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14 21:27:50

电子商务研究

电子商务研究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务模式

一、 引言

信息和通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着企业传统的商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商务模式的研究开始在管理领域中兴起(Zott,Amit & Massa,2010)。

电子商务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商务模式概念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商务模式的视角研究电子商务。总体来看,电子商务模式研究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的涵义和构成因素;(2)研究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3)研究电子商务模式分析框架;四是研究电子商务模式与企业价值的关系。

二、 电子商务模式的涵义与构成因素

虽然商务模式在管理领域出现得比较晚,但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商务模式一词几乎成了媒体、政府、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常用词汇,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战略和管理等领域引起了广泛讨论(Pateli & Giaglis,2003)。商务模式概念的研究大多与电子商务有关。Shafer等(2005)回顾了1998年~2000年期间出版的文献中关于商务模式的定义,发现12个定义中有8个同电子商务有关。Zott等(2010)的文献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趋势,在Zott等(2010)所研究的49个商务模式定义中,四分之一同电子商务有关。

但学术界关于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定义(Osterwalder,Lagha & Pigneur,200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Morris(2005)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归为三类:盈利观、运营观和战略观。盈利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观认为商务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配置,强调内部流程和基础管理;战略观认为商务模式应该从总体上体现企业的市场定位,跨组织边界的相互作用和发展机会,强调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原磊(2007)在此基础上,将商务模式的定义分为四类:盈利观、运营观、战略观和整合观。整合观认为商务模式是对企业商业系统如何很好运行的本质描述,企业盈利不仅需要依靠内部资源,而且需要协同外部力量。Zott,Amit和Massa(2010)将商务模式的定义总结为10种类型:陈述、描述、代表、结构、概念工具或模型、结构模式、方法、框架、模式和集合。

在对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定义的基础上,一些学者进一步研究了其构成因素。Morris等人研究了文献中常用的19种商务模式定义,发现共包括24种构成要素,其中,15 种被反复提起,提起最多的是价值提供(11次)、经济模式(10次)、顾客界面/关系(8次)伙伴网络/作用(7次)、内部基础管理/连接活动(6次)和目标市场(5次)。Osterwalder等(2005)研究了文献中常用的14种商务模式定义,发现有9个构成要素至少被提到两次,这9个因素分别是: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和收入模式。Shafer等(2005)研究了12个商务模式定义,发现共包含42个构成因素,通过将至少被提到两次的构成因素进行归类整理,Shafer等认为商务模式包括战略选择、价值创造、价值网络和价值获取四个部分。

三、 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

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研究存在三个主要问题:(1)过于笼统,囊括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各个方面,但是缺乏实践价值;(2)过于具体,不能涵盖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方方面面;(3)过于含混,很难准确识别和区分具体的商务模式。

常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体系,例如,Paul Timmers(1998,1999)是较早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的学者,他以价值链的分解和重构为基础将商务模式分为11种,分别是: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购物中心、电子拍卖、虚拟社区、协作平台、第三方交易场所、价值链集成、价值链服务、信息中介、信用服务;Michael Rappa(2001)基于收入模式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经纪商、广告商、信息中介商、销售商、制造商、合作附属商务模式、社区服务提供商、内容订阅服务提供商、效用服务提供商等九大类;Tapscott、Lowi & Ticoll(2000)提出以网络和价值为中心的分类方法,根据经济控制和价值集成程度的不同,区分了5种类型的价值网络,并称这些类型为B-webs(Business Webs)。这5种类型分别是:集市(Agora)、集结(Aggregation)、价值链(Value chain)、联盟(Alliance)、分销网络(Distributive Network)。分发网络是保持经济活力和流动性的B-webs(如FedEx);Peter Weill(2001)建立了基于原子模式的分类体系,原子模式有八种类型:内容提供商、直销、全面服务提供商、中介网站、共享基础设施、价值网集成商、虚拟社区、企业/政府一体化。

四、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框架

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商务模式作为一个新的分析单位,用来研究电子商务的实施和价值创造,而商务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必然要有完整的分析框架和分析逻辑,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1. 基于构成要素的电子商务模式分析框架。大多数电子商务模式分析都是基于构成要素展开的,但侧重点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于描述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有的侧重于描述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也有的侧重于描述企业如何盈利。例如,Dubosson-Torday等(2002)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构成要素的电子商务模式设计框架。该框架包括产品创新、客户关系、基础设施管理和财务指标四个构成要素。其中产品创新描述了企业预期为客户所提供的价值,包括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和能力三个子要素;客户关系描述了企业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来源,包括获取客户信息、客户服务和品牌三个子要素;基础设施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向客户提供价值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资源/资产、活动与流程、合作伙伴网络三个子要素;财务指标反应了商务模式的收益状况,包括收入模式和成本结构两个子要素。Gordijn和Akkermans(2001)认为,商业和IT系统的一体化已经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明显特征,因此,他们从商业科学的角度将IT系统同经济价值结合起来,提出电子商务的概念化设计框架(被称为e3-价值本体),以描述在参与者组成的网络中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和交换的。e3-价值本体设计框架建立在基于本体的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这个本体包括9个构成要素:角色、价值客体、价值端口、价值界面、价值交换、价值提供、市场细分、价值活动、伙伴角色。角色是指执行价值活动的独立经济实体;价值客体是指角色所交换的服务、产品、金钱或者客户体验等;价值端口是指角色用于展示服务的门户;价值界面是指角色与价值客体通过价值端换服务的界面;价值交换要素连接着两个价值端口,并体现了至少一个潜在的价值客体;价值提供是指价值客体的一系列价值交换;市场细分是指基于共同属性所划分的市场;价值活动是指角色为了获取利润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伙伴角色介入价值界面参与角色所提供服务。Afuah和Tucci(2003)认为电子商务模式反应了企业如何通过互联网获利。商务模式包括利润点、客户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关联活动、实施、能力、持久性以及成本结构等十个构成要素,这十个构成要素回答了下列几个问题的答案:向客户提供的是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如何为这些提供的价值定价,如何提供价值,以及如何在提供价值的过程中保持优势。

