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论文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11-04 00:04:48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1

Strachey. New York: Norton, 1950.如果译者的内容在论文中被引用,则将译者的姓名放在目录的开始:Strachey, Hames, trans. Totem and Taboo. By Sigmund Freud. New York: Norton, 1950.6. 论文集中的文章Caudery, T. “Process Writing” in G. Fulcher, ed. Writing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London: Prent.山东自考英语专业(主考院校山大)申请学士学位有什么条件?口译和毕业论文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英语专业的论文格式要详细的【求助】英语专业论文的格式问题陶院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论文格式主要分为那几个部分?

论文的格式是什么?

计算机中的进?33? 二进制表示?3第二? 计算机文化基?.6 其中:“章”部分使? 宋粗体四? 字;“节”部分采? 宋?5? 字引言(或序言)(宋?5号譩5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唬门类很全?4、论文帝国 门类较全。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毕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子的?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还有写论文要注意什么啊,有那种专业写论文的吗?日语小论文的格式是什么一般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啊我们要写论文,好像还要参赛!拜托各位,那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帮帮偶亚论文的格式是什么?老师要我们从身边选题.

请问写好论文的格式是怎样的?例如:西瓜的种植技术。

表格表格可以使用一栏或二栏,说明必须置于表格上方且置中。 表一: XX表 3. 方程式方程式应置中,并且于上下各留一行空白。方程式应编号,编号靠右对齐并从1开始。 F(x)=G(x)+5*H(x)(1) 三、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11pt标楷体,左右对齐,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文献部份请将中文列于前,英文列于后,按姓氏笔画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参考书之年份可用民国历年或公元历年,以下为期刊、论文集、书籍之编排格式的范例.1.李有仁、陈鸿基、李嘉宁,「组织特性与营销信息系统的研究:以台湾大型企业为例,中华民国信息管.什么是论文?怎样写好论文?有什么格式要求?请问 怎样写好 论文综述? 怎样写好议论文? 怎么写好毕业论文喔 好像格式都很困难谁知道哪里有法学专科毕业论文要写好的,四五千字左右就行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2

关键词: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逻辑关系:整体性

高等学校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人才的主要阵地,确实加强对广大大学生的思想方法、人文品格、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学素养等教育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保江山不变色、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在这过程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1学生开课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在相关的文件中都有明确详细的规定,简单来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走好人生的课程,是一门“人生课”.包括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先进文明公民的应有人生修养,同时也包括恋爱、婚姻、家庭等相关的思想道德法律修养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大学生入学后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因此,老师们按照教学要求都会在教学的第一节课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遇到的问题或其关心的问题,以及入校生活学习的感受体会和所面临的困惑等问题.近年来,在课堂中收集到的问题概要如下:(1)学校小,没有中大、华工、大学城那里的大学大,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有些方面还不如我中学那样气派;(2)我的房间里没有空调、我们住在8楼没有电梯!(3)房间6个人住太多人,互相影响,不好相处;(4)我需要一个女朋友/男朋友;(5)同性恋;(6)没人关心我、没人管、还得自己打开水;(7)很自由,得学会自己管自己;(8)很迷茫,不知道以后会怎样;(9)理想信念、人生观、爱国主义、价值观、世界观、法律,我们在中学都有学过,不过法律好象学得很少等等.有些问题,有些人甚至表现得很强烈、很好奇、很失望.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线教师在课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材的编写现状及整体性

