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09 23:18:30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篇1

1材料与方法

荣成市2003年至2005年居民死因资料来源于常规死亡报告,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9分类汇总。每例死亡均按个案式录入计算机,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分析。以2002年荣成市统计局公布的总人口732 147人(男性368 156人,女性363 991人)为标准人口。

2结果

2.1死亡率2003年至2005年荣成市居民全死因累积死亡16 333人,年均死亡率为202.72/10万,其中因伤害死亡89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46%,年均死亡专率为44.03/10万,标化死亡专率为40.77/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711人,年均死亡专率为69.72/10万,标化死亡专率为64.38/10万;女性伤害死亡180人,年均死亡专率为17.93/10万,标化死亡专率为16.4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t=17.3)。各年伤害死亡情况见2.2死因分类在伤害死亡的891人中,交通事故死亡428人,其中男性365人,女性63人,占伤害死亡数的48 .04%;自杀死亡171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78人,占伤害死亡数的19.19%;生产事故死亡81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1人,占伤害死亡数的9.09%;溺水死亡76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13人,占伤害死亡数的8.53%;其他意外死亡45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7人,占伤害死亡数的5 .05%;他杀死亡45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11人,占伤害死亡数的5 .05%;意外中毒22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3人,占伤害死亡数的2.47%;触电死亡7人,其中男性7人、火灾死亡7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3人,各占伤害死亡数的0.79%;酒精中毒死亡6人,其中男性6人,占伤害死亡数的 0.67%;冻死3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1人,占伤害死亡数的0.34%。首位死因19岁以下是溺水死亡,占34.88%(30/86);20~59岁及60岁以上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分别占51.39%(351/683)及41 .80%(51/122)。见表2。

3讨论

资料分析结果显示:①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在大幅度增多。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尤其是私家车迅速增多,而交通管理跟不上,无证驾驶越来越多,再加上个体业主多拉快跑、疲劳开车、违章开车,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市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尤其是老年人对交通知识的不了解,也造成了我市这种60岁以上老年人首位死因是交通事故的特殊现象;②溺水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市是沿海地区,有许多天然的海水浴场,这就增加了青少年游泳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对游泳技能的训练未能普及,这就要求社会各届共同努力,普及游泳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游泳者的管理和安全教育;③自杀死亡主要发生在20~59岁。大多因爱情、婚姻、家庭及邻里纠纷引起,也有老年人因儿女不孝不堪受虐待而自杀;④我市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生产事故死亡、触电、酒精中毒、意外中毒及其他意外死亡(见表2)更集中体现出这一点。

资料分析篇2

【关键词】资料分析;高中生物;教科书

1.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迎接挑战,从基本国情出发,从教育入手,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出发,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课程理念不断更新,在此期间,党中央首次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跨入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此次课程改革,不仅课程理念新,教材也在更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材不仅在外观上美观精致,而且内容也更具基础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上呈现出严密的系统性等特点。教材是联系已知与未知世界的桥梁,是学生知识构建,能力发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载体,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媒介;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教科书在各节内容增设了多个栏目,打破了教材仅仅作为知识载体的观念,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资料分析”栏目,成为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色。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以教学时间有限等为由,直接代替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忽略了对“资料分析”的指导,也未能发挥出“资料分析”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研究并与上次课改教材的对比,分析“资料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究如何在教学中重视“资料分析”的教学,改变教学方式,在符合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资料分析”的编排特点及内容分类

2.1“资料分析”的编排特点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学理念,这使教材内容的编排呈现多种多样的方式,而资料分析是常见的一种手段,一种既符合课程理念又具特色的手段。“资料分析”主要以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数据资料、表格资料等四种形式呈现,包含了生物科学史,科学实验数据、实验案例、原理应用等。“资料分析”一般出现在重要知识前后,先提供一段文字,或是一组资料,之后设置相应的讨论题,学生根据资料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处理,找到正确答案,其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资料分析”的内容分类

本文对高中生物教材所涉及的“资料分析”进行分类统计。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六本教材中四本涉及“资料分析”,分别是《必修1分子与细胞》、《必修2遗传与进化》、《必修3稳态与环境》《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有34个“资料分析”。其中包括5个“资料搜集与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

根据资料的形式和内容,将这些“资料分析”大致分成五类:

2.2.1理论联系实际

这类“资料分析”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结合起来,使学生体验到生物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体现生物“有用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分类详情见表2。

2.2.2生物科学史

设置此类“资料分析”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培养学生在生物发展史重要事件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还原科学发展史,体现生物科学发展的艰辛与曲折,使学生沿着科学家的脚步去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同时学习科学家刻苦专研和生物科学的执着精神,以及科学家在对待科学问题上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分类详情见表3。

2.2.3科学数据

这类“资料分析”以通过实验或者调查所测数据为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类详情见表4。

2.2.4科学实验

这类“资料分析”以实验案例为主,对材料给出的实验现象进行描述,从而得出到结果以至得出结论,用这个结论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类详情见表5。

2.2.5探究模拟

在此类“资料分析”中,一个“资料分析”就是一个简单的探究过程,学生通过阅读,一步一步的分析,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此类“资料分析”除了让学生获取知识之外,更主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味科学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分类详情见表6。

