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分析范文

时间:2023-02-22 12:07:51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估算法 小数转换为分数法 拆分法 首尾数法 乘除转换法

【中图分类号】O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85-02

资料分析题目的解答包括:阅读、列式、计算三部分内容,计算需要根据列出式子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当然,掌握速算方法仅仅是第一步,建议考生还需要练习小学生的口算题卡,每天一页或两页,限时做完。另外,考生还可以用一副扑克牌与其他同学一起抽出几张凑一个具体的数字,以比赛的形式练习100以内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用这样的方式培养考生对数字的敏感度。

一 估算法

估算法适用于待比较的数字差距较大,具体估算成几位数要根据具体的数字及选择支来确定。估算法也经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也就是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是单一的计算方法,有的式子需要几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如2004、2005年某企业赋税分别为29830万元、32980万元,若2006年税赋增长率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上,2006年的税赋应该约为多少万元?

A.36463 B.35607 C.33895 D.32583

估算:从2004年到2005年增长了3000多万元,按照同样的增长率,从2005年到2006年至少增长3000万元以上,所以估算选择A。

二 小数转化为分数法

试卷中的数字全是以小数的形式出现,有些选项需要通过小数转化为分数,几位数的运算就可以转化为一位数或两位数的运算,我们对一位或两位数的运算是非常熟悉的(即100以内的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计算能力要求达到看到式

子一秒钟就出结果的程度。因此,考生需要将 的分数计

算出小数,熟记于心并能灵活应用。如:

据行业统计,2010年上半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10963万吨,同比增长12.5%。其中,一、二季度分别增长16.3%和9.2%。则2010年上半年,全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了约多少万吨?

A.1009 B.1218 C.1370 D.1787

列式 ,

看上去较复杂的式子就可以转化为多位数字除以一位数,再用其他方法就可以得到正确的选项(留待后面首数法解决)。

三 首尾数法

首尾数法是资料分析中常用的方法。首数法主要适用于列式是除式的情形,尾数法主要实用于列式是加、减法的情形,其中首数法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方法,主要用于已知末值、增长率求初值时列出的式子。

如某市2010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该市2010年粮食平均产量约为每公顷多少吨?( )

建议考生在考试中根据不同的数字特点选用不同的计算

方法,如式子 ,根据不同的数字特点可以选用首尾数

资料分析范文第2篇

1材料与方法

荣成市2003年至2005年居民死因资料来源于常规死亡报告,死因按国际疾病分类编码ICD-9分类汇总。每例死亡均按个案式录入计算机,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分析。以2002年荣成市统计局公布的总人口732 147人(男性368 156人,女性363 991人)为标准人口。

2结果

2.1死亡率2003年至2005年荣成市居民全死因累积死亡16 333人,年均死亡率为202.72/10万,其中因伤害死亡891人,占总死亡人数的5.46%,年均死亡专率为44.03/10万,标化死亡专率为40.77/10万。其中,男性伤害死亡711人,年均死亡专率为69.72/10万,标化死亡专率为64.38/10万;女性伤害死亡180人,年均死亡专率为17.93/10万,标化死亡专率为16.47/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t=17.3)。各年伤害死亡情况见2.2死因分类在伤害死亡的891人中,交通事故死亡428人,其中男性365人,女性63人,占伤害死亡数的48 .04%;自杀死亡171人,其中男性93人,女性78人,占伤害死亡数的19.19%;生产事故死亡81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1人,占伤害死亡数的9.09%;溺水死亡76人,其中男性63人,女性13人,占伤害死亡数的8.53%;其他意外死亡45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7人,占伤害死亡数的5 .05%;他杀死亡45人,其中男性34人,女性11人,占伤害死亡数的5 .05%;意外中毒22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3人,占伤害死亡数的2.47%;触电死亡7人,其中男性7人、火灾死亡7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3人,各占伤害死亡数的0.79%;酒精中毒死亡6人,其中男性6人,占伤害死亡数的 0.67%;冻死3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1人,占伤害死亡数的0.34%。首位死因19岁以下是溺水死亡,占34.88%(30/86);20~59岁及60岁以上均为交通事故死亡,分别占51.39%(351/683)及41 .80%(51/122)。见表2。

