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专业范文

时间:2023-11-06 00:08:41

机电一体化专业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1

中国还远不是装备制造和机电产业的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就有一线技术人员方面的数量少、层次低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各类装备设备、应用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与电子电气这两大技术从生产到应用都变得密不可分,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等工作需要大量的机电复合型人才,大多数企业对现有职工的工作经验、专业素质、技术水平情况并不满意。新招员工中普遍存在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独立开展工作等问题,逼迫企业只能采取高薪聘用的方式从同类企业挖人,但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企业认同感低等情况再次让企业倍感无奈。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走访调查了中原经济区域内的几十家企业,对其生产一线的电气、机电等工作岗位加以分析。

1.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合的职业岗位主要有: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及使用维保;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控制;机床维护、维修;机电设备装配;机电一体化技术管理;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等。以上职业岗位,基本涵盖这么四类:设备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保养;生产技术管理;市场营销。

2.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现状

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取得的对应岗位职业技能等级主要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和初级工共五个等级。调查结果显示,中级工比例最高,达到36.16%,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装配;高级工比例为26.38%,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维护和维修;技师比例为16.94%,在企业主要从事机电设计、安装调试和生产技术管理。从事机电类职业岗位的人员在年龄结构上跨度较大,从20岁到50岁以上均有分布,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见表3所示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岗位就业人员中学历层次普遍不高,中职(高中)学历占了相当的比例,调查中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学历及能力现状均表示不满意。

3.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资格取证类别分析

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拥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被调查者认为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得到加强。同时大部分企业要求其应具备机电技术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持有维修电工、机修钳工双证者的认可度较高即是一个佐证。

4.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目前用人企业对机电类专业人才的招聘有多种渠道,包括:学校招聘、人才市场招聘、劳务派遣、人才中介、熟人推荐、网上招聘、自我推荐等。通过对大多数企业的调查分析得出,现今企业倾向于以学校招聘形式为主,并逐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5.机电一体化专业在职人员进修需求分析

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机电或电气维修专业毕业的学生,持有的大多是维修电工或机修钳工、钳工等单一工种证书,单项技能较强,其他方面技能欠缺,造成其综合技能水平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的情况,所以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为了提高员工技能,还要对这些机电专业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见为企业用人服务的职业学校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上还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现场的结合。

三、小结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目前仍有较大需求;技能水平中高级以上,尤其是具备多工种综合技能水平的技师、高级技师人才相当紧缺;毕业学生从能力、水平,尤其是适应工作现场的能力上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解决之道还是要加强校企合作与联合,使专业教学贴近现场,在基础理论与技能学习基础上,开展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专项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2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63-02

在电子技术和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人为控制机器已经难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效率的需要,电脑对机械的控制成为了主流。并且在电脑控制机械生产的基础上,机械的整个生产过程也由电脑控制,这就是机电一体化。给予机械一体化的进程,对机械一体化的人才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于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论述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什么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器与电子的有机结合,他有着不同的要素构成,和结构组成。电子与机械的有机结合即克服了传统机械的操作程序复杂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是一个传统机械的替代品,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部分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空间。

1.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

机电一体化大体上是由传统机械的机器本体构成及其工作的主要系统,他起着连接、传送这些基本功能;机电一体化工作运行的推动元素是他的动力部分,动力部分为机械的工作提供活动力支持与保障是机械一体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机械一体化的传感部分起到分析并传送信息的作用,他将机械与电子结合产生的数据加以分析,最终确定工作的方式与进程;驱动部分是在电子系统的指导下完成机械的工作内容;执行部分是由电脑下达命令,机械机型完成的有机部分;机电一体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控制以及处理信息的部分,这部分决定着机械的工作进度以及以何种方式工作。这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在工作中的作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趋势如下。1)机电一体化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就是在原本电脑控制的基础上更具备合理性和效率性,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就像最初的硬件手机与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区别一样。总体说来就是智能化更人性化,更能解决操作中的突发状况或者说是提前就设定了应对解决突发状况的解决措施。2)机电一体化更加环保,机电一体化进程使原本的柴油发电带动发电机的情况得到改善,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是电脑操控,解决了其中一些污染环境的问题,响应环保的口号,机电一体化也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3)机械一体化朝着微机模式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机械的规模与形式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机械的精密程度。这样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解决原始机械庞大的占地面积问题,可以使同一片场地发挥更大的效果。机械以替换的发展趋势是更加进步与人性化,它是朝着一个操作简单、绿色无害、精密程度高的趋势更好的发展。

