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05 16:17:04

发展前景

发展前景篇1

一、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进程一直缓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经济又出现了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南亚各国领导人开始意识到集体自力更生和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南亚7国元首于1985年12月6日在达卡举行会议,通过了《南亚区域合作宣言》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宣告南盟成立。

南亚各中小国家对印度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这使小国对它产生不满和疑虑的情绪。印度也担心各邻国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这导致了长期以来印度与邻国历史形成的天然互补贸易关系日益萎缩。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印巴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一年一度的南亚各国首脑会议自1998年以后再三延期。缺乏信任也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近年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的条件分析

进入新世纪后,南亚各国工商界人士对本地区区域合作停滞不前的状况深感不安。认为国家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和平协商和互惠合作来解决。“9•11”事件后,印度希望在国际组织以及反恐等重大国际问题中得到本地区国家的一致支持。于是也给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1.印巴双边关系的改善。2003年4月18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在对克什米尔视察时,在记者招待会上向巴基斯坦伸出友谊之手,呼吁开创印巴关系的“新时期”。巴基斯坦方面很快给予积极回应。

同时,巴基斯坦在对印政策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坚持其长期以来要求首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才讨论其他问题的立场,提出就所有未决问题进行复合对话。

南亚的稳定有利于美国亚太战略目标的实现,美国一再要求印巴恢复谈判,使双边关系正常化。中国希望两国能够和平协商解决问题,将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

2.印度对南盟态度的转变。南盟之所以裹足不前,这与印度对南盟的战略考虑是不无关系的。印度一直在该问题上采取非主动的态度,一是印度本身缺乏足够的责任心。二是印度在冷战前与南亚其他国家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三是印度在发展区域合作问题上患得患失。冷战后,印度逐渐调整了对南盟的政策,从冷漠到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有几方面原因:1991年7月上台的拉奥政府进行了经济改革将发展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而南盟无疑成为印度发展经济有力的借助平台;印度推行与南亚其他国家改善关系的睦邻政策政策为南盟的发展扫除了一个巨大障碍。其他地区合作联盟的发展,给了印度以很大启迪。

3.印与小国的经贸合作加强,给予邻国税收优惠。印度与斯里兰卡于1998年12月28日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被视为突破性的进展。印度对尼泊尔原产地生产和制造的所有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孟加拉国继尼泊尔之后可能成为印度公司的制造天堂,这将会有助于更多的印度企业在这些国家设厂。但是,南亚区域合作也存在着不少的消极影响因素现阶段仍一直影响着南盟的发展。印度各个方面都在南盟国家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力量。如果印度对邻国是友善平等的,那么它的强大和力量可以成为合作的基础,但是印度如果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国之上,只会使南盟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第二,由于南亚国家经济结构类同,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之间的差距悬殊使得它们合作的领域有限。

三、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发展的前景展望

南亚地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特别丰富,加之各国相近的文化、相邻的地理位置,南亚区域加强经济贸易合作有着巨大潜力。

1.多条河流从北至南流经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水力资源丰富。各国合作开发这些水力资源,不仅可达到控制洪水泛滥和内河通航的目的,而且将极大地缓解该地区的能源危机。

2.由于运输和关税等方面的原因,南亚与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不强,各国贸易均处于逆差。南亚区域加强经贸合作,各国都将受益。

3.南亚国家有建立合营企业的可能性。印度的许多中间技术适合中小国家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要求。

南亚区域经贸合作虽然存在巨大潜力,但因存在许多政治经济问题,印巴矛盾是南亚区域合作的最大障碍。1997年5月,印巴首脑会晤,两国关系有改善迹象,但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短时期内不会取得一致。此外,印度与尼泊尔、印度与斯里兰卡等国存在一些政治分歧严重阻碍了南亚区域经贸合作。南亚国家为一些共同问题所困扰,最主要的是贫困和洪水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共同问题,各国必须团结一致,加强经贸合作。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和其它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南亚区域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经过南盟成员国的共同努力,该区域各国间的合作和交流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彼此间的猜疑和矛盾随着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加强会逐渐减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

参考文献:

发展前景篇2

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拼搏,实现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为在新世纪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经济发展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发展大体历经以下几个阶段。“六五”(1981—1985年)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年均粮食产量达71328吨。工业经济除几家国有企业外,尚无成型的乡、村企业,全县年均工业总产值不到千万元。“七五”时期(1986—1990年),由于各种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粮食生产下滑,年均粮食产量为64608吨,比“六五”时期下降9.4%。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县委、政府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开发冬季农业,实施“温饱”工程,推广“两杂”良种,普及农业适用新技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国家和省在我县的重点工程—**电站和**电厂建成投产,一批骨干企业在**落户,房地产开发业崛起,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迅、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65390万元(其中省属及以上工业产值129032万元,县属工业产值36358万元),比1990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240万元,比1990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300万元,比1990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2.5%。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11085吨,比1990年增长34.8%,年均增长2.3%,农业总产值达40308万元,比1990年增长65.5%,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18元,是1990年的4.2倍,生产总值118529万元,比1990年增长4.32倍,年均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89万元,年均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68614万元,年均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24126万元,年均增长10.8%,产业结构比由1990年的59.84:16.32:23.84变为21.75:57.89:20.35,第一产业逐步弱化,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第三产业平稳增长。

二、“十五”经济发展趋势

“十五”以来,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构想:抢抓一个机遇(西部大开发),夯实两个基础(农业、基础设施),实施三大战略(科教兴县、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开发四大资源(能源、矿产、生物、旅游),实施五大突破(结构调整、经济总量、生态重建、扶贫开发、城镇建设)。按照年度经济工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局。**电厂4×30万千瓦机组全部建成发电,**、**、**等规模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农业结构调整效益显现。“十五”开局前三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人均GDP由1918元递增到2869元,但近期尚无大型企业在我县落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因素。“十五”后两年,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预计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33000万元,比2003年增长10.5%左右,其中第一产业27500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80000万元,增长14.2%,第三产业25500万元,增长6%,2005年生产总值预计146500万元,比2004年增长1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29700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89200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27600万元,增长8.5%。据此测算,“十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比预期目标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2.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9.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8%。

三、“十一五”经济发展预测

制定“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首先要研讨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确定经济增长因素,客观、实际地提出经济发展目标,“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如下:

时期

生产总值

“八五”

(1991—1995年)

“九五”(1996—2000年)

“十五”(2001—2005年)

1990年

(万元)

1995年

(万元)

年均增长(%)

2000年

(万元)

年均增长(%)

2005年

(万元)

年均增长(%)

GDP

12209

40674

14.6

76005

13.5

146500

11.7

第一产业

7306

21809

6.3

26555

3.4

29700

2.3

第二产业

1993

12616

36.2

31075

19.4

89200

19.4

第三产业

2910

6249

8.7

18375

16.5

27600

8.1

从上表可以看出,“八五”期间,我县乡镇工业发展迅猛,由于期初(九O年)经济总量小,全县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增速达14.6%。“九五”期末、“十五”期初,虽有**电厂按期建成投产,全县工业产值成倍增长,但由于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增速逐期递减。“九五”比“八五”递减1.1个百分点,“十五”比“九五”递减1.8个百分点。到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总量的60%,“十一五”全县经济发展主体仍然依赖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若**二厂能在“十一五”期间争办建成投产,全县经济可保持“十五”增长态势。否则,虽有一产、三产和县属工业的稳步发展,经济总量增速会逐年下滑。下表为按高、中、低增速测算的“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表中绝对数按2003年价格计算)。

增速(%)

2010年GDP(万元)

净增(万元)

生产总值

11

10

8

246860

235940

215250

100360

89390

68740

第一产业

8

7

6

43640

41650

39750

13940

11950

10040

第二产业

12.5

11.3

8.6

160760

152790

134950

71560

63590

45750

第三产业

9

8.5

8

42460

41500

40550

14860

13850

12950

四、经济发展远景目标

2000年,全县生产总值76005万元,人均1918元(折合231美元)。而全国人均达6930元(折合835美元)。全省人均2660元(折合320美元),我县2000年人均GDP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7.6%,为全省的72.2%,到2020年,全国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的目标,人均GDP可达3000美元。我县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生产总值将翻4番,达到年均增长15%的超常规发展(下表)。

增速(%)

全县GDP(万元)

翻番(番)

人均(元)

折合美元

9

425963

2.5

8747

1054

10

511324

2.8

10500

1265

11

612776

3

12582

1516

12.5

801480

3.4

16458

1983

15

1243938

4

25542

3077

按10%的人口自增率计算2020年总人口(48.7万人)

按全市人均2000美元的标准,我县必须达到年均12.5%的高增长速度,生产总值翻3.4番。根据我县实际,生产总值按年均11%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可实现翻三番的目标,人均GDP达1500美元。