3讨论

资料分析结果显示:①交通事故引起的死亡在大幅度增多。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市经济的发展,机动车辆尤其是私家车迅速增多,而交通管理跟不上,无证驾驶越来越多,再加上个体业主多拉快跑、疲劳开车、违章开车,从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不断发生。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市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公路网络四通八达,而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尤其是老年人对交通知识的不了解,也造成了我市这种60岁以上老年人首位死因是交通事故的特殊现象;②溺水是19岁以下的青少年的主要伤害死亡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市是沿海地区,有许多天然的海水浴场,这就增加了青少年游泳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对游泳技能的训练未能普及,这就要求社会各届共同努力,普及游泳技能,同时要加强对游泳者的管理和安全教育;③自杀死亡主要发生在20~59岁。大多因爱情、婚姻、家庭及邻里纠纷引起,也有老年人因儿女不孝不堪受虐待而自杀;④我市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生产事故死亡、触电、酒精中毒、意外中毒及其他意外死亡(见表2)更集中体现出这一点。

资料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侵入岩 喷发岩 叠前地震属性

SDB地区广泛发育多种类型的火成岩,各类型的火成岩有其自身的特征,通过正演模拟及火成岩原始叠前属性准确识别火成岩,可以为后续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选用针对性处理流程与参数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火成岩体与岩下资料的成像精度。

一、正演模拟

根据火成岩发育区地震波能量衰减强烈,尤其是火成岩下伏地层的成像较差的特点,通过对济阳坳陷火成岩发育类型、成因、地质构造的调查总结,针对地震波在火成岩发育传播的不同特点,建立了玄武岩正演模型,并对其使用Zoeppritz方程进行了粘弹性波正演模拟。从正演结果分析,当火成岩十分发育时,由于火成岩的影响,同相轴发生剧烈畸变。

二、振幅特征

反射波振幅是表述地震波的主要特征量,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直接有关。虽然地震波振幅受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大地衰减等因素影响,但振幅中同时也包括反射界面上层岩性、岩石厚度、孔隙度及包含流体性质等方面信息,因此可以用来识别岩性。在SDB火成岩发育区,火成岩地层与周围地层的密度差比较大,在振幅属性方面表现为强振幅特征,利用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进行相应的非火成岩、火成岩类型的识别。

通过对SDB三维单炮统计分析得出,喷发岩振幅为侵入岩振幅的1.3~1.5倍,侵入岩地层振幅为非火成岩振幅的1.3~1.6倍(图2)。为了更好的体现火成岩特征,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叠前保幅处理十分重要。

三、频谱特征

频率与激发条件、地层埋深等密切相关,但在一定程度上和地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利用频谱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火成岩。地震波的频谱特征主要反映了地下地层的岩性及构造特点的信息。实际资料的频谱分析表明,不同岩性地层的反射波在频谱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利用频谱特征确定特殊岩性体在国内外均有一些成功例子。由此可见,通过频率分析,对于识别非火成岩与火成岩类型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

四、能量衰减规律

从SDB地区非火成岩记录、侵入岩发育区记录、喷发岩发育区记录振幅能量衰减统计规律看(图4),非火成岩区能量衰减慢;侵入岩发育区资料由于受侵入岩屏蔽的影响,能量衰减明显加快;喷发岩发育区资料由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地震波的能量大部分被喷发岩地层反射回来,只有一小部分能量会透射过火成岩继续向下传播,另外由于受喷发岩不规则性等影响能量散射比较严重,因此,能量衰减更加剧烈。实际资料表明,在激发药量、井深等因素一致的情况下,喷发岩发育区资料能量衰减程度为侵入岩发育区资料能量衰减程度的1.5~1.9倍,侵入岩发育区资料能量衰减程度为非火成岩发育区资料能量衰减程度的1.7~2.2倍。

图4 能量衰减曲线对比

(左:非火成岩 中:侵入岩 右:喷发岩)

三、结束语

(1)本文所描述的火成岩识别方法是在对SDB地区三维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到的,利用叠前原始属性识别SDB地区火成岩还处于探索阶段。

(2)火成岩的识别要综合分析多项指标,单一因素的分析结论可靠程度不高。

参考文献

[1]熊翥 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处理思路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资料分析范文第4篇

坦率地说,资料分析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五大题型当中,算不上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部分,其知识点和做题技巧相对比较集中,掌握其中要领也并不难。然而,无数考生总是反复提着两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资料分析总是做不快?为什么资料分析总是做不对?

