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企业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11-11 01:17:14

电信企业信息化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1

关键词 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资源规划(erp)

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也成为各个企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企业究竟该如何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并不断发展企业和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这种关系。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1.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是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贸易伙伴间商业运作效率为目标,将一次交易全过程中的数据和资料用电子方式实现,在商业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电子商务可以使贸易环节中各个商家和厂家更紧密地联系,更快地满足需求,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

电子商务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商务活动,再具体一点,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说得通俗一点,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例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WwW.133229.Com

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无论社会、国家还是企业对其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并有着直接的利益体现,在企业开展并推广电子商务必须了解电子商务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问题。要想使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正常工作和高效率运行,真正实现网上交易。就必须在硬件、软件上加大投入,搞好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工作,提高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建设的力度,提高投资效益,改变网络通讯方面的落后面貌,促进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企业要真正实现自身的信息化,才能有能力介入到电子商务市场环境中。因此,我们说企业信息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一定要与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相结合,统一规划。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本身就是企业信息化在企业与企业外部关系方面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是基础,供应链是纽带,企业信息化的更高阶段,必定是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内部erp等管理系统相集成,同时支撑企业对外的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商务运作、商务需求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系统的特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是电子商务的硬件基础设施,是信息传输系统,是电子商务的平台,包括因特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企业外部网(extranet)和商业增殖网(van)等。将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企业外联网(extranet)相连,并与internet互连互通,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这既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商务活动信息与企业信息系统相互融合沟通的需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从事商务活动的各方利用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内连网、外连网和internet环境下,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它需要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企业信息系统与各个商用服务资源的应用,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一体融合,最终实现真正意义的企业电子商务。

综上所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思路是: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实现企业内的应用集成;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逐步整合,再建立起企业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而实现区域内和行业内的信息共享和集成。电子商务其实就是企业商务活动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它取决于企业信息化、政府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的发展程度。特别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网际网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各类应用软件系统,是实现技术(设计、制造)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办公信息化、企业商务活动信息化(电子商务)统等各项信息化的过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整合,可以把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紧密结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工业化建设,实现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也正是电子商务能够大力推广的原因所在。也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子商务及其应用》王世杰 广东省经济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2]《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导论》齐从谦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3年2月第1版.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2

广东深圳有一家集团公司,旗下拥有100多家企业。一直以来,这家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全靠手工传递报表,管理效率低下,而且如此落后的信息管理方式也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但这家集团公司同时也是广东电信的客户,深圳电信公司了解到客户的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了解客户需求,采用商务领航应用托管系统,在一个星期内为客户量身定做了完全符合客户需求的全套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案。这家集团公司一次性购入70多个应用License,并采纳了深圳电信公司的方案,将下属企业通过ADSL组成了办公网络。这一办公网络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投入。一般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说,要建立这样一套系统,企业一次性投资将高达数百万元,而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IT投资风险。目前,这家集团公司不需要建立这样一套系统,而是按照租用方式使用广东电信的商务领航应用系统,每年的支出仅20余万元,而且后续服务获得持续保障。

这只是广东电信10多万“商务领航”客户中的一个例子,“商务领航”也只是电信诸多业务中的一支“新生力量”,而广东电信则是中国电信的一方阵地──只是在很多时候,这片阵地也被人们认为是电信业务的“实验田”。

当“商务领航”在广东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同时,人们可以从这项业务开展的侧面看到电信这家老企业的改变,也可以看到营销正在逐步渗透到很多市场领域,其中也包括信息服务领域。

当4P遭遇信息产品

营销,对于任何一家外资企业,或者说任何一家快速消费品企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无论是从企业的微观层面,还是从产业的宏观角度,营销都是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力量之一,是这些企业攻城略地时不可或缺的利剑。然而,对于中国电信这样一个一向都被人们认为是很正规、很权威的企业,再加上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受众面很小的项目,人们很难将其与营销挂上钩。