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中国火龙果之乡 罗甸火龙果发展历程 发展优势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S66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23-01

一、前言

黔贵大地是优良农业物种的理想发展之地。罗甸更是贵州天然的农作物养殖温室。十二年罗甸致力于火龙果的产业发展之路,从引进到大面积推广,从品种单一到自主培育多种优良品种,从不知名到名声在外,都让罗甸火龙果成为了贵州省政府推动精品水果发展的重点项目。罗甸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历程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其产业前景广阔,采用初级产品与精深加工产品相结合的方式,做大做强指日可待。

二、中国火龙果之乡——罗甸

罗甸位于黔贵之南,接邻广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该县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了年均气温在19摄氏度左右,年日照时长1350-1520小时,年降雨1100-1400毫米,全年霜降期仅为一个月左右的独特气候资源。而且罗甸县土地资源丰富,这些有利资源完全符合原产于中美洲的火龙果生长需要。这种绿色健康的精品水果被引入罗甸,其产业前景非常宽广。截至到2012年8月份,罗甸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约5万亩,每亩产量在八百到一千三百公斤,实现产值两万元以上,成为了全国闻名的中国“火龙果之乡”。

三、罗甸火龙果产业发展历程及优势

1.发展历程

罗甸县于2001年成功引进火龙果种植项目,通过对火龙果的生态适应性和丰产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让火龙果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孕育成长起来。六年内罗甸对火龙果新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已经获得了可喜成效,先后培育出“紫红龙”、“粉红龙”和“晶红龙”等优良品种。2007年,罗甸县全面推广火龙果种植,还获得首届中国·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11年罗甸全县火龙果投产面积0.6万亩,2013年年底预计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随着“十二五”规划的继续深入,罗甸县火龙果产业会得到迅猛发展,预计五年后达到全县火龙果盛产期,实现年产量突破22万吨大关,预计年产值达23个亿。

2.发展优势

2.1适宜的气候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发展的保障

在前面我们已经讲了罗甸县种植火龙果的有利气候条件,除此之外罗甸的土壤为喀斯特石灰岩发育的石灰性土壤。酸碱度呈现中性或者微碱性,特别适合火龙果的生长。

2.2火龙果自身营养价值

火龙果的营养价值不胜枚举,富含大量营养元素的火龙果还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对降血糖控血压、血脂等方面有极好的功用。这些优点为火龙果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2.3政府引导,全县联动式发展优势

火龙果产业已经作为贵州罗甸农业发展的主力,从县政府每年不低于二百万元的转向资金扶持,到种植大户的贷款贴息,再到省级果树科学研究所和财政、农业开发等各部门共同推动,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对罗甸火龙果发展事业的支持。通过长期专家论证《贵州省火龙果优势区域布局暨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火龙果产业成为了罗甸县“十二五”规划重要内容,依靠“政府推动、项目支持、群众参与、部门联动”,将火龙果产业做大做强。

四、罗甸县火龙果发展前景展望

1.发展从起步到中期阶段过渡

罗甸火龙果产业经过了12年的发展,已经从初步阶段进展到了中期全面发展阶段。这一转变,会对全国火龙果市场造成不小的冲击。也需要加大罗甸自身产品优势,拉开与同类产品的区别,占据市场最大份额。高速发展的阶段必须加强管理,把罗甸建设成全国火龙果培育、种植、销售的重要基地。

2.创新发展火龙果产业

没有转型和创新,火龙果产业不会形成恒久动力,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也就站不稳脚跟。后期发展更需要对火龙果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措施”的要求,成立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采取集团承包的工作方法,推进火龙果项目建设。以项目捆绑和农户自筹两种方式相互结合,以公司带头与农户自产自销相结合,以专业种植带动农户种植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创新式发展。

3.树立品牌,开辟罗甸火龙果产业新理念

罗甸后续工作要以打响品牌,致力于广泛宣传为主。侧重于罗甸火龙果自身品质、口感、生态、环保等特色的宣传。加快推动商标注册和申报国家级别农业标注化示范区及火龙果地理产品保护标识等工作。充分利用农产品交流会、科研展销会甚至生态旅游等项目来提高罗甸县火龙果的知名度。依靠互联网平台以及相关报道平台来全面促进罗甸火龙果在广大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提升市场占有率。