3.“资料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

当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对公民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其中也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作为课程的主要目的。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然而“资料分析”的作用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旧教材”)中,关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这个知识点就沿用了以往的呈现方式。在旧教材中,直接说明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DNA是基因的载体;然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新教材”)中,通过“资料分析”提供四组图文并茂的数据资料和讨论题,让学生阅读与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归纳总结得出“DNA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在旧教材神经调节中,关于高级神经中枢起主导作用的描述是这样:外界刺激传入神经中枢后,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再由神经中枢对机体的各项活动进行调节;虽然各级神经中枢对机体的活动都有调节作用,但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起着主导的左右。这个知识点是直接说明的。然而在新教材中,通过“资料分析”提供四组文字资料让学生阅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新旧教材中概念的两种不同呈现方式,两者都是想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前者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而后者在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案例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1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旧教材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主要是教材直接写出来,学生主要靠老师讲解知识点,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理解,最后达到记住或者背诵知识点的效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能较好的掌握知识点,也不能将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然而在新教材中,很多重要知识点主要以“资料分析”的方式呈现,学生首先要仔细阅读相关的文字资料或者图片等资料,然后结合相应的讨论题分析资料,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一个已知的结论或者是一个已知的知识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分析,讨论而得出的结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不但能够灵活运用这个结论,而且还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

3.2学生经历概念的构建过程

上述所举两个新旧教材中概念的呈现方式不同的例子中,均提及“资料分析”提供资料和讨论题供学生阅读和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就是概念构建的过程,学生也参与其中。学生首先阅读和分析资料,提取资料中的重要信息,然后教师提问根据讨论题设置题目,学生思考、归纳题目的答案,最后整理总结得出“资料分析”的结论。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从科学和理性的角度看待事物的发展。

3.3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认真听课并做好相应的笔记,其特点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然而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作为教师应该相应地开展探究式教学。在新教材“资料分析”中,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体的观念,体现了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4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资料分析”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提升,这与近些年来生物高考中注重考生材料阅读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的要求不谋而合。

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中的“资料分析”提供四组简短的文字资料,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阅读和分析这四组材料,让学生通过对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控制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解神经系统不同中枢是如何对排尿发射进行控制,不同的神经中枢对排尿反射这一生理过程的控制有何联系性;再分组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总结得出“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控制;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的结论。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的“资料分析”中有两组资料,分别讲述的是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猞猁与雪兔的数量变化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阅读两组资料,然后讨论:如何解释资料一中的实验结果?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规律是什么?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有什么作用?通过对两组资料的分析和问题的讨论,总结得出这两组资料中所表现的种间关系。

3.5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伴性遗传”的“资料分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提供了一张红绿色盲家系图和三段文字说明,学生通过阅读学会识别家系图,并在此基础对其进行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比较复杂,正常、携带者或者色盲症患者女性与正常或者色盲症患者男性之间存在多种婚配方式,并且结果不尽相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红绿色盲症属于伴性遗传,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学习以“资料分析”结束,“资料分析”提供了恩格尔曼的一个实验及其示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以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分析和讨论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3.6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资料分析”有利于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结合起来,或者归纳、总结、对比相关知识点,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学习知识。

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的“资料分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中“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所学,但是教材在初中相关内容的基础之上有所拓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与讨论,不仅可以有效地做好初高中生物的衔接,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不仅如此,资料中提及的“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和“艾滋病”都在后续必修三模块中有所体现,为之学习打下了基础。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资料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和完成讨论题,可以使学生将各种细胞器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这一生理过程联系起来,以至于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打下基础,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后续的知识。

3.7有利于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现实生活的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在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针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教材采用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引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件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的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细胞呼吸的原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普遍应用,以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相关科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的现象以及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必修1第六章第四节“细胞的癌变”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资料分析”通过一组资料列举出几种致癌的因素,也列举出几种抗癌的物质和防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资料分析”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癌症的防御:在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做法或行为会增加致癌的风险?哪些做法或习惯有利于癌症的防御?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真正体验到“病从口入”同样也适用于癌症,并且确定要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防御癌症和其他疾病。在必修3第32页的“资料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的阅读、讨论和学习,可以对人在寒冷环境下“打颤”和出现“鸡皮疙瘩”等现象做出很好很合理的解释,也让学生明白了吃过咸的东西会让人产生渴感的原因或者原理。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本文将“资料分析”分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生物科学史、科学数据、科学实验和探究模拟等五类。结合实例阐述了“资料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经历概念的构建过程、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这些作用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理念的要求。

4.2建议

从教材的内容角度来看,“资料分析”是问题为媒介,让学生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本栏目,灵活应用“资料分析”中的材料,妥善处理“资料分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开展;充分利用好“资料分析”,不仅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的。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资料分析”,在生物教学中让其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当然就“资料分析”而言,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者缺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出更改,比如“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有些偏远乡镇学校对酿酒等不太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换成馒头发酵、甜酒的制作等;又如偏远贫困的乡镇中学没有网络情况下,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了解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合理的安排,选择或者修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教材”转变为“利用教材”,这样才能把生物课讲“活”,实现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徐进山.利用栏目设置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J].生物学教学,2009.34(12):19-21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生物新课程标解读[M].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20

[5]刘凯春.浅谈“资料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0-12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赵占良,叶佩珉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资料分析篇3

