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23 05:05:17

机电一体化前景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cross-cutting and infiltration, resulting in the mining are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the partial forecast

主题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前景

Keywords: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status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TH-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矿业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世界范围内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也称为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智能化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运用,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最新的技术方向是: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使得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出现,从而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通过进一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使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得到了深入研究。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科研作用,让大专院校、研究机构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进行合作研究,推进技术的发展并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快速的转化和应用于实际的产品和相关的领域,为各方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和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可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三)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 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四)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近几年来,我们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和生产得到长足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运用,现在机

电一体化技术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最新的技术方向是: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使得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出现,从而出现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通过进一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使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得到了深入研究。例如,国产电牵引采煤机已经占领国内市场,核心部分是由安装在采煤机上的计算机和传感器组成,具有多种保护、遥控功能。国产全数字化直流提升机也已占领国内市场。此外,我国在液压支架电液控制、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备以及风机、水泵、压风机、局扇等设备上也都有成熟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但是,,笔者认为在发展我国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增加产品国产化的比例;②增加产品的通讯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③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型设备的故障诊断功能和智能化程度。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我国可以利用广阔的市场潜力,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研发更多具有知识产权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在国内外发展的同时,行业内肯定会有竞争的时候,它既是挑战,更是机遇。笔者相信,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发展过程 前景展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单纯的单一学科应用已远远无法满足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为新的技术改革,知识创新提供契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而成的。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简介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语称为Mechatronics,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nics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的。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一书的副刊。时至今日,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已经广泛的被接受和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单纯的机械学与电气或电子学的结合,而是在上述两种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以及软件工程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并不断发展,广泛应用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一)、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初级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并没有刻意的将机械学与电子学技术结合起来,而是不知不觉的利用电子技术的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这便出现了最早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期间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了机械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战后,这些技术由军用逐渐应用至民用范围,但并没有提出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没有将多技术的结合推广。

20世纪70到80年代是这一技术蓬勃发展的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开始出现,这位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一阶段,Mechatronics一词被提出并逐渐被认可,机电产品大量涌现,世界各国逐渐对这项技术给予大力支持。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新的阶段。这一时期,通信技术、光学技术以及微细加工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结合,出现了微机电一体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分支。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本身的研究日益成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建模研究、分析和集成方法以及机电一体化的整个科学体系的研究,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更加完整,理论体系更加完善。

(二)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1]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技术的研究。国务院成立了由杰出科学家带领的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这项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诸多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中,人类生产生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系统化、绿色化和微型化程度快速发展。其中智能化和自动化更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中之重。

智能化是目前形势下大部分技术所共有的发展方向,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械技术的重要区别之一。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设计活动中被越来越重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迅速。在更高速的微处理器出现以及运筹学、仿生学等技术的辅助下,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好的拥有人类的部分智能。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必须标准化、系列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必须制定出一系列标准,将各个单元、接口统一化,以便扩大规模生产。但由于这项技术刚刚兴起,做到标准化系列化还很难。

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新的影响。网络的普及使得基于网络的各种机电产品远程控制得到很大发展。而总线技术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家用机电产品系统化,集成化的发展。

[2]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另一个表现是通信功能的增强。机电产品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人格化,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定义,首先,就是模仿生物生理机能,设计各种机电产品。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归根到底是人在使用,赋予机电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个性愈发重要,其总重目的便是人机一体。

在生态环境问题愈发重要的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绿色化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绿色机电产品是指产品在设计、试验、生产以及回收销毁等方面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高。设计、使用绿色机电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产品向微型机械及微观领域发展。这一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技术。微电子产品体积小、耗能低、灵活性高,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军事等方面。而机电一体化技术微型化的一个挑战就是必须采用超精加工技术进行生产制造,如果在这一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那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微型化将有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社会劳动力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多学科种类,使传统的机械预设方法和预设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愈发光明。大力发展这一先进技术,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要求,也是创新理念,振兴工业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小兵.浅议机电安装一体化[J].2010,(z1).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3

摘要: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电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虚拟演播室的出现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传统的演播室技术与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阐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原理、核心技术及应用优势。

关键词:虚拟演播室;色键;摄像机;跟踪技术

作者简介:周永彬,1981年,男,黑龙江密山,硕士,助教,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0-0214-01

虚拟演播室(Virtual Studio)技术,又称虚拟布景技术,它区别于传统色键抠像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传统色键抠像技术,是当摄像机做任何运动时,背景不发生变化,播音员好像浮在背景上,效果失真。而虚拟演播室技术能够在摄像机的位置发生变化时,使背景与摄像机同步运动,实现前景与背景的完美结合。利用虚拟演播室技术的显著优点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大场景的搭建与转换,如此一来可节约大量资金和时间,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效率。

一、虚拟演播室工作原理

虚拟演播室技术源于传统的色键抠像技术(Chromaey),但与色键抠像技术相比又有本质的区别。色键抠像技术先在蓝色的背景下进行前景拍摄,然后用另一路背景视频图像代替当前视频中的蓝色背景,把前景简单地键入背景中。这一技术的局限性是当前景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和焦距发生改变时,背景视频图像不能随之而变化,使得合成图像缺乏立体感和真实性。虚拟演播室技术则是在传统色键抠像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根据前景摄像机的位置焦距等参数,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经过色键合成后,使得前景中的人物道具看起来完全沉浸于计算机所产生的三维虚拟场景中,从而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感很强的演播室效果。