4.持续研发新品种

单一品种在市场上不能够获取优势,火龙果新品种的引进是今后罗甸县火龙果发展的重头戏。黄皮白肉火龙果的发展要加快步伐,抓好新品种选育工作,可运用引种、嫁接等方式进行培育研究。与贵州省甚至外省市科研单位挂钩,共同进行此方面的探索,不断发现新的优良品种,完善培育技术。在开发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现有品种栽培,提高火龙果品质和口感,以产品质量稳固市场。

五、结束语

火龙果产业的发展关键还是在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只有切实加强对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统筹协调,将政策落实到位,形成一体化的发展体系,才能促进罗甸火龙果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另外罗甸要围绕火龙果产业发展加大力度推进边缘产业,如包装、储存、再加工等产业的发展,形成配套产业链,相辅相成的促进火龙果产业上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彬郑伟火龙果在贵州南亚热带地区的发展前景.贵州省柑桔科学研究所.

发展前景篇4

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通信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作为一个新型的服务产业,通信工程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大通信工程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本文就通信工程发展前景作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通信工程;发展前景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通信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信工程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了资源的贡献,使得信息交流与传递更加便捷。然而在通信工程发展过程中,也将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人才、技术等,故此,必须加大通信工程技术的研究,加大通信工程人才的培养,从而推动通信工程的更好发展。

一、通信工程的概述

通信工程也被称作电信工程,它是电工程中的一个分支,通信工程关注的是在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与信号处理的原理及应用。具体点就是研究信号的产生、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护理,以及在计算机通信、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通信工程是一个服务面光、实用性强的专业,它涉及到了数字通信、广信通信、移动通信以及IT行业。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对信息的传输速度要求越来越高,而通信工程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社会信息行业的改革,使得信息交流、传递更加快速、更加便捷,并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二、通信工程发展前景分析

1、加大通信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尽管我国通信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还比较匮乏,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的一大主要因素。由于通信工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相当专业的人才。而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的配备却没有到位,这直接导致我国的通信工程的正常发展受到阻碍。而通信工程是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通信工程要想更好发展下去,现阶段的人才已经难以推动通信工程的发展,其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通信工程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而为了向通信工程培养更多的人才,我国还必须重视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成立专业的院校,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专业的教育,从而为通信工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2]。

2、加大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对通信工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工程技术应当朝着超高速、超大容量、加大广信的放线发展,实现光联网。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尽管普通的点到点波分复用通信系统传输容量较大,但是这种传输仅仅是提供最原始的传输宽带,传输系统灵活性不够还。而实现光联网一方面可以实现超大容量光网络,拓展网络节点,增加网络业务量,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光联网,可以实现不同制式的信号的连接,从而更好地满足通信需求[3]。

3、通信工程与物联网的结合。物联网就是用新一代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物体互连起来,使得相互之间的物体能够像人与人一样相互通信,以增强物体智能化。在现代社会里,物联网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而通信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核心,在未来发展道路上,通信工程应当积极的与物联网联合,以技术为核心,促进通信技术的推广。

4、4G通信技术。4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延续(Beyond3G),是一种设想用来替代3G蜂窝的第四代无线蜂窝系统。4G通信技术有着高速率、兼容性好、灵活性强等特点,4G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让所有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用户享受共同的4G服务,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

5、走上国际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经济,国际平台的打开这对我国通信工程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虽然我国通信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就决定了我国通信工程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外一些先进的通信工程技术走进国内,为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使得我国通信工程技术水平不带能提高,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我国通信工程也必然走向国际化[4]。

三、结语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通信工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信工程的发展有效地实现了信息的贡献,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信息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尽管我国通信工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然是也依然存在的了一些问题,而通信工程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既要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通信工程技术的研究,要立足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国通信行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通信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雯.浅谈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2:13-14.

[2]王童樾,王思源,田嘉麒.浅谈通信工程发展的前景[J].中国新通信,2016,11:26.

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乡村旅游 本质特征 文化旅游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 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4]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索.西南师大学报,2002,35(8).