然而,实际情况是,近几年来,广东电信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信息化服务,比如先前针对企业推出的“蓝色魅力商务计划”,以及更早一些时候针对家庭用户推出的“互联星空”等,但这些产品都给人一种“工具”或者“服务”的感觉,而让人忽视了这些产品背后的市场营销过程。事实上,和很多消费品企业一样,电信产品的营销始终都在进行着,但由于产品的常用性和其与人们日常生活衔接的紧密性,使得中国电信的营销手段和方式不太容易显露出来。

“商务领航”是广东电信为促进广东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而建立的企业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应用系统和IT环境,目前推出的服务产品有“企业邮箱”、“企业网站”、“办公自动化”、“企业短信”等。

以“商务领航”为例,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一信息服务产品背后的4P。

市场:据统计,尽管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但其中74%的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只有28%的中小企业客户对电子商务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高额的组网费用、专业的IT维护要求,足以把大多数中小企业挡在信息化的门外。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除了基本的通话需求外,它们还有网站建设、移动办公、在线杀毒、远程监控、财务管理等网络应用、管理应用以及综合的信息化需求,它们迫切希望获得商业贸易信息,在企业管理、提升效率方面对IT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

产品:“商务领航”依托于广东电信在品牌、产品、服务、网络、渠道和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聚合业界优秀的应用硬件、软件及服务提供商,其中包括惠普、联想、思科、微软、用友、中兴、点击科技、神州数码、华为、UT斯达康、上海贝尔阿尔卡特、金山、趋势科技、中关村科技、金蝶等众多IT厂商和服务提供商,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和服务界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和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商务领航”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为企事业大客户提供一站购齐、全程无忧的个性化解决方案,提供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的多样化、差异化、专业化套餐及解决方案。同时,“商务领航”还开创性地引入“租赁服务”的消费理念和“即开即用”的使用模式,中小企业无须购买昂贵的IT系统设备,无须购买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只要支付月租费用即可享用长期、稳定、专业、高效的电信级企业信息化服务,并且免去了信息化投资的风险,解除了维护、升级的后顾之忧。

渠道:据广东电信市场部负责人介绍,“商务领航”目前在广东省拥有10万个企业用户,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分布于多个行业,而且这些企业全都是广东电信的老客户。也就是说,在“商务领航”的推广过程中,广东电信充分发挥了自己所拥有的渠道能力,借助于自己庞大的客户群,取得了非凡的效果。目前除了广东省外,江苏、浙江等省也开通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务领航”业务。“商务领航”业务的推广离不开稳固可靠的合作伙伴和服务提供商,更离不开中国电信总公司这个强大的后盾──中国电信总公司为这个庞大的后端平台作后盾,就可以让多个省、市的电信公司选择同一个合作伙伴或服务提供商,既节省了成本,也让产品性能更加可靠。

促销: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手段之所以容易被忽视,主要部分原因就在于电信运营商的促销和推广手段具有隐蔽性。但在“商务领航”的推广中,广东电信主动采用了多种营销方式,比如召开媒体见面会、产品推介会,举办产品应用培训班,等等,让企业客户接受邀请后自愿参与并购买相关服务,与广东电信签订服务协议。同时,在其他业务的推广中,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商务领航”业务。但无论广东电信的营销手段是张扬还是隐蔽,有一点是相同的:贴身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对通信信息服务的需要。

营销是一项由内而外的运动

既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当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营销。营销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营销的前提就是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使公司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换言之,营销其实是企业一项由内而外的运动。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2005年年初,中国电信提出了一个口号:要做中国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这一年底,中国移动也将自己的定位由“移动通信专家”改为“移动信息专家”。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将目光转向中小企业信息化,这里不仅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也是众多IT厂商争夺的焦点。因此在这个领域,各个运营商竭尽全力,在业务、综合接入、服务能力、客户关系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竞争。“商务领航”针对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拓展实际上又是相当困难的。某运营商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中小企业客户不仅对通信和信息化一无所知,还总是纠缠于价格问题,常常搞得我们费尽力气发展了一个客户,却无钱可赚。”

那么,运营商们为何要自讨苦吃,瞄准这些所谓的“商务客户”呢?