导致以上困惑的具体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无论你头疼的是材料的阅读,还是答案的计算,或是题意的理解,或是统计的术语,抑或是答题的技巧,你必须明白的是:资料分析是一门技术,一门可操作性极强的技术!你如果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答对更多的题目,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正确方法的引导下进行机械化、流程式操作。翻译成我们易于理解的语言就是:深刻领会“1-3-10-10”法的基本要点和具体方式,并在大量练习的巩固下达到机械化、流程化完成资料分析试题的目的。

所谓“1-3-10-10”法指的是在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资料分析部分实现快速、准确答题务必把握与熟练应用的“一组统计术语”、“三条阅读方法”、“十大核心要点”和“十大速算技巧”。具体来说如下:

一组统计术语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大纲强调,资料分析的材料是“统计性、数据性”的,为了正确的理解其各个数据的统计意义,我们就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一组“统计术语”,并且熟练运用。譬如增长率(增幅、增速)、指数、同比的基本概念,百分数、百分点的计算区别等等,以及由这些基本统计术语衍生出来的一系列基本模型。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完成试题的前提。

三条阅读方法

做题时迅速勾勒材料结构,准确锁定数据位置,是完成资料分析试题需要具有的基本能力。对于文字型材料,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分段落中心法”;对于其中包含特殊数字、字母、符号的题目,“关键词搜索法”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便利;而面对表格、柱状图和趋势图,“横纵目标定位法”是锁定所需数据最为快捷的方法。这三大结构阅读的基本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各位考生扫除寻找数据时的障碍,为大家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十大核心要点

这十个要点告诉我们三组重要的信息:首先,在考场之上,千万不要因为时间、单位或者某些特殊概念的错位而冤枉失分;其次,某些特殊的技巧可以很好的辅助我们做题,譬如在试题上做适当的标记、对统计图形做定性的分析或者用工具的刻度代替实际的数据、利用排除法解组合选择型试题以及利用基本常识在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做出迅速选择,所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解题的实用技巧;最后,只有懂得避重就轻、先易后难的整体策略,充分明白联合选项共同做题的精髓,你才能从思想上真正领悟到得到高分的策略。

十大速算技巧

资料分析中,几乎所有复杂的计算都有简化的可能,因为我们可以使用十种不同的速算技巧来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形: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相差非常大,估算便是首选;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的首位各不相同,直除便是不二法门;如果在一群分数中,有一个分数的分子最大而分母最小,就应该知道此分数为最大;如果选项或者待比较数之间相差一个特殊的分数,插值法多半在所难免;看到待比较的两个分数之中,有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略大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差分……十大速算技巧给我们解决复杂计算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为大家节省了本来会浪费在计算上的大量宝贵时间。

资料分析范文第5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人口资料由苏州市公安局提供。

1.2 死因分类及统计分析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死因分类及编码。分别计算2002~2005各年的粗死亡率及平均死亡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为标准,计算标准化死亡率。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Death Reg 2002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死亡率

2002~2005年,全市年均监测人口数5 937 340人,年均死亡40 971人,年均死亡率为690.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6.01/10万。各年及男女性的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见表1。男性的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P

表1 2002~2005 苏州市居民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1/10万)

2.2 死因顺位

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居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185.58/10万)、脑血管疾病(136.48/10万)、呼吸系统疾病(105.58/10万)、心脏病(64.45/10万)、损伤和中毒(55.71/10万)。前5位死因占全部死因的79.38%。男性居民前5位死因的顺位分别为恶性肿瘤(240.49/10万)、脑血管疾病(137.91/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6.18/10万)、损伤和中毒(66.75/10万)、心脏病(61.77/10万);女性居民前5位死因的顺位分别为脑血管疾病(135.08/10万)、恶性肿瘤(131.5/10万)、呼吸系统疾病(95.15 /10万)、心脏病(67.08/10万)、损伤和中毒(44.85 /10万),见表2。

按不同年龄组分析死因顺位,结果表明,0~14岁组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先天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新生儿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15~44岁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45

~59岁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60岁以后的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

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见表3。

表22002~2005年苏州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顺位及死亡率(1/10万)

3 讨论

死亡统计资料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疾病负担以及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制订卫生工作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以及有效开展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依据。本研究以苏州市2002~2005 年死亡统计资料,探讨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及主要疾病负担,为宏观卫生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是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这5种死因已占全部死因的79.38%。由此可见,恶性肿瘤及心脏、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已经是苏州市居民重要的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也是苏州市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与报道的全国死因资料基本相似[1]。Jiang He等[2]曾对我国40岁以上居民死亡原因进行了为期10年的前瞻性研究,这是近年来关于中国人群死亡原因的权威性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肺炎和流行性感冒、感染性疾病(依据ICD-9进行死因分类)是我国居民的前5位死因。本研究结果总体上与Jiang He的结果相近,但也有不同之处。在本研究中,感染性疾病所致的死亡已退居至死因顺位的10位左右,而损伤和中毒已进入到死因的前5位。这表明苏州市居民死亡谱及疾病负担与全国同步发生变化的同时,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在死亡谱和疾病负担方面的地位显得更加突出,而感染性疾病却降至死亡谱和疾病负担的次要位置。

苏州市慢性疾病所致的死亡呈年轻化或有年轻化的趋势。例如,在15~44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已分列死因的2、3、4位。值得警惕的是,损伤和中毒是45岁以下居民的第1位死因,也是45岁以上的重要死因之一,在45~59岁为第2位死因,在60岁以上为第5位死因。慢性病以及损伤和中毒不仅能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及残疾,还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苏州市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由此带来的农村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职业危害、交通安全等矛盾日益突出,预防与控制各种慢性病以及损伤和中毒的任务相当繁重。因此,将慢性病以及损伤与中毒列入各级卫生工作的重点已刻不容缓。

4 参考文献

[1]杨俊峰,冯子健. 2001年中国国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2003,20(4)):241-243.