【关键词】观测资料;大坝渗流;安全分析

1 前言

章巴水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水库总库容2369万m3,最大坝高74m,坝顶长222.5m,坝顶高程1891.5m。坝址以上控制面积为36km2,河长12.6km,河道平均坡降为26‰,流域平均高程为2156m。清水河属红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元江、红河县交界的口那族大山附近,向南西转北,穿峡谷于三板桥向东至漫沙田过元江坝,在城南汇入红河。

章巴水库在元江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为农业种植提供灌溉,还为当地的发电、工业供水、城镇供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水坝结构比较复杂,坝型为风化料心墙石碴坝。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及输水隧洞组成。虽然章巴水库在2009年进行了一次加固,但是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其发挥的作用之大。对大坝渗流的日常维护和安全分析依然非常重要。

2 水库大坝的观测设备分析

大坝是拦截水库水流的枢纽,所以,大坝的质量安全就不仅仅只是其本身的安全,更是关系到整个水库的质量安全。大坝渗流是考核大坝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关系到水库大坝的排水系统是否稳定运行、更关系着大坝的主体结构是否遭受破坏,对于水库大坝渗流的资料分析首先是要检测其主体结构。

图1为章巴水库大坝观测设备布置图,对于章巴水库的渗流观测资料分析主要包括水库大坝的库水位计量、降雨量统计分析,然后进行渗流量的计算分析。主要观测设备有测压管21个,其中坝体测压管14个,坝外测压管7个,负责对坝体及绕坝渗流进行观测;量水堰3个,对大坝渗漏量进行观测,所得观测资料包含部分绕坝渗流量;在该次质量检测中,还分别对其位移量和沉降量也进行了检测分析,因此在大坝的设备图上还包括了十八个位移标点,以及工作基点、校核基点各八个,主要是观测对大坝的变形情况,同时还设置了一套水标尺(高程1830.00m~1891.50m),负责对库水位进行量测。

3 大坝渗流观测设施和资料的分析

对渗流观测设施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其合理性和可靠性,对资料的分析主要分析其完整性和实时性。在分析过程中,要核对各项计算公式是否准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的各项因素是否综合了各种条件;在对各项数据分析的时候其观测点布置是否合理;对于渗流量的分析是在常规情况下的分析还是在异常情况下,比如说暴雨天气、干旱天气等等,还要审核搜集的资料是什么年限的等等 。通过这些方面对观测设备和资料进行检查和审核可知,各项设备的布置点是科学合理的,对于沉降、位移的分析也是合理的,资料很完整,其年份也是提取最近的,因此,观测设施和资料是合理、可靠的。

1)大坝渗流观测的资料整理和分析

资料的选择,本次渗流观测资料分析主要选择了2008年和2010年除险加固后沉降观测资料统计表、2006年~2010年度位移观测资料表、渗流量计算成果表、渗流稳定分析采用参数表。其数据都是提取最近年限的,数据很具有可比性。

2)大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

目前章巴水库蓄水位为1881.08m,符合正常蓄水位的标准。但由于该水位为本次除险加固后蓄到的最高水位,因此实测资料应选取1881.08m蓄水位以下的观测资料进行比对分析。

4 大坝渗流观安全测资料分析

本次分析先从整体上通过对库水位(m)、库容(万m3)、降雨量(mm)、渗流量(L/s),的统计和计算分析章巴水库的渗流情况,然后从防渗体、原坝壳料、上游培厚石渣料、上游抛石、反滤、堆石、坝基、坝体充填灌浆、帷幕灌浆幕体等方面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其进行复核计算。

1)渗漏量统计结果整体分析,大坝渗漏量分析资料采用从元江县水库管理所收集的《章巴水库水情日报表》,观测年份为除险加固前2006~2008年度和除险加固后的2010年度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该分析表选取库水位在1881.08m以下,主要统计和检测其库水位(m)、库容(万m3)、降雨量(mm)、渗流量(L/s),检测日期为每月的10号、20号和30号。通过除险加固前2006~2008年度和除险加固后的2010年度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除险加固后现在水位1881.08m的情况下,大坝的渗流量为24.13L/s,除险加固前2006~2008年度相应水位下的渗流量为26.15~29.95L/s,平均值为27.69L/s,其渗流量都在符合标准的范围内,同时,通过加固以后,渗流量平均值减少了3.56L/s,可见该次除险加固对大坝防渗处理具有一定效果。

2)渗漏量统计结果复核计算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次渗流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渗流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在进行加固前2006~2008年度和除险加固后的2010年度的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后再一次对大坝渗流量计算复核。复核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开发的渗流稳定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计算。计算选取里程为0+030.00、0+100.00、0+170.00剖面进行计算,并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计算内容包括加固前、后的防渗体、原坝壳料、上游培厚石渣料、上游抛石、反滤、堆石、坝基、坝体充填灌浆、帷幕灌浆幕体。经计算,除险加固前大坝在当前蓄水位(1881.08m)时,渗流量Q=35.97L/s,正常蓄水位(1887.66m)时,渗流量Q=46.80L/s;除险加固后大坝在当前蓄水位(1881.08m)时,渗流量Q=26.70L/s,正常蓄水位(1887.66m)时,渗流量Q=34.34L/s。加固后的理论渗流量小于加固前,而实际渗流量经测定为24.13L/s,由此可知,除险加固后实测渗流量小于除险加固前渗流量的平均值和理论计算的渗流量,故大坝渗流满足设计要求,其渗流量在预算之内,在目前水位未出现集中渗水的现象,帷幕灌浆的阻水作用比较明显。