有分析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运营商是在同时进行着市场竞争、业务转型、企业公关三项实验,可谓‘一石三鸟’。”中国电信市场部总监何志强说:“目前中国电信的1750亿元收入中,有一半来自企业用户。我们向企业推广‘商务领航’,帮助它们实现信息化,哪怕是拿不到盈利,只要它们继续是我们的客户,‘商务领航’就是成功的。”

“中国电信也没有停住脚步,目前‘商务领航’有多种模式在尝试,典型的是三种:一种是广州模式,建立一个类似于阿里巴巴的平台,集合产业上下游资源,作B2B服务;一种是深圳模式,也叫‘蓝色魅力’,侧重于企业的IT解决方案;还有一种是佛山模式,靠政府信息化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广东电信规划设计院市场室主任陈德全说,“如何将这三种模式进行整合,取长补短,是目前中国电信正在着力进行的工作。”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3

一、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管理和决策、研究和开发、市场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全面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管理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密切联系,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内涵,简要地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庞大系统工程,从材料的采购到生产、销售,从研究开发到高层决策,无一不是企业信息化所涉及的领域,即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2.企业信息化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①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③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企业信息化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以至调整业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决策的质量、加快对外部变化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服务。企业信息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也不是新技术的实验场。它是企业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与企业所有的目标结合为一体。

二、企业信息化的结构

1.在企业信息化的三个构成中,信息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条件。自机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主要包括:网络设施、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存储技术、自动运输设备、自动输入设备以及各种辅助设备和大量软件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给我们实施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丰富的手段。合理地采用信息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各种信息得到及时的反映和正确的处理,是企业信息化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有力保证。

2.信息是基础。曾认为,采用信息技术越先进的企业,其企业信息化也越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过于片面。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而信息能否满足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以下简称“四性”)也成为企业建设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

3.企业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实施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企业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三、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持续增长,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展本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企业信息化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1999年对我国100家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调查显示,这100家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累计投入了300亿元,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较也许还很少,但与我国1999年以前的情况比较,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从大型企业走向中型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型企业。通过各个省市的企业信息化调研报告可以看出,实施企业信息化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竞争的加剧,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信息化,显得越来越迫切和必要。

四、企业信息化赋予会计电算化新的使命

会计电算化是对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名称,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的代名词。另外,也将会计电算化称为“电算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运算工具,融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会计和于一体,实现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析、预测,为核算、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信息。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以下新的要求:

1.会计电算化必须实现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而仅仅对会计实施电算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的财务流,成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的中心。

2.会计电算化必须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与企业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涉及诸多的信息系统,为了取得全面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相关信息,要求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保持一致,实现财务信息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无缝连接,融为一体,构成企业的信息基础。

3.会计电算化必须加强信息的处理,使财务信息全面满足“四性”。作为企业信息化成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四性”也是对财务信息的要求。所以,强化会计电算化对财务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使财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也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所追求的目标。

五、电算化的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保持了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是会计工作是一个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企业的经营决策;二是国家对会计软件市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得会计软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三是会计电算化需要的投入较低,其硬件方面主要需要的是机、设施以及一些辅助设备。投资基本保持在几十万元左右,绝大多数企业都能承受。

在这些有利的条件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具体地说,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技术工作。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

2.推广阶段(1983年到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据财政部对全国3万多家单位的调查表明,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8年到现在):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

六、会计电算化面临的

会计电算化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以下许多问题:

1.覆盖范围太小。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会计电算化容易成为信息孤岛。许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3.落后于技术。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相对比较落后,会计电算化领域也不例外。很多企业是满怀期望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后却失望地收场。有一些是取得的结果远远低于预期的效果,没有起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有一些是采用会计电算化后并没有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有一些干脆就是全面失败,整个系统全部放弃,仍然采用手工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理论的缺乏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会计电算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指导性,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会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