这就是机电一体化,它是机械与电子的有机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这两者的定义下,笔者希望日后机电的结合能够更加密切,其各个组成部分能日渐精密完善使得整个机电一化得到优化;机电一体化能够在属于它的发展趋势下日益发展完善,更好的满足机电一体化进程的需要。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在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人才需要也越来越大,接下来笔者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人才来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上文中我们论述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已经在生产生活中日益重要,为了供应机电一体化所需要的人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一些高校开始设置了机械电子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出现是为了响应现阶段和日后的电子控制机械的主流趋势,为了使自动化方面有更多可用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上要注意很多的问题:第一要考虑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方面,要在传统的机械上有所发展又要估计学生的负担,不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或者是电子与机械兼顾的拖沓。第二就是机械电子专业是机械和电子的有机结合,电子与机械的侧重点问题,在教授的过程中要二者兼顾,因为传统机械是整个机械一体化的基础而电子的计入是一个良性发展,很多新生代的同学更加重视电子方面,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总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个时代要求的必要专业,要安排好课程,明确侧重点,最终达到满足机电一体化进程下人才的需要。

3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

介绍过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以后,接下来明确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机械电子专业是机电一体化的前身,以为机械电子专业所培养的正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对口人才,也就是说机械电子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人才来源。机械电子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也就是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几点一体化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操作中会遇见什么问题并且该怎样解决等。机械电子专业是为机电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机械电子专业中学习的同学毕业后的前景就是在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地方工作。而机电一体化在日常操作中所遇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需注重问题就是机械电子专业研究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总之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补互助,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了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科内容、机械电子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人才来源。

4 结束语

在工业化和科技化日益发展的现在,工业与科技二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必然。这时,机电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机械电子专业的出现发展和人们。笔者在介绍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其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后介绍了机械一体化专业,意在使得机械一体化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培养。同时笔者也期望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更广阔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能够为机电一体化培养出更多人才使其为机电一体化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6):70-71.

[2]陈蓉.浅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42.

[3]张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9(7):47.

作者简介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3

关键词:中职院校;综掘类专业;煤矿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06-02

中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的设计就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应对现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需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情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企业所需人才方向对在校生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培训,以达到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对于综掘类专业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互相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大量应用,这必然需要大量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工作。为了适应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需求,中职院校在综掘类专业就得开设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的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并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综合实训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作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职业技能。

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跳槽频繁。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令很多高职院校十分头疼。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职业要求.缺乏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机电综合实训模式。因此,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训的效果。

三 实训课程的目标和建设理念

综掘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等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课程必须紧扣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也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中职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想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应该通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形实践环节完成,具体的建设理念是:①培养职业兴趣;②强化职业能力。因为要想做好工作,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训练时既要强调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强化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④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情绪。在工作岗位上应当以热情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⑤强化现代企业所要求的企业管理。

四 综合实训课程的模式及目标

1.采取类似真实工作氛围的实训教学模式

如本次实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这就相当于给一个班组一个工作任务,让其按照安装图纸和工作要求完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结果就是一台真实的设备。由于具备一定的工作量,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相当于形成了劳动竞赛。工作的压力要求本组同学进行分工,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便形成了紧张、进取、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让同学们在实训中既锻炼了机电综合职业技能,也切身体会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实训课程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 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义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以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综掘类专业而言,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这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性、应用型的技能人才能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中职院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是一项整体性、长期性、必要性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学校以及社会、企业等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的师生共同关注、努力和打造,想法设法的提高综掘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的实训效果,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落到实处,为我们的煤矿生产企业输送优秀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2] 葛雅新.技校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J].中国教师与教学,2007

[3] 杨用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初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8〕:7-8

[4] 孙艳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科技信息,2008〔32〕:288,343

[5] 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93-95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教学;探讨

1 机电一体化专业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伴随经济全球化,我国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而机电一体化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发动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提高,该专业毕业后可以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销售及管理,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所以该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2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措施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形式下,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这种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实习教学管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习教学应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学的环节管理