3)章巴水库渗流安全评价以及结论。在对大坝的渗流量进行分析的时候应从其整体出发,掌握其渗流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要求。然后再局部进行检测和计算,以此来提高观测资料分析大坝安全渗流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章巴水库 2006年到2008年和2010年加固前后的渗流量的情况统计分析,掌握了章巴水库大坝的渗流情况,章巴水库除险加固后的大坝渗流量实测值,小于除险加固前渗流量的平均值,并且小于理论计算的渗流量,故大坝渗流满足设计要求,没有安全问题。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利用章巴水库观测资料对大坝渗流安全进行了分析,文中主要通过对其库水位、坝底、坝基等内部因素结合降雨量等外部因素来分析渗流量。为其他水库大坝的渗流安全分析提供了一个实例。在水库大坝的质量管理中,除了渗流量的分析,对于水库大坝的安全分析还包括其位移分析和沉降分析,这就需要在各个坝底、坝底设置观测点。对于位移和沉降比较大的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比如可以采取抛石压脚和培厚等等。除此之外,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还要加强现场巡视检查,注意观察水库大坝坝顶泥结石路面和防浪墙是否有裂缝和倾斜现象,综合各个方面来维护水库大坝的质量,保证大坝的安全、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江超,吉小燕,张国栋,陈明,钟娇.海南省松涛水库大坝渗流观测资料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1:170-174.

[2]孙玮玮,庄德利,张士辰,郑昊尧.黄河源水电站工程大坝渗流安全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2,01:62-70.

资料分析篇4

[中图分类号]R19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39-02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存质量是指健康地生活,它不仅包含健康新概念,还包含住房质量、生活水平、邻里关系、工作满意度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相应地产生了大量的生存质量资料。生存质量资料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料的特点:①生存质量是难以直接观察的主观构造,需通过多个项目的测定来综合评价;②生存质量包括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多个指标,因此是多变量(多终点)资料;③生存质量测量往往要在多个时点重复进行,属多时点纵向资料。

因此,普通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很多方面不适于生存质量资料的分析。为此,国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分析方法。本文对可用于生存质量资料分析的统计方法作一概括的介绍及评述,旨在促进我国生存质量研究的广泛开展。

1 同一时点(横向)生存质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当仅进行一次生存质量的测定,或虽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了多次测定,对各个时点(横切面)的生存质量分别进行分析时即属这种情况。这是应用中常见的情形,目的是对某个时点不同组间(如放疗组与化疗组)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

1.1单因素检验方法

据Schumacher等报道,有关生存质量的文献中,1/3都是采用计算频率和均数等描述性统计方法,50%文献采用单因素的参数或非参数检验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进行组间比较,得到多个P值。显然,单因素检验方法仅能对单个指标分别比较,缺乏对生存质量的总体评价,并且当各个指标的改变方向不一致时,难以下结论。此外,计算多个P值明显增大了第一类错误。

1.2 Bonferroni校正法

该法是对单因素检验P值的校正,即用需检验的指标数乘以各自的P值作为最终判断的P值。当各指标间相关性较大时,较为保守。Worsley等对此进行了改进,实际只是就单因素分析中增大第一类错误的问题稍作调整。

1.3 HotellingT2检验或多变量方差分析

一种自然的想法就是将生存质量每一个指标当成一个变量,从而采用HotellingT2检验或多变量方差分析。由于生存质量测定中条目(变量)太多,一般需要先降维,把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主要方面的指标后再作分析。常用两种综合方法。①直接累加法:人为地将某些条目的得分累加,代表生存质量某一方面的综合得分,甚至将整个量表条目得分相加得到生存质量总分。该法常遭非议,原因是忽视了各条目的相对重要性,从而缺乏区别能力,某些条目上的较高得分会被较低的得分拉平。②加权累加法:每个条目给一个权重系数Wi,它的确定,一是采用基于数据结构的方法,即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几个主要的综合变量(主成分),各条目在主成分上的因子载荷即作为权重。另一种是采用决策分析中的一些方法,如时间权衡法等。该法虽可解决一些综合比较的问题,但还不能从总体上判断不同组间生存质量的好坏,一般不适合临床试验资料的分析。

1.4 O′Brien的非参数及参数综合检验法

O′Brien提出了一种多终点非参数检验法,实际是将单变量的秩和检验推广到多变量情形。基本思想是将不同组不同指标混合起来共同编秩(用Rijk代表第i组第j个人第k个指标的秩),然后对同一个人在指标间进行累加得到秩和Sij。Sij是综合了各指标后得到的一个综合变量,再以Sij作方差分析或一般的秩和检验。此外,O′Brien又根据广义最小二乘原理提出了一种参数综合检验方法,适合于多变量渐近正态分布资料。基本思想是将各变量的标准正态离差用协方差阵(Σ)的逆矩阵进行加权处理,得到一个新的综合变量Sij*,再以Sij*作单变量方差分析(或t检验)即可。