[2]He Jiang , Gu Dongfeng, Wu igui , 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05, 353:1124-34.

资料分析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巍山县2001~2006年的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县6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15.38‰;早期新生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67.87%;出生24h内死亡占早期新生儿死亡的50.44%;死胎死产占围产儿死亡的32.13%。主要死因依次为窒息、早产、肺炎、先天畸形。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科与儿科合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关键词】围产儿死亡;死因;分析讨论

为了解巍山县围产儿死亡情况,对巍山县2001~2006年11个乡镇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巍山县11个乡镇83个村委会卫生室的死亡监测及乡镇的补漏调查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范围标准,指胎儿体重达到1000g,相当于28孕周至足月出生后7d内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对出生死亡情况,先抽样进行补漏调查整理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情况:2001~2006年全县共出生围产儿21651例,死亡333例,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5.38‰,围产儿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226例,死亡率10.44‰,占围产儿死亡的67.87%,出生24h内死亡114例,占早期新生儿死亡的50.44%;死胎死产107例,占围产儿死亡的32.13%(表1)。

2.2 围产儿死亡原因:6年来,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死亡总数的25.53%;其次是早产、肺炎、先天畸形,分别占死亡总数的24.02%、10.21%、8.11%,前四位死因的死亡数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67.87%(表2)。

2.3 围产儿死亡地区分布情况:6年来,围产儿死亡总数333例,山区死亡100例,死亡率15.16‰,占死亡总数的30.03%;半山半坝死亡84例,死亡率16.33‰,占死亡总数的25.23%;坝区死亡149例,死亡率15.04‰,占死亡总数的44.74%(表3)。

3 讨论

3.1 本资料表明:巍山县2001~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15.38‰,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这是近几年来我县重视孕产期保健工作,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测管理工作的成果。在333例围产儿死亡中,新出生窒息死亡85例,占25.53%,是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要提高住院分娩率,强化系列服务,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前、产时监护,避免和减少滞产、难产的发生,早期诊断和处理胎儿宫内窒迫,选择最佳方式结束分娩,尽快使胎儿脱离缺氧环境,可以大大减少窒息的发生,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2 6年来因早产死亡80例,占围产儿死亡24.02%,早产死亡的原因大多为肺部发育不良,其次为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窒息、硬肿症等,防治早产的重点要预防围产期缺氧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宫内缺氧引起的围产儿死亡。

3.3 新生儿肺炎死亡34例,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10.21%,加强早期保健,实行高危孕妇分级管理,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抢救复苏技术,加强新生儿护理,高危儿童重点监护、重点管理、防治肺部感染,减少早期新生儿死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3.4 山区围产儿死亡率高于半山半坝区及坝区,加强山区和半山区的围产保健工作,改善和健全山区基层医疗网点,不断改善就医条件,进行广泛、深入的妇幼健康教育,宣传孕期保健、防病治病的妇幼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加强乡、村危急呼救转诊意识,高危孕妇及时转诊和住院分娩,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收稿 2009-02-04]

资料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示范区测井资料应用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oil company, an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flooding outstanding water flooding the requirements of fine tap, the area A reservoir as A new open key fine tap area, further solidify the water flooding and stable foundation, from the demonstration area development control production decline and water cut up practice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layers, well, regional differences between use and block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ints, carry, filling, control, to" multiple combination measures, to determine the fine separate-layer period of combination principle, principle of water injection, analyzes the subdivision, fine adjustment test material application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 the test statistics injection Wells fine adjustment, reservoir water absorption conditions can be increased 3.8%, to improv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block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effect.