七、会计电算化的未来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已经发展到一个性阶段。为了适应新的环境,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必须进行改革,融入整个企业信息化中,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中流砥柱。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会计电算化应扩展为财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要求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化,而仅仅在会计部门采用电算化是无法达到这个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定义与功能必须改变和扩大,才能真正实现这个目标。有的文章提出了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笔者认为,这还不够,必须打破“会计”的范围,会计电算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会计电算化应转变为财务信息化,即在企业整个财务信息中,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对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开发,真正实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性、适用性,服务于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竞争力。

2.加强理论研究。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技术的发展,究其原因,与会计电算化自身不无关系。会计电算化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即在手工的模式下,用计算机改变处理的手段。所以对技术的需求必然大于对管理的要求,而理论方面也是依附于手工会计理论的发展。而财务信息化不仅需要技术,更注重技术、信息、管理的结合,理论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如各种类型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模式探讨、财务信息化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财务流程对财务信息化的影响、财务信息化下管理体制的变革、财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乃至决定企业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可见,理论研究必须加强、加快,为财务信息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是未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3.大力发展财务管理软件。从各个财务软件公司最新的软件版本可以看出,这一点其实已经开始进行。以金蝶软件为例,2000年的金蝶软件V6.3版本中,还是以账务模块为核心,以凭证的输入、账簿的处理等以核算为主的功能。到2002年的K/3系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增加了采购、销售、库存、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等覆盖企业各个方面工作的模块,而且还加入了大量的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了与经营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财务软件的发展和成熟,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提醒我们必须加快对信息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4.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财务信息化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对人才的培养是财务信息化的重要课题。笔者是一名工作者,一直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依据个人的经验以及对各种教材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的教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使用财务软件为主;二是以开发财务软件为主。第一点其实就是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是财务信息化的前提,应该得到加强。而技术的特点是发展快,更新快。现在的教材几乎均落后于技术的发展2 ~ 3年,所以,如何让学生最新的技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点笔者深表疑惑,会计电算化主要是面向财会类学生,能否培养出熟练编制财务软件的学生呢?即使培养出来,他们的就业方向又是什么?以笔者的经验,每年的学生中能达到编制程序要求的的确不多,这些学生,主要是到财务软件公司从事售后维护工作。而企业一般是从财务软件公司购买软件,通过引进开发财务软件的人才来开发财务软件的寥寥可数,而且往往也达不到效果。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企业信息化关系启示发展方向

随着高新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和发展,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与企业管理活动日益紧密结合,会计数据处理已由单纯地以“处理”为中心转化为对“信息”的高质量和高时效的追求。英特网的出现和日益普及,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组织规模的大型化,企业管理的高效化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经预示着中国会计电算化新的一场革命的到来。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的简称。它是一个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基于它本身的特点,与手工会计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量大、高度数据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制作报告容易,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它的使用,可以节约会计人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企业信息化

企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主体,企业总体经营水平直接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实施国家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基础,是核心。那么,如何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内容呢?企业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支持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最终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延伸,更重要的应该是企业管理与组织管理的延伸,它已成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社会这一职业的传统,并且重新定义着社会会计工作,同时各种新思想和新技术出现也在改变着会计管理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的工作正在由会计核算转向为企业管理提供更专业化,更有效的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会计电算化许多企业第一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管理且从中获益,企业也培养了一大批既精通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的人才。一是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二是企业信息化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三是会计电算化要跟上时展的要求,是企业信息化全面实现的保障。

四、会计电算化对企业信息化的启示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先行者,是拓荒者,它的成功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1.重新构建企业全局的数据库。通过对企业采购、设备、生产、库存、运输、财务、人事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石和关键成功因素。系统集成不是模块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传递和系统之间的转换来实现。而是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该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为基础。

2.繁荣企业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在于它有一个成熟繁荣的会计软件市场。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管理软件,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成熟的管理软件咨询市场,为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管理、制度、技术以及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