2. 基于交易和价值网络视角的电子商务模式分析框架。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种商务活动,而商务活动的核心是交易,因此,一些学者基于交易和交易各方组成的价值网络来分析电子商务模式。例如,Amit和Zott(2001)认为,商务模式就是指对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的设计,以利用环境中的机遇来创造价值。以交易为中心,商务模式包括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三个要素。交易内容,指用来交换的产品、服务或信息,以及使交换能够发生的资源和能力;交易结构,指参与交换的各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交易结构也包括交换的秩序以及交换机制,交易结构的选择影响了实际交易的弹性、适应性和可测量性;交易治理,指信息、资源和产品流被参与各方控制的方式,交易治理也指组织的方式以及交易各方参与交易的动机。 Tapscott、Lowi和Ticoll(2000)将电子商务模式表述成B-web(Business Webs),B-web是一个由供应商、销售商、服务提供者、基础设施提供者和客户所组成的系统。B-web的运作模式可以用价值图(Value Map)来描述。价值图描述了B-web的关键参与者以及他们之间的价值交换。Tapscott、Lowi和Ticoll(2000)提出了传统商务模式转变为b-web的6个步骤:第一步描述目前的价值定位,即确定终端用户、产品或服务、客户价值和价值定位;第二步识别价值创造系统的各参与方;第三步预测B-web能够创造的价值;第四步根据新的价值定位重新分配各参与者的价值贡献;第五步设计价值图,识别B-web的参与者和他们之间的价值交换;第六步通过混合B-web,以提高客户价值并降低参与者成本。

五、 电子商务模式与企业价值创造

采取电子商务模式是为了创造企业价值,这一点在学术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模式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认为商务模式是价值创造的分析单位;另一类侧重于研究电子商务模式的价值来源(也称价值驱动因素);还有一类侧重于研究影响电子商务模式创造价值的因素。

1. 商务模式是价值创造的分析单位。一些学者认为商务模式反映了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反映了电子商务价值的来源。例如,Amit和Zott(200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商务模式是研究电子商务价值来源的分析单位,能够解释电子商务的四个价值来源(效率、创新、互补、锁定),是企业的“创新集”。Krishnamurthy(2003)认为电子商务管理依靠三个支柱:因特网及其技术、商务模式和营销。因特网及其技术是电子商务存在的基础;商务模式是指公司获利的途径,包括商业目标、价值传递系统和收益模式三个组成部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途径是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所以把价值传递给顾客至关重要。收益模式包括一系列对公司收益有贡献的收入来源的组合。由于为顾客传递价值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此营销活动在电子商务中起着重要作用。Afuah和Tucci(2003)认为,决定互联网企业业绩的因素有三个:商务模式、商务运作环境和变化。商务模式是一个系统,整个系统运行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系统各个部分,还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同时商务模式各个部分的连接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些产业中,公司必须对它们的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必须在其他公司迫使它们改变之前做出改变,这些能够引起公司改变的机制成为“动力机制”。

2. 电子商务模式的价值驱动因素研究。由于价值驱动因素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会得出不同的价值驱动因素,在电子商务模式的研究中,虽然学者们大多没有明确提出电子商务模式价值驱动因素的概念,但事实上关于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基本上自始至终贯穿于商务模式的整个研究过程。有的从财务视角提出电子商务模式的价值驱动因素(Afuah & Tucci,2001),有的从电子商务活动的视角提出价值驱动因素(Weill & Vitale,2001;Lumpkin & Dess,2004;Stephen Chen,2006),有的从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价值驱动因素(Amit和Zott,2001;Hamel,2000),有的认为价值驱动因素就是电子商务模式的构成要素(Afuah & Tucci,2001;Dubosson-Torbay et al.,2001)。

Afuah和Tucci(2001)从三个层次研究商务模式的价值来源:一是盈利性因素,包括收入和现金流;二是盈利性预测因素,包括利润率、市场份额、收入增长率;三是商务模式构成要素,包括客户价值、客户范围、定价、收入来源、关联活动、实现、能力和持久性等,构成要素是对商务模式的综合性衡量。Amit和Zott(2001)以59个美国和欧洲的电子商务类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以交易为中心的商务模式的价值创造问题。提出商务模式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并且是为企业及其客户、伙伴和供应商共同创造价值的重要来源。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四个价值驱动因素,也即电子商务的价值来源:创新、锁定、互补和效率。Hamel(2000)提出了识别商务模式价值创造潜力的4个因素:功效、独特性、合适度和利润推动器(Profit Boosters)。功效是指商务模式传递客户价值的程度;独特性是指商业模式与众不同的程度,企业的商务模式越接近,越难超过平均利润;合适度是指商务模式构成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利润推动器是指商务模式能够产生高额利润的程度。Weill和Vitale(2001)提出三个影响商务模式盈利性的关键因素,即:一是有关客户关系、客户数据和客户交易的所有权级别;二是有关客户、产品、市场和成本的关键信息的享用权;三是从原子模式的联合到开始运作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冲突。Lumpkin和Dess(2004)在对电子商务模式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以及所创造的价值进行对比研究,认为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搜索活动、评估活动、解决问题活动和交易活动产生价值。Stephen Chen(2006)认为,电子商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效用:去中介化、解构和数字聚合。随着因特网的应用, 许多市场上的中介或中间人正在被取代,这种现象称为去中介化;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企业发现自己正在被分化或解构,去中介化和解构会引起行业价值链的改变;数字聚合效应则将行业间的价值链连接起来。

3. 影响电子商务模式创造价值的因素研究。一些学者将Amit和Zott(2001)所提出的创新、效率、互补、锁定四个价值来源用于电子商务模式的价值评估,从而实证检验电子商务模式创造价值的影响因素。Johansson和Mollstedt(2006)认为,Amit和Zott(2001)所提出的效率、创新、互补、锁定四个维度,不仅可以被看做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来源,而且可以用于电子商务模式的价值评估。通过SymBelt客户中心的案例研究,他们发现,在B2B背景下互联网服务所支持的产品特征是很关键的,因此,他们修正了Amit 和Zott(2001)的模型,用核心产品的特性替代互补这个变量。Rapp,Rapp和schillewaert(2008)在Amit和Zott(2001)的价值驱动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因素,验证了电子商务实施程度与价值创造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架构和外部驱动因素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的实施,创造企业价值。

一些学者基于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研究了影响电子商务模式价值创造的因素(Iacovou et al.,1995;Ramamurthy et al.,1999;Zhu et al.,2004;Ali & Ezz,2009)。Iacovou等(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1999)认为EDI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参考文献:

1. 刘璞,王云峰.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10,(2):198-201.

2. 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3. Christoph Zott, Raphael Amit, Lorenzo Massa, The Business model: theoretical root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 IESE business school working paper WP-862, June,2010.

4. Michael Morris, Minet Schindehutte, and Jeffrey Allen. The entrepreneur' s business model: Toward a unified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3,58(1):726-735.

5. Afuah, A, and Tucci, C. Internet business models and strategies: Text and cases. Boston: McGraw-H ill/ Irwin,2001:32-33,196-201.