Keywords: demonstration area logging data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P631.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测试本着“真实、准确、客观、有效”原则,以示范区工作为重点,按照“四定一专则”成立区块评价专业组。定负责人、定班组、定操作员、定解释员,专门负责示范区质量控制方案的监督实施、与地质沟通、给用户释疑、效果跟踪评价工作[1]。与此同时,以点带面推进大队的总体监测质量水平。

一、A区块开采状况

2010年12月日注水等值图2010年12月日产液等值图 2010年12月日产油等值图

2010年12月沉没度等值图2010年12月地层压力等值图 2010年12月含水等值图

二、示范区块潜力分析

(1)注水井细分潜力。层段划分过粗导致了动用厚度比例低,层间干扰大。

(2)小井距AⅠ组未射孔,是区块的主要补孔潜力。

(3)AⅡ外部分井组注采困难,低效井、低注井较多,具有压裂潜力。

(4)AⅡ内、外部分采油井含水低、厚度大,注水井层段划分过粗,具备压裂、细分潜力。

三、细分调整方案中注入剖面,产出剖面资料的应用

细分调整是把层段重新组合,增加注水层段,提高动用厚度为了防止由于层系发育不均衡,平面、纵向矛盾突出等问题,确定细分层段组合原则,注水原则。

3.1组合原则

(1)高含水井区层段吸水量超过30%,单卡停注。

(2)油、水井同层段高吸水、高产液、高含水,单卡控注。

(3)针对采油井剩余油潜力单元,水井相应层段组合加强注水。

(4)储层沉积微相显示砂体沉积特征相近的单元组合调整。

(5)吸水、产液辅助剖面显示注采对应状况较为一致的层段组合调整。

(6)层段内砂岩厚度控制到7m,小层数控制在7个以内。

3.2注水原则

(1)高吸水层段停注、控注限制注水:高吸水层停注,多年停注层限制注水。

(2)加强注水层段:剖面注采对应状况一致,产液、吸水状况较差,加强注水、油井处在剩余油潜力区的层段加强注水、油井低效采出,措施层段水井加强注水。

(3)接替注水层段:中产液、中含水层段细分时组合成接替层、剖面注采对应状况一致,注采状况合理,接替注水。

3.3产剖面在精细调整方案应用实例

(1)例1 A105-CS28井。高渗吸水层段,油井产液高停注 AⅡ12-14-AⅡ20 ;多年停注层限制注水,AⅡ1-2-AⅡ11;单卡控高吸水层,AⅠ10-14 油水井同层段高吸水、高产液、高含水,单卡控注;潜力层加强注水,AⅠ1-AⅠ8-9;剖面注采对应状况一致,组合接替注水AⅠ15-16-AⅠ20;AII21-27有吸水量,连通油井有产液量,接替注水;AII29-III2无吸水量,连通油井无产液量,加强注水。

(2)例2 A113-22井。A113-22细分前吸水变差三个层段压裂,压裂后细分:高吸水层段单卡停注AII1-*3;井点处于河道砂中需停注控水 AI2-5,AI6-8;油井低效采出,措施层段水井加强注水AI14-17;注采状况合理,接替注水AI9-13,AI18-20;连通油井剖面产液较低,加强注水AII6-9。

(3)例3 A105-26井。砂岩厚度33.8m,有效厚度 10.5m,日注水133m3;油水井同层段高吸水、高产液、高含水,单卡控注 AI15-AII3;沉积特征相近,辅助剖面及实测剖面强吸水层单卡控水 AII18-21;吸水层发育厚度大,油井采出程度高停注控水 AII23-24-II25;剖面注采对应状况一致,组合加强注水 AII8-10 AII12-17;渗透性一般、中含水,层段细分时组合成接替层 AI6+7-8,AI9-14;A105-26确定细分方案。井数注采比1.64控制到1.38。利用注产剖面资料,2011年确定细分调整方案22井次,其中同位素测井资料25井次(连续几年的同位素资料),产业剖面53井次(反五点法或反九点法),共用注、产剖面资料88井次,资料利用率达到100%。

3.4细分后测试资料的效果分析

A105-CS28细分前后吸水状况的对比,见表1。

表1 A105-CS28细分调整测试资料结果前后对比表

3.5精细调整后测试资料效果分析

A105-CS28井细分调整前后测试资料对比,见表2。根据细分调整方案,原来分五段注水,细分后改为七段注水,从测试结果来看,吸水状况有明显改善。A11-A18-9 及A229-A32细分前无吸水量,细分后加强注水,两个层段均有吸水;A110-A114/1和A21-2-A211两个层段为限制注水层段,细分后原来吸水较高的小层吸水量减少,无吸水量的小层有了吸水显示;A115-16-A120及A223-A227两个注水层段为接替注水层段,吸水的小层有所改变,但总的吸水量变化不大;A212-14-A221 原为主力吸水层段,细分后停注,从吸水剖面看也无吸水显示。