根据各种文件的相关要求,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代表积极工作,编写了很好的教材,但与实际教学的需要仍有一定的瑕疵.以2013年版[1]为例,教材内容,单就每一章节来说,编写得都非常好[2].语言优美,与时俱进,能反映编写当时的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对党中央和国家的时政方针政策也把握得比较好,也能反映当时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一本精品力作,深受广大师生和读者的喜爱;作为“一本书”,让人看了会常常发出由衷的感叹,说写得好!写得精采!是一本精品!尤其是书中有很多精彩的表述和优美的语句.作为一本书,让人自己看、自己读、自学,没有问题,每一章节都写得非常好,能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也能达到培养人的目的,因为各个模块都写得非常好,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也基本能解决学生提出的大部份问题;但是,作为“一本教材”,其章节安排的先后顺序并不能与学生提出的急需马上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缓急程度顺序相适应,在课程的整体性安排上与当前的实际教学需要也存有一定的瑕疵,教材是一个教师要在课堂上、在连续的一个学期里向学生传达、传授、讲解和讨论的蓝本,尤其这是一本作为从幼儿小学到中学一直都在进行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生来到大学要开展教育培养深造的新生入学的大学生所用的教材;一个学期、每一节课都讲完了,作为一门课,其章节或模块它已经不再是单独的章节和单元或者以章为单位的模块了,而是一个整体了、一门课了;作为“一门课”,一个学期讲下来,要表达什么、传达什么、要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或者说,整门课要表达什么、亮点是什么、怎样用亮点去统领整门课的各个重点和支页?这就有个内部逻辑联系和整体表达的问题了.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作为教材,就存在有比较大的瑕疵了.教材“绪论”部分,从本书的结构和内容、以及教师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的讲课实际来看,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教师讲课总要根据听课学生的不同状况、所学专业学科,而有所侧重和调整,没法统一;实际教学,只要多预留点课时就可以解决绪论的教学目的,因此“绪论”部分可以说是没有问题.但开篇第一章就给学生讲“理想”“信念”,尽管理想信念很重要,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对讲台下这些从小就开始教育的学生而言,就有点老生常谈,相对教材内容也有些不合逻辑了.首先,这些台下的大学生,从小到大就经过教育,经过高考才升入大学的,对理想信念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为避免老生常谈,讲出新意、吸引学生,讲课教师可谓是使尽了混身解数和毕生所学,但对于台下那么多的学生而言,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相对于教材内容而言,“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传统道德、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优良道德”尤其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改革开放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前景下的爱国主义”,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怎样“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怎样“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怎样“学习道德理论”怎样“洋为中用”,怎样“古为今用”,“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什么等等这些内容都还没在课堂上讲、学生对这些教材内容也还没看、课堂上对这些问题也还没讨论,———这么多内容还没学,就跟学生讲理想信念,难道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建立跟这些无关或者说关系不大?这时候在讲台上跟学生讲什么“理想”“信念”,那只能是照本宣科、没有根基,老师也只能是“完成任务”了事,因为这些内容大部分主要都是在教材后续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里进行讲述的;还有,教材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从法律的角度,分别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各种主要制度,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以及相关法律规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等进行了论述和讨论,也对依法治国的实际进行了介绍,这些内容也是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建立和坚定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大学生,确立近期目标和远大理想尤其是共产主义理想所密切相关的,可惜教材中也是把这些放在了“理想”“信念”一章之后,只作为一个简单的普法而已;笔者认为,只有对理论和社会实际有充分的认识、辨析和思考,才有可能“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因此放在第一章的课堂上来讲,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缺乏坚实的根基,不能顺理成章,因此也是不合逻辑的.笔者曾经在对函授生的面授讲课中,有意探索教材各章的逻辑关系,最后决定在面授讲课中试一试,把“理想”“信念”放在最后一章讲,结果在讲课结束后,有一位时任远洋巨轮三副的学生在课后闲聊中说:“老师,您居然把理想变成课程的点精之笔!”另外,教材第七章对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婚姻家庭生活、个人品德养成等方面的道德与法律作了很好的论述和介绍.本章最大的优点是,既讲道德也讲具体的法律规定,很符合依法治国的实际需求,很能吸引学生,也能解决刚入学大学新生的急需,尤其是其中关于示威集会游行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如果这些内容也象教材中一样放在最后一章来讲的话,那也真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因此必须调整.教材2015年版[3],根据形势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完善和充实,特别是加进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及系列讲话等重要内容;也对原来个别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订或改写;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对后半部分有关法律的章节内容的谋篇布局就不如原来好,不能体现“宪法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法”这一基本的宪法精神;权利与义务之关系在法学上有两种层次的含义,在宪法层次上强调的是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因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证书,而在法律层次上强调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不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讲究的是公平,因此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基本义务放在一般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一起讲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合实际的;砍去原来第七章中的相关法律规定而部分安排到别的章节去讲,也使该章黯然失色,书中也不再讲“权力与权利的关系”这一反腐倡廉的基本原理.因此笔者在对本课程的整体性进行研究时暂选2013年版教材作为研究的支持蓝本.当然,2015年版将“中国革命道德”写进教材并单列成节也是一大亮点.