3.培养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比会计电算化要复杂得多,更需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系统维护、一线应用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同时要加强全员性的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还要加强对企业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培训,提高一把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五、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1.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成为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当前IT业界所提倡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所体现的先进的管理思想,为会计电算化指明了方向,ERP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最新成就。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作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支持子系统,如分销、制造、财务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管理等子系统,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高度数据共享和无缝集成。在技术水平上,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它除了使用面向对象技术、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已经被普遍使用的技术外,还要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相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以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2.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发展。企业信息化最终要实现全面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会计电算化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会计网络化的总趋势发展,展望未来,网络会计将成为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新领域。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5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它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以财务成本控制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服务整个过程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是:

    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天的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因此,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

    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

    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

    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

    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

    (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企业的主页、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等。

    (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一是卖方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提供基于销售的门户站点,众多的买方可以到卖方的网站上进行采购。二是买方解决方案:采购商建立自己的采购站点,为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网上供货的机会。三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在网上以中介形式将供应商和采购商联系起来,通过向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收取月租费或按交易记录收取交易费。

    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真正信息化的企业,内外所有的工作都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些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比较

    为了跟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相区别,我们把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称为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不亚于从手工会计系统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飞跃。为了更好地理解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带来的影响,先对两类系统的基本特征作一对比。

    1.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财会部门边界范围内的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局域网的信息系统

    (3)模拟人工业务内容和流程的系统

    (4)事后核算型系统

    (5)与业务处理分割的系统

    (6)与管理控制分割的系统

    (7)无法实现与企业内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

    2.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特征。

    (1)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

    (2)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

    (3)业务流程重组以后的系统

    (4)实时数据处理的系统

    (5)与业务协同处理的系统

    (6)实时管理控制的系统

    (7)信息高度集成和共享的系统

    四、企业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

    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6

一、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以及伴随发生的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电子和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个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Intranet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为此企业方面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近来成为热门话题的制造资源规划(MRP)、企业资源规划(ERP),基本上属于MIS的范畴,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则是MRPⅡ或ERP与CAD/CAM的组合,全方位考虑生产和管理,力图实现企业整体的自动化。但不管怎样,会计信息系统(AIS)都必然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二、对会计电算化的反思

1.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我国数百家会计软件公司虽然不少也在不断翻新版本或转换平台,但过多倾注心血的是形式上的新颖,并没有下太多功夫去提高财务和企业管理的水平。目前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

2.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帐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3.会计仍然是一个封闭式的系统。会计系统的开放性除了体现在企业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之外,更应体现在会计向外界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上。但目前会计信息系统既不能通过Internet网络向股东财务报表等综合信息和明细信息,也不能通过网络直接向税务、财政、审计、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更不能有选择地披露相关的人事、技术、设备以及股东所关心的其它信息。此外,普遍不能支持跨国集团的多国业务。

总而言之,国产会计软件设计思想起点较低,起步时仅考虑如何为财务部门服务,大多数停留在会计核算水平上。这种软件一般只适用于小型或部分中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初级管理,而大中型企业则应该走系统集成的路,全方位地开发完整的MIS,从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出发设计AIS。

三、企业信息化应该从会计电算化中受到启示

1.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任务。系统集成不是程序的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2.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MRP或ERP系统。不能否认,国外MRP或ERP在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

3.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像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

4.企业信息化需要提高CIO(企业信息主管)的地位,正如会计电算化需要有一个强势而得到重视、支持和理解的主管一样。因为企业信息化以产品为中心,通过MIS组织、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生产和管理,实现同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需要一个有权力和能力的CIO去组织领导。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 电力企业管理; 管理信息化

目前, 我国电力行业正经历着一场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 而这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垄断, 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电力生产的成本竞争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实现企业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目标, 建设高效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工程是必需的。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正确认识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流程的改造、实现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是电力企业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是增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企业管理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概念的辨析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是企业决策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电子化, 与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企业商务活动的电子化共同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技术系统、制造系统和集成系统一起构成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系统。