⑴制定好实习教学计划。实习计划应根据实纲并结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合理安排制定。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有两个方向:一是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二是机床数控技术应用。要按照不同的专业化方向,对主要基础实习作相应的调整。对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方向,基础实习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要加强钳工与电工电子实习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钳工的操作水平;对于机床数控技术应用方向,应加强学生的车工实习及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实习,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的操作水平。

⑵丰富实习教学内容,编写适用的实习指导书。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实习包括掌握实习操作规程、基础知识实习教学、强化实习教学等阶段。目前,机电类实习教材尚不能与当前的实习教学需要相配套。因此,为加强实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组织教师编写具有本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实习指导书。各实习阶段要有明确的实习目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考核要求等。

⑶规范实习教学的过程。实习教学具有生产实践性强的特点,完全不同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实习教学不仅仅是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工场,只说明一下实习课题、操作规程及要求就可以了,而是要按照教师讲解原理,教师演示过程,学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的实习教学程序要求实施教学过程。特别是巡回指导,是实习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水平的,提高教师实习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⑷严格实习考核要求。实习考核是检验实习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技能水平的最好办法。在考核过程中,要使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步步地达到考核要求,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对于极少数在规定实习课时内不能达到考核要求的学生,实习教师要适当安排其他时间给予个别辅导,使其达到实习教学目标的要求。实习考核要求应与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接轨,达到中级工职业技能水平。

2.2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能否通过技能等级考试并顺利毕业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职业学校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目前,一些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实习教学组织能力欠缺的现象。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实习指导教师的“双师型”建设早已实现,并且学校一直在鼓励教师向工程系列发展,更多接触当今社会中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培养出社会最需要的技术人才。

2.3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我校每年都投入上百万元来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满足实习教学的需求,逐步完善实习教学的硬件条件。并且学校还始终保持与现代企业的密切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参考文献]

[1]吴兆祥,主编.机电设备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5.

[2]何剑秋,主编.《机电一体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5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机电专业;教学;应用

工学一体化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是由传统教学经验与新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产生,它要求在专业教学中实现“在生产工作中进行教学活动、在学习中进行生产工作”的培养模式。

1.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中应用的优势

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教学中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因为机电专业是社会需求量大,且技能性要求较高的一门专业,其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就是专业设备。而工学一体化注重专业实践,联合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展,互补共赢,不仅达成了学校的教学需求,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和机会,更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1]。工学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此教育模式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能够同时解决设备、资源和空间问题,可以说企业是另一个教学平台,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还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2.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明确教学定位

工学一体化在机电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首先要明确教学定位,也就是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提出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并指出各大教育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以人才培养和实践专业技能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另外,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专业,最终都应该以顶岗实习为关键环节,专业教学的结合,强化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强化配套政策与保障措施的落实,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工学一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从“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两方面入手,而这两者本身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将两者的重点内容统一,将专业和理论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以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的培养,全面综合发展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为最终教学目标[2]。

2.2有效的教学方案设计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之后,应该统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促使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发挥最有效的价值。分层教学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专业基础及理论知识接受度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学习进度较快、基础扎实的学生可更快速的学习专业核心知识,更专业性的操作技能;而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则先学习专业及理论基础知识,为后期的专业技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工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定是将教学方法设计为在工作中的实施方法,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转变,逐渐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工作形式。首先在具体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结合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在劳动中获取技能,将原本用于模拟教学的场景和设备转化为实际工作设备。与工厂和企业联合,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将企业和工厂的生产设备作为学生实践的设备,让学生在一线岗位上获得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2.3教学任务的设定

教学任务的设定不等同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任务是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案深化,具体到教学细节,让学生更直接参与实质性的工作范畴。在此情形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寻找典型的工作任务,将维修、数控等专业的操作技术要点专门设置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细化教学环节[3]。举例来说:对于维修教学,可设置若干维修教学任务,通过明确维修任务,从而进行各环节的实践操作,包括制订维修电工计划、准备维修器具、维修电路理论知识的储备以及实施教学最终评定反馈等,在完整的教学任务构成过程之中,学生从初学者的角度逐渐掌握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技能,逐渐晋升为熟练操作者,最终完全掌握操作技能。学科任务的设置,实质是将课程的重点和要点设置为一个整体性的环节,体现了工学一体化的关联性和全面性,而通过各种任务实施教学,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加深了对整个环节的记忆。