二、虚拟演播室的核心技术

虚拟演播室系统关键在于如何产生虚拟背景并将其与前景相融合,它通常包括,三维虚拟场景的制作、摄像机的跟踪、虚拟背景的生成、图像的合成4个组成部分,其中三维虚拟场景的制作、摄像机跟踪技术和图像的合成是这项技术的关键。

1、三维虚拟场景的制作

虚拟演播室中的背景图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利用最多的是虚拟场景,也就是由计算机创作的三维图形。在虚拟演播室中,首先要对场景中的所有物体进行建模,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似。在建立一个模型的同时,计算机将它们分解成许多个多边形,一般是三角形,然后定义一个轮廓,在每个多边形上施加材质,可以是简单的颜色,也可以是材料。再把图像或照片施加在多边形上,以产生更逼真的效果。场景中所包含的多边形的数目越多,场景的复杂程度越高,对系统的三维渲染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2、摄像机跟踪技术

摄像机跟踪技术是指在节目拍摄过程中,实时获取摄像机在演播室中的实际位置参数和动作参数。其中摄像机镜头参数ZOOM、FOCUS,云台运动参数PAN、TILT以及描述摄像机空间位置和角度的参数ROLL、X、Y、Z。获得这组参数就有可能把摄像机和镜头与一台高性能的计算机连接(该计算机可以生成背景的每一场),背景制作的应用软件根据这些参数来调整虚拟摄像机的位置、方向和镜头参数,使虚拟场景产生对应的变化。

3、图像的合成

一般来说虚拟摄像机和实际摄像机的数量是相同的,但虚拟背景信号源的数量与实际摄像机数量并不一定相同。用两个背景生成器,两个色键器就可以完成任何两个摄像机之间叠化效果制作,硬切只需要一个虚拟背景信号源。为了完成叠化效果制作,计算机通过编辑接口监视切换器的状态或从预演母线上了解下一个切换的摄像机,并对其进行切换。当虚拟摄像机切换之后,切换器就做好了叠化的准备。

三、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使用实景演播室,虚拟演播室有其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由于采用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虚拟场景的设计可以无限丰富,不仅可以实现与现实完全相同的布景,更可设计出现实中无法见到的场景。在降低布景设计与场景搭建成本的同时,也拓宽节目制作的创作空间,满足了电视观众对艺术效果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从资金、人力和时间的角度看,使用虚拟演播室可以有效地节约节目制作成本,发挥创造人员的想象力,制作出精美的电视节目。

虚拟演播室技术从应用角度来讲,大多数电视台都将其应用在中小规模演播室制作新闻访谈、体育、天气预报和节目预告等类型的栏目。受到灯光、演播室场地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一般不用于大型演播室和人物众多的综艺类节目,在我国只有少数电视台,如中央电视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采用Orad公司的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对奥运会进行了直播。一般的地方性电视台都采用大洋、索贝等国产品牌的虚拟演播室,如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使用大洋VRset系统制作《娱乐新闻网》、《时事前哨》、《体育新闻网》、《正午时光》和《探索在线》五个栏目。

从传达信息角度来看,虚拟演播室能够更有效地表达信息,增强感染力,利于信息的传递。由于虚拟演播室的背景是合乎比例的立体设计,摄像机移动时,虚拟的背景和前景能够相应变化,从而增强了节目的动感和美感,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信息接收时的要求。

四、小结

在计算机不断发展的今天,虚拟演播室系统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虽然目前还不太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演播室,但是成本的不断降低,技术的日臻完善,越来越多的用户会选择虚拟演播室技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系统和技术,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优势,创造出最理想的效果。而在虚拟演播室逐渐深入人心的同时,他的工作也对节目制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虚拟演播室从虚拟场景的设计、制作,到演播室的灯光布置、摄像机操作等,都不同于一般的演播室,因此要求制作人员不仅要精通影视技术,具有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的能力,而且要求制作人员懂得计算机,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场景的设计,且具有很强的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浅谈虚拟演播室技术及其应用[J],山西科技.2010年02期。

[2]王靖,真戏假做――也谈虚拟演播室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10年07期。

[3]陈艺腾,虚拟演播室传感跟踪系统的技术比较和分析[J],中国有线电视.2010年07期。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4