6. Amit, R. C Zott. 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6/7):493-520.

作者简介:孙艳霞,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电子商务研究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及普及,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已经逐渐成为人们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Internet进行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数字化、电子化,商务化,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它与传统商业活动相比,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基于B/S方式下,交易双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商品贸易活动。

由于Internet自身的共享性、开放性、无缝性,那么以此为平台的在线商务交易安全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统计,2012年发生了2起源代码被盗事件,2起重大黑客攻击事件,6起信息泄密事件,3起重大漏洞事件。2013年的棱镜门,谷歌抓取支付宝转账信息,酒店开房记录泄露等。据中国互联网产业统计,中国网民在2013年损近1500亿元。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本文将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安全解决方法,提高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降低实施风险。

2 国内外电子商务安全研究现状

2.1 国际电子商务安全研究现状

在电子商务安全研究方面,美国是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1983年正式颁布“受信计算机系统评量基准”,是目前颇具权威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标准之一。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公司增强了信息技术安全观念,投入大量的经费,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工作。从现在的网络安全研究情况的现实看,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方向是网络技术创新,即研发新一代网络技术,采取“立体”措施,包括引入“中间件”层及其安全结构,在“网络层”增设面向连接的实时协议、强化整个网络系统的管控智能以及改进终端加密和反黑等措施。

2.2 我国电子商务安全研究现状

国务院在1996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公安部在1997年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由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牵头起草的《关于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若干意见》上报国家最高决策层进行审议。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但得到了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内的大专院校、研究所和有实力的大公司也纷纷进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领域。

3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隐患

电子商务的信息存储安全隐患主要包括:(1)内部隐患。主要是网内用户未经许可随意增加、删除、修改或无意或故意地非授权调用电子商务信息。(2)外部隐患。主要是因为软件问题造成外部人员非法闯入内网,造成电子商务信息被增加、删除、修改或调用。

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动安全隐患主要包括:(1)窃取商业机密。多数电子商务的信息是以明文的方式传输,那么攻击者很容易的对电子商务信息进行监听和截取。(2)攻击商务网站。攻击者通过传播计算机病毒,绕过电子商务网站的防火墙,篡改信息,使其无法正常运转。(3)实施商务诈骗。不法分子通过Internet虚假信息骗取帐号、现金,用户对电子商务产生不信任感,阻碍了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4)传播不良信息。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自己既有目的,在电子商务信息中推送不良信息。

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是:(1)商家的信息安全隐患。不法分子冒充合法用户修改商务信息内容,致使电子商务活动中断,造成商家无法从事正常的业务活动。(2)用户的信息安全隐患。不法分子窃用拦截合法用户身份信息,以合法的用户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使用户蒙受损失。

4 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管理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有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如果失窃,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需有一个能不中断地提供服务及可靠稳定的电子商务平台,任何系统的中断,如软硬件错误,病毒,网络故障等都可能导致电子商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所以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管理问题就成了电子商务顺利推进的保障。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应用,攻击网络技术和手段不断改进,这就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保证外网用户不能对系统构成威胁,所以人们对这些基本技术进行了反复改进以适应更高的安全需求。

4.1 电子商务安全的法制建设及企业内部管理

为了保护用户信息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受侵犯,政府应该完善电子商务信息法规,同时,还需制定详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赔偿制度,包括精神赔偿和物质赔偿,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证。

在国内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监管分别由公安部、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管理,多头管理难免会出现监管漏洞。对此可以建议由国安委统一管理,只有权力清晰才能保证监管没有漏洞。

有些安全事件是“祸起萧墙”,这就要求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培育和加强企业安全意识,通过企业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它的基本原则是在系统内发生的所有行为都必须被定义好的,并且符合相应的程序控制要求,所有行为的发生都有审计记录,可以解决许多技术层次解决不了的安全性问题。

4.2 防火墙技术

目前的防火墙分可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的包过滤技术,它是在网络层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内事先制定好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流中每个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的地址等因素来确定是否允许数据包通过。另一类是应用网管和服务器,其显著的优点是能提供小颗度的存取控制,可针对特别的数据过滤协议和网络应用服务,并且能够对数据包分析并形成相关的报告。通过防火墙技术,可以过滤掉不安全的服务,提高网络安全和减少网络中主机的风险。但防火墙是一种被动安全技术,不能阻止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每台计算机上都装反病毒软件。

4.3 病毒防范技术

计算机病毒实际上就是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病毒绕过系统或违反授权入侵成功后,在系统中植入木马等病毒程序,为以后攻击系统、窃取信息做好准备。网络防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的扫描和监测,工作站上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

现在较流行的反病毒技术基于病毒的特征码扫描法、文件实时监控技术并辅以指令虚拟技术。扫描病毒:分析出病毒的特征病毒码并集中存放于病毒代码库文件中,在扫描时将扫描对象与特征代码库比较,如有吻合则判断为染上病毒。该技术实现简单有效,安全彻底。监控病毒:通过利用操作系统底层接口技术,对系统中的指定类型的文件进行实时的行为监控,一旦有病毒传染或发作时就及时报警。从而实现了对病毒的实时、永久、自动监控。删除病毒:在删除时采用虚拟技术对变种的病毒进行处理或编写出相应的程序,将病毒移除计算机内存。

4.4 认证技术

安全认证技术主要有:(1)数字摘要技术,也称安全HASH编码法。用于对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运算生成信息摘要,它并不是一种加密机制,但能产生信息的数字"指纹",目的是为了确保数据没有被篡改,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2)数字签名技术,又称电子签章、公钥数字签名。是一种类似写在纸上的普通的物理签名,就是附加在数据单元上的一些数据,或是对数据单元所作的密码变换。这种变换或数据允许数据单元的接收者用以确认完整性和数据单元的来源并保护数据,防止被人伪造。它是对电子形式的消息进行签名的一种方法,一个签名消息能在一个通信网络中传输。主要功能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的身份认证、防止交易中发生抵赖。(3)数字证书技术,又称为数字凭证。负责用电子手段来证实用户的身份和对网络资源访问的权限。(4)数字时间戳技术(DTS)。在文件交易中,时间是十分重要的信息,需对文件交易的时间和日期信息采取安全措施,而数字时间戳服务就能提供电子文件交易时间的安全保护。时间戳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它包括三个部分:需加时间戳的文件摘要,DTS的数字签名,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5)身份认证实际。是计算机系统通过审查用户身份证明的过程,提供确认和判别用户身份的机制,确定用户是否具有对系统资源操作和访问权限。本质是确认用户身份,用户必须能够证明其身份标识合法性。身份认证技术是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检测等安企机制的基础,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目身份认证技术主要有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基于密码学的认证技术、基于智能卡的认证技术以及基于生物学特征的认证技术等。