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LNG产业 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1、LNG产业在国家发展理念下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能耗过高而导致环境恶化的问题逐渐严峻起来,严重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战略目标落实工作的步伐,极大程度地加大我国发展环保事业的难度,极大程度地降低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但是,这些给予了LNG产业极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LNG产业自身的节能作用高效、国家发展理念足够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求所奠定的。随着国人节能减排意识的逐步提高,更充分地体现了国家发展LNG产业的重要性。

对于LNG产业来说,其发展的理念更是牵涉着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节能减排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LNG产业的发展,是促使环保事业充分落实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在LNG产业得到足够重视的前提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合理、有序、有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战略目标也得到了逐步的落实,但与此同时,LNG产业的建设却远远根不上社会的进程,如何更好地发展我国的LNG产业,让LNG产业不流于形式,得到足够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落实工作历程中的一个重点。LNG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了时代的需求,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需求。

2、LNG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LNG项目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发展LNG产业的有利条件。中国近海油气生产已形成相当规模,随着渤海、东海、南海的天然气登陆,沿海一带的天然气管网已初步形成;沿海港口设施条件好,便于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装卸和接收站建设,液化天然气可与城市燃气系统贯通、与海上天然气登陆衔接,形成两种气源的互补;“西气东输”和“广东大鹏LNG项目”示范和宣传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培育;小型LNG液化厂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小气田和边远气田的开发。但同时,终端用户对LNG的认识不足,了解不深,对LNG产业链等特殊性认识比较肤浅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在LNG市场开发方面仍存在很多阻碍。

3、国家能源政策倾向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能源发展将围绕四条主线,即:抑制能源需求过快增长;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改革,实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全面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围绕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逐步实现能源发展的转型。“十二五”天然气利用规模将达2600亿立方米。中投顾问《2012-2016年中国能源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行业的工作重心将是调结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有所提高。

4、我国LNG产业的发展前景

4.1合理有序地开展接收站和储罐项目

由于资源难以落实,我国目前有十多个LNG接收站项目等待核准,再加上若干规划中的LNG项目如果全部投产,在国际上将形成每年40Mt左右的LNG需求,约占2006年全球总贸易量的1/4,显然会给国际市场的资源供应带来影响。为此,要根据资源的落实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正确处理资源采购进度、工程建设进度和市场开发进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适当考虑LNG资源储备,调整LNG接收站和储罐规划,合理、有序地实施项目,继续实施LNG供应多元化。

4.2目标市场的定位

目标市场的定位是每一项产业发展的前提。在LNG产业发展历程中是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的,如何突出LNG产业的优势,如何让LNG产业的发展更为扎实有效,就必须准确地对目标市场进行分析、定位。且由于LNG产业自身的成本高昂等原因,LNG产业要想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目标定位的时候结合国情,就各地域的消费能力进行评估,从实际出发对目标市场进行正确的定位,让定位工作起到真正的实效不流于形式。

4.3积极发展LNG运输业

目前,我国天然气汽车分为CNG汽车和LNG汽车两种。根据LNG的理化性质,作为车用燃油优势明显,一是动力不减,1升汽油与1方气燃烧值之比是1:1.1;二是清洁环保,1方气比1升汽油可减少排放污染物88%,LNG如果泄漏,对水、土、空气零污染;三是成本降低,LNG燃料比汽油燃料节省成本30%左右;四是安全,LNG低温低压,安全可靠。”

相同量的LNG体积仅为CNG的30%,而LNG气瓶重量仅为CNG气瓶重量的十三分之一,这使得LNG客车自重大大减轻,同等条件下LNG客车续航里程是CNG客车的两倍以上。燃料加注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每次加注LNG仅需3-5分钟,可大大缓解都市公交车经常遭遇的“加气难”问题。

同时,LNG车辆要比传统柴油车辆的PM2.5排放量降低90%以上,而一辆公交车的尾气排放量相当于50辆轿车的排放量。以此计算,投入的50辆LNG公交车污染物的排放量就相当于2500辆传统柴油小轿车排放量的不到10%。

参考文献:

[1]丽洪,LNG国际环境分析及我国发展策略建议[J],城市燃气,2007,384(2)

[2]唐振华,LNG引进促进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大发展[J],油气世界,2006,143(12)

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素食;素食文化;发展前景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项目:“素味人生――东北生态素食文化产业园”(201510222054);通讯作者:杨俊新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9日

一、什么是素食

从严格意义上讲,素食指的是禁用动物性原料及禁用“五辛”和“五荤”的寺院菜、道观菜。也指不食用荤腥海鲜类食品,有的也不食用鸡蛋、牛奶和蜂蜜等。但是,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凡是从土地中和水中生长出来的植物,可供人们直接使用或加工使用的食品,我们都可以统称为素食。从概念上素食分为三种,分别为“全素素食”、“奶蛋素食”、“奶素食”、“蛋素食”等。我国的传统素食可分为四类,即官素、民素、佛素和道素。信仰、健康和环境保护,是人们吃素的主要原因。