一、 分镜头构建要素

电影拍摄环节借助分镜头载体平台。在与同类节目《非诚勿扰》外在形态的对比中,《非常完美》无疑具有显在的女性色彩。[1]在电影《非常完美》中,影片导演根据剧本创作的主体思想,构建电影过程中主要人物形象,这些主要的人物形象有苏菲等主角,在电影分镜头中,按照导演的设计思路和构思,实现对未来银幕上人物视觉形象的构建。电影分镜头通过将剧本划分的方式分成可以摄制的许多镜头,实现现场的指导性拍摄。电影《非常完美》在布景等各方面做到了精致和完美,在表现中国当代都市爱情生活的电影中寻求突破。[2]电影《非常完美》在前期构建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电影构建顺序进行的,电影前期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前期准备情况决定后期电影质量的高低。在电影前期构建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剧本结构要具有一定表现风格,具备清晰的剧本结构层次,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合理对场景进行设置,人物造型要装扮好,还要落实到位摄影机。这一系列的问题是电影构建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需要相关人员相互商榷。电影制作是在文学作品之上进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提炼出文学剧本中的主体思想,彰显导演在电影创作中的动机,要表达怎样的主旨思想,需要怎样的表现风格。电影《非常完美》是一部有关爱情题材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喜剧色彩、奇幻和浪漫特色的电影。在整个电影构建中都要围绕电影特色展开,这也是该电影在创作中的基调。电影基调是后续电影具体制作中总的指导框架,镜头视觉效果、镜头组合和风格样式才能够好展现出来。

二、 确定风格样式

不同的电影有不同的主题表现风格,给人的视觉冲击也是不同的。在具体的电影风格制作中,结合电影特色,电影风格的确定能在分镜头中完成,将产生的视觉模板作为参照,开展后续电影拍摄和制作工作。电影《非常完美》是一部喜剧爱情电影。在制作该电影中,需要将文学剧本中的文字样式转化成视觉上的图纸,同时,视觉上的图纸还要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奇幻、浪漫的爱情氛围。和以往电影风格的制作方式有所不同,该片主要借助漫画的风格进行对电影风格的构建。电影风格的制作不仅能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体验,而且还能营造出一种轻松、青春、喜剧的氛围,这个阶段风格的确定,是在创意阶段最终决定和制定下来的。漫画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和剧本中人物形象生活的年代比较接近,而且更加时尚和清新。漫画似的表现风格本身就含有一种童话般和虚幻般的表现特征,有简约的线条表现手法,运用了绘画的表现手法,富有青春的特征,似乎在为大家呈现一种真实的现实世界,营造出一种美妙的童话世界。

三、 确定人物造型和场景

在电影拍摄之前,需要通过电影预演的方式实现对电影的制作,同时,也是电影拍摄过程中对视觉的指导,需要在分镜头中融入一切图形和图像。电影《非常完美》在开拍之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导演和美术指导充分融入进来,对分镜头中的人物造型和场景进行探讨和分析。人物造型在很大程度上给观众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有怎样的外在特征。这些问题在图像画面语言中完成。

剧本中苏菲的角色定位为一位充满幻想甚至是胡思乱想的女孩。在具体的分镜头呈现中,苏菲也是一位有着随意性格的女孩,那种可爱、执着的性格得到了表现。分镜头中的苏菲形象给人一种清晰的印象,总是戴着一个可爱的、毛线编织的帽子,留着整齐的刘海,头发比较竖直等。在影片中,林心如饰演苏菲的闺蜜陆小夕,是一位不想结婚的女性,同时,那种白骨精似的聪明头脑也在这位女性身上得到很好地体现,有着坚定的性格,崇尚时尚,是一位浓重的、现代气息的女性。剧本对陆小夕的定位是这样的:换男友比较频繁,比换内衣的速度还快。所以,陆小夕给人呈现的视觉印象要很好地表现剧本中隐含的这些性格特征。在对陆小夕进行造型设计时,要注重突出其简短的头发、戴着金属大耳环,同时,穿着非常简约,是一种成熟的都市女白领形象,这是陆小夕的人物造型特征。影片中,苏菲还有另外一位女性闺蜜李莉(姚晨饰),是一位28岁的富家阔太太,对金钱有着特别的钟爱,影片中李莉的形象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一点。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效应从其佩戴的珠宝和奢华的服饰中看出来。李莉的外部造型留着卷曲的头发,戴着硕大的戒指,在具体的服饰装饰上更是体现了这种奢华。这个时候人物造型的呈现和影片最终给人的视角印象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主要的差异源于剧本文字到视觉图像的转换,只是一种概念上的视觉体现,在具体的电影分镜头中,人物形象就更加简洁,为后续电影制作阶段提供参考上的蓝本。影片中最终造型的呈现是设计师在此基础上细化和深入的结果。

