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剿电信诈骗

时间:2022-04-13 05:57:35

围剿电信诈骗

2016年10月1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第36次集体学习时特别指出,要严密防范电信网络犯罪特别是新型网络犯罪,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6年8月,被公安部列为“发起打击电诈集群战役”的安徽省泗县公安局着手侦办505特大电信诈骗案件。

据警方介绍:到目前为止,该案已抓获全国各地电诈嫌疑人达20余个,追缴赃款2000多万元,查获电脑、手机、群发器、银行卡、交换机、POS机等作案工具100多部(台),端掉作案窝点13个,办案跨越10多个省市(区),为群众挽回损失1200多万元。专案组告知笔者,此案犯罪嫌疑人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多达1000余人,涉案赃款估算达上亿元。

大数据调查电诈犯罪率惊人

当前电信诈骗犯罪已侵入我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害者覆盖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

据笔者从公安部了解的数据显示,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国通信信息诈骗分别发案10万起、17万起、30万起、48万起、59万起。2016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

电信诈骗发案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多地警方表示,如果算上百姓受骗未报的案件以及诈骗未遂的案件,发案量与损失价值至少翻一番。一连串令人震惊的数字,足见目前我国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十分猖獗。

我们来看看近期的大数据报告情况:

就国内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最新的《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固定电话和400/800号码已经成为诈骗电话的“重灾区”。这份报告显示,在诈骗电话的号码源中,固定电话呼出的诈骗电话数量最多,占所有诈骗电话呼叫量的56.0%;其次是400/800电话,占比为27.1%,两者占比超过80%。报告还显示,在用户接到的所有诈骗电话中,金融理财诈骗最多,其次是身份冒充诈骗。两者相加占比68.4%,接近全部诈骗电话的七成。

国内最大的网络电话服务商触宝电话了《2016年中国骚扰电话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触宝电话共为用户拦截骚扰电话数量达到322亿次,平均每天产生大概9000万个骚扰电话。假设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总数为10亿人,那么,平均每人每天将会接到近1个骚扰电话。

大数据安全专家表示:“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骚扰电话、诈骗电话增速明显,正在逐步取代电脑病毒、钓鱼网站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信息安全的新威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跟着升级。腾讯支付安全联合艾瑞咨询《2016腾讯支付安全大数据报告》显示,支付诈骗骗术五花八门,其中冒充公检法占比38%,位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占比12%;诈骗短信、电话紧随其后,占比11%。

据360安全专家刘洋介绍,最近一年来,随着手机支付、快捷支付等现代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骗子们也开始更多利用新的支付方式进行诈骗。例如微信红包诈骗、微信AA红包诈骗等。这些诈骗手段比较新颖,让人难以识破。

电诈案为何有机可乘

大量案例显示,相关行业监管、网络管控上存在管理漏洞,给了电信诈骗疯狂蔓延的空间。

在通信行业方面,目前有大量境外网络改号电话进入千家万户,手机、宽带、上网卡等电信业务记名而非实名的问题仍然严重;虚拟运营商行业管理混乱,违规开卡、随意修改显号归属等问题突出。例如,近日引发关注的清华大学教授被骗1760万元案,受害人接到显示为北京的电话号码,实际却是犯罪分子在境外窝点使用北京电信一家商销售的“中继线业务”接入。

“改号电话在国内顺利‘落地’,很大程度上是电信运营商为了逐利,将服务器和中继线业务层层出租,对境外改号电话不进行拦截、过滤。”湖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重案支队副支队长郭建华说。

在金融行业方面,大量非实名银行卡被犯罪分子用来转账提现,网银转账金额、登录IP无限制被诈骗集团大肆利用,银行卡安全防护存在隐患易被不法分子复制、盗刷,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不落实实名制,不法分子提供虚假资料就可申请POS机。2015年,福建厦门发生一起单笔被骗金额达1544余万元的电信诈骗案。经调查发现,诈骗分子用以转账、取现的银行账户达1300多个,无一是实名银行卡。

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致命漏洞,为电信诈骗套现提供可能。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至8月上旬,福建厦门发生电信网络诈案千起,其中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移赃款达50%以上,涉案金额近千万元。同时,今年以来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四川、河北、安徽、广东等多地公安机关相关预警。如果不堵死这条犯罪通道,电信诈骗就不会收手。

在网络安全方面,犯罪分子能轻易入侵教育、医疗、车管等官方网站,大量窃取个人信息再卖给诈骗团伙,为其“精准诈骗”提供条件,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能轻易窃取储户银行账户、密码信息,甚至远程操控账户。

巨大的灰色产业群也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一些不法人员从事盗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开办贩卖银行卡、利用“伪基站”发送信息、提供通信线路、专业转账取款、专业洗钱、开发网络改号软件、制作木马程序等灰色产业,在与电信诈骗犯罪分子的合作中获利,不少还建立相对固定的合作关系,形成犯罪网络。

对此,北京律师贺小虎直言:“当前的个人信息状况可以用‘裸奔’来形容。公民个人信息被当做商品在网上兜售,有的兜售方甚至打着‘诚信’的名义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早在2009年,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就已经入刑,其中规定:违反有关国家规定,出售个人信息的可能构成犯罪。然而,这个‘国家有关规定’是什么?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所以造成现在缺乏行业性规划或者技术标准的情况,这是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一个主要原因。”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二支队副支队长薛勇表示,犯罪团伙拥有大量电话卡和银行卡,说明运营商实名制没有完全落实,很可能存在一些员工非法寻租、参与犯罪。银行也存在发卡泛滥,实名制未落实、银行网络在境外转账分解资金缺乏限制等现象,这些是导致电信诈骗案猖狂肆虐的根源所在。