Pocock对O′Brien的参数法进行了推广,使得计量变量、分类变量、生存时间变量均能处理,并且给出了用t值(对于两组间的比较)代替标准正态离差的公式。

2 多时点(纵向)生存质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当在不同时间进行多次生存质量测定,旨在对同一组人群不同时点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时,或者既要比较不同组间,又要比较不同时点的生存质量变化时,属此情况。显然,对同一人群不同时点的比较问题,只要把不同时间点视为不同的处理组,将个体间的变异视为随机误差,则转化为第一部分中讨论的问题。若个体间的变异作为区组因素,则可考虑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至于第二个目的,可试用有重复测量数据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或方差分量模型,既可得到不同时间点上、不同处理组间生存质量的比较结果,又可得到二者间有无交互作用的结论。资料不符合方差分析的条件时也可考虑双因素秩和检验。若要对生存质量的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比较,可试用多变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轮廓分析等。此外,在临床研究中,推断的重点往往在于不同处理组间,生存质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有无不同,即两条或多条生存质量变化曲线的比较。此时可考虑时间序列分析及生存分析中的一些方法。

3 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联合分析方法

众所周知,在慢性病与肿瘤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因素分析中,生存分析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生存分析方法仅考虑了生存的数量,而未考虑生存质量。因此,把生存质量和生存数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评价,就成为一个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也成为生存分析的一个发展方向。笔者曾对此作过详细的介绍与讨论。

4 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4.1 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仅分析对生存质量总分的影响因素时,可将总分视为因变量,影响因素作自变量,从而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也有作者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方法。若要同时分析生存质量各个方面得分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可采用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或典则相关分析。

4.2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存分析中的半参数模型被广泛地用于与生存时间有关的预后因素分析。因此,只要经过改进与扩展,使之适应有生存质量的数据即可。Coleetal等提出的质量调整Cox回归模型即是如此。它按生存质量的高低分为多个状态,以每个状态为终点进行Cox回归分析,因而可同时考虑多个协变量的影响。此外,Coleetal等从竞争风险出发提出了一种质量调整生存分析的参数方法,不但可综合评价生存质量与生存数量,而且还可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上这些统计分析方法,各有自己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应用中应注意区别和选择。

按目的来介绍方法仅是为了方便。实际上不同的目的往往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一份生存质量资料的分析常常要用到多种统计方法;另一方面,不少方法也能同时达到几个目的。如Cole的质量调整Cox回归模型既可用于生存质量与生存时间的综合评价,又可用于不同组间的比较,而且能作影响因素分析。

资料分析篇5

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是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时间,有志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为公务员的群体,此段时间是备考的黄金时间。国家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两个课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内容包括五大内容: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很多准备国考的人认为,《行测》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最难,面对此类题目往往放弃,如何有效提高数运算和资料分析能力,成为备考中的重点难点。

改变对考题的误解

误区一: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需要强大的数学基础。很多考生认为自己的数学一直都不好,上学时数学成绩就不理想,碰见数学就头疼,数学干脆放弃。其实,数量关系的知识点90%以上都是来自于小学奥数,对于知识基础来说,初中的数学能力差不多即能应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数量关系的全部要求。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大纲中,有明确的说明,“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析、推理、判断是排在前面的,在此基础上才进行相应的运算,也就是说运算能力只是考察要素其中的一项而已。

以2012、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为例,数量关系都是15道题除了排列组合是高中学习的内容,其他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都是初中知识点、小学知识点。

解题需要的方法也都是小学和初中所涉及的方法,以2012国考《行测》第68题为例:

某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有5名钢琴教师和6名拉丁舞教师,培训中心将所有的钢琴学员和拉丁舞学员共76人分别平均地分给各个老师带领,刚好能够分完,且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都是质数。后来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培训中心只保留了4名钢琴教师和3名拉丁舞教师,但每名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不变,那么目前培训中心还剩下学员多少人? ( )

A. 36 B. 37 C. 39 D. 41

【解析】此题的正确率按照考生们估分时反馈的估分统计,只达到31%,其实只要扣住质数和各个数字的奇偶性质就可以判断出答案。假设原来每位钢琴教师所带学员为a人,每位拉丁舞教师带学员b人,则有76=5a+6b,因为76和6b为偶数,所以5a也为偶数,而a为质数,则只能a=2,所以b=11。因此目前培训中心剩4×2+3×11=41名学员。选D。在逻辑清晰,能看懂题目的情况下,小学知识就可以将此难题解决。

误区二:数学的题目少,分值少,干脆放弃。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一共有15题,资料分析常规情况下是20题,每题的分值经过华图教育的测算,每年的数学总分值至少都在1/3的总分值,细分来说,每题数量关系大概在1分左右,每题的资料分析在0.9分左右。这里笔者重点强调一点,有很多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题目都是秒杀性质的题目,也就是在读完题目后的30秒钟之内,观察到规律就可选出答案。

以2011年国考第69题为例:

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

A.329 B.350 C.371 D.504

【解析】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今年男员工/去年男员工=94%=47/50。也就是说今年男员工人数是47的倍数,去年男员工人数是50的倍数。只有A选项329是47的倍数,选A。

备注:此题如果考察命题人的思维,可以在10秒内选出答案,注意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今年员工总数就是830+3=833人,A选项和C选项加在一起329+504=833,故AC中必有一个是今年男员工,又易见男员工人数较少,选A为正确答案。