分镜头起提供图像化剧本的作用,有利于灯光、摄影等创作人员对影片效果的展示,分镜头需突出重点要素的表达,其中,镜头中的场景就是重点要素表达的对象。除了人物造型重要之外,人物活动的控制也很重要。人物活动的控制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电影场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不同的电影场景,在每一个环节中更好地展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将电影《非常完美》中第十二场戏作为研究的例子。苏菲用球砸了杰夫的窗户,然后生气地跑向了街道的尽头,在分镜头对该场景进行电影制作的时候,需要将可视化的图像呈现出来,那么呈现的视觉图像是怎样的街道呢?影片中视觉图像的场景是这样的:夜色笼罩下,天空中飘起了大雪,前面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街道,欧式建筑的房屋是那样鲜明,街道上积满了厚厚的雪……剧本中的场景并不能完全呈现在影片中,也不能完全被观众看到,这个时候,镜头的制作就需要有一定针对性,使街景主体部分着重突出,情景的制作为接下来常瑞和苏菲相遇创造条件,借助建筑外景的直接呈现,突出镜头场景设置的连贯性,给人一种视觉空间变化的感觉。影片中第十七场戏的场景是这样的:苏菲回到家的时,已经疲惫不堪。分镜头对苏菲形象的设定着重突出其狼狈不堪的样子。在分镜头的视角图像中,能看到有一个开放的大门,给人呈现开放的视角,在视角和机位的配合下,场景产生了。影片中苏菲家里的场景:凌乱的沙发摆在那里,杂乱的衣服堆在一起。当苏菲拖着疲惫的身躯从远处的大门进入时,呈现了苏菲的真实生活状态,同时,也映射出人物内心此时的心理。分镜头对苏菲形象的呈现让我们看到,一个失恋中的女孩内心是怎样痛苦,痛苦混乱的生活在分镜头中展现出来。如果将分镜头中家里设置为整齐的家具,这种场景的设置就不能很好地突出人物内心此刻的纠结、痛苦心情,凌乱的场景设置很好地展现苏菲的痛苦心理,正确的表现手法烘托出场景氛围。在电影场景制作中,采取合适的创作角度,将场景中的氛围很好地展现出来,这是分镜头有关烘托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环。

四、 视角、摄影机位

电影《非常完美》为观众带来了视听的“完美盛宴”。[3]视角、摄影机在分镜头构建中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的摄影机位和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冲击。视角和摄影机位的选择将不同的镜头语言呈现出来。视角和镜头机位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场戏,考虑戏剧冲突关系的影响,还要结合场戏中的人物。在电影《非常完美》第十七场戏中,苏菲产生了幻觉,认为杰夫将要拉倒自己,这个时候的杰夫仿佛一下子变成了一张海报,生气的苏菲将杰夫海报撕成了碎片,然后回过身来,到冰箱拿水喝。分镜头多使用客观视角。从局外人视角出发,可窥见苏菲痛苦的心情。摄影机位选择的角度从正面位置展开,对苏菲痛苦的表情和心情进行了刻画。苏菲打开冰箱的过程也反应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不同的相机机位对人物形象展开立体式的刻画,注重突出人物心中无言的痛苦。相比文学剧本,更能将这一点生动地表现出来。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到人物挣扎的状态。不同相机机位的组合形式多种多样,一场戏可以借助许多相机组合形式。在具体的相机组合形式选用上,要本着展现视角效果,将本场戏要表达的信息呈现出来。

五、 镜头拍摄

在电影第五十五场戏中,有这样的镜头:随着相机机位不断变化,机位运动的突出性表现出来,镜头无论是对苏菲的嘴部,还是苏菲的脸部都进行了刻画。分镜头是一个可视化的剧本,对影片中未来样貌进行诠释,此外,镜头表现形式也要表现在其中。分镜头创作开始之前,要先和导演和摄影师商讨和确定。在分镜头的画稿设计上,要很好的呈现镜头的运动方向和轨迹。该场戏主要是对苏菲吃东西时嘴部动作的刻画,随着镜头不断拉开,在镜头结束的画面中,对镜头中的主人公进行了交代,突出女主人公细节性的动作。镜头变化的过程也是对空间信息呈递的完整表现。

结语

研究电影分镜头制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影《非常完美》的分镜头制作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立体式感觉。电影分镜头制作的各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个环节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影分镜头制作为后续电影的拍摄工作提供参阅蓝本,有突出的作用。研究电影分镜头的制作,生动地将电影制作中的场景再现出来,为从事电影分镜头制作的相关人员提供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黄巧莉,徐菱骏.电视节目《非常完美》之性别色彩的多面相[J].青年作家,2014(16):261,260.

[2]曾令佳.文化错位下的本土意识消解――浅谈电影《非常完美》的西化倾向[J].电影评介,2009(22):22-23.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5

[关键词]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景区;发展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6.38.224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3G、4G网络及Wi-Fi技术的普及和成熟,使得移动电子商务打破了上网速度和资费的限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电子商务和旅游的融合,是游客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的和旅游相关的电子商务活动,是一种移动网络时代的旅游电子商务。景区应采取哪些发展对策来适应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来更好地吸引游客,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成为景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服务及对景区的影响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服务包括:移动信息服务、移动支付服务、移动定位服务、移动导游服务、移动营销服务[1]。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具有随时随地性、方便灵活性、定位精确性、服务个性化、沟通及时性的新特点。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景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通过手机客户端预订景点门票的人数增长迅猛,还表现在游客对实时资讯、移动导游、个性化服务等需求的增加。这就要求景区做到,旅游前营销目标精准化、旅游中信息实时化及支付便捷化、旅游后客户维持个性化。

3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下的景区发展策略可行性分析

旅游移动电子商务在整个旅游业中的应用是必然的,景区要在变革中提高市场占有率,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3.1 保障基础技术建设

交通干线和旅游景点的网络覆盖是应用旅游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保障。各大旅游景点应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扩大3G、4G网络覆盖范围,努力实现景区Wi-Fi全覆盖,保障手机上网的通畅,为游客使用移动商务自助平台提供网络保障。采用智能售票机和智能门禁系统,使旅游者能够快速进入景区,免去传统的排队购票后人工检票进入景区的模式。对中大型景区,还应加强更多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建设。