3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现行教材单就每一章节来说,编写得都非常好,也基本能解决学生提出的大部份问题;但是,作为一本教材,其章节安排的先后顺序并不能与学生提出的急需马上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缓急程度顺序相适应,在课程的整体性安排上与当前的实际教学需要也存在有一定的瑕疵,因此在开展教学实施或修订新版教材时应予以充分注意.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相关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也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限于篇幅,将另文与大家分享.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齐心协力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好.

作者:苏怀富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张蓉,岳鹏,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教材的解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59-62.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3

《爱惜自己的名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国标本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10课。教材共分两课:10课“爱惜自己的名誉”、11课“维护自己的尊严”。

本课的自尊心教育又是通过爱惜自己的名誉这一主题来表现的。设置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爱惜自己的名誉入手,接受自尊自爱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知荣辱、知羞耻,从小做到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不断地要求上进。同时,也能使他们在做了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事后,产生良心上的自责,逐渐地将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身的道德要求,最终达到自尊自爱。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自尊自爱的人物的事迹和格言。

2.懂得知荣辱、知羞耻、爱惜自己的名誉是自尊的表现。

3.能以实例区分自尊与不自尊的行为。

4.崇敬爱惜自己名誉的人。

5.为自己的正确言行而自豪,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而羞愧。

6.有自尊心,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爱惜自己的名誉,怎样做到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难点:爱惜自己的名誉是自尊的表现。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讨论、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看多媒体课件)

师问:你希望给人们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名声吗?

学生回答。

师问: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

师问:同学们说的很多,有一些建议很好。名誉也就是好名声。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注意爱惜自己的名誉,以良好的言行给人们留下好印象。好,现在有这样一个故事,看一看有什么事情发生。

二、 教学新课

(一) 仪表与名誉

1.请同学阅读教材P39页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2.完成对沈小艺、刘长海、王子辉评价。

3.自检:我在仪表方面做得怎么样?

4.完成填表任务。

(二)讨论、评价行为与名誉。

借助教材第41页的4幅图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1.评价:他们的这些行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为什么?

2.在你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你怎么看这些行为?

3.心理换位想一想:被别人不尊重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做法?

4.反思自己是否有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谈谈现在的感受。

5.把讨论的结果填写在42页的表格里。

(三)议一议:理解虚名要不得。

1.讲例子:抄袭。(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2.在你和同学之间还存在有哪些抄袭行为?

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3.小结抄袭的危害:

(四)辨一辨:不能这样做。

1.老师让学生阅读45页的案例。(学生辨析。)

(五)选一选。填写书上46页的内容。

三、课堂练习:

1.选一选:一天下午放学,一名六年级的大同学在路上拦住了一名四年级的小同学要钱,那名小同学说没有,这名六年级的同学就动手打人。这时,还有两个六年级的个子小一些的同学站在旁边,他会怎样做呢?如果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1)跟着那名同学打小同学,要小同学的钱。()

(2)站在旁边看热闹。()

(3)赶快离开现场,免得找麻烦。()

(4)走上前去制止。()

(5)找别人来帮忙,救护小同学。()

2.辨一辨:

a春天,路边盛开着桃花。少先队员小芹看周围没有自己认识的人,就想折两枝回家。

b小明昨天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天下午放学时不小心拉坏了教室电灯的开关,当时没人看见。

c张平在语文测试的时候,有几个字不会写,偷偷看了同桌的答卷。她想,我平时从不作弊,偶尔一次不会损害自己的名誉。

d关毅违反了体育课纪律,教师批评他。他看到旁边有几个同学正在看他,就故意昂起头,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补充。

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做事情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知羞耻的人,决不会有美德。

板书:勿以恶小而为之

板书:勿以善小而不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名誉也就是好名声。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注意爱惜自己的名誉,以良好的言行给人们留下好印象。所以我们要注意仪表,注意言行,不要只为得到虚名而做出有伤自己名誉的事。

五、板书:

一爱惜自己的名誉

爱惜名誉要从小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4

【关键词】德育;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59-02

【作者简介】姚金荣,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00)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所有学生的努力,完成学习目标,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

(一)依据教材,选择专题

在起步阶段,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教材内容为主,选择一个合作学习的专题。可以是一个章节的标题,或者是其中的某一具体问题。选择的专题最好是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不要一味选取大的内容,可以先从小问题入手让学生学会从“被动接受”向“自我发现”转型。例如:“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是《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的难点,教材以“养鸡专业户”为例,导入卖方市场、买方市场和均衡市场。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充当“养鸡专业户”和“鸡蛋购买者”。先让学生讨论,作为商品生产者的“养鸡专业户”,希望在哪一类市场上去卖商品呢?作为消费者的“购买鸡蛋者”又希望在哪一类市场里购买商品?作为小组竞争的热身赛,可以进行抢答,并用价值规律来解释鸡蛋价格变动的原因。思考“市场上鸡蛋价格变化时,采取什么措施对自己更为有利”。