2.4以实践教学为教育载体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质是实践教学的深化模式,因此实践教学是工学一体化的最好载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抓住实践教学特征,让学生通过感受环境和专业氛围的熏陶,逐渐具备对机电专业典型工作情境中的细微差别的感知和评价能力。实践教学模式有多种,但工学一体化的实践模式,与传统创设教学情境、虚拟教学环境有所不同,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与企业合作,以真实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积累实战工作经验,并且能在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人际交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了解工作实质,自动融入已有的情境性行动中[4]。因此,教师在学生具体参与实践之前,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培养其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工作的能力。

3.结束语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以校企合作为主要教育平台,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理论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专业性教学模式。机电专业因其特有的性质和专业背景,应用工学一体化教学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设计、适应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辛贵杰.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在机电专业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6,(12):107-108.

[2]程鹏飞.“工学一体化”在技工教育电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上中旬),2014,(13):139.

[3]贺小明.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工学结合”的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6):90-92.

[4]姜汉荣.“理实一体化”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9):92.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6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顶岗实习教学改革PLC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学科的强烈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1]。长期以来机电相关专业的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任务是让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后,对自动生产线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系统控制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各类自动生产线系统从元器件到系统的组装、纠错、调试、PLC程序编程、下载及完整系统的运行、了解网络连接,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排故的能力。本文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和企业所需完全接轨,提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五步法。

一.机电一体化基础课程教学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因此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技工院校的学生由于底子较差,单纯的理论教学学生不易掌握,因此课程教学全部采用一体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用到多少讲解多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电工电子、电力拖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包括西门子主机和三菱主机)、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教学可以承接电力拖动技术里面的实训项目,从继电器控制自然过渡到PLC控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另外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中级电工、高级电工以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考证进行,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应知识技能,又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机电一体化单机教学

学生有了基础课程的功底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机电一体化的单机教学了,这里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可以采购也可由学校教师自行开发),机电一体实训设备要求尽可能多的融合基础课程里面的相关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训开发出合适的实训项目,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把之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汇贯通,使所掌握的技能得到综合的应用,如物料自动分拣项目用到了气动技术,皮带运输系统,可编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等,通过设定相关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机电一体化网络化教学

随着工业以太网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技术应用越来越广, 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一定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 机电一体化产品毫无疑问地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学生对单台PLC控制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掌握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学习联机组网技术了,现代的工业现场已经很少有单机操作的场合,大都是采用联网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广泛应用人面界面(HMI)和组态技术,避免工人在恶劣环境中的伤害。至此有必要学习PLC的组网技术,有条件的可以在模拟自动生产线上进行教学,没有条件的可以创造条件,在机电一体化单机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相应的网络模块,通过485或PROFIBUD就可以构成一些简单的网络,通过让学生亲手搭建这些网络,并编写相应的程序,真正掌握现场总现和工业以态网的技术,并结合开设的触摸屏及组态技术,应用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我系与天煌科技联合开发的自动生产线实训系统是根据机电类、自动化类、先进制造类行业中工业自动化应用的特点,对各类自动生产线的工作过程和相关的技术进行研究,对工业现场设备进行提炼和浓缩,并针对实训教学活动进行专门设计,融机、光、电、气于一体,包含了PLC、传感器、气动、工业控制网络、电机驱动与控制、计算机、机械传动等诸多技术领域,整个系统可由WINCC监控系统、MCGS监控系统、主控PLC和下位PLC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训练能强化了学生对复杂柔性自动生产线的设计、安装、接线、编程、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综合职业能力。

四.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7

关键词:机电专业 一体化改革 建议

为满足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大一体化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探索技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笔者探索通过以下渠道建立“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的工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调整专业方向,明确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与机械技术、电气电子技术、检测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十分紧密、应用行业十分广泛的专业。技工学校应了解相关行业企业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以及这些岗位对人才的现实和未来有效需求情况,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使本专业学生做到:就业能顶岗、创业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

二、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与改革教学内容历来都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专业教学改革容易流产的重灾区,需要全体教师全身心投入才能取得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制订有效、全面和可操作的专业教学计划。