误区三:数学能力的提高就是大量的做题。很多考生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自己的考试能力,这样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是这样短期的提高会带来很大的疲乏感,而且经常会发生重复性错误和重复性练习的恶性循环,效率不高。数学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思维能力方面,知识能力方面,题目的理解能力方面提高的基础上才能根本的提高,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来提高。笔者在一些国内知名教育机构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公务员考试成功的学员,大部分集中在有自己学习规划的考生,备考时间在40-90天的考生的入围成功率最高,平均为27%,超过自然通过率1.6%近20倍。而且有很多的题目是无法通过做题来提高,需要更灵活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合理的复习策略是关键

一般来说,需要三步来巩固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应试技巧,分别是:扎实基础、弱项提高、模拟冲刺。

扎实基础。此阶段重点复习《行测》近几年来常考的各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涉及的基础知识和速算方法进行全面的学习和深度记忆。一般来说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常考知识点,从细节划分来说,超过60个,是所有《行测》内容中知识点最多的一个模块。这就需要在扎实基础的阶段,多花一些时间来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一般需要10-30天,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把握。

弱项提高。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考生会接触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的知识点,有些知识点易学易懂,如空瓶换水问题、溶液问题;有些虽然知识点很难,但是通过公式记忆之后就会变得简单,如牛吃草问题、容斥原理问题等;有些知识点内容多,重点多,需要重点关注,如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有些知识点非常难,需要基础知识和速算技巧都很扎实,如排列组合问题、最值问题。考生最好对不同类的问题进行归类,根据自己的弱项科目和弱项模块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把练习与总结相结合。解决弱项问题需要考生针对自己的问题有目的地训练至正确率达到90%,此阶段一般需要10-20天。

模拟冲刺。在前面两个阶段比较扎实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冲刺训练才是有效的,只有基础扎实,提高才变得可行,成绩才是真材实料。模拟冲刺阶段最好选用近几年来的国考真题、联考真题进行训练,训练过程中注意要进行计时训练,先做资料分析,再做数量关系,40分钟时限,不停的查缺补漏,反复练习,在40分钟内正确率达到80%以上。由于真题较多,而且做题的节奏和题感会有助于应试成绩的提高,所以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要长一些,建议15-20天的时间。

资料分析篇6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整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众所周知,公路工程有外业、内业之分,顾名思义,外业就是在室外即施工现场完成的作业,内业就是在室内完成的作业。其实内业并不是简单的资料编写及整理工作,它的材料及数据全部来源于外业,与外业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公路工程内业资料是一种以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所形成的一系列文件的组合。它是将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参建各方都认可的方式记录下来,所以工程内业要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内业资料反映了施工过程 中的各种状态及责任,它能反映施工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以便找到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内业资料的形成过程

施工内业资料的形成一般按项目施工顺序进行。

1、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完成外业交桩后,施工单位立即组织全面复测,并提交“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报告给监理工程师检测。然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在交接单上、复测报告上签字确认.随即形成了测量成果的内业资料。

2、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申报总体开工报告及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报审.并附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同时,填写进场人员、进场设备、工程材料报验单,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署意见,检查合格后施工,同时将施工准备阶段的内业资料整理存档。

3、分部分项工程资料的整理。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申报分部分项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完成原材料试验,组成设计试验及有关标准试验,经技术负责人检查确认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随后进入施工,施工过程中,形成原始记录,施工结束后完成成品的外观几何尺寸及有关物理性能的检查及质量评定。项目的所有资料都是如此,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资料随着工程进度逐步形成。

4、质量检验评定。质量检验评定依据“从前至后”、“由小及大”的原则,即先评定先完工的某分项或分部,再评定后完工的某分项或分部;再由分项至分部,由分部至单位,由单位工程至建设工程项目(或合同段),由建设工程项目(或合同段)至此公路工程依次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二、目前工程内业资料整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工程内业资料完整、准确、系统、规范、 齐全、 真实的记述和反映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做到原始资料图物相符,技术数据真实可靠,签字手续完备齐全,同时又要按规范、标准填写,使之符合归档要求。

但从目前工程资料的产生、 整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在资料的形成过程中存在施工原始资料书写、格式不规范;由于疏于资料管理或技术人员的更换,造成原始文件丢失;工程资料验收签证不齐全;施工原始验收签证资料填写不规范; 竣工图编制不够规范等。诸多问题给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严重影响了工程资料的归档质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资料形成过程看,检测记录、施工原始记录以及试验记录等,都是随着工程进展由现场施工人员边工作边记录,最后汇总整理的,并没有什么弊端可言。检测记录和施工原始记录确实如此,但是对于试验记录,存在的问题却较为突出。从理论上看,对进场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试验规程的要求,按厂家、批量、数量或时间进行取样检验,不应该出现纰漏。但是从对多个项目的检查分析结果来看,实际上却很难全部按要求做到。对于施工单位来说:①材料采购与试验检测的部门不同; ②负责人一般不是唯一的;③材料采购人员一般都不是技术人员,不清楚进场材料应该如何进行试验检测,易形成材料进场后漏检,因材料不是同一个厂家或者虽是同一个厂家但不是同一个批次而造成漏检;进厂的材料多,放置时间长,不能按时间要求检查,等等。比如钢筋,一般从材料供应商处采购某一规格的50t,多数情况下部是几个炉号的。按照《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应按牌号(炉号)进行检验,检验批次不大于60t。那么,因为50t少于60t,一般情况下检验一次即为完成检查,从而造成漏检。如果简单分析,会认为这种漏检是由于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造成的。

