后再来认真听范唱,模仿歌曲的语气、音调等,会更有味道,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充满兴趣。

2.从节奏、旋律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在唱歌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对于感受歌曲的魅力具有很大作用。《牧马之歌》《在银色月光下》等歌曲的旋律,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聆听范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歌曲的节奏线条,去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

四、了解歌曲创作和情感背景,唤起学生对歌曲的共鸣

唱歌其实并不是单纯地用声音去唱,更主要的是用情感去唱,通过不同情感表现的歌唱作品,虽然演绎的方式不同,但都能够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1.了解歌曲背景,把握歌曲意境

每一首歌曲都有其创作背景,准确了解这些背景以及创作时的经过,对于演唱好歌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的情感意境。例如《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5月从美国留学回国,却面对的是祖国山河破碎、被列强瓜分的屈辱局面。根据被列强侵占的七块土地,他写下了《七子之歌》这首满含悲愤与警示的诗歌。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七子之歌・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在了解了背景资料之后,学生充分体会了该歌曲的内涵,齐唱该歌曲,会唱得激情澎湃、情感沸腾,同时加深对祖国的无比热爱。

2.加强情感渲染,营造演唱气氛

演唱是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真情实感来演唱,从而达到增强歌唱表现力的目的。例如演唱《雪绒花》,在不同的场景下演唱可以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两个不同的场景――在上校家里一家团聚时、在晚会上逃难前,在这两个场景下演唱,赋予不同的情感表达,其演唱气氛和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可以通过该例子向学生灌输演唱时情感渲染的理念。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广大农村初中学校要涤除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重视音乐教学,尤其是对音乐的基础教学――歌唱的教学要逐步转变思想,创新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把握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朝霞.学校音乐欣赏教学改革[J].中国音乐教育,2003,(02).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上一篇:国庆双节日的祝福语范文 下一篇:教师节任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