(二)设计方案,制订计划

设计方案要考虑很多因素,如内容的难度、问题的数量、研究的意义、使用的方法、时间的分配和过程的掌控等等。在制订计划时,要具体到研究的内容、任务以及研究方向选择,这关系到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如《经济政治与社会》“消费者的消费观”这一专题,可设计这样几个研究问题: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消费行为;常见的消费心理有哪些;我们身边有哪些不健康的消费习惯;我们应该确立怎样的消费观等等。

(三)收集材料,进行活动

学生收集材料是为了更多地获取信息,收集材料可以通过阅读书报、上网搜索等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适当进行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每个人都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让每一个学生在平等和合作中快乐地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如“成为高素质劳动者”这一专题,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去实训处(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推荐的部门),调研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另外一组搜集一名优秀劳动者的先进事迹,分析自己的现状和需要向优秀劳动者学习的方面,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提出相关的研究问题,有针对性地去搜集资料,解决问题。

(四)展示成果,合理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后,学生们对自己小组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听取不同意见并加以总结,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指出不足和改进之处,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经济政治与社会》第8课“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专题中提到“发展基础民主,确保基层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方向”。可以模拟一次村(居)委会主任选举大会,按照自愿原则进行分组,A组搜集资料、B组负责活动策划、C组安排宣传,尽量让班级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组织德育课外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中职德育课程每周只有2节课,课堂时间是极其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终身习惯。

(一)开辟课堂时政论坛

当代中职学生,应该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关心、了解社会,才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肩负起当代青少年的历史重任。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把时政教育引入课堂,师生共同畅谈国际、国内大事,品评社会经济、政治、民生热点。比如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新闻快播”,同学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每年春天的“两会”和秋天的“党代会”,都会有一些重要文件出台,如: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落实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学习这些会议精神,可以弥补德育教材“即时性”不足的问题,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二)开展课外社会实践

德育课是一种对学生实施思想影响、陶冶情操的重要教育途径和方式。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实践性教学是实现有效德育的手段。教师要有效延长德育课堂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的内容,实现“三维”目标。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新知识、新信息的整合获得知识,对原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反思、评估和修正,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每年寒暑假布置社会实践作业,学生回校要交相应的社会实践报告,并且记作一次平时成绩;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志愿者活动”,可以获得额外加分。

(三)构筑“学习共同体”

近年来,学习共同体建设倍受关注,许多学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共同体乃至学校共同体的目标并进行了试验。德育课堂,就是教学主体通过交往和对话构成的一个学习共同体,是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舞台。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超越自我。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大家相互比较、相互批评,能够启发思维,发现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在交流中可以增进相互理解,获得情感上的慰藉,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打造“学习共同体”,并以此为载体开展信息交流,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指导撰写小论文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5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新的教学理念使得品德课教学开始逐步走上了“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它使课堂教学真正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个人体会,希望领导和专家能给予指教。

一、充分理解教材,从中提取精华。

《品德与社会》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好教材,“推开那扇门”,走进学生的生活。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 “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小伙伴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引导与提升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者说体现得充分吗?其实,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教材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 像教材中所呈现的那紧闭着的写着“男女”的厕所大门一样,刚入学的孩子知道厕所在哪里固然重要,但一年级的新生会上厕所吗?有谁推开那扇门指导他们会用、用好厕所里的设施呢? 这就是一个盲区――学生生活中急需指导与关心的关键所在。当我们“推开那扇门”,进入孩子们的天地时,会发现那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天地,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在那里有很好的体现。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放手尝试。

学习方式有很多种,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接受式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也许学生的分数不会太低,但长期以来会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新的理念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同时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进而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不是教师的“自我表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学生身上打主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尽量让学生去思、去做、去发展。教师想参加学生活动,那么就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加入。其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教师不要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无法学会,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能行,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去理解、去探索。学生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但过程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我们爱教师》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在课外仔细观察老师的活动,特别让学生去观察体会老师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然后回到课堂上让他们说说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学生就会各抒己见,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拿起笔给自己现在的或幼儿园的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或者写写自己理想中的老师。这样,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把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情感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实现多赢。