4.5 安全协议技术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核心是电子交易的安全性,为了彻底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人们开发了各种用于加强电子商务安全的协议。当前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安全协议主要有SET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和SSL协议(Secure Sockets Layer,安全套接层),二者都采用了RSA算法加密。

SSL协议提供加密的SSL会话服务、SSL服务器鉴别服务以及SEL客户鉴别服务,实现了浏览器等客户端应用软件与TC/IP协议之间的接口,可以对万维网客户与服务器之间传送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和鉴别,在双方握手阶段,对将要使用加密算法和双方共享的会话密朗进行协商,完成客户与服务器之间的鉴别。目前许多运营商利用本身的便利性,使用一些的数据收集工具,分析出客户的需求,并为客户提供同类商品信息,或者是分析其他运营商的数据,产生一种恶性竞争。对于客户来讲,提供相关的其他同类商品的信息,看似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但是同时也是在侵犯用户的隐私,为此在应用层也就客户在浏览网页时,如果客户需要商家提供相关的同类商品的信息时,商家才能对客户的数据进行分析,否则不应任意分析用户的数据。

SET协议是基于应用层的协议,是一种新的电子支付模式,它保证了开放网络上使用信用卡进行在线购物的安全。SET协议具有强大的验证功能,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银行、商家之间通过信用卡的交易而设计的,它具有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优点,因此它成为目前公认的信用卡网上交易的国际标准。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信息的安全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各种网络的交易手段也会更加多样化,安全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它不仅涉及到动态传输信息及静态存储信息的安全问题,还需要保证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在非技术方面,需要完善法律制度、管理制度和诚信制度,促进社会公众商务观念的转变等,营造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金胜男.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技术研发,2013年第12期.

[2]孟慧敏.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2月第9卷第5期.

[3]韩文虹.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应用研究.电子商务,2013年2月.

[4]崔敏.基于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讨论.网络安全,2013年7月.

[5]龙爱民.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分析.信息技术,2013年9月.

[6]牟童.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结构浅析.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2013年3月.

[7]李玲.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电子商务,2013年19期.

电子商务研究篇3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利用电力商务实训基地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提高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创业教育

前言

对于中职院校来说,利用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本身在自身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由于这一教学也关系着中职院校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这就使得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实训基地教育功能,已经成为中职院校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对于中职院校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来说,除了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外,开展创业教育,同样能够拓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对中等职业学校利用电力商务实训基地开展创业教育这一论题进行较好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而根据具体的问题学校才能够确定创业教育的内容。

1.创业资金缺乏。在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起步资金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学生创业的较好展开,而由于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一般会采用创业激情作为第一资本,这就使得学生往往无法承受以资金为资本的经营模式的残酷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由于本身没有创业资金,也无法进行创业资金的筹集,最终导致电子商务创业梦想搁置。

2.创业技能缺乏。在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业过程中,学生自身创业技能的缺乏同样会影响创业的成功率,这一创业技能的缺乏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创业心理准备、缺乏预测创业时所遇问题的能力、忽略必须收集和整理的商品特征、消费者需求等专业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造成商品的大量积压,最终导致学生的创业失败。

3.自身问题影响。除了上述两方面问题外,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样可能造成创业的失败,这种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职业经历和工作经验、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柱、创业的盲目性、自身理性不足、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等方面,这些都需要中职院校予以重视。

二、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进行创业教育

上文中我们详细了解了我国当下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创业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形式,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身实际执教经验,对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进行的创业教育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对我国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带来一定帮助,同时拓展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发展前景。

1.实训与创业教育关系。在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进行创业教育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电子商务实训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由于电子商务本身属于一种整合的产业链,这就使得其本身所包含的各项工作内容及其庞大,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最多只能够掌握一部分电子商务的创业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创业失败,而依托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进行创业教育,就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经营流程,而具体的团队创业体验,也能够带给学生成功或失败的感受,这对于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创业能够起到不俗的推动作用。

2.体验与创业意识教育。在对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中,这一教育可以围绕课程实训的方式进行,这一课程实训主要包括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店铺的装修创意、具体的成功电子商务创业经验学习、电子商务项目比较筛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知识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能够对我国当下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现状与我国民众的真实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这一了解对于学生未来的电子商务方向创业,将产生不俗的积极效用。

3.实训团队协调管理体验。在完成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体验与创业意识方面的创业教育后,中职院校还需要通过实训团队的协调管理体验,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创业的了解,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实训团队协调管理体验的教育中,中职院校需要结合学生具体专业,对其进行不同的实训。具体来说,业务团队需要结合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具体产品,进行营销推广;而技术团队则需要为具体的淘宝店铺等进行技术方面的服务。在这一实训团队协调管理体验的创业教育中,我们主要结合淘宝与阿里巴巴两大电子商务平台,从促销广告设计、店铺装修、营销推广等方面业务逐步进行学生的创业教育,使学生对未来的创业工作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以此拓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结论:

在我国当下的中职院校电子商务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专业技术的渴求,而通过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进行创业教育,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将起到不俗的推动作用。

作者:吴建军 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祝琰.关于校企合作下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教育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01+103.

[2]杨建曾.网络创业环境下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研究[J].价值工程,2013,28:252-253.

[3]杨从亚.“引企入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4:29-32.

电子商务研究篇4

广告是人类信息和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成熟,互联网成了广告的重要媒介,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广告成了打破信息传播屏障的重要力量,它渐渐进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领域,甚至成为不同语言地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随着广告需求的大幅增长、市场对广告质量要求的高速提升以及广告制作周期的大幅缩短,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广告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效率、高品质和及时响应的行业特点,这种手工作坊式广告服务模式成为了广告行业前进的障碍,如此,传统的广告服务面临着革新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而广告产业的机遇,来自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局化、文化多元化、科技现代化的挑战。现代信息技术正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传统的广告服务如果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积极地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信息化建设改进广告过程管理,利用网络促进广告业务服务人员与广告客户的工作交流和协作。在我国,大部分广告公司只是有一个客户到达企业的入口网站,后台运营模式仍然采取作坊式的做法,与客户的沟通交流也处于线下模式,广告公司的服务地域范围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在当今如火如荼的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广告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