3.2 自建景区移动商务平台

从卖门票、信息采集到行程设计,景区可以迈出移动电商的第一步――建立微信服务平台。借此,景区宣传、相关互动促销和礼品,都能第一时间传达给用户,减少公司运营的固定花费。微信服务平台使用简单,适合于所有景区。

在完善现有的PC版的景区官方网站基础上,景区还应建设一个WAP版的无线门户网站,网站内容建设应该符合手机浏览习惯,网站提供各类吃、住、行、游、购、娱的资讯,各类消费折扣优惠、宾馆预定、景区门票预定等功能。WAP网站上还要包含信息交互及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网络支付等。

景区可以开发面对移动终端的客户端应用软件(App),供旅游者下载安装。景区App的开发要从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入手,将这些要素始终贯穿于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的全过程。移动服务平台的具体内容可以从旅游前的营销、信息服务,旅游中的交易、支付服务和旅游后的客户关系管理三个模块来展开。开发和推广景区App的费用很高,只适合大型景区。

3.3 加入第三方旅游移动商务平台

携程网、同程网、途牛旅游网、艺龙网、去哪儿网等综合类的旅游电商都针对目前智能手机市场的操作系统推出了自己旅游网站的App,通过这类App查询旅游信息、预定门票等旅游产品、写点评和游记的旅游者逐年增加。专业旅游网站App提高了旅游服务水平,丰富了游客出行体验,目前已经拥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所有景区都应加入知名旅游电商的App,利用旅游电商平台进行营销和门票的预定。

景区特别是有特色的中小景区,还可以加入集合大量同类型景区的细分型App。推广细分领域的移动电商应用,如加入温泉、农家乐等分支旅游市场的相关专业App,无论是信息采集还是跟踪反馈,景区庞大的消费市场被集纳在同业的平台上,更能产生规模效应。

同一旅游目的地各景点可以和官方合作,搭建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和营销平台,开通旅游目的地官方网站,建立旅游信息中心,推进电子商务旅游业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查询收费功能,借助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提高景区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

3.4 开展移动定位和智能导游服务

移动定位服务是指将移动GIS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结合,由移动通信运营商为移动对象提供基于空间地理位置的信息服务。景区通过移动定位为游客提供交通导航、位置跟踪查询、移动救援、移动医疗等服务。

在景区,游客利用智能导游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得清晰的景区电子地图,智能导游也为其提供线路选择;在游览的过程中,通过智能感应,自动播报,让景区动起来,向游客讲述自己的故事[2]。智能导游形成一对一的关系,能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景区内无论游客到哪个景点都会做详细讲解介绍,游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取舍,从而避免了跟传统导游人员时,没有选择的问题。游客还可自行安排个性化的游览线路,深入了解景点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智能导游可以是专门的电子导游机,也可以将智能导游服务集成到景区开发的App中。

3.5 重视移动客户服务

移动客户服务突破了传统客户关系管理的空间,可以加强景区管理或服务企业与客户之间交流的有效性、即时性和互动性[3]。旅游前,景区服务方建立客户信息档案,进行有效的客户信息整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推荐他们感兴趣的产品。旅游中,景区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及其他方式提供客户关怀,实时解决游客在浏览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旅游者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导游讲解内容深度等,借助虚拟辅助系统能够全面直观深入地进行旅游体验。当游客旅游行程结束时,景区可充分利用移动网络优势,对旅游者进行相关的满意度调查、意见反馈等服务,通过这些反馈即时进行整改。许多消费者愿意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驴友”的分享信息甚至比旅游企业的宣传信息更可信,景区应为旅游者搭建分享和交流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口碑营销。

4 结 论

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景区面对移动电子商务大潮,应积极采取发展措施来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不同景区应根据自身规模、人力和资金情况,科学规划、积极实施、优质高效建设好景区相应的移动电子商务功能和设施,提升客户对景区旅游服务的体验,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雯.峨眉山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游客需求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2]朱丽,等.基于智能旅游背景下智能导游的应用实证研究[J].市场周刊,2013(13).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6

本文以电视新闻为例,探究理想画面语言的准确运用。

关键词 电视新闻;画面语言;拍摄;构图;景别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033-01

1 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准确运用的探究目的

视听结合、以视为主,是电视新闻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电视新闻由摄像机拍摄,将画面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准确交代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处理好电视画面语言,才能把信息真实、直接传达到观众的感官,让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2 电视新闻画面元素的准确运用

电视画面既能保证视听同步,又能体现时空一体。能否拍到理想画面,在于拍摄新闻时,是否将画面技术性与艺术性有效结合,不同内容、角度、景别的镜头拍摄时,要将构图、色彩、运动元素等及细节充分结合。

2.1 恰当的构图

摄像师利用被摄体与各种造型元素,按照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和相应的空间位置,在一定画面上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用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以及达到艺术效果的创作活动,我们称之为摄像构图。换句话说,就是选择最佳的画面形式,表现最好的主题思想。

