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雪的诗范文

时间:2023-10-22 15:08:28

写雪的诗篇1

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5、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6、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

7、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8、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9、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0、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

11、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2、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13、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4、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写雪的诗篇2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度虑)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1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1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1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15.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1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写雪的诗篇3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写雪的诗篇4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中描写雪的诗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细读这些诗,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描写雪的诗词,共同体会这博大精深的雪文化。

(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

赏读:这三句诗是写雪的精品诗句,它们都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雪的形态,读来美丽的雪景如在眼前。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赏读:这两句诗巧妙的运用联想的手法来写雪景。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三)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赏读:这两句诗写雪时都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再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赏读:这两句诗写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作者都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赏读:这两句都是李白写雪诗中的名句。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六)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赏读:这两句诗比较独特。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七)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写雪的诗篇5

一、选择题

1.本诗属于()

A.歌行体

B.七绝

C.律诗

D.杂言诗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对偶

B.夸张比喻

C.对偶比喻

D.比喻顶真

二、填空题

1.岑参是盛唐时期的___________诗人。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内容上看又是一首__________诗;从体裁上看属__________体。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

5.“瀚海阑干__________,愁云惨淡__________”。

6.“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1.瀚海阑干百丈冰。

2.中军置酒饮归客。

3.风掣红旗冻不翻。

4.将军角弓不得控。

5.狐裘不暖锦衾薄。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五、简答题

1.全诗共分为几层?每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诗中“愁云”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三、四句诗历来为人们称赞不绝,它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六、背诵这首诗

参考答案:

一、1.A 2.B

二、1.边塞

2.边塞;雪中送人;七言歌行

3.比喻;夸张

4.千树万树梨花开

5.百丈冰;万里凝

6.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1.沙漠;纵横的样子

2.使……饮

3.牵引,拽,此指狂风劲吹;(红旗)冻住,连劲风也无法将它吹动

4.引弓

5.被子

四、

1.(大雪突如其来,铺天盖地)就如同一夜之间春风吹来,千万株梨树的梨花骤然开放一样。

2.辽阔的大沙漠里纵横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的阴云。

3.眼见你(骑马)的身影在山路转弯处消失,雪地上徒然留下你马蹄的印迹。

五、

1.这首咏雪送人之作共分为四层。第一层为前四句,描写白草摧折,八月飞雪,一夜之间漫天皆白,遍地碎玉,满树银花的奇景,好一幅气势壮阔的塞外风雪图。接下来的六句为第二层,通过将军、都护的感受写边疆奇寒,以狐裘不暖,铁衣难着,角弓难控等典型事物,极力渲染边塞的严寒环境,反映了边塞将士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英雄气概,同时诗人的心情也由欢乐变为深沉。再下来的四句是第三层,写饯别,作者以前文广漠浩瀚、冰天雪地、愁云满天的冷与帐内推杯换盏,依依惜别,胡乐齐鸣的场景相对照,映衬出别离在即的严酷与强作欢颜的愁苦,并以纷纷暮雪,北风卷地,风掣红旗等景物的形象描绘,渲染出送别的气氛。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轮台送友,雪满天山的送别场景,表明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最后以山回路转望君不见,雪山空留马蹄印痕,写出友人走后作者那种久久凝望,雪中伫立的情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挚感情。

2.“愁云”的“愁”字既有对朋友在雪寒冰封的气候条件下将长途跋涉的忧愁,又包含着朋友分手时的离愁。

这首雪中送友诗,前十句写雪,后八句写送人。“愁云”二字是这首诗的诗眼,它将写雪景与写送别之情巧妙地连结起来,使诗由描写塞外雪景自然地转入对送别场面的刻画。

3.这两句诗描景十分奇特。作者将雪花比作梨花,将凛冽的寒风说成温煦的春风,这样就把风吹雪舞、天寒地冻的塞外风光,变成了梨花竞放、春意盎然的南国风光,取喻新颖,联想奇妙,形象动人,不仅写出了雪景之奇,而且透露出诗人开朗的个性,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之情和英雄气概。