具体到电力企业, 电力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形式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在电力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信息采集自动化的基础上, 将与电力企业管理有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财务信息、物资信息、知识( 经验) 信息等其他信息数字化 , 建立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并结合现代管理学的有关理论, 建立电力企业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ERP), 实现管理自动化 ,通过电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可以达到管理的自动化。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加速知识在企业中的共享和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2. 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企业在没有弄清楚企业管理信息化内涵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系统建设, 没有考虑到管理信息化与企业业务流程的关系, 没有研究信息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认为把信息化的软件开发出来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管理信息化和业务流程脱节的系统是不行的。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只是作为计算机项目, 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原有流程, 会对很多不合理或无效的工作( 可能在手工业务处理方式下必须存在) 进行计算机自动处理, 束缚了信息技术潜能的发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必然要求突破原有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桎梏 , 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的变化, 这就是业务流程重组( 以下简称BPR)。通过BPR确保信息流转顺畅, 质量不失真, 时效不过期, 因此, 在实施管理信息工程前首先做好BPR, 实现管理模式再造。

业务流程重组的提出与实施, 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同时业务重组又是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只是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 而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进程中, 要配合信息化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 业务流程重组不仅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所以, 电力企业搞信息化, 要根据本企业具体的业务内容进行组织结构改造。比如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级电网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但这个战略具体到不同的电网企业,这个目标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坚强电网对区域电网公司更多意味着安全的长距离、大容量跨省电能交换,对地市供电企业则更多意味着客户配电网的可靠性;服务优质对区域电网公司主要是服务政府、服务发电企业,对地市供电企业则重在客户用电服务的满意度。

3.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是发挥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势的前提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 它涉及到决策的集中程度、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分配方式和认定、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组织中各层次、各单位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稳定的组织结构可以积累过去的工作经验, 保持正常的工作方式, 增进成员间的认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长期不变的组织又会适应不了外界环境的变化, 失去生命力, 所以对一个企业的全部生命周期来说, 总是存在组织变革的。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一方面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会有效地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地、有效地实施。

电力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是发挥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势的前提。为适应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模式, 电力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应该做到:

(1)面向业务流程的组织设计;

(2)组织结构应该扁平化;

(3)应用信息系统, 建立数据共享的内部信息机制, 实现高速有效的信息沟通;

(4)以充分分权和授权为组织原则;

(5)自主管理和间接控制为主的组织手段;

(6)以人为本, 强调人性的组织文化。

4. 高度重视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中的重要因素

电力企业领导及员工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将管理方法、思想、规则融入到管理软件之中的信息化的方法,他是对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流程与组织的一种全方位的融入过程。企业领导要将任务委托给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由他就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各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信息化发展策略、技术路线、以及标准规范等和各个业务部门达成共识,以及在信息部门内部达成共识。

为了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工程的质量, 真正实现信息化改变落后工作方式,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理想效果, 电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信息化是 一把手工程 , 高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 亲自主持。这样才能给企业员工压力, 激发他们的热情, 促使他们积极配合系统开发人员, 努力改变固有的旧观念。

(2)各级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并监督信息化工程。因为他们是信息化的直接受益者, 是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只有他们努力配合信息化建设, 和系统分析人员深入交流, 把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和系统需求反馈给系统分析人员, 才能做出真正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系统。

(3)在开发结束后, 企业领导要监督使用和推广,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广泛使用。只有这样信息化才能和企业真正融合到一起, 成为整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企业配置一支高水平信息管理者队伍, 是搞好企业信息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这些信息管理者应该具有的能力有: 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企业信息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

(5)要有计算机技术人员的精心维护, 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要根据企业的变化适时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进。

5. 建立现代电力企业首席信息官( CIO) 制度

CIO 是英文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的简写, 汉译首席信息官、首席信息主管、首席信息经理等。CIO 与以前的信息管理者有很大的不同, 他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他们参与企业高层管理决策, 制订企业的信息政策与信息活动规划, 管理企业的信息流程, 规范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标准, 负责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与宏观管理, 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 评估信息技术的投资汇报问题, 宣传、咨询与培训, 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目前, CIO 制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