表2 A105-CS28细分前后测试结果

3.6测试资料的在地质应用

每口井测试后需填写6表,作为数据分析的依据。单井吸水剖面成果表;吸水状况统计有三次及以上的吸水剖面的井;水驱注水井吸水剖面对比表;水驱注水井剖面对比表(可对比井);产出剖面统计表(连通水井细分调整井);产出剖面统计表。

通过资料统计注水井精细调整,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提高,油层吸水状况提高3.8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A区推广区注水井吸水状况统计表

四、结论

(1)由于受采油厂测调的影响,目前完成水井24井次,油井完成10井次,距离区块要求水井每年每口井测量四次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但是测试资料在区块的分析评价取得一定效果。油层吸水状况提高3.8个百分点。

(2)示范区的工作需要每口井精细的现场测试,精细的绘解分析,才提供精确的数据,指导区块综合治理措施,为区块整体评价提供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跟踪服务,向“真实、准确、客观、有效”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叶庆全.油气田开发名词解释[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资料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四十臂井径仪;工艺技术;分析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固井、射孔以及地层水或注入水对油水井套管的腐蚀、完井采油及增产措施(或压裂、或酸化)等对套管造成损坏,致使套管出现套漏、套变、裂缝等情况。由于以往使用的测井仪器探测信息覆盖面小而不能全面评价油水井套管损伤情况,如何解决这些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难题。孤东监测大队通过引进40臂井径测量仪来监测油水井的各种套损情况,并结合其他测井资料相互验证,确定油水井套管问题,为油水井开发过程中的作业、大修等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四十臂井径测井原理

井径系列测井仪器是指接触式测量仪器,即通过井径仪器的测量臂与套管内臂接触,将套管内壁的变化转为井径测量臂径向位移,通过井径仪内部的机械传递系统,将探测臂的径向位移转换为推杆的垂直位移,位移传感器将推杆的垂直位移变化转换成电信号被接收。

四十臂井径仪是通过40条测量臂来实现检查套管的变形、弯曲、断裂、孔眼、内壁腐蚀等情况。该仪器采用桥式电感无触点位移传感器,大大提高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测量精度,由于桥式电感无触点位移传感器体积小,因此可以实现仪器小直径下的高密度测量。井下信号经编码发向地面,地面解码后经软件处理,从而得到套管内径的展开成像、圆周剖面成像、柱面立体成像解释图,清晰反应井下套管的受损情况。该仪器采用三阶高密度码传送数据,它改变以往大多数模拟或脉冲传送信号的方式,大大提高传输速率。传送数据包括40路井径信号、井温、舱温、相对方位(仪器旋转角度)、仪器倾斜角度及缆头电压信号,同时可下挂电磁探伤仪、伽玛/磁定位/井温仪、流量、压力等仪器。四十臂井径仪配合便携数控测井系统,可以实现实际测井操作。

2 四十臂井径测井资料应用情况

2.1四十臂井径资料判断套管状况方法

改进后的多臂井径仪成像技术就是通过对多个独立测量臂测量数据的处理,得到实时的井径仿真三维图像,来实现对油管、套管的形变、弯曲、断裂、孔眼、内壁腐蚀等情况的实时判断。

2.1.1正常套管图像显示情况

40条井径曲线平滑、幅度变化较小,各条曲线几乎平行,而且,处理后得到展开图的颜色分布均匀。

2.1.2套管弯曲变形图像显示情况

测井曲线有弯曲、幅度变化较明显,显示出较圆滑的变形曲线,经成像处理后的图像颜色不均匀,在曲线明显弯曲处颜色变化异常。

2.1.3套管裂缝图像显示情况

部分井径曲线向同一方向跳跃,说明套管存在裂缝。从处理后得到的图像中看到,曲线跳跃部位有蓝色圆点。

2.1.4套管射孔图像显示情况

射孔井段曲线发生明显跳跃,经成像处理后射孔井段在图像中出现很多淡蓝色斑点。由此看出,用成像测井来检查射孔的情况,效果明显。

2.1.5套管腐蚀图像显示情况

测井曲线比较混乱,经处理得到的图像颜色分布不均匀,结合其它曲线可以判断套管因为腐蚀出现扩径现象。

2.2 四十臂井径与其他测井资料综合应用

2.2.1确定裂缝位置和管柱漏失点

利用四十臂井径仪和五参数组合测井仪对注水井7-36-186井进行套管找漏。

9月6日,作业队采用封隔器封闭油层打压的方式,验证油层以上套管漏失严重。与监测大队联系先用四十臂井径仪检查套管损伤,然后再用五参数组合仪确认漏失位置。

从井径资料分析,在71.2m-71.4m处套管有纵向裂缝,缝长约200mm,缝宽约49.2mm。

从五参数测井曲线分析,流量曲线在71.2m处出现拐点,水量大幅降低,同位素源都滤积在71.2-94m处,说明在该处套管有漏失。结合点测流量值计算分析,漏失量大约在300m3/d左右。