三、学以致用让知识回归生活,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品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时,就碰到这样一道讨论题:在你的生活小区里遇到陌生人向你问路,而无论你怎样说他都不懂,那你应该怎么办?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维、道德观念、生活经验说出自己的看法,接着让他们进行探讨、辩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达到知行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6

【关键词】家庭 德育教育 奖励 误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35-02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出色的教育造就出色的孩子,出色的父母是孩子成才的最重要的老师。然而,在现实中,面对"家庭教育"这个题目,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父母如愿以偿,而有的父母则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家长没有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致使家庭教育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期望过高

现在,一些家长把考上大学作为孩子唯一的出路,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就有饭碗了,否则就没有生存之路。他们认为"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认为 一"俊"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就什么都好。即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不要紧,认为懒只能使他变成"虫",而学习好就能成"龙"。家长的这种思想对孩子是极为有害的。有的家长所期望过高,往往"拔苗助长",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成绩再不如意就对孩子恶语相加,如"你怎么象个弱智?""我怎么生出你这个傻瓜!"等等。长此下去,结果只能是使孩子形成不良品德:与父母关系逐渐疏远、对立,直至消极抵抗。这种现象说明:做家长的没有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缺乏对孩子认知领域的理解,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误区二:过分溺爱

如今,每个家庭的子女都是家里的"小皇帝",他们接受着来自父母、亲朋等各方面的爱,可以说他们是生活在爱的"海洋"里。诚然,这些爱都是极正常的。但是,爱要有一定的尺度,如果超过这个尺度,就变成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不良品德。

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经商,家庭条件很优越。但是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得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里。爷爷、奶奶当然视他为"掌上明珠",对他宠爱有加,再加上父母源源不断的以金钱的方式付出的爱,使他从小就娇生惯养。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总是能有求必应。这样就使他逐渐养成了任性、霸道的性格。上学时他为了讲"哥们"义气,常常找各种理由向父母要钱,大肆挥霍,父母也从不过问。后来,这个孩子迷上了网吧,常常几天不回家。这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使用"暴力"让孩子学好。但是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孩子离家出走。他的父母痛苦不堪,不得不承认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孩子的不良品德就在这种溺爱中形成了。即使周围有温暖的感情,也很难再学好。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亲情的可贵。

误区三:交换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往往提出这样或那样的交换条件。如:"成绩提高了就给你买电脑","期末考好了就带你去某地玩"等等。渐渐的,这种方法教育出的孩子,逐渐会变成没好处的事情绝对不干的功利型儿童,缺乏奉献牺牲精神。当父母没有遵守约定时,他们会强烈地反抗,孩子的不良品德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形成了。要想培养自觉性强的孩子,就不应该随便开出交换条件。

误区四:不断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的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的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上进心,成绩一落千丈,最终破罐子破摔,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与他的表妹同在一个班级上学。因此两个家庭常在一起讨论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不可避免的进行比较。男孩的家长常说:"瞧妹妹多聪明,这次考试又得了100分,你怎么才得99分?""妹妹英语学得真好,你怎么这样不开窍?""你怎么这么笨,作文还没有妹妹写的写的好!"本来两个孩子的成绩不分高下,但在男孩父母一次又一次的比较下,男孩失去了自信心,并渐渐产生了厌烦情绪。不仅对父母感到厌烦,还对表妹感到讨厌,经常以仇视的眼光对待她。这使双方家长都感到很尴尬。这种不良品德的形成完全是由家长造成的。

因此,家长应避免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应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以表扬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使孩子在今后的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家庭教育相当重要。这就要求家长具有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走出家庭德育教育的误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黄志成.西方德育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

[2]刘研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3]郑保华.康德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84.

[4]鲁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6-52,100.