二是根据所设置的课程,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大纲的内容包括: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的教学进程和学时分配、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学时安排、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教学手段(技术)指南等。

三是在教学计划中,各门理论课要整体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技术)、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形成协同效应。教学内容要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部分刚应用的新技术要请应用企业的专家来讲;教学方法要变单向灌输为师生协同互动,既改变老师的教授方法,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重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多媒体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大于等于30%。

三、巩固校企合作成果,开拓产学研结合新路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办好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必由之路。部分企业作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不断从技术资料、外聘教师、学生顶岗实训等方面给予宝贵支持,为学生“上岗就能顶岗”做出了重要贡献。最近,学校还与实习基地洽谈合作开发项目,这对加强校企产学研结合、提高师生动手能力有很大好处。我们计划以此为契机,逐步开展校企合作培训,合作产学研等项目。

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就培养不出一流的学生。“一培养,二引进,三外聘”是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根据专业教学改革实际需要,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主要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课程)教学,要选定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热心教学改革、愿按评估标准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为取得教改经验,要求教师要连续三年跟同一试点专业上课。这些教师与专业教师一样,同属专业教学改革试点的基本力量。

第二,从实习基地聘请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现场指导和专题讲座。同时请他们来校讲解书本上没有,但企业已开始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使学生的知识与当前应用水平同步。

第三,引进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工程师“双师型”教师,提高综合师资水平。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具有真实的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的PLC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工操作实训室、电工高级考证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典型自动机械实训室和CAD实训室。

六、重视一体化课程教材开发

首先全部课程教材更换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最近2年内出版的教材。另外,部分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和实训教材应根据人社部新的教学计划要求,组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参加编写、审定。

七、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机电一体化专业篇8

要想在机电专业中实现理实一体化,第一大一体化的对象就是机械设备、机械零件制造的一体化,机电专业需要中职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并且在工作和学习中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拥有很强的操作技能。所谓的理实一体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中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其重点不仅仅是在理论或者实践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应当具备机电一体化的综合性技能。就现在的机电专业教学来看,很多中职院校缺乏相应的培训,学生的理论知识学的再怎么扎实,没有实践去巩固都是无用功。比如,在机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工技能》相结合在一起整合成《电工技术》,但是这里所说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也不是“1+1=2”,而是“1+1>2”。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磁场理论和戴维宁理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加入其中,比如将电工的教学放入其中。这样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实现实践和教学的一体化,优化教学设计和设置

在传统的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经验不够充足,专业定位相对也比较模糊,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不够好,这种问题广泛存在于中职学校中,这样的教学设计短板会严重影响机电专业学校提高教学水平,怎样改善当前的教学设计现状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1.清晰定位

中职机电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往往都是机械课程和电气方面的课程一起设置,但是这两个课程又属于两个不同学科的内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十分丰富多变,内容也很多,所涉及到的知识面也十分的广泛,对于中职学生来讲,由于收到基础的限制,让他们同时接受两大科的内容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仅仅抓住主要矛盾,教学中分清主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在学习中有所倾向。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抓主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2.加强实训

之所以提出要“理实一体化”,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训,虽然课程已经对机电方面的专业课实训做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在真正实训的过程中却依然采取单实训课的授课方式,综合性的实训设备也很好,不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下深入的了解理论。所以,各中职学校的机电专业应当积极完善专业的实训条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尽快的完善和建设学校的设备。3.引进人才引进人才最主要的目的是巩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但就目前的中职教师建设来看,“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仍然很低,没有强大专业基础的专业教师,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不仅仅影响了学生实训水平的提高,还严重影响着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时间久了,学生的理论和时间就会严重的脱节,这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整合课堂教学目标

理实一体化在另一方面就体现在学生身上,也就是知识和能力的一体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在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也应当增强自己的应用能力,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就业设置和方向,知道自己所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当科学的整合教学目标。比如,在进行“订单”这一部分培训的时候,教师就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中应当掌握的相应技能,学校也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相应的设置,根据学生所能胜任的岗位进行实践设置。如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明确的目标下进行学习,就会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在整个机电教学的过程中,实际生产和实训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加强学生知识和能力一体化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和实际生产做很好的结合。

四、结语

中职机电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和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负起责任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就业。

上一篇: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范文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