二、素食文化探究

素食,表现出了回归大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够保持人们膳食营养均衡,还能在喧嚣的社会生活中摆脱欲望,体验纯净的感受。素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健康环保、自然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素食可以影响人的心性,长期的素食主义者可以做到正心修德。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素食的文化蕴意,在一些重大的场合或祭祀典礼前夕,人们都会戒荤几日,吃素来洁净自身,以表对神明的虔诚和尊敬。自古人们就已意识到过度饮食荤腥会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导致人们昏聩,失去清静的本心,因此中国民间初一、十五都会保留吃素的习俗。素食的正心修德也与佛教的戒律吃斋本义大致相同,都倡导人们爱护万物,崇敬自然以修身养性。时至今日,多数的素食餐厅依然保留着宗教的味道。

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人类对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要求便越来越高。同时,人类对生命进行反思,反思自我,反思万物。对此,可持续发展、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深深的影响着现代饮食。在21世纪,纯天然健康无污染的素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首选,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

三、素食餐饮现状及发展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富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餐饮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吃素的比例明显增加。“素食可以延长寿命,这是食素的第一理由”。

我国20世纪后期,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中荤食比例明显增加,人们的身体健康总体状况大不如前,控制饮食均衡愈显重要。时至今日,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方面就是体重,每十个人中就有一名胖子,随之而来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显著上升。从传统文化和宗教角度来说,多是出于健康、慈悲、因果等原因吃素。总之,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变餐饮结构的重要性,对素食的需求量有所提高,我国的素食主义者也越来越多,素食文化正悄然传播开来。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素食主义的浪潮必定席卷全国。

21世纪的消费者对于饮食有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所追求的不是吃“好”,而是吃“精”,符合自然。环保和佛教思想对人的观念影响加深,人们也认识到素食的好处之多,市场对素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大,素食餐饮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期。但是,目前我国的素食餐饮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均衡性。在我国东北地区,素食文化的传播并不广泛,与旅游等相关文化产业的结合度很低,由于气候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饮食文化长期处于一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状态。素食餐饮发展较好的还是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然而,近期国内的素食馆面临过半亏损的现状,不知如何寻找素食行业里的巨大商机。例如,广州的素食餐厅,大部分都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但依然可以用“惨淡经营”来形容,上座率大部分时候没有过半,有时候服务员比客人还多,只有少数餐厅情况尚可。很多的以佛风潮为主的餐厅也只有在佛友聚会时才能出现客满的场面。而在北京的5万家素食餐厅中,只有不足100家的素食餐厅盈利,其中超过50%的素食餐厅都处于不盈利甚至亏损的状态。可见,我国的素食餐饮虽然前景广阔,但其中的问题、制约经营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素食餐饮产品的文化包装是当今餐饮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重要的营销策略,寓素食文化于产品设计和生产环节之中,全方位地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以素食文化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品的亲和力,提高宾客满意度。

四、发展素食文化的对策

素食餐厅首先应选好客源市场,经营面向的对象,应主要侧重女性、小资人群以及健康困扰人群,定位可以稍高端,地理位置要选好,创新餐厅风格,打造独具特色的餐厅形象。同时,软一定要好,良好的员工服务一直是留住顾客很重要的一环。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出高品质食物,顾客自然会一直光顾。

让素食文化立足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的健康生活。素食文化的发展十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现代人愈加向往绿色有机原生态,发展有机素食是未来素食餐饮的必经之路。素食餐饮企业也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融入素食文化,开发绿色产品,推崇绿色食品。21世纪的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吃好,更要吃出附加值,吃出文化感,提升自身境界,素食餐饮应做到高质量的饮食,净化身心的饮食氛围,平易近人的价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变身素食主义者,宣传素食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施玉梅.基于绿色健康理念的我国现代素食餐厅的前景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2012.17.