2、在材料质量试验检测方面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工程项目(可独立报验的一部分)完成后报验时,大多数的业主单位要求在报验单后附检测资料、施工记录和材料试验报告,检测资料和施工原始记录与工程实体可以很好地一一对应,但材料试验检测报告与工程实体的对应程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3、按目前《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进行的资料编制,表面上看,监理与施工相分离,检测记录、施工记录与试验记录相分离,单位明显,层次清楚,而实际上这方面所存在的弊端最多:①监理与施工分开整理,缺少对应性;留存资料的口的主要是为了出现问题进行查阅,查阅时需要将施工、监理及竣工图同时查看,虽然资料有总、细目录之分,但是要查看某一部位和构件的资料,困难很大;②检测记录、 施工记录与试验记录分离,而实际上工程的任何一个部位、构件,都有检测记录、施工记录与试验记录,查阅起来困难很大;③劳动强度大,现纰漏不容易发现,在工程完工报验、批复时,对资料已经按部位、构件对应清楚,资料编制装订时再分开,每一项目的资料都很多,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弄乱、丢失的情况。

4、在我国各行各业建设领域中,工程施工单位对资料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在工程交工时才整理资料。

5、内业资料管理人员本身思想上不够重视,平时不注意内业资料的整理及对内业资料的整理不规范和对档案管理不熟悉。工程管理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施工单位领导人对国家档案法、基本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关于竣工资料编制的质量标准规范不够熟悉,对档案意识、知识的相对缺乏,导致相关专业知识素 质偏低。

三、建议使用资料整理的新方法及其优点

根据前面的分析, 并通过多方调查和征求意见。为克服前文所述的弊端, 建议对监理资料、 施工资料按以下方法进行编制:

①以工程部位、 桩号或施工顺序( 即单位分部分项划分一览表) 为主线( 总目录);②施工记录与监理资料不分开;③施工记录与检测资料不分离;④试验资料结合工程材料管理单独成册。

以上新方法在总体上完全可以克服前文所述的弊端,在此以一项桥梁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1、以工程部位、桩号或施工顺序为主线(总目录)。按照施工顺序,首先是基础施工,再是墩台,以后依次是盖梁、支座、梁板、桥面、护栏等,清楚明了,不可能出现缺少一部分而发现不了的情况。至于有多少个基础、墩台等,从目录总体数量上也可一目了然。

2、施工记录、监理资料在一起,施工记录、检测记录不分离。按工程实际情况,一个构件(如桥墩)在施工过程中会形成施工的原始记录(模板安装记录、砼浇筑记录等),完工后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形成施工自检记录(标高、直径、垂直度、砼强度等),随后填写报验单,施工记录、施工自检记录随报验单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工程师接到报验单后,首先对施工资料进行审查,再对所报验工程进行现场实体检测,从而形成监理抽验资料(与施工检测资料同,但频率少)。把监理的这部分资料放到施工报验资料后面,那么这个桥墩的资料就完整了。如果整个工程按报验顺序,再按部位或桩号进行适当调整后装订成册,不用拆开进行整理,关键是查阅资料方便、准确。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检查以及交(竣)工验收检查都会变得简单、快捷,更容易发现问题。另外,这样编制可以做到工程结束也就意味着资料收集完成。省去了施工、监理单位在完工后动用大量的人力、时间进行整理,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试验资料结合工程材料进场管理进行。其特点是把原来的材料试验报告单与工程的一个构件(部位)相对应,使之与材料进场批次相对应。工程结束后,按材料分类、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即为竣工资料的试验资料部分,这样可减少复印对应工程报验资料的环节,省时、省力、效果好。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本文对公路工程竣工资料编制办法提出的建议,主要是分析研究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方法过程的结果,旨在与广大工程技术工作者共同探讨,以期使公路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云峰.谈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的标准化[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3).

【2】JTJ 04l一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S].

【3】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4.

资料分析篇7

关键词:远程会诊;罪犯;精神疾病

远程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医学研究、应用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结合的成果,它主要通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跨越空间的限制,远距离地实施医疗、保健、教学和医学信息服务。我院是全国监狱系统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2007年5月,与全省25所监狱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经过5年的工作实践,已完成1000余例视频会诊案例。现将近5年罪犯精神疾病远程会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2012年近5年全省各监狱医院服刑人员中发现疑似精神异常,并提出远程会诊讨论案例1049例。男871例,女17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2.05±11.46)岁。未婚506例(48.24%);已婚者400例(38.13%);离婚或丧偶者143例(13.63%)。文盲119例(11.34%);小学308例(29.36%);中学570例(54.34%);大专以上52例(4.96%)。

1.2方法 对5年来开展的精神疾病远程会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远程会诊系统特点 本信息平台系统主要借助于视频会议系统软件,以CS架构为特点,以服务器/客户端体系结构为依托,构建远程视频会诊系统。主要分为远程会诊管理中心端和会诊医院客户端,它们之间通过监狱系统内部局域网连接。利用普通的计算机、标准的视频采集设备、耳机和麦克风等进行基于网络的虚拟会议交流。与传统的基于硬件的解决方案相比,本系统是以纯软件的解决方案,以较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视频会诊功能特点。主要包括高保真语音视频、电子白板、屏幕共享和会诊录制。