二、广告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纵观全球广告产业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而采取了不同的制度安排,因而也就决定了其广告产业发展模式和水平的差异。全球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典型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有两大基本特征,即高度市场化背景下的自由竞争,以及独立于媒介与企业之外的产业发展。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自由竞争背景下的独立产业发展模式”。二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也有两大基本特征:产业初始发展中,或依附于媒介或依附于企业,以及建立有国家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双重产业维护。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国家政策与行业标准双重维护下的媒介、企业共生型发展模式”。三是以我国台港地区为代表的广告产业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遵循着自由市场竞争原则、独立产业发展取向,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全面市场开放,其结果是外资的全面控局。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自由开放背景下外资全面控局的产业发展模式”。每种发展模式都有其优长和缺陷,我们认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自1979年中国广告市场重开,我国广告产业的制度安排基本都是外来制度的导入。我们主要选择的是美国广告产业发展模式,即“自由竞争背景下的独立产业发展模式”。美国广告产业率先选择了这一模式,获得了“率先行动者优势”。然而对中国广告产业而言,我们直至上世纪70年代才重开广告市场,作为“尾随者”,不考虑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一味模仿“率先者”,未必是一种正确选择。中国广告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问题,必须通过服务制度创新的路径来加以解决,推动广告产业的改造与升级。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广告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带来了较大的契机。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其中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在营销模式上的创新,并且在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网上商城营销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虽然以网幅广告、文本链接广告和电子邮件广告等为主的电子商务广告在互联网上日益盛行,但广告公司等服务商却忽略了电子商务这种互联网网络营销方式在广告服务营销上的潜力,电子商务在广告行业的应用寥寥无几]。

三、分析研究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外合作交流领域的扩大,广告服务以及与之相关技术市场不断拓展,广告服务已经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产业。与此同时,虽然电子商务的乐章已在中国奏响,然而,广告服务的电子商务却未有动静。近年来,见到部分广告公司已经开发了电子商务站点,但几乎都是“面子工程”,推广与实操不符,需求与等级不分,人力资源分散,无法稳定质量,本应快捷便利的网购并不便利,客户流失率极高,服务区域范围限制极大。由此带来的恶性循环即为:为征求新客户,互联网推广恶性竞价;网页内容低价吸引,增值服务已然成为了二次提价的借口,导致广告服务价格混乱,客户信任度极低。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广告服务电子商务的应用,设计建设一个规模性的广告电子商务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让广告质量有所预见、让广告业务策划过程像物流过程一样有所查询、让资源有所划分、让标准有所衡量、让服务有所评价,让流程更为便捷。

电子商务研究篇5

[关键词]电子邮件安全问题防火墙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通过为一大群顾客和供应商提供一个通用通讯环境的方法可以发挥电子商务的独一无二的潜力。今天,网上有数以千计的面向消费者和面向交易的商务站点,并且这个数目正在快速增长。电子商务成为世界新热点,但其安全性也随着信息化的深入也随之要求愈高了。电子邮件系统的发展面临着机密泄漏、信息欺骗、病毒侵扰、垃圾邮件等诸多安全问题的困扰。人们对电子邮件系统和服务的要求日渐提高,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使用者的重视,如果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得到的信息就可能被别人破坏过,电子商务往来就不能正常运行。

一、电子邮件系统安全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电子邮件系统的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是企业网络的基本应用之一,为企业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持。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保密,信息完整、身份鉴别,以及密钥的安全存储等问题,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将给相关企业在商业秘密、客户资料、产品研发资料、金融资料、交易谈判、市场与产品计划、财务资料等方面的数据交换提供安全保障。

对于企业和政府用户而言,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为系统用户的身份鉴别,企业商业信息和政府公务文件的收发、传输和存储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障,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强大易用的管理功能,有效地整合了企业内各个组织机构的沟通和管理,实现了企业机构的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因此,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化中,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获得更多的企业和政府机构用户,在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中赢得可观的市场份额。

二、电子商务中电子邮件面临的安全性问题及解决

1.电子商务中电子邮件面临的安全性问题

电子商务中电子邮件往来将会遇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电子邮件系统的安全漏洞、电子邮件系统的威胁和欺骗、电子邮件系统垃圾、电子邮件系统炸弹、电子邮件系统有关的病毒、匿名转发等等。

2.解决电子商务中电子邮件安全问题的主要技术

(1)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或Web站点与Internet之间的一个路由器或一台计算机(堡垒主机),可以使内部网可以与Internet联结又保护内部网免遭外界非法访问。防火墙建立在一个服务器/主机上,是一个多边协议路由器,在通常的配置中,堡垒主机经常作为一个公共的Web服务器,或者FTP服务器,或一个电子邮件服务器使用。通过堡垒主机上进行Http服务器软件,要使用“”服务器,以访问防火墙的另一端的Web服务器。

利用防火墙可以加强安全性合理配置防火墙,可以限制邮件的访问,使之只能发送到有限的几个机器上,并加强对这几个机器的防范,可以将这些机器作为竟如内部网络的网关来控制邮件的出入。因此,用防火墙可所有外部的SMTP联结到一个电子邮件服务器上,这样会有一个集中登录地点,便于追踪不正常的电子邮件,但是防火墙不能识别恶意的Applet和脚本。(2)PGP加密算法

从本质上来讲,最有效的保护电子邮件系统方法是使用加密签字来验证电子邮件系统信息,通过验证,保证信息确实来自发信任,并且来保证电子邮件系统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被修改。最常用的是PGP加密算法。

利用PGP的数字签字签名可以实现保证电子邮件不被冒发或修改过。PGP对电子邮件的内容计算后得出一个128位的二进制作为描述电子邮件的特征值。如果邮件被改动,这个特征值就不符合邮件的内容。

(3)电子邮件系统炸弹的处理

预防垃圾邮件的方法对电子邮件系统炸弹毫无作用,因为电子邮件系统炸弹发送时,攻击软件会自动的修改发送的地址(FakeIP),这样你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发信地址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或随时变化的,所以无法提前防范,也不可能根据发信地址追查扔炸弹的人。防治电子邮件系统炸弹的方法是进入一种排斥模式,排斥模式需要你检查收到邮件的源地址。如果发现一个站点,它的用户在用电子邮件站点攻击你,那么你就可以和他们系统管理员联系。

(4)防范电子邮件系统的威胁和欺骗

由于简单的邮件传输协议(SMIP)不能验证系统伪造的电子邮件。如果站点允许与SMIP端口联系,任何人都可以与该端口联系,并且以你虚构某人的名义发出电子邮件。应该经常查看电子邮件的错误信息,这里经常会有闯入者的线索,查看电子邮件信息的表头,它们通常会记录电子邮件到达目的地址前经过的所有“跳跃”或短暂的停留。应该注意到表头中诸如“接到”和“信息-ID”信息,并且有电子邮件的发出/收到记录比较,看它们是否响应。