写雪的诗篇6

来信收到。我们特约请无意同志撰写此文,评介著名边塞派诗人岑参及他的一首代表诗作。你们对本栏还有什么要求,欢迎继续来信。

本栏主持人 闻 益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咏雪佳作,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派诗人岑参的代表作。岑参(715—770),南阳人,出生在官僚贵族家庭。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他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由此可见岑参在后代人心目中的地位。岑参生活的时代,正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国力极度强大,唐诗也发展到繁荣的“盛唐时期”。由于政治比较开明,许多知识分子感到报国有门,大都意气风发,充满理想、浪漫的气质。他们向往边塞的军旅生活,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于是,诗坛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岑参曾在边地生活多年,对将士的征战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切身的体会,又以慷慨报国的思想和乐观开朗的精神加以观照,诗作大都意境壮美,诗风奇峭,豪放悲壮。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首歌行体诗。起首四句,开门见山,描绘出一幅北国的壮丽雪景。时值农历八月,边塞北风呼啸,漫天飞雪,坚韧的白草为之折腰。然而,这萧瑟冷落的景色并未使诗人神色黯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诗人的眼睛里,这是一幅多么瑰丽的雪景图!诗人用他那开阔的胸襟,乐观的情绪,生花的妙笔,奇特的想象,出人意表地将塞外的雪地冰天描绘成一派生机盎然、蓬勃向上的江南春光。凛冽的北风,变成温暖的春风;漫天的飞雪,化作洁白晶莹的梨花。字里行间,不仅洋溢着诗人对祖国边塞风光的热爱,也为全诗奠定了昂然、乐观的基调。如果说,起首两联诗人用的是远景式的镜头,那么接着,诗人便用特写式的镜头将雪后的严寒和将士的苦难表现在我们面前,从而衬托出戍边将士们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湿潮的罗幕,不暖的狐裘,僵硬的角弓,冰冷的铁衣,都不曾吓倒戍边将士们,那塞外风雪的威姿傲骨,不过是他们英勇雄壮、不畏艰辛的战斗意志的绝妙写照!正是在这种精神下,诗人引出了送别这另一个主题。“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景色,看来不似起首四句那样明丽,好象有些沉重,但这沉重,却为诗人渲染的惜别之情,显示出了雄浑、悲壮的意境。诗人细致刻画出为客人饯行的场面:酒宴、音乐、暮雪、红旗,不仅交待了地点和时间,而且,凝聚成一幅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图画,在悲壮、苍凉之中,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升华了的思乡别绪和豪放本色。欢乐之中有愁绪,苍凉之中有豪放,这就是诗人的感情形象。最后四句,诗人把咏雪的主题与送客的主题交融在一起,使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宴罢客归,漫天的大雪伴着送行的诗人,看着客人远去,只剩下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这情景,仿佛使我们听见诗人在悄然自语—对自己,又对看不见的客人,也对白雪—一我们的一片深情,就象这漫天遍地的白雪,将一直伴随着客人……我们不难看出,在这里,昂然、乐观的基调依在,却变得更为深沉,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

写雪的诗篇7

以前听别人用篇目串讲式讲中国古典诗词,自己也曾模仿过这种方式讲了许多篇诗词。但总觉得学生单是听了诗词中的情节或几种美妙的修辞而情绪激动,而对于如何着手去鉴赏诗词就所知不明了,做诗词鉴赏题也总得不了分。这使我觉得,有必要把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单独总结出来教给学生。这样,不仅仅停留在一种模仿上,而是教给他们真正的鉴赏技巧。在这里,就我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表达技巧的些许经验总结如下:

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它指古典诗词为表情达意所运用的手段与方法,也有人把它叫做“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在诗词鉴赏中主要有三大点:A.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B.写作手法:比兴手法、衬托与烘托、象征与白描、正面(或侧面、细节)描写、虚写与实写、景物的层次(比如范围的由大到小、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等)描写、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借物言志、诗中有画、以乐景写哀情、以写对方来写自己、大处着墨(如勾勒出大背景,然后写细小的景物的手法)、色彩描写等等。C.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对偶、夸张、拟人、双关、通感等等。

在鉴赏诗词时,表达技巧一般要与其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结合起来。

示例主题1:四种常用的写景手法:景物的层次感、动静结合、大处着墨、注重色彩。

绝 句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本诗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点拨:1.突出景物的色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2.景物具有层次感:视角由低到高(由黄鹂到白鹭),由近及远(千秋雪、白鹭为远景),意境逐渐开阔。

3.注重动静搭配。“黄鹂鸣、白鹭飞”为动景,后两句为静景。

4.后两句先写雪晴之后由窗远望山上的“千秋之雪”,再写门前停泊着能行驶“万里之船”。先从大处着墨,然后让空间与景物转移,意境开阔,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示例主题2:四种非正面描写或抒情的手法:衬托烘托、侧面描写(烘托)、以乐景写哀情、以对方写自己。

夜 雪

白居易

以讶衾枕冷,复见窗口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题:本诗是用什么手法来写夜雪的?

点拨:本诗主要从侧面来烘托夜雪之大的。除第三句外,其余几句均是从侧面写雪大。第一句从触觉(感觉冷),第二句从视觉(看见窗户明),第四句从听觉(雪压断竹枝声)。由开始浑然不觉却“讶”“衾枕冷”,到“窗户明”,又“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以动衬静,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本诗虽未直接写雪大,但却从侧面非常神妙的写出了雪大;虽处处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的踪影;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在谪居江州时的孤寂心情,达到了借景抒情的效果。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题:这首诗描写了梦中美好的景物,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情感吗?