[5]周宏.周宏老师给父母们的50个忠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3.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7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演讲

我在每节语文课上正课之前,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的说话训练。有时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成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故事后,我并没有简单的一带而过,走过场了事,而是让其他学生评论该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孟母三迁”“水滴石穿”“自食其言”等成语教会了学生不要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人要重诚信等做人的道理。有时让学生评述社会生活中的事件。我抓住这个时机,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这个世界。

二、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语言是充满感情的。作者有意识地在陈述的语气中,较多地运用了祈使句、感叹句,以及设问、反问等句式,表达了赞美、感激、关切、崇敬等感情内容,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感情,我让学生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体会到中朝人民的友谊确实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是用鲜血凝成的。

三、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思想教育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洗炼如金的妙处,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组织学生向家长了解父母小时候所生活的状况,之后讨论如果自己当时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么样,如果在没有水喝的地方你会怎么做,先让学生自己发言,然后教学文中深层的含义,让学生能对军人以及革命领导人产生敬佩之情,借此来培养学生要为他人着想的情操。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白了要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对他人有帮助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乐于助人且无私奉献的人。再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先写生机勃勃的夏季,再写别有情趣的冬季。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四、阅读教学中随机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的,德育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特点随机进行。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如《妈妈的爱》这首儿童诗选取了五个生活片断,前三节分别从妈妈在暑天为孩子扇扇子,在雨天为孩子送伞,抱孩子去医院这几个生活细节表现了妈妈在生活上给予孩子的无私的爱;后两节,妈妈的爱体现在对“我”思想成长的关怀和帮助上,同时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全诗充满亲情爱意、文质兼美,要引导学生以生活体验为基础,自主阅读,反复品味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味道,交流各自阅读体验。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诗歌:你们的妈妈为你们做过这些事吗?诗写出来后,笔者又随机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既然妈妈这样关心我们、照顾我们、爱我们,让我们也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结果,孩子们又写出了《儿子的爱》或《女儿的爱》等诗歌。所以,只要让儿童走进现实世界,用心去体验,就会使他们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自己的感受也会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情感教育,不再是生搬硬套,而是进入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德育小论文怎么写篇8

首先要因材施教。根据课文的体裁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确定德育渗透点,达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恰如其分。在选择渗透点时不要把课文中没有的思想无中生有的强加给它,又不要把本该作为渗透点的内容弃之不顾,而去另寻它点。

在明确了渗透点的选择原则后,我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了以下几种选择德育渗透点的方法:

一、紧扣课题文眼,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眼"是指课题中揭示文章中心的关键字词。有些课题的文眼就表明或暗示了文章中心。紧扣这样的文眼进行教学,可明晰教学思路,突出重点难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诚实的孩子》一文中,"诚实"就是"文眼",它点明了课文的中心,在教学中紧扣"诚实"进行。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找出姑妈追问谁打碎花瓶时,描写列宁和表兄妹们不同形态的词句,然后根据与题目"诚实"不相符的话"列宁说'不是我'",让学生思考、讨论:列宁为什么低声说?当时为什么只有列宁没有笑?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列宁的神态,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列宁在回答姑妈的问话时,不象表兄妹那样理直气壮,当时的心情既难受又没有勇气认错,"不诚实"的行动中含有"诚实"的因素。教学第三段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再结合列宁给姑妈写信认错,使学生体会到,列宁小时候做错事敢于承认,是个诚实的孩子,进而使学生从中受到诚实的思想教育。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曾经有过的"不诚实"到自动"诚实"(诸如谁把地板弄脏了?买文具的钱"丢"了?之类的错误)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做人,只有诚实,我们才会坦然,才会心安理得。我们要做诚实的人!

二、分析课文人物,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表现人物的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这些课文中人物的语言、行动、情感等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对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初步懂得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熏陶。例如在教学《舍身炸暗堡》一课,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舍身炸暗堡"的描写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思想活动,在危急关头,革命胜利高于一切。再通过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舍身取义的革命精神。这样一来,学生仿佛置身于的战斗之中,受到的感染和教育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深刻的。

三、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决不能空洞说教,要结合教材,发挥语文科多功能作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在教学《妈妈的爱》一课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平时妈妈还为你做过什么?你有没有回报妈妈?是怎样回报妈妈的?三八节就要到了,你想送给妈妈什么样的礼物?这几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懂得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辛苦,要体贴、孝敬父母。在课后,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描述一次用实际行动报答妈妈的真实经历,特别要描述当时妈妈的幸福的反应,教育学生不但要从心底感恩父母,还要付诸力所能及的行动中。

四、引申事件本身,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为数不少的以叙事为主的课文。这类课文在叙事中,字里行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教学中应从事件本身出发,引导学生从中挖掘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学《列宁和卫兵》中,重点引导学生去仔细体会列宁、卫兵和那位生气的同志的语言、行动,深刻理解列宁作为革命领袖严于律己,模范地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使学生从小就确立严格遵守纪律的观念。

上一篇:如何写德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习体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