(5)电子邮件系统垃圾的处理

电子邮件系统垃圾已经成为人们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防垃圾邮件技术。

①SMTP用户认证

目前常见并十分有效的方法是,在邮件传送(MailTransportAgent,MTA)上对来自本地网络以外的互联网的发信用户进行SMTP认证,仅允许通过认证的用户进行远程转发。这样既能够有效避免电子邮件传送服务器为垃圾邮件发送者所利用,又为出差在外或在家工作的员工提供了便利。如果不采取SMTP认证,则在不牺牲安全的前提下,设立面向互联网的Web邮件网关也是可行的。

②逆向名字解析

认证的目的都是避免电子邮件传送服务器被垃圾邮件发送者所利用,但对于发送到本地的垃圾邮件仍然无可奈何。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对发送者的IP地址进行逆向名字解析。通过DNS查询来判断发送者的IP与其声称的名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予以拒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过滤掉来自动态IP的垃圾邮件,对于某些使用动态域名的发送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屏蔽。但是上面这种方法对于借助OpenRelay的垃圾邮件依然无效。对此,更进一步的技术是假设合法的用户只使用本域具有合法互联网名称的邮件传送服务器发送电子邮件。但是,逆向名字解析需要进行大量的DNS查询。

③实时黑名单过滤

以上介绍的防范措施对使用自身合法的域名的垃圾邮件仍然无效。对此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黑名单服务了。黑名单服务是基于用户投诉和采样积累而建立的、由域名或IP组成的数据库,最著名的是RBL、DCC和Razor等,这些数据库保存了频繁发送垃圾邮件的主机名字或IP地址,供MTA进行实时查询以决定是否拒收相应的邮件。然而,目前各种黑名单数据库难以保证其正确性和及时性。

④内容过滤

即使使用了前面诸多环节中的技术,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垃圾邮件漏网。对此情况,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基于邮件标题或正文的内容过滤。其中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结合内容扫描引擎,根据垃圾邮件的常用标题语、垃圾邮件受益者的姓名、电话号码、Web地址等信息进行过滤。更加复杂但同时更具智能性的方法是,基于贝叶斯概率

理论的统计方法所进行的内容过滤。内容过滤是以上所有各种方法中耗费计算资源最多的,在电子邮件流量较大的场合,需要配合高性能服务器使用。

⑤关键字

将一些会在垃圾邮件中经常出现的字符(如:广告、化妆品、发票等)收集起来形成一个大的数据库,当一封电子邮件到来的时候能够对信头、信标题、主题和信体等几部分进行检查,看是否里面有数据库中的字符,如果有就被认为是垃圾邮件,如果没有就判断不是垃圾邮件。主要采用的技术是关键词匹配。

⑥IP黑/白名单

将经常向你发垃圾邮件的IP地址添加到IP黑名单中,当再从同样的IP地址发来信件都被判定为垃圾邮件。如果IP地址被加入到白名单中,则认为从那里来的任何电子邮件都不是垃圾邮件。后来出现的拒绝发件人、拒绝目的地域也都是类似的技术。

三、结论

通过安全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把企业尤其是跨地域的大中型企业的所有组织机构安全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体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加强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戴红王海泉黄坚:计算机网络安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李卫: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李海泉: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加密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陈兵钱红燕: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电子商务研究篇6

[摘要]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一种教育消费活动,是一种基于网络的特殊商务运营模式。需要在低成本运营的可能性评估、网络教育学习信誉化制度的建立、短期标准与长期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教育机构与企业的互补联合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尝试。

[关键词] 教育电子商务化信誉化现代教育运作准备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一种教育消费活动,它的运行模式,除了包含传统的电子商务所涉及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环节外,更是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商务运行模式,它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学习者心志的特殊服务。在运行模式上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和常规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需要建立短期标准和长期规划的综合性教育商务化模式。

教育电子商务化是建立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网络之上的,它已摒除了网络发展初期的浮躁化,开始向健康、高效益、规范化方向发展。教育电子商务化需要在技术、理论、管理等方面与网络上的普通电子商务靠拢。教育电子商务化的商业运作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准备。

一、教育电子商务化的低成本运营的可能性评估

教育电子商务的成本问题是需要优先考虑的根本问题。教育电子商务化的成本审核应该包括投资成本审核、中期的应用开发成本审核、版权成本审核和全程的维护服务成本审核的认定。教育的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它依托的应该是在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电子教育产品制作等都具有一定经验的高等学校。

对于学习者方面涉及到的客户成本也应该在成本审核之列。同普通电子商务相似,这是一种完全依赖网络的服务,这些费用虽然不列入商务化的运营成本,但最大限度的减少用户开支,也是教育电子商务化被学习者接受并得以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高校已有的技术、硬件和拥有的人才、人文环境、信誉、社会地位等软环境,将会大大减少投入增加产出,增加相对竞争力。

二、网络教育学习信誉化制度的建立:学习者个人学习信誉与电子商务教育资格审查机制的结合

学习者、电子商务化教育提供机构双层次的信誉问题是需要一定制度保障的。电子商务化教育提供机构需要国家级的审核,并走向国际化。而学习者作为行为个体在电子商务教育中的收益需要以认证的形式得到证明。

在权威部门认证管理上,有必要设立严格的资格审查机制,严格把握控制非正规办学单位的申请,注意思想传播的健康化,不给歪理邪说等邪恶、极端言行渗入到教育系统的机会。在交易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为参与交易的个人、企业或国家提供可靠的标识。

除了在国家的高度上承认其办学资格,还需要在国际合作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认识到网络的无国界性,教育电子商务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教育产品面向的是网络。这就要求教育电子商务交易的虚拟性和实名性并重,也就是说要使用有效的电子签名技术及其立法为教育电子商务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而电子商务立法还有待时日研究,那么可以考虑暂时性的设立教育电子商务的实名化规则。

三、短期标准与长期的质量保证体系相结合的制度保障:技术支持与监管双管齐下

规矩的设定和遵守应该在教育电子商业化的初期建立起就纳入日程。网络经济初期出现的泡沫经济至今还让人心存余悸。在建设初期可以做出短期标准,也就是说不允许有标准缺失的情况存在。之后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成熟。这种质量标准应该包括教育电子商品质量评估标准、价格水平制定办法、网络交货质量验证体系、相关整体服务水平标准、监管机制的建立等。

这些质量评估标准的来源渠道主要通过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使用者即学习者的需求;参照各级别比赛的成功教育案例及评比标准;调查正在使用中的远程教育系统;专业从业人员的发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等。