该系统通过在建立远程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全省各监狱通过客户端登录服务器进行远程视频会诊[1]。各监狱医院设立客户端,有1~2名精神疾病防治医生,专职或兼职开展罪犯精神疾病防治和远程会诊工作。监狱管理局精神病院设立会诊中心,优选出6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参与远程会诊工作。主要包括发现、初筛、审核、批准、传输、预约、确定、会诊、反馈、处理等10个环节。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

1.4数据分析 统计人口学资料、案由及刑期资料、精神疾病诊断资料等,应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案由资料 入监至会诊时间(27.30±20.74)个月。暴力型犯罪586例(55.86%);财产型犯罪311例(29.65%);性犯罪109例(10.39%);其它型犯罪43例(4.10%)。刑期1~5年443例(42.23%);6~10年235例(22.40%);11年以上201例(19.17%);无期102例(9.72%);死缓68例(6.48%)。

2.2远程会程诊断结论 拟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人数比例占第1位,约31.27%;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第2位,约占14.39%;无精神病为第3位,约占11.82%。见表1。

2.3处置意见根据 会诊结论,提出处置意见一般分为:①建议住院:指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或监狱秩序的重性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癔症性精神病、应激相关障碍等需要收住精神专科医院,以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在1049例中,建议住院457例,占43.57%;②补充资料:对资料不全或临床症状不明显需要继续观察和监控的案例,则提出补充既往史、个人成长情况等资料,择日复诊,占29.45%;③对症处理或药物维持:诊断为轻性精神障碍,按原方案继续在监狱中维持用药,或给予相应的药物调整治疗,占6.58%;④心理矫治:诊断为人格障碍、轻性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因现实因素引起的情绪问题,则建议监狱心理矫治中心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或咨询,占20.40%,见表2。

3 讨论

监狱系统精神疾病远程会诊系统不同于社会形式的会诊模式,①是面向各监狱医院发现的服刑人员中疑似精神异常者;②是它会诊模式近似于普通门诊向专科申请会诊,或联络精神病学会诊而非目前主流的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开展的远程会诊形色。会诊过程遵从远程会诊的规章制度、会诊流程及质量控制等原则。原则上是以拟诊的方式给出结论,最后的诊断还需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或住院确定。从1049例远程会诊案例统计分析看,未婚多见,占48.24%;小学文化以下占50%,为40.70%;入监至发现精神异常为2年左右;暴力型犯罪占55.86%;10年以上重刑犯常见,为35.37%。结果与罪犯精神疾病鉴定资料相近[2]。拟诊精神分裂症占第1位,约31.27%;情感性精神障碍为第2位,约占14.39%;无精神病则占第3位,约占11.82%。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拟诊为无精神病或诈病的案例相对较多,说明服刑人员中的思想复杂性加大,另外也提示会诊医师的甄别能力有所提高。

江苏省监狱系统精神疾病远程会诊系统的建设,具有安全性、直观性、及时性、简便性和节约性的特点,是罪犯精神疾病防治工作新的一种尝试和探索,是对监狱精神卫生工作的一种重要补充,拓展了监狱精神疾病防控工作的路径,解决了监狱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安全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时间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成荣.精神疾病筛查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应用及探析[J].江苏警视,2007,7:31-32.

资料分析篇8

方法:统计畸形总发病概率、死亡概率及类型,然后对其高危因素进行总结。

结果:松岗围产儿畸形共579例,占总监测数9987的5.97%,2001年10月-2012年4月畸形例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死亡例数172例,占29.7%。畸形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最多,其次为多指(趾)左(右)、小耳、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唇裂、胎儿水肿综合症等。

结论:围产儿畸形发生概率及死亡率高,高危因素包括产母年龄、早产、妊娠期感染等,为了有效降低畸形率,需加强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知识宣传。

关键词:松岗街道围产儿畸形发病情况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01-02

畸形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1],同时畸形产儿的存活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其数量的增加也不利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本研究对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2001年10月-2012年4月围产儿畸形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松岗街道2001年10月-2012年4月579例经临床、超声波及其他手段确诊的围产儿畸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围产儿340例,女围产儿226例,13例不详。活产407例,死胎146例,七天内死亡19例,死产7例。产妇年龄16-40岁,户籍10例,暂住94例,流动475例,孕次0-10,平均3次,产次0-5次,平均2次,文化水平包括文盲、小学-研究生,其中,单独早产或早产合并其他症状92例。

1.2方法[2]。由妇产科医生对围产儿畸形进行检查,并填写出生缺陷登记表。统计畸形总发病概率、死亡概率及类型,然后对其高危因素进行总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X.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

2结果

2.12001年10月-2012年4月松岗街道围产儿畸形概率及死亡率。2001年10月-2012年4月畸形例数为4、21、13、32、46、50、64、84、86、71、87、21,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01年10月-2012年4月,松岗街道围产儿畸形共579例,占总监测数9987的5.97%,其中死亡例数172例,占29.7%。

上一篇:项目管理软件论文范文 下一篇:材料化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