点拨:这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诗人用过去的美好来反衬今日处境的凄凉。对过去眷恋越深,越说明诗人现今处境的不如意。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题:“故乡今夜思千里”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点拨:从表面看,这是写家乡的亲人思念自己。但实际上,这是借写家人思念自己来间接地写自己思念家人。不从自己写起,却假借想对方思念自己,实则写出了自己更深重的思念之情。

示例主题3: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诗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门泊东吴万里船,西含窗岭千秋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志,须明确所咏物的特征,挖掘诗人在物中所寄托的情感和人生态度。如陶渊明咏菊,骆宾王咏蝉,贺知章咏柳,陆游咏梅,于谦咏石灰,郑板桥咏松等;借事抒情,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示例主题4:其他表达手法:双关、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比兴、诗中有画、虚实结合等艺术手法。

写雪的诗篇8

冬天是漫长的,每个时间段的冬天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被称为“诗仙”的李白,曾写过《立冬》这首诗,字里行间,“小资情调”极为鲜明地显露了出来。立冬之夜,笔墨结冻,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诗仙”李白,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冬》是写立冬之后不久的江南的:“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我尤爱这首古诗,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早冬》里说,早冬天气虽已冷寒,但仍像春天一样可爱美好,“似春华”三个字,鲜活地赞美了冬天的美景和对冬天的爱意,让人在无尽的遐思中生出暖意来。

冬至是冬天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意味着冬天已过去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的《小至》让人眼前一亮,不失美好的憧憬。作者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作者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

冬天最冷的节气是大寒,也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这个最冷的节气在古人笔下也别有一番情趣。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大寒出江陵西门》中写道:“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大寒时节的早上,陆大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虽然太阳无光,风大温低,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且这时候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他却没有感到悲凉,心中反而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境界的人生旷达啊!宋代诗人文同,虽然名气不怎么大,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和仲蒙夜坐》:“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的时候才知道是茶水的作用,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掩卷难忘!

提起冬天,人们最想念的是雪,因此雪也成了冬天的代名词。古诗词中描写冬日雪景的非常多,也都很有特色。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可谓是一个冷寒的画面,但冬天虽至,却不凄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作,结构至为精巧。虽写江雪,但不直接入题,直到结尾才豁然开朗,“寒江雪”三个字生生地冒出来,让人回味悠远,很是吸引人。它乍看是一目了然的山水画,没有行人和飞鸟,只有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孤舟垂钓。诗人借此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写出了人生的荒寒静寂。《江雪》画面十分幽冷,意境却十分空旷明净。诗人柳宗元身处逆境,执着而不孤独,坚定而不妥协,孤愤而又向上,宁静而又超脱,这便是冬天里驱走寒意的一篝火。“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唐代祖咏的名作《终南望馀雪》,是一首典型的咏雪诗。这首诗是说,终南山北岭景色秀丽,积雪像是浮在云端。初晴的阳光明亮地照在树梢上,可是长安城今夜会更冷了吧?此诗紧扣主题,咏物寄情。清新明朗,朴实俏丽。“阴”“秀”“浮”“明”“霁”几个字,把这首诗给写活了,将冬日雪景明亮亮地呈现出来,真是一首千古佳作。诗一开始先铺写终南山明亮的颜色,末句却笔锋陡转,裹着浓重的诗意和美感,真实地表达了诗人深邃的思想,更能温暖人心和打动人。

提起冬天,还有一种花是绕不过去的,大家也都能猜到,那就是梅花。古诗词当中,赞美梅花的作品甚多,北宋王安石的《梅花》极具代表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笔下,楚楚可人的梅花,不媚俗,不自卑,散发着幽香,在冬天里凌寒开放。这首梅花诗,不加雕饰,语句十分朴素自然,虽简短,却很有味道,让人在清新的文字里,分享到梅花的清香和高洁。写梅花给人深刻记忆的,还有南宋词人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一树报春的红梅缀满琼枝,半开香脸,娇态柔美,宛如美人出浴,新妆初罢,婀娜多姿。李清照的《渔家傲》,温婉地表达了对梅花的欣赏和喜爱,写得真是令人心醉。

漫长的冬天,人们心中也有很多期待,也许正是这些期待,让人们看到了春天,也感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有人冬天里期待饮酒,你看白居易是多么悠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在小火炉上烫上一壶小酒,和朋友尽情对饮。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在这狭小的房间中,始终有一股炙人的热情温暖着你的心胸。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有人冬天里期待归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雪花飘舞的阴沉黄昏,当思念已久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还有房中那份浑厚的温暖哪!

上一篇:国庆节诗歌范文 下一篇:心经解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