在评估原则上,强调和注重持续性的对教育的电子商务资格做出鉴定和质量评估。除在开办教育电子商务化资格时进行评定外,还要定时对教育电子商务化机构进行评估,以使教育电子商务化在教学产品制作、售后服务、社会信誉、产品质量等方面保持质量,及时吸收普通教育的先进思路和做法,争取与普通教育同步。这种评估应该包含三种:地区性评估团体、国家级评估团体、民间临时性评估团体、专业性评估团体。

四、教育电子商务化需要教育机构与企业的互补联合

从教育电子商务化的面向对象来看,包括面向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教育(特殊教育),又可以适当融入到义务教育当中去,可以起到平衡师资,提高偏远山区教学质量,解决部分地区师资短缺的问题;同时,教育的电子商务化,还有利于吸引企业界的投资和进行企业的业务培训等;还可以进行休闲教育和社区教育。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高速发展,那么由此带来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大范围共享和快速传播的教育电子商务化就不是哪个学校依靠自身就能完成的。无论在先期市场调查、全程投资力度、产品宣传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企业的全力配合,而单独的一个企业也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制造出高质量的电子化系列产品。许多企业家和投资商都对这种新兴的“知识经济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密切的关注和研究。

电子商务研究篇7

[关键词]门限E CC电子商务安全加密签名

证书签发系统:负责证书的发放,如可以通过用户自己,或是通过目录服务。目录服务论文器可以是一个组织中现有的,也可以是PKI方案中提供的。PKI应用:包括在W 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的通讯、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E DI)、在Internet上的信用卡交易和虚拟专业网(VPN)等。应用接口系统(API):一个完整的PKI必须提供良好的应用接口系统,让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使得各种各样的应用能够以安全、一致、可信的方式与PKI交互,确保所建立起来的网络环境的可信性,降低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基于PKI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电子商务的关键是商务信息电子化,因此,电子商务安全性问题的关键是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即实现电子商务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等。PKI体系结构采用证书管理公钥,通过第三方的可信机构,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用户身份识别码、用户名、身份证件号、地址等)捆绑在一起,形成数字证书,以便在Internet上验证用户的身份。PKI是建立在公钥理论基础上的,从公钥理论出发,公钥和私钥配合使用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通过哈希函数、数字签名技术及消息认证码等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通过数字签名技术来进行认证,且通过数字签名,安全时间戳等技术提供不可否认。因此PKI是比较完整的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能够全面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通常电子商务的参与方一般包括买方、卖方、银行和作为中介的电子交易市场。首先买方通过浏览器登录到电子交易市场的W eb服务器并寻找卖方。当买方登录服务器时,买卖双方都要在网上验证对方的电子身份证,这被称为双向认证。在双方身份被互相确认以后,建立起安全通道,并进行讨价还价,之后买方向卖方提交订单。订单里有两种信息:一部分是订货信息,包括商品名称和价格;另一部分是提交银行的支付信息,包括金额和支付账号。买方对这两种信息进行双重数字签名,分别用卖方和银行的证书公钥加密上述信息。当卖方收到这些交易信息后,留下订货单信息,而将支付信息转发给银行。卖方只能用自己专有的私钥解开订货单信息并验证签名。同理,银行只能用自己的私钥解开加密的支付信息、验证签名并进行划账。银行在完成划账以后,通知起中介作用的电子交易市场、物流中心和买方,并进行商品配送。整个交易过程都是在PKI所提供的安全服务之下进行,实现了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综上所述,PKI技术是解决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关键,综合PKI的各种应用,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可信任和足够安全的网络,能够全面保证电子商务中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电子商务的日益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问题是当前电子商务的最大障碍,如何堵住网络的安全漏洞和消除安全隐患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效保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也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电子商务安全关键技术当前电子商务普遍存在着假冒、篡改信息、窃取信息、恶意破坏等多种安全隐患,为此,电子商务安全交易中主要保证以下四个方面:信息保密性、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不可否认性、不可修改性。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关键技术是密码技术。密码学为解决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技术,它可用来对信息提供保密性,对身份进行认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广泛应用的核心技术有:1.信息加密算法,如DE S、RSA、E CC、M DS等,主要用来保护在公开通信信道上传输的敏感信息,以防被非法窃取。2.数字签名技术,用来对网上传输的信息进行签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交易的不可否认性。数字签名技术具有可信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重用性,签名的文件不可更改,且数字签名是不可抵赖的。3.身份认证技术,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采用公钥密码体制来进行身份识别。E CC与RSA、DSA算法相比,其抗攻击性具有绝对的优势,如160位E CC与1024位RSA、DSA有相同的安全强度。而210位E CC则是与2048比特RSA、DSA具有相同的安全强度。虽然在RSA中可以通过选取较小的公钥(可以小到3)的方法提高公钥处理速度,使其在加密和签名验证速度上与E CC有可比性,但在私钥的处理速度上(解密和签名),E CC远比RSA、DSA快得多。通过对三类公钥密码体制的对比,E CC是当今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公钥密码体制。

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 CC密码安全体制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 lliptic Curve Cry ptosy stem,E CC)是建立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上的密码系统,是1985年由Koblitz(美国华盛顿大学)和Miller(IBM公司)两人分别提出的,是基于有限域上椭圆曲线的离散对数计算困难性。近年来,E CC被广泛应用于商用密码领域,如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IE E E、基于门限E C C的《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月(上旬刊)总第556期84少t个接收者联合才能解密出消息。最后,密钥分配中心通过安全信道发送给,并将销毁。2.加密签名阶段:(1)选择一个随机数k,,并计算,。(2)如果r=O则回到步骤(1)。(3)计算,如果s=O则回到步骤(1)。(4)对消息m的加密签名为,最后Alice将发送给接收者。3.解密验证阶段:当方案解密时,接收者P收到密文后,P中的任意t个接收者能够对密文进行解密。设联合进行解密,认证和解密算法描述如下:(1)检查r,要求,并计算,。(2)如果X=O表示签名无效;否则,并且B中各成员计算,由这t个接收者联合恢复出群体密钥的影子。(3)计算,验证如果相等,则表示签名有效;否则表示签名无效。基于门限椭圆曲线的加密签名方案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在发送端接收者组P由签名消息及无法获得Alice的私钥,因为k是未知的,欲从及a中求得k等价于求解E CDL P问题。同理,攻击者即使监听到也无法获得Alice的私钥及k;在接收端,接收者无法进行合谋攻击,任意t-1或少于t-1个解密者无法重构t- 1次多项式f(x),也就不能合谋得到接收者组p中各成员的私钥及组的私钥。

结束语为了保证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顺利实现,在电子商务中使用了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如加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数字签名等来满足信息安全的所有目标。论文对E CDSA方案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门限椭圆曲线加密签名方案,该方案在对消息进行加密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数字签名,大大提高了原有方案单独加密和单独签名的效率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Koblitz N.Elliptic Curve Cryprosystems.Mathematicsof Computation,1987,48:203~209