1)构图将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形象化、可视化。为体现逻辑关系,摄像师必须充分调动各种造型手段和方法,将所展现画面中的各部分景物有机组合、巧妙组织在一起,把人们的视线转移到表达主题的对象上来,才能鲜明地表达思想、展现主题。

2)画面构图的首要任务是突出主体形象。主要通过黄金分割、九宫格、S形、对角线、对称构图、采用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动静对比、虚实对比和框架性前景等方法,准确把握主要被摄对象与其他被摄对象、周围环境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有力突出拍摄主体。

3)画面构图的均衡是受众的心理需求。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形式感觉和心理需求,不论是形状、大小、位置、还是色彩、明暗、质感和线条都会对画面的均衡产生影响。如被访者的服饰是灰色调,尽量不在暗色调的背景中进行采访,这样利于突出主体。此外画面的均衡布局还在于留白的运用,如要拍摄一个将要起飞的飞机,画面中不应该让飞机占满空间,而是应该将1/3多一点的画面留给天空。画面留白,让观众的视觉中有对象感。观众视觉上稳定、安定及和谐的感觉来源于构图的各种因素布局均衡。

4)保持高度的创作热情。捕捉随时迸发的创作灵感,不断改善和创新自己的画面构图,是摄影师在确定了拍摄的主体内容后,选择和组织最佳画面构成方式过程中务必极力追求的。

2.2 合适的画面景别

1)新闻拍摄前,摄像师应该想到两个问题:镜头涵盖的范围多大?拍摄的最佳位置在哪?主体在画面中占比如何才能够让观众看起来更舒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景别。

2)景别的类型是由被摄物体及其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决定。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这些都是电视新闻中经常用到的景别画面。

3)远景表现距离远的大片区域。包括拍摄一些整体的环境及外景。中近景通常在腰肩以上,一般出镜记者的景别是中近景。特写表现的是人面部嘴唇到眼睛部分,它使观众更靠近画面内容。

合适的画面景别让观众视觉感官舒服。

2.3 重视画面的细节

细节让电视新闻更加丰满。好的细节在电视新闻中往往起着以一当十、以小见大的作用。所谓细节,是指电视新闻中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所涵盖的基本信息,展示了被表现对象局部或细微的变化。美国记者米尔斯曾经说:“拍摄新闻不要告诉受众太多,只把具体事告诉他,让他去思考更具普遍性的东西。”举例来说,在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中,大量的镜头展现了将士们在废墟中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场景,画面震撼。此外一组镜头更加触动人心,就是捕捉到没被震倒的国旗、废墟中的笔记本、残垣下小女孩渴望生命的眼神等,细节让电视新闻更加丰满。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必须有几个能够表现主题的典型性细节画面。由小范围内的具体事,带动受众去发现大范围的、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处理影视镜头,要瞻前顾后,要走一步,想三步,善于发现细节、捕捉细节。

3 电视新闻画面运用的注意事项

3.1 电视画面的真实性

根据陆定一先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和必然特性。所以,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的事情,不能虚构、夸张和编造。保证一条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前提就在于电视画面的真实。新闻报道的电视语言必须有图有真相,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的事情。

3.2 镜头语言的合理性

电视画面是大众传播发展过程中传播内容与形式相协调的产物,电视传播在新闻采集上迥异于传统的报纸和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画面一般由叙述性、描写性、说明性、关键性多组镜头组成。新闻拍摄现场的情况瞬息万变,记者应迅速构思和准备,恰当运用和变换镜头,合理处理景别,为广大受众传递更多更好的新闻信息。本台曾播出一期《阳光少年――小哥俩的故事》,讲述贫穷家庭的哥哥几次要求退学,要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弟弟的新闻。片中画外音少,着重突出画面语言,如:哥哥露孔的鞋子、兄弟俩夜晚点蜡烛读书、母亲生病卧床、父亲在外打工;哥哥煮饭给妈妈和弟弟吃;谈到上学,孩子低头不语、母亲潸然泪下。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体现少年求学的艰辛和作为家中长子对家庭的担当。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很多电视观众都被感人至深的电视画面所感动,纷纷要求资助阳光兄弟。新闻镜头的合理运用使得电视媒体强大的社会力量得以呈现。

3.3 画面的稳定和水平性

一般情况下,拍摄重要新闻时应该使用三脚架,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三脚架的支立要保证其一脚与摄像机镜头在同一条线上。如果不用三脚架拍摄,要求摄像师平时加强平衡能力练习,锻炼支撑机器的那一部分身体的肌肉。不用三脚架拍摄时,为防止画面倾斜,可使用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做参照物。

固定画面会给人们带来更舒服的视觉感受,为传递更多信息,尽量少用推拉摇移的镜头。不同镜头景别变化及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走直线、迈小步、保持上半身的平稳,能避免画面转换时的跳跃感。

4 结论

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组成的核心要素也是电视新闻的优势所在。把握好画面语言的基础运用,电视新闻的形式与内容才会结合完美、丰满生动,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奉献好的新闻作品,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引导和宣传作用。