结合井径与五参数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该井在71.2m处套管存在纵向裂缝,缝长约200mm,缝宽约49.2mm,导致水量从该处漏失。

2.2.2判断变形位置,确定座封工具深度

利用四十臂井径仪检验GD9井层间套管状况,确定座封工具位置。

GD9井由于封堵层位存在高压,如果座封工具位置有套管变形,可能会导致座封不成功,采取四十臂井径测井检验套管状况,再确定座封工具下入位置。

GD9井射孔井段为S12+S212层(2425.6-2431.6m);S12+S212层(2436.0-2442.3m);S212层(2442.3-2444.0m);S22层(2456.02458.0m)。从井径资料分析,2343.8m,2354.0m,2438.0m曲线臂值减小,其他位置正常。

根据井径测井结果,S212层到S22层(2444.0-2455.0m)套管完好,可下入座封工具。

2.2.3确定射孔井段深度,判断射孔作业效果

利用四十臂井径及磁定位、伽玛资料确定射孔井段。

32-555井在2013年9月27日进行了四十臂井径测井,结合磁定位及伽玛曲线对比校正,确定出射孔井段位置。并综合分析判断,射孔井段为1388.7-1391.3m;1399.7-1413.0m.

3 结论

1、四十臂井径测井可直观的判断井内套管状况,对于检测套管结垢、损伤、变形有很好的效果。

2、综合利用四十臂井径与其他测井方法,可准确判断漏失位置、射孔井段深度等。

3、四十臂井径资料可判断层间套管状况,为下一步确定座封工具位置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玉凤,杨波,胡素萍.多臂井径技术评价与应用 [J].北京:测井技术,2004,28(3):221―224.

资料分析范文第9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7.087

根据在本院就诊检查的669例“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影像检查资料,对地震伤员受伤部位、各部位受伤的程度,检查方法等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探索地震伤害的规律和特点,寻求最佳检查手段和方法,达到检查速度快、病员痛苦少、获取诊断信息多的目的,从而更有利于临床对地震伤员的抢救和诊治。

地震灾害是一种难以预见的,破坏性极强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就会给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笔者收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本院进行普通X线检查和CT检查的669例地震伤员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地震伤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检查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5月14~31日在本院进行影像检查(照片、CT)的地震伤员。本组669例地震伤员中,男309例,女360例。年龄1~94岁,以女性和50岁以上年龄者居多,50岁以上者共有288例,占总数的 43%。普通X线检查 557 例,CT检查112例。

检查设备及技术参数:普通X线检查使用西南医用设备厂KB500MAX线机照片,柯达CR800CR进行数字化处理。CT检查使用GE synergy 螺旋CT进行扫描。普通X线检查和CT检查均使用各部位检查常规参数。

结 果

检查部位情况:头颅、腹部均采用CT进行检查,普通X线检查主要以胸部、脊柱、四肢为主。

各部位情况:可以看出以下肢受伤最多,共199例,占受伤部位总数的36%。胸部次之,共124例,占受伤部位总数的22%。见表1。

各部位伤势情况:在所检查的部位中,以胸部和脊柱受伤病员检查阳性发现率最高,基本都有骨折。见表2。

骨折伤员伤情统计:在385例骨折病例中,多发性骨折101例,占骨折病员总数的26.2%;多部位骨折76例,占骨折病员总数的19.7%;有其他并发症的42例,占骨折病员总数的10.9%。

检出与地震无关疾病情况:在检查过程中,同时发现一些与地震无关的疾病,557例当中发现与地震无关疾病11例。占检查总人数的1.97%,其分布情况见表3。

CT检查结果:头颅全部采用CT进行检查,胸部、腹部和脊柱部分采用CT检查协助诊断。CT检查以头颅受伤最多,共90例,占受伤部位总数的81.8%。胸部次之,共8例,占受伤部位总数的 7.2%。见表4。

讨 论

由于地震灾害是一种难以预见的地质灾害,因而它的发生都具有突发的特点,如何积极的应对这种突发的自然灾害,把人员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除了不断提高医院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外,同时也是灾害医学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资料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毒;急诊,医院;途径;年龄分布

中毒类疾病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经查未见有大样本文献记载。本文就2008年1月-2011年4月间,在我院急诊科救治的80例中毒类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针对80例病例资料,按照年龄、性别、毒物的种类、中毒的途径及时间等分布情况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了解