[2]IEEE P 1363:Standard of Public-Key Cryptography,WorkingDraft,1998~08

[3]杨波:现代密码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戴元军杨成:基于椭圆曲线密码体制的(t,n)门限签密方案,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9):142~146

电子商务研究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模式 价值链 模式分类 模式选择

??一、商务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

??至今为止, 无论是商务模式, 还是电子商务模式, 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不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给出几种常用的观点。

??1. Paul Timmers 的观点。欧洲学者Paul Timmers 认为, 商务模式是一种关于企业产品流(服务流) 、资金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 它包括三个要素: (1) 商务参与者的状态及其作用; (2)企业在商务运作中获得的利益和收入来源; (3) 企业在商务模式中创造和体现的价值。电子商务模式则是通过电子市场反映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

??2. Michael Rappa 的观点。北卡州立大学杰出教授Michael Rappa 认为, 商务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 是指做生意的方法, 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务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3. Peter Weill 的观点。MIT 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Peter Weil 认为, 商务模式是对一个公司的消费者、顾客、结盟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关系角色的叙述, 这种叙述能够辨认主要产品、信息和金钱的流向, 以及参与者能获得的主要利益。

??4. Allan Afuah 和Christopher L·Tucci 的观点。美国学者Allan Afuah 和Christopher L·Tucci 博士认为, 商务模式具体体现了公司现在如何获利, 以及在未来长时间内的计划。它可以归结概括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价值、规模、收入来源、定价、关联活动、整合运作、各种能力、持久性等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环节和系统的“动力机制”。电子商务模式也是一个系统, 它也包括了上面所说到的各个部分,而且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它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来获利。

??虽然以上观点有所不同, 但都揭示了商务模式的一个本质, 即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电子商务模式则是关于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取利润的问题。另外, 以上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商务模式和价值链之间的联系。

??二、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

??1. 基于价值链的分类。Paul Timmers 提出的分类体系是基于价值链的整合, 同时也考虑到了商务模式创新程度的高低和功能整合能力的多寡。按照这种体系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电子商店、电子采购、电子商城、电子拍卖、虚拟社区、协作平台、第三方市场、价值链整合商、价值链服务供应商、信息中介、信用服务和其他服务等11 类。

??2. 混合分类。Michael Rappa 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经纪商、广告商、信息中介商、销售商、制造商、合作附属商务模式、社区服务提供商、内容订阅服务提供商、效用服务提供商等九大类。其中经济商又可以分为买/ 卖配送、市场交易、商业贸易社区、购买者集合、经销商、虚拟商城、后中介商、拍卖经纪人、反向拍卖经纪商、分类广告、搜索代理等11 种; 广告商又可以分为个性化门户网站、专门化门户网站、注意力/刺激性营销、免费模式、廉价商店等5 种。中国学者吕本富和张鹏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B2B、网上金融、网上销售、网上拍卖/ 买、网络软服务、网络硬服务、数字商品提供者、技术创新、内容服务、网络门户、网上社区、旁观者等12 种。其中BtoB 模式根据职能又划分为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类型; 网上金融模式根据金融领域又划分为网络证券、网络银行、网上保险、个人理财、风险资本等类型。

??3. 基于原模式的分类。Peter Weill 认为, 电子商务的模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属于原模式的一种或者是这些原模式的组合。而他所认为的原模式有以下八种: 内容提供者、直接与顾客交易、全面服务提供者、中间商、共享基础设施、价值网整合商、虚拟社区、企业/ 政府一体化。

??4. 基于新旧模式差异的分类。Paul Bambury 从新的商务模式与旧商务模式的差异角度出发, 将电子商务模式分为两大类: 移植模式和禀赋模式。移植模式是指那些在真实世界当中存在的、并被移植到网络环境中的商务模式。禀赋模式则是在网络环境中特有的、与生俱来的商务模式。

??5. 基于控制方的分类。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存在三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 即卖方控制模式、买方控制模式和第三方控制模式。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卖方、买方以及第三方中介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相对主导地位, 体现了各方对交易的控制程度。

??6. 基于Internet 商务功用的分类。Crystal Dreisbach 和Staff Writer 按照Internet 的商务功用, 将电子商务模式划分为三类: 基于产品销售的商务模式、基于服务销售的商务模式和基于信息交付的商务模式。

??7. 基于B2B 和B2C 的分类。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基于B2B 和B2C 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

??按照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不同将B2C 模式分为电子经纪、电子直销、电子零售、远程教育、网上预定、网上发行、网上金融等7 类。将B2B 模式分为名录模式、B2B 和B2C 兼营模式、政府采购和公司采购、供应链模式、中介服务模式、拍卖模式、交换模式等7 类。其中中介服务模式又可以细分为信息中介模式、CA 中介服务、网络服务模式、银行中介服务等4 种。

 

表1 对以上各种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三、电子商务模式选择与创新

??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时, 商务模式的选择是关键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电子商务模式分类框架为商务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以上分析的各种分类方法中, 分类比较细致、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分类方法包括: 基于价值链的分类、基于原模式的分类、混合分类、基于B2B 和B2C 的分类。另外, 电子商务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模仿照搬会迅速挤干原有商务模式的利润。在以上各种分类方法中, 基于价值链的分类和基于原模式的分类为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般性思路。在基于原模式的分类中, 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多种原型集成在一起, 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商务模式。但在这种分类方法中,原模式的识别是一个难点, 如果原模式划分不清, 会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因此, 我们倾向于采用基于价值链的分类方法来进行模式选择和创新。

??典型商务模式的构建一般需要识别企业价值链中的要素, 同时考虑到技术的最新发展。企业的价值链要素主要包括采购物流、采购、生产、销售物流、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等等。这些要素中哪一个或哪几个对企业利润取得和价值创造的影响最为重要, 那么企业在构建电子商务模式时, 就应该针对这些环节来进行。例如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 原材料的采购是影响企业获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该企业可以针对该环节, 根据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采取电子采购的方式。

??Paul Timmers 将其11 种模式放到功能整合程度和创新程度组成的矩阵中, 如图1 所示, 电子商店仅包含营销职能, 且创新程度最低(是传统模式在Internet 上的翻版) , 因此处在左下角; 而价值链整合商的职能整合和创新程度最高(通过创新方法增值) , 因而处在右上角。图中存在很多空白, 企业可以尝试填补矩阵中的空白, 挖掘新的商务模式, 但要注意现实中的可行性。

上一篇:小学故事范文 下一篇:身边的感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