参考文献

[1]段晓明.影视编辑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7

关键词 虚拟现实;电视节目;制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3-0031-02

虚拟现实技术囊括了被普遍运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和逐渐普及的虚拟植入技术,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与心理需求,让电视节目更具商业与文化的竞争力,值得推广应用。

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是能够让人们可以通过眼镜等追踪显示器械自由互动在电脑虚拟的空间里;桌面式虚拟技术主要实现了用户可以通过电子手套等设备在虚拟场景中进行交互体验;增强现实式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电影、考古、旅游等行业中,它能够将虚拟场景和虚拟的物品叠加到现实的空间中去,让用户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的境况。例如,“清明上河图”的真实场景再现、“圆明园”的数字重建系统都是应用了三维立体的增强现实式的虚拟现实技术。

1 电视节目制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价值

1.1 符合电视观众观赏心理需求的发展

当前的电视节目制作如果还依照传统手法,将很难吸引观众眼球,带动观众情绪。而虚拟现实技术摆脱了这一困境,根据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将电视场景立体化、真实化,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节目要传递的情境。电视观众生活已经逃离了过去物质相对艰苦的时代,计算机与网络已经能普及到千家万户,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里观众的心理需求更加细化。如需要看电视放松身心、学习知识、了解世界、互动娱乐等等,观众还需要和节目人物进行互动,还渴求能够对节目内容进行评价,表达出自己的观看感受以及对节目的意见。虚拟现实技术正是从受众的这些心理需求出发,将逼真的画面立体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还能将“弹幕”“微信参与”等评价、互动环节引进到电视上,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参与需求。

1.2 提升了节目制作的质量和竞争力

只有从制作上狠下功夫,将既视感、体验感、互动感都引入到节目中来,从视觉、感官上同步起来,才能够让观众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来,让节目更加有趣。虚拟现实技术为电视节目制作者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可以将制作思想和主旨更清晰地呈现出来。虚拟演播室可以360度无死角地将虚拟环境放入真实场景中,让空间瞬息万变,在配合灯光、大屏幕,电视节目堪称一场视觉盛宴。传统的场景布置制作手法常常会受到天气等恶劣因素的影响,虚拟现实技术克服了这一弊端,缩短电视节目制作周期的同时也缩减了制作成本。这样就提升了节目制作的综合质量与竞争力。例如《新闻眼》《养生堂》《新闻当事人》等电视节目的制作都由于创新性地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而使节目的收视率得到了改善。

2 虚拟现实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

在电视行业中,制作者通过对以上技术实现的体验与研究,最终将二维、二维半、三维虚拟演播室技术和虚拟植入技术应用到了节目的制作当中。虚拟演播室技术可以通过多维度地叠加虚拟场景到现实的演播室当中,对于节目气氛的渲染、观众情绪的感染、视觉效果的增强十分有利。虚拟植入技术是将事先设计好的虚拟模型与动态摄像机保持同步,将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相互融合的三维虚拟技术,画面感观好,真实感强,为电视艺术思想的创新展现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手段。

2.1 在文艺娱乐类节目中的应用

近年砀鞔蟮缡犹ㄓ胪络电视台每年都会举办跨年、春节、元宵晚会,这些节目的制作普遍都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其制作流程:首先,要用CCU即摄像机控制器控制好虚拟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位置,以获取最佳拍摄图像;接着要用ASB即高性能链接的模块将虚拟的摄像机跟踪和图像信号输送给HDVG即具有高清晰度的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其次,要将计算机终端设计好的虚拟三维图像用图形控制中心链接到HDVG;最后,用HUB连接上刚制作好的虚拟效果传递到电视频道并在电视屏幕上播放,这个过程是由虚拟控制端操作的。

2012年央视春晚中萨顶顶演唱《万物生》时就利用虚拟植入技术在观众席位都插入了植物,让观众身临其境。2017年央视春晚歌舞节目《带上月光路》中就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当关晓彤、马天宇、王嘉三位演员在桂林水上出现时,身后出现了夜幕、月光等静谧的虚拟美景,并随着歌曲的缓缓进行不断变化场景,这些都是用三位软件MAYA搭建完成的,让虚拟元素产生了近实远虚的纵深感。

2.2 在新闻纪实类节目中的应用

新闻纪实类电视节目为展现新闻的实效性、让观众参与到评论中来,常常采用虚拟演播室技术将虚拟场景与真实演播室场景相互叠加,产生如临其境的观看效果。一般是先通过Viz Artist动画制作软件,用其自带的模块与控件结合3DMAX模型来制作虚拟场景的;之后再对合成的虚拟模型进行修剪美化等编辑操作,最后用粒子烟雾等控件完成逼真的关键帧动画播放。而过于繁杂的场景都比较占用资源,这需要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有时刻注意节约系统资源。

江苏电视台的《新闻眼》就是应用了这种制作技术,在新闻演播室内能重现发生过的灾难、重大事故等新闻场景;虚拟植入的前景也能够让观众和主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美国ABC广播公司也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了《ABC News VR》新闻节目,例如在对叙利亚濒危文物保护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受众可以亲临其境叙利亚的街道,跟随记者看到了当地的清真寺和大马士革城堡,而这些地方除非亲自到场,否则传统的新闻制作技术是无法展示出来的。

3 结论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是适应电视观众心里需求发展、适应未来电视制作科技发展的新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电视制作工作者一定要学好虚拟演播室和虚拟植入技术,将更好的视觉、感官和心里体验带给观众,无论是在新闻、娱乐、体育还是生活类节目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其中也存在问题,一定要恰当运用,避免错用、滥用,这项电视制作技术才能得到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安斌,张耀钟.虚拟/增强现实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新闻业的转向[J].新闻记者,2016,32(1):47-53.