企业CIO 制度的实现, 标志着企业真正从传统的人、财、物三要素管理走向了人、财、物、信息四要素管理的新阶段。从战略高度充分开发信息资源, 科学管理信息资源, 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现代企业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敌制胜的公开的秘密。在电力企业中, 信息主管绝大多数为部门级信息主管,通常称为信息中心主任或信息部门经理, 他们发挥的职能还停留在技术层, 电力企业要想优化现代企业信息资源、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行CIO 制度是当务之急。

6.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经济效益

从电力信息标杆企业评选反映出电力企业正在从信息化中受益,企业的管理和生产全部通过信息化系统来处理日常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流程化,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造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

(1)形成了领先的成本运作机制,在确保电网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生产运行成本。例如福建省福州超高压局在生产管理方面通过变电站少人值班分层分控系统、变电运行管理系统的实施以及变电所少人值班的改造,使运行值班人员从最新定员标准要求的人员数减少32.99%,极大的降低了管理费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达到先进的行业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电网输送能力,降低线损率。例如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建立500kV甚至750kV变电站来输送能电能达到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降低线损的目的。

(3)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做到政府支持、用户满意,为电网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和宽松环境。宁德电业局在95598呼叫中心系统应用后,其故障抢修平均达到现场时间由29分钟缩短到12分钟,电费回收时间由6.54天缩短为6.13天。

(4)拥有优秀的员工团队,企业内部管理流程清晰高效,对外响应迅速。电力企业通过企业管理化的应用,提升了员工的信息化办公意识,提高了员工的IT技能,员工通过信息系统应用能深刻体会信息技术给予其工作的帮助,从而提高其业务操作能力。电力自动化办公模式提高了全体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与信息化水平,促进学习型组织构建,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无形价值大。

(5)提高了大营销能力,不断开拓电力市场,带动电网发展。

同时,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流程化管理、信息共享,有助于新型企业文化的建设。

电信企业信息化篇8

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首先应使企业内部运作电子化、信息化。企业利用互联网来发展自身的信息化,并构建信息化模型,以适应未来的发展。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述

何谓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商务活动。当企业将它的主要业务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以及互联网与企业的职员、客户、供销商以及合作伙伴直接相连时,其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就是电子商务。

何谓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經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在网络和信息化社会中,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和立足之本。这些信息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同时它制约着其市场竞争力,决定着电子商务信息优势的创造与发挥。因此,现代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活动必须完全融合在一起。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

电子商务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许多问题,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企业有着发展电子商务的内在驱动力,归纳因素如下:

市场变化因素

全球化大市场的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球化的市场正逐渐形成。企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国内外同行竞争的压力。

由于生产者的需求不断变化,促使供应商们形成供应链。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商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产者要求供应商提供集成度高的产品,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原因迫使供应商们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条供应链,对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因素

信息技术不仅用于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的步伐也在加快。网络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渠道更加畅通,运转更加协调。

利用电子商务提高服务质量的要求。由于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的透明度提高,开发出的新产品具有较低价格和较低廉的服务,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对供应商们来讲,他们觉得有必要比订货者提供更快、更好的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电子商务也可以提高厂商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当今社会,信息已逐渐成为一类重要的商品进行买卖,比如包含有产品历史信息的数据库,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更多企业把可获得的企业内部信息用于经营决策。

企业利用网络可以赢得更多的客户。比如,通过电子公告牌、主页和其他的商业信息系统。

政府政策法规的因素

按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企业要向诸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环保部门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越来越多的报告,以披露相关信息,在这种压力下,企业为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资源,迫切需要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电子化。

电子商务市场逐渐成熟的因素

提供信息和远距离通信服务的商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会促使商家提供更多的和更新的电子商务产品和有效的服务。

从上述形成企业电子商务驱动力的四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企业才能获得新的更大的前进动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不能用局部模块的信息化来代表。它需要借助社会的多方力量,尤其是专业信息化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共同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一场技术变革,不如说是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革。即借用先进的工具(信息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整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思路是随着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呈螺旋上升的方式,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

上一篇:财务会计制度范文 下一篇:财务信息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