发展前景篇8

在整个社会中,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可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组合就会产生出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而中国儒教与道教虽然客观上提供了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可与中国的实际结合却没能产生出资本主义,究其原因有经济、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同。所以说,勾画一个社会的发展前景,我们不可能用一个“铁笼”便概括出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虽然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书中强调文化的影响作用,但我认为,他只是鉴于当时的学术界过于重视物质层面,从而适时地加进文化这个层面,并不能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决定论者。总结来说,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坚持从多元分析的角度去深入解释。下面先主要就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做一简要概述。

一、选择的亲和性

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主要举出中国这个世界大国虽然有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兴起的因素,但却终究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在韦伯看来,儒教缺乏将世界加以理性化的转化的工作,换言之,儒学在政治经济领域缺乏形式合理性而在科学认知领域缺乏理论合理性,最终导致中西文化的不同走向。作为全书的结论,韦伯认为,以儒教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也属于理性主义,但儒教的这种理性主义与以清教为主的西方文化的理性友谊有重要的区别,即‘清教的理性主义意在理性的支配世界,儒教的理性主义意在理性的适应世界’”。韦伯对中国宗教的研究是基于他欧洲中心论的观点的,对于中国宗教“有容乃大”的气魄的论点难免有一些不当。

韦伯通过对世界各地区宗教信仰的对比表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选择的亲和性。他认为加尔文新教的入世禁欲主义孕育出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精神,从而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教提倡勤劳节俭,反对奢侈怠惰,强调严格的生活和工作纪律,肯定正当经济活动的价值,兢兢业业地从事世俗的经济活动,作为履行自己的天职,以世俗事务的成功来确证自己对上帝的信仰,以增添上帝的荣耀。正是在这一点上体现出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选择的亲和性。

二、理性化、祛魅的过程

理性是指在社会行动以及社会形成物当中,行动者所赋予的明确、理智而又系统一贯的主观意向。而理性化这个概念则强调相应的过程,它实质上就是社会逐渐讲求效率和可计算性,不断驱逐神秘性和去除人性化的过程。宗教改革是西方理性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契机,西方社会就是在宗教的理性化过程之后完成了现实生活的理性化发展。正是西方的宗教改革使得人们的信仰落到现实生活中,在人们的生活意义中,世界得以去魅化,理性化的思维因素得以形成,在意识形态上可计算的理性主义取得合法性地位,这又为资本主义的理性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持,于是,现代意义上的理性资本主义便发展了起来。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人类却在这个发展中日渐迷失,经济危机导致大量的失业,包括各种环境生态危机都让人类在物质条件提升的同时精神动力却降到了冰点,人与人之间愈见冷漠,价值理性在工具理性的夸张过程中失落。究竟是什么原因,怎么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成为当时各大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传统与现代的巨大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文化、制度等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现代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人们都为此感到不安、困惑,所有的事情全部都基于理性的计量,他对资本主义精神所遗留下来的对嫌累人类的影响而感到忧心,韦伯真正关心的就是在一个“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的祛魅的世界中如何拯救人最后的尊严”。

三、多元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引出韦伯提出的多元分析观点,典型的代表就是韦伯提出的社会分层理论,他认为在社会结构中,需要用经济――财富,政治――权利,社会――声誉这三方面去进行分层。从这一点来说完全可以否认韦伯是一个文化决定论这的观点。结合现代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着多元分层标准的社会是可以稳定发展的。像帕累托提出的“精英理论”,一个社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标志在于是否能够顺利的实现上层精英与下层精英之间的合理流动,如果不顺利,那么说明这样刚性的社会结构终究会被韧性的社会所取代。

考虑到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这一点。社会学的研究可以说转向了一种关系论的方向,每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系虽然看不见,但是确实存在的。这一点我们很容易引申到社会资本上,现在的社会往往是关系决定地位的一个现状。一个人身边的人或组织地位的高低直接决定这个人甚至下一代的社会地位的高低,目前包括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贫富差距都很严重,资本主义国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理性化进程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似乎看起来很悲观。

四、现代社会发展的前景

我们的主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经济确实取得的长足的进步,我们不得不承认物质生活条件确实好了很多,总体来说现代化的过程还是带给我们很多有利的地方。上文也提到,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人类逐渐在这个过程中迷失,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虽然现实社会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我想我们古老的人类在最初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后现代学者之所以看到社会的问题代表着他们确实在为人类社会而担忧,但是人性两重性中离不开人的社会性,在整个社会分工过程中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帮助,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现代社会虽然存在问题还依旧欣欣向荣,人类所生产的物质层面的东西反过来控制人类自身,我们学者很多都把中心放在这一点上,可前提是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的,无法控制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人有他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作为社会学家的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后可以继续推进社会前进。

上一篇:城市发展范文 下一篇:发展历程范文