[2]袁素文.虚拟现实:传统文本报道的叙事延伸――以《新京报》对“东方之星”客船倾覆事件报道为例[J].现代视听,2015(11):43-49.

[3]谭阳.中央电视台演播室EVS系统的应用实践[J].现代电视技术,2015(2):40-45.

[4]王岩.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媒体交互方式改善中的成功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7):71.

机电一体化前景篇8

作为一体机产品的重要厂商之一,海尔此前推出的Q3、Q5、Q7等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而其最新上市的旗舰台式一体机――江山帝景则夸张的选择了intel Core2Q9400S四核CPU作为处理核心,以及4GB内存、1TB硬盘、HD 5730独立显卡、24英寸触控液晶显示屏的超强性能组合,足够满足苛刻的游戏玩家的娱乐需求。

外观设计:重典雅而不重奢华

“江山帝景”这样的命名规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个主打天价豪宅的房地产项目,这在标明了这款产品旗舰级定位的同时,也很让人担心其外观设计充斥着所谓的奢华感。不过所幸,海尔非常明智的选择了以典雅时尚为设计卖点,避免了暴发户样的恶俗品味,转而将设计风格变为更加偏重质感,黑色的主色调让整机显得比较低调,烤漆材质的边框包裹着全高清分辨率的LED镜面触摸屏,下方音箱部分则为金属拉丝工艺处理,银白色的Haier厂商logo特别突出。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了支持DTS系统的5.1声道高品质扬声器,这一点在屏幕右下角的一众标签中也可见一斑。此外,标签下面的整机调节按键全部采用了目前流行的触摸设计,在细节上彰显了这款产品的高端定位。

支架的设计也是目前各一体机厂商所相当重视的元素之一。江山帝景采用了后全金属支架+整机前部下方左右金属支脚的三点式支撑贲式,不仅保证了整机摆放的稳定性,而且也起到了美化视觉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支架与机身的夹角最大为90度左右,屏幕的倾角在45度左右,符合于人体视角的应用习惯。江山帝景的接口设计也十分完善,主机侧面提供了光驱、读卡器和USB接口,主机背后还提供了除USB、网口以外的更多丰富扩展接口,这些丰富的接口包括了eSATA、HDMI、VGA-IN、SPDIF,有了这些接口这款机器就俨然是以一台家庭多媒体娱乐中心的角色出现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主机的性能,江山帝景还捌共了对内存的升级空间,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升级内存了。

外设部分,江山帝景配备了与机身主色调相一致的黑色2.4G无线键鼠,避免了杂乱的连线,随意性更强。此外,其还配备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遥控器。由此不难想到,这款产品带有多媒体电视功能。事实上,江山帝景确实内置了电视卡,配备的USB电视接收转化器功能非常强大,不仅可以同轴模拟信号输入,而且可以接入机顶盒进行数字信号的接收,按照说明书把电视接收转化器链接到电脑上即可收看电视节目。

硬件配置:高端四核+DX11独显

江山帝景采用的是低电压版的Core2 Q9400s高端四核处理器。与支持超线程技术的处理器不同,相同主频下物理四核处理器拥有更强大的多线程处理器性能,而为增强整机图形处理器能力,江山帝景选用中高端DX11新秀ATI Radeon HD5730和Q9400s搭配,并且采用了DDR3双通道4GB内存及1TB 7200RPM SATA-Ⅱ硬盘,在性能方面完全超越了普通的一体机。

性能测试:对得起昂贵的身价

在Wmdows 7的自带测试中,江山帝景的各项子成绩基本都得到了较高的分值表现,特别是内存速度和处理器性能达到了7.2的高分,而显卡的图形处理能力也达到了6.7分,只有硬盘运算速度的5.9分略有些拖后腿,不过这已经要比一般的一体机快上不少了。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PCMark Vantage》更加专注整机多功能方面应用的测试。江山帝景的最终测试总成绩为5882分,而每个子项基本都在4000分以上,这说明了其具有稳定的性能。此外,采用ATI Mobility Radeon HD5730的独立显卡,证明这款产品本身的定位要比入门级高很多,而《3DMark Vantage》4019分的成绩就很好的体现了这款独显的性能实力,也表明江山帝景能够流畅的运行目前绝大部分3D游戏。

在游戏测试方面,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其测试成绩的判定标准。一般说来,游戏测试成绩用平均秒间帧数(fips)体现,30~60fps可以理解为“流畅运行”,60fps以上可以理解为“完美运行”。在《生化危机5》的自带硬件测试成绩来看,江山帝景凭借超强的硬件配置得到了平均62.4fps的高分值,整机游戏性能可见一斑。

结语

上一篇:电子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 下一篇: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