严打电诈捷报频传

党中央、国务院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高度重视。、总理和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采取综合措施,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切实遏制电信诈骗犯罪蔓延趋势,有效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公安部在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国台办、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局等部门协助下,先后16次组织各地公安机关赴境外开展警务合作,共捣毁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窝点58个,抓回犯罪嫌疑人1015名,破案3000余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其中规定“电信企业要严格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要采取措施阻断改号软件网上、搜索、传播、销售渠道”等,可谓是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又一记“重拳”。

来自公安部网站报道,今年1月至9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7.7万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4.3万名,同比上升2.3倍,打掉各类诈骗犯罪团伙6200余个,捣毁诈骗窝点6900余个,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23.4亿元,为群众避免损失47.5亿元。

截至目前,公安部治理电诈中心已冻结全国涉案账户40余万个,冻结资金11亿余元;通过工作减少群众损失18亿余元;关停涉案手机号码13万余个、400号码近3万个,处理伪基站假链接1万余个。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

近期,安徽省泗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刑侦大队、治安大队、技侦大队和网安大队对多年来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电信诈骗案件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出常见的电信诈骗使用的花招,并提醒人们在防此类诈骗时要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部分新型手法如下:

微信伪装身份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微信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微信虚假爱心传递诈骗。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微信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微信公众账号诈骗。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虚构诈骗。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退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网络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办理信用卡诈骗。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刷卡消费诈骗。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快递签收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

机票改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PS图片实施诈骗。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提供考题诈骗。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兑换积分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账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二维码诈骗。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响一声”电话诈骗。骗子利用自动拨号软件和手机等设备,24时不间断拨打受害者手机电话,这类电话往往只响一次,用户在看到手机中的未接电话后,好奇心理作祟,往往会进行回拨,一旦进行该行为,用户手机话费就会被悄然吸走。

微信抢红包诈骗。轻信不明红包,个人信息被泄露。近日,孙女士被朋友拉进一个微信群里,群成员都不是实名,大多都互不相识。突然群里有人发红包,她就习惯性地抢了一个,点开后显示中了200元现金礼包,但是领走现金需要填写姓名、身份号及领取礼金的银行卡号。于是,孙女士按照要求输入了个人信息,随后收到了申请提现的验证码短信。根据提示,孙女士输入了验证码,结果发现银行卡中的三万余元被转走。

域外应对电诈顽疾的狠招

电信诈骗已经成为各国社会“顽疾”。那么在国外,他们是如何严防电信诈骗,从源头堵住这些骗局的呢?

德国。德国2003年通过的《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规定,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类手机短信,都要经过用户的书面同意;在21时至次日8时发送广告信息,须再次征得用户同意。即使获得同意,商家短信也要注明“广告”字样。同时,德国有严格的实名制登记制度,并且和个人信用挂钩,信用过低无法在银行、电信和网络等机构开户。许多德国银行不仅有防范措施,还有“追讨”服务。只要收款人在德国,而且事件发生时间在一个月内,银行就能帮客户把钱追回来。已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网络。所有人在银行开户,签订手机、网络等合同时,都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工作人员会严格审核用户身份,并签订“信用合同”,报备到德国信用信息处理机构。

日本。警方与银行联动,对账户的异常交易进行监控。对ATM机单日及单次转账额度进行限制。禁止账户买卖,规定在柜台转账超过15万日元时必须出示身份证。日本还有一种“手机会话分析”软件,它收录了大量诈骗高频词汇,能结合接听者语调的变化判断是否为诈骗电话。一旦认定是诈骗电话,手机就会发出警报声,并在屏幕上做出提示。2007年,日本议会通过了《假冒账户存入受害者救济法》,授权银行对可疑账户进行冻结,并对受害人的债务减记、受骗金额返回等做出规定。

美国。面对无孔不入的诈骗行为,美国国会继1991年通过《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后,又在2003年通过《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推出了“拒绝来电名单”,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电话推销的来电。苹果、谷歌等美国通信业巨头联合成立“反自动呼叫电话打击行动组”,他们将开发出一种主叫号码ID识别技术,来屏蔽那些假号码拨出的电话。

澳大利亚。电话局向民众开放申请免费的“电话号码保护”服务来拒绝所有市场营销人员来电,还设立了专门的报案网站。澳大利亚警方采用数据深挖技术等措施预防及打击电信诈骗。

俄罗斯。多管齐下打击电信诈骗。针对电信诈骗猖獗的现象,俄近年来不断通过立法、执法及电信运营商提醒等多管齐下的手段打击电信诈骗行为。首先,在立法方面,为保护手机用户的利益,俄国家杜马通过了电信法修正案,要求手机用户从2014年开始必须建立独立账户支付附加内容服务费,其核心目的就是防止手机用户银行主账户可能因关联而遭受的诈骗损失。俄《保障电信网络安全标准》中明确规定,“根据俄联邦现行法律,用户可通过网络服务来采用特殊的安全保障机制及网络认证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其次,在执法方面,俄罗斯在内务部设立专门负责反电信诈骗的局级单位,一方面负责打击电信诈骗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主页、媒体等宣传渠道向民众介绍诈骗的招数,并提供实用的防范措施。再次,在电信运营商方面,定期向所有用户发送“不要向任何人透露验证码及个人用户信息”的提醒短信。

上一篇:基金业遭受重创 下一篇:砖瓦,生命力顽强的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