80例病例资料显示,男性患者35有例,女性患者有45例,男女之比为1∶1.29;年龄最小12岁,最大79岁。

2.2总病例年龄分布:分六个年龄段分析,从表1中可以看到,年龄段在21-30岁之间的患者最多,其次是31-40岁的患者,而年龄段在10-20的患者以及41-50的患者例数相当,总体来看,50岁以下的患者所占比例占了绝大多数,而50岁之后的只占6.25%。

表1年龄段及患者例数的分部

年龄段 患者例数 所占比例(%)

10-20 13 16.25

21-30 30 37.5

31-40 20 25

41-50 12 15

51-60 3 3.75

>60 2 2.5

2.3 2008年度中毒患者年龄分布:年龄段分布跟上述一样,分为六个阶段,其比例分别为18.75%、36.25%、26.25%、12.5%、2.5%;以及3.75%。

2.4 2009年度中毒患者年龄分布:年龄段分布为六个阶段,其比例分别为15%、41.25%、23.75%、13.75%、5%以及1.25%。

其中21-30岁的患者例数最多,其次是31-40岁之间的,总体跟前一年的比例相近,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52010年度中毒患者年龄主要分部在21-30以及31-40岁之间,其例数分别为31和20,剩余的不等分布在其他四个年龄阶段中,中毒患者例数还是青年及中年较多,老人患者较少。

2.62011年度1~4月中毒患者年龄分布表

根据2011年统计,1~4月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21-40岁之间,41-50岁患者占比上升,达到了五分之一。

2.7了解毒物种类构成分布表

毒物种类:安定、乙醇、一氧化碳、有机磷和其他物质。安定343例,占32.64%;乙醇493例,占46.31%;一氧化碳37例,占3.52%;有机磷30例,占2.85%;其他物质148例,占14.08%。

2.8了解中毒途径构成情况

中毒途径大: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2008年,消化道中毒196例,呼吸道中毒6例,皮肤中毒1例;2009年,消化道中毒239例,呼吸道中毒19例,皮肤中毒7例;2010年,消化道中毒429例,经呼吸道中毒有7例,皮肤中毒1例。2011年(1~4月),消化道中毒141例,呼吸道中毒5例,皮肤中毒0例。

3 讨论

病例年龄分布表现以21~30年龄段人数最多,占37.5%,其中女性有17例,占56.67%;其次为31~40年龄段,占25%,其中女性11例,占55%。可见中毒类疾病中以中青年为主,其中女性比例较大,应该与中青年人心理状态不稳定、工作生活压较大有关,尤其是女性病例。

从2008到2011年,中毒患者病例在各年龄阶段的数量相对减少,尤其是在41~50和60岁以上两个阶段,数量变化比较明显。其他年龄阶段减少速度相对较慢,但整体情况向改善趋势发展。

年龄分布主要以21~30、31~40两个年龄段为主,各年度的相对应年龄段构成情况对比,结果相似,无明显差异。毒物品种构成:主要以安定中毒、急性乙醇中毒为主,分为343例(32.64%)、493例(46.91%);其次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有机磷中毒,分为37例(3.52%)和30例(2.85%);其次为各种常用药物:解热镇痛药、降压药、感冒药、心脑血管病常用药等共148例(14.08%)。安定中毒的病例中,主要为女性198例(57.73%);而急性乙醇中毒病例则以男性为主,为332例(67.34%)。因此,加强药和乙醇类兴奋类物质的管理是预防此类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所以,对于药的合理服用和酒类合理饮用是减少急性中毒的有效途径。在现实生活中,生病时不乱服药物,在服药前需要看好说明,了解作用和副作用。饮酒时,不酗酒、不贪酒,不饮用劣质酒精类酒都很重要。从中毒途径分析,绝大多数为口服,共占95.62%,呼吸道为31.52%,可见主观故意者为多。所以加强中青年人的心理教育也有助于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小结;

根据很多地区卫生厅的严格要求,各级卫生部门和监督机构必须严格监督、严格检验餐饮单位对食品从原料的采购、清洗、烹饪和成品的出售,各个程序严格把关,明确要求蔬菜水果必须充分浸泡,任何单位不能使用不明植物烹饪。食品添加剂不仅种类搭配要严格遵守,用量也要严格控制。加工卤制食品时,防止亚硝酸盐的过量添加及亚硝酸盐误食。万一发生食物中毒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相关处理。

参考文献

[1] 速存芬,钱瑞雨,钱晏飞,陈磊,李梓娴,徐文涛.曲靖市2001-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及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14卷第12期

[2] 陈连辉,吴存锋,陈笑璇.2095例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J].当代医学,2010,(11):223-226.

上一篇:材料化学范文 下